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护理教育学作用范文

时间:2023-09-24 10:50:25

序论:在您撰写护理教育学作用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护理教育学作用

第1篇

【关键词】护理安全;护理技术;教学作用

护理安全教育主要是指在患者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未出现法律规定外的机体结构功能缺失及心理上的损害、缺陷及障碍等[1]。在临床实际情况中,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较大,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护理操作,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反应做出及时的调整及预防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2]。本文选用见习护士生54名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作用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6月到我院见习的见习护士生54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名,其中观察组,男2名,女25名,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0岁;对照组,男1名,女26名,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1岁。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培训方式

对照组护生学习传统的护理技术操作教学,观察组护生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护理安全教育的学习。

1.2.2护理安全教育教学

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具体为:(1)教学过程;教师要按照工作制度所拟定的具体实施、操作目的、操作过程等讲解给实习生,安排相关教师以目标的确立、如何实现目标、目标能否实现这三个点进行教学模式的制定。将临床重急症护理的真实案例贯穿到教学中去,定期举行相关医学法律专座,以此提高实习生对医学法律的认识及意识,提升其对护理安全的重视程度。实际教学中可分三个阶段开始:第一,分析阶段;由教师引导实习生对自身所学目标、学习需求和任务的完成进行深入分析,从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解决。第二,教学设计阶段,主要是对教学条件的明确以及给实习生提供所必需的的教学内容,开展对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技能层次确认的工作[3]。第三,教学开发阶段;教学方式的选择要具体,同时,要为学生提供具体针对性的实操练习及拟定测试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实习生建立起护理安全意识,保证其护理技术能够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熟练进行。(2)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活动主要包含认知阶段及强化阶段,首先,认知阶段主要是保证实习生能够对护理的实际操作有一定的熟悉程度,教会实习生能够对护理操作的风险有一定的判断,同时能够对遇到的风险进行相应措施[4]。强化阶段是让实习生对自己的护理基础有一定的了解,明白自身的实操技术是否正确评价、护理动作是否安全、有效等,在实际临床护理干预中能够对患者的心理变化有敏锐的察觉性。

1.3疗效评定标准

实习结束前,分别以护理部所制定的护理标准理论及操作技能的考核标准对两组护生进行相应的项目考核,考核的总分为100分。其考核结果评定为学习目标完全实现、学习目标部分实现、学习目标未实现三类。记录两组护生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践能力及理论能力评分中的对比

1年后,观察组护生的实践能力评分及理论能力评分分别为(90.55±5.57)分和(94.22±4.21);对照组护生的实践能力评分及理论能力评分分别为(81.09±6.23)分和(80.01±5.52)分。其考核评定的最终结果,观察组护生学习目标全部实现21名,部分实现4名,未实现2名,学习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护生学习目标全部实现17名,部分实现5名,未实现5名,学习有效率为81.5%。观察组护生的学习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习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实习期间出现患者坠床不良事件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对照组实习期间出现患者坠件3例、感染事件2例、护理用药错误事件3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6%。观察组护生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期间出现不良事件对患者所造成的影响难以评定,严重时可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住院时间延长、生命存在威胁等,还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纠纷[5]。因此,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作用,本次选取实习护士54名中,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6%,而观察组对于护理技术操作教学融入护理安全教育的学习有效率为92.6%,高于对照组的81.5%,同时,观察组的实践能力及理论能力评分中均优于对照组,从而说明了护理安全教育在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重要性。在实际的临床护理中,因患者病情的不同及个体的差异都会成为护理技术操作不安全的影响因素,为此,在对实习护士进行培训期间,务必加重护理安全的相关知识,提高实习生在护理干预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加强实习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应对能力,减少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6]。终上所述,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教学的同时融入护理安全教育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提高实习生在实践中的护理行为能力及应对能力,强化其护理基本知识,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马明翠 韩秉锡 单位:吉林省通化市卫生学校护理教研室

参考文献

[1]李荣杰,史春红.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在护理安全教育中的运用实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5,(02):22-23.

[2]肖敏,黄惠榕,黄秀钦.护生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细节管理教育[J].光明中医.2013,28(05):1074-1075.

[3]林丽萍,黄玩英,曾素华.持续质量改进在眼科护理技术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70-71.

[4]李利,何利萍.微型教学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10):936-937.

第2篇

关键词:护理技术操作;应用;护理安全教育

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重心,护理安全关乎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对医院社会诚信度有重要意义[1]。因此,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来讲,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是尤为重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00名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的在校学生,将100名学生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50名学生的年龄为18~23岁,人均年龄(20.4±0.8)岁,其中女生48例,男生2例,对照组50名学生的年龄为18~22岁,人均年龄(19.8±0.6)岁,其中女生46例,男生4例。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上基本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操作教学方法,具体有:集中讲解培训要点,并进行操作示教、结合多媒体示教、情景教学等,学生进行实际技能操作,最后进行考核总结。将护理安全教育应用于研究组:①增设教学目标。学生除需要掌握护理操作程序、步骤、方法以及操作重点外,还需对护理安全操作有一定的认识,并养成安全护理的意识,能够识别护理操作中的风险,并具有应对风险的能力,教会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实习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消毒隔离原则、医疗垃圾分类处理原则等。②加强安全教育。在实际护理操作教学中,应牢牢树立依法施护观念,并定期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根据实验操作项目,教师课外搜集大量资料,针对临床护理操作中高风险环节,举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对护理的风险意识。③强调履行告知义务。在教学中,需向学生强调患者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了解在临床工作中,应遵守哪些规章制度,如何配合护理等。告知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对于高风险的护理操作,应提前告知患者,在取得知情同意后再进行护理,使风险共担,从而有效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④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临床工作中,护理质量与患者的安全密切相关,若护理不当,则可能会损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实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评估:包括对操作设备、环境、患者、操作者的评估,即评估环境是否适宜,患者的病情是否适宜该项护理操作,操作者能否胜任此项操作,检查操作设备,是否处于功能状态。计划:根据护理操作项目,做好相关准备,并做好执行护理操作前的解释工作,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等,取得其知情同意;实施: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以患者安全为中心,遵循相关安全规定,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注意职业防护等;评价:对操作的安全性、准确性、患者对操作的满意度等进行评价,对护理操作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总结,使其能够减少和杜绝不安全护理操作,强化规范操作意识[2]。

1.3观察项目 在学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护理理论及技能进行考核,并观察入选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1.4数据处理方法 采取SPASS15.0软件处理数据,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以x2检验,当P

2 结果

2.1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 研究组学生认为通过教学增强其安全护理意识、提高护理操作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与对照组比较(P

2.2两组学生的护理理论、护理技能考核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技能考核、理论考核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结论

护理技术操作中因患者病情不同,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从而增加护理操作的不安全性,常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从而增加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保障。研究指出,将护理风险意识、护理安全等知识纳入到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使学生能在未进入临床工作前就能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护理的意识,并养成安全护理的习惯,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护理操作行为[3]。

在护理操作技术教学中,将护理不安全因素作为重点强调内容,不断强化学习者的安全意识,将护理技术操作的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教学目标;护理操作的安全措施作为教学重点内容,学生识别和处理护理风险的能力作为教学难点[4]。在护理技能操作教学时,应强调教学重点、难点,将教学相关内容与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隔离原则等有机结合。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引入护理安全教育,能使学生逐渐建立护理操作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能力,提高其护理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5]。本文中将护理安全教育应用于研究组,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学生认为通过教学增强其安全护理意识、提高临床操作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与对照组比较(P

综述,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引入护理安全教育,可使学生容易掌握护理理论知识,提高其护理操作技能水平,增强安全护理意识,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桂凤,赵庆华.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5):5-7.

[2]魏睿宏.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9):4-5.

[3]林静.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护理安全教育的影响性[J].教育界,2012,(9):103.

[4]周永琴.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54-55.

第3篇

【关键词】护理技能操作;教学;护理安全;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编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81-02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法制的健全和普及,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已成为人们的常识,人们的维权意识大大增强。患者对医院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护理人员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导致护理投诉的发生。护理安全指在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法规以外的生理、心理上的伤害或死亡。护理安全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住院期间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始终是临床上关注的焦点。目前大多数护士在学校期间没有系统地学习护理安全理论知识,新护士对护理差错事故的概念、认知、防范等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意识。护理安全是临床护理质量的基础,新护士必须全面深刻了解和掌握护理安全知识。因此,加强护理安全培训教育非常重要,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的是护理技能操作。护理技能操作中安全隐患无处不在,一旦发生都会给患者及家属造成或多或少的损失,医护人员信任度下降、医院声誉受损,其他患者的安全感也会丧失[1]。将护理安全理论知识与护理技能操作相结合,养成良好的护理安全行为非常重要。我院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对30名新到岗的护理人员岗前培训教学中重视护理安全教育,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60名均为我院新到岗的临床护士,女性50名,男性10名.年龄17―23岁,平均年龄(20.13±0.56)岁。大专39名,本科21名。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在年龄、文化程度、岗前考核成绩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岗前培训教学考核方式,观察组在传统的岗前培训教学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教育,具体方法如下,(1)教学模式。根据临床各班工作的具体护理措施、护理结果目标制定的护理目的、目标与护理具体过程,行护理操作目标和护理过程的学习。通过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目标、是否实现了目标设计教学模式。依照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护理目标可分为行为领域、认知领域和精神运动领域。在护理技能操作过程中,对临床护理差错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开展形式各异的护理法律临床讲座,从不同的阶段对护士进行教学。从教学中使新护士树立临床护理技能正确操作的理念、安全意识,确保护理技能操作的准确性,奠定了良好临床基础安全执业。(2)教学步骤。①学习阶段:护土熟记临床护理技能操作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并熟记护理操作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识别护理操作的风险,并掌握应对风险的有效方法。②自评阶段。评价自己的操作技能是否正确,结果是否达标,动作是否能够准确、安全、有效,操作时是否考虑环境与条件、考虑患者的自重和顾虑[2]。

3.观察指标。比较2组护士对教学方法的评价、1年后的考核成绩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教学方法的评价。岗前培训教学结束后,均发教学调查问卷表,分发现护理安全问题的能力、分析护理安全问题的能力和解决护理安全问题的能力3项内容,每项分为“下降”、“无变化”、“提高”3个方面。共60份,100%当场收回。 (2)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分为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3)护理不良事件。包括护理意外、院内感染等。

4.数据处理。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以P

结 果

1.2 组护士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见表1。观察组的护士认为通过教学提高了发现、分析、解决护理安全问题的能力,与对照组相比,P

2.2 组护士的考核成绩及护理不良事件比较见表2。2组的理论成绩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讨论

社会发展了,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增强了,对医院护理的要求逐步提高。确保护理质量是对新形势下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护理技能操作因患者个体差异而存在许多不安全性,因此,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护理安全的意识和行为。研究显示,将护理安全教育渗透于护理技能操作的教学中,大大提高护士的临床技术水平,认识到安全护理的重要性。并养成了安全护理意识及思考的习惯,全面提高了新护士护理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进而减少临床护理的风险性[3]。本研究对30名新到岗护士实施护理安全教育,在各个环节突出护理安全的重要地位,灌输护理安全意识是护士执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始终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患者为中心,提供适合患者的身心、社会、文化需要的优质护理[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士发现、分析、解决护理安全问题的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吴,叶淑金.护理带教中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C).56---57。

[2] 王好,王晓冰.模拟教学技术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3):70―72。

[3] Senita J.The use of concept maps to evaluate 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clinical settings.Teach Learn Nurs,2008,3(1):6---10.

[4] 孙海琴,杨晔琴.概念图在护理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护理杂质,2009,26(6B):62―63。

作者简介:

梁爱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副主人护师,护理部主任。

第4篇

关键词:护理安全;教育;护理技术操作;教学

护理安全教育针对于护理过程中对于患者的可能性的心理方面、机体结构方面的某种功能的缺失或损害、障碍等进行差民分析,并以熟练的护理操作手法防止发生不良护理安全事件,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渡过治愈过程,顺利出院。本组研究中选取60名学生,对其进行分组比较教学研究,探讨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作用,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60名学生,其中观察组30名中有男性1名,女性29名,年龄从18岁到24岁,平均年龄为(20.4±0.6)岁;对照组30名中有男性2名,女性28名,年龄从18岁到23岁,平均年龄为(20.1±0.4)岁;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首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技术操作教学,按照一般的教学流程与内容安排有理有序的进行;其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安全教育,具体是按照工作制度所拟定的相关内容,设置好教学目标,并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演练等方式,增加学生在护理中的安全意识;第三,在实际的教学中会分阶段、分不同的情况、分不同的科室、分不同的病情等进行具体的教学目标设置、任务安排、实践训练;第四,针对学生不同的表现而设定评价标准,自制调查表与评估表,从而做好风险判定,措施应对等;最主要的是从护理动作、操作技术、实践观察、护理干预、心理变化等各展开具体的培训与教学。

1.3评价标准。首先按照自制的项目考核表,进行分值评估,总分设定为100分;其中按照目标完全实现、部分实现、未实现三个子项进行划分,并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统计与分析[1]。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软件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χ—±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10个月的教学评估,观察组在实践能力与理论能力,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从本人多年的医院工作经验与教学经验总结可以认识到,在护理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不良事件,当这些事件发生后必然会给患者带来极大影响,如使患者病情恶变或延长住院时间或威胁其生命安全等[2];而且通过这种事件会增加医院与患者之间的纠纷,有时也会引发一些斗殴事件等;所以说护理安全教育在实践性的临床护理教学中非常有必要,也是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不但可以改善患者情况,也可以使学生在安全可靠的情况下将所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经过多年的护理安全教育效果来看功效显著[3]。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经过护理安全教育的教学之后,在实例操作中,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其中的原因可以看出,观察组对于护理中的仪器的掌握程度与熟练程度较高,而且在护理方面,增加了专业培训指导,尤其是让学生注意到护理中对于患者的位置移动、心理干预、常规操作及沟通技七之后,可以更好的减少对患者的二次或多次伤害风险。另一方面,在此次教学之中,本人将多年的经验进行了书面总结,并且制作了PPT,通过直观的教学法,将学生引入到了安全教育地带,使其更为形象的认识到了护理安全的重要性;而且通过对医院中的患者的病情的重、轻、缓、急方面的分类,提出了对应的安全教育方法,从而提升了学生对医院的纵向认识,尤其是增加了立体性的感受,这样学生就可以更为全面的、分层次的对护理安全教育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增加其印象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方面,观察组明显有优势,这是因为在实践教学中,增加了护理安全教育方面的感受体会分析,通过使学生在对护理安全教育的实践应用而提炼出相关的经验总结,这样就可以针对临床护理中的差异性护理得到更为真实的体验与切实经历,尤其是对于护理安全知识的应用的提炼,能够帮助学生在基础的操作中加入护理安全知识的运用,所以,护理干预过程整体上看就是一个安全意识的强化过程,也是一个提高实习生的实践水平的过程,因此,需要增加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护理安全教育。综上所述,经过护理安全教育能够提高护理技术操作教学的水平,也能够使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得到实际体现,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从而提高护理工作整体水平。

作者:冀晴 单位:安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永琴.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02:54-55.

第5篇

关键词:职业情感;护理教学;教学方法

1 情感教育的目的与必要性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护理情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护理职业态度,而护士的职业态度将影响他们在实践中的一切行为。护士职业态度的培养依托于护理情感的教育,依赖于护理教育的整体发展。护理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为临床、教学、科研培养身心健康、热爱本职、掌护理理论和技能的综合应用型人才[1-2]。因此,从护理教育入手,探索护理情感教育的方法,对培养护士积极稳定的职业态度、稳定护士队伍、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及教学科研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情感教育的主要作用

2.1加强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认为: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首次提出了"教学的积极情感背景原则"。并提倡要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情感状态所构成的恒常心理背景或一时心理状态,都对当前进行的信息加工起组织协调作用。它可以促进或阻止学习记忆,推动或阻碍操作和问题解决。发挥情感与认知的互激互动作用,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

2.2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情感的驱动功能常表现为情感与想像的联结。情感可以激发主体的想像力,使思维创造性得到发挥。因此,学习主体情感越丰富,想像就越活跃,创造性的知识内化程度就越深厚。利用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可实理情感的社会化。

2.3协调了教、学双方的实践活动 在教育过程中,是情感在协调着教学双方的实践活动,教育者的信念、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对受教育的求知、归属、情感、欲望等产生直接影响。教师方面:增进和学生的交往,可消除学生在学科认识上的盲点与对立情绪,获得与教学内容相容的情绪状态;教学过程中,注重自身言行举止的隐蔽教学效应,以教师对学科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学生方面:控制调节学生个体情感,增进学生问情感交流,发挥群体互动效应,形成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学习氛围。

2.4有利于在知识内化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 ①了解自我情绪,敏锐地觉察情绪的随时变化。②注意调节自我情绪,控制过绪,保持心态平和,使情感适时、适地、适度。③学会激励自我情绪。这种方式是情感教育成功的心理品质。遇到挫折时,主体应善于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满信心,克服困难,坚定既定目标。④理解他人情感,分担他人困难,分享他人幸福,与人和睦相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3]。

3 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3.1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把情感教育融入护理教学全过程 ①要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承认学生情感需求的特殊性、多样性、合理性与客观性。树立"以人为本""尊重人的需要"的观念,即使是学生的一些不合理的情感需求,也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而不能采取漠不关心、冷漠轻视的态度;②要了解学生情感需求的内容和特点。一般可通过座谈、个别谈心、心理测试等方式进行;③要尽可能满足学生合理的情感需求;④要引导学生的情感需求。正确区分学生情感需求的性质,对不合理的情感需求应指出其危害,通过引导促其走上正轨,防止其向消极的方向发展;⑤要帮助学生的情感升华。引导学生将情感从个人的喜怒哀乐升华为对病人、医院、人类健康的关心,形成一种对护理的神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帮助他们建立高尚的情感世界,形成更广阔的胸怀、更坚定的意志、更健全的情感。尊重、了解、满足、引导、升华5个方面逐层深化,紧密联系。

3.2情感教育要重视教育者情感资质和人格魅力的独特作用 教师的情感资质和人格魅力是指以爱的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价值观、教育思维方式、教育行为艺术以及教育风格类型等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在引导学生时,教师把自己的信念转化为教育能力和行为榜样,给学生以信念、追求和典范。学生对教师的表情、行为举止、语言语调均有特殊的敏感性和强烈的深刻性。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只是知识和技能,还有思想、情趣和情操(如治学态度、追求真理的精神、敬业精神)等。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要以社会主义道德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身先士卒,爱岗敬业,对学生倾注内心的挚爱,把情与理,真、善、美,自爱与他爱相结合,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中不断成长。

3.3加强隐性课程建设,创造校园文化的情感氛围 隐性课程是在正规课程之外非教育者有意设计的学习内容,学生常常是无意识的接受其影响。从校园文化的作用机制来看,具有广泛性、实践性、非强制性和持久性的特征,可以把它列入隐性课程。校园文化以其特有的精神环境、情感底蕴和文化氛围,使每个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与既定文化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达到社会化的目的。因此,加强有护理特色的隐性课程建设,可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形成与社会和护理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情感品质[4-5]。

3.4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对专业作用的认识 加深对护理专业作用、性质、地位和发展的认识,是学生形成积极护理情感的基础。学校教学部门及学生管理者都应重视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护理学科的发展前景、专科新技术;结合护理实际,组织开展各种爱岗敬业、树目标、讲奉献、求发展报告会,演讲会;积极开展课外实践和专业学习竞赛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职业理想,把对专业的认识和需要内化为自己个性的一部分,促进学生职业情感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艳.浅谈运用情感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10-1l1.

[2]吴雅文,姜安丽,李树贞.对护理情感教育与护士职业态度问题的思考[J].中华护理,2010,34(5):297.

[3]李其维破解(智慧胚胎学)之谜-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第6篇

一、确保学生口语基础的强化

教师可以通过对多类型教具的合理选取,确保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口语基础能够得到可靠性强化。对于现阶段教学目标影响下的涉外护理专业而言,口语教学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基础性语音知识主要包括发音器官、语音、语调、音标以及发音这几个方面。以上基础性语音知识的本质均表现为实践性知识内容。从实践教学经验的角度上来说,仅仅借助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口头教授配合黑板板书的方式,无法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如果能够借助于录像、电视、计算机以及录音在内的相关设备,提供口语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高度仿真性视听情境,势必能够使“无声化”的书面语言与“有声化”的口语语言直接融合起来。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充分发挥对于多种类型教学工具的合理选取以及综合应用,从而提供了最为优化的课堂环境,确保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并引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体现。

在涉外护理专业口语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应用教学磁带以及教学VCD资料的方式,将“无声化”的音标、字母、单词以及语句与“有声化”的口语语言充分结合在一起。在“无声”与“有声”充分融合的过程当中,丰富多彩的画面以及多样美妙的音乐同时也起到了调动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意义,将原本枯燥无味且理解难度较大的口语教学课堂转变成为了一种丰富主动且理解简单的全新口语教学课堂,对于提高学生参与口语教学主动性发挥着尤为关键的作用。在学生视听器官全方位关注口语学习的过程当中,对于语音规律的掌握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这对于提高口语课程应用能力至关重要。

二、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教师可以在实践性教学过程当中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培养学生的信心,勇于开口说英语,并且敢于开口说英语。在现阶段的教学思维模式作用之下,口语课堂活动的成功组织、积极参与以及过程协调功能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作用的充分发挥。在涉外护理专业口语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应当特别重视对学生有关口语交流内容的培养,对于社会交际功能的锻炼。在注重实践性能力提升的同时,可以适当降低对于学生语音标准以及语法词汇使用的规范性要求。特别是对于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如何引导学生在口语学习过程当中敢于使用英语语言进行正常的交流沟通,远比规范学生在口语应用中的语法行为更为重要。

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教师应当在学生应用口语交流的过程当中认真观察,扮演好“聆听者”的角色,在学生参与口语活动的过程当中也不应急于纠正学生出现的语法错误或是表达缺陷问题,而需要在学生完成整个口语交流活动之后以总结方式反馈给学生。做出这一判断的因素在于:在口语教学,特别是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口语交流沟通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持续性的打断与干涉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口语教学目的受到破坏,并导致学生产生紧张与焦虑的情绪。与此同时,在口语交流及沟通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并非完全是沉默寡言的,而应当在活动进行不畅的状态下循循善诱,拓展学生的思维,确保口语活动进行的有效性。

三、营造良好语言环境氛围

第7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 内科护理学 能力培养 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044

在我国众多的中专护理院校的教学安排中,护理健康教育仍未作为独立学科出现,而是体现在《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等教学中,由此可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尤其是随着医院、社区卫生服务部门及社会团体和个人对护理健康的重视程度的加深,各种形式的护理教育宣传活动不断的开展,这对护理院校的课程教育都是一个鞭策[2]。这就要求护理院校在教育过程中,更要重视护理健康教育,灌输学生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培养其护理健康的相关能力,为其步入社会,参与社会健康服务部门工作做好准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校2012级23、25班。两个班的学生都各45名,其中实验组(25班)42名女生,3名男生。其中对照组(23班)45名,43名女生,2名男生。这两组学生年龄差异在2岁以内,学习能力、教学师资无明显差异,教材均为人民出版社尤黎民主编《内科护理学》,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1.2.1 教学准备

选择课题内容,以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三大系统常见多发病共20学时为培养内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学时、进度完全相同。上课前要求两个组的学生均进行预习、提出相同的问题,要求23班学生预习时根据所给模拟病例进行健康教育,以书面方式上交。

1.2.2 教学方法

针对护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安排,我校应该抛弃传统的只是简单提及健康教育的教授模式,而应将护理健康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这方面25班可作为典型教学案例,其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讲授:在教授疾病知识时,利用病例、视频、照片等,让学生有代入疾病现场的感受。

第二阶段:引导式提问:引导式提问的采用,应该安排在疾病的基础知识完结之后。针对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临床症状、治疗、康复等进行引导式提问,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可重点感受病人在患病到治疗到康复整个过程心理变化(此阶段建议采用针对具体疾病病人模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方式),由此得出如何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

第三阶段:概况评价:最后将前两个阶段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并对学生在此过程中对病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进行点评。

1.3 测评方法及资料分析

实验结束后对最后2学时课程的健康教育要求两个班学生书面对模拟病例写出健康教育方法方式以及过程,同时制卷进行考试,总分100分,做为个人能力评分,最后抽出期末考试成绩,总分也为100分。最后对护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进行调查问卷,对所有学生发放,回收率100%。

2 结果

经分析发现,25班学生对护理健康教育授课的必要性的人数明显要比23班的学生要多。同时个人的能力评分,25班的学生也明显高于23班的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25班的平均成绩也比23班高,见表1。

表1 两个班学生对健康教育教学信息反馈、能力评分以及期末成绩表

[[\&护理健康教育授课的必要性(必要人数)\&个人能力评分(平均)\&期末考试(平均)\&25班\&42\&84.294\&86.524\&23班\&29\&72.647\&81.627\&]]

3 讨论

调查报表显示,85.9%学生认为已掌握知识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这当中健康教育授课的78%学生认为经过能力培养之后能适应以后临床工作,而真正要对病人做好健康教育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能力的培养也帮助他们加强了对疾病预防的重视。实验班认为健康教育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一旦经过健康教育病人能尽量减少诱因、病因,疾病的发病率就会慢慢下降,人类的健康水平就会提高。

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组,25班学生对疾病的处理应对方式、健康教育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表示经过健康能力的教育,他们去医院工学结合的时候也很快适应了医院的快节奏工作方式,对未来几个月后的实习生活很有期待。

对于护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其对护理医学的认识。但是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中专护理院校的学生都存在着自制和自学能力差的问题,而且与教师间的矛盾也影响了其接受护理健康知识和提高健康教育能力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推陈出新,根据学科特色采用模拟教学,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同时,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以达到传授其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其健康教育能力的目的。

学生方面,应加强自学能力,提高其主动性。由于护理专业的课程紧凑,以知识点记忆为主,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死记硬背,不能学以致用,这就使得学生更难以掌握以实用为特点的护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健康教育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鼓励、引导式提问、课堂互动、病例、临床实践等多样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站起来,主动的将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表达出来,提高其自我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加深其对健康教育的了解。学生交流能力提高了,就有助于以后与病人及家属的交流,可以更好的解决病人的心理等健康教育问题,对病人病情的康复和心态的调整帮助更大。

参考文献:

[1]董小萍,黄河伟等.培养护士健康教育的探索[J].护理研究,2003,17(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