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15:31:48
序论:在您撰写机电一体化的理解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特点;应用,一体化
1. 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应用探究
(1)平台一体化的探究
电力调度在计算机硬件以及操作系统上存在着非常多的选择,由于硬件和系统存在着差异,在电力调度的系统中存在着数据平台和底层的硬件和操作系统。
(2)电力调度的功能一体化探究
我国的电力调度在现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所以我们实现整个电力调度的功能发展,实现其智能化发展,我们在整个电力调度的系统中,要对其数据库、界面、以及图形等资源进行共享,然后达到功能的一体化。
(3)电力调度中的图模一体化概述
我国电网的改革不断进行,电网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所以我们对整个电力调度的系统的数据库以及网络模型库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4)电力调度接口的一体化概述
我们通过定义实现请求应答的数据访问体系,对整个通用的数据进行访问控制,我们采用数据的访问实现整个信息的同步,对所有的复杂结构的数据实现实时的访问。
2.三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情况
2.1 CC-2000系统
该系统是采用开放式的系统结构进行设计的,并且还采用了面向对象技术,利用事件驱动和封装的思想为应用软件提供了透明的接口。该系统在面向对象技术的基础上还引进了大对象概念,这样能更好地适应事件驱动、继承性以及封装性的相关要求。同时,支撑系统通用性和专用性的结合不仅能够满足电力系统的各种需要,还能够兼顾其他行业的实时应用要求。该系统根据软件工程的规律进行开发,实现了软件工程的产品化。相关技术鉴定认为,按照开放式结构设计、采用面向对象等技术的系统在国际上属于水平先进或领先的范畴。目前,在各方的合作与协调下,已经在CC-2000这一系统平台之上开发了电网的相关应用软件,真正实现了EMS系统的完整性。
2.2 SD-6000系统
该系统是我国电力部门的重点项目,是由我国部分单位联合开发的具备统一性平台的分布式、开放式能量信息管理系统。1994年投人运行,1996年通过相关的测试及鉴定。SD-6000系统有效集成了气象卫星云图、超大规模调度投影屏以及调度电话的自动拨号等新技术。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其支撑系统平台有较好的分布性以及开放性,人机界面的管理系统运用了面向对象这种先进的技术,同时其在建立电网元件模型以及电网拓扑结构等方面的优势也比较突出。EMS支撑软件与管理系统的商用数据库采用SQL标准接口,便于用户自行开发和由第三方开发应用软件,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前置机应用软件设计合理、实用。
2.3 OPEN-2000系统
OPEN-2000系统是江苏省立项的重大科技项目,是由我国南瑞公司于1998年成功开发的一套集DMIS、DMS、DTS、PAS、AGC、SCA-DA于一体,适用于网、省调和大中型地调的新一代能量管理系统。该系统的成熟性较好、性能比较完善、适用面比较广、可靠性较高,同时发展速度比较快。系统采用的是100M平衡负荷双网机制,可靠性更高、流量更大,是完全依据商用数据库开发的且具有客户/服务器模式的一种管理系统。通过面向对象这种先进技术,把电力设备作为其对象建立起了数据的存储模式以及电力系统的相关模型,其软件设计完全采用了面向对象的语言以及面向对象的方法。该系统较适用于电网调度管理中,并且由于其自身的各种优点在未来电网建设与发展中将会得到更大规模的应用。
3.系统平台的一体化
自动化系统在电力调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计算机硬件以及操作系统上具备实时性好、可靠、稳定以及成熟等优点。因为应用X64及X86系列CPU的计算机性价比较高,所以系统也必须支持该类计算机的Windows、Solaris和Linux操作系统,使客户有更灵活的选择。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需利用中间件技术,在数据平台系统和底层不同硬件体系、不同操作系统之间建立一个基于应用中间件的分布式运行和开发的中间软件包,即系统的应用中间件平台。中间件的一般工作机制是:客户端的一些应用程序需要从网络中的某个地方获取一定的数据或服务,这些数据或服务可能处于一个运行着不同操作系统和特定查询语言数据库的服务器中,而客户/服务器这一应用程序内部负责数据寻找的单元只需要访问某个中间件系统即可,由中间件完成到网络中寻找数据源或服务,进而传输客户请求、重组答复信息,最后将结果送回应用程序的任务。
3.1 COBRA中间件
COBRA产品通常具备以下特性:
(l)支持分布计算,提供跨网络、硬件和平台的透明性应用或服务交互;
(2)满足实时EMS系统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速度要求;
(3)支持标准的协议;
(4)支持多种编程语言;
(5)提供接口描述语言(如IDL)到C++、Java等多种语言的映射;
(6)支持在服务端和客户端之间多种数据类型的传输;
(7)提供高性能的多线程机制,支持并发访问;
(8)支持在ORB级进行各种策略的配置;
(9)具备负载平衡的功能,按照所提供负载来实施相应负载的平衡策略。
3.2中间件平台的主要特点
目前,我国先进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多是基于跨平台的GUI库Qt开发统一的应用平台。该中间件平台的主要特点有:
(1)对各类型操作系统之间存在的差异有充分的考虑,同时对这些差异实施了透明化的包装与处理,进而使上层的应用不用修改代码就能够直接移植至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上。
(2)能够为上层的应用提供一个分布、统一、虚拟以及可扩展的开发平台,这样就能够使单一系统可编程有效转化成多种系统可编程。
(3)按照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特点以及操作系统提供一系列基本的开发接口,在对上层应用进行开发时关键任务是进行集中包装处理,这样才能够形成一系列的软件包,进而为上层的应用提供完善、统一以及实用的服务以及编程接口。
4.结语
如果一体化技术能够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无疑将使该系统变得更加易用、开放,能够更好地为电力系统服务,进而使电网的质量以及运行的经济性不断提高,这就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
工程项目因其差异性而导致项目管理方案也不尽相同,电力建设工程规模逐渐增大,合理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案有利于电力建设工程的进展。笔者对电网建设工程进度控制与质量提升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经过研究发现,许多一体化技术已经发展的非常纯熟,也为上一代调度自动化系统解决了一些问题。主要应用包括:
(l)通过COBRA中间件,屏蔽软硬件平台的差异,对于系统上层应用实现平台一体化。
(2)采用图模库一体化技术,减轻了系统维护工作量,并为功能一体化的实现打下良好基础。
(3)通信中间件的研究和应用,使得各功能可以灵活配置和扩展,共享系统一套数据库及图形资源。
(4)对于IEC61970标准的遵循,可以实现不同系统的无缝互联,避免了“信息孤岛”的出现。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接口一体化的实现是更为艰苦的过程,因为它涉及到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目前IEC61970的部分细节还在讨论制定中,也无疑会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一体化发展速度有所限制,但是我们相信这些问题很快都会得以解决。
当然,一体化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依然有一些不足,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还有很多深入的工作要做,所以下一步要密切关注IEC61970标准的发展,及时应用与系统。系统的图库一体化中,脱离了单个元件,将间隔作为一个对象整体描述,带来了便利,但如果更进一步,直接将变电站的模型作为一个整体对象进行描述,用户只需说明变电站的电压等级,母线,变压器的基本状况和出线的接线方式,就可以直接建立对应的图形和描述,则更加方便。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还有更多的一体化技术需要我们去应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辛耀中.新世纪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2001(12)
关 键 词 电力调度系统; 一体化技术; 应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 TM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9-0131-02
1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而言,基于计算机系统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叶,但其因受到计算机硬件的制约而功能是非有限。此外,上个世纪80年代的电网规模较小。电力调度工作相对更简单,且使用者均以经验型调节为主。近年来,我国经济与技术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局面,且国家对电力事业的发展也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力度及资金,这为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的逐步成熟提供了条件。现阶段,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已经发展成熟,甚至已经实现了遥信、遥调、遥测、遥视及摇动等功能。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更新是电力系统发展与完善的必然要求,其主要包括平台的更新及功能的扩展。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主要应用于计算机平台,其结构形式主要是分层分布式。尽管计算机硬件平台位于最底层,但其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影响仍然不容忽视。近年来,绝大部分用户的系统服务硬件平台均为基于R工SC架构的小型机,其在提高电力调度的高效性、可靠性及安全性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工作站多为CJSC架构机器,以此提高电力调度系统的易用性。现阶段,制约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的本质问题为如何屏蔽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硬件平台间的差异性、如何确保界面的一致性、如何确保系统功能的一致性等。
2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应用
2.1系统平台一体化
就计算机操作系统及硬件方面而言,电力调度系统的选择相当多,但不同计算机操作系统及硬件间均或多或少存在某些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中间件技术的应用在解决不同计算机操作系统及硬件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将基于应用中间件的分布式运算模式构建于电力调度系统数据平台与不同操作系统及硬件(底层)间,开发一个软件包,以便将上层应用与底层系统有效隔离开来,并以信息交换效率为基础,对不同应用间的耦合信息实行对象中间件交换。现阶段,CORBA对象中间件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应用最多。对象中间件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可扩展性及良好的通信能力而实现了有效屏蔽电力调度系统内操作系统及硬件平台间的差异,从而为电力系调度系统平台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接口,并为电力调度系统平台一体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2.2系统功能一体化
现阶段,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水平处于分析型与智能型的过渡阶段,这为PAS/集控/DTS等功能的应用提供了可能。在PAS/集控/DTS等功能启用初期,若功能不同,则对应的操作界面及数据均有所差异,这大大增加了使用者的重复工作量。由此可得,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开发的重点应为如何有效整合图形、数据库、界面等资源,使之满足功能间共享的要求,并最终推动功能一体化的实现。现阶段,众多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已经实现了功能一体化,且通信中间件已经成为了其核心技术。通过对中间件的利用,电力调度系统能够将各种应用模块灵活配置于电网内,从而实现了将节点机安装于电网内的任意一点;将节点机安装于电网内的集中位置;推动了模块冗余设备的正常运转。将中间件应用于电力调度系统内,其实现了以用户实际需求为参考依据进行相关功能的灵活伸缩;有助于于电网运行环境灵活设置相关节点机等。电力调度系统内中间件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其他模块的应用,且为启动、通信、退出普通应用模块提供了可能。
2.3系统图模库一体化
中国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不断缩短网络模型及数据库更新的周期。电力调度系统的电力设备主要以配套形式出现,则有助于实现电力调度系统内图模库的设立、直接将图模库应用于建模中,并最终推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的效率。以图模一体化功能为依托,并借助一套绘图工具统一建立模型及绘制图形、借助统一的图形实现了多种应用。在构建电力调度系统模型之初,能够为人们提供系统的设备信息以便实现多种应用;能够提供实现当前应用的信息,并于应用扩展过程中,有效维护相应信息。所以,电力调度系统图模一体化为电力调度系统一体化提供了可能。
2.4系统接口一体化
通信数据访问可以以定义请求应答型数据访问体系为依托得以实现,通用数据访问在信息同步中的应用较普遍,并能对复杂结构数据进行实时访问。在通用数据访问的支持下,有助于对资源服务接口进行查询,这一功能在电力调度系统读访服务中得到了应用;有助于对查询服务接口进行筛选,这一功能在电力调度系统资源查询服务中得到了应用。电力调度系统接口一体化及具备标准化、开放性的电力信息模型有助于电力调度喜用应用功能“即插即用”目标的实现。
3结论
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对电力供应的需求量,我国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越来越关注电力系统的建立与完善问题,并就电力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及资金支持,从而为电力系统输电、发电、配电等环节的优化及改革提供了可能,也为一体化技术在我国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如振,朱瑞杰,田志磊,等.一体化IP调度系统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11,32(7):71-75.
[2]李晨曦,张旭.电网通信调度系统一体化运行维护平台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开发与实现[C].//甘肃省电机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170-175.
[3]张旭,李晨曦,张帆,等.电网调度一体化运行维护平台的开发与实现[J].电力系统通信,2011,32(12):15-18.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1483)
摘要: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3+2”的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采用“教学平台+课程模块+职业递进”的课程结构模式,以职业生涯发展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和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整体设计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社会生活过程和行动导向的原则,共同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实现中职和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1-0043-04
作者简介:饶雪梅(1963—),女,安徽桐城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酒店管理职业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0202064,主持人:饶雪梅)
随着酒店业的迅猛发展,截止到2012年底,广东全省共有星级酒店959家,其中白金五星级酒店1家、五星级酒店92家、四星级酒店170家、三星级酒店567家。截止到2010年底,广东全省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只开设旅游系和酒店管理专业的院校)136所,其中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含大专)有17所,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中职学校有38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广东在全国率先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于2009年启动“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工作,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作用,促进中等与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目标、人才定位和专业课程衔接,构建横向衔接、纵向贯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广东特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试行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对口自主招生的试点单位,积极与中职学校合作探索制定3年中职学段和2年高职学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分段开展教学活动。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其关键与核心是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本文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对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进行分析。
以职业生涯发展为依据,确立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定位一直以来是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近几年,“高职单招模式”的中高职衔接由于对接院校缺乏沟通,围绕各自的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导致目前中职和高职在专业、课程、教材体系、教学和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等诸多问题。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职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是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协调发展的关键。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合作院校开展全面的、较大范围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中高职专业建设现状、水平调研。在人才需求调研时,在珠三角地区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各类酒店及餐饮企业单位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含酒店及餐饮企业从业人员现状、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对应的职业资格证、岗位升迁规律等;在专业建设调研时,力求涵盖全省所有设置了酒店管理专业的中、高职院校,内容包含各中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分布情况、招生与就业岗位分布情况、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专业与课程建设水平、专业教学改革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
根据我们对珠三角地区数十家酒店的岗位设置与岗位群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高星级酒店的岗位职级一般设有八级岗位:服务员、领班、主管、部门副经理、部门经理、部门总监、执行总经理和总经理。其中,领班和主管属于酒店基层督导管理人员,部门副经理和部门经理属于饭店中层管理人员,部门总监、执行总经理和总经理属于饭店高层管理人员。在对目前酒店员工队伍中最需充实哪一层次的管理人员调查中,4/5的酒店选择了基层管理人员;近一半的酒店选择了中层管理人员。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得出毕业生对口就业的职业领域、部门初始就业岗位和发展岗位,各级发展岗位中高职毕业生平均获得的时间,如表1所示。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高星级商务(度假)酒店、品牌餐饮连锁、会议中心、豪华游轮、高级会所等领域。无论是中职毕业生还是高职毕业生,初始就业岗位均是具有服务性质的一线管理岗位和具有管理性质的一线服务接待岗位。这类岗位角色既需要专业操作技能,又需要一定的管理能力,在工作中既从事服务工作同时又承担班组的组织、指挥、协调、监督、激励等管理职责,而做好领班、主管等基层工作,是酒店、餐饮企业生存和良好运转的根基。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3年职业院校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中高职三二分段”指在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选取对应专业,制定中职学段(三年)和高职学段(二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段开展教学活动。其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为广东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专业人才。通过召开专家研讨会,综合各项调研结果,确定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3+2”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面向高星级商务(度假)酒店、品牌餐饮连锁、会议中心、豪华游轮、高级会所等领域,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服务技能,掌握酒店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和管理技巧,能适应现代旅游酒店业中基层管理职位要求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以综合职业能力和国家职业
标准为基础,整体设计课程体系
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上升的过程。中高职衔接“3+2”的课程体系设计要彻底改革传统的学科课程设置模式,体现使学生获得更加宽广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既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又要考虑到职业基本知识素质以及职业技能形成的过程,与教育目标、层次相适应。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3+2”的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采用“教学平台+课程模块+职业递进”的课程结构模式,如下页图1所示。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职业通用能力、职业学习领域、职业综合实践、职业拓展5个课程模块。职业通用能力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从事旅游大类职业活动所必须具有的,超越某一特定的职业岗位知识技能范畴的共有能力;职业学习领域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从事酒店、餐饮企业等特定的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专门技术能力;职业综合实践能力是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通过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职业拓展能力是指在职业专门能力的基础上再深入或拓展培养和发展的能力。
参照酒店业和餐饮业国家职业标准确定技能型人才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中高职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分别在中职阶段选择考取前厅服务员(4级)、客房服务员(4级)、餐厅服务员(4级)、调酒师(4级)、茶艺师(4级)职业资格证书之一;在高职阶段选择考取前厅服务员(3级)、客房服务员(3级)、餐厅服务员(3级)、调酒师(3级)、茶艺师(3级)职业资格证书之一。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设计职业学习领域课程
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不同要求,借鉴德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通过与企业专家合作,对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开发职业学习领域课程。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践,与行业权威、企业一线实践专家进行深度访谈,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酒店、餐饮企业业务部门各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分析一线服务人员、基层管理人员、部门经理的工作任务。表2为高星级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经理(1周、1个月、1季度、1年度)的工作任务表。根据所收集回来的工作任务描述表,分析概括、归纳整理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共58项。再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将相互关联的任务集合到一个行动领域之中,便形成了所有的行动领域。与此同时,由简单到复杂,从服务到管理,按照职业成长规律进行排序;充分考虑教学组织与实施,学生水平及师资条件等因素,将职业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加工与反思,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将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共开发出酒店管理专业学习领域课程10门,整个职业学习领域课程模块遵循从“服务员领班(主管)部门经理”的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实践教学持续贯穿、阶段深化。科学设计中高职合理分段的实践教学环节。以“整体设计、分段递进”的思路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将职业技能训练贯穿整个课程体系。技能训练要体现中高职承接与延续的关系,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中职阶段侧重职业基本技能训练以及基本操作规范和方法等的培养,高职阶段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以及对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社会生活过程设计基础课程体系
一个合格的毕业生既是高技能从业者,又是合格的社会公民。为培养具有社会生活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本专业积极构建以社会生活过程为导向的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基础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和职业通用能力课程模块)。该体系包括: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的思想政治课程;反映全球共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交流、信息和计算机基本能力,服务后续专业的职业发展素质课程;培养学生通用管理能力的旅游管理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基于职业发展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第二课堂,如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青年志愿者活动、旅游文化艺术节、“三下乡”社会实践、创业实践活动、技能竞赛、行业会展实践活动、校园服务周、五星宿舍评比、美酒节实践等。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和职业通用能力课程模块要注意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合理安排,以适应学生渐进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要。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高职阶段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高星级酒店,具有很强的涉外性,因此,中职开设的“英语和酒店服务英语”课程与高职开设的“高职综合英语和酒店实用英语口语”课程教学内容必须系统设计,专业英语类课程的学时须达到人才培养方案总学时数的30%左右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三)基于行动导向设计职业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行动导向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指导原则。遵循行动导向原则的课程开发首要任务是解构学科的知识系统,实现在行动体系中基于学习情境的内容重构。学习情境具有范例性和完整性,它是经过提炼的典型工作任务,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操作,而是一项完整的工作,完成这项工作需要专业能力的支撑,也需要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支撑。表3是酒店管理专业开发的10门职业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以行动导向为原则设计的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包括:课程定位、课程学习目标、课程总体设计、学习情境具体设计、考核与评价方式。其中课程学习目标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学习情境具体设计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宏观教学法、学生必备基础、教师必备基础、教学媒体、工具与材料、学习步骤。在学习步骤中具体就“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阶段中教师的行为、学生的行为以及微观的教学方法进行设计。
结语
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3+2”的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要想取得较好效果,必须打破原来中职、高职两个阶段各成系统的教育形式,统筹确定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按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在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段实施等方面狠下工夫。由高职院校牵头,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基于工作过程、社会生活过程和行动导向的原则,共同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和内容,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根据中、高职对接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师资、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条件共同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实施路径。这样,既可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服务意识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中职和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李海东.适应珠三角产业需求 强力推进中高职衔接[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3(2):1-5.
[2]江才妹,陆国民.中高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贯通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18-20.
[3]马树超,郭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关键词:机电设备 招标管理 操作过程 问题 优化 建议
一、机电设备招标概述
招标是招标人通过公开方式提出交易条件,跟投标人达成合作的一种采购行为。按照竞争开放程度,招标可以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按照招标标的可以分为货物招标、工程招标和服务招标。我国的机电招标属于货物招标。
在1992―1999年中,我国机电招投标管理和流程才逐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在2001年出台,规范了招投标市场的秩序。总体来说招标质量随着投标法的出台不断提高。但是还是存在招投标中的商业贿赂和腐败等行为。2001年之后,机电招标投标不仅在国内全面发展,在国际上也取得一定成就。
国机电设备招投标管理和操作现状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既呈现除了繁荣发展的趋势,也暴露了体制上、政策上的弊端。我国招标活动因为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经常出现虚假招标、串通投标、骗取中标等问题。不管是市场规范还是招标从业人员素质都和我国机电设备行业发展速度不匹配。如何保证采购过程的公开、公正、透明是现在我国机电招投标需要分析和研究的问题。我要想机电设备投标商能够在市场环境中自由竞争,我们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际优秀管理政策和操作手段,更好地完善招投标制度。
二、我国机电设备招标出现的问题
1、缺乏相应法律法规
我国的招标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健全、合理、系统的法律法规。现在的招标法律法规不能有效指导招标实践活动,也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自由市场竞争环境。
2、多部门交叉管理
在我国现在招投标是由9个部门进行管理,包括发改、水利、交通、经贸、铁道、民航、信息产业、商务部门。国家招投标法只有一部,但是地方招投标法规和文件都各自形成一套标准。各个行政部门颁布的规章制度中也有相互交叉、条文矛盾、标准不统一的局面。这都给招投标管理带来了麻烦。招标机构要向多个部门申领资质证书才能开展招标业务,名目繁多的规章制度让招投标人产生混乱。有些地方具有地方保护政策,制定不公平的评判标准,在这种行业垄断的现象下,招投标机构就很难申领到资质证书。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不规范、不健全的招投标管理机制弊端越来越明显得暴露出来,妨碍了招投标市场的有序、合理竞争。
3、招标服务不完善
招标服务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形成的,缺乏相应的市场机制和市场秩序。而且我国对招标服务和壮大没有相应公平、公正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机构,也没有为它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4、评标、定标不合理
我国评标、定标本来就缺乏一个公正合理、科学先进、操作准确的评标系统或者方法。特别是在机电设备资格审查中,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都采用资格后审的方法。虽然这种凡是能够减少审查环节,节省经济费用,缩短招投标过程,有利于良性竞争。但是招投标过多时会造成工作量的加大。而技术含量较高、标准不同于的机电设备通常采用资格预审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减轻评审时的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投标单位的合格率。它的弊端就是延长了招投标的时间,增加了双方资格预审的费用。在现实操作中通常结合这两者的优势进行合理分配。
招标方经常在技术、专利产品等方面限制某些投标人的资格审查,这种行为是歧视行为。在《机电产品国家招标投标实施办法》中就明确规定“招标文件不得设立歧视性条款或不合理的要求排斥潜在的投标人”
开标议价的行为仍然存在,很多单位还是看重报价高低,甚至把公开招标演变成透明底极低的议标。
三、优化机电设备招投标的措施
1、建立完善系统法制现在招投标线性法律还不健全,条款中有明显的漏洞、规定模糊、标准不完善。有的法律法规脱离实际,当理论用于世间的时候常常操作性不强。所以建立一个健全的招投标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将立法部门和执法部门分开,同时要防范招投标过程中的腐败问题,一旦.发现腐败行为,要进行严格惩治。
2、为了统一招投标管理标准,避免多头管理,消除部门之间的利益纷争可以采取联席会议制。成立一个专门机构对各部门的管理人员指定派送,形成一个新的评价机构,统一管理全国的招投标活动。这种方式既能分散各部门的权利,又能使各部门的工作照常运转,提高了招投标的效率。同时加强部门合作意识,在招投标过程中积极沟通,努力协调。
3、完善招标机构服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国家和市场为机电设备招标商创造一定的条件,使招标商的发展有一个肥沃的土地;二是招标机构本身提高自身素质,规范行业标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对自己的大力宣传,多大招标投资业务。对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和考核,坚持持证上岗制度,保证有原则、有素质、有思想的优质的人。
4、采用“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评标方法。评估方法有全寿命费用评标价法、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估法。全寿命费用评标价法是一种动态的评价方法,即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运用该方法进行设备、材料采购评标时先确定一个统一的设备评审寿命期,然后再根据各投标书的实际情况,在各投标报价上加上该年限内所发生的费用的净现值,再减去寿命期末设备残值的净现值,就可得到评标价格。最低投标价法即把价格作为评标的唯一尺度,将合同授予报价最低的投标者的一种评标方法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是经评审的最低投标的标价。在机电设备性能、质量等方面条件相似时可以很容易进行比较。中标人以评标价格最低者为准。这种方式适用于功能、性能、工艺都比较成熟的机电产品。
综合评估法在招标中运用比较广泛,但是指标的权重设定比较重要。将评定各要素按预定的方法换算成相应的价格,在原投标报价上增加或减少该值而形成评标价格,并以该评标价确定中标单位的方法,主要用于小批量的机电设备采购招标评标中,评标标准一定要清晰、客观、量化。
四、总结
中国贸易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使机电设备招标迎来了新的形式。我国招投标制度在引进国外的制度的同时要结合中国特色和国情,形成自有独立、完整的宏观体系。在实践中,要加强机电招标的管理,从招标各个操作环节入手,把握招标的公平性原则。
参考文献:
[1]赵松芬,浅析机电设招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中国招标,2003(33)
【关键词】电力生产运行;化学技术监督;解决措施
在电力生产运行过程中极易出现问题,其中,电力设备出现故障也是发生非常频繁。在对事故频繁发生阶段进行分析发现,加入必要的化学监督,能够有效的提高设备的安全水平,同时也能够针对发现电力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人们常说的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化学监督是为了控制水汽的品质,但实际上化学监督还能够保证电力生产的其他环节也同样运行正常,从而保护设备。
一、电力生产运行过程中化学技术监督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厂网分开
自从实行电力体制改革之后,我国的电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此实现了厂网分开,各个发电厂都划归了不同的发电公司,同时也对其原有的管理模式和体制进行了一个重新的定位与改变。尽管如此,但是技术监督职能仍然坚守,仍然还是要对技术监督人员的管理力度加强,注意培养其专业素质,从而提高发电厂内化学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及其操作水平。
(二)化学技术方面
(1)化学除盐系统
在最初的化学除盐系统的设计过程中,留有较大的余量,同时记住的负荷率也不高,直接导致大多数电厂的化学除盐系统利用率不高,绝大多数的例子交换设备都不能连续进行,直接加大了酸碱的消耗,同时还浪费了较多的水资源。再加上电厂在运行过程中本身不够重视除盐系统,只是简单的认为低质量、仅仅合格的除盐水就能够满足要求,很少真正的考虑到除盐这一步骤中的技术支持及其运行成本,单纯的依靠增加酸碱用量。在酸碱用量增加的同时,废水的排放也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加之,除盐水的备至与锅炉用水之间存在一段时间差,大量的除盐水在过程中极易与空气发生氧化作用,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之后就会使得水箱内的污染程度增加。根据大量的实践证明,国际上的混床出水电导率应该是小于0.2?s/cm,正常情况是应该维持在0.07-0.08?s/cm这样的水平之间,但是除盐水泵出水的电导率却多在0.5-0.6?s/cm,甚至更大,这就是说我们供给锅炉的水的质量非常差。
(2)再生药品及其杂质污染
再者就是水体污染和再生用药品中的杂质含量人为难以控制,所导致的树脂污染情况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由于某些生产厂家并不了解电厂内的实际情况,在运送再生用酸碱时选择同一个容器,导致该药品的交叉污染。曾经,某省出现过按国标验收新购置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所有指标都合格,但就是阳床出水钠不合格或阴床出水铜含量偏高,从而导致整个热力系统铜偏大。结果经分析发现一例为氢氧化钠中铜含量明显偏高。如表1,A、B两种药品中铜含量比较。
表1 A、B两种药品中铜含量比较
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来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树脂再生液和二级除盐水的铜含量指标,这样就极易污染整个水汽系统。
(3)热力设备腐蚀问题
在对热力设备进行检查更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汽轮机叶片积盐、汽轮机叶片定性检验PH偏低、水冷壁管点蚀、凝汽器铜管水侧点蚀、汽侧磨蚀或明显腐蚀、汽包内旋风分离器表面有蚀坑或出现条状腐蚀以及汽包封头内表面出现凹坑等腐蚀或异常现象。但是在对各大机组进行日常的常规检查及其监督项目核对时,又没有明显问题存在。同时,水冷壁管结垢量并不高,就算是积盐比较明显的汽轮机叶片的结垢量也不高,经常就是到了酸洗的年限,发现其垢量远远不够,甚至达不到《化学清洗导则》中规定的清洗数量的二分之一。
二、加强电力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化学监督
(一)监督要求制定
1.保证各种水处理设备及其系统都能够正常运行,否则不允许启动;
2.严格根据国家制定的行业标准来控制水汽的品质,在发现问题的情况下,及时处理,但是绝对不允许直接向锅内送原水;
3.在对新建工程的锅炉内补给水处理设备和系统进行安装调试时,要在锅炉第一次水压试验之前就完成,从而保证水压试验的用水品质;
4.在各个阶段都要严格的控制试验的水准及其品质,确保安全无误;
(二)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化学监督
(1)凝汽器防泄漏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电厂对于凝汽器的维修保养工作做得并不到位,尤其是在对胶球清洗及其循环水杀菌的过程中,都很难做到正常投运。如图2所示,胶球清洗过程。
图2 胶球清洗过程
对于参数较高的机组,对于水质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若是出现凝汽器泄露的情况,则会对水质情况有着极深的影响。所以,针对参数较高的机组,要另外加强对凝结水的监督与处理。而针对大型的机组,保证其锅炉内部的水质情况之外,还有能够对凝结水的数值和设备处理情况采取高度关注,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凝汽器的运行维护和停备用保护及其检漏装置的投运。
若是发生凝汽器泄露的情况,千万不能用堵住的方式来代替检查。若是真的发生了凝汽器微漏的情况,可以选择采取加锯末的方式来暂时阻止泄露。若是负荷允许的话,还可以采用降低负荷的方式来检查出漏点之后再采取堵塞,或者死活选择停机灌水,查出漏洞之后再进行封堵。
(2)停炉保护
在机组停止运行时,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等都会对设备产生一定的影响,极易造成设备表面的腐蚀氧化。经过腐蚀之后产生的物体,又会再次成为水汽的主要污染源。本身,腐蚀会使金属表面变得更为粗糙,极易加深腐蚀作用。
因此,在锅炉停止运行时,一定要计算好锅炉将会停止运行的时间长短,从而对每个部分都做好停炉保护工作。同时,还要尽可能的将受保护的范围扩大,时间尽可能的延长,从而确保设备的放锈蚀工作做到更好。
(3)化学监督人员培训
在变电站运行中化学监督人员的作用非常大,但是目前我国变电站化学监督技术人员资源相对匮乏,并且缺少相关的实践经验,很难满足变电站内高参数机组对于化学监督人员的相关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化学监督人员的培训,从提高其专业知识的水平出发,提高其监督技术,从而提高其化学监督的整体水平和素质。
(4)制定法规
要想电力技术监督工作能够持续高效的进行,建立必要的法律法规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目前,广西电力技术中心就已经制定了《广西电力化学技术监督工作办法(暂行)》及其《广西电力化学技术监督考核办法(暂行)》报区经贸委批准后颁发实施,这些条例的颁布,在某种程度上很好的保证了供电局化学能够稳定进行。
三、结语
要想加强电力生产运行过程中化学技术监督,就要从制造、设计、安装等等方面着手,做好热力设备的防腐、防垢等工作。同时还要严抓设计、生产等等部门,从而从专业的设备、系统中来对此进行隔离保养,真正的做到技术监督的实质意义,从而重视电厂运行过程中的化学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DL/T 889―2004电力基本建设热力设备化学监督导则[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关键词】初中物理 电化教学 重要性 问题 对策
初中物理电化教学是当前物理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方式。从本质上来说,电化教学是使用现代化的设备、器材,通过对信息的储存、传输、调解和再现技术所进行的教学。相对于传统的物理教学来说,合理运用电教手段,更能优化课堂教学,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初中物理电化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电化教学就是利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进行的教学,对于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下文,笔者就初中物理电化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探究。
1.提高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中物理电化教学工作开展得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何将物理学科的知识形象化是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的重点,电化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充分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这对于好奇心相对较强的初中生来说,吸引力很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能充分调动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2.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效率。初中物理电化教学工作开展得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效率。电化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师的板书讲课,而是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提前将课堂安排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件准备,这样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效率。另外,学生兴趣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提高效率。
3.提高初中生的创新能力。初中物理电化教学工作开展得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创新能力。电化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诸多的网络资源以及其他资源开展教学,这样可以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拉近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物理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提高。
二、当前初中物理电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地以迎接“两基”国检为契机,加大了对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许多学校装备了常规电教设备,加快了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以及校园网的建设,为电化教学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初中物理电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电教设备的利用率低。电教设备的利用率低是当前初中物理电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以及学校电教装备中软硬失衡,缺乏配套的电教教材(尤其是物理电教教材)等问题,造成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少使用电教设备,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还使得电教设备趋向于摆设,只是在教师上观摩课、优质课或上级领导下来检查时,学校才会有教师使用电教设备开展教学。这样,电教设备未能充分发挥效益,不仅导致学校资金的浪费,在很大程度上也不利于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2.电化教学的工作量大。电化教学的工作量大是当前初中物理电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物理电化教学需要教师将物理知识的要点都输入电脑,有针对性地制作课件。中学物理知识不是单纯的文字,涉及到力学以及电路等,都是需要人工输入公式来操作的,尤其是电路图,更是需要谨慎仔细,这样工作量很大。一个教师在进行课件的制作时,如果工作量大就会只写重点,其他的非重点就给忽略了,这样,可能电化教学的课堂效果并不如传统教学的效果。另外,较大的工作量无法让物理教师主动地投入到电化教学中去,采用电化教学方式的兴趣和积极性都不高,最终不利于电化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广泛运用。
3.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多媒体运用水平不高。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多媒体运用水平不高是当前初中物理电化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物理教师虽然都学过计算机操作,但是毕竟他们的学习是不系统的,在这种情况下,初中物理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有较多的困难。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电化教学中,涉及到的摄像以及关于摄像的部分处理,这些处理都需要比较专业的软件才能操作,而较多的初中物理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并没有达到这种标准。因此,电化教学对于计算机基础不太好的教师来说,是具有挑战和难度的。
另外,很多学校虽然加强了电教设备的装备,但是忽视了对教师电化教育知识的工作培训。这从本质上来说,阻碍了电化教学的广泛开展。
三、解决当前初中物理电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为了进一步推动初中物理电化教学工作的广泛开展,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就如何解决当前初中物理电化教学中的问题进行阐述。
1.提高电教设备的利用率。提高电教设备的利用率是解决当前初中物理电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学校要鼓励教师使用电教设备,要把合理运用电教手段纳入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另外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设备,还要使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场所向学生开放,不能只是在上课时才用,这样将大大提高电教设备的利用率。
据了解,有的学校向学生开放了网络教室,学生在休息之余都可以自己去学习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讲述《光的反射与折射》一课时,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到网络教室了解此方面的知识。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验以及相关网络知识的查阅,已经了解了大部分关于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知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2.合理分配资源,开展电化教学。合理分配资源,开展电化教学,是解决当前初中物理电化教学过程中电教教材不足问题的有效措施。笔者这里提到的合理分配资源主要是指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让教师共同合作来完成电化教学的课件,这对于加快电教教材的建设,提高电教教材质量意义重大。比如,一个教师准备知识点,另外的教师针对知识点准备案例。这样教师共同合作来完成电化教学的课件,一方面集合了大家的智慧,另一方面也减轻了物理教师的工作量,有利于电化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电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3.提高物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提高物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是解决当前初中物理电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关键。提高物理教师多媒体运用水平,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教师要主动参与电化教育知识的学习,意识到电化教学的重要性,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二是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教师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培训;三是举办形式多样的电教活动。如电教优质课评比、优秀电教论文评比、电教教材制作评比、电教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参与机会。通过活动,取长补短,发展自我,提高自我。笔者曾组织全县中学物理教师对初中物理《电压》一节的教学进行研讨。集体商议教学方案,然后观摩教学。通过自制“水流的形成”教具,自制课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我县电化教育的广泛开展。
以电教促教改,用教改发展电教。上文中,笔者就自身工作体会,发表了自己的浅见。望广大电教同仁在电教研究中,重新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影响下学生的学习特点、规律,概括提炼新的电教理论,构建新的学科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烟建堂.谈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课堂的整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1(01).
[2]赵冬.谈谈中学物理电化教学的实际现状[J].学周刊.2012(22).
[3]吴英.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01).
【关键词】供电所;规范化;营销
供电所是供电企业直接服务广大客户、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基层窗口。随着农电体制改革的持续发展和不断深入,农村供电所管理已经提升到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上来,特别是国家在对农村电力管理进行高标准的整顿和规范的同时,规范乡镇供电所管理,提高工作效益和服务质量,实现电力一体化管理,已成为目前农电工作的当务之急。
1 加强供电所规范化的重要性
基层供电所一般是指直接负责生产经营管理和为用电客户服务的一线单位,是供电管理工作的基础。就供电管理工作客观规律而言,绝大多数以上的工作人员都服务于基层,供用电政策落实靠基层,管理质量反映在基层,工作经验来自基层,上级决策部署是否科学合理要通过基层实践来检验,可以说,没有基层建设的发展就没有供电事业的发展,加强基层建设,是电网建设的前提条件,是新时期做好供电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是供电企业贯彻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首先,供电管理人员主要集中在基层。“大部队”在基层,供电企业队伍建设的重点当然也在基层。
其次,供电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最终“落脚”在基层。从客户管理到电费收缴,从电网建设到供电运行,从业扩报装到数据分析,从问题的发现到经验的积累,从各项供用电法规的执行到制度规定的落实,从决策的依据、来源到绩效的考核、检验,无一不在基层,抓住了基层就等于抓住了供电事业发展。
再次,供电企业形象主要体现在基层。基层供电管理人员直接与用电客户打交道,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体现了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基层供电所、客服大厅是展示供电企业形象的窗口。加强基层建设,亮化“窗口”形象,是供电企业转变作风、端正行风、促进党风好转的重大课题。
2 基层供电所管理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为深入推进供电所管理专业化、精益化、规范化,了解基层供电所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供电所综合管理、安全生产、营销服务、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农网工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梳理,分析基层供电所管理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的供电所经营管理不规范
从目前我国的供电所经营的状况来看,农村供电所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很少,达不到要求的标准,甚至有些地方干脆不培训,这就使得先进的营销知识和专业的知识无法进入到基层的供电所,出现了管理上的空白。面对这一情况,不仅仅是农村的供电所,全部的供电所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要组织严格的培训,形成科学的体系。
2.2 对供电所规范化管理认识不足,不能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工作
农村供电所是县级供电公司生产、经营、服务工作的基本组织单元,进一步深化农村供电所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管理,提升农村供电所规范化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供电企业发展的全局和对外服务水平的高低中,但由于少数人对供电所规范化管理认识不足,以为供电所的主要任务就是安全上不出事,线损达到上级规定的,不费不发生拖欠,故障不发生投诉就行,没有把供电所规范化营销管理落实到常态的制度管理上,标准不高,要求不严,不能主动深入的开展工作。
2.3 专业管理有待加强
从总体上讲,当前供电所各项工作基本已步入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但有些专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优质服务理念还没有落到实处。例如线损管理工作还只是简单的进行统计考核,没有针对性的在优化网络、电压、无功管理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降损措施;供电服务方面,随着近年来随着外部监管的日益加强、群众维权意识也不断提升,供电所面临的供电服务压力越来越大,优质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3 解决方案
3.1 加强专业管理、监督检查机制。
从各级主管部门到各级基层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联系理论知识,进行调研,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对基层工作加以规范。一是建立常态管理机制,建立分层管理、分类指导的供电所管理模式。即:公司抓供电所领导班子建设,各专业部门抓供电所业务指导及指标考核,实现对供电所的全过程、无间隙的闭环管理。二是建立创建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常态管理机制,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努力做到四统一,即供电所规范化营销管理工作与其它工作做到统一计划,统一安排,统一落实,统一考核,形成日常管理规范化。
3.2 建设一支稳定而又高素质的营销队伍
供电所的主要工作是用电营销和供电服务,它是电力系统的基层结构,直接关系着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因此,创新服务举措、提高供电所营销服务管理水平,必须注重对于营销人员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两方面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不断提高营销人员的专业技能。各供电所要进一步强化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针对当前电力营销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的问题,供电所应该加大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投入,积极开展各项培训工作,着力提升营销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业务素质,建立一支业务水平较高的新型营销队伍。
优质服务是农电企业的生命线。不断提高农村供电所优质服务水平,丰富服务内容,保证服务内涵,是塑造供电企业良好形象,实现优质服务的基础工作之一。首先应对农电工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对待客户报修服务必须实行24小时不间断、限时闭环管理,接受社会监督并严格考核,从制度上规范供电所的优质服务行为,真正将“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的服务理念和行业宗旨落到实处;其次,将规范的优质服务和有偿服务区别开来,对待专变用户和居民客户的不属于供电企业义务服务范围的报修,本着保本微利的原则,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准的服务价格,酌情收取少量的服务费,已维持农电企业的简单再生产。
3.3 优化整合
打破固有的供电模式,优化精简工作人员,进一步提升我们队伍的质量,使供电所真正成为电力企业的派出机构,独立行使电力管理的职能。
3.4 推动用电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在基层供电所,最头疼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电费拖欠,另一个是窃电等偷电行为。建议引入现代化的先进武器,以科学合理地解决以上问题。现在实行的网络平台的购电系统,以及自动购电终端系统,与停限电的计数相结合,将上述的问题巧妙的得到了解决。用户因欠费而造成停电,不再像过去一样,会与我们的工作人员发生争执,或者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变相地供电。MIS系统的使用,使得客户的电压、电流,始终在可检测的范围以内,有效地防止了偷电的发生。同时,购限电系统的应用,大大简化了客户用电量统计的麻烦,节约了人力资源,同时还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供电系统中人为因素的参与,使得供电系统运营更加的规范化、合理化。
4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想要使供电所规范化营销管理,不仅仅需要制度,还需要掌握知识的专业人员。我们只有克服了这一系列的问题,才能实现对供电所营销管理规范化。
参考文献:
[1]菅平.电力管理流程研究[J].科技传播,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