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人事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2 09:43:18

序论:在您撰写人事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人事管理

第1篇

关键词:传统人事管理;现代人事管理;转变

人力资源是现代社会重要的资源,尤其是新常态下,人才在我国企事业单位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构建现代人事管理制度,实现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华丽转变,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人事管理制度及其不足之处

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是企事业单位组织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日常的人员录用与离职、日常管理、人事安排以及人员考核等。传统的人事管理将人事部门作为一个成本控制的管理部门,通过控制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减少人事管理费费用来达到控制组织人工成本的目的,没有充分认识人才对于组织的重要性。

(一)传统人事管理重视对事的管理而忽视对人的管理

传统的人事管理注重对事的管理,而把员工作为管理和安排的对象,这与现代社会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相违背,缺乏对员工主观能动性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能有效的发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对单位办事效率以及经济效益提高存在不利影响。

(二)传统人事管理的内容以及方式不能适应新常态

传统人事管理明显地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不仅缺乏整体性规划,而且也没有积极主动的管理措施,传统人事管理是被动保守的管理活动,在具体的实施中缺乏各级领导干部与员工的共同参与机制,不能有效发挥全员主观能动性,存在人力资源的浪费现象。

二、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事管理的差异

(一)管理理念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把人视为组织的一种成本和负担进行管理,企业会尽量控制人的成本降低人力资源投资,进而提高组织的效能。现代人事管理讲究以人为本,将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到战略的高度,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最大可能的激发人力资源的潜在能量;与传统人事管理相比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更具有科学性。

(二)管理模式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是一种被动和保守的管理模式,注重以事为中心,以满足组织需要为目的,对人的关注不够。而现代人事管理,是一种主动和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注重以人为本,更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管理性质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由行政事务的管理转变而来,通常是有组织的人事部门来执行管理职能,高层一般不参与管理,导则范围较窄,缺乏战略前瞻性。现代人事管理一般有组织的高层领导来管理,将人力资源管理放在了组织战略地位层面上,能更好的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更好的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四)管理内容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内容简单生硬,由于以事为中心的管理,导致无论人员的招聘、录用还是培训、激励和考核等,都缺乏活力和挑战性,管理的流程固定,比较繁琐和枯燥。而现代人事管理由于注重以为为本,工作内容和范围都有所增加,工作性质也有所改变,更有利于管理人员开展人事管理工作,建立现代人事管理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进而更好地为组织服务。

三、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转变的探讨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把对人、对物、对事的管理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关心人、尊重人、满足人的合理需求来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及事物全面发展的全过程。

(二)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包括人才的招聘、开发和激励考核机制,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制度,合理的配置人才,调动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可以实现对组织的贡献最大化。

(三)建立健全各项激励机制

在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今经济社会,现代人事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激励机制,吸引、开发和留住人才,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主要包括:完善人才配置机制。按照分工和适才适用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合理配置,使员工学有所用,让他们有成长的环境,以增强他们对用工单位的向心力;完善酬薪机制。其主导是遵循“按业绩付酬”的原则,采用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相结合的分配办法,浮动工资与本人业绩、单位效益挂钩,也可采用按比例提成、利润分成及其他更为灵活的付酬办法;重视精神激励制度。激发员工主动性和创造性仅仅靠物质激励是不够的,要重视精神激励,应该深入员工的内心世界,通过构建符合人性的精神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当然,这里所说的精神激励,不只是那种传统的给予表扬或荣誉的精神激励,而是一种新型的赋予更大的权力和责任,使员工能够意识到自己也是管理者中的一员,由此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四)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需要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日趋加快,知识更新速度也一直在加速,组织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更多的关注员工的个人成长问题,积极的组织各种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才能保证单位及员工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要树立长远的教育培训的战略思想,形成一套科学长远的教育培训计划,对职工的智能、技能开发、培训、考核、监督、检查等各个环节,都作出硬性规定,这些规定要与单位的劳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直接挂钩,鼓励员工增长知识和技能以实现单位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之地。

(五)重视组织文化建设

伴随着个性化时代的到来,也要求组织具有独特性,具有自己的文化体系。用人单位营造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如果说传统的人事管理一般只重视规章制度的建立,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要特别强调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的加强,使用工单位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由此提高广大员工的文化素质,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通过文化建设氛围,形成一种具有共同价值观念与独特的组织文化群体,促使各项管理职能的实现及集体效率的发挥。

四、结语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今经济社会,人才的重要性更加突显,未来的竞争必将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要想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求组织把握住人才这个重要的资源。因此,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必须要转变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通过转变管理观念,建立科学的考核管理机制,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只有实现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出现代人才资源的潜力,更好的服务于组织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兄武,徐银香.高校人才资源管理的创新路径[J].管理观察,2008(7).

[2]陈家田.人力资源管理背后的人生感悟[J].中国研究生,2007(01).

[3]李欣.浅论人力资源管理中伦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08,(02).

[4]木永跃.高校人才资源开发探析[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4)

第2篇

【关键词】传统人事管理;问题;路径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4-0067-02

一、传统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管理是典型意义上的传统人事管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管理注重对人的活动和行为的监控,即着眼于对人事关系的监控,管理特征表现为注重细节和执行。[1]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开发把人看作最重要的资源,但是,这种情况下的人被看作是抽象意义上的、被物化的人,忽视了人是有需求的、能动的个人。所以,不管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管理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事管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属于传统人事管理的范畴,都受科学管理时期的管理思想影响,致力于对效率的追求,忽视了人的能动性和需要的满足,这便导致了传统人事管理价值的缺失。于是,传统人事管理的发展便陷入了两难困境:一方面是企业对效率提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和满足。在管理实践中也会存在很多问题:企业在应聘中对工作经验的要求和毕业大学生自身工作经验的不足;企业在员工培训上投入不足和员工的素质、技能得不到提升;人事考核中强调显性绩效,员工片面追求短期效应;在员工激励中重视物质激励,忽视精神激励;组织中人际关系冷漠,人情关系紧张;员工长期拘泥于单一工作岗位,工作积极性低,等等。因此,我们不得不对管理的本体问题进行追问和对传统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传统的人事管理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人事管理思维和人事管理方法。如何现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实现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

实现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人事管理的现代思维向后现代思维的转变;人的客体化向主体化的转变;以事为中心向以人、事为中心的人事管理重心转变;因事择人向适才适所的管理原则的转变。

(一) 人事管理的现代思维向后现代思维的转变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进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进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范形式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1]思维是对现实的反映,而我国目前的人事管理思维滞后于人事管理实践的发展,要想实现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就必须转变人事管理思维。传统的人事管理思维建立在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基础之上,重视人的一般性和共性而忽视了人的差异性和个性。由于这种思维满足了企业对效率的要求,所以这种人事管理思维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即使在当今社会,这种人事管理思维仍然在人事管理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一些优秀人才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所以,在现代人事管理中除了要满足员工的普遍需求之外,还要照顾员工的特殊需要,才能真正的实现“以人为本”。通常,我们称传统意义上的重视员工的普遍性和共性的思维为“现代管理思维”,而重视员工差异性和个性的思维为“后现代性管理思维”。实现现代人事管理思维向后现代人事管理思维的转变是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实现这种转变,才能实现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根本变革。

(二) 人的客体化向主体化的转变

实现人的客体化向主体化的转变就要做到以人为本。所谓的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是指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进行的人事管理。[6]传统的人事管理受性本恶的人性假设的影响,必须通过强制的方式克服人的惰性,所以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下,人成为单一的管理对象,被视为会喘气的“工具”,人的主体作用被抑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建设所追求的基本目标――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以必须实现计划体制下人的客体化向主体化的转变,实现以人为本。要想做到以人为本,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向下级授权。200年前,政治哲学家艾德蒙得・伯克就曾经指出,权力集中总是会导致的繁文缛节,扼杀创造性,消灭个体差异性,从而阻碍社会的发展。[2](P.40)因此,组织应该适当授权,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动性,让员工参与到组织的管理中来,使员工的才能得以发挥、价值得以实现。其次,尊重人,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尊重人较高层次的需要。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在人们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公司的认可。尊重员工,体现在对员工物质上和心灵上的关怀上;体现在对员工工作的认可与表扬上;体现在充分采纳下属的工作意见上。再次,实施动态管理。传统人事管理体制下的终身雇佣制并不是一个完全好的体制和理念,它使企业穿上了束缚的外衣,限制了企业的变通能力。现行的人事管理应该抛弃终身雇佣制的做法,组织要按照工作岗位的专业性质来确定不同年限的雇佣合同,用货币购买养老金计划取代退休制度,以“机会”观念取代“论资排辈”观念,让人们竞争上岗,必要时与外部人竞争。组织要建立健全的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对人员进行考核,淘汰那些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员工,招募优秀的人才,为组织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 以事为中心向以人、事为中心的人事管理重心转变

实现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必须转变人事管理的工作重心,从以人为中心转向以人、事为中心。传统的人事管理是功利性的,在评价员工的业绩时往往是效率导向的。这种做法忽视了人事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作为管理主体的人,忽视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以及人的需要。当今社会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企业的责任是追求经济。实际上,“经世济民”才为经济的本意。英国商业经济学家查尔斯・汉迪也指出:“公司的根本目标根本不是利润,利润只是为了工作和生产,为了生产的更多更好。盈利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这并不是诡辩,包含着严肃的道德上的考虑。”[2](P.60)以事为中心的人事管理忽视了除组织效率之外的其它价值诉求,因为一个组织的发展蕴含着组织和员工的双重需要――组织效率的提高和员工需要的满足。所以,在人事管理中要兼顾这两方面利益。如果一个组织中员工需要得不到满足,不能实现对员工正确的激励,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会降低,小则员工士气不高、效率低下,大则员工离职。在组织的发展中,人是不同于其它生产要素的特殊群体,而满足人的各方面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四)因事择人向适才适所的管理原则的转变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史,首先是物质生产的发展史,而异化是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只要异化存在,其首要表现就是工作的不自由,即必须首先满足工作要求,其次才能考虑工作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同时,人事管理的功利性――为实现组织发展目标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决定了管理视野下的人必须被视为手段,即人首先是作为人力资源拥有者出现在人事管理视野中,用什么人、如何用,从根本上讲,取决于组织实践对人力资源的需要,因此,因事择人成为人事管理的首要和核心原则。[3](P.1)因事择人,就是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人才。传统人事管理的专业化分工能够明显提高效率,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认为:“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天才,在适当的时间内不做别的工作,而只做一件事,那么他就能做得更多,更出色,更容易。”但是,事实证明:职业化、专业化对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也就是说职业化、专业化只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效率,如果职业化、专业化程度过高,反而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传统人事管理因事择人所奉行的高度职业化、专业化理念已经阻碍了效率的提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l挥人的主体地位,现代人事管理应贯彻适才适所的原则,与因事择人原则不同的是,适才适所在因事择人的基础上增加了为人择事的内容,即从人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出发为人物色一个最能发挥其潜能的工作岗位。现代人事管理不仅要考虑人对工作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工作对人的满足。例如:为员工提供培训的机会、提高员工的福利水平、提供平等晋升的工作平台、实行岗位轮换制等。

三、 小结

人的管理意义不仅体现在人是管理的客体、是被监控的对象,人在管理中还是能动的主体,人是管理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管理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人的利益的满足是管理的终极追求。传统的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注重提高企业的效率,人的价值被忽略了。随着知识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满足人各方面的需求成为人事管理的重要任务。所以,必须改革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实现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正像艾尔佛雷德・诺斯・怀特黑德曾经写到的那样:“智慧的第一步就是认识到,人类文明的主要进步便是破坏所处时代的社会结构的过程”[4](P.14)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英]查尔斯.汉迪著.超越确定性[M].徐华,黄云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3]陈辉.人事管理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5.

[4][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 精神如何改革政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第3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人事是指政府人事部门批准或授权的人事工作机构,受用人单位或个人委托,有关人事业务。

第三条市政府人事部门主管人事工作,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具体承办人事业务,其他任何单位不得该项业务。

第四条人事的范围:

(一)在*地区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乡镇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及无人事主管部门或不具备人事管理权限的单位;

(二)实行聘(任)用合同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

(三)辞职或被辞退及以其他方式办理了与原单位脱离工作关系的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四)暂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研究生、大中专毕业生、专业职高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

(五)应聘到各类企业及无人事主管部门或不具备人事管理权限单位的研究生、大中专毕业生;

(六)自费出国(出境)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七)其他要求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提供人事的单位与个人。

第五条人事可实行单位委托,也可实行个人委托。委托单位或个人应明确项目,可全权委托,也可单项或多项委托。

第六条负责人事工作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与被对象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仅为其有关服务事宜。

第七条人事的主要内容:

(一)负责向委托单位通报国家和地方有关人事政策法规,提供政策咨询和人才信息。

(二)负责对委托单位人员的人事关系、人事档案的接转和管理,包括各种材料的收集、整理及按规定出具以档案为依据的各类证明材料,身份确认、工龄计算、档案工资调整;

(三)人员招聘、推荐和测评业务;

(四)异地人才引进,为委托单位办理接收各类人才等有关手续;

(五)承办单位人员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确定、考试、评审、晋升的申报及其出国(出境)的政审;

(六)代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聘用及辞职、辞退手续;

(七)考核培训、协办社会保险及其他人事业务;

(八)代管党、团组织关系;

(九)按存档人员原身份办理流动手续;

(十)为委托单位办理接收研究生、大中专毕业生、军队转业干部、留学回国人员的相关手续及大中专毕业生转正定级手续;为无落户地点的人员办理集体落户手续;

(十一)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交办和用人单位委托的其他业务。

第八条人事程序

(一)被单位或个人向单位提出人事申请,并提供本单位资信证明材料;

(二)单位与被单位或个人双方签定人事协议书,明确责任、权利、义务和协议期限等内容;

(三)被单位或个人向单位移交被的人事档案,提供有关人事情况;

第九条被单位每年11月份向单位报送有关统计资料;并将聘用人员政治思想、工作表现等方面的年度考核材料送人事机构归档。见习期满的研究生、大中专毕业生,委托单位要及时进行考核,对符合转正定级条件的,按要求提供有关材料,由人事服务机构办理转正定级手续。

第十条人事机构与委托方实行"协议书"管理,双方应严格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第4篇

一、人事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作用和优势

1.人事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事业单位和医疗体制不断进行改革,采用人事制度进行人事管理,能够推进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进行,适应事业单位和医疗体制改革的大环境。此外,人事制度能够为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减轻负担,使得医院的人才和资产配置更加合理,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医院的人事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增加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医院工作部门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对于人事人员来说,在医院从事人事工作能够享受各项福利待遇,累计工龄,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对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人事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优势。

相比于医院原有的人事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具有重要的优势。首先,人事制度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为医院引进人才,对人才进行合理配置,大大缓解了医院人才紧缺的问题。其次,人事制度能够为医院选出更有能力的带头人,通过“双向选择”的模式,改变传统的“一岗定终身”的人事管理方法,为医院提供工作骨干,推动医院的长远发展。

二、我国人事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运用及问题

在2003年,政府的人事部门颁布《关于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部门的解释》,这一法规的颁布促进了人事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但是,随着人事应用范围的扩大,各种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第一,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我国医院目前的参保方式各不相同,不同地区和不同医院之间对人事人员的社会保障程度也不一样,由于社会保障不完善,导致劳动纠纷成为人事制度实行中的重要问题。我国大部分医院实行“同工同酬”,只为员工缴纳五险,却没有为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导致外聘人员的住房压力过大,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甚至发生离职、跳槽的情况。第二,职业认同度有待提高。人事人员是由医院直接聘用,与事业编制内的工作人员相比,人事人员在工资福利、竞聘岗位等方面的待遇不高,没有得到社会和医院的充分认同。这种情况导致人事人员感受到“不公平”,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对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第三,人事人员的晋升空间有限。医院的人事人员的工作内容包含管理和护理两个方面,相对于单纯的管理人员来说,在职位竞争中处于劣势,再加上社会认同感不足,导致人员的晋升空间较小。长期得不到升职,人员纷纷选择离职,由于储备人员的缺乏,在人事在原人员离职之后,导致医院的工作失去连续性,影响工作的质量,对医院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人事在医院人事管理中有效运用的优化策略

1.加强人事的社会保障。

首先,医院要解决人事人员与在编人员地位不同的问题,医院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的人事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为提高人事人员的地位提供依据。其次,根据我国的要老保险制度为人事人员缴纳“五险一金”,为人员提供保障,增强人员的就业安全感和归属感,提高工作的效率。最后,医院要相应地拉长人员的聘用周期,将原来的一年周期变成三年以上为一个周期,为人事人员提供安心的环境,提高工作的效率。

2.提高人事的职业公平性。

人员与在编人员的地位差别容易造成人员的心理落差,影响正常工作。首先,医院应该提高对人员的重视程度,将在编人员与人员放在同等的地位,为其提供社会保障和晋升机会,采用相同的业绩评价机制,弱化编制差异,有利于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医院要建立健全人事人员的工资体系,对于人员的工作要奖惩分明,对优秀的人员进行经济上的奖励,对其价值进行肯定,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3.增强人事人员的职业素养。

人员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对人员自身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因此,提高人员的职业素养是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医院要对现有的人事管理人员加强培训,为人员提供外出深造的机会,聘请高素质的专家到医院进行讲座,增强现有人员的职业素养,提高自身的水平,有利于医院人事工作的有效进行。其次,医院要选出优秀的人事人员,将这些人员放到岗位上磨练,交给其重要人物,将其培养为优秀的骨干人员,为其提供尽可能多的升职机会,增加其稳定性,提高人事的工作效率。

四、结语

第5篇

关键词:人事 医院人事管理 应用 内涵 作用 问题 规避措施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事在医院人事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人事制度的重要作用在医院人事管理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特别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事制度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应用。因此,在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浪潮下,必须对人事制度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既要认识到人事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要认识到其存在的问题,更要把握其发展趋势,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医院人事管理制度,使医院人事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效能化。

一、人事制度的基本内涵

人事制度是基于国家的人事政策和相关制度,尊重单位人事聘任的自以及人才择业自,由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为综合代管部门,接受用人单位和个人的委托,为其提供人事管理方面的综合服务的制度。它涵盖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事牵涉人事机构、用人方面和员工个人三方面的关系,因此可以将人事制度看作人事管理社会化服务方式的一种。二是人事活动属于人事管理行为,因而它还是一种人事关系的。三是人事属于具有民事法律效力的契约化行为,人事机构与委托方通过订立协议达成等价有偿的合作关系。

二、人事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人事作为一种社会化的人事管理制度,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调动了医院人事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医院人事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打破了封闭、单一的用人管理机制,推动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减轻了医院管理负担,增强了医院人事管理的生气和活力。二是人事人员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考录事业单位时,人事期间可计算工龄,实现编制外与编制内同工同酬,充分享有单位各项福利待遇。三是摆脱了人才对医院的依附,打破医院传统铁饭碗和大锅饭的人事管理模式,有利于激发医院人才的创造性,激励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四是人事人员由人才服务机构统一管理,促进医院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促进医院人才流动加速,有效解决医院人才不足的问题。五是医院拥有自主选择权,打破医院传统一岗定终身的人事管理模式,通过择优录取,确保医院引进对口人才和急需人才,进而推动医院的医疗技术创新。

比如我院近三年来办理、签订人事人员115,其中研究生20、本科生75人、大专生15人,中专生5人,其中医疗岗位75人、医技岗位25个、护理岗位15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50人,都属于我院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些人员现已逐渐成长为医院的技术骨干或技术培养人,推进了医院医疗技术的开展与创新,增强了医院生气与活力。

三、人事在医院人事管理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人事在医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人事制度在医院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人事制度存在观念问题。各医院领导层及中层绝大多数是拥有编制的在职人员,并且对人事的理解不尽相同,不能有效地实施和发挥人事制度的优势。二是人事人员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参保方式存在差异,导致人事人员社会保障不到位。还有些医院未为人事人员缴纳公积金,导致许多外来的人事人员购买商品房负担过重,压力过大,影响其归属感,造成人才流失。三是人事人员身份认同度较低。虽然人事人员基本上实现了同工同酬,但人事人员还是医院聘用的编外人员,与事业编制人员在很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人事人员缺乏职业认同感。四是人事人员晋级晋升空间有限。有些医院在中层干部竞聘、评先评优、职称评定和教育培训等上,一定程度限制了人事人员的积极参与,使得其缺乏公平感,认为自己在医院的发展空间有限,进而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我院近三年来办理、签订人事人员中,基于上述情况,已有45名人事人员因考研或考编等方式离开现岗位,给我院医疗工作造成了重大损失。

四、规避人事制度在医院人事管理应用中主要问题的措施

一是转变人事人员观念。医院人事制度实施的重点应放在观念的改变上,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认识问题,才能真正推动人事制度的实行。二是完善人事人员社会保障。为人事人员缴纳“五险一金”,解除其后顾之忧,提升其在医院的归属感,促使其更安心的在医院工作,创造更大的价值。三是提升人事人员职业公平感。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事人员薪酬体系,既要做到同工同酬,又要奖惩分明,使人事人员的价值得到充分肯定,同时还要淡化编制身份差异,实行统一的考核机制,促进人事人员职业公平。四是加强人事人员的教育培训。为人事人员提供同等的培训、学习、深造的机会,为其做好职业规划,对于有上进的,有发展前景的人事人员,给予相同锻炼、提拔的机会。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事制度已逐渐成为我国医院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但目前我国一些医院对人事制度的重要作用还缺乏全面的认识。这就需要从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出发,进一步加强对人事制度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针对当前人事制度应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事制度,使人事制度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效能化,为我国医院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陈丽.人事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4(11):20-21

第6篇

关键词:地勘单位;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转型

地勘单位作为我国事业单位的一大种类,长期以来都实行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但是,传统的人事管理很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大大降低了地勘单位人事工作的效率。因此,地勘单位如何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成为了近年来相关行业人士热烈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之间的主要区别

(一)管理理念有着较大差异

对于人事管理而言,其主要是对于“事”的管理,而人仅仅是完成“事”的一项工具而已。在人事管理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地位得不到相应尊重,各种人力投入、工资、福利等都被计入生产成本中。在人事管理理念下,最大限度的降低人力资源投入是人事管理的宗旨。而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下,人被看作单位重要的资源,这种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单位能够赢得激烈市场竞争的基本保障。而人力资源资本是呈现边际收益递增的规律,人力资本的不断投入,换取的收益效率的不断增加。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指导下,单位会不断加大人力资源投入,而非像人事管理一样压缩人力资本的投入。

(二)管理的地位有着较大差异

在地勘单位的人事管理中,工作具有极强的局限性,往往承担的就是处理各种行政事务的角色。单位的人事部门与单位组织战略的实施没有任何关系,仅仅是听从上级命令进行机械化工作。而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直接参与企业相关事件的规划和决策中,并在组织战略的制定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在战略决策之后,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必须随即跟上,只有人力资源部门创造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环境,才能最终助力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

(三)管理目标上存在较大差异

在地勘单位中,人事管理的目标十分单一,仅仅是完成本部门的工作绩效即可,而衡量工作优劣与否的标准也仅仅就是这个工作绩效。在这样的管理目标引导下,职工的工作十分被动,大家都以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相应任务为己任,工作积极性极差。而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则与人事管理相比更为丰富,其最终的目标是助力企业长远稳定的发展,其在工作中既关注本部门的工作绩效,也同样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组织目标实现所贡献的力量。其工作的视野变得十分广阔,在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激励下,企业的业绩能够得到快速上升,战略目标的实施也变更具可行性。

(四)管理机制上存在较大差异

在地勘单位中,人事部门仅仅只是众多职能部门中的一个普通部门,其仅仅需要做好人事管理方面的工作即可,其余的工作都不属于人事管理的范畴。在人事管理中,管理的主要目标为单位的领导层,而一般的职工则并未被纳入人事管理中。这种十分具有局限性的管理方式严重的挫伤了普通一线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但是人力资源管理则不同,其相应的管理理念与企业的每一个部门都息息相关,并且管理的对象也十分广泛,囊括了企业的所有职工。在人事管理中,相应的考核主要是为了发现职工在工作中出现的错误,职工对于绩效考核的抵触情绪十分严重。而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绩效考核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员工通过绩效考核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提升自己,最终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二、地勘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受传统人事管理理念的影响较大

近年来,地勘单位不断探索人力资源管理之路,但是,由于受到传统人事管理理念的影响较重,其最终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地勘单位由于人员编制的限制,没有自由的用人权,这就直接导致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单位想要引进的人才不能顺利引进,而对于单位没有贡献的人又由于具有编制而无法淘汰。这种不具有竞争性和流动性的人才配比结构严重的制约了地勘单位的长远发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性

纵观地勘单位的人事管理现状,将所谓的职称、工龄、学历等方面的外在因素看的十分重要,而对于职工真正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查则鲜有涉及。职工一旦进入单位,就好像捧到了“铁饭碗”,继续学习的动力在单位“不思进取”的氛围中慢慢丧失。同时,地勘单位虽然每年都要引进不少的专业技术人员,但是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往往是重视引进的数量,而对于人才的真正工作能力则考虑较少。

此外,地勘单位在人力资源的绩效考评方面也显得十分没有经验,其往往就是将各种指标进行简单的量化相加即可,而非在进行考核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工作的特殊性制定具有区别化的考核指标。例如,对于难度不等、野外条件不一致的工作均采用一种考核指标,很显然,这对于部分职工是很不公平的。长此以往,职工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削弱,都不愿意到偏远的地区从事地勘工作了。

(三)缺乏对于专业后备人员的储备和开发

由于地勘行业的特殊性,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到地勘单位进行工作。为了应对这一现状-地勘单位也采取了很多办法用于引进和留住人才。但是这些手段往往都过于单一,一般都是以提升物质待遇为主。物质待遇可能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和留住人才,但是其实并不是一条人力资源管理的长远之路。过分强调物质,使得单位的人力资源“软环境”十分不健全,很多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前途渺茫,纷纷选择转行或者是跳槽。

三、地勘单位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型的主要策略

(一)建立健全招聘聘用制度

首先,地勘单位应该在国家相应政策的指导下实现全员聘用制度,打破以前所谓的“铁饭碗”,让员工在一个具有竞争性的工作氛围中积极工作。有了全员聘用合同制的支撑,员工以往懈怠、无序的工作状态会得到扭转,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展也变得更加具有实效性;其次,做好相应的人才招聘工作。在具体的招聘环节中,地勘单位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让招聘变得有的放矢。科学的招聘既能保证招聘进入单位的人员各尽其职,充分发挥效力,又能让单位的整体竞争力得以全方位提升:再次,对于人才招聘的渠道应该变得更加多元化。避免在招聘中的任人唯亲,而是应该结合单位实际的用人情况招聘到真正适合相关岗位的人才:最后,对于人才的选聘必须公平公正,避免暗箱操作。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选聘除了基本素质之外,还应该格外考核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相关业务素质。

(二)完善职工再教育制度

第一,地勘单位要树立起让职工接受终身教育的理念。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职工需求制定出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培训计划。培训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只要能够开拓职工视野,提升职工的专业技术能力即可:第二,应该针对不同岗位的职工开展具有个性化的在职培训,让职工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丰富自己。通过培训,职工也能感受到单位的重视与关注,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职工的满足感和归属感。

(三)改革薪酬分配制度

第一,科学规范的职工考核机制是薪酬分配制度实施的基本前提。进行薪酬分配制度的改革必须以严谨客观的职工考核为基础。以往按照工龄或者是行政职务大小的薪酬分配模式应该被打破,将岗位津贴与绩效挂钩、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第二,改革地勘单位的干部管理制度。对干部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公开选聘,杜绝干部岗位终身制,一旦离开了相应的干部岗位,其薪酬也随之发生变化。同时,在干部选聘中坚持透明公平,选聘出来的干部必须具备相应岗位的素质,而非仅仅是因人定岗,因人发薪。

第7篇

【关键词】人事;医院人事管理;重要意义;有效途径

人事作为当下人事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医院的人事管理中也得到了有效的运用,能够有效的解决资源匮乏的现状,也丰富了医院引进人才的途径,但是在人事应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编制问题得不到解决、待遇比较低、而且认同度不高等现状,新问题的出现并不利于人事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当下医院人事管理中人事的发展现状,尤其是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促进人事在医院人事管理中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得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创造出新的局面。

一、当下我国医院人事管理中采用人事方式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为医院获得更多的人才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作为我国人事编制的重要单位,其人事的应用必须要通过考试等方式,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医院所需要的人才可能是在医药方面比较的精通,但是对于公务人员考试并不擅长,这就使得很多有用的人才不能够通过这种渠道进入医院,是一种人才的浪费与损失,使得医院人才的引进缺乏一种有效的途径,但是采用人事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得医院吸引更多的人才,尤其是医学方面的人才,而且有效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促进该医院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丰富了医院的人才库,促进医院里人员的正常使用。以前医院进入人事编制比较少,使得医院的人员出现了的老化和严重不够用的状态,可谓是青黄不接,但是采用人事的方式,能够使得医院更加充分地运用人才,使得医院改变当下青黄不接的现状,为医院引入新鲜的血液,从而有效地丰富医院的人才数据库,促进医院的正常运行,提高医院的服务能力,为地方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当下医院人事管理中人事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编制不一样,各种待遇跟不上。人事作为区别于正式员工的一种人才管理手段,使得人事在医院受到不一样的待遇,尤其是正式人员在对待这种编制的人员上并不认可,而且待遇也不一样,保险交的较少,工资比较低,使得人们对人事这种编制依然不加以认可。第二,稳定性比较差,随时面临着下岗。人事这种编制,在人员的使用中缺乏稳定性,使得人事的人员在医院工作中缺乏一种归属感,他们在工作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消极应对的工作态度,这样就使得这些人才并不能够充分发挥其才能,也不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第三,晋升空间比较有限,社会保障并不安全。人事下的人事人员在医院的晋升当中比较缓慢或者是缺乏较好的晋升空间,他们大多数仅限于干一些比较常规的工作,在人事聘用或者晋级方面并不给予考虑,使得他们的上升空间比较有限,相对来说人事下人员素质并不高,从而使得整个医院的服务水平不能够有效地提高,反而增加了医院的开支,这样并不利于医院人事管理中人事制度的开展。尤其是社会保障方面并不完全,使得很多人对于人事这种方式并不看好,也使得很多有识之士不通过人事这种方式进入医院。

三、提高医院人事管理中人事的有效途径

第一,完善管理方法,提高待遇和社会保障。为了实现提高医院人事管理中人事的有效作用,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人事聘用人员的待遇,并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通过为其制定一定的晋升计划或者晋升的渠道,让人事聘用人员对工作充满更高的积极性,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人事人员既然和其他正式编制的员工干着相同的工作,因此必须要完善人事聘用人员的相关待遇,尤其是社会保障,为其缴纳各种保险,提高其待遇。第二,提高对其身份的认同感,促进人事管理的有效运行。人事这种聘用方式作为丰富医院聘用人才的有效渠道,必须要进行有效的开展,为了促进人事有效的开展,就必须对人事聘用人员加强对其身份的认同感,取消一些歧视,坚持一视同仁,在医院人事管理中必须要坚持同等的、公正的、相同的待遇,在奖金分发或者是任务分配等方面坚持一视同仁和其他正式编制人员拥有相同的待遇,这样才能够提高人事人社会中的认可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医院使用人事这种方式聘用到更加有用的人才。第三,加强对人事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服务的能力,并且为其提供良好的晋升空间。为了切实提高医院人事管理中人事工作人员的有效运用,必须要加强对人事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提高其工作的能力,让其更加具备在医院工作的本事,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事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水平,除了在物质方面,与其他正式编制人员相同待遇之外,也必须要为其提供良好的晋升空间,这样才能够满足其自身的发展需求,激发起自身的能力,让其在工作岗位上更加充分发挥其职能,提高其工作效率,促进医院服务水平提高。

四、总结

在医院人事管理中,必须要加强对人事的重视程度。可以通过对人事工作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其工作的本领,才能够有效完善医院的人才数据库,充实医院的人力资源力量,有效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必须要解决人事工作人员的待遇以及身份认同感的问题,通过完善其保障体系,加强其身份的认同感,有效地提高其待遇,才能够使得人事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其所能,为医院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磊.浅析人事制度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7(1):13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