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经济社会效益情况范文

时间:2023-09-22 09:43:05

序论:在您撰写经济社会效益情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第1篇

一、认真学习贯彻,强化效能意识

3月24日,我局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市委方书记在全市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学习市委近日下发的表彰市直机关效能建设优秀单位的决定、对市直机关效能建设后进单位的通报、表彰民主考评优秀科长的决定及对民主考评不满意科长的通报等文件和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近日下发的亳州市市直单位绩效考评办法及亳州市民主考评市直单位百名科长活动实施方案。并将亳州市市直单位绩效考评办法及亳州市民主考评市直单位百名科长活动实施方案翻印到每个科室和“窗口”单位,并对我局在民主考评市直行政执法审批管理(服务)单位百名科长活动中受表彰的3名科长给予通报表扬。同时,要求全局人员要“坚持学以致用,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提高服务质量;要深刻领会提高财政效能的内涵,明确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切实增强提高财政工作效能的主动性和紧迫性。

二、坚持六个注重,提升效能水平

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认真研究了今后一个时期的财政工作总体思路,坚持效能第一,明确了“坚持六个注重,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即:注重发挥财政职能,在支持发展保障民生上下功夫;注重创新管理体制,在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运行上下功夫;注重谋划措施办法,在当好参谋助手上下功夫;注重倡导主动作为,在抓好工作落实上下功夫;注重加强学习,在能力建设上下功夫;注重转变工作作风,在强化服务提升形象上下功夫。进一步转变财政效能理念适应新的形势,不断加强全局效能建设,提升全局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同时,我局深入开展“能力建设和学习提升年”活动,制定了分期分类培训计划,对全局干部进行轮训;建立局长、科长上课制度,推着局长科长学,带着大家学;建立课题调研制度,提高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走出去”制度,开阔眼界,取长补短;开展法律法规和廉政教育,提高全局人员的执行能力和自律能力,以认真负责的态度、雷厉风行的作风服务经济发展。

三、完善财政制度,促进效能建设

为切实加强管理,针对财政管理的薄弱环节,全面梳理,查找漏洞,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着力构建加强财政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简化程序,提速增效。按局党组确定的提高效能提升形象的要求,广泛征( )求服务对象意见,从部门反映较多的拨款程序入手,及时批复部门预算,主动拨付正常性经费,限时拨付追加支出,按进度拨付项目支出。对部门网上申报用款计划,局机关实行超时默认制,为用款单位提供方便。二是堵塞漏洞,持续改进。把制度建设作为今年局效能建设的重点任务,继续深入开展“规范权力运行”工作,梳理财政业务和内部管理权力,明确岗位职责、强化工作责任,建立健全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和机制。继续深化“制度建设年”活动。改革完善预算编制办法;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完善市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制定财政监督办法;加快“金财工程”建设;制订完善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办法;建立财政工作督查督办制度;建立与部门联系沟通机制;积极实行招商引资“一站式”收费制;完善内部效能考核制度。三是注重督查,强化落实。把抓落实放在效能建设首要位置,财政局以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效能建设的通知》,对市委、市政府和省厅主要工作部署等重点工作进行督查督办,明确督查内容,有针对性开展督查工作;划分立项、登记、转办、催办、反馈等五大环节,结合工作调度会、推进会、日常巡查催办等方式固化督查实效,进一步规范督查运行程序;明确办公室为牵头协调科室,财政监督科为协办科室,有关科室为主办科室,负责办理督办事项,通过天天跟踪、周周盘点、月月检查,有效保证了督查督办工作的时效性。督查工作的落实,提升了工作效率。目前,市委、市政府转交我局承办的8件限时办结件全部提前办结。四是加强教育,依法理财。把狠抓廉政建设作为做好财政效能工作的保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程序,完善制度,相互制约监督,坚持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按程序办事,深入开展勤政廉政教育,增强全局人员依法理财自觉性,确保干部安全、资金安全。

第2篇

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审计工作思路和方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围绕这一命题,要创新审计监督模式,处理方法,技术手段,提高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用计算机代替传统的手工作业。在思想上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执审为民,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使审计机关专一的监督职能兼顾经济鉴证、效益评价,融促进性、预防性、建议性于一体。这一命题解决好了审计机关就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自身的发展才具有科学性,就能承担起法律赋予的使命。

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审计机关还有许多不适应新形势的地方,必须进行审计思路方法创新和改进。一是要把审计工作业绩衡量标准转变到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上来,不能以审了多少单位、查处多少违纪违规资金来衡量审计机关的政绩,应该变单纯型监督为服务型监督。二是改变过去单一的处理处罚违纪违规问题,转向促进完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提高资金使用社会效益,查找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建议,督促整改规范管理。在审计内容上侧重检查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情况,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使用财政资金的效益情况,以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有关措施的科学性和协调性情况,多出审计调查报告和审计信息,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二、推动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十七大报告确定了建设小康社会的五项奋斗目标,实现这五个奋斗目标都离不开财政资金,因此,财政资金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龙头”。审计工作要贴近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必须牵住财政资金这个“牛鼻子”,盯住财政资金分配管理使用的社会效益。目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主要是结构问题,如城乡发展之间的矛盾,产业结构中的不协调矛盾,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都影响和阻碍着和谐社会建设。审计工作要着力促进财政资金协调科学的运用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上来,要使资金分配结构合理,运用流转规范,使用社会效益显著,必须加强财政审计。一是加强预算编制审计力度,促进财政预算编制体现科学发展观,体现公共财政理念,体现以人为本思想,体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协调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使财政资金分配过程公开、公平、公正、透明,让广大群众成为预算的知情者和决算的监督者。二是加大财政收入审计,监督财政收入的各项政策执行到位,使应收的财政资金全部收缴入库,防止部门单位截留挪用转移,使财政收入稳健增长。三是监督各部门和单位管好用好财政资金。首先,要保证专款专用,使专款确实用在专项事业中,防止专款在二、三级运转中截留挪用损失浪费,加大对财政投向农业、农村、扶贫、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建设资金的审计力度,确保财政资金在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中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使人民群众更多的享受社会发展成果。

三、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审计机关要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行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首先要教育各级领导干部知悉经济责任的内容、范围。由于领导干部所学的专业不同,所在单位职能不同,有些领导干部对什么是经济责任,哪些事项是自己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并不十分清楚。还有些领导干部对所在单位工作职能方面的专业和法规政策熟悉,而对财政财务方面的法规知识不甚熟悉,影响其履行好经济责任。因此,组织人事部门、纪监机关、审计机关应在领导干部任职前进行履行经济责任培训,使其知悉经济责任内容和范围。

第3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商务应用;社会效益;发展前景

当前的电子商务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并且在社会各经济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子商务相比传统商务,具有诸多优点,主要体现在打破了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促使企业物流以及信息的交流渠道得到了有效增加,最为主要的是电子商务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一般情况下,人们常说的电子商务其实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并且处于开放的形式下,世界各国或者各地区之间进行的商业贸易活动,其主要依靠计算机上的浏览器或者服务器的应用,买卖双方在不相互碰面的背景下进行各种商贸活动以及服务贸易活动。换一种说法,就是消费者能够依靠网络实现购物以及消费,企业之间能够在网上进行一系列商业活动,从而实现经济贸易以及电子支付等经济活动。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商务主要是依靠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工程技术,同时加以其他辅助互联网技术形成的电子商业贸易活动。

一、电子商务对经济社会效益的作用

电子商务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日益强大,目前,泉州市形成了一批以泉州购、一品嘉供应链云平台、环球鞋网、茶多网、拍鞋网、中兴尚品、58食品网为代表的电商平台。这些电商平台各具特色,成绩斐然。泉州购平台短短5个多月时间地方馆的供应商入驻数量迅速增长到808家,产品数量近30万个,总交易额约276万元;一品嘉供应链云平台、环球鞋网、茶多网、拍鞋网等年销售额超10亿元。同时,培育了迈途户外运动、家世比家具、新时颖服饰、千纸鹤服饰、唐丰陶瓷等国内外知名的网络品牌。跨境电商方面,建成了泉州跨境通公共服务平台。2016年9月13日泉州跨境通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全年平台累计报关单量407.19万件。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产生,打破了传统商务活动时间以及控制的限制,对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现对其进行一一分析:(一)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电子商务主要是依靠现代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实现了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活动,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分别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寻找更好的贸易伙伴。1.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电子商务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能够有助于降低公司成立的门槛,其原因在于电子商务不需要过多的资金投入,从而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多的机会。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的经营方式,即不需要固定在同一地点进行经营、面对固定的消费者。中小型企业内能够有效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并且基于互联网技术,面对广大消费者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一旦一个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将会带动相关产业的经济活动,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最为主要的是能够促进国民就业,从而有效增加内需。2.寻找更好的贸易伙伴,在上述分析中,可以了解到电子商务是依靠互联网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企业能够借助互联网寻找对自身发展有利的经济贸易伙伴,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能够借助互联网查询更多的经济贸易伙伴,能够从中加以对比挑选,有利于寻找更好的贸易伙伴。(二)电子商务有利于企业之间交易成本的降低。电子商务的应用对交易成本的降低,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降低办公用地与办公用品成本、降低宣传成本以及降低人力资源成本。1.降低办公用地与办公用品成本,电子商务主要依靠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不像传统商务经济贸易一样,需要固定的销售场地以及销售时间,其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网上在线经济贸易活动,从而减少了办公用地与办公用品成本。2.降低宣传成本,企业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其主要是通过电子商务技术实现交易活动,所有的商品销售都是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商品的宣传,不需要像传统经营模式一样,耗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进行商品宣传,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商品的宣传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宣传效果,还有利于降低资金支出,从而有效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3.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采取电子商务技术相对而言较为灵活,最为主要的是经营时间、经营地点比较灵活,并且可以减少销售部门的建立,从而有利于减少人力资源成本。(三)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上述分析中,已经说明电子商务有助于企业商品的生产成本以及经营成本的降低,从而有利于商品降低销售价格的情况下,保障经济效益。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面对同一类型的商品时,往往是选择价格较低的购买,为此企业生产的商品就能够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从而有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四)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电子商务的出现,促使网上购物得以实现,人们在家就能够进行购物,根本不需要出门即可完成交易活动。由此可见,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快商品的流通,促使企业之间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从而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提高。与此同时,企业在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将会扩大生产,从而使得其规模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二、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措施

(一)企业领导重视,目标明确。为使电子商务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就需要企业领导重视,并且制定相对应的发展目标。需要企业领导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具体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倡导企业经济业务流程的电子化,从而使得电子商务的应用在企业经济活动当中得到推广应用。(二)组织机构保障,实施高效。为更好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落实电子商务项目的实施,就需要企业在组织机构上提供保障,促使电子商务的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基础。对于组织结构的建立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其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企业各部门管理人员、企业经济业务骨干,对于机构的具体事务的开展需要总调度室带头处理,对于机构组成人员,一般情况下根据具体的经济业务加以确定,并且在确定之后,根据经济活动的需求进行人员的调整。如此一来,就可以确保电子商务项目的高效实施。(三)创新技术,提高能力。为使电子商务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就需要重视技术的创新。基于此,企业需要紧跟互联网技术进步发展的脚步,不断重视互联网有关技术的发展,促使电子商务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障。与此同时,需要注重技术的创新,才能够构建业界主流设备以及技术的新构架,从而使得电子商务应用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四)业务驱动研发,全员参与。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不同一般的商务业务流程,其有着较强的特殊性,并且极易发生变化。为此,企业在应用电子商务时,有必要采取自主开发模式,从而有利于满足市场快速变化需求。此外,在日常的电子商务系统运行当中,需要结合实际问题,不断对电子商务系统进行完善,从而有利于电子商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型的电子商务贸易模式的产生是必然的,满足了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当电子商务得到广泛的应用之后,就说明一个全新经济时代的来临。为此,有必要创新电子商务应用,不仅仅有利于电子商务模式的完善,还有利于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振兴,吴岩松,林春景.创新电子商务应用提高经济社会效益[J].厦门科技,2015(04):13-16.

[2]郑国凯.论大数据与电子商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J].电子商务,2015(11):70-71.

[3]张艳秋.浅谈电子商务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J].科技视界,2013(32):242.

[4]殷佳雪.电子商务时代网络财务软件的发展趋势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7):79-80.

第4篇

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1]档案信息资源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对其开发利用是档案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构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测度的指标体系,以量化的数据反映我国档案开发利用的现状、发展进程、存在问题,特别是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影响力,对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助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1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测度的意义

测度是数学概念,测度理论是实变函数论的基础。目前,测度理论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如可持续发展测度、信息测度等,主要还停留在测度方法的研究上。信息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日益依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是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成效是影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度量档案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成为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要课题,既能丰富档案开发利用的理论,也能更好地指导开发利用的实践,使我国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得以更深层次的开发和更为有效的利用,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理论方面,档案开发利用理论以往多侧重于开发利用的策略、方法等研究,对开发利用效益研究不多,而探究档案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测度问题,可完善对档案开发利用效益的评价,丰富和深化开发利用的理论。实践方面,这项研究能有效指导档案开发利用实践,促使档案信息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首先,测度档案开发利用的影响力,有助于坚定档案开发利用的正确方向,档案开发利用是对档案所承载的信息资源加工、输出、接收与运用的过程,以实现档案的使用价值,即档案信息对国家、社会组织及个人的有用性,从而实现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所以这项研究可促使档案开发利用工作进一步坚持以社会需要为努力方向。其次,有助于发现档案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促使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更加科学、高效。第三,有助于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增强档案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创造力和责任感,不断提高开发工作水平,使档案开发利用的目标更明确,成果更实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可靠、准确的信息资源。

2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测度的实质和原则

2.1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测度的实质测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的实质,就是对档案开发利用的绩效进行科学评估。测度作为数学概念,要求测度的指标和结果尽可能量化,但档案开发利用活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也是较为抽象的概念,不可能完全用量化的手段来准确测度。这个影响力究竟有多大?应该如何进行测度?笔者认为,采用测度的理念和方法来进行更实事求是,即通过科学评估档案开发利用活动的绩效,达到测度档案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这一目的。绩效就是对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投入产出情况的综合评价,本身就含有成绩和效益等内容,投入包括人力、物力、时间等物质资源,产出包括工作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方面的完成情况。绩效既包括工作结果,也包括工作行为,目前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甚至用在公共部门来衡量政府活动的效果。绩效评估是从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三个主要角度对管理活动进行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测评,因其综合运用了科学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社会组织或个人的业绩、成就和实际作为做尽可能准确的评估,因而能较全面、准确地反映社会组织或个人的绩效状况。绩效评估涉及很多方面,仅从基础理论框架上划分,绩效评估体系就包括评估对象及要素、评估主体、评估价值取向、评估的内容及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等。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绩效进行评估,就是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估原则和方法,对一定时期内档案开发利用活动中的种种数据及其成效等指标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做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2]。因此,测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可以借助档案开发利用绩效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2.2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测度的原则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也是动态的。为能较为准确地衡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必须遵循科学规范的测度原则,这对测度工作尤其是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2.2.1目的性原则测度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指标体系的制定、建立、执行和反馈等一系列活动的目的,归根结底都是希望通过测度,找出问题和差距,寻求改进的方法,以达到更为优化的效果,为后续工作的科学决策和方案优选提供科学依据。所以,测度指标的选取必须目的明确,指标要客观、本质地反映相关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测度出档案开发利用的影响力,从而全面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

2.2.2科学性原则一是测度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指标的选择与层次划分要符合逻辑思维习惯,且各项指标都要有明确的含义和目标导向,不能太抽象或似是而非,应为可量化的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执行性;不能仅仅是定性的,还要避免选择模糊含义的指标,以免出现互相矛盾、标准不一、越界划分等错误;同时,指标层次之间的界限要明晰,但各层次指标并非孤立、分散使用的,而是要成为一个系统化的完整体系。二是测度方法的科学性。不能只选取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方法来进行测度,而应采用多种方法结合进行测度,这样得出的结果更具说服力,更真实有效。三是测度选取的代表性指标的科学性。对于有关的测度指标要进行筛选,所选指标必须典型、有代表性,能科学反映档案开发利用的水平及影响。

2.2.3模糊性原则人们构思一个复杂、系统的测度指标体系时会发现相当一部分指标可能属于定性指标,而且某些定量指标也很难用准确的数值表达,这是被测度对象的属性决定的。同时,测度行为本身也是一种“意识决定论”的体现,往往是测度者观察角度不一、测度方法多样。因此,借助模糊,将数学抽象思维模式应用于档案开发利用的基本理论领域,在追求准确完善的前提下还得允许一定程度的置信区间存在,以系统综合的指标效应反映总体的质量层次,测度效果将更为理想。

2.2.4动态性原则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应有不同的建设策略和工作内容;同时,用户新的和潜在的信息需求总是不断显现。由于测度对象始终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中,档案开发利用影响力测度也应适应其规律,不断总结、改进,修正测度标准,在动态中保持相对稳定,以获得有效的测度数据,为完善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3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

力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构建测度指标体系是测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的重要环节,如何使指标体系更科学、合理,须遵循科学的方法,本文在分析经济社会环境下档案开发利用的影响因素基础上,初步设计了以下测度指标体系。

3.1测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需要考虑的因素档案部门是整个社会环境系统的一个要素,必然与其相互作用,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是档案部门的行为,因此,测度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不仅要考察档案部门内部影响到档案开发利用的因素,还要考虑这一行为与外部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只有全面考察这些因素,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才能更全面、科学。

3.1.1档案部门因素档案开发利用就是由档案工作人员通过若干工作环节对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及时输出档案信息,满足档案用户的利用需求。档案部门内部影响开发利用的因素,主要有档案工作人员、馆藏量、档案信息资源的加工程度、档案信息服务的效果、有关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与法规等五个方面。档案工作人员是档案开发利用的主体和关键要素,其整体素质和结构状况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效。档案馆藏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丰富的馆藏和优化的馆藏结构有助于提高开发利用的效率,无馆藏就谈不到开发利用。档案用户除了需要原始信息,往往更关注经过分析、预测的综合信息,尤其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科技信息,这要求档案部门对档案信息资源深加工,下大力气做好层次深、专指性强的二次甚至三次性的信息开发。目前,档案部门的信息服务还不能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需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大档案网站和数字档案馆建设力度,提升信息服务能力。我国当前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够系统、完善,对档案信息的管理缺少协调和沟通,致使档案信息传播的不同系统职责不清,各行其是,成为制约档案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

3.1.2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反映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与社会的相互影响。良好的政治环境有利于产生开放和开发档案的方针、政策,档案开发利用政策也影响着政治环境,如档案开放、公布制度的实施,配合了政府信息公开,维护了公民的知情权,从而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包括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等在内的经济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规模、速度、水平和效益。档案开发利用是服务性的科学劳动,需要大量经费投入,档案工作者主体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越发达、投入的经费越多,开发利用工作发展得越快。而档案部门只有做好开发利用,产生一定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切实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得到认可,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文化因素指文化事业的发展对档案资源有必然的利用需求。档案真实记载了人类科学进步、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情况,是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储备形式。这一属性决定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与文化环境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科技因素指科技进步与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互为影响。现代科技大大加快了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了档案部门深入开发档案资源的能力。同时,档案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科技信息,运用先进技术对其深层次发掘并服务于科技工作,既充分实现了档案自身价值,也有力推动了科技进步。

3.2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测度指标体系设计据以上测度原则及影响因素,笔者认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的测度指标应包括三大类,一是档案开发利用规范,二是档案开发利用方式,三是档案利用效益。这三类指标中,开发利用方式主要反映开发利用活动的过程或行为,利用效益主要反映活动的效果,这两项指标都反映了档案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的直接影响;而规范是开发利用方式及效果的制度保障,对经济社会间接发挥着影响力。

3.2.1档案开发利用规范该类指标包括制度规范和管理规范,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保障,主要反映有关档案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制度的制订和执行。制度规范主要包括档案的开放制度、公布制度、利用制度和开发制度等,其中开放制度主要规定了档案开放利用程度有多大、如何开放、开放多少档案等,公布制度主要规定公布档案的形式和频次,利用制度主要是档案利用主体、利用程序和内容方面的规定,开发制度主要是开发主体、开发程序和内容方面的规定。管理规范主要是档案工作标准的制定,包括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等。

第5篇

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1]档案信息资源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对其开发利用是档案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构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测度的指标体系,以量化的数据反映我国档案开发利用的现状、发展进程、存在问题,特别是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影响力,对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助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1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测度的意义

测度是数学概念,测度理论是实变函数论的基础。目前,测度理论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如可持续发展测度、信息测度等,主要还停留在测度方法的研究上。信息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日益依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是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成效是影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度量档案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成为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要课题,既能丰富档案开发利用的理论,也能更好地指导开发利用的实践,使我国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得以更深层次的开发和更为有效的利用,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理论方面,档案开发利用理论以往多侧重于开发利用的策略、方法等研究,对开发利用效益研究不多,而探究档案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测度问题,可完善对档案开发利用效益的评价,丰富和深化开发利用的理论。实践方面,这项研究能有效指导档案开发利用实践,促使档案信息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首先,测度档案开发利用的影响力,有助于坚定档案开发利用的正确方向,档案开发利用是对档案所承载的信息资源加工、输出、接收与运用的过程,以实现档案的使用价值,即档案信息对国家、社会组织及个人的有用性,从而实现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所以这项研究可促使档案开发利用工作进一步坚持以社会需要为努力方向。其次,有助于发现档案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促使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更加科学、高效。第三,有助于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增强档案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创造力和责任感,不断提高开发工作水平,使档案开发利用的目标更明确,成果更实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可靠、准确的信息资源。

2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测度的实质和原则

2.1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测度的实质测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的实质,就是对档案开发利用的绩效进行科学评估。测度作为数学概念,要求测度的指标和结果尽可能量化,但档案开发利用活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也是较为抽象的概念,不可能完全用量化的手段来准确测度。这个影响力究竟有多大?应该如何进行测度?笔者认为,采用测度的理念和方法来进行更实事求是,即通过科学评估档案开发利用活动的绩效,达到测度档案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这一目的。绩效就是对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投入产出情况的综合评价,本身就含有成绩和效益等内容,投入包括人力、物力、时间等物质资源,产出包括工作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方面的完成情况。绩效既包括工作结果,也包括工作行为,目前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甚至用在公共部门来衡量政府活动的效果。绩效评估是从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三个主要角度对管理活动进行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测评,因其综合运用了科学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社会组织或个人的业绩、成就和实际作为做尽可能准确的评估,因而能较全面、准确地反映社会组织或个人的绩效状况。绩效评估涉及很多方面,仅从基础理论框架上划分,绩效评估体系就包括评估对象及要素、评估主体、评估价值取向、评估的内容及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等。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绩效进行评估,就是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估原则和方法,对一定时期内档案开发利用活动中的种种数据及其成效等指标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做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2]。因此,测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可以借助档案开发利用绩效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2.2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测度的原则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也是动态的。为能较为准确地衡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必须遵循科学规范的测度原则,这对测度工作尤其是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2.2.1目的性原则测度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指标体系的制定、建立、执行和反馈等一系列活动的目的,归根结底都是希望通过测度,找出问题和差距,寻求改进的方法,以达到更为优化的效果,为后续工作的科学决策和方案优选提供科学依据。所以,测度指标的选取必须目的明确,指标要客观、本质地反映相关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测度出档案开发利用的影响力,从而全面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目

2.2.2科学性原则一是测度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指标的选择与层次划分要符合逻辑思维习惯,且各项指标都要有明确的含义和目标导向,不能太抽象或似是而非,应为可量化的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执行性;不能仅仅是定性的,还要避免选择模糊含义的指标,以免出现互相矛盾、标准不一、越界划分等错误;同时,指标层次之间的界限要明晰,但各层次指标并非孤立、分散使用的,而是要成为一个系统化的完整体系。二是测度方法的科学性。不能只选取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方法来进行测度,而应采用多种方法结合进行测度,这样得出的结果更具说服力,更真实有效。三是测度选取的代表性指标的科学性。对于有关的测度指标要进行筛选,所选指标必须典型、有代表性,能科学反映档案开发利用的水平及影响。

2.2.3模糊性原则人们构思一个复杂、系统的测度指标体系时会发现相当一部分指标可能属于定性指标,而且某些定量指标也很难用准确的数值表达,这是被测度对象的属性决定的。同时,测度行为本身也是一种“意识决定论”的体现,往往是测度者观察角度不一、测度方法多样。因此,借助模糊,将数学抽象思维模式应用于档案开发利用的基本理论领域,在追求准确完善的前提下还得允许一定程度的置信区间存在,以系统综合的指标效应反映总体的质量层次,测度效果将更为理想。

2.2.4动态性原则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应有不同的建设策略和工作内容;同时,用户新的和潜在的信息需求总是不断显现。由于测度对象始终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中,档案开发利用影响力测度也应适应其规律,不断总结、改进,修正测度标准,在动态中保持相对稳定,以获得有效的测度数据,为完善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3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

力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构建测度指标体系是测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的重要环节,如何使指标体系更科学、合理,须遵循科学的方法,本文在分析经济社会环境下档案开发利用的影响因素基础上,初步设计了以下测度指标体系。

3.1测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需要考虑的因素档案部门是整个社会环境系统的一个要素,必然与其相互作用,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是档案部门的行为,因此,测度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不仅要考察档案部门内部影响到档案开发利用的因素,还要考虑这一行为与外部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只有全面考察这些因素,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才能更全面、科学。

3.1.1档案部门因素档案开发利用就是由档案工作人员通过若干工作环节对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及时输出档案信息,满足档案用户的利用需求。档案部门内部影响开发利用的因素,主要有档案工作人员、馆藏量、档案信息资源的加工程度、档案信息服务的效果、有关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与法规等五个方面。档案工作人员是档案开发利用的主体和关键要素,其整体素质和结构状况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效。档案馆藏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丰富的馆藏和优化的馆藏结构有助于提高开发利用的效率,无馆藏就谈不到开发利用。档案用户除了需要原始信息,往往更关注经过分析、预测的综合信息,尤其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科技信息,这要求档案部门对档案信息资源深加工,下大力气做好层次深、专指性强的二次甚至三次性的信息开发。目前,档案部门的信息服务还不能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需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大档案网站和数字档案馆建设力度,提升信息服务能力。我国当前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够系统、完善,对档案信息的管理缺少协调和沟通,致使档案信息传播的不同系统职责不清,各行其是,成为制约档案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

3.1.2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反映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与社会的相互影响。良好的政治环境有利于产生开放和开发档案的方针、政策,档案开发利用政策也影响着政治环境,如档案开放、公布制度的实施,配合了政府信息公开,维护了公民的知情权,从而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包括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等在内的经济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规模、速度、水平和效益。档案开发利用是服务性的科学劳动,需要大量经费投入,档案工作者主体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越发达、投入的经费越多,开发利用工作发展得越快。而档案部门只有做好开发利用,产生一定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切实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得到认可,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文化因素指文化事业的发展对档案资源有必然的利用需求。档案真实记载了人类科学进步、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情况,是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储备形式。这一属性决定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与文化环境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科技因素指科技进步与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互为影响。现代科技大大加快了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了档案部门深入开发档案资源的能力。同时,档案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科技信息,运用先进技术对其深层次发掘并服务于科技工作,既充分实现了档案自身价值,也有力推动了科技进步。

3.2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测度指标体系设计据以上测度原则及影响因素,笔者认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的测度指标应包括三大类,一是档案开发利用规范,二是档案开发利用方式,三是档案利用效益。这三类指标中,开发利用方式主要反映开发利用活动的过程或行为,利用效益主要反映活动的效果,这两项指标都反映了档案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的直接影响;而规范是开发利用方式及效果的制度保障,对经济社会间接发挥着影响力。

3.2.1档案开发利用规范该类指标包括制度规范和管理规范,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保障,主要反映有关档案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制度的制订和执行。制度规范主要包括档案的开放制度、公布制度、利用制度和开发制度等,其中开放制度主要规定了档案开放利用程度有多大、如何开放、开放多少档案等,公布制度主要规定公布档案的形式和频次,利用制度主要是档案利用主体、利用程序和内容方面的规定,开发制度主要是开发主体、开发程序和内容方面的规定。管理规范主要是档案工作标准的制定,包括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等。

第6篇

【关键词】垃圾回收利用 经济效益

一、相关概述

垃圾的回收利用,通常情况下包含了垃圾的分类处理以及综合利用等相关环节,它指的是从源头上将垃圾进行分类,分为有机易腐垃圾、可回收利用垃圾、适于焚烧垃圾等不同的类别,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垃圾本身所具有的不同的化学特性以及物理特性等分别进行资源化、减量化以及无害化等处理过程,并实现垃圾的处理以及有效利用的垃圾处理模式。在进行垃圾分类时应当尽可能地实现垃圾的可回收利用,其次是实现对可以进行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进行降解堆肥处理,再次是焚烧处理可燃性垃圾进行发电,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回收利用,节约资源。最后对于不能够进行其他处理方式进行处理的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填埋。

二、垃圾回收利用的经济分析

一般情况下,垃圾的回收利用依据利用层次的不同,能够划分为两个层面,即直接回收利用层面和间接回收利用层面。在直接回收利用层面,垃圾一般会保持其原先的使用性能以及形态,而在间接回收利用层面,除了利用原有的材料结构性质方面的循环利用之外,还有不再保持材料原有结构性质的回收利用。

在进行垃圾的分类处理以及垃圾的综合回收利用中,金属、纸张、塑料、玻璃等可以采用回收处理,而有机的易腐垃圾则可以进行生物处理或者堆肥处理,废旧轮胎、纸巾、布、竹木等可以进行焚烧处理。不过应当注意的是,垃圾的各种成分都不可能进行百分之百的分类回收利用,应当进行最为科学合理的分类处理。上面所讲的可回收物资在回收率上常常会受到垃圾分类的难易程度、垃圾回收的经济可行性、垃圾产生者在垃圾产生源头进行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垃圾回收系统的完善程度等一系列制约因素的影响。

当前,我国垃圾回收的整体比例还不高,废旧物资的综合利用率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在垃圾源头进行分类的情况下,我国的垃圾回收综合利用比重会得到大大提升。不过垃圾回收利用率在很多方面都会受到限制,干扰因素比较多,在客观条件以及背景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单纯地堆垃圾回收率进行盲目追求势必会增加管理成本,经济效益上难以保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垃圾回收利用率采用50%的比例相对比较可行。

各个地区在技术水平、垃圾成分以及物价水平等多个因素都不尽相同的情况下,建设和使用同等规模以及性质的垃圾回收设施,其运行成本以及固定资产的投资总额也会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在对垃圾不进行分类处理的情况下,不管是采用哪一种处理方式,其垃圾回收的产出一般都会低于投入水平,经济效益上都处于亏损状态。在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以及综合利用的前提下,垃圾处理的每一个流程以及环节都能够节约费用,增加收益。应当结合垃圾分类处理的方式、特点以及运作流程等对各个环节进行比较分析,增加垃圾回收利用的综合经济效益。

三、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的建议措施

首先,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垃圾回收系统。对于垃圾回收循环利用来讲,其基础是建立并完善垃圾回收系统。在建立并完善垃圾回收系统的过程中可以尝试采取法人的形式建立相应的垃圾废旧物品集散公司,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对废旧物品进行初步的前期筛选,以此来将可以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和垃圾提供给相关的生产加工企业,并对废旧物品和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其次,进一步强化领导以及社会群众对于垃圾回收用的重视程度。各级领导应当意识到垃圾回收利用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等诸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将垃圾回收利用提升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加以对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相关的资金投入,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垃圾回收利用的事业,并积极学城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升垃圾回收利用的效果和效率。强化在群众中宣传垃圾回收利用的积极意义,使每个居民都意识到垃圾污染的危害性,并鼓励群众进行科学的垃圾分类,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将垃圾分类变为每个居民的自觉行为,在垃圾桶上标示上简单易懂的垃圾分类图标,有意识地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良好习惯,在全社会形成垃圾分类和综合回收利用的良好氛围。

再次,进行有效的政策选择和引导。尽管垃圾污染的危害已经在较大程度上得以普及,但是未必就能够自觉地进行行动,为有效引导社会公众的垃圾处理行为,推动整个社会范围内垃圾回收利用的良好环境,有必要进行行为的政策引导和规范。一般情况下,政策引导和规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即奖惩政策以及引导政策。奖惩政策就是积极奖励好的做法,惩罚垃圾污染行为。引导政策就是采用经济等相关的手段引导社会公众积极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将自己废弃的报纸、瓶罐等生活垃圾换成蔬菜、副食等相关的日用产品,在此基础上鼓励社会公众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减少垃圾污染和环境污染。奖惩政策属于政府行为的范畴,具有比较高的社会成本,同时未必能够形成较好的社会效益。而引导政策则属于市场行为,相比较于奖惩政策,成本比较小,而所具有的社会效益则比较大,可行性比较高。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我国进行垃圾回收利用、分类处理以及综合利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可行性比较强。与此同时,积极进行垃圾回收利用以及分类综合处理本身也能够对整个的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产生比价显著的推动以及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产生间接性的经济效益。我国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应当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的先进经验,意识到垃圾回收利用所具有的重大经济效益,积极着手实现垃圾回收利用和分类综合处理,依靠市场规律,按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推动垃圾回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垃圾回收利用以及综合处理的顺利开展,切实推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共同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解决垃圾对于环境的污染问题,同时对于资源的浪费、垃圾处理资金的短缺等相关问题都会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各地应当积极行动,切实推进我国垃圾回收利用和综合处理的工作进程,在此基础上保障该项工作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生态会计 必要性 可行性

基金:2016年度湖南省会计科研课题阶段性成果

一、相关概述

生态会计是在修正传统会计以及资源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产生的。本质上讲,生态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科学,其形成过程包含了会计学科和环境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生态会计就是将环境保护等相关法规制度为依据,通过文字说明、事物单位或者货币的形式,来对企业、经济社会发展跟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映。对环境污染以及防治、开发和利用等所产生的成本费用进行记录和计量,在此基础上评估环境活动以及环境绩效对于企业财务成本的影响。

尤其是近些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环境资源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热点。生态会计的实施及时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它既反映出了我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同时也是会计学科研究范围的延伸和扩展。我国实施生态会计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同时社会、经济以及科研条件都已经具备,实施生态会计的可行性和可能性也已经具备并逐步完善。

生态会计将环境学、会计学、可持续发展以及现代经济理论等进行了融合,依靠实物计量和货币计量对企业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成本价值进行考核、反映和报告,能够实现自然资本及人力资源的平衡,并全面反映企业的社会效益和自然成本。他不仅要考虑传统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还需要从空间角度考虑会计主体的生态自然环境,在发展中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兼顾,避免从时间上透支未来,滥用自然资源,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实施生态会计的必要性分析

近些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已有的会计体系中建立生态会计分支,对环境信息进行及时披露有助于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企业跟政府间的环境协作,增强决策科学性和合理性,实现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具体来讲,我国实施生态会计具有以下必要性:

(一)实施生态会计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可持续发展跟生态会计之间具有关联关系,相互依存,互辅互成。一方面,两者的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生态会计和可持续发展所围绕的管理目标都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在确保企业获得经济利益的基础上重视环境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利益、社会利益以及环境利益的相互协调。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是生态会计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可持续发展可以为生态会计的实施提供好的管理环境。保持生态环境的良好,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此前提下开展生态会计研究才具有理论基础和前提条件。同时,只有在此环境下上台会计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和职能。生态会计通过核算企业生产成本和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有效挖掘企业发展潜力,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生态会计是企业实现自身健康发展的客观需求

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低效益都会影响企业长期发展。企业管理者只有重视环境资源保护,重视生态会计,才能够保证竞争优势的持续性。生态会计能够准确衡量出企业生产成本,依靠生态会计对企业社会资源成本的核算可以反映出国民生产总值以及企业的实际生产成本,便于企业挖掘内部潜力,保护资源环境。同时实施生态会计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要求企业不仅要关注原先的经济效益指标,还需要关注经济、社会以及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及时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经济效益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记录和反映企业环境成本和效益,向外界传递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生态会计也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科学计算经营成果,全面考核企业管理者经营业绩。将企业对环境资源的影响耗损作为企业收入减项,能够提升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在负债中反映出必要的环保负债额可以获得更为真实科学的资产负债率,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科学性。生态会计能够站在社会责任角度对企业管理者进行全面考核,有助于企业及时履行社会责任。

(三)实施生态会计是推动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会计的产生是基于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自然资源严重破坏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受到严重干扰这一背景,它突破了传统会计的局限性。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对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获得自然资源,同时又将生产中所产生的废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去。面对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产生的废物也越来越多。在这一过程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正成为世界性难题。在此背景下,提升对资源环境保护的认识,强化对生态环保的认识和研究,在企业经济活动计量中加入生态保护因素,关注生态环保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正成为生态会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三、我国实施生态会计的可行性分析

生态会计的实施在我国具有很强的必然性,同时近些年来我国实施生态会计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条件都趋于成熟,生态会计的实施也具有可行性。

(一)我国具备了实施生态会计的会计环境

会计环境是进行会计实践的基本条件,是能够对会计模式和会计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系列影响因素的总和。要想进一步推动生态会计从理论研究向实践操作发展过渡,就需要健全完善相应的会计环境,既要建设完善技术性规范体系,还需要健全宏观层次的政策和制度。近些年来,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另外,还出台了《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农业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以及《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条例》等条例。要想实现生态会计的研究和实践,就需要确保生态会计的研究对象的价值可以被准确计量,这就需要将环境标准作为生态会计计量的起点。当前,根据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标准,可以划分为三级五类。其中三级是指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五类是指方法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基础标准、样品标准以及污染物排放标准。在这三级五类中,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具有强制性。现阶段,我国针对生态资源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制度已经比较健全,颁布了一系列跟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政策方案,这些法规制度构成了我国生态会计发展所必需的会计环境。

(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生态会计实施的指引方向

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控制人口、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已经摆到了重要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跟人口增长、资源消耗、生态保护的协调。推动经济建设跟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的循环发展。这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跟资源环境关系的重要指导,同时也为我国生态会计的研究和实施指引了方向。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完善为我国生态会计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条件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完善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自然资源市场也开始形成并发展。在自然资源市场中存在着供给方和需求方,其中自然资源的提供者和所有者是国家或者代表国家的国资监管部门,需求方则是开发企业或者勘探企业,他们有偿使用自然资源,并购买自然资源的使用权,两者依靠价格机制实现自然资源市场的价格调控。同时,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上,相关企业还对自然资源以及生态保护负有责任,在企业管理决策中应当围绕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进行,加强自然环境核算,优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这个角度上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完善为我国生态会计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条件。

(四)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也为生态会计的实施提供了环境条件和理论基础

生态会计研究的对象是环境问题和资源生态问题。这一研究对象具有全球性特征,也是当前大多数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因此生态会计的发展势必会进一步推动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尤其是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发展,我国的会计体系不断向国际化靠拢,并逐步加入会计国际化行列,这也能够为我国生态会计的发展以及对外交流提供好的机会和平台。这些环境条件以及理论基础为我国生态会计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张汝根.环境资源政府财政投入研究[J].中国科技产业.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