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范文

时间:2023-09-22 09:42:53

序论:在您撰写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

第1篇

为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XX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XX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规定,结合我镇实际,编制本预案。

一、2015年汛期降水趋势预测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预计我镇今年汛期(3-6月)总降雨量约720-800毫米,比常年偏多2成,降水集中期在6月中、下旬,汛期结束时间为7月上旬。

二、2015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主要发灾区域预测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和有关资料反映,结合我镇地质环境特点分析,XX、XX、XX是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的高发地区。XX镇湾坡煤矿的地表极易发生因暴雨诱发的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矿渣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原XX线王坑路口段公路沿线要预防山体滑坡、崩塌灾害。河堤、水库要严防管涌。同时,须严防各类建设工地不规范施工造成地质灾害事故。

(二)主要发灾时段预测

主要发灾时段为3-9月,其中4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地质灾害高发时段。大面积、长时间、集中性降雨,是导致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因此,在强降水时期,特别是小时降雨量达到20毫米时要加强预警工作。

(三)地质灾害隐患点预测

1.矿山:矿山企业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面塌陷;造成山体陡坡,形成山体滑坡和崩塌。

2.坡脚开挖、切坡建房地带:破坏山体原始应力平衡,当汛期来后,雨水渗透到坡体内,造成坡体下滑。

3.因地质构造自然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地带。

三、防灾措施

我镇每年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XX村石壁冲、王坑冲山顶、山田村天子山、XX村四组以及XX村上林山等严重地质灾害区(点)。针对我镇具体情况,今年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深入宣传,提高广大干群的防灾意识。要认真落实地质灾害宣传工作,全面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杜绝人为责任事故的发生。要通过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向广大干群深入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和地质环境管理的各种知识,重点宣传山洪灾害的突发性、危险性,普及汛期灾害防治的基本常识,不断提高人们主动防范、依法防治的意识,增强防灾能力。

(二)加强领导,强化工作责任。为确保全镇防灾工作顺利开展,镇政府成立由镇长XX同志任组长、党委委员、武装部长XX同志、党委委员、副镇长XX同志、副镇长XX、镇长助理XX任副组长,土地办、农办、民政所、安全办同志任成员的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XX兼任办公室主任。要把防治地质灾害、减少灾害损失纳入镇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与各行政村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状,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制订相应的防灾方案,落实专人专点监测。同时从大局出发,树立有备无患意识,服从统一指挥、统一调配,保证防灾抢险工作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三)贯彻落实"三项制度".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制度、灾情速报制度、险情巡视制度三项制度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行为准则,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体责任体现。结合我镇的具体情况,严格按照"三项制度"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照我镇编制的地质灾害防治预案进行逐项落实和完善,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出现险情时,及时做好人员迁避、紧急疏散、应急抢险和灾情速报等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对本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区(点)定期巡回检查,及时预报险情,特别是加强对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易发区的监测工作。加强各级责任人的责任,建立起镇、村和广大群众三位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充分发挥联络员队伍作用,逐步形成群测群防意识。

第2篇

各村委会、各责任单位要对所负责的区域已出现或可能发生的地质点进行全面认真调查,准确掌握地质灾害的位置、类型、受灾面和影响农户情况,并将情况即时上报乡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明确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一)开裂滑坡。

(二)村湖淌地陷。

(三)库区两岸共17处地质灾害,主要是因水库形成,长时浸泡形成不稳定山体滑坡和岩崩。

(四)矿山开采区域,主要因采矿形成大面积采空区,造成地陷、滑坡或泥石流。

(五)南线公路、“王渔”公路一线山体滑坡。

以上地质灾害点汛期(五至八月)和冰雪解冻期(二至四月)为多发季节,在这一时段各区域所在村和主管单位必须进行重点防范。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一)乡人民政府成立以乡长官守国同志为组长,副书记林茂荣、副乡长徐可贵同志为副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乡社会事务办公室,由钟裕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李启林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二)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各地灾点防治所在区域村委会为责任单位,村委会主任为具体责任人;隔河岩库区滑坡防治责任单位为乡移民工作站,其分管领导为领导责任人,移民工作站站长为具体责任人;矿山开采区地陷、滑坡、泥石流以及公路沿线等地质灾害防治,其责任单位为乡经济发展办公室,其分管领导为责任领导,经发办主任为具体责任人。属人为活动所诱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进行防治。各责任单位要对所属区域进行全面检查,落实防范措施。

(三)完善群测群防体系

各责任单位要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防灾救灾意识;国土资源部门对重点地灾点区域农户要发放避险明白卡;教育部门要做好学生防灾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中心要利用广播电视进行防灾预案知识宣传;移动通讯部门要利用手机短信及时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各责任单位要对已出现地质灾害点设立固定警示牌(尤其是公路、人行路两旁)。

(四)认真落实对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工作

各责任单位对重点地质灾害点必须落实专人进行监测,发现灾情后两小时内必须上报,上报电话固定为,其监测所需经费由乡人民政府根据各灾害点实际组织落实;各责任单位要将监测人员名单以及联系电话上报乡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便联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五)完善修订抢险救灾预案

乡成立抢险救灾应急分队,队长由同志担任,抢险救灾应急分队人员由乡民兵应急分队人员组成,各责任单位要修订好抢险救灾预案,落实好抢险救灾人员。

第3篇

一、基本情况

我乡境内属逝水流域,主要有__河、新坡江、铜城河三大水系,河堤总长达27公里,流经我乡7个村,涉及8000多人。全乡现有小ⅰ、ⅱ型水库3座,总库容260余万立方米,山塘4座,总容量12万立方米,涉及人畜饮水6543人,农田、作物灌溉1.1余万亩。

二、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制订和完善科学的防汛抢险预案,按照“不垮一塘一库,不造成群死群伤”的要求,全面落实防汛抢险责任制,扎实做好防汛抢险各项准备工作。

(一)宣传教育到位。一早启动。3月初,乡防汛指挥部就启动了防汛工作。乡防汛抢险指挥部下发专门通知,对汛前工作进行了布置,要求各村在抓好去年水利修复工程扫尾的同时,全面做好防汛前准备工作。二是重宣传。对山洪易发区的5个村13个组的每户村民发放了一份“躲灾避灾明白卡”和避灾防灾手册等资料,在每个村组和墟场等群众集聚醒目处粘贴了宣传画册38处76套。三是强培训。通过以会代训和预防地质灾害演练。对乡村两级的干部,特别是对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五个村组干部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乡、村干部的防灾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以及防汛抗灾自我保护意识。

(二)防灾预案到位。为把防汛工作做实做细,我们制订了20__年防汛预案,突出抓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预案落实,详细制定完善了三个水库的大坝防守、洪水控蓄和下游人员转移等预案。各村也根据自身的防汛特点,制定了相应的预案。同时,乡、村两级严格对照预案狠抓防汛物资和防汛队伍的落实,全乡已筹措木材20多立方米、防浪桩子500根、编织袋20__条、沙石料(子)80吨,并组织了300多人应急抢险队伍,随时做好抗大灾救大险的准备。

(三)基础工作到位。一是做好冬春水利建设。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乡针对近年来洪灾、地质灾害中暴露的问题,加大了水毁设施修复力度,投入专项水利资金120多万元,投工投劳10万多个,完成了__河、新坡河沿线河堤、中洞水库外引渠左右灌渠和中洞水库、大丫头水库、松山水库三座水库除险加固等大小水利工程43处;今年初又投入8万元对延河两岸6个村的主灌渠进行渠道清淤17公里。二是完善了预警体系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在下杨、铜城、城江、坪坑、郭家5个村十三个小组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组织安装好了预警报警设施,配置了铜锣、口哨等设备,在政府院内装配了自动雨量采集器,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手段,加强了预测预报,提高预警预测水平,确保人民群众和水库安全渡汛,切实做到科学防洪。

(四)工作责任到位。乡党委、乡政府针对乡人员变动等情况,及时调整充实了乡防汛抢险指挥部领导成员,使防汛领导力量尽早明确、提前介入,力求防汛工作主动。一是落实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确定乡长为本辖区防汛工作第一责任人,其他负责人分片包干,各负其责;确定全乡3座水库防汛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水库管理责任人,并以文件下发到村;二是建立防汛责任追究制。为认真做好今年防汛准备工作,4月中旬,乡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到全乡各重点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水库、涵闸实地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确保责任真正落实到位。

由于全乡防汛工作部署及时,要求严格,目前汛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第4篇

1、类型

(1)滑坡。特质类型以碎岩及松散土石为主,是我乡主要地质灾害地段,分布于*、青峰、等村。

(2)崩塌。以石灰岩、泥质灰岩、砑岩为主,力学性质以倾倒为主,分布于板桥、木瓜等村。

(3)泥石流。主要为山坡沟槽型,多为山沟两侧松散堆积物及公路建设石渣,不合理堆放堵塞沟谷引起,规模多为小型,松散土石主要来源于重力补给,流体性质为稀性。

(4)地面崩塌。地裂和地下流干。主要为矿山采空引起。

2、危险特征

(1)造成民房损坏和人员伤亡等生命财产的危害。

(2)造成公路堵塞、桥梁毁坏等道路交通安全的危害。

(3)造成对厂矿、集镇、学校和机关等工程设施的危害。

(4)造成农田跨塌。冲毁、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水利设施失效等农业危害。

二、地质环境特征

*乡位于*县北部山区,境内高山、缓坡、平坝兼有,地势北高南低,腹部低平,形成一条南北走向的槽谷地带。地岳构造以华夏构造体系,南北向构造体系为主。境内海拔差异大,山高坡陡,切割冲刷剧烈,土层脊薄,植被单一,涵蓄水能力差,生态平衡脆弱。

境内主要河流有*河、*坪、洪水主要受降雨影响,雨到山洪发,雨停山坡干。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雨季主要在7、8两月,多大雨和暴雨。

随着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的实施,人为乱砍滥伐林木,毁林开荒、陡坡及顺城垦植、乱挖乱采至使水土严重流失的现象有所减少,便大规模的公路建设,放炮取石,边坡过陡过高开挖以及罕见大暴雨等诱发加剧了地质灾害发生。

三、2009年全乡地质灾害预测

(一)分区预测

根据我乡地理环境区域差异特征,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点和生产活动强度等因素,将我乡划分三大片区。

1、河谷地带。海拔1000米以下的河流两侧。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烈一旦发生暴雨则易发生滑坡、崩溻、地表沉降。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为中、高危险。

2、半山地带。我乡半山地带地形起伏大,沟深坡陡,构造发育、岩石破碎、松散坡积物堆积厚度大,在降雨作用下,不稳定斜坡岩石冲蚀、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险性一般为中等,部分为高危险。

3、山土地带。海拔1200米以上村社,森林植被较好,斜坡水土保持能力不断增强,地质灾害一般为低易发或不发区,部分为中等发区。

(二)地质灾害点预测

往年,我乡地质灾害频繁,总体较为严重,由于灾前预防及时准确,监灾避让措施到位,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不少经验。受5.12地震的影响,我乡的地质灾害点增多,重点地质灾害监测治理点分布全乡。请各村、社和国土等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抓好防治工作的落实。

四、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以坚持“以人为本,群测群防”为指导思想,坚持政府负责,群众参与的行动方针,支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区域。

(一)健全和完善群测群防,报、预警体系

1、体系结构

2、工作措施

(1)搞好排查、摸清家底。各村要以社为单位逐户排查,对各危险点和隐患开展细致深入的调查工作,了解发展趋势和威胁范围,对高危险地质灾害要请有关部门来评估,从源头上遏制人为诱发地质灾害。

(2)各村要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点分别制定防治预案,划出危险区范围,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防灾预案和群测群防措施,将地质灾害防避避险明白卡发至受威胁的各个单位和每个农户手中,做到上下心中有数,便于采取防治措施。

(3)国土所要协助各村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对监测员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特征、活动规律和危害,掌握简易监测方法、监测记录、数据上报、预警信号等业务指导工作,为政府做好群测群防当好参谋和助手。

(4)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群众认识地质灾害的成因、演化规律,掌握简单的监测方式和避让措施,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5)中小学、乡级各部门要制定避险、抢险、救灾方案,乡武装部要成立民兵救灾抢险队伍和应急分队。医院要做好必要的抢救力量,政府要备好救灾物资和多渠道筹措资金,在发生险情时能组织队伍和物资赶赴现场救灾。确保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避让措施。各项工程的的规划和实施要尽量避让开地质灾害易地区,无法避开要采取工程防治措施。对受地质灾害高危险威胁的村民,要动员搬迁避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生物措施。对山高坡陡等地质灾害易发区要实施退耕还林(草)植树造林等,改善土壤条件,恢复植被。

第5篇

主要发灾时段为5-9月,大面积、长时间、集中性降雨,是导致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因此,在降水时期,特别要加强预警工作,地质灾害预防工作责重如山,事关百姓安危,要认真扎实地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坚持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生命安全。防灾对策措施如下:

(一)加强组织管理和职责分工

为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扎实有序进行,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镇党委政府决定调整充实镇地质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以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管理,负责防灾救灾中的日常事务。各村(居)发现异常,要及时准确地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领导小组在防灾救灾中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各村(居)成立了防灾应急领导组织,组建抢险救灾应急分队。各村(居)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负责本辖区的地质灾害预防和临灾救护工作。

(二)加强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工作

地质灾害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求各村(居)必须加大地质灾害危害性的宣传力度,大力普及如何鉴别地质灾害及其发生前兆、如何预报避让地质灾害、减少和防止其危害等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对地质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自测、自报、自防和自救等防御能力。各地应将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的群测群防“明白卡”发至受威胁的村民手中,向群众通告,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

(三)强化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制度

1、领导小组工作上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确保信息通畅,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要及时,以便适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为完善全镇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防治措施提供正确依据。

2.汛前,制定切实可行的防御方案、应急预案。镇值班人员须保持电话24小时畅通,且不得擅离岗位。地质监测点监测人员须做好监测工作,并记录在案。

3.汛期,对存在潜在危害的地段派专人进行严密监测,特别是暴雨、大暴雨期间应加密监测,实行24小时值班监测。定期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点进行巡察和观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点的监测人员应定期对滑坡和崩塌体等的巡查及观察,汛期应加强巡查,应注意观察地面裂缝的变化情况和房屋变形等情况,当发现地面裂缝突然变大或房屋变形等现象明显加剧时,应及时发出警报立即将人员撤离。

4.明确临灾时的安全撤离路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将受威胁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5.防汛紧要期,镇沿河各项施工必须全部停止作业,确保安全度汛。

6.实行责任追究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防汛防灾的有关规定,各村(居)要提高警惕,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做到措施到位,人员到位,职责到位,加强防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生地质灾害时,应服从党委政府的调度,全力投入抢险救灾。

7.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各村(居)负责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御和应急抢险工作;镇党委政府应当按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分工,做好相关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镇安全生产办负责牵头组织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

第6篇

第一条  为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经镇人民政府同意建立镇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为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镇级专项资金来源:镇财政每年预算安排3万元。

第三条  镇级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因自然因素引发或难以确定引发责任人、应由镇级立项治理的地质灾害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理。

专项资金具体使用主要包括应急处理、调查、搬迁避让工程、工程治理及应急治理工程、监测预警工程、治理规划、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知识宣传教育、购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需的设备等。

第四条  镇级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设立专户进行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贵州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第五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实行统筹安排,突出重点,专款专用,保证效益的原则。

(一)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上报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立项,其经费由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按比例分担;

(二)大型地质灾害治理经省国土资源厅审查批准后,经费由省、市、县、镇四级财政按比例分担;

(三)中型地质灾害的治理经市国土资源局审查批准后,经费由市、县、镇三级财政按比例分担;

(四)小型地质灾害治理经费由县、镇出资解决。

第六条  镇财政根据批准的项目及经费申请及时将资金拨付到各项目设立的专项资金账户上;根据项目的实施进度,及时将资金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的账户;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建立专账,单独核算,支出按有关财务制度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第七条  凡经批准立项的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补助项目,镇人民政府及时解决应承担的配套资金,并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

第八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要预留质量保证金。保证金按项目总经费的10%确定,待项目验收通过后,由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予以拨付。

第九条  地质灾害项目资金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不得用于发放职工工资、奖金和津贴,主管部门不得提取管理费。

第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不得将与项目无关的支出列入本项目开支,不得虚增项目成本。

第十一条  财政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将项目实施、资金使用、项目进展等情况,在次年2月中旬前以书面形式报告县财政局和县国土资源局。

第十二条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在项目完工后,由镇财政所和国土资源所组织对项目资金使用进行检查审计。凡经检查审计认定不符规定的,依法进行处理和处罚,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7篇

一、我镇地质灾害的特点及基本情况

我镇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是主要灾种之一,它是由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以成灾快、规模大、来势猛、爆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为特点,具有极强的摧毁性、破坏性,往往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形成社会生活中不稳定的因素,并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恶化地质生态环境。我镇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是滑坡和崩塌。

二、2021年我镇地质灾害易发区的预测范围

由于2020年降雨量较大,山体石块崩塌,滑坡频繁出现,经调查预测以下区域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

1.红苗村10社黄世贵屋后山体崩塌;

2.半边街2-10号屋后山体崩塌。

三、地质灾害预防方案及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职责,为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经镇党委、政府研究,成立镇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领导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所,由同志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各村民委员会主任为该村地质灾害防治监测联络员,负责对本辖区地质灾害的防治监测和联络。各社社长为该社地质灾害防治监测联络员。

(二)地质灾害预测易发区的预警人员及联系电话。

1.红苗村10社黄世贵屋后山体崩塌;

预警人员:联系电话:

2.半边街2-10号屋后山体崩塌。

预警人员:联系电话:

(三)大力宣传地质灾害的法规和防灾、救灾知识。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充分利用镇、村、社各种大、小会议,及时认真传达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精神,安排布置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宣传车、宣传专栏,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全方位出击,广泛深入地宣传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救灾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对已经出现险情的地区,认真组织群众学习,向群众填写《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让群众掌握地质灾害识别、监测、预防和避灾知识,增加全镇防治地质灾害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严格汛期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

镇政府、村、社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强化值班制度,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须上岗到位,实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灾情日报制度和重大灾情速报制度。要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及时上传下达,务必确保信息渠道畅通,镇政府将加强对汛期值班工作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汛期值守松懈的人员将进行问责和严肃处理。

(五)强化地质灾害巡查、排查、核查工作。

各村社和有关部门及联系村工作人员要坚持地质灾害汛前、汛期、汛后巡查、排查、重点核查制度,要结合本辖区的实际情况,加大巡查排查核查工作力度,不留死角。对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全面进行核查,对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将其纳入监控范围,落实防范措施。重大地质灾害点和位于交通沿线、旅游风景区、学校和人口聚居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加大巡查排查力度,在降雨集中时段要加强夜间巡查工作。

(六)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

在5—10月的主汛期,镇、村、社和有关部门要及时收集上级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通过信息平台和通讯工具及时传达到具体监测责任人,要求提高警戒,迅速采取有效的防灾措施。各村社要广泛发动村社干部群众,充分发挥灾害所在地干部群众的防灾避险能力,及时识灾、报灾和临灾处置,一旦出现险情,及时预警,立即组织灾害威胁区群众疏散撤离,务必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七)杜绝人为造成的地质灾害,对破坏者加大查处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