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7:54:06
序论:在您撰写雷电灾害的预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93
雷电是雷云之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雷暴云是闪电主要来源,当云中局部电场超过约400KV/m时,就会发生闪电放电现象。本文主要对雷电的活动规律、产生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对并预防雷电灾害的相关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1 雷电的活动规律
全球从S60°到N80°都有雷电活动,陆地多于海洋,热带最多,温带地区一年四季都会出现,并以春夏季为最多。雷电的出现开始一般是3、4月份居多,于9、10月结束。雷暴活动主要集中在4~8月份,最活跃在7月份,一般在白天开始,集中期在午后和傍晚。雷击的选择地点取决于3个条件:易于形成雷云。雷电活动常在春夏之交及夏天,我国N23°~24°之间,而广东刚好处于这个纬度范围内;易于形成雷电通道。因为一般雷电通常都是顺着电阻最小的路线发展,所以,在土壤里面电阻小的地方易于落雷;易于引起先导放电电场的畸变。如旷野中的建筑物,即使不高,但由于它孤立突出,相对接近雷云,因此它的电场强度大于地面,当先导放电接近时,就会引起先导放电电场的畸变,而把先导放电引向自己,所以这些建筑物易于遭受雷击。只要具备了第一个条件,其他两个条件如果任意具备一个就会有机会下雨。
2 雷电的危害及其产生原因
雷电产生超出人和设备承受极限以外的强大电流、电压、电能、高温、强大的冲击波,同时还会产生巨大的静电场和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这样就容易对我们和我们所居住的房屋建筑和电力等一系列设备造成损害。总的来说,雷电之所以会对我们造成危害,最终还是由于雷电时所产生的热效应、电效应、冲击性电动力3种效应导致的。
2.1 热效应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雷电产生时,雷击点会释放大概500~2000J的热量,这样的热量相当于我们炼钢50~200mm3所需要的热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房屋建筑如果被雷击中后会起火和人体遭雷击皮肤组织会被烧焦的真正原因。
2.2 电效应
雷暴天气时,雷电一般有巨大的电能量释放出来,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电场和磁场,如果在这个电场和磁场范围内有电子设备和人体感应到这些能量,电子设备就有可能被这些能量击毁,人就感应到就会出现心室纤颤及呼吸股麻痹,就会出现猝死现象。
2.3 冲击性电动力
雷电流产生的冲击力能把我们的房屋建筑击毁,所以房屋建筑要做好防雷保护,另外在雷暴雨天气人尽量不要外出,以免受到冲击电动力的伤害。
3 雷电的预防及防护措施
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要求,新建建(构)物筑物应安装防雷装置进行保护,确保建(构)筑物及人员安全。在建筑物电源入户端或总配电房安装低压电源浪涌防护装置,减少或消除雷电流产生的过电压对电气设备或人身造成损坏(伤)。
如果在室内,遇到雷雨天时,首先我们检查好家里的门窗关好没有,如果没有关上的要立即关上,这样可以减小雷电进入屋内,同时房间内的所以电器设备都要断开电源,对于手机等通信设施也不能拨打,避免雷电产生的强大电能和磁场对电气设备的损害。其次,如果在打雷时,人尽量不要外出行走,假如在开车时遇到雷雨,要马上关闭车内电磁通信设备,避免引入雷电磁场,对电气设备造成损害;假如是在荒郊野外劳作时碰上雷雨时,我们应马上找到一个安全的躲避地方,不要使用带金属的雨具,不能在大树下躲雨,也不要在空旷的地方过久停留,最好找一个地势相对较低的地方。假如能找到一个山洞避雨也要注意,人不要紧挨洞壁,人也要双脚并拢,尽量不要触碰石壁,减少触及雷电的可能性。假如人被雷击中了,雷电电流通过人体泄放到大地是一个很短暂的过程,伤者身上是不带电的,这时不必担心施救者被电击。
从源头抓起,预先对房屋建筑做好防雷工作,一般防雷工作在房屋建筑主体工程应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并交付使用。同时我们为了确保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防雷设施性能正常,有效发挥防雷作用,在每年的雷雨季节来临之前,必须聘请具有防雷检测资质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房屋建筑进行防雷年度检测,假如存在安全隐患的要限期整改,在检测合格后方可让人们居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雷电对人们的伤害。
总之,防雷减灾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和技术力量强化各项措施,认真做好防雷的预防工作,以减少雷电的危害,为人们和社会作出贡献。
作者简介:邱明江(1963-),男, 汉族,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及自然灾害预防管理工作。
摘要:本文介绍了雷电的形成过程、雷电灾害的种粪及对人们生活、工作的危害,闸述雷电自然灾害对社会危害的重要性,介绍人们生活如何预防雷电自然灾害的方法与建筑、设施的防雷措施,提出了对防雷装置的安全措施。
关键词:生活安全 雷电危害 防雷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001-03
前言: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自然现象。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发生雷暴二千次,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超过一万人,导致火灾、爆炸、信息系统瘫痪等事故频繁发生,每年因雷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亿美元以上。
我国是雷电高发的国家之一,每年遭受雷电都会生成人员的伤亡和经济损失。雷电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多出现在夏季。在这电闪雷鸣的季节里,人们在感觉“天威难测”的同时,更加关注雷电危害与防护。 我们通常所谓雷击是指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问迅猛的放电。这种迅猛的放电过程产生强烈的闪电并伴随巨大的声音。虽然放电作用时间短,但放电时产生数万伏至数十万伏冲击电压,放电电流可达几十到几十万安培,电弧温度也可达几千度以上,对地面上的建筑物和人、畜没有很大影响。然而,云层对大地的放电,则对建筑物、电子电气设备和人、畜危害甚大。这也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对建筑群中高耸的建筑物及尖形物、空旷区内孤立物体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屋顶内金属结构的建筑物及露天放置的金属设备等有很大威胁,可能引起倒塌,起火等事故。特别是煤矿企业、油气生产地区,皖北地区年雷暴日常达40多天,频繁的雷击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近几年,皖北煤矿因雷击,都造成停电,办公自动化以及生产通讯,监控等系统也因雷电感应而击穿,雷电灾害已经严重影响安全生产。因此我们要做好防雷措施。
1 雷电灾害的大约分类及危害
1.1 直击雷:由高空云层直接对地面的建筑物、避雷针、输电线路、树木、人体放电。产生的放电电流最大可达几百万安培,雷电流高压技应会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2011年8月17日凌晨1-3时淮北市中部百善区域闪电达380多次)。如此巨大的电压瞬间冲击电气设备。足以击穿绝缘使设备发生短路,可以造成建筑物的直接损坏。引发火灾和人员伤亡。
1.2 雷电感应:在遭到直击雷时,强大的雷电流在通过避雷针引线对地放电时会在导体周围产生高压感应电动势,产生强大的交变电磁场,这种感应电动势会使与其平行或交叉的供电线路、通讯线路及其它线路产生出上万伏的高压电势,破坏供电系统,击穿电脑设备和其他通信设备的电子器件,使设备损坏,甚至引起火灾。
1.3 飘雷:直击雷发生后有时会有红色或兰色火球出现。在空中随风飘移.再次遇到物体和人蓄时放电.对建筑、设备人蓄形成危害。
1.4 滚雷:雷电对大地放电时没有一次放完,产生带电火球接地面滚动直到电能释放完为止。同样会对建筑、人畜构成危害。
1.5 雷电流高热效应会放出几十至上千安的强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热能。在雷击点的热量会很高。可导致金属熔化。引发火灾和爆炸。
1.6 雷电流机械效应主要表现为雷击物体发生爆炸、扭曲、崩溃撕裂等现象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1.7 雷电波的侵入和防雷装置上的高电压对建筑物的反击作用也会引起配电装置或电气线路断路而燃烧导致火灾。
2 常用防雷设备与措施
针对直击雷、雷电波侵入,雷电感应三种雷电危害,采用不同的防雷设备和措施。其中常用防雷设备有接闪器,是专用于接受直接雷击的金属物体,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而起到防雷保护作用。根据接闪器金属物体加工形式不同,接闪器又分为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另一种防雷设备是避雷器,主要防止雷电波侵入和雷电感应。以保护电器设备。避雷器应与被保护设备并联,并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电源一侧,遇雷电波侵入和雷电感应时,避雷器导通将过电压泄放大地,从而保护用电设备。
3 市民生活中雷电危害的防范
3.1为了避免或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保证人畜及建筑物的安全,对建筑物而言,首先把好建筑设计第一关,按建筑物的功能综合考虑防雷避雷设施,特别要考虑清理到室外附加在屋顶上的霓虹灯、广告牌、金属旗杆、微波塔及共用天线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其次把好施工质量检查监督及竣工验收关,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验收建筑物的避雷设施。对共用天线、居民住宅楼的总电源、电子计算机网络用户以及架空电话线用户等应加装专用避雷器,并在每年雷雨季节到来之前,对这些避雷装置进行一次安全性能检测维修,并取得防雷装置检测合格证。
3.2 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首先要多了解防雷知识,增强防雷意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雷电击伤人。人们已步入信息化、自动化时代,但就目前的科学水平,对雷电的危害,仅停留在预测预报阶段,还不能达到消除或利用雷电程度,因此在雷雨季节,防止雷电危害,注意在雷电时工作生活的某些禁忌,对减少雷电所造成的损失将大为有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2.1出行:雷雨时出行在外,避雨时不要靠近孤立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如高楼、电杆、烟囱、屋檐,因为这些地方由于特别高而尖,容易与带电荷的雷云之间形击穿放电效应,遭受雷击。行人在雷雨时也不能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大树下躲雨。城市居民外出候车适逢雷雨时。应尽量在公交站台候车,因为一般公交站台是钢结构站台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站台,建造时已考虑等电位连接并设有接地装置,在此候车是安全的。
3.2.2 居家:现在新建的商住楼或住宅小区已很注意防雷接地均压环等施工质量。国家也对此项要求作为强制性质量标准。雷电交加之时,人在室内是安全的。但一些陈旧住宅则有可能防雷接地系统受到损坏安全性差些,应在雷雨季节前测试检修,居住才安全。同时要注意雷雨天尽量关闭窗户,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或接触户外金属架、晾衣铁丝,以防引雷入室。
3.2.3看电视:雷雨天看电视(即使是有线电视)极有可能损坏电视机。雷电产生的电磁波,会沿电源线进入电视机,空间强大的电磁场形成的感应电压的脉冲作用有可能损坏电视机元器件,其破坏作用依靠避雷器或避雷网是不能抗御的,建议雷雨时不看电视,并拔掉电源插头和有线电视插头。以保证电视机不被损坏。
3.2.4上网:与雷雨天看电视的情况类似。在雷雨天上网极易造成电脑硬件损坏和通讯故障。即使电脑有良好的屏蔽和接地,雷电也可能沿网络信号侵入电脑内部,破坏其芯片和接口。因此建议雷雨天不上网,拔掉电脑电源插头及网线接口插头。让电脑与电源和网络信号线彻底断开。
3.2.5洗澡:现在不少居民都在屋面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雷雨天能否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那要看具体情况,如果该建筑屋顶接闪器防雷接地装置质量达标,接地电阻小于规定值(一般1欧),同时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箱和真空管支架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加之太阳能自身的接地系统安装可靠。满足这些条件,雷雨天洗澡是安全的。否则相当危险。检测判断防雷接地系统可靠性是一件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普通居民则无法判断防雷接地系统可靠性,建议雷雨天不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为好。
3.2.6开车外出:雷雨天开车外出,在车里要比露天安全,因为车壳是一个封闭金属空间,相当于一个等电位连接系统,所以在车内应是安全的。但雷雨时段开车收听无线电广播,则容易导致接听设备损坏。
4 高大建筑物防雷装置及预防措施
4.1直击雷防护: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三部分组成,其作用是将雷电流引入大地,防止直接雷击建筑物。保证人身及建(构)筑物安全。
接闪器包括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等是直接接受雷击的金属部分。避雷针一般设在高层建筑物的顶端和烟窗上.保护建筑物免受直接雷击;避雷线常用来架设在高压架空输电线路上,以保护架空线路免受直接雷击,也可用来保护较长的单层建(构)筑物。避雷网和避雷带普遍用来保护高大建筑物免受直接雷击和感应雷。
引下线是避雷保护装置的中段部分。上连接闪器下接接地装置。并经最短线路接地。每座建筑物的引下线一般不少于两根。为了减少引入下线的电感量,引下线应沿最短接地路径敷设。对于建筑艺术要求较高的建筑物,引下线可采用暗敷设,但截面要加大。由于建筑物的造型不同,不能做直线引下时,应注意弯曲开口处两点间的直线距离不得等于或小于弯曲部分线段的实际长度的0.1倍,一般弯曲处不用锐角尽量避免用直角。引下线应装在人员不易碰到的隐蔽地点,以防接触电压的危害。
4.2配电设施及信息系统防护:按智能建筑物要求分等级安装避雷器(SPD)。
5 结束语
以上是本人在实践工作中对指导我市防雷灾害的一些的体会,我们只有在生活、生产实践中不断分析、研究雷电自然灾害的特点,电流产生的原因,正确掌握避雷、防雷减灾的知识,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才能彻底预防雷电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随着科技发展,在电子设备、计算机网络、供电设备、通讯广播、航空航天、卫星接收、雷达导航、国防建设等领域,雷击危害日益严重。因此,防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防雷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套完美的防雷系统应包括外部直击雷防护、系统感应雷防护和完善的接地系统。直击雷是最严重的雷害事故根源,人员伤亡、雷击火灾、严重的感应雷击均由雷引起。因此,要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1雷电的形成
天空中,带电的云称为雷云,直击云与雷云是分不开的。根据大量的科学试验可知,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电容器,通常大地稳定的带负电荷为50万C左右,而地球上空存在一个带正电荷的电离层,二者之间便形成一个充电的电容器,其之间的电压为3 000 kV左右,场强为上正下负。
当地面含水蒸汽的空气受热而上升,或者较温暖的潮湿空气与冷空气相遇而被垫高时,都会产生向上的气流。这些含水蒸汽的气流上升时, 温度逐渐下降而形成雨滴、冰雹(称为水成物)。这些水成物在地球静电场的作用下被极化,负电荷在上,正电荷在下,其在重力作用下落下的速度比云滴和冰晶(这二者称为云粒子)要大,因而极化水成物在下落过程中与云粒子发生碰撞。碰撞时使其中一部分云粒子被水成物所捕获,从而增大水成物的体积,另一部分未被捕获的水成物被反弹回去。而反弹回去的云粒子带走水成物前端的部分正电荷,使水成物带负电荷。由于水成物下降的速度快,云粒子下降的速度慢,因而带正、负2种电荷的微粒逐渐分离(重力分离作用),如果遇到上升气流,云粒子不断上升,分离的作用更加明显。最后形成带正电的云粒子在云的上部,而负电的水成物在云的下部,或者带负电的水成物以雨或雹的形式下降到地面。带电云层一经形成,就形成雷云空间电场,空间电场的方向和地面与电离层之间的电场方向是一致的,都是上正下负,因而加强了大气的电场强度,使大气中水成物的极化更明显,在上升气流存在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剧力分离作用,使雷云发展得更快[2-3]。
2防雷等级的划分
建筑物防雷分为2种,即工业建筑防雷和民用建筑防雷,每种防雷方式又分为3类[4]。工业建筑防雷:一类:易燃易爆、具有0区或10区制造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二类:储存爆炸物建筑及不易引爆等露天钢质封闭气罐;三类:为一般工业建筑物。民用建筑防雷:一类:国家级政府首脑机关、重点文物及保护场所、大型机场;二类:省部级会堂、机场、办公楼、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供水供电系统、集结人较多的公共场所;三类:一般民用住宅。各地区应结合实际,按照政府机关、公共场所、民用住宅等分布,并结合当地气象雷暴日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5]。
3防雷对策
3.1不同防雷等级雷电灾害的具体防御措施
一类:采取防直接雷击措施、感应雷击措施(电源)、防雷电波入侵措施(主要是弱电设备的接地保护装置)。二类:采取防直接雷击措施、感应雷击措施、侧击雷措施。三类:采取防止直接雷击措施、感应雷击措施(特别注意电源避雷器的布局)。
目前,大多数建筑物的防雷设施都沿用福兰克林避雷针。其特点是利用自身的高耸位置使雷云下部电场发生畸变,从而将雷电由自身引下,代替被保护物受雷击。传统避雷针已经使用了200多年,对防止直击雷雷击起到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该方法仍然是经济有效的手段。但避雷针放电是被动的,其保护范围小。而雷电现象具有统计特性,至今人们对其还没有完全的认识和控制措施。因此,世界各地的防雷科学研究者纷纷研制出各种电子避雷器[6-7]。气象服务人员应根据不同的场合、环境、地质情况选择不同的防雷设备。
3.2加强宣传,提高雷电灾害防御的意识
加强防雷减灾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对防御雷电灾害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参与防御雷电的自觉性。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新建、改建、扩建开始,严格把关,从源头上将雷电灾害隐患控制在最低范围。
3.3雷电监测与预警
雷电监测与预警是利用高新技术设备来测定雷电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并进行预报预警的现代科技防雷工程。进入高科技的今天,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迅速,对雷电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御的科学认识提出更高、更广泛的要求。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在现有的闪电定位系统、多普勒雷达等设备组成雷电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雷电灾害监测、预报预测、制度,及时向社会雷电预警信息,使公众提前做好雷电预防,从而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确保人民生命及国家财产安全。
4参考文献
[1] 李绣东.全国雷电灾害统计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1,5(B8):1-3.
[2] 梅卫群,江燕如.建筑防雷工程与设计[M].2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3] 陈渭民.雷电学原理[M].2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广东仁化;农村雷电灾害;现状;防护措施
引言
广东仁化县地处珠三角西部,属于雷暴活动和雷电灾害比较频繁的县市之一。农村是雷电防御的薄弱区和雷电灾害的多发区,是防雷管理工作的簿弱环节,目前,农村大部分房屋无防直击雷装置;电源线路、有线电视线路、电话线路都没有采取任何防雷措施,造成农村雷电灾害多发。据有关部门防雷减灾调查资料分析,农村雷击灾害约占总数的3/4左右,同时雷击导致农民电视、电话、有线电视等损坏和引发火灾的事例也很多。特别是雷击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例,农村占80%以上。数据表明,雷电灾害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危害程度上都是触目惊心的,农村是雷电防御的薄弱区甚至盲区。因此,让广大农村了解雷电相关知识、增强防雷意识、强化防雷措施对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十分有利。
1、仁化县雷暴日数分析
大量的气象资料统计表明,雷电活动规律大致如下:热而潮湿的地区多于冷而干燥地区,如山的阳面多于阴面,雷暴频率是山区多于平原,平原多于沙漠,陆地大于湖海,各地区雷
暴日极大值和极小值差不多出现在相同的月份。
图1 雷灾事故所在地理位置地闪次数月分布图
本文雷电参数利用闪电定位分析软件录入所在位置经纬度导出雷电数据(如图1、图2),同时选用仁化县近30年气象资料,以及逐年雷暴日数、雷暴初终日,持续期资料以及累年值得出如下结论:仁化县近30年来(1983――2012)年平均雷暴日为71.3天,属于多雷区;从前汛期(3-4月份),雷暴日开始出现,雷暴活动活跃月主要集中在4月份至8月份,11-12月、1、2月几乎无地闪现象;雷暴发生时间主要集中14时至20时,由此可知本县雷暴活动持续时间相当长。
图2 雷灾事故所在地理位置地闪次数时分布图
2、雷灾事故原因分析
我们通过对农村雷电灾害分类分析,总结出了仁化县多次雷击的四个原因:一是科学的防雷意识淡薄,封建迷信在农村较为普遍,一旦遭了雷灾,村民认为是老天报应,经常隐瞒雷击事实;二是不懂寻求专业部门进行雷灾调查或鉴定,找出雷击事故的原因;三是农民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野外作业无雷电防护措施,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四是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获得,农村相对比较广阔,农民居住也比较分散,通讯设施相对落后,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传到农村,农民群众不能做到提前预防,很可能给农民群众带来雷击事故。农村防雷减灾行政管理的约束力薄弱。
2.1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的限制
农民的日常生产活动主要在田间进行,田间周围较为空旷且平坦的水稻田,正是水稻种植季节,水稻田均蓄满了水,水域面积增大,土壤电阻率明显下降等处在一个空旷且水域面积大的环境当中,这些地方一旦遇到雷雨大风天气极容易受到雷击。田间空旷缺少躲避雷雨的安全之处。下雨时缺少雷电知识的农民经常在树下避雨,增大遭雷击的概率,因此很多雷击事故是在田间农民耕作或躲雨时候发生的。
2.2农村防雷基础设施建设差
农村房屋基本都是由农民自行建造,在设计时没有考虑雷电防护措施,建造时没有安装防雷装置。农村电力、通讯设施的防雷装置不合格,电视天线普遍架设在屋顶,遇到雷雨天气,雷电流就沿着天线进入屋内,电源线、电话线、信号线随意的架空引入住房,雷电经过这些架空线窜入屋内,造成家用电器设备损坏,甚至人员伤亡。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防雷装置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有的甚至没有防雷设施,学生上课时,教室一旦遭受雷击,后果不堪设想。
2.3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
农民野外作业遇到雷雨天气缺乏自我雷电防护措施,常常把旷野上的独立大树、亭子当作避雷雨的“安全场所”,这正犯了避雷的大忌,很容易遭受雷击,从而酿成悲惨事故。在野外遭遇雷电来不及躲避时切勿奔跑,要双脚并拢蹲下,双手放在膝上,手臂不要接触地面。不宜在旷野高打雨伞等物体。高举铁锹、锄头等物体都会带来雷击的危险。雷雨天气没有将门窗关闭,造成球形雷电入室引发雷击。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收听、收看以及接打电话都很容易造成雷击。
2.4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获得。农村相对比较广阔,农民居住也比较分散,通讯设施相对落后,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传到农村,农民群众不能做到提前预防,很可能给农民群众带来雷击事故。
3、农村雷电灾害防护对策和措施
1)加强农村防雷管理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防雷主管部门应当高度关注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农村雷电防御安全管理,有效减轻或避免农村雷电灾害的危害。从而达到进一步推进农村雷电防御工作,保障农民群众的防雷安全。
2)加强防雷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普及防雷知识。农村雷电防御工作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广东省气象条例》、《广东省防雷减灾实施办法》等防雷减灾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防雷减灾意识,增强雷电灾害的防御能力。
3)加强雷电监测的预警预报服务。气象部门要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建立雷电灾害预测预警子系统。以雷电监测站网为依托,建立雷电信息接收和处理平台,实现雷电信息实时显示、历史雷击灾害资料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开展雷电灾害预警和对策服务[4]。加强雷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雷雨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水平。要充分利用电视、电话、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息等手段,及时向农民群众传播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广大农村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尤其是偏僻的山区。
4、结语
考虑到农村雷电灾害的实际情况,从导致农村雷电灾害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中吸取教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雷电灾害防护对策和措施,能有效减轻或避免雷电灾害给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董德文,申红石.农村防雷的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硅谷,2009(1):192.
为落实《州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雷电灾害防御管理工作的通知〉》(恩施州政办电[*]126号)精神,切实有效防御和减少雷电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现就加强我县雷电灾害防御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明确防雷减灾责任
我县属雷电灾害频发地区。近几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各级各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县防雷管理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湖北省雷电灾害防御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建设、规划、公安、消防、安监、质监、林业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减少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严格执行防雷减灾各项规定,认真落实防雷安全措施
(一)各有关部门要把防雷设施建设作为预防雷电灾害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对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重要的计算机设备、网络系统,电力、通信、广播电视设施,重要的导航场所和设施,易燃易爆物品和化学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设施和场所;重要储备物资的库储场所及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其他场所和设施,都要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要求安装防雷装置。
必须安装防雷装置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场所和设施,建设单位应当将防雷装置的建设纳入计划,与主体工程或者整体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二)防雷装置设计和施工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严格遵守防雷工程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向气象部门申请、申报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施工监督和竣工验收。对防雷产品质量不合格、安装不规范、未进行跟踪检测的防雷装置,气象部门不予验收;防雷装置未经验收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投入使用。
(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保证防雷技术措施落到实处。依法必须安装防雷装置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将防雷设计文件和相关材料报送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依法出具审核意见。未经设计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将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纳入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
(四)已安装防雷装置的单位,要做好日常维护并主动向防雷检测机构申报防雷装置的安全性能检测。
三、认真做好雷电天气监测预报工作
气象部门要加快雷电监测预警业务体系建设,提高预警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各种雷电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报业务,加强雷电监测、短时和临近预警预报以及雷电引发森林火灾预报。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通信手段,及时向社会雷电灾害预警预报信息,为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提供支持。为广大人民群众正确采取防雷避险措施提供帮助,增强全社会雷电灾害的防御能力。
四、实行防雷安全定期检查和检测制度
对国家防雷技术规范所涉及的防雷设施和静电保护设施,特别是对易燃易爆等重要场所的防雷设施,防雷减灾管理机构要定期组织检查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经检测不合格的,要督促限期整改。对不按要求接受检测或经检测不合格又逾期不整改而造成雷击火灾、爆炸,致使人员伤亡和国家财产重大损失的单位,将追究直接当事人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建立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制度
【关键词】雷电灾害;防御;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U284.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435-01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亦被国际电工委员会称之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导致火灾、爆炸、建筑物和信息系统以及家庭电器损坏等事故频繁发生。河南省温县属雷电多发区,雷电具有活动频繁、活动期长、季节性强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雷电灾害危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是保障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近年来,温县气象局把防雷减灾、防雷宣传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先后与公安、消防、安监、建委、教育等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防雷安全工作的政策性文件,进一步规范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及防雷装置安全检测等工作,严格规范了防雷装置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等各个环节,使防雷装置“三同时”制度落到了实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等形式深入宣传与防雷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结合典型案例在社区、学校等开展经常性、广泛性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全社会的防雷减灾意识。
1、温县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温县气象局防雷技术中心不断提高防雷安全检测工作的覆盖面,检测范围涉及到建筑、通信、金融、石油、化工等多个行业,有效地降低了雷击灾害的发生几率。《河南省防雷减灾实施办法》和《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的颁布实施,为建设项目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施工监审和竣工验收提供了法律保障,温县气象局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以及便民、高效和信赖保护的原则,严把图纸审核关,对不符合防雷标准、规范的防雷工程设计方案,要求防雷工程设计单位按照审核结论进行修改并重新报批。据统计,气象主管机构及气象技术服务机构对24家单位进行了图纸审核,审核工程面积163万平方米,有效地维护了国家利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近期,温县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温政办[2007]32号),要求县直各单位及规模以上企业按照防雷检查的内容认真进行防雷安全工作自查,并将自查表上报县政府办公室。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单位重视防雷减灾工作,落实防雷安全工作责任制,按照规定和要求安装防雷装置并接受安全检测。但部分单位对防雷减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松懈思想,防雷措施不健全、不到位,其中有23%的单位建(构)筑物没有防直击雷装置。近年来,温县的雷击事故不断发生。2003年6月19日,温县人民医院CT中心遭受雷击,CT诊断仪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0余万元。2005年7月2日,温县南张羌村民张某与家人在田间施肥,突然一声巨响,张某16岁的儿子被雷击中,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这是温县近年来发生的第二起雷击致人死亡事故。据了解,事故发生时,雨中伴着雷电,人又处在空旷的田间作业,极易遭受雷电袭击;7月28日,雷雨交加,温县十余户家庭损坏电视机23台,空调4台,电脑3台。由此可见,全县防雷减灾整体形势依然严峻,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是我们气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2、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应对措施
防雷安全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做为全县防雷减灾工作的主管机构,气象部门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极端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防雷减灾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要求,全力做好防雷减灾管理工作。
一是加快雷电监测预警业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雷电天气、雷击落区危害等级等雷电监测分析和预报预警业务以及雷击森林火灾预报。通过加强雷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雷电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和综合防护能力。充分利用电视、电话、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手段,及时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各乡镇、各有关单位和广大群众提供及时有效服务。
二是加大防雷减灾工作的执法力度。首先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法规专项培训,提高现有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技术水平和行政执法能力,始终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次要经常性地开展防雷执法工作,深入各单位开展防雷执法检查,依法查处违反防雷法律、法规的行为,及时发现防雷安全隐患,并做好督促落实工作。
关键词:雷电定位系统; 监测预警
中图分类号:TN953+.7 文献标识码:A
在计算机的在线系统中,雷电定位系统在实时监测的过程中其面积是最大的,而且是全方位的进行监测,在目前的雷电活动研究手段中是最为先进的。能够有效的减少雷击所带来的故障损失,以及提升了在雷击故障点上的寻找时间,保证了系统的安全运作。
一、闪电定位器
闪电的特征为电流大、电压高、电磁辐射强以及其发生的运作为瞬间性,在闪电这个行为过程中,产生了连续性的电磁辐射与涉及到的频率范围是极广的。本文所主要介绍的雷电的检测器为闪电定位仪,它是一种将闪电所持有的特征,来进行对闪电回击放电的参数进行预测的仪器。在这个预测的仪器中,其定位的方法大致分为了三种:
(一)定向法。现在所使用的闪电定位的系统是在1796年的时候由美国人所改进而来的,在原双阴极示波器定位仪的基础上,研制出了自动化的磁方向的闪电定位系统。这个系统中所采用的是,具有宽波段来对闪电的辐射进行接收的VLF信号。这个信号大幅度的减少了由于窄信号所引起的偏振误差与电离层反射等影响因素,而且将测角的误差控制在了1度之内。并于后来增添了云地闪波的鉴别技术与时差的功能。
(二)时差法。其原理为利用闪电辐射从出发到到达的距离中,其接收天线的一个时间差来对其辐射的位置进行确定。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中,研制了时差法雷电定位系统。在产品研制成功后各国都进行了建网的行为,在后来,还在这个系统中加入了DSP中的数字波形的处理技术。
(三)干涉法。是利用入射电磁波与到达位置之间的距离上,其接收天线间的相位差来进行定位辐射源的探测,且受到雷电的辐射源在信号上的波形以及幅度的影响也是很小的。该技术在定位上的准确度以及探测的效率上是非常的高,它是采用的直线传播的方式,而且在传播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地面传导率等影响是很小的。
二、闪电定位监测系统的构成
在单个的雷电定位站中,在探测的雷暴方向与大概位置及频度上,存在着定位误差大而且没法确定强度的缺点,这个系统只能够进行对雷暴活动的预警工作。所以在当代的雷电定位系统中所采用的是多站法,这个方法在定位上的精度很高,而且还可以探测出讲多参量。不过在组成上设备是多而复杂的,而且还需要通信网与中心数据处理两大类来作为技术支持。针对接收雷电信号的频差中,又分为了低频与甚高频,其中甚高频在对闪电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甚高频的电场来进行对闪电位置的精确定位。如图1所示:
图1雷电探测系统分类图
在闪电定位系统的组成部分是由一个主站和三个以上的副站,以及位置的分析与通信线构成的。对于闪电定位仪的建网行为,能够将空中生成的雷电以及发展与消失的全部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测,从而达到精确的跟踪定位。其中,其选配的部件采用的是综合雷暴的信息显示终端。其副站对于闪电的方向和时间的测定,是通过通信线路来进行传送最后到达位置分析器中。然后再根据所收到的闪电方向以及时间,从位置的汇交以及时差的定位中得出闪电的具置。
在闪电定位系统中,主站与副站的联系方式通常为:公用的电话网或者是拨号与局域网等多种联系方式来进行雷电数据的传送。
三、雷电定位系统在雷电灾害的防御以及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一)在现代雷电的预测与其防护的措施及研究里,广泛的使用了雷电监测定位的系统。它能够对于空中所发生的雷电以及其发展做到及时发现,而且还能够进行实时监测。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准确的测量出发生雷电的准确位置,并通过闪电辐射中的VHF电磁场来对闪电过程的轨迹进行准确的测定。还能够从系统反馈的数据中看到雷电的演变过程以及其移动的方向,相关防雷部门就能够提前做好防护措施。有效的避免雷电所带来的灾害,比如:根据雷电的趋势,防雷部门提前对该地区的易燃易爆等场所进行提醒并在雷电到来前停止作业。
对于闪电定位系统的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实时的监测雷电的发生与发展到结束的全部过程,为防雷部门提供了准确的雷电灾害的预报。对于闪电定位系统还需进一步的完善与建设,做到更有效的对雷电进行监测,并且做到对雷电灾害的防御能力。该系统还可以对雷电的遥测,提供相关的雷电范围以及比较准确的雷电在进行放电过程中的参数。
(二)雷电定位系统能够准确的将发生区域中,任意的雷电的密度和强度以及其波形相关的特征上的参数做到准确的统计,5E76将统计出的参数应用到对防雷工程的建设以及其工程的的设计与检测中。在对防雷工程进行选址的时候,通过雷电定位系统中的统计规律,选择在雷电的发生频率比较小而且其强度也不高的地区进行工程的建设。
四、结束语
在目前的防雷部门中,雷电定位系统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设备来应用到雷电预警。该系统针对雷电防护过程与雷电的预报以及警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雷电防护这块,雷电定位系统可以对闪电的机理作深入的了解,能够为防雷的产品与防雷设计的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测试信息。这对未来雷电的预测以及对防护标准的制定上与技术上奠定了稳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