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物理教育范文

时间:2023-09-21 17:53:59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物理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中物理教育

第1篇

物理作为初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质的重要学科,初中物理教育的人文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人文学科知识传播给学生,二是通过教学教育活动为学生展现人文精神。人文教育既能传播人类的文化成果,也能培养学生的人己关系、物我关系等,对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强、个性鲜明,极其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是初中生学习的全部,教师在开展物理教育工作时,需要顺应时代的变化,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教学中心,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挖掘物理教材中的人文价值,将人文教育渗入初中物理教育中,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初中物理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渗透途径

1.挖掘物理教材中的人文价值

物理教学是渗透人文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与以往的教材相比,现今初中物理教材中加入了人文教育这一方面的知识,将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进行结合,放在初中物理教材中,不仅能够改变物理枯燥乏味的形象,使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也能使学生受到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的熏陶,逐渐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教育中,需要为学生讲述物理与日常生活、交通、通讯、生产、能源等的关系,让学生从物理教育中理解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通过物理探究培养人文素养

在初中物理教育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能够通过物理探究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严谨的科学精神,物理探究活动的实验方式基本是相同的:实践—认识—实践,因此,教师在开展物理教育活动时,要为学生灌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想法,要求学生规范、严谨地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大胆分析、小心求证,才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第2篇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重要性。素质教育作为21世纪以来的教学要求,尤其是对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更要重视,教育要从小抓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会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日后的为人处世埋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在这个时期的学生思想最为活跃,且尚未定型,可以有很多的发展空间,是进行教育的最佳时间。所以进行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或许关系到中小学生的一生。

2.必要性。初中物理是中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刚起步的阶段,或许是因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中学生必定对物理课很感兴趣,上课积极性提高,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融入课堂学习中去,这为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供了大大的便利。因此,将物理教学和素质教育相结合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将物理教学和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措施

1.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涵盖了许多方面,比如,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措施。

2.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及时了解当下时展的潮流。创新构建素质教育的课堂,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同时也要全面把握物理教学的目标,以物理教学为主,以素质教育为辅,相互结合,创造最大的课堂价值。

第3篇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方法与策略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们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活动有直接或间接的需要时,就会注意它,研究它,直至掌握它。 

1.设疑激趣 

疑是积极思维的表现,又是探索问题的动力,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而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设疑的艺术不仅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帮助学生把握问题思路,在学生思维的平静水面,激起一片片思维的涟漪。 

2.情感激趣 

培养学生兴趣这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与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分不开的。学生之所以对学习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对知识缺乏需求欲望,基于这一点,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上下功夫,如何设法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探究与追求的热情呢?我认为可以从创设情境上入手。 

3.利用迁移,培养学习物理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对所学学科不感兴趣时,教师可以将他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使其产生学习的需要。学生都有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兴趣发展的基础。 

二、养成科学的实验态度 

初中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亲身经历和学识限制,对书本内容不可能一听就懂,并且会怀疑其客观性及真实性。而实验就起了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理解规律的桥梁作用。所以,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做好一切演示实验和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切忌不做实验或少做实验。因为单纯地讲实验,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必须把物理现象准确无误地、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确信定律、概念的客观性。所以教师必须是坚定的唯物论者,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以得出的数据来验证或推导出定律、公式,绝对不允许涂改实验数据,使之与物理定律、公式相符。 

三、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素质培养 

结合物理教学内容,将学生分组或单独进行课题研究。做课题研究从三个阶段进行:一是收集资料,熟悉材料;二是写研究报告;三是课堂演讲或演示。事实上,对初中学生来讲,我们不可能期望他们真的有什么新的发明和创造,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研究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因此在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教育,激发学生自觉自愿进行自我素质的提高,成为有潜在发展能力、人格完善、具有个性、创造力的学生。 

四、教师自身要转变教学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是教师自身的“转变”。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由“教”向“导”转化,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提供学习的必要条件和各方面的帮助,充当学生学习的顾问和辅导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彻底摒弃旧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作为教师,应做到“六个为主,九个转移”。 

“六个为主”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训练双基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全面提高素质为主要目的。 

“九个转移”是:由单纯地迫求升学的观点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移;由教师的“教”向引导学生的“学”转移;由单纯地传播知识向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转移;由对学生的管、卡、压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转移;由抢、耗时间向精讲、精练上转移;由只抓少数尖子生向关爱每一个学生转移;由教学上的“一刀切”向因材施教、开发非智力因素转移;由压在课下的作业向课上转移;把期末搞突击复习向加强平时训练转移。其次,教师要从过去单一的知识讲授向在教育科研的基础上实施教学活动的方向转化。 

五、初中物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教育的启蒙教育,必须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通过对学生进行部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等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 

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在教学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要重视物理基本概念的教学,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加强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学习一些物理实验和物理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物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能引导学生初步运用物理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和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 

第4篇

【关键词】初中 物理 课堂 教学

1 活跃的课堂气氛

作为教师应该首先明白,我们面对的教授对象是初中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存在着很强的探知欲,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初中物理对于他们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因此学生对这门课程还比较好奇,有较强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把握好这一点,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将这种对物理学习的热情保持下去。比如,课堂上可以为学生演示一些基本的物理小实验,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讲出自己对小实验中物理现象的见解。通过这种学习,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这种民主的教学方式,将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基于兴趣的学习往往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好坏有着极大的影响。

2 多样的教学方式

现代教育多是多媒体教学与课堂内容相结合的模式。因而,对于初中物理这门课程的教育,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顺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将初中物理课程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形成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加强物理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另外,物理学习的科学性比较强,目前不少学校配备了物理实验教室,对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出去。学生初到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往往会比较兴奋,思维也比较活跃,通过在物理实验室中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也大大提升。并且这种学生边实验老师边讲解的模式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和知识理解。

3 有趣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有趣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备课,想办法将讲授的内容简洁便于理解而又不缺乏有趣性。这就要求物理教师不能只是通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进行备课,还要求同一组的物理教师经常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探讨,交流彼此的教学经验,跟上现代社会物理课程的发展和物理知识的进步,对物理教学课堂内容不断创新。对于增加物理课堂教学内容的有趣性,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3.1 精心"设疑"。

教师要精心设计疑问,巧妙提出疑问,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激励诱导学生,尔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教学实践中,能否成功运用"设疑法"进行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设疑的艺术,所设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符合学生实际,这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讨论的基础。例如,为什么人触电会有生命危险,而鸟落在高压线上却安然无恙?为什么苗田灌水能防霜冻?类似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就会深深吸引学生探索。但是,"设疑"一定要注意教学的目的性和学生的接受性、兴趣,应力求创设一种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解答的情境,以保证学生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

3.2 "正反"对比。

学生尽管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概念也有一定的理解,但由于受种种思维障碍的影响,再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在解题过程中常会出现错误,对于他们在知识上暴露出的缺陷,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并做出正确的解答。这样通过正反对比的思考和分析,可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3.3 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现有的知识范围内,着意提出一些要求有创造性或独特见解解答的问题,就好像摘桃子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那样。这跳一跳引起的思考和探究,可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4 鼓励学生提问题。

让学生向教师质疑,让课堂充满问题,倡导"没有错误的问题,只有不完善的答案",以此激发学生的批判性、发散性思维。我主张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师和引路人,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人;教师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权威,而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倡导者。

3.5 运用"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方法,克服题海战术,培养探索精神。

通过一题多解帮助学生加深对各种解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对学生好的解法应及时给予表扬推广,鼓励把知识学活,从而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6 发挥实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凡是课本上规定的实验我都认真做好,同时还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实验。例如,将一只鸡蛋放火装满水的烧杯中,蛋沉底,用竹棒搅动杯中水,蛋上浮,学生惊奇。此时,我告诉学生空心的竹棒里装有细盐,盐溶于水,溶液密度变大,鸡蛋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上浮,使学生掌握了物体的沉浮条件。此外,我还将故事法、游戏法、辩论法、演示法、竞赛法等激发兴趣的做法引入课堂,以趣激学,始终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作用很大。

4 科学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将直接反映出学生对一节物理课的学习和把握情况,因而课后作业必须要有科学性。物理作业的要求不在量的多少而在于质的好坏。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必须科学的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加强对课堂知识的印象。加强作业的备课研究,精选物理课后作业题, 提高课后作业的有效性。精选物理课后作业题目,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把作业题选精出来,或教师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物理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和检测,而且避免随意性,练得恰到好处,完成习题的时间严格控制在18分钟以内。物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就决定了物理作业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地以熟求巧,而必须精选,这是减负的重要手段。

总之,初中物理教育对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影响重大,作为教师必须发挥在物理学习中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成为物理学习的主体。通过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对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进行深入的探讨,创新和改革,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顺应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郝桂友.做好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的几个环节[J].宿州学院学报,2012,(05)

[2]朱昌华.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资讯,2012,(02)

[3]朱荣道.例谈初中物理教育教学[J].湖北中小学实验室,2013,(03)

第5篇

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教学做了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教师讲解教科书,以使学生掌握教科书的内容,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教学时教科书通过教师的咀嚼喂给学生,考试时教科书经过教师的加工变为考题去检查学生。

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最终掌握物理学习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

四、依靠科技,丰富教学手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新课程改革是应时代之需而提出来的,重视实验教学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发和制作相应的教学辅助软件和直观性教具,有利于其有效实施。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它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比如过去认为抽象难懂的物理微观世界的东西,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网络的发展使物理网络教学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教师素质的高低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有了一流的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才会出一流的人才。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当代物理教师应认清未来教育中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放开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有的层次比较低,有的比较有价值。当然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承认学生有差异,教师应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有价值。让学生体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相互提问,然后将问题进行综合。

第6篇

以下为求学网为您编辑的:“刍议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的技能”,敬请关注!!

刍议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的技能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刍议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的技能”,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第7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渗透教育;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全面型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培养全面型人才是教育事业当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无论学校处于哪一个阶段,都应该重视学生的全面培养,不仅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还应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将其渗透到物理教学当中,使物理教学紧密的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渗透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学生不仅需要对于物理专业知识能够有很好的了解,还应该学会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全面型人才,这同样是现在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渗透教育,能够转变学生以前单一的学习模式,而不是仅仅学习教材内容,可以使学生接触、参与社会,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全面型人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有利于促进物理教学发展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由于学生在初中时期刚刚接触物理这一门学科,对于物理知识都是陌生的,虽然在生活当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物理现象,但是学生却不知道怎么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如果在初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知识单纯的讲解教材内容,没有将生活实际与社会科学渗透到教学当中,并且由于教材内容比较繁琐、枯燥,就会使学生感到特别困惑,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能够很好的进行渗透教育,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物理学习中发现其他学科知识,同时还可以使物理教学变得更加容易,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渗透教育,能够有效的促进物理学科的发展,促进初中物理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为社会培养全面型的人才。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渗透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道德教育渗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将道德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不断发展的科技成果,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责任感,使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而奋斗的民族精神。在初中道德教育渗透的教学当中,教师必须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而不是随意的进行道德教育渗透,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显到深入,逐步使道德教育渗透进物理教学当中。

(二)人文学科渗透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生的潜意识中,要想学好文科,需要进行大量的背诵,而理科就需要做大量的题目,根本没有使理科与文科有效的结合,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将文科知识与物理教学结合,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人文学科的渗透包括物理与语文、历史、数学等学科之间的渗透。在物理教学中,利用古诗词、谚语、成语等与语文学科进行渗透,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时,老师可以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猴子捞月”等语文知识渗透到教学当中让学生结合语文知识以及生活实际现象,有效的掌握光现象的具体内容。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能够与语文学科之间进行渗透教育,再如,与历史和地理学科之间的渗透,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时,可以为学生讲解曹冲称象这一历史小故事,并且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一些浮力现象,这样可以使物理知识更加清晰明了,有利于学生记忆,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自然科学渗透

自然科学包含了许多领域的研究,是遵守科学方法的一个学科,它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数学与物理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讲解物理题目时,不得不使用一些数学工具,一些定理的计算都离不开数学的知识。例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欧姆定律”时,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揭示物理规律。

(四)环保意识渗透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沙尘暴、全球气温上升、雾霾、水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严重的影响我们人类生活,然而,要想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就需要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使人民解决和改善环境的技能得到完善,培养人民正确的环境观,在一点一滴中保护地球环境。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更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中为学生展示由于全球气温上升而导致的极地冰雪融化的图片或者是记录片,让学生感受到气候上升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为学生分析一下现在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并预测在未来一些海边城市可能就会被淹没,让学生认识到气候上升的危害,以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结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教育是立体交互的、多维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进口物理教材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情感和人格的培养,在渗透教育过程中,结合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使初中物理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进步,推动初中物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