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7:53:55
序论:在您撰写经济社会调研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旗城镇发展现状
乡镇机构改革后,全旗15个乡镇苏木中,有建制镇7个,集镇8个,城镇密度为每千平方公里0.96座。*年—*年全旗小城镇建设投资达8.31亿元,城镇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已成为拉动全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新惠城区建设了惠文广场、绿珠生态园、第三水源、污水处理厂、新化路大桥、党政综合楼等一批重点工程,完成了大部分主街路改造和小巷治理,开发了武安小区、兴宝家园、永安小区等一批住宅小区,初步形成了一河两翼的城市框架和三横四纵的道路格局,有效改善了城市功能,提高了承载能力。以各乡镇苏木政府所在地为主体的小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收效明显。*年全旗城市化率达到20.23%。*旗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发达地区及全市城镇化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全旗城镇化水平还相当低,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小城镇数量少,人口规模偏小。在7个建制镇中,新惠城区总人口为5.6万人,建设用地面积6.8平方公里;其他6个建制镇人口均在1万人以下,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仅有金厂沟梁和四家子镇2个,分别为6215人、6139人,长胜、四道湾、下洼和贝子府等4个建制镇实际常住人口不足3000人。*旗建制镇规模普遍较小,小城镇人口规模与土地规模相脱节,造成土地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导致城镇聚集功能难以实现,公用基础设施规模效益难以发挥。
(二)小城镇经济实力有所增强,但聚集能力较弱。*年我旗工业总产值上千万元的镇很少,仅有新惠镇、金厂沟梁镇、四家子镇、贝子府镇。同时,许多乡镇所在地依主要公路而建,一条路,几里长街,服务半径小,对附近的农民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生产要素聚集水平低,城镇工商业发展聚集效应不明显,城镇辐射力有限,难以产生集聚效应。
(三)小城镇产业结构调整有所进步,但结构不合理尚未根本改观。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结果,只有随着工业化的成熟,城镇化步伐才可能加快。目前,我旗城镇之间横向联系较差,经济结构层次低,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产业支撑。各乡镇基本都以农业经济为主,性质相近,产业结构雷同,分工不明确,农业集约化程度低,各自的地方优势和特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乡镇企业规模小,数量少,效益差。*年,全旗一二三产比重为46:23:31,小城镇工业化水平低于30%。小城镇的工业化水平滞后,制约着城镇化进程,要达到自治区提出的47%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四)小城镇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建设资金不足难以保证其发展。近年来,我旗先后实施了道路硬化、环境绿化、街面美化、卫生洁化、夜景亮化、电话普及化等工程,城镇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出现了几个功能较为齐全、设施较为完善、环境较为优美,相对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兴小城镇。但是从总体上看,我旗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当薄弱,多数镇没有排水系统、污水及垃圾处理系统基础设施,环境污染隐患大,影响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滞后问题主要是资金不足,我旗小城镇基础建设资金主要靠乡镇政府自筹或农民、企业集资,资金渠道较为单一。而政府多为吃饭财政,在小城镇建设中对公共设施等公共产品的投资能力严重不足,基础设施欠帐多。为了促进拆旧建新,往往配套费减半征收或免收,其它建设基金如“城市建设维护税”、“公用事业附加费”等也未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小城镇建设专项贷款优惠政策未出台。地方政府发展招商引资,鼓励集体,个人及社会参加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机制不健全,成为制约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
(五)小城镇规划建设向纵深推进,但配套改革滞后于形势发展。我旗在小城镇建设体制上,严格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自1985年开始小城镇规划编制工作,1989年,全旗小城镇基本完成第一轮粗线条规划,*年又进行了部分小城镇规划调整、完善,其中四家子、长胜、四道湾子已完成了编制任务,贝子府、下洼、金厂沟梁也将于近期完成。此轮规划的修编随着农村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超前性,做到高起点,高标准。但是在推进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小城镇配套改革滞后问题日趋突出:一是农村土地承包期虽延长30年不变,但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尚未正式建立。二是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务工经商,事实上脱离农业生产,但若迁移户口成为城镇居民,怕失去生活来源,不愿放弃承包土地,故存在“两栖”阶层。三是乡镇企业地域性仍难突破,加之乡镇企业在乡村占用集体土地和使用当地劳力比城镇所用代价要小得多,从而使之难以向小城镇集中。四是新土地法颁布后,新增建设用地费税加重,建房审批手续和建材手续繁杂,影响农民到镇区建房的积极性。
*旗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也有一些动力。一是来自利益驱动,吸引农业劳动力向城镇集聚。我旗城乡之间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居民在收入上有着较大的差距,*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61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626元,城市居民在就业、收入、娱乐、文化生活方面对农村都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二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迫使到农业外寻找就业空间。按当前的生产力水平计算,全旗有近15万人的剩余劳动力。三是农民自身价值观念的转变。随着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民对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要求改变生活环境的内在动力促使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变,向城镇集聚。四是全旗正在发展中的农牧业产业化也将推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二、把握原则,明晰思路,明确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工作目标
发展小城镇并不是简单地把农村人口往镇区集聚,而是要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下,稳得住,有事做,生活有保障。要运用市场规律,通过政策引导,让农民真正感到进城有甜头,做事有劲头,发展有奔头,自觉自愿到镇区落户,安家立业。按照这一思路,*旗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指导思想:即从*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前景和城镇格局现状的特点和问题出发,遵循全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在综合考虑区域产业开发战略及实现战略而引起的城镇空间格局变化的基础上,把追求全旗的整体经济效率化、环境优良化、社会公平化放在中心位置,坚持旗域城镇多元化的发展,以新惠城区建设为重点,组织各具特色的城镇区域,寻求各自发展的产业依托。立足现实,合理调整乡镇产业布局,逐步形成以新惠镇为中心的分工合理,城乡一体化的旗域城镇体系。紧紧抓住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环节,加快推进城镇化。加强城镇规划,完成城镇近期建设规划、专业规划和详细规划,规范规划管理,严格执行城镇规划。继续大力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镇承载能力,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打造坚实的基础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加快房地产开发,促进城镇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城镇人口聚集。继续实施城镇绿美亮化工程,提高城镇品位。建立城镇建设多元化投资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加大财政投入,以财政投入带动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建设领域。
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发展目标:根据*旗旗域城镇的现状特点和发展阶段,以新惠镇为中心,四道湾子、四家子、下洼、贝子府、长胜等6个建制镇为重点,以国省县道等主要交通线路的沿线乡镇为纽带,形成一个中心城镇发育完全的城镇体系。发挥群体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把新惠镇建设成为产业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对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一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人口达到10万人,成为以资源为依托,工业、商贸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小城市,成为有影响力、有特色的小城市。把乡镇所在地建设成为基础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具有区位优势和产业依托的农副产品加工型、交通枢纽型、商品集散型、生态旅游型等特色的中心小城镇,人口达到1-2万人。全旗城镇形成规模等级合理,吸引、辐射、带动、聚集作用较强,职能分工明确,产业关联度强,经济网络顺畅的城镇体系,全旗城镇化水平达到43%,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三、突出重点,落实措施,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
(一)因地制宜地制定区域城镇化发展战略,把握全旗城镇化进程的重点,着力抓好中心城镇建设。城镇化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衡量小城镇发展水平,不仅要看建了多少楼房、街道,更要看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小城镇是否具备其应有的经济、人口集聚和经济辐射功能。当前要防止出现不顾客观条件,一哄而起,急于求成,遍地开花,分散建设的不良现象,要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依托产业、形成特色、择优发展”的原则,把各建制镇、集镇和国道、省道沿线部分具备一定规模的中心镇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点,着眼于培育有利于人口聚集的产业基础,把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具有较强经济聚集功能、人口聚集功能、生活质量提升功能和一定辐射能力的城镇体系。根据我旗“十一五”计划,到2010年新惠城区人口达到10万人,我旗城镇人口要达到18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30%以上。
一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计划,从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及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出发,研究小城镇的布局,扩大乡镇规模,发展有潜力的新镇,建设一批有特色的小城镇。把新惠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适合居住的新兴小城市。其它建制镇建成交通便利、设施配套、环境整洁、特色鲜明,对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具有一定辐射和带动作用的新型小城镇。
二是以发展经济为先导,重点加快新惠镇城区建设。不断挖掘城镇资源,整合城镇资产,全面建设新城区,加大旧城区改造力度。扩大城区人口规模,使新惠城区人口达到10万人,进一步强化县城的集聚功能,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
三是积极稳妥地抓好建设制镇建设。重点发展现有基础较好的建制镇,配套基础设施,发展相关特色产业,增强建制镇的经济活力。
四是充分利用我旗现有的旅游资源,加大投入,以旅游业发展带动城镇第三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各自的风景和人文景观,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推动旅游及相关特色产业的发展。
(二)搞好规划,创新城镇建设方式和管理模式,确保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根据小城镇发展现状和水平,今后不宜再扩大小城镇的数量,而应注重从内涵上发展已有的小城镇,扩展中心镇区划范围,扩大那些区位优势强,资源条件好,人口规模比较大的中心镇的管理权限和管辖范围,发挥中心镇辐射带动功能。对小城镇内部建设规划,要注意优化功能分区和用地布局,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小城镇健康发展。同时要强化依法办事、严格执法,树立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一是牢固树立规划是城镇建设龙头的观念,高起点规划,用规划去统领小城镇的建设,做到规划和设计先行。小城镇建设做到各具特色,按照“以人为本”原则,注重服务配套、社区建设。城区规划尤其是住宅区规划,达到安全舒适、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符合生态要求,注重地方特色、人文景观和绿化,把可持续发展融入小城镇规划之中。
二是深化传统建设方式的改革,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加强规划审批和跟踪管理,切实做到先批后建,严禁违章建设,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尽快改变小城镇零星分散建房方式,鼓励走集中统一建设的路子。
(三)构造支柱产业,走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特色农业之路,增强小城镇的经济实力。持续增长、充满活力的经济是小城镇发展的基础和支撑,要依据小城镇自身特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积极探索有利于乡镇企业集中成片发展的措施,注意培育主导产业,特色经济,促进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同步发展。采取外引、内联、嫁接、改造等办法,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通过公司+农户和“订单农业”,建立一批生产基地,发展规模经营,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和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带动小城镇农副产品加工、商贸流通等产业发展。建立农村经纪人协会,培训经纪人队伍,开辟驻外窗口,在有区位、产业优势的小城镇建设批发市场,开拓销售渠道,搞活流通。采取更加灵活措施,支持、鼓励股份制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发展吸纳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和市场体系建设相结合。
(四)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研究和制定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流动的政策。加快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制定引导农村人口进镇定居政策。*年我旗已全面实行了户籍制度改革,今后的一段时间要保证继续贯彻执行。今后不论本地人或外地人,只要在城镇有固定住所,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不论其住房是自建的还是购买的,不论其收入来自二、三产业还是农业或退休养老保险,都允许转迁入户,凭身份证和房屋产权证免费办理迁户手续,在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允许进镇落户的农民在一定时期内保留其原有土地承包权或依法有偿转让,解除进镇农户的后顾之忧。此外,还要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增强小城镇凝聚力的社会保障政策,以保证居民基本生活质量。对在小城镇落户的农民,各部门不得收取城镇增容费或其它类似费用。通过各种途径,千方百计为进城农民就业创造条件。通过减轻赋税,吸引农民进城投资,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以降低税费等方式,鼓励进镇农民从事个体经营,自谋职业。
(五)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全方位筹措资金,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建设小城镇的积极性。认真探索小城镇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要逐步建立由财政投资,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公用事业合理计价,广泛吸纳民间资金、社会资金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资体制。旗、镇(乡)要适当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各部门在电网、公路、广播电视、通讯等基础公用设施资金要集中使用,优先向重点小城镇倾斜。在控制总量的条件下,继续鼓励私人建房和商品房消费。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支持力度,安排一定比例的专款贷款,通过按揭抵押,财政贴息和分期还款付息等形式,支持进入小城镇的农民申请贷款购房建房。同时,要落实有关筹资政策。今后在乡镇征收的小城镇建设维护税、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土地增值税、耕地占有税要按照规定专项用于小城镇建设。有关职能部门收取的能源、交通、市场等专项资金,在使用上要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小城镇建设。搞好供水、供电、防洪、绿化、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搞好住宅、学校、卫生院、体育、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用活政策,依靠民力,借助外力,多方筹集建设资金,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将所有可经营性的基础设施项目向国有、集体、外资和个体经济开放。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普通住宅开发、旧城改造和新村建设。凡能够取得投资收益回报的各类基础设施,合理确定价格,实行经营权有偿转让。目前,我旗正在积极筹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筹集资金,促进城镇化进程。
(六)强化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合理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严格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土地利用、开发整治与土地保护相统一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注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城镇土地由政府统一征用、统一配套、统一拍卖,通过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让不同地块之间形成级差,使土地价值最大化。在坚持自愿有偿和依法进行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通过适当的政策倾斜,对实际已从事并且大部分收入来源于非农产业活动的农民,允许其转包土地;集中利用小城镇非农用地指标,采取优惠的土地、税收、信贷政策,吸引乡镇企业向小城镇工业小区集中;提高新建乡镇企业分散布局的用地成本。
一、立足于攻坚克难,进一步增强创业的勇气
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一个民族要自立自强,一个地区要持续发展,一项事业要不断推进,无不需要有一种艰苦创业的精神作支撑。发展无止境,创业也无止境。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几代档案人的艰苦努力,档案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仍有不少“瓶颈”问题,如馆库紧张、信息化建设滞后等,严重制约着整个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对此,档案部门特别是各级档案部门的领导应有清醒的认识。如何突破“守住摊子,不出乱子”的保守理念,抢抓机遇,超越常规、跨越发展,激发你走我跑、你无我有、你有我好的创业热情,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档案部门的二次创业,是档案部门共同面临并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创业很艰苦,机遇很重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抓住并用好“三大机遇”。
1、抓住行政中心建设的机遇,加快推进新一轮档案馆库建设。馆库现代化是档案事业现代化的主体和标志,是档案部门进行二次创业的第一要务。新馆建设将有效地解决长期阻碍和困扰档案事业发展的诸多难题,极大地促进档案工作走出封闭、走进开放、走入社会、走向现代化,而各地行政中心的建设为新馆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我们正是抓住了行政中心建设这一历史性机遇,建设了高标准的档案馆,继而带动了整个档案工作上台阶,实现了档案工作质的飞跃。今后几年,*有不少地方将建新的行政中心,有关县(市)区档案局(馆)一定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创业机遇,攻坚克难,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的沟通联系,准确把握档案馆建设属于政府投资项目这一政策,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获得财力支持,尽快把档案馆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并加快实施。可以预见,如果全市有半数的县(市)建起了新馆,那么全市档案部门的形象和面貌将会得到极大的改观。
2、抓住电子政务建设的机遇,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的蓬勃发展,使档案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档案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两者相比,机遇大于挑战。档案资源是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的重要部分,档案信息化也只有融入电子政务建设的大背景中去才会有真正的发展空间。我们要以中央、省政府下发的有关文件为契机,以《江苏省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20*-2010年)》为主线,大力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进程。当前首要的任务是要做好宣传、沟通、争取工作,全面依托电子政务建设,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并积极组织实施。
3、抓住法制建设的机遇,加快推进以法治档进程。以《档案法》颁布实施为标志,我国档案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立,档案行政管理基本步入法制化轨道。但平心而论,依法治档仍是档案工作的一条“短腿”,不愿执法、不敢执法、不善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依法治档任重道远。国家法制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为档案法制化建设创造了良好氛围。因此,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一定要把档案法制化建设作为二次创业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当前,我们一定要以“四五”普法教育为契机,以修订、完善、宣传档案法律法规为基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为抓手,以查处违法案件为重点,加快推进以法治档进程,确保档案事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立足于敢干敢变,进一步增强创新的锐气
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是推进档案事业既快又好发展的前提和核心。如何在改革中解放思想,在创新中更新观念,紧扣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激发团结奋进、敢试敢闯、务实苦干、自立自强的创新热情,是实现档案事业跨越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惟有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结合档案工作实际,以创新的精神研究新问题,以创新的思路破解新难题,才能率先探索出新路子,不断开拓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1、敢闯敢试,敢于革除保守僵化观念。档案部门要发挥资政襄政作用,为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服务,就要革除原有的保守僵化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敢做“王婆”,坚持在改革中解放思想,在创新中转换思维,全面推进档案工作创新。观念一变天地宽。近年来,我们在立卷改革、业务指导、展厅建设、服务领域拓展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在*历史文化展示中心建设问题上,勇于突破传统档案展览的模式,以*市历史馆、荣誉馆、名人馆、档案精品馆、声像馆为载体,提出了建设“馆中馆”的新理念,通过大胆闯、大胆试,拓宽了新的思维空间。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推进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在现有工作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敢于突破常规,突破僵化模式,不断进行创新新机制的伟大实践。
2、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法。一切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因此,档案部门的领导,一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任务带队伍,创新管理方法,努力把档案部门建成“受人尊重”的单位,这应该要成为全体档案工作者追求的境界。一是鼓励自我超越。从时间、物质上支持和鼓励干部参加各类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能力,实现自我超越和人生价值。二是改善心智模式。通过谈心交心等形式加强沟通,帮助工作人员调适心态,理顺情绪;通过制定个人学习、工作、成长计划等方式,引导干部完善自我;通过开展各种集体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三是构建共同愿景。通过创立“科学管理创一流团队,优质服务树文明形象”机关文化,构建以“争创全省最佳办事环境”为目标的共同愿景,明确目标,凝心聚力,共创辉煌。
3、围绕中心,不断创新档案服务机制。紧紧围绕实现“三个转变”(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搞好“三个服务”(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引导档案部门的每一位同志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当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建立三种服务机制。一是以增强贴近力为重点,发挥档案资政襄政作用,探索建立为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服务机制;二是以增强亲民性为重点,制定完善零距离、零障碍、零收费服务办法,探索建立为社会公众服务机制;三是以增强融合度为重点,在更高层次上加强企业档案工作,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档案工作,特别是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服务机制。与此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信用档案和社区档案工作的服务指导力度,通过服务发挥档案的实际效用,更好地运用档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三、立足于攀高争强,进一步增强创优的志气
2006年,是××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迎来百年难遇的重大战略机遇的关键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为实现××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我们必须分析机遇并抢抓机遇,认清挑战并直击挑战,研究对策并实施对策,以团结奋进的雄心,加快发展的决心,全力打造活力××、魅力××、和谐××、美好××。
一、××县发展的机遇与优势
当今世界,一方面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形势逼人;另一方面,和平崛起、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环境友好、构建和谐、全面小康等理念已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催人奋进;这给××县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是科学发展观正释放出巨大能量,推动着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变革,传统发展正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蜕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正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这将为××这个生态大县、资源大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二是全省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将在宜宾召开,××县分会场共确立了32个必建项目,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在内预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将对××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拉动作用。届时,将有国家和省、市各级各部门领导,国内外宾馆、饭店、旅行社老总,海内外各大报社记者在内的近2000名参会人员在××石海参观考察,将大幅度提升石海乃至××的知名度,对我县旅游业发展将迎来百年难遇的战略机遇。三是成渝经济区纳入国家重点区域布局,只要××县能够有机地融入长江经济带,融入成渝经济区,我们与周边城市的区域分工和合作将更加紧密。四是中城——共乐作为宜宾市“十一五”规划城市发展的次区域中心,××将成为宜宾、泸州连接黔东南和滇东北地区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具有更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优势。五是随着全世界不可再生能源减少所造成的资源日益紧张的局面,这为我县由矿产资源规模开采向利益最大化的深度加工转变带来了机遇。六是省、市领导的关怀、××在外工作人士的支持以及全县44万苗汉各族同胞强烈改变家乡面貌的殷切希望,进一步增添了我们的信心和勇气。
二、××县发展的困难和差距
一是经济基础薄弱。2005年,全县gdp实现17.6亿元,列全市第9位;人均4512元,列全市第6位。二是财源支柱不大。几乎没有上千万元税费的工业支撑性项目。电力公司税收500余万元,烟草公司800余万元,锦巍集团140余万元,丝绸公司130余万元,上1000万元的只有华福煤矿、并且主要是煤炭经营。三是城市建设滞后。功能不全面,布局不合理,美化、绿化、亮化不足,文化底蕴缺乏,也没突出僰苗文化内涵。四是旅游要素不配套。吃、住、行、游、购、娱还跟不上,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还不突出。五是发展环境不优。重建设、轻管理,重收费、轻服务现象严重。六是经过矿业秩序整顿,有效规范了干部行为,也有少部分同志因此背上了思想包袱,不敢果断决策。
三、××县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面对现实,机遇与挑战并存;展望未来,希望和困难同在。只要敢于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只要敢于迎接挑战,我们就会催生新的希望。因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只能直面挑战,抢抓机遇,团结奋进,加快发展。
(一)直面挑战。就是要在挑战面前不害怕、不退缩,要开动脑筋,创新思维,攻坚破难,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推动经济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当前,××面临的挑战很多,只要我们精诚团结,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想得更深一些,进一步增强预见性、避免盲目性,就一定能攻坚破难。特别是今年,全省旅发大会××县分会场有32个项目将要完成,这些项目,有的伤筋动骨、有的缺钱少米,困难很多、任务很重,假如我们的干部都不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积极想办法、添措施,要顺利完成今年旅发大会的重任就是一句空话。
(二)抢抓机遇。就是在机遇面前要立足一个“抢”字,表明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树立一种果断的工作作风。机遇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抢”就是要早认识、早研究、早准备、早行动,快速反应,抢占先机。就全省旅发大会在宜宾市召开而言,机遇对几个旅游资源县都是均等的,目前长宁、江安、翠屏区早就憋足劲头飞奔快跑,特别是长宁更是势头迅猛。我们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形势逼人,时不我待。任何犹豫、徘徊、观望、等待的消极态度和行为,都会使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坐失良机,留下无穷遗憾!我们只有进一步增强抢抓机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项目建设,才不至于落伍于竞争的跑道。
××乡是××目前唯一的民族乡,地处金沙江畔,位于××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08公里,乡域国土面积168平方公里,东邻万德乡和发窝乡,南接田心乡和高桥镇石腊它,西与环州乡接壤,北与元谋县姜驿乡隔江(金沙江)相望。境内居住着汉、傣、彝、苗、傈僳、拉祜、白等7种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1%。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勐果河、沙拉河、环州河三河南北纵贯全境,形成四山夹三河的低热河谷地形。立体气候明显,最低海拔950米(甲利),最高海拔2240米(大荞地)。年平均气温25—28℃,年平均降雨量580—650毫米,气候炎热,常年无霜,宜广泛种植香蕉、香巴蕉、花生、番茄、洋葱、玫瑰茄、芒果、人生果、酸角、冬早包谷、冬早蔬菜等各类多种经济林果及热区作物。2008年,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60个自然村,75个村民小组,4003户,14389人。其中,农业户3659户,农业人口14032人,占总人口的95.7%。现有耕地面积14845亩,其中水田5335亩,旱地9510亩,人均1.05亩。粮食总产量598万千克,人均有粮353千克,工农业总产值517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全乡经济总收入为30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4元。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农村发展后劲不足,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缓慢,乡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是一个集贫困、山区、民族、宗教为一体的典型的民族贫困乡。
二、全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帮助和全乡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乡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截止2009年上半年,全乡共有农业户3659户,农业人口14034人。其中农村劳动力9387人,外出务工人员2402人。人口出生率6.22%,计划生育率98.88%。全乡总耕地面积14845亩。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1万元,其中,集体投资完成77万元,私人投资884万元,已完成我乡全年指标任务。全乡经济总收入133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570万元,第一产业中种植业收入514万元,畜牧业收入480万元,林业收入34万元,渔业收入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5元。
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推广培训力度逐年加强,农业科技水平逐步提高,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乡党委政府长期以来一直为之努力的奋斗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全乡粮经比例明显趋于合理,以香蕉、冬早蔬菜和果蔬为主的产业科技含量得到提升,在全乡范围内形成了规模经济。目前,香蕉种植5000余亩,冬早蔬菜种植8000余亩。仅2009年大春作物种植14845亩,其中粮食作物8668亩,经济作物6177
亩。利用热区优势,开发热区资源,抓特种养殖,抓规模养殖,常抓市场检疫。仅2009年上半年,畜牧业生产生猪出栏达8363头,牛出栏达1104头,羊出栏达5946只,大牲畜存栏达9475(头、匹)。
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近五年来,全乡共完成了17个扶贫整村推进工程,投入资金255万元;投入573.96万元,完成302户的扶贫易地搬迁;投入24.26万元,完成513户节能灶改造。农村公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等方面的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克难奋进,按质按量完成“8.30”地震民房和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下以及全乡各族人民的努力下,我乡212户重建户已于年前全部搬入新居。平田、所所卡两个统建点附属后续工程项目正在实施中;中损792户、轻损1332户修复加固全面完成。村委会、机关单位、民政福利设施及其它恢复建设正在加紧进行。截止目前,民房恢复重建已兑付救灾资金670.7万元,涉及农户2331户。共接收到的大米8吨,三色彩条布100卷,铁丝38圈,铁钉8箱,棉被150床,衣服300袋,夹克衫150件,毛毯280床,家庭包100包等各类物资已及时发放给受灾农户。
文化市场监管逐年规范,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大力弘扬傣乡民俗文化。认真举办好一年一度的“四月八”民族传统节各项活动。完成2009年36个自然村622户(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完成2009年东坡村农家书屋建设(现存各类书籍及科普光盘1661册(盘),总价值2万余元)。积极引导和鼓励东坡老年文艺队编排《双换亲》等优秀花灯剧目报县级文化部门。申报了全乡55个自然村2358户9107人的20户以下及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盲村”村村通工程覆盖规划。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得以提升,看书难、看电视难、听广播难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体制不断创新,教育资源得到整合,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协调发展、和谐并进。至2008-200年,全乡现有初级中学一所,小学校点13个。在校学生1606人,其中初中在校学生649人,毛入学率100%,辍学率2%;小学在校学生95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在校生辍学率0.2%;全乡人均受教育年限为6.8年。目前,全乡在职在编教职工109人(其中中学39人,小学70人)。校园占地面积29237平方米(43.83亩),生均18.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209平方米,生均6.98平方米;危房面积5289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4234㎡)。
卫生工作积极健康发展。切实做好以白马口二号病老疫区为主的监测管理工作,积极认真开展计划免疫接种和母婴保健工作,积极开展对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培训和防控工作,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加大食品卫生督查力度。近年来,我乡没有发生重大的传染病疫情、孕产妇死亡病例及食物中毒事件。认真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诊减免工作。仅2009年上半年,全乡共享受减免人12021次,累计减免补偿金额138496.86元。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稳步运行。
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加强林政资源管理,积极推动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切实搞好护林防火工作。目前,全乡森林管护面积有17954亩。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明显深化,积极深入推广丘北经验、落实白路试点工作经验,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抓好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完善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包保责任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多年来,我乡境内没有发生重特大伤亡事故。综治方面,仅今年上半年,共处理刑事案件4件,治安案件10件,排查出各类纠纷60起,调解成功55起,调处成功率92%。开展“四防”检查8次,排除各类隐患38起。
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增强公民道德规范意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各族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严格执行向乡人大主席团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纪委的纪律监督,认真办理乡人大主席团交办的议案和建议。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认真贯彻执行《公务员法》、《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和“阳光政府”建设有关规定,加强队伍建设,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平安创建工作成效明显,禁毒防艾工作得到广泛宣传,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和谐有序,全乡民族团结、宗教和顺。认真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二、乡党委政府下步工作思路
1、争取实施建设一个集民族文化广场和冬早蔬菜批发市场。
2、争取重新规划小学校点布局新建东坡乡中心小学。
3、积极争取省、州支持对宗教复杂地区进行综合治理,使宗教复杂地区的基础设施有较大改观,群众素质有较大转变。
4、在以赤叨、水口、达卧三个村委会海拔1500米以上种植发展核桃产业。
5、以东坡、所所卡、以赤叨、东甸、白马口五个村委会坡地、旱地为主大力发展玫瑰茄产业。
6、进一步发展壮大香蕉种植业,全力打造东坡香蕉品牌。
7、依托元谋热区经济作物市场,积极开发以白马口、东甸、所所卡、庄房为主的热区冬早蔬菜种植产业。
8、争取实施路其干及莽草坝的4000余亩土地综合开发利用。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和县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县十三次党代会的筹备工作,紧紧围绕打造全省山区经济第一县、在率先小康的目标定位,对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刻分析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进一步深化完善目标路线、工作重点和对策措施,奋力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
二、调研课题及责任分工
1、建设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研究
研究重点:
(1)建设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内涵;
(2)建设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分析;
(3)建设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思路及对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委农办
2、深入推进工业立县核心战略研究
研究重点:
(1)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深入推进工业立县核心战略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3)深入推进工业立县核心战略的重点任务及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经信局
3、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政策措施
研究重点:
(1)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形势分析;
(2)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要求和政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
4、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的研究
研究重点:
(1)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
(2)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的目标、思路和对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
5、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研究
研究重点:
(1)县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2)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思路及对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
6、发展环境的研究
研究重点:
(1)发展环境的现状分析;
(2)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打造一流发展环境的思路及对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纪委、县监察局
7、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
研究重点:
(1)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
(2)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努力方向;
(3)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及对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政府办
8、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研究
研究重点:
(1)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2)未来五年(2012年—2016年),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3)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委办
9、推进双拥工作的研究
研究重点:总结分析近几年来双拥共建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研究提出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促进军地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人武部、县民政局
10、加快发展旅游业研究
研究重点:
(1)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2)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定位;
(3)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思路及对策措施。
牵头领导:姜萍
责任单位:县旅游局
11、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的平安和谐山水园林城的研究
研究重点:
(1)充满活力的平安和谐山水园林城的内涵;
(2)建设充满活力的平安和谐山水园林城的基础和条件;
(3)建设充满活力的平安和谐山水园林城的思路及对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12、构建良好融资平台的研究
研究重点:
(1)县融资平台建设现状分析;
(2)构建良好的融资平台的政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人行、县城司
13、推进科技创新的研究
研究重点:
(1)科技创新的现状分析;
(2)着力推进科技创新的目标思路、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科技局
14、统筹推进工业园区扩容提质的研究
研究重点:
(1)工业园区建设的现状分析;
(2)统筹推进工业园区扩容提质的对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对县委确定的调研课题,各责任单位要认真制定调研方案,明确调研内容和要求,并迅速组织实施。课题责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主持相关调研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组织起草调研报告,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各课题责任单位在2011年8月上旬将调研报告(附电子文档)报送县委办公室综合科。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昄大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前三季度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昄大乡紧紧围绕“打造全市最具活力生态旅游强乡和城市休闲后花园”的战略目标,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狠抓各项任务落实,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平稳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
1、牢记第一要务,经济发展后劲有所增强。
一是旅游服务区开发有了新突破。8月6日市政府与客商成功签订了服务区整体开发项目的意向性合作协议,目前地形测绘已经完成,正在抓紧做好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二是其它招商引资项目有了新进展。在不影响旅游服务区整体规划的前提下,我们也积极包装和推介了一批项目,如计划投资8000万元的大洋畈四星级度假村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的三清山娃娃鱼繁育养殖和观光休闲项目,计划总投资2.4亿元的良坑铜钼多金属矿开发项目等,我们都正在进一步积极洽谈和跟踪落实之中。三是农家乐发展有了新规模。年初,昄大乡和村同时荣获“上饶市明星旅游村镇”称号,进一步推动了环山旅游公路沿线的“农家乐”餐饮服务业发展。目前全乡“农家乐”已超过20户,户均年增收近30万元,使当地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在马路边挣钱”。四是特色农业有了新成效。我们按照“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动了野生土蜂蜜、椪柑、板栗、杨梅酒等一批农特产品的发展壮大,品牌效益开始显现,促进了农民增收。五是基础设施和乡村面貌有了新变化。多方筹资40万元完成了良坑公路改造,先行投资50余万元对定坑、南首、松岗等新农村点进行了建设,乡村两级出资20余万元对集镇所在地的道路和排水排污管道进行了改造,造林绿化“一大四小”与农村清洁工程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乡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风景靓丽、道路干净、村容整洁的美好形象得以进一步维护和提升。
2、紧绷安稳之弦,社会局面保持和谐安定。
稳定始终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一刻也不敢放松。一是加大访贫济困力度。对困难户、弱势群体给予特别的关心、关注、关爱、关怀,切实解决老百姓的一些实际困难。如积极争取困难户危房改造指标等。二是加大治安整治力度。争取公安部门的支持,对经常惹是生非、寻衅滋事的加大监控监管,维护一方安定。今年全乡共刑事拘留3人,治安拘留5人。三是加大稳控力度。努力排查和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将苗头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如今年共调处了岭背、付家湾、昄大早禾田、定坑中洲等村的山林纠纷11起,下庄坞等村组宅基地纠纷8起,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四是加大安全生产力度。积极抓好花岗岩厂等重点企业的安全监管,不漏死角地抓好食品安全和防病防疫工作,继续保持高压态势狠抓防火防汛,确保森林安全、水库安全、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以来,全乡未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未出现一例非正常访和,未出现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社会保持了和谐安定的良好局面。
3、坚持民本理念,各项社会事业繁荣进步。
扎实做好计划生育“四项手术”、社会抚养费征收等重点工作,继续保持和提高近几年我乡人口计生工作的成绩和水平。进一步在全乡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加大对中小学校的支持力度,顺利推动了中学、中心小学及村教学点的校舍D类危房改造工程,并在市有关领导和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成功化解了中小学校与当地村民长达五年久拖未决的宅基地矛盾纠纷。积极改善乡村医疗条件,加快村级卫生所改造步伐,全力抓好甲流、手足口病的防控以及光明微笑工程等重点工作,保证了群众的身体健康。乡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引导群众成立了老年腰鼓队、妇女健身操队等一批群众文化团体,干群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立了德兴市首支农村太极拳(剑)和健身气功班,得到了省老年体协和省体育局领导的肯定与赞扬,并邀请了国家体育总局、610办等相关领导前来视察指导。
4、突出干部管理,党建基础不断夯实。
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立足乡情开展了“求新思变促发展,转型升级争一流”主题教育活动,以“片区化管理,一体式服务”为载体,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班子成员轮流授课等形式,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班子自身建设。同时,抓好了三件事:一是建章立制、规范行为、转变作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进一步规范全乡干部日常的工作行为,我们通过充分讨论、集思广益,出台了《昄大乡十项制度》,其中包括机关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联系群众工作制度等等,并对每项制度都分别明确了具体抓落实的责任领导,从而使大家平时学习、工作各方面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全乡上下的工作作风和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大大改善。二是调整岗位、优化结构、激发活力。针对目前我乡一些事业干部年龄老化问题,为防止乡机关中层干部今后青黄不接,乡党委对部分乡机关各办、站、所负责人进行了适当调整,通过公推优选等多种形式使一批年纪轻、责任心强、想干事、会干事的同志脱颖而出,从而为乡机关中层岗位注入了新的血液,激发了新的活力。三是强化教育、加强管理、提升素质。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努力强化干部的为民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廉洁意识,确保每个干部能够肯做事、多做事、会做事、不出事,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6.15”、“6.19”特大洪灾面前,我乡刚刚换届到位的平均年龄不到30周岁的班子成员,接受了洪水的洗礼,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在全乡干群面前展示了年纪轻、活力强、有朝气、有战斗力的崭新形象。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总体来看,近几年我乡在面对各种挑战与考验的情况下,全乡干群同心协力,保证了目标不变、步子不乱、工作不松,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二是文教卫体等基本公共服务尚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三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旅游服务区尚未正式启动,财税增收压力较大;四是干部群众的思想还不够解放,机关作风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等。
三、下一步发展计划
在今年最后一个季度和今后一段时期里,我乡上下将以开展“解放思想促发展,创新管理促和谐”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打造最具活力生态旅游强乡和城市休闲后花园”的战略定位,努力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有所作为,并着力培养七种意识(即争先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全局意识、合作意识、包容意识、清廉意识),按照“1234”发展思路,即紧紧围绕一个目标(背靠三清山、依托三清山、服务三清山、赢利三清山,打造最具活力的生态旅游强乡),努力建设两大基地(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和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全力抓好三项工程(决战景区工程、环境优化工程和品牌创新工程),奋力争创四个一流(一流的旅游产业模式、一流的生态发展环境、一流的乡风民俗村貌、一流的为民服务格局),抢抓机遇,进位赶超,实现昄大的快速崛起。具体来说,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抓品牌创建,振兴产业。继续深入挖掘本地土特农产品,探索发展新模式,坚持结合“土”的文化,将更多“原汁原味,营养丰富”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推向市场,形成品牌,创出效益。
二是抓项目带动,提升实力。积极做好配合、协调、服务、跟踪、落实等工作,加快启动旅游服务区,顺利推进上饶市检察院技侦中心建设。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向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更多上档次、上品牌的旅游宾招产业,形成规模效应。
三是抓创新创造,增强后劲。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按照“用今天的钱办明天的事,用少量的钱办大量的事,用社会的钱办公益的事,用潜在的钱办显在的事”的理念,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创造意识,不断提升昄大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峨山村委会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XX年,全村有16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长住户273户,长住人口1128人。总耕地面积1325亩,其中水田28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1%。村委会经济落后:XX年,人均粮食产量359公斤,在全县163个村居委会中排名125位;农民人均纯收入718元,在全县163个村居委会中排名163位。交通不便:全村委会仅有一条乡村公路延伸至辖区境内,是一个单线的“死角”,且山高坡陡路难行,畅通率低,晴通雨阻。受教育程度较底:据中村乡党委有关人士调查,解放初期至今,现有高中以上学历人员仅4人,许多通过“两基”教育“脱盲”的人口又“返盲”已成为落后地区难以解开的“结”。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的社会状况依然存在。多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村党支部为发展地方经济劳苦奔波、呕心沥血,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收效不尽人意。整个村委会还是处于在外地人眼中“谈虎色变”的尴尬境地,要想加快推进该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步伐,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比比皆是。
二、该村委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困境
(一)历史的原因与区位的弊端,造成拥有田地不均衡
由于山高箐深和偏远落后,政策的贯彻落实难免会出现不到位的现象。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时分田地的主要依据还是延续了旧社会的惯例,旧社会生活富裕的农户家庭,占据了大量田地,承包土地时优先占有了好田好地,而且人均拥有田地严重不均。通过推行计划生育政策,集居高寒山区的少数民族在逐步享受到了少生快富的甜头后,近年来结婚的许多年轻夫妇甚至办理了独生子女证,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遏制。全村委会长住人口从1996年的1169人下降到XX年的1128人,减少41人,无形中加剧了田地的不均衡。同时,多年来,该村几乎从未调整过田地,所以,人均占有土地差距越拉越大,形成田地过剩者视其为“鸡肋”,不足者也只好随遇而安,致使整个村委会精耕细作程度低,粮食总产量难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停滞不前。
(二)粮经比例不合理,经济效益低
由于地处高寒山区,科学技术传播少,群众科技意识落后,全村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低,对农业科技知识了解、掌握知之甚少,受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在生产方式上沿袭过去粗放的耕作方式,劳作科技含量低,难以提高生产力。信息闭塞,缺乏商品意识。农村群众一直以来饱受饥寒问题的困扰,“温饱即安”。种植经济作物只视为一种附属品,生产不看市场,在种植、养殖等方面无计划、盲目生产,不能实现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经济价值的豆类、薯类难以形成一种经济支撑点。再则,气候寒冷,地势陡峭,土地贫瘠,广种薄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钱男子汉,无钱汉子难”,就是该村的真实写照。
(三)人地两居,交通不便,既误时又误工
凡是位居高寒山区的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都很难彻底解决人地两居的现状。该村也不例外,由于山高坡陡,气候冷凉,能住人的地方田地少,大部份田地都分散在山头箐底,交通不便,人们来回奔波于田地与住所之间,既误时又误工,身心劳累,劳动效率不高。
(四)男女比例失调,人口递减增速,导致不和谐因素的滋生
受传统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男女比例失调。通过对户籍人口进行分析,XX年,男女性别比为100:115(女性比为100,下同),与全县的100:104.3和全州的100:105.2相比,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若是针对已进入婚龄而还过着单身的男轻年进行统计,其“光棍”的增长速度会使人深感这个地方和这个地方的人逐步被女青年所遗忘,导致男女比例失调问题恶化。人口递减过快。根据对全村户籍人口进行分析,XX年与XX年相比减少13人;XX年与XX年相比减少26人。人口减少速度之快,其引发的男轻年婚姻问题,赡养老人的问题,社会和谐问题,将成为该地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的一大障碍。
(五)经济结构单一,现金收入无源,是难改善生活质量的根本所在
烤烟“双控”,无烤烟种植指标,缺乏经济支柱产业;封山育林,靠山吃山已成历史;粮食产量低,以粮换币不成现实;养殖业,重存栏轻出栏的现状难以改善(XX年期末大牲畜存栏950头,当年出栏仅153头)。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喂养,繁殖率低,生长缓慢。因此,现金收入无源,致使人民生活质量没有得到明显好转。
(六)稀有鱼类不断减少
随着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该村两条河流里鱼类总体资源量明显下降,其特有的石头鱼等已呈濒危。
(七)红白喜事攀比之风盛行,也是造成当地群众致贫或返贫的一个因素
红白喜事程序繁杂,开支过大。就说取妻所要经过的程序:找谋人、说亲、过礼银钱、订亲、过礼、回门、接连三年中一年两拜年。取妻三日,要准备早点、午饭、晚饭、宵夜,本家户族全到场祝贺,近亲要拉羊放炮送重礼。遇到办丧事,事越急程序越复杂,从事发之日起至所选发送之日止,主人家每天备饭四次,本家户族全到场奔丧,近亲要拉羊吹号外,还要送亡灵饭三天,满月、头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大年三十日聚集坟山各献饭一天。这样繁杂的红白喜事程序,耗费了大量财力和物力,一户一年中只要参与到其中一件事,一年到头粮钱所剩不多。
三、对该村社会经济发展出路的探索
(一)积极贯彻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和适时调整土地,有效解决地多田少产量低,粮食收入差距大的问题
由于人口下降,人均占有田地从1996年的1.24亩增长到XX年的1.75亩。人均拥有耕地面积之大,在全县范围内也唯数不多(XX年全县人均耕地面积为0.82亩,全国为1.39亩),这还不计算自留地和开荒地,如此庞大的耕地面积,应该算是一种过剩。随着社会的进步,计划生育工作的推行,人们意识的转变,想退出多余山地的大有人在。加之,退耕还林优惠政策的实施,部份人视退底产山地为一种甩包袱,既不需劳心费神,又可增加收入,何乐而不为。因此,应进行适当调整土地,平衡田地人均占有量,促进粮食单产的同时,也应积极争取退耕还林政策项目(国家计划安排XX亿元启动第二期退耕还林工程),这样既可使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上释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推动劳务输出,又可扩大林地面积,保持生态环境。
(二)要提高作物经济效益,应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足额供给的前提下转变观念,调整粮经比例
要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首要任务是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要把传播农业技术作为地方致富路子,以确保粮食足额供给。就具体而言,总耕地面积1325亩,其中280亩水田只能用于稻谷种植,这是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所需大米的根本来源,其余1045亩山地可适当增加种植部份豆类、薯类。其理由是:目前,山地主要种植包谷,所收粮食少部份用作口粮外,主要是喂养生猪及家禽。而喂养过程中,防病治病能力弱,缺乏科学喂养,出栏率极低。XX年,全村生猪期末存栏1029头,当年出栏却才有646头,户均2.4头,扣除自家食用外,户均出售还不到1头;家禽期末存栏4133只,当年出栏也只有3142只。如此之长的喂养时间,所消耗费用与收入仅能达到持平而已。所以要增加群众经济收入,除开办科学养猪、养家禽培训班,提高科学喂养技能外,还要广泛宣传市场信息,及时提供市场需求,激励群众种植经济作物热情,并开办农业科技培训班和科技人员下基层作指导,提高经济作物种植和管理水平。
(三)不断扩修道路,改善运输条件,努力解决人地两居的矛盾和农产品上市难的问题
“如要富先修路”这是真理。可土地承包到户以后,大家都各忙各的,由于无集体经济,小组上难组织开展公益事业,村委会囊中羞涩,爱莫能助。所以,村委会应该形成一种有效机制,村小组也要制定乡规民约,每年定期组织劳动力有计划地扩修乡村道路,尽量做到能用马拉的地方不用人背,能用车运输的地方尽可能用车拉。从而改善时空的限制,提高田地耕作效率。同时,各级政府也有必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及时改善唯一的一条公路,确保长年畅通,逐步解决农产品上市难的问题。
(四)男女比例失调,有利于也是有必要引导劳务输出,使有文化、有技能的人到外地立家创业
地处贫困山区,家庭经济收入微薄,子女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具有初中文化的年轻人还是不少,这些人经过长期在艰苦环境中磨练,品行端正,意志坚定,能吃苦耐劳,有些还继承了父辈的一技之长,如果通过耐心引导,使他们走出大山,进入劳务输出行列,能在外立家创业者不乏其人。这样既解决了他们的婚姻问题,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也能为家乡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
(五)无经济来源,可从种植核桃树、中草药、发展刺绣等方面多下功夫
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山林面积广,气候和土壤比较适合于发展核桃种植。七八十年代,成片成林的核桃树是当地居民食用油的主要来源。1992年,听说某地采购大量核桃木板,该村核桃树一夜之间全遭恶运。近年来,由于核桃市场价格连年攀升,以成为该地经济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XX年,该村优质的泡核桃价居19元以上,且除昆明外,当地难能采购,可已挂果泡核桃树却少之又少。通过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群众对种植核桃树的热情异常高涨,但疏于管理,成活率低,生长缓慢,应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工作。其次是可适当栽培中草药。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历来以森林覆盖面积广而着称,其天然生长的中草药历来是当地居民治病养伤的有力保障。许多市场上走俏的当地草药可进行人工培植,只要有人用心去做,打开销路后定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再则,是发展地方少数民族刺绣。各个民族有别于其它民族最直观的特征在于服饰,也是一个民族个性的彰显。所以服饰的传承和发扬,就是对该民族文化的追溯与开发。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是黑彝族服装系列的均多,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这种红彝族装饰必不多见,因此,发展该民族刺绣具有很大潜力。
(六)如能举全乡之力,建成一个干果示范基地,全村委会经济高速发展指日可待
纵观全县,中村乡盛产板梨和核桃。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又以出产核桃为名。据统计数据表明,XX年,全县年末实有核桃面积18478亩,中村乡为11500亩,占全县62.24%,该村委会占全乡66.04%(7594亩);全县核桃树298014棵,中村乡为184443棵,占全县61.9%,该村委会占全乡60%(109650棵);全县产核桃122758公斤,中村乡为46860公斤,占全县38.17%,该村委会占全乡27.95%(13100公斤)。通过对以上三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实有核桃种植面积位居全县、全乡第一,种植棵数第一,是种植和发展核桃树首选之地,但产量却所占比例很小。这一方面说明群众种植核桃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另一方面也说明种植起步晚,实际进入挂果期的核桃树还很少。因此,大量种植核桃树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如果乡政府每年能够安排出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借助科技和资金,以扶持产业的认识高度去认真对待,有了上下联动的基础,该村委会以种植核桃树而快速摆脱了贫穷落后面貌的成功经验一定会成为脱贫致富的新模式。
(七)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水资源,保护鱼苗繁殖,打造地方品牌
由于自然条件好,环境优越,无污染,在分析致危原因的基础上,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一是保护水域自然环境。物种保护的最佳途径是保持原有环境,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就鱼类资源而言,其核心是保护水域环境及资源持续利用。二是合理捕捞。坚持合理捕捞是保持资源不衰,保护鱼类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三是坚持合理引种。四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八)引用“沼气池”,强化封山育林工作,确保野生菌正常生长
山区群众蒸煮熟食所使用的都是“老虎灶”,燃料均为林木,每年每户要消耗上千公斤成才林,长期如此,破坏森林程度不言而喻。亡羊补牢式的植树造林与每户补助资金建“沼气池”何为最佳?几年前,烧“林碳”之风盛行。据了解,一个成年劳动力,烧“林碳”一天可获50元以上收入。不论刮风下雨,农忙或闲时,满山遍野风烟四起曾为一“壮观”。通过强化封山育林,这一现象已得到控制,但看着满山秃岭,使人黯然神伤。生态惨遭破坏,野生菌也就失去了生存空间,生活于山林间的群众也就失去了经济来源依托。
(九)移风易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挖掘,民族风俗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但个性化的民族风俗仅有助于旅游景区的开发。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红白喜事攀比之风“蒸蒸日上”,远远超出了群众的收入,这种逢节必有“事”的传统习性至少现在还不适宜。还是要从抓物质文明着手,逐步提高了生活水平后再来追求民族风俗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