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7:53:47
序论:在您撰写畜牧业废物处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于康震介绍,近年来,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有力保障了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供给,为农牧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我国每年生产肉蛋奶1.5亿多吨,产生畜禽粪污约38亿吨,有40%未有效处理和利用,给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意见》的印发,对于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是我国畜牧业发展史上第一个专门针对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利用出台的指导性文件。于康震表示,《意见》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思路目标明确。确立“一条路径”,就是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治理路径;完善“一个机制”,就是要实行以地定畜,建立健全种养循环发展机制;明确“两个重点”,就是以畜牧大县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实现“三大目标”,即:到2020年建立科学规范、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二是突出责任落实。通过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等综合措施,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三是坚持市场运作。通过建立企业投入为主、政府适当支持的运营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培育壮大多种形式的第三方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实行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营,确保资源化利用企业可持续运营。四是强化政策支持。政策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有突破、有创新,既包括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种养业循环一体化工程、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农机购置补贴、生物天然气工程和规模化大中型沼气工程等财政政策,还包括税收、用地和用电等优惠保障政策等多个方面。
抓工作落实:让责任落到实处 把指标纳入考核
明确责任是抓好工作落实的前提,也是关键。于康震表示,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把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落到实处至关重要。这两个方面的责任,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关键在于考核。首先,要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核心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其次,建立覆盖全面的考核机制。农业部联合环保部开展对省级人民政府的考核,省级人民政府逐级对下一级人民政府进行考核。第三,要用好考核结果,将其作为地方政府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优秀的省级人民政府予以通报表扬,相关项目安排上优先考虑。考核结果不合格的省份,要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由监察机关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于规模养殖场,依据《环境保护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农业部配合环保部门加强执法监管,建立倒查机制,逐场进行验收,督促养殖场户建设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完善处理技术工艺,严厉打击养殖废弃物偷排漏排等违法违规行为,努力实现养殖废弃物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
资源化利用从制度上看主要有五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一是严把入口关。通过完善环评制度,规范环评内容,把规模养殖场配套粪污消纳用地纳入环评范围,为肥料化还田利用奠定基础。二是严格过程管理。通过制定土地承载能力测算方法,合理确定养殖规模。在管理上明确肥料化利用可以作为污染物消减来核算,建立肥料化还田利用的合法渠道。三是强化责任落实。通过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规模养殖场的主体责任,明晰各方职责,确保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四是注重绩效考核。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管理。五是构建发展机制。坚持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培育壮大各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着力打通畜禽粪污还田利用的通道。
保养殖户利益:禁养拆迁要给予补偿搬迁 应协助落实养殖用地
于康震指出,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的过程中确实存在工作方式简单、片面的现象,从而影响到产业发展和养殖户的收益。例如,盲目扩大禁养区范围,或者采取一禁了之、一拆了之的简单化方式,有的地方甚至提出了“建设无猪县”的口号。没有很好地统筹发展生产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导致部分养殖场户的利益受到损害。
针对这种现象,《意见》明确提出,要统筹兼顾、有序推进;奖惩并举、疏堵结合。具体来说有这么几点:一是不该禁养的不能禁。要科学划定禁养区,防止盲目扩大禁养范围。为此,环保部、农业部联合制定下发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以此督促地方政府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避免只要环境不要生产的极端片面做法。二是该禁的要坚决禁,但要给予合理补偿。要充分照顾到养殖场户的合法利益,给予合理的补偿。涉及搬迁的养殖户,地方政府要积极协助落实养殖用地,指导养殖场户按环保的要求来发展生产。三是支持养殖场户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对于畜禽养殖场的环保问题,要以支持和鼓励养殖场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为主,拆迁不是主要的办法,更不是唯一的办法。要给予一定的过渡期,不能简单地今天提出要求,明天就要达到,这显然不客观,也不现实。要通过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引导养殖场户发展种养循环、提升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能力,以实现生产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通种养循环渠道:强化政策扶持 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
于康震介绍,今年农业部组织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选择100个果菜茶生产和畜牧大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示范,力争到2020年果菜茶优势产区的化肥用量减少20%以上,核心产区和知名品牌生产基地的化肥用量要减少50%以上。推广应用有机肥是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这项措施,才能真正打通种养循环的通道,否则种养循环不起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就很难落到实处。
下一步,农业部将着力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强化政策扶持。落实绿色生态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有机肥积造、运输、施用等服务。同时,研究出台支持有机肥生产施用的用地用电、信贷、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打通种养循环的通路,促进农牧结合发展。二是强化技术推广。针对有机肥生产、积造和施用中的难点问题,组织教学科研推广部门开展联合攻关,集成一批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和有机肥施用关键技术,制定一批无害化处理、堆肥还田等技术规范和标准,指导农民落实好技术措施。三是强化示范带动。重点扶持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应用有机肥,发挥其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作用,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有亮点、有看头的示范片,以此辐射带动有机肥的推广应用。四是强化宣传引导。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绿色发展理念,解读有机肥政策措施和技术模式,让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有机肥在提质增效、节本增效和改善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以畜禽粪污为主的有机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工作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1、产值目标:截至2018年6月,畜牧业产值、增加值占农业总产值及增加值比重提高2%,非猪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比重提高4%,农民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农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提高1%。
2、生产目标:截至2018年6月,全市生猪出栏107.94万头、牛出栏2.57万头、羊出栏65.47万只、家禽出栏0.218亿羽、兔子出栏0.3459亿只,蜂群2.22万群、蜂蜜0.123万吨、蜂王浆1.12万吨、蜂花粉2.27万吨,人工草地建设1.898万亩,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
3、生态目标:截至2018年6月,全市建立了健全科学规范、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93.67%,粪污综合利用率73.45%。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1、优化完善任务布局
各区县在十三五畜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禁养区划定情况,细化完善畜牧业绿色发展规划和区域布局,明确区域内养殖总量,形成养殖场布局图。
截至2018年6月,全市所辖6个区县,全部完成禁养区限养区调整划定工作,并上图斑向社会公布。
2、调整优化畜禽结构。
富顺县:以德康公司为主导,以3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发展生猪养殖家庭农场为基础,积极稳定和发展我县传统生猪产业;目前已经完成8个生猪养殖家庭农场主体工程建设。以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和省级羊标准化生产基地县等项目为依托,充分利用天然草山草坡资源禀赋,加快人工草地建植,目前已经完成0.42万亩人工草地改良,大力发展肉羊、肉牛、肉兔、肉鹅等节粮型草食畜禽产业。
贡井区:利用天然草山草坡资源,开展农作为秸秆青(微)贮,并推广“粮-经-饲”三元种植模式,推行“50%秸秆+30%种草+20%野杂草”养畜模式,大力发展奶牛、肉牛、肉羊、肉兔等节粮型草食畜禽产业,形成了以建设镇为中心的奶牛、肉牛、肉羊产业带,以桥头镇、章佳乡为中心的肉牛产业带,以莲花镇、牛尾乡、五宝镇等为中心的肉羊产业带、以莲花、成佳镇为中心的肉兔产业,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的养殖结构,提高全区非猪畜牧业的生产水平和能力。
大安区:以3500万羽肉鸡一体化项目为依托,全面带动肉鸡产业快速发展,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的养殖结构,提高全区非猪牧业的生产水平和能力。
全市畜牧业以项目建设为依托,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生猪产业,稳步提升优质肉猪生产能力和加工能力,同时各区县利用自身优势,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已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的养殖结构趋势。
3、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为提升畜禽养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两分离、三配套、零排放”畜禽粪污治理措施,制定“一控二改三建四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对乡镇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和规模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与技术推广;大力发展种养循环农业,推广农牧结合生态治理模式,精准引导畜牧业和种植业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种养循环示范场12个;今年上半年建成标准化示范场31个。
4、经营方式转型升级
荣县引进培育了四川巴尔农牧集团、自贡市毓祥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新希望、正邦等行业龙头,利用“公司+农户”的代养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实现经济利益链接及养殖技术提升,加快了规模化养殖的推进。
5、品牌化创建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乡村产业发展必须注重特色畜牧业、品牌畜牧业、优势畜牧业的发展,全市着力打造“川南黑山羊、四川麻鸭、自贡冷吃兔、盐帮厨子”等特色畜产品品牌创建,发挥品牌效应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畜产品附加值。
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截至2018年6月底,通过建立科学规范、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构建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机制。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3.4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3.67%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稳步提升。病死畜禽基本实现集中收集、统一无害化处理。
(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1、出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利用工作方案。2018年3月底,各区县人民政府根据2017年12月出台了“自贡市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自府办发〔2017〕105号)的要求,出台了畜禽养殖资源化利用方案,并报市农牧业局备案。
2、部门协同,强化养殖准入。严格执行养殖区域划分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或环评备案登记)和“三同时”制度。全面落实环境准入制度,禁养区、限养区范围内禁止新建、扩建、改建畜禽规模养殖场;宜养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养殖场必须符合当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畜牧业发展规划,并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或环评备案登记,严禁未批先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要与养殖场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投运。
3、强化畜禽养殖信息化管理。开展了畜禽养殖摸底普查,完成了全国畜禽规模养殖信息服务云平台登记更新工作,完善了监管体系,加强了畜禽养殖信息化管理。
4、推进种养循环发展。推行“以种定养、以养定种、种养平衡、生态循环”的绿色发展模式,坚持畜禽养殖粪污就地消纳利用和异地处理利用相结合,大力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畜禽养殖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体系,形成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路线图和畜禽养殖废弃物“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追溯机制。
5、推进畜禽粪污沼气转化利用。着力推进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建设,推进沼气深度开发利用。荣县、富顺县、大安区推行PPP模式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建成年产生物天然气1500万m3,生物有机肥10万吨的大型沼气工程。富顺县利用四川鑫宇环境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集中对农业废弃物、养殖粪污、餐厨垃圾实施生物天然气工程综合开发利用。目前该公司在富顺县晨光工业园区内建成占地面积78亩,利用有机废弃物年产1000万m3生物天然气国家试点工程。日处理养殖粪污560吨,农作物秸杆100吨。年处理粪污18万吨,秸秆3.6万吨。年产生物天然气1000万m3,生物有机肥6万吨,生物冲施肥3万吨。
6、推进畜禽粪污能源化和肥料化利用。推进畜禽粪污沼气转化利用,不断提高养殖场(小区)沼气工程配套率,积极促进富顺、荣县规模化生物天然气试点项目达标入网、发电上网。推进固体粪便肥料化利用,大力支持发展以“神奇生物肥”为代表的畜禽粪便为原料的商品有机肥产业。由富顺县神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畜禽粪便、秸秆、稻壳、菌种等为原料生产生物有机肥,减轻畜禽粪污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推进畜禽粪污“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的循环综合利用。目前该公司在富顺县永年镇菜湾村已建成年产生物肥2万吨,年处理粪污20万吨的生物肥加工厂。2017年已正式投产生产生物肥1.5万吨,处理粪污15万吨,产品除满足当地需要外,大多销往广西等地。
7、强化环保主体责任意识。督促畜禽规模养殖场切实履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按要求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并保持正常运行。鼓励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专业户在周边流转土地、签订粪污消纳协议,实现养殖废弃物就地还田资源化利用,实现种养循环。或者通过与第三方机构签订粪污消纳处理协议,养殖废弃物用于生产有机肥、生物质天然气等进行资源化利用。
8、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并纳入了市对各区县人民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县对各乡镇政府绩效评价考核体系。
9、定期督查。局成立了以局长李勇同志为组长,各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局相关科室、站、办、所为成员的畜禽养废物资源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畜牧科),不定期到各区县督促指导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各项工作。
1存在问题
1.1环保意识不强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殖业迅猛发展,但部分养殖户只注重养殖增收,不重视环境保护;部分地方政府存在重发展、轻环境的意识,致使畜禽养殖污染日趋严重,“畜产公害”已成为农村三大面源污染之一,对农村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2治污设施落后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还没有实行规范的、刚性的环境准入制,大部分养殖场都是因陋就简,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建设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同时,养殖户缺乏专业的养殖污染防治知识和科学的治理方法,达不到良好的污染治理效果;治污资金困难,也致使养殖户直接将养殖废弃物外排,造成环境污染。
1.3食品安全隐患
当前,随着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兽药、饲料添加剂、消毒剂等畜牧业投入品也被大量使用,由此引起的抗生素、激素等兽药残留问题,导致畜产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特别是近几年,“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一系列畜产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发展畜牧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2对策与建议
2.1树立低碳养殖理念
低碳养殖是一种低能、低排、生态、有机、绿色及具有良好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低碳养殖通过技术创新、制度改革、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减少养殖生产中各环节的碳排放,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的目的,引导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态模式发展,最终实现畜牧生产与环境保护双赢。
2.2推广标准化养殖
发展标准化养殖,是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要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规模、规范饲养、生态平衡”的原则,科学选址、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做到养殖设施化、品种良种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和粪污无害化,提升畜牧业的短期生产效益和长远社会效益。
2.3加大新技术应用力度
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养殖过程中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减少废弃物、污染物的产生,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大力推广“畜-沼-菜”、“畜-沼-果”、“畜-沼-草”等循环养殖模式,节能减排,防止污染;二是加大发酵床、微生态制剂、秸秆青贮氨化等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力度,构建畜禽体内外微生态环境的和谐、优化和健康;三是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抗生素残留和代谢;四是推广节水技术,改进饮水设备,减少水的浪费,并对污水实行净化处理,防止水污染。
2.4加强养殖污染治理
提升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科技水平,引导和鼓励种植农户使用畜禽有机肥;加强养殖场废水、废物处理,实施“一池三改”(即一户一个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使沼气成为能源、沼液代替农药、沼渣用作肥料,使畜禽养殖形成“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的良性循环。
3意义
3.1发展低碳养殖,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通过大力发展低碳养殖,应用、推广各种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减少农业品的投入量,最大限度地增加碳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达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3.2发展低碳养殖,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当前,片面追求产量效益已不适应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从转变资源利用、生产方式入手,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低碳养殖技术,努力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1存在问题
1.1环保意识不强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殖业迅猛发展,但部分养殖户只注重养殖增收,不重视环境保护;部分地方政府存在重发展、轻环境的意识,致使畜禽养殖污染日趋严重,“畜产公害”已成为农村三大面源污染之一,对农村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2治污设施落后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还没有实行规范的、刚性的环境准入制,大部分养殖场都是因陋就简,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建设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同时,养殖户缺乏专业的养殖污染防治知识和科学的治理方法,达不到良好的污染治理效果;治污资金困难,也致使养殖户直接将养殖废弃物外排,造成环境污染。
1.3食品安全隐患
当前,随着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兽药、饲料添加剂、消毒剂等畜牧业投入品也被大量使用,由此引起的抗生素、激素等兽药残留问题,导致畜产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特别是近几年,“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一系列畜产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发展畜牧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2对策与建议
2.1树立低碳养殖理念
低碳养殖是一种低能、低排、生态、有机、绿色及具有良好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低碳养殖通过技术创新、制度改革、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减少养殖生产中各环节的碳排放,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的目的,引导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态模式发展,最终实现畜牧生产与环境保护双赢。
2.2推广标准化养殖
发展标准化养殖,是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要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规模、规范饲养、生态平衡”的原则,科学选址、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做到养殖设施化、品种良种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和粪污无害化,提升畜牧业的短期生产效益和长远社会效益。
2.3加大新技术应用力度
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养殖过程中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减少废弃物、污染物的产生,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大力推广“畜-沼-菜”、“畜-沼-果”、“畜-沼-草”等循环养殖模式,节能减排,防止污染;二是加大发酵床、微生态制剂、秸秆青贮氨化等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力度,构建畜禽体内外微生态环境的和谐、优化和健康;三是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抗生素残留和代谢;四是推广节水技术,改进饮水设备,减少水的浪费,并对污水实行净化处理,防止水污染。
2.4加强养殖污染治理
提升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科技水平,引导和鼓励种植农户使用畜禽有机肥;加强养殖场废水、废物处理,实施“一池三改”(即一户一个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使沼气成为能源、沼液代替农药、沼渣用作肥料,使畜禽养殖形成“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的良性循环。
3意义
3.1发展低碳养殖,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通过大力发展低碳养殖,应用、推广各种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减少农业品的投入量,最大限度地增加碳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达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3.2发展低碳养殖,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当前,片面追求产量效益已不适应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从转变资源利用、生产方式入手,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低碳养殖技术,努力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1 存在问题
1.1 环保意识不强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殖业迅猛发展,但部分养殖户只注重养殖增收,不重视环境保护;部分地方政府存在重发展、轻环境的意识,致使畜禽养殖污染日趋严重,“畜产公害”已成为农村三大面源污染之一, 对农村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2 治污设施落后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还没有实行规范的、刚性的环境准入制,大部分养殖场都是因陋就简,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建设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同时,养殖户缺乏专业的养殖污染防治知识和科学的治理方法,达不到良好的污染治理效果; 治污资金困难, 也致使养殖户直接将养殖废弃物外排,造成环境污染。
1.3 食品安全隐患
当前, 随着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兽药、 饲料添加剂、 消毒剂等畜牧业投入品也被大量使用, 由此引起的抗生素、 激素等兽药残留问题, 导致畜产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特别是近几年, “三聚氰胺”、 “瘦肉精” 等一系列畜产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发展畜牧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2 对策与建议
2.1 树立低碳养殖理念
低碳养殖是一种低能、 低排、 生态、 有机 、 绿色及具有良好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 低碳养殖通过技术创新、 制度改革 、 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 减少养殖生产中各环节的碳排放,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的目的, 引导畜牧业向集约化、 规模化、标准化的生态模式发展,最终实现畜牧生产与环境保护双赢。
2.2 推广标准化养殖
发展标准化养殖,是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要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规模、规范饲养、 生态平衡” 的原则, 科学选址、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做到养殖设施化、 品种良种化、 生产规范化、 防疫制度化和粪污无害化, 提升畜牧业的短期生产效益和长远社会效益。
2.3 加大新技术应用力度
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养殖过程中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减少废弃物、 污染物的产生, 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大力推广“畜-沼-菜”、 “畜-沼-果”、 “畜-沼-草 ” 等循环养殖模式 ,节能减排, 防止污染 ; 二是加大发酵床、 微生态制剂、 秸秆青贮氨化等新技术、 新方法应用力度 , 构建畜禽体内外微生态环境的和谐、 优化和健康;三是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减少抗生素残留和代谢; 四是推广节水技术, 改进饮水设备, 减少水的浪费, 并对污水实行净化处理, 防止水污染。
2.4 加强养殖污染治理
提升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科技水平, 引导和鼓励种植农户使用畜禽有机肥; 加强养殖场废水 、 废物处理 ,实施 “一池三改” (即一户一个沼气池, 改厨 、 改厕 、 改圈 ), 使沼气成为能源、 沼液代替农药、 沼渣用作肥料,使畜禽养殖形成“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的良性循环。
3 意义
3.1 发展低碳养殖 , 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通过大力发展 低碳养殖,应用、推广各种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减少农业品的投入量,最大限度地增加碳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达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3.2 发展低碳养殖 , 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当前,片面追求产量效益已不适应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从转变资源利用、生产方式入手,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低碳养殖技术,努力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生猪养殖;现状;建议;安徽郎溪;姚村乡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8-0251-01
家畜是在人类定向控制下进行驯化育种、繁育和增产的,是农学中畜牧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特征。许多农村科技示范户、专业户依靠科学技术走上了致富之路,成了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科技致富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的一种时尚。
1 姚村乡生猪养殖现状
郎溪县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0°48′45″~31°18′27″,东经118°58′48″~119°22′12″,境内地貌比较复杂,北部和中部沿郎川河主、支流和南漪湖东岸以平原为主,南部和东部边缘为起伏岗、丘和低山。1987年2月,郎溪县组织参观、学习和推广后勤部“肉猪快速育肥”技术;目前,郎溪县姚村乡畜牧业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养猪大户23户,年出栏100头羊以上养羊大户3个,年出栏万只以上养鸡大户4户,养殖大棚45个。全乡畜牧业家庭农场3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口的大量外流,生猪养殖和以往的一家一户的养殖有了很大不同,政府鼓励农民开展规模生猪养殖,并支持具备条件的养殖大户申办家庭农场。
1.1 养殖户现状
姚村乡现有的23户生猪养殖大户中,22户为初中或以下学历,仅1户为高中学历。养殖户文化程度偏低,导致在理论学习上存在很多困难。另外,由于农村经济条件限制,养殖户资金投入存在困难。养殖户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高,导致养殖废物造成的污染影响了养殖场周围百姓的生活,不少百姓在网络平台上反应,个别的甚至很激烈。
1.2 养殖条件的现状
生猪养殖所要的最基本的设施有存放饲料的仓库、猪舍(大棚)、养殖废物处理设施(沼气池)等。姚村乡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养殖户可以投入的资金有限,养殖场内的各项设施均比较简陋。不少养殖棚内几乎没有水电设施,部分养殖场有发电机、鼓风机等设施,但离标准化养殖还有很大距离。
1.2.1 仓库。姚村的养殖户都是小规模养殖,所以仓库一般都功能单一,有的甚至和居住的房间合用,不规范,也不利于管理。个别养殖户有独立加工饲料装备,但由于用电用水、原料等价格因素,现已停产,直接从市场购买饲料。部分养殖户对仓库的管理缺乏认识,仓库容易滋生细菌,导致饲料霉变等不良后果[1]。
1.2.2 猪舍。养殖户对猪舍的重视程度反应了管理的重视度。姚村乡地处山区,猪舍内的温度、光照、湿度等因素直接影响着生猪生长。有的养殖户猪圈建设的过于狭小,圈内的猪只数量又偏多,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有的猪抢不到食、有的被咬伤等。从生态学角度来看,种群内由于密度增加导致的过度拥挤,能致使紧张强度增大,神经内分泌系统失控,生长抑制、繁殖力下降,表现烦躁和富有侵略性。
(1)猪舍内的温度。由于姚村地理位置的特点,夏天高温时,只要保证舍内通风,温度就不会太高,但是冬天保温难度大,养殖户常采用在圈内地面上加木板、干稻草等措施。
(2)猪舍内的光照。光照对猪的生长有重要作用。经姚村乡畜牧站调查,有的养殖户将猪舍修筑的较矮,猪舍内照明设施简陋,有的甚至根本没有照明。猪一直在漆黑的环境下生长,这样的条件不仅影响猪的正常生长,也容易导致猪生病,因此,建议养殖户改善养殖条件[2]。
(3)猪舍内的湿度。很多养殖户对猪舍内的湿度没有认识,从而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各类猪群,空气的相对湿度的范围以60%~80%为宜,最高不应超过85%,最低应在40%以上。
1.2.3 养殖废物处理设施。姚村养殖户目前主要采用2种处理措施。一是将养殖废物运到附近山上,做毛竹、茶叶生长的有机肥。二是运到自己种的苗木地里,将废物再利用。认真的养殖户会将养殖废物做无害化处理后作为农家肥使用。极少数养殖户直接将养殖废物堆放在离猪舍不远处。在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地区环境状况却日益恶化,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农业生产及畜禽养殖废物排放量增大,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村环境状况令人担忧。最好的办法还是建设沼气池,但目前项目资金短缺,推广这一办法尚需时日。
1.2.4 养殖技术的现状。姚村的养殖户大多文化程度偏低,养殖技术靠多年自己摸索和向带头人学习。有的养殖并不是专业养猪,养殖场内有的还散养了家禽,这样容易分散养殖户的精力,不利于搞好养殖。姚村有不少养殖户搞的是“公司+农户”形式,公司会派人上门为养殖户接种疫苗,注射相应药物[3]。另外,乡畜牧兽医站经常上门指导开展动物防疫工作。
2 生猪养殖建议
2.1 养殖户要加强学习
在畜牧业发展方面,为了发展生产,增加养殖的效益,需要了解和掌握饲养动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满足其所需生活条件,防治对其有害的生物等,才能使其健康迅速发展。
2.2 注意保持养殖场卫生
从切断猪肉绦虫生活史的总原则考虑,在预防上加强宣传教育,改良饮食和生活习惯,不食未熟或生的猪肉,注意防止猪囊尾蚴(cysticercus)污染食物;加强屠宰场的管理,严格肉品检查制度;加强猪的饲养管理,避免粪便污染饲料;及时治疗病人,处理病猪,以杜绝传染源。某些地区猪只在野外放养,或将猪圈筑在厕所旁边,猪因吞食人粪而感染猪肉绦虫,所以养殖场一定要注意保持卫生。经常保持圈内通风、清洗、消毒,避免闲人进入。
2.3 养殖户要注意个人卫生
人畜共患病是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传染性疾病,能引起畜禽大批死亡,给畜牧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同时又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有报道表明,有人因食用了野猪肉和鹿肉而引起急性戊肝,说明戊型肝炎病毒可能在自然状态下或通过食物等在动物之间或猪和人之间传播。养殖人员进入养殖场前和离开养殖场后,都要进行必要的消毒措施,保证工作人员个人卫生。
2.4 做好养殖场内的灭蝇工作
一只家蝇(Musca domestica)可带菌5亿个,包括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共计40~60种。要有效地采取措施,如杀灭养殖场内、特别是猪舍内的家蝇,减少污染源。
2.5 合理保持猪舍内的湿度
减少饲养管理用水,冬季尽量不用水冲洗地面,以保持地面干燥。为防止水分蒸发,应及时清除粪尿。在猪舍向阳面设置通气孔或在天棚上设置天窗,每天适时地通风、换气、排除湿气[4-5]。冬季猪舍使用无滴膜,并且加盖草帘,可防止膜面滴水和夜间结霜,减少舍内的湿度。做好猪舍墙体和房盖的保温工作,当冬季墙体和房盖在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时,要提高猪舍的温度,应该增加通风设施,加大通风的强度。
3 参考文献
[1] 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帅江冰,张晓峰,徐晶靓,等.2005―2008年浙江省生猪主产区猪戊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畜牧兽医学报,2009(7):1037-1042.
[3] 白志鹏,王.环境管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39.
关键词:畜牧科技;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虽然畜牧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在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体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粗放经营。同时存在畜牧业投入不足、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第一、环境污染严重。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包括粪便、污水、恶臭、噪声等,但主要是粪便污水处理利用不当对大气和土壤造成的污染。由于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废物处理系统,粪便未经处理直接大批量的露天堆放,造成了对家畜和环境的污染。此外,恶臭成分对人和动物有刺激性和毒性。据调查畜牧场的恶臭污染占各种空气污染的首位,长时间吸入恶臭物质会改变神经内分泌代谢和免疫功能,使畜禽生产力下降,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由此可见,畜牧场自身环境的恶化和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
第二、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在传统养殖方式下,养殖户高度分散,难于管理,受利益驱动,部分养殖户会采用不恰当的饲养方法和手段,生产劣质甚至有毒的畜产品。前不久,“瘦肉精”、“牛肉膏”、“毒馒头”等事件,对居民的身体健康及消费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
第三、疫病防控形势严峻。据全国畜禽疫病调查我国共有各类畜禽疫病上百种,近年来各种新的疫病层出不穷。由于大量的分散饲养,加之畜禽商品交易频繁,难以有效的防止交叉传染、控制动物疫病。畜禽疫病已成为影响我国畜牧发展的一大障碍,严重威胁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第四、科技投入不足。产业的发展总是离不开投入。虽然近年来,各行各业加大了对畜牧产业的投入,但相对于其它产业来说,投入的比例是偏低的,尤其是科技投入不足。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偏重于养殖数量的增加,缺乏对一些科学技术的运用,所以畜禽商品质量差,甚至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众所周知的“瘦肉精”、“人造奶”、“牛肉膏”、“毒猪蹄”等畜产品安全事件给我国的食品安全和经济发展,特别是畜牧业发展带来了严峻考验,畜牧经济遭受严重打击。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上至中央,下到普通百姓高度关注的民生焦点。而与此相对应的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民生问题更成为舆论关注的社会焦点。
第五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正是在这样错综复杂的背景下面召开。畜牧科技论坛已成为我国最具广泛影响力的现代畜牧科技信息交流、成果转化和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并且逐步走向国际化。本届论坛主题确定为:畜产安全与民生。论坛期间,来自全国畜牧科技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的精英汇聚一堂,在理性、和谐的学术氛围中,紧紧围绕“畜产安全与民生”主题,深入研讨当前畜牧业发展所面临的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和节能减排等难题。各界人士积极探讨畜牧产业与食品安全的紧密联系,分析我国畜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正视存在的问题,研究发展方向,提出振兴措施。
本届论坛不仅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还围绕当前畜牧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研究,交流全国畜牧产业新成果,交流和传递了国内外畜牧科技前沿研发最新信息。本次论坛所取得的成果,为现代农牧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对荣昌、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畜牧业发展必将大有裨益。
此次畜牧科技论坛在“十二五”计划开局之年召开,鲜明的主题,既符合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符合千家万户的民生需求,因此具有深远意义。由此可见,“十二五”时期,现代畜牧业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对诸多的风险挑战。
一方面,我国畜牧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是畜牧业扩量提质的关键转型期。随着国家强农惠农力度持续加大,畜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优化。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为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创造了良好条件。另一方面,我国畜牧业发展也面临着生产方式仍然落后、产品质量安全、资源紧缺、生态环境制约等诸多挑战。当前我国畜牧生产中,小规模低水平的散养方式仍占相当大的比重,严重制约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基层兽医防疫队伍执业水平参差不齐,兽医系统培训平台和执业兽医体系尚未建立,难以履行《动物防疫法》赋予的职责任务。随着畜牧业加快发展,饲料粮需求速度将高于国内粮食预期增量,饲料资源紧缺将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同时,规模养殖用地难、用工难、融资难等问题也对畜牧业发展形成严重制约。由于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成本偏高以及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的缺乏,部分畜禽养殖者粪污处理意识薄弱,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瓶颈。
畜牧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始终坚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一条主线”,紧紧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三大任务”,着力构建畜禽标准化生产、畜禽牧草种业、现代饲草料产业、现代畜牧业服务、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草原生态保护支撑等“六大体系”。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坚持数量质量发展并重,加强农牧结合,坚持科技兴牧。
面对新形势,我国畜牧业未来发展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总量平衡、结构优化、效益稳定、质量安全、资源节约和生态友好为目标,切实加大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力度,由此实现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增长,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型社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