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医学学科建设范文

时间:2023-09-21 17:53:43
医学学科建设

第1篇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认证;中医儿科学;学科建设

1中医专业认证对中医儿科学学科建设的意义

专业认证是一个评估的过程,通过认证来评估学校开设的专业性教学计划或者专业是否符合预设的标准;通过中医专业认证可以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学的目的。其核心目标是促进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形成;以成果为导向提高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教学手段、教育教学方法,确定中医学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因此,通过专业认证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医儿科学学科建设。

2更新教育理念,明确中医儿科学学科建设方向

在中医专业认证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指向、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的指导下,我校修正中医儿科学学科建设方向,更新教育理念,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中心,明确学科建设方向是培养中医应用型人才。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指导下,我校修订了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改革了课堂教学设计、课程考核方法,强化了实践教学,并不断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修订后的中医专业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加强调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确定的中医儿科学的教学目标为:通过中医儿科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儿科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保健预防、疾病诊治的系统知识;能运用中医学理论认识儿童和儿科病的特点,以辨证论治原则处理儿科临床各类常见疾病,抢救急危重症;掌握中医儿科常用外治法;了解常见中医儿科疾病的发病情况等流行病学特点。修订后的教学大纲增添了张仲景学术思想传承能力的培养,并且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使学生成长为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工作的中医应用型人才。

3明确学科主攻方向,提高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明确的学科方向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在中医专业认证提高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要求下,我校中医儿科学的教学一直坚持“院系合一”(即医教合一)的临床教学管理体制。儿科教师坚持在教学以外的时间,全部从事系统的医疗实践,增强解决临床实际的能力。我校儿科团体先后开展了“麻杏陷胸汤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临床研究”“麻杏陷胸颗粒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临床研究”“麻杏麦冬汤治疗肺炎喘嗽风火阴虚证临床研究”,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为了促进学科发展,我们坚持以成果为导向,目前我校中医儿科已形成气血并治治疗小儿病症、经方防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两个稳定的主攻方向。同时,学科注重内涵建设,不断向更深入专业的三级学科细化发展,建立类似于内科学科的三级学科分支,借鉴现代医学以系统划分,如肺系(呼吸)、脾系(消化)、肾系(肾脏、内分泌、遗传代谢、生长发育)、心肝系(神经、心血管、血液)等专业;坚持以学术前辈思想为指导,传承与发扬并重的方针,对学术资源进行了梳理和挖掘。在主要研究方向的优势病种(如哮喘、复感、厌食、肾病)方面,深入开展了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的制定、优化推广工作[1]。我校中医儿科课题组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教师在取得医疗科研成果的同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如“构建创新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培养模式”“混合式教学法在中医儿科学中的运用”“中医儿科学形成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等,推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保证了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4依托附属医院及学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平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以研促教

学科平台是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载体。我校中医儿科科研团体依托学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开展了“麻杏陷胸颗粒对热性哮喘小鼠模型血清IL-12、IL-13调控的实验研究”,不仅明显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部分学生通过跟师观摩实验、辅助实验也提高了将来搞学术研究的实践能力。同时,我们还依托学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中心开展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保证了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5跟名师、多临床,加强中医儿科专业学科队伍建设

结构合理、能力强的学科队伍是学科建设取得成效的根本,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中医儿科学是针对小儿生长发育阶段,由生理病理、辨证论治、预防保健等诸方面共同构成的中医儿科学体系。中医儿科学不仅是一个缩小版的中医内科,而且具有其生长发育、生理病理、预防保健的特点。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及以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力量的学术梯队,在中医儿科专业队伍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我校中医儿科教师不仅是教学、临床的“双师型”教师,而且均有跟名师的经历。名师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儿科名家。跟名师提高了师资队伍的中医传承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中医传承能力。在注重教师跟名师的同时,我们还重视中医儿科专业学科队伍临床带教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临床技能。为使临床实习带教规范化,采取如下措施:(1)成立带教指导组、指定带教医师;(2)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和教学查房,结合典型病例重点讲解[2];(3)坚持病例讨论,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并发言;(4)坚持举办张仲景学术思想、经方医案系列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知识面;(5)严格审批学生病历,并要求床边报告病历;(6)重视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7)制定考试细则,采取答卷、病历书写、技能操作等综合评分,重点测试学生的“实战”能力。实践证明,训练系统的正规化,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儿科临床技能。

第2篇

学科优势是学科建设的基石。地方医学院校的学科,难以企及部属高校已有的存量和增量,获得学科资源的优势与综合性大学比也并不突出[2]。因此,地方医学院校的学科建设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核心。许多地方医学院校由于大规模的扩招,导致基础医学各学科教学任务重、精神压力大,在科学研究中急功近利,在目标上急于求成;加之地方医学院校资源有限,对教研设备物资投入不足,同一学科内同一层次的人才相互之间容易出现你争我夺,无法实现高水平科学研究。因此,地方医学院校很难获得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人才梯队的形成与培养是学科建设持续发展的的关键。学科带头人是高层次医学科技人才,是学科建设团队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不少地方医学院校基础学科选拔学科带头人求全求高或者急于求成,给具有潜力的后备人才压上繁重的行政和教学科研工作担子;在选拔出学科带头人以后,缺乏相应的培养机制。不仅不利于基础学科建设团队的形成和发展,对基础学科建设的持续发展也产生一定阻滞作用。

2地方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学科建设的对策

地方医学院校的基础医学学科优势相较于综合性大学或医科大学并不突出,以建设学科特色为发展途径能很好地解决地方医学院校的基础医学学科存量不足问题。地方医学院校应在现有基础学科的细节上下功夫,抓住重点,培养出与其他医学院校同类学科的特异之处,将其作为本院校该学科的特色发展;与此同时,地方医学院校必须加强建设重点学科建设,这是基础医学学科建设的根本出路,统筹全局,集中人力和物力的投资,形成优势,突出特色,使重点学科建设率先取得突破;再利用特色学科的优势和影响力,积极主办或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支持各基础学科积极申请、参与国内外其他组织的科研项目,以推进学科与国内外优势学科共建协作平台。

任何高水平科研成果的获得都离不开多学科的联合协作。地方医学院校应理顺基础医学各学科间的关系,协调好学科群与学科点及学科方向的统一关系,鼓励基础医学各学科之间加强科研联系,整合学科知识,促进学科间交叉渗透,充分利用各学科的资源,发挥综合优势,推动科研工作。同时注重分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培训项目,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综合科研水平。

学科建设是集学科梯队、学科方向、科学研究、基础条件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建设,学科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地方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学科带头人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学识水平,还需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学科带头人不仅肩负搞好科研的重任,还应吸引本学科不同领域的高层次的专业化学术带头人到自己的学科团队,加快学科梯队建设,培养学术骨干,保证学科建设的持续发展。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很好地避免了同一学科内同一层次的人才相互之间争夺资源的情况发生。因此,在学科团队建设中,地方医学院校应注重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对于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的培养,应根据人才成长的不用时期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引导,促进人才成长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第3篇

学科优势是学科建设的基石。地方医学院校的学科,难以企及部属高校已有的存量和增量,获得学科资源的优势与综合性大学比也并不突出[2]。因此,地方医学院校的学科建设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核心。许多地方医学院校由于大规模的扩招,导致基础医学各学科教学任务重、精神压力大,在科学研究中急功近利,在目标上急于求成;加之地方医学院校资源有限,对教研设备物资投入不足,同一学科内同一层次的人才相互之间容易出现你争我夺,无法实现高水平科学研究。因此,地方医学院校很难获得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人才梯队的形成与培养是学科建设持续发展的的关键。学科带头人是高层次医学科技人才,是学科建设团队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不少地方医学院校基础学科选拔学科带头人求全求高或者急于求成,给具有潜力的后备人才压上繁重的行政和教学科研工作担子;在选拔出学科带头人以后,缺乏相应的培养机制。不仅不利于基础学科建设团队的形成和发展,对基础学科建设的持续发展也产生一定阻滞作用。

2地方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学科建设的对策

地方医学院校的基础医学学科优势相较于综合性大学或医科大学并不突出,以建设学科特色为发展途径能很好地解决地方医学院校的基础医学学科存量不足问题。地方医学院校应在现有基础学科的细节上下功夫,抓住重点,培养出与其他医学院校同类学科的特异之处,将其作为本院校该学科的特色发展;与此同时,地方医学院校必须加强建设重点学科建设,这是基础医学学科建设的根本出路,统筹全局,集中人力和物力的投资,形成优势,突出特色,使重点学科建设率先取得突破;再利用特色学科的优势和影响力,积极主办或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支持各基础学科积极申请、参与国内外其他组织的科研项目,以推进学科与国内外优势学科共建协作平台。

任何高水平科研成果的获得都离不开多学科的联合协作。地方医学院校应理顺基础医学各学科间的关系,协调好学科群与学科点及学科方向的统一关系,鼓励基础医学各学科之间加强科研联系,整合学科知识,促进学科间交叉渗透,充分利用各学科的资源,发挥综合优势,推动科研工作。同时注重分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培训项目,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综合科研水平。

第4篇

    学科优势是学科建设的基石。地方医学院校的学科,难以企及部属高校已有的存量和增量,获得学科资源的优势与综合性大学比也并不突出[2]。因此,地方医学院校的学科建设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核心。许多地方医学院校由于大规模的扩招,导致基础医学各学科教学任务重、精神压力大,在科学研究中急功近利,在目标上急于求成;加之地方医学院校资源有限,对教研设备物资投入不足,同一学科内同一层次的人才相互之间容易出现你争我夺,无法实现高水平科学研究。因此,地方医学院校很难获得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人才梯队的形成与培养是学科建设持续发展的的关键。学科带头人是高层次医学科技人才,是学科建设团队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不少地方医学院校基础学科选拔学科带头人求全求高或者急于求成,给具有潜力的后备人才压上繁重的行政和教学科研工作担子;在选拔出学科带头人以后,缺乏相应的培养机制。不仅不利于基础学科建设团队的形成和发展,对基础学科建设的持续发展也产生一定阻滞作用。

    2地方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学科建设的对策

    地方医学院校的基础医学学科优势相较于综合性大学或医科大学并不突出,以建设学科特色为发展途径能很好地解决地方医学院校的基础医学学科存量不足问题。地方医学院校应在现有基础学科的细节上下功夫,抓住重点,培养出与其他医学院校同类学科的特异之处,将其作为本院校该学科的特色发展;与此同时,地方医学院校必须加强建设重点学科建设,这是基础医学学科建设的根本出路,统筹全局,集中人力和物力的投资,形成优势,突出特色,使重点学科建设率先取得突破;再利用特色学科的优势和影响力,积极主办或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支持各基础学科积极申请、参与国内外其他组织的科研项目,以推进学科与国内外优势学科共建协作平台。

    任何高水平科研成果的获得都离不开多学科的联合协作。地方医学院校应理顺基础医学各学科间的关系,协调好学科群与学科点及学科方向的统一关系,鼓励基础医学各学科之间加强科研联系,整合学科知识,促进学科间交叉渗透,充分利用各学科的资源,发挥综合优势,推动科研工作。同时注重分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培训项目,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综合科研水平。

第5篇

关键词:医院;医学工程科;学科建设;措施

当前,医院的医疗设备已经成为医院医疗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但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之后,由于管理不当、使用不当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医院的医疗设备并没有真正用到实处,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甚至有医疗设备闲置的现象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医学工程学科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各医院要加快医学工程科建设的步伐,积极引进、培养人才,让医学工程科工作人员对医疗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维护或使用,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

1 分析建设医学工程科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避免设备采购的盲目性 ①为了避免医疗设备采购的盲目性,医学工程科要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在制定采购计划前,应该从病源、年诊治次数、收费标准、社会效益等方面对设备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和预测,然后把评估和预测的结果提供给医院决策者,这样,可以为医院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依据,防止盲目采购的现象出现。②在采购前,医学工程科工作人员要认真研究当地设备分布情况和医院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考虑,保证设备采购以后能够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③大型设备对场地、水电等有很高的要求,一旦确定要采购医疗设备,医学工程科工作人员要提前确定设备的置放点。最后,医学工程科的工作人员要参与设备采购,保证设备达到相应的指标,并有完善的售后服务。

1.2有利于设备的科学管理 在购进医疗设备之后,医学工程科工作人员应该对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①建立完整的档案,并规范管理档案,为日后的设备使用、管理、维修等提供可靠的资料。②医学工程科工作人员应该对设备进行计量管理,提高设备的准确性。③医学工程科应该组建一支专门的设备维修队伍,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维修设备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设备的性能,进而保证设备诊治的准确性。

2 分析医院医学工程科学科建筑存在的问题

2.1医学领导人重视程度不够 在医院中,医学工程科是提高医疗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部门,但在当前,只有少数大型医院建立了医学工程科,并让医学工程科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很多医院的领导还未认识到医学工程科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的领导人甚至把医学工程科工作人员等同于电工、水工等[2]。此外,在购买医疗设备的过程中,部分医院领导完全忽视了医学工程科的重要作用,没有参考医学工程科的评估、预测的相关数据,在做出决策之后让医学工程科的相关人员去采购设备。在设备出现故障之后,医院首先想到的是让设备供应商或其他单位的工程师,忽视了医学工程科设备维修技术人才的培养,这样一来,医院设备的维修具有很大的被动性,一旦设备发生故障,不能及时进行维修,很有可能耽误诊疗。

2.2医学工程科缺乏高素质的人才 目前,大部分医院医学工程科都缺乏专业的人才,在医疗设备的检修中,仍旧采用传统的方法,而医疗技术不断提高,设备的检修工作越来越复杂,难度日趋增大,传统的检修办法已经无法及时发现并维修设备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现阶段,很多医院盲目追求先进、洋气等,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但引进以后,却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来进行管理的检修,只能高薪聘请其他维修人员到医院来进行维修,这样一来,不仅无法保证医院的经济效益,而且无法保证设备维修的实效性。

3 加强医院医学工程科学科建设的措施

3.1转变思想观念 医院领导人应该与时俱进,积极转变观念,深入认识医学工程科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性,给医学工程科的学科建设提供更多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尽快建立高质量的医学工程科。此外,医学工程科的工作人员也应该积极转变观念,充分重视自己的工作,并不断积累工作中的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和技能。

3.2创新医学工程科的模式 为了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减少设备维修费用,在日常的工程中,医学工程科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设备的保养,构建起“七分保养、三分维修”的工作模式。有相关调查显示,在当前的医疗设备管理和维修中,50%以上的设备故障是由保养不当引起[3]。在医疗设备的保养中,除了日常的检查之外,医学工程科的工作人员要对设备进行除尘、除湿、降温等保养,并详细检查设备的机械部件,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3.3组建高素质的医学工程科队伍 在医院医学工程科的建设中,人才质量极其重要。①医院应该积极引进专业的人才,适当提高工资待遇,吸引那些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的人才到医院让工作,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引进一些相关的专家,并让这些专家和专业人才领衔医学工程科的学科建设,进而加快医学工程科建设的速度,提高建设的质量。②医院应该加大对医学工程科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聘请专门的培训专家到医院来对其进行培训,或者让现有工作人员到外面去学习。总之,医院应该为现有医学工程科工作人员提供更多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提高其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大对设备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管理、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4 结论

近年来,医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医院引进大型医疗设备的数量越来越多,设备管理、维修等工作的复杂程度日趋增加,各医院逐渐意识到医学工程科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纷纷开始建设医学工程科。为了尽快建设起高质量的医学工程科,医院应该积极转变观念、引进人才、创新管理模式等,提高医学工程科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进而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促进医院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我院医学工程科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06):156-157.

第6篇

世界名牌大学的办学理念中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如哈佛大学教育理念包含有:“学校致力于创造培养学生自我依靠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平台”。剑桥大学的办学理念也含有“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即“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2]”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medicaleducation,CME)是医学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适应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为技术人员从业后获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所建立的终身教育制度[3]。

1医学影像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放射学发展为诊断和治疗兼备的医学影像学,包括普通X线诊断学、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X线计算机成像(computerradiography,CR)、数字X线成像(digitalradiography,DR)、超声学、发射体层成像(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以及两种影像技术的融合如PET/CT、PET/MRI、SPECT/CT、DSA/CT等一次检查获得多种影像信息的成像技术和介入影像学,包括介入放射学和介入超声学等。传统X线摄片已逐步被CR、DR取代。CT不断更新换代,如螺旋CT(SCT)、多层CT,现已发展到128层CT等。MRI发展趋向于高场强、实时成像、功能MRI(fMRI)、显微结构成像、波谱分析(MRS)以及同质同性抑制技术等。CT、MRI成像速度和分辨率均明显提高,灌注、弥散、仿真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超声向超声造影、三维超声成像和介入超声学发展。核医学主流发展方向是分子核医学。

影像学诊断由大体形态学为主的阶段向生理、功能、代谢和分子/基因成像过渡,出现了分子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图像分析由定性向定量发展。诊断模式由胶片采集图像和阅读逐步向数字采像和电子传输方向发展。信息科学的进展,促进了医学影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和远程放射学(teleradiology)的发展,网络影像学(networkimaging)以及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aideddiagnosis,CAD)将成为可能[4]。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和临床应用,介入治疗及其与内镜、微创治疗、外科的融合发展改变了影像学实践和服务方式,影像诊治手段日益先进,影像诊治水平明显提高,使医学影像学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学科创建于1935年的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放射科。在7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紧跟学科发展,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创建了医学影像学科技创新团队,通过学科建设、医学领军人才、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和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等措施,将“医学影像学与介入放射学”学科建设为江苏省135工程医学重点学科(2001年),放射科建设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2002年),“医学影像学科”获准为江苏省医学影像学科质量控制中心(2004年),“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创建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6年)。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创建于1990年,当年开始培养医学影像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经采用特色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件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名师培养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现已创建为江苏省普通高校特色专业(2006年)和江苏省高校成人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实验室获准成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2007年)。本专业1984年开始招收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成为江苏省唯一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

2医学继续教育的范畴与其在重点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医学影像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和新理论不断涌现,医学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社会对从医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医疗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仅从医学院校教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医学工作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人才培养和学科队伍建设是关键。为了使医学影像学专业医技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跟上医学科学发展脚步,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5],我们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1)借鉴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即“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结合国情让全体教师和职工树立终身教育、自主学习的理念,即“活到老、学到老”。其特点决定了在高校从事教学、医疗和科研的教师和职工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我,把终身学习作为自我提高的一种方式。

(2)配合继续教育学院进行脱产、非脱产形式的成人学历教育,对象涉及本院医护人员与全国成人教育考生。

(3)配合研究生院进行在职职工研究生学历教育,对象涉及本院职工与江苏省乃至全国考生。

(4)与国外著名大学、学术团体保持密切合作,每年不定期邀请国外知名专家来院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2~3次,对象涉及本院相关医护人员和研究生、本科生。

(5)学科学术地位决定了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申报和开展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就要求本学科及学术水平在本专业领域中处于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在同行中具有领先地位,这样才能吸引众多的医技人员来院学习或进修。我们利用“中华医学会实用介入技术推广培训中心”基地,每年认真组织申报并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次以上,对象涉及本院医技人员和全国需要参加培训的各层次医技人员。在实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和开展是学科学术地位和水平的具体体现,也是展示推广学科成果、宣传自我、扩大影响、构建学科品牌的优势,同时也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水平的主要体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

(6)常年接受国内各单位进修生来院学习、工作,积极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和职工到国内外著名大学或医院进行短期进修、考察或进一步深造。

(7)切实加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和年轻医师五年住院医师轮转培训制度。科室每月组织一次青年医师读书报告会,以督促年轻人好学、向上。

(8)参加学术会议、撰写学术论文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国际性和中华医学会组织的高质量学术年会或专题学术会议以及省市年会,并制定了《参加学术会议及差旅费使用的规定和的奖励办法》。凡在放射学全国年会上进行大会发言的论文第一作者、在省市年会进行专题讲座或被评为大会优秀论文者,科室承担参加会议的所有费用,包括差旅费、住宿费、会务费和资料费。每年根据北京大学版“医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凡在目录内期刊上所发表的论文及SCI上所发表的论文,在单位奖励的基础上,科室根据影响因子再进行不同幅度的奖励,以此鼓励教师、职工多撰写、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科科研、教学质量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规模决定着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规模,人才结构决定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层次,人才梯队决定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后劲,故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学科、专业的发展和教学质量。学科建设中,师资队伍是前提,学科带头人是核心,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根本[6]。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重点攻关项目,既是学科水平的体现,又是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同时也是人才培养、梯队建设、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取得高水平科技成果、确立学术地位的基础[7]。

坚持推进科技创新与培养、聚集创新人才相结合,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与建设科技创新团队相结合。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将人才资源作为提高学科自主创新能力的最大优势,形成科技创新与教师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密切结合、互相促进的良性机制。多年来,我们本着“用好现有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引进优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原则,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促进学科发展的根本大计来抓,并采取主动培养、积极引进、大胆使用、热情关怀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

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学科具有一支政治思想素质好,学科力量雄厚,学术造诣较深,结构合理,集教学、科研和医疗为一体的专业队伍。教师队伍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发展趋势好,形成了具有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科技创新团队。35人中正副教授/主任医师18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人,博士10人,硕士22人。近5年在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际合作1项,省部级以上课题20项。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成果奖14项;发表科研论文25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中华级期刊46篇;出版教材和专著16部,卫生部视听教材2部。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一贯注重于教学改革的研究,近5年来,主持教学改革课题14项,获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面向21世纪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和《创建特色专业,培养医学影像学创新人才》分别于2001年和2005年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

第7篇

目前各行各业的竞争都处于白热化状态,当然医院也不例外,要想医院获得可持续性发展,首选就要加强重点学科的建设和管理,实现人力资源和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将详细探讨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中的重要元素,并提出有效的建设和管理对策,促进医院的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

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对策

目前越来越多的医院将重点学科建设作为了重点,并且也将越来越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这主要是因为该建设有助于医院内涵建设的提升,并将医院品牌树立,同时促进人才的培养,使人才队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临床医技能力、高度的责任心及其良好的人文素质,进而推进医院科研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1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的思路

1.1明确医院的发展方向,将技术短板清除

例如针对当下普遍存在的肿瘤、疼痛和老年病进行学科建设,同时实现消化系统内外科融合、心脏中心建设的融合,院前院中危急重症的融合、神经内外科的融合。

1.2与医院的特色和实际融合

也就是整合医院的自身优势,将亚专科建设及早布置,如建设骨科医疗中心等,同时针对重点学科进行科研协作群及其科研团队的构建[1]。除此之外,在业务上也要立足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多发病和常见病。

1.3重视学科带头人和储备人才的培养

将具备创新意识、勤于专研、吃苦耐劳的人才选拔,并将其作为学科建设的领头羊,同时加强后备人才的选拔,保证在学科建设上凸显水平一流、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优势,进而为患者提供廉价、高效、优质、方便、安全的服务。

2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2.1将重点学科建设作为发展重点,同时加强政策倾斜

也就是将弹性管理加强,同时进行相关保护制度的建设,促进重点学科建设的顺利实行。再者就是将管理机制健全,促进管理力度的加强,并将重点学科领导小组设立,并以各种途径进行顶尖人才的培养进而选拔,由领头者进行重点学科的发展和建设。除此之外还要将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强,将科研经费和政府专项拨款更多的争取,并且拓展融资渠道,保证最近能够满足科研的需求[2]。除此之外还要将相应的实验室设立,并且将设备购置齐全,为重点学科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将院内资源配置优化,将合作机制强化

要想将医院重点学科的竞争力提升,并且将省级研究课题和国家级研究课题承担,并且获得突破性进展,就必须加强合作。一是院内科研合作,也就是将重点学科的“龙头”效应充分发挥,借助医院的优势和特色进行物力和人力的统筹,将新技术和新业务开展;二是将优势学科群建立,对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实现学科间互补互利和学科的低成本发展,同时也促进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3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

要想将医院的发展战略落实,就必须对科研资源进行整合,并且将定编定岗制度推行,将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明确区分。还有就是将大量的人才吸引,进而共同致力于重点学科的建设和研究,充分发挥领头者的作用,对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构建良好的科研平台,推进科研事业的发展和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2.4结合院外多渠道

也就是在技术上向国内外先进单位学习,做到扬长避短,进而使重点学科在技术上获得发展。同时整合商业,将院一企合作模式推行,以此来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将成本降低,进而促进社会效益和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

2.5将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建立健全

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重点学科建设领头者的选拔,并且保证考核因素的全面性,如人际协调能力、道德品质、管理组织能力、专业技术水平等。在进行相关人才选拔的时候,还要注重优势互补,当领头者存在明显缺陷和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加强帮扶,并且加强实践锻炼。并且带头者来要明确权、责的关系,将两者明确区分的同时,还要将其细分,如建议权和决定权等,并将任期目标管理实行[3]。对于创造利益、技术引进和课题立项必须将具体的要求提出。同时将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使更多的学科接班人和青年技术骨干被培育出来。并且加强科技人员的交流、学习和进修,进而加快学科梯队建设。

2.6借助疾病诊治建立学科链

疾病的诊治是学科研究的重点和中心,目前已经形成了诊治链,同时也是学科关系的重要纽带。因此,可将市二级重点学科的优势发挥,实现临床和科研的协作,并且将学科间的网络联系加强,使学科之间形成优势互补,推进学科的共同发展。

2.7将重点学科品牌效应树立

带动其他学科及其探索发展道路是重点学科建设承担的发展使命,要想将重点学科的建设步伐加快,就必须将医院各级人员积极组织,使其共同思考和献计献策,将重点学科有计划的制定和发展,并且将其纳入医院管理的范畴,在管理上推行长效动态管理,也就是优先发展重点科室,优化组合发展受限科室,强力扶持有潜力的科室,以此来实现重点学科品牌效应的努力创建,推进各个学科的共同发展,并且以有效的科研管理机制来促进医院学科的整体发展。

3结语

对于医院的重点学科建设而言,在工程量上较大,且具有长期性,同时还必须依靠各方的扶持和支持。而作为医院,必须明确重点学科建设的思路,再在此基础上将重点学科建设作为发展重点,同时加强政策倾斜,将院内资源配置优化,将合作机制强化,结合院外多渠道,将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建立健全,借助疾病诊治建立学科链,将重点学科品牌效应树立,这样才能够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宋美昕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张金凤.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促进学科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8:236-238+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