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旅游项目建设必要性范文

时间:2023-09-21 17:53:42
旅游项目建设必要性

第1篇

Abstract: The tourism complex is a new type of tourism format, and it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public tourism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tourism function. The background and reasons of the formation of tourism complex determine that it has government participation, pull of regional economic,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format rationality of the city construction. In the term of tourism resources planning, it has land dependence, resources support, complex functions and overall unity. In the term of project operation, it has periodical development, operational integration and high risk of high yield.

关键词: 旅游综合体;城市建设;旅游资源规划;项目运营

Key words: tourism complex;urban construction;tourism resources planning;project 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165-02

0 引言

根据世界度假经济规律,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将全面进入度假时代。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已超过3000美元,部分城市、省份如北京、天津、上海已超过10000美元。中国旅游业已经从大众观光的“门票旅游时代”向深度休闲度假的“泛旅游时代”转变,在此背景下,融合了观光、游乐、休闲、运动、会议、度假、体验、居住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旅游综合体成为满足人们多样化度假需求的必游目的地。

1 旅游综合体形成背景

旅游综合体是一种将文化旅游功能与城市功能相结合的新型的旅游业态,它的出现是大众旅游需求不断提升以及旅游功能城市化不断加深的必然结果。这一结果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游客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早期的观光游览型转向休闲度假型,从单纯的景点串联式旅游行程变为在某一旅游目的地区域内驻地度假旅游,这就要求在旅游目的地的区域范围内,不仅要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还要满足游客的生活度假需求,即城市功能需求。正是由于旅游综合体的产生原因及预期效果,旅游综合体必须要满足游客旅游、度假、美食、住宿、娱乐、购物等一系列需求,这就决定了旅游综合体与传统旅游形式有着本质区别。

业内关于旅游综合体的概念内涵已经有了深入研究,但是在其所具有的特征上未能达成共识。依据旅游综合体的概念内涵、产生背景,并结合行业实践和业内多位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旅游综合体在城市建设、旅游资源规划以及旅游综合体项目运营方面具有一些显著特征。

2 旅游综合体在城市建设方面的特征

2.1 政府参与必要性

旅游综合体建设与运营单靠一家企业或者几家企业是不可能实现的,它是一个需要统筹规划、多方协作的大项目,涉及到旅游目的地的整体规划、区域建设以及餐饮、住宿、交通、娱乐等众多行业。如果单纯依靠项目开发商进行整体规划,难免出现会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考虑无法从宏观上把握项目的整体区域建设和项目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项目的建设伊始就需要政府主导、开发商组织实施以及各行业参与合作,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政府的监督管理以保证项目的发展项目以及预期目标的实现。

2.2 区域经济拉动性

旅游综合体项目从规划到建设完成,牵涉到政府、开发商、运营商等30多个企事业单位和经济部分,涉及到旅游、餐饮、住宿、交通、娱乐等多个行业,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细分行业多达100多个,同时,带动就业的比例达到1:4.3。由此可见,旅游综合体的建成首先会带动旅游目的地就业岗位的增加,基础建设和城市面貌的改善,同时,它也将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收入,拉动区域内其他行业的整体收入,如餐饮住宿、交通、娱乐购物等,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

2.3 产业集聚性

旅游综合体的“综合”指在旅游目的地区域范围内旅游要素种类全、数量多。种类全意味着在旅游综合体内要尽可能多得聚集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和项目,形成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旅游产业集聚区;数量多就要求在综合体内任一行业或者项目要有足够的品类,能够满足游客对该行业的不同层次需求。

2.4 业态配比合理性

由于旅游综合体内汇聚了大量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和项目,因此,不能过多地凸显旅游要素中的某一特定要素,而忽略其他因素,造成旅游综合体特色有余、相关产业支撑不足的现象,这就要求在综合体内各产业要按照游客需求以及市场发展需求进行合理分布及配比,以使综合体内各要素分布均匀,各项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城市开发的角度来说,旅游综合体为具有旅游吸引力的城市功能规划与开发,因此,游客在旅游目的地所需要的一切生活设施均需进行开发建设,且为了满足游客的差异化需求,各业态不仅要参与到旅游综合体的建设,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比例。

3 旅游综合体在旅游资源规划方面的特征

3.1 土地依托性

旅游综合体是一个空间区域,必须依赖区域内的土地资源,因此,土地资源是旅游综合体打造的前提条件,它直接决定了旅游综合体的规模及范围大小,间接影响旅游综合体所能承载的旅游要素的种类和数量。旅游目的地土地资源的优劣多寡以及开发设计是旅游综合体建设规划的关键因素,只有将土地资源特色与旅游功能相结合,才能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吸引物。只有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布局,最终才能构成一个新的旅游产品,即旅游综合体。

3.2 旅游资源支柱性

旅游综合体的关键在于其旅游资源的不可复制性。传统的生态旅游综合体主要依托于原生态资源,而旅游综合体的价值在于其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物,同时,还具有旅游要素齐全、旅游与城市功能完备的优势,只有具备以上两点,才能称为旅游综合体。

3.3 功能复合性

旅游综合体的形成是基于旅游功能和城市功能的融合,因此,与传统的“景点”、“景区”概念有着本质区别。旅游综合体不仅能满足游客的观光游览的基本旅游需求,同时,还能满足其在城市中才能获得的各项体验,是各种旅游与城市功能的复合叠加,是一种集合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空间组合。各种功能在区域内形成统一的整体,满足游客对旅游的多方位、多层次需求,让游客在特定的空间组合中获得丰富的感观体验。

3.4 整体统一性

随着大众旅游的不断深入,游客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变化,对旅游的定义不再局限于景区景点和名胜古迹,而将城市、景观、建筑、人文、设施等均视为旅游的一部分,所到之处都可以成为旅游吸引物。因此,旅游综合体的建设要将自然生态资源、景观建筑、道路设施与文化习俗等融合在一起,进行统一规划设计,营造出独特的旅游氛围和综合体气质,打造出一个各要素相互配合、资源设施与文化像话映衬的统一体。

4 旅游综合体在项目运营方面的特征

4.1 项目发展阶段性

旅游综合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的项目,不能在短时间内就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基于生命周期视角,旅游综合体从概念的形成到其投入运营也会经历引入、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目标及发展中心各不相同,但是从旅游综合体概念的引入到项目建设,再到旅游综合体的蓬勃发展,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也只有经过前期的建设和累积,才能够形成一定的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综合体。

4.2 运营一体化

旅游综合体为了达到综合的效果,必然要吸引大量的旅游相关产业、项目和配套设施的集聚,区域内汇聚了不同产业、不同项目、不同设施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如果在旅游综合体内不采取统一的经营管理措施,可能会出现经营管理者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损害行业利益和项目利益。旅游综合体也会因为区域内行业间、项目间和商家间的竞争内耗过大,造成整体经济利益的下滑,甚至出现亏损。因此,旅游综合体应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通过事前协商,确定基本的运营管理规则,统一经营管理。

4.3 高风险高收益性

从项目的角度看,旅游综合体是一个大项目,下设一系列要素独立的子项目,包括景点、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由于项目规模巨大、牵涉行业众多、覆盖范围广泛,因此,前期需要投入项目的资金量也是非常可观的。再加上大项目下包含众多子项目,从项目概念引入到最后建成投入运营的时间较长,更加剧了开发商投资旅游综合体项目的风险。尽管如此,业内很多学者认为旅游综合体项目是一个高收益项目,主要是游客已经厌倦了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对景区景点已经失去了兴趣,现在急需出现一些新的旅游吸引物来满足游客旅游需求的转变,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用于旅游上的资金也在增多。因此,虽然旅游综合体尚处于探索阶段,但是旅游综合体的开发投资必然蕴含巨大商机。

5 旅游综合体发展前景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的《2015-2020年中国旅游综合体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显示,近年来,为更好地顺应市场的需求、创造更大的综合效益,政府机构、旅游集团和地产企业,在区域土地综合开发项目上,都越来越多地指向了“旅游综合体”这一全新模式。据统计,截至目前为止,国内涉足旅游综合体的公司超过100家,在全国布局了上百个旅游综合体项目,南至海南岛,北到长白山,西至大漠边陲新疆,东沿海岸线蔓延。这一趋势,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必将继续存在,这是中国旅游产业转型的方向、中国地产开发创新的方向,也是政府引导区域升级的方向。

6 结论

本文结合业内实践和前人的研究,总结概括了旅游综合体在城市建设、旅游资源规划以及项目运营方面的典型特征,博采众长,不仅为业内学者提供了相关研究基础,而且也为业内从业人员在旅游综合体的规划建设上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文君.旅游综合体发展模式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 2010.

[2]陈雯婷,金权杰,程澄.基于城市化背景下的旅游综合体研究[J].现代城市,2011(2):27-28.

[3]黎筱筱,吴必虎.泛旅游时代与旅游综合体建设[N].中国旅游报,2011-03-21(007).

第2篇

第二条凡是在厦门市辖区内保护、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的,都必须遵守本规定。本规定所称的旅游资源,是指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

第三条旅游资源管理工作,坚持资源保护增殖和资源开发利用并重,资源保护开发与城乡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旅游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出看见和建议,对破坏旅游资源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五条鼓励内资、外资和各行各业投资开发厦门的旅游资源,并依法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必须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厦门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旅游部门),依法对全市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实行统筹、协调,并牵头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区人民政府,根据各自的职责依法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实施规划、监督如管理。

第七条厦门市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规划,由市旅游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建设供旅游者进行观赏、游览、休闲、娱乐等活动、以创造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区,包括旅游景区、度假村、游乐场(园)、主题公园、森林公园、高尔夫球场等,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编制该区域的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规划。旅游区规划由市旅游部门与市规划、计委等部门会审。

第九条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旅游区内的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规定,符合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定的要求。各旅游区管理机构应当集中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环境保护,加强对旅游区的环境卫生和保护文物古迹的监督管理工作,采取措施新建改建旅游区的厕所,在旅游线路和景点集中的地带设立环境保护标语牌或提示牌。

第十条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事先制定资源保护计划和措施。其废水、废气、废渣、废弃物的处理处置设施,以及防止水士流失、植被被坏、景观破坏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禁止在旅游区建设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项目,对已建的要限期治理。旅游区内的工厂,在城市风景通视走廊和重要景观地带的有碍景观的居民住房及建筑物等,应逐步拆迁或改造。

第十一条在规划开发或己开发利用的旅游区内,应保护区域内的生物资源和水资源,禁止在旅游区内捕猎野生动物,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持旅游区内的地形地貌景观,禁止在旅游区内开山采石、挖沙取士、填盖水面、砍伐树木,以及进行可能改变旅游区地形地貌的其他活动。对于已经造成生态破坏的,必须积极整治,限期恢复。

第十二条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和旅游活动的规模,不得超过旅游区的环境容量,其性质、布局、规模、体量、高度、造型、质感、色彩等,必须与周围自然景观和环境相协调。旅游区内应控制资源的开发强度,加强绿化植被,降低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严格控制建筑的体量和高度。

第十三条鼓浪屿、万石山和厦门岛东南部环岛路临海地带,是旅游资源的重点保护区域。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和方式非法出让、转让或非法占用风景旅游资源及其景区土地,改变其供公众游览的性质。

第十四条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生活旅游岸线,必须按照生活旅游岸线的规范进行建设和管理。在沿生活旅游岸线兴建的环岛路或海滨道路的临海一侧,应作为公众休憩绿地,方便公众进入,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将其占作他用。在生活旅游岸线临海地带,兴建因旅游服务需要建设的少量服务设施用房,应严格控制建筑物的体量和建筑密度,并严禁占用沙滩建设。

第十五条开发和利用古遗址、名人遗迹、历史纪念地、寺庙建筑、古代城堡、园林、特色建筑等人文资源作为旅游项目,应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修缮时不得改变其特有的历史风貌。对危及人文资源保存的行为,市旅游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责令建设、经营单位立即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直到责令其暂停开发和组织游览活动。

第十六条兴建旅游景区、度假村、游乐场(园)、主题公园、森林公园、高尔夫球场、旅游饭店、度假别墅等旅游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必须提交书面申请报告、编制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建设项目的选址、区域范围和功能划分;

(二)建设项目的性质、建设规模、投资总额和资金筹措;

(三)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容量分析,旅游区还应增加资源开发项目和人造景观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等内容;

(四)市政设施配套;

(五)旅游服务配套设施;

(六)项目客源市场的定位和预期效益;

(七)其他需要申报的事项。

第十七条市旅游部门在收到申请报告和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集计委、规划、建设、土地、环保等有关部门和旅游建设项目所在的区政府对旅游建设项目进行初审。初审同意的,发给建设单位"旅游建设项目初审意见书"。

第十八条建设单位持"旅游建设项目初审意见书",向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旅游建设项目,还应按规定程序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

第十九条建设单位不按规定编报"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或者报告书主要结论弄虚作假的,由市旅游部门责令改正。不予改正的,有关部门不予以办理项目审批手续。

第3篇

前言

旅游产业的开发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够起到极大的支撑性作用。加强草坪回族乡旅游主题小镇的建设,同样对桂林市雁山镇旅游与经济发展具有上述意义。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草坪回族乡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已有一定基础,但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由此导致的产业发展不完善的状况,这对当前该乡的经济水平的提高不利。鉴于草坪回族乡在旅游产业开发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有必要探讨针对解决策略,保障草坪回族小镇的建设效果达到更好。

一、草坪回族乡休闲旅游现状及问题所在

草坪回族乡休闲旅游产业目前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同时也吸引了很大一批游客来此消费,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草坪回族乡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存在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严重阻碍了休闲旅游主题小镇的建设。

(一)旅游项目过于传统

旅游项目过于传统、创新不足,是草坪回族乡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社会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于旅游区旅游项目创新程度的要求开始越来越高,调查显示,旅游项目的创新程度与吸引的游客数量成正比。以桂林草坪回族乡旅游情况为例,其在项目设置过程中,仍以冠岩风景以及古东瀑布为主。近些年来,虽然加入了农业产业园这一项目,但吸引的游客数量少之又少。需要认识到的是,旅游项目过少,短时间内能够吸引一批游客的,但长此以往,其吸引力必定会有所加强,这对于草坪回族乡经济的发展以及当地旅游产业的充分开发都十分不利。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

游客对于旅游区基础设施要求非常高,不仅需要具备畅通的交通环境,同时还需要具备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目前,草坪回族乡的交通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其交通的便利程度也足以对当地的旅游产业形成支撑,但其基础设施却极不完善。具体而言,草坪回族乡旅游区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住宿以及饮食环境差乃至信息化水平不高等方面。住宿与饮食环境的清洁度关系着游客对旅游区的整体印象,与此同时,游客在出游的过程中,对于信息的畅通性同样有所要求。草坪回族乡休闲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达到游客的要求,这必定会影响其旅游产业的开发效果。

(三)环境污染现象严重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必须注重环境的保护,要使经济的发展能够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草坪回族乡休闲旅游区环境污染现象十分严重,游客所丢弃的垃圾长时间得不到清理以及旅游区饭店等每一天所产生的垃圾得不到处理是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这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相互违背的,同时也是阻碍草坪回族乡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使草坪回族乡休闲旅游主题小镇的建设能够成为可能,必须将环境问题的解决视为重点。

(四)忽略了文化建设

草坪回族乡不应仅仅以景色吸引游客,应将文化建设作为旅游产业建设中的主要内容来关注。目前,草坪回族乡并没有认识到以民族文化特色为关键点去吸引游客的重要性,这是导致旅游项目缺乏创新性的主要原因。为提高休闲旅游主题小镇建设水平,将文化建设作为旅游区发展的重点十分重要。

二、草坪回族乡休闲旅游主题小镇建设的可行性

草坪回族乡休闲旅游主题小镇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环境以及文化两个方面。

(一)环境方面的可行性

草坪回族乡具有环境秀美的特点,不仅有山有水,同时也存在较多的洞穴,上述均为自然景观,对于长期生活于城市的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相对于其他旅游区而言,上述旅游环境也具有极大的丰富性,因此可以说,草坪回族乡对休闲旅游主题小镇的建设在环境方面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漓江是桂林草坪回族乡的一个主要旅游景点,在国内十分著名,是草坪回族乡旅游区建设优势的主要体现。除此之外,近些年来,旅游区还发展了大量的农业产业园,虽然目前还未成为主要的旅游景点,但也是其环境方面的主要优势所在。

(二)文化方面的可行性

相对于传统的旅游区而言,草坪回族休闲旅游主题小镇的建设在文化方面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小镇的建设应以回族民族文化为关键点吸引游客,这是其独特的优势。独特的民族风俗、民族服饰以及饮食习惯均可以成为其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在小镇建设过程中,有关人员必须注重对这一优势的发挥,要将其作为建设的关键点进行把握,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建设效果,同时也才能为这一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

三、草坪回族乡休闲旅游主题小镇建设途径

就目前的情况看,草坪回族乡休闲旅游主题小镇的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但鉴于旅游区在环境以及文化方面的优势,旅游主题小镇的建设仍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因此,为使小镇的建设成为可能,同时使建设效果能够得到保证,必须加大力度解决其所面临的困难。

(一)创新旅游项目

旅游项目创新程度不足是阻碍草坪回族乡休闲旅游主题小镇建设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使小镇建设能够更加顺利的实现,必须针对旅游项目进行创新。

当前的旅游项目主要自然景观为主,为使其能够得到创新,需要在进一步开发自然景观的同时,将人文景观纳入到旅游项目之中。草坪回族乡的人文景观主要表现为民族服饰店等方面,要使游客在欣赏自然风景的同时,能够体验到不一样的民族风情,进而达到提高景区吸引力的目的。另外,虽然目前草坪回族乡已经实现了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但其并没有吸引到大量的游客,从根源上分析,这一问题的存在与产业园品种以及宣传力度不足均存在联系,因此,有关人员应增加产业园品种,使游客能够最大程度的体验到采摘的快乐,以使其能够对小镇产生较深的积极印象。

除此之外,有关人员还应通过传播媒体创新展开宣传,强化微博、微信等手段,扩大自身的知名度,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草坪回族乡休闲旅游主题小镇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住宿以及饮食卫生达不到标准、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不足两个方面。为解决住宿以及饮食方面存在卫生问题,加强对当地卫生情况的管理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想要使问题能够从根源处被解决,必须使旅游区人们能够真正认识到保证卫生的重要性,进而能够从自身出发提高住宿以及饮食环境与条件,以使其能够达到客户满意的标准。另外,针对旅游区内信息畅通性得不到保证的问题,可以与通信公司合作,加强网络的建设,以使信息能够更加畅通,保证游客在旅游区内能够随时实现与外界的联系,避免对其生活以及工作造成影响,这样才能使小镇的建设效果得到更好的保证。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基础设施的完善均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证,因此,为使建设效果能够达到更好,有关部门有必要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要根据草坪回族乡休闲旅游现状及其建设所需要资金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其进行资金方面的支持,以在提高休闲旅游主题小镇建设水平的同时,达到民族团结以及民族文化融合的目的。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对各行各业所提出的主要要求,旅游行业的发展同样需要遵循这一理念。草坪回族乡休闲旅游主题小镇的建设要尽快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小镇管理人员要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不仅会影响旅游景区的形象,久而久之,还会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来实现

首先,旅游景区要加强宣传工作,提醒游客保护景区环境的重要性,必要时,如发现存在乱扔垃圾的问题可以进行经济方面的惩罚,这对于解决由游客乱扔垃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

其次,旅游景区的饭店等也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每一天所产生的废水要经过处理从合理的渠道排出,必定乱倒脏水的现象的发生,以使景区的环境能够得到保护,在提高饮食卫生的同时,为游客带来更好的印象以及饮食体验。

最后,针对景区内已经存在的垃圾,工作人员要及时的对其进行清除,避免垃圾堆积以及腐烂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进而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四)注重文化建设

特殊的文化是草坪回族乡休闲旅游主题小镇建设的一个主要优势,但同时也是小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小镇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大力度发挥文化优势,要使本区域民族文化的特色得以体现,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以达到提高小镇的影响力的目的。对此,建设回族风情街能够起到较好的文化宣传以及建设效果,其中需要包括民族饮食、民族服饰以及民族建筑等多方面内容。

首先,在回族风情街中需要包括民族饮食的因素。回族饮食文化以清真为主,肉类食品以牛肉与羊肉为主,在民族风情街中的回族饮食必须严格保证清真性,这一点非常重要。

其次,在回族风情街中需要存在回族的民族服饰店,店中除售卖回族服饰外,还可以售卖具有民族风情的纪念品,这不仅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同时对于小镇经济效益的增长也十分有利。

最后,小镇中应存在穆斯林经典建筑――清真寺,以使游客能够切身体会到回族的宗教文化,这对于回族文化特色的体现以及小镇吸引力的增强都能够起到极大的支撑性作用。

四、结论

第4篇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召开高规格的旅游名镇建设现场会,主要任务是:动员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全力支持创建旅游名镇,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旅游“二次”创业,促进全市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目标旅游城市,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强市的跨越。刚才,大家参观了现场,部长宣读了“两办”文件,同志介绍了的有关情况。会上,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认真地抓好落实。下面,按照会议安排,我先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创建旅游名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旅游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无烟的工厂,历来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发展,提出了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全省支柱产业的目标。旅游名镇是指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镇区环境整洁、地域特色突出、市场形象鲜明、具有辐射集散功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明显的旅游城镇。建设旅游名镇,是推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去年底,省委书记同志在旅游调研中指出,要“加快旅游发展,建设旅游名镇”,正式提出了旅游名镇的概念。今年,省委、省政府更是把旅游名镇建设、作为促进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纳入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半年来,书记两次为旅游名镇建设作出批示,并督促省旅游局抓紧推进。省长也多次强调:“要以旅游名镇建设为抓手,打造黄金线路,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要把旅游打造成的一张名片。”前不久,省政府还专门举办了“旅游发展高层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我省旅游业发展把脉问诊,破解发展难题。这些都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抓旅游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市委、市政府也十分重视旅游业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兴市的决定》,并在市委四届二次全会和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打造中国知名目标旅游城市的宏伟蓝图。市委常委会和市长办公会也多次专题研究旅游工作,及时调整了城建、文化、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规划建设。今年5月,被评为全省旅游名镇创建“示范引导模式”的“十镇两区”之一,成为荆门市唯一入围“十镇两区”的乡镇,更为我市旅游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创建“旅游名镇”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抓好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创建旅游名镇是推动“旅游兴市”、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发展潜力大。创建全省旅游名镇,不仅可以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档次,推动旅游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加快“旅游兴市”步伐,还能够带动交通、通讯、饮食、文化、娱乐等行业发展,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打造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塑造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推动“解放思想,开放崛起”。

(二)创建旅游名镇是集中各方面资金、加速旅游开发建设的需要。对入围全省旅游名镇创建之“示范引导模式”的十镇两区,省发改委、建设厅、旅游局将连续三年、每年投入2400万元,用于“十镇两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这就意味着,每个入围的镇区,每年有200万元的省级扶持资金,并且要求地方政府配套,三年的累计资金将达到1000万元左右。对一个乡镇来讲,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建设资金。有了这笔资金,我们就可以“以旅促城、以城带旅”,把旅游发展与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城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镇环境,完善城镇功能,配套旅游服务,促进“吃、住、行、游、购、娱、休、疗、养”等各个要素协调发展,不断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层次,打造旅游精品,推动全市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创建旅游名镇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创建旅游名镇,通过完善公共设施、文化设施和配套设施,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能够有效提升市民的文明程度,增强城市的整体服务功能,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通过发挥大洪山的生态环保优势,发展以休闲度假为主体的山水旅游,促进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可以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和谐建设。

(四)创建旅游名镇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需要。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表明,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休闲旅游将快速发展,达到3000美元时,度假旅游将快速发展。年,我国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正是休闲旅游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找准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加速景点开发,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不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抢占旅游经济制高点,是我市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创建旅游名镇,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城乡充分就业,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通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也必将极大地改善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因此,创建旅游名镇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是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一项民心工程,必须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二、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全面完成创建工作任务

省旅游名镇建设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年底组织验收,实行淘汰制,连续三年验收合格的,予以授牌。省级旅游名镇验收评选,包括区位条件、交通条件、旅游环境、旅游吸引物、市场吸引力、旅游服务设施、产业政策保障、旅游管理体制、经济效益、综合管理等10个大项、114个小项,涉及各个单位或部门,其中现场验收项目6项,查看现场并查验材料项目43项,涉及面广,内容相当复杂。验收采取200分制计分,190分以上算合格,要求很高,难度也相当大。可以说,这次客店创建旅游名镇,既是对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一次检验,也是对我们各地、各部门执行力的一次大检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强化责任,创新举措,确保圆满完成三年创建任务。具体做到四个明确:

一是明确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这次旅游名镇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创建模式,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扎实推进。通过几年努力,把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旅游名镇”和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二是明确创建工作的基本思路。这次旅游名镇创建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五个强化”:强化政府主导,完善旅游发展体系;强化旅游资源保护,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强化旅游规划落实,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强化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城镇旅游功能;强化旅游行业管理,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

三是明确创建工作的重点任务。这次旅游名镇创建工作大体上分两步走:第一步,从现在开始到年底,启动旅游名镇创建工作,完成投资450万元,抓好五项工作:①农家乐改造升级,年底完成55户农家乐改造任务;②明灯大道等五条主干道的路灯架设、人行道硬化、街道绿化美化;③新镇区2200米的沿山大道主骨架拉通;④旧镇区110家临街房屋立面改造;⑤旅游公路沿线的村容村貌整治。第二步,时间从年到年底,完成投资2.3亿元,抓好四大重点项目建设:①中华葛文化风情园;②八折河景观带建设;③陈湾温泉开发;④新镇区商业街、广场建设。要通过两年半左右时间的努力,达到省级旅游名镇标准,确保年通过省级联合验收,成为首批“旅游名镇”,提升在全国的旅游知名度。

四是明确创建工作的主要措施。这次创建全省旅游名镇,虽然是创建主体,但仅凭客店一镇之力,是不可能办到的。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各个地方、各个单位都要群策群力,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人人都有责任,个个都有任务。在具体措施上,一方面,市委、市政府从资金上全力支持旅游名镇创建。7月2日,市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门研究客店旅游名镇建设工作,决定由市财政垫付,将三年的省财政项目投资补助和地方配套资金,共计1000万元,今年根据工作进度,集中拨付给客店,用于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和环境整治。这1000万元旅游名镇建设专项资金,市财政局要抓紧筹集,按工作进度分期拨付,保证创建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实施市直单位项目包联制度。对市直各单位包联旅游名镇建设的相关项目,市“两办”已以文件形式下发,对各个单位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各单位务必要高度统一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向上争取建设项目,集中向倾斜,不折不扣地实行完成包联任务,实现“项目扎堆”、快速生效。

具体地讲,发改局要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积极编制旅游名镇建设项目,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前一阶段,发改局、建设局和旅游局在申报旅游项目、争取建设资金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再接再厉,实现项目工作新突破。交通部门要积极做好沿山大道立项与旅游道路改造升级等项目申报争取工作,包括项目编制论证、报批和组织实施,全面改善景区交通状况。交警部门要抓好交通安全标志的设置和完善。国土部门要抓好客店旅游名镇建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务必在10月底前完成;同时,在年度用地计划上要向倾斜,确保年度建设用地计划达到300亩以上,保障旅游名镇建设的用地需求。这是旅游名镇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国土局务必要吃透政策,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完成上述要求。水利部门负责抓好八折河客店段有关项目争取工作。八折河穿镇而过,联接温泉和栎树湾两大景区,这是不可多得的财富,是旅游名镇的灵气所在,也是客店创建旅游名镇的优势所在,务必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水利部门要从相关渠道来研究谋划项目,争取上级项目支持,确保明年动工建设。市农办要组织各农口单位,抓好旅游公路沿线农业项目,特别是观光农业项目的申报争取工作。林业部门要做好旅游公路沿线景观带建设规划编制并组织实施,规划编制要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年3月底前完成西客线景观带建设任务。今年上半年,林业部门在景观带建设上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希望你们一鼓作气、一如既往、善始善终地把这项工作做好。电力部门要抓好区街道的路灯建设和景点景区所在村的电力增容,8月底前完成项目编制工作,年底前完成路灯建设和明灯、赵泉河、邵集、邵台四个村的电力增容任务,满足旅游名镇和旅游新村发展的需要。建设部门要做好“百镇千村”重点镇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工程有关项目申报争取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做好旅游名镇劳动力培训基地项目建设,争取年底得到批复,年初开始实施。同时,市直各部、办、委、局都担负着对客店小城镇改造进行对口帮扶的任务,具体任务请认真按“两办”文件执行,七月底前资金必须落实到位,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东桥镇要抓好黄集地段的村庄整治,确保短期内有大动作、好效果。郢中街办要积极配合,抓好东出口路段的相关拆迁工作。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联系和沟通,积极争取各部门的支持,把工作一件一件抓落实,抓出成效,向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加强领导,强化执行,确保创建工作一举成功

一是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为切实加强对旅游名镇创建工作的领导,市里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市委常务、副市长周正清任副组长,11个相关部门和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督办。领导小组将以办公例会的形式,定期听取汇报,交流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工作,制定整改措施,做好组织、规划、协调、指导、检查、督办等工作。市直各部门特别是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按照全市总体部署和责任分工,亲自安排,亲自督办,把目标细化,将任务分解,确保工作落实,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效果。

二是要广泛宣传,营造环境。旅游名镇创建工作涉及到城市建设和旅游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涉及到众多的单位和部门,是对我市城市建设功能、旅游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方位考核。全市人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创建工作的成败。市直各部门和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是要团结协作,合力攻坚。各责任部门不仅要将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完成创建目标和任务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还要积极主动与联系沟通,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联动,合力攻坚,决不能因条条框框阻碍创建工作进程,决不能因部门利益影响工作实效。凡规定了时间和任务的建设项目,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绝不能敷衍塞责、拖延应付。

第5篇

第一,充分认识当前我区发展旅游业面临的大好机遇

虽然我区旅游业前期发展不足,但现在正面临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一是整个*旅游保持大发展的迅猛势头。20*年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旅游者1500多万人次,20*年全市旅游接待量的目标是1800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达到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目标是140亿元。*市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势必为我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前提条件。二是*市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正发生深刻变化、旅游业国际化程度正在不断提升,*越来越被人接受,对外开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入境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在国际上缔结了许多旅游合作关系,打造了一系列旅游国际化产品。世界遗产地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和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将于今年3月24日和5月18日在*市举行,重大国际性会议选择在*市召开,可以说这都是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的成果。同时,在*加快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六要素功能日益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正在进入优化升级的关键阶段,各位项目业主、投资商能够及时参与进来,占有一席之地,正是时候。三是中央和省委对发展*旅游产业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中央几代领导人都十分关心*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给*定位是打造“安徽旅游龙头、华东旅游中心、中国旅游名牌、世界旅游胜地”,这个目标无疑是对*旅游的厚望。今年,省委还可能在*就旅游经济发展开展集体调研。这都为*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四是*旅游的对外交通格局日益改善。未来三年,将建成通过*市的6条高速公路,*市将成为一个连接皖浙闽赣四省的枢纽城市。加上*机场的扩建,国际航线的增多,皖赣铁路复线的开工建设,大交通环境的改善将使*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而*区正处于*市的中心位置,地域优势也在突显,是*的南大门,在未来几年完全有可能形成*南大门的游客集散中心。总之,在*区投资旅游业面临着最好的机遇,是旅游企业低成本扩张的最佳时机。

第二,推进我区旅游业发展,必须做到四个结合

一要坚持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没有文化元素的注入和徽文化的支撑,旅游开发项目会显得很苍白,没有什么生命力。因此,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体现徽文化元素。二要坚持旅游与农业相结合。旅游景区景点多处于农村,旅游区域周边的农业发展和农民新村建设要服务于旅游业的发展。农家乐等农业项目的建设要同旅游区域周边环境相协调,都要围绕旅游这个主题来发展农业。三要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再好的东西不加以开发,而是被动保护,那么其内在价值将无从体现。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同时,要加大文物资源的的开发、开放力度,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使其尽快产生经济效益。四要坚持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相结合。*区地处*市腹地,交通十分便利,要走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相结合的路子,要两手抓,两条腿走路。今天到会的旅游项目单位,基本上是开发休闲度假类景点的,这反映出各景区景点正在由单纯的观光旅游向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相结合的路子转变,要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走这条路子。

第6篇

目录第一章:概况………………………………………………………1.1凉州旅游概况…………………………………………………1.2项目基本情况…………………………………………………1.3项目开发建设的必要性…………………………………………1.4项目开发建设的可行性…………………………………………第二章:客源市场分析………………………………………………2.1潜在客源市场分析………………………………………………2.2项目客源预测…………………………………………………第三章: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和期限……………………………3.1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3.2项目的建设期限…………………………………………………第四章:投资概算和资金来源……………………………………4.1投资概算…………………………………………………………4.2资金来源…………………………………………………………第五章:项目效益评估及分析……………………………………5.1经济指标…………………………………………………………5.2经济效益分析…………………………………………………5.3社会效益………………………………………………………5.4生态效益………………………………………………………第六章:实施步骤…………………………………………………6.1建设周期安排…………………………………………………6.2建设投资安排…………………………………………………第七章:综合评价及结论…………………………………………第一章 概 况1.1凉州旅游概况凉州是“丝绸之路”重镇,素有“五凉古都”之称,现以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闻名海内外。凉州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地理景观的交汇过渡地带,东接古浪石峡,西临肃南草原,南靠祁连山脉,北抵腾格里沙漠,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由于其独特的干旱气候,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和自然资源,有旅游景点160多处,馆藏文物4万多件,如:汉简、铜奔马、凉造新泉、西夏碑、古钟楼、海藏寺、白塔寺遗址、天梯山石窟等名胜已成为丝绸之路旅游的重要景点。凉州地形地貌独特,山川物候宜人。海拔界于1020~4878米之间,由于高低差距较大,形成沙漠、绿洲、浅山、高峰四大自然景观区,为发展沙漠滑翔、探险、浅山狩猎、休闲、高山攀援、雪峰寻奇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渠路林田,农家庭院经济、大棚种植、特色养殖等配套的观光农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尤其是“十五”期间规划的重点项目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区内涉及旅游资源23处,其中既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属祖国版图历史见证地白塔寺遗址和“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有全国最早建立的沙漠公园,也有全省精品旅游线和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旅游景区莫高葡萄庄园和沙漠景观,以及设施农业景观等,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发展在全市旅游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过多年开发建设,上述旅游区(点)逐步建成并产生效益。形成以体验农家生活、观赏田园风光的新的旅游景观。1.2项目基本情况该项目拟建于凉州区城东20公里处的长城乡,现是林业局林场所在地。西南邻近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西北接高沟堡遗址,东部和西部为腾格里沙漠,占地面积10000亩,其中有苹果园500亩,梨园300亩。园内还生长着大量的沙生植物。由于近年来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措施得力,该林场引来了沙鸡、野兔等沙生动物在此繁衍生息。该地区属于温和干旱气候,春秋风沙大,夏季气温高,恶劣的条件下生存着大量的适应性极强的沙生动、植物,当地人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流传下了许多沙生动、植物的食谱,如沙米、沙葱、沙鸡、野兔、骆驼、黄羊等,并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具地方特色的烹饪方法,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在观光沙漠风光的同时,品尝沙漠中这特有的风味,食后赞不绝口,市场前景极好。1.3项目开发建设的必要性1.3.1符合国家的投资方向。国家提出了向生态旅游、西部旅游、扶贫旅游倾斜国债投资政策,重点对西部生态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投资力度,很有必要利用这一项目引进国债资金,改变当地经济面貌。1.3.2丰富的资源优势为人们旅游和休闲娱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多年来由于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的双重作用,城东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保护植被、防风治沙、阻止荒漠化进程已成为当前工作的的一项重要任务。沙漠旅游作为凉州区特色旅游项目之一,其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必然提到了议事日程,为保护生态环境,丰富我区特色旅游项目内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必要修建一个集沙生动、植物养殖、观赏和美食为一体的凉州沙生可食用动植物生态园。1.3.3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规划建设为以民俗风情观光旅游为主线,由历史文化风景区、工农业科技示范区、莫高旅游度假区、沙漠绿洲游览区、珍奇动植物观赏区、沙漠腹地探险区、沙漠生态旅游区和农耕饮食品尝区等相对独立、彼此衔接、功能各异、设施齐全、特色鲜明的“一线八区”综合旅游风景区,区内旅游资源相对集中,要打响沙漠旅游这一品牌,必须建立一个功能齐全、设施设备完善,集沙生动植物种、养殖、美食为一体的旅游服务的中心接待场所,凉州沙漠生可食用动植物园地处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高沟堡遗址和腾格里沙漠之间,地理位置优越,兴建这一园区,能够起到连接现有景点,充实景区服务内容,提高旅游服务接待档次的目的,从生态旅游的角度来实施旅游精品战略。1.3.4生态建设的需要。长期以来,由于食用的沙生动植物均来自自然界,没有人工养殖,使大量野生动植物遭到过度捕杀和滥采滥挖,兴建以沙生动植物人工养殖为内容的生态园区,符合国家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有关政策,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特色旅游和休闲美食的场所,还为社会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1.4项目开发建设的可行性1.4.1从当前旅游消费者的发展趋势来看,人们已不再单纯为参观文物古迹而旅游,而更多是为追求可参与、互动的、能够展示个性、放松城市紧张节奏、享受自然乐趣而旅游,这一项目的建成,将很大程度上满足旅游者的新、奇、特的心理需求,是我区旅游资源开发中一项极具发展潜力的项目,市场前景广阔。1.4.2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逐步升温和旅游者个性化旅游趋势的发展,为适应新的时代的需求,武威市委、市政府和凉州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和沙漠探险旅游定为我市“十五”期间特色旅游产业来抓,并批准成立了武威城东生态农业 观光旅游区管理委员会。1.4.3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内如白塔寺遗址、天梯山石窟、沙漠公园、莫高葡萄庄园等旅游景区(点),已开发建设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旅游接待经验,旅游服务基本规范,初步具备了旅游接待各项条件,对开发建设其他旅游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章 客源市场分析2.1客源市场分析游客是旅游业的产品的消费者,稳定和扩大客源市场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对社会需求进行调查、评价和分析,科学地确定目标市场和开拓重点,从而保证合理的产品开发和有效的市场营销。2.1.1潜在客源市场分析“环城游憩带(即ReBAM)”理论是当前研究客源市场的重要方法,它指发生于大城市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定情况下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一起形成的环大都市游憩活动频发地带。国内ReBAM研究表明城市居民旅游和休闲出游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80的出游市场集中在距城市500公里以内的范围;在旅游中心城市出发的非本居民的目的地选择范围,主要集中在距城市250公里半径圈内。凉州区周边城市众多,主要有民勤、古浪、天祝、白银、兰州、西宁、金昌、张掖等。这些城市总人口近400万,其中白银、兰州、西宁、金昌、张掖等地307.38万人,人均GDP高(约9000元/人·年),出游观光回归自然的动机强烈,其他社会条件也较优越,因此它们将是凉州区主要的潜在客源市场,这些城市人口可能到凉州旅游的规模,总出游率若按城市总人口10计算,可为凉州提供大约30万人次的游客规模。由以上分析可知,凉州处于兰州、白银、西宁、金昌、张掖等地的ReBAM范围中,凉州旅游区处于周边城市区域“游憩地环带”的重叠区,可发展成为周边城市区域居民共同的游憩地,这使凉州发展周边城市旅游市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凉州区处于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陕西、新疆、山西、河南、四川、等省区距凉州较远,但交通便捷,也可成为凉州的潜在客源市场。2.2项目客源预测近年来,凉州区旅游行业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稳步递增,旅游客源结构以国内旅客为主,旅游方式为散客与团队并重,逗留天数为0.5—1天,旅游动机以休闲娱乐、朝圣、度假、考察等为主,以20__年为例,20__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6万人次,如果其中有20的旅游者前来参与沙漠探险寻奇旅游活动,每年可接待约11.2万人次。从旅游时间和市场选择趋势而言,双休日为周边地区居民提供了一至二日游的机会。以20__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凉州区接待旅游人次为例分析,接待旅游者5.01万人次,其中省内游客居多,由此可看出区域内、省内短途旅游已逐步成为游客重点选择的目标,受到社会的普遍肯定。说明随着“五一”、“十一”等中长假“黄金旅游周”的规范化和区域化发展趋势,凉州的重点客源市场的发展也逐步扩大。若潜在客源市场的30万人次有20选择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每年将有6万人次前来观光旅游。随着西部开潮的高涨和我国加入WTO目标的实现,国际商业、旅游业对西部、西北的兴趣正在增强。不少国家也把目光紧紧盯住了西部、特别是西部旅游资源这块“宝地”。“龙马文化”主题的突出也将吸引该地区的华侨远道而来,寻找天马文化的渊源。欧亚大陆桥的发展、我国铁路的提速与航空事业的日益发展,欧洲和中亚的游客将会沿着古丝绸之路东进,也将为凉州提供更广的旅游客源市场。总之,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表明,凉州区潜在客源市场开发潜力巨大。第三章 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和期限3.1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3.1.1沙生植物园占地20__亩,其中:种苗培育园区200亩,可食性沙生植物种植园800亩,观赏性沙生植物园1000亩。充分利用沙漠原始的地形地貌,依托沙生植物管理技术,大量繁育沙生植物,体现西北沙区沙漠植物资源和主要固沙造林技术措施及其成果,在沙区再建一片绿洲。3.1.2沙生动物培育和养殖园,占地面积5000亩,根据沙生动物的分布和习性,进行沙生动物引种、配种和繁育工作,培育和养殖各种类型的沙生动物,暂时拟养殖黄羊、骆驼、野兔、沙鸡等。3.1.3餐厅及办公场所,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其中:修建占地500平方米可供500人就餐的餐厅一座,修建办公用房30间,修建占地100平方米的游客娱乐中心1间。3.1.4道路建设,对园区道路进行硬化和沙石罩面,完成道路建设10公里。3.1.5园区绿化及防风林建设,对园区道路两侧及各公共场所进行绿化美化,围墙内侧安排种植防风林带。3.1.6高标准旅游厕所,修建有厕位10个,其中残疾人专用厕位2个。3.1.7大门、围墙建设,围墙为通透性栅栏式建筑,预计全长120__米。3.1.8相关设施、设备及安装:做到上、下水、供暖、供电、交通、通讯等基本健全,购置相关的办公设施设备,购置旅游大巴车2辆。3.2项目的建设期限项目由沙生植物园、沙生动物养殖园及办公接待和配套设施组成。建设周期为二年,即20__年至20__年。第四章 投资概算和资金来源4.1投资概算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425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需投资875万元,绿化需投资100万元,供电、供热及设备安装需投资300万元,规划设计费10万元,征地费90万元,不可预见费50万元。详细预算见附表。4.2资金来源申请国债资金800万元,银行贷款300万元,自筹325万元。第五章 项目效益评估及分析5.1经济指标(1)预测方法经过比较选择,本建议书选用预见性较强的旅游人次增长预测和游客人均消费增长预测结合的预测方法。计算公式:=Po×(1 a)n-1Mn=Mo×(1 b)n-1=×M—本区各规划期末年旅游人次Po—本区各规划期初年旅游人次Mn—本区各规划期末年游客人均消费额Mo—本区各规划期初年游客人均消费额a—规划期内旅游人次消费年增长率b—规划期内游客人均消费年增长率—本区各规划期末年旅游直接收入(2)预测发展指标根据《甘肃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对全省“十五”期间和20__—2015年国内旅游人次增长率分别确定为15—18和8—10,入境旅游人次增长率预测分别确定为12—15和6—9;鉴于凉州区“九五”期间旅游总人次年均增长率34及“九五”初期旅游人次基数较低使增长率较高;也充分考虑到“十五”期间凉州区旅游开发将加大力度等基本情况,将本景区规划期间旅游总人次的增长率分别确定为12、15和10。凉州区“九五”期间游客人均消费在100元左右,人均消费年增长率为4.7,鉴于国内游客收入正在不断增长和凉州旅游产品开发将拉长游客逗留时间,也考虑到入境旅游人次目前较低及规划期间必将有较大增长等情况,将本景区规划期间旅游人均消费的增长率分别确定为10、11、8。5.2经济效益分析(1)旅游收入项目实施第二期后,20__年开始产生效益,预计当年总收入148万元,以后每年按12的平均值递增,至20__年总收入可达232万元,年均收入为190万元。其中:沙生植物园年均收益25万元;沙生动物园年均可收益40万元;餐厅按220天出租,平均每天进入200人,年均收入95万元;旅游交通运输收入20万元;其他营业性收入 10万元。(2)成本费用A、人工工资,按每人每年1万元计,年均30万元;B、管理费用,按收入5计,年均9.5万元;C、水、电、暖费(包括灌溉、绿化、用水)50万元。D、年折旧及维修费(按国家资产万元1425万元计)57万元。折旧匀限25年。(3)营业税参考饮食行业税率6计征,年均11.4万元。(4)营业利润年均为32.1万元。(5)投资利润率为16.8%。(6)投资利税率22.8%。(7)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营业额-可变成本-税金)×100%=114.4/(148-30-8.88)×100%=104.8%以上是20__年盈亏平衡计算,当盈亏平衡点<100%时,该项目产生效益,第二年即可赢利。(8)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出现盈余年份—出现盈余当年资金偿还额/出现盈余当年收益总额=10-285.27/410.42=9.3(年)5.3社会效益(1)项目建成后,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既巩固了西北沙区治沙成果,又充分利用了沙漠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创出了一条以生态环境来开发旅游,以旅游开发来保护环境的路子,对西北沙区沙漠生态工程建设和利用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2)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既丰富了沙漠旅游的各项接待设施和功能,又解决了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5.4生态效益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个集养殖和种植沙生动植物、旅游观光、美食为一体的沙漠生态旅游区,树立一个全新的沙漠绿洲形象,增强沙区水资源涵养功能,保护沙漠生态和植被,使恶化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明显改善,为农业及周边乡镇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第六章 实施步骤6.1建设周期安排(1)20__年5月完成项目建议书;(2)20__年6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3)20__年8月完成初(文秘站:)步设计;(4)20__年8月完成施工图设计;(5)20__年9月开始施工;(6)20__年12月竣工验收交付使用。6.2建设投资安排(1)20__年8月前期准备工作投资50万元(2)20__年9月施工准备工作投资300万元(3)20__年9月施工投资750万元(4)20__年12月工程收尾投资325万元第七章 综合评价及结论1、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旅游产业的要求及武威市凉州区旅游产业规划要求,具有较高的旅游观光和美食价值,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2、本项目充实了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的功能,解决了城东各旅游小区饮食服务点多、规模小、无统一就餐地点等问题,实现了以生态建设服务旅游接待,以旅游餐饮推进环境保护的目的,带动了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各旅游景点的共同发展。3、本项目具有较好开发价值和开发前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突出。建议有关部门及单位,切实加强对项目实施的协调与领导,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并鼓励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力争使本项目早实施、早见效。

第7篇

第一,人们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不足,开发力度不够。绝大多数人认为乡村旅游只不过就是农业游和生态游,只重视眼前的经济效益,不考虑社会、环境等综合效益,因而开发的力度不够。

第二,乡村旅游开发无章可循,没有政策法规,管理混乱。由于乡村旅游是近年出现的新生事物,政府没有出台相关的、系统的、完整的政策法规,所以老百姓凭着想象打造旅游景点,具有盲目性、自发性和无序性。所以导致乡村旅游短命,影响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乡村旅游缺乏管理人才,经营不力。乡村旅游开发目前没有专业人员,大多是靠当地的农民从业,而这些农民往往文化程度不高,在经营策略、手段、管理方面存在着极大的缺陷,服务质量差、品牌意识淡薄,所以经营不力。

第四,乡村旅游景点设备设施不够完善,接待水平低。在农村,由于受环境因素影响,有的地方依然存在“脏、乱、差”现象,基础设备设施不够完善,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又由于管理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旅游服务意识低下、接待水平较低造成旅游者心情的不悦,而最终断送旅游发展前程。

第五,开发乡村旅游景区资金少、开发项目少、规模小。由于资金严重短缺,开发者开发的项目少,没有新颖的项目,更没有特色,当地农民的观念也比较落后,小农经济意识较强,阻碍了乡村旅游发展。

第六,乡村旅游开发的产品结构单一,档次不高。乡村旅游大多以“农家乐”和“农业生态园”为主,没有太多的产品。在这些景观中,档次不高,没有打造出品牌,没有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单打一居多,所以旅游事业停滞不前。

二、乡村旅游的特点

第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性。人与自然必须要和谐相处,人类要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水资源、森林资源、煤矿资源以及野生动物等。因而开发乡村旅游的景点也必须要保持好本乡本土的原貌。

第二,资源的丰富性。若一个乡村没有多少资源,开发出的乡村旅游景点一定是短命的,没有生机和活力。

第三,旅游景点的分布要有独特的地域性。打造乡村旅游景点,要经过专家考察论证,设计规划,根据当地的地域地貌来确定可否开发。若不从实际情况出发就乱开发,终将导致开发项目的失败而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第四,要有产品的文化性。乡村旅游不光是供人们游玩,还要满足广大观光者的消费。如果产品没有文化性可言,只图一时的消费,那直接损害景区的经济效益,没有经济也就没有发展。所以,产品的文化性至关重要。

第五,要有时间的季节性。旅游不是一年四季都是一样的,它必须存在时间与季节的差异性。草莓不是一年四季都有的,油菜花也不是时时都有……所以受到时间季节的限制。所以,经营者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善于把握季节变化带来的影响。

第六,要有行为的参与性。乡村旅游不是单一的观光项目和活动,还包括娱乐、民俗、康疗、科考等在内的复合型及多功能的旅游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游客在主体行为上具有较强的参与性。让游客体验乡村民风民俗、农家生活和劳作方式,使他们在娱乐之余购买到自己满意的农副产品和民间工艺品。

第七,经营要有低风险性。因为乡村旅游经营的产品本身就是小本生意,价格卖出都是较低的。如果不把握好成本控制,风险性太大,就容易亏本,造成生意萧条,导致经营失败。

三、开发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

第一,提高人们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乡村旅游中的“文旅结合”“城乡结合”便是重要组成部分。就要开发风景养眼、文化养心、美食养生、生活养情、运动养身、健康养老的多样性、综合性旅游核心产品和服务设施,形成有重点、有特点、有亮点的旅游新格局。

第二,科学合理地规划乡村旅游的发展项目,依托文化旅游景点统筹安排合理布局。乡村旅游项目同各街镇的村镇建设项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扶贫建设等项目一样,需要合理科学地布局和规划。乡村旅游是要依靠文化旅游景点支撑的。例如,长寿湖是在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镇境内,可打造乡村旅游、户外休闲为主的旅游观光。

第三,乡村旅游要注重特色,打造品牌。乡村旅游开发要以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参与性、休闲性为卖点,逐步实现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农业、生态、民俗等旅游产品转变。所以,必须要深挖乡村旅游的自然景观、农产品、民俗等旅游产品特色,形成独特的乡村旅游产品。

第四,整治村容村貌。整理景区农村周边环境是开发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整治景区周边环境特别重要,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怡人的优美环境,这是开发者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必须解决农村“脏、乱、差”,才能吸引外地游客,给本地经济带来更多更大的经济效益。

第五,当地街镇要作主导,各个社区要积极参与。基层各街镇要积极引导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通过组织培训提高他们的开发能力,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各社区也要积极组织村民参与到旅游开发的洪流中来,提高村民的认知能力和经济意识。这样,村民就有了收益,农民就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力军,从而带动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六,乡村旅游管理必须规范化,服务必须制度化。各街镇要建立健全合理的乡村旅游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配套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努力提高乡村旅游的综合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接待人员的素质。还要通过上岗培训,端正服务态度,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这样,乡村旅游发展项目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七,乡村旅游必须与文化旅游有机结合。一是乡村旅游必须融入文化旅游当中。例如,长寿区长寿湖风景区要与长寿湖镇、邻封镇相结合,长寿古镇-菩提山风景区要与菩提街道、八颗街道相结合,研究一些切实可行的乡村旅游发展项目。二是乡村旅游必须突出重点、亮点和特色。例如,长寿区要打造大洪湖,主要以生态鱼为特色,可设各种鱼晏如麻辣鱼、酸菜鱼、豆瓣鱼、火锅鱼等,让游客吃得满意,吃得舒心。三是乡村旅游必须与“三农”相结合。“三农”即“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总称”。三农工作的目的是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所以乡村旅游必须要与“三农”相结合,来实现农民增加收入的目的。通过办好乡村旅游项目,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四是必须保持原生态环境。如果开发乡村旅游景点不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乱开发,改变了原来环境模样,那就不能反映当地原貌,给游客以误导,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五是产品必须多样化。要发展好乡村旅游,就必须做好景点产品,而且产品不能单一化。这样游客才会将景点多种产品带回家乡与亲朋好友分享。六是必须开发高质量的乡村旅游产品。如何使乡村旅游持续发展,景点还必须开发高质量的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