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范文

时间:2023-09-21 17:53:39

序论:在您撰写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

第1篇

农村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现实中不少村庄的财务收支大多是村支书或村主任一个人审批,往往一个人说了算,“独揽大权”。由于缺乏对村干部有效约束的机制,容易直接致使村干部,牟取私利。

会计账务处理欠规范,主要表现在:

(1)会计账账簿、科目设置不规范。如财产物资等有账无物,有物无账,有总账没有明细账;对同一经济业务前后年度会计账目处理不一致;总账、明细账不一致;现金与存款不分。

(2)一些工程、项目开支另行建账,甚至不记账,未能纳入总账之中。

(3)会计、出纳自行记账,对账不及时,凭证传递方法不规范,出了问题互相推诿。

(4)会计档案管理不完善。一些村办公条件差,实行村账制前的会计凭证自行保管,因保管不善难免遗失;有的财务人员调整以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账册凭证,村干部束手无策。

账务公开欠规范。有关部门对深化农村财务公开工作不可谓不重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在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形式和监督等多方面做了严格规范,应该说卓有成效。但是在个别地方由于思想认识欠到位,仍然暴露出不少问题。

(1)乡镇记账的审核问题。乡镇农经站是最后也是最有效的一道审核关口,但由于农经人员不熟悉村务、业务素质较弱、原则性和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存在着重记账轻监管,只审凭证,不申开支合理与否现象,使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证得以入账。

(2)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对电脑打印账目校核不细,产生失误,引起群众误解。

(3)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无关紧要的公开,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如干部误工往往同村民误工在一起公布。

财务人员尤其是村会计、村出纳人员经常调整,移交手续不规范,钱款未结清。有的村原任干部在办理移交手续时甚至连公章也不交,使新任干部无法开展工作。

(1)违反规定乱开支,尽管农村税费改革中规定村级不允许有招待费、自行设立的奖金之类的费用报账,但有的村还是我行我素。

(2)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漏洞多,集体资产流失严重。

(3)会计核算不规范,影响会计记录真实性。在村级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未达账项”、会计收支无依据、记账不及时、账务记录差错的现象。

二、村级财务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管理意识淡薄。有的乡镇政府没有把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有的村干部认为行政村一级没有必要搞预、决算,只要自己不贪污,只要钱用在集体事业上,怎么用都没关系。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无法完整反映村级财务整体面貌。目前各地存在着会计账目不规范,凭证混乱,审批不严,记账方法简单,结账不及时等情况。这就给有不良动机人员借机伪造,变造凭证,甚至篡改账目,贪污挪用公款开启了方便之门。

账务公开不到位,管理不民主,监督乏力。许多地方没有透明度,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乏力,导致村级财务管理乱上加乱。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而且许多农村基层会计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也没有取得会计从业人员资格。

三、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措施

1.加强法制宣传,提高认识,做到依法治村。

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使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大大提高。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人分工负责,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对村干部和财务人员开展财务管理、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切实做到按章办事,为群众谋利益。最后,要对广大村民开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规、有关制度交给群众,使他们真正懂得村民的权利,增强村民的参政意识,使其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以堵塞财务工作中的漏洞。

2.积极探索新财务管理形式,理顺管理体制。

推行村(社)会计委托制,是适应村(社)集体资产存量较小、经济业务往来较少的一种新财务管理形式,是在保障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托乡镇农民部门,建立村(社)会计记账中心(办公室)按照自愿的原则,与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记账的协议,进行记账。这种财务管理形式能有效加强会计监督,堵塞农村财务管理漏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农村腐败现象。

3.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

要在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票据管理、义务工和积累工管理、财务人员及财会账目管理、财务审计与民主理财等方面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特别是要严格制定“收入收缴制度”“支出管理制度”“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全面推行村账乡管的规范化建设,提升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工作水平,使村级财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4.群众参与监督要充分、业务监督要及时。

第2篇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大档案工作宣传力度,提高档案意识。争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开展档案知识培训,增强镇村干部的档案意识,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形成强势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

2.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创建任务。成立新农村档案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党政办主任负责相关达标材料的准备和协调衔接工作,乡镇政府分管档案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为新农村建设档案示范镇创建工作负责人,以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3.培树典型,示范带动。确定“以培树典型为突破口,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推广”的工作思路。在实际工作中,以岗底村为典型,组织业务指导人员强化工作措施,加大指导力度,积极培树典型,通过深入基层、现场服务等方式,推动了全县新农村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

4.认真落实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各项规定,成立创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完善有效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将创建工作纳入新农村档案工作总体规划、制定实施方案,由乡镇党政办主任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镇农业服务中心、国土办、劳动保障所、民政办等协助做好相关工作,为创建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5.认真研究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内容,突出创建实效。结合本县实际,重点将村务公开、农村科技、林权档案、农村低保、劳动保障、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档案列入建档典型,用典型来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努力扩大宣传效果,并逐步推广。同时加强重点特色档案管理,如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档案”、关系群众利益的民生档案,诸如:“退耕还林档案”、“粮食直补档案”“家电下乡档案”、“社保档案“、”低保档案”;还有服务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和谐档案”等,以突出创建实效。

二、取得的成效

1.干部和群众档案法律法规意识明显得到加强。在开展创建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乡镇中,县档案局和镇领导,通过到村组调查、走访、座谈和交流,使干部和群众都充分认识到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是形势的需要、工作的需要,档案工作充分体现了为民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理念,使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2.规范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增强了干部财务事务管理的自觉性。将村组财务事务档案资料清理整理归档,并将该项工作列入镇人大年度工作计划,接受监督和检查。尤其是订立了村干部人动前必须将手中档案资料整理清楚会同公章一并暂时移交到镇农经办保管的制度,任何人必须按规定履行相应程序,用制度管事管财管人。制度在前,预防在前,不留徇私的机会。让挪用集体资金、拒交财务事务资料的事情得到遏止。有效杜绝了以人为事,事后无据可查,导致干群意见不一的现象发生,进而从源头上杜绝了不良行为导致的新的遗留问题产生。

ac

3.为解决和遗留问题提供了依据。由于镇、村、组档案管理规范,责任落实,为解决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有效依据,案件明显下降。4.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理顺了村级档案后,各村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在村务、事务公开栏上将每年重大事项、经济发展规划、财务开支、计生奖抚、户口迁移、农村低保、医保、惠民利民行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直接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各项工作面向群众公开,一方面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另一方面展示了村组干部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效果,透过公开栏,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村组干部在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做到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极大地减少了新矛盾和问题的产生。群众上访事件明显减少,干群关系得到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

1.没有形成分级管理的模式。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现有的9个乡镇,均建立综合档案室,村级档案室建立均不够完善,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一竿子插到底的管理方式收效甚微,而且起不到长效的作用。

2.基层档案室现存档案与农民需求不相适应。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尽快增加农民收入。由于历史、现实等多种原因,各基层档案室保存的档案与农民增收的需求不相适应,农民急需的档案室没有,档案室有的档案农民又不需要。现有的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也已不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农民经济环境,急需调整。

3.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本应形成的重要档案没有形成。农民是生产活动的实践者,也是档案的形成者。但是,由于缺乏档案意识,文化水平低等多种原因,使一些非常重要的档案没有形成,给现在和今后的提供利用留下了遗憾。

4.档案保管条件差,管理模式、手段落后。除了个别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建有村部外,还有很多行政村没有村办公楼。档案存放在自个家里,没有固定的场所,固定的人员管理,导致档案散失较多,利用受限制。

四、做好新农村档案工作的对策

1.领导重视是关键。在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过程中,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和听取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及时解决创建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深入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各级对农村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开展广泛持久的档案普法宣传教育,让《档案法》等档案法律法规不断深入人心,全面提高农村各级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档案法治意识,增强对农村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依法把它列入农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档案工作充分的支持和保证。农村档案工作作为村委会工作的组成部分,平时要加强管理,切实解决档案安全保管、设备和人员等实际问题,积极为群众提供利用服务。

2.强化乡镇档案工作是基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中,乡镇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强化乡镇档案工作,一方面可以在整合乡镇档案信息资源、为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服务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另一方面,以乡镇档案工作为平台,可以使乡镇政府切实担负起对村级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培训和帮扶的职责,使村级档案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3.服务民生是档案工作的主线。(1)建立农村特色档案,为农民增收服务。特色档案包括行政区域内山林、土地档案,辖区内旅游项目、景点、有升值潜力的古迹特色档案;村级经济发展支柱产业档案;农产品身份档案、科技信息档案;农民经济信用档案等。(2)建立劳动力档案,为农民就业服务。做好这项基础工作,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管理,都具有长远意义。(3)建立种植、养殖档案,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服务。种植业、养殖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通过建立种植、养殖档案,积极扶植农民科学发展种植业、养殖业。(4)建立大病统筹档案,为解决农民看病难服务。(5)引导农民建立家庭档案,使农民在利用档案的过程中实实在在的感受档案的作用和价值。(6)围绕农村中心工作,建立换届选举、土地确权等相关档案,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为提高农民素质服务。

第3篇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村级组织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组织,它不是一级政权组织,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它属于自治组织。但它既要自主履行村务管理职能,更重要的是又要协助政府从事许多行政管理工作。在此情况下,村级组织的状况,特别是财务管理状况,直接影响了基层干群关系和农村社会稳定,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随着加快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加快,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农村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现实中不少村庄的财务收支大多是村支书或村长一个人审批,往往一个人说了算,“独揽大权”。由于缺乏对村干部有效约束的机制, 容易直接致使村干部滥用职权,牟取私利。

会计帐务处理欠规范。主要表现在:a.会计帐簿、科目设置不规范。如财产物资等有帐无物,有物无帐,有总帐没有明细帐;对同一经济业务前后年度会计帐目处理不一致;总帐、明细帐不一致;现金与存款不分。b.一些工程、项目开支另行建帐,甚至不记帐,未能纳入总帐之中。c.会计、出纳自行记帐,对帐不及时,凭证传递方法不规范,出了问题互相推诿。d.会计档案管理不善。一些村办公条件差,实行村帐制前的会计凭证自行保管,因保管不善难免遗失;有的财务人员调整以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帐册凭证,村干部也束手无策。Www.133229.cOM

财务公开欠规范。有关部门对深化农村财务公开工作不可谓不重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在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形式和监督等多方面作了严格规范,应该说卓有成效。但是在个别地方由于思想认识欠到位,仍然暴露出不少问题。a.乡镇记帐的审核问题。乡镇农经站是最后也是最有效的一道审核关口,但由于农经人员不熟悉村务、业务素质较弱、原则性和责任性欠强等原因,存在着重记帐轻监管,只审凭证,不审开支合理与否等现象,使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证得以入帐。b.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对电脑打印帐目校核不细,产生失误,引起群众误解。c.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无关紧要的公开,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如干部误工往往同村民误工捏在一起公布。

财务人员尤其是村会计、村出纳人员经常调整,移交手续不规范,钱款未结清。有的村原任干部在办理移交手续时甚至连公章也不交,使新任干部无法开展工作。a.违反规定乱开支。尽管农村税费改革中规定村级不允许有招待费、自行设立的奖金之类的费用报账,但有的村还是我行我素。b.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漏洞多,集体资产流失严重。c.会计核算不规范,影响会计记录真实性。在村级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未达账项”、会计收支无依据、记账不及时、账务记录差错的现象。

二、村级财务问题存的原因分析

管理意识淡泊。有的乡镇政府没有把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有的村干部认为行政村一级没有必要搞预、决算,只要自己不贪污,只要钱用在集体事业上,怎么用都没关系。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无法完整反映村级财务整体面貌。目前各地存在着会计账目不规范,凭证混乱,审批不严,记账方法简单,结账不及时等情况。这就给有不良动机人员借机伪造、变造凭证,甚至纂改帐目,贪污挪用开启了方便之门。

财务公开不到位,管理不民主,监督乏力。许多地方没有透明度,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乏力,导致村级财务管理乱上加乱。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而且许多农村基层会计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也没有取得会计从业人员资格。

三、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法制宣传,提高认识,做到依法治村。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使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大大提高。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人分工负责,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对村干部和财务人员开展财经管理、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切实做到按章办事,为群众谋利益。第三,要对广大村民开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规、有关制度交给群众,使他们真正懂得村民的权利,增强村民的参政意识,使其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以堵塞财务工作中的漏洞。

(二)积极探索新财务管理形式,理顺管理体制。推行村(社)会计委托制,是适应村(社)集体资产存量较小、经济业务往来较少的一种新财务管理形式,是在保障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托乡镇农经部门,建立村社会计记账中心(办公室),按照自愿的原则,与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记账协议,进行记账的一种财务管理形式。这种形式能有效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堵塞农村财务管理漏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农村腐败现象。

(三)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要在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票据管理、义务工和积累工管理、财会人员及财会账目管理、财务审计与民主理财等方面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特别是要严格制定“收入收缴制度”、“支出管理制度”和“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全面推行村账乡管的规范化建设,提升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工作水平,使村级财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四)群众参与监督要充分,业务监督要及时。群众监督关键是要抓好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要由群众推选,并要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选举通过,报乡镇政府备案。民主理财小组除参加村集体财务收支预决算会议外,一般每季度或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理财会,对村内所有收支凭证进行集体审核,张榜公布,接受群众评议,对发现的问题和群众提出的疑问,进行转项核查处理。

业务监督,就是业务主管部门对村级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指导和监督。乡镇政府(农经站或财政所)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财务管理辅导,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把规范村级账薄、凭证和会计档案作为财务会计检查或审计的一项内容。同时,上级主管部门要对专职或兼职农村财务审核人员进行资格培训,以保障村级财务审计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确保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对通过村级财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人员可以提请乡镇政府或区委、区政府对侵害集体资产的行为进行必要的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

(五)加大惩戒力度,做到取信于民。在打击农村干部经济犯罪问题上,也应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打击。前面提到的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只是其中一手。司法实践证明,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不能指望所有的干部都能严格自律,总会有一些干部经不住诱惑,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于这些人,绝不能手软,不能失之于宽。一方面要提高思想认识,要以保障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己任,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信念,切实解决查处农村经济问题怕难、怕烦等错误认识;此类案件查结后,还应重视查漏补缺工作,针对引发犯罪的财务管理突出问题,提出有关建议,由乡镇村落实整改。另一方面纪检、检察、公安要加强协作,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形成合力,管辖权限内的案件不互相推诿,以避免打击不力现象,从而增强法律的威慑力,保障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战树毅.开拓创新,全面做好新形势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j].农村经营管理,2005,(3).

[2] 夏旭.新农村建设与加强农村财务管理[j],新东方,2006,(08):8-10.

三、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法制宣传,提高认识,做到依法治村。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使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大大提高。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人分工负责,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对村干部和财务人员开展财经管理、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切实做到按章办事,为群众谋利益。第三,要对广大村民开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规、有关制度交给群众,使他们真正懂得村民的权利,增强村民的参政意识,使其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以堵塞财务工作中的漏洞。

(二)积极探索新财务管理形式,理顺管理体制。推行村(社)会计委托制,是适应村(社)集体资产存量较小、经济业务往来较少的一种新财务管理形式,是在保障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托乡镇农经部门,建立村社会计记账中心(办公室),按照自愿的原则,与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记账协议,进行记账的一种财务管理形式。这种形式能有效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堵塞农村财务管理漏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农村腐败现象。

(三)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要在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票据管理、义务工和积累工管理、财会人员及财会账目管理、财务审计与民主理财等方面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特别是要严格制定“收入收缴制度”、“支出管理制度”和“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全面推行村账乡管的规范化建设,提升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工作水平,使村级财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四)群众参与监督要充分,业务监督要及时。群众监督关键是要抓好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要由群众推选,并要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选举通过,报乡镇政府备案。民主理财小组除参加村集体财务收支预决算会议外,一般每季度或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理财会,对村内所有收支凭证进行集体审核,张榜公布,接受群众评议,对发现的问题和群众提出的疑问,进行转项核查处理。

业务监督,就是业务主管部门对村级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指导和监督。乡镇政府(农经站或财政所)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财务管理辅导,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把规范村级账薄、凭证和会计档案作为财务会计检查或审计的一项内容。同时,上级主管部门要对专职或兼职农村财务审核人员进行资格培训,以保障村级财务审计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确保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对通过村级财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人员可以提请乡镇政府或区委、区政府对侵害集体资产的行为进行必要的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

(五)加大惩戒力度,做到取信于民。在打击农村干部经济犯罪问题上,也应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打击。前面提到的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只是其中一手。司法实践证明,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不能指望所有的干部都能严格自律,总会有一些干部经不住诱惑,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于这些人,绝不能手软,不能失之于宽。一方面要提高思想认识,要以保障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己任,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信念,切实解决查处农村经济问题怕难、怕烦等错误认识;此类案件查结后,还应重视查漏补缺工作,针对引发犯罪的财务管理突出问题,提出有关建议,由乡镇村落实整改。另一方面纪检、检察、公安要加强协作,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形成合力,管辖权限内的案件不互相推诿,以避免打击不力现象,从而增强法律的威慑力,保障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随着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多数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建设后的村寨管理机制缺失,管理措施不得力,管理与建设未能同步,“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破解新农村建设后续管理难点和问题,已是当前我县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

1   宁洱县新农村建设发展情况

自2006年至今的9年间,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我县全面实施“小康示范村”、“民族团结示范村”、“整村推进”、“一事一议”、“农村危旧房改造”、“民居地震”房屋改造、“省市县级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建设,惠及千家万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通过抓产业、调结构、强支柱、输劳务等途径,农民增收后劲强势不减;通过实施改水、改路、改厕、改厩等工程,大力整治村容村貌,美化生活环境,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善;通过实施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地)改造等工程,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保障能力得到增强;通过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农家书屋”、“户户通”等工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提升。

自2006年至2014年以来,我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共组织实施了省、市、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项目73个,总投入资金达2682.5万元。涉及全县7乡2镇48个村委会73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受益农户3721户15315人。我县新农村建设项目,从农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 突出特色,努力改善农村生活居住环境。完成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如下:完成村内主干道路硬化58条36750米;完成村内串户路硬化52条25632米;新建或修缮文化活动室48幢5101平方米;建活动场20块5634平方米;完成人畜饮水管道27662米,建水池9个;建公厕46座948平方米;建垃圾处理池83个1090立方米;建沼气池555口,配置太阳能231套;房屋修缮263间;庭院打造759户28095平方米;村内绿化面积4827平方米,植树3589株;修建排污沟4条;建挡墙300立方米,建围墙100米;文化活动室购置设备2套;完成墙体风彩画360平方米,墙体宣传标语20条;建项目简介碑6座;培植扶持茶叶、烤烟、蚕桑、咖啡等经济林果5369亩;仔猪养殖扶持434户2170头;举办科技培训214期17613人次。

2   项目管护现状

由于项目管理缺乏统一的管护模式,各地情况又不尽相同,只能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摸索。我县目前新农村建设项目后续管护主要有几种形式:

2.1   乡镇集中管理

项目工程竣工后,把工程直接移交给项目所在乡镇,由乡镇安排有关部门统一管理工程和设备,管护经费本着“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实行乡镇、村集体、农户共同承担。

2.2   村民小组自行管理

项目实施完成后,制定出村规民约,由村民小组按村规民约对项目进行管理。

2.3   村集体管理

就是采取村有村管的方式进行管护,由行政村统一进行维护和保养,由受益农户出义务工或由村雇专人进行维修养护,由村委会进行监督。

3   我县新农村建设后续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总的来看,我县新农村建设正在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着,但后续管理问题也越来越显现,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

3.1   机制不健全

后续管理乏力,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突出。多数村没有形成后续管理工作机制,保洁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环境卫生处于无人抓、无人管、和无序管理状态。

3.2   规划不到位

由于建设规划相对滞后,管理工作也就不到位,“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也就表现出来了。

3.3   管理不到位

一是公共设施配套不齐全,大多数建设点只注重农民住房及道路建设等主体工程建设,而对供水、排污、卫生、绿化、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重视不够,没有做到同步配套建设。二是公共设施缺乏管护,没有安排专人管理,设施的有效使用率以及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三是“重建设、轻管理”。群众对环境卫生的保护意识差,项目建设一结束又回到以前的生活习惯,门前“三包”责任无人执行,生活垃圾、污水乱排乱倒,脏、乱、差现象反弹。

3.4   投入不到位

上级投入资金有限,实施的项目与资金投入不同步,而县级财政配套能力较弱,目前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后续管理专项资金,靠群众一家一户筹措管理资金很难彻底解决问题。

3.5   经济发展缓慢

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导致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投入少,所建设项目简单粗糙,后续管理维系困难。由于没有支撑的产业链,新农村建起来了,农村仍然落后,农民仍然贫困。

3.6   精神文明建设滞后

精神文明建设跟不上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文化设施建设跟不上,农村文化生活单调,农民思想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不讲卫生、不讲文明的行为现象时有发生。

3.7   管理办法没有细化,责任落实不倒位

虽然制定了项目后续管理办法及村规民约对项目进行管理,但是过于笼统,流于形式,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没有把责任落实到人,项目管理有名无实。

4   项目后续管理的对策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项目的长期效用及社会效益,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后续管理缺失、管理机构缺失的问题,管理好、使用好新农村建设项目,提高综合利用效能,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确实改善人们生产生活条件和娱乐空间,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4.1   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每个乡镇都要成立后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村新农村建设后续管理的具体工作。二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将后续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的民生工程,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三是强化村级组织建设。让村级基层组织成为新农村建设后续管理的坚强堡垒。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运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文明卫生知识,吸引群众自觉参与后续管理活动。

4.2   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措施

4.2.1各级政府和基层组织及项目实施单位必须重视项目后续管理工作,制定确实可行的项目管理办法。

4.2.2要本着“谁建设、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注重发挥专业管理和群众管护两方面的积极性。村组要高度重视     和加强项目建设后的管护工作,并结合实际,制定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项目区内所有干部群众,均负有管护责任和义务,真正做到项目工程建好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确保能长期使用,以发挥其长远效益。

4.2.3明晰产权,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确定设施的所有权,落实管护主体,像道路工程、水利设施、文化活动室活动场、公厕垃圾池等公共设施,所形成的资产归村组集体所有,由村组集体成员负责管理和养护。像经济林木、太阳能、沼气池等属于个人的项目由老百姓自己管护使用。

4.2.4要设立项目管护资金,由集体和农户筹集一定的管护资金,聘请专人管护。

4.3   增加管护投入

进一步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逐步建立起长效投入机制,设立新农村建设基金,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要探索新的融资机制,进一步拓宽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

4.4   加快产业发展

第5篇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村级组织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组织,它不是一级政权组织,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它属于自治组织。但它既要自主履行村务管理职能,更重要的是又要协助政府从事许多行政管理工作。在此情况下,村级组织的状况,特别是财务管理状况,直接影响了基层干群关系和农村社会稳定,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随着加快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加快,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农村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现实中不少村庄的财务收支大多是村支书或村长一个人审批,往往一个人说了算,“独揽大权”。由于缺乏对村干部有效约束的机制, 容易直接致使村干部滥用职权,牟取私利。

会计帐务处理欠规范。主要表现在:a.会计帐簿、科目设置不规范。如财产物资等有帐无物,有物无帐,有总帐没有明细帐;对同一经济业务前后年度会计帐目处理不一致;总帐、明细帐不一致;现金与存款不分。b.一些工程、项目开支另行建帐,甚至不记帐,未能纳入总帐之中。c.会计、出纳自行记帐,对帐不及时,凭证传递方法不规范,出了问题互相推诿。d.会计档案管理不善。一些村办公条件差,实行村帐制前的会计凭证自行保管,因保管不善难免遗失;有的财务人员调整以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帐册凭证,村干部也束手无策。

财务公开欠规范。有关部门对深化农村财务公开工作不可谓不重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在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形式和监督等多方面作了严格规范,应该说卓有成效。但是在个别地方由于思想认识欠到位,仍然暴露出不少问题。a.乡镇记帐的审核问题。乡镇农经站是最后也是最有效的一道审核关口,但由于农经人员不熟悉村务、业务素质较弱、原则性和责任性欠强等原因,存在着重记帐轻监管,只审凭证,不审开支合理与否等现象,使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证得以入帐。b.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对电脑打印帐目校核不细,产生失误,引起群众误解。c.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无关紧要的公开,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如干部误工往往同村民误工捏在一起公布。

财务人员尤其是村会计、村出纳人员经常调整,移交手续不规范,钱款未结清。有的村原任干部在办理移交手续时甚至连公章也不交,使新任干部无法开展工作。a.违反规定乱开支。尽管农村税费改革中规定村级不允许有招待费、自行设立的奖金之类的费用报账,但有的村还是我行我素。b.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漏洞多,集体资产流失严重。c.会计核算不规范,影响会计记录真实性。在村级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未达账项”、会计收支无依据、记账不及时、账务记录差错的现象。

二、村级财务问题存的原因分析

管理意识淡泊。有的乡镇政府没有把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有的村干部认为行政村一级没有必要搞预、决算,只要自己不贪污,只要钱用在集体事业上,怎么用都没关系。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无法完整反映村级财务整体面貌。目前各地存在着会计账目不规范,凭证混乱,审批不严,记账方法简单,结账不及时等情况。这就给有不良动机人员借机伪造、变造凭证,甚至纂改帐目,贪污挪用开启了方便之门。

财务公开不到位,管理不民主,监督乏力。许多地方没有透明度,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乏力,导致村级财务管理乱上加乱。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而且许多农村基层会计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也没有取得会计从业人员资格。

三、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法制宣传,提高认识,做到依法治村。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使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大大提高。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人分工负责,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对村干部和财务人员开展财经管理、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切实做到按章办事,为群众谋利益。第三,要对广大村民开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规、有关制度交给群众,使他们真正懂得村民的权利,增强村民的参政意识,使其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以堵塞财务工作中的漏洞。

(二)积极探索新财务管理形式,理顺管理体制。推行村(社)会计委托制,是适应村(社)集体资产存量较小、经济业务往来较少的一种新财务管理形式,是在保障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托乡镇农经部门,建立村社会计记账中心(办公室),按照自愿的原则,与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记账协议,进行记账的一种财务管理形式。这种形式能有效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堵塞农村财务管理漏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农村腐败现象。

(三)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要在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票据管理、义务工和积累工管理、财会人员及财会账目管理、财务审计与民主理财等方面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特别是要严格制定“收入收缴制度”、“支出管理制度”和“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全面推行村账乡管的规范化建设,提升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工作水平,使村级财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四)群众参与监督要充分,业务监督要及时。群众监督关键是要抓好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要由群众推选,并要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选举通过,报乡镇政府备案。民主理财小组除参加村集体财务收支预决算会议外,一般每季度或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理财会,对村内所有收支凭证进行集体审核,张榜公布,接受群众评议,对发现的问题和群众提出的疑问,进行转项核查处理。

业务监督,就是业务主管部门对村级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指导和监督。乡镇政府(农经站或财政所)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财务管理辅导,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把规范村级账薄、凭证和会计档案作为财务会计检查或审计的一项内容。同时,上级主管部门要对专职或兼职农村财务审核人员进行资格培训,以保障村级财务审计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确保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对通过村级财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人员可以提请乡镇政府或区委、区政府对侵害集体资产的行为进行必要的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

(五)加大惩戒力度,做到取信于民。在打击农村干部经济犯罪问题上,也应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打击。前面提到的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只是其中一手。司法实践证明,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不能指望所有的干部都能严格自律,总会有一些干部经不住诱惑,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于这些人,绝不能手软,不能失之于宽。一方面要提高思想认识,要以保障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己任,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信念,切实解决查处农村经济问题怕难、怕烦等错误认识;此类案件查结后,还应重视查漏补缺工作,针对引发犯罪的财务管理突出问题,提出有关建议,由乡镇村落实整改。另一方面纪检、检察、公安要加强协作,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形成合力,管辖权限内的案件不互相推诿,以避免打击不力现象,从而增强法律的威慑力,保障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战树毅.开拓创新,全面做好新形势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j].农村经营管理,2005,(3).

[2] 夏旭.新农村建设与加强农村财务管理[j],新东方,2006,(08):8-10.

三、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法制宣传,提高认识,做到依法治村。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使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大大提高。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人分工负责,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对村干部和财务人员开展财经管理、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切实做到按章办事,为群众谋利益。第三,要对广大村民开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规、有关制度交给群众,使他们真正懂得村民的权利,增强村民的参政意识,使其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以堵塞财务工作中的漏洞。

(二)积极探索新财务管理形式,理顺管理体制。推行村(社)会计委托制,是适应村(社)集体资产存量较小、经济业务往来较少的一种新财务管理形式,是在保障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托乡镇农经部门,建立村社会计记账中心(办公室),按照自愿的原则,与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记账协议,进行记账的一种财务管理形式。这种形式能有效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堵塞农村财务管理漏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农村腐败现象。

(三)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要在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票据管理、义务工和积累工管理、财会人员及财会账目管理、财务审计与民主理财等方面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特别是要严格制定“收入收缴制度”、“支出管理制度”和“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全面推行村账乡管的规范化建设,提升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工作水平,使村级财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四)群众参与监督要充分,业务监督要及时。群众监督关键是要抓好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要由群众推选,并要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选举通过,报乡镇政府备案。民主理财小组除参加村集体财务收支预决算会议外,一般每季度或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理财会,对村内所有收支凭证进行集体审核,张榜公布,接受群众评议,对发现的问题和群众提出的疑问,进行转项核查处理。

业务监督,就是业务主管部门对村级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指导和监督。乡镇政府(农经站或财政所)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财务管理辅导,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把规范村级账薄、凭证和会计档案作为财务会计检查或审计的一项内容。同时,上级主管部门要对专职或兼职农村财务审核人员进行资格培训,以保障村级财务审计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确保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对通过村级财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人员可以提请乡镇政府或区委、区政府对侵害集体资产的行为进行必要的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

(五)加大惩戒力度,做到取信于民。在打击农村干部经济犯罪问题上,也应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打击。前面提到的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只是其中一手。司法实践证明,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不能指望所有的干部都能严格自律,总会有一些干部经不住诱惑,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于这些人,绝不能手软,不能失之于宽。一方面要提高思想认识,要以保障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己任,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信念,切实解决查处农村经济问题怕难、怕烦等错误认识;此类案件查结后,还应重视查漏补缺工作,针对引发犯罪的财务管理突出问题,提出有关建议,由乡镇村落实整改。另一方面纪检、检察、公安要加强协作,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形成合力,管辖权限内的案件不互相推诿,以避免打击不力现象,从而增强法律的威慑力,保障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各地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在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虽然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1-2]。因此,正确地对待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各项政策,以利于新农村建设更好地向前推进。笔者就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供参考。

1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村庄规划不够全面科学,不能有效发挥引领指导作用

有些镇村没有把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对规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规划编制不全面、不科学。一是重中长期规划,轻短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虽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但新农村分阶段建设的规划还不够明晰具体,对村容村貌建设要达到什么要求、生产发展要达到什么程度、生活宽裕要达到什么水平等,都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二是重局部规划,轻整体规划。有的镇只重视某个村某个点的规划,而对全村甚至全镇新农村规划缺少通盘考虑。同时,有的村规划起点低、水平低、层次低,质量不高,缺乏科学性、指导性。据调查,有的村规划生搬硬套其他村,不能体现自身特色;有的村规划与全县及所在镇的发展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土地使用规划等不相衔接,存在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的隐患;有的村即使有了规划,但由于镇领导的更换和干预,随意变动,不严格执行规划,影响了规划的严肃性;还有不少村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没有考虑,存在“跟着感觉走”的情况,不利于面上实施,导致不少村居只见新楼房、不见新村庄。

1.2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强,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的现象

在基层,有的农民由于在思想认识上对新农村建设存在偏差,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内容和措施认识不够,对新农村建设仅仅是寄希望于上面有资金下来,村民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在许多新农村建设点上普遍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现象,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1.3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简单化”。重硬件、轻软件,重规划、轻执行,重建设、轻管理,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二是“片面化”。以偏概全,只注重形式,将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建设,少数基层干部过度热衷于新村庄建设,乐于村庄建设的外观,过分强调村容村貌的整洁,甚至把建了几栋楼房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典型,以村庄楼房多寡来衡量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严重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在公共服务、精神风貌、科技教育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三是“短浅化”。在基层,哪里简单就抓哪里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把新农村建设仅仅定位于硬化几条路、改几户厕、装几户自来水、粉刷几栋房子等简单的村庄环境整治,忽略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对事关农村长远发展,如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等问题,缺乏足够重视,措施乏力。

1.4要素制约突出,影响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和试点工作开展

新农村建设面广、量大、任务重,必须先行试点,再全面稳步推进。通过对示范村建设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当前存在政策、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要素。一是政策不够完善。从中央到地方,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有的政策存在不确定、不连续、不合理等因素,如以工补农怎么补,城市带农村怎么带,政府增加的支农资金如何补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影响了镇、村和农民的积极性。二是资金筹集难。不少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富裕程度较低,建设主体投资乏力。同时,县、镇两级由于财力所限,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不足。三是土地制约明显。1998年土地二轮承包时不少村没有预留中心村用地,即使预留了,有的也已被置换为工业用地,或被重新发包,有的与现在的中心村规划不相符合,导致能建新村庄的地方不在规划内,规划的地方不能建新村庄。加之新农村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等涉及转换用地的政策不明确,使土地调整、置换、募集比较困难,造成不少村新农村建设用地迟迟不能到位。

2对策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世纪工程,是贯彻党的“三农”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3-4]。

第7篇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2-0195-01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认为其核心是文化建设,新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没有文化建设,就不可能建设好新农村。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指建图书室、运动场、组织跳跳舞、唱唱歌,更重要的是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农民致富本领,发展农村经济。总之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保证、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条件。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新农村文化建设总体是很好的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下面列举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

(一)“不良文化”在农村普遍可见

农村的“不良文化”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为:迷信、赌博、重男轻女、早婚等。在很多的乡村神汉、巫婆、看相、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还时不时的出现,农村红白喜事中还存在大操大办的现象,不仅浪费,也为封建迷信的滋长提供了土壤。进年来在农村打牌、搓麻将的现象比比皆是。

(二)基层党委政府“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依然存在

在执政为民理念的指导下,党委和政府对农民给予了高度关注,但这种关注基本上都是物质上的从而忽略了农民群众对现代文明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一些基层领导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让农民增收,生活富裕就行,至于文化发展好坏与否关系不大。

(三)缺乏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文化基础设施关键问题是资金问题,难点也是资金问题。由于受到经费限制,农村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明显不足,没有钱再好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三、新农村文化问题的解决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物质文化的需要,农村文化建设才会有真正的“大繁荣、大发展”针对以上所谈到的问题,本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对策。

(一)传播科学的文化思想

要想使得农村“不良文化”消失,就必须从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出发。迷信泛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较低的科学文化素质,由于科学文化素质低使得农民很难接受新事物、很难割断旧习俗。赌博蔓延的根本是:农民拥有了充足的时间并且贫乏的精神生活。重男轻女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农民一直认为男孩才是家庭的保卫者。早婚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存在着不良的社会意识。

(二)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水平

文化建设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文化建设能否取得成绩,除了其他方面的条件外,各级领导的认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局限在为某乡镇办几件好事,不能当场临时性的社会文化福利活动,不能为文化而文化更不能“重经济、轻文化”。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文化工作摆在战略的高度予以充分的重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结合起来。

(三)合理的利用已有资金和加大资金投入

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一样,有投入才会有产出,离开了投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就成了一句空话。

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虽然政府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出资者,但是为了使农村文化事业获得更快、更大的发展,可以适当地采取其它方式筹集资金。例如可以在资金数额不大、群众负担得起的前提下,采取群众自愿临时的集资的做法。

(四)优化农村文化工作的专职队伍

农村文化专职队伍整体素质都不高,所以当务之急是尽快的加强文化队伍的专业业务培训工作,尽快提升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文化馆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大对文化站工作人员的辅导和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