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会计核算的中间环节范文

时间:2023-09-21 16:39:00

序论:在您撰写会计核算的中间环节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会计核算的中间环节

第1篇

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在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情况下。它实行财务集中管理、统一开设账户、统一会计核算、统一收付资金、统一调配资金的管理形式。行使了财政资金的监督职能,同时对国库来说,它还行使了一部分支付功能。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一律注销银行账号,其各项资金的收支由核算中心严格按规定的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管。单位所有开支在单位领导审核批准的基础上,再经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后入账,从而保证了各预算单位开支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所有财政性收入都要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所有财政性支出都要在支付行为发生时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以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方式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具体讲,就是要达到一个目标即建立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实现一个基础即改革传统账户体系。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抓好两项改革即支出支付方式改革和收入收缴方式改革。

(一)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两项制度改革的管理主体相同,都是财政部门;

2、两项制度改革的目的基本一致,都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

3、两项制度改革的形式基本相同,都要求取消单位账户,建立集中管理的单一账户体系,并且其改革环节体现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4、两项制度改革的前提基本一致,两者都不改变预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主体资格。并在此前提下对财政资金进行管理与监督;

5、两项改革的作用相同,即两项改革在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及从源头上遏制****行为的发生等方面具有很多相同作用。

(二)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区别

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两项不同的改革,它们之间虽然有以上联系。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核算主体不同。会计集中核算的主体是行政事业单位,尽管单位只设报帐会计,其核算由财政部门的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由于单位的预算没有改变,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主体资格三权没有改变,所以核算的主体依然是单位,只是财政部门记账。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核算主体是以财政资金为核心的财政部门,表现为以政府会计为主体。尽管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把过去许多由单位会计核算的内容改为财政会计核算,但主体没变,只是范围扩大,也没有代替单位会计。

第2篇

关键词:县级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2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有利于对各单位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县级教育系统采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能够强化学校财政监督力度,加强对教育资金的监管,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在时间的推移中,会计集中核算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完善,是目前财政管理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断的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保障各学校的财务收支状况的真实与准确,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县级教育系统的长足发展。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作用

1.使会计信息更准确。会计核算中心会直接进行经济财务信息,减少中间环节,使程序更加的简单顺畅,最大的程度减少的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2.强化财政监督的力度。在县级教育系统中,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不像传统的会计模式,由教育单位自设银行账户,而是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可以尽可能的减少违规违法的事件的发生,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加强对教育经费支出的监督力度。从源头上抑制的事件发生。

3.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中,有一项是增加对财务预算的管理,县级教育系统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增强预算管理,会大大的保障教育资金的集中管理和支出的真实性,杜绝教育经费使用混乱、没有依据,擅自挪用经费、滥用经费的情况发生,切实的保障教育经费的安全。

4.使会计核算规范化。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的会计核算中心,会专门对学校的账目、收支情况进行核算,会从根本上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能够切实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5.大大的降低行政成本。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使各个学校将所有的会计工作都集中到会计部门,由报账员向核算中心进行报账,进行核算,中间环节的减少,就大大的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付出,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各个学校的行政成本。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1.制度本身的缺陷。县级的教育系统采取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来管理教育经费的支出,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监督管理。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学校的会计程序变得简单明了,由报账员来处理原有会计体制下会计岗位所有的工作项目,使其由于业务不熟练或程序的复杂性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丧失了学校自身财务工作中的相互监督功能,容易造成财务上失误,从而导致内部的混乱,给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带来麻烦。而核算中心对各个学校的财务监督,仅仅凭借单位的账目进行判断,会大大造成判断结果的不合理和不真实。另一方面由于核算中心要负责县里多家学校的财务核算监督工作,对财务细节问题不能及时的把握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经费的流失和使用不当。

2.预算管理基础薄弱。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主要职能就是对个单位的财务的核算、管理、监督,而这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做好各个学校的财务预算,预算管理基础薄弱,就会使得核算中心不能合理的处理各学校的支出问题,严重导致对学校管理力度的大大削减。

3.监督力度不够。在县级教育系统中,会计核算中心虽然可以对各个学校的财务进行监督,但也只是凭借各个学校所提供的单据、报表进行辨别。这就使很多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特点,进行非法操作,对单据、报表进行作假,出现流程漏洞,大大削弱了核算中心的监督力度。

4.教育单位财政失去积极性。由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对各个学校的账目进行核算、管理、监督的特征,使学校不再重视自身的财务问题,完全依靠会计核算中心来进行核算,对账目不再进行严格的审查,使得一些错误和不真实状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会计核算中心的任务量,造成财政系统内部的混乱。

5.会计人员素质低。县级教育系统中的一些教育单位不重视会计工作,使得学校的会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不能真正的服务于学校的财务,造成会计账目出现错误或不真实的情况

三、会计集中核算制度问题解决对策

1.明确学校财务管理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关系。明确学校的财务管理不能全部依赖会计核算中心,知道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明白学校依旧对财务管理起主导作用,要认真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促进学校账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使会计核算中心更好的完成核算和监督的工作。

2.使财务管理制度更健全。根据社会的发展,经济的需要,要不断的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保障会计核算中心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能依照完善的规章制度,增强核算中心的核算和监督能力。加强对票据报表的管理,使每一笔支出有有理有据。依照预算,对支出的票据进行判断,确保票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抑制学校开虚假票据、教育资金流向不明确的情况发生。完善管理制度,使核算中心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最大程度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对学校的账目情况进行层层的把关,真正意义上确保账目的真实性和财务收支的准确性。

3.完善基础工作。明确会计核算中心是保证各个单位财务安全的重要环节,所以要加强规范运行步骤,使核算过程更加的准确,提高核算水平。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要不断的完善核算中心的基础设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的网络体系,使各个学校能够及时的进行报账,也方便去检查各学校的财政支出情况,使各个学校的收支情况能够公开化,能更好地对其进行监督。

4.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做好预算工作,是各个学校财务支出管理的重要的前提环节,因此必须大力做好财务制度的管理工作。结合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资金情况,大大增强预算的准确性,更好地促进学习合法、合理的进行教育资金的支出。

5.完善监督管理体系。由于会计集中核算的制度,使得监督工作大都交给了核算中心来完成,而监督又是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只有监督得当,才能保证县里的各个学校更好地利用教育资金。那么,如何更好地完成监督工作,促进财务管理的顺畅,是核算中心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所以必须完善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加强对监督人员的培训,扩大监督的范围,尽可能的加强对各学校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而不单纯的依靠形式主义的账单、报表,实施实质性的监督工作。对各学校的报账进行严谨的审核,对账目情况进行大力的监督,保障各学校财务支出、账目的准确性。

6.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由于会计核算中心在财务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大大加强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增强会计知识的学习,使得可以熟练的进行财务方面的操作,此外还要明确财务运行时要遵循的法律法规,依法办事,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确保可以胜任在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对会计人员的需要。明确会计核算中心的重要性,不断的完善自身能力,以保证更好地完成财政管理工作。提高辨别能力,依法进行核算和监督,确保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能真正的服务于县级教育系统。

四、结束语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为县级教育系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为县级教育系统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了更加准确的核算和更加有力的监督,杜绝了以往教育经费滥用、挪用的情况发生,保证每一笔支出都有理可依,有据可依。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要积极的完善集中核算制度,使得核算更加的准确。监督更加的有力。完善核算中心的各项基础工作和设施,保障工作的顺畅运行,使财务管理制度更加的健全,加强对学校的票据进行管理,保证票据的真实性,提高预算的管理水平,提高预算的准确程度。不断的对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调研,保证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能够胜任核算中心的工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不断的完善这个制度,使其真正的发挥核算和监督的作用,使其真正的服务于县级教育系统,发挥财政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红玲.谈会计集中核算的几个问题[J].山西财税,2001(11).

[2]李书.会计职业判断的运用[J].商情,2010(01).

[3]范惠群.对会计集中核算实践的探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4]邓晓辉.关于完善教育系统集中核算制度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1(14).

第3篇

关键词: 会计核算;转变;创新

1会计核算方式内涵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为账务处理方法,指的是会计账簿、会计凭证、账务处理流程和会计报表之间相互结合的方式,这一方式规定了账簿、凭证、报表之间的关系,从而针对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进行选择采用。可以说,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手工会计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企业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来选用其中一种。另外,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现代会计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能顺利进行。在实际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复式记账是处理经济业务的基本方法,设置账户和填制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登记账簿是会计工作的中间过程,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等方法是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正确的科学手段,而编制报表是一个会计期间工作的终结。

会计核算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创造价值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它借助于自身独特的地位,主动参与公共支出管理活动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它与政府其他业务部门,以及网络虚拟组织之间相互交融作用,为公共管理“价值创造”发挥着积极作用。总之。会计核算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模糊性,难以精确地加以计量。而恰恰是这种模糊性的存在,才使得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在公共管理中得以充分体现。

2 会计核算方式的转变

市场经济的成熟,尤其是信息化的进步,推动了会计核算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尤其是会计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促使企业会计核算进一步转变理念,改进方式。

2.1 账簿系统虚拟化

会计信息化就是将一切会计信息数据化,无纸化,因此用于记录会计信息的账簿也被虚拟化了。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这样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但账户的存储并不一定要借助于物质形式的账簿来完成。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理论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可见,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2.2 记账过程符号化

作为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记账工作是自有会计以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会计核算也一直与记账、报账、算账密不可分、时刻相伴,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都打上了“记账”的烙印。而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也就与会计在概念上画了等号。这里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然而,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拟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

第4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转变;创新

1会计核算方式内涵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为账务处理方法,指的是会计账簿、会计凭证、账务处理流程和会计报表之间相互结合的方式,这一方式规定了账簿、凭证、报表之间的关系,从而针对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进行选择采用。可以说,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手工会计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企业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来选用其中一种。另外,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现代会计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能顺利进行。在实际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复式记账是处理经济业务的基本方法,设置账户和填制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登记账簿是会计工作的中间过程,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等方法是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正确的科学手段,而编制报表是一个会计期间工作的终结。

会计核算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创造价值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它借助于自身独特的地位,主动参与公共支出管理活动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它与政府其他业务部门,以及网络虚拟组织之间相互交融作用,为公共管理“价值创造”发挥着积极作用。总之。会计核算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模糊性,难以精确地加以计量。而恰恰是这种模糊性的存在,才使得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在公共管理中得以充分体现。

2 会计核算方式的转变

市场经济的成熟,尤其是信息化的进步,推动了会计核算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尤其是会计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促使企业会计核算进一步转变理念,改进方式。

2.1 账簿系统虚拟化

会计信息化就是将一切会计信息数据化,无纸化,因此用于记录会计信息的账簿也被虚拟化了。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这样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但账户的存储并不一定要借助于物质形式的账簿来完成。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理论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可见,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2.2 记账过程符号化

作为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记账工作是自有会计以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会计核算也一直与记账、报账、算账密不可分、时刻相伴,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都打上了“记账”的烙印。而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也就与会计在概念上画了等号。这里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然而,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拟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

第5篇

关键词: 会计核算;转变;创新

1会计核算方式内涵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为账务处理方法,指的是会计账簿、会计凭证、账务处理流程和会计报表之间相互结合的方式,这一方式规定了账簿、凭证、报表之间的关系,从而针对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进行选择采用。可以说,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手工会计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企业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来选用其中一种。另外,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现代会计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能顺利进行。在实际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复式记账是处理经济业务的基本方法,设置账户和填制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登记账簿是会计工作的中间过程,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等方法是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正确的科学手段,而编制报表是一个会计期间工作的终结。

会计核算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创造价值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它借助于自身独特的地位,主动参与公共支出管理活动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它与政府其他业务部门,以及网络虚拟组织之间相互交融作用,为公共管理“价值创造”发挥着积极作用。总之。会计核算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模糊性,难以精确地加以计量。而恰恰是这种模糊性的存在,才使得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在公共管理中得以充分体现。

2 会计核算方式的转变

市场经济的成熟,尤其是信息化的进步,推动了会计核算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尤其是会计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促使企业会计核算进一步转变理念,改进方式。

2.1 账簿系统虚拟化

会计信息化就是将一切会计信息数据化,无纸化,因此用于记录会计信息的账簿也被虚拟化了。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这样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但账户的存储并不一定要借助于物质形式的账簿来完成。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理论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可见,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2.2 记账过程符号化

作为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记账工作是自有会计以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会计核算也一直与记账、报账、算账密不可分、时刻相伴,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都打上了“记账”的烙印。而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也就与会计在概念上画了等号。这里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然而,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拟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

第6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 组织程序 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068-01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而会计信息的产生,以及会计信息的提供是否能满足各方需要,会计工作效率是否能提高,现代化的核算手段是否能顺利使用,会计人员之间的分工是否合理、明确等,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会计核算形式是否合理、科学。因此正确确定会计核算程序,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形式并与时俱进对会计核算形式加以改进,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

1、会计核算形式内涵

会计核算形式,指的是会计账簿、会计凭证、账务处理流程和会计报表之间相互结合的方式,这一方式规定了账簿、凭证、报表之间的关系,从而针对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进行选择采用。可以说,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手工会计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企业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来选用其中一种。另外,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现代会计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能顺利进行。在实际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复式记账是处理经济业务的基本方法,设置账户和填制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登记账簿是会计工作的中间过程,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等方法是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正确的科学手段,而编制报表是一个会计期间工作的终结。

2、会计核算形式的转变

2.1 账簿系统虚拟化

会计信息化就是将一切会计信息数据化,无纸化,因此用于记录会计信息的账簿也被虚拟化了。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这样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但账户的存储并不一定要借助于物质形式的账簿来完成。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理论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可见,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2.2 记账过程符号化

作为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记账工作是自有会计以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会计核算也一直与记账、报账、算账密不可分、时刻相伴,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都打上了“记账”的烙印。而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也就与会计在概念上画了等号。这里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然而,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拟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

2.3 财务处理流程一体化

手工会计时代的账务处理流程,通俗地讲,就是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重点是在填制凭证以后的阶段。要形成会计报表,必须经过过账、填制凭证、试算平衡、结账、对账等诸多程序。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分为输入、处理、输出3个环节,首先将分散于手工会计各个核算岗位的会计数据统一收集后集中输入计算机,此后的各种数据处理工作都由计算机按照会计软件的要求自动完成,不受人工干预。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一气呵成,一切中间环节都在机内自动处理,而需要的任何中间资料都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查询功能得到,真正实现了数出一门,数据共享。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严密性,呈现出一体化趋势,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报告的时效性。这就说明,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已没有必要,往往能够通过一种统一的会计核算形式,这就为实现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核算形式的通用化提供了前提。过去需要众多人员从事的填制凭证、记账、编表等工作,现在只需要少量的录入人员进行操作就可以了。这样在手工会计中非常费时、费力和烦琐的工作,变成了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一个简单的指令或动作。

2.4 对账环节省略化

对账是设置账簿的产物。如果没有设置账簿,也就无所谓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核对了。在手工会计中,分类账分为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其登记的原则是“平行登记”,即把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信息一方面记入有关总账账户,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同时还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有关明细账账户。通过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换取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是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只要会计软件的程序正确且运行正常,就可以保证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因为计算机本身是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的。因为只要报表公式定义正确,账表也一定相符。这样,就使手工会计下的对账环节被弱化和省略了。

3、完善会计核算的建议

3.1 加强与完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加强沟通,增进了解,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和核算单位间双向沟通联系制度。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与交流,及时更新知识,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优化业务流程,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以优质服务取得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不断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监督机制、责任追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预算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资产清查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做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

3.2 以会计核算为平台,实现会计核算和国库收付的有效衔接

实行会计核算制和国库收付制是财政部门当前公共财政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财政资金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的运行成本。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对所有预算单位的账户实行统一管理,不但有利于财政部门全面掌握各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而且汇聚了资金,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

3.3 加快会计核算中心职能转变,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

目前会计核算中心日常主要的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一定意义上讲,仅仅是一个记账机构,没有真正发挥控制与评价的作用。会计核算中心应通过核对各部门预算指标情况,严格控制各部门的用款进度,监督支出使用情况。核算中心要建立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对各单位的支出行为、支出成本及产生的效益进行科学分析比较、衡量和评估,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益性。定期做好各单位支出的增减变化因素分析,针对预算编制与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

由于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核算形式的深刻影响,作为新时期的会计人员,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会计核算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设计出适合计算机处理的、效率更高、数据处理流程更加合理的会计核算形式,重新构造会计模式,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满足会计核算与管理的需求。

第7篇

一、会计核算形式内涵

会计核算形式,指的是会计账簿、会计凭证、账务处理流程和会计报表之间相互结合的方式,这一方式规定了账簿、凭证、报表之间的关系,从而针对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进行选择采用。可以说,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手工会计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企业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来选用其中一种。另外,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现代会计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能顺利进行。在实际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复式记账是处理经济业务的基本方法,设置账户和填制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登记账簿是会计工作的中间过程,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等方法是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正确的科学手段,而编制报表是一个会计期间工作的终结。

二、会计核算形式的转变

市场经济的成熟,尤其是信息化的进步,推动了会计核算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尤其是会计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促使企业会计核算进一步转变理念,改进方式。

(一)账簿系统虚拟化

会计信息化就是将一切会计信息数据化,无纸化,因此用于记录会计信息的账簿也被虚拟化了。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这样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但账户的存储并不一定要借助于物质形式的账簿来完成。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理论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可见,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二)记账过程符号化

作为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记账工作是自有会计以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会计核算也一直与记账、报账、算账密不可分、时刻相伴,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都打上了“记账”的烙印。而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也就与会计在概念上画了等号。这里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然而,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拟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

(三)财务处理流程一体化

手工会计时代的账务处理流程,通俗地讲,就是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重点是在填制凭证以后的阶段。要形成会计报表,必须经过过账、填制凭证、试算平衡、结账、对账等诸多程序。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分为输入、处理、输出3个环节,首先将分散于手工会计各个核算岗位的会计数据统一收集后集中输入计算机,此后的各种数据处理工作都由计算机按照会计软件的要求自动完成,不受人工干预。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一气呵成,一切中间环节都在机内自动处理,而需要的任何中间资料都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查询功能得到,真正实现了数出一门,数据共享。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严密性,呈现出一体化趋势,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报告的时效性。这就说明,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已没有必要,往往能够通过一种统一的会计核算形式,这就为实现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核算形式的通用化提供了前提。过去需要众多人员从事的填制凭证、记账、编表等工作,现在只需要少量的录入人员进行操作就可以了。这样在手工会计中非常费时、费力和烦琐的工作,变成了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一个简单的指令或动作。

(四)对账环节省略化

对账是设置账簿的产物。如果没有设置账簿,也就无所谓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核对了。在手工会计中,分类账分为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其登记的原则是“平行登记”,即把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信息一方面记入有关总账账户,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同时还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有关明细账账户。通过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换取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是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只要会计软件的程序正确且运行正常,就可以保证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因为计算机本身是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的。因为只要报表公式定义正确,账表也一定相符。这样,就使手工会计下的对账环节被弱化和省略了。

三、完善会计核算的建议

(一)加强与完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加强沟通,增进了解,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和核算单位间双向沟通联系制度。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与交流,及时更新知识,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优化业务流程,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以优质服务取得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不断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监督机制、责任追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预算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资产清查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做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

(二)以会计核算为平台,实现会计核算和国库收付的有效衔接

实行会计核算制和国库收付制是财政部门当前公共财政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财政资金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的运行成本。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对所有预算单位的账户实行统一管理,不但有利于财政部门全面掌握各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而且汇聚了资金,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加快会计核算中心职能转变,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