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6:38:58
序论:在您撰写微观经济新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省级卫视的新闻窘境
对省级卫视而言,新闻是一个软肋。在宏观舆论空间中,省级卫视受制于政治调控风险要远大于地面频道。在实际的竞争中,也很难与具有国家电视台先天优势的央视新闻频道抗衡,贴近性也不如地面频道和市县台,所以说省级卫视存在着新闻窘境也不为过。
从目前多数省级卫视的版面来看,新闻基本集中在18:00—19:30这一个半小时的板块,姑且称之为省级卫视新闻时段。从全国市场来看,全国的四大竞争阵营中,省级卫视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从18点开始,省级地面频道群开始走高,民生新闻的竞争力使其超越央视、省级卫视、市县台三大竞争阵营。从18:30开始,市县台也一举超越省级卫视,这种情况一直到19:30后才有所改变。在18:00—19:30时段,省级卫视整体竞争力较弱。
纵使有个别卫视收视情况较好,如北京卫视、东方卫视,也都是依靠着在属地的优势,18:00—19:30时段,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都有着60%以上的属地贡献,也就是说,在此时段除了本地观众,基本上没什么人关注全国覆盖的省级卫星频道。
二、省级卫视新闻节目生存现状
省级卫视目前在新闻节目方面稍显空白,主要的新闻节目基本都是本省新闻,另外有一些大型直播收视效果不错,除此之外的自办常态栏目很少,从目前的运行态势来看,省级卫视新闻节目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主要强势卫视如湖南、安徽、北京等卫视有节目入榜;大型直播活动获得收视影响双丰收,在这方面较为成功的当属东方卫视,号称国际视野的东方卫视在日本地震、英国王室婚礼等重大事件的直播均斩获较高收视,英王室婚礼直播更是获得同时段第一;新闻节目较为依赖属地。
三、省级卫视新闻节目突围想象
在现有的客观环境里,要做出既叫好又叫座的新闻节目,对省级台的新闻从业人员来说,需要寻找适当的路径。
1.直面市场竞争,选择合适的时段。从目前电视节目市场的现状和观众的收视习惯来看,省级卫视新闻节目要吸引观众,必须抓住几个关键的时点。如早间、午间这两个非黄金时段,一直都是观众乐于接受新闻节目的时段,个别省级卫视已经在这些时段精耕了很久。晚间黄金时段(18:00—23:00)中,要开发新闻节目,选择合适的时段更为必要。目前,省级卫视版面一般是18:30本省新闻、19:00转播央视《新闻联播》、19:30播出电视剧、其后是自办节目。因此,在不动摇收视主体——电视剧的情况下,18点前后就成了关键节点。18点前后也是各地民生新闻大战开始的时段,观众已经被培养起新闻节目的观看习惯。综合来看,以18点为节点,用新闻节目吸引观众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2.将观众放在首位,选择合适的节目。要想做出一档具有全国影响的新闻节目,研究观众尤为重要。以18:00—18:30为例,观众结构显示:该时段观众以女性、45岁以上、高中以下的中低学历为主。这部分观众在看电视节目时,偏向于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因而故事类新闻节目应该会比较有市场。该时段节目可以偏重法治特色,法治新闻也是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节目类型,远有北京科教频道的《法治进行时》在白天一统北京市场,近有《法治现场》在南京市场屡屡冲击第一,可见法治类节目的市场号召力。一档好的法治节目,既有故事,又不乏悬念和曲折,收视元素丰富。
关键词 财务经济管理 问题 创新
一、前言
在财务管理工作创新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重视管理模式的创新,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制定工作,避免因为管理手段的落后,出现影响国家经济增长的问题。
随着现在科技的进步,知识对于社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国家如果想要拥有更好的未来,就需要拥有知识丰富的人才,拥有优秀的人才就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效益,更轻松的运用专业知识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减少公司的损失,特别是在财务管理方面,这就要求市场经济参与者能够结合具体财务经济管理的问题,去选择合适的人才,因此我们只有充分意识到财务经济管理中的问题,才能合理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现阶段财务经济管理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管理人员问题
在财务经济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的素质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直接决定管理效率,但是,目前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工作效率不能达到相关标准,在工作过程中缺乏灵活性,不能根据先进的财务经济管理观念执行工作。部分财务经济管理人员为了自身利益或是领导利益,在财务经济管理过程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导致财务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出现问题,不能更好的对财务管理工作加以完善。
(二)财务经济管理理论知识问题
由于国家经济体制的发展,现代财务经济管理工作已经呈现多元化发展模式,一些有形资产已经转变为无形资产,例如:人才的综合素质、各种专利的申请、各种商标的申请等,这就导致财务经济管理面临较大的风险。此类问题出现的原因是财务经济管理工作人员还在学习传统的专业知识,不能有效执行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工作,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不能适应时展,无法对自身的有形、无形资产进行估量,使得社会经济效益受到严重损失,对其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
(三)制度问题
在财务经济管理工作中,现代知识社会的发展促进其产权制度的发展,但是,目前部分市场主体还在应用传统的产权配置方式,一味重视自身有形资产的配置,只能根据成本的投入执行经济管理工作,对知识资本的配置不重视,这就导致产权制度不能得以有效应用,股东与经营者、员工的利益出现较大矛盾,如果此类问题不能得以有效解决,将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后果,不能有效提升财务经济管理效率。
三、财务管理创新策略
(一)重视知识资本理论
在财务经济管理工作中,要想更好地对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就要重视知识资本理论的研究与探讨,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将资本分为人力、市场、知识产权等,有助于管理人员对无形资产进行分析与决策,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结构不完善,但是如果能对知识资本理论加以重视,就可以更好的实现财务经济管理现代化,保证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二)制定完善的内审制度
在财务经济管理工作中,内审制度是较为重要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对其进行完善,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一味的利用新兴审计方式对内审工作进行完善,虽然监督工作力度较大,但是实际效果不明显。所以,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对内审制度加以完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其他国家内审制度加以借鉴,创新内审方式,重视团队合作能力。制定统一的内审方式,对财务经济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要求管理人员对各个环境的经济支出与收入进行分析,确定资金流动方向,以此为参考对未来的资金投入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提出财务经济管理建议,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内审工作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内审工作在合法的基础上,提高财务经济管理工作效率,为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创新财务管理模式
要想更好地执行财务经济管理工作,就要对管理模式加以创新,保证能够更好地提升经济效益。首先,要对经济管理的战略性进行分析,保证可以更好地对财务职能进行改善,提高其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进而提升战略高度,摒弃传统的管理方式,分析自身优势,保证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在采取经济管理环境发生变化时,要对各种财务资源加以利用,保证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散,进而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价值。另外,还要根据长远发展对财务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引进新兴管理技术,应用先进管理知识,促进财务经济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降低成本支出,优化经济体系,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四)财务管理理念创新
传统的管理模式比较注重收获的效益,而现在最新的管理理念则是比较注重人本,这种创新的管理理念比较注重对人才的培养,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越来越具有人性化,对职工的更加的关心,这种经营理念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内在潜能,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
(五)财务管理职能的创新
第一,财务预算职能的创新。财务预算职能是很重要的,它主要是对一段时间内财务的经营状况,经营成果和各种支出的一个预算,这对财务管理是不可或缺的,这就好比一个家庭,只有合理地进行理财,才能更好地维持家人的生活质量,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财务预算的创新式管理,有利于社会长期发展,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创建更加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第二,资本运营职能的创新。资本运营是财务管理制度别重要的一步,合理地进行资本运营可以有限提高收益,在资本运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进行战略性选择,从而有效提高资本的利用率,实现资本的最大运营价值。
第三,财务决策职能的创新。财务决策主要运用合理、科学、专业的方法,对资金的使用方案做出合理的判别和决策的一种工作方式,通过财务决策可以有效提高资金的运转情况,从而达到最大的效益,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是市场经济下,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财务决策,不仅能为公司创造更高的价值,还能避免很多资金运行方面的问题。
(六)互联网+财务管理技术系统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拓宽了财务管理的发展空间,使财务管理延展到运营管理的每一个节点,实现了远程处理、集中管理的功能。财务人员可以借助E R P系统实现集中算账核账,远程查报账以及统计审计等工作;如此一来,高层管理人员就可以实时地查询各类资金运作情况和财务经营状况,增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测以及对日常运转的监督,优化财务资源,减少开支,从而实现财务管理和业务协同的最终目标。
(七)增强风险意识,完善财务管理体制
经济活动的现代化、信息化使市场主体所面临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复杂,财务管理作为经营活动的中心环节,对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要想有效地规避或减经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必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各单位应及时纠正工作人员尤其是财务人员的态度,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借助信息资源对有关项目进行全方位监测,防范财务风险。
四、结语
财务管理应该实现全面的创新,根据自身的实力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还应该高度重视知识型人才,完善财务管理的监控,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单位为河南南阳一中)
参考文献
[1] 廖锦章.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J].中国商界(下),2010(06).
关键词:深井 高温 小间隙尾管 固井
一 、基本情况
二、主要固井技术难题
1.井深且井身结构复杂,油层固井环空间隙小
该井为五开三段制定向井,¢177.8 mm和¢127 mm尾管都属小间隙固井。¢177.8 mm悬挂器本体最大外径214mm,上层套管内径为220.52mm,两侧过流间隙为3.26mm;¢127 mm悬挂器本体最大外径152.04mm,上层套管内径为154.78mm,两侧过流间隙为1.37mm。另外,该井在¢152.4mm井眼内下入¢127 mm套管是非常规井深结构,环空间隙仅为12.7 mm。环空间隙小,注替过程中施工泵压高,易造成岩屑堵塞或压漏薄弱地层,施工风险大
2.地层压力层系变化大,油气水层关系复杂
钻遇高压气层的同时存在低压易漏甚至裂缝型漏失层,钻井液密度安全窗口窄,易出现上漏下涌、上涌下漏等现象,压稳和防漏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177.8 mm及¢127 mm尾管封固井段均为气层,要求水泥浆体系具有较强的防窜能力。此外,由于环空间隙小,环空水泥环较薄,抗冲击能力较差,后期封隔易失效,水泥浆设计应赋予其较强抗冲击破坏能力。
3.井底温高,水泥封固段长,顶底温差大
新港1井67164m实测温度184℃,三开和四开固井水泥封固段长分别达到了1952.4m和2568m,顶底温差都超过60℃,易造成顶部水泥浆产生超缓凝,水泥浆设计难度大。同时水泥封固段长,产生高的环空静液柱压力,易压漏薄弱地层导致水泥返高不够。
4.小间隙尾管固井,套管居中度无法保证
为防止扶正器破坏井壁泥饼、增大流动阻力,导致井漏,扶正器的下入受到了很大限制,在裸眼段套管扶正器下入数量很少,甚至不下,套管偏心,水泥浆窜槽现象很难避免。
5.固井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
244.5mm 、177.8mm和127mm均采用尾管及回接等固井工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固井施工难度。
三 、主要固井技术
1.套管居中优化设计。采用工程设计软件对各层套管扶正器数据和安放位置进行优化设计,以保证足够的套管居中。¢177.8 mm尾管采用¢177.8 mmX¢215.9mm单弓弹性扶正器和刚性扶正器;¢127 mm尾管采用¢152 mmX¢127mm刚性扶正器。
2.井眼净化技术
下套管前用完钻前钻具组合通井,对裸眼井段进行正、倒划眼,确保井眼顺畅,通井到底后,增大排量充分循环钻井液3-4周。
合理选用化学冲洗液是实现固井过程中去除滤饼,为水泥浆创造水润性井壁和套管外壁来保证各界面良好结合的重要途径。化学冲洗液需要具备以下性能:①能充分稀释泥浆;②地层孔隙压力条件允许;③能清扫环空中的可流动泥浆;④控制液体滤失。¢177.8 mm和¢127 mm尾管固井分别设计为6m3和4m3的高效清洗液。
3.实验井温的选择
高温深井小间隙尾管固井温度选择很关键,需要综合考虑随钻循环温度、钻井液出口温度和实测井底温度。由于该井¢177.8 mm尾管电测井底静止温度为165℃,钻井液出口温度为85℃。¢127mm尾管电测井底静止温度为184℃,钻井液出口温度为82℃。通过认真分析,最后¢177.8 mm尾管固井井底循环温度选择了150℃, ¢127mm尾管固井井底循环温度选择175℃,固井质量测试表明,该温度较为合适。
4.水泥浆体系设计
¢177.8 mm尾管作业选择1.88g/cm3抗高温、低失水胶乳防气窜水泥浆体系;¢127 mm尾管作业选择1.90g/cm3抗高温防气窜水泥浆体系。通过在水泥浆体系中加入高温防气窜添加剂有效地防止气窜的发生,加入适量的硅粉,防止水泥环石强度衰退。
5.防污染技术
尾管固井结束、拔出中心管后要将多余水泥浆循环洗出井口,由于水泥浆的流程过长,与钻井液接触的几率加大,一旦污染,浆体会变稠,稠化时间大大缩短,因此,流动阻耗剧增,容易产生憋高压或者发生“插旗杆”事故。为防止复杂事故的发生,本井三次尾管固井施工中,一是采用了足够数量的冲洗和隔离液;二是管内替浆过程中,在悬挂器顶部设置一定数量的间隔液,使钻井液和水泥浆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保持有效分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44.5 mm、¢177.8 mm和¢127 mm尾管固井分别设计注入为1.30 g/cm3间隔夜4m3。
6.防回流技术
尾管固井中一旦单流阀失灵,无法进行憋压候凝,势必会导致水泥浆回流,使尾管内留水泥塞,甚至导致环空返高不够。为防止该类事故发生,本井¢177.8 mm和¢127 mm尾固井作业分别注入了1.80 g/c重浆15 m3和1.85g/cm3重浆4m3使尾管段内外当量密度接衡。
四、现场应用
1.¢177.8 mm尾管固井
注入冲洗液6m3,占环空260m;注入1.88g/cm3高温、液降、胶乳水泥浆30.6m3,施工排量0.9-0.6m3/min,压力9-0 MPa;注入压胶塞液2m3,替入密度为1.80g/cm3重泥浆15m3,注间隔液4m3,替钻井液41.7m3,排量1.2 -0.6 m3/min,压力0-15MPa,碰压25MPa。
2.¢127 mm尾管固井
注入冲洗液4m3,占环空300m;注入1.88 g/cm3高温、液降水泥浆7.2m3,施工排量0.5-0.4m3/min,压力13-10-15MPa;注入密度为1.85 g/cm3重泥浆4m3,注间隔夜4m3,替钻井液47.4m3,排量0.7-0.5 m3/min,压力15-12-21MPa,碰压24MPa。
电测表明水泥浆返到了喇叭口,一界面固井质量优质,二界面固井质量合格,各层间封固质量较好,满足了储层开采的要求。
五、结论与认识
1.针对新港1井尾管固井存在高温、小间隙、多压力层系固井难题,合理采用井眼清洁、套管居中设计、界面清洗、防窜水泥浆设计、防污染、防回流固井技术及平衡压力固井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施工过程中易出现层间互窜、施工泵压过高易压漏地层、顶替效率差、水泥环薄且分布不均匀、顶部水泥石易超缓凝等固井难题。
2.高温深井小间隙尾管固井技术在该井的成功应用,为今后油田高温深井、小间隙尾管固井提供了经验,将大大促进油田深层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
参考文献
[1]杨旭.深井小环空间隙井眼固井工艺技术EJ].天然气工业,1996,16(6):45-48.
关键词:文化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经济增长点
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朝阳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知识性密集和附加值高、低成本、无污染、可重复开发等特点,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都有着重要作用。雁塔区是西安市有名的文化区,如何发展文化产业是当前需要关注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就我区发展文化产业提一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雁塔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可行性
文化产业是当代各类产业中最有前途、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随着现代科技向文化领域的注入和人民群众对新的文化生活的更高追求,文化产业已成为投资的热点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那么,我区是否可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呢?从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雁塔区经济运行情况和文化资源优势来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势在必行。
1.发展文化产业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2010年,国家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将文化产业上升到战略层面。2011年,又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为金融与文化产业深度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继续巩固领先地位,而江苏、湖南、浙江等省都踊跃进入了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行列中来,纷纷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从西安来看,2009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48.72亿元,占GDP比重达5.5%,文化产业已成为经济腾飞的新支点。2010年9月份,中国银行与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将向曲江文化投资集团提供66亿人民币金融服务,共同打造中国文化产业“巨无霸”。同时,高新区计划在2009年至2012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以扶持文化创意产业。面对如此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态势,我们理应打好文化产业这张牌,抢占先机,借势发展,让文化产业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2.发展文化产业是我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我区经济发展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但仍有一些因素制约我区经济进一步发展。一是经济总量规模大,各项经济指标基数大,一直在高位运行,要继续保持经济高增长态势,始终走在全市第一名,与其他区县相比,困难增大。二是由于处于城市的大建设、大发展时期,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由房地产等基本建设带来的税收占到了全部总收入的60%以上,产业布局和税源结构的协调性、持续性显然不够。三是在全区152平方公里中,“三区一基地”规划面积占到99.693平方公里,我区土地面积仅剩51.742平方公里,然而在这51平方公里中有40多平方公里是建成区,可开发土地非常有限并日趋缩小,这将制约我区经济进一步发展。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就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投资点,而文化产业恰恰具有经济回报高、收益时间长、市场需求强、资源消耗低等特点和优势,可以弥补我区经济发展中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是必由之路、明智之举。
3.我区具有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一是我区是西安市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区域,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有世界级文化遗产大雁塔,佛教密宗祖庭大兴善寺,中日文化交流圣地青龙寺,汉宣帝陵,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知名的文化景点。二是科教资源非常丰富,区内有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22所普通高等院校,西安欧亚学院、西安外事学院等12所民办院校,省属科研院所55家,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4多万人,是全国著名的科教文化大区。三是我区还有陕西省广播电视中心、西安市广播电视中心、西影集团等文化龙头单位。近几年,还建成了占地达103亩的“雁塔文化新天地”。同时,依托两所艺术高校,在纬二街上打造了一条两千多米长的“雁塔美术街”。从以上可以看出,我区具有优越的文化、科技、人才优势,特别适合发展文化产业。我们应重视文化这一无形资产,深度挖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财富,化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产业优势,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雁塔区需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产业。包括新闻服务,出版业,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及其它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服务。从雁塔实际情况出发,着眼长远,考虑到眼前,我区可以先发展以下几个文化产业:
1.文化娱乐业。采取合资、项目合作等方式,在人流量大、消费集中的小寨、电子城等地,建设一座高档次的流行演艺中心,引进国内知名的演艺机构进行经营,并将其打造成一个类似于《大剧院》的国内外一流演艺场所。大力推进资源重组,优化布局,整合网吧,鼓励和支持音乐酒吧、咖啡厅、KTV、舞厅等娱乐业连锁经营、连片经营。积极支持投资兴办演出团体、演出场所、演出经纪机构和举办演出活动。
2.文化旅游业。促进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和消费。深化旅游与餐饮业的链接程度,以旅游带动餐饮业的发展。依托陕西历史博物馆、“雁塔文化新天地”、“雁塔美术街”等,积极培育仿古文物,古玩字画、工艺美术等文化消费品市场,支持举办大中型文物、字画拍卖会和鉴宝活动。依托兴善寺,以弘扬佛教文化和禅宗文化为主,开设素食餐厅和禅宗茶秀。依托青龙寺景区,以日本文化为主流,打造经营日式餐饮、日式茶艺和销售日式饰品。积极发展集旅游、演艺、餐饮、购物等为一体的文化商贸设施。
3.教育培训业。面对当前社会培训热、学习热的现状,针对青少年学习需求,依托西安外国语大学,引进国内外各类外语培训机构,特别是小语种培训与出国留学培训。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进各类计算机培训机构。依托西安音乐学院,引进音乐、舞蹈方面的培训机构。依托西安美术学院,整合现有美术培训班,引进美术培训机构,把雁塔区发展成各类专业培训的荟萃地,使雁塔区成为教育培训的中心,从而推动教育培训业快速发展。
4.图书出版业。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出发点,积极培育和发展读书出版业。一是利用文化氛围浓厚、图书销量大的优势,采取措施打造一条集创作、图书批发、读书零售的特色街区。二是促进出版业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重新配置,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引进大型印刷厂在我区开展经营活动,推动电子网络出版和数字出版等新型出版业态的发展。三是积极培育具有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出版、报刊、印发、复制、发行业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人才品牌,形成有影响力的名企、名品、名刊等,不断壮大图书出版业。
5.广播影视业。充分依托西影厂和曲江影视投资集团,延伸影视制作、发行等方面产业链,鼓励建设影视基地,吸引民营资本投资电影、电视、音乐、娱乐等方面的创作、制作。同时,鼓励兴办广告创意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等服务。注重动漫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利用我区人才聚集优势,建设动漫产业孵化机构,积极发展网络动漫、手机动漫等新兴业态。
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做的工作
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区的文化产业还处于初始阶段,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对文化产业缺乏了解,认识不够;二是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三是文化产业规模小、档次低,与大众的消费需求不相适应;四是产业布局基本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尚待突破。对此,我们应考虑做好以下几点:
1.制定规划。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和指导,建议结合省、市有关发展文化产业的文件精神,提出发展目标,确立总体思路,明确工作内容,制定出一套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并把文化产业列入“十二五规划”。一是规划要尽可能与高新区、曲江新区的文化产业相对接,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二是要因地制宜,突出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三是要瞄准高科技、高附加值,有选择性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2.提供场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展文化产业需要一个很好的平台。目前,我区小街小巷各类商业门点星罗棋布,其他行业的介入比较困难。所以,我们要想法设法解决场地的问题。一是以景观街区改造和小寨商业圈建设为契机,适时引进和鼓励文化企业大胆介入,尽可能的选择一条街、一个广场或一栋写字楼主要发展文化产业。二是提前谋划地铁经济、道口经济,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为文化产业赢得发展空间。三是在土地储备、城中村改造、区内高校和企业搬迁中,积极整合土地资源,对文化产业发展空间进行布局和谋划。
3.政策扶持。一是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大文化产业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支持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文化项目产业化,支持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支持文化产业链的形成。二是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通过土地、税收、投融资等优惠政策,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三是建立多元投融资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和支持各类民营资本、社会资本向文化领域转移,鼓励企业、个人、境外资金兴办文化产业,逐步形成多渠道投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1制约水管单位发展的因素
1.1管理体制不合理
现有的大多数水管单位的管理体制延续了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因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于不断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原有的弊端现楼无疑,如权责不明,机制不灵活,个人的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等特点。另外,水管单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员臃肿,管理技术与手段落后,管理人员的文化、年龄、专业结构不合理等,导致管理效果日趋下降,严重影响了水管单位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制约着水管单位的生存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1.2融资渠道不畅
发展水利经济,水管单位需投入较大数额的资金,而在事企分开及强化预算管理的情况下,水利经济项目很难从事业单位融资。而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其高额的利息支出也将是严重影响水管单位经济的效益,经营项目的资本积累速度较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深入,国有资本逐步退出,各单位对水利经济的融资研究不,。导致水管单位融资渠道不畅,资金周转困难,造成经济状况疲软。
1.3机制难以突破,产品服务竞争力差
由于水管单位大多是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多年来形成了一系列的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方式和传统,在经营实体的内部管理上,很难按真正意义上企业化的管理模式运作。且在承担了大量的公益性责任的前提下,又要为单位的稳定和发展进行水利经济经营活动,同时,单位内部经营性和公益性资产产权不清,权责不明,企业化运作的政策保障不健全,人员向经营岗位分流的阻力较大。实行“内部管养分离”又面临老的人员难以安置,新技术人员短缺的现象,加上一些外聘的临时人员缺少相应的培训,由此造成了生产的产品、服务的标准同社会上同类经营行业有一定差距,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
1.4经营资质不够
目前,水管单位的经营项目较多,目前国家对企业资质的管理更加严格,除一些主营项目外,兼营项目的资质申报比较困难,影响了水管单位的整体综合经营效益的发挥。另外由于国家对经营资质的标准作了调整,一些单位经营资质的经营范围比以前的有所缩小。这种情况造成水管单位,规模发展过小,难以形成一定的产业群,影响水管总体效益。
2水管单位创收效益建议
2.1切实加强水利工作的领导,树立水利经济发展的新理念
发展水利经营,是水管单位在抓好工程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推进水管单位经济增长的现实要求,是新时期加快水管单位改革发展的重要工作。水管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水利经济工作的领导,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分管负责人大力协助,同时要有得力的相关人员具体落实。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大考核力度,体现奖优罚劣,充分调动经营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树立水利经济发展的新理念。一是市场经济理念。要立足市场,勇于竞争,通过市场优化配置水利资源,做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加销一体化,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二是资本运作理念。要强化经营水利的观念,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通过科学、良性资本的运作,实现水利单位的增值保值。
2.2多方位扩展水利建设融资渠道
对水管单位来说,虽然上级政府财政每年都拨专款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但其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各方面话虽李建设的需要。当前,大多数灌区与泵站最突出的问题是渠系不配套,防渗率不高。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国家和灌区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大配套和防渗的力度。同时,要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搞配套,其投入或记入股份参与管理,或作为贷款记息。总之,改革政策要宽,方法要活,只要有利于搞活搞富灌区的措施都应大胆尝试。
2.3合理制定水价
首先,根据水价改革的基本理论、水价核定的基本原则和水价确定的具体方法,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水价成本测算,使灌溉水价达到成本水价,实现“以水养水”的良性循环。逐步推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充分运用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其次,用水要实行“以单位面积定量,计划用水”的管理办法,在各级渠道上建立计量设施,水费计量收取,超用加价。
3.4加强横向联系,团结协作,加快经营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一是水管单位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联系。积极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有助帮助,在税收政策上能够给予最大优惠。同时利用地方的信息、资源渠道,加强合作,实现收入的增长。二是水管单位之间进一步扩大交流。加强水管单位之间的协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互相带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三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要把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的位置,象重视水利技术人才一样重视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加速建立一支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懂经营、善管理的水利经济干部队伍。
3结语
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外学者就对高校突发事件有了一定研究。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出现的各种危机也越来越多,学者们也因此对教育危机展开了更多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研究已经由定性化研究进入定量化研究的阶段,建立了多种以数学计量为基础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理模型和仿真系统,如芬克的四阶段生命周期模型(1986)、米特罗夫的五阶段模型(1994)和最基本的三阶段模型。这些模型的提出给高校危机的阶段化管理提供了方向。国内对高校危机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由于高校危机事件频发,国内许多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逐渐集中,国内高校危机管理研究发展较快。李兆燕认为高校危机管理体系还并不完善;白涛等学者也从危机及危机管理的概念出发,阐释高校危机、危机管理的很多方面,并提出了高校危机管理的基本框架。此外,韦庆辛、曲涛、张英红、何元庆等人也对高校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现状作了分析也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国内外对高校危机管理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在专业性、系统性方面仍显不足,对管理模型的研究有所欠缺。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具有互动性、及时性、海量性、共享性,新媒体传播内容呈碎片化等特点,高校危机事件又衍生出许多传统危机事件没有的特点和特性。高校必须针对这一新情况、新特点,对高校危机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和应对策略。
2新媒体给高校危机管理带来的影响
2.1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危机事件的变化特点
2.1.1高校群体间危机信息传播方式互动性增强
传统媒体下信息的传播形式较少,并且信息传递方式多为单向传递,传播受众不能进行有效反馈,互动性较小。随着技术发展,新媒体传播方式增加,新媒体信息有了很强的互动性,危机事件发生后,大学生群体可以更容易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自由、讨论、交流信息,接受者可以参与到信息的传递当中。这使得与客观事实不一致的各种言论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广泛传播。高校危机事件很容易因此被夸大甚至扭曲,大大增加了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危机管理工作难度。
2.1.2高校危机信息传播范围大
传统媒体传播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高校危机信息无法在短时间内传播到很广的范围。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危机事件的信息不可能局限于学校内部,一旦危机事件在高校发生,会在短时间内病毒式地传播开来,其传播覆盖面是传统高校危机事件所无法比拟的,信息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信息渠道传播开来,甚至跨越国界。
2.1.3高校危机信息传播速度极快
传统的高校信息传播方式多为“一对一”或“一对多”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更容易中断,也易于控制,但是新媒体传播更新速度快、传播成本低、传播方式多为“多对多”,信息接收者也会成为信息的源,因此信息会病毒式地在短时间内蔓延开来。如果发生危机事件,大学生会在第一时间对危机事件关注、围观、分享、转载,迅速吸引群众眼球,使得信息迅速传播,许多焦点问题往往会迅速散布到校园内。
2.1.4高校信息流言可控性低,安全性低
高校传统信息来源少,易控制。但新媒体中的信息传播迅速,传播广泛,不易控制,所以容易出现很多恶意流言或煽动性的假消息。当代大学生仍不成熟,学生对自己信息的后果和法律责任意识不到位,容易出现盲目跟风行为,在信息传递时,并未对信息的真实性以及自己传递信息行为进行思考。而新媒体本身是便于消息扩散的,因此容易出现危机信息被放大、传播失控的局面。
2.1.5高校危机信息传播内容呈现碎片化
新媒体环境下,一般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对信息有容量控制,因此高校信息传播往往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单一的碎片化信息无法展示事件全貌。但是高校危机事件一般都比较复杂,在短时间内很难通过新媒体渠道传播全部信息。再加上高校学生思考不成熟,导致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危机信息的传播片面化,很难通过新媒体提供的信息了解到整个事件的全貌,往往使信息受众群体忽视事件发生的背景、环境,对事件作出错误解读。
2.2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危机事件变化给高校危机管理带来的问题
2.2.1传统的危机管理领导机构有待完善
传统的危机管理机构主要由学校领导、学工部、保卫处等职能部门组成,这样的管理机构虽然能够处理一些危机事件,但已经不能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变化,取得良好效果;当前大多数领导小组由于事先没有合理安排管理人员,缺乏网络平台管理人员,无法对危机事件进行预警和预控,也无法有效建立相应的引导和培训机制。
2.2.2传统的危机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传统的危机管理观念中,危机的发生和传播需要较长的过程。但是新媒体环境下,由于危机信息传播的快捷性,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大学生都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及时关注、围观、分享、转载,使信息得到迅速传播,许多危机信息往往会迅速散布到校园内。原有的危机预警系统有一个传播的过程,已经不能有效针对危机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必须构建新的危机预警系统,并且在危机预警系统中建立高校危机预案。其次,大部分高校危机管理部门还没有针对新媒体的新特征建立有针对性的职能部门,忽视危机管理的专业化需求。
2.2.3危机管理理念缺失,危机管理中的媒体公关意识不够
大部分高校对新媒体给高校危机带来的改变认识还不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媒体公关是处理危机的一种方法,是指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协调的方法应对和化解危机,帮助组织控制事态、解决矛盾、处理纠纷、化解冲突、引导舆论、维持关系、争取支持、重建信心、挽回影响、重塑形象。新媒体时代,由于信息和信息的传播快速且广泛,因此对媒体公关管理要求更高,更需要具备科学意识,采用科学方法。
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危机管理调整策略建议
3.1事前加强危机管理领导机构建设
建设信息预警小组以及危机预警小组,小组人员分布在QQ、微信、微博、微课等各大新媒体媒介中;建立危机管理领导小组,小组不仅应该包括学校及学院领导、学工部、保卫处成员,还应该包括信息预警小组成员。建立系统的网络运营平台,加强维护,加强新媒体平台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利用官方微博、微信、网站即时信息。平时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对学生进行教育及引导,对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进行预防和干预。
3.2事中把握新媒体环境下危机信息的实效性,快速理智地进行控制
危机事件发生时,为避免不良消息传播,给学校和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学校管理人员应及时利用校园BBS、QQ、微信、微博、微课等新媒体工具,及时向校内人员和社会公布事件相关信息,掌握信息主导权,确保危机信息的正确和可控。
3.3事后总结、信息并资料归档
(一)新形势下网络会计应用广泛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越来越迅速,计算机网络开始广泛的运用于各个行业和各个部门,在会计管理工作中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在所谓的网络会计就是指在网络的前提下,对网上的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认定和披露的工作。当前的网络会计管理工作给现阶段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网络会计也是未来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信息披露的内容更加丰富随着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会计管理工作需要披露的信息内容也越来越多,而且不断的加大了信息披露的范围和内容。比如说比较明显的就是将无形资产的相关信息,提高到与有形资产同等的地位和位置,通过这样的处理方式,会计管理工作的财务报告变得更加的科学和规范,并且越来越得到不断的完善,这就为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更好发展提供了契机。
(三)与国际会计模式更加接近现阶段,随着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发展模式,也不断的开始实现与国家会计管理模式的趋近,越来越适应国际化的发展要求。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需要的负责的任务越来越多,业务不断的增加,这就要求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需要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不断的实现创新,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开展并应对国际事务。
二、促进会计管理创新模式有效发挥作用的方法
(一)协调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关系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管理工作在很多方面与财务工作相关联,会计工作主要需要负责的就是资金流动方面的情况,这是与财务工作密切相关的,必须调节好与财务管理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应付可能出现的问题。会计管理工作需要应对好财政资金的收入以及支出的相关情况,从这一方面就可以看出,会计管理工作是财政管理的一部分内容,事业单位关于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会计管理模式的开展,因此必须要妥善的调节好会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为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良好发展服务。
(二)完善会计法规体系和相关规章制度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相关规定,只有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办事,才可以将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发展的健康并且有效。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科学的、规范的、系统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就要在不断的参考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国际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来制定,以便让会计体系更好的适应未来国际的发展潮流和趋势,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在制定这些规章制度之后,要严格的保证各个部门按照这一规则办事,充分的发挥这套规章制度该有的价值和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模式变得更加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