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6:38:56
序论:在您撰写财务绩效概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 3198.2016.22.049
1 引言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技术,其原理是通过计算机技术让使用者从听觉、视觉、触觉、甚至味觉的模拟产生对其真实性的误判断,从而通过视觉、触觉和听觉等获得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距离其产业革命的时机正逐步逼近。随着谷歌、微软、HTC等科技巨头的介入,虚拟现实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15年国内多家公司开始布局虚拟现实市场,虚拟现实技术及其相关概念股票在我国的二级市场得到了大量资本的青睐,部分涉足虚拟现实技术的上市公司股价在短期内均出现了较好的表现。
虚拟现实技术细分可包含显示硬件制造、内容呈现平台构建、视听触展示及后台配套设备等关键技术领域,二级市场中涉及相关技术领域的上市公司多达三十多家,而目前尚无对该概念上市企业财务绩效分析的相关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层次分析法对现有虚拟现实概念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帮助投资者分析相关上市企业经营状况,理性投资。
2 虚拟现实概念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财务绩效分析方式通常有杜邦分析法、沃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本文采用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将决策目标划分成目标层、中间决策层、方案层等多个层级,通过专家评分对每个决策要素进行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生成判断矩阵,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统计软件计算各个层级、各个指标的权重,最后计算样本企业的财务绩效综合得分。国内相关研究中,魏玉平、李旭、常丽娟、孙立国等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制造业、商业银行、电子行业上市公司进行了财务综合评价。
评价指标的确定是层次分析开展前的关键步骤,评价体系及指标的建立通常应遵循合理性、实用性、科学性和客观性等原则,本文参照国内多名学者的层次分析指标分别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中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四个大类和12个细分类指标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具体见表1。
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层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用分层的思路来逐步解决问题,划分层次并利用各层之间的总分关系科学合理地确定指标间的相对权重,所确定的权重要能反映出指标间的重要性、隶属关系,由此建立的模型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有序性。在此基础上,将样本的实际值与对应的指标权重计算获得综合得分,以此作为评价评价和选择方案的依据。本文,主要利用层次分析法来评价虚拟现实概念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绩效。
运用Yaahp9.0统计软件,将相关专家按两个指标之间重要程度的评分进行评定,专家组按照对该行业的了解首先对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再采用l-9标度法来赋值,并填入矩阵,就构成了判断矩阵导入到判断矩阵的目标层、中间层、备选方案。写出判断矩阵,同时进行一致性检验。具体见表2~表5。
其中,λmax=3.0537一致性比例=0.0517
通过Yaahp9.0软件,可以计算出各层级之间的重要性比重以及指标相较于决策目标层的权重结果,将上述指标权重汇总得到总体的指标权重,具体见表7。
由表7可看出,在此层次分析结果中,成长能力权重比重较大,为0.3788其中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权重系数占比达0.2231。因虚拟现实技术属于新型技术领域,前期技术爆发阶段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可观的收入,但是其收入的质量、持续性有待考证,而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是衡量公司成长性较为可靠地指标,故本文在专家评分阶段侧重于考察上市公司在新技术条件下的成长性,并对其赋了较大的权重。
4 虚拟现实概念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实证评价
4.1 样本的选择
本文选取样本来源为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根据公司年报和对外披露信息中所提及的关于公司(或其子公司)设计虚拟现实设备制造、软件或系统平台搭建、配件制造或控股虚拟现实制造企业的信息,共提取35个样本。样本财务数据均取自上市公司披露的2015年年报。
4.2 数据标准化
本文所选取的财务指标中部分指标为正向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率等。部分指标为负向指标,如资产负债率。为了不使各类不同指标之间的不同属性影响评测结果,本文通过SPSS19.0软件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4.3 综合得分计算
根据上述权重与样本数据计算的结果,建立评分模型:
Z=∑niWi×Pi
其中,Z是上市公司财务综合评分;W是各项指标的权重;P为去量纲后35家上市公司的指标值。依据上述公式得到2015年35家虚拟现实概念上市公司的财务综合得分及排名,具体见表8。
从计算的得分结果可看出排名靠前的几家公司均是当前A股市场中涉足虚拟现实领域的龙头企业。
具体来看,联络互动于2015年联合美国的Avegant公司了全球首款视网膜眼镜,并2016年宣布联合雷蛇等众多投资方打造VR电影,目前联络互动在国内VR、智能穿戴设备等硬件领域位于行业上游。其2015年销售毛利率达71.51%,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达91.06%。
暴风集团自上市起便创下连续39个涨停的记录,随后爆出财务数据不佳,股价整理下挫,2015年暴风集团涉足虚拟现实领域,旗下暴风魔镜VR头盔已推出至第五代,公司在采取调整布局结构,提升品牌形象等手段后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达313.23%,营业收入增长68.85%,重新回到向上发展轨道。
顺网科技目前在国内覆盖网吧约10万家,公司预计从现有B端(网吧端)入手打造现在虚拟现实平台并逐步拓展至C端(内容端)实现虚拟现实从硬件到内容的全面布局。
天音控股财务绩效得分排名靠后,究其原因是2015年4月天音控股子公司天音通信增资暴风魔镜,占股权比例5%。但其传统的手机分销业务受市场整体下滑影响费用增加,利润减少,移动转售业务影响力不足,公司2015年出现了2.27亿亏损。同时,华讯方舟研发的全彩、通透型头载显示设备能够实现虚拟现实头戴显示功能,在VR硬件制造领域排名靠前,但其运营情况并不稳定,2013、2015年公司分别亏损1.6亿和2.7亿,2015年净利润下滑高达1998.08%。
5 结论
通过层次分析法对A股市场35家虚拟现实概念公司的财务绩效分析可看出,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个新的市场热点,大多数公司近年来才逐步涉及,部分科技类和互联网公司倾向于从VR基础设备着手,而部分传统行业企业则更倾向于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进驻虚拟现实领域。真正具有投资价值、持续性和成长性的公司很难仅从股价的变化体现出来。因此透过对以上公司的财务分析,能较为清晰的识别真正具有成长潜质的投资标的,帮助投资者理性投资。
参考文献
[1]李志刚.虚拟现实:布局,在爆发前夜[J].电器,2016,(06):22 24.
[2]林燕云.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价[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40 42.
[3]魏玉平,叶姗.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武汉城市圈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综合评价[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75 80.
[4]李旭.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上市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3.
[5]常丽娟,贾婷.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7 22.
[6]孙立国.电子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2.
[7]邓雪,李家铭,曾浩健等.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方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07):93 100.
[关键词]财务理论逻辑起点财务本金财务目标
理论是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对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本质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表现出的规律性进行理性思维和高度抽象的结果。财务理论结构是人们基于对财务实践活动的认识,通过思维活动对财务理论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排列和组合方式所作的界定,其功能在于界定财务理论体系的覆盖内容与容量,揭示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与层次关系,梳理财务理论研究的基本脉络,指导和推动财务实践的发展。
构建财务理论结构首先要解决如何确定逻辑起点问题。逻辑起点是构建一门学科理论体系和理论结构的出发点,即该学科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抽象、最简单的一个理论范畴,它不仅是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对该学科其他理论要素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起着决定性作用。逻辑起点对理论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的逻辑起点会形成不同的理论结构,构建财务理论结构首先必须正确选择逻辑起点。
一、构成财务理论逻辑起点的基本标准
1.逻辑起点必须具有内生性。首先它作为一个独立的财务范畴必须是理论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不能置身于理论体系之外,其次它是财务理论最基本的出发点,是财务理论体系中其他理论建立的基础,所以它应当具备高度的内在逻辑性。只有这样,它才可能成为整个财务理论研究的主线,从而使整个理论体系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一定的拓展性和推演性。
2.逻辑起点必须具有可知性。作为理论研究的起点,需要其本身的可知性,如果研究起点本身就模糊,推理出的其他范畴就必然模糊,构建起来的理论体系也必然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3.逻辑起点必须能够联系财务系统和财务环境。财务系统是一个由多要素有机构成的开放的信息系统,与财务环境之间存在着信息与能量的交换。但财务系统与财务环境之间进行信息与能量的交换必须要有一个中介,只有通过财务理论的逻辑起点的连接,才能从复杂的会计环境抽象出某些内容供财务系统处理;也只有通过这个桥梁建立起来的财务系统才是严密而有用的财务系统,由此构建起来的财务理论体系才是严密而科学的理论体系。
4.逻辑起点必须能够联系财务理论与财务实践。现代财务理论研究不仅注重规范性研究,更注重实证性研究,从而使现代财务理论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又因为财务理论是从财务实践中来,又反过来指导财务实践,并在财务实践中得到检验,从而不断完善和发展,这决定了财务理论的逻辑起点不仅要在财务领域起到出发点和统驭的作用,还必须将财务理论和财务实践密切联系起来。
二、当前学术界对财务理论逻辑起点观点的评述
1.本质起点论。“这种观点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财务理论初建时期。当时对财务的存废问题存在很大的争议,财务理论工作者在形成财务独立论的过程中,从财务的本质研究出发,奠定了财务理论的基石(郭复初,1997)。”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财务本质是财务理论要素中最一般、最抽象、最简单的一个。”、“本质是事务的内在联系,财务本质是财务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财务管理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标志(张兆国、宋丽梦、吴卫星,1999)。”、“以财务本质作为研究财务理论的逻辑起点,正是理论结合实际,理性认识源于感性认识的体现(杨淑娥、王爱芳,2000)。”虽然财务本质体现了财务的内在规律性,是推理论证其他范畴的基础之一。但由于财务本质是一个纯粹的理论范畴,它不能联系财务系统与财务环境、财务理论与财务实践,并且它如同真理一样,无法让人们完全懂得,只能无限地接近,即不具可知性。因此不应将其作为逻辑起点。
2.环境起点论。“环境决定一切,存在决定一切。财务目标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们对财务现象的一种认识,有什么样的财务环境,就必然有什么样的财务理论(陈兴述,2000)。”、“财务管理环境是对财务管理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有什么样的理财环境,就会产生相应的理财模式,也就会产生相应的财务理论体系(王化成,2000)。”但笔者认为将其作为逻辑起点是不合适的,因为财务环境只是研究财务理论的背景,是财务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条件,而不是财务理论本身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素。而且,财务环境虽具有可知性,但它不能将其自身与财务系统联系起来,更不能联系财务理论与财务实践,也不能推导出其他财务范畴。
3.假设起点论。“任何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以假设为逻辑起点的,然而在财务学中却忽略了这一点”、“假设对任何学科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为本学科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出发点和奠定了基础(陆建桥,1995)。”由于财务假设是人们根据客观环境作出的主观设定,故财务假设具有联系财务理论和财务实践、联系财务系统和财务环境的功能,并且具有可知性。但它并不能推导出其它财务范畴,即不是财务理论的基础要素。因此将其作为逻辑假设也是不合理的。
4.产权起点论。“产权作为一切经济制度的基石,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起约束作用,财务管理作为意向经济管理活动,必然收到产权结构的制约,不同的产权结构形成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可以说,产权结构决定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因此,研究财务管理应从产权结构着手(王仲兵,1994)。”但产权结构本身并不是一个财务范畴,无法从中推出其他财务范畴,更不用说对其他标准的满足了。
5.目标起点论。“任何管理都是有目的的行为,财务管理也不例外,只有确定合理的目标,才能实现高效的管理,我认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务理论结构应是以财务管理的目标为出发点(王化成,1994)。”、“财务目标具有内生性,不是财务系统之外的范畴,而是财务理论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范畴。”、“理财目标能够很好地联系财务系统和理财环境”、“理财目标能够将财务理论和财务实践较好地结合(李胜楠,2002)。”
6.本金起点论。“所谓本金,是指为进行商品生产与流通活动而垫支的货币性资金,具有流动性与增值性等特点(郭复初,1993)。”、“本金是财务理论的基本细胞”、“本金起点论符合逻辑起点的基本标准,弥补了前述不同起点理论的种种不足(郭复初,1997)。”
三、构建新的逻辑起点——本金与目标双起点论
通过对以上各种不同起点理论的分析,笔者认为,应以财务本金为财务基础理论的逻辑起点,以财务目标为财务应用理论的逻辑起点,并将其联系统一在同一财务环境下来构建新的财务理论的逻辑起点。
1.财务本金是财务基础理论的逻辑起点。本金是为进行商品生产与流通活动而垫支的货币性资金,具有流动性与增值性等特点。本金的投入、产出与增值的过程是不断追求经济效率的过程,是本金的运动轨迹,也是财务资金区别于其他社会资金的规律性区别,由本金的概念可引出财务本质是本金的投入收益理论,从而贯穿与连接财务的内容、规律、职能、地位与作用等一系列概念与理论,即本金具有内生性,是推理论证其他财务基础理论范畴的基础。因此,将本金作为财务基础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恰当的。
2.财务目标是财务应用理论的逻辑起点。首先,财务目标符合构成财务理论逻辑起点的四个基本标准,即:①财务目标是财务环境对财务系统的要求的反映,也是财务系统满足财务环境的要求的标准,因此财务目标能够联系财务系统和财务环境。②财务目标在理论上部分的决定了财务系统实现财务目标所需的保证系统,包括财务假设、财务原则和财务方法,在实务上引导着财务系统的运行,因此财务目标是联系财务理论与财务实践的纽带。③不同的客观环境决定了不同的财务目标,但这种目标是客观需要在人的主观上的反应,它能为人们所知,因此财务目标具有可知性。④财务目标也是推理论证其他财务范畴的基础之一。其次,财务目标理论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系统与环境的结合而形成的,它最能反映财务应用理论的行为目的。第三,财务应用理论包括行为理论和规范理论,而财务目标是行为理论的活动起点和终点;而规范理论的作用是约束和激励财务行为,使其达到行为目标;以目标理论为起点能使行为理论和规范理论之间构成相互联系、逻辑严密的财务应用理论结构。由此可以看出财务目标作为整个财务系统运行的导向,能够成为财务运用理论的最高层次和逻辑起点。
3.财务本金和财务目标最终都统一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统一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财务环境中。财务环境是研究财务理论的背景,是财务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并且和财务目标共同决定财务对象。因此,将财务本金和财务目标统一在同一财务环境下来构建新的财务理论的逻辑起点才能构建起系统完整的财务理论。
4.财务理论结构的构建
双逻辑起点论不仅可以弥补其他起点理论的不足,而且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本金起点论和目标起点论的优势,使得以此构建的财务理论体系更加完整,内涵和层次更加清晰。现初步提出我国财务理论结构的框架构建:
参考文献:
1、程德兴、王振玉.试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经济转论,2001:3:11~13
2、陈兴述.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与基本框架.理论探索,2000:7:8~10
3、郭复初等.财务通论.第1版.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212
4、李胜楠.试论现代财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财会月刊,2002:1
5、陆建桥.试论财务假设.四川会计,1995:2
6、宋慧莉.财务理论逻辑起点及理论体系初探.财会研究,2003:2:32~34
7、王仲兵.诌议证券市场财务公开制度.黑龙江财专学报,1994:4
8、王化成.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财会月刊,2000:4
关键词:杜邦财务分析 高校 财务管理 运用
随着不断的发展,高校财务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在推动高校的相应决策和健康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目前,高校财务体系存在着管理落后,管理体系不完善,不被重视等方面的问题,这对高校的合理发展有着相应的负面影响。只有对高校财务体系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完善,才能使其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杜邦财务体系在分析高校财务状况和完善其财务管理方面能够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一、杜邦财务分析概述
杜邦分析法是由美国杜邦公司最早使用的一种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它可以通过相应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深入地分析企业的经营业绩。杜邦财务分析方法能够将相应的企业财务比率融合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从而能够全面反映出企业的收益状况。净资产收益率是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
杜邦财务分析法从企业的权益报酬率开始计算,并依据具体的会计资料进行分解计算,得出具体的指标。通过杜邦分析法得出的相应指标会被填入到杜邦分析图中。通过杜邦分析图,可以对企业的前后期的财务状况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也可以对不同企业之间的财务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杜邦分析法的运用,不仅能够使企业清晰地看到自身的财务状况,还能为企业的有效管理和未来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
二、杜邦财务分析应用于高校财务中的可行性
杜邦财务分析法能够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为相关受托者提供能够反映经营状况的财务指标,为企业进行决策提供现金流量、资源状况和绩效等方面的财务信息,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杜邦财务分析不仅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清晰的自上而下的分析,也使其了解自身的运用状况,还能够对高校的财务进行相应的分析,并对其相应的财务政策和经营状况进行合理的评价,这不仅能够降低高校进行决策的风险,还能够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信息。
高校财务管理不只是要获得大量的净收入,最主要的是要体现出相应的高校价值。首先,高校不仅要依据相应的发展目标,合理利用政策和资金,并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形成相应的高校价值。其次,高校还要对相应的委托方,如政府、银行等,提供有效的发展信息和经营状况,以使其能对高校做出正确的评价。杜邦财务分析法能够适合并满足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这些需要。
三、 杜邦财务分析在高校管理中的实践运用
(一)调整相应指标
由于杜邦财务分析法主要是针对企业进行的分析方法,其在高校财务分析中的应用需要对相应的指标进行一些调整。首先,要将“权益净利率”替换为通过计算收支结余和净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得到的“净资产收益率”。其中,收支结余包括在相应时间里经营收支相抵后的经营结余和经营以外的其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事业结余两部分。净资产是扣除总资产中的负债部分。其次,将“资产利润率”替换为通过收支结余和总资产的比例关系得到的“总资产收益率”。通过这个指标,可以看出高校创造收益的能力。此外,将“销售净利率”替换为通过收支结余和总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得到的“总收支结余率”。通过这个指标的变动可以找出高校经营中的变动因素。
(二)分析高校财务状况
通过调整相应的指标,可以进一步建立高校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它能够通过多层次的财务比率在每个层次上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数据,再将相应数据与同期或者同行业进行有效的对比,从而实现对高校的财务和经营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如图1)
1、分析核心比率
高校财务中的“净资产收益率”是高校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它可以对高校的各种经营活动的效率进行有效的反映,也是对高校在资产使用方面和融资方面相应情况的综合反映,能够体现出高校的经营管理状况。而净资产收益率主要受到体现出高校经营状况的总资产收益率和体现出高校在资金上的筹措状况的权益乘数的两个指标的影响。要想使高校的净资产收益率,就必须不断提高高校在资产周转的速度和融资状况,也要不断提高总收支结余率。
2、分析经营状况
总资产收益率的高低直接受到高校财务收支、资金占用和周转情况、资产结构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其能够对高校的经营状况有一个综合性的反映。总收支的结余状况和总资产的周转情况对总资产收益率有着相应的影响。
总收支的结余情况是通过总收支结余率来反映的,它是由收支结余和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实现的。要想使高校的总收支结余相应增加,必须要在不断提高总收入的基础上控制相应的开支。这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资金的周转率,获得更多的总资产收益。这首先要求高校在加强对收入方面的管理,加强对学费、经费、产业等方面的现金收入加强征收和有效管理,以确保各项收入的增加。其次,高校要通过使支出更加合理,降低消耗等方式实现对经营成本的有效控制。高校在管理和财务方面的费用都要进行严格控制,也要相应调整利息费用在高校财务中的比例,使高校资金结构和运用更加合理。
高校的资产运用和有效周转可以通过对其资产结构和收入境况进行相应的分析。首先,高校的资产结构的合理性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高校的资产流动状况,还关系到高校的收益能力和偿还能力。当高校资产结构中的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达到一定的比例关系时,其资金结构才算合理。因为流动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在资金偿还和现金利用方面的能力,非流动资产体现的是高校的规模和发展前景。针对高校财务中的流动资产,要看其主要成分有哪些,如果是有较大比例的货币资金,则要看是否存在现金持有量过多,或存在着相应的闲置资金的现状;如果是对资金周转有着较大影响的存货、应收账款的比例过多,应对其进行有效分析,看是否存在存货的积压以及应收账款中的坏账、死账现象。对于高校的固定资产,要看其是否被合理运用;对于高校中的在建项目,要看其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并加强监管。其次,在分析高校的资金周转状况时,要结合其收入情况进行,看其收入是否有效增加。
3、分析财务政策
高校在财务资金的运用过程中,允许存在一定程度的负债情况,这对高校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高校杜邦财务分析表中的权益乘数就是对高校的资金负债率的反映,权益乘数越高,高校的资金负债率就就相对越大。高校存在相应的资金负债情况,反映出高校对相应的财务政策的运用。如果高校的负债率超过一定的合理程度,就会影响到其偿还能力和相应收益,也使财务政策产生负面影响,高校的财务资本结构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四、结束语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不仅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进行相应的分析,还能够对其进行决策和向委托人提供相应的经营信息。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经过相应的调整,也可以用到高校财务体系中去。它不仅能够对高校的资金状况进行有效的分析,还能通过相应指标的改变和调整,为高校的良好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的运营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晓莉.杜邦分析体系在高校财务分析中的运用[J].会计之友,2010;9
关键词:高中生物 近义词 混淆 概念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近义词,容易混淆,而这也正是高考出题的重点,所以要求教师在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运用对比法进行区分,找出这些近义词的相同点、不同点。最好的时机就是第一次学习时,启发学生思考、归纳、总结,这样才能根深蒂固,形成完整正确的知识体系。
一、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病毒个体微小,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两类组成生命的最基本物质,核酸只有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增值。类病毒是比病毒更简单的生物,没有蛋白质外壳,只有核苷酸构成的单链环状DNA或RNA分子。朊病毒只含有蛋白质,不含核酸,但它既有感染性,又有遗传性,并且具有和一切已知传统病原体不同的异常特性。
二、原生质、原生质体、原生质层
原生质指的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分化为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一个动物细胞即为一团原生质。
原生质体:植物细胞工程中去掉细胞壁后剩余的植物细胞称为原生质体,实际上就是植物细胞的原生质。
原生质层:植物细胞中的特有名词,指的是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如果存在浓度差,细胞液就会和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
三、糖酵解、无氧呼吸
糖酵解:葡萄糖在无氧状态下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糖酵解的产物一般是丙酮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无氧呼吸:一般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生物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产物为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
四、极体和极核
来源:“极体”在动物的卵巢中,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一个第一极体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共产生三个第二极体和一个卵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基因组成与卵细胞相同)。
“极核”在被子植物胚珠的胚囊中,由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大孢子,大孢子再经过三次有丝分裂产生八个核,其中包括一个卵细胞和两个极核(它们的基因组成完全相同)。
去向:动物产生极体以后都退化消失,而植物胚珠中的两个极核能与一个融合形成受精极核,将来发育成胚乳细胞。
五、囊胚和胚囊
存在:囊胚是动物胚胎发育的一个阶段,受精卵经卵裂形成的内部具有一个空腔的球状胚胎叫囊胚。
胚囊是植物胚珠的组成部分,由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大孢子,经三次有丝分裂形成八个核的胚囊,近珠孔一端有一个卵细胞和两个助细胞,远珠孔端有三个反足细胞,胚囊中央有两个极核。
发育去向:囊胚进一步发育为动物的原肠胚。而胚囊完成双受精后,受精卵和受精极核分别发育为胚和胚乳。
六、适应性和应激性
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环境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例如,虫媒花一般都颜色鲜艳、气味芳香,适应于昆虫传粉;风媒花的花粉粒小而数量多,容易随风飘散,适于风媒传粉。再例如,鹿、兔、羚羊等动物奔跑速度很快,豪猪、刺猬身上长满尖刺,黄鼬遇到敌害时能释放臭气等等。
七、富营养化、富集作用
富营养化:由于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使藻类大量繁殖,使海水形成赤潮、淡水形成水华。由于藻类生活周期短,死亡后被需氧型微生物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使得鱼虾死亡。
富集作用: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富集作用。例如汞被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后,不易排出体外,会沿着食物链传递,所以营养级越高,汞的含量越高。
【关键词】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小企业会计准则; IASB; ASB
一、引言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表的《概念框架项目的范围与涵义》,其认为概念框架是由目标和相互关联的基本概念组成的协调一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目前,各个国家从分析、评估、指导现实会计准则的角度出发,都在大力研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期构建一套系统、协调、严谨的结构来规范实务中的处理方法。依照国际会计惯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结构应涉及财务报告的目标、报告主体、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的划分、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方面的内容。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虽然名义上不是概念框架,但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起着指导作用。
2011年10月我国财政部了《小企业会计准则》,意在深化小企业会计改革,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基本保持一致,但是部分内容及表现形式有所调整。纵观各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不难发现小企业会计准则始终是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指导下进行修订和完善的。由此,我们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角度对国际IASB《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英国ASB《小企业会计报告准则》进行参照比较,以分析我国新《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结构的比较
(一)财务报告目标
我国新《小企业会计准则》沿用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财务报告目标,即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提高企业透明度,同时,反映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可见,我国小企业的会计目标立足于兼顾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并且着重强调受托责任。IASB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兼顾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两个方面,并将决策有用划分为主要目标,受托责任则作为次要目标。英国ASB也将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作为财务报告的目标,其认为财务报告目标既要为考核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提供信息,同时也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且两个目标并不矛盾,投资者对管理当局的受托责任进行考核就是为了做出更好的经济决策。
综上所述,在财务报告目标方面,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同国际IASB《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英国ASB《小企业会计报告准则》的规定大同小异,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将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作为财务报告的目标,不同之处在于IASB与ASB将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作为首要目标。究其原因,我国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层普遍存在自利行为,会计造假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以利于报告使用者决策成为财务报告目标的首要考虑因素。为改善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账目混乱现象,新实施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做出了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共存,且以受托责任为主要目标的规定。相较之下,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财务报告目标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目标的实质性趋同,在具体规定上又突出了我国特色,因而对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健全和完善财务报告制度,促进小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大有裨益。
(二)报告主体
《小企业会计准则》将小企业从大中型企业中独立出来,实行差别会计报告,既体现了与国际准则的接轨,又结合了我国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准则适用的范围必须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要求且不包括以下三种:一是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二是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三是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IASB《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将小企业界定为不负有公共受托责任,并且向外部使用者公布通用的财务报告。英国ASB《小企业会计报告准则》从量化的角度对小企业主体进行界定,其中涉及了对营业额、资产总额和雇员人数的规范。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三个准则对小企业主体的界定不尽相同,但体现的实质极其相似。我国对小企业的界定采用了定量和定性两项标准,既借鉴了诸如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概念框架中关于小企业主体量化式划型的理论,通过《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从营业收入、资产总额、从业人员三个主要维度划分中型、小型、微型企业,又对公开交易股票、债券,具备金融性质的企业予以排除。我国没有采用英国ASB《小企业会计报告准则》中单一定量模式对小企业主体进行规范,有其现实合理性。采用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标准正是基于对我国小企业数量多、涉及行业广泛、差异较大特性的考虑。若仅以定性标准进行主体界定会含有过多的主观成分,造成实践中难以操作;若依靠若干数量指标衡量企业规模的大小,则不足以保证准则界定的准确性。所以,采用针对性强、易于实务操作的主体规范方式,是现行条件下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三)财务信息质量特征
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继承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关于财务信息质量特征的描述,将会计信息质量划分为八个具体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其中着重强调可靠性。IASB概念框架指出,财务信息质量特征应包含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在内的主要质量特征以及重要性、如实反映、中立性、完整性等其他质量特征。英国ASB则清晰地划分了质量特征的结构层次,形成了以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为首要特征,预测价值、验证价值、如实反映、避免重大错误等对应于主要特征的质量要求为次级特征的概念框架。
由于我国小企业资本结构简单,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较少,其会计信息的需求主要限于税务、银行、企业内部三个方面,加之小企业资金、人员的固有制约,因此小企业会计信息供给的承载力较低。较低的信息承载力决定了会计准则需充分关注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供给能力,避免因过多的信息质量要求带来的企业“逆向选择”,即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完成任务。此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本身具有逻辑一致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既离不开总体会计环境的影响,也无法脱离成本效益的约束。重新建立我国小企业信息质量概念框架,势必会增加准则的制定成本,也给小企业带来沉重的执行成本,同时会增加会计信息使用者在比较不同信息概念框架时的成本。基于以上考虑,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以《企业会计准则》信息质量特征要求为标杆,将制定目标的导向聚焦于股东之外的银行、税务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实行两套准则共用一个概念基础,以减轻小企业信息供给负担,加强信息质量的内在联系,并保持与国际趋势高度一致。
(四)会计计量
现阶段,我国小企业存在规模小、业务相对简单、会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比较单一等问题,因而在会计计量方式的选择上必须侧重简单、务实的原则。与IASB《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ASB《小企业会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简化了会计计量方式,并废弃了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等计量属性,确立了以历史成本为标准的唯一计量模式,对国际会计惯例中多种计量属性并存使用的情况进行了变革,因而具有明显的“中国会计计量”特色。
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放弃较为复杂的公允价值计量,采用历史成本作为单一的计量属性,无疑有其现实意义。虽然公允价值计量突破了财务会计历史成本的局限性,解决了历史成本法下计量的账面价值与实际市价背离的问题,但我国小企业应用公允价值的条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相差甚远。长期以来,我国小企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缺乏规范的管理,账务不健全,经济业务繁杂且生产商品带有随意性,国内尚未成熟的市场条件无法满足直接获取市价的需要,强行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不仅无助于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反而会成为小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其次,公允价值的应用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且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与我国小企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必要的公允价值应用技能的现状相背离。回归历史成本法下的传统计量模式,无疑将回避会计估计的问题,从而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再者,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符合税收征管的要求。以历史成本作为单一计量属性,有利于消除小企业会计所得与纳税所得额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减少小企业纳税申报时繁杂的调整事项,促进准则与税法的协调。
(五)会计核算
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分为总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外币业务、财务报表、附则,共计十章九十条。新准则在原有准则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调整、删减了小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较少涉及的会计核算内容,力求最大程度规范小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核算与处理,方便小企业实务操作。与IASB《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ASB《小企业会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涉及交易事项的规定明显偏少,诸如投资性房地产、或有事项、政府补助等核算内容均未在准则中提及,而需要参考《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在具体核算方法上,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其他两个准则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例如,对长期股权投资的适用方法有权益法和成本法,而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只允许采用成本法。在资产减值方面,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较之其他两个准则不计提任何资产减值准备。在固定资产折旧方面,我国明确规定了除特殊情况外,小企业应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而其他两个准则皆鼓励适用主体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计提折旧。整体来看,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简化程度与可操作性已大大超过其他两个准则,在会计核算方面具有鲜明特点。简化会计核算要求,优化实务操作,符合我国小企业会计基础薄弱的现状,有利于小企业减少会计职业判断的应用,并对日常交易或事项进行有效核算,因而有力保障了小企业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六)财务报表的呈报
《小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我国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编报期采用月报和年报的方式。IASB《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未将财务报表呈报的相关内容列入准则之中。英国ASB颁布的《小企业会计报告准则》规定,财务报表应包括主要财务报表以及支持性附注,其中主要财务报表由财务业绩表、财务状况表和现金流量表组成。财务业绩表的呈报针对业绩的组成和项目特征,财务状况表的呈报针对持有资产与负债的类型以及两者间的关系,现金流量表的呈报则重点关注不同活动产生的现金以及用途。
可见,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呈报的描述较为完整、全面,这与英国ASB《小企业会计报告准则》相关规定是实质性趋同的。实现小企业财务报表的国际趋同,是我国会计准则适应国际形势变化的一大举措,有利于促进我国小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规范其报告行为,对于完善我国持续全面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将产生积极影响。此外,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吸取了IASB在构建财务报表概念框架时的经验教训,增加了对财务报表呈报内容的规定,将财务信息的列报纳入小企业准则中,确保了我国小企业财务报表呈报的常态化、规范化,同时有助于税务部门查账征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实现公平税负。
三、总结
本文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角度将《小企业会计准则》与IASB《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ASB《小企业会计报告准则》进行比较,发现新实施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在财务报告目标、主体界定、信息质量、会计计量、会计核算、报表呈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趋同和简化的特点,既符合国际趋同背景下与国际准则接轨的要求,又结合我国国情,有助于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我国小企业具有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寿命短、技术装备差等特点,在发展过程中明显有别于发达国家的小企业,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必须立足于我国小企业现实状况,以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为目标,促进小企业的发展。会计主体界定的独特性,有利于实现差别会计报告,方便政府部门对小企业的监管。财务报告目标注重受托责任,强调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有助于改善小企业会计造假现象,减轻会计信息负载,满足成本效益质量约束条件。采用单一历史成本计量,简化会计处理,有利于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实现与税法的协调,减轻纳税调整负担。财务报表呈报的完整性,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如实反映。
【参考文献】
[1]时军.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国际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2011(10):26.
[2]小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小企业会计准则[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
[3]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4]任永平,毛丽娟.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国际现状与经验启示[J].会计之友,2011(7):19.
[5]傅宏宇.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中小主体财务报告准则》差异的原因分析[N].兰州商学院学报,2012(6).
关键词:中小企业年金 ESOP信托基金模式 养老问题
一、中小企业年金发展受阻的原因分析
(一)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过高,抑制“第二支柱”的发展
第一支柱提供的养老保障水平过高从而削弱了企业建立年金的必要性。在较高的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压力下多数中小企业已无力发展自己的年金计划。
(二)财务成本较高
企业年金计入了企业成本,且这部分成本不能全部在税前扣除。如果企业提取年金比例超过税收优惠比例,负担就会进一步加深。
(三)受托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首先,受托人在双层关系中具有核心地位,但是在中小企业的实际中往往会出现职能缺位现象。其次在实践中存在着管理者同时行使委托人和受托人的职责的情形,这就导致了委托人、受托人之间的相互牵制机制的失效,就为管理者提供了舞弊的机会。
二、创新方案设计―― “ESOP信托基金”模式
我国的中小企业覆盖面广,类型众多。对于处在创业阶段、急需良好的管理人、技术人员作为创业支撑的中小企业,以及知识密集型、需要核心知识团队的中小企业,将以激励为主要目的的“ESOP信托基金”模式作为一种创新设计,具体操作流程:
(一)成立、设置或委托ESOP信托基金会
ESOP信托基金会是一个可以控制企业股份的独立合法实体,它掌握着年金计划的所有资产,并负责基金的管理运作和员工股份购买。其受托管理人可以由银行或信托公司担任。基金会通过购买企业股份的资金向本企业投生产性资金周转(实际以股份换取现金流),随后企业缴费给ESOP信托基金,并在被后者用于偿还银行债务时,这部分资金才被偿还。
(二)融资和偿还贷款
1、公司提供担保,ESOP信托基金会出面,以实行ESOP为名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
国家应对实行ESOP与年金计划相结合的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鼓励政策,如出台相关规定调节降低信托基金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放宽实行ESOP与年金计划相结合的企业的贷款条件。
2、ESOP信托基金会运用贷款购买本企业的股份
这部分股份放置在暂时账户中并锁定,购买股份置于暂时账户至贷款还清前的这一段时期称为锁定期。在锁定期间,暂时账户由ESOP信托基金会进行管理。同时这部分股份也作为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担保品。在锁定期间内,暂时账户中股份每年的红利用来偿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本金和利息,国家可以对这部分红利给予免税或减税税收政策。同时,企业也要从员工当期工资中按比例扣除一部分资金用于归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本金和利息。
三、员工确定未来分发的股份份额并分发
在股份的分发上应重点体现激励的作用。股权作为对公司所有权并据以获得分红的凭据,员工退休后享有的这种权利,可以为其提供较高的养老保障。为体现激励性质,下面提出以综合系数法作为股份分发方法的设计:
(1)首先将员工按工龄层次分段,并制定每一个年龄段内的股份分发额,采用超额累进股份分发模式。
设企业依据工龄为员工分配的股份比例占ESOP信托基金所拥有企业股份总额的X,可以得到:
[X=][m (Y
m+a*(Y-p) (p≤Y≤q)
m+a*q+b*(Y-q) (Y.>q)]
注:m为企业为向员工分发股份数额占ESOP信托基金拥有企业股份总额比例的基值,即工龄为0时也应得到的那部分股份数额;
p、q为股份分发工龄分界点;
Y为员工的工龄;
a、b为不同的工龄段所对应的中小企业股份分发数额占比。
(2)将员工按岗位类别分段,并对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绩效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
设企业依据工作岗位和员工工作绩效,中小企业向员工分发股份数额为Z元。
Z=w*v
注:v为根据工作岗位和员工工作绩效综合确定的中小企业向员工分发股份数额占ESOP信托基金所拥有企业股份总额的比例;
w为ESOP信托基金所拥有企业股份总额。
企业向员工分发股份数额为:Q=X+Z
四、投票权利
已经分配到股份的员工以个人名义行使表决权,未分配到员工手中的股份,由信托基金会代为行使表决权。
摘 要 政府监督的问题由来已久。在现代社会,资源相对稀缺,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政府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日益扩大,政府支出在国民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支出形式也是多样化。政府在履行其受托责任时,如何利用有限的公共资源,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是各国政府和国民共同关心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得到大力发展。在进行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时,有必要对政府绩效审计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因此本文对政府绩效审计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将其与几个相关概念进行比较,明确其含义。
关键词 绩效 政府绩效 政府绩效审计
政府监督的问题由来已久。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伴随着国家和政府的产生而产生;从世界范围的角度来看,各国都在积极地推进政府监督。进行政府绩效审计则是进行政府监督的有力手段之一。在此背景下,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得到大力发展。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定义,提出了政府绩效审计的概念,并将其与财务审计、绩效审计、绩效评价等进行了区分。
一、绩效的概念
“绩效”一词首先在企业中被广泛使用,按照我国最新《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绩”表示功业、成果、成绩,“效”表示效果、功效、有效。按照这一解释,“绩效”是效果、成果的统称。
什么是绩效?目前审计理论界众说纷纭。总结起来,主要是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是“结果观”――把绩效定义为结果。如英国学者John Bernardin等将绩效界定为在特定的时间内,通过进行特定的工作活动、行为等产生的产出记录,这种观点将绩效等同为行为、活动的结果。第二种观点是“行为观”――将绩效定义为行为。如Katz等人的绩效理论认为,绩效的内容应包括一个过程,首先是员工加入组织中并能够留在组织中,然后在此基础上员工能达到或超过组织对员工所规定的标准。绩效不是行为的结果,而是行为这一过程。随着对绩效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无论是将绩效定义为“一种结果”还是“一种行为”,都是不完整的。于是,更多的学者认为绩效所指的含义应该更加广泛,提出第三种观点“综合观”――将绩效界定为行为和结果的综合。如Brumbrach认为,绩效的内容应同时包含行为和结果。行为由从事某项工作的个人或组织进行实施。而行为不仅仅是实现某一特定结果所付出的活动,行为本身也是一种结果,是为达到特定目的所付出的脑力和体力活动,在这种描述中,要求行为与结果能够分别进行评价。
本文认为,前述的结果观和行为观都不能全面、完整地描述绩效的含义。当我们对个人、组织或某一项目进行绩效审计时,不仅要考虑实施的行为,也要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即将绩效看作是行为和结果的综合。
二、政府绩效的概念
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依法向公民和企业组织征收各种税费,汲取财政资源,并通过政治权力机制,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简单的来看,政府绩效就是政府行为与其产生的结果的综合。对于什么是政府绩效,国外更多的是沿用“3E”来定义,即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其中,经济性是指政府为获取物质和人力资源的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简单的说就是是否能够以最少的代价取得所需的产出,即维持低成本。经济性的目的主要是评价在政府的支出过程中,是否存在浪费现象。效率性是指政府所提供的产出与所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关系,是否以最少的代价获取最多的产出,即最好地利用资源。效率性的目的是评价政府的支出是否是值得的,是有效率的。效果性是指政府行动的结果与目标或行动的既定效果相匹配的程度,即提供人们对政府的需求。
目前,部分学者认为“3E”标准存在其局限性,将其标准拓展为“5E”,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环境性和公平性,而且这一拓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合以上的分析,本文认为,政府绩效是指政府管理活动中付出的行为及其所产生的结果,包括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和公平性。
三、 政府绩效审计的概念
作为政府财务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绩效审计在政府审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从相关理论研究文献看,“绩效审计”往往与政府审计联系在一起,对其含义表述的主要内容基本一致,即对政府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例如,2003年6月修订的《美国政府审计准则》将政府绩效审计的概念描述为:“客观、系统地检查证据,以实现对政府组织、项目等进行独立的评价,从而增强公共责任……审计的内容包括项目的效益性、经济性和效率性”。张继勋等人认为政府绩效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部门、其他组织所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查和评价。”
在已有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定义中,更多的是将政府绩效审计作为独立的审计体系,很少探讨政府绩效审计传统财务会计审计的关系。笔者认为,政府绩效审计作为现代审计体系中的一部分,与传统的财务会计审计不可分割,不能成为独立的形态。因此,本文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定义如下:政府绩效审计是指以国家审计机关作为审计主体,在对政府等公共部门和公共项目进行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对其业绩和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四、 绩效审计与其他相关概念的比较
(一)政府绩效审计与政府绩效评价
什么是政府绩效评价?中外学者对其含义的界定也是不统一。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Hatry给出的观点:他认为府绩效评价可以界定为对特定服务或者项目的结果、效率的所进行的评价。通过进行政府绩效评价,可以提高政府行为的效率。这一定义得到了广泛认可。
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可以发现,政府绩效审计与政府绩效评价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从目的来看,两者的存在都是为了能更好的促进政府部门履行受托责任,揭示政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能够提高政府行为的质量;从标准来看,在进行政府绩效审计时,国内外理论和实务界大都将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作为其标准,“3E”标准中也体现了评价的观点;从职能来看,两者的职能都是对政府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价,等等。
尽管两者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从执行主体的角度,实务经验表明,政府绩效审计的工作多是由国家审计机关组织执行的,如国家审计署等,而进行绩效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国家审计机关、政府内部专设的评价委员会或者其他政府职能部门,也可以是权威的民间机构、公众等,也就是说,绩效评价的执行主体的范围更为广泛,是多元化的;从立项的角度,绩效审计通常是针对公众比较关心、或者具有社会影响、与时事接轨等的项目进行立项审计,如中国某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绩效审计,而绩效评价通常是针对某个被评价对象在某一段时间内而进行的评定,具有很强的周期性,等等。
总结以上内容,政府绩效审计与政府绩效评价作为两种不同的监督评价手段,尽管在某些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绩效审计的实施侧重于当前重点项目和热点问题时效性较强,而绩效评价则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
(二)绩效审计与效益审计
由于各国的做法不同,翻译不同和约定俗成或习惯等原因,绩效审计在各国的具体表现存在差异,形成不同的术语。在我国,绩效审计术语正式出现之前,使用更多的是效益审计。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可以发现国内有许多审计文献将绩效审计与效益审计混同使用。关于两者之间是否能混用?国内学者的意见并不统一。例如,彭华彰等认为“‘绩效’与‘效益’并没有本质的差异,Performance可以翻译为效益,Performance Audit应理解为效益审计”。蔡春认为,“统一使用绩效审计术语比较规范”,并认为使用这一术语更能体现与国际研究的一致性。齐国生认为,相对于效益审计,绩效审计所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效益一词的含义是指效果和利益,但是对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来言,它们不是营利性的组织,谈不上效益的好坏,所以对其绩效情况的审计若简单使用效益审计术语显得有些牵强。从我国开展政府效益审计的实际来看,主要是对国有企业的效益问题进行的审计,“政府效益审计”的提法是有其特殊背景的。所以对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开展的绩效型审计使用政府绩效审计这一术语更合适。
1992年出版的《会计审计大辞典》首次将“经济效益审计”与“绩效审计” 分别进行了定义,并指出经济效益审计是主要针对企业单位开展的,绩效审计是对非营利机构进行的以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中心内容的审计。虽然正式将上述概念进了区分,但是目前在我国的审计实践中,却与上述概念并不统一,如深圳市对福利彩票公益金项目的审计中称之为绩效审计,审计署社会保障审计司、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对失业保险基金项目审计中称之是为效益审计,同样是对政府相关机构管理的公共资金进行的绩效型审计,却使用了不同的叫法。这种背离会让人们误解,这两者是可以通用的。本文认为有必要对我国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绩效型审计的术语加以规范,统一使用“绩效审计”这一术语比较规范。一方面,使用绩效审计这一术语符合国际惯例;另一方面,绩效审计包涵的内容更为广泛。
(三)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
财务审计主要关注是内部控制是否能够令人满意地发挥作用,审计范围主要是在财务收支领域,而且有一套专门的会计准则。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相比,既存在差别,又相互联系。
两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从审计关注的内容来看,财务审计关注的内容是经济活动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情况。而绩效审计的内容是政府在使用公共资金、进行业务活动和开展管理工作方面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从审计的范围来看,财务审计审查的主要是会计资料,绩效审计审查的不仅仅是会计资料,还涉及其他的业务资料,并根据需要进行实地考察。从审计的标准来看,财务审计有一个用来测试财务报表和相关内部控制数字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的标准化的方法,而绩效审计则是在利用已有财务审计成果的基础上,对业绩和效果的评价,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没有已经制定好的标准,如有些项目需要依据某一领域或行业的技术参数和标准,甚至权威技术专家的参考意见也可以作为绩效审计的标准等等。
尽管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同,但作为现代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想要进行全面、完整的的绩效审计,离不开财务审计,并且要依靠财务审计的成果,因此,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之间存在必要的联系。同时,“传统财务审计的很多技术和方法也可以大量应用与绩效审计的实施过程之中,并作为构成其方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王光远.管理审计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刘秋明.现代西方公共受托责任研究述评.国外经济与管理.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