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21 16:38:51

序论:在您撰写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

第1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弊端;策略

前言

当前不管是在生态需求或是精神文化领域追求上,人们对周围的生活环境给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风景园林作为城市功能的重要一面,受到了人们的格外重视,但在其设计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城市环境的健康发展。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弊端分析

(一)效仿问题严重

现阶段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效仿是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造成“千城一面”的现象,缺乏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在我国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并不缺少经典的成功案例,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对这些案例进行参考,在条件适合的环境下是可以照搬就用,但是,其前提必须要全面的对当地的地理、气候、文化等多因素进行研究,才能保证其更好的融入城市特色设计,而实际上很多设计人员却忽略了这一点。设计过程中,部分设计人员没有进行深入的实地考察,对于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点缺乏认识度,而只是翻看许多设计方案,生搬硬套到自己的设计图纸上。

(二)设计缺乏连贯性

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很多设计人员在设计层面上过于追求华丽感与规模,这就导致设计效果过于肤浅,与城市居民的需求产生矛盾,不能真实的将城市的特色反映。例如在城市综合性公园以及广场或是绿带设计时,不能仅仅将重点放在施工时间上,而是需要重视园林设计的时间以及设计出高质量的园林效果,要全面考虑城市发展的需求。

(三)植物使用不恰当

植物,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供遮阴、避暑,还能保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也是大多数自然生物的气息场所,代表着园林景观的生命力。但是,目前许多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使用存在严重不当现象。首先,物种非常贫乏,对于观赏植物的收集非常欠缺;其次,植物品种单一,过多强调绿、阔叶,忽视了多样性的基本要求;最后,没有发挥出乡土树种的优势,过多种植异地植物。如果合理使用建设地的物种资源,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绿化造林成本,促进经济发展,还能够建设当地非常有特色的绿化园林物种类型。

(四)缺乏与时俱进的观念

当前很多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单位的数量还不是很多,而由于我国近年来该行业发展迅速,导致市场需求非常大。设计单位的任务非常重,所以就没有投入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对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导致许多设计单位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来设计。这其中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甲方单位的要求。与时俱进不仅仅要求所有的设计单位要时刻与时代需求紧密联系,同时还需要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这样才是合格的设计方案。

二、设计中的改进途径研究

(一)创新设计理念

国家与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也是如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渗透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渗透不仅能够有效的将设计灵感密切的联系城市风景园林的内涵,同时还能在后期的建设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与美感,能够满足实际需求。此外,在设计过程中,创新设计理念应用能够有效的对方案进行规划,减少盲目性的发生,能实现设计理念的最终目标。

(二)加强设计连贯性

城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对设计的连贯性进行强化,为了减少上述的问题发生,在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要综合考虑设计规模与设计华丽问题,要结合实际项目的特点,针对性的选择设计方式以及设计方案,有条件还可以到现场进行考察,通过合理的分析有效的控制好设计的连贯性,减少问题的出现。

(三)重视人才培养

城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对于设计能力欠佳问题,在工作的时候,必须要重视设计人才的培养,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人才,保证他们在设计过程中能有效的进行规划设计,保证城市发展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创造亲切的环境

在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全面的考虑到城市构件搭配的需求,只要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才能保证设计的搭配性与城市空间的亲切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文化休闲场所以及其它活动场所进行综合考虑,同时更加需要考虑自然景观给人们带来的充实感,并且在城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好生态环境、空气、气候等方面的控制,保证景观设计效果能够体现出良好的视觉效应。

(五)加大海绵城市的建设力度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12月12日,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的建设,重在观念的转变。传统城市建设中,大多是以硬化路面构成,一旦遇到大雨,主要使用排水管道、泵站等进行排水,容易形成逢雨必涝的现象。根据海绵城市的建设基本要求,城市建设工程中,应优先利用种植草沟、渗水砖、下沉绿地等设施来保证排水通畅,既能够有效避免发生大规模洪涝现象,还能够对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

三、小结

总的来说,在我国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想要将优美的景观环境构造出来,必须要重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且将人们需求作为设计的起点开展设计工作,同时,在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将设计的弊端找出,从而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处理,唯有如此,才能保证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樊佳奇.关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植物配置的探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01)

第2篇

关键词:自然景观;风景园林;设计应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大众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建设已经不再是以往的单一建筑,而应当融入更多艺术化的气息,因此城市化的风景园林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能够有效改善人民的生活,让人民感觉到一种愉悦的气氛,因此这是建筑方面的一种质的飞跃。在风景园林的设计工作中,我们更加倾向于自然景观的特征体现,必须要在建筑过程中保证自然和和谐,从而让整体达到一种有机的统一,这也是时代进步的特征,体现了建筑方面的文化底蕴。

一、风景园林自然景观的地形设计

在风景园林自然景观设计工作中,我们必须要着重关注地形设计,因为这是保障后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大体上而言,在一个环境中,我们首先需要考察地形,这是比较实质性的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地形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握,并且就地形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景观中的所有景物能够以一定形式存在着,而且,这些景物必须要能够有机结合在一起。园林自然景观的地形在设计上需要注意很多的方面,要力求平衡各种方面的影响因素,并使得园林景观具有一定的韵律,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与此同时,需要注意自然景观与人为建筑的一种美学结合,两者需要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从而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具体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从而对地形进行合理把握和利用,地形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生态建O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低碳经济理念,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建筑发展策略,与此同时,也需要把握当今的信息化时代背景,大力创新设计理念,让自然景观变得更加现代化。

二、风景园林自然景观的土壤设计

土壤设计对于风景园林自然景观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风景园林设计工作的成败,因为所有的工作都要立足于土壤之上,所以我们需要格外关注它的影响。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考虑现代化的自然景观所具备的特点,尤其是一些植物的特点,要深刻把握住这些核心特色,并进行适当的分析,从而使得自然景观中植物所需要的土壤具有合理性,例如土壤需要具备充足的肥力以及一定程度的保水性。如果风景园林中的生态环境处于一种恢复设计模式之中,那么我们必须要做好对于土壤的测量工作,要对土壤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测试,对于那些受到污染的土壤,应当采取生物疗法,如果措施不能够有效进行的话,则需要把土壤进行移除,然后换上优质的土壤。

三、风景园林自然景观中植物配置的设计

植物配置的设计是一项十分重点的工作,必须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让植物的搭配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同时需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美观性。对于风景园林自然景观的植物选择上,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进行深入探讨,应当严格遵循生态优先理论,合理配置植物种类,从而尽可能地把自然景观的特点展现出来,给游客们留下印象深刻的回忆。除此之外,必须要严格分析各个植物之间的生态平衡,保证植物的营养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尽可能的形成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让现代园林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并且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大体上而言,植物配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也就是当地的乡土植物。这些种类的植物在某一地区是经过自然选择的,因此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非常容易适应园林景观中的土壤,而且也不会过于排斥大气生态环境中的植物群体,与此同时,这也能够具有一定自我养护的功效。其实,我们必须要合理运用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不同植物所具备的特点都是不一样的,它们会在不同程度上带来不同的生态效益,因此,工作人员们必须要充分了解每一种植物造景所产生的生态高效益,从而把各种植物进行合理搭配。第三,我们必须要遵从生物多样性的原理,在配置植物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物种多样性,也就是考虑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以及动态稳定性,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应当尽量让群落的结构变得复杂一些,从而保障生态系统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环境建设。

四、风景园林设计中水的设计

现代化的风景园林设计中,水这个要素是至关重要的,要想更好的呈现出园林的特点,我们就必须要运用好水做好水的设计工作,这种水的存在主要是指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因此,应当充分从生态角度进行考虑,首先对水质进行清洁,确保其清澈干净、无污染,然后需要保证水质在风景园林中的各个角落都能够存在,让各种大型动物植物得以健康成长,创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状态。

五、结语

总而言之,自然景观在风景园林景观中的运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探索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并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最终为提升风景园林景观质量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园林专业;景观设计课程;设计方法;天人合一

一、概况

2011年3月,风景园林学正式成为一级学科,可见国家、社会对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关注达到一个新高度。与此同时,城市化快速发展造成生态危机,园林行业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同样也被倾注了无限的期望。作为园林行业的一份子,尤其是作为培养适应我国当前需求的园林专业设计人才的园林工作者,任重而道远。风景园林学是以设计、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景观设计又是课程设置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设计课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则是本科教育中的核心。从当前的教学实际看,方法教育有多种模式[1-4],概括来说过多强调实践、分类设计以及表现,学生做设计时考虑最多的是如何产生“灵感”“创意”,如何把图纸画得足够美观,而缺乏调研场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一旦面对新的绿地类型乃至环境问题的时候,依然生搬硬套,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问题。故而调整设计方法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将“天人合一”的教育思想融入实践教学中

环境是我们时刻都会接触、感知和适应的一个载体,人与自然最和谐的关系应该是用心去寻找一种与环境的融合[5]。早在我国明代,第一部园林著作《园冶》中就已经提到,造园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然而,历经近四百年的发展,成果却与我们的最高目标渐行渐远。作为本科教学,我们不应该急切地训练学生去设计图纸,而是应该培养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天人合一”,真正做到了解自然与人,才能创造出使二者和谐共生的作品。

(一)重视“天”

“天”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体,就是大自然,是一个生生不息、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我们想要生活得舒适、自在、愉悦,就要顺应自然、尊重规律。所以景观设计的基础条件就是对自然的了解、对场地的了解,感受场地是我们了解环境的第一步。1.观察、感受场地《园冶》中明确提出“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这里的“相”就是审查、思考,“相地”就是对用地进行观察、审度[5]。可见,对场地的调研是整个设计阶段的基础,对后期的设计起决定性的作用。每块场地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鲜明的特征、大量的信息。故而“相地”的教学中,不能仅仅只局限于传统的测量、观察和查阅,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对场地的感受模式,扩大感知的来源和通道。所谓感知就是人在实际场地中的感觉和领会,比如微风吹过的感觉、花瓣下落的嗅觉、溪水潺潺的听觉及泥土柔软的触觉,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其他四种感官的作用,要学着去细心地探索、耐心地体会。因为所有这一切都是最真实、最直接的环境,都影响着景观的构建,而正是这种扑面而来最直接的第一感觉对整体的设计方向起非常重要的提示作用[6]。这些收获可能初始是零碎的、片断的,但是通过反复的踏查、感受,学生将逐步积累、加深对场地的体会,并慢慢转化和催化出新的成果。这是个感性的感知阶段,所以要深度挖掘学生的探索力、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自由性以及创造力。2.信息的表现通过观察、感觉得到的事物间的关系、结构等各种信息都是未经处理过的思维碎片,学生们需要对这些碎片进行整合、管理和疏导。这类信息很难用相机捕捉,所以要引导学生尝试用文字记录、用简图描述(图1、2)[7-8]。在整体设计过程中,视觉形象是第一要素,所以尽量用最简单的线条来表现这些信息,这个过程也是对设计思维碎片的分析、判断、整理、加工的过程。当然这一过程不是单独进行的,应该和感受场地的任务同时交织处理,这样有助于了解设计构思过程中的一些事实,可以形成有效的思维和表现习惯[9]。一旦学生能自如地将各种信息、意念的碎片以简图的方式表现出来,则是设计成形的一个重要步骤。那么随着对场地和各种相关因素的整理、描绘,对场地的认识会逐渐清晰,存在的问题也会浮出水面。即使这时候学生还不确定如何发展他们的理念,但他们也应该带着探索、冒险和参与的心态,去尝试他们的想法和各种可能性.3.理性分析学生各自对场地有了不同的体验与感觉,接下来就是探究、分析这些感觉的来源。西蒙兹在《景观设计学》中说,“我们特有的感知和推断的能力,是规划的灵魂”[10],比如某学生对校园中的某块场地的第一感觉为“压抑”,那么接下来就要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周围建筑物太高,还是植被茂盛或空间太局促。这个阶段学生们要用理性知识主动研究场地特性,对感觉材料加以判断和推理,结合感性认知深入挖掘、探索,逐步完善景观设计。与此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这些诱因直接引出下一步内容,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对场地调研阶段的最后一步。这时,学生对场地已有了独特的理解和思考,针对这个问题再次从感性到理性分析场地的利弊因素,这也是一个思路归纳的过程,进而提出一个既有个性又具共性的场地优化设计方案。归纳这一阶段的精髓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也是培养风景园林本科生最应该具备的能力。ASLA奖的评委以“分析是彻底的,是一个处理场地既有条件极为出色的作品”来评判参赛作品,可见这种“感知—分析—解决”的思考模式就是整个设计过程的主体构架。

(二)关注

“人”“天人合一”中的“人”,就是大自然中的人类,就是景观空间中的使用者,既要去感知环境,同时也是环境中的一部分。一个成功的人性场所是能充分满足使用者需求的环境[11],所以我们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要了解人的需求,并且分析其行为特征。1.人的需求在城市绿地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一种情况,设计好的有座椅、有棋台的静谧老人活动区没有人使用,而他们更喜欢停留在开阔的草坪上或者健身器械处,这说明老年人喜欢开放的环境,渴望与人交流,不喜欢被分隔。设计师不能想当然去分类、归纳并布局功能区,所有的参考资料都要进入场地去搜寻,这又回到我们前面说的观察、感受场地的环节,人本来就是环境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所以需要观察分析的是整个环境。人的心理活动也对环境产生诉求,比如人的领域感、依托感与趋光心理[12],我们在不同的空间中设置2人座椅,由于个人的亲密距离和社交距离相差悬殊,所以私密区和公共活动区的座椅尺度完全不同,这些特征使用者自己没有体会但却支配着自身的行为活动,从而影响着环境设计。这部分信息需要通过观察、问询,甚至问卷调查去获得[13-14]。所以学生必须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搜集有效信息、设计问卷并检验其效度。2.人的行为特征人的行为活动影响着环境,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们的交往,而这些行为活动是有规律和特点的。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都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甚至工作性质、收入情况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的行为。调查显示,在开放性公园中,老年人最喜欢体育锻炼类项目[15],在社区公园中,事业性人群偏好私密性强的空间,并且希望延长公园开放时间[16],这些结论不是设计者思考的,而是走进场地逐个数据调查出来的。学生要习惯使用行为观测法、行为地图法以及统计分析法,先在场地内设定观测点,通过行为观测法对每个观测点使用者的行为特点进行调查记录,有时还要结合行为地图法,在按比例绘制的平面图中相应位置做标记,之后对获得的数据用统计分析法得出结论,这些结论才是景观设计最有效的论据。比如我们在各类城市绿地中经常看到漂亮的草坪上被踩出一条“秃路”,这就是设计者缺乏对人的行为习惯以及活动特征的研究,而诱发了有违设计意图的行为。安建国也提出景观设计是以使用者的体验为论证依据的现代科学[6],所以要引导学生从自身的体验出发,充分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以及心理特征,找出景观设计中的共性与规律。

三、结语

第4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风景园林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而备受瞩目。风景园林能够提供美的景观,在视觉上和心理上给人以美的感受,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1]

一、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

1景观单调

结构简单,不注重植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这是当前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某些城市在风景园林设计时,用到的植被种类并不算少,可是缺乏变化,景观较为单调,没有生机,体现不出风景园林内在艺术气息。还有些城市采用的植被种类太少,绿化结构自然相当简单,植被的搭配比例难以协调,经常出现一片区域只有一种树木的情况,造成色彩上的单调和种类多样性的匮乏,美化效果也就相当有限了。[2]

2能耗较高

为了维持风景园林的正常运转,消耗了过多的能量,有违环保的理念,这是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又一问题。这种情况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可以归纳为:一、城市发展过程中,过分地追求效益,对环保却相当轻视,城市的自然环境因而大遭破坏;二、过分的追求美观,没能重视园林的生态效益;三、草坪的铺设,不仅成本低廉且操作简单,因而被很多园林过分采用。草坪占据了园林的绝大空间,使得园林整体缺乏美感与生态效益。

二、风景园林的设计

1园路的设计

在进行园路设计时,要注重其功能性的实现,既要体现道路的承重特性,还要保证道路的使用安全性。如成年人的步幅一般为五十厘米左右,以此为依据对游步道进行设计、铺设石板,才能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出于防滑的考虑,还能避免光面材料的使用。[3]

2景观的艺术性

普通大众主要通过视觉来感受景观的艺术性美感。所以进行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视觉上的效果,既要避免植被种类过于单一,还要重视植被的搭配比例,以此营造良好的视觉景观氛围,体现园林景观的艺术性。

3地域文化的融入

当今风景园林设计时,都会重点考虑当地文化的因素,即尊重当地的文化、延续当地的文化。

4经济上的考量

在考虑绿化指标的同时,还要考虑经济上的影响,两者结合来决定是采用单一草坪,还是灌木、草坪相结合。风景园林设计时应该重视本土植物的选用,从而降低运费与养护费用。同时还要对绿化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此实现绿化的低成本与大众化。

5 可持续性

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多方的参与和支持。风景园林设计师应该牢牢把握公平、兼顾的原则,集思广益、科学决策、克服片面性,避免自我陶醉,从而更好地平衡各种使用者的需求,最终实现风景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4]

三、风景园林的施工

1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充分认识施工的难点与重点,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风景园林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二、对施工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大力的宣传和推广,使其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并被作为一种基本的管理制度。三、选聘专业的、有能力的人才,同时做到配置合理,保证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四、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探索质量管理的新方法,对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即保证质量控制体系的发展性与先进性。

2 施工图纸审核

风景园林无论是在施工环节,还是在验收环节都要以施工图纸为主要依据,另外施工图纸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风景园林的整体景观效果,所以严格审核施工图纸是很有必要的。风景园林的质量管理工作应该从施工图纸阶段抓起。工作人员应该对风景园林所属区域的地理环境、生态条件、经济条件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测量与统计,再结合风景园林自身的功能需求和设施布局,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仅仅依靠工程管理部门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是不够的,还需要邀请城市建设管理部门、规划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等政府职能部门共同参与设计图纸审核工作,对图纸进行不断地完善,保证其合理性与可行性,最终实现风景园林质量的最优化。

3 施工环节的把握

在施工之前,应该制定出可行的施工方案,便于施工组织与重点攻关。

风景园林的建设涉及多工种、多专业、多学科的配合,因此需要对重点施工环节进行把握。工程管理人员应该在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条件下,将每个环节做精做细,最终实现风景园林整体上的创优。

4施工工序的把握

为了使风景园林的质量满足合同上的要求,必须保证施工质量,而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施工工序的影响,所以应该注重工序的把握。风景园林的质量在工序中创造,想要保证风景园林的质量就必须严格控制工序的质量,严格检查每一道工序,当上一道工序出现质量问题时,禁止其进入下一道工序。只有当所有工序满足质量要求时,才能保证风景园林的整体质量。

土壤质量和土方造型是土方工程重点控制的两个方面:一、土壤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植物种植的成活率。所以在绿地进土前,应该查看土壤来源、质量进行检测,保证其满足栽植土的质量标准。二、土方造型时,不仅要考虑景观特点,还要考虑排水要求。景观属于功能性要求,排水属于技术性要求,所以应该整理好地形,利用地形排水,满足设计文件标准和植物配置要求。

修剪苗木树冠、根系,拆除带土球苗木根部的不易腐烂的包装物是苗木栽植前的必要工作。栽植带土球乔木时,需要对种植穴的底部进行踏平处理,如果是裸根的种植,则需要将种植穴底部的土填成锥形,填土操作时,要分层压实,最好能够浇水处理,并用锄把捣实,杜绝空隙,并重视观赏面的朝向问题。[5]

5后期维护工作

风景园林后期维护工作是保证园林质量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由于受人为、气候等各方面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园林绿化工程在交付使用后会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必然导致园林工程整体质量的下降,若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对遭受破坏的部分进行保养与维护,园林的质量也将持续下降。园林管理人员要加强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延伸,以实现更持久保持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志明,徐杰元,步红风. 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4) .

[2] 倪怡玲. 风景园林绿化的设计原则与施工方案[J]. 农技服务, 2011,(12) .

[3] 陈晔,王成荣. 浅谈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 北京园林, 2010,(03) .

第5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展现;自然环境特征

一、对地域自然景观特征主要内容的研究

在多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的作用下,地球自诞生之日就不断的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在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一样的自然特征,自然特征是气象气候、地质地貌、植被、水文与生命界有机组合的综合反应,是一个自然综合体。

1.气候气象

处于地球外圈层的大气,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是自然环境因素中最活跃的部分,在满足地球生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需要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不同地域特色的气候气象特征。

2.地质地貌

不同地域的地质土壤的不同情况,决定了自然景观特征的不同。地貌指地球表面在不同的内外力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地球表面承受着来至于岩浆活动、地壳活动、地震等带来的内力,同时承受着气候中流水、冰川、风化等外力作用,形成地球表面类型丰富的地貌特征。地质地貌往往关系着风景园林中植被的种植、亭台楼阁的建造。

3.植被

植被是人居环境中的参与者,是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环境因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被是主要设计的对象,是风景园林生态属性的主要体现因素,是环境建设、风景园林建设中除了人之外的又一活因子,因此,风景园林受到地域植被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4.水文条件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临水而居是最常见的社会行为。在我国优秀的古典园林作品中,以山、水个人自然屏障的设计非常普遍。

二、如何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展现自然景观的特征

1.合理设计地形

地形是一个环境存在一个实质性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景观中的所有景物在空间中以一种链接的形式存在。园林自然景观的地形在其设计上要使得一定的规模景观韵律和自然景观的一种美学特征有机结合。一个现代化的风景园林的独特设计,首先要有对地形熟悉再对地形进行设计与利用。园林自然景观的地形设计要与现今的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设计以及低碳集约型园林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在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影响下,本着一种创新科学的一种设计理念进行对现代化自然景观进行一定的展现。

1.营造自然水景

水是园林景观构成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其表现方式比较多样化,不同的状态可展现不同的效果,如静止状态可营造宁静、轻松、祥和的氛围,运动的水则可创造生动、富有活力的情趣,且其具有灵活、巧于因借等特点,很容易与周围的环境入为一体,有着独特的造景作用,风景园林设计中合理利用水,不仅可组织空间、协调水景变化,增添园林生机和意境,还可使空气更加清新,并具有明确游览路线的作用。风景园林中的水有自然状态的水和人工水景,对于自然状态下的水,在设计过程中,一般不改变水体的原有形状,而应依水造景,适当点缀,并注意保持水体的安全无污染,以为周围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自然性、多样性完全是自然水体的本性,因此若采用人工水景,一般会采用自然式水体,即是仿自然设计,水景的形态多是不规则的形体,以曲线形式存在(如图1)。在水体设计中,应遵循宜“弯”不易“直”的原则,随弯就弯,避免裁弯取直,用富有生气、灵气的蜿蜒曲折的水流呈现自然,不同的流水种类形态也有所不同,如江河为较宽的大型带状水体、溪涧则为较窄的小型水体。此外,在营造水景时还应注意利用水色光影,如四周景变一为二,虚实相接,上下交映,增加景深。微风轻拂,送来阵阵涟漪,可增添湖光倒影的动感,营造朦胧美的意境。

2.合理设计植物景观

植物是自然景观类型的代表性元素,且其种类繁多、富于变化,不同的植物大小、形态、色彩、质感等的不同,可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如蓝色、白色等冷色调的植物可给人宁静的感觉,浅绿、浅黄等浅色调的植物可产生明亮、轻,不同形态、色彩、质感的植物的搭配也可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如排列整齐的盆栽可给人秩序井然的感觉,形态、颜色各异的树木散布在一片湖泊周围,则可营造自然、亲切的意境。植物以其丰富的色彩和形态构成园林的主体景观,是整体环境规划中的重要部分,也是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之一。营造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体现当地自然风貌的植物类型是风景园林设计中体现自然文化观念的要点,因此,在选择植物种类时,应首选乡土植物,作为一种在当地经历漫长的演化过程的植物群体,乡土植物的生理、遗传、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最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更易生长。

3.保护节约自然资源

土壤体系、动植物等构成风景园林自然景观的要素是有生命的,彼此间相互依赖,且较为脆弱,因此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应当与生态学紧密联系,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获得合理的设计方案。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对于场地中的不可再生资源,需尽可能地予以保护,在此前提下,通过对场地中水、土地、生物等可再生资源的合理设计利用,以自然元素构建园林景观空间,体现风景园林的自然景观特征。设计中尽量减少对原有自然资源的人为干扰,遵循“人与天调,然后天下之美生”的设计理念,以场地中的原有自然资源和格局为基础,进行景观的改造,充分将景观设计与场地原有自然景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生态造景,再现场地中原有的自然景观特征。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景园林设计要想充分的展现自然景观的特征,就要从根本上使得自然景观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炼,进而使得风景园林景观的艺术再现。在风景园林中,自然是风景园林设计的源泉,也是风景园林设计的本质和风景园林文化永恒的主题,应秉持自然、生态的设计理念,避免过度的人工干预破坏自然环境和生物,通过对自然要素的合理设计和利用,再现自然风貌。

参考文献

[1]朱建宁.展现地域自然景观特征的风景园林文化[J].中国园林,2011(11).

第6篇

关键词:植物配置;园林设计;融合

Abstract: plant configuration is the soul of landscape design, the construction both from different angles, combined with existenc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mmon garden design style, summarizes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the garden plant configuration, ultimately through the temple of heaven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plant configuration to a detailed analysis of plant configuration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style integra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plant configuration.

Key words: the plant disposition; Landscape design; fusion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园林设计是一门艺术,它融会了绘画、文学、建筑于一体,具有广泛的内容。园林设计的景观艺术,不论是自然生长还是经过人工栽植,都表现出了一定风格。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园林中唯一有生命力的要素。他不但能够满足园林空间的构成需要,还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场所。植物是具有生命力的有机体,从姿态、颜色、质感、色彩等方面来反应其配置的风格,再加上人们赋予上历史悠久的文化内涵,从而和园林景观设计风格相融合。在我国,对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的实践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在构景规律和园林审美意境追求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中国园林艺术成为世界园林艺术的一个宝库。探索植物配置与园林设计风格的融合有着现实应用的重要意义。

1 房地产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风格

园林艺术历史悠久,其主要分为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两种风格。东方园林是以中式园林和日式园林为主流,他们比较重视园林设计与自然地联系,师从自然,在物质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具有古朴美的特征。而西方园林风格代表有罗马柱、欧式雕塑等,他们讲究群植,花团锦簇等。两种园林风格都有其独到之处,下面做一简析。

1.1 东方园林风格

1.1.1 中式园林风格

中式园林风格的主要是遵循“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原则,具有浑然天成,悠远空灵的特点,往往会用到假山、流水、翠竹、太阳花、美人蕉、桃树、梨树等。中式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融合到一起,模拟自然美景,创造出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的艺术,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苏州沧浪亭就表现出园主视自己与自然于一体,完全陶醉于自然的心情。而且,我国古典园林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比如,人们因为竹的不畏霜寒气节而将其隐喻为道德高尚的人。

中式园林风格适合于那些好清静、乐山乐水的人,特别是中国居民中内敛、有涵养的气质文化人士。

1.1.2 日式主题园林

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颇深,其园林风格可以说是中式庭院的一个微缩版本,其最精彩的地方是细节的处理。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临水,所以在园林设计中具有铺天盖地的大海、漫无边际的大浪以及单纯的水景。因为岛国这一地理特征,日式园林形成了比较单练和凝练的独特自然景观。日式园林一般利用一方庭院山水来表现千山万水景象,从他们对自然材料的特性中可以看到,他们十分珍爱大自然资源。日式园林设计师的敏感表现在完美的细节处理上面,几乎达到了艺术的尽致,使自然景观蕴含了深远的意味。

1.2 西方园林风格

西方园林风格与东方园林风格具有很大的差异,这是由于东西方的独特地理、气候、文化、历史形成的,贯穿的水景营造是欧洲庭院设计的关键。比如,英式园林将自然园田、人工造景以及居室庭院水融,自然收敛、理性温和;法式园林注重主从关系,强调中轴及秩序,突出了雄伟、端庄,其主要代表作便是凡尔赛宫,以园林的形式表现皇权在上的思想,通常在园林的至高点修建府邸中心,以表示控制着全国,花园的本身也体现出等级制度,在植物方面,广泛采用阔叶乔木,院内道路上将水池设在路边或交叉路口;德式园林景观设计充满了理性色彩,这是因为德国人的性格里具有一种深层、稳重的理智,德国的景观按各种需求、功能以理性来进行设计,景观十分简约,但是反应出清晰的观念。

2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设计

园林设计过程中,植物配置是灵魂,对园林的整体水平和园林的功能起着至关作用,也是园林设计中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我们要把握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最终使植物配置风格和园林设计风格相融合。

2.1 植物设计原则

植物设计要遵循全局性原则、景观性原则和均衡性原则。全局性原则是指根据园林景观全局来进行植物的配置,使其与园林原有风格相匹配;景观性原则主要是在植物设计时遵循美的原则,使植物配置能够创造美的享受;均衡性原则是在植物设计时根据园林各要素的特性来均衡搭配,使景观稳定、均衡。

(1)全局性原则:植物设计时,植物的形态、色彩、数量及质地都有所不同,以显示其多样性,但是从全局来看,他们必须要有一定的相似性以使整体具有统一感,这样才能够使整个园林和谐统一。

(2)景观性原则:使园林具有更好的美学。功能进行植物配置时,必须对各种植物材料的造景功能十分熟悉,然后整体把握植物配置效果,根据人们对美学原理的理解和观赏要求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同时丰富群落美感,提升美学价值。

(3)均衡性原则:使园林各要素相互配合得体。为了使景观显得稳定、顺眼,我们应该将形态各异的植物种类按照均衡的原则进行设计。比如那些比较茂盛、数量繁多的植物会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而色彩素淡、体型较小,枝叶稀疏的植物给人轻盈的感觉;根据环境条件,将配置分为规则式均衡和自然式均衡。比如,庄严的陵园及雄伟的皇家园林一般采用规则式园林,而公园、植物园等常见的较自然的环境中常使用自然式均衡。

2.2 影响因素

(1)植物设计的风格受自然生态习俗影响与制约。

植物配置是以周边环境分析为基础,因此受自然生态习俗的影响较大,通过与周边环境风格的适应,实现植物设计的外部环境协调。比如东南亚属热带雨林,热带乔木、棕榈树、攀藤植物及沙滩随处可见,因此,为了和自然生态习俗的协调,东南亚园林设计风格的必备元素包括:热带乔木、人造泳池、人造沙滩、纳凉亭、园林小径等。东南亚园林风格最重要的一笔也是绿色植物,根据地形条件进行植物配置,形成高大乔木、低矮灌木和攀藤植物相互搭配的设计,形成了具有热带气息的园林风格。

(2)植物设计受主观人为创造与改造

植物配置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所以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从人的生产生活以及健康审美等需求出发,使植物配置满足人的审美和心理喜好的人工生态环境。因此,植物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受人为创造和改造,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人类的生活提供美的享受。例如,居住区为了满足人类对阳光的需求,一般在楼房南面设计落叶树种,使楼房能够冬暖夏凉;公园里由于玩耍的儿童比较多,一般配置姿态优美、花繁叶茂且比较自然的物种,生动活泼。

3 工程实例

3.1 工程概况

月坛是北京古代五坛八庙之一,是中国古老祭祀文化的载体,占地面积约8.9hm2。2004年,公园管理机构对公园进行改建以提高公园建设水平,使月坛公园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点的休闲公园。月坛公园设计中,植物配置是工作最大的部分。改建中保留了426株大树,将其合理的融入到了整个环境中,最终形成一个让人舒适的景致。

3.2植物设计与园林景观整体设计风格的融合

3.2.1植物种类选择上的融合

月坛公园留有大量的松柏、银杏等树体高大的树种,这为全园的植物配置定下了基调,主要为突出庄严凝重的坛庙环境和祭典文化。因为坛庙公园的植物一般采用松柏类、竹子、海棠、圆柏等,其大多为孤植、对植,排列十分整齐。月坛公园植物构成情况见表1。

表1 月坛公园植物构成情况

3.2.2 设计艺术手法上的融合

月坛为中国古代皇家重要礼制建筑,规模宏大,具有主体形象突出,空间序列清晰、环境层次深远等艺术特征。月坛的主体建筑种植了大片松柏树林,排列十分规整,其用意为利用姿态挺拔、色调沉静的常绿森林所拥有的庄严肃穆风格来烘托坛庙的纪念意义。通过研究中国古代坛庙园林树种和相关文献记载,大面积种植常绿松柏林,营造出源于古人的祭天的环境,恢复月坛正方形的柏树矩阵,有效遮挡了周围的建筑物,突出了其凝重,很好的配合了乐坛祭祀的功能。

3.2.3 营造空间层次上的融合

植物造景的重要部分是大片草坪和地被植物的应用,改造充分利用了乡土植物资源,根据乔木、灌木、草相结合的复层结构。第1层为乔木层,采用的常绿乔木主要有桧柏、油松、雪松、侧柏、云杉等;采用的落叶乔木主要有银杏、玉兰、国槐、柿树、青桐、白蜡等。第2层配置的常绿灌木、落叶灌木主要包含金银木、连翘、紫薇、丁香、腊梅、太平花等。第3层配置的事藤本、草本植物及地被植物,代表植物主要有紫藤、山葡萄、萱草、鸢尾、绣线菊、爬蔓月季、八仙花、假龙头等。园路两旁选种的八仙花、萱草等植物成片栽植,用不同的花色、叶形搭配成高低错落的花径,大大丰富了园林的色彩和景观。

3.2.4 景物配置上的融合

园林中山石、水体、园路和建筑物等要素都利用植物来衬托,这就使得植物同园林其它要素紧密结合配置。景点中有不少园林要素以植物命名,加强了景点的植物气氛。以植物命名的建筑物如月华池、天香庭等,建筑物是固定不变的,而植物是随季节、年代变化的,加强了园林景物中静与动的对比。

3.3 植物设计效果分析

在月坛公园的改造过程中,通过对园林设计风格的深刻理解,赋予上历史悠久的文化内涵,对植物配置合理布局,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从植物的姿态、颜色、质感、色彩等方面来反映园林设计风格。植物配置使园林建筑和周边的建筑相协调,园林植物柔和的线条是建筑的硬质得到了软化,调整了建筑的生硬感觉,丰富了建筑的构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月华池的“天香庭”,它以传说中的月宫作为景观意境,主体建筑包括了“太液琼台” 、“广寒深处”和 “月华池”,配有曲廊、碑刻等。月华池西侧门口两侧配置了两颗紫微,岸边孤植了景观松,叠石配置了迎春花等;东侧和北侧配置了叶小枝细的早园竹,然后大片种植了七叶树和苍松加以围合遮挡。植物的配置使其与建筑既有对比又有和谐,丰富了园林层次,增加了景致,构成了游人绝佳的景观去处。时间证明,通过植物配置与园林设计风格的融合,能够得到既实用、美观,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园林作品。

4 结束语

当前全国景观设计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园林设计师应根据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进行设计。植物配置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最为重要的部分,不仅要按照园林设计基本原则进行设计,还应根据园林设计风格来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及种植方式,使植物配置风格与园林设计风格协调一致,创造出一系列宜居环境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 叶颖, 论园林设计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协调[J]. 华章, 2011(17):317.

[2] 刘俊辉, 探讨园林设计的风格[J]. 城市建设, 2010(35):203-204

[3] 吴宏双, 浅论廊坊市居住区中的植物配置[J]. 安徽文学, 2009(11):352.

[4] 覃丽芳, 覃志理, 浅谈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 大观周刊, 2011(35):76.

[5] 李玉华, 从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看住宅景观设计[J]. 商业设计,2008(6):81

第7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学;建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4-0000-00

收稿日期:2013-06-04

修回日期:2013-07-02

1学科现状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与建筑学同时位于我国110个一级学科之列[1]。建筑、园林、城乡规划3个学科各有特点和规律,但是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三者需要互相依赖、融合、促进,立足各自的学科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风景园林学可设5个二级学科或方向: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园林与景观设计、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3]。21世纪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时期,风景园林学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3]。风景园林的外延包括景观建筑、构筑物与工程设施的设计与建设等。

2风景园林专业发展

风景园林学科名来源于西方学科名“Landscape Architecture”,由于早期翻译的差异和学科认识的局限,历史上曾被译为“景观建筑学”,偏向人工营建的景观。当时也有“风景园林”这一概念,偏向自然风景的内容。两者经常被比较区分,认为两者各有侧重,也有被认为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2011年后颁布的一级学科目录中的“风景园林”学科名,与西方“Landscape Architecture”相对应,融合了以往的“景观建筑学”和“风景园林”两个概念,属于旧词新涵义。中国的风景园林学科也有一定的历史,以1951年原北京农业大学和清华大学合作设置的“造园组”为学科诞生的标志[4]。

新颁布的一级学科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扩展,并明确了方向,能被业内接受。“景观建筑学”在历史上曾呼声较大,但容易与建筑学专业混淆,其内容也被涵盖在新颁布的一级学科内,并被替代取消。“景观建筑学”或许改称为“景观营造学”比较合适, 这里的“建筑”不是建筑学中的一种类型建筑,如公共建筑、文化建筑等,而应该是“营建”“营造”的意思。目前,中国的风景园林学科被设置在农学、林学、工学及艺术学等众多门类及学科中,没有统一的研究内容,侧重点甚至还会大相径庭,这也导致了国内对这个学科内涵的认识模糊不清,继而影响与同列一级学科的“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互相渗透。

全国目前的风景园林专业或风景园林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农林院校的风景园林教学体系,重点是园林植物和园林规划设计,偏重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另一类是建筑院校的风景园林教学体系,重点在人工环境的规划设计。

3学科关系

风景园林专业是以室外人居环境――开放空间( Open Space) 为中心, 跨越庭园、城市绿地和区域景观尺度的规划与设计,融合城市设计、城镇土地利用规划等。这是“城市绿地――城市开放空间――区域景观”空间层面的专业[6]。在某些空间尺度上,建筑属于风景园林中的一个元素。如何利用好建筑元素,控制好建筑元素的体量、形式及建筑围合的户外空间,是风景园林项目成败的一个关键点。

建筑学专业先于风景园林学,是一个成熟的系统性学科,其研究内容明确。与风景园林相对而言,建筑学研究的是室内人居环境。两者虽然有内外之分,但研究内容存在交集,涉及的学科领域也有交集。建筑内环境需考虑外环境的影响,与建筑相关的小环境应该由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共同完成。

目前,我国建筑学专业的基本教育还是以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教育理论为基础,重建筑的功能和实用性,过分注重场地内部的关系与结构,忽视建筑本身应具备的社会、时代与地域属性,没有建立与实际场地以至更大范围地域相关联的设计思维[7]。建筑设计受诸多技术限制,包括规划条件、功能、结构、设计规范等,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做设计时,往往花大部分精力来满足限制条件,而无力融入建筑设计的理念或情感元素,即类似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风景园林学科的景观设计受技术条件限制较少,重景观视线,强调场地情感、人的宜居感受,给设计者很大的创作空间,可以突破学生做建筑设计时的思维局限。故建筑设计融景观设计的教学方式,不仅解决实实在在的项目设计问题,加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而且能培养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想。

4社会需求与现状

从2001年开始的短短10年间,中国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从28.4%提升到37.37%,人均公园(公共)绿地面积从4.6 m2上升到9.71 m2 [8]。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对生活环境的品质日益重视。现代建筑设计需要满足城市规划对场地的限定与要求,而规划对于场地的控制指标中往往包括25%~40%的绿地率,这就意味着一个建筑作品不仅仅需要处理建筑本身,它的周边环境特别是绿地也成为重要的设计内容,这些任务通常落在与建筑师配合的风景园林师身上[5]。

为满足社会的需求,景观及园林设计公司日益庞大,但目前该类公司的人员格局普遍存在缺陷,景观设计师不具有建筑设计的能力,或公司建筑设计力量较弱。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对外工程服务,造成一些项目不能独立完成。就广州几个主要的景观设计公司而言,如广州园林院(简称,下同)、广州普邦、广州怡境等,都存在这一问题,比如风景度假区规划项目,涉及到景观建筑就无法承担。这与公司的人员招聘有关,公司主要以景观设计师为主,而且所招的景观设计师很多是来自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农林院校出来的学生往往侧重植物和纯景观教育,建筑设计能力较弱。

须将景观与建筑一体考虑的项目比比皆是,如资源再利用方面,考虑“可持续发展”,旧建筑区域的再利用开发工程;城市公共空间界面的景观建设;大型公共建筑中的垂直景观[9]。有些小型项目同为设计类的内容,但没条件细分工种,建筑和景观往往一体设计,由同一班设计师完成;大型项目,虽有条件分工设计,但由于建筑与景观关系紧密,设计师必须同时了解不同领域才能互相配合。

景观与建筑结合的社会要求促使景观设计公司和建筑设计公司进行人员调整,特别是景观设计公司。易道景观公司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公司原先定位为景观设计,后融建筑、规划于一体,设计师的配置也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项目要求。

风景园林学现与建筑学同为一级学科,虽然明确了风景园林的学科内容,但其概念依然可能令人误解,并与建筑学关系疏远。景观设计公司的人员构制跟院校的人才培养关系密切,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往往不会做跟景观有关的建筑设计;而建筑学专业学生又不屑做景观设计,以为只是植物配置或者绿化小品的内容,且本科对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的教育也不充分,而且建筑学专业毕业生不愿意去景观设计公司。简单地说,学建筑的不重视景观设计,学风景园林的不会建筑设计,导致综合性人才的缺乏。

5教学策略

5.1两学科设置互补的课程

目前风景园林专业设置有园林建筑设计,但深度不够,特别是农林院校下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而且建筑设计的内容可扩大范围,跟景观关系密切的建筑类型都可以纳入,如度假别墅、度假酒店、会所等。也可以强调传统园林建筑的设计,不光是建筑形体,还要考虑传统园林建筑构造,以应对实际工程。考虑到风景园林专业学习的内容较多,5年制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是主流,故建议风景园林专业改为5 年制比较合适[4]。

建筑学专业教育不能仅限于《景观设计原理》《园林史》之类的理论课程,还要加入景观设计环节,如公园规划设计、城市广场设计;每个类型建筑设计中也应融入景观设计。

5.2设置景观建筑二级专业

这里的景观建筑专业并非以往的“景观建筑学”,而是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的一个分支及综合,研究的内容是与景观密切相关的建筑类型及其相应的户外环境,这个环境不限于建筑庭院,可扩展到城市绿地。

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曾经培养过建筑与景观的综合人才,并受到社会企业好评。在学院建筑学专业成立之初,有过4年制的景观与建筑设计方向。专业教育上,建筑设计教育2年,景观设计教育1年半,毕业设计半年,学制比较紧凑。学生兼具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能力,特别适合景观规划设计公司,也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可惜在5年制建筑学专业申请下来后,这个方向被取消。

5.3通识教育

将风景园林、建筑学、城乡规划学3个一级学科设置在同一学院,三位一体。头两年专业教育在同一平台上教学,第三年开展各专业的内容,这也有利于响应国家的“通才教育”。这种模式是解决这一社会需求的最有效方法,国内比较成熟的工科院校的建筑学院都这样设置,如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由于历史原因,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和建筑学专业往往分布在不同的学院,或只有风景园林专业,如华南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这样会形成各学科较独立,交融性差。三位一体的模式,应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专业互补的理念,同时各学科的师资力量需平衡,不能一方主导,才能达到教学上的互补。

6总结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城乡建设一日千里,各种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包括可持续发展问题、资源环境的危机、城乡矛盾的加剧等。3个学科涉及的领域与社会发展密切,如今在建设中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1]。城乡规划和建筑学这2个学科的渗透关系引起了各界的重视,在风景园林学科成为一级学科之初,我们也要重视风景园林学与建筑学及城乡规划的渗透关系。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关于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同列为一级学科的思考[J].中国园林,2011(5):11-12.

[2] 齐康.尊重学科,发展学科[J].中国园林,2011(5):13.

[3] 王绍增,王浩,叶强,等.增设风景园林学为一级学科论证报告[J].中国园林,2011(5):4-8.

[4] 林广思.1951-2006年中国内地风景园林学科与专业设置情况普查与分析[J].中国园林,2007(5) :7-13.

[5] 张汛翰.加强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J].中国园林,2001(8) :10-12.

[6] 林广思.论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划分与专业设置的改革方案[J].中国园林,2008(9):56-63.

[7] 林磊.如何在建筑学教育中植入景观规划设计的差异性教学[J].华中建筑,2009(11):173-176.

[8] 仇保兴.建设绿色基础设施,迈向生态文明时代[J].中国园林,2010(7):1-5.

[9] 赵秀恒.景观与建筑的融合景观建筑学的发展与实践[J].时代建筑,2002(1):18-21.

作者简介:

姜 磊(1980-),男,浙江人

优发表网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