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6:38:49
序论:在您撰写银行业务发展的建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国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刚刚发展,与西方国家相比,还不成熟,存在着许多困难需要克服,面临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产品品种单一。因为面临的外部因素,技术手段,体制限制等原因的制约,国内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不高,同时观念也很落伍,以至于在产品开发上没有创新,同业间相互抄袭频繁,产品的同质化现象非常普遍。归根结底,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的范畴狭窄,档次低,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反馈效果不好。
同时产品种类非常有限,各类结构性的产品比较单一,很难满足高净值人士对多样性投资的需要。其次,专业人才匮乏。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及高速发展的经济体的中国,目前很难发现和留住高水平的人才,优秀的私人银行专家更是非常匮乏。从业人员中大多只是比较擅长产品销售,但缺乏财富规划、公司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以及缺少金融市场交易的阅历,不熟悉资本市场运作规矩,并且对保险,税务和移民策略的熟练掌握程度不高等方面的专业素养。再次,服务水平不高。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服务至关重要,私人银行以零售业务为基础,核心竞争力拼的就是服务水平的高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提供的金融无论从服务水平上还是质量上都与外资银行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1开发创新产品
私人银行应根据客户需求偏好,注重产品创新,为客户提供财富创造型、财富增值型、财富保值型产品,形成完整的产品链。通过三个步骤实现:对客户的金融状况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进行全面理财规划;为客户提供并帮其选择合适的模块化理财规划。同时,要关注境外市场发展,注重开拓境外资产管理业务,提供全球资产配置服务和跨境金融服务。
2.2建立专业化团队
私人银行的发展依靠专业人才和团队,只有建立凝聚力强,水平高的团队,才可以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不断发展。首先,从商业银行内部来看,要培养专业素质高和人脉关系广,鉴赏能力高和知识结构好的员工,从而真正达到符合私人银行客户需求的真正有益于财富规划和事业发展的优秀金融专家,同时要具有丰富的金融和人文知识素养,拥有诚信敬业的服务精神;其次,从商业银行外部来看,要积极构建外资战略联盟,培养引进专业人才;最后,要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和激励优秀的专业人才,物质激励包括增加年收入,根据个人业绩发放年度奖金,提供股票期权、福利和津贴等;精神奖励包括精神激励(荣誉奖励、道德情感激励)和培训激励等。
2.3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要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以取得客户对银行的信赖,从而建立商业银行和客户之间的稳定又可靠的关系。首先,在产品服务上,除了选择本行的产品及服务外,还要结合高端客户的需求与其投资目的,尽可能的在市场上选择最好的和最适合的产品,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咨询,始终以私人银行客户的利益为重,而不仅仅是推销本行产品。只有这样才能赢得高端客户的尊重和信任,并与其建立长期关系,为银行的长久经营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针对我国手机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从完善手机银行业务管理制度,构建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入手,采取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切实规范手机银行业务,降低业务风险。同时要突破制约,加大业务推广力度,促进手机银行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强化手机银行业务管理
一是进一步明确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银行机构应制订有效的业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措施。移动通信运营商应为手机银行业务提供可靠、稳定、及时的移动通信网络服务。
二是进一步明确具体业务的交易规则。要规范手机银行业务开办环节操作,规定银行机构与客户签订协议的具体内容,要求客户在开办手机银行业务时,必须将账号与手机号码进行绑定。要明确规定手机银行支付指令的发起规则和效力范围,统一制定银行机构与特约商户之间的资金结算规则,银行结算账户的资金划转要遵循银行结算账户和银行卡管理的有关规定。
三是建立跨部门的协作监管机制。人民银行、银监、工信、公安等管理部门要密切沟通联系,加强手机银行业务的监管合作。对不同规模和管理水平的银行机构、不同类型的业务实施差别化监管。要规范银行机构与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合作创新行为,明确其在技术开发、终端受理、统一标准等方面合作要求。
强化手机银行的安全保障
一是严格银行机构内部控制。银行机构应按照“内控优先”的要求,将内部控制渗透到手机银行业务全过程,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要针对手机银行业务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相互制衡、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结构。要对手机银行业务的安全性风险、业务中断风险、欺诈风险等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估,定期对本机构业务开展、系统运营、风险管理等情况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
二是增强手机银行业务技术安全性。银行机构要采取数字签名、指纹识别、动态口令等方式,对访问系统、发出交易指令的客户进行身份识别,确保业务指令是账户所有人真实意图的体现。要在手机用户端安装相应的安全控制软件,实现储存在手机上的重要账户信息和交易信息的自动加密功能,减少因手机丢失而产生的信息泄露风险。移动通信运营商应通过技术手段不断提升网络的防攻击性,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完整。要加强手机银行业务注销环节的风险管理,确保账号注销与业务功能关闭同步进行。
三是加强手机银行应急管理。要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制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统一指挥、协调有序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人民银行、政府部门、银监等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及时组织突发事件会商和情况通报,指导银行机构应急管理工作。银行机构应建立数据灾难恢复备份中心,进行数据异地备份,确保业务的连续性。银行机构还应定期组织对应急预案的演练和评价,强化应急处置知识和技能培训,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意识和处置能力。
统一手机银行技术标准
一是实行受理终端标准化,方便业务通用。统一手机银行的技术标准,关键在于统一手机银行支付功能受理终端的射频标准。人民银行应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订和手机支付受理终端的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避免重复建设,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支付清算组织、移动通信运营商和银行机构等各相关参与方应加强合作,共建共享受理环境,实现互联互通,为客户提供便利的支付服务。
二是实行支付终端标准化,方便业务普及。针对我国手机型号、通信制式、操作系统全球最复杂的基本国情,人民银行应联合工信等部门制订手机的电子支付标准,增强手机支付所涉及的芯片、天线、SIM卡等硬件的适配性,统一信息存储、传输和安全等技术标准,引导手机厂商将具备支付功能作为今后手机的标准配置,通过手机的自然更换,实现手机银行支付业务的普及应用。
加大业务推广力度
一是强化手机技术创新。目前,智能手机已经普及,苹果和安卓系统成为主流。在这一技术条件下,以软件下载的方式,把银行的业务植入手机,成为用户手机中的一种应用模块,是各大手机银行争相抢夺的市场。但是,用户或许需要下载多个不同银行机构的手机银行客户端,才能满足实际消费时的需要。因此,银行机构、手机设备厂商要加强研发,创新出能够集大成的包含所有需要的手机银行客户端,方便用户使用。
二是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银行机构要将手机银行功能定位在满足客户在零碎时间、移动过程中的金融需求上,将转账汇款、小额支付及投资理财作为应用的主要方向。在提供好基础功能服务的基础上,加强与移动通信运营商、设备提供商、软件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手机支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将手机支付特别是近场支付功能整合到手机银行的功能中,使客户真正做到随时支付,无卡消费。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 银行支付业务 发展趋势
一、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的特点
(1)交易规模发展十分迅猛。据统计,2011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0105亿元人民币,比2010年增长了100.1%;201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规模达到21610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113.9%。2013年全年第三方支付交易额规模达3.8万亿元人民币,较2012年增长80.95%。2014年仅前三季度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已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
(2)业务类型趋于多样化。据统计,截至2014年12月,央行发放了六批共计有241家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正规许可证,开展的业务类型也不断扩展,覆盖了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支付、预付卡发行受理、互联网支付等5项主营业务;业务范围也从最初的网购支付到如今的金融理财产品包括基金、保险、信用卡还款、还房贷等。
(3)市场集中度较高。第三方支付发展市场集中度非常高,目前线上支付体量最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以支付宝为首;据支付宝公司的最新数据称,截至2014年底,支付宝实名用户已经近3亿,其中超过1亿的手机支付用户在过去一年完成了27.8亿笔。金额超过9000亿人民币的支付,支付宝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
二、第三方支付业务对银行传统支付业务产生的影响
(1)对银行传统支付业务存在挤出效应。中间业务收入尤其是支付结算收入一直是商业银行盈利的重要来源,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其业务领域的不断延伸,以较低甚至免费的价格提供与银行相同或相近的服务。同时,拥有资质的第三方支付企业通过开展一些现金充值,线下收单等业务,挤占了商业银行传统的线下支付业务,形成了强劲竞争态势。
(2)对银行存款形成冲击。第三方支付虽然不能像银行那样吸收存款,但是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高速发展以及业务领域拓展,对银行存款业务势必形成较大的冲击,以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占有量最大的支付宝为例。其拥有超过8亿注册用户,日均交易额超过45亿,自2013年11月以来,支付宝手机支付每天交易达到1200万笔,这一数字进入2014年之后提升至1800万笔,这是全球手机支付厂商中最好的表现。余额宝在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至2013年11月14日,余额宝(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的规模突破1000亿元,用户数近3000万户,天弘增利宝成为国内基金史上首只规模突破千亿关口的基金,而银行为了应对这场来势汹汹的资金之争,也推行了类似“余额宝”的银行“活期宝”类产品,它们在风险和流动性两方面都优于“余额宝”,收益水平与余额宝相似,但是由于起始金额一般为5万元较高,阻滞了占有绝大部分市场的中小客户群购买,第三方支付业务对银行存款的冲击力不可小觑。
(3)对银行潜在客户形成分流。第三方支付企业以其方便、快捷和人性化的服务,吸引了国内日益膨胀的普通网络消费者,且一旦建立关系,便会有较强的客户黏性,目前支付宝、快钱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可以通过使用自己的虚拟网关,直接获得客户的相关信息,比如支付宝依托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平台,腾讯财付通依托于QQ用户群,电信营运商依托于庞大的手机和固定电话客户群体,在信息流和物流掌握上当然具有较强优势,而主要掌握资金流优势的银行,在客户争夺上处于相对比较被动地位。可以说,原本商业银行可以直接获得客户资源和信息的局面,转变成了由第三方支付平台连接客户与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瓜分了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此外,第三方支付减少了人们直接使用银行卡进行交易的次数和频率。
三、第三方支付的未来发展趋势
可以说,第三方支付业务在未来几年还将以爆发式的势头不断增长,而伴随第三方支付业务的高速发展,银行传统的支付经营模式也将不断被打破和调整,业务创新也将不断加剧,双方的未来发展态势,必将是一种竞争与合作共存,博弈互动,相互融合渗透,补充替代等复杂多样的发展前景。
(1)博弈互动的发展态势。第三方支付和商业银行传统支付双方都在不断推陈出新,第三方支付由于其本身就是顺应潮流,借助现代商业网络而诞生的产物,其业务发展有着传统商业银行不可比拟的优势,而商业银行面对第三方支付的步步紧逼则往往只能被动创新转变,双方就是在不断博弈互动的竞争中发展,第三方支付业的灵活创新与延伸服务,可以不断,倒逼商业银行做出相应的改变。
【关键词】电子银行 业务 建议
随着移动客户端的进一步成熟,借助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网上银行等进行“指尖营销”已经成为银行业普遍共识。虽然网络渠道多样,但是并没有很好的获得用户粘性,发挥出“互联网+”的真正优势。如何在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切忌贪大求全,避免内容同质化
以网上银行新推出的聊天功能为例,虽然各家银行对此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但是互加好友、交友聊天等等功能在支付宝、微信等客户端已经运作非常成熟。一方面,人们不会选择在不同客户端同时交流;另一方面,客户选择关注银行APP的目的更在于办理业务和能够从中获取最新资讯,实现自己的财富升值,而不限于聊天。
二、找准客户需求,针对特色需求进行定向开发
我们推出的业务很多时候是希望在大众中广泛传播,并通过“大众化”的认可实现效益。但是银行业越发展,越成熟,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越窄,越需要“小而美”,并且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精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这就要求。比如,每一个银行都会有自己特色的产品,以产品为切入,以为客户创造收益为目的的信息推广可能会收获更多的客户。
三、保障安全前提下简化流程,促进交易的方便快捷
对资金而言,安全是第一位的,但是不能局限于安全而忽略了资金使用的便利性。现在借助互联网推出的“一键支付”、“扫码支付”、“扫码取现”等方式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可以这么说,只要一部手机,就能解决我们以往银行卡、密码器、U盾等许多的设备才能共同完成的工作,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相互之间的资源共享、技术支撑、数据安全保障措施的到位。
参考文献:
[1]宋志德.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及出路[J].商业文化,2014,(32)
[2]马英杰,吴淑梅.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河北金融,2015,(02).
[3]张觉文,张心蓓.我国电子银行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J].统计与管理,2015,(07).
【关键词】私人银行;发展;建议
随着我国开放改革不断深入,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种新的金融业务逐渐进入我国,特别是为富人提供专业服务的私人银行在我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市民提供综合多元的金融产品。
一、私人银行发展现状
根据世界权威财富报告显示,2010年至2014年,我国私人财富规模已连续超越德、日两国,成为仅次于美国位于世界“老二”,百万富翁有237.8万个也是世界“老二”,报告预测,到2018年,我国私人财富增长82%达到40万亿美元,增幅全球第一。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及富人快速增多,在本世界纪初,国外英、美、德和香港等顶尖级的老牌银行已预见到中国市场的潜力,抢滩布局私人银行业务,而本国的大国有银行凭借实力优势,先于其它中小银行开办此项业务。一些券商和第三方机构嗅觉到商机,也建立了类似私人银行业务的高端资产管理部门,一同来瓜分这个大蛋糕。
二、私人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本世纪初私人银行陆续进入我国,由于此项业务发展历程较短,还处在发展中的初级阶段,目前中资银行所谓的私人银行业务实际上是VIP理财,未能真正体现私人银行的个性化金融服务。
1.专业人才资源开发薄弱
私人银行专业人才的业务素质、职业操守、资历等方面有很高要求,与普通银行理财有着很大的区别,如开大排档的小饮食到开大酒店转化,厨师的级数和厨艺直接影响酒店生存和发展。私人银行的专才一般要具备国际金融师、金融理财管理师、特许金融分析师等资格之一,而当前国内私人银行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难以招聘和培养出足够的专业人才。
2.富人对私人银行业务不了解,而且有所顾虑
由于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在初级阶段,富人对其较为陌生,国内银行专业化理财综合能力未能达到令富人完全信任到全权委托的程度,国内富人理财一般较为稳重,不太愿意承受高风险投资。另外,一些富人不想露富,采用不张扬的理财方式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富人对私人银行认识和接受。
3.发展中将遇到法律屏障
当前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中,仅有小数大国有银行取得私人银行经营牌照,其它银行和机构未领到牌照的也照样经营私人银行业务,这种情形出现法律地位问题还有待今后去明晰。另外,银监会规定了理财资金不能投资某些股权,而除此规定的范围内,其它投资范围就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存在法律法规监管的缺位。
三、私人银行发展的对策
从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富人领域将不断扩大,私人财富市场空间是广阔的,私人银行在国内作为新生事物,可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但不能照搬,要结合国内的实际走自已特色的路。就之前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一些粗浅的对策思路。
1.开发和引进专业人才资源
目前国内私人银行发展所遇到的一大难题就是未能有足够的专业人才,要解决好人才问题要切实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要加强内部员工的培养,精选一批高学历、金融知识扎实、实际工作能力强的员工,有计划地组织参加专业培训学习,邀请国外专家对员工进行讲座,委派员工到国外进行专业培训,用“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培养一批高素质理财师队伍。二是要鼓励员工积极考取金融理财管理师、特许金融分析师、国际金融师等层次资格,对考取这些资格证的所产生费用给予按比例报销或全部报销,对上述考取人员在经济待遇上给予提高。三是必要时可直接引进国外专业水平高、富有实线经验的专才,以带动国内私人很行业务发展。总言之,想方设法培养专业金融人才是发展国内私人银行当务之急。
2.做好市场调研,制定营销策略
通过高端客户领域市场调查,对客户进行分门别类,讲究营销技巧,理会客户心理,根据客户的需求,“量体裁衣”提供专门一揽子金融服务。例如近几年来,我国物价指数有所上升,通货膨胀概率预期增加,一些富人便选择离岸理财来使自已的资产保值和增值,一些富裕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中小银行看准这个机会,按个人的需求设计专门买卖国外债券和套期保值的产品。经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此类理财取得很好效果。
3.加强体制的创新和法规建设
当前,我国金融体制还是实施分业经营模式,私人银行业务进一步发展将会超出法规、体制所允许的范围,私人银行的一揽子金融服务的业务范围涉及面较为广阔,分业经营容易把私人银行的产品和业务捆绑在笼子里,难以满足富人客户的需求。建议分业经营模式转变为混业经营模式,以促进金融服务的综合化、多样化。
参考文献:
[1]丁丁.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人民大学
[2]徐永.私人银行艰难探路.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1月
[3]于亦.本土私人银行业务的缺憾及建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12):52-55
[4]杨林,颜金林.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0(03):39-44.
关键词:商业银行 私人银行业务 策略
1、西方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策略
1.1、产品开发策略
西方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涵盖个人消费、储蓄、投资等全部领域,其产品开发策略可以概括如下:一是强调产品差异,实行分层服务。这种差异化的分层服务体现在不同类型的产品设计中。其主要区别在于,或要求帐户保持不同的最低余额并以此确定不同的收费标准,或根据帐户类型和金额采用不同档次的利率优惠、手续费减免或贷款额度等。二是强调以人为本,实行终身服务。西方银行家认为:好的金融服务是涵盖一个人一生中所有方面的。许多西方商业银行针对客户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生活方式,设计、开发了涵盖人身全过程的金融产品,使个人客户一生中都能得到银行的金融支持,并且在顾客和银行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稳定的、长期的联系,大大提升了银行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三是强调产品功能,实行高效服务。为了在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西方商业银行十分重视运用科技进步的成果,大力发展电子网络,增加产品功能,使许多业务处理实现了自动化。客户可以通过电话银行、PC银行、网络银行、电视银行等服务渠道,足不出户办理银行业务。
1.2、营销服务策略
西方发展私人银行业务较为成功的银行,不仅仅十分重视个人高价值客户的需求,还十分注重研究客户需求背后更广泛和复杂的各种变量因素,通过规模、业务量、信誉等指标将客户划分等级,有针对性地向不同级别的客户提供满足其特定需求的高质量、多样化的不同服务,使自己在多重关系的互动中获得自身发展的持续动力。这样一方面,便于银行开展客户关系管理;另一方面,可以使银行集中资源,以最周到的服务和最优惠的条件吸引住银行的核心客户。私人银行服务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情感密集型的服务,因而西方商业银行普遍为客户提供具备高度技巧、训练有素的客户关系经理,由其针对客户的所有需求提供全面的服务。
1.3、业务经营策略
西方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采取了一体化的经营策略。一是产品一体化,即按照水平多样化原理,一个产品开发出一个系列;二是优惠一体化,以发挥整体优势;三是按照集团多样化原理,将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投资业务一体化经营;四是将信用卡与航空、旅游、商贸、饮食行业一体化经营,提供折扣和优惠。
2、对开拓私人银行业务的建议
尽管我国与西方国家在金融监管、法律及客户取舍、市场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从发展的大趋势看,我国银行在业务品种开发上肯定会向国际市场靠拢。西方银行业务品种的多样化、市场化、规范化以及服务特点与发展策略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2.1、对私人银行业务“基本客户”的定位
改革开放以来,个人逐步成为社会金融活动的主体之一,私人发展成为与机关团体及企业法人平等的经济活动决策者、财富支配者和金融服务的对象。银行应将私人银行“基本客户”定位在中高收入阶层。大力挖掘高收入、高消费的个人客户群体,使之成为营销活动的主要目标。对具有“高净资产值的个人”客户进行市场细分,对不同级别的客户和不同的金融需求提供个性化和差别化的服务。
2.2、采取多种方式创新业务和产品
(1)开发推出全新业务和产品。适应市场发展趋势和人们未来需要,不断推出新业务和新产品,创造新的顾客,如对与资本市场相连接的产品或投资咨询理财等金融产品进行深度开发,推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中间业务等。如西方商业银行所创新的指数定期存单、住宅股权贷款、多币种杠杆贷款、消费者现金管理方案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2)开展业务和产品组合创新。针对客户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开展产品组合和功能整合,向客户提供复合性产品。例如以活期帐户(借记卡)为基础,整合定期帐户、信用卡帐户、证券帐户,为个人客户提供集资金划拨、异地存取、消费、证券交易、外汇买卖、小额信贷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帐户,实现产品和经营的一体化。
(3)对业务和产品进行结构调整。即对现有产品进行评估定位,以贡献度和发展前景为标准,淘汰落后业务和产品,扶持创利型和潜力型业务和产品,形成新的核心产品体系,从而不断丰富私人银行业务的内容。
(4)树立业务和产品的特色品牌。品牌是银行获得稳定收益和长期发展的重要无形资产。通过产品品牌的建设,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银行的社会形象。
2.3、提高对私人客户的服务水准
客户是上帝,是银行服务的对象,是银行服务最权威的评判者,对如何改进银行服务也最具发言权。西方商业银行在提高对私人高价值客户的服务水准方面,有3点特别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为客户提供人性化和人情化的服务。花旗银行前总裁沃尔特・瑞斯特曾非常明确地指出,“客户对银行的满意度取决于为其提供服务的银行职员,而不是银行产品”。客户经理要针对客户的特殊金融需求,为其提供度身定做的金融服务方案。
二是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理财服务。私人高价值客户最关注自己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银行不仅要为他们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更要注重为他们提供增值服务。私人客户经理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客户现在需求的了解和未来需求的变化分析、研究和预测上,把了解客户的想法、需求以及怎样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为客户最大限度地提供增值服务作为银行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
三是要认真对待客户的投诉。作为消费者,客户在使用各类金融产品的过程中,最容易发现一些不方便、不完善和不尽人意之处,将金融生活中的难题、意见和建议,积极主动地反馈给银行,即通常所说的投诉。对于银行来说,能及时了解自己服务的种种不足,进而通过完善,不断满足金融消费者的需求,也是银行获取最佳利润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银行可以从这些投诉中,了解和发现金融产品和银行服务的不足之处,掌握用户的消费需求及其隐含的市场信息,进而找准问题的关键。对银行行业管理部门来讲,要把对银行的有效投诉提高到金融管理的高度,制定一部完整的法律来规范,尽快出台金融服务法规及其有关操作细则。
参考文献:
[1]贺辞.浅谈商业私人银行客户营销竞争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2(1).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9-000-02
摘 要 2007年第一家中资银行私人银行部成立以来,私人银行客户数量及管理资产规模不断增长,产品及服务的种类不断增加,离岸市场也在不断发展,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首先对私人银行的客户数量和管理的资产规模、产品及服务以及离岸市场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其次根据第一部分的内容得出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投资品种有限,银行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离岸业务发展处于竞争劣势。最后,笔者提出了解决问题,推动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措施:充分挖掘潜在客户,建立长期沟通机制;提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积极拓展非金融增值服务;注重离岸业务发展。
关键词 中资银行私人银行 客户数量 产品 离岸市场
2007年3月28日,中国银行与其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合作,在上海和北京成立了私人银行部,在中资银行中率先推出了私人银行服务。随后,其它中资银行纷纷成立私人银行部。私人银行业务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投资品种有限,银行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离岸业务发展处于竞争劣势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私人银行发展的对策,提高中资银行私人银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现状分析
(一)客户数量及管理客户资产规模
依照客户数和资产管理规模来看,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以及建设银行可作为中资行私人银行的第一等级,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属于第二等级,刚开展业务的农业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属于第三等级。
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迅速,相对于2010年末,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客户数量增幅分别为:35%、15.32%、58.72%、22%、21%、24.75%;其管理客户资产规模的增速分别为:21.43%、16.82%、18.63%、2.83%、48.88%。截止2011年6月,这六大行客户数量约为10万人,管理客户资产规模约1、37万亿元,专家估计截止2011年末,国内中资银行客户数量约为15万人,管理客户规模约为1.5万亿元。
(二)产品及服务
目前中资银行私人银行服务正在向欧洲私人银行看齐,涉及的产品品种不断增加,私人银行不仅会在基金、股权投资、新股申购、证券投资、结构性理财产品、外币业务、债券、信托、慈善计划方面指导客户,而且还能在在出入境、子女教育、高尔夫服务、看病、艺术品收藏与拍卖等方面为客户提供增值。但总体而言,私人银行产品还是集中在债券、股票等方面,创新性不够。
中信银行私人银行研究中心和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课题组在《2011中国私人银行客户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中指出:中资银行目前在私人银行业务方面仅可从事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服务,自主的产品设计与开发亦集中于其固有领域——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整体上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仍然围绕传统的储蓄、信贷和中间业务,辅之以销售为实质内容的公募基金、信托集合理财、阳光私募和PE产品等,产品主动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足。
(三)中资银行私人银行离岸业务发展状况
中资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在岸市场上,但是随着业务的发展,中资银行正在探索离岸市场业务的发展,具体如:2009年10月中国银行在港附属机构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成为香港首家向私人银行客户提供高端财富管理服务的中资金融机构;2011年4月招商银行副行长丁伟在表示,招行正在通过其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永隆银行,搭建境外私人银行管理平台;2011年12月建设银行副行长朱小黄对记者表示,该行将为私人银行用户设计离岸资产信托产品,并考虑收购欧洲私人银行的业务等等。
二、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品种有限,银行自主研发能力不足
私人银行业务作为银行领域最高端的综合投资服务,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专业化的投资咨询服务。二是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三是高端客户专享的增值服务。从文章第一部分内容可知,中资银行主要从事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服务,自主的产品设计与开发亦集中于其固有领域——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其提供的服务产品主要集中于证券、基金、保险等领域,缺乏结构性衍生金融产品,产品单一性特征明显,难以为高净值人士提供完善的风险投资计划以及满足个性化财富管理需求。
(二)离岸业务的竞争劣势
在离岸业务方面,对于大部分具有海外资产的客户来说,会更倾向于选择外资私人银行进行管理,外资银行对当地市场及管理制度都相当熟悉。很多高净值客户都拥有海外资产,并且都有子女在外国留学或者已经移民至国外,外资银行在海外的众多网点是的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外资银行。根据建行和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的《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报告,2010年,全球离岸财富规模为7.8万亿,这一增长的动力源于市场表现以及特别来自于新兴市场的资产流入。虽然中国私人银行客户对于离岸财富管理的需求还处于初始阶段,但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客户已经明显表示出了兴趣。
三、推动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建议
(一)充分挖掘潜在客户,建立长期沟通机制
当前国内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私人财富快速增长,高净值群体日益扩大。为此中资银行应当根据我国财富市场以及高净值人士的各项特点,重点挖掘、拓展,瞄准并抓住目标客户。只有准确了解客户的需求、偏好以及消费习惯等,才能为其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吸引并保留住的客户;只有准确地细分市场,了解客户的不同需求投其所好,才能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中资银行应当根据国内财富市场以及高净值人士的特点,重点挖掘、拓展目标客户,通过增强服务意识,不断完善服务机制,进一步做大私人银行业务。
(二)提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积极拓展非金融增值服务
中国高净值人士除了注重资产管理,对银行提供的增值服务也越来越看重,这就需要银行在高品质的服务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以便发挥“家庭管家”的作用。
首先,应通过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招募专业研发人员,组建强大的研发团队。进一步加强现有从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其次,应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私人银行的理念,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创新研发出适合当前国内市场的投资产品。再次,应及时了解掌握私人银行客户的投资需求,量身定制适合的投资产品。非金融服务是私人银行最具差异化的产品,提供非金融服务有助于中资银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三)注重离岸业务发展
中资私人银行应把握好时机,注重客户需求的满足,不断克服自身对市场不熟悉、管理能力不强、服务能力偏弱、美誉度不足的劣势,发挥客户存量的优势,努力拓展其海外的分销渠道、投资渠道、运营中心以及资产全球配置的网络,为离岸金融业务做好充分的准备。
从路径选择上看,香港的金融市场较为发达,具备完善的监管条件,也是中国境外唯一可以提供人民币服务的地方。同时,由于经济文化差异较小,环境较为熟悉,可从香港首先试水,选择香港作为中资银行海外扩张的首要区域。另外,新加坡相对成熟的金融环境以及其开放的市场氛围,使其成为私人银行业务的风水宝地,几乎所有中资银行都会考虑在此布局。为顺应金融业开放和市场环境变化,中资银行在大力发展在岸业务的同时需注重离岸业务的开发。在未来几年,中资私人银行会加快进军海外,不仅仅要向中国客户提供国际离岸私人银行服务,还要向当地居民提供国际在岸的私人银行服务。
参考文献:
[1]冯静生.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财贸研究.2008(04).
[2]耿丹丹.私人银行业务法律问题研究.金融论坛.2010(02).
[3]冯静生.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