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6:38:48
序论:在您撰写云计算技术概论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1、前言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时代,数字化、信息化成为了时展潮流。传统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法已经处于落后状态,不能够满足高质、大量以及高效保护要求。所以应用现代化及数字化相结合的云计算技术是时展必然趋势。
2、云计算技术概述
事实上,云计算技术中的云就是一种资源池,是由一些自我管理与维护的虚拟资源构成,形成了一些大型的服务器组,包含了存储服务器、计算服务器、宽带资源以及软件与应用等各个部分。所谓云计算就是把系统中所有计算资源集中到一起,应用自动化软件进行自动管理,给用户提供高度的虚拟化资源。对于云可简单理解成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不但是一个资源池,还能够自动管理与动态部署、分配、配置、回收以及重新配置,还能够动态的安装与应用软件。
而云计算技术就是处理个人计算机或者服务器上各种信息,并通过因特网传递到外部服务器,在这个大服务器上运行。换而言之,就是在互联网上处理信息,这种技术真实含义为:云(因特网)+计算(处理信息的计算机)。而且云计算也属于一种计算方式,在这种计算方式中通过网络将计算资源、数据、软件以及应用服务等提供给用户,供用户使用。在该模式下,用户只要和互联网相连,通过轻量级的客户端如浏览器、手机,能够轻松完成所需的各种计算任务,包含科学计算、程序开发及软件使用与托管应用。当然用户是不可能看得见这些计算所需资源,用户也不需要对资源的部署或者维护进行了解,一些用户甚至认为“云”中资源能够无限的扩展开去,只需要付费就可以获取所需的资源,“云”犹如一个电厂,不过所提供的不是电能,是虚拟计算中所需各种资源,包含了存储服务器、计算服务器、宽带资源以及数据、软件与应用。
3、云计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3.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问题
从2001年联合国相关组织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短短几年我国就产生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其保护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但是因为时间短、基础薄弱,缺乏保护人才等原因,在保护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总体来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1)信息资源相对孤立;在各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还没有形成全局性数字化保护标准,各处资源都是彼此独立,各个遗产保护区都只立足本区的建设与保护,根本不能够形成保护网。
2)互联互通网存在局限;如今共享非遗产资源还停留在区域内部,各个地方的给遗产数据存在许多差异,导致各个地方数据根本不能形成互联互通,更不要谈什么共享资源了。
3)不能够发挥非遗数据库最大效果;因为各个非遗区域的数据库资源仅仅服务本地,和其他区域存在差异,所以极难共享资源,也就不能够发挥数据库资源的最大效果。
3.2 应用云计算技术
要改进与完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不足,就需要采用先进计算机网络技术,本文对应用云计算技术进行探讨。
应用云计算技术能够实现四种服务,其一就是服务于非遗研究,满足相关科研专家的计算、存储需要;其二就是服务于相关保护人员,满足这些人员的管理、检测要求;其三就是服务于软件开发,系统科研为快速开发与部署相关软件提供支持与支撑;其四就是服务于公众,公众能够便利的取得所需要的相关信息。整个云计算技术体系主要包含了基础设施、平台、软件、用户层及服务管理几个部分,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1)IaaS(基础设施);采用虚拟技术抽象各非遗区域节点的存储资源、计算资源与网络资源等各种物理资源,并利用资源控制与资源管理所用到的基础设施交给非遗产保护但是用。
2)PaaS(平台);平台是云计算技术体系中核心部分,通过这部分就能够为程序开发者提供独特环境,提供开发、运营与运行的环境。在平台中采用一系列保障措施,确保各个非遗区域能够正常运行,不受到其他区域应用影响。并且通过该平台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全国统一保护标准化,有利于共享各种信息资源。
3)SaaS(软件);云计算技术中所用软件就是为特色应用与公共应用两大类服务,公共应用服务所提供服务具备一致性与标准性,各区域并不需要做多少修改就可以共同使用,但是特色服务是各个地方依据不同要求,根据要求在云计算平台上开发出来的系统,该系统适用于本区域使用。
4)用户层;该层属于云计算体系的客户端,并不要太高配置,通过PC与智能终端等各种设备就能够给用户提供服务。
4、结束语
云计算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中高新技术,极大影响着信息服务模式,自然也会影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前景。这种技术改变了保护所用分散式资源管理,实现了集中资源管理,增强了共享资源的能力,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年版.
[2]你不可不知的“云计算”[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1 年版.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关键技术
智慧城市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利用更智慧、更全面、更有效、更快捷的应用将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城市的智慧化发展。
一、城市智慧建设相关理论研究
1.1智慧城市理论
智慧城市借助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发挥多中基础信息设施的优势,将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庞大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形成全新的生活方式、社会管理模式,构建新的城市形态。
1.2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
社会发展中各种活动大多以独立项目的方式开展的,在城市智慧建设理论中,其将传统的工程项目的管理扩展到项目全生命周期,从构思开支,知道项目结束。完整的项目全生命周期包含以下几部分:项目的决策、实施以及使用和维护,不同阶段和过程之间均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智慧城市建设则是对这些联系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理顺城市发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满足多层次、多方位的个性化需求。
1.3精益建造理论
该理论的基础是生产管理理论,主要实施对象为城市建设中项目的各个过程,主要目标是在最短工期和最少资源,不牺牲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完成。精益建造理论来源于制造业的生产管理、流程管理和价值管理,主要为了解决施工过程中如何提高建造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工作时间等问题。
二、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中所需要使用的技术较为复杂和多样,需要不同技术之间的协同合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1数据获取技术
现代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技术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数据存储的可能。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基于云的多种技术被提出和应用到社会生活中,这种信息处理和存储技术突破了传统技术的技术瓶颈,利用云端的高性能和大容量存储设备对城市发展中产生的大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此外云计算相关技术的应用将不同类型、不同环境下的数据信息进行了整合,可以实现跨平台、跨领域的信息处理和存储,解决了智慧城市发展进程中存在的数据共享的问题。
2.2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被称为人类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其可以在虚拟的信息和现实的物质之间建立统一规范的联系。首先物联网技术应用大量的传感器组成传感器网络,该网络主要用于对物体进行感知和信息获取;然后应用多种通信技术,典型的如RFID技术等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传递;最后对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跨行业、跨领域、跨系统、跨应用的共享和互通。
2.3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技术是智慧城市发展的保证。云计算将大量的分布的独立计算机通过一定的方式组建成统一管理的云系统,在该系统环境下,多个硬件设备可以协同工作,按照资源需求对硬件能力进行分配,实现多种传统计算技术所无法实现的功能。应用云计算平台可以对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多种状况、产生的多种信息、要求的多种处理功能进行合理解决和分配,充分满足城市建设的需求。
2.4数据挖掘技术
智慧城市智能化需要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庞大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繁杂没有规律,通常我们对于某一方面的研究只需要从数据池中提取我们感兴趣的数据即可。数据挖掘技术就是一种对大量数据按照个性化需求进行挖掘和分析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从城市建设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中挖掘出符合城市发展需求的信息机理知识,协助推动城市的智慧化演进。
三、总结
总之,城市的智慧化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应用多种理论和技术,不仅是对城市产生巨大影响,还会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参考文献
[1]王要武,吴宇迪.智慧建设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8)
[2]张永民.“智慧中国”关键技术的研究(上)[J].中国信息界,2012(1)
云计算提出以来迅速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使用阶段,这对云计算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本文从云计算企业的人才需求出发,根据在网络搜索的人才需求计划,以OpenStack平台和Hadoop平台为重点,制定相关的课程,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云计算人才培养OpenStackHadoop
自Google公司提出“云计算”概念以来,云计算[1-3]得到了产业界的广泛关注。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云计算平台,如Amazon的AWS,微软的Azure,Google的GAE等;国内的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也推出自己的云计算平台。在我国,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云计算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以来,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指导及规划政策促进云计算发展[4]。同时地方政府对发展云计算保持高度热情,我国累计已有30多个省市了云计算战略规划、行动方案或实施工程。如北京市政府开展“祥云工程”;上海市政府开展“云海计划”;无锡市基于IBM云计算技术架构搭建商务云、开发云、政府云等多个平台[5]。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成熟,高校怎样根据技术的发展培养合格的云计算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根据学校的定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技能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根据调研企业需求,设置云计算人才培养的相关课程,为云计算人才培养教学计划提供建议。
在云计算平台中,OpenStack和Hadoop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开源平台。OpenStack云计算平台,提供基础设施服务(计算、存储等)。2012年就坐拥51%的市场占有率;时至今日,OpenStack产品在开源云计算市场的占有率已达69%。Hadoop的出现是计算技术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使实用的大规模分布式计算和存储成为可能。Gartner也估计,2016年,该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至8.13亿美元。AlliedMarketResearch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至2020年,全球Hadoop市场份额将以58.2%的年复合增长率,从20亿美元增长至50.2亿美元,增长幅度超24倍。基于OpenStack和Hadoop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本人在51job中搜索OpenStack和Hadoop的相关人才技能要求,为课程设置提供依据。
1OpenStack人才技能要求与课程设置
在51job搜索“云计算”招聘职位,共搜索到8755条结果。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从业的相关职位有:云计算运维工程师,云计算平台开发工程师等。其中Openstack运维人才技术需求岗位数为583个,各企业相同的需求:熟悉linux系统的监控和常用服务的安装、配置;熟悉网络基本配置;熟悉MySQL等数据库的维护工作;熟悉OpenStack产品及各个组件(Nova,Swift,Quantum或Neutron,Cinder等核心组件);熟悉KVM、Xen等虚拟机技术。同时有少数企业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提出自己的技能需求,主要有:熟悉SDN相关技术;熟悉Bash等脚本编程语言,熟悉Python语言;熟悉负载均衡技术;熟悉常用开源监控工具,如Nagios、Zabbix等。
搜索到的Openstack开发人员岗位数1009个,主要技能需求为:熟悉Libvirt,熟练使用ComputeAPI、ImageAPI;熟练至少一种虚拟化技术;能基于OpenStack模块进行二次开发。云平台前端开发需求岗位8个,主要技能要求:精通html/xhtml、DIV,CSS等网页制作技术;精通JavaScript、Ajax等Web开发技术;熟悉?Web框架和类库,如Django,bootstrap、angularjs、jquery。虽然云平台前段开发需求少,都此类人才不但可以从事云平台的前端开发,也可以从事Web开发的前端开发,市场需求量很大,因此也单独列出。针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拟定培养OpenStack相关人才培养的主要课程:①高级网页设计与制作,内容有Html,css,JavaScript,JQuery;②网络操作系统,内容有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性能调优,Shell编程;③云计算概论,内容有OpenStack安装与维护;虚拟化技术;常用开源监控工具和负载均衡工具;Libvirt使用;(4)云计算应用开发。内容有Python编程,OpenStack组件API。
2Hadoop人才技能要求与课程设置
在51job以“Hadoop”为关键字进行搜索,结果有6737条,统计各企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总结为:熟悉Linux系统;熟悉Linux/Unix环境下的Java编程;熟悉hadoop相关各种开源项目;掌握MapReduce处理问题思想;熟悉SQL数据库操作(Oracle、MySQL等);能处理海量结构化数据的挖掘,挖掘算法优化,进行数据分类及分布统计。根据技能需求,拟定Hadoop相关人才培养的主要课程为: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Hadoop大数据处理,主要内容有Hadoop体系结构,HDFS,Map/Reduce,HBase。
3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
>>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数据挖掘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市政平台研究与实现 物联网与云计算的融合 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智慧农业温室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市现状与发展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慧水务系统研究 物联网\云计算构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 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关键技术的智慧城市应用体系综述 关于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来构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浅析 智慧城市中物联网及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智慧城市与物联网的关系 基于物联网与GIS的城市排水防涝智慧管控平台 融合平台解困物联网 物联网与云计算的融合――物联网云的构建 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型物联网实现技术研究 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智慧物流发展模式研究 云计算融合物联网技术的物流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设计 浅谈云计算与物联网的融合发展 云计算与物联网的融合发展分析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行业应用与共享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彭力.物联网技术概论[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3]智慧城市网.智能交通的崛起能否拯救堵在路上的中国[BO/LD]..
[4]毛光烈.智慧城市需“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BO/LD]..
[5]崔逊学,赵湛,王成.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领域应用与设计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6]吴朱华.云计算核心技术剖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Intelligent City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Cloud Platform
ZHAO Yan1,SU Yu-zhao2
(1.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Zhengzhou,Henan 450015,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Henan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Zhengzhou,Henan 451191,China)
【关键词】紫砂 物联网 云计算
一、项目介绍
(一)行业背景
紫砂行业是宜兴市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产业,产业历史个悠久,但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也是自古有之,一直没有一种最好的方案杜绝其乱象,这些问题一直限制着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现代信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物联网应用的推广,将新兴的技术运用到传统产业势在必行。
(二)平台简介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张,由云计算硬件运营商提供硬件服务,在这个服务的基础上运行各种云计算软件。用户只需一个帐号和一个PC终端或手持智能设备就可以使用各种云计算软件。云计算的技术使得软件使用成本大大降低,使软件使用者能够负担得起软件服务产品,借助现在信息化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应用软件的实施平均时间将大大缩短,用户只需投入一些监控及识别器件,就可以对产品进行追踪溯源,并可以进行网上电子商务交易。紫砂作为一个地方产业来说,从事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数量众多,当项目推广并带动电子商务启动后,可达8000万以上规模,市场广阔。
1.将物联网技术衍生到地方特色的传统产业。推广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RFID技术的应用领域,同时为以为进实现紫砂业电子商务的实现打下基础。
2.溯源打假、塑造宜兴紫砂壶响亮品牌、保护宜兴传统产业。采用全球唯一ID的RFID电子标签,无法造假,完整、精准的紫砂行业物联网应用公共服务平台管理系统,让消费者买到放心产品,产品出现问题可以非常准确确定责任人(生产者,销售者)。电子标签(RFID标签)就是记载他们父子关系的DNA图谱,有了这份DNA图谱,假货无处藏身。
3.保护消费的权益。通过现代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手段让消费者看得明白,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4.保护知识产权。紫砂壶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工艺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设计出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产品,很快就被人仿制,侵犯他人的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的事常有发生,仿冒的紫砂壶做出来了,也无处可查,不知道是谁做的,同样也打上了“宜兴紫砂壶”的商标,有了RFID标签,侵权者有据可查,鼓励紫砂从业者积极创新,做出更多更有艺术价值的紫砂壶来。
5.建立紫砂数据库,加强行业监管力度。通过平台,建立宜兴紫砂产品数据库,数据信息众多内容,从业人员信息,企业信息,年产销量,各地区销量,专利情况,产品获奖情况等,为政府采集到众多紫砂行业的数据,为政府制定行业政策,扶持产业措施提供依据,而这些数据依靠原有模式很难准确采集到。把宜兴紫砂行业拧成了一股绳,产销存全程都得到监控。对损害宜兴紫砂形象者制定惩罚措施,让宜兴紫砂在全世界树立诚信的形象。建立从业者信用档案,对违规者可执行罚款和扣分制,满分可以是12分,扣完吊销执照且不能补考。严格的制度是对这个行业最好的保护。并为以后进一步发展紫砂电子商务打下基础。
二、项目目标
(一)能够利用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对紫砂产品进行网上登记。(二)对登记的产品进行防伪追溯、投诉。(三)紫砂行业可以进行行业监管,促使紫砂行业健康地发展。(四)利用登记的产品构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三、应用技术
(一)整体技术概论。软件开发采用作为开发平台,界面层采用ajax技术,数据库使用sql2008和orcale9.2,新产品90%以上是B/S模式的软件,采用saas模式开发软件,采用最新云计算技术开发新的产品。
(二)RFID技术。无线射频技术的应用,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由阅读器(Reader)与应答器(TAG)共同组成的。
应答器的能量供应以及应答器与阅读器之间的数据交换不是通过电流的触点接通而是通过磁场或电磁场,这方面采用了无线电和雷达技术。射频识别是无线电频率识别的简称,即通过无线电波进行识别[1]。
(三)云计算技术。该软件和系统管理软件模块的数据库可拆分到多个数据库服务器,依托计算机硬件云构成我们的数据云,解决海量数据的存储及存取速度问题。各软件模块也分布部署到不同的服务器上,构成应用软件云,系统整个设计采用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来完成,各软件模块都通过系统管理中的单位和用户联结起来。这样既分散又集中的软件管理模式,既灵活方便组合功能,又提高各服务器的性能。
(四)新的架构。采用最新的架构,我们称之为D/S架构,即桌面/服务器架构,它是B/S架构的一种延续和提升。在D/S架构里客户端是一个“桌面”,数据存放在服务器端,能够使用本地的资源,能够很好地解决现在的windows应用的问题(数据,安全,部署),并且可以脱机工作,安全方面得到了一定的保证,容易部署和维护。
(五)新的模式。提供的不是一种产品,而是使用这个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软件服务,消费者将从“购买软硬件产品”向“购买信息服务”转变。如同居民购买“电”来使用一样。
四、结语
云计算紫砂行业物联网应用公共服务平台软件和系统管理软件模块的数据库可拆分到多个数据库服务器,依托计算机硬件云构成我们的数据云,解决海量数据的存储及存取速度问题。这些数据库分布到各个服务器上,既分散又集中,但这些数据库之间又通过互联网互相关联,数据库与系统管理的数据库相关联,以厂家、角色、权限贯穿各业务模块。各软件模块也分布部署到不同的服务器上,构成应用软件云,各软件模块都通过系统管理中的厂家和用户联结起来。
使用RFID移动数据采集终端再配备其他类型数据采集器把厂家商家、制作者、作品、作品状态等信息采集到数据服务器中,通过云计算软件对它进行处理、分类、查询追溯、投诉、统计为生产用户和消费者服务,也为监管部门更方便、快捷地监督规范市场服务。同时逐步形成网络销售交易渠道,进行在线紫砂商务交易。
参考文献:
[1](德)Klaus Finkenzeller.射频识别(RFID)技术 .电子工业,2001,(1)
[关键词]云计算;后勤服务;价值分析
[DOI]10.13939/ki.zgsc.2015.02.063
1 文献综述
1.1 企业整体信息资源共享化
在很多大型企业,企业员工年末出差往往因未及时订购机票而耽搁或者购买高价机票,导致差旅费逐年增加;大量公用车辆的闲置以至于每年有200万元的资金浪费;后勤物资在私人利益参与下形成的供给机制一定程度上导致职工真正享受的福利锐减;母子公司后勤业务没有太多联系,很多本可以共享的资源未能被节约。
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 Resource Planning,IRP),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使用的全面规划,强调生产线上信息资源(Information Resources)的统一与协同[1]。但多年来分散开发或引进的信息系统,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缺乏共享的、网络化的信息资源,系统集成难题一直无法解决。后勤,一个涉及企业各个层次的领域,其涵盖面在企业活动中最为广泛。以后勤为中心搭建集成化的网络平台,可以将模块化的“信息孤岛”连接起来,实现企业整体信息资源共享化。[2]
1.2 重构后勤价值链模型
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第一次以战略管理的方法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他认为:“每个企业的价值链都是由一系列能够创造价值、互相联系、互相独立的作业构成。每一个价值活动所创造的企业价值各不相同,也不是每一个价值环节都能给企业创造价值,只有基于战略环节的价值活动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优势,所以企业要想提高竞争能力,只要提高价值链某些关键环节的竞争能力。”如图1所示。[3]
依据“核心竞争力”理论,后勤服务在公司战略层面,应纳入外包业务的范畴。在云计算背景下的后勤服务,价值链模型发生了重构。后勤不再只是辅环节,进一步完善的后勤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如图2所示。
后勤服务也能带来其他业务收入,后勤与前面的主营业务已经没有严格的界限,后勤能够作用于主营业务,是企业不可或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零售企业的后勤云平台在解决后勤服务的同时,将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凝合为一体,共享同一个资源平台,大大提高了在文化、物流等方面的实质效率和品牌形象[4]。
综上所述,古人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20世纪的后勤管理模式在现在的企业规模发展下已经不能适应,后勤服务效率低下、服务范围大大受限、服务体制生硬不灵活。随着3D打印机的出现,轰轰烈烈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了[5]。本文基于云计算技术提出一种新的后勤组织模型,并结合云计算在后勤中潜在的应用形式,阐述新技术下大型企业后勤的发展前景。
2 云计算在大型企业后勤服务中的主要应用
云计算是IT领域中的各种“计算技术”的一种,在技术体系上,它重点关注计算和存储,而将面向终端用户的所有工作交给应用服务提供商。云计算中的“云”就是存在于互联网上的服务器集群上的资源,它包括硬件资源(服务器、存储器、CPU等)和软件资源(应用软件、集成开发等),本地计算机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发送一个需求信息,远端就会有成千上万的计算机提供相应需要的资源并将结果返回到本地计算机,所有的处理都在云计算提供商所提供的计算机群来完成。就云计算的服务类型而言,主要有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分别面对海量数据存储的基础设施环境、系统集成商、终端客户。正是基于云计算这种集成信息、共享信息的新型计算模式,IBM、GOOGLE、亚马逊等大型企业都在逐步探索并提供基于云计算的应用服务,比如在后勤服务方面[6-7]。
在云计算技术方面,中国在世界上的发展水平处于前列。在中国的一些大型企业,也已经将该技术引入后勤领域,相继建立了财务云、人事云、供应云、会议云、运输云[8]。本文就其中的财政云、运输云、会议云、供应云四块应用进行重点分析。
2.1 财务云
财务云的应用范围主要涉及企业费用服务、应付账款管理、资金管理、差旅费申请、商旅服务。在财务云应用下,企业职工出差的机票、酒店预订问题将通过企业财务云与特定的航空公司和酒店的接通平台直接解决。这样的模式,一方面,简化了手续,为出差在外的员工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常年与同一家或几家航空公司、酒店合作,有利于降低服务成本。此外,财务云是一个涵盖整个企业集团的平台,企业所有的现金流量都在这里集中反映,这可以很好地控制资金财务,充分避免了公款私用、账外账的情况。
2.2 会议云
会议室管理、会议设备管理、会议预订、电视电话会议、远程组会等与会议相关的活动问题都在会议云里得到解决。在会议云被运用之前,一个公司组织开会,往往会出现会议室不够用、设备损坏的问题,一个大型集团组织电视电话高层会议,也往往会出现几位成员因出差在外而缺席的情形。
这一切看似不重要却累积起来的小问题,并不利于企业计划顺利推行。在会议云的应用下,会议室采用预约制度;设备损坏情况在云里面都有记录,损坏设备由专门人员统一及时更换;所有高层的日程表在云里统一得到反映,系统将会议时间自动选择在出席率最高的时段里;因事缺席会议的人员可以在会议云里搜索会议整个过程记录。而这一切,只需建立一个会议云平台即可。
2.3 运输云
运输云是企业集团里应用最频繁的云平台。举一家中国知名企业的例子,其运输云控制中心在西安,负责全国各地分公司的运输车辆的调配。在大型企业集团里,过去常常是每个分公司独立运营一支车队。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某一分公司去另一个地方运输货物时因为需要去特定的原料厂取货再运送到目的地,就会耗费很多时间。而引入云计算技术之后,全国范围内的车队在某个时刻的地理定位就可以知道,当某一客户发出领货需求时,可以在控制中心找到此刻满足“到原料中心取货―到客户所在地送货―车队有足够精力”这一条件的总时间最短的车队。从长远来看,这就大大提高了送货效率并且节约整个集团内的成本。
此外,运输云平台可以承接外包业务[9]。接入其他企业的计算机需求网络,在本企业车队运输力充足的情况下,接下同一条路线其他企业的货物运输任务,获得其他业务收入。
2.4 供应云
企业创造利润的途径之一就是控制成本,这在拥有庞大组织的大型企业尤为重要。为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跨越发展,大型企业物料供应网络科技化势在必行。
云计算在大型企业后勤供应领域的应用模式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改造原有平台或者重新构建基于云计算模式的业务平台,利用经过分析处理的感知数据,通过浏览器为用户提供包括原材料监控、物料调配等服务[10];二是建立云计算模式的数据存储中心,提供数据挖掘和资源共享功能,在各分公司之间实现资源集约分配。因此,根据云计算IaaS、PaaS、SaaS的三个层次原理,本文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大型企业后勤服务平台架构,如图3所示[11]。
3 关于云计算在大型企业后勤中应用的启示
3.1 获得经济与社会效益
大型企业后勤服务模式转入平台式运行轨道,改变了后勤服务模式,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也加快了企业后勤部门职能转变进程,提高了后勤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从微观角度看,财务云的情况前文也有所介绍,可以利用财务云以优惠价向合作航空公司预订整个集团员工所需机票。这样,该企业就可以接受其他没有云平台的企业的机票预订业务,收取一定的费用,开辟后勤机票酒店预订业务。运输云同样可以这样,接受同路线其他企业运输工作,运用“见缝插针”原理,高效利用运输车队的闲置资源。从宏观角度来说,云平台在后勤的研究应用,为中国后勤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顺应当前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服务业大国的角色转变形势,是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里程碑[12]。
3.2 信息预测,完善后勤服务体制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质是利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建立现代信息网络系统,使企业管理活动各个环节通过信息的快捷流通和有效服务,实现资金流、物流和工作流的整合,达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能力的过程[13-14]。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来实现的。在现代企业中,没有反应快捷的现代信息网络,就不可能及时有效地优化配置企业资源,降低生产或服务的成本,提高质量,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云计算本身就是信息集成、资源共享的一个平台。利用云计算技术,对后勤信息进行整合分析,预测未来的后勤需求。这个应用在零售业这类后勤与市场结合紧密的行业尤为突出。如一个大型企业可以通过酒店预订的情况,看出今年业务的活动范围,从而分析出活跃市场与待开发市场。
3.3 云计算背景下后勤优化的前景
后勤影响范围广,尤其是当它关乎大型企业。从员工的教育到医疗,从饮食管理到运输控制,从人事调动到会议调整,企业的日常活动离不开后勤的支持。优化后勤能推动企业在日常非经营活动,为日常经营活动铺平道路。
在云计算技术的背景下优化后勤,紧跟时代步伐,在技术上为企业活动提供便利,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同时,由于云计算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还处于起始阶段,各国技术水平差异小,此时发展云计算技术在后勤中的应用,有利于走在时代前沿,为云计算在企业其他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海群.数字信息资源的国家宏观规划与管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2]王敏.德国《云计算行动计划》解读[J].信息化建设,2011(4):49-51.
[3]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4]陈志祥.敏捷供应链供需协调绩效关联分析与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报,2005(1):81-90.
[5]胡迪・利普森,梅尔芭・库曼.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6]王雪媛.基于云计算的知识管理[J].信息系统工程,2011(1):62-63.
[7]雷万云.云计算――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8]陆嘉恒,文继荣,毛新生,等.分布式系统及云计算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9]刘国红.企业后勤服务外包研究文献综述[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10):50.
[10]乔尔・D.威斯特.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5-58.
[11]俞华锋.基于云计算的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J].现代电子技术,2010(1):51-52.
[12]Marion,Russ,Uhl-Bien,Mary.Leadership in complex organization.The Leadership in complex organizations,2001,12(4):389-418.
【关键词】云计算;标准化;虚拟机
1 云计算标准化背景
云计算是资源的集中化、规模化,实现对各类异构网络的软硬件资源的兼容,通过这种池化的集群计算能力,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所需的各种应用的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是传统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和商业模式相结合的结果。云计算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商业模式的服务[1]。
云计算的技术和服务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厂商根据自己的技术基础和理解来开发自己的云计算的模式,不同的技术和服务方式给用户提供了多样的选择的余地,但不同的产品之间没用互通性,使用了这家产品就不能选择别家,降低了互操作性和可靠性。许多与云计算有关的术语、技术接口,不同的公司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导致大量数据和服务无法再各个产品之间转移、共享,限制了当前云计算应用的服务范围[2]。因此,作为新兴技术,如果没有顶层设计、建设统一的标准,而各自为政,很难发挥协同优势,不符合云计算最大限度资源共享、弹性使用的特征,那么整个产业将很难持续健康发展下去。
2 云计算标准化的现状
对于云计算的标准化各个有实力的厂商都在积极根据自己的技术优势进行标准化的研究和推动,每个有实力的公司如Google、IBM、微软等都在标准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的一步。国际上已经有一些标准化的组织和技术团体从不同的角度和定位对云计算标准化的研究和指定展开工作。目前对于云计算的标准化的研究都是在云计算的概念的框架下进行的,而对于云计算的概念业界比较认同的是由NIST即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给出的:云计算是一个可以通过互联网供应与访问的、可定制的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等的资源与能力池;采用按需使用、按需付费的模式[3]。
根据NIST对云计算定义的框架下,个相关的标准化组织和技术团体依据自身的技术和研究方向,规划处各自在云计算标准化进程的主攻方向并形成了各自的云计算标准化定位。DMIF即分布式管理工作组是工业界计算机和电信行业的企业间合作组织,在云计算方面侧重IaaS及云互操作性接口标准的研究,推出了虚拟化管理标准VMAN,规定了服务器虚拟化、划分和集群以及虚拟化环境互操作性的产业标准OVF,并成立了OCSI即开发云标准孵化器,解决云计算环境出现的管理和互操作性问题[4]。开放网格论坛OGF了开放云计算接口规范并给出了API规范。SNIA全球网络存储工业协会在云存储领域的研究突出,了云存储用例、参考模型和数据管理接口方面的草案,与2009年9月和OGF合作了云存储白皮书。OASIS即结构化信息标准促进组织和CSA云安全联盟在云计算安全框架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还有像OMG、OCC、TMF等国际组织在“云”的可移植性、互操作性、可重用的应用和服务的部署模型、大数据云参考模型研究,以及在帮助云用户、技术研究者和云服务提供者更好的理解用户需求和解决困难,促进云计算商业化,营造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各自的硕果。都相应的获得包括CA、Cisco、HP、IBM、微软、EMC等主流公司的支持和应用[5]。
3 云计算标准化的研究进展
NIST2009年成立的云计算工作组,目前该工作组主要运作SAJACC即标准加速促进云计算采纳项目和FedRAMP即联邦风险与授权管理项目。SAJACC项目通过收集云计算的应用案例,征集云计算的参考实现,并根据应用案例对参考实现进行测试,并在网站测试结果,并陆续收集应用案例、参考实现和规范、验证结果等,为云计算的标准制定指引方向。该组织成果得到了云计算主流公司和组织的大力支持。FedRAMP项目主要用于评估和批准云计算的服务与产品,通过“通用安全风险模型”来对云计算解决方案进行批准,让各种云计算解决方案中云计算技术得到有效集成,这个项目对云计算安全研究具有指导价值[6]。
DMTF的成员包括所有IT领域的主要公司如IBM、HP、VMware、微软、Oracle、AMD、Intel等一百多成员单位,4000多参与者,横跨40多个国家的国家组织。该组织开发的标准在业界被广泛应用,使得各种系统、工具和企业解决方案具有互操作性成为可能。其中SVPC虚拟化工作组,集中了目前主流的虚拟机公司像VMware、Citrix、微软、IBM等,了虚拟网络、虚拟机迁移的标准即OVF,实现虚拟应用的无缝迁移,目前正在进行优化和高级特性开发。由于各个公司竞争,虚拟机的文件格式没有统一,导致在不同的平台间迁移虚拟机前需要对文件格式进行转换[7]。目前该标准通过ANSI的审批,成为美国标准,后续还要申请ISO的批准,进而成为国际标准。OCSI工作组2009年4月成立到2010年7月结束发表了关于应用案例和数据格式、参考架构和接口、云计算服务场景、服务生命周期等的三篇白皮书,为后续的CMWG即云管理工作组的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价值。目前CMWG工作组按照Modeling和协议需求两个子组来制定IaaS的模型/协议需求和相关的API,由于得到了大多数主流IT公司的支持,因此该标准一定会得到广泛的应用[7]。
CSA目前运行的项目主要为云服务商、安全方案提供者、IT审计师以及其他关键参与方提供工具包,对私有云和公共云进行安全评估,提供通用接口和名字空间,允许云计算服务商对其架构、平台和应用环境进行审核、判断、评估和保证,并对其已授权的用户提供一个开放、可扩展和安全的接口和方法进行类似的操作。为云提供商提供基本的安全原则指导,帮助用户对云服务进行安全风险评估[8]。
当然目前还有其它像SNIA、IEEE、ITU-T、OMG等国际组织成立专门的云计算方面的项目,在关于云计算互联网相关技术规范、网络存储、云计算相关IDC环境中以太性能提升、电信网络在传输、安全、业务方面对云计算的业务应用等方面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标准的制定[9]。
4 云计算标准化的发展趋势
当前从事与云计算标准化有关国际组织存在组织众多,研究的方向有重复,已经有不少组织通过共同支持的公司达成互通的共识。其内容包括虚拟化技术、云安全、云存储、云服务、云计算模型、云互操作性成为云计算标准化的研究热点。这些标准化研究方向都有为云计算建立统一标准的目的,来在促进不同系统之间的互通[10]。
因此,云计算标准化的研究初步形成了共同的发展趋势:
(1)在现有技术和标准的基础上再发展,尽量继承和使用现有技术和标准,没必要另起炉灶。
(2)重点发展IaaS标准,从目前云计算标准领域来看,IaaS标准化需求最强,PaaS次之,而SaaS根据具体应用而定。
(3)互通和互操作性的标准制定是重点,云计算三大模式的各个层面将包括多个供应商,所有互通和互操作性是云计算标准化工作共同目标。
(4)各个标准化组织之间需要密切沟通和协作,云计算标准化每一个具体内容需要多个标准化组织共同协商来完成。
(5)相关云计算的各个产业链都要积极参与到云计算各个环节标准 制定中来,为云计算国际标准贡献各自的力量[11]。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云计算技术与标准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2-3.
[2]黎连业,王安,李龙.云计算基础与实用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61-62.
[3][4]高林.云计算技术与标准化:云计算技术标准的全面概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113-115.
[5]翁,邱莉榕,李华昱.云计算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134-136.
[6][8]樊勇兵,丁圣勇,等.解惑云计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111-113.
[7]胡慧,王辉.云计算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软件导刊,2009(09):57-59.
[9]黎连业,王安,李龙.云计算基础与实用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