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范文

时间:2023-09-21 16:38:47

序论:在您撰写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

第1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存在问题

面对新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我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教学策略。

一、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1.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新课标强调合作性。学生对课文及人物形象的理解受多种因素影响,心得各异,体会不同。这就特别需要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要开展好合作学习,人际交往智能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2.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新课标强调自主性。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近年来,美国兴起的建构主义心理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这需要学生对自己有良好的认知,即是白知自省智能,利用学生的这种智能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新课标强调探究性。探究学习是指学生 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学习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活动,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外界可以对个体施加影响,但无法代替个体活动。学生只有在 自主探索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在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学习。

二、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应试教育现象仍然严重

在语文教学中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就是用测试的方法来替代教学,用各种各样的测试题来替代课文赏析与领悟,课文被废置一旁,或者在一些拙劣的设计者手下被切割成零乱的碎块。结果使人们认识事物的正常程序和流程被割断、破坏了,留在学生头脑里的只是一些杂乱无章的片断。这暴露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应试训练。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利益旋涡中的高中语文教育,千疮百孔,沦落为一块博取功名的敲门砖。

2.互动流于形式

有的教师理解新课标出现偏差,追求形式,在有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简单地将几个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坐在一起,各自嗡嗡片刻,而自己却成了旁观者。像这样任学生自我探讨、自我分析、自我回答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反而会让学生走入误区。这都是教师自身能力有限,不能适应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才使得互动成为形式。

3.教学模式化

现在,上课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必须使用多媒体。其实,真正的新课程改革是凸显教师的个人风采,突出文本特色,形成多样化的教学风格的探究过程。多媒体只能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示教师使用各种教育手段的熟练程度,那就事与愿违了。多媒体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一个时代的标志,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科学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对观念、过程、方法及师生角色等诸多深层面赋予了新的含义。

三、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建议

1.贯彻真正的素质教育

语文考试制度不改,语文教改将是一句空话,因为教师和学生的近期直接目的全是为了考试成绩(分数),在我国目前条件下,这是不可改变的。因此,高考命题对教学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前面讲了,高中语文教学最核心的目标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素质。此三者也确实代表了整个语文能力。要使教学朝这个目标去努力,那么考试内容就必须是这几方面的能力检测。这样才会使考试成绩真正与语文能力相一致,就可真正避免高分低能。

2.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个体差异

教学活动应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活动。在以班级授课为组织形式的教学中,同一班级中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学过程及其结果。个体差异不可避免地成为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同步教学的同时,应当更多地考虑差异教学。即“因学生之才而施教”“教学要照顾个别差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其基本含义包括三个方面:①教师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②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组织教学;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之得到全面发展,学有所长。

3.优化教学方法,向科学施教要效益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很多老师已经自觉注意并努力应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以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学情确定的。

参考文献:

第2篇

1、实际上,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比如在个性化阅读以及自由、有个性、有创意表达中离不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研究问题、形成成果时离不开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交流汇报、讨论辩驳时离不开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思维的心智操作。

2、锻炼学生的言语能力。在心里学上,一般把言语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两大类。内部言语又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大类。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小组合作研究、强调研究信息、创意和成果的经常交流和共同分享。这就需要口头言语—口语交际来完成;高中语文研究成果的表达主要应由书面言语来担任,当然,研究性学习成果表达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在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时,尤其不能离开内部言语。特别是阅读活动中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常常遇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必须借助内部言语—思考问题时对自己发出言语的活动才能完成。显而易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言语的水平的有效途径。

3、陶冶学生的情操。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自身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

(1)培养学生的道德感。道德感是人根据道德规范来评价社会现象时所体验到的情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评价社会现象的道德感。

(2)加强学生的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获取知识的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它是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的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学生通过语文研究性学习,其求知欲望、认知兴趣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等会得到一定的满足感,产生一些积极的情感,发展其理智感。

(3)培养学生的美感。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美感是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体验到的崇高、优美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又一重点。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组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鉴赏和创作活动是进行审美的重要渠道。阅读优秀作品,品位其语言,感受其思想及艺术的魅力,能较好地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需要意志努力的活动。要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研究并解决语文研究性学习问题,要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挥想象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要进行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自主探究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培养独立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等意志品质。

5、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生长期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组于学生形成注重感悟、重视积累、善于质疑、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相互切磋、合作探究、乐于交流、共享资源创意成果、关注现实等习惯。

6、增强学生的能力。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一般能力,而且可以发展语文方面的特殊能力,如语文积累能力、语感能力、个性与创新表达的能力等等;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创造出一些文学作品等;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元认知能力,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会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3篇

(一)以新课程语文教学目标为指导

1、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改革后第一次提出的课程目标,具体是指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更关注教学过程,提高对教学过程的重视程度。过程与方法作为新课改的新目标,可以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来做很好的诠释。我认为新课标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而不是强调学生掌握知识量的大小。比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中,让学生掌握该文的思想感情时,不能着急告诉学生苏轼想要抒发的情感,而应当先让学生去认知思为什么没涉及三国中的其他英雄,单写周瑜;从其家庭背景、职位、年龄以及生平事迹等方面加以比照,得出周瑜怀才不遇的的情感,学生在进行这一课的学习时,可以在故事中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可见,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对语文教学的有重要作用。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新课标中已经明确的指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的目的简单的来说就是培养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对学生进行与语文教学的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的提高,对整个社会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的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对学生注重这一环节的教育。

(二)新课标下如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中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解读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备课充分

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要有不断的创新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在对学生授课之前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例如如何通过背景导入课文、如何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训练、课程的最后如何进行概括总结进行思想的升华。

2、课堂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个成功的课堂应当是学生与教师处于良性互动的状态。当语文教师在对课程做了充分的备课时,并不代表能够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课堂上,每个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作为教师必须能够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老人与海》一课时,学生很难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境,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跟大海有关的音乐,在这样的音乐旋律下读课文,让学生想象自己就处于那样的意境中,这样学生就不是单纯枯燥的接受课文,而是想亲临其境一样感受到主人公的真实感受,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

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知识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教学下的重要改革目标。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不能再像传统的教学方式那样唱“独角戏”,自己一个人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当向学生传授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特别是对一些课堂问题的设置上,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地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语文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理念与课改新理念之间存在矛盾

目前,我们的教育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作为社会、家长仍然看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就造成传统教学理念与课改新理念之间存在矛盾,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探寻一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路,我们仍然还在实践中摸索。

(二)新课标要求的大语文观难以实现

新课标提倡开放的教学课堂,要求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生活。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基于教学条件还是教学目标我们都不能做到这一点。学生仍然是停留在空泛假想的意境中,很难到现实中感受真实的语文。

(三)很难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我的语文课堂上,还存在很大一部分学生除了课上时间,课下基本不学语文。学习上不是出于对语文的兴趣,更多的是采取题海战术学习语文,这对整个语文学习是十分不利的。

三、总结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20-01

1.高中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代名词,而是指不会学习,不懂创造的人。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主要作用。 然而,现实的教育却仍是接受教育占主体,知识的授予往往要超过能力的培养。所谓"标准答案"的权威性,更是制约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顾之川先生曾经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中学语文教学》中指出,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状况,集中表现为"三多三少":(1)教师讲得太多,而学生读得少,写得少;(2)教师讲课时分析太多,而对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所作的指导太少;(3)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太多,而用于课外阅读、写作及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太少。可以说,传统教育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负担重,学习被动,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大多数学生的创造性。

2.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2.1 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近年的尝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探究意识,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问题意识是"主体在认知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会不断驱使人们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紧密相关。

学习中“问”字之重要正如郑板桥所言:"学问二字,需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有学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耳。""问题是科学家思想的焦点,科学家的任务就是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如此看重问题且把自己的才能归功于"问题":"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他还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由此可见"问题意识"对于培养真正有创新能力的人的重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成绩好的学生问题总是很多,而基础较差的同学总是找不出学习中的问题,"问题"与思考同在,没有独立思考对所学知识整理分析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

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块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发展他的探究意识,要着力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破除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的束缚,让学生有发问的"安全感",敢于向权威,书本和教师的观点挑战,同时还应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以"置疑"开路,在无疑处生疑,养成学生多思善问的好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更好地养成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第5篇

[关键字]:新课标 高中语文 教学

新课标排除了要求中学语文教学培养作家、培养专业精英等不切实际的提法,提出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的改革任务;规定了高中语文课程的功能应当是“促进学生发展”,具体说,就是“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并且要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1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新课标强调合作性。学生对课文及人物形象的理解受多种因素影响,心得各异,体会不同。这就特别需要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要开展好合作学习,人际交往智能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2.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新课标强调自主性。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首先就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近年来,美国兴起的建构主义心理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这需要学生对自己有良好的认知,即是自知自省智能,利用学生的这种智能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新课标强调探究性。探究学习是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学习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活动,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外界可以对个体施加影响,但无法代替个体活动。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索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在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学习。

二、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应试教育现象仍然严重

在语文教学中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就是用测试的方法来替代教学,用各种各样的测试题来替代课文赏析与领悟,课文被废置一旁,或者在一些拙劣的设计者手下被切割成零乱的碎块。结果使人们认识事物的正常程序和流程被割断、破坏了,留在学生头脑里的只是一些杂乱无章的片断。这暴露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应试训练。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利益旋涡中的高中语文教育,千疮百孔,沦落为一块博取功名的敲门砖。

2.混淆了语文教学与语文课堂教学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如果对语文教学和语文课堂教学的关系缺乏清醒的认识,要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恐怕也是不可能的。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但语文教学不等于语文课堂教学。如果我们把语文教学看作是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指导学生进行的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所有活动,那么就应当承认,语文教学的范围要比语文课堂教学的范围大得多。其实,扩展开来说,语文的学习既不限于语文课堂,也不限于一般意义上的课外阅读和课外练笔。因此,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要扩大到采访、演讲、辩论等语文课外实践活动,都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3互动流于形式

有的教师理解新课标出现偏差,追求形式,在有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简单地将几个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坐在一起,各自嗡嗡片刻,而自己却成了旁观者。像这样任学生自我探讨、自我分析、自我回答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反而会让学生走入误区。这都是教师自身能力有限,不能适应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才使得互动成为形式。

4教学模式化

现在,上课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必须使用多媒体。其实,真正的新课程改革是凸显教师的个人风采,突出文本特色,形成多样化的教学风格的探究过程。多媒体只能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示教师使用各种教育手段的熟练程度,那就事与愿违了。多媒体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一个时代的标志,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科学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对观念、过程、方法及师生角色等诸多深层面赋予了新的含义。

三、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建议

1.贯彻真正的素质教育

语文考试制度不改,语文教改将是一句空话,因为教师和学生的近期直接目的全是为了考试成绩(分数),在我国目前条件下,这是不可改变的。因此,高考命题对教学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前面讲了,高中语文教学最核心的目标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素质。此三者也确实代表了整个语文能力。要使教学朝这个目标去努力,那么考试内容就必须是这几方面的能力检测。这样才会使考试成绩真正与语文能力相一致,就可真正避免高分低能。

2.调整课堂教学内容

缩减课堂教学时间,把语言教学、作文指导和讲评作为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内容。如果高中语文教学重点的转移和授课内容的转向,课堂教学课时就可大幅度减少,可由原来的每周5~6节减至3节。课时减少并非对语文的削弱,而主要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读、写,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评阅学生的习作,有更多的时间作讲评准备,这样,教师的工作量不仅没有减轻,相反将会加重。

3.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新课标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要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要求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资料,更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和教师发生共鸣。在学生讨论、合作学习中应该做到控制现场,教师除了应该组织好合作交流外,自己还应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组织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并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合作交流的质量,而不是象征性的表演。

4.改革教学方式

摒弃传统的授课模式,采用以学生阅读、自学、写作、练习、演讲、辩论等活动为主,教师指导、讲评为辅的教学模式。高中学生已具备了相当的阅读自学能力,凡教师在课堂内要讲的知识,可尽量让学生去阅读资料自学掌握,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进图书馆、阅览室博览群书,丰富自己;同时也要使其有较多的精力进行写作练习。写作应以自由作文为主,通过写日记、周记的形式,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观察所得,写自己的所思所想。还可以通过自办报刊、开展各种有写作内容的活动,增加写作实践机会。在口头表达方面,可定期组织演讲、辩论、对话活动,锻炼说话的胆量,提高其心理素质和口头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闫景丽.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11)

[2]王再军.新课标下多元智能理论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2)

第6篇

一、建立新的教学理念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它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对象,对学习充满热情。因此,这首先就要求教师建立新的教学理念,转变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教学时语言要有感染力,以情动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的学习;对学生的评价要以表扬为主,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严,要让学生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和渴望。同时,要注重与学生沟通,了解其认知规律和兴趣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主动与学生交朋友、谈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使课堂气氛和谐民主,给学生创造创新的环境,使其具备创新的品质。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有必要时帮助学生“跳一跳”,让他们摘到“桃子”。当通过努力取得进步时,给予表扬、鼓励,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分层提出要求,运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善用发展眼光多角度地看待学生的优点和缺点。

二、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

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到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人格,多一些宽容和激励,让学生在学习中读书、讨论、做笔记。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另外,教师大量制作课件,运用电教设备等,恰当地运用音乐来渲染课堂气氛,都可以创设出开放的学习氛围。教师精选那些和课文内容、意境、作者、情感相和谐的乐曲,在教学开始营造气氛,在教学过程中烘托气氛,还可采取配乐朗读等形式,把课堂气氛推向。利用图画、音乐创设情境,既能体现学科之间的融合,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荷塘月色》的学习中,创设氛围,让大家探讨文章写了哪些景物时,有的是分段概括,有的是列举小标题,有的是图文结合。接着我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月色图进行欣赏揣摩,学生兴趣十分高涨。

有的声情并茂的朗诵,有的推敲用词,有的比较品味,从而让学生在自己的主动参与下,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转贴于

三、加强问题式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心智状态出发,抓住学生与问题之间构建一座桥梁,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必须注意要有针对性、启发性、梯度性和创造性。具体说,首先,问题的创设不能不分轻重,漫无边际,也不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是要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学生思维上的疑点,以及他们关心的热点来创设问题。其次,创设的问题情景不能使学生不假思索地从教材中就能找到答案,而是要像石头投入平静的水面,使之顿然注入活力,生起波澜,从而使学生的想像随之喷涌,智慧之花灿然开放。最后,创设的问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要能促使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多层次思考,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边城》的教学中,老师提问:课文节选的部分,主要是写翠翠伤春感怀,爷爷悄悄为翠翠张罗婚事,以及让天保婚后乘船远行等。请大家在阅读时,看看什么地方或什么词句让你评然心动、注目良久、品味再三?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考能力加强、思考步步深入,积极性得到发展。

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第7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高中;语文教学

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教学方法也不限于传统的板书、书本、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了,多媒体的加入使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多媒体也成为了广大教师乐于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然而,在多媒体教学展现其优势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其存在的缺陷。以下是笔者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一些见解。

一、多媒体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信息呈现的多样性,使多媒体成为了新的教学辅助方式。丰富的画面,契合主题的音乐,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之感。这种情景再现就是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成果。这种结合,提高了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二者的巧妙结合也使学生得以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学习语文知识、提升交际能力。

2.丰富语文的教学内容。以往的语文课堂以书本为主,拓展的知识有限,而伴随着多媒体的加入,这种局面被打破。多媒体的介入改变了只有教师占有资料的单一局面,教师可以将自己查找到的教学相关资料在课上或者课下通过多媒体形式同学生分享。同时,学生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在网络上加以搜索。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呐喊》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查找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通过这种查找,学生不仅能了解到这本书的写作背景,还能了解到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这些内容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鲁迅先生极力想唤醒当时国人麻痹精神的良苦用心。

3.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应用多媒体可以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交际,丰富的图片、音乐、甚至影像资料加入到了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跟随着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交际。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当中,对诗人境遇的理解可能是抽象的,通常情况下音乐的渲染,能把抽象的概念变成真切的情感,这种时空穿梭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作者当时的心境,从而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通篇诗作中蕴藏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思考,开拓学生的思维。

二、多媒体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1.主次模糊,喧宾夺主。多媒体广泛的应用给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但是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不要让多媒体技术喧宾夺主。机械的展示多媒体课件,只会弱化语文的交际功能。太过美化的多媒体课件,形式内容都太过花哨,虽然增强了学生感官上的刺激,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往往会造成学生对于主要内容的忽略,进而导致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牢,学习走马观花,难以深刻理解其中精髓。

2.形式单一,课堂枯燥。如果教师只采取多媒体教学,机械的罗列课本内容,长时间的放映课件,没有将语文知识同多媒体形式有机融合,将语文教学变成了机械演示,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主导地位被忽略。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就会对这种放映式教学失去兴趣,进而影响其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甚至失去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

3.内容太多,难以消化。多媒体的优点之一就是能够传递大量丰富的内容,但使用不当就会使其效果适得其反。教师想借助课件传递更多知识给学生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不分轻重,一味追求知识容量而不对知识加以筛选,将准备的知识都倒给学生,学生来不及消化吸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导致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这种方式只会给语文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三、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确保语文的主体地位。针对上文提到的喧宾夺主的问题,教师应多加注意,不但要使课堂内容生动活泼,更要让语文教学发挥其主体作用。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使作品中的场景课件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也可与自己想象中的场景进行比对,进而加深对文章的感性认识。也就是说,多媒体技术是传统教学的优化工具,只有分清主次,才能科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效率。

2.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传统课堂上,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上面讲,下面记,参与度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易提高。在此种情况下,多媒体的融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将多媒体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高中语文课堂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思维得以延展,想象力也得以开拓。

3.提高课件质量。要使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提高多媒w课件的质量,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要想做出好的多媒体课件,首先,教师要掌握计算机制作课件的基本技巧;其次,教师要将用于课件中的内容进行筛选,而不是随意拼凑;最后,要对做成的课件进行一定程度的修饰美化。这样做出来的课件,学生抱着一种欣赏的态度观看,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更加到位,老师讲起来也是得心应手。

4.情感互动必不可少。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是语文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如何精良,知识的主要传播者还是教师。只有进行情感上的互动,学生们的注意力才能集中在课堂上。在情感互动过程中,学生会对教师所讲产生怀疑或共鸣,这种情感上的投入才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人文性。换句话说,要达到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目的,除了要将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还要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改善传统语文教学形式单一的弊端,发挥多媒体教学丰富多彩的优势,提升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才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理想形式。二者的有机整合带给语文教学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然而新的技术面临着新的问题,多媒体合理应用于教学还需要分清主次,把握轻重,合理运用,使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忱.浅谈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研版),2015,(24).

[2]卢静.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分析[J].学周刊,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