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8:16:20
序论:在您撰写传染病产生的原因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畜牧业 传染病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266-01
畜牧业的发展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畜牧业的顺利发展,必须要解决畜禽传染病的问题,畜禽传染病的产生原因有很多,我们应该了解畜禽传染病产生的各个原因,然后逐一找到相应对策,解决问题。
一、畜禽传染病介绍
传染病的发生发展有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潜伏期是病原体感染畜禽的过程,这时没有症状,前驱期是指症状已经出现,在这个阶段可以发现畜禽已经感染传染病,发病期是疾病症状最明显的阶段,各种传染病的症状相继出现,此时可以通过对症状的分析大致了解传染病的种类,恢复期是畜禽的传染病症状逐渐消退直至恢复的阶段。
畜禽传染病依据流行过程可以分为散发性、地方流行性、流行性和大流行四种。没有任何规律,在某个地区时有发生的是散发性。传染病的流行规模很小,局限在某一个特定地区的是地方流行性。传染病的流行规模比较广泛并且发生的频率比较高则称为流行性。如果规模非常大,被感染的畜禽非常多,并且传播速度很快,这时是大流行。
二、畜禽传染病产生的原因
当病原体侵入畜禽的身体里面时传染病便相应地产生了,传染病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在分析原因时不能只是从畜禽本身进行分析,还应该清楚的了解到传染病的产生还与人们的管理与意识有很大的关系。应该综合各方面探讨畜禽传染病产生的原因。
1.人们的防疫意识淡薄
在我国,很多畜禽的养殖者并没有受过有关畜禽传染病的相关教育,他们不了解畜禽传染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所以不能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所以造成很多的畜禽养殖户遇到传染病时措手不及,并且不能及时的控制疫情,使得传染病越发严重。还有许多养殖户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传染病一般不会发生在自己养殖的畜禽身上,所以没有采取预防措施,这种防疫意识的淡薄现象造成了畜禽传染病的频发。
2.防疫工作滞后
近几年我国养殖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以养殖业为生,所以我国畜禽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随着养殖场畜禽数量的增多,管理变得更加困难,卫生问题也成了管理时的大问题,使得防疫工作变得异常困难,并且成本很大,所以养殖场里的防疫工作一般做的不是很好,这就造成畜禽传染病的频发。同时,在我国,动物防疫体系发展比较落后,没有足够的防疫人员,对防疫品的研发等也做得不是很好,所以即使做了足够的防疫工作,也很有可能发生畜禽传染病。
3.畜禽自身问题
随着养殖者的增多,畜禽也大量增多,为了节约成本,很多养殖者并不注意畜禽的生活环境,这使得畜禽的生活环境大不如从前,再加上外界环境的恶劣,夏天温度过高,冬天温度又极低,使得畜禽的免疫力大大下降,即使做了一些免疫工作,因为这些外界原因也会造成传染病的发生。
饲料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很多饲料营养不足,或者饲料的量不合适,这都造成了畜禽的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传染病。
4.疫苗问题
在我国,防疫技术不是很先进,部分疫苗的作用不是很大,使得很多畜禽在进行疫苗注射后仍然会被传染病传染。
同时,疫苗的质量问题也很严重,很多非法厂商为了赢得利润,在生产疫苗时偷工减料,甚至生产假的疫苗,这就造成很多养殖者受骗。
免疫方法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养殖者只是简单的了解一点疫苗的知识,并不太了解疫苗的正确注射方法,而每种疫苗都有其特定的接种方式,接种剂量和接种部位,在使用时应该严格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接种,否则就会造成防疫作用减弱或者完全失效。
三、畜禽传染病的防治对策
畜禽一旦被病原体侵入,很有可能就造成周围的畜禽也跟着被传染病感染,没有做好防护措施会有更严重的后果,甚至各国之间进行传播,所以了解畜禽传染病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从传染病产生的原因等方面综合分析对策,防患于未然。
1.控制传染源
养殖者一旦发现畜禽的生活状态,饮食等出现异样立马对它们进行诊断,如果确实是传染病,趁早找到发病的原因或传染源,进行隔离等防护措施,防止传染病的蔓延。当发现有异样时,已经不能自己进行防治,需要立刻将疫情报告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部门,及时得到国家的援助,进行控制。并且当疫情得到控制后,要注意相关物品的消毒,防止同类传染病的再度出现。
2.加强防疫队伍建设
针对我国现状,为了及时并且更好的控制疫情,应该加强防疫队伍的建设,加大培养防疫工作方面的人才,国家加大对防疫研究的投入,建立防疫工作研究所等。还应该制定符合我国现状的传染病管理制度,保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在培育防疫工作人员的同时也应该给养殖者集体进行有关畜禽传染病的知识讲座,增强养殖者的防疫意识。
3.改善环境
因为畜禽生活环境和饮食的问题,造成畜禽的免疫力大大下降,所以改善养殖场的环境等尤为重要,国家加大对养殖者的补助,给畜禽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注意饲料的用量和种类,环境改善后可以有效地改善传染病的频繁出现和传播快的问题。
4.疫苗管理
我国应制定相应的制度来管理疫苗的生产厂商,并且定期对疫苗进行质量检查和效果监测,如果出现以获取利益为目的对疫苗偷工减料的厂商一定要严格处理,加大对防疫站的投入,同时给养殖者普及有关疫苗的知识,让养殖者正确使用疫苗。
5.完善监测制度
由于很多养殖者不能及时发现畜禽的异常,所以不能及时发现并且控制传染病,造成了传染病的大肆传播,所以应该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力度,在我国,畜禽传染病一直处于被动的监测状态中,不能达到良好的预防和控制的效果,这也是畜禽传染病不好控制的原因之一,所以应该建立主动的监测制度,以主动监测为主要的监测手段,同时也采取被动监测的方法,使得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完美结合,达到有效监测疫病的目的。
四、总结
为了我国畜牧业顺利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控制畜禽传染病的大肆传播,本文通过分析出各个畜禽传染病产生的原因,并且从产生的原因出发相应的找出解决的对策,预防传染病的产生和控制传染病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畜牧管理实践;猪传染病;研究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2-0013-02
养猪业是我国一项重要的传统产业,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在养猪规模和养猪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猪传染病也在不断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畜牧业的长期发展。而随着社会进步,畜牧管理实践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因此,将畜牧管理实践作用于防制猪传染病的过程,有很强的现实和社会意义。
1 猪传染病的发展现状和流行原因
1.1 猪传染病的发展现状
(1)种类多,危害大。20世纪80年代前的猪传染病主要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猪支原体肺炎、仔猪大肠杆菌病、 猪伪狂犬病、 猪布鲁氏菌病、猪链球菌等; 80年代, 新发生的传染病有猪细小病毒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痢疾和猪衣原体病;90年代至今,新出现的传染病有猪传染性接触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圆环病毒Ⅱ型和猪增生性肠炎等。
(2)病原体发生遗传变异或血清型发生改变。由于受到养殖环境的影响,再加上养殖人员的卫生安全意识普遍不高,所以猪传染病的许多发病种类都发生了遗传变异或者出现血清型改变的情况,使原本就复杂的猪传染病更加难以诊断。如种猪长时间使用弱毒疫苗,就会逐渐改变流行病毒原有的生存环境和表现特征,致使流行病毒发生改变,甚至会变异出更加难以控制的病毒感染体[1]。
(3)多种养猪模式加剧疫病扩散。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养猪业已经成为人们致富的主要途径,不同种类的养猪模式并存,集约化、大规模的种猪养殖模式使疫病很容易扩散,大规模种猪场将所培育的种猪售卖给个体养殖户,又进一步扩大了传染病的传播范围。
(4)呼吸道疾病日益突出。猪呼吸道疾病目前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成为猪传染病的主要发病种类,大多由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而引起。猪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肺炎支原体及副猪嗜血杆菌等病原混合感染较为常见,如果再继发猪链球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等,则将暴发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另外,猪舍环境卫生差、通风不良、猪群混养、密度过大、饲料单一以及长期饲喂粉面状饲料等均可诱使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1.2 猪传染病的流行原因
为了发展地区经济,个别省市的农村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种猪引种,由于没有统一的引种厂商,所以在每一地区都存在着种类各异的猪品种,这对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及收入提高有重要作用,但是大数量、多批次的引种导致地区动物防疫检疫部门工作压力加大,把关效果降低。再加上基层兽医数量少,素质不高;基层兽医生活环境差,待遇低,所以真正扎根基层的兽医人员寥寥无几。此外,基层兽医的文化程度较低,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难以承担相应的动物防疫及动物疾病防治工作。
2 畜牧管理对防控猪传染病的作用
(1)畜牧管理在防控断奶仔猪肠道疾病中的作用。在国内的一些养殖规模较大的地区,推行仔猪提前断奶,会对其生长发育带来许多影响,由于仔猪适应能力较差,断奶之后往往会引发肠道疾病,这时就需要进行药物治疗。针对肠道疾病产生的原因,相关研究表明,大肠杆菌具有很强的致病作用,同时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大肠杆菌并不会对病猪造成绝对性影响,猪的生长环境、气候变化、采食行为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治疗猪的肠道疾病时,除了运用药物进行治疗外,还需要在畜牧管理上下功夫,对猪的生存环境、饲料营养等进行改善,多措并举,才可有效防控仔猪大肠杆菌病[2]。
(2)畜牧管理在防控断奶仔猪系统衰竭综合征中的作用。实验表明在仔猪的淋巴组织中分布有许多按规律排列的环形病毒,并且该病毒在断奶后的发病仔猪与健康仔猪中都普遍存在。在生产条件下,设置相似的养殖环境和采食种类,携带有环形病毒的种猪几乎没有产生典型的系统衰竭疾病,这表明导致仔猪出现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主要原因除了受到环形病毒的影响,还会受到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大部分传染病流行的原因与养殖场的畜牧管理有关。
因此,畜牧管理因素是猪传染病产生、流行、传播方面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保持猪的健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寻求猪传染病的解决方案时,除了考虑到病原体的作用外,还应该重视畜牧管理实践的作用和影响。
3 畜牧管理实践作用于猪传染病的策略
3.1 严把格检疫程序,把好疾病入口关
要想真正运用畜牧管理实践的理念减轻当前猪传染病的危害,最重要的就是从源头抓起,从起点控制好猪传染病的传播。各地动物防疫站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加强对种猪场以及散养户的监督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养殖人员的疫情防治意识和疾病控制手段。防疫站工作人员要制定完善系统的传染病检查制度,定期深入养殖场,强化猪传染病检疫工作,对检查出携带病毒的种猪,要严格禁止在市面上流通,避免病毒进一步传播。种猪养殖人员要提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在购买种猪时要注意隔离观察和检疫,不养殖低价贩卖的问题种猪,对私自倒卖患传染病猪的养殖人员要积极举报。养猪场要做好安全卫生工作,定期进行疫苗注射,及时清理垃圾和粪便,保证养殖环境安全卫生,从源头控制好传染病的扩散和传播[3]。
3.2 重点做好母猪免疫工作
做好母猪免疫是防控猪传染病的关键一步。母猪的健康状况直接会影响到仔猪的发育状况,因此,要重点做好母猪的免疫工作。应根据当地母猪的养殖、生长状况,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养殖档案,做好详细的健康信息记录,制定有针对性的免疫计划,有效地防控各种疾病。
3.3 做好疫情监测监督
携带隐性传染病的问题种猪是疫情持续传播、发展的关键所在。免疫抑制性疾病可抑制猪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所以,相关管理人员应对有潜在发病趋势的种猪养殖户进行重点监测,尤其是有疑似病例、有发病记录的问题种猪,更要加强监督,进行定期检查。一些有经常流产记录的母猪也要做为重点检测对象。此外,对于检测没有抗体的种猪要及时补免和加强免疫。
3.4 加强农村养殖环境治理
加强农村养殖环境治理,首先各地防疫站要建立健全农村养殖环境定期消毒制度,为种猪提供一个安全的生长环境,这是减少猪传染病流行的有效途径之一。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村种猪养殖环境存在许多问题,如环境脏乱差、疫苗使用不规范、传染病传播渠道多而杂等,因此,要致力于帮助农村养猪户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可运用沼气池、粪便培育农作物等措施提高养猪户的资源再利用,建立起一个种猪、沼气、种植业相结合的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减少粪便带来的环境问题和传染病的传播。此外,还要加强养殖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猪传染病的防疫意识,对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做好消毒,养殖人员也要保持自身的安全卫生,在进入养殖区前做好消毒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 强.猪传染病的发病现状及特点[J].养殖技术顾问,2012(1):146.
传染病仍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其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征,当其发生时,如未被及时确诊和得到正确有效的治疗,它所产生的后果不仅对病人本人造成伤害,有时对人群甚至对整个社会产生无法估计的损失,如贵州一名60岁外出打工农民,患腹泻返家后2天死亡,在大办丧事不久,即有十多人发生腹泻,从而引发一起霍乱暴发流行。从历史上看,霍乱已发生7次世界性的大流行,从90年代开始又有抬头,1992年并有新的生物菌型(O139霍乱弧菌)出现,同年我国新疆有5个县发生了该型霍乱暴发流行,此后迅速由沿海向内地传播,现在我国每年皆有一定数量的病例发生,且呈逐年增多之势。因此,传染病的正确诊治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1 传染病误漏诊概况
统计本刊1996年1期~1999年3期所刊登的有关误漏诊和误治的文献共1 190篇,其中有关传染病(包括结核病,1996年已被列为乙类传染病)的文献138篇,占3年报道误诊病例总数的11.59%,涉及39种传染病。误诊前6位的传染病依次为结核病(66篇,占47.1%,计804例)、梅毒(9篇,占6.50%,计107例)、流行性出血热(7篇,占5.07%,计124例)、钩虫病(5篇,占3.62%,计101例)、弓形虫病(5篇,占3.62,计49例)和恙虫病(5篇,占3.62%,计32例)。新发现的传染病报告较少,如艾滋病仅有2篇3例报告,从我国1998年底公布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约30万人和发病情况看,可能其误漏诊病例要比所报道的病例为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所发表的某病误诊文献的多少,虽可反映该病的常见多发和易于误漏诊;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该病的认知程度和重视性。
2 传染病误漏诊原因分析
从138篇误漏诊文献分析结果表明,发生传染病误漏诊的原因可归纳如下。
2.1 医生对某些传染病确实不了解 随着科学的进步,新传染病不断被发现,依WHO公布的资科,仅1975~1995年20年间,新发现的传染病就有29种之多,除少数病种国内未被发现外,多数已有报道;某些原已控制的传染病如布氏杆菌病、黑热病以及伤寒又重新抬头;有的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等的疫区迅速扩大,人们的认识常落后于迅速发生的疾病谱变化而产生误诊。
2.2 传染病临床表现的变化 由于多种因素如病原的变异,早期不规则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糖皮质激素和解热镇痛药,以及同时存在的并发症和夹杂病等,均可致传染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原体变异可分为原发性变异和抗菌药物所致的继发性变异,目前较普遍存在的L型菌变异菌株,常规培养为阴性,而不能获得病原学诊断依据。滥用激素不仅扰乱某些传染病的特殊热型,且可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降低后,使血清免疫诊断试验和皮肤(细胞免疫)试验较易产生假阴性结果,且增加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同时在多种药物治疗下也极易诱致的各种医源性损伤,使临床表现更复杂多样,而增加诊断的难度。
2.3 辅助检查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 常规检查对传染病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普遍应用的机检血常规遗失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如嗜酸性细胞之变化对寄生虫病和伤寒病的初步提示作用,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的有无以及白细胞的形态等,都是极有诊断参考价值的,如本期发表的数篇寄生虫病的误诊皆未及早检查血嗜酸性白细胞,其中一例肺吸虫病当活检标本内发现有嗜酸性脓肿形成时,再复检血常规,始发现嗜酸性细胞增高,经流行病学史的询问和痰浓集法检查发现肺吸虫卵而确诊。另外,还有相当的传染病其病原检查、仪器检查、免疫学检查都有较高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如本刊发表最多的结核病也存在影象学表现不典型、结核菌检查阳性率低和培养时间长等诸多问题,部分病例往往是通过活检确诊或死后尸检始得确诊。美国80年代中期报道,有20%粟粒性肺结核死后才获确诊,足见其诊断的难度之大和误诊率之高。
2.4 基本功不扎实和专业知识欠缺 如病史采集不详细,遗漏传染病诊断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流行病学史,体检不全面遗漏阳性体征,对病后的用药等治疗情况未进行细致的了解,以及对所收集的资料未进行认真的综合分析等。如本刊4篇恙虫病误诊的报道皆忽视了野外作业史的询问,而体检又不全面,未及时发现恙虫病的特异性皮疹。还有不少例子,如明明病人已有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但在体检时,即看不到已存在的多个唾液腺的肿大压痛,也看不到腮腺导管口的红肿。
2.5 诊断思维不正确 诊断过程是十分严谨的逻辑推理过程,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有时虽已收集到详细、全面的资料,但还是发生了误诊和误治,这与医生的诊断思维和心理状态不无关系。
3 减少或避免传染病误诊的措施
传染病特别是那些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对人类危害大的传染病的误漏诊所产生的后果往往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传染病的误漏诊。
3.1 推行传染病的再教育制度 几乎95%的传染病人首诊于综合医院的普通内科,加之老传染病临床表现的变异和数十种新传染病的发现。因此, 对所有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的继续教育,提高全体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警惕性和诊治水平,是防止传染病误漏诊的关键。本刊初步统计(因部分稿件不能区分所在单位的性质),传染病误诊病例的90%是来自综合性医院。
3.2 拓宽传染病专科医生的知识面 诸多的传染病涉及整个大内科的知识范畴,只有在坚实的内科基础上才能发展专业,一般认为专业训练不少于3年,才具有一定的避免误漏诊的能力。
[关键词] 家禽传染病 发生原因 防治研究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238-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家禽养殖业逐渐摒弃了一家一户的养殖,越来越倾向于规模化、集约化,这样的养殖使得家禽集中度高,便于管理。运用科学技术进行的养殖也使得家禽的生长期变短,产蛋率提高,为养殖者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高度集中化的家禽,也使得传染病的发生率增高。
一、家禽传染病的特点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扩大,家禽的集约化管理和饲养现状给家禽传染病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条件。首先,在家禽饲养过程中,传染病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侵袭力。传染病在饲养家禽的场地出现的几率很大。传染病的危害也极大,它阻碍家禽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家禽的大批发病和死亡,比如我们所熟知的禽流感。其次,家禽的传染病多种多样,并不是单一不变的,而且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性,可以在同一类家禽的身上呈现出不同的症状。此外,家禽传染病是十分易感的,不同龄期、性别、品种的家禽,感受性也会存在差异。
二、家禽传染病易爆发的原因
通过对近几年来爆发过的大规模家禽传染病和对染病家禽的病例分析,以及深入到养殖场的调研,可以将引发家禽传染病的原因概括为以下几点:
1.饲养机构的管理体制存在缺陷,饲养密度过高
畜牧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家禽养殖越来越倾向于工厂化、集中化管理,而不是以前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一旦大规模的养殖家禽,那饲养的密度势必会迅速上升,家禽多了,病原体出现感染的几率自然就大,家禽传染病则更容易爆发。有许多机构都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如对员工的招聘,饲料的进购,员工出入养殖场的消毒措施等等一系列事项都缺乏具体的管理规定。这就会导致病原菌的滋生或者被携带进养殖场,从而增加了传染病发生的可能。
2.饲养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高
饲养人员专业素食不够高,导致有关传染病预防方面的工作做的不到位。在家禽饲养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家禽饲养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良好的应对临时发生的一些情况。饲养人员如果专业素质不够,不能够科学的对家禽进行饲养,则不能够及时有效地清除潜在的疾病的传染源,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养殖场存在着没有及时给家禽接种疫苗或者进行药物防治的现象。显然,没有很好的预防措施,病原体侵袭家禽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家禽没有良好的抵抗力,感染传染病的几率就会增高。
3.家禽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差,设备落后
很多养殖场的光照、水分不足,场内温度不适宜,导致家禽的生理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容易感染传染病。有些养殖场内的设备太陈旧,缺乏控温和消毒设备,不能够给养殖场提供最佳的环境,从而无法保障家禽远离病原菌,在舒适、健康的环境里生长发育。
三、如何防治家禽传染病
在分析研究了可能导致家禽传染病产生的原因以后,结合养殖场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问题的措施:
1.对饲养机构的管理体制进行科学的改革,降低饲养密度
要对某些饲养机构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进一步完善体制。制定严格的来往人员的消毒制度,避免病原菌的交叉感染。对家禽饲料的卫生和质量也要严格把关,杜绝“病从口入”现象的发生。对养殖场的家禽饲养量进行严格控制,将饲养密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从而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
2.提高饲养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预防工作
要对饲养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增加专业知识。使他们能够用科学方法和专业知识,对家禽进行更好的饲养。在传染病方面,能够树立预防和防治相结合的理念,时刻关注家禽的健康状态。另外,要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使得他们能够及时地对家禽进行药物防治和接种疫苗,最好是能够一丝不苟地执行定期好的疫苗接种和补种的计划。也可以开展检疫检验的活动,以便最大程度地对传染病进行预防和及时的发现并消灭疾病传染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防治传染病。
3.加强家禽养殖场的环境管理和卫生监督,更新场内的陈旧设备
要加强家禽养殖场的卫生管理,首先需定期的对养殖场内的环境进行消毒,以减少坏境内的疾病污染源。在消毒这项工作上,要制定一个完善的计划,定期定点的进行全面的消毒,以保证养殖场内的环境卫生。其次,还要及时更新落后的设备,添置新的设备来控制好饲养场地的温度、光照、水分等条件,让家禽能够在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里生长发育,降低疾病传染率。此外,在发现感染的家禽时,必须迅速的对有病的家禽进行隔离,并对其活动的场地进行全面的消毒,以保证传染源没有扩散。
四、总结
畜牧业的发展是农业发展的重心所在,是推动农业经济上升的关键。家禽的养殖又是畜牧业中的重要分支。所以,一定要搞好家禽的养殖工作。合理有效的进行大规模、高产量的养殖。当然,在此过程中也要做好防御措施,对一系列将要发生的问题都要准备好应对的措施。特别是在家禽传染病这一块,禽流感爆发时,则会导致大量家禽被活埋,诸多养殖户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一切都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一定要做好家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一、幼儿入园需查验预防接种证
二、查验范围:所有入园新生
三、查验时间:幼儿办理新入园时进行
四、查验内容:
1.有无预防接种证。
2.国家免疫规划五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及风疹疫苗完成情况,其免疫程序按省卫生厅的规定要求执行。
五、将查验情况登记在《新希望幼儿园幼儿接种证查验登记表》中,凡无接种证的,责令家长到居住地的预防保健机构办理或补办《接种证》。
六、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书面通知家长,并配合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七、幼儿完成补种和补证后,要将补种信息及时登入《新希望幼儿园幼儿接种证查验登记表》并存档,同时将此表交接种单位。
八、对因落实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不力而导致幼儿园相关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关责任。
2020.2.4
幼儿园应急接种操作规范应急预防接种就是在发生了某种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区内的易感者进行的紧急接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应急预防接种”。
应急性接种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疫苗选择准确
应急接种的疫苗必须是产生免疫力快,接种后产生免疫力(即对机体起保护作用的时间应短于该病的潜伏期。另外,应注意选择对潜伏期病人注射后没有危险的疫苗如麻疹疫苗、小儿麻痹糖丸、白喉类毒素、百日咳疫苗等。而乙脑疫苗、卡介苗一般不用于应急接种。疫苗使用不当可引起发病或加重病情。
二、接种范围和接种对象选择要适当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来确定疫区、易感人群及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
三、接种时间愈早愈好
如果发病的时间短于先天免疫力产生的时间则达不到控制额定的目的。
2020.2.4
师生晨午检制度一、每天统计患病幼儿人数及情况,确保有疫情立即报告,同时要及时做好清洁消毒、切断传染途径。
二、保健室是晨检工作的督促管理部门,应具体做好晨检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三、学校各班主任为本班幼儿健康情况检查报告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班幼儿的晨、午检工作;托幼机构的保健老师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园内幼儿的晨、午检和报告工作,托幼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人员协助园医(保健老师)。
四、晨午检时间 :在每天上午8:30与下午2:50之前完成幼儿的晨午检,同时,保健医生填写《晨午检登记表》,各班班主任填写《幼儿缺勤排查登记表》。
五、班主任、保健老师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幼儿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幼儿出勤、健康状况。做到“一看、二问、三摸、四量”。一看:肤色、有无皮疹、情形;二问:有无腹泻、腹痛、发热等不适症状;三摸:有无发热、发冷;四量:必要时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发现幼儿有发热(体温超过 37.5℃)、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眼结膜充血、腮腺肿大、咳嗽或身体异常等传染病早期症状以及疑似传染病,保健老师要及时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六、严格执行疫情日报告及管理制度。
(一)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前,班主任要将晨检结果向校医(保健老师)报告;若班级的幼儿,无人出现上述症状,亦要实行“零”报告制度。
(二)发生疑似传染病的幼儿必须回家或在幼儿园专设隔离室隔离,及时诊治,不得带病上课;患有气管炎、胃肠炎等常见病、慢性病的幼儿,在发病时期,以幼儿身体健康为主,指导就医,劝其回家休息治疗,不带病上课,以免贻误病情。
(三)保健老师每天根据晨检情况及时进行汇总,如发现聚集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不明原因疾病的,按照流程和标准,及时报告。
(四)幼儿园发生疑似传染病、疑似聚集性疫情或暴发疫情时,班主任或保健老师应在每日下午第一节课前增加午检,内容同晨检。发生传染病的班级幼儿在该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内,与其他班级幼儿在用餐、游戏和户外活动时要相对隔离。
(五)在传染病流行的高发季节,幼儿园应尽量避免举行春游、秋游、运动会、晚会等集体活动。如不可避免的,幼儿园在活动前应加强晨、午、晚检,充分隔离传染源,及时规范处理公共场所呕吐物,避免疾病传播流行。
(六)在晨检时间以外,师生、教职员工中发现有疑似传染病患者,均有责任及时向健老师报告。
(七)因晨检不落实责任制,或落实不到位导致幼儿园或班级出现传染病疫情,对事发幼儿园进行倒查,对缓报、瞒报、漏报者追究法律责任。
2020.2.4
因病缺勤与病因追查登记制度为了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体系,幼儿园教师应负责对缺席儿童情况逐一登记,查明缺席原因并进行跟踪观察、随访,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确保在第一时间能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针对家访登记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家访频率:
对一天不来园的幼儿要进行家访,并有记录。对生病的幼儿要了解疾病的症状、诊断的结果、发病日期、就诊日期、诊断日期、就诊医院。
二、家访形式:
1、电话访问或咨询联系等;
2、幼儿家长自行请假等;
3、上门家访关心慰问等;
三、家访登记:
1、对缺席儿童的缺席原因,班级教师应及时、准确地进行记录、反馈。
2、发生传染病的患儿,保健教师及班级教师必须共同上门进行家访,宣传防病常识,帮助幼儿早日康复。
3、当班级发生同种病例2例或以上要及时做好《病因排查登记表》并上报镇中心校。
为规范我园传染病管理,防范流行性疾病在我园暴发流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幼儿入园需查验预防接种证二、查验范围:所有入园新生三、查验时间:幼儿办理新入园时进行四、查验内容:
1.有无预防接种证。
2.国家免疫规划五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及风疹疫苗完成情况,其免疫程序按省卫生厅的规定要求执行。
五、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书面通知家长,并配合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六、幼儿完成补种和补证后,要将补种信息及时交靖安中心幼儿园查验,同时将此表交接种单位。
七、对因落实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不力而导致幼儿园相关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关责任。
2020.2.4
幼儿园卫生管理制度一、环境卫生
1.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
2.幼儿玩教具要保持清洁,定期要消毒、清洗。
3.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有防蚊蝇、防暑设备。
4.厕所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
二、个人卫生
1.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用流动水或干净水洗手和洗脸,经常保持清洁。
3.饭后漱口,教育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
4.要求幼儿每周剪指甲1次,每天带干净的小手绢。
5.要求幼儿服装整洁,被褥勤晒,床单每月洗1次。
6.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幼儿开饭前用肥皂洗手。
2020.2.4
幼儿园预防接种管理制度(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经常性的疾病预防工作。
(2)按年龄及季节完成防疫部门所布置的预防接种工作(要求麻疹、脊髓灰质炎的接种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百白破、卡介苗接种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建卡率在百分之百。凡有禁忌症者不应接种或暂缓接种。
(3)及时了解疫情,发现传染病要及时报告,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在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实行及时正确的检疫措施,对所在班级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对接触传染病的儿童立即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按各种传染病规定的检疫期进行检疫。检疫期间不办理入托和转托手续。积极采用各种办法防治疾病,降低发病率。杜绝脊髓灰质炎、白喉、麻疹、猩红热、百日咳的发生,控制肝炎的暴发和续发。
(4)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幼儿到公共场所。
(5)加强体格锻炼,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2020.2.4
传染病发后教室、生活场所消毒制度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好幼儿园传染病发生后的消毒工作,防止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蔓延,特制订消毒制度。
一、消毒时间
每天放晚学后,消毒人员对学校重点部位进行消毒。持续一周。
二、消毒范围
学校所有教室(地面、桌椅、门扶手等)、走廊、宿舍、厕所以及手可以触摸的地方都要进行彻底消毒。
三、消毒药品浓度配置、
使用1:100的84消毒液或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每20克(1小袋)兑8000毫升水(浓度为0.05%)。
四、消毒方式方法
放晚学后消毒员对地面、桌椅、门扶手先用消毒液进行第一遍擦拭,第二天早晨学生到校前再用清水进行第二遍擦拭。
五、消毒员设置
学校指派专人负责每天消毒工作。学校分管领导监督、指导消毒员消毒工作。
六、消毒员要每天将消毒情况填入《学校消毒情况登记表》。
2020.2.4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为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规定,特制定我园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如下:
1、我园由时佩蓓同志具体负责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
2、传染病疫情报告员要积极参加县教育局及卫生部门的培训,培训合格方可上岗,传染病报告员未经上级领导许可,不得随意更换。
3、传染病报告员有权对辖区内的班级和个人进行传染病预防、治疗实施监督,定期检查,有权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提出处罚建议。
4、传染病报告员应有传染病登记本,做好登记项目齐全、材料完整。
5、幼儿园要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要认真填写传染病登记本,并及时上报。
6、传染病报告员必须按照法定时间进行传染病报告,不得迟报、漏报、瞒报或谎报疫情。
7、传染病报告要加强责任心,对玩忽职守、瞒报或谎报,不按时报等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的,要给与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2020.2.4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加强幼儿园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幼儿园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为严防传染病疫情在幼儿园的传播流行,确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登记与报告工作。
二、幼儿园疫情报告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按照下列要求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教育局报告。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等,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幼儿园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人时,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疫情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痛病或其它发生公共卫生事例,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三、学校疫情人发现传染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疫情报告人玩忽职守造成幼儿园内传染病传播流行,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020.2.4
传染病管理责任制为推进我园健康、稳定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落实责任制,及时发现问题和整理隐患,扎扎实实做好我园安全工作。
1、责任制:
园长是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第一负责人,负总则。
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人为各班班主任。
2、追究制:
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不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收不放过。
3、措施:
(1)实行一票否决制,依法严肃处理事故责任人。
(2)对存在失职、渎职的行为,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严重危害社会的,立即上交司法部门处理。
2020.2.4
幼儿园传染病后停课复课制度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好幼儿园传染病发生后的隔离工作,防止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蔓延,特制订停课复课制度。
一 、停课要求
严格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若发现一两个传染病者将立即对发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并立即让发病者停课,若在一个班级同时发现四个以上传染病者应立即对整个班级进行停课。
二 、停课时间
严格根据各类传染病的隔离时间要求及卫生院对幼儿园的停课时间指令。
三、 复课要求
发病者在规定的隔离时间后,并在制定医院复查开痊愈证明后方可复课。
四 、复课要求
【关键词】传染病;预防;原则;思考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80-01
我国人口众多,必然会产生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当前时期下我国人口的健康问题着实令人堪忧,表现得尤为突出的就是传染病在我国人口中的肆虐传播。所谓传染病就是指危害人类健康并且在人群中通过各种介质或者载体进行传播的一种疾病。它的主要特点为:发病率高、流行面大、危险性强。根据医学上的分类,可以将传染病分为如下三类:甲、乙、丙三类传染疾病。这种分类的依据就是按照它的传播速度、危险性大小以及病情的传播方式进行分类的,这样分类的意义在于明确传染病的分级,可以实行对应的分类管理,管理的效率提高了,那么对于传染病的防治与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传染病的发生频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也开始变得难治疗、难控制、传染性大以及突变性快。如在2003年发生的SARS以及2009年发生的H1N1禽流感,都是危害程度非常之大的传染性疾病。有资料显示,每年我国传染病发病增长率为12.5%。这个数字是令人触目惊心的!这就是当前时期下我国传染病的现状。
1 对我国传染病的治疗方法的思考
传染病在治疗方面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般而言,需要遵循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病原治疗与支持、对症治疗相结合以及中西医治疗相结合的原则,这也常称为“三结合”原则。只有遵循了上述3个原则,传染病就一定能够进行有效地控制。
1.1 对常规性治疗方法的思考
一般而言,传染病的治疗方法还是遵循较为普遍的治疗方法而进行的。所谓一般治疗指的就是并未针对病原而只是对机体具有支持与保护的治疗。常规的传染病治疗的主要过程或阶段分为隔离、护理以及饮食方面的控制。隔离目的是为了能够使传染病不在人群中继续传播下去,护理就是对患者进行身心方面的呵护和慰藉,现在用的多的就是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传染病的治疗和控制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俗话说“病从口入”,我们的口是直接与食物相接触的,因此,控制传染病还应该注意饮食上的控制。然而有时某些传染病的危害性较大,而且非常易于传播,例如在2003年的非典以及2009年的禽流感,都是危害性非常之大的传染病,而且传播和变化速度都比较迅速。对于这样的重大传染病的肆意流行的时候,那么上述3个过程是必须的,然而,笔者认为如果在治疗这些危险系数较大的传染病时仅仅使用常规治疗的3个过程,那么将不会很有效地对病症进行控制,常规治疗只是形式化的、表面化的对传染病进行治疗,对于稍有点严重的传染病,那就会变得非常之被动。对于那些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危险系数大的传染病而言,应该对病原以及发病机理进行明确地认知,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对这类传染病进行治疗和控制。
1.2 传染病的病原及机理方面的治疗的思考
笔者认为,虽然常规方法治疗传染病比较简捷,然而却藏着一个十分危险的情况,那就是:由于缺乏对传染病的病原进行探索和研究,那么对于某些棘手的传染病,治疗方法就不适用了。因此,对于传染病的病原以及机理方面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传染病病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生素疗法、免疫疗法、临床疗法等。例如手足口病,首先它主要在儿童人群中发生,为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均有此病的报道。对于其病原的探究,需要通过对它的症状的临床表现进行着手,然后一步步的探寻出发病原因:引发手足口病的主要是肠道病毒,而且还要进一步弄清楚这种病毒的几种型号和可能存在的变异体,并总结出最常见的是什么型号的(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对传染病的病原有了一个很好地掌握之后,这就为治疗提供了依据,也减小了传染病的风险性。
2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知道,经常性地按照上述思考方式对我国传染病治疗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1)对我国传染病治疗方法进行思考,是现代社会对医务工作者尤其是传染病方面的医务工作者的内在要求。
(2)对我国传染病治疗方法进行思考,可以为现代传染病治疗的方法进行合理和科学地比较,可以促进传染病学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友限 ,陈明春 ,王耿 ,等 .不同标本 EV71和 CoxA16检测对于手足口病重症患者的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0 ).
[2] 王永怡,张玲霞,王姝. 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控[J].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1(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选2014 年1 月~ 2015 年2 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学生400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00 例)中男114 例,女86 例,年龄18 ~ 60 岁,平均(36.28.1)岁;对照组(200 例)中男118 例,女82 例,年龄18 ~ 62 岁,平均(36.68.2)岁。两组学生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干预方法
学生体检之前均给予体检协助并给予常规干预管理,包括检测指导、环境介绍等措施。观察组学生则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护理人员为学生讲解有关传染病的具体健康知识,包括其具体类型、诱发原因、传染途径、病情发展、疾病危害、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多项内容,同时结合学生自身当前体检传染病的类型以及学生生活方式为其讲解病情发展的病发原因、具体流程、最终危害、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多项内容,使学生对传染病的病情、治疗、护理、生活等均有较为清楚的认知,更好的遵从医生、护理人员的指导而完成相应的学习、检测工作。护理人员在疾病讲解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年龄、文化程度进行分层次讲解,结合医院制作的健康宣传手册并采取1 对1 的方式进行口述指导以及集体讲座指导等方式。
(2)护理人员针对学生对有关传染病病情发展造成的危害、治疗周期漫长等原因产生的忧虑、恐慌等不良心理进行进一步疏导,在常规心理疏导的基础上结合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为其树立理性看待的心理,使学生能够始终以理性、乐观的态度面对医生以及护理人员的相关要求,积极配合、协助医生以及护理人员观察自身病情变化并时刻注重自身生理、心理、生活的调节,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以及作息时节,密切记录自身在临床症状上的相关变化。
(3)护理人员将健康教育应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结合学生的生活方式、内容等进行相应的健康干预。以学生生活中的饮食为例,护理人员应该结合学生当前生活方式、基础疾病以及实际需要为其制定良好恰当的饮食方案,注意学生日常饮食中的禁忌内容并尽量减少对学生呼吸道的不良刺激。具体来讲,护理人员应当叮嘱学生尽量减少其日常生活中辛辣、刺激类食物的饮用,学生应该多饮水并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类型。再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为例,护理人员要求学生保持适当的脑力消耗并维持适量运动状态,积极于室内、室外循序开展身体锻炼工作,严禁学生抽烟喝酒。
1.3 观察指标
使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统计学生对传染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问卷内容包括学生一般资料、传染病传染途径、传染病预防知识、传染病治疗知识、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诸多内容。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8.0 进行统计处理,表达方式包括计量资料 (x-s )与计数资料(%)两种类型,检验方式则分别为t 检验和 2 检验,若最终P 0.05 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学生健康知识问卷得分(92.54.8)分;对照组学生健康知识得分(66.710.6)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