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8:16:06
序论:在您撰写护理学专业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医疗卫生意识逐步增强。以及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护理学专业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培养护理人才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而社会对此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对护理学专业教育现状的研究是势在必行的。
1护理学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1.1当前护理学专业的基本情况
1.1.1从培养目标来看
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不仅是从教学的实际课程出发,也是从我国的实际社会需要来看,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一定的科研和创新精神,最后必须具备超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可以从事护理工作的能力。
1.1.2从课程设置来看
当前绝大多数的医学院校是以试行方案和学校本自身的培养方案为依据来进行课程的设置。由于我国的护理学专业的教育起步比较晚,在课程设置方面处于摸索前进的状态,因此在护理学专业上,其课程设置并没有十分明确地划分。一般来讲,包括:公共课,如英语、政治等;专业必修课,如病理生理学、护理学等;专业选修课,如医学统计学等;社会实践;学术活动等内容。
1.1.3从能力培养现状来看
目前来看,我国对于护理学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护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临床实践能力、科研的能力以及护理能力。因此,对于护理学专业来说,其发展应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以及培养目标上,要与能力培养相匹配、相吻合。
1.2护理学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充分。首先全面合理的课程设置必须包括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而在理论课上,大多数学校是进行集中授课。在实践课上,主要是通过一些实习机会让学生进行实践演练。但是护理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侧重点不同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招生规模的不合理扩大。由于我国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扩招,护理学专业的招生规模也是逐年递增。而这种情况的发生,势必会导致师生比例不平衡,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3)师资力量薄弱。在当前的大部分高校中护理学专业的专职教师仍处于紧缺状态,而且,部分教师也存在科研能力不强、职称较低的问题,这种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势必会影响护理学专业的发展。
(4)教育资金设施的投入不足。由于护理学应用性的专业性质决定,在护理学专业中,进行实践能力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是以在实践教学中对于实验室以及实验器具的需求较多,学校应该为此配备充足的实验室,同时给与资金支持来使学生的临床能力得到培养。但是,目前部分高校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实验室缺少的问题。
2护理学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2.1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护理学的发展中,其课程设置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进行最基本的理论教学,同时也要加紧临床实践锻炼。否则就会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到全面的发展,没有理论的支持,学生的临床能力也不会得以提升,而若没有临床能力的锻炼,学生的理论知识也将得不到应用。因此,在护理学专业的发展中必须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相结合。
2.2实施多样的教学模式
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讲授,应该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实施多样的教学模式,比如,小组讨论、学生讲课、自主学习等模式。同时,由于网络的发达,在护理学专业的教学中应加强网络的应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程学习,也可以利用网络加强师生交流。此外,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应该采取导师制度,一对一辅导,邀请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为学生进行指导,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其工作能力。
2.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文章编号:1003-1383(2006)03-0328-02
中图分类号:R 642.0文献标识码:Bお
为了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护理人才,在护理学本科教学过程中,如何优化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实践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是当前护理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共同难题,笔者就此谈几点意见。
一、重新审视教学理念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怎么搞,培养什么规格的人才,树立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是一个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问题。迄今为止,我们通常都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护理教育、管理、科研基本能力,能在护理领域从事预防保健、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在这里,应该重新审视“高级”这一定位的现实性与科学性。如果说在我国刚开始招护理学本科生时严重缺乏中高级护理人才,高等教育条件和能力十分有限,本科招生规模很小(更不用说研究生教育了)的背景下,把为数不多的本科毕业生认定为高级人才是符合当时的国情的话,那么在目前我国护理学高等教育大发展,尤其是研究生教育规模已经达到相当高程度的情况下,仍然把培养本科毕业生定位为培养高级人才就不适当了,既与现实不符,也不符合科学。
ピ诟叩冉逃中,本科生教育只是初级阶段,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中级阶段,而博士研究生教育才是真正的高级阶段。因此,本科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护理专业一般人才;二是为今后进一步遴选、培养中高级护理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本科的培养定位应该是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能够从事相关护理专业工作的一般人才。并且,护理学又是兼顾文理特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庞大的学科体系和丰富的学科内容。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应用性;既讲究严密性,又强调灵活性。因此,仅仅通过本科教学就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级”护理人才,显然是不可能的。对于本科生来说,掌握知识是第一位的。在这样的一种认识下,我们护理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如下的教学理念:应从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从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从注意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注重共性教育向注重个性发展;由注重学科系统性教育向综合性教育转变。注重培养知识、素质、能力三者统一的人才。要求在知识结构上,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社会人文知识和精深的护理专业知识;在素质上,应具有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奉献精神;在能力上,应着重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组织、管理、自学、解决实际问题、表达、操作、创新等各种能力,追求卓越教育。
二、优化护理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体现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关键,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讨论的热点。十几年来,本科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适应护理学发展需要和向国际接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不同的高校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少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要想做到全国一个模式,也是不现实的。如果硬性规定统一,那只能束缚护理学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只能阻碍各个高校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专长。但是,一些本质的东西还是应该达成共识。
1.优化课程设置在4年中,护理本科生共学习20多门课,知识结构包括:数理化等自然科学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程等。经过高中阶段的本科生其自然科学知识比较扎实,对一般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则有“吃不饱”现象,希望接受更多的知识。因此,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发展,今后的本科课程应增设公共关系、医学伦理学等人文科学,影像诊断学等医学桥梁课及急救医学、康复护理等专业课。
2.合理安排学时在提倡素质教育、摈弃填鸭式教育的今天,本科课程的总课时或总学分应该加以严格控制,以便让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如果每天还是把课程排得满满的,想把什么课都排上,想让学生在4年里把什么都学会,那只能适得其反,只能束缚学生学习和创新的空间。在总课时、总学分有限甚至减少的情况下,在其他课程的课时与学分要求有硬性规定,不能削减的情况下,真正的护理学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的总课时和总学分就很有限了。我们应该统筹安排,合理利用,有所选择,把真正重要的课程排上,而其他一些次要的或可要可不要的课程只能忍痛割爱,千万不可贪多求全。因此,建议适当减少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课程的学时数,增加解剖、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等医学基础课及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主要专业课的学时数。
3.调整授课和见习比例本科教学虽然比中专和大专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学得多,但是示教与学习、见习时间偏少,不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倘若增加解剖学等医学基础课的实验课时数,增设动物外科学,在基础护理学学习过程中,除了在示教室操作外,每周应另设一定时间的病区见习,从而增加操作机会,减少学生对操作的生疏感,为以后的实习打下基础。在实习前这段时间,应将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见习。
三、深化实践教学方式
护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在教学上,应注重实践环节,注重自学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这方面,相信不少高校都有自己的经验。但也有一些学校不够重视或流于形式。当前,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应该有所深化,所采取的方式也应该有所创新。根据我们的做法,实践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课堂体验方式以病案引导讲授,选择临床真实病案,让学生依据护理程序给予分析,制定一套完整的护理方案,而后分组讨论,最后教师讲授与总结。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很快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而且,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增强学习效果。
2.模拟实验方式根据制定题目分组进行表演,模拟病人、医生、护士,针对病人现状给予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且能运用换位思考,体会病人的需要。这实际上是一项综合的训练活动,涉及到对问题背景的判断、护理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护理结果的理解与分析等环节,对于学生加快理解护理方法的应用和加快掌握护理技术十分有效。不少护理专业课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3.直接参与方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亲身完成某项工作。例如,在同学们设计好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让他们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如以寝室为单位),在学校所属的社区内真正进行一次某项病例调查活动,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同学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病例调查、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效果很好。有些学生毕业联系工作单位时,把曾经做过的调查报告附在推荐书后面,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四、培养临床实践能力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专业教育临床实习目的是:通过实习要求学生进一步热爱护理专业,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护士素质,巩固提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病区科学管理方法,锻炼组织能力,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能力,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才打下基础。
1.培养临床工作能力在内外科实习过程中普遍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对所分管的病人实行整体护理,在完成日常护理任务的同时,针对病人的不同职业、文化素质、家庭社会背景等因素实施卫生宣教,术前指导及家庭随访等,在完成护理治疗工作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对病人进行劝慰开导,使其情绪稳定而有利于康复。通过整体护理,书写护理病历,使书本上的整体护理概念由抽象化转为形象化。在内科实习的同时还应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ICU、心电图室、血透室、急诊室等科室轮转,以达到开阔视野,锻炼提高临床观察、判断、应急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总结经验,促进实习质量的不断提高。
2.培养教学能力在病区实习过程中应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护理知识每个学生每周讲一、两次课。在备课时要查阅各种资料,力争做到内容新、重点突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小讲课不仅有利于教学能力的培养,还使医院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得到了一次业务学习的机会,这种形式的活动还可以推广到临床理论课阶段以及基础课后期阶段,结合第二课堂活动进行。
3.培养管理能力在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分别实习1、2周护士长工作,在实习期间运用管理学知识进行科学管理的尝试。结束时结合病区实际写一份设想或建议书,在实习过程中,可了解护士长的日常工作程序,组织召开生活会,实习护士进行分科考核等。
4.促进科研思维的学习与应用在实习期间,提倡和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去思考和学习,尤其应学习一点医学辩证法基本知识、医学情报学知识、预防保健知识、科研方法等知识,将这些纳入实习期间的学习内容,促使他们逐渐产生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这是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德广.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李小妹.护理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
[4]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42.
[5]曹志平.护理伦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8-76.
关键词: 赏识教育 中职教育 内科护理学 教学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中职生有了新的特点。一些中职院校教师常常抱怨如今的中职生越来越难教了,也越来越难懂了。只有正确把握中职生的特点,才能懂得他们的心思,才能排除学习障碍。
1.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及护理专业的重要性
中职教育与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不同,其是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四年制的中等职业教育。中职教育培养了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了经济建设和生产第一线岗位的需要。中职护理专业教育更具特殊性,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今后几年我国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需要有更多的合格的护理人员,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2.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学生往往自我意识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价值观多元化,逆反心理突出,缺乏自信,得不到认可,学习目的多样等。
3.中职护理专业教育的特点
鉴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中职护理专业教育显得格外重要。一名护理人员能参加临床工作的前提是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有综合分析病历的能力,顺利通过全国护理资格考试,这是护理专业学生成为护理工作人员的必备条件,专业课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专业教育与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大不相同,科目繁多,学习压力大。
4.内科护理教材的特殊性
与其他学科不同,内科护理学,与医学类教材比较,内容较浅,知识点面广难精,中专医学类教材包括内科学、神经病、寄生虫和传染病4门课程,对教师及学生的要求较高。除了认症外,学生还要学会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方法。
5.赏识教育的内涵
所谓“赏识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激励教育,就是充分肯定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有进取的信心和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赏识教育通过激励赞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愿意学习、喜欢学习。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能唤醒学生的上进意识,由进步动机付诸行动。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期待的微笑,一句肯定的话,都足以改变学生的心态,增强学生的自信,使学生获得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开发潜能,并不断超越自我。
6.赏识教育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要点
赏识教育紧抓情感因素,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又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对中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教学有很大帮助。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6.1把课堂模拟成病房:课堂仍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渠道。多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如:教学“肺炎球菌肺炎病人的护理”一节时,介绍完病因、临床表现后,可以组织学生模拟肺炎球菌肺炎患者,教师问诊,让其模拟患者的表现,能叙述出要点,说明掌握了该部分知识点。在过程中抓住时机表扬学生,让学生充满信心。还可让其他同学模拟护士总结护理要点,应用这种方法既能使学生有效记住专业知识,又能强化学生的主动性与自信心。
6.2课间走到学生中去:中职院校的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机会比较少,可以把课间活动作为载体,利用10~20分钟组织趣味小活动,或找个强化话题和其交流,特别是对调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应注意抓住其闪光点,让其喜爱学习这一学科。
6.3布置作业有技巧:根据护理资格考试的要求和内科护理学的特点,小的病例分析性的题目很多见,这就要求学生有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综合分析能力。针对中职生普遍存在不愿写作业的现象,应少布置书面作业,多侧重背诵。在护士资格证相关辅导书中,挑选与本次课有关的典型病历题目(多为选择题),并打印出来与同学一起分析,引导他们把每节课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每次课上提问不同的学生,答对的给予表扬;对答错的学生适当提示正确答案。应用这种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6.4阶段测验改方式:抛开传统的一学期一次的期中考试,根据护理资格考试的要求,把各病基本要点相关的题目找出来,如:最常见、最主要的题目,在班内多次组织抢答和轮流答,记录成绩,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过程中应注意每个学生的进步,并予以肯定。
【关键词】赏识教育;五年制高职教育;内科护理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R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499-02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使得高职生有了新的特点。在高职院校的办公室里常听到这样的叹息声――如今的高职生越来越难教了,也越来越难懂了。我们只有正确地把握了高职生特点,才能懂得他们的心思,才能排除学习的障碍。
1 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及护理专业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与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不同,是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它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高职教育培养了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了经济建设和生产第一线岗位的需要。
高职护理专业教育更具有特殊性,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今后几年我国将出现人口老龄化,需要有更多的合格的护理人员。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当然也在其中。
2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缺乏学习兴趣。 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多元化的价值观、逆反心理突出、缺乏自信、得不到认可、学习目的多样性等。
3 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特点
鉴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高职护理专业教育更显得格外重要。一名护理人员能参加临床工作的前提是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有综合分析病历的能力,顺利通过全国护理资格考试,这是护理专业的学生成为护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所以专业课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专业教育与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大不相同,科目繁多,学习压力大!
4 赏识教育的内涵
所谓“赏识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激励教育,就是充分肯定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有进取的信心,进取的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赏识教育通过激励赞扬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其内心愿意学习,喜欢学习。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内心的上进意识,进而由进步动机付诸行动。因而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期待的微笑,一句肯定的话,都足以改变学生的心态,增强学生的自信,获得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发挥个性和潜能,并不断超越自我。
5 赏识教育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几个注意要点
赏识教育紧抓情感因素,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又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教学有很大帮助。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5.1 把课堂模拟成病房:课堂仍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渠道。多组织课堂活动,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如:在介绍“肺炎球菌肺炎病人的护理”一节时,我介绍完病因、临床表现后可以组织同学模拟肺炎球菌肺炎患者,我来问诊,让其说出患者的表现,能叙述出来要点说明对该部分知识点掌握了。过程中抓住时机表扬学生,让学生充满信心。之后还可找出其他同学模拟护士来总结护理要点,这种方法既能有效的记住专业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自信心。
5.2 课间走到学生中去: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参与课外活动的机会比较少,可以把课间活动作为载体,利用短短的10-20分钟来组织学生有兴趣的小活动或找个时尚的话题和他们交流,特别是对调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应注意抓住闪光点,去关注他们,让他们增加了对老师的信任度、喜爱度和学这一学科的积极性。
5.3 布置课下作业有技巧:根据护理资格考试的要求以及内科护理学的特点,小的病例分析性的题目很多见,这就要求学生有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综合分析能力。针对高职生普遍存在不愿写作业的现象,我只布置口头讨论作业。在往年试题中挑选与本次课有关的典型病历题目(可以是选择题)打印出来贴在教室墙上,把学生分成两组课下讨论总结,下次课回答。每次课要提问不同的学生回答,对答对的给于表扬,可以让对方同学为他鼓掌;对回答错了的同学要给于鼓励。这种方法既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又锻炼了综合分析能力。
5.4 阶段测验改方式:抛开传统的一学期一次的期中考试,根据护理资格考试的要求,把各病基本要点相关的题目找出来,如:最常见,最主要等题目,在班内多次组织抢答和轮流答的形式,记录成绩,过程中应注意每个学生的进步,并予以肯定。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授课对象为2008级全日制涉外护理专业学生200名,90%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三级考试,45%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大学二年级全年学习《护理学基础》课程。
1.2教学内容
根据《护理学基础》内容特点:分为纯理论部分和操作部分,根据理论与操作部分,分别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1.3教材选择
以徐小兰主编的《护理学基础》高职高专教材为基础,借鉴澳大利亚的《fundamentalofnursing》《,NursingSkills》将《护理学基础》进行中英文编写,并配有英文插图。
1.4教学方法
根据《护理学基础》课程特点,设计了一套既有双语授课又有全英授课的教学模式。(1)对护理纯理论内容的重要部分,关键词及概念配以中英文对照解释;(2)对知识点多,操作复杂的护理技术,实施全英授课,通过Powerpoint用英文展示内容。
1.5调查与统计
在全程授课结束后,发放自行设计的双语教学阅卷调查表,调查内容有选择题和开放式问题组成,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
2结果见
(表1,2)
3效果分析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举办大专层次的涉外护理教育,已取得明显成效。关键是强化了英语教学,加开了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教学资源倾斜到涉外护理班,配备了专职外籍英语教师,模拟美国的思维方式来学习《护理学基础》,同时对学生灌输了一些外国多元文化知识,奠定了走出国门的强大基础。
1将基础与临床护理全方位相结合的系统解剖学教学的必要性
1.1传统护理专业系统解剖学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系统解剖学教学模式以教师为教学中心,采用教师讲授课本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方法来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有3大弊端非常明显。其一是传统系统解剖学教学模式僵化,传统的系统解剖学教学理论课由教师利用多媒体授课,实验课则由学生先观看示教、再观察标本。这种模式因缺乏交流及每个学时要掌握的内容多而导致理论课上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把握不住章节重点;而实验课上学生自认为完成课堂任务后就无所事事,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其二,传统系统解剖学的教学模式内容繁多、趣味性较少而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学生无法真正对系统解剖学的学习感兴趣,自然缺少学习动力,学习效率也会大大降低。其三,传统的系统解剖学教学模式以教师为教学中心,抑制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下,学生无法仔细思考自己所学知识,更无法将其运用到实践当中。这使得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受到了抑制,不利于护理专业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1.2将基础与临床全方位相结合的护理专业系统
解剖学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将系统解剖学与临床护理全方位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把握不住重点的现状,并且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考问题的方式自主学习,重视实验教学及课后问题反馈。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还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系统解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通过课后问题反馈也有利于增强系统解剖学知识的系统性,为学生的学习查漏补缺。
2与临床护理相结合的系统解剖学教学实践
2.1紧密结合护理专业特点,精选教材内容
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对系统解剖学的学习效果关系到以后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系统解剖学的学时有限,如何让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系统解剖学这门课程学好,这就要求护理专业系统解剖学的老师精选教材内容。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选取重点在课堂上作详细讲解,而对与临床护理关系不大的内容选择略讲或不讲。比如,在讲解骨学时,可以重点讲解易骨折的四肢骨而减少颅骨内面观的相关内容;讲解肌肉时,应以注射相关肌肉为主要内容;而在讲内脏时则对临床上常见的胃插管、导尿管等临床护理操作作详细讲解;在讲解脉管系统时把重点放在与注射和急救有关的血管上[2],而对于背部肌肉和视器的构形等可由学生自学。为了更好地选取教材内容,了解教学重点所在,承担护理专业系统解剖学教学的老师应该加强与附属医院护理工作者的合作,主动学习护理学的相关课程,详细了解护理专业的特点,不局限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3]。通过精选教材内容,从而使授课教师有更多时间讲解一堂课的重点难点,为学生课后复习章节内容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2.2采用PBL教学模式
问题教学法,又称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首创,现已成为国际上一种十分流行的教学方法。艾家骥教授的实验证明了该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在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思维及终生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不失为护理专业系统解剖学的一大良方[4]。PBL教学方法由教师对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提出针对性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答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取得成果,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他们的学习印象[5]。系统解剖学教学内容相对枯燥乏味,需要记忆的名词、概念又很多,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来说相当无趣。采用PBL教学模式后,教师在课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查找资料,组内讨论得出答案,再由每组随机选取代表在课堂上对本组讨论作总结发言,最后教师评价总结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而不是一味被动接受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学习效率自然提高。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去除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死板的教学风格。
2.3重视体表标志的感性认识
人体系统解剖学的名词是抽象的,学生只看书本自然很难理解教材内容。触摸体表标志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在讲骨学时,可以触摸一些重要的骨性标志,例如胸骨角、腰椎脊突、髂前上棘、髂嵴、坐骨结节、髌骨等;在讲授肌学时,将臀大肌的学习与临床护理相结合,讲解与肌肉注射有关的一些体表标志;学习脉管系统时,让学生找准并触摸心尖搏动点的位置、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搏动点及急救时压迫止血点的位置等[2]。对体表标志的触摸并不止于学生自己身上,对于在自己身上难以触摸到的体表标志,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触摸,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通过对体表标志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习氛围更生动,而且提高了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是为学生将来临床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2.4重视实验教学
系统解剖学的教学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且实验占据很大比重。对于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护理专业来说,实验课程的学习更是重中之重。随着实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教学管理的逐步规范,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已经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进行护理专业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自主观察标本模型,教师从旁引导,建立起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此种教学方式要求具有与护理专业相配套的实验标本模型。护理专业系统解剖学的实验教学与一般的医学专业不同,它除了要有一般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所需的标本和模型外,还需要与护理专业相关的标本模型,如与导尿术、穿刺术等相关的标本模型[6]。此外,画图也是学习系统解剖学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绘制解剖学图纸,让学生更加清晰、形象地记忆人体解剖学各个部位的结构。积极开展具有护理学专业特色的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既帮助学生系统性学习理论教学内容,更提高了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
2.5重视课后问题反馈
由于大一新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系统解剖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对于教师每节课的授课内容肯定会有许多疑惑。教师指定负责人定期收集学生的课后疑难问题并予之解答,同时也可以创建用于教师与学生课后互动的交流软件,使学生的疑难问题得到及时解答。这样可明显降低学生学习系统解剖学的难度,及时查漏补缺,增强了学生知识体系框架的完整性。
3小结
护理专业系统解剖学的学习目标是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系统解剖学的教学应与护理专业的自身特点紧密结合,通过精选教材内容、PBL教学模式、体表标志的触摸、实验教学学生自主观察并课后绘图以及课后反馈等方式,可以使系统解剖学与临床护理全方位地结合在一起。此种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有利于护理专业学生的系统解剖学学习;此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护理人员的基本技能,有利于培养护理人员对学科发展的学习和适应能力,能更好地符合国家未来所需要的医卫人才要求。
参考文献:
[1]倪秀芹,李显,曲丽辉,等.“三明治”教学法在护理学本科专业系统解剖学中的应用[J].解剖科学进展,2015,21(6):675-676.
[2]陈惠华.高职护理专业系统解剖学教学探讨[J].成功(教育版),2008,(8):237.
[3]陆莹,张作涛,唐中生,等.中医院校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1):108-109.
[4]艾家骥.解剖学实验教学在护理专业学习系统解剖学中形态学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1):74-7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36-02
随着高职护理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护士的人文素养教育逐渐倍受关注。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构成了护士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在整体护理理念广泛开展的今天,在高职护理教育中构建全面、系统的美育课程体系,帮助她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顺利地适应现代护理的工作岗位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1]。
1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当代我国医学教育重专业文化技能,轻人文社科知识的倾向比较明显,导致护士在人文修养、综合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通过学校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人文教育以及审美教育已经成为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共识。
1.1 促进护理模式与现代医学模式相适应
医学模式反映了人们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认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新的医学模式使医学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追求以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健康状态为中心[2]。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随之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新模式转变,现代护理模式对护士的素质、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护士角色期待也随之不断提高。
1.2 提高护士内在素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整体护理要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综合运用护理专业知识技术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伦理学、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病人进行心身全面护理,为病人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护理专业学生接受审美教育,掌握有关美学知识,具备良好的美学修养,可以用美学原则指导整体护理工作,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3 有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
护士与病人的关系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在护理实践中,护患双方从对方的行为、举止、语言、表情等活动中捕捉美的信息,积累美的印象,护理专业学生接收审美教育,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审美修养,在护理工作中用高尚的道德品质、美好的言行、娴熟的技能等取得病人的好感,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3]。
1.4 培育护生良好的社会心态,激发创新思维
美育可以通过具体、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净化护生的情感世界,陶冶情操,培养坚强的意志,健全护生的人格,从而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心态。现代医学模式需要护理人员具备全面辩证的思维方式,审美教育能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开阔视野,增长智慧,训练思维,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护生在科研创新、理论创新、技能创新等领域能力提升。
2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护理专业的审美教育与专业艺术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要有明显的区别。护理专业的审美教育重点在于培养护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境界,提高审美能力,而不在于培养艺术家。因此护理审美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教育教学,使护生树立医学审美理想、重塑价值理性和健康人格[4]。
2.1 构建适合护理专业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
正规的课堂教育,包括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加强护士审美修养,提高护士审美素质的基本途径。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必须构建护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加强护生人文知识的学习[5]。
开设《美学基础》、《护理美学》等课程,对护生进行正规的美学理论教育,从基础知识入手,为提高护士审美素质奠定基础;通过开设《人际沟通》、《礼仪》等课程,让学生懂得和谐人际关系的美学功效;通过开设《医学美学》等课程,掌握人体美的完整含义。学校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将以上课程有针对性纳入护生培养的必修课程。
为进一步提升护生的美的鉴赏能力,将美学理论走向具体的审美途径,可通过开设《文学鉴赏》、《音乐鉴赏》、《影视鉴赏》、《服饰艺术》、《书画鉴赏》等美育鉴赏选修课程,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的选择1-2门。
2.2 指导护生在课外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
要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审美修养,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结合护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通过课外活动让他们充分感受、理解和审美体验,丰富其情感.陶冶其情操,从而使其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各学校可结合各自实际,在护理专业学生中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依托学生社团,如大学生艺术团、摄影协会、舞蹈协会、音乐协会、文学社等开展活动,使第一课堂所学知识在第二课堂及时得到巩固和提高;通过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卡拉0K大赛、诗歌朗诵及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手工艺品制作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意大赛等艺术教育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养;遇到有纪念意义的重大节日,如国庆、元旦、5.12护士节、学校庆典时,可开展诸如学术论坛、综合文艺晚会、大合唱比赛等校园大型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既提高了素质,亦凝聚了人心;同时,校内各院系还可以结合各自实际,开展航模制作、剪纸、贴绒、雕刻、书法、相声、小品、演讲、辩论、小合唱、舞蹈等比赛活动,这些美的教育活动能给学生带来荣誉感、成就感,让每个学生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6]。
总之,审美教育应渗透到一切教育形式和活动中去,全面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这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道德水平、知识体系、身体素质、审美能力等方面的构建和完善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还要关注自身的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让护生通过对美的感受、在情感上受到感染,情操得以陶冶,成为一个既有精湛专业知识又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的当代护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马淑芬.杨林.“白衣天使”审美教育的必要性[J].护理与美学,2005,11:238.
[2J 雷鹤.徐巧玲等.临床护士美学知识掌握现状的调查及体会[J].护理杂志,2011,1(28):76-77.
[3] 刘运喜.论加强护士审美教育的意义[J].中国护理管理2006.6:40-41
[4] 邓一洁.张瑞琴 浅谈对护生进行护理美学教育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