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青年思想道德教育范文

时间:2023-09-20 18:15:49

序论:在您撰写青年思想道德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青年思想道德教育

第1篇

处于这个时期的青年大学生,有着不同于其他年龄群体的一些身心特点:

1.1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

在青春期到来时,青年大学生的身体急剧的生长和变化。随着身体的不断发育和完善,他们不仅要适应发展中的新自我,同时还要适应别人对于他的新形象所表现出的反应。然而,由于心理方面的成长不一定能与生理发展平衡,因此会产生生理成熟,心理幼稚的不稳定现象。

1.2实现个人发展与他人期望的统一

青年大学生随着身体的变化和性成熟的过程,逐渐产生一些新的体验,也感到周围人对他们的新的反应。他们希望知道自己现在真实情况以及将来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也非常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尤其是在父母,老师及同辈群体中的印象。他们不断地认识和探索,不断地完善自我,接近自己的理想,同时也期望达到他人对自己的要求。

1.3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的不断发展

青年大学生早期的价值和道德标准主要来自父母,他们的自尊感基本上来自父母对他们的看法。当进入大学这个较广阔的世界以后,同伴群体的价值观,以及老师和成年人的评价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们对原先的道德标准及自己的价值和能力都要做重新的评价,甚至改变他们以往的一些道德价值观,从而形成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新的看法和认识。

1.4渴望独立意识的增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年大学生越来越多的与社会接触,感受到了不同于家庭的新鲜事物,并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好奇,想要去探索。他们越来越渴望独立,渴望远离家庭的束缚,也对父母的权威产生怀疑,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发生反抗行为。与此同时,他们却与同辈群体产生了依恋,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信任伙伴们胜过信任家长和老师。

2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原因分析

虽然我国历来都很重视对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为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业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国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1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

部分青年大学生在学习上不思进取,懒惰成性,缺乏顽强拼搏的精神,在生活上更是好逸恶劳,追求享受,缺乏集体荣誉感,他们不比谁的学习好,谁对社会对学校和班级的贡献大,只比谁更能花钱,更能买名牌,相互攀比炫耀自己。有的一个月的生活费就要上千元,花钱大手大脚,节约意识十分淡薄,造成了严重的铺张浪费。

2.2心理脆弱,思想容易走极端

一些青年大学生性格较内向,不太愿意与人交流,自卑,厌学,想问题和做事都爱走极端,遇到一点挫折就想放弃,缺乏足够的心理抗挫折能力,对老师和家长提出的批评不容易接受,而且还存在着报复思想,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2.3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受社会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现在的一部分青年大学生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不好的现象没有足够的辨别能力,容易受社会不良分子的利用,去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吸烟、喝酒、赌博,逃学、泡网吧等现象在青年大学生中也是屡见不鲜。

3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

对于目前我国青年大学生群体思想道德现状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加以制止,不仅要符合青年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还要注意与时俱进,建立长效机制。

3.1重视家庭教育

父母在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青年大学生有很多时间是在家里面跟自己的父母度过的,父母的言行举止对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和人格都有很大联系,所以父母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1)培养青年大学生独立的人格。不依赖他人,会照顾好自己,养成独立的生活能力;有意识的培养他们与别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2)节约意识的培养。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家长都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品质。(3)用表扬和赞赏代替打骂和惩罚。现在很多父母都不注重孩子的身心发展,小孩做错事情,就一味的打骂,这很容易使青年大学生形成逆反情绪,产生于父母对抗的思想,不利于青年大学生的发展。同时对于孩子们在成长当中的努力,家长应该关注,并给予鼓励。(4)适当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多带他们去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接近大自然,陶冶他们的情操,防止青少年染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

3.2学校要注意加强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学校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能一味的看重升学率,大搞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的精神世界。对此,学校应该在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上下功夫。(1)加强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模式要灵活化,不要只是单纯的填鸭式教育,不要只局限于课堂内,老师应该多与学生互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课外实践课程,让学生们分组参加,这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互帮互助,树立团队合作的精神。(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教育氛围。可以成立一个“心灵抚慰站”,让专门的老师解答青年大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心理方面的困惑,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他们度过心理迷茫期。(3)学校要下大力气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教师不只是要教书,还要育人,将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同时还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组织和管理,制定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教育策略,多与家长沟通,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3.3重视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教育

第2篇

项目负责部办:

宣传部

项 目 负 责 人:

穆 音

第3篇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爬坡说”

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了问题。学者们主要围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虽然承认青少年思想道德存在许多不足,但坚持认为青少年主流思想道德状况较好。有学者认为较多的青少年对社会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认知,能够清楚地辨别善恶、美丑、是非、曲直,能够抵御外界的侵蚀。一方面对个人人生价值目标的定位基本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有较强的进取精神。一方面,他们注重不断学习积累知识,追求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对社会有所贡献,有较强的进取意识。此外,还有学者从时代的要求出发,进一步归纳出了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的四大特征:“对知识如饥似渴孜孜以求,其强烈程度超过以往的任何时期;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追逐时尚生活;追求人格健全,企盼道德回归。”[1]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滑坡说”

2000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宣传部课题组又组织了一次大型调查,在对“您认为在当前青年成长的社会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限选两项)”问题的回答中,有48.3%的青年选择“社会风气不正,腐败现象严重”,列第一位;有30.8%的青年选择“社会上拜金主义日趋严重”,列第二位,并由此得出我国城市中由于人际关系冷漠和异化,人们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和沟通,致使社区居民普遍存在着交往半径短、家居生活封闭性强的特点[2]。有的学者运用大量的调查数据阐述了当前世界青少年道德问题,如犯罪率上升、泛滥、性混乱、家庭暴力等,并进一步指出,当前我国青少年社会道德下滑现象十分严重,主要体现在:对金钱的追求成了青少年价值取向的主要,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吸毒贩毒猖獗、冷漠心态、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下滑、家庭道德衰落。犯罪是道德沦丧的表现,目前已查获的作案成员尤其是严重犯罪的作案成员中,青少年所占的比重一直在半数以上,而犯罪率的上升则无疑表明道德水平的下降。有的学者指出,我国社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道德“滑坡”现象,对青少年树立正确、高尚的道德理想信念影响较大,这种道德滑坡现象在青少年身上不仅表现为“不思进取、沉迷虚幻、自私狂妄”,还表现在丧失自强不息精神和诚信缺失[3]。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中间说”

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这个问题,有学者持中立的态度,他们认为当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没有呈绝对的上升趋势,也没有显示绝对的下滑,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还是持乐观的态度。有学者指出,当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一方面呈向上发展的趋势、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高度吻合,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让人担忧、与和谐社会建构不符的问题。如,个人的价值取向居于社会的价值之上,重视个人利益取得忽视了社会利益,损害社会利益;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节,没有把对道德的理论理解落实到社会实践中。对社会的许多不良之风明知道是不正常的,但是无法消除面对这样不良风气的矛盾心理。有学者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做了探讨,在社会生活中,青少年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但也有部分青少年违公共秩序,破坏公共财产;在社会工作中,青少年具有努力奋斗改变自己生活现状的热情,但在奋斗过程中受到利益的诱惑,做出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在家庭生活中,注重对父母的赡养、履行做子女的义务,但是有部分人在履行自我的责任中只注重自我的感受,传统道德的约束力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青少年面前就显得无力。

二、关于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形成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学者们围绕这几方面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做了探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他们社会化的过程,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思想的活跃,侵蚀着社会的各个方面,某些领域滋生了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这些都潜移默化地浸染着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腐蚀作用[4]。有的研究者认为,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的方法方式出现问题,学校的道德教育趋于理论化、形式化。因此学校的教育让学生只知道一些空洞知识,而没有真正让学生把这种理论落到实处,造成青少年对社会道德认知不够全面、深刻;对于社会丑陋的现象只能流于口头上的斥责,而无法抵抗这样的丑陋现象[5]。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孩子偏激失控;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传统教育方式,阻碍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提高;人格教育现实作用的无力、道德教育凸显的功利性、文化教育的失重、审美教育的匮乏,造成了学生思想道德偏离了社会主流;网络技术发展的利弊、使诚信面临危机的现状,造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失范,使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陷于困境。

三、加强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起阻碍作用,因此,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素质教育首位

学校不仅是青少年系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各学校要自觉地把德育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以达到强化青少年积极向上的良好道德目标。一是健全教育内容。加强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等教育。二是改善学校教学方式方法,传统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的要求,注重实践式的教育方式。把科学文化知识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做到智与德的统一。三是抓好师德建设。学校一定要注意培养教师的师德和敬业精神,使教师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渊博知识影响青少年学生。

(二)发挥家庭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的态度对孩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父母应担任起教育青少年的责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不能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其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要改变“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方式;要加强与孩子的情感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把握好对孩子的关爱;还要与孩子共同欣赏积极健康的作品,培育青少年良好的道德素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三)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青少年群体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思想道德素质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发挥社会的教育功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正确引导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对其监督,把优化社区育人环境列入精神文明建设中,建立德育基地;要加强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弘扬社会主旋律,引导青少年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净化各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环境,取缔各种不文明的文化场所。

四、简要述评

第4篇

一、突破传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理念 

(一)变单一教育主体为多元主体 

长期以来,人们大多认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是学校,很多人认为只要把孩子交到学校就行了。尽管我国从小学到大学,都针对青少年开设有思想道德教育品德课,但目前我国学校的现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形式采用传统的教师主讲理论,学生听讲的形式。在追求高升学率的时下,学校对德育教育这一块重视不够。而在新媒体时代,如果还用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来培养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就落后了,且這会直接导致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面临很多突出问题。 

新媒体以QQ、微博、微信、网络论坛、手机短信为载体,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文字、语言、图片等方式,方便快捷地个性化的信息,与个体进行相互交流。新媒体时代,青少年可以通过多种新媒体载体,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自主自愿地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教育内容,不必非要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受客观社会现实的影响。青少年获取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必然要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可见,我们要形成学校、家庭、社区、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机制,要有多元化的教育主体和渠道。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每个成年人都应承担起对青少年正面教育、积极引导的责任,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良好的行为规范。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应多主体齐抓共管,增强其教育的实效性。在新媒体环境下,不能指望仅仅依靠学校的课堂教学、教师的引导教育就可以实现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变青少年被动接受为主动汲取 

新媒体环境中,信息的选择与利用实现了自主化和个体自由化,思想道德教育信息传播要主动适应这一新变化。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实现教育角色的转换。教育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引导青少年自主参与整个教育过程,树立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与自我教育意识。“让青少年参与不仅仅是形式,而应是真正思想上的参与,心与心的沟通,是教育对象与教育者形成的共同思考和交流的过程。”[1]应构筑起和谐互动的关系,形成教育者与青少年之间的协同学习模式,在这一互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让青年学生不断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已经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将学生与新媒体隔离开来。由此,教育者应把握思想道德教育信息的主动权,利用新媒体把德育内容迅速传递给受教育者,使思想道德教育能更直接、更深入地直达每一个个体,帮助青少年鉴别纷繁复杂的新媒体信息,让青少年学会认识和分析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者在培养人的活动中,不仅要传承人类文明,而且要播种社会理想,在学生心田播撒真、善、美的种子。当他们能看到自己发展的可能性,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中,通过观察、思考、质疑、探索、创新来提高智能,开发自身潜能的时候,他们就能在关爱中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荣光和责任。这样采用“疏”与“导”的德育模式,变“居高临下”的德育灌输为平等的交流与互动,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角度新、因材施教、灵活多样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人就是一个小世界。因此,在面对每一个青少年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找新角度,机动灵活地采用各种方法去帮助青少年解决思想困惑、道德良知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问题。在新媒体便捷、快速的信息传播模式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必须摆脱陈旧的方法,不断寻找新角度开展工作。 

二、整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一)变单一为丰富多彩——吸纳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进行继承与创新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资源丰富、覆盖面广,信息传输快捷、交互性强。要用与新媒体传播模式相适应的内容与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如将基本思想与原理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给他们,变教材、纲要、文件的形式为可视、生动、鲜活的生活模式;可以整合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资源和国内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将其制作成新媒体传播的信息源,通过不同的渠道发送给青少年;党的方针政策也可以用青少年容易接受的便捷的方式传递给他们,使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教育,自觉参与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心中筑起道德的防火墙,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文化与思想的侵蚀,成为道德自律的强者。 

(二)变教条为形式多样——教育内容具有针对性、丰富性 

在制作教育资料的信息源时,可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与史料相结合,将理论还原到历史事件中,用丰富的史事来进行教育,以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与社会发展现实相结合,结合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结合改革发展的内容来进行教育,以增强教育内容的时效性、丰富性、生动性;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与青少年的思想实际、面对的人生问题相联系,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能解决青少年的实际问题和困惑,真正做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能“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突出针对性、时代性,让思想道德教育富有感染力。在新媒体时代,要把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出发点真正转向青少年,从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和理论需要出发,通过教育者对理论的研究、挖掘、提炼、整合,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富有时代精神和时代气息,避免理论上的空谈。

      (三)变整体为灵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多样的传播模式传递给青少年 

将新媒体作为新形势下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载体,可以大规模地、快速地、主动地传播正确的思想、理论与政策。新媒体的高速发展,赋予了德育方式全新的理念。我们必须破除封闭灌输的方法观,确立大胆开放、平等交互、真诚服务的新方法观。 

在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能急于求成,可以将理论体系化整体为灵活,以适合新媒体传播的方式灵活地传递给青少年朋友们,使他们在接受、理解、认可的同时,能“化理论为德性,化理论为方法”,在生活中做一个有责任感和自律精神、人格高尚的人,从而实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专化行为”的目的。 

(四)变抽象为具体——开发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立体资源体系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信息单向传播的局限,信息传播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且可实时互动。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抛弃了往日无用的官腔客套和繁文缛节,更加追求新颖、真实、及时、富有针对性的信息交流”。[2]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深奥的原理通俗化,把枯燥的理论趣味化,以新颖的内容与方式传递正确的思想与观念给青少年,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德育工作者和相关教育机构要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开发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与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任务与责任等相适应的高质量的新媒体教学软件和数据库,加快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数字化教材体系建设,构建和把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媒体阵地,逐步建立起适应新媒体时展需要的立体化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和网络互动平台。 

三、拓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渠道 

(一)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功能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把在新媒体环境下针对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项全新的社会工作来重视。社会主流媒体要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思想与文化,传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正能量,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氛围;信息行业的主管部门要加强QQ、微信、微博、手机等的信息监管,履行社会责任,严查和杜绝不良信息的传播,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网络环境;各地政府应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的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使用和管理,广泛深入开展青少年道德实践活动,使青少年在各种活动场所都能接受到正能量,受到思想教育,提升思想境界。社会教育要更多地关注青少年社会价值、团队合作、实际经验、成功要素等方面的认知积累,强化其行为范式,从而达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二)加强家庭道德建设 

家庭是青少年居住的场所,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站。家长自身的价值观和教育观,直接决定了孩子的价值观和成长方式。孩子最深的认知,最重要的场所是家庭,而不是学校。如果失去家庭这个教育的重要阵地,再指望学校的解救,除了无济于事,还有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遵纪守法守规,做道德的楷模。良好的家庭关系,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利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家庭教育涉及人生的很多阶段,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知识,作为家长,父母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孩子的榜样,形成好的家风、家教。家长不能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是考虑孩子智力因素,还应关注孩子的成长、成才、成人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培养,应着眼未来,脚踏实地,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自律精神。 

(三)构建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长效机制 

城市社区是青少年生存、生活的小环境,这种生活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很重要。社区要有专门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机构,增加针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应组织体系,建立针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专职人员;要专门创建针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媒体平台,实时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如开展社区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组建社区青少年文娱活动队、足球队;建立社区家庭青少年档案,给予社区每位青少年更多的关心与关爱,以利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健康成长。只有多主体、多渠道地有效协同、互相渗透、互为因果,才能培养出更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四、创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 

过去,我们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方法陈旧,结合实际不够,针对性不强,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现在,在新媒體这一平台上,我们要整合资源、改进方法、打开渠道,打通“进头脑”的路程,让青少年在接受道德理论知识的同时,坚定对中国梦的理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代中国理论的认同,并使之化为内在自觉,让青少年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一)教育方法要适合青少年心理思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心理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感知觉发展较快,记忆有明显的发展,注意力更稳定,范围有所扩大,抽象思维日益发展;二是情感外露,不够稳定,容易走极端,自我意识强,理想具有形象性和不稳定性等。他们的思想道德特点(初中阶段13岁-15岁)是:接受能力强,辨别能力弱,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易受暗示,模仿性强,求知欲强,目标模糊;兴趣广泛但转移很快;爱玩好动,自制力差,动摇反复。这一时期是建构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最关键的时期,正确的道德教育与引导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也关系到我们培养什么接班人的问题。 

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大多是说教式的,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施动与受动的关系,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反感,而且这种教育形式单一、枯燥乏味,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新媒体为教育者教育方法的改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育者可以整合教育资源,借助新媒体平台,以崭新的方式和教育对象进行沟通交流。新媒体环境将广大青少年从传统的被动教育的角色和地位中解放出来,并赋予他们极大地主动发挥的空间和思想成长的平台,变传统灌输为自由浏览。这样的方式尊重了青少年的自主性,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内化,为当前青少年的思想成长与道德培育开创了新的局面。 

(二)德育方法要多样化 

德育应做到有理讲理,突出实践养成,注重价值观培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做到包容性疏导、亲情化沟通、励志性引导。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应转变传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理念、整合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改进教育方法,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使中国梦的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进课堂,更成为青少年的理想和信仰以及行为遵循;应引导青年学生学会用的立场观和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仰、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增强他们的政治鉴别力、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真正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好伙伴,成为青少年朋友们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这已成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者应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 参 考 文 献 ] 

[1] 徐振祥. 消解与重构: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道德成长研究 [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12):8. 

第5篇

关键词:道德教育;孝道;知恩报恩

【中图分类号】G410

一、 青年大专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

青年,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和希望。所以总书记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而当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将深刻影响着未来人类社会文明的走向。德育是做人之本,亦是教育之本,更是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之本,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

二、青年大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现状。

当代的青少年在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强大的社会欲望的诱惑下,普遍存在极端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现象,如深渊般的欲望,对父母师长满腔的怨气与不满。没有基本的礼貌礼节,课堂上让同学们写出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们做的十件事,居然有很多同学写不出来,对父母国家及他人为我们的付出麻木不仁,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德行教育存在的现状及难题:1、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教育中普遍都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轻德行的培养;2、德行教育目标太高,都找不到着力点或立足点,因而也无法培养学生的良好德行。因此,德育教育和德行培养迫在眉睫。

三、孝道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关键

1、孝为德之本。大家都知道: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却少有人知道:孝为德之本。孝为百善之首万行之门。中国几千年古代文明所积淀下来的文化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它贯穿始终的思想就是一个“孝”字,《孝经》:“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也就是说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所以“百善孝为先”,教育要从教孝开始,人的一切行为也要从行孝开始,孝应该是德育教育的绝好切入点。由此才找出现代德育教育的问题所在:德育教育缺乏根基!老师相信人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宽阔的心胸,要把国家、民族和社会装在自己的心里,可在教的时候总感觉到不得力、不踏实,是因为这一崇高的道德理想和要求没有根基,因为一个人在为国家和民族奉献和付出之前他必须先回报父母――生他养他给了他生命为了他的成长付出了全部心血的恩人。一个不知感恩和回报父母恩德的人,是忘恩负义之人,是不仁不义之人,这样的人如果说要为国家、民族、社会牺牲奉献,那一定是假的,是另有所途,即使是真的,那他的这一想法和行为也是没有根基的,是无根之花,无本之木,是不会有结果的。因此“孝道也是我们生命的根本”

2、怎样孝养父母?作为学生的我们,不伤害自己的身体,不上网成瘾,不结交酒肉朋友,不懒散怠惰,就是孝养父母。《孝经》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子女之身是父母之心,不让父母伤心、忧(纠)心、操心;保护好自己的身体,经常打电话回家问候父母,在学校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就是让父母放心、安心、欢心,就是在“孝养父母的心”,进而按父母的所希望的去做,完成父母的志向,了父母的心愿就是在“孝养父母的志”。其实,孝亲的核心就是让大家做一个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是人道的大根大本,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其实也只是报恩而已――报父母恩师长恩国家恩天地众生恩而已。

3、孝养父母的核心是敬--表现为有礼。孔老夫子说:“犬马皆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也就是说,在行孝修德的时候必须要有内心的恭敬,内心没有恭敬,那和养犬养马养宠物没有什么区别,内心有敬,就会在他们面前低下我们的头弯下我们的腰,那就表现为礼。人的每一个言行举止都表达的是他的内心,代表着一种修养,也就是说这个人内心对父母孝不孝,有没有德行,道德修养高不高,是通过这个人有没有礼来表现。礼是天地万物本有的秩序,是人们进退应对的行为法度和规矩,是一个人内在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所以有“不学礼,无以立!”之说。礼的本质是敬――内心对人事物的恭敬诚敬,就可以从父母祖先那里得到我们生命所需的养分。

4、“孝道与环境保护”。自然界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天、地这对父母孕育的,我们人类分分秒秒都离不开空气、阳光、水、大地的哺育,知道天地这对父母对我们无尽的关爱与无私的奉献,了解天、地、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础,是我们人类生命的根本,我们个人与国家、社会、自然及至宇宙万物都有着整体同生共死的生命联系。是整体同生死共存亡的生命共同体!可是我们今天的人类也成了那不孝的子孙,不仅不感恩天地这对父母对我们人类的无私付出,还疯狂地向天地索取,而回报给天地的是、污染、破坏、毁灭,这样的行为等于我们是在杀父弑母,由此下去可以想象得到,我们人类未来的道路不会走的太远了!地球母亲死了,我们人类还有路可走吗?我们个人还有活路吗?为了不让我们人类的末日来得太快,保护地球、感恩天地、节约资源、过勤俭朴素的生活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当我们从地上捡起一片垃圾,就相当于从地球母亲的脸上檫掉一块污渍,也许我们人类的路会由此向前多迈出一步,我们个人的命运也许会由此而改变,保护地球、爱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地球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正是从如何孝亲、孝国、孝天下众生和孝天地自然等各个层次,从小到大,从低到高去培养我们的德行,使我们的德行教育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思想不但没有过时,而且还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仍是我们进行自我修养的精神食粮,这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青年一代,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6篇

项目名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导航计划项目负责部办:宣传部项目负责人:穆音项目完成时限:2009年3月-2009年2月

一、工作目标1、以青少年导航计划为载体,积极探索新时期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形式。2、制定《牡丹江市青少年文明行为规范》,为全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供导向。3、加强各级团组织、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4、通过项目实施,切实有效地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重点解决一些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5、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培养和完善各级团组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培养、树立一批工作典型。

二、资源利用1、紧密结合中央、省、市先后对“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要求精神,把握当前全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空前重视的有利契机。2、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育人的基本职能和开展青少年教育工作优势优势,依托各级团、队组织为项目提供组织依靠。3、广泛利用社会资源,以冠名的形式,借助商家为项目提供物质保障。4、积极与青少年发展相关的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活动,借助其工作优势,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政策保障。

三、推进步骤一项目启动。1、利用新闻媒体向社会推出青少年导航计划活动。联合市委宣传部,3月4日起在牡丹江晨报开设“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专栏、3月中旬在牡丹江日报开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系列报道;联合新娅技校赞助制播,3月下旬起,在牡丹江电视台开展“新丹江、新青年、新形象”主题公益广告宣传。2、指导基层启动导航计划活动。3月份,制定印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导航计划活动方案》。二开展“百题万人”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大型社会调查活动,制定出台《牡丹江市青少年文明行为规范》。实施办法:1、3月中旬,联合市委宣传部、新闻单位、高校教育部门共同设计、制定《牡丹江市青少年思想状况调查问卷》。2、3月中下旬,通过组织渠道发放问卷、社会渠道联合新闻媒体开展调查讨论、网络渠道进行网上意见征求等三种方式,对万名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进行调查。3月底,回收调查问卷,组织学生统计调查结果。3、在调查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专家对调查情况进行整理,形成《牡丹江市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并以适当的形式报市有关领导、有关部门批阅、转发。4、4月初,联合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形成《牡丹江市青少年文明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征求意见。4月下旬,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订。争取在“五四”前联合相关部门以市政府的名义正式出台《牡丹江市青少年文明行为规范》。5、5月-6月,在全市开展《牡丹江市青少年文明行为规范》宣传活动。在“青年文明社区”内辟建永久性宣传墙和知识宣传栏。印制宣传品在学校班级、社区楼道、网吧等各类青少年活动场所张贴。三开展“新丹江、新青年、新形象”主题教育活动。1、组建“弘扬雷锋精神,践行公民道德”报告团,开展“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巡回宣讲活动。聘请雷锋入团审批人、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等8名先进人物代表组成巡回宣讲团。从3月2日开始,深入中小学校开展“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宣讲活动。同时,指导各城区分别开展宣讲活动。2、开展“践行‘三个代表’,争做时代新人”主题读书活动。4月份,举办牡丹江市第五届青少年读书节,举行“三个代表”学习报告会,开展学习型团组织创建方案征集评比活动。3、开展青少年“五讲五做”、“六德”教育活动。4、开展“三个代表”网上知识竞赛。3月底,组织设计竞赛试题,并制作相关竞赛网页。4月上旬,组织学生进行网上答卷。4月下旬,组织评比表彰。5、开展纪念“五四”运动85周年系列活动,举办第30届“五四”火炬接力赛。6、8月份,开展全市青少年纪念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活动。四开展青少年道德实践活动。文化活动方面:8-10月份,组织开展金秋节社区青少年综艺大舞台、乡村青年文化节和国庆55周年纪念活动。志愿服务方面:全年开展团员服务区、青年志愿者“一送四助”、“爱心超市”、大学生志愿者公益课堂、志愿者注册等道德实践活动。五加强典型培养。根据具体工作内容分类确定重点联系单位及示范单位:略

四、标志性成果与效益分析通过项目实施,《牡丹江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导航计划活动》成为全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载体,《牡丹江市青少年行为规范》成为全市青少年道德行为守则,为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筑当代青少年的精神支柱发挥作用。从青少年的日常规范和言行举止入手,“优化”青少年的一言一行,展现新时期青少年的新形象,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环境的整体优化。结合基本道德规范,制定出台《牡丹少年文明行为规范》,倡导文明新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导航计划项目书

第7篇

关键词: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一、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与特点

(一)社会公德意识增强

在对社区青少年公德意识的测试上,设计了公汽让座、十字路口过马路及关水龙头等三个问题。在回答“在公共汽车上,见到老、弱、病、残、孕,你一般选择怎么做?”有72.4%的青少年选择“立即主动让座”;23.8%的青少年选择“经犹豫后,最终让座”。这说明在96.2%的青少年在公共汽车上给人让座。“十字路口遇红灯,此时又没有车通过,你会怎么办”,选择“等到绿灯才过”的有63.2%,对于“公用水龙头滴水,你通常怎么做”,有89.2%的青少年选择“立即上去关掉”。以上说明绝大部分社区青少年对学校对班集体的公物、活动是关心的和积极参与的,社区青少年社区公德水平较高。

(二)家庭道德有所进步

青少年家庭道德方面问题主要是指青少年以个人为中心,不关心他人,较少干家务等方面。通过本次调查,发现青少年在这方面有较大改观。对“你在家做家务吗?”的回答,有42.7%青少年回答“常做”;而“你对于父母的生日?”这一问,回答“都记得清”,占63.2%,以上回答说明青少年在家庭中关心父母,经常帮助父母干家务。

(三)社区青少年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价值观中涉及的核心问题是对集体的认可和接纳。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56.8%和23%的社区青少年对“你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回答是“个人事业有成,实现个人价值的人”和“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人”。由此可见,目前绝大多数社区青少年对体现集体主义内涵的雷锋精神、奉献精神、服务社会等观念是接受和认可的,并在其心目中占据主导地位。

(四)学校政治课改革取得成效

调查结果显示,对学校政治课有55.7%和34.1%的社区青少年回答有“较大帮助”和“一些帮助”,合计为89.8%的社区青少年认可学校政治课教育。

(五)家庭教育更注重全面发展

本次调查中,“你觉得父母最关心你哪个方面情况?”,46.5%回答是“学习”,16.7%回答是“品德、心理状况”,34.6%回答“身体健康”,还有2.7%回答是“交往状况”,这说明家长对孩子关注不仅仅只是学习。

(六)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相结合有所改进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八荣八耻”内容掌握,有33.5%青少年选“很了解”,有47.6%的回答是“较了解”,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八荣八耻”的内涵已经深入普及到广大社区青少年的内心,并得到他们的广泛响应和高度认同。这说明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一定效果,尤其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有所改进,才有可能是我们创导的教育内容为青少年所了解和接受。

当前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令人欣慰的,他们在思想道德方面表现出具有青春气息的群体特征和强烈的时代特点。

二、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教育有待进一步改革

1.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

在问卷中,我们询问了“班主任最关心你哪方面的情况?”社区青少年回答“学习成绩”的最多,为46.5%,回答“思想品德”的为16.2%,回答“身体健康”的为34.6%,回答“同学、朋友交往”的为2.7%,回答“社会上的人际交往”的为1.3%,回答“精神生活”的为2.0%。教师最关心学生的是其学习成绩,与关注学生思想品德的两者相差30个百分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应试教育”仍有相当市场,不少学校以应试和升学为办学目标,一味追求考分和升学率,关注学习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忽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严重影响了社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2.中小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学还需进一步改革

虽然学校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学校还要加强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德育过程,扎扎实实地抓好德育工作。

(二)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重学习轻品行

中国的家庭教育中重学习轻品行、重智育轻德育是个顽症,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家庭教育问题,在中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有“父母最关心你哪些方面的问题”。结果反映出近一半的家长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关心孩子“思想品德”的家长只有16.2%。

2.部分社区青少年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有问题

当问“你消除烦恼的办法通常有哪些”时,回答“找伙伴诉说”的为45.9%,回答“记在日记里”的为25.4%,回答“向父母或老师诉说”的为16.8%,回答“上网聊天”的为10.8%,回答“找老师诉说”的为1.1%。与此相应的是,对中学生的问题“你与父母沟通情况是”,回答“与父母无所不谈,很容易沟通”的为31.4%,回答“与父母基本能沟通,但有些话不向他们讲”的高达53.5%,回答“与父母谈不来,较少沟通”的为11.4%,回答“与父母基本没有沟通”的占3.8%。以上两个问题至少反映出这样一种家庭教育状况:部分社区青少年同他们父母存在情感交流的困惑和障碍,社区青少年不愿意向父母倾吐其心声,家长也难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这种情况对家长对孩子来说都是可怕的。

(三)社区与学校、家庭缺少联动,青少年思想工作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

社区青少年思想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有赖于方方面面的合力,尤为紧要的是社区、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联动共建,以形成合力。 在调研中了解到:从大多数学校看,与社区的关联度并不密切,缺少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存在“各归各”“单打一”的状况。不能否认,有些社区的党、团组织在组织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方面做得有声有色,但却忽视了与学校和家庭的联动,没有将活动的效果最大化,而少了学校和家庭的反馈和联动,社区也很难长期保持青少年思想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在目前发展商品房、“人户分离”的条件下,怎样密切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形成德育整体合力,是一个新课题。

(四)一些部门领导对社区青少年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担负起领导责任。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虽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但因为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带来直接的效应和收益,在一些部门领导的心目中,它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并不高,看不到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认为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可有可无,对其不加重视。

三、加强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

(一)端正育人成才的指导思想

要突破“应试教育”的思维桎梏,认识其危害性,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观念,以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指导德育工作,纠正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倾向,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营造舆论。在这个基础上,要着力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在社区的舞台上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同时要强化社会实践的制度化安排。

(二)强化学校对社区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主渠道的重要功能

1.学校教育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真正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加快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改革,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与建设,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需要的德育课程体系;要积极改进中小学德育教学方法与形式,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要拓宽德育教学渠道,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有机统一起来;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要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强化班主任制度,选派责任心强、素质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

2.制定实施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知识结构平衡的教育政策

充分认识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青少年教育问题的复杂性,遵循青少年的心理特征,采取新的教育战略和政策,促进青少年知识结构的平衡,也是有效防范青少年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为此,首先要实施学科地位平等化战略。尽快扭转人文社会类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地位非平等化状况,在教师专业要求、考试制度、学生考核等方面,做到与所谓“主课”同等的地位和要求,为青少年获得完备的知识结构奠定制度基础。其次,继续推行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教育活动均衡化战略。最后,要研究并加快现有高考制度的改革,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技术教育,为青少年成材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道路。

(三)重视家庭教育对培养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特殊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教育好孩子不仅是家长的私事,也是父母应当承担的意义重大的社会职责。因此,要通过大众传媒报道宣传家长教子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帮助和引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亲子观、教育观、人才观,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自觉性。此外,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家庭教育研究团体、各级妇联组织、各社区家长学校都要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点,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让广大家长了解孩子成长的心理和规律,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四)充分发挥社区在青少年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1.完善“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德育建设体系

学校、家庭和社区就像一座功能完整的“综合加工厂”,锤炼了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缺少哪一道“工序”,产品都会有缺陷。要加强社区、学校、家庭之间联系,探索三者联动共建的途径与方式,健全网络,形成制度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完善寒暑期报到制,确保参与社区活动的时间,做到严格考核,认真总结;建立学校与社区、家长间的通报制度;办好家长学校,指导家长科学育人;做好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工作,重视强化家庭的法律监护责任,优化家长的家教意识理念,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监护方法,支持子女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学校方面要关注青少年在社区、家庭的学习、活动、生活情况,倡导班主任做好深入细致的谈心工作,因人制宜地帮助青少年成长,必要时开展家访活动;社区与学校要积极探索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联手建立科学考评制度;设立中学生“道德实践奖”,对于在志愿公益活动、道德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者予以表彰,并把成绩列入德育考评;完善“社区十佳青少年”和“好人好事”的评选、讲评制度,形成浓厚的道德建设氛围。

2.建构社区青少年思想工作社会化运作机制

成立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区社区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建立了调研、培训、督查、通报等一系列工作与会议制度。在街道的层面上,建立社区青少年工作领导小组,其中社区明确第一责任人是街道党工委书记、主任,或是副书记、副主任。各居委也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居委专设青年干事。从社区共青团的组织体系来看,街道、镇建立街道(镇)团工委和居民区团支部,街道、镇建立社区青工委,街道、镇建立社区少工委和居民区少先队组织,街道、镇建立各类青年活动性社团或协会。

3.建立社区青少年思想工作专业化队伍

调查发现,对建立社区青少年社工队伍呼声很高。从中小学抽调教师担任专职帮教社区青少年的“社区教师”,他们以针对性极强的、高超的工作艺术,开展心理援助,为青少年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五)党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社区青少年工作,积极营造有利于社区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首先,要解决好思想观念问题,一定要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克服认为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软指标的模糊认识,社会各方面都要主动承担责任。其次,要强化齐抓共管的意识,整合社会资源,整合工作载体,实现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由部门工作向全局工作、由学校抓向社会抓的转变,共同净化社区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六)加强保护社区青少年权益和立法工作

现在,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地方还十分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社会都要维护社区青少年合法权益。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做好关于未成年人的立法和执法工作。要切实加强保护社区青少年权益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大执法力度,逐步形成有利于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努力为社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斯.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3]C. P. 斯诺 :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M]. 北京:三联书店,1994.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