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9-20 16:02:29

序论:在您撰写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

第1篇

(一)考试日期为2010年10月24日,具体安排如下:

(二)考生应考时,须携带黑色墨水笔、2B铅笔、橡皮。无声无文本编辑功能计算器。

(三)初、中级考试均为客观性试题,采取闭卷笔答方式。

(四)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试点考试为主观性试题,采取开卷笔答方式,考生可以携带相关纸质参考书籍、资料。

(五)题型分为四种: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

(六)题量:总题量为90题,卷面满分为120分。

关于考试大纲

2010年度的资格考试,考试科目不做调整,但各考试科目的考试目的和考试基本要求执行新修订的考试大纲。报考人员可登录国家统计局网站“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栏(网址http://stats.省略/tjzyjszgks)浏览查询。

2010年度的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与往年相比,第一,考试科目没变;第二,初级资格考试两个考试科目的考试模块未做调整;第三,中级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科目的考试模块未做调整;第四,中级资格考试《统计工作实务》科目的考试模块由三个调整为两个,即:将原考试大纲中的《国民经济统计》,《统计分析与写作》合并为《统计工作实务》模块;取消原考试大纲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新增《统计法规》模块。

关于考试用书

新修订的考试用书分两册出版,一册为《统计业务知识》,包含三个模块,即:统计法规,统计实务、统计方法;另一册为《统计相关知识》,包含两个模块,即:会计基础知识,经济学基础知识。

第2篇

根据杭州市统计局、杭州市人事局《关于20*年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杭统[20*]26号)精神,现将我市20*年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考条件、办法和时间

1、报考统计专业初、中级资格人员必须持有新换领的《统计从业资格证》。其他条件仍按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通知》(国统字[1995]46号)规定执行。

2、考试报名以属地原则进行。先由本人提出申请,在“杭州统计信息网”“统计表式下载”模块处或在“临安统计信息网”“公告通知”栏下载“20*年统计专业资格考试报名登记表”,按规定填写报名表,经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加盖公章(报名条件见附件1),并交本人近期免冠正面照片一寸二张。报名时,还需提交本人学历(学位)证书、身份证、已取得专业资格证书和《统计从业资格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原件审核后归还)。报名地点设在临安市统计局法规科(锦城街道城中街,中国人民银行旁)。

3、全市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时间为:5月5日—13日(双休日除外),逾期不再受理。

4、各单位对报考人员的资格要进行认真审查,并在报名表有关栏目内签署意见、加盖印章。

二、考试时间及考场设置

1、考试时间为20*年10月19日(星期日)。

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时间及及科目为:

上午:9:00—11:30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

下午:14:00—16:30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

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时间及科目为:

上午:9:00—11:30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

下午:14:00—16:30统计工作实务

2、全市初、中级资格考试考场设在杭州市区。

三、统计专业资格考试培训

为切实提高考生成绩,今年杭州市将继续协同杭州联信财经专修学校(皇诰巷2号杭十中分部〈原瑞金中学〉内,联系电话:87212362、87019873)组织统计专业初、中级资格考试培训工作。各考生以自愿原则参加统计专业初、中级资格考试的培训,培训报名时间截止于5月28日。

培训内容:中级班培训为六门课:统计学原理、经济学基础理论、国民经济统计、会计基础知识、统计分析、计算机基础知识;初级班培训为三门课程:统计学原理、统计法基础知识、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

第3篇

【关键词】中国统计学 课程建设 发展沿革 缺点和不足

我国统计学的建设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已达到了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要求。通过我国不断的对统计学课程的建设,已经能很好的与数学及其他学科专业知识进行结合,统计学的使用范围也得到了推广。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提高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教学课程全面等环节,来发展中国统计学课程建设的宏伟目标[1]。

一、统计学课程的发展路程

(一)从统计学的初步基础知识开始学习

20世纪初期,统计学在我国完成了从传入到发展的第一个变革。当时的价值观、政治经济的发展等问题都影响着统计学的发展,对于传入的数理统计知识也都是最表层的,使得统计学的课程学习无法全面的发展。初步的基础知识学习使学习者大概的掌握了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课程学习方法,比如:通过实验设计法来加深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对于统计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提高,大量观察法来加深对与统计学的探究,运用实际例子来锻炼学者的观察能力,或者通过对描述统计法的学习来提高学者们对于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并根据所学知识得出自己的看法,还有推断统计法利用基础知识推断出结果和结论[2]。我国统计学课程建设正是在这种有限的条件下不断探索和发展的。

(二)统计学课程任务的划分和衰退时期

在我国大学的教育模式制定之后,统计学课程任务就被划分为了两个部门。其中一个部分是数理统计学,数理统计学是研究有效的运用数据收集与数据处理、多种模型与技术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等,对科技前沿和国家经济问题进行推断和预测的基础性学科[3]。另一个部分是社会经济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计方法不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统计方法具有一致性和目的性等特征,其特点主要是数量型、综合性、具体性。正是这种划分,使得每个统计学课程任务的统计范围和统计结果都不同,统计的方式方法也都在发生着改变,就造成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有学者提出:数理统计学到底还是不是统计学,引起了双方学者的激烈争论。同时对于这种课程划分的教学任务的改变导致统计学的发展停滞不前进入到衰弱时期。

(三)进入新世纪之后的发展趋势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经过各个阶段的不断探究和发展,我国统计学的课程建设发展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课程建设的重点也转移到以统计方法上来,使我国统计学的发展更加现代化。通过对统计学的不断认识,增加了对统计操作的锻炼,通过统计操作课程课时的增加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于统计操作的理解能力。统计学课程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授课的方式也更加科学、合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得统计学的发展日趋完善,统计学课程建设可以更加全面、科学的发展。

二、中国统计学课程建设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统计专业开设《统计学》课程不够全面

我国统计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和创新,逐步发展到全面、健全的新模式,实现了正规化和系统化的学习方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统计学课程的建设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就包括《统计学》课程的开设问题。《统计学》课程涉及到学者对于统计专业的理解和运用,各个部门学科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对于统计学整体的认知。如果不能全面的教学,学生在统计学的学习过程中就容易遗漏知识。所以,在统计学专业全面、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授课教师应该加强对《统计学》课程的强化工作,细致、全面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二)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上的不足

随着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应用。利用计算机完成教学任务,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扩大了教学范围,使得统计学的教学应用环境和数据系统越来越庞大。正是因为看到了高科技产品带来的优势,教师就更愿意依靠计算机来进行授课。相反,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授课的同时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学模式。过去在统计学的课程学习中,老师要求学生们多学习统计计算,现在在计算机课程讲授中,学生们会把学习重点放在统计学的系统操作中,缺少了对统计学计算的动手和动脑能力的锻炼。表面上看来,同学们对于统计学的知识学习和运用很熟练,但是一旦没有了计算机,那学生们就不能正常的处理数据。时代的发展对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课程建设中应该讲究方式方法,讲授老师要认真负责的进行讲解。不要投机取巧。

(三)统计学课程的讲授过程不细致

统计学的知识量很大,而课时的设置安排又很有限,所以,在讲授的过程中,老师往往只选择重点的内容进行讲解,对于统计学的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等实用操作没有很好的运用,这就降低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不能充分的理解统计结果,所学的知识也只是片面和肤浅的。所以,壮大师资力量队伍,强化教学老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是改善统计学课程讲解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也是教育部门应该发展的重点。

三、总结

通过学者们实现的统计目标,合理的控制在统计规律中的变异性和不确定性,使我国统计学专业达到了非常专业的水平。统计学课程的建设也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重视和发展,通过对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弊端的改进。讲究科学、有效的授课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又能使统计学的应用和操作得到运用。通过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使中国统计学课程建设的模式和理念都在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袁卫,关小斌等.国际统计高等教育概览[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2(15):18-14.

第4篇

不同等级的统计师考试包含不同的考试科目,以下是各类等级统计师考试的相关考试科目:

1、初级资格考试科目: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二个科目;

2、中级资格考试科目: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统计工作实务二个科目;

3、高级资格考试科目:设《高级统计实务》1个科目。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统计工作;统计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6-0077-01

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对会计人员需求量大幅提高,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解决了会计人员供给不足的问题,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对其需求的会计人员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主要讨论高职高专会计人才培养中的统计学教学问题。

一、背景

中小企业是高职会计人才就业的主渠道,这类企业由于受人员结构不完整的影响,均希望引入的会计人员具有实用性高、一人多用的素质,这与原有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异。具体来说,多数中小企业财务人员仅有一至两人,统计工作往往也由企业会计人员兼任,而国家对统计从业人员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统计知识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高职会计专业统计学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高职会计专业开设的统计学课程为专业基础课,讲授内容是社会经济统计,内容主要包括统计基本知识和统计方法。但无论教材方面还是教学方面都存在教学内容不适应差别性需求的问题。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没有结合用人方的需要将学生最需要的知识传授给他们。

1.缺少指导意义较强的与专业结合的统计学教材

高职专业统计学教材结构基本相同,就是按照统计工作的四个步骤统计来展开,但多数教材没有结合专业特征,学生难以将统计思想与自身专业结合应用,所以教材指导意义不强。现有的高职统计学教材包含太多数理统计中的公式以及推导过程,教材可读性较差,没有体现出社会经济统计的“应用”这一特性。

统计学教材按适用对象不同主要分为统计专业和非统计专业教材,生物、医学、体育等都有大量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专业统计学教材,但其他专业的统计教材比较匮乏,造成不能将专业和统计方法相结合,从而导致教材的实用性差,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适用于常规统计工作的知识被弱化或者删除。中小企业对统计工作并不重视,加上工资因素,往往选择会计人员兼任统计工作,其工作对外包括统计报表填制和报送,对内包括统计表格的设计、数据的收集整理。由此看来统计报表内容应是高职会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但这些内容只在统计调查的分类、统计整理部分的统计表中用极小的篇幅进行描述。

3.缺少统计从业资格考试中部分内容。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和帮助学生获得上岗资格以及工作能力。我国对于统计从业人员的管理更加规范化,要求统计人员持证上岗。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统计法基础》的内容在教学中均不涉及,降低了学生获得统计从业资格的概率,也削弱了高职会计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4.统计素质不足降低了高职会计学生的综合素质。会计与统计有很多地方具有相似性,如财务管理中的财务分析指标其实就是用统计分析方法中的指标分析法进行企业财务分析,高职会计的统计学教学对此部分的教学重视程度及知识迁移度不够,学生难以形成统计思想,从而降低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财务综合分析方面的能力。

5.统计应用软件过于专业化。SPSS软件是主流统计分析软件,功能强大,但对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适用性不强。首先,SPSS软件价格昂贵且普及度不高;其次,会计工作使用更多的软件是EXCEL;最后,SPSS软件功能对于财务分析效果不理想。很多高职会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越来越专业化,教学软件的介绍也多数使用SPSS,这不利于增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财务管理综合素质。

三、对策分析

高职教育应该体现职业技能的培养,为适应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兼任统计工作这一现状,就需要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增强他们未来的竞争力,那么统计学教学目标必须有所调整和侧重。

1.教材建设。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依据,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编写具有高职特点、体现专业特色的大纲和教材,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发挥统计学课程的专业基础作用。

2.教学中强化统计报表业务知识。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应强化统计报表知识,为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打下基础。统计报表部分还涉及到统计指标问题,所以统计指标章节的教学也应重点讲解,并联系统计报表内容进行综合运用的实践教学。

3.教学中补充统计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统计学教学中,在导论部分补充统计法基础知识,介绍统计法主客体、调整对象、基本规定和违法处理等知识,并为学生提出学习和应对资格考试的学习建议,丰富学生职业技能,满足中小企业需求。

4.教学中突出统计指标内容。教学中,统计指标部分不仅与统计报表密切相关,对学生做好财务分析也有着重要意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均是使用统计指标分析法来进行的,是会计与统计结合运用的体现,良好统计思想的形成对学生进行财务分析有重要的作用。

5.教学中强化软件实践。EXCEL功能强大且普及率高,学生具备使用基础,作为高职非统计专业教学,EXCEL足够完成基本的统计分析。教学中,应强化EXCEL软件的实践教学,熟练的EXCEL运用对于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和统计工作有重要意义。

高职会计教育应重视企业具体要求,调整统计学教学内容对满足当前用人企业需求,提高学生自身竞争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满雪东.关于高职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0,(19):48-50.

第6篇

根据国家人事部的统一部署和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关于*年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工作安排的通知》(统考办字[*]1号)精神,结合广西实际,现将*年我区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考试级别及科目

初级资格考试科目:1.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2.统计专

业知识和实务。

中级资格考试科目:1.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2.统计工作实务。

二、考试时间及安排

*年全国统计专业初、中级资格考试定于10月19日进

行。

具体安排如下:

统计专业初级资格考试时间:

上午9:00——11:30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

下午2:00——4:30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

统计专业中级资格考试时间:

上午9:00——11:30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

下午2:00——4:30统计工作实务

三、报名范围及条件

(一)报名范围及条件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在统计岗位上工作,且遵纪守法者,均可按下列规定的条件报名参加相应级别的资格考试。

(二)报名条件

1、报名参加统计专业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具备高

中以上学历。

2、报名参加统计专业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

条件之一:

(1)中等专业学校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10年。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6年;大学本科毕业从

事专业工作满四年。

(3)获得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结业从事专业工作满

2年。

(4)获得硕士学位从事专业工作满1年。

(5)获得博士学位。

四、报名手续和费用

(一)报名时间

*年4月20日至6月30日

(二)报名方法

报考人员必须填写《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表》,经所在单位同意加盖公章后,携带本人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身份证(均为原件)、一寸免冠照片两张(同一相底)及报名费,按属地原则到当地统计局报名。驻邕区直的中央直属单位的报考人员到南宁市统计局报名。自治区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按照规定的条件审核批准后,发给准考证,应考人员凭准考证在指定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三)报名考试费

根据桂价费字(2003)200号文规定的收费标准,统计专业初级、中级资格考试的报名费每人次10元,每科考务费45元、试卷费10元。每个级别的报考费120元(不含教材资料费)。

五、考场设置

*年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场设在各市。由广西统计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统一编排考场,各市组织考试。考务工作的实施和考场的设置按《广西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实施办法》(桂职办字[1992]20号)的有关规定办理。

六、考前培训工作

鉴于近几年来我区统计专业资格考试合格率较全国合格率

低,各市要在报考人员中开展调研,分析合格率低的原因,找出考生的愿望,本着为考生服务的原则,制订好培训计划,并认真组织开展好培训工作,以便于考生更好地掌握考试用书的知识。既提高考生的素质,又提高合格率。

七、考试的组织领导

*年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专业资格考试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考试考务工作由自治区统计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负责。各市、县统计局和人事职改部门共同负责当地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领导工作。具体组织实施由统计局负责。

七、其它问题

*年统计专业资格考试采用标准化考试,试卷全部采用

客观题,考生在答题卡填涂信息点作答,答题卡送全国考办集中机读阅卷。考试的题型题量和答题卡的填涂方法具体参见《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各市在考试各环节工作中,要树立为报考人员服务的思想,尽量为应考人员的报名、复习、考试提供方便。要认真做好考试大纲和考试用书的征订工作。报名期间,考生可通过广西统计信息网(/)查询有关考试信息。考试结束后一个半月,可通过中国统计信息网()查询考试成绩及合格标准等考试信息。

考试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单位领导务必高度重视,明确专人负责考试工作,切实搞好宣传发动和各项组织协调工作,确保*年我区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7篇

关键词:统计人员;素质;提升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167-02

1 现代统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1 掌握统计学知识及相关知识

统计学知识是统计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只有掌握统计学知识才能较好地完成统计工作。统计学知识主要包括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统计调查方法与应用、统计实务、统计过程控制、统计法、国民经济统计学、市场统计与预测、运筹学、统计决策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及案例等。此外,现代统计人员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外语知识。掌握外语知识,可以及时有效地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统计学成果,提高自身的统计工作水平。同时,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和进行国家之间统计经验交流的需要,统计工作人员还应通晓国际统计惯例。

1.2 掌握政策,遵守法规

在政策和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是统计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政策是党和国家的生命,法规是统计人员完成业务工作的纪律保证。“以法制统”是今后统计工作的必由之路,统计人员要加强对有关法律知识的学习,遵守法律、法规,才能有效抵制各种违法行为,为“依法统计”当好卫士。

1.3 具备良好的写作基础和表达能力

要作好统计分析工作,必须具备良好的写作基础和表达能力。同时,统计分析是统计优质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外提供信息和进行交流,更好发挥统计作用不可或缺的条件。统计工作,从其工作过程看,应遵循人们认识发展的规律而逐步深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把经济生活的各种原始记录、统计台帐整理到位,这只是感性认识,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统计要对事物由表面现象的认识深入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现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性,发现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存在的问题,这就是统计分析。只有统计分析完成了,统计工作才算完结。

1.4 拥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计算机应用为统计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统计人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统计工作,不仅可以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准确度。同时,由于信息量的扩大,统计预测的准确性在不断提高,统计决策的准确性也在提高。不仅如此,利用网络技术还可以建立统计数据共享平台进行各方面的交流,从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计算机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数据库管理系统及数据库相关知识、统计软件应用知识等。

1.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恪守职业道德是保证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条件。《统计法》规定,任何统计部门的数据都是法定数据,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是统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统计数据可靠性的保证,也是统计工作取信于社会、得到社会更多理解和承认的关键。这就要求统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如果统计人员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就无法抵御领导意志的不正常干预,无法抗拒个人利益的诱惑,从而会默许、纵容甚至协助作假、造假,造成统计数据质量下降,统计数据可信度降低。

2 新形势下我国统计人员需加强职业素质的提升

2.1 具有深厚的科技统计专业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以及较强的科研能力

具备深厚的经济科技同专业知识是对复合型统专业人才的根本要求。只有具备深厚的经济科技统计专业知识,才能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和统计预测,并为决策提供服务。科研的目的在于应用,统计学会在抓好学术理论研究的同时,还要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率,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作好统计科研工作,以快速、及时地将理论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目标,使科研成果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要尤其关注当前统计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如办法制度改革、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法制建设、统计服务、数据质量等领域,开展统计科研活动。尽管我们的水平可能还不是很高,但必须要有我们的声音,只有这样才会发挥我会的作用,才会有生存的空间。世界在不断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只有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才能将所学的统计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另外,新世纪经济和科技发展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是前人所未想到的,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利用,我们只能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以便发展我们的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为经济建设服务。

2.2 对计算机操作的要求更高

21世纪不仅是知识经济世纪,也是信息经济的世纪,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统计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准确度。同时,由于信息量的扩大,统计预测的准确性在不断提高,统计决策的准确性也在提高。不仅如此,利用网络技术还可以进行各方面的交流,从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发展到今天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渗透到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统计手段不断地推陈出新,这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是统计工作复杂化、统计信息需求日益提高的需要。目前,统计手段的现代化主要体现为统计工作计算机化、网络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配备必要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建好统计信息网络,为统计信息化奠定硬件基础。

(2)统筹规划统计标准仓库、统计指标仓库、统计数据仓库、统计分析模型仓库,使之电子化,为实现统计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接口。

(3)设计适用的统计专用软件,为统计信息的网上采集、整理、加工、、传递提供方便快捷的通道,实现统计部门与政府、企业、公众的互动,促进统计报表无纸化、统计信息咨询网络化。

(4)采用先进的统计模型分析软件,实现统计信息资源的在线开发利用,使大量准确、权威的统计信息产品能在第一时间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的自我增值。

2.3 具有良好的写作基础和表达能力

良好的写作基础和表达能力是对外提供信息和进行交流、发挥统计作用不可或缺的条件。

2.4 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掌握外语是获取外来信息的基础,而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是进行对外交流的必备条件。缺乏较强的外语基础,用外语编写的应用软件将无法使用,外文资料将成为一堆废纸。缺乏较高的外语表达水平,对外交流将成为空想,最起码不能进行直接交流或者在交流中容易形成差错,影响信息的准确性。

2.5 通晓国际统计惯例

国际统计惯例是世界各国统计人员应共同遵守的工作规范,是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和进行国家之间统计经验交流的需要,统计工作人员应通晓国际统计惯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应重新审视现在的统计范围、对象、内容、制度、方法和服务方向,努力冲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过时的统计观念束缚。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统计工作要改革统计制度、改革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调整、充实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更好地发挥统计在促进改革、推动发展和维护稳定中的整体功能。

2.6 具有现代统计意识、风险意识和国际意识

统计发展到今天,已经由描述统计阶段发展到推理统计阶段,统计正向深层次发展。世界上一切未发生的事情都存在不确定性,经济决策者均承担着一定的风险,统计人员在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决策的过程中,必须具有风险意识,对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尽量减少风险损失。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现实,任何统计分析、预测和决策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这就要求统计人员时刻注意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变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变化。统计部门是国家对国民经济运行状态的反映和监测机构,担负着向全社会提供统计信息服务的重任。加入WTO后,如何使统计工作适应新形势,从制度方法上与国际接轨,如何向各级党政部门和企业及社会公众提供更为权威、系统、准确、及时的统计信息,如何通过优质服务提升统计信息的社会效益,这是摆在我们统计人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只有积极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加强统计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开创统计工作的新局面,促进统计事业向前发展。

3 结语

统计人员务必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争取创新,多出成果。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也应为统计人员创造机会,组织他们学习统计知识及相关的业务知识、法律制度和计算机知识,支持他们参加统计工作会议,鼓励统计人员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的考试,引导他们积极提供统计资料,主动参与企业管理,这必将使企业统计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