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6:02:21
序论:在您撰写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中国经济,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经济走势
一、当前经济形势的主要问题
(一)世界经济走势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进入2008年以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继续向纵深发展。受其拖累,预计美国经济增长短期内将明显走低,世界经济也会有一定反应。第一,次级抵押贷款中仍有较大部分要在2008-2009年期间视贷款的风险情况调高利率(次级抵押贷款利率是可调整的),由此将引起一定的贷款违约行为,加剧贷款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第二,次级抵押贷款及衍生产品的资金链条很长,随着其影响的逐步传递,衍生产品投资者的损失情况仍在发展中,近期开始在不少大型银行、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的“财务年度”报表中较为集中地暴露出来,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继续显现。在“次贷”等问题影响下,美国经济出现了以下情况:第一,房地产市场疲软,市场预期总体悲观,先行经济指标持续走低。2008年1月份美国新开工房产许可证数量环比下降3%,同比下降33.1%;全球采购经理指数中的先行指标综合指数2008年1月份为135.8,比2007年6月份下降了2%,是2001年以来的最大降幅。第二,银行信贷收缩,金融市场信用紧缩问题依然突出;根据美联储2008年2月对国际主要银行的调查显示,有近70%的银行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授信标准。第三,财富效应支撑的消费增长放缓。第四,对美国经济和美元走势的担忧,国际资金流向开始调整。从2007年第二季度开始,外国政府投资美元资产的规模大幅下降,其中投资美国国债的规模还出现较大规模的负增长。在美元持续贬值和美国国内需求增长放缓的双重作用下,欧盟、日本以及中国等主要经济体的出口面临缩减压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下降,世界经济预计将有明显反应。
同时也要看到,受多方面的经济刺激政策和新兴市场国家高增长的支撑,世界经济将呈现相当的灵活性和弹性,出现全球性持续萧条的可能性依然很小。第一,美国采取了降低利率、减税、稳定房地产市场等一系列应对措施,有望减少房地产市场的振荡,推动美国经济逐步恢复。第二,受美元持续贬值的拉动,美国对欧盟、日本、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出口出现快速增长态势;国内消费者信心回升,1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007年12月份的75.5上升到78.4;就业整体保持平稳,单位小时劳动工资还有小幅增长,这些情况为经济恢复提供了支撑。第三,流动性紧缩主要由市场信心引起,而不是货币供给不足,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美国货币供给增长率为6.6%。只要房贷市场的信用危机不再大规模向其他领域扩散,随着美、欧、日等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松动,流动性紧缩状况有望得到较快改善。第四,新兴市场国家的高速增长成为稳定世界经济形势的最重要因素。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情况,综合判断,美国经济增长短期内(2-3个季度)将明显处于较低水平;世界经济也将有明显反应。但在刺激经济政策作用和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增长支撑下,世界经济发生持续回落的可能很小。
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外贸出口和资本市场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尚需进一步观察。2008年以来,美国经济走低、美元贬值对我国外贸的直接影响开始显现。1月份我国对美出口同比增长仅为5.4%,从2007年10月以来持续走低(2005、2006和2007年我国对美出口增长率分别为30.4%、24.9%和25.7%),1-2月份外贸出口总额的增幅为16.7%,增幅明显降低。第二,美元贬值迫使我国出口商压缩利润空间。美国对中国的进口价格指数(离岸价格)2003年12月到2008年1月,提高0.4个百分点,而同一时期美元对人民币则贬值13.24%,我国对美出口企业利润受到挤压。第三,在美国经济走低,世界经济增长趋缓的背景下,国际游资涌入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可能会推动流动性过剩问题发展,并影响股市、房市等资本市场的稳定。外部因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开始显现,需要密切关注。
(二)雨雪冰冻灾害及灾后恢复对经济走势的影响分析
雨雪冰冻灾害对经济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1、对部分地区和部分月份的价格水平会产生一定影响,但不会对全年价格总水平产生明显影响。预计会对一季度甚至上半年部分地区的市场价格上涨产生较大压力,对全国价格总指数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在雨雪冰冻、春节和价格翘尾等因素综合影响下,2008年1、2月份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可能超过7%,扣除其中的价格翘尾因素(1、2月份分别为5.8和4.7个百分点),雨雪冰冻、春节因素等带来的新涨价因素为1-2个百分点。由于这些因素导致的价格上涨集中在局部区域和全年的少数月份,因此估计对全年价格走势不会产生全局性影响。
2、对经济增长水平既有降低也有推高的作用,重点需防范以灾后重建名义铺摊子、上项目的
问题。此次灾害发生在南方,但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生产影响很小,主要对中西部地区部分省份的农业、林业、电网、工业等造成一定影响。根据各方面的初步数据,导致的农业损失为500亿元左右,林业损失570亿元,电网损失200多亿元,工业损失200多亿元,加上旅游业、电信业损失,总计在1600亿元左右。如果不考虑灾后恢复的作用,仅从农业成灾面积和其他行业直接损失对产值的直接、间接影响分析计算,对全年GDP增长率的影响为0.59个百分点。如果考虑灾后恢复的作用,例如农业方面通过补种等措施扩大种植面积,工业方面通过提高开工率水平补回产值损失等,则灾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明显减小。综合这些分析,考虑到我国经济总量的规模,估计此次灾害对2008年经济增长水平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灾后重建。如果仅考虑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在此次灾害中受到的直接损失,并以此作为恢复重建的投资额,就可以拉动经济增长率提高0.28个百分点。需要注意的是,灾后需要重建的不仅仅是上述两个部门,因此,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也不仅是以上计算的程度。考虑到2008年是各地新一届政府班子开始工作的第一年,面对诸多加快发展的有利因素,很容易借灾后重建的名义,加大投资建设力度。据有关部门的信息,在灾后重建项目申报中,不少地方显示出大思路、大手笔,要打造某某中心、某某基地等,都是大项目。这一苗头一旦蔓延起来,很可能引起行政主导的投资反弹,需要高度重视。
(三)价格涨幅将出现前高后低的变化趋势
2008年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仍然较多,既有国内外成本推动,也有统计指标包含的翘尾因素,还有因大面积雨雪冰冻与春节旺销而导致的季节性价格上涨,特别是全球性气候异常导致国内后续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增大。从稳定价格的有利条件看,伴随改革逐步深入和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我国物质基础和企业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逐步显现,投资、出口等需求增长趋稳,房市和股市交互推动、持续升温的态势有所遏制,部分农产品短缺下半年可望明显缓解。随着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的逐步减弱,预计价格涨幅将出现前高后低的变化趋势。
1、猪肉、鲜蛋、食用植物油等部分食品供给短缺在2008年会发生转折性变化,对价格上涨的影响将明显减弱。从这些农产品生产的周期特点看,价格上涨和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刺激作用,预计在2008年年中左右将集中显现,供给会明显增加,其价格水平也将出现明显回落。
2、国内外成本推动因素对消费价格上涨会有一定影响,但总体看影响不大。随着国内油料作物生产的增加,预计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会有所降低。此外,价格监管措施也会发挥稳定作用。因此,即使大豆、豆油等产品进口价格提高,预计影响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的幅度会小于2007年。就农产品而言,由于其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潜力不大,而需求刚性较强,因此,要素成本增加会在长期内持续推动农产品价格呈现攀升趋势。但从农产品生产周期性变化看,2008年年中一些短缺农产品供给数量会明显增加,在供求关系明显改善的情况下,预计成本上升因素通过价格上涨释放的空间将明显减小。就工业品等非食品类产品而言,由于其需求弹性较大,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潜力较大,且近几年企业利润持续大幅增加,上下游企业的成本消化能力较强,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有利于遏制工业品提价冲动。
3、总供求关系趋向好转,对价格上涨的压力将减小。从供给方面看,随着新一轮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和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的物质技术基础进一步增强,粮食连续4年丰收,基础行业供给紧张情况逐步缓解,总供给增长潜力扩大,这是继续保持较高经济增长和较低价格的基本条件。预计2008年社会供求总量和结构的平衡状况将趋于改善,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将趋于回落。根据我们对投资和生产资料价格周期性波动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2007年下半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是2006年上半年投资增幅提高的滞后表现,由于2006年下半年投资即开始趋稳,因此从投资增幅回调趋势的滞后带动效应看,2008年下半年生产资料价格涨幅有可能随之回落。
4、正确估计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影响。当前国际资源性产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国内价格涨幅明显提高,因此,推出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需要相当审慎,以防加大涨价压力。同时也要看到,在国内外资源性产品价格倒挂的格局下,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很难正确发挥,不仅难以刺激成品油等资源性产品的供给增加,而且会促使本已不足的成品油等资源性产品输往国外,加剧供求紧张矛盾。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低估,也非常不利于促进社会各方面努力节约利用资源。在供求平衡,竞争趋于激烈的环境中,资源性产品价格调整引起的成本增加,通常会迫使企业设法加强管理、降低消耗、创新技术等,进而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因此,适时平稳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是不能回避的。
5、翘尾因素对2008年上半年价格涨幅的影响较大,下半年将明显减弱。根据我们计算,2008年消费价格累计翘尾因素为3.4个百分点,是2007年翘尾因素的两倍。就是说,即使2008年没有一点新涨价成份,仅仅翘尾因素,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会同比上涨3.4%。从全年来看,各月消费价格的翘尾因素基本呈前高后低的态势:6月份以前会超过5个百分点;6月份以后,翘尾因素会逐月下降,9月份以后会下降到2个百分点以下。
模型分析表明,考虑翘尾因素影响,若不采取相应措施,2008年消费价格涨幅将达到6.3%。中长期看,我国工业品价格涨幅呈现回落态势;农产品以及食品价格呈现攀升态势,但不会十分剧烈。综合模型预测及以上因素分析,随着部分短缺食品的供给增加,社会供求总量和结构关系的改善,竞争会更加充分,国内外成本推动因素估计较难通过涨价释放,在调控好投资、消费、出口等需求增长的前提下,考虑到资源价格改革的因素,预计新涨价幅度可能保持在1.5%左右,加上翘尾因素,消费价格全年涨幅可能控制在4.8%左右。全年价格上涨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四)高度重视股市、房市波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不断发展,对资产价格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从日本、泰国、韩国、我国台湾地区的发展经验看,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发展,都难以避免资金过剩问题,并进而导致股市和房地产等资产的严重泡沫化。我国股市和房地产价格上涨有合理的一面。从股市看,前几年股指偏低,存在价值低估现象。2006年股市的上涨带有较强的恢复性增长特征,而对未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预期,也为上市公司的高市盈率提供了持续的心理支撑。从房地产市场看,土地资源的有限性、用地结构扭曲和住房需求持续增长,是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但是应该高度关注,我国 的股市和房市正在出现相互推动、交替跃升的局面。由于股市的财富效应,大大刺激和吊高了居民的购房需求。房价看涨预期又强劲推高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股票价格,这样开发商就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在股市上筹集巨额资金,从而不惜以高于底价数倍的高价竞相购地,结果必然推高地价和房价。而房价上涨和开发商土地储备的增加,又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开发公司股票价格的上涨。当房价和社会最终购买力严重脱节、股价和公司的基本面严重脱节时,资产泡沫就会破灭,从而拖累实体经济,造成金融和国民经济的风险,导致经济较大波动。
进入2008年以来,随着调控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股市、房市交互推动、持续升温的态势开始改变,这是十分积极的变化。同时也要注意股市、房市交互推动,持续向下波动的可能,警惕其对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的影响。住房和汽车是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其中住房的作用更加重要。近年来购房需求快速扩大与房价加快上涨相互推动,使城市建设和房地产投资不断升温,是推动经济增长高温趋热的重要因素。如果房市出现相反的变化,则也是引起经济增长向下调整重要因素。2008年以来,住房交易量在明显缩小,在信贷受到较严格控制,企业上市筹资难度加大的情况下,近期一些房地产企业资金周转明显紧张,降价售房的可能性增大。如果市场房价下降,将改变预期,引起持币待购的现象。购房需求可能进一步减少,与房价下降相互推动,导致房价进一步下降、需求进一步缩小。房地产开发和城市建设速度将逐步减缓,对经济增长将形成越来越明显的抑制作用。房地产市场的调整需要较长时间,因此,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预计经济增长将出现较长时间的回调。
股市吸纳、筹措资金的功能和财富效应对房市的影响主要是:股市收益率高时,会分流购房资金,减少房市的需求;房地产企业通过股市可以筹措到运营资金;股市的赢利可以增加购房需求。从这些影响看,当前股市的变化,一方面可能增加购房的需求(资金从股市流向房市),另一方面也可能减少购房需求(资金被套在股市,家庭金融资产减少);同时,会减少房地产企业的筹资数量,缩小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总量和购置土地、进行开发的能力。综合看,是起着引导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开发收缩的作用。
总结以上分析,当前房市股市的变化,潜伏着导致经济增长下降的因素,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大的波动出发,对这种可能性要高度重视。
二、近期经济走势分析
当前影响经济运行的因素比较复杂,综合这些因素的影响,把握未来经济走势,还是要从三大需求的变化着手。
(一)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有可能减缓,消费需求增幅有可能趋稳
近期市场购房需求增长可能放慢;受成品油价格提高,用车费用增加以及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发展,购车需求也可能增长放慢;受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的影响,非必需品的消费支出增幅可能放慢。综合这些情况,未来一段时间消费可能由持续趋旺转为趋稳。当然,在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和消费领域扩大、消费预期改善的大背景下,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持续扩大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但近期变化对经济增长会有一定影响。
(二)投资增长存在不确定因素
当前既有刺激投资增长的因素,主要与地方新一届政府开始工作以及灾后重建等相联系;也有抑制投资增长的因素,主要与房市股市变化和城市建设规模、速度等相联系。此外,资源环境工作以及对新开工项目的管理,对投资也会形成一定的约束。需要注意到,在存在资金流动性过剩、劳动力就业压力巨大以及加快发展的条件较好的大背景下,投资增长潜力始终很大。房地产和城市建设的变化,预计不会对近期投资增长形成明显影响。所以,重点需要警惕新的投资反弹。
(三)出口增长可能平稳回落
受外部因素影响,考虑到国内控制不合理出口增长的税收等有关措施,以及人民币升值加快的影响,预计出口增长将逐步减慢,但在一系列支持出口增长的中长期因素作用下,预计总体仍会保持较高水平。
综合三大需求的变化,在消费趋稳、投资有可能趋升、出口趋降的情况下,总需求增幅可能变化不大。因此对近期经济走势的影响也不明显。调控的要点宜协调好投资与出口需求的消长变化,注意保持总需求增长的稳定。房市股市的变化,主要会影响到更长期的经济运行态势,需要综合考虑,妥善调节引导。
综合以上分析,在合理调控各项需求的前提下,近期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高位稳定态势,一季度GDP增长率可能在10.5%左右,CPI同比涨幅在7%左右。
三、政策建议
影响当前经济形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收缩性的,也有扩张性的,既有影响当前的,也有关系中长期经济发展的。针对这些问题,政策的基点宜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可以视问题的发展,择机出台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措施。宜着眼于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在消费结构升级、稳定农业生产和食品供给、资源价格改革、资本市场建设、投资调控方式完善等方面出台一些具有长远意义的政策措施。
(一)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发挥好财政政策支持薄弱环节、促进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宜以结构优化为中心,根据恢复重建项目的环保、资源利用、技术水平、安全等方面情况,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合理选择项目,重点推进重建基础上的优化升级。要继续控制信贷资金的过快增长,但应该尽可能少用额度控制办法,主要依靠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措施实现货币政策目标。针对美元利率不断下调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较大等情况,利率调整宜更加谨慎。
(二)继续控制不合理出口增长,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当前对外贸易条件的变化,对外贸企业既是严峻考验,也是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机遇。宜加强这些方面的政策研究,通过改革相关的体制机制,完善相关政策,继续适度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抑制不合理出口增长,鼓励资源性产品、关键适用技术设备进口,同时采取综合措施推动与外贸相关的产业加快改造升级,优化进出口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外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
(三)积极引导住房、汽车方面的合理消费
在提高收入、改善消费环境、改善消费预期、注意按照资源环境方面的要求,引导节能省地环保型的住房、汽车消费,当前最重要的是研究房价变化对预期和需求的影响,促进形成稳定房价和购房需求的市场环境。为此,一方面应继续落实近年来抑制不合理购房需求的各项政策措施,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另一方面,应密切监测,深入分析房价和预期之间的关系,以及预期与需求变化之间的关系,积极采取稳定预期的措施。例如可以考虑从信贷资金方面对房地产企业符合要求的开发建设活动予以必要的支持,适度降低其对售房款的依赖,提高房价的稳定性。
(四)找准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增强政策措施的针对性
引起当前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农产品供给不足,同时,也要高度警惕非食用农产品需求过快扩大,以及总需求加快增长的苗头。稳定价格的重点应该放在增加短缺产品供给方面,同时注意控制非食用性农产品需求增长。
在我国发展 市场经济和开放型经济的背景下,应当密切关注价格上涨的客观压力。成本推动型、需求拉动型、国际输入型和体制转轨型因素,都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加大。需要审时度势,深化改革,综合运用财政、货币信贷政策和相关的公共规制政策,针对不同类型的通胀因素加以治理。从紧的货币政策和总需求管理的各项措施,主要目标宜集中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考虑到当前世界经济的诸多不确定性,特别是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延伸影响,我国在货币政策、总需求调控政策方面,宜留出一定的灵活空间,以利于适时适度加以调整。
(五)注意防止食品价格和农产品生产出现较大波动
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包括两类因素,一是由于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加推动的趋势性攀升;二是部分农产品生产的周期性波动。为稳定农产品生产和价格,要把完善短期政策与长效机制建设结合起来。一方面,在刺激农产品生产扩大的各种因素比较集中的时期,应注意其对当期和下期的不同效果。注意监控食品价格上涨幅度,把握好各项支持政策的力度,努力减小当期供给与下期供给之间的波动。
另一方面,加快完善农业扶持政策体系,促进工农产品比价关系平稳调整,包括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健全疫情疫病防控体系等。我国人均农业资源有限,特别在国际能源与农产品价格开始建立联系的形势下,提高农产品市场效益,更要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粮食和与吃饭相关的其他农产品,应该主要立足国内平衡。由此出现的效益损失,宜通过农业扶持政策予以补偿。
(六)注意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为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体制政策环境。综合考虑2007年价格翘尾因素和2008年新涨价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冰雪灾害等突发因素可能推高消费价格,既要坚持完善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又要考虑社会承受能力,把握好价格改革的时机和力度,并应着力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以资源价格改革为例,随着部分食品供给不足得到缓解,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回落,可适时平稳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同时进一步完善对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的补贴机制。
关键词: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制约;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制约农业发展
下的“一家一户”发展方式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这种方式对于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农业增效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方式也逐步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成了农业的提质增效的制约瓶颈。在“一家一户”的模式下,群众满足于传统农业带来的最基本的效益,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抵制新的发展模式。带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增加了农业的生产成本,制约了农村社会的劳动力的有序流动;缺乏资金投入,农民不可能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大的投入,从而严重制约新技术、新农艺的普及和推广;好的能给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带来推动作用的农业项目落地难。一部分群众有很深的土地情节,他们不愿意搞土地流转,只守着几亩地,给项目落地带来实际的困难。
1.2 集体经济收入严重不足,制约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事实上大多数村缺少集体经济收入,农村的社会事业发展举步维艰,没钱办事缺钱办事的现象比较普遍。文昌街道地处城区,其辖区69个村居中,城区周边的20个村居每年能有公共积累留存发展,其他村仅仅满足于正常的开支。长此以往,个别基层村居干部就有了畏难发愁情绪,从开始的“想干事”到后来的“干事难”逐步发展成了“不干事”。因此,壮大集体经济收入,保障农村事业正常运转迫在眉睫。
1.3 基层干部和群众素质是制约农村事业发展的关键
思路决定出路。但凡做出点成绩的村居,必定有一个思想解放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带头人,必定又一批敢闯敢试积极配合的干群队伍做支撑。如果政策、资金、人才是农村发展的三要素的话,在当前情况下,最最要紧的是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
2 解决对策初探
2.1 推进土地流转实施农业项目招商破解发展瓶颈
2.1.1 打破原有种植经营模式
实施园区以及农业项目带动战略,努力打破一家一户种植经营模式。近几年文昌街道按照“土地向大户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的思路,在土地流转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累计流转面积1046.7hm2,占全街道耕地面积的28%,土地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产业支撑带动作用日益明显。通过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资源向优势产业集聚,培植壮大产业园区,夯实打牢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农民可以得到四金:土地流转的租金;在自己流转出土地做工的薪金;可以通过入股形式共同经营的股金通过和项目公司一起生产经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最低保障金。群众通过土地流转真正得到了实惠,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也使文昌街道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蔬菜、花卉苗木、丰产林等产业更加有序、健康、快速的发展。
2.1.2 实施招商驱动战略,不断提升园区内涵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丰富农业示范园区内涵、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大力推行农业产业招商,带动农业特色产业的优化升级。目前,全街道农业企业累计达到24家,其中注册资金超过100万元的8家,500万元以上的5家,过千万的4家,发展国家三级以上资质的园林企业3家。
2.1.3 加大扶持力度
为了更好的促进农业产业的规模经营,各级应该出台更加有力的鼓励土地流转的实施意见和更加合理的奖励办法,并将这项工作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加大奖励扶持。要强化项目招商意识,在切实做好招商引资的同时,要为农业项目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特别是要适当放宽农业设施建设方面要求,在各个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2.2 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促进基层组织高效运转
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渠道是多方面的,破解集体收入难题的办法也很多,但是,如何尽快实现基层组织“有人干事有钱办事”的目标,就目前来看最实用的办法就是“以奖代补”的政策扶持办法。要加强财政扶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化解村级债务,形成财政资金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增长机制。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输血作用,鼓励支持农村干部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
3 关于下一步农经工作创新工作的几点思考
3.1 加快招商步伐
坚持农业产业的基地化、园区化和公司企业化,通过进一步加快招商步伐,实现产业聚集、农业技术聚集、农业人才聚集和效益聚集,实现农业层面上的根本转变。
3.2 加快新型农民的培训
农业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的农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农民群众是我们新战略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因此尽快培育一批思想开放的新型农民迫在眉睫。我们要利用农闲时节和全党上下深入贯彻十精神的有利时机,着力培育一批新型农民和农村干部。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培训过程要实实在在,培训内容要切实有效,整个培训要让参训着刻骨铭心。在当前培训资源有限的情况下,2013年先从两方面入手:选派一些思想相对开放能做群众工作的群众和基层干部进入到大专院校学习农村的发展政策和发展思路;邀请这个方面的专家对干部群众进行规模培训。
3.3 快速推进园区建设,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和休闲农业示范园
关键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对策
1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生着制度性的转变和结构性的调整,经济的增长速度有所回落,物价水平也持续的低靡,中国市场总体处在了一个疲软的状态。虽然国家采取了很多的政策手段来刺激经济的增长,但是因为政策的滞后,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自从1998年以来,我国农民增产不增收,占70%总人口的居民收入十分的有限,购买力逐渐的下降,农村市场并没有发挥足够的潜力。市场的容量也没有得到更好的扩张;城市经济也非常差,产品生产过剩,大批的工人下岗,失业率有所攀升。在新的时期,城乡经济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想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营造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有效消除城乡发展当中的不利因素,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需要提高城市和乡村的经济实力,为城乡的协调发展打好基础,通过城乡之间产生的技术、资金和服务的转移,带动城乡经济的发展,从而消除二元结构的差异,达到城乡经济在空间上的有效融合。
2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
2.1城乡产业结构失衡
城市产业形成与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的分工细化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城市生产力结构当中,城市产业结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当前我国的城市产业结构仍然存在着不合理现象。
农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在农村的产业产值与当前的劳动力结构不协调,农村劳动力生产率显著的低于其他的行业;其产业结构与消费者的需求结构有着很大的矛盾,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着我国长期以来依赖于低层次平面垦殖的生产结构;农村产业出口的商业结构不是特别适合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要求。
2.2城乡居民人力资本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人力资源理论认为,个人的能力决定了收入上的差距,而个人的能力又是受到教育程度决定的,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能够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综合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能够更好的缩小收入上的差距。我国的城乡居民受到教育方面的机会在先天性上就存在着很大的不公平,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大有着很深刻的原因。根据相关数据,与城市劳动者的水平相比,农村劳动力的文化和专业技能水平较低是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因为农村劳动力的低素质限制了他们自身的收入。我国的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农民不仅收入很低,同时还存在着失业风险高、缺乏相应保障等问题。这些都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关注,究其原因,最终还是因为农民受教育程度不是很高,缺乏相应的知识,只能从事简单、收入较低的工作。
2.3区隔就业政策的限制
一般而言,我国的就业政策主要是一种区隔的模式,首先表现在地区分割和先后的顺序上,该政策很适应以前的户籍管理制度和保证社会稳定的策略。这种措施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固化人口居住及其活动区域,从而方便行政管理。所以,各个地区都是以本地区的就业目标来制定相应的政策,但是,企业生产则是从自身的经济出发,在效率原则的驱动下,更是愿意雇佣工资较低、没有任何保险要求的农民工,从而导致了下岗职工就业难度较大,由此造成了我国经济的高增长和高失业的现象出现。
3促进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
面对当前我国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充分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3.1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
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目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就是:第一,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农村非农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第二,需要调整农业生产的结构。需要调整农业生产的经营模式,有效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产业化经营,有效使农产品加工增值,提高农业效益,从而更好的增加农民的收入;第三,需要调整农业生产产品的结构,通过产品结构的调整,发展优质高产、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业效益,更好的增加农民的收入。此外,政府应该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有效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城乡的协调。
3.2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制定相关的政策,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收入;工商企业应该生产适合农村市场需求的产品,不断拓宽市场,提高农民的消费欲望;应该减轻农民的负担,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
3.3有效推动城镇化进程,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的城镇化速度一直在加快,其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因为我国的城镇化远远落后于工业化,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加大,农民的就业困难,生产率变低,经济发展缓慢。所以,在当前,需要大力实施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战略,从长远规划,积极引导,加大投入,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 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保税物流园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论当前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析转型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我国鳗鱼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走出困境的对策 我国推行绿色GDP核算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农机作业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城市供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科技组织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关于我国薪酬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策略 我国创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自助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及管理对策 当前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2-3.
[4]2015年社会物流总额达220万亿 从业人员超3000万人,中国经济网[EB/OL]., 2014-10-08.
[6]如何创建智能物流系统?[EB/OL]., 2012-2-12.
[7]俞建峰.物联网工程开发与实践[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 浅谈二维设计与三维设计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三维教学目标”理解和表述的主要问题与改进策略 浅谈直销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三维GIS的基本问题探讨 当前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基于GIS的网络三维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基于网络GIS技术的三维可视化及实现思路研究 对三维GIS技术理论的简要探讨 基于三维GIS的实例研究 浅析三维GIS的行业应用 实景三维GIS的应用前景概述 基于GIS的三维建模研究 基于Google Earth技术的三维GIS研究 基于GoogleEarth技术的三维GIS研究 对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的一些认识 浅谈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长沙市物业管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假日旅游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7.访问时间:2012年10月29日
[4]陶琼,朱大明.三维GIS的发展趋势与建模分析[J].地矿测绘,2008,24(4):35~37
[5]三维GIS发展评述.http://202.116.160.98:8000/course/gis/Extend/4/443.htm.访问时间:2012年10月29日
关键词:世界经济;发展失衡;问题探讨;对策研究
一、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问题表现
1.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
当前,造成世界发展不平衡的主要问题之一,便是发达国际发展的不均衡。其由于本身的政治体系一经济体系的差异,以及科学发展的技术不同,市场需求不同及人口地域不同等,造成了国家本身发展有别于其他国家。研究世界近代史可以发展,自冷战结束之后,经济稳步发展并在全球起领导地位的美国,其发展实力一直稳居世界首位。然而,仔细研究历史可以发展,二战后的日本与西欧国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其经济发展水平已经逐渐赶超美欧等过。这正是由于其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需求的增加、以及人们受教程度的稳步提升带来的有益结果。由此可见,虽然同处发达国家行列,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经济模式与政治体系,所构架的不同社会体系,对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造成了发达国家内部与整体发展间存在的失衡现象。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
当然,比起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是致使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更主要原因。众所周知,发达国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创建起众多的“垄断性”行业和科技,这些行业和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促进了其国家经济的收益情况。相对的,由于技术发展不完善、经济体系仍在建设与摸索过程中,虽然就中体而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当前的发达国家,然而其人口压力同样重于发达国家,造成人均增长受到限制,并直接影响了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收入情况。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程相较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因此其社会经济形态转型尚不完全,这导致了其产业发展中的科技渗透水平较低、发展效率较慢、发展收益受阻等众多现象产生,没有良好的经验指引,造成了其经济发展频走弯路,从而导致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失衡现象产生。
3.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
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共同作用于世界经济发展,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另一重要问题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归功到底也是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模式,市场本身的供需能力,自然资源的蕴含情况、地质地域差异,以及社会群体受教育程度造成的。自二战结束之后,发展中国家开始了稳步的发展与建设,而其在建设国家与民族经济的过程中,国家本身蕴含资源及地质地域环境造成了发展条件的天差地别。另外,本国内的市场需求,国际间的市场需求关系,同样造成了其经济发展的迥异,也是造成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当然,受教育程度注定了其科学技术的掌握与应用,在社会资源运用与开发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确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决定了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均衡对策
1.发达国家修正负债依赖型经济增长模式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经济地位在全球中逐渐凸显而出,一度使美元成为全球货币衡量单位,并促使美国账户常年处于赤字状态,美国经济为确保其内部平衡,向外借债成了其发展经济的必然手段。随着债务的不断增加,美国的经济地位也逐渐有所下滑。身处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领导地位的美国如不更加自身经济增长模式,将很有可能造成全球性的经济动荡,同时促成世界经济进一步失衡。因此,美国等发达国家应应对当前负债依赖心理,转变内部经营模式,确保自身经济发展,以现代化经济管理理念更加趋于科学性和实践性、人性化,更加尊重人的发展与个性,管理更加的民主化、和谐,在这样的管理体制观念,有助于形成巨大的凝聚力,促进经济发展的转化升级。
2.发展中国家完善内需经济增长模式
内需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经济影响作用,需要通过对国内产业布局以及经济资源配置力度的加强改变现有的阻碍内需经济增长的问题。对国家金融业的风险以及相关企业投资风险进行多重考虑,通过调整适当的对应政策,改变政策上对内需经济增长出现的壁垒,从而让发展中国家的内需经济获得提升。
3.采用产业集群的协同管理,促进经济主体间的协作
当前,现代化经济管理在管理理念上有所改变,但是在实效上并没有达到质的飞跃,因此,现代化经济管理在日后的发展中,仍面临着重大的转变。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化思潮的冲击现代化经济管理面临着重大的观念转变。产业集群主要优势表现为产业链各环节衔接有序、互利互惠、运作顺畅、价值共享。增强技术柔性,利用产业集群协同管理来强化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技术环节梳理。其实现途径是针对技术薄弱环节应强化其在技术引入、技术创新及与技术相关的土地、劳务、水电、人力等配套资源投入力度,根据产业集群产业链各环节自然价值分布状态调整资源分布,避免发生单一环节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
参考文献:
[1]邹伟伟.中美经贸关系的历史发展与政策博弈[D].西南财经大学,2010.
一、融资难是目前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发展中的中小企业、个体户,扩大再生产时缺少启动资金和流动资金,是制约民营经济长足发展的首要问题。个体私营经济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突出问题,就是资金周转不灵,尤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紧要关头,流动资金、储备资金不足,往往使即将成功的一桩生意或一次很好的发展机遇付之东流。私营企业主刘玉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座谈学习讨论会上深有感触地说,我在2009年同浙江某企业签订一个合同,因为这个品牌市场前景看好,因此要做的人非常多,我将前期50万元汇过去后,对方要求再付10万元的商标使用保护金,我多方筹措无果,无奈放弃了这桩生意,最后证实这个品牌市场销路顺畅,营业额一路飚升,所有商目前都获得了较大效益。如果当时能从银行贷款10万,依据经营状况我将10个月内如数还清。他说的是一个典型的由于资金不足制约私营企业经营发展的实例。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项调查走访时,又进行了深入了解,发现资金缺乏是困扰私营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帮助私营企业尽快解决这一难题,**个私协、协会党总支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专门组织召开了部分企业代表、个体商户代表、赤峰市邮政储蓄银行领导参加的三方座谈会,讨论的主要议题就是:如何为中小企业和个体户提供贷款支持。通过座谈讨论,最后达成了为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办理1-10万元的(一年期)小额贷款意向,办理形式有两种,一是三名个体户或者私营企业互相担保(也叫联保);二是有两名公职人员(即有固定收入的企事业单位人员均可无需提供固定资产抵押)担保,对信用好的企业和个体户给予免一个月利息的奖励。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私营企业和个体商户投资创业的积极性和热情,对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有力的助推作用。
二、房屋租赁费(包括好处费)过高使经营者几乎无利可图,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又一主要问题。
据初步调查统计,目前在**辖区内的经营者当中,90%以上商户使用的经营场所都是租用他人的门面房,自己有房屋从事经营的商户不到总数的10%。由此可见,房屋租赁市场是一个比较大的市场,而且目前这个市场基本上是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由于租赁房屋要收取费用,甚至是收取一笔数额相对较大的费用,因此很多商户感觉难以承受。为了增加利润,到目前为止,除少数出租房户办理了合法经营手续、照常纳税外,大部分房屋租赁户无合法经营手续,造成了房屋租赁市场无章可循的混乱局面。
以红山区松州巷来讲,一处五年前用25万元购买的临街商用房,现在年租金达4-5万元,加上“好处费”1-2万元,经营者一年苦心经营下来,去掉人员工资、税金等费用,几乎是无利可图,甚至一部分经营者还要赔钱。反过来,房屋出租者不用付出任何劳动、代价,却能赚到比经营者多出几倍利润的纯收入。房屋所有者由于脱离了有关部门的监管,虽然他们交纳了一定的税,但是税绝大部分都是由承租方缴纳的,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承租方的负担。调查中还发现,房屋租赁市场另一个混乱现象就是所谓的“好处费”现象。好处费根据地段优劣而定,1-10几万元不等,无形中进一步增加了经营者的负担。有时投资商户看好了一处经营场所,却因为“好处费”和租金过高而无法租赁最终只得忍痛割爱。个别租赁者实在没法,冒着很大风险租赁经营,也是迫于无奈,既使经营者有教高的经营策略,目前也只能保本经营,长期发展下去,店铺所面临的只有转对。如兑店时掏了10万(假如)好处费,那么在转兑时就要15万元的好处费,形成恶性循环,这些不正常经营行为,严重制约着本辖区的经济发展。
上述两个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该如何去解决,还有待于有关部门共同商讨、研究,单靠某一个部门去解决,目前难以解决。我们的想法是,作为一个议题,有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出台一部政策法规,来规范、监督、管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市场,使房贷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合理化,为广大经营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发展的空间。
三、无大型企业或劳动密集型企业,促使众多中小企业涉足流通领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又一突出问题。
在赤峰地区,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便是,我们用的一张纸、一个螺丝钉,都是外地生产的,赤峰几乎没有生产加工型企业。近年来,从赤峰物流行业来看,该行业现在越来越红火,就以头道街北市场为例,每天物流运转车辆上百台,运送货物几千吨,几乎都是从外地发往赤峰的货。小到一支笔,大到工程机械、汽车、冰箱彩电,基本都是从外地流通进来的。这一现象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外地的经济发展,却使赤峰的经济产生了滞后。因此,多上一些生产、加工型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劳动密集型),对于赤峰地区经济的发展会有众多好处。主要表现为:
一是可以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大型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能实现很多人就业,是减轻流通领域经营人员过多压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这样,将流通领域人员分流到其他领域,可为流通领域始终保持有序竞争、合理规范的经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是有了较强大的工业做后盾,才能使地方经济更加稳定发展、持续发展。本地的产品销往外地,促使外地商户与资金到本地来投资兴业,既可以加快本地物资流通速度,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