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6:02:17
序论:在您撰写采购管理基础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为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培育和发展住房二级市场,规范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收益分配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建设部《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管理暂行办法》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土地出让金和收益分配管理的若干规定》等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北京市城近郊八区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土地出让金和收益分配管理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北京市城近郊八区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土地出让金和收益分配管理暂行规定
为规范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收益分配管理,培育和发展住房二级市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建设部《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管理暂行办法》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土地出让金和收益分配管理的若干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一、职工个人购买的经济适用住房和按成本价购买的公有住房,房屋产权归个人所有。
二、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时,由购房人按上市出售的已购公有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所在地的标定地价的10%交纳土地出让金或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在标定地价明确前,土地出让金或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暂按房屋售价的3%交纳。
购房者缴纳土地出让金或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后,按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商品住房办理产权登记。
三、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土地使用权是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其土地出让金依法上交财政,专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已购公有住房的土地使用权是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其上交的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按已购公有住房原产权单位的财务隶属关系和财政体制,分别上交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或返还原产权单位,专项用于住房补贴。其中已购公有住房原产权属行政机关的,全额上交财政;属事业单位的,50%上交财政,50%返还原产权单位;属事业单位的,全额返还原产权单位。
四、职工出售已购公有住房属于规定标准面积内的部分,其售价在每建筑平方米4000元(含)以下部分,全部归出售人所有;售价在每建筑平方米4000元-5000元(含)的部分,80%归出售人所有;售价在每建筑平方米5000元以上部分,50%归出售人所有。售价扣除归出售人所有部分后,余额比照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上交财政或返还原产权单位。
属于超标面积部分,其售价扣除售房职工支付的购买超标面积的房价款后,余额比照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上交财政或返还原产权单位。
五、已购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时,除由购房人按第二条规定标准缴纳土地出让金外,其出售收入全部归出售人所有。
六、出售人是住房面积未达到规定标准的职工,可申请返还其夫妇双方应得的住房补贴,返还额不超过上交财政或返还原产权单位的售房收入部分且不超过职工应得的住房补贴。
七、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应按有关规定交纳税费。
这本书在初步介绍采购功能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采购与现代采购的特点区别,并深入系统地分析了订货点采购、jit采购、mrp采购、供应链采购、招标采购、电子商务采购的基本原理、内涵、实施方式、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为科学采购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上佳途径。随着企业竞争越来越大,如何去完善工作以及提高自已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自已对采购工作有了进一步深切的了解。现将学习中的收获与感想进行分享。
传统的采购管理思想中买卖双方的关系是相互对立的,现代采购管理思想中买卖双方是合作伙伴关系。
传统的采购管理思想认为供应商的数目越多越好,现代的采购管理思想认为越少越好。
传统的采购是定期交货,现代的采购是及时交货。
传统采购中先设计产品后质询价,现代采购是供应商参与商品设计。
传统采购管理中信息交换是定期的库存较大,现代采购管理的信息交换是及时的,信息较小。
采购人员作为采购活动实施者,其能力素质也颇为重要。首先采购人员应具备如下的知识素质,因为在采购工作中,一方面采购人员要与不同类型的供货商打交道;另一方面,采购的商品品种繁多,规格不一,且市场上商品的供求变化快,为此,采购人员应该具备承担采购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政策、法律知识。政策、法律知识包括国家出台的各种相关法律、价格政策、专营方向,维护国家与企业利益。
1、市场学知识。了解消费者需要,掌握市场细分策略以及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方面知识,才能合理地选择采购商品的品种,从而保证采购的商品适销对路。
2、业务基础知识。业务知识包括谈判技巧、商品知识(商品功能、用途、成本、品质)、签约的基本知识等,这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关键,将有助于与供应商的沟通,能主动进行价值分析,开发新来源或替代品,有助于降低采购成本。
3、社会心理。了解客户的心理活动,把握市场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采购工作的针对性。
4、自然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包括自然条件、地理、气候、环境变化以及数理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将现代科技知识用于采购过程,把握市场变化规律,从而提高采购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
5、文化基础知识。这是其他知识的基础,一个文盲是干不好采购工作的。
知识不等于能力,国外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要办好一件事,知识起的作用只有1/4,而能力起的作用占3/4,可见能力更为重要。要干好采购工作,采购人员同样应具有相应的能力:
1、分析能力。分析市场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消费者购买心理,分析供货商的销售心理,从而在采购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2、协作能力。采购过程是一个与人协作的过程,一方面采购人员要与企业内部各部门打交道,如与财务部门打交道解决采购资金、报销等问题;与仓储部门打交道,了解库存现状及变化等。另一方面采购人员要与供应商打交道,如询价、谈判等,采购人员应处理好与供应商和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关系,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3、表达能力。采购人员是用语言文字与供应商沟通的,因此,必须做到正确、清晰地表达所欲采购的各种条件,如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期限、付款方式等。如果口齿不清,说话口罗嗦,只会浪费时间,导致交易失败。因此采购人员的表达能力尤为重要,是采购人员必须锻炼的表达技巧。
4、成本分析和价值分析能力。采购人员必须具有成本分析能力,会精打细算。买品质太好的商品,物虽美,但价更高,加大成本,若盲目追求"价廉",则必须支付品质低劣的代价或伤害其与供应商的关系。因此,对于供应商的报价,要结合其提供的商品的品质、功能、服务等因素综合分析,以便买到适宜的商品。
[摘 要] 采购管理实务作为中职课程教学中重要内容,采用科学、合理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至关重要。在采购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为出发点,基于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注重对实际工作情境的模拟或现实生活场景的构建,使学生基于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主动思考与学习,有效提高学习效果,促进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案例教学法在采购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将以此为前提,对其具体实践应用展开进一步论述。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采购管理实务;课程实践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7. 112
[中D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7- 0246- 03
0 前 言
采购管理实务作为中职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关键课程。在采购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教学,基于良好基础上对采购与供应管理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及岗位职业能力。在采购管理实务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基于理论知识掌握前提下对实践工作内容进行把握,对企业采购工作中实践案例进行分析,以客观依据为指导深化学生对采购过程中应用方法、程序掌握程度,提高课程教学效率。下面本文将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简要了解,论述案例教学法在采购管理实务课程应用的重要性,并重点探讨案例教学法在采购管理实务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1 案例教学法及采购管理实务课程应用重要价值
1.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用在管理学、法学等学科。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在中职采购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授课教师利用企业、事业单位相关采购工作的具体案例进行教学分析,通过对实际采购与供应案例的评价探索,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采购相关原理与方法的认知。教师突出对采购与供应理论之间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基于已掌握理论知识基础上完成有效学习。
1.2 案例教学法在采购管理实务课程中应用的重要性
(1)在采购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入案例教学法,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中职理论教学。基于实际案例的应用与分析,促进课程教学综合知识的融合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既促进学生对已掌握知识的巩固,同时也起到生化理论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采购管理实务教学所选择案例都是源自各企事业单位实践素材,具有一定典型性与代表性,作为客观依据进行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对采购工作形成模拟认知,进而促进学生对采购管理形成更真实认识。案例教学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应用,更明确采购过程中所应用方法、程序等,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课堂教学中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促进课堂效果的提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在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4)案例教学中,对教师教学手段及教学水平有着一定要求。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要注重日常素材的收集与制作,并与中职课程教学体系相一致,灵活应用案例进行采购管理实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 案例教学法在采购管理实务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2.1 案例的准备
教师以采购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内容为依据,选择合适案例进行课堂教学。案例的选择情况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学目标是实现情况。在案例准备过程中教师应选择典型案例。案例的典型性主要是指关于采购管理工作具有一定代表性,在采供管理与供应关系学习中能够通过案例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除了保证案例的典型性还要保证其真实性与时效性。新时期采购工作与传统背景下采购管理工作具有一定差异性,因此加强对客观事实案例的选择十分重要,对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时间等真实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 案例教学的实施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采购管理实务课程应用中,其案例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同时教学方法也具有多样化特征,基于课堂教学现状灵活进行采购管理案例教学。
2.1.1 课程内容教学结合案例讲解
在采购管理实务课程某一章节教学中,为更详细对原理进行分析,可积极引入案例进行分析,将案例作为补充理论学习的手段,发挥案例教学优势,解决原理问题。通常对案例的讲解应用于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如对“采购模式”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科龙美菱联合采购全球招标案例讲解,深化“联合采购”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2.2.2 分组案例讨论
案例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并提前为每个小组确定一个讨论主题,通过小组自由合作与探究对案例进行选择与分析。在对案例讲解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夯实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提高学生自主表达能力与分析能力。
2.2.3 案例综合讨论
在对采购管理实务某一章节理论知识教学后,针对集中理论知识综合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这种综合案例讨论通常是在某一章节知识学习后,培养学生对复杂内容处理与分析能力。例如在完成采购基础知识、供应商选择、采购方式等理论后,组织学生对“GE公司在线采购模式”案例的综合分析。
2.3 采购管理实务课程考核
随着案例教学在采购管理实务课程中的深化应用,对该课程开展教学考核,其考核方式主要是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进行综合考核,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案例分析、课程实习等。通过课程考核,提高学生对课程案例学习的重视,同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培养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全面提高采购管理综合能力。
3 结 语
应用案例教学法在采购管理实务课程中的应用,充分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及行业发展要求,接受最新的采购工作理念,注重课程教学与行业实践实现零距离。同时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使课堂教学实现讲练结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提高采购工作专业能力。在采购管理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与创新,有效推动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对锻炼物流及采购管理专业人才有着重要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石纳芳. 案例追踪教学法在物流实务课中的应用――以配送管理实务为例[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11):276-278.
[2]黄野. 项目化教学设计在高职采购管理实务课程中的应用[J].中小企 业管理与科技,2015,(9):200.
[3]周蓉.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方式探讨――以采购管理实务课程为例[J]. 物流技术,2014(23):470-471,482.
[4]王慧颖, 曹海林. 基于行为导向的高职采购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 物流科技,2014(4):124-127.
[关键词]采购管理;实践教学;创新创业;项目化教学
一、引言
采购管理实务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教育领域和企业界都将其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进行研究。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该课程的实践教学面临着难以突破的瓶颈。一方面,课程实践多偏重案例分析,实践环节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探索性。大多数院校该课程是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或是通过购买相应的仿真软件,针对某一特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还有的是通过相应模块平台模拟操作。但这些实验多是验证性的,并不能真正启发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加之故有的实践方法与未来真实的工作环境存在一定差别,为了实践成绩而实践的意识在学生中越来越普遍,很难获得实质性的收获。另一方面,由于牵涉到大量的商业机密,虽然学生有机会到校内外公司实训,但极少有公司愿意安排其参与采购业务中关键环节。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传统教育模式限制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授和课本理论知识为中心,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往往被忽略,理论与实践存在严重脱节,重理论轻实践倾向十分明显,影响了教学效果,导致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偏低,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
二、课程实践环节具体实施方法
本文在设计课程实践环节时,注重以实践技能培养为核心,结合高职教育对学生创新创业目标的要求,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班级采购实验机制,对该门课程实施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整合后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一步增强了创新思维,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和谐统一。在教学组织时,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根据教学项目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进行引导讲解和评价,所涉及的项目及任务如表1所示.本文提出的改革方法在物流管理专业率先试行实施,以班级为单位建立采购组织机构,并为班级采购组织建章立制,结合采购课程理论教学,动员参与采购实践实训的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由班级的每一名学生提出采购需求,提报采购需求计划,将需求计划汇总到班级的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岗位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再进行集中采购。分组建立分权分段实施的采购流程,完成实训报告。一次采购活动完成后,牵头各岗位从业人员进行总结,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并对本次采购活动进行绩效评估,提出采购建议,与物资采购计划、采购发票附明细等一起作为实训报告存档。之后进行轮岗,开始新一轮的采购。这种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学生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三、课程实践环节中的问题与效果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实现了全员参与,实践环节面向全体物流专业学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所有学生在项目中都能找到相应的岗位。但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几个关键性问题。首先,引导学生将采购权集中到班级。由各位学生提出采购需求,汇总筛选之后,对于确定下来列入采购清单的物资,引导学生实施集中采购并对采购过程实行严格的考核。其次,在实施班级集中采购一段时间后,还要组建多个班级、多个专业形成更大规模的集中采购组织,形成多级别的集中采购体制。在实践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采购方案,优选供应商,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采购价格,最终达成降低采购成本的目标。通过真实的采购业务操作,营造出浓厚的物流专业学习创业氛围,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老师在指导学生实践中锻炼,实现“教学相长”。在实施过程中,从研究“现代物流”的本质出发,实现了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初步改革,成功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并对其他专业课程的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因为采购是整个物流活动的起点,只要采购运作成功,此项目运作一段时间后,库存问题、配送问题、运输问题等物流其他环节的实习机会也会相继出现。因此,采购管理的实践教学也为仓储、配送等物流专业的其他课程带来实践的机会。
四、结论
在“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面向岗位功能,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指导下,本文提出的采购管理实务实践环节的改革,以实际任务和项目来组织教学,可以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教学体系的建立,以理论指导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托平台,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目标,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目标、内容、教学实施等环节进行重新梳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方法还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创业,对物流专业其它课程实践环节的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军.采购实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3-5.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实训[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12-15.
[3]李智忠.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7):93-94.
[4]宋璐君,彭晓斌.采购管理课程教学研究综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2):155-156.
[5]赵毅.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创业教学改革若干思考———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5(12):59-61.
[6]齐恒.现代物流储配方案设计与执行模块化教学分析与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8):123-124.
[7]李散绵.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校《采购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物流科技,2017(3):138-140.
[8]王皓.应用型本科高校《采购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现代商贸工业,2017(3):183-184.
近日研读了李恒兴和鲍钰合著的《采购管理》一书,作为一个接触采购时间不长的菜鸟级选手,对于任何采购知识的学习,都有如棉花吸水般孜孜不倦。
这本书在初步介绍采购功能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采购与现代采购的特点区别,并深入系统地分析了订货点采购、JIT采购、MRP采购、供应链采购、招标采购、电子商务采购的基本原理、内涵、实施方式、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为科学采购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上佳途径。随着企业竞争越来越大,如何去完善工作以及提高自已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自已对采购工作有了进一步深切的了解。现将学习中的收获与感想进行分享。
传统的采购管理思想中买卖双方的关系是相互对立的,现代采购管理思想中买卖双方是合作伙伴关系。 传统的采购管理思想认为供应商的数目越多越好,现代的采购管理思想认为越少越好。 传统的采购是定期交货,现代的采购是及时交货。 传统采购中先设计产品后质询价,现代采购是供应商参与商品设计。 传统采购管理中信息交换是定期的库存较大,现代采购管理的信息交换是及时的,信息较小。
要想做好采购,首先要选择好供应商。选择供应商应考虑以下方面:1、对供应商的生产能力、服务态度、品质、价格全方面考虑。2、选择合适的地点,越近越好。3、对于供应商不足的地方,双方共同想办法,使其成长,这样对双方都有利。帮助供应商成长,对方会感激,合作起来更有利我们。另在单价、服务、品质方面都能提高。
采购中控制成本更是当今企业的重中之重。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但这并不是一概而论,而我们要做到便宜也有好货。这就需要我们去控制: 1、明确采购计划,适当的量,适当的时间。随着不稳定的市场,材料价格多次浮动,因此对市场要有所了解,在价格上涨前,能有远期的眼光,可以备些适当的库存物料。2、对于供应商的提价要求,要经过分析看看合不合理,如多渠道询价、比价、自行估行、议价等。 3、分为集中采购、集团采购、集包采购,数量大,单价就低。例如:与其它的公司一起采购。
采购人员作为采购活动实施者,其能力素质也颇为重要。首先采购人员应具备如下的知识素质,因为在采购工作中,一方面采购人员要与不同类型的供货商打交道;另一方面,采购的商品品种繁多,规格不一,且市场上商品的供求变化快,为此,采购人员应该具备承担采购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政策、法律知识。政策、法律知识包括国家出台的各种相关法律、价格政策、专营方向,维护国家与企业利益。
1、市场学知识。了解消费者需要,掌握市场细分策略以及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方面知识,才能合理地选择采购商品的品种,从而保证采购的商品适销对路。
2、业务基础知识。业务知识包括谈判技巧、商品知识(商品功能、用途、成本、品质)、签约的基本知识等,这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关键,将有助于与供应商的沟通,能主动进行价值分析,开发新来源或替代品,有助于降低采购成本。
3、社会心理。了解客户的心理活动,把握市场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采购工作的针对性。
4、自然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包括自然条件、地理、气候、环境变化以及数理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将现代科技知识用于采购过程,把握市场变化规律,从而提高采购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
5、文化基础知识。这是其他知识的基础,一个文盲是干不好采购工作的。
知识不等于能力,国外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要办好一件事,知识起的作用只有1/4,而能力起的作用占3/4,可见能力更为重要。要干好采购工作,采购人员同样应具有相应的能力:
1、分析能力。分析市场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消费者购买心理,分析供货商的销售心理,从而在采购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2、协作能力。采购过程是一个与人协作的过程,一方面采购人员要与企业内部各部门打交道,如与财务部门打交道解决采购资金、报销等问题;与仓储部门打交道,了解库存现状及变化等。另一方面采购人员要与供应商打交道,如询价、谈判等,采购人员应处理好与供应商和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关系,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3、表达能力。采购人员是用语言文字与供应商沟通的,因此,必须做到正确、清晰地表达所欲采购的各种条件,如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期限、付款方式等。如果口齿不清,说话口罗嗦,只会浪费时间,导致交易失败。因此采购人员的表达能力尤为重要,是采购人员必须锻炼的表达技巧。
4、成本分析和价值分析能力。采购人员必须具有成本分析能力,会精打细算。买品质太好的商品,物虽美,但价更高,加大成本,若盲目追求"价廉",则必须支付品质低劣的代价或伤害其与供应商的关系。因此,对于供应商的报价,要结合其提供的商品的品质、功能、服务等因素综合分析,以便买到适宜的商品。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6.085
1 《生产与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1.1 《生产与采购管理》是其他核心课程的先导课程
《生产与采购管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是物流专业《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和《配送管理》等核心课程的先导课程,为其提供基础知识。该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生产计划制定、生产作业控制、生产过程组织、车间布局、采购计划制定和供应商管理的能力,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1.2 与《生产与采购管理》匹配的工作岗位多
通过《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的学习,为很多工作岗位提供适配能力,例如生产计划员、生产助理、生产调度员、采购专员、招标采购主管、供应链专员等。而且这些岗位相对物流同等级别的其他岗位来说,薪资、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要好,学生对这些岗位更有兴趣。
2 《生产与采购管理》教学现状
2.1 课程内容设置缺乏针对性
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大多仍注重生产和采购的理论知识,用大量的课时讲生产理论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实践内容。例如在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制定时,只讲制定计划的方法,但是并不叫如何利用这些方法来真正的制定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这样学生学习后仍然不知道如何制定计划,甚至不知道计划长什么样子。
2.2 课程实训场地不能满足课程需要
《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中很多实训任务离不开车间、生产线和生产现场,但高职院校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场地的投入有限,大多集中在第三方物流中常用的仓储、配送等方面。这种情况下,教师授课时更多地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所授知识理论性强,实践性差,学生毕业后适岗能力差。
2.3 教学评价缺乏创新
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所开设的生产管理类课程的考核大多采用期末试卷考试的形式进行,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表现的考核,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改革
3.1 课程改革的思路
《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改革采用项目化教学的形式进行,根据适配岗位的工作内容设置工作任务和项目。以公司实际的工作案例作为情景,让学习融入其中完成任务,掌握知识。
本课程根据生产和采购各设置一个情景,生产情景为某汽车座椅有限公司业务遍布全??,员工总数2670人。工厂分布在长沙、珠海和哈尔滨3个城市,2017年公司准备在重庆新开分厂,该公司销量一直不错,现需要就公司其中的两种产品普通座椅和豪华座椅,设计车间和库房布局、编制生产计划等工作。其中普通座椅和豪华座椅的BOM表见表1。在实际授课时,通过销售计划来启动生产计划的制定。
采购情景为某校委托系学生会负责采购教师用文具(书、打印机、墨盒、笔、剪刀、笔记本、计算器,封笔,U盘,电脑,托盘),学生会需要根据学校的日常消耗制定采购计划并进行采购,期间的采购方法选择、供应商选择和采购计划都由学生会完成。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根据需要再详细给出其他情况,课程选择两个情景的主要原因在于,让学生直接去采购生产座椅要用的安全气囊、调角器等难度大,因此重新设置学生经常接触,较为了解的文具。另外这样的情景设置,让学生实际地完成任务,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让弥补了学校没有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不足。
3.2 课程内容安排
通过行业调研和行业人事经理访谈确定与《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形成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细分后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作为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归纳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形成项目。本文将《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划分为四个项目,分别是生产车间设计、生产计划制定、供应商管理和采购计划制定。生产车间设计包括车间布局、库房布局、生产过程组织和流水线设计四个任务,共8课时。生产计划制定包括认识物流需求计划(包含ERP)、认识能力需求计划、制作BOM表、生产计划制定步骤和生产计划制定五个任务,共14课时。供应商管理包括供应商选择标准、供应商调查、采购谈判、供应商选择和供应商维护五个任务,共14个课时。采购计划包括认识采购计划和采购计划制定两个任务,共6课时。
3.3 课程考核
本课程摒弃传统的期末试卷考试的形式,采用过程化考核,每个项目结束后设置考核任务,每个任务根据重要程度给定比重。学生的课程成绩计算方式为每个任务的得分乘以任务比重后求和。本课程生产车间设计比重为0.2,生产计划制定比重为0.3,供应商管理比重为0.2,采购计划制定比重为0.3。
供应链作为一个集“采购+生产+运输+加工+销售+终端消费者”在内的环环相扣的业务流程链条,链条各企业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机集成企业核心能力,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加强企业成员间的战略合作。供应链管理是对链条企业合作和业务流程的协调整合,打造供应链市场优势,加强链条企业成员间的功能合作,实现企业成员和供应链的绩效目标。基于这样的认知,笔者认为供应链视角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定位应为:为物流服务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和商业流通企业培养物流企业管理、运输运作管理、仓储配送运作管理、采购运作管理、供应链物流管理、生产运作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供应链视角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面向的具体岗位包括:物流部经理、物流企业客户经理、物流营销员、采购员、物流信息员、仓管员、车间调度、生产现场管理员、运输调度、车辆调度等岗位群。
2.供应链视角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是基于供应链视角对物流市场人才需求动向的掌握,结合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特色,最终确定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包括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具体如下:第一,素质目标,结合物流市场特征,在高校物流管理教学中,以优质物流服务为核心,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精细、快捷、诚信、守时、安全等);第二,知识目标,基于供应链视角培养学生具有专业能力所需的知识,包括仓储与配送、物流信息技术应用、采购管理、企业物流管理、运输管理、物流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技术、供应链物流管理等;第三,能力目标,重点培养学生仓储配送管理能力、车辆调度运输优化管理能力、物料采购管理能力、生产运作管理能力、供应链物流管理能力五项专业核心能力,其中仓储配送管理能力主要包括仓储管理信息化操作、入库作业、检货作业、拣选作业、配送作业、货位管理作业、理货作业、出库作业等能力;车辆调度运输优化管理能力包括现代运输技术使用、运输调度、车队管理、装载等能力;物料采购管理能力包括采购计划、商务谈判、供应商管理、合同管理、供应商选择与评价、采购订单跟催、采购成本管理等能力;生产运作管理能力包括生产预测、生产现场规划布置、生产现场管理、生产计划制订、生产过程控制、延迟制造、模块化生产、产品包装、在制品库存控制、项目管理、产品库存控制、生产绩效管理等能力;供应链物流管理能力包括供应链采购与库存管理、合作伙伴的选择与评价、供应链战略管理、供应链搭建、供应链绩效管理等能力。
3.供应链视角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笔者建议供应链视角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应结合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和物流管理企业专家共同按照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以供应链视角下物流市场为切入点,在物流管理教学中融入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的理念,以供应链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为突破口,构建基于供应链视角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的要求,可将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划分为基础知识学习阶段、专业核心课程学习阶段、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学习阶段。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在高校第一学期,新生进校时间较短,对新事物认知兴趣大,学校可以安排物流管理见习学习,帮助学生感受物流管理职业环境,直接接触体验物流企业工作流程、工作现场和物流管理,增强学生职业道德,帮助学生立足物流市场需求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第二阶段,专业核心课程学习阶段。供应链视角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仓储配送管理能力、车辆调度运输优化管理能力、物料采购管理能力、生产运作管理能力、供应链物流管理能力五大核心能力,在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教学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训练,完成基于供应链视角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并结合校外实践平台,相继开展核心能力的实训和岗位实习活动,将专业核心技能融入教学,学生通过五大专业核心课程和技能的学习,做好物流市场核心技能培养准备;第三阶段,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学习阶段。该阶段是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阶段,也是学生综合技能的轮岗实习学习,即学生结合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将其与企业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实习阶段,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企业实习中所遇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奠定未来职业发展拓展学习基础。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