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农村工作会议解读范文

时间:2023-09-20 16:02:16

序论:在您撰写农村工作会议解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农村工作会议解读

第1篇

中国要强 农业必须强

中国要美 农村必须美

中国要富 农民必须富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谷物自给率要保持在95%以上,口粮保持绝对安全

“这可以看成一条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研究部研究员徐小青认为,虽然粮食实现了“十连增”,但粮食安全并非高枕无忧。一方面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另一方面是粮食刚性需求增加,一项调查显示,一个农民从农村融入城市,日均消费的粮食要增加20%。

从2011年开始,我国已成为小麦、大米和玉米等农产品的净进口国。据统计,2011年小麦、玉米、稻米等谷物进口545万吨,2012年达到1398万吨。“这说明,粮食增产幅度还不能完全满足消费刚性增长幅度。”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

“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自己的饭碗要装自己产的粮。”徐小青说,这次提出谷物基本自给,意味着小麦、玉米、稻米为主的三大谷物自给率要保持在95%以上,而口粮绝对安全,意味着小麦、稻米自给率要达到98%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央提出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李国祥说,我国三大谷物进口比重比较低,不到3%。依靠自己保口粮,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今后随着农业基础加强,农业科技进步,中国有能力保障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徐小青说,要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依靠科技促增产,更加重视平衡好粮食数量和质量安全的关系,更好地重视平衡好增加粮食产量与保证农业生态安全的关系。

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

徐小青说,当前一些地方在推进农村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对政策的误读,损害了农民利益。这次会议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说得非常明确。强调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农村最大的政策,它明确了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农户拥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二是农户可以自主选择经营形式。强调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关键是要给农民吃“定心丸”。农民有了长期自主经营的土地,才能有稳定长远的打算,才能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李国祥表示,不管是在哪一个国家,家庭经营都是最适合农业的生产经营形式。农村家庭经营形式灵活,能包容多层次生产力发展。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土地流转,都不是要去搞一个新制度,而是要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更好地激发家庭经营的活力。目前中央把经营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单独分离出来,允许抵押担保,这与过去比是一个创新。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占大多数的还是农户间的流转。”徐小青表示,土地流转一定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这是流转的底线。

“为农民土地流转提供更好的服务,加快推进确权登记颁证,建立农民经营承包权流转市场,这才是健康有序推动流转的关键。”徐小青说。

扶持新型经营主体,不能忽略普通农户

据统计,2012年年底,全国农村承包集体耕地的农民家庭约2.3亿户,其中约4440万户进行了耕地流转,仍有1.9亿户从事农业。

“这表明,农户家庭仍是我国农业中最主要的生产经营主体。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会有普通农户大量存在。”李国祥表示,一般农户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功能互补,这样的新型经营体系才是完整的。

李国祥认为,应对农业后继乏人问题,在扶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同时,不能忽略普通农户。重视对小规模农户的扶持,推动有条件的发展成为家庭农场。

目前,全国种粮大户68.2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0.28%;家庭农场87.7万个,占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3.4%,农业经营组织超过100万个。

李国祥说,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重点要完善农村要素市场,让生产要素得到合理的流转,寻找一个更好的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更大程度发挥市场作用,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徐小青说,要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力支持经营组织发展,创新花钱买服务的机制,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推进城镇化,不能冷落农村

中国农科院农业自然资源与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张维理表示,当前我国农业环境污染形势十分严峻,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关口。这其中既有农业产生的面源污染,也有来自城市和工业的污染。而由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长期存在欠账,“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雨天‘水泥路’、环境脏乱差”的情况在一些农村还比较普遍。

“农村不美,城市也不会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说,城市人的食品是农业生产提供的,农村环境不美,食品安全很难得到有效保障。党国英特别强调,农村美是中国美的有机组成部分,推进城镇化建设,不能冷落农村。

建设美丽乡村,留住记忆中的故园

党国英说,村庄建设要与发展现代农业相适应,过度的撤村并居、让专业农户集中居住并不可取。要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多做文章,让农村在路平、灯亮、水净、公共服务好等方面与城市一体化。

张维理认为,建设美丽乡村,要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出台更严格的、更有执行力的环境保护政策,并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遏制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趋势。

实现农村美,既要尊重自然规律,也要尊重经济规律。党国英认为,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创造条件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如果乡村承载的人口过多,与乡村市场、环境容量不匹配,农村不会美;如果农民富裕不起来,农村也不可能美。

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

农村之美,不仅仅是人居环境的改善,还应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让农民安居乐业。面对资源环境的约束和建设美丽乡村的需求,专家建议今后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农村生态良好。

“要建立健全农业资源保护政策和农业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农业环境和生态改善。”张维理说,关键是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来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安全用药、旱作节水技术等。据统计,2012年通过实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农药使用量降低了15%~25%,仅项目区就节约农药用量近3万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提出,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实现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要坚持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在选择富农产业时,既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也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首次超过家庭经营收入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分析说,2013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627元,同比增长9.6%,增幅超过城镇居民2.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有望延续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缩小的好势头。“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较高的3.33︰1,2012年缩小到3.10︰1,2013年有可能再度缩小,这是最值得欣慰的。”

农民收入主要由4部分构成: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2013年农民收入的另一个特点是预计工资性收入占比首次超过家庭经营收入,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以往家庭经营收入对增收的贡献率是排第一位的,从2013年的数据来看却出现减弱的趋势,工资性收入对增收的贡献率首次超过50%。这说明工资性收入有望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源泉。”张红宇说。

再来看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2013年中央财政“三农”支出预算为13799亿元,用于支持农业生产、增加农业补贴、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2013年前三季度财产性收入同比增长23.2%,转移性收入同比增长17%。“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尽管在农民收入中的份额不高,但增长态势明显,增收潜力非常大。”张红宇说。

农民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表示,看到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好形势的同时,也要看到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民总体收入水平仍然较低的现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民增收成为短板。解决好农民富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完成农村小康建设的根本性任务,也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关键。

“农民收入事关重大,农民收入也事关全局。农民持续增收,既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为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张红宇分析说。2012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绝对收入差距达16648元。十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提高农民收入。

而从拉动内需的角度来看,鼓起农民的钱袋子也意义重大。程国强说,农民是最庞大的消费群体,农村是最具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只有农民增收、农民变富,这样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潜在的消费市场,才能转变为现实的购买力,拉动经济增长。

“农民收入提高了,才有条件去改善提升农业生产条件,才有能力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意义都非同一般。”张红宇说。

挖掘农民增收潜力,增值、增效、增渠道

专家建议,要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挖掘农民增收潜力,增值、增效、增渠道。重视农民的家庭经营收入,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土地流转等,来增加农民的务农收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支持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增加农业经营收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积极推进农村二三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创业,探索建立农民创业融资新机制。

同时还要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转移出来的农民工同工同酬,收入随着工业利润的增加实现同步增长。

第2篇

一、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保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二、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2011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要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进度,抓紧制定实施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下大力气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坚持大生产大流通,继续利用好优势产区的生产能力,同时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

三、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规范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厉查处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四、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抓紧制定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力争到2020年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力争2011年完成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机构的任务。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公路、沼气、危房改造,促进农村教育、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工作。制定和实施未来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及相关规划。

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全面深化、整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尽快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含义和实施办法,研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导意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统筹研究解决好农民工问题。

这次会议采取哪些措施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新华社记者在第一时间连线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对这次会议的精神进行了解读。

首要任务是“稳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2011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会议提出了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加快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一系列工作重点。

“粮食产量‘七连增’,很大程度得益于这几年播种面积恢复性增加,今后播种面积增加的空间很小。气候条件和自然灾害也有不确定性,农业抗灾夺丰收任务繁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

韩长赋表示,2011年继续推动强化生产大县奖励政策,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继续推动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农业部将增加粳稻生产,积极引导农民扩大玉米、杂粮等短缺品种种植面积。大力推广防灾减灾、稳产增产、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韩长赋说。

重要信号:加快水利发展

系统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发展与改革,是这次会议传递的一个重要信号。这意味着中央开始着手解决水利等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问题。

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对水利工作进行科学定位、统筹规划、全面部署,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治水兴水合力,为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010年,我国干旱、洪涝、山洪灾害覆盖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灾害损失之重,为1998年以来之最。“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陈雷说。

据陈雷介绍,“十二五”期间,水利部将突出抓好四件大事: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解决民生水利问题;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水利改革。

加大投入 夯实农业基础

此次会议提出,2011年三农投入要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三个重点”进一步明确了中央支农资金的投入方向,而“三个确保”则表明了支农资金如何落实到位的具体手段。这些表述体现了国家支农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针对性。

宋洪远解释说,这些表述进一步明确了支农投入的重点和方向,在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化强农政策,大幅度增加生产性投入,并突出政策的针对性。

征地力保农民权益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说,此次会议有关耕地问题的表述,根本立足点是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这位负责人说,目前在四川、广东等地设立耕地保护专项资金的试点,对农民每年给予每亩200元到500元补贴的探索,为我国探索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创造了鲜活经验。

据介绍,国土资源部门将抓紧落实“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的措施,缩小征地范围,提高补偿标准,落实同地同价原则,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到2010年9月,我国已有28个省份公布实施了新的征地补偿标准,补偿水平普遍提高了20%至30%。今后,各地将建立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当地人均收入增长幅度等情况,每2至3年对征地补偿标准调整一次。

这位负责人分析,在深化征地制度改革方面,陆续选择天津、重庆、沈阳等11个城市作为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重点在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拓展安置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探索,逐步建立征地补偿安置长效机制。

“菜园子”“菜篮子”“菜摊子”都要抓

此次会议提出,下大气力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同时,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解释说,农业部2011年将推动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落实城市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建设好“菜园子”,提高大中城市蔬菜自给能力。

农业部还提出,“十二五”时期将重点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基地,扶持批发市场、冷链系统、质量安全检测站点建设,促进“菜篮子”产品有效供应和质量提升。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常晓村表示,今后将鼓励更多的流通企业参与“农超对接”,到农产品基地直接采购,扩大农超对接政策效果,提高订单农业比重。继续支持建设产地预冷等冷链设施,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

加大气象服务 提高防灾能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表示,2010年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农村防灾减灾和农业生产面临风险不可低估。气象部门将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矫梅燕说,今后努力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重点加强农村地区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预警广播平台建设,力争实现至少有一种手段能将气象预警信息送达到农村每一个地区,延伸到每一个村镇、传递到每一位农民,实现气象信息的“进村入户”。

第3篇

农业是兵团的立身之本,下面从粮食安全战略、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农村承包制度、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兵团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解读。

我们的饭碗要装中国粮

会议指出,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我国历年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此次更加明确强调口粮的主动权。兵团在西部地区,解决吃饭问题必须主要依靠自己,必须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由于粮食种植比较效益偏低以及粮食生产受市场和自然灾害双重风险影响,兵团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波动剧烈。由于兵团粮食储备机制不健全,大部分的师、团仅是粮食生产单位,不具备政府的收储功能,团场职工口粮供应完全依赖市场供给,且在市场价格影响下团场职工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安全存在隐患。兵团承担着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粮食安全对兵团充分发挥“三大作用”有着特殊重要意义。

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提出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兵团要确保粮食安全,按照总量平衡有余、小麦确保自给的要求,抓好粮食生产;以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为核心,按照优势区域布局,提升兵团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基层设施建设,提高粮食单产;健全粮食储备制度,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充足。

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为天,近些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引发百姓对政府是否有能力管好餐桌安全的信任危机,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九次提及食品安全,用4个“最”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表明了中央政府对治理食品安全的决心。兵团具有良好的开展“绿色”生产的条件,近些年兵团在农业“绿色”生产上做了大量工作,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达到上百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团场不断增多。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农业生产环境和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也危害了兵团农产品的市场形象。根据此次会议提出食品安全问题要守好源头生产关和常态监管关的要求,兵团要大力推进绿色农产品生产,着重建设一大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完善从田间到市场的全程质量监控体系。

家庭承包主体地位不能变

第4篇

首要任务是“稳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会议提出了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加快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一系列工作重点。

“粮食产量‘七连增’,很大程度得益于这几年播种面积恢复性增加,今后播种面积增加的空间很小。气候条件和自然灾害也有不确定性,农业抗灾夺丰收任务繁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

韩长赋表示,明年继续推动强化生产大县奖励政策,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继续推动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农业部将增加粳稻生产,积极引导农民扩大玉米、杂粮等短缺品种种植面积。大力推广防灾减灾、稳产增产、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韩长赋说。

重要信号:加快水利发展

系统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发展与改革,是这次会议传递的一个重要信号。这意味着中央开始着手解决水利等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问题。

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对水利工作进行科学定位、统筹规划、全面部署,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治水兴水合力,为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010年,我国干旱、洪涝、山洪灾害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灾害损失重,为1998年以来之最。“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陈雷说。

据他介绍,“十31"期间,水利部将突出抓好四件大事: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解决民生水利问题;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水利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告诉表示,农田水利每年的欠账达到1000亿元,成为多年来被遗忘的角落,如果不进行全国性的规划,农业生产可能要出大问题。郑风田认为,未来五年时间,国家对农田水利持续的投入应该达到1万亿元,这对于水泥、管材、节水设施等与水利概念相关的产业将会产生较大带动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是小型农田水利(“小农水”),过去国家对“小农水”有三、四十年时间没有进行投资,从2005年才开始重新投入,这将是以后国家投入的重点领域。

三农问题专家、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昌平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核心还是粮食安全问题,而大兴水利正是为了粮食安全。这几年来粮食连年增产,是取消农业税和提高粮价后的一种释放,但这种释放已经到了一个极限,粮食要实现可持续增产,水利基础设施是一个很大的瓶颈。从更长远的时间维度来看,李昌平认为,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有赖于过去打好了粮食生产基础,而现在“重新起步”,通过抓水利建设来保证粮食的可持续增产,是为未来几十年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打下基础。

加大投入夯实农业基础

此次会议提出,明年三农投入要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_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三个重点”进一步明确了中央支农资金的投入方向,而“三个确保”则表明了支农资金如何落实到位的具体手段。这些表述体现了国家支农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针对性。宋洪远解释说,这些表述进一步明确了支农投入的重点和方向,在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化强农政策,大幅度增加生产性投入,并突出政策的针对性。

征地力保农民权益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说,此次会议有关耕地问题的表述,根本立足点是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这位负责人说,目前在四川、广东等地设立耕地保护专项资金的试点,对农民每年给予每亩200元到500元补贴的探索,为我国探索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创造了鲜活经验。

据介绍,国土资源部门将抓紧落实“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的措施,缩小征地范围,提高补偿标准,落实同地同价原则,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到2010年9月,我国已有28个省份公布实施了新的征地补偿标准,补偿水平普遍提高了20%至30%。今后,各地将建立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当地人均收入增长幅度等情况,每2至3年对征地补偿标准调整一次。

这位负责人分析,在深化征地制度改革方面,陆续选择天津、重庆、沈阳等11个城市作为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重点在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拓展安置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探索,逐步建立征地补偿安置长效机制。

“菜园子”“菜篮子”“菜摊子”都要抓

此次会议提出,下大气力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同时,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解释说,农业部明年将推动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落实城市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建设好“菜园--子”,提高大中城市蔬菜自给能力。

农业部还提出,“十3i"时期将重点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基地,扶持批发市场、冷链系统、质量安全检测站点建设,促进“菜篮子”产品有效供应和质量提升。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常晓村表示,今后将鼓励更多的流通企业参与“农超对接”,到农产品基地直接采购,扩大农超对接政策效果,提高订单农业比重。继续支持建设产地预冷等冷链设施,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

加大气象服务提高防灾能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表示,2010年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农村防灾减灾和农业生产面临风险不可低估。气象部门将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矫梅燕说,今后努力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重点加强农村地区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预警广播平台建设,力争实现至少有一种手段能将气象预警信息送达到农村每一个地区,延伸到每一个村镇、传递到每一位农民,实现气象信息的“进村入户”。

第5篇

09“三农”的新亮点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明确“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并提出“三农”工作的十字方针: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明确了旨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一系列措施。

稳粮: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2008年12月27日表示,在粮食连年增产、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往往容易放松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困难增多的时候,往往容易忽视农业。中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落实各地区的粮食安全责任,调动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积极性,加强粮食战略工程建设。农业部已经明确,今年力争粮食面积稳定在16亿亩左右,在全国范围内选建2050个1万亩以上的高产创建示范片。

增收: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

不断蔓延的金融危机给农民增收带来许多困难,参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三农”问题权威专家表示,2009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会放缓,农民工就业可能比较困难,新增就业机会难以增加甚至会减少,工资水平难以提高甚至会下降。为此,在去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4项补贴资金总额达1028.6亿元的基础上,中央决定,2009年进一步增加4项补贴额度,并逐步完善补贴办法。

强基础: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三农”显然是政策组合拳的一大核心。在2008年第四季度中央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计划中,农村沼气、饮水、通路、通电、通邮工程、重大水利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央投资340亿元。而在中央公布提振内需的4万亿元投资大单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达3700亿元。

第6篇

首要任务是“稳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会议提出了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加快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一系列工作重点。

“粮食产量‘七连增’,很大程度得益于这几年播种面积恢复性增加,今后播种面积增加的空间很小。气候条件和自然灾害也有不确定性,农业抗灾夺丰收任务繁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

韩长赋表示,明年继续推动强化生产大县奖励政策,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继续推动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农业部将增加粳稻生产,积极引导农民扩大玉米、杂粮等短缺品种种植面积。大力推广防灾减灾、稳产增产、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韩长赋说。

重要信号:加快水利发展

系统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发展与改革,是这次会议传递的一个重要信号。这意味着中央开始着手解决水利等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问题。

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对水利工作进行科学定位、统筹规划、全面部署,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治水兴水合力,为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010年,我国干旱、洪涝、山洪灾害覆盖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灾害损失之重,为1998年以来之最。“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陈雷说。

据陈雷介绍,“十二五”期间,水利部将突出抓好四件大事: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解决民生水利问题;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水利改革。

加大投入夯实农业基础

此次会议提出,明年三农投入要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三个重点”进一步明确了中央支农资金的投入方向,而“三个确保”则表明了支农资金如何落实到位的具体手段。这些表述体现了国家支农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针对性。

宋洪远解释说,这些表述进一步明确了支农投入的重点和方向,在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化强农政策,大幅度增加生产性投入,并突出政策的针对性。

征地力保农民权益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说,此次会议有关耕地问题的表述,根本立足点是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这位负责人说,目前在四川、广东等地设立耕地保护专项资金的试点,对农民每年给予每亩200元到500元补贴的探索,为我国探索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创造了鲜活经验。

据介绍,国土资源部门将抓紧落实“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的措施,缩小征地范围,提高补偿标准,落实同地同价原则,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到2010年9月,我国已有28个省份公布实施了新的征地补偿标准,补偿水平普遍提高了20%至30%。今后,各地将建立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当地人均收入增长幅度等情况,每2至3年对征地补偿标准调整一次。

这位负责人分析,在深化征地制度改革方面,陆续选择天津、重庆、沈阳等11个城市作为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重点在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拓展安置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探索,逐步建立征地补偿安置长效机制。

“菜园子”“菜篮子”“菜摊子”都要抓

此次会议提出,下大气力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同时,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解释说,农业部明年将推动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落实城市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建设好“菜园子”,提高大中城市蔬菜自给能力。

农业部还提出,“十二五”时期将重点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基地,扶持批发市场、冷链系统、质量安全检测站点建设,促进“菜篮子”产品有效供应和质量提升。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常晓村表示,今后将鼓励更多的流通企业参与“农超对接”,到农产品基地直接采购,扩大农超对接政策效果,提高订单农业比重。继续支持建设产地预冷等冷链设施,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超级秘书网

加大气象服务提高防灾能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表示,2010年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农村防灾减灾和农业生产面临风险不可低估。气象部门将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矫梅燕说,今后努力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重点加强农村地区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预警广播平台建设,力争实现至少有一种手段能将气象预警信息送达到农村每一个地区,延伸到每一个村镇、传递到每一位农民,实现气象信息的“进村入户”。

第7篇

首要任务是“稳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会议提出了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加快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一系列工作重点。

“粮食产量‘七连增’,很大程度得益于这几年播种面积恢复性增加,今后播种面积增加的空间很小。气候条件和自然灾害也有不确定性,农业抗灾夺丰收任务繁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

韩长赋表示,2011年继续推动强化生产大县奖励政策,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继续推动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农业部将增加粳稻生产,积极引导农民扩大玉米、杂粮等短缺品种种植面积。大力推广防灾减灾、稳产增产、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韩长赋说。

重要信号:加快水利发展

系统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发展与改革,是这次会议传递的一个重要信号。这意味着中央开始着手解决水利等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问题。

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对水利工作进行科学定位、统筹规划、全面部署,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治水兴水合力,为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010年,我国干旱、洪涝、山洪灾害覆盖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灾害损失之重,为1998年以来之最。“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陈雷说。

据陈雷介绍,“十二五”期间,水利部将突出抓好四件大事: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解决民生水利问题;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水利改革。

加大投入夯实农业基础

此次会议提出,明年三农投入要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三个重点”进一步明确了中央支农资金的投入方向,而“三个确保”则表明了支农资金如何落实到位的具体手段。这些表述体现了国家支农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针对性。

宋洪远解释,这些表述进一步明确了支农投入的重点和方向,在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化强农政策,大幅度增加生产性投入,并突出政策的针对性。

征地力保农民权益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

国土资源部有关人士解释说,此次会议有关耕地问题的表述,根本立足点是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目前在四川、广东等地设立耕地保护专项资金的试点,对农民每年给予每亩200元到500元补贴的探索,为我国探索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创造了鲜活经验。

据介绍,国土资源部门将抓紧落实“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的措施,缩小征地范围,提高补偿标准,落实同地同价原则,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到2010年9月,我国已有28个省份公布实施了新的征地补偿标准,补偿水平普遍提高了20%至30%。今后,各地将建立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当地人均收入增长幅度等情况,每2至3年对征地补偿标准调整一次。

该人士称,在深化征地制度改革方面,陆续选择天津、重庆、沈阳等11个城市作为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重点在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拓展安置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探索,逐步建立征地补偿安置长效机制。

“菜园子”“菜篮子”“菜摊子”都要抓

此次会议提出,下大气力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同时,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解释说,农业部明年将推动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落实城市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建设好“菜园子”,提高大中城市蔬菜自给能力。

农业部还提出,“十二五”时期将重点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基地,扶持批发市场、冷链系统、质量安全检测站点建设,促进“菜篮子”产品有效供应和质量提升。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常晓村表示,今后将鼓励更多的流通企业参与“农超对接”,到农产品基地直接采购,扩大农超对接政策效果,提高订单农业比重。继续支持建设产地预冷等冷链设施,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

加大气象服务提高防灾能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表示,2010年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农村防灾减灾和农业生产面临风险不可低估。气象部门将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矫梅燕说,今后努力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重点加强农村地区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预警广播平台建设,力争实现至少有一种手段能将气象预警信息送达到农村每一个地区,延伸到每一个村镇、传递到每一位农民,实现气象信息的“进村入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