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6:02:03
序论:在您撰写茶文化的研究背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茶叶 出口 国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业贸易进程不断加快,成果喜人。2012年,全国范围内收获了175万吨的茶产量,占据世界首位。不过,隐藏在骄人成绩背后的是频频发生的行业瓶颈问题,造成产业优化和行业发展的诸多障碍。
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的现状
2012年,我国海关对茶叶出口项目作出了数据统计,结果表明,上半年出口格局脱离了价量齐增的良好趋势,15.3万吨的茶叶出口量,与2011年同期相比降低了4.89%,每吨的平均售价为3197美元,共获取了4.90亿美元的销售总额,与2011年同期相比有所上升,增幅分别在13.41%和7.87%。出口市场方面也产生了一些变化,日本、俄罗斯、美国和摩洛哥是历年来的茶叶主销市场,但在2012年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削弱状态,摩洛哥作为我国茶叶的第一出口市场,出口比例竟然下降了20.74%之多,形成主要的出口低迷障碍;2010年,俄罗斯是我国茶叶的第三出口市场,2011年,出口比例下降了15.89%,2012年,继续降低17.80%,出口市场规模降为第六。出口类型方面也呈现出普遍下降的态势,仅有普洱茶停止下跌,恢复增长,其余茶类仍是令人不安的走低状态。全球经济的不良影响制约了我国茶业的进一步发展,前景堪忧。
当面我国茶业的出口贸易必须面对以下几项挑战:其一,经济形势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呈现失衡态势,货币压力剧增,欧元与美元不断贬值,拉低了市场创新发展的动力,直接阻碍我国茶叶的出口贸易销售;其二,部分国家频频加大贸易壁垒的强度,再加上国际农残针对茶叶方面屡次提高标准,对我国的茶叶出口贸易形成严重制约,尤其是主要市场国家的农残检测程序,若与国际标准相一致,就会加大我国茶叶的出口难度;其三,人民币不断升值,造成茶叶成本的大幅度提升,而市场需求对产品质量越来越严苛,以致于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占据的国际市场份额逐渐降低,往日强盛的价格优势不复存在,利润也将随之剧减,国内的茶农必将受到生产积极性方面的挫败,茶业企业也会对出口贸易形成怀疑心理;其四,科研机构参与较少,茶业企业没有树立起创新意识,并不重视研发新品种的重要性,技术的缺失也注定其不能迎合新时代的市场偏好,产品做不到适销对路,不符合国际消费需求和饮茶习惯。对此,我国茶业发展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刺激消费,推动出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所增益,然而理应得到强化的茶业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却受制于各方面的不良因素,根据现状进行估计,2013年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情况还将再创新低,比2012年更加不乐观,为了保证出口总值的增长,务必要使相关企业以市场需求为主,实行生产上的创新,结合国际货币价值走向,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使经营风险得以大幅度降低。
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的问题
1.茶叶质量较差附加值较低
首先,茶叶出口在商品结构方面呈现出单一趋势,不仅品种得不到更新,质量更是逐年下降。传统的茶叶生产模式较为分散化,不具备精良齐全的加工设备,也没有适合产品精进的一流技术,缺少贴近国际标准的检验水平,大肆削减成本导致包装粗陋,这些都是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面对风险的抵抗力较弱,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往往靠采购原材料、产品加工等环节的成本缩减来投机取巧,有时甚至根本不对低价原材料的来历加以调查,也不做农药残留测试,这为茶叶成品的质量埋下了严重隐患。其次,较低的科技含量拉低了产品附加值。我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无法形成品牌,散装外销形式也只是为国外品牌提供发展基础。例如,英国自身并不是产茶国,但立顿品牌享誉国际。我国生产出来的茶叶产品较为初级,创新意识差、科技水品低,消费群体也没有太高的购买力,大部分企业只在低层次价格竞争中得一席之地。
2.安全卫生标准同国际有差距
我国茶类繁多,茶叶标准不一而足,行业标准多达140个,光是技术标准、方法标准和产品标准就让人混乱不堪,更不用提几百个地方标准。标准体系混乱重复的现象非常严重,而且过于老旧,标龄长又不更新,对我国茶叶出口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生产厂家在茶叶制造过程中并未重视卫生条件,不符合出口标准,尤其是原材料的农药残留量往往大于国际平均标准,在国际市场中留下不良印象。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很大一部分茶树农药没有经过品种登记,即使是已登记的农药品种也不能完全保证安全,特别是甲氰菊酯、扑虱灵和氰戊菊酯最容易超标。MRL标准制定工作起步晚,发展慢,在数量上远远不及发达国家标准,欧盟、美国和国际食品委员会分别有28689项、7400项、2522项MRL标准,但中国仅有386项,连零头也不及。
3.出口对象集中引发贸易壁垒
我国的出口贸易活动所针对的目标国家有着很强的集中性。就拿福建省来说,它作为一个茶产量非常高的省份,会将其中的很多茶产品主要出口到欧盟以及日本这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国家,显示出极强的集中性。而集中性过高,就会引起很大的问题,比方对相关出口国产生很高的依赖程度,贸易活动中的摩擦也逐渐攀升等等。还是以福建为例,其所产的乌龙茶是我国总产量的85.7%,而其出口量达到了福建总出口的八成,然而,这些茶叶的主要销售地都是日本。由于日本在进口方面设置了很高的技术壁垒,导致福建茶叶出口量锐减。这种壁垒主要针对农药残留以及微生物控成分设限。因为产茶活动多呈个体运营模式,导致相关农药技术无法充分普及,残留量也不能统一管控。此外,国内并未将茶叶方面的安全用药知识手段充分灌输给茶农,因为资金方面存在缺陷、保护组织不完善,再加上生产体制的落后性,导致很多茶园依然采取错误的农药技术进行生产。比方:农药混搭现象严重,随意性高,药不对症,治理延迟,量度和程序不规范等等,这些都导致有些茶叶被检测出了较高的农药残留。
三、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的对策研究
1.提高竞争力创造国际品牌
首先,研发全新的茶叶品种,对茶叶的生产运营进行规范。它要求尽量缩减新品上市的周期,深入发掘茶叶潜能,根据市场需要打造对应的产品文化,扩大产品类型,提升产品档次;此外,还要着重打出本土的“名牌”产品,采取多元化手段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需要选择品质高、前景好的本土名牌产品,通过规范、标准的流水线进行生产,并采用一致性的营销模式,以规模效应提升自身的竞争水平。在这一过程中,要全面监控茶叶生产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标准化规程。以确保其品质及安全程度的一致性,达到均衡的国际市场供需状态。同时,随着茶品标准的上升,其自身品质也会不断变好,在国际领域里也更具优势。其次,打造出国际知名的茶叶品牌。现在,消费者在开展消费活动时,更为注重产品的品牌。市场中,知名品牌往往比普通品牌的价位要高出二到四成。这也意味着当前的市场竞争是品牌的竞争。然而,我国很多地方的茶叶虽然名号响亮,但却没产生颇具影响力的品牌。不少顶尖原茶采用的是普通的生产方式,并被草草包装,批发销售。对此,政府必须大力扶植优秀的茶叶企业,支持其在国际市场中打出品牌,并严惩假冒伪劣行为,为提供和谐、有利的社会氛围。而相关企业也要着力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改进技术,增强品质,提高创新能力与文化内涵,在世界市场中做大做强。
2.增强企业安全卫生体系建设
首先,立足于根源,对生产过程强化管理。着手于根源,切实把好产品的质量关。现阶段,我国从事茶叶生产的时候,主要的模式就是农户分散种植,其整个生产过程严重缺乏规范性,因此很难切实提高茶叶质量,存在着各种问题。所以,企业一定要迅速地找到合理的种植方式,注重基地化,逐步形成一定的规模,发展成龙头企业。其次,对种植茶叶的方式加以迅速地改进,在生产茶叶的时候,注重其无公害性。对科技投入加以重视,完善茶园管理,切实治理茶叶种植的具体环境,生产期间,务必要坚持国际上推行的统一标准,尽可能地采用无机肥,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推行生物防治,对无公害生产加以广泛地推广。再次,要对毒害物质加强检测,不断地深化研究。发达国家,诸如日本,还有欧美地区规定了不少的农残限量指标,同时对此进行了严格地实施。现阶段,我国的不少农药尚且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科学的检测方法,难以获取部分农药标准品。所以,当前应对工作的重点在于对有毒害物质加以严格的检测。最后,大力推行国际认证。坚持国家还有相关行业协会的引导,企业要致力于生产标准的提升,向国际标准靠拢,注重茶叶产品的无公害性,包装也要绿色化,积极获取相关的国际认证。
3.增强政府对茶叶出口支持力度
首先,当前,我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个成员国,因此可以对相应的权利加以充分地行使,积极利用成员优势,依据《TBT协议》,还有《SPS协议》所规定的透明度的基本原则,通过“WTO/TBT-SPS通报机制”,对组织成员的相应技术标准,以及评定程序加以及时地评议,同时要注重其建议的提出。此外,通过仲裁机制,如果国外没有按照WTO所规定的相关条款执行,那么就可以针对技术壁垒进行申诉,尤其是在没有进行风险评估的情况下,就通过了MRLS技术标准的情况,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申诉。此种做法有助于有效地应对国外所采取的相关技术壁垒手段,有助于维护我国利益。其次,我国需要从国际上所实施的茶叶贸易规程出发,确立起相应的“预测警告系统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措施:第一点,对于信息的收集还有管理,政府一定要构建起专门的渠道,同时要进行相应的研究,加以消化,从而确保能够对国外茶叶行业所出现的动态加以及时地,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通过相应的对策,打破壁垒的限制。第二点,政府要迅速地构建相应的数据库,成立信心中心,对于驻外经商机构,还有经贸研究机构所存在的优势加以充分地发挥,对国外茶叶行业的动态加以及时地把握,了解我国茶叶所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以此为依据,向对应的部门加以及时地反馈。第三点,针对受绿色壁垒限制,无法出口的现象,政府还要同企业加以积极地配合,对其原因加以明确,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第四点,如果外贸易中发生了实例问题,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有关部门,特被是茶叶出口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发出预警通知的情况。
四、结论
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应该从相关的政府部门和茶叶出口企业两方面下手,政府对茶叶出口提高支持力度,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企业则快速提高竞争力创造国际品牌,增强企业安全卫生体系建设,大力促进中国茶叶出口。
参考文献:
[1]伍雁南.中国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2)
关 键 词:地域 插画 视觉 应用
当今社会是读图的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图片关系紧密,插画作为一种宣传手段来讲,具有直观的形象、真实的生活感觉及生动的感染力,既属于艺术品又可以作为商品使用。近年来,插画在书籍、广告、包装、网络等应用领域深入发展,其鲜明、单纯、准确的表现力吸引着众多读者的目光,逐渐形成了可以满足大众审美的新视觉表达形式。
由于中国的插画产业属于后起力量,从已有的风格、造型、表现手法来看不免都有模仿国外风格之嫌,缺乏地域、民族的特色。中国地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很丰富的内涵,尤其是北京,中国北方重镇和地方中心,最后发展成为国家首都、世界著名古都。在插画视觉中引入北京地域性文化符号,能够传达北京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使大众在解读作品时能够感受到首都丰厚的文化内涵。
挖掘收集北京地域文化符号
北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以悠远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物古迹遗存闻名中外。地域文化在历史发展和沉淀中积聚了很多美的形式和语言,城市形象饱满、层次丰富,如何选择其代表形象,重点在于提炼其历史、古迹和人文中的精华视点。
经过历史文化的孕育和熏陶,我们可以将复杂多样,绚丽斑斓的北京文化分纵向、横向两个角度加以提炼。横向文化分有宫廷文化、建筑文化、军旅文化、宗教文化、教育文化、饮食文化、市井文化、演艺文化等,每一种文化血脉都在历史长河中融合发展积淀,并留下了多样性的表现。从这些不同类别的文化血脉中纵向深入地回顾和观察,可以挖掘出不计其数精彩纷繁的视点与形象,大到庄严肃穆的紫禁城,小到胡同里民居屋檐上精致的砖雕。那如何在纵向的文化脉络中更全面的挑选具体的视觉形象呢?根据符号学理论,将北京文化符号按照图像性符号、象征性符号、色彩性符号三个类别收集。图像性符号,特点是原形模仿,并借用原意表达感情,具有鲜明的“易读性”,其中可以是实物类天安门、圜丘坛、太和宫等具体写实的图案,也可以是装饰纹类云纹、水纹等被抽象过的图案。象征性符号,借元素B来表达A的本意,简单易懂,如鱼纹谐音“裕”,象征财富,同时,鱼在水中灵活游动的优美线条,也意味着顺利和喜庆;又如蝉纹代表着羽化重生的内涵。人们借用这些象征符号表达一些心灵内容,并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传达方式。色彩性符号,传达色彩本身的情感和说服力,使色彩在设计中呈现出独特的符号性,启示着人们丰富的直觉和精神内容。例如北京砖墙的颜色——灰色,纯度低的特点,给人以包容、中庸、低调、浑厚的心理感受,同时也有简约、时尚、高雅的情感寄托。比如在北京市井文化中,我们可以很容易想到茶馆、老舍、胡同、四合院、小吃、相声表演、剧院等等普遍出现的图像性符号,也有门钉、门墩、户对、蝙蝠、狮、鹤、蟾等象征性符号,灰色、黑色、乌金、靛色、胭脂色等色彩性符号。围绕这些选定符号进行实地考察与走访,了解它的历史渊源和现状发展,分析定位并融入相应文化精神,更新视觉新形象。
将文化符号转换插画视觉语言
从整理好的北京文化符号入手,结合插画本身的表达要求完成创造性转换。区别于一般的绘画,插画构图遵循平面设计的构图理论,笔者以构成原理为指导原则,通过符号的借代、重构、创新等方法,将北京文化符号转化成为插画视觉语言。
北京文化符号的借代
借代方法分有整体和局部借代。整体借代时的方法使用时,设计元素通常是一些代表民族文明、国家历史,有象征意义的图腾类符号元素。以2012年龙年的贺年海报为例,该设计借用了年画里的童子嬉戏图,运用电脑软件绘制,以一种时尚、乐趣的形式演绎了中国的民间文化、北京的市井文化。作品不仅体现了浓厚的文化性,而且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如图1)
局部借代时,则采用设计元素中的某些精彩部分为原型,例如2012年北京马拉松比赛海报画面中,主要形象是一个正在努力奔跑的比赛选手,我们可以看出其脸部借用了“京剧脸谱”里的黑脸符号,整个画面呈现出了很强的民族文化感和地域特色,这就是局部替代传达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如图2)
符号的重构
当符号的借代方法带来的直观化图案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一种新的表现方式出现了,那就是对符号元素的解构与重构。对元素进行解构,在此基础上通过题材、图案、色彩、文化观念等角度,重新提取出一种形意,以抽象、简化、夸张、重组等设计手法实现对图形的创意重组。
符号的抽象手法,正如欧普艺术家瓦萨雷利所说“单纯的颜色和形状能表达人世间的一切”,将符号图形抽象化,运用几何形加以色块配搭,体现了有机生命形态的形式,是现代图形设计主要潮流。下图是台湾传统民间戏曲人物的抽象化形象,通过图形的抽象变形,以及对“点、线、面”的归纳,营造了视觉上简洁时尚的画面风格,还不失人物性格特色与形象的韵味感。(如图3)
符号的简化手法
在日常熟悉的事物生活中,将繁杂多样的图形语言进行高度浓缩,简化成易懂的视觉形象。以市井小吃为例,将食物形象的结构概括化,以简单流畅的几根“线”和几个“点”简化出清晰、明快的结构。这种简化手法,使视觉符号即传承了文化,又充满设计感,体现了时代特征。(如图4)
符号的夸张手法
将画面中符号的结构意象加以夸张,产生有震撼力的视觉,使观者在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作品的寓意和内涵。如下图5,京剧人物的基本解构不变,将线条、质感夸张变形,放大结构中有代表性的视觉符号,将其生动气韵表达出来。
符号的重组手法
设计师根据设计规律,围绕主题,将原有符号打散分解、转化组合形成新的构成形式。在重构图中,可以感受到秩序美、韵律美和空间结构美,具有新颖的视觉感,让读者自己以想象力去体会、去填补,易于内涵的的探索,让人回味无穷。
符号的创新
将地域性文化符号以各种创新的设计手法打造出新颖的视觉画面,生动的表达现代插画的主题,使观众可以更好的感知到地域文化形象和城市视觉魅力。
图像符号的创新
从北京文化符号入手,经过取舍、变异、提炼出新图形,既保留地域和传统神韵,又体现鲜明的时代感,呈现出全新的视觉效果。这种创新是对文化符号视觉表现的再创造,即对其意境、神韵、形式表达上的探索与尝试。如下图,画面中所呈现出的图形,是对北京天安门、鸟巢、歌剧院等著名建筑符号的创新性设计,新图形既保留了原建筑的基本特征,又具有全新的视觉表现效果,让人眼前一亮。(如图7)
色彩符号的创新
除了图形符号外,插画中的色彩符号也是一种重要的视觉语言,设计心理学表明“色彩最能拨动感情的琴弦”,不仅体现在视觉效果上,更体现在象征意义上。《西游记》中著名的孙悟空形象,在其形象色彩中融入了桃红、橘黄、绿、蓝等色彩,以红色勾勒边际,强烈的色彩对比使画面原始意味十足,高明度的视觉冲击力体现了现代设计氛围和十足的时尚感。(如图7)
象征性符号的创新
现代插画借助文化语言更新了表达方式,使设计形式更富有意义。例如,清华大学陈楠教授的东巴文推广设计,画面传达了东巴文字个性化的意象品格,将文字的内涵视觉化,从而构成趣味图形,创新传达出古老神秘文化符号。(如图8)
北京文化符号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沉淀成为精华视点,代表时代也体现传统,在现代插画中的应用领域范围非常广,表达思路也层出不穷。一个民族的文化是需要不断延续的,既要传承传统精神,又要反过来影响现代。这些年来,随着国内文化风尚的崛起和插画师的设计创作实践,一些具有本土风格的插画作品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视觉效果,显示了华夏民族神韵和风采。中国正在被世界关注,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国地域魅力与艺术风格,期待着一系列不同凡响的视觉享受。将地域文化与创新思维相结合,是国内本土插画大势所趋。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插画可以借此机会发扬民族精神,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英)劳伦斯·齐格恩:插画设计基础教程[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 胡心怡:插图设计[M],江西美术出版社
[3] 毛德宝:以时尚之名—新插图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
[4] 深圳市艺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维度插画[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5] 胡飞杨瑞:设计符号与产品语义[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北京与台湾;大学生;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基础,体现民族对社会价值和自我身份的一致性认知。中国大陆和台湾文化同根同源,因历史与政治关系,两岸长期分隔,文化发展路径不同。大学生是社会中传承文化的重要群体,两岸大学生成长在不同的环境之中,造成了相异的文化认知经历,了解他们的文化认同差异,是增强两岸文化互动交流,促进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两岸大学生文化认同差异分析
我们将北京和台湾两地的大学生作为对象,研究他们在不同的社会制度、经济环境和教育体制下的文化认同差异。体现文化认同的元素种类很多,我们选取了三个指标:通过中华形象代表与树立途径指标主要了解大学生对中华和民族整体认知;相关的文化概念涉及多个领域,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接纳程度;文化产品消费偏好,将文化与消费行为联系起来,能够更直观地看出大学生的文化认知行为。
问卷发放时间自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北京地区高校发放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12份,回收有效率93%,台湾地区高校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率100%。我们将台湾地区发放的问卷编制为繁体汉字格式,其他相关政治概念也进行了调整。
(一)两岸大学生的基本信息
北京地区被调研者中男生48人,占42.9%,女生64人,占57.1%。大三的学生最多62人,占55.4%,其他年级学生占44.6%。经济管理类学生最多36人,占32.1%,其他专业学生占67.9%。台湾地区被调研者中男生60人、女生40人。大二的学生最多33人,占33%,其他年级学生占67%。专业分布中工科类学生最多25人,其他专业学生75人。
(二)两岸大学生对中华形象认同的差异
中华一般指中国大陆、港澳特区及台湾地区的合称,中华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价值观和思想的多重影响,人们通过信仰、理念和印象来构建形象的主观感知,能够反映出人们的思想活动和感情表达。
我们对中华形象提出了两项测量指标,即最能代表中华形象的个人或团体、在国际上树立中华形象的有效途径。双方都一致认为最能代表中华形象的是青年学生。
在国际上树立中华形象的有效途径中我们选取了六项二级指标,并让受访者进行排序。北京学生认为大型赛事或博览会的举办是最有效途径,而对外援助的途径得分最低。台湾学生则认为青年互访交流是最有效的树立中华形象的途径,而建设孔子学院得分最低。
(三)两岸大学生对相关文化概念的认同差异
通过12个文化概念了双方对相关文化领域的认同度,并采用里克特五级量表赋值,双方的差异主要在对汉语和英语的认同程度;台湾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普及认同度比大陆学生稍高,双方对同性恋合法化都有较高的认同度,但双方认同一致性较差。
二、结语
两岸同属中华文化圈,拥有相同的文化基质。他们都认为青年学生群体是重要的中华形象代表,表现了他们将自己作为主人翁身份的认同。促进两岸学生文化交流和良性互动,是增强相互了解和消除文化隔阂的有效途径才能构建一致性的文化认同。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文化产品消费群体,他们共同认可男女平等和婚恋自由的社会价值,都具有积极努力的人生态度,向往着经典的爱情故事,奠定了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的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董小英等.奥运会与国家形象:国外媒体对四个奥运举办城市的报道主题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5(2):1.
关键词 文化差异 跨文化教育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想象,滋生于人类生活的整个过程。受到经济、政治、地域及历史等因素的影响。随着世界各国日益频繁的国际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英语已成为国际性的语言,并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化沿着相互补充、接近和吸取的轨迹前进。目前的大学英语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真正融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体系,加快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在充分考虑文化差异的基础上, 探索一条以跨文化教育为主导的大学英语教学新途。而脱离文化去理解一种语言,既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当今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在日常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以往对跨文化教育认识不足。应首先明确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体现在哪几方面。
(一)中西文化依托不同的语言环境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由于汉语语言社会背景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不同,因此汉语和英语中某些事物名称的内涵和引起的联想就有了差异,导致了跨文化交际的困难。 在中国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以“象形文字”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象形语言。 这种象形语言,包括了字、形、音,还有语气、感情、表情等。 而西方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以符号简单、多种组合、含义固定,成为被更多人所接受的文化。
(二)中西文化有不同的语言习惯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政治、历史、地域和自然环境下建立了自己的文化体系, 这就决定了不同的语言之间尽管存在着许多词汇对应关系,但这种对应关系并不等同与“对等”。
(三)中西方文化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中西方写作观念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西方人多强调“写作是一种交流”,而中国受传统写作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主张 “诗言志”、“文以载道”。 欧美写作理论受人本主义的影响,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拓展事件、拓展观点,使自己的文章展现个性,更具创造性,充分发展学生的智慧和个性心理品质。
二、跨文化教育的相关内容
(一)跨文化教育的内涵与目标
跨文化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指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对处于某一种文化背景的教育对象实施异文化内容的教育并在教育过程中积极促进教育对象与异文化的互动,从而达到使教育对象充分理解和尊重与自己文化不同的文化和培养教育对象良好的跨文化交往的态度和较好的跨文化交往的能力的目的。跨文化教育的目标是扫除文化壁垒,尊重不同文化,培养学习者开放的心灵,让学生能够对他人敞开胸怀,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体系,去挖掘自身的潜力,去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培养自己的跨文化运作能力。
(二)跨文化教育的层次
认识为第一层次。不同文化间通过彼此之间交流和交往互相学习和影响。 有些学生在学习外语启蒙阶段,缺少对异质文化的信息以及缺乏对异质文化的了解。
宽容为第二层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外语为工具,对异质文化进行探究,以形成对异质文化更深的了解。 随着外语水平的提高,跨文化教育的深入,我们将更好地理解了文化的多元性,逐渐对异质文化采取平等、开放的态度。
鉴赏为第三层次。任何一种文化都是既有精华也有糟粕的。 当我们进行学习异质文化、进行跨文化教育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加选择地全盘接受,而是要加以判断、欣赏并吸取异质文化的精髓和长处,因此,这也是一个批判吸收的过程。
(三)跨文化教育的实施过程
1.科学选择教材,增加跨文化教育内容
适合的教材应体现文化的差异,兼顾语言形式和交际原则。外语教材应当既符合英语学习规律,又包含丰富的语境知识;在介绍语言的同时,既要考虑学生是否掌握了目标语语言系统和交际原则,补充学生交际所需的目标语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有利于学生智力和跨文化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开阔的心怀、开明的态度。
以交际为目的,追求语言材料的真实性。跨文化的教材编写队伍应包括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语言学家等,经仔细选材,按主题分类的跨文化教材既具综合性,又具科学性。有利于鼓励学生以一种开放的胸襟积极体验外国文化,通过分析比较,在两种文化间建立联系,以批判的态度审视外国文化,又能深入思考本国文化如何被目的语文化所理解。
2.改革教学方法,增强跨文化教育的后果
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逻辑判断与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因此,教学方式和策略也应该因学生的不同而不同。以跨文化教育为目的的教师应拓宽思路和视野,把不同的外语教学方法应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去,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出发,使教学方式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及生活经验相结合,更好地实施有效的跨文化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认知法传授知识,并结合具体情况以语法翻译法和自觉对比法为辅助。认知法重在理解和领悟,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语法翻译法和自觉对比法则能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使学生借助母语加深理解。
3.加强中西文化对比,深化对母语文化了解
英语在不断扩大影响的同时,各民族文化也是在不断与之抗衡,进而造成两者的相互影响和交融。可以说任何国家的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都是两国文化的交汇及矛盾之处。跨文化教育给我们审视本国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通过母语与目的语文化的对比,了解哪些是民族文化精华,哪些目的语文化可为我所用。还应包含母语文化的教学,包括表达中国特色的词汇、短语、句子以及成语和典故,都可作为教学的素材。
三、结束语
在跨文化语境中进行有效的文化交流已成为近年来外语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对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教育进行研究,希望它有利于广大英语教师更深刻地理解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及实施途径,也希望能引起有英语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对跨文化教育进行更深层次地探索与研究。最终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里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Byram,M. Culture Studie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s, 1998
[2]董晓波.以跨文化教育为主导的大学英语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婚恋观;性关系;思想道德
[作者简介]蔡文娟,泉州师范学院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助教;王秀华,泉州师范学院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泉州36200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1-0171-04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在校大学生数量激增,目前已超过2000万人。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大学期间恋爱、结婚、生子,已经不再是被禁止的违纪违法的行为,而是每一个达到法定婚龄的公民的合法权利。特别是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婚恋观如何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对一所新办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表1100份,回收1032份,其中有效问卷908份,有效率达87,98%。被调查者的男女生比为30.51:69.49。其中大一学生占8.37%,大二学生占43.72%,大三学生占36.34%,大四学生占11.56%。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大学生78.85%来自农村,21.15%来自城镇;非独生子女占86.89%,独生子女占13.11%。这两组数据与该校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通过对调查统计数据的分析,我们对80后、90后的在校大学生的婚恋思想道德状况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大学生婚恋观的主流是健康的
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8~25岁之间。正如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所说的“哪个少年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这个年龄的青年男女正是情窦初开的时期,他们有爱和被爱的渴望。加上男女学生经常在一起学习、生活、活动,这为他们爱情的产生提供了机会。调查显示,大学生恋爱观的主流是理性健康的。
(一)大学生对婚恋的态度严肃认真,注重感情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谈恋爱的人数接近50%,是比较普遍的。其中24.29%曾经恋爱过,21.36%正在恋爱,两项加起来达到45.65%。尽管大学生谈恋爱的比例接近半数,但是,绝大多数大学生并未刻意去恋爱,而是抱着一种平和自然的心态对待爱情。当问及“你对大学期间的恋爱持什么态度”时,77.53%的学生认为应该顺其自然,有不拒绝,没有也不强求。因为感情的事情确实不能强求,顺其自然的心态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恋爱问题有一种比较理性的态度。
尽管多数大学生对在校期间谈恋爱并不强求,但是,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多元化。问及“大学生谈恋爱的主要原因”时,选择“纯粹的感情投入”的有58.33%,选择“为了选择人生伴侣”的有42.86%。由此,反映了绝大多数大学生恋爱的思想是积极向上的,重视感情在恋爱中的重要意义;恋爱的态度是认真的,重在选择人生伴侣。“为了打发无聊的生活、排遣寂寞而恋爱的”、“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表现自己的魅力而恋爱的”、“随大流、赶时髦的恋爱”只是少数,分别为12.8%8.33%和4.76%。
(二)大学生择偶标准健康理性
以往公布的调查结果反映大学生恋爱的功利性是比较强的,但是,我们这次调查的结果否认了人们这种固有的看法。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恋人最主要的标准是“对方的品性”,占80.84%;位列第二的是“双方的感情”,占76.10%;位列第三的是“对方的个人能力”,占46.70%;位列第四的是“恋人志同道合和共同的兴趣爱好”,占40.86%。而强调对方的外貌只占16.74%;看重对方的家庭条件的仅占12.78%。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绝大多数大学生恋爱有健康的选择标准,把品性、感情和能力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但是,从调查数据我们也发现另一个新的现象,当代大学生选择恋人的标准又是比较反传统的,以往被多数人视为重要条件的、年龄、学历都被忽视了,被放在并不重要的位置上。将、年龄、学历作为主要选择标准的比例分别为:7.60%、6.83%、4.30%。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大学生对选择恋人标准的认识更加成熟、理性和客观。
(三)大学生承受恋爱挫折能力较强
恋爱过程并不都是浪漫幸福、一帆风顺的。实际上,恋爱过程也会出现坎坷、遇到风浪。当恋爱过程中遇到对方健康出现问题或者对方家庭出现变故时怎么办?调查中,我们就大学生的这种思想准备进行了解,当问及“恋爱过程中,你做好哪些思想准备”,有44.94%被调查者选择“不论对方健康或者生病,也不论对方有钱或者没钱,都对对方负责”,是所有思想准备项目中选项比例最高的。在问及“假如你失恋了,你会怎样和过去的恋人相处?”49.89%的大学生认为“虽然感觉有些尴尬,但是可以争取友好相处”;22.91%的大学生认为“可以维持好朋友的关系”;而选择“大吵大闹,誓不罢休”的仅为0.33%。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能比较理性地处理失恋问题,那种“恋人不成,成仇人”、“由爱成恨”的失恋心态大大减少。由此可见,多数大学生有较强的承受恋爱挫折的能力。
二、大学生婚恋观的矛盾和迷茫
上述调查分析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出现了许多可喜可贵的变化,大学生恋爱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是,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开放的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他们的婚恋观又呈现出一种复杂、矛盾和迷茫的状态。
(一)大学生的性观念是复杂的
1 对恋爱中性关系的认识是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并存
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发生性关系的现象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对此大学生的看法如何?对“恋爱中发生性关系的主要原因”进行调查时,位居第一选项是“感情很好,水到渠成”,61.34%;位居第二是“一时冲动”,50%;第三位是“生理需要”,40.75%。说明多数大学生还是认为恋爱中发生性关系是自然的事(61.34%)。
在调查“对现在大学生同居现象的看法”时,认为“短暂快乐之后带来的是无尽的悲伤和无奈,应该克制自己”的占49.01%;认为“这是恋爱者双方自己的事,如果发生在别人身上,可以接受。但是,自己会慎重考虑”的占43.39%。不认可(49.01%)和认可(43.39%)的比例很接近。而只有3.85%的大学生认为是“严重违背传统道德和违反校纪”的,也只有3.74%认为“无可厚非,如果是自己也会接受”的。认为不道德(3.85%)和认为无可厚非(3.74%)的比例同样很接近。这两组统计数据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处在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并存和互相碰撞的特殊时期。
2 大学生的观念呈淡化趋势
问题历来是恋爱、结婚中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甚至成为决定恋爱是否成功、婚姻是否幸福的关键因素。但是,当代大学生的观念却呈淡化趋势。调查发现,认为“很重要,是衡量道德水准的标志”的占52.31%;认为“一般,有了更好,没有也无所谓”的占31.50%;“强烈反对用作为衡量道德的水准”的占14.65%。不在乎和强烈反对用作为衡量道德的水准的百分比加起来达到46.15%,说明观已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淡化,在恋爱过程中并不是一项必须慎重考虑的重要问题。这与前面的调查结果基本吻合,只有7.60%的被调查者会把作为选择恋爱对象的主要标准。
观念淡化还表现在大学生对的态度上。大学生对坚决反对的占44.60%;“慎重,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可以发生”的占23.13%;不反对,但自己不会这么做的占22.80%;对此持“无所谓,双方自愿的嘛”占9.47%。从这个统计数据来看,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不同程度地认可现象。
对大学生观念的淡化趋势,应该进行客观辩证的分析,即有其积极进步的一面,也有其消极落后的一面。从积极进步方面来看。淡化“”观念是对传统“”观念的反叛,弃封建社会几千年来摧残妇女、奴役妇女的观,是一种思想道德观念的进步。从消极落后方面来看,淡化观念,会造成青年男女在两性关系方面的放纵态度,这也是目前大学生未婚同居、未婚先孕现象增多的一个主要原因。
3 对发生性关系的可能后果的认识是矛盾的
由于恋爱过程发生性关系和婚前同居现象增多,未婚怀孕和未婚生育的现象随之增多,通过性关系传播性病或艾滋病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对此了解多少呢?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性关系的可能后果(怀孕、性病、艾滋病)了解的情况是:1.54%很了解;39.76%基本了解;40.64%一般了解;11.56%基本不了解;6.50%很不了解。说明只有少数大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发生性关系的可能后果,多数大学生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况。
虽然多数大学生对发生性关系的可能后果的了解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况,但是,对于“恋爱过程发生性关系是否有必要采取安全措施”,75.88%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20.3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2.42%的学生认为应视情况而定;0.88%的学生认为不必要;0.44%的学生认为完全不必要。说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能够认识到发生性关系时采取“安全”措施是比较安全的,他们对发生性关系可能发生的后果还是比较担心的。从这两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发生性关系的可能后果的认识处于矛盾状态。
(二)接受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思想准备不足
根据新的《婚姻登记条例》规定,达到法定婚龄的中国公民,凭身份证到有关部门办理婚姻登记手续,不需要所在单位开具有关婚姻状况的证明。大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大学生不少已经达到法定婚龄,他们同样可以持身份证到有关部门办理婚姻登记手续。那么,对在校大学生结婚这个话题,他们是怎样看的呢?77.20%的大学生“不反对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自己肯定不会在大学期间结婚”;仅有5.62%选择“如果可能,会在大学期间结婚”;只有8.37%反对在校大学生结婚。调查数据反映了在校大学生结婚已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绝大多数大学生不会在大学期间结婚。究其原因:第一,大学生没有经济能力承担结婚的责任。第二,大学生结婚的思想准备不足。“假如你未婚怀孕(或你的女朋友怀孕),你会怎么办?”调查显示,59.58%被调查者选择到大医院做流产;37.00%选择告诉父母;30.07%选择告诉好朋友和同学;仅有16.08%选择马上结婚的。说明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思想准备不足,即使已经怀孕了,选择马上结婚的大学生还是少数,多数还是选择流产。第三,大学生对结婚可能承担的家庭责任的思想准备不足。当问及“在恋爱过程中,你做好哪些思想准备?”选择“准备承担赡养双方父母的责任的”占24.40%;选择“准备承担为人父母责任的”仅占17.86%。反映了多数大学生思想上还没有成熟为可以承担家庭责任的成年人。
(三)大学生对离婚问题的态度是矛盾的
在一个高离婚率的年代,社会对离婚者也持更为宽容的态度。离婚对感情确实已经破裂的夫妻来讲是一种解脱和理智的选择,但是,对于已经有了孩子的夫妻来讲,离婚就不再是夫妻两人解除婚姻关系那么简单的问题。调查显示,40.42%被调查者认为父母离婚对子女负面影响非常大;35.68%认为负面影响比较大;很难说清楚的占16.63%;负面影响不大的只占5.29%;没有影响的仅占1.98%。也就是说76.10%的大学生认为父母离婚对于女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和比较大,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现实。对于子女来讲,他们需要父爱和母爱、需要一个完整的温暖的家。而父母离婚,孩子的这种最基本的家庭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对孩子的心理、感情及精神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也正因为如此,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子女不希望父母离婚。但是,当离婚话题直接涉及大学生本人时,答案则是不同的。当问及“你对离婚的看法”时,回答“如果不合适,应当早点离婚”占51.76%;回答“既然结了婚就不要轻易离婚”占44.49%;回答“婚姻就应该天长地久。不应该离婚”的仅占3.74%。可见,对于当事天来讲,如果感情已经不存在了,多数人认为选择离婚是最好的结局。从这两个选项的不同答案来看,角色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态度必然是不同的。作为子女,难于理解父母的感情危机及离婚的选择,不希望父母离婚导致自己失去一个完整的温暖的家。作为当事人,希望自己的爱情是幸福的、婚姻是美满的,当这一切无法满足时,当然希望结束这种无爱的甚至是痛苦的婚姻。所以,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对象会选择不同的答案,甚至出现矛盾的选择。
尽管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矛盾的,但是,却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道理,虽然婚姻是一对男女因为爱情而缔结的。但是,当婚姻涉及到第三个人――两人的孩子,婚姻就不只是两个人的事,“结婚容易离婚难”的困境就可能出现。因此,婚姻是人生大事,必须慎重考虑,既不草率结婚,也不草率离婚,这才是负责任的人生态度。
(四)大学生对网恋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网络在大学校园的普及使大学生上网聊天交友成为常事,甚至有些大学生在网上成立虚拟家庭。大学生对网恋的看法是如何呢?选择“见仁见智,在于个人的心态与处理态度”的占46.92%:选择“不看好,而且觉得满是陷阱。有危险”的占42.62%。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对网恋的认可和觉得网恋有危险的比例很接近。虽然网恋也让一
些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是,那毕竟是少数,不具有普遍性。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由于网恋而上当受骗的案例展有发生,网恋的危险性远远高于人们的一般认识。
三、大学生婚恋观的困惑在子婚恋教育缺失
(一)性教育与大学生性知识需求的矛盾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有性的欲望,有了解性知识的渴望,有获得健康性观念、性知识教育的期望。但是,在我国学校教育中,这方面的教育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基本上没有纳入学校的教育计划中,学生也难以从学校的教育中获得性知识并形成健康的性观念。调查显示,大学生获得性知识的主要渠道:56.06%来自网络了解;54.85%从书本上获得;50.66%是朋友传授的;只有9.14%是父母教育获得的。
从上述统计数据来看,大学生获得性知识的主渠道,是网络、书本和朋友传授。从网络上、书本上获得的性知识可能是残缺不全的、不健康的,甚至有不少还是属于黄色性质的或是的内容,容易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朋友的传授也可能存在性知识不科学、不健康的问题。所以,大学生获得性知识的主渠道是不科学的。那么,要扭转大学生获得性知识渠道不科学的状况,第一,全社会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大学生性知识教育的问题,把大学生接受性知识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方案中,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正规渠道接受科学的、健康的性教育。第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应该成为孩子思想道德教育的启蒙老师,而且应该成为孩子青春期性知识教育的启蒙老师。但是,调查显示,只有9.14%的学生是从父母的教育中获得性知识的,可见,性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盲点。因此,父母要转变观念,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青春期的性知识教育,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二)大学生对婚恋观教育的高期望与学校教育低投入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798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影响力;空间特征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近年来在积极探讨自身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策略。2006年北京确定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扶持,同时确立了第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并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和手段积极推动集聚区的发展。到2009年底,北京市已经确立了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这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组织发展迅速,规模逐步扩大,这对优化北京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空间结构更新以及城市品牌特色塑造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798正是在这种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中由市场力作用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集聚区。798地处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地区,其前身是一个50年代创建起来的电子工厂。2000年开始形成艺术家的聚集,在短短十几年的发展时间里,798从只生产电子产品的企业,转变形象走上世界舞台,成为影响力巨大的全球瞩目的中国艺术核心区,这个过程是神奇而复杂的。
一、798影响力的发展路径
在2003年以前,798内进驻的艺术家大多是进行创作活动,但2003年798举办了以“再造798”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使得798声名鹊起,2003年以后,到798艺术区参观、访问、观摩、学习、交流、购买艺术品的人越来越多。这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观光体验行为使得798逐渐美名远播,798日益发展壮大,并且成为了北京市城市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3年以来,来访游客急聚攀升,据统计,2004年,大约有45万人,2005年,大约有超过50万人,2006年,大约有100万以上的游客访问艺术区,至2010年第798每年吸引游客的数量均超过300万人次。2012年10月开幕的2012北京798创意文化节,历时一个月,吸引了海内外数百位艺术家,展览作品达万余件,包括开幕式及摇滚音乐会、主题展、Loft户外雕塑展、室内雕塑展、特别展、同盟展、版画展、独立电影、大学生影像作品展、论坛、音乐剧、特别合作项目等12大项丰富而多彩的艺术活动。此届艺术节共吸引了国内外游客70万余人次,创造了798艺术节游客史上的新高。
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消费者的到访,提升了798的知名度和媒体的青睐。中国日报、北京晚报、北京电视台等20家媒体的广泛关注与全面报道798艺术节,798被有关媒体评为北京“新三景”之一。美国CNN最新调查显示,798已经成为外国人到北京的第二目的地,在此之前,798艺术区已经被外国旅游者列为仅次于长城、故宫的第三个必须前往的景区。2003年北京被美国《新闻周刊》入选为“世界上最有风格的12个首都”之一,而798的存在和发展是入选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798是创意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在当前的创意经济时代,借助筹备和举办奥运会的推动力,北京已经进入创意城市的时代。创意城市是一个在全球性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地方政府如何重塑形象,重获生机,重新定位的城市发展过程。在构建创意城市的过程中,北京在创意经济时代实现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城市功能结构的重组和空间结构的优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创意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这些转变的实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798促进了北京城市功能结构的优化
2006年开始北京市认定了第一批共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008年底第二批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获得批准。到2010年底,北京最终将认定3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市的功能结构得到了优化,形成了以老城区历史传统和文物风景区域、近郊区高新科技和创意设计区域、远郊区历史文脉和旅游休闲区域三个功能结构圈。这些创意产业集聚区作为某一区域的主要经济增长极对当地经济发展、功能完善起了重要的作用。798由一个50年代创建起来,只生产电子产品的企业,转变形象走上世界舞台,成为全球瞩目的中国艺术核心区。从本文对798消费者行为调查问卷分析中得出的结论可以看出,798已经成为新北京的一个知名的重要的吸引物,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宽容、开放、创意的新北京的代名词。798在全国范围内可以说是发展最快,发育程度最好的创意产业区,是改善首都功能格局、发展和保障首都文化的多样性、施展城市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798促进了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作为拥有13亿人口国家的首都,北京的城市规模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不断扩大。北京市空间经历了城市不断扩张的过程,城市像摊大饼一样无序扩张,出现了老城衰败,一些基础设施常年失修;新城成为卧城,只有人居住,产业、商娱场所没有跟进等问题,甚至还出现了城乡结合部的顽疾。北京城市空间利用结构急需转型和优化。798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成长在一个已经几乎被废弃的工厂区,它将原有的厂房和工厂设施加以利用,形成了一个集生产、消费为一体,多种功能并存与互补的嵌入型、开放性的文化经济社区,集约利用了城市空间和土地资源,优化了城市空间结构。798的成功给北京市空间扩张由摊大饼型向集约型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三、基于问卷调查的798影响力实证研究
本研究采用非概率抽样调查数据作为实证分析的依据。本次抽样调查时间为2010年4月2日、4日和5日,由于4日为国家清明小长假的第二天,天气情况良好,为来园游客的高峰日,因此,大多数样本在这天采集完成。正式调查采用以实地发放纸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研小组针对798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具有不同消费能力的中外访问者进行了实地抽样调查。此项调查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50份,有效率为93.75%。在对自己在北京的住所在地图上进行标注的样本点有268个,这些数据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
通过798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消费者行为调查问卷所得数据,结合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798的影响力进行实证研究。一方面从对798消费者的结构特征分析,得出798的影响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北京市及其周围市县,798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调查问卷中的标本居住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来揭示798对有知识的年轻人、高收入人群、高学历人群的具有更深的吸引力。
(一)798逐渐成为世界了解北京的窗口
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较强的知名度。通过对798消费者行为的问卷分析,我们可以看到,798已经具有较强的知名度。在798消费者结构的统计中,来自京外其他各省市和来北京旅游的外国籍居民所占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多。这体现出798的影响力已经不仅仅在北京地区或是其周边省市,它已经成为外地人或外国游客所必去的一个旅游胜地,同时它也是一个展示新北京、新形象的一个窗口。
(二)798对不同收入消费者的影响力
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还表现为较强吸引力。在对798不同收入消费者的影响力的分析中,笔者引入了不同消费者的居住地和798的距离变量。通过对不同收入的消费者进行分类,各自计算不同类别的群体的居住地与798的平均距离。平均距离越大,也就说明此798对于此群体的影响力越大。根据心理学的观点,某一事物的吸引力的强弱是与人们为了它愿意付出的代价具有较强的关联性。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软件分析,我们得到如表6所示结果。从表6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提高,其居住地与798的距离也是逐渐增加的。8000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居住地离798的距离是最远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798对高收入消费者群体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三)798对不同学历消费者的影响力
在对798不同受教育程度消费者的影响力的分析中,笔者同样引入了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居住地和798的距离变量。通过对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消费者进行分类,各自计算不同类别的群体的居住地与798的平均距离。平均距离越大,也就说明此798对于此群体的影响力越大。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消费者审美情趣和消费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消费群体会更容易和文化创意氛围产生互动,同时,文化创意的氛围也能够更加深入地影响到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消费者。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软件分析数据,我们得到如表7 所示结果。从表7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消费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其居住地与798的距离也是逐渐增加的。研究生及以上的高学历群体居住地离798的距离是最远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798对高学历群体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四、结论
21世纪以来,北京最具工业传奇、艺术气息、城市活力、国际影响的区域,莫过于地处城市东北角自发形成的798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798借助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经济、旅游价值,成为新北京城市活力的象征。798是集艺术生产与消费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重要的艺术机构与艺术活动的承载地,是具有精美建筑风貌和宽容开放精神的文化经济社区。
798成因于便宜的租金、良好的交通设施、独特的创意氛围和优厚的市场基础。正是因为798属于这样一种完全由市场因素主导的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才使得它的创意氛围和创意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经得住了时间的考验,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提升。
798的影响力还在于它是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历了经济转型和产业转型之后,北京市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北京不但要在经济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更要求北京在城市功能优化和城市空间结构完善等方面实现突破。798正是在这个突破过程中的主要的力量,甚至可以说它是一种榜样。798等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出现,使得北京城市的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空间结构也从无序的摊大饼式的扩张向集约紧凑发展转变。
参考文献
[1]牛维麟.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4]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5]厉无畏,于雪梅.关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发展的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2005(8);
[6]阿弗里德·马歇尔著,廉运杰译.经济学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7]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8]安虎森:区域经济学通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9]E.M.Hoover,王翼龙等译.区域经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0]迈克尔·波特,李明轩等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1]周莉华.试论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意产业[J].南方经济,2005(1);
[12]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13]Richard Florida: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M], New York: Basic Books,2002;
[14]John Kreidler: Creative Community Index [M], New York: Basic Books,2002;
[15]姚永玲,郑国楠.北京创意产业聚集区的成长之路[J].环球市场信息,2010(12);
[16]刘玉,冯健.创意北京发展:经济、社会和空间转型[J].城市发展研究
论文关键词:东盟;商务谈判;文化差异
一、东盟各成员国的文化差异成因
(一)文化的概念
其实,文化的定义很多,许多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都下过定义。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群体或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生活态度、思维方式、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另一群体或民族的显著特征。
(二)东盟各国文化差异成因
1、经济差异
经济差异是由于经济因素造成的文化差异的一种体现。而这些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习惯。东盟各国在经济上发展并不平衡,经济上的不平衡对文化的作用使得各国的文化显出千差万别。
2、政治差异
政治差异是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及政策法规对人们的行为具有统一规范的作用,从而使得各国人民在政治观念的方面存在着差异。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体系,有别于其他东盟国家,而其他东盟国家在政治体制上也各有不同。
3、地域差异
域差异指不同地理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习惯等的差异,人们往往有着不同的语言、生活方式和爱好。由于东盟各国温度不一致,就会导致穿着传统有巨大的差异,比如柬埔寨处于热带气候区,全年炎热潮湿,年平均气温在27℃左右,这样的气候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特色衣着:纱笼。
4、民族差异
民族差异是指不同的民族群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语言、风俗和爱好、习惯。他们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仪等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各有其特点。东盟各国民族种类繁多,每个国家因民族的多样化都有各自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如泰国泼水节、柬埔寨的送水节、老挝的拴线仪式等等。
5、宗教差异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世界上有3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文化倾向和戒律,从而影响到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东盟各国受伊斯兰教和佛教影响比较大。其中有些国家还存在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情况。
二、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文化差异对谈判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不同群类的人文化各异,这种差异有使不同文化的群体相互疏远的倾向;另一方面,文化的差异也会造成不人们沟通与交往中的障碍。因此,要求谈判者承认文化的多元性,进一步理解其他文化。在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谈判之前,要清楚地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同时还要掌握其他文化对自己文化的了解和态度,从而得知对方是怎样看待自己、将在何种程度上接纳自己,然后才有可能考虑缩小彼此间的有效途径。总的来说,文化对谈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沟通过程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谈判沟通过程的影响最显著的是体现在语言上。语言是不同的个人、群体、民族,以及国家之间沟通的桥梁。国际商务谈判首先要过的关便是语言这一关虽然翻译或者谈判双方共同认可的第三语言可以解决语言沟通的问题,但是其差异还是无法避免的。
(二)对谈判风格的影响
谈判风格是人员在谈判过程中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建立在其文化积淀基础上的与对方谈判人员明显不同的关于谈判的思想、策略和行为方式等的特点。文化上的差异会导致平等观念、时间观念、个人意识与群体意识、利益意识、法律意识,以及关系意识等方面的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谈判风格。
(三)对伦理与法制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所有的商务活动都要在法律关系下进行,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伦理观念和法制观念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大多数东盟国家和中国一样,注重的是亲缘关系和个人关系,人与人之间并不主要以利益交换为基础,而是注重非经济性的人情交换。一旦发生分歧与争端,他们都比较倾向于用人情解决,诉诸于法律则是次之的选择。
三、东盟各国的谈判风格
马来西亚是一个复杂的、多种文化交融的多种族国家。在马来西亚,在正式的商务谈判开始之前,最好谈论一些比如观光,旅行,饮食等等一般的话题,切忌谈论当地的风俗政治,或宗教信仰。最好让对方来决定正式的商务谈判开始的时间。如果外方谈判人员希望能够按时进行谈判,可能当地的谈判代表并不会按时达到,最好有等待的耐心。由于马来西亚等级观念比较明显,所以要对对方谈判人员中的年长者或职位较高的组织者保持相应的尊敬态度和礼节。在谈判中,马来西亚谈判者比较喜欢会采用委婉言语,且在说话的时候不喜欢被打断,谈话声音过于喧哗的话会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几个人同时说话也会被认为是无礼的行为。在谈判场合,除了礼貌的握手之外最好不要别的身体接触。在谈判过程中,马来西亚人都喜欢讨价还价。为了避免不希望的损失,在开价或是提出报价单的时候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一些有经验的谈判者都会为了达到最终交易的目的而在价格上作出一些小小的让步。如果出现争端,马来西亚人不喜欢通过传真或者电子邮件来解决而习惯以面谈的方式来解决。在解决商业争端的时候他们更看重关系而不是条款或法律条文。在谈判的刚开始的时候,最好让你的律师在幕后指导而不是直接出现在谈判桌边。因为律师的存在马来西亚人眼里是缺乏相互信任的表现。
印度尼西亚的商业文化也是复杂多样的。在印尼当地的文化中,关系非常重要,注重等级制度,时间观念不强。和东南亚其他邻国一样,印尼人比较注重人际关系。等级观念在印尼也是比较受重视的,因此在谈判过程要注意年长者,或职位较高的组织者,尤其是男性的意见。在任何商业会谈的时候,都会有茶水供应。但是无论你有多么渴都不能在主人饮用之前就擅自喝,这是一种不尊重别人的表现或是不礼貌的行为。由于印尼人习惯委婉的表达方式,所以在谈判过程中最好不要用过于直白或坦率的语言,否则会激怒对方。在对方说话的时候也不要打断,否则他们会很容易生气。印尼人信仰伊斯兰教,因在谈判桌上传递物品的时候不要用左手传递,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是不洁的。如果你是个左撇子的话,可以用左手签署文件,但是递给对方的时候一定要用右手。印尼人喜欢讨价还价。为了避免不希望的损失,在开价或是提出报价单的时候要留有一定的余地。明智的谈判者会事先预料到这些,并留有足够的讨价还价的空间。由于印尼人比较注重人际关系,所以他们关系比将要签署的合同重要的多。面对商务争端,比起寻求律师或诉诸于条文法律,印尼人更愿意面对面地商谈解决。当然,为了避免日后的争议,需要把每一点落实都到书面上,如果对方提出日后就合同上的某些条款进行再次谈判的时候,你要表示同意。
在南亚国家中,菲律宾的商业文化很独特。菲律宾人的确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具有相同的基本价值观、态度和信仰。菲律宾人比较注重私人关系和等级关系,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在谈判活动中外方较年轻的谈判者应当听从高级菲律宾人士或年长人士,尤其是男性的安排,当后者是买方或潜在的客户时尤其应该如此。在谈判时,菲律宾人语气很柔和,且很少打断别人的讲话。大声讲话会被认为是一种冒犯。称呼对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在姓氏前加职称,菲律宾人非常注重这点。菲律宾人对讨价还价乐此不疲,所以,在开价或是提出报价单的时候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与菲律宾商人进行谈判,耐心是最重要的条件。
泰国的风俗习惯、传统惯例以及商业行为等等很多方面都受到中国和印度的影响。与上述几个国家一样,泰国人较注重等级关系,在这个国家,年长的人或政府官员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尤其是男性。因此如果对方谈判人员中有男性政府官员或年长者,应注意给予相应的尊重。在于谈过商人进行谈判的时候,一定要买避免谈判时间时间过长,如果谈判过程时间太长,可用在中间参插一些休闲活动。因为泰国人不喜欢一直工作而没有休息,所以适当小活动可以使谈判顺利完成。在谈判桌张,泰国人同样热衷于谈价还加,所以准备好完善的价格策略和耐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多数泰国人信奉佛教,所以在他们看来,脚是最不洁的。因此谈判人员在就坐的时候切忌露出脚底或是鞋底,用脚或者鞋去指、碰到物体是被认为是大不敬的行为。在泰国,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可以促进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缅甸在古中国文化和古印度文化之间形成了一座文化桥梁,缅甸人在价值观、态度、信念和行为与中国人和印度人存在很大的相似度。但是由于缅甸已经独立发展了很长的时间,所以在那里进行商务谈判也会遇到特殊的挑战。缅甸人的种族自豪感使得他们很瞧不起外国人,因此与缅甸商人进行谈判时,最好是按照对方的方式安排活动。在谈判中,缅甸人一般习惯采用间接、委婉,以及含糊的说话方式。他们说“yes”的时候只是表示“我明白了”而并非“我同意”。在缅甸,公司或者组织中的人员是按年龄和等级来划分界限的,由于他们特别注重等级关系,所以对于对方谈判人员中的年长者或职位较高者给予特别的尊重是非常必要的。和泰国一样,缅甸是一个信仰佛教的国家,所以在谈判过程中传递物品或文件的时候一定要用右手。与缅甸商人谈判需要大量的时间,所以耐心是必须的。
就像在其他亚洲国家一样,人际关系在越南是很重要的。因此,在谈判开始之前和对方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是非常关键的。在时间上,虽然越南人自身观念并不很强,可是他们却希望对方守时,所以迟到会被认为是对他们的不尊敬。等级关系在越南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对方的谈判人员当中有年长者或高级政府官员,对他们给予特别的尊重是非常必要的。越南人很重视“面子”,所以如果在谈判时对方出现了错误,千万不能当面指出来,要给对方保留面子,纠错可以在休息时或私底下进行。越南商人在讨价还价的时候并不会明确地表明态度,但是却希望他们的对手对价格和条件做出重大的让步。所以在制定最初价格的时候留一些讨价还价的筹码在最后时使用是很必要的。通常还会出现越南商人在合同签订仪式结束的几周以后要求重新谈判合同的主要部分,这是因为越南商人认为双方关系密切,所以形式变化的时候,对方会在任何时候同意对合同进行修改。
新加坡在世界市场上是独特的。新加坡的文化与亚洲多数国家一样,注重家庭,面子和权威,但是同时新加坡的商业文化快速地朝着国际化风格发展。虽然和其他的东南亚人相比,新加坡人习惯于更加直接地讲话,但是新加坡人还是尽量避免回答提问或者要求时,直接说“不”。在谈判桌上,大新加坡人倾向于用轻柔的语调进行对话,大声说话或者打断别人的说话都是被视为没有礼貌或缺乏教养的行为。新加坡人喜欢用微笑来掩饰焦虑、尴尬,所以看到他们一直微笑并不一定是他们一直很高兴。入座,双叉时,不要让你的鞋底指着某个人。不要用脚接触东西或者移动东西。在新加坡,谈判的进程比具有更加以生意为导向商业文化的国家要慢一些。熟悉新加坡商务风格的人都会发现他们中大多数人是坚持不懈的谈判者,因此与他们进行谈判一定要具备耐心和毅力。
文莱是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文莱人把伊斯兰教规视为生活准则。和其他国家的伊斯兰教徒一样,在用餐以及很多场合都是用右手,因为左手是被视为是不洁的。文莱人由每天礼拜五次的习惯。这五次礼拜分别是“晨礼”、“晌礼”、“晡礼”、“昏礼”、“宵礼”,而且每星期五必须回到教堂参加聚礼和祈祷。因此如果是和文莱的伊斯兰教徒进行谈判的时候要注意对方的宗教习惯。文莱与人交流的时候说话都是比较和气的,大声喧哗或者争吵都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与文莱商人进行商务谈判,除了要注意对方的宗教习惯外,还要注意态度要谦虚,温和。
柬埔寨由主体民族高棉族(占80%)等20多个民族构成,高棉语为通用语言,与英语、法语同为官方语言。柬埔寨人质朴、友善,很注重礼节礼仪方式。最普遍的礼节是合十礼,商务场合也可以用握手表示问候,但是异性之间仍行合十礼为宜。在柬埔寨的文化中,白色象征着死亡,所以和对方进行谈判时应注意不要穿着白色的衣服。由于多数柬埔寨人信奉佛教,所以在他们看来,脚是最不洁的。因此谈判人员在就坐的时候切忌露出脚底或是鞋底,用脚或者鞋去指、碰到物体是被认为是大不敬的行为。此外,在商务交往中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去随意触摸别人的头部,这是是对他们的极大不敬。
老挝位于中南半岛北部,有60多个民族,通用老挝语。老挝人普遍信奉佛教,注重佛门禁忌,见面用合十礼问候。由于多数柬埔寨人信奉佛教,所以在他们看来,脚是最不洁的。因此谈判人员在就坐的时候切忌露出脚底或是鞋底,用脚或者鞋去指、碰到物体或从坐卧之人身上跨过去,均被认为是大不敬的行为。在今天老挝的商务场合,也流行握手礼,尤其是同外国客人交往多行握手礼。在谈判桌上,老挝人态度都比较温和谦逊,话语柔和,切记不要打断他们的讲话,不要在谈判时用过高的声调与之讨论。
四、应对东盟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问题的策略
(一)做好谈判的准备工作
谈判之前,收集信息、提供资料、参与拟订谈判计划和设计谈判方案。在谈判前尽可能充分了解己方尤其是对方的实力,目标意图和双方退让的幅度,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我们才能胸有成竹地独自或陪同上司坐在谈判桌前,与对方就共同感兴趣的事情讨价还价。收集谈判双方的信息资料尤其是对方的真实情况,譬如,对方的法人资格、资信状况、法定地址、本人身份和经营范围以及企业现状,对这些基本情况事先应予审核或取得旁证。还有谈判对方负责人的个人情况,如年龄、学历、资历、个性、爱好、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通过这些了解和分析,对双方在谈判中所处的地位,各自最大的需求和让步的范围、幅度、谈判的时限等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样,在谈判中就能做到审时度势、进退自如。其次是确定参加谈判的人员。选择适当的成员组成谈判班子,是谈判能否成功的关键。下一步则是确定谈判的时间。谈判于何时举行、何时结束,很有讲究,有时候甚至会影响谈判的过程和结果。谈判必须等候合适时机,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目标。除此之外,要避免在上司或其他重要谈判成员身体不适、过度疲劳、精神心情不佳时安排谈判。另外还要尊重对方,在征求对方意见的基础上,选择双方都认可的时间举行谈判。此外,明确谈判的地点也是准备的必要工作之一。一般来说,选择谈判地点,以自己越熟悉的环境越好,因为每个人都天生具有领域感,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里,能得心应手地发挥自己的睿智与口才,而且容易说服对方。同时还应确定谈判的目标,最后则是制定谈判方案。设计方案时,要对对方可能提出的方案作预测,并提出自己应对的方案。只有这样,对手提出方案时,才能应付自如。谈判方案应尽量切实可行,并且留有现场发挥和见机行事或者必要调整的空间。所有成员都应谙熟谈判方案,争取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还要绝对保守谈判方案的秘密,否则将会造成谈判的失败。
(二)克服沟通障碍
商务谈判中的沟通障碍一般是由语言,时间观念,心理,以及礼仪这四个因素引起的。要克服这些因素引起的沟通障碍,一是要收集和整理多方信息,即收集有关谈判对手的信息资料。除了客商的合法资格、公司性质和资金状况、公司营运状况和财务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外,还要还应该全面动态地了解对手的期望、对方的民族习性、谈判手段和语言文化以及对方的实际决策者、实际决策者在组织中所处的位置、他们的职权范围以及了解谈判对手的文化所特有的谈判技巧。此外,收集如科技信息、有关政策法规、金融方面的信息、有关货单、样品的信息等相关的信息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后是对这些信息资料进行整理,目的是再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然后再进行分类、存档,同时结合谈判项目的具体内容,分析各种因素与谈判项目的关系,并根据它们的对谈判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进行排队,通过分析制定出具体的谈判方案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