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6:02:00
序论:在您撰写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22603
1 引言
高校是培养国家高级人才的场所,而高校实验室更是高校人才的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的必备场所[1]。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它不仅是社会和经济稳定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学校安全管理的组成[2~6]。高校实验室本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落实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章程,坚持“我为人人,服务高校”方针,使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室操作得到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致使高校办学层次的多元化、学校管理制度不断深入以及高校实验室的对外开放,使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使用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出现的诸多问题,做好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预防高校实验室事故的发生,对现今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意义重大。
2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
为了适应国家应用型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各高校办学规模在逐渐扩大,办学层次也趋于多元化。各高校的实验室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实验室设备更新和淘汰速率不断上升,实验室的使用频率也在提高,各课程的实验项目不断翻新,实验室对外开放的时间和次数不断增加。而各种新型的实验设备操作规程,各种化学试剂的正确使用、实验室的水、电、气安全管理以及由于实验室在各种实验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如何排放等,直接关系到学校人员和校园环境的安全,这使得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更为重要。
2.1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为了迎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天津农学院提出多元化的办学理念,做到培养天津沿海都市型农业特色专业的人才,开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该校现有4个天津市级重点学科,其中国家级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工程实验室一个,天津市级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天津)一个,这些实验室功能齐全,可以承担学校各种教学与科研任务。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可以使教师、学生提高安全意识,从而降低实验室的各种安全隐患,使高校教师和学生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2.2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高校整体安全的重要保障。由于高校实验室使用效率高,对外开放性强,人员密集,各种实验设备使用要求不尽不同,而且在实验结束后,各种实验设备消耗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如何排放,都要有相应的规定。因此,有必要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有助于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2.3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并不是天生具有,而是通过学校的安全教育才能获得。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就必须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让学生遵守,使学生养成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通过对大学生实施实验室安全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如何应对各种实验室的突发事件,如何进行自救和对他人施救,做到在实验室发生突发事件时,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化。因此,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助于高校学生修养和素质的上升。
3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深
目前,各高校只重视发展学校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而对高校的实验室安全观念意识淡薄,不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实验室安全教育宣传不够,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上至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下至学生均缺乏实验室的安全观念,这给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3.2 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监管机制
目前,高校管理部门繁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由教务处、保卫处、设备管理处和校办共同管理,进而出现了各部门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明确,遇到问题互相推诿,办事效率大大降低,管理体制不健全,进而遇到问题出现“盲区”,无人敢承担责任。再有,学校缺少专门的监管部门,监督各部门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施情况。
3.3 安全制度不严,安全检查不力
目前,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力度不够。实验室安全检查过后,安全意识马上松懈。例如,各高校没有明确如何处理废气、废渣、废水规章制度。有些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气未经任何净化处理直接由排风扇排放到室外,对校园环境产生直接威胁。再有,大学物理实验产生的各种废渣直接丢弃校园垃圾场,没有进行回收,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有些实验后遗留的动物尸体和微生物培养物,也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掩埋,日积月累,产生的毒物、废气、废渣对周边环境的危害不可忽视。
3.4 设备实施老化,安全隐患大
有些学校的实验教学楼于20世纪70年代建成,实验室土木结构老化,墙皮脱落,造成安全隐患。学校实验设备更新较快,各种大功率电气设备屡屡出现,导致实验教学楼用电负荷过大,私搭电线现象不断增加,实验室私建防护栏、防盗窗,造成实验室安全通道堵塞。再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资金不足,资金落实不到位,各种消防器材老化,一旦发生火宅事故,将损失掺重。
4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
4.1 落实责任,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真正落实教学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健全安全管理体系。首先要理顺管理部门,做到各部分分工明确,健全岗位责任制。成立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有校长牵头负责管理,做到对全校实验室安全的全面管理。其次,建立各院级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分管本院实验室的安全任务,做到各个实验室安全工作,落实到个人,互相监督。再有,加强对高校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管理。学生进出实验室要有记录,包括实验学生负责人的签字、实验人数、实验次数、试验日期、分组数目、实验所使用的设备、耗材以及实验的废液、废渣的处理情况要有记录备查。
4.2 加强教育,强化人员安全意识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要依赖于实验管理人员和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因此,有必要对高校的管理人员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增强实验室的安全意识。例如,学校的宣传栏定期张贴实验室安全教育常识,在学校网页上成立实验室安全栏目,不定期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进行培训,开展安全教育讲座。给学生进行安全调查问卷、安全知识有奖竞赛,邀请消防技术人员给学生、管理人员以及实验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座谈,普及消防知识和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理知识。把安全教育落实到学校的每个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
4.3 完善制度,建立安全保障机制
健全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学校成立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督导小组,校领导负责,由教务处牵头组建,安全督导小组成员由各学院实验室主任担任。每周例行对高校实验室的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实验室的卫生、水路电路、门窗、学生做完实验后废水、废渣、废气的如何排放等均记录在案,并进行书面总结。检查中遇到实验室安全隐患,要限期整改,并要进行问责。情况严重者,学校要通报批评。安全隐患整改完毕后,实验室安全督导小组要进行回访检查。此外,检查中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好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并给予物质奖励。实验室安全保障机制,要做到奖罚分明,只有这样,才能杜绝高校实验室安全隐患的出现。
4.4 强化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定期对实验室管理人T进行技术培训。各高校应当将实验室安全教育和消防知识纳入学校培训计划中,邀请消防技术人员对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学生、任课教师进行消防知识的讲解。各高校应在每年进行消防演练。只有经过这样的培训,才能提高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他们的自身修养,为学校营造一个和谐、安全校园环境。
5 结语
实验室安全是高校科学研究和学生实验教学的基础。因此,各高校要把实验室安全放在首位。近些年来,天津农学院一直重视学校的实验室安全。首先,学校成立实验室安全督导小组,由校长牵头,教务处监督,各学院院长和实验室主任担任成员,定期对各学院的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遇到问题,限期整改;其次,学校领导作为学校安全首要的责任人,学院领导和各学院实验室主任作为本学院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作为学生实验教学的责任人,都要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做到层层把关,出现问题立刻追究责任人。最后,学校还建立了实验室安全的奖罚体制,把各学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作为年终的绩效考核。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好的单位和个人,学校给予奖励;对实验室管理出现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批评和罚款。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高校实验室安全状况复杂,因此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胡 昱.高校化学实验安全教育方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6):212~214.
[2]刘林涛,田慧珍.高校实验室安全体系改革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12~214.
[3]朱莎娜.大学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2):185~187.
[4]史天贵,彭绍春,兰 山,等.高校实验室综合改革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2):1~3.
指出了高校实验室是高校人才的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的必备场所,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以探究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改革为目标,结合天津农学院实验室安全改革的经验,对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改革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高校应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建议,以期为学校营造一个和谐、安全校园环境。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体系
1引言
高校是培养国家高级人才的场所,而高校实验室更是高校人才的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的必备场所[1]。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它不仅是社会和经济稳定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学校安全管理的组成[2~6]。高校实验室本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落实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章程,坚持“我为人人,服务高校”方针,使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室操作得到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致使高校办学层次的多元化、学校管理制度不断深入以及高校实验室的对外开放,使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使用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出现的诸多问题,做好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预防高校实验室事故的发生,对现今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意义重大。
2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
为了适应国家应用型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各高校办学规模在逐渐扩大,办学层次也趋于多元化。各高校的实验室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实验室设备更新和淘汰速率不断上升,实验室的使用频率也在提高,各课程的实验项目不断翻新,实验室对外开放的时间和次数不断增加。而各种新型的实验设备操作规程,各种化学试剂的正确使用、实验室的水、电、气安全管理以及由于实验室在各种实验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如何排放等,直接关系到学校人员和校园环境的安全,这使得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更为重要。
2.1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为了迎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天津农学院提出多元化的办学理念,做到培养天津沿海都市型农业特色专业的人才,开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该校现有4个天津市级重点学科,其中国家级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工程实验室一个,天津市级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天津)一个,这些实验室功能齐全,可以承担学校各种教学与科研任务。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可以使教师、学生提高安全意识,从而降低实验室的各种安全隐患,使高校教师和学生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2.2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高校整体安全的重要保障。由于高校实验室使用效率高,对外开放性强,人员密集,各种实验设备使用要求不尽不同,而且在实验结束后,各种实验设备消耗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如何排放,都要有相应的规定。因此,有必要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有助于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2.3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并不是天生具有,而是通过学校的安全教育才能获得。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就必须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让学生遵守,使学生养成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通过对大学生实施实验室安全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如何应对各种实验室的突发事件,如何进行自救和对他人施救,做到在实验室发生突发事件时,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化。因此,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助于高校学生修养和素质的上升。
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1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深
目前,各高校只重视发展学校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而对高校的实验室安全观念意识淡薄,不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实验室安全教育宣传不够,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上至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下至学生均缺乏实验室的安全观念,这给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3.2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监管机制
目前,高校管理部门繁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由教务处、保卫处、设备管理处和校办共同管理,进而出现了各部门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明确,遇到问题互相推诿,办事效率大大降低,管理体制不健全,进而遇到问题出现“盲区”,无人敢承担责任。再有,学校缺少专门的监管部门,监督各部门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施情况。
3.3安全制度不严,安全检查不力
目前,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力度不够。实验室安全检查过后,安全意识马上松懈。例如,各高校没有明确如何处理废气、废渣、废水规章制度。有些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气未经任何净化处理直接由排风扇排放到室外,对校园环境产生直接威胁。再有,大学物理实验产生的各种废渣直接丢弃校园垃圾场,没有进行回收,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有些实验后遗留的动物尸体和微生物培养物,也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掩埋,日积月累,产生的毒物、废气、废渣对周边环境的危害不可忽视。
3.4设备实施老化,安全隐患大
有些学校的实验教学楼于20世纪70年代建成,实验室土木结构老化,墙皮脱落,造成安全隐患。学校实验设备更新较快,各种大功率电气设备屡屡出现,导致实验教学楼用电负荷过大,私搭电线现象不断增加,实验室私建防护栏、防盗窗,造成实验室安全通道堵塞。再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资金不足,资金落实不到位,各种消防器材老化,一旦发生火宅事故,将损失掺重。
4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
4.1落实责任,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真正落实教学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健全安全管理体系。首先要理顺管理部门,做到各部分分工明确,健全岗位责任制。成立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有校长牵头负责管理,做到对全校实验室安全的全面管理。其次,建立各院级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分管本院实验室的安全任务,做到各个实验室安全工作,落实到个人,互相监督。再有,加强对高校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管理。学生进出实验室要有记录,包括实验学生负责人的签字、实验人数、实验次数、试验日期、分组数目、实验所使用的设备、耗材以及实验的废液、废渣的处理情况要有记录备查。
4.2加强教育,强化人员安全意识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要依赖于实验管理人员和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因此,有必要对高校的管理人员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增强实验室的安全意识。例如,学校的宣传栏定期张贴实验室安全教育常识,在学校网页上成立实验室安全栏目,不定期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进行培训,开展安全教育讲座。给学生进行安全调查问卷、安全知识有奖竞赛,邀请消防技术人员给学生、管理人员以及实验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座谈,普及消防知识和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理知识。把安全教育落实到学校的每个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
4.3完善制度,建立安全保障机制
健全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学校成立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督导小组,校领导负责,由教务处牵头组建,安全督导小组成员由各学院实验室主任担任。每周例行对高校实验室的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实验室的卫生、水路电路、门窗、学生做完实验后废水、废渣、废气的如何排放等均记录在案,并进行书面总结。检查中遇到实验室安全隐患,要限期整改,并要进行问责。情况严重者,学校要通报批评。安全隐患整改完毕后,实验室安全督导小组要进行回访检查。此外,检查中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好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并给予物质奖励。实验室安全保障机制,要做到奖罚分明,只有这样,才能杜绝高校实验室安全隐患的出现。
4.4强化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定期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各高校应当将实验室安全教育和消防知识纳入学校培训计划中,邀请消防技术人员对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学生、任课教师进行消防知识的讲解。各高校应在每年进行消防演练。只有经过这样的培训,才能提高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他们的自身修养,为学校营造一个和谐、安全校园环境。
5结语
实验室安全是高校科学研究和学生实验教学的基础。因此,各高校要把实验室安全放在首位。近些年来,天津农学院一直重视学校的实验室安全。首先,学校成立实验室安全督导小组,由校长牵头,教务处监督,各学院院长和实验室主任担任成员,定期对各学院的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遇到问题,限期整改;其次,学校领导作为学校安全首要的责任人,学院领导和各学院实验室主任作为本学院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作为学生实验教学的责任人,都要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做到层层把关,出现问题立刻追究责任人。最后,学校还建立了实验室安全的奖罚体制,把各学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作为年终的绩效考核。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好的单位和个人,学校给予奖励;对实验室管理出现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批评和罚款。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高校实验室安全状况复杂,因此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胡昱.高校化学实验安全教育方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6):212~214.
[2]刘林涛,田慧珍.高校实验室安全体系改革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12~214.
[3]朱莎娜.大学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2):185~187.
[4]史天贵,彭绍春,兰山,等.高校实验室综合改革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2):1~3.
[5]邓留,张翼,罗一鸣,等.化学实验安全教育和管理教育改革的尝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9):195~199.
【关键词】实验室 安全教育 内容
途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110-02
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作为高校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基地的实验室,其建设规模也不断发展壮大。然而,伴随着实验室的不断扩建、实验教学项目的不断增多和实验室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强,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造成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压力剧增。因此,在新形势下怎样进一步增强实验室相关人员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养水平,创新实验室安全管理思路,真正把实验室的安全教育管理落到实处是每个实验室管理人员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第一,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多流于形式。据了解,全国大多数高校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活动,但是实验室安全教育不被当做一项常规或长效管理工作来抓,往往是应付上级检查才开展相关活动。
第二,安全教育体系未形成,安全教育效果不理想。由于很多高校尚未建立健全规范、科学和高效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对广大师生员工缺乏系统的安全教育,因此普遍存在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参与安全教育的热情不高的状况,安全教育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对国家财产和人员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其中很多事故是因为缺乏安全逃生、科学施救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而导致的。
第三,良好的安全文化教育氛围尚未形成。良好的环境、风气和氛围是传达正能量的载体,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是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追求的目标,因此,高校应把安全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让其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思想。目前,很多学校由于对安全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师生安全意识薄弱和安全教育宣传力度不够等,校园尚未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二、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必要性。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复杂、任务重、要求高。如果单纯依靠学校相关管理职能部门的能力,很难保障实验室师生生命安全和实验教学安全。即使学校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安保建设,也很难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实践证明,实验室事故往往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果实验室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或实验操作不规范,都有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以从根本上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能快速提升实验室使用者的安全素质。只有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才能保障实验操作中师生的安全,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达到减少或防范安全隐患的目的;进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和内涵的安全文化氛围,切实为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安全和谐的实验环境。
三、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具体内容
(一)普及实验室安全理论知识。实验室安全理论学习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政策、安全守则和安全指南等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即人的生命是无价的,是所有工作中第一位要考虑的问题。如发生安全事故,首先要关注人的生命,在确保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迅速报警,保护好现场。
(二)环保教育。环保教育是社会各界近几年的热点话题,通过环保教育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觉养成正确处理实验废气、废水和废物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素质,建立浓厚的环保校园文化,真正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
(三)实验室安全技能学习。通过自救、防爆、防盗、防火等安全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有关人员的安全技能水平,能预防和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实验的操作规程。分析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可知绝大部分事故是由于操作不规范造成的。因此,规范实验操作流程,是避免事故发生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此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熟悉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和熟悉实验室的操作流程,并严格按照实验规程进行实践操作。
(五)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当意外事故突然发生时,如果我们毫无应急处理能力,必将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就会使我们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的财产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通过接受安全教育,熟练掌握各种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和策略是非常必要的,当意外事故发生时,能尽快控制事态发展,尽量降低事故危害。
四、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途径
(一)将安全教育内容纳入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要从新生入学就开始抓起,将安全教育内容纳入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学生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普及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学校颁发的入学安全教育证书。在今后的实验课学习中,只有持有入学安全教育证书的学生才能进入实验室从事相关的实验活动。
(二)举办专题讲座。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入校开展安全教育专题讲座,通过专家讲学和现场指导,让广大师生及时了解最新的安全教育的理念和动向,进一步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搭建交流活动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搭建安全教育专题交流互动平台,让更多的师生通过此网络平台发表评论和进行自由交流研讨。让师生在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素养和安全防范意识。
(四)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在全校范围定期举行安全知识竞赛,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安全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安全文化知识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人人了解安全工作、重视安全工作,进而将安全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形成浓厚的具有学校特色和内涵的安全文化氛围。
(五)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可以通过学生会、社团、校园广播台和校园电视台等学校宣传平台的力量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工作,营造厚重的校园安全教育大环境。此外,还可以通过印发实验室安全宣传单、制作实验室安全广告画、设计符合国际规范的各类安全警示标志和温馨提示等方式宣传普及安全教育。
(六)广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由于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具有参与人数多、范围广的特点,利用网络普及安全教育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网络普及的今天,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灵活性、知识的丰富性、课件的多样性吸引学生主动参加安全教育学习。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时间,但每个学年都要通过网络安全教育平台的学习和考试。此种方式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贯穿于学生全部在校时期。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实验室安全对整个高校的安全稳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认真分析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内容,不断深入探索适应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的对策,才能为高校实验教学、科学探究、学科建设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高效、安全、和谐的实验环境。
【参考文献】
[1]唐岚,李晓林,谢庆春.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规范管理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3)
1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1.1减少事故伤害,警醒实验人员
在高校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无论是损坏仪器设备、烧毁实验环境、甚至造成人员伤亡,都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严重的损失,不仅会干扰学校正常的教学和工作,还会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四川某大学的化工实验室在做常压流化床包衣实验过程中发生爆炸,致使3名学生受伤;美国一大学生在实验楼机械间操作车床时,头发被绞入车床死亡;东北某大学28名师生因做动物实验感染布鲁氏菌病。这些血的教训更加说明,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强调安全实验的重要性,是保障正常工作教学秩序和人身安全的必要途径。
1.2提高防范意识,减少安全隐患
保障和维护实验室安全和人身安全是高校教书育人的基础,也是培养治学严谨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面[6]。但是,在追求生源质量、科研经费、成果奖励、综合排名为重点指标的高校评价体系中,安全工作往往被领导者和师生员工所忽视。设备老化、堵塞安全出口、占用安全通道等现象屡见不鲜,使得消防安全无法保障,安全隐患无处不在。通过系统的安全培训,为广大师生传递安全实验观念,使人们理解实验室安全防范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实验室安全防范意识和态度,规范自身行为,从源头避免实验室灾害的发生。
1.3增强责任观念,促进安全管理
安全教育的氛围和特征决定安全管理模式[7],很多人在实验过程中贪图方便快捷,而不顾实验中存在的各种隐患和危险,抱着侥幸心理,不按照安全规定进行实验和研究,缺少责任观念,给高校的安全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因此,全面分析高校实验室安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对实验室环境创建、实验使用规范、安全实验行为等安全文化知识进行传播和宣传,提高师生的安全素质和安全修养,加强人们对实验室安全的责任心和使命感[8],引导人们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制止不安全的实验行为。
1.4强化制度准则,保障实验安全
目前很多高校普遍存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甚至已经过时,不能适应当前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的新形势,而且安全制度执行的力度不够,难免存在走过场走形式的现象。因此,建立实验室安全标准,推动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实行严格的准入和操作制度,是促进安全实验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中强调安全制度的重要性,敦促实验人员形成安全工作习惯,进而提升安全工作素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杜绝由生疏操作[9]和轻视安全隐患所引发的事故,保证安全、顺利地进行科学研究实验。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通过实验室制度宣传、安全操作考核等形式对实验人员进行培训和审核,鼓励实验人员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实验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安全素养,对整个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2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的工作特点
2.1学科覆盖面广,安全教育内容要全面
很多高校都在开展文理工农商等多学科综合交叉的教育模式,再加上跨学科研究是当前高校研究机构最主要、最主流的发展方向之一,这就要求实验人员不仅要求掌握原有专业的实验安全准则,还要将所涉猎的各领域实验安全规范铭记于心,才能避免因操作不熟练、危险预见能力不足而产生的事故。然而,如果把全部领域的安全实验知识统一的灌输给每一个实验人员,不但不会引起更多的重视,反而给大家更多的压力。因此,对一个高校来说,面对覆盖面广、种类繁多的实验管理,安全教育的传授内容也要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有所调整。
2.2培训形式单一,安全教育力度要增强
目前的安全教育方法比较单一,通常很多高校仅仅安排实验教师在实验课前将本门课程需要注意的事项一带而过,忽略了安全知识教育的重要性,而学生缺少对危险的预见性,不会认真对待教师的“强调”,或者对待教师语言描述的“危险”不能深刻理解,等到真正危险出现时就措手不及;很多高校只是在每年的消防日开展防火防盗安全教育,组织全校师生进行消防演习,但是真正积极参与的师生很少,实验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十分薄弱。因此,要避免单一的培训模式,建立完善多样的安全培训方式方法,增强教育宣传的力度和效果。
2.3涉及人员多样,安全教育效果要到位
校园的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到学校、院系、研究所、实验中心、实验室等不同职能部门的管理合作,而参与安全实验的人员通常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导师、实验指导教师、研究员等,由于每个人进行的实验工作不同,所需要接受的安全教育程度就不同[10]。另一方面,实验室人员流动大,仪器使用很频繁,每个人对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不同,单单靠实验室管理员逐一管理和指导需要耗费管理员很大的精力,而且效果也不好。因此,要有一套完善的培训系统和全面的培训教材保障实验人员每个环节都能接受足够的实验安全培训。
3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的具体措施
3.1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强化安全意识
根据学校和实验室设备处提出的“安全实验”规定建立安全实验准则,设计多种多样的组合培训方式,加强实验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从源头抓起,减少危险的发生。安全教育培训主要遵循所示“新生动员-主动学习-等级测试-反复强调”的主线进行:
(1)在高校从事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可以分为三类:学生、科研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其中科研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相对比较固定,学生的流动性很强,为了保障每个参与实验室学习和工作的人都能普及到充足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和新进教师、实验员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动员,为每一位参加培训的学员派发培训证并发放必备的校园安全手册,通过学校的安全文化宣传,使得实验学员建立起安全责任意识。
(2)主动学习阶段主要分为手册自学、网络学习、情景模拟、动手实训等环节。手册的内容要全面包含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安全警示、实验室公共设施安全及事故处理等条例,方便师生随身携带;网络学习重点突出一些视频案例、安全模拟考核等,师生可以通过一些危险案例加深对安全实验重要性的理解,通过实验操作案例巩固实验规程的有效吸收;在情景模拟培训中,学校定期组织师生参加真实场景模拟训练,如消防演习等;在动手实训环节,以学院为单位组织师生参加相关专业的实验实训,如学习分辨药品试剂、危险药品、气体的放置和保存等专业性较强的实验过程。
(3)学员除自学培养安全实验的素养以外,每参加一次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培训计入一定的分数,包括在安全教育培训平台上积累足够的网络学时以后,就可以参加设备处安全实验考核,在网络平台上申请相应专业、相应等级的考试资格,根据学科不同,安全教育培训可以按照专业侧重点不同进行细致划分考核类型。此外,根据本科、硕士、博士、教师、研究实验员等身份不同,所要求掌握的安全教育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基础、专业、研究”三个层面,因此高校类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最终根据考核类别和考核等级颁发相应的合格证。
(4)考试分为模拟自考和正式考试两个阶段,考试内容包括所申请的专业和等级相对应的水平测试,模拟考试的题库和正式考核的试卷均要由相关专业的教师提出并请专家严格把关,每种考试要有多套试卷,而每套试卷要保证覆盖到所有需要考核的内容范围。正式考试合格的学员获得相应等级的安全实验合格证,取得在相应实验室学习和工作的准入资格。
(5)建立阶段考察和奖惩制度,高校研究进展速度之快,使得实验教学和实验研究的内容更新迅速,因此,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对已经获得实验室安全培训合格证的实验人员进行考核复查,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认真做好安全实验记录、做好安全排查工作、规范操作实验的参与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鼓励。
3.2结合领域设计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强调专业重点
以往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分为指示类、指令类、警告类、禁止类四种[11]。而对综合性的高校来说,每个实验室都有自身的工作特点,除了基础安全培训之外,要结合各个专业和实验特点,分别设计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方案。先根据实验人员的身份和研究层次不同,将安全教育等级分为基础、专业、研究三个级别,基础级主要包括最基本的实验室安全防范知识,主要面向新生和基础实验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专业级主要涉及各专业的实验课程、实验教学等所需的要求,主要面向本科生高年级学生及专业实验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研究级更多适用于提供科研实验、分析测试的研究室和研究中心,针对高级、复杂的实验和仪器设备进行相应的安全知识培训,主要面向研究生、高级实验员以及部分高年级本科生。基于以上三个安全培训等级,以及各专业的实验特点,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可以按照“规范职责、危险防范、安全操作、危机处理、环保回收”的主线设计培训内容。
(1)基本制度规范和职责。最基本的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室守则、学生实验守则、实验教学安全守则等;学习如何建立严谨的安全管理责任机制,明确校级、院级主管领导和安全责任人的职责,明确指导教师、实验室管理员、学生等实验人员的安全责任,使得实验室安全管理既权责分明又覆盖全面;加强对导师的安全教育,促使其重视在实验教学和实验指导中强化对学生的安全训练。
(2)全面的实验事故防范。所有专业的实验人员都要完全掌握基础的事故防范措施,以身作则严格按照实验室管理规范使用实验室;学会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布置,科学的区域分布有助于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的安装和污染物的集中处理,而水、电、气等管线的铺设质量和安全防护设施的配备程度会影响实验室的使用、延伸、改造等活动;相关专业要学习气体爆炸、有毒有害气体扩散、腐蚀性液体危害等危险情景的自我保护和社会资源保护。
(3)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强化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人员学会在没有危险、不受伤害或有充分防护设施的实验环境下,安全的开展实验。严格执行各类实验操作规程,注意材料危险品使用和管理,实验结束之后,要求实验人员整理好仪器、桌椅,关闭电源后方可离开等。
(4)安全事故的预见和应急。如何及时发现紧急情况并做好应急处理,是危险发生时,减少人员损伤、保护公共财产、将危险最小化的最重要的工作。对于实验人员,必须在实验前期就能预测到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应急预案,此外,在不可避免的危险出现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对策,尽可能的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12]。
(5)废物的环保处理。在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束后,尤其是和物理类化学类相结合的信息类实验中,容易产生一些有毒甚至致癌的废气、废液和固体废弃物,如果我们不对这些有害物质加强治理,就会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13]。因此,必须组织师生学习国家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废物污染物处置规定等条例,并指导如何对废物污染物进行环保处理。
3.3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培训组织结构,明确岗位职责
为了明确培训体系中每个参与者的职责,将设置校级安全员、院级安全员、实验中心安全员和实验室安全员、学生安全员等级别责任人,做到安全责任落实到实处,每个人都能充分了解学校的各项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了解专业的科学、严谨规范的实验手段,保障实验安全。
4结语
面对日益复杂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环境,高校在不断探索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如: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环节,开展实验室安全讲座,举办安全知识竞赛,通过校园安全广播、在校报专刊上开辟实验安全专栏加大实验室安全宣传,编制“实验安全手册”等。但是,受教育资源不足等因素限制,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发展仍与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1)多部门管理,责任不明确。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涉及实验仪器设备安全、实验室消防安全、实验室用电安全、实验室危险生化品安全、实验室环境卫生等多个方面,很多高校没有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形成了多部门分头管理现状,如学校保卫部门侧重对实验室消防及环境安全培训,对于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安全培训由资产部门管理,实验室的人员安全管理及培训由教务或实验室管理部门负责,教育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一般由院系承担。这就造成了“群龙治水”,职责交叉却又有空白环节,导致实验室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2)实验室安全教育处于开环管理状态。近年随着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的不断重视,各高校都进一步完善了管理制度,注重了对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培训及实验室安全的检查监督。但是,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基本是开环状态,没有一套对各项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成果与效果检测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对于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处理能力的判断,更是无从考证。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现在并未实现有效的闭环管理。(3)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体系结构不完整。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可以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人们对突发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能力。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基本是以进校初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且实验室安全只是作为一个章节进行讲解。此时刚进学校的新生对于实验室各项工作并没有接触,对实验室安全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有图文的说教与讲解所达到的安全教育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所以,一个完整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体系是必要的。
2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意义
高校通过推进实验室安全教育,在师生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理念,进入实验室前掌握相应安全知识,了解实验室常见安全隐患,学习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以减少和避免因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和技能不足引起的实验室安全事故。(1)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高校是从事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广大师生集中学习、开展教学及科研活动的地方,他们所处环境及生命与财产的安全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尤其对于跨入高校大门的学子们来说,他们承载着家庭的重托和社会的责任,肩负着国家的重任和民族的希望,全社会有责任、有义务保护他们的安全,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高校必须增强做好学校安全综治维稳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校园安全,特别是实验室安全的教育与培训,切实担负起保护好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为高校营造一个平安、文明、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2)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需要。校园文化体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校园安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全体师生对安全工作所形成的共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校安全隐患及事故发生的多与少。实施实验室安全教育,推进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实验技术水平发挥,降低实验技术设备在特定环境下的应用短板;有利于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层次,树立良好的实验室形象;有利于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规范师生的安全行为,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3)大学文化传承的需要。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也被称为软实力。守护、传承、创新软实力,已成为当代大学必须承担的新功能,2011年,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的讲话中,将“文化的传承创新”明确为大学的第四大功能。这个功能实现得如何,不仅决定着大学的水平与质量,也决定着她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对“四大功能”的评判必将成为世界范围内对高等教育功能与作用的重新表述。高校既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领跑者,就必须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有所作为,必须承担引领者的角色。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与培训,使之具备安全文化素质,成为社会发展的合格的建设者和领导者,并借此帮助提升整个社会的安全文化水平,成为全社会安全文化的传播者。
3构建安全教育平台,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
(1)基于网络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依托校园网络,建设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的学习,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培训工作更加便捷高效。即可通过计算机登录管理平台参加培训及考试,使实验室安全培训工作突破传统的面授方式,不再受场地及人员的限制,管理人员不必统一组织学生进入课堂接受安全知识教育,让学生可以简单便利的接受安全培训,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使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更加规范与便捷,增加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受众群体。(2)针对自身需求,个性化定制。针对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培训工作的特点及难点,使其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根据自身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及需求,有针对性进行功能设计,将学校各学科实验室所需要的安全知识分析、整理、汇总,经过“量体裁衣”,建设开发“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及考试平台”。通过运行管理平台,除常规性的基础安全知识培训外,各学院可以自主选择相关专业性的安全知识,对学生进一步培训,增强学生的专业实验安全操作技能,使实验室安全知识管理培训工作更加规范,并且通过个性化定制此平台,有效提高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效果。(3)完善管理体系,实现安全教育闭环管理。闭环管理是综合闭环系统、管理的封闭原理、管理控制、信息系统等原理形成的一种管理方法,使管理构成连续封闭和回路,进而使矛盾和问题得到及时解决[12]。基于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实现了对学生从培训到考核的闭环管理。学生通过在线培训,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通过在线考试,完成对其的考核要求;最后考试通过后,在前签订安全承诺书,获得实验室准入资格。实现实验室安全教育“过程化管理”和“结果化管理”双结合。
4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建设
开发“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及考试平台”,将实验室安全教育上升到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高度,实现实验室安全闭环管理,完善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体系,秉承“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从实验室基础建设出发,增强实验室制度文化建设,提高实验室精神文化建设。实验室通过培养并提高实验室安全意识文化,使实验室人员对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进行重视,提高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实现实验室安全文化传承。为方便用户使用,简化平台维护和升级工作,降低成本,平台系统设计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S结构是基于www(万维网)服务的,用户可通过浏览器来访问服务,与用户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种类和版本无关,用户使用方便快捷;B/S结构的软件的业务逻辑处理都集中在应用服务器上,客户端无需安装单独的软件,软件维护与升级工作只需在服务器端完成,方式简单,成本较低。
5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功能
为提高师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实现实验室安全的闭环管理,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及考试平台包括在线培训、在线考试、信息交互、题库管理、试卷管理、考试管理、培训资料库的建设管理、用户管理等系统功能,系统具体功能设计如下:(1)在线学习。学生可登录实验室安全知识学习及考试平台自主进行安全教育及在线学习,系统自动记录学生每次学习的时间及学习次数。平台系统可根据学生的登录信息自动推送其专业所对应的学习题库,并且学生也可自行选择浏览感兴趣的安全知识。(2)在线考试。考试类型分为基础类和专业类两种,基础类考试为各学院统一组织考试,全体学生均需参加;专业考试针对需进入专业实验室的学生,根据对专业实验室安全知识的要求,各专业自行组织考试。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可以在线答题考试。平台系统可根据学生登录的学号,判断其专业及该专业对应的考试试卷,按照管理员设定的出题规则,完成随机组卷。学生完成在线考试成绩合格后,并且签订了在线安全承诺书方可获得实验室准入资格。(3)信息交互。管理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宣传窗口,可实验室安全相关的通知公告、新闻消息等。前台网页可包含学生及管理员登陆版块、重要信息通知、网站导航等信息,其中导航中包含实验室管理规定、法律法规、安全事故事例分析、安全视频及图片资料、全校实验室信息。为提高学生的培训质量,应设置答疑与意见箱等窗口,学生可通过此类信息交互窗口,提出问题,并得到相应的答复。(4)题库管理。系统题库分为通识类题库和专业类题库,从不同层次及安全知识侧重方向,提供多种安全知识题库。系统管理员可对试题进行录入、、修改、删除、批量上传等操作,试题类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专业题库为更好的满足各专业老师对安全知识培训的要求,对相关专业的老师开放上传专业题库的权限。(5)试卷管理。试卷应根据登录系统参加考试的学生专业进行出题。将考试类型分为基础和专业两类,系统对基础类试卷与专业类试卷应分为两种出卷功能,两类试卷单独出题、单独考试,互不关联。管理员按照要求设置完成相关的系统参数设置,包括学生专业、试题库比例、每个试题库下对应各题型的数目、试题分值、考试合格分数以及考试的有效时间、模板有效时间。(6)成绩管理。管理员可通过此功能查询所有学生的考试情况,并且可以分字段多功能查询,包括是否参加考试、有无考试成绩、基础考试成绩及专业考试成绩等。通过查询结果督促为完成考试的学生及时参加考试,获得实验室准入资格。(7)用户管理。系统按用户类型分类,可分为超级管理员、二级管理员、学生等三类。超级管理员权限最大,拥有整个系统功能的管理权限。二级管理员由超级管理员根据实际情况分配管理权限,设置及修改用户名、密码等初始登录信息。学生用户通过系统前台网页完成在线培训及考试等内容,且学生登陆后,其需要学习的安全知识及考试试卷类型是相对应的。(8)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作为系统的资源管理库,包含可用于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的视频、图片、文字等丰富多样的资料形式,并且可以不断扩充库存内容。
6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实施成效
信息化平台建设优化了安全教育管理模式。安全教育管理平台使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教学对象更具针对性,培训内容更丰富,信息视角更开阔、学习形式更灵活。平台为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学生们通过文字阅读、视频浏览、事故案例呈现以及模拟考试等教学形式,完成在线学习,不仅掌握了必要的安全知识,更重要的是树立并强化了实验室安全意识。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可操作性。网络化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和考试,减轻教师工作量,减少教室使用,节约了学校的教学资源。通过安全教育管理平台,各学院可按照教学进度,针对不同专业,组织学生们完成实验室安全知识的在线学习及考核,包括确定试卷的具体内容、考核方式和考核时间;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考核状况及考核成绩,只有完成指定学时的学习,通过在线考核,并成绩合格的学生,方可允许进入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并丰富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在实验室范围内的应用,为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整体水平,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更加系统、规范和制度化,提供了值得推广的经验。
7结语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安全教育;教育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方式
1实验室安全内涵及安全教育的要素
安全从最开始的应对危险环境的经验之举到现在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安全科学创始人之一张潜提出安全的科学概念是: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及其保障条件。安全人体、安全设备和安全社会构成了安全3因素,加上安全的整体性因素——安全系统,构成安全的4因素。虽然研究者不断对安全要素进行修正,但其构成基础都是基于人、物以及人与物的关系这几个基本要素[3]。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事故,研究目的是预防事故和控制事故发生后的损失[4]。实验室安全也是一门科学,它重点研究在实验室环境下,人、机、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和保障师生员工的实验安全技术,以及研究教学科研中实验风险所导致的事故和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止实验室意外事故发生所需的科学知识与技术方法[5]。高校实验室药品种类多、设备复杂、参与人员范围广、层次不同且流动性大,人员安全意识不足、安全防护重视不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6-7]。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可以从事故的成因入手。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和物2方面原因引起的[8]。博德认为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有: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管理原因[9]。根据高校的特征,可以充分发挥教育功能,通过教育对人产生直接影响,从最根本的人的要素出发,使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并在此思想的影响下指导安全学习和安全行为。实验室安全教育要明确安全教育的内容,并利用合适的教育方式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与安全意识的传播[10]。安全教育不仅要着眼于物,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实验室试剂、仪器、设备、机电、环境等,也要着眼于人,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人员的安全理念、法律法规、行为规范、工作作风等[11]。通过将安全理念渗透到师生员工的思想当中,潜移默化地对师生员工的理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使之树立牢固的安全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良好的安全技术和安全行为方式。
2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比较
2.1国外实验室安全教育
国外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安全教育开展较早也相对成熟。现从国外一流大学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制度和管理、师资力量、课程内容、教育形式、效果评价等方面,总结其安全教育特点。
2.1.1重视程度高,法律法规相对完善
欧美高校不仅在法律法规方面有明确与具体的要求,还建立许多规范的安全培训机构,对安全培训严格监管。20世纪50年代,欧美、日本等国家普遍在大学工科教育中开设安全类工程专业。1938年纽约大学成立了安全教育中心,率先创立了高等院校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英国是推行国家职业安全健康考试制度较早并较为系统和先进的国家,安全教育培训的法律法规也十分完善[10]。
2.1.2具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在欧美高校中一般安排具有安全专业知识或者经验的人承担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教育的工作。相当一部分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教授直接负责本课题组实验室的安全,定期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教育培训并承担主要责任。
2.1.3安全教育培训课程种类多
欧美一流大学教育培训课程资源丰富。对每个师生员工进行实验室准入培训,并设计不同组别或者主题的培训内容,准入培训课程资源丰富、信息公开、自主选择性强。例如哈佛大学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生物安全、激光安全、辐射安全、危险品运输、机器工具使用培训等。斯坦福大学组织开发了74项安全培训课程,也分为化学、生物等不同的主题。
2.1.4教育形式多样
欧美一流大学对信息化技术应用广泛,普遍建立网络教育培训平台,线下和线上教育相结合。麻省理工学院准入教育形式有网络培训、课堂培训和实验室现场培训,剑桥大学安全管理部门职业健康安全服务一年拟提供26次培训,包括2次网络自学,24次面授。
2.1.5安全教育管理比较严格
欧美高校不仅实行了严格的培训和准入制度,还非常重视在学生的培养环节加入实验室安全的教育,例如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将安全课程作为化学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12],而在剑桥大学的学生手册中,有专门关于实验室安全内容的介绍。
2.2我国实验室安全教育
19世纪60年代,西安矿业学院和首都经贸大学在国内率先开设了安全相关专业,但此后,安全专业的教育规模一直未能扩大,直到1983年全国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院校仍只有4所[10]。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13]。
2.2.1教育和管理重视程度低
我国很少有高校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常规教学体系,并且大多数安全教育课程也仅仅是在院系层面较分散的课程,缺乏整体设计和完善的体系。学校对安全教育缺少管理制度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教育缺乏全过程的跟进和管理[14-15]。
2.2.2师资和教材资源不足
我国很多高校没有安全课程的主讲教师,而开设安全课的高校,师资队伍也多以兼职为主,学生对实验安全教育课程师资的评价远低于其他课程[18]。实验室安全教育教材的内容覆盖面及深度等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明显差距[16]。
2.2.3安全教育目标不明确
我国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很少在人才培养的层面对安全教育进行明确的目标定位和培养能力的阐述。学生对安全教育的理解大都还停留在掌握消防知识等显而易见的安全知识上,没有对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意义产生深刻的认识。
2.2.4课程内容不成体系
现有的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建设不全面,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缺乏融合,课程结构不清晰[17]。同时,我国安全教育课程中工程技术方面课程较多,各行业通用知识较少,课程方案在不同院校间差异较大[18-19]。
2.2.5教学方式不灵活
绝大多数高校开展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主要以专题培训、讲座等形式为主,教学手段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学习兴趣不足[20]。同时大多数安全教育以理念灌输为主,学生对未知危险和隐患缺乏实际体验。
2.2.6对教育效果评价不够
随着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高校也开始逐渐重视安全管理和教育,实行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但是很少有学校对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的安全教育进行跟进和效果评价。实验室安全教育是一项全程化的教育,需要长期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制定改进措施。
3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设计理念
通过国内外安全教育对比,可以看到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基础薄弱,还不成体系,在众多方面都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对实验室安全教育水平进行整体提升,构建起系统、全面的教育体系。构建安全教育体系需要从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特点出发,立足于我国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提出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构建原则,并从各个方面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3.1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特点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特点是构建安全教育体系的基础。结合安全的本质和要素,以及结合高校实验室的功能,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3.1.1人本理念
安全的主体是人,安全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人的思想意识直接相关。因为界定安全与否的条件是人的身心状态,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安全意识参差不齐。因此安全教育需要从人的思想观念出发,使之有明确的安全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安全教育需要在课程目标中着重强调培养人的安全素养,以此为基础指导其安全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3.1.2学科交叉
安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不同点,就是涉及的知识领域比较广,具有综合交叉特点。由于安全的研究对象是事故,事故的发生原因既有自然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人文方面的因素,因此研究事故的安全科学具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多方面属性[4]。安全教育涉及工程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专业知识,因此在开展安全教育的时候,需要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注意安全通用性知识的提取。
3.1.3信息量大
安全教育涉及到的理论繁多零散,信息量大,因此需要在课程设计上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够使被教育者对安全知识有清晰的脉络,更好地理解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同时由于安全知识的属性不同,对于理论性的和实践性的安全教育内容一定要采取差异化教学,利用不同的形式开展,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3.1.4全程化
安全教育具有全程化的特点。安全教育不是一次性教育培训就能达到教学目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跟进和教育,因为每一种设备或者环境的变化都会带来安全隐患,都需要重新学习。因此,对于教学过程的跟进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并搭建起安全教育的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进行管理和评价。
3.2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设计理念
安全教育体系是指将保障安全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相关要素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21]。但是对于体系的组成要素,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并没有清晰的阐述。有认为安全教育体系包括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想、内容、保障、运作和评价5要素[22],有认为安全教育体系由领导、制度、内容和环境4要素组成[23],也有认为安全教育体系由教育目标、课程、管理、保障和评估5要素组成[21]。结合不同学者的观点、看法,以目标、内容、方式、师资、评价与管理作为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6要素,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效果评价和组织管理这6个方面融合起来,提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理念。
3.2.1教育目标立体化
造成安全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员安全意识和素养的缺乏。鉴于安全教育以人为本的特点,安全教育不仅是传授基本的安全知识,更是培养和塑造安全意识和安全价值观,这样才能够使被教育者对实验室安全怀有敬畏之心,有意识地提高安全素养。因此,安全教育的课程目标应该将安全知识、安全操作与防护技能、安全意识与价值观3方面进行立体化设计,培养出集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安全技能、较高的安全素养于一体,具有完整安全人格的人。
3.2.2教学内容结构化
鉴于实验室安全教育知识交叉性强的特点,安全教育应该设计系统的课程结构,使其便于教学和管理。安全知识体系的构建既可以从教育目标的角度出发,分为知识类、技能类与素养类,又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设计成通识类与专业类,还可以根据安全的要素对安全知识进行主题或者模块分类。无论哪种分类,都需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及课程内容单元短小精悍,便于自由组合。同时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给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
3.2.3教学手段信息化
鉴于实验室安全知识种类多、信息量大的特点,教学方式应该保证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将MOOC等在线教育方式[24]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形成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引入虚拟现实技术[25],将一些需要深度感知而现有条件又比较危险的教学环境设计成虚拟现实,使学生能够深入体验和探索,强化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技能的掌控能力。
3.2.4教学资源多元化
由于大部分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教学资源还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充分发挥师资力量,将校内具有安全经验的教师集合起来,开发适合本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制作PPT、视频等教学资料,形成设计型资源。同时充分结合社会力量,聘请具有安全经验的专家,引入成熟的教学资源,比如中国大学MOOC网、网易云课堂、学堂在线等MOOC网站,形成应用型资源,构成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库,同时集中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3.2.5教学效果可视化
因为安全教育具有全程化的特点,受教育者范围广且层次差异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充分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开发在线学习和考试系统,既可以跟踪学生学习的进度,又可以直接对学习效果进行测评,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跟进与管理,将教学效果可视化,为教学评价改进提供依据。
3.2.6教育系统平台化
针对实验室安全教育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有构建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效果评价等因素综合考虑,形成有机的整体,并且通过建立系统的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辅助服务和管理,打造实验室安全教育网络平台,将教育涉及的人、事、物都进行有机的管理,才能够实现教育体系的完整性,保证教育体系的有效性。
4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探究
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涉及多个方面,其中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式是教育的核心,没有课程就谈不上教育。可以通过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具体设计和推动,带动安全教育整体发展。
4.1课程内容设置
4.1.1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结合安全教育体系的设计理念,提出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首先,在设计课程内容体系的时候,可以从安全要素中人的要素出发,设计不分专业、每个学生都需要学习的通识类课程。这类课程可以从学校层面整体设计,包括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危险源识别、技术安防、安全管理等内容,这些内容具有普遍性。同时从安全要素中物的角度出发,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实验过程接触的危险物质不同,因此安全教育内容又可以细分为各个专业,形成专业类课程,比如化学、生物等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其次,安全课程又可以从教育目标的角度出发,课程又可以分为知识类、技能类与素养类。知识类侧重理念的学习,技能类侧重实操教学,素养类侧重安全价值观的塑造。素养类课程可以有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意识、安全产业与经济等。无论是通识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都可以按照这3个层次进行分类,这种课程结构的划分不仅有利于构建起全面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还能够判断每门课程的性质,方便结合相应的教学方式。
4.1.2学习方案
将安全课程内容设计完成之后,还需要针对每个学习者制订教学方案、计划学习内容和学时要求,使每个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设计自己的学习路径和课程方案,进行个性化学习。通识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整体,每个学习者都学习一定的通识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同时鉴于实验室安全内容的复杂性,为了使学生的安全素养、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一定要保证充足的学时,明确必修的课程数量和类别。比如通识类的可以在知识类、技能类和素养类至少各选择1门,至少选够4个学时。专业类的可以根据专业需要重点选择技能类的课程,也至少选够4个学时。除此之外,由于每个学生所做的科研实验都具有特殊性,因此,每个实验室也应该进行安全教育,可以设计4个学时。这样可以从学校、院系、实验室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教育,而课程时长也保证了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学习和锻炼。除此之外,在规定选课要求的时候,需要因受教育者的层次不同而有所差异。安全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教师以及工作人员。比如对教师来讲,不仅需要学习安全知识,还需要学习安全管理,对于在实验室进行较多操作的工程师来说,其实践性更强,需要学习更多的实践类课程。
4.2教学模式的设计
较好的课程体系和内容需要有较好的教学方式进行输出。在安全教育的每个过程环节都可以引入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在线教育、虚拟现实技术、网络平台与线下教育的优势,形成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信息化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分别从多方面进行设计,同时满足学习者在受教育过程中对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培养、学习过程管理等多方面的需求。
4.2.1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混合
可以将实验室安全知识和原理进行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在线上课堂传播。线上课堂可观看视频、PPT课件、论坛信息、线上测试、线上实时视频会议、线上提问、线上教师答疑等。线下课堂教师可以帮助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和内化,传递安全的价值观,同时开展实操性强的培训课程。线上教育方便知识的学习,线下学习方便技能的训练和素养的培养。融合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又可以增进交流,从知识、技能和素养多方面进行安全教育。
4.2.2虚拟现实与真实场景教学相混合
虚拟现实的课程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并帮助学生深度体验实验和操作环境,增加安全技能,增强安全素养。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分析,可以将一些需要深度感知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而现有条件又比较危险的教学环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成虚拟情境,帮助学生有效学习。适用于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课程可以有:危险源识别、安全事故的教学、危险设备操作、消防应急演练、急救与应急处理。但是也需要注意利用虚拟现实时,学习者在对同一方案进行操作时,每一次出现的现象都是一样的,时间久了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定式思维,面对其他复杂环境判断力降低,因此需要将真实场景的教学与虚拟现实教学结合起来,对操作简单的实验可以采用真实场景的教学。
4.2.3网络平台管理与教师监管相混合
实验室安全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跟进的教育,需要对安全教育进行有效的效果评价。安全教育需要将教师传统的监督以及信息化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在线学习的学习者,可以看到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及学习的完成度、测试结果、对某门课程的重复学习率等,对在线学习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开发在线教育平台管理系统,可以集成安全教育学习资料、网络考试系统、学生的学习记录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各个模块,在安全教育的每个环节做好管理,为安全教育顺利贯彻做好保障。
关键词:放射性实验室;安全教育;优化策略
0引言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人才培养和素质拓展的重要场所[1],良好的实验环境和优越的实验条件也是一所大学办学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实验室被称之为是“大学的心脏”。随着我国高校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学校近些年持续的扩招,实验室开放时间和使用效率不断增加[2],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会对高校的办学名誉造成严重的损害。放射性实验室更是理工类实验室中最为特殊的,实验对象一般具有放射性,由放射源、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无形射线,在非规范操作时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辐射生物学效应,实验室内可能会产生的放射性废物,一旦发生污染和泄漏,将会产生更大的危害[3]。这些潜在问题的不断出现让人们深刻意识到放射性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更加清楚地知道有效地安全教育在维护实验室安全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
1安全教育中存在主要问题
目前,具备放射性实验条件并开设相关课程的高校在实验员专业化、职业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使放射性实验室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安全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1.1安全意识培养不足
目前,高校所进行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一般只是偏重于知识和方法的传递,却忽视了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安全意识。高校往往看重科研成果,而忽视实验安全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因迫切需要结果,而刻意简化安全操作流程;还因每日重复实验,从而抱有侥幸心理,不进行规范性实验工作。
1.2教育形式陈旧单一
理论式安全教育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教育方式,通过课堂安全教育让学生在开始实验前了解实验室的环境以及安全实验的重要性,这虽是一种易于操作、空间限制小、受众人数多的教育模式[4]。但是该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效性方面也显现出了不足,很多学生在实验中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相统一,存在“学归学,用归用”的现象;通过理论教育在学生认知意识中留下的都是文字痕迹,知识领域交叉之后很容易出现记忆模糊的情况。
1.3学习频数偏低
学习频数低是各高校放射性实验室安全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高校安全教育培训普遍集中于学生首次进入实验室的前,而实验过程及工作后期往往并未对学生进行足够的培训。由于放射性操作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很多方面异于常规化学实验,一次性的教育培训很难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长期工作后,自然逐渐忽视了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同时部分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还没有完全掌握理论课知识和实验操作基本常识,这就造成实验过程中错误百出,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1.4培训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弱
放射性实验安全教育一般由实验员进行,高校实验员日常主要负责实验室管理工作,每年进行的授课机会较少,往往会缺少丰富的授课经验。加之实验员一般并没有充足的安全教育课时和系统的安全培训教材,导致部分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同时,部分高校存在实验员专业素质较差及应急能力不足等情况,均会安全教育的效果产生影响,对放射性实验室安全造成了巨大的隐患。
2针对安全教育问题的优化策略
2.1采用丰富形式,提升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培养是现阶段安全教育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部分,教育中要引导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标准化的实验流程,注重“防患未然,安全当然”的教育目的,通过简单的安全教育循序渐进,实现实验技能与品格的双提升。日常安全教育宣传是将安全意识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深入持久开展贴近放射性实验室安全文化是强化安全防范意识、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行的第一屏障。高校开展多样宣传活动:安全展板宣传、应急演练等。为增强学生应急救援能力,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编制放射性实验室安全手册,做到相关接触人员人手一册,以便随时翻阅、学习[6]。把安全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提升师生自防、自救、自护能力,做到安全“时时讲,事事讲”,使学生在遇到放射性事故时能做到临危不乱、有章可依。
2.2借助网络平台,提高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带来的新契机,建立互联网安全教育平台[5]。制作好相关的教学课件,借鉴先进大学的安全教育资源分享到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资源选择。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图像信息加强学习印象,针对放射性实验操作,借助动画视频了解到安全操作的动态过程,可以将射线作用、放射源使用中的错误操作及影响进行模拟呈现,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网络学习根本上倡导的也是自主学习,学生可根据个人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整学习进度,自行安排学习时间。在此基础上,一些高校做了更多的创新:设置闯关游戏,游戏分为不同等级(代表不同难度的实验操作),分层次的检验学生的实验能力;设置模拟实验,涉及放射性物质的实验,将相关内容在程序中模拟,由学生操作,若操作违规,则模拟出相应的事故,加强学生的认识。教师则可以根据后台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确认是否通过考核。
2.3完善学习周期,增强教育实效
科学制定学习周期,是巩固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温故知新,多次学习,不仅可以复习淡忘的知识,有助于对操作缘由、实验原理产生更深入的理解。重复学习中采用全新的教育形式,可增加现场体验式教学,将学生直接带入实验室中,切身认识实验室,现场演示剂量仪、表面沾污仪、手套箱等仪器使用方法,对于较为安全的操作,邀请学生进行现场体验,教师亲手矫正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的错误,通过可见可触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直接、快速掌握到相关操作技能。结合“互联网+、教学反转”等多种形式,由学生知识水平调整学习周期,使得学生在知识传递方面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保证达到不同水平的教学目的。
2.4重视教师培训,拔高教育能力
针对实验员、安全教育员要进行更高层次的培训。高校要积极安排进修和资格考试,使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业务水平、授课能力都能够得到持续的提升;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对已经获得实验室安全培训合格证的实验人员进行考核复查。高校要逐步提高实验员幸福感和归属感,增强其工作热情,合理整合教育资源,使实验员投入放射性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课程建设中,让安全教育课更专业、更专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