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09-20 16:01:57

序论:在您撰写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

第1篇

关键词: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概念

中图分类号:F763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医疗信息化最核心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医疗差错、以及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医疗质量并满足社会预防保健的需求。在全数字化医疗的设想中,不仅病人可以最少的流程完成就诊,医生也可以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同时,医疗信息档案记录着所有当前和历史的健康信息,可以大大方便医生诊断和病人自查、同时为公共卫生与远程治疗提供数据支持并提供相应有效快速服务,还可为医学统计提供资源调配进行有效参考。

一、系统概念性认识医院信息化建设

医疗信息化即医疗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是指通过计算机科学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及数据库技术,为各医院之间以及医院所属各部门之间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根据国际统一的医疗系统信息化水平划分,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分为三个层次: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和公共卫生信息化。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阶段,即以划价/收费系统、财务系统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经过多年的建设,二、三级医院已基本普及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此外,我国临床信息管理系统普及率较低,公共卫生信息还处于试验阶段。

二、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首先,应加强卫生系统上下工作人员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更新工作人员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只有抓好医疗卫生的信息化建设,才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好地服务。政府在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普及上应及时给予跟进,建立自上而下的普及概念,加速医疗卫生信息化意识的形成,将医疗信息化建设当中极其重要的任务来抓,争取争取给予政策、资金、技术上的支持,充分协调网络建设步伐,促进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健康发展。作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主体,工作人员应当充分适应现代计算机软件及网络的发展,自身要有信息分辨和处理的素质,需要专业而持续的学习和培训,确保在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应用中发挥实效。

2、实施组织结构

医疗信息化建设是省政府“六大体系”建设中基本医疗体系的重点工作,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医疗工作基础在基层,医疗信息数据也大多数来源于基层,为认真贯彻落实深化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确保宿迁市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成立了由分管局长任组长、各业务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研究确定项目建设的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批准项目建设方案的实施;协调市卫生局相关处室共同做好建设工作;指导县区的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职责是负责项目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开展项目需求分析,拟定项目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培训、验收、资料归档等工作;督促检查领导小组布置的工作事项完成情况;收集、汇总、上报项目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各县区相应成立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项目推进工作。

3、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

加快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参保单位和个人管理服务等具有复合功能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积极推广“一卡通”等办法,方便参保(合)人员就医,增加医疗服务的透明度。

4、数据中心管理

数据中心管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提供区域业务协同和共享服务的保障。建设目标将是完成数据采集、数据标准化、数据标准符合性校验、诊疗数据与健康档案数据的匹配、未匹配数据处理、数据组织与存贮管理、数据实时更新、数据质量报告、异常数据的反馈、用户注册管理、业务协同申请、协同响应和失败管理、分类(业务类别、机构、时间等)统计协同工作量、数据共享申请、共享申请、共享成功和失败管理、分类(业务类别、机构、时间等)统计共享数据量、业务子系统协同信息采集和推送。

5、优化就医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

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节约了患者的看病时间,进一步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医疗照顾和交流,大大减少了患者的排队等候时间及排队次数,从根本上改变了“三长一短”的现象,而且还提高了医院收费工作的效率。此外,医生通过自己的用户名和口令可以调阅病人病历资料,使病人及时得到合理的诊治。门诊、住院大厅设有触摸查询系统,病人随时可以查询各种项目的价格,收费时实行计算机自控管理,通过电脑系统实时划价收费,做到了对患者医疗收费的公开透明。

6、规范体制,统一标准

标准是信息共享的前提,它关系到档案工作能否良性、持续地发展。没有标准的档案管理系统是难以与其它管理信息系统相衔接并共享信息。因此,要做好医疗机构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首先必须规范文档管理体制;电子文件的管理由档案部门负责,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要提供协助和支持。目前我院档案如文书档案、人事档案、财务档案、设备档案、科技档案等前期管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档案室对文件的前期控制往往难以开展。我院传统的档案接收方式是逐年接收,很多合同、协议在形成文件的部门分散保管时往往容易遗忘丢失。而在办公自动化的文档管理系统,电子文件向档案部门移交以逻辑归档形式,在网络上实时进行,有效地保证了电子文件的及时归档。其次要制定业务流程标准。建立健全电子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文件处理、归档管理流程和著录要求,统一电子文件格式,确保电子文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三是统一技术操作标准。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应使用兼容性强、应用性能好的软件系统,并对相关技术参数、技术标准进行规范。

7、无胶片化管理

以胶片作为影像的载体媒介来存储大量影像资料,至少存在下列缺陷:(1)随着时间增长,各医院所存胶片日益增多,其保存、管理、查找都要花去大量人力与物力。据统计,即使是管理完善的医院,经多次查找、借出、会诊等,其丢失率也会在10%左右;(2)保存日久的胶片会逐渐变质,使影像质量下降;(3)每张胶片的单价虽然不高,但每年龙南医院用于X射线胶片的费用有200多万元,洗片机的购买维护,胶片药水等器材消耗十分巨大;(4)胶片使用中需要医院很多空间来存储未用的和拍好的胶片,来洗片和定影,并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来进行存片、洗片和防止胶片变质的定期维护。

8、合理用药系统——安全可靠是医生的好帮手

该系统以控件形式嵌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在电子处方这个环节上,对存在超量用药、禁忌症、配伍禁忌等可能对患者形成药害的多种情况处方,建立起一套用药安全监测系统,实时警告、提示、显示,避免药害事故发生。发现疑问立即报警提示医务人员注意,并可以进行安全日志记载,以供日后总结分析。

结束语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使其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同时规划并建设医院数据的集中存储,不仅能为医疗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积累经验,还能保障医院的数据安全,以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童岱.卫生部公布《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专家指出此举很有必要[J].健康大视野.2009

第2篇

[关键词]西部;区域医疗信息化;理论基础;模式设计

[作者简介]万晓文,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41,江西中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江西南昌330004;石应康,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成都610041

[中图分类号]G35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2)01-0097-06

近几十年来,区域医疗信息化在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我国自2003年卫生部颁布《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以来,以信息技术带动医疗改革的区域医疗项目开始在全国各地试点,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面临资金、技术、信息标准、建设及运营模式等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如何构建和推进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以何种模式来构建和推广区域医疗信息化?成为当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经济基础和信息化应用水平都较低的西部地区而言。由此,本文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成败得失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地区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理论基础,在理论基础指导下结合西部特征,提出了基于共享医疗信息平台的西部地区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整体方案。

一、区域医疗信息化概念

到目前为止,区域医疗信息化还没有全球公认的定义来界定它的范畴。相对而言,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与埃森哲的描述较为完整地表达和阐述了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化的特征,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和认可。它们认为:区域医疗信息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在标准化建设成果和互通共享基础上,为医疗服务提供者、卫生管理机构、患者、医疗支付方以及医药产品供应商等机构提供以数字化形式存储、传递卫生行业数据的业务和技术平台,以支持医疗服务、公共卫生以及卫生行政管理的工作过程。

二、国内外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国外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现状

2004年美国提出国家健康信息网络(Nat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Network,NHIN)以后,作为基本组成单元的区域健康信息组织(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s,RHIOs)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2008年全美已建立了约150多个州、区域或地方的RHIos,其中有20多个RHIO初具规模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临床数据共享。

当前美国RHIOs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会员会费/订购付款、信息交易费、销售收益(出售商品、信息或服务给用户的收益)、临床业务咨询/指导附属收益和广告收益等五种。对于这些模式的有效性还有待检验,HIT Transition Group在2006年和2007年对RHIO经营情况调研显示:大多数(80%~90%)RHIO仍依赖于政府基金资助。

欧洲和亚洲部分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区,近年也对区域卫生信息化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与美国所不同的是,欧洲和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医疗信息化一开始就由国家主导进行,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系统平台技术开发和设计等均由国家统一实施,如:英国拟投入55亿英镑,发展一个基于信息交流和标准化的全国卫生信息网络架构体系,为每一个公民建立终生电子健康记录。众所周知,区域医疗信息化是一个需要持续大量投入、技术复杂、长期循序渐进不断建设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如何提供庞大的持续资金投入是其将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国内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现状

2003年卫生部颁布了《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明确提出了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工作目标。2006年,经国家卫生部、科技部组织论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与应用示范工程”的重大项目“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课题正式立项。研究目标: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以医疗资源和信息共享为目标,集成共性技术及医疗服务关键技术,建立区域协同医疗公共服务平台,使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最大化。

目前,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已初步形成了:横向整合模式、纵向整合模式、由单一行政部门发起建设的垂直信息管理系统等几种模式。通过这些模式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面临诸多问题。从建设和运营方式来看,国外发达国家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普遍较高,且卫生标准体系相对完备。推动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着重解决临床医疗信息的共享问题,具有较好的信息化基础。而我国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无论信息化应用水平、操作人员素质和信息化理念均处于较低的水平,照搬发达国家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模式,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对经济基础、信息化应用水平远落后于全国的西部地区而言,更难以借鉴。

三、理论基础

(一)免费理论

从吉列剃须刀以廉价或免费的方式出售刀架开创免费商业模式以来,至今已存在了近110年,但系统阐述“免费理论”的则是美国“长尾理论”之父克里斯・安德森。克里斯・安德森在提出“长尾理论”之后,通过对互联网的持续观察和思考,于2009年底提出了“免费”这个新概念,并出版了《免费:商业的未来》一书,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免费理论。在《长尾理论》一书中克里斯・安德森给出了“免费经济学”的定义,他认为:“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服务或商品的提供商可以触及大量甚至是海量的用户,提供商品的成本被摊得很薄,每增加一个客户或者给每个用户新增一项服务的边际成本正迅速趋近于零。”《长尾理论》关注到了网络时代诞生了一种新的市场型态,这种新的市场型态基于互联网上的虚拟货架(或店铺),原先无法上架展示的商品在互联网上得以展示,并被分散在全球的客户看到并购买,产品和需求有了生存和满足的空间,顾客个性化需求在长尾市场中得到了满足。

如果说基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长尾理论》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揭示了提供和增加商品品种的新的途径和渠道。那么《免费:商业的未来》则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或经济模式)――免费模式。美国风险投资家蒂姆・德雷珀曾说过:如果你想更快地推广一样东西,就不要拿它来收费。所谓免费,安德森给它的定义是:这种新型的“免费”并不是一种左口袋出、右口袋进的伎俩,而是一种把货物和服务的成本压低到零的新型的卓越能力。这种模式是建立在以互联网、电脑字节、数字销售近乎为零的“边界成本”基础上的经济学,而不是物理原子基础上的经济学。安德森认为,一

旦某样东西成了以电脑字节为基础的软件,它的成本和价格将会逐渐趋向零化。而这种趋势正在催生一个新经济,在这种新经济中基本的定价就是“零”。

传统经济学的两大稀缺函数生产与分配的边际成本在互联网络经济中正飞速下滑,在互联网的今天,免费模式已经成为现实。首先,基于三方市场模式的免费格局已经形成,免费并不意味着白白送掉,或原始的交叉补贴,而是通过资源整合创造的新价值足以抵消免费产生的成本。其次,数字时代,根据摩尔定律信息经济的主要要素如存储、计算和带宽单位成本将趋近于零,其复制的追加成本即边际成本几近接于零。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今天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免费模式始于网络产业,但其影响已经深入到众多行业,免费商业模式将为现代商业社会创造了崭新的未来。

区域医疗信息化是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新的医疗服务形态,从技术角度来说,区域医疗信息化符合免费理论的基本特质,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和传播医疗信息,医疗机构、患者、卫生管理部门、医保机构通过网络交纳费用获取信息;从服务模式来说,医疗机构、患者基于这种共享信息获得互惠利益,如医疗机构医疗差错的减少、医疗质量的提升和效率的提高,患者医疗费用的降低,享受连续的高质量的医疗照顾等。因此,免费理论为以低成本甚至免费的方式获得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提供的应用软件服务、数据存储与管理服务、系统运行维护和升级服务等提供了理论基础,为西部地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运营模式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向。

(二)云计算理论

1、云计算的概念及内涵

云计算的概念最早由Google提出,在2006年,Google启动了“Googel01”计划,引导大学生进行“云”系统的编辑开发。此后,IBM、微软、雅虎和亚马逊等纷纷开发和应用云计算平台。

当前,关于云计算还没有一个公认和统一的定义。Google认为:云计算就是用户将数据全部存在网上远程数据中心。需要时通过互联网连接至数据中心获取即可,需要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同样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到数据中心进行计算。Raikumar Buyya等人认为云计算提供的是一种与交互式和虚拟计算构成的分布式系统相同的并行服务。Oracle在其技术白皮书中给出的定义:云计算是由虚拟的分布式应用设计和网格计算发展演化而来的㈣。GTSI在其报告中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创新性的计算工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信息技术服务的传输和管理方式。综上所述,目前较一致的观点:云计算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互联性,将各种共享资源、软件和信息像公共服务一样按需提供给各种终端设备。

2、云计算的特点

(1)超强的计算能力,“无限”的存储容量。“云”具有相当的规模,通常每个集群包括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构成的服务器,为用户提供“无限”的数据存储和超强的计算(处理)服务,用户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从云计算平台计算机群中调用服务器资源,从而提高资源的总体使用效率。

(2)虚拟、便捷化的服务。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很低,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利用浏览器从虚拟远端数据库提取数据(或文档)进行编辑和存储以应用,用户无需了解这个资源位于哪台服务器上,只需知道它有什么样的计算能力以及它何时能帮助你就可以了。用户也不需要关心使用的软件是否兼容、是否需要升级或杀毒、维护,这些都由集群服务器提供商进行专业的维护和管理。

(3)高可靠性。“云”服务端有最专业的团队来维护和管理数据中心,“云”使用冗余、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多种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此外,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只有你指定的人才可以共享数据,不用担心数据的丢失或损坏。

(4)通用性。云计算平台面对所有的用户提供存储和计算服务。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同一个平台支持不同的应用需求;也不针对特定的用户,对用户没有特定的要求,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低,只需有基本的输入输出设备即可。

(5)高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通过动态的扩展虚拟化的层次来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能够兼容不同硬件厂商的产品,兼容低配置机器和外设,并获得高性能计算。

(6)按需服务。“云”拥有一个强大的资源集群,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相关的服务,按需付费。

(7)极其廉价。对用户而言,不用考虑购买存储资源服务器和计算机等硬件设备,不用考虑数据中心的建设和维护,无需管理人员和能源消耗支出,用户只需支付相关购买带宽和应用服务租金费用;对于云计算提供商来说,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减低数据中心管理成本,平台面向不特定的众多用户提供存储和计算服务,使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可以以极低的价格向用户提供优质价廉的专业化、规模化的信息服务。

3、云计算应用模式

(1)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云计算通过WEB浏览器向用户提供某种软件使用权,用户无需事先购买服务器设备或是软件授权吲,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从厂商来说,由出售软件转变为提供服务,通过收取使用费获取收益。对终端用户,可节省一次性购置费用。节省日常维护和使用管理费用,避免随时更新的麻烦,有效降低软件使用成本,按需付费。

(2)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用户通过Internet可以从“云”处获取处理、存储、网络和其他基础性的计算资源,用户可以利用这个基础设施平台部署或运行自己的应用服务。

(3)效/实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这种云计算帮助企业创建虚拟的数据中心,把内存、I/O、存储和计算容量等通过网络集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来为整个网络提供服务。从而提高存储资源的使用效率。

(4)云计算领域的Web服务。WEB服务提供商通过提供API让开发人员能够开发出基于互联网的更多应用。而不是由网络服务供应商自己来提供所有的单机应用软件。

(5)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平台即服务是软件即服务(SaaS)的变种阎,以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用SaaS的模式来运营,即提供商开发、提供一个基础公共软件服务平台,用户在这个基础平台架构上创建自己的应用软件来运行,然后通过网络直接从供应商的服务器上传递给其他用户使用。目前,这类平台服务使用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基于平台的二次开发也受到平台厂商的设计规定与容量限制。

(6)管理服务供应商(MSP)。最古老的云计算形式之一,它通常面向的是IT管理人员而不是终端用户,为IT行业提供服务。常见于邮件病毒扫

描、程序监控等。

(7)服务商业平台。是SaaS和MSP的混合应用,它为用户和供应商间提供了一种交互平台。在商业贸易领域应用比较广泛。

云计算不仅是一种超级计算模式,更是一个新兴的商业模式,云服务的规模化、专业化改变了信息资源的分布格局,显示了信息产业由硬件转向软件、软件转向服务、分散服务转向集中服务的发展趋势,基于互联网的云计算以高性价比、高可靠性和灵活性已成为未来IT的发展方向。这为西部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模式提供了技术理论基础和工具。

四、西部地区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整体方案设计

综合前述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按照传统依靠政府投入、采用异构系统接口的方式进行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存在较大的缺陷,无论是从政府,还是从医疗机构和软件供应商而言都存在许多问题,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基于此,在理论基础的指导下,结合西部特征,我们提出了西部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整体方案。

(一)方案基本思路

1、整合政府、卫生机构、软件供应商和其他社会资源,由第三方医疗信息服务(运营)商整合、研发一个能满足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需求、卫生行政部门监管需求、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医疗保险机构业务需求的统一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

2、以共享软硬件资源和技术支持服务的方式,由服务(运营)商投资在区域内集中建设、统一部署共享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和数据存储中心。集中存储和维护区域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数据。

3、区域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不需建设本机构业务系统,以交服务费的方式,使用共享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提供的所有软件和硬件服务、数据存储服务,系统运行维护由服务(运营)商负责;

4、以共享区域医疗信息平台,面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政府机关、医保机构、居民和患者、公共卫生以及其它机构提供统一格式和制式的软、硬件服务,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促进分层次城乡一体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形成。

(二)方案特点

1、建立了新的模式,由第三方医疗信息服务(运营)商投资研发、建设和管理,解决了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中资金、技术和人才难题,共享医疗信息平台产生的规模效应可以降低建设和管理成本,使维护和升级更方便、更专业。

2、参与医疗机构不需建设本机构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和数据存储数据库,采用云计算模式由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统一提供,从而节省了大笔的建设费用,以及降低了投资风险,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率地完成了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

3、医疗机构由购买软件变为交纳服务费的方式,获得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提供的应用软件服务、数据存储与管理服务、系统运行维护和系统升级服务。软件是服务,医疗机构是购买共享医疗信息平台提供的服务,而不是购买软件产品,投资低。大家都用得起。

4、由市场推进而非政府推进的方式开展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以医疗机构交纳的服务费作为共享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运营和维护费用。平台运营资金具有可靠的来源。

5、统一的业务应用系统,统一的数据结构,能实现完整的数据交换、整合,数据稳定性高;统一的操作界面和存储模式,使操作更便捷,便于医疗机构间开展协同医疗服务。

6、共享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包括医疗机构业务系统、医疗机构间信息交互与协同服务应用系统、医疗机构一政务信息交互系统、医疗机构一公共卫生信息交互系统、医疗机构一医疗保险信息交互系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公众信息服务系统等。实现了一个平台支持临床医疗服务、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公共卫生服务等多项应用。

(三)方案的可行性

1、医疗机构信息化基础

通常而言,区域医疗信息化是建立在参与医疗机构具有较高信息化基础之上的。而我国西部地区医疗机构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还停留在医疗信息化建设的第一个阶段,即满足以财务收费为中心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阶段。真正的临床业务信息系统运用还比较少,而要完成临床信息系统建设需耗费巨额资金、且过程漫长,这是大多数医疗机构难以承受的。另外,西部地区大多数医疗机构缺乏信息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决策者对医疗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和选择缺乏深刻理解和相关专业知识,建设风险大。

由第三方医疗信息服务(运营)商投资建立统一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来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规避单个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投资风险,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率地完成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和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

2、IT、网络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集中建设,统一部署在技术上已成为现实,如:云技术为集中建设区域性数据中心提供了技术支持;基于SOA的系统应用软件技术架构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灵活性:使用Portal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可定制化、安全和以工作流为中心的可移动的使用环境;HL7、ICD-10、DICOM、IHE、XML、WEB-SERVICES等医疗行业信息标准的运用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集成性;使用Internet加VPN技术为较低费用下获得安全数据传输提供了网络支持,等等。

3、建设投入与运维成本优势

在分析、梳理医疗机构现有业务流程的基础上,由第三方医疗信息服务(运营)商集中建设、统一部署一套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所有参与医疗机构使用信息平台提供的统一的软、硬件服务和集中的数据存储服务,多机构共用一个系统平台软硬件资源和技术支持服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维护和升级等,将极大地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

4、商业运营模式清晰

这是最重要的,把政府做变成市场做,均受益而无受损者则是普适,且能持续发展。医疗机构由购买软件变为交纳服务费的方式,获得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提供的应用软件服务、数据存储与管理服务、系统运行维护和升级服务。第三方医疗信息服务(运营)商以医疗机构交纳的服务费作为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运营和维护费用,各方利益诉求均得到了有效保证,平台运营资金有可靠的来源。此外,还可以与其他医疗科学研究机构、药企等联合开发利用系统平台存储的海量医疗数据资源,合法获取更高的收益,商业运营模式清晰。

第3篇

关键词:云存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SAAS

中图分类号:TP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10001002

作者简介:马金凤(1981-),女,硕士,徐州医学院医学信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医学远程教育;赵强(1958-),男,徐州医学院医学信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医学信息技术。

1云存储

1.1云存储概念

云存储的概念与云计算类似,它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

云存储作为云计算服务的一种,即“存储即服务”(Storage as a Service,SaaS),是云计算中较为活跃并且发展颇为迅速的一个分支。由于云存储的技术可行性,相比传统的数据存储更廉价,而且也正在变得更加安全,因此云存储已经成为代表网络化存储领域的发展趋势,也为海量数据提供了可扩展的、安全可靠的存储解决方案[2]。

1.2云存储结构模型

与传统的存储设备相比,云存储不仅仅是一个硬件,而是一个系统,是一个多设备、多应用、多服务协同工作的集合体,它的实现需要多种技术的支持,以宽带网络、WEB2.0技术、应用存储、集群技术、网格技术和分布式文件系统、CDN内容分发、P2P、数据压缩、重复数据删除、数据加密、存储虚拟化、存储网络化管理等多种技术的发展为前提。

云存储系统由存储层、基础管理层、应用接口层和访问层四部分组成。存储层是最基础的部分,它由数量庞大且分布广泛的SCSI、SAS等存储设备借助于互联网或者FC光纤通道连接在一起,在此之上有统一的存储设备管理系统,通过存储设备的逻辑虚拟化管理、多链路冗余管理,对硬件设备的状态进行监护和故障维护。基础管理层是最核心的部分,不仅要实现多个存储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还需要保证授权用户安全访问,以及维护云存储自身的安全和稳定性。应用接口层是非常灵活多变的,依据运营单位不同的业务需求,提供不同的应用服务和访问类型以及手段。整体云存储系统的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1.3云存储分类

1.3.1公有云端

公有云端,又称为外部云端(External Cloud)。其服务供货商能提供极精细的IT服务资源动态配置,并通过Web应用或Web服务,提供网络自助式服务。对于使用者而言,完全不需知道服务器的确切位置,或什么等级服务器,所有IT资源皆由远程方案商提供。

1.3.2私有云端

私有云端又称为内部云端(Internal Cloud),相对于公有云端而言,此概念较新。许多企业由于对公共云端供货商的IT管理方式、机密数据安全性与赔偿机制会有信任上的疑虑,所以纷纷开始尝试通过虚拟化或自动化机制仿真建置内部网络中的云运算。内部云端的建置,不但提供更高的安全掌控性,同时内部IT资源不论在管理、调度、扩展、分派、访问控制,还是在成本支出上都更具精细度、弹性与效益。

1.3.3混合云端

所谓混合云端(Hybrid Cloud),指企业同时拥有公共与私有两种型态云端。这种云存储把公共云和私有云(内部云)结合在一起,主要用于按客户要求的访问,特别是需要临时配置容量的时候。从公共云上划出一部分容量配置一种私有或内部云可以帮助公司面对迅速增长的负载波动或高峰时很有帮助。尽管如此,混合云存储也无疑带来了跨公共云和私有云分配应用的复杂性。

2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

区域医疗通常是指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是指连接规划区域内各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行政业务管理单位及各相关卫生机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让区域内各信息化系统之间进行有效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是多元化子系统整合的一个综合业务平台。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是在信息网络基础上,借助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物流等现代服务技术,对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建立新的数字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业务流程,全面优化、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在线交流,以及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统一存储、管理和共享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医疗服务成本。[3]

3云存储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价值

李包罗教授曾指出,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核心是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共享。而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在特定的两个医院间传输其实并不困难,通过系统间的接口即可实现,但是要实现区域中几十家医院和上百个社区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点对点的接口方式基本是不可能的。因此,一个合理的方法是把点对点的问题变成多点对一点的问题,即建立一个集成平台,把所有的文档都传送到平台上,而所有的人在需要时再从平台上获取文档[4]。医疗机构各方提供的健康服务通过健康服务总线连接起来,协同完成医疗服务流程,医疗机构及病人通过基于标准的电子健康档案来共享和交换信息。

3.1更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中心

数据存储在云端,通过集群技术、分布式文件系统和网格计算等技术,多个存储设备之间不仅可以进行协同工作,还可以对外提供更强大更优质更安全的数据访问服务;专业团队进行信息管理,通过CDN内容分发系统、数据加密技术保证云存储中的数据不会被未授权的用户所访问,各种数据备份和容灾技术保证云存储中的数据不会丢失,提供了最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同时,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可以帮助用户与指定的人共享数据,用户不必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问题。

3.2更简易、灵活的用户终端

对于医生、护理人员和其他医疗支持者来说,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实时分享区域中医院的病人资料,不论其地理位置。用户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有一个浏览器,就可以在浏览器中直接编辑存储在云端的文档。医务人员可以从互联网激活的设备上去获取这些信息,而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病人的电子医疗记录或检验信息都存储在中央服务器中,可以全球索取,资源可以由一个医院群分享,这将形成各医院患者信息大联合的景象,提供一个无缝、集成计算及协作平台,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

3.3更广泛的数据与应用共享

在云存储的网络应用模式中,数据保存在云端,所有符合权限的电子设备只要连接互联网,就可以同时、多人、不同地点地访问和使用同一份数据。避免重复创建数据,可以更合理地对已有数据进行管理、应用和共享,提高数据的有效使用率。

3.4更高的性价比

作为分布式计算技术,云存储具有比集中式系统更好的性能价格比,所提供的资源比各个医疗机构自己所能提供和管理的资源更廉价。医疗数据资源存放在云端,由云存储服务提供商帮助管理这些数据资源,并提供医疗机构所需的应用软件,从而节省了大量的花销。

云存储还可以为参与区域协同医疗的机构提供各种系统的集成与协作环境建设,不仅包括以医疗机构的业务信息为核心的信息功能,为病人方便获取医疗服务和健康知识提供工具,还可方便地扩展其它功能,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系统的重复建设,最大化发挥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

4结语

云存储不是存储,而是一种服务。云存储的核心是应用软件与存储设备相结合,通过应用软件实现存储设备向存储服务的转变。同时,云存储可以帮助医疗行业对海量数据进行管理、整合和处理。对于开发人员来说,云存储提供了更多的存储和处理能力来运行他们开发的应用。对于终端用户来说,云存储提供的好处更多,如方便、安全以及群组协作。基于云存储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可以真正实现“无缝覆盖、弹性应用、快速部署、降低投资”,充分满足不同机构的差异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徐冠华.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21(1):34.

[2]张艳玲,徐海峰.浅谈云存储在医院信息化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8):4041.

第4篇

关键词:区域医疗信息化;网络安全防护;安全规范建设

随着医疗单位的信息化发展,各地积极建设医疗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具有节点多、应用复杂等特点,平台中包含大量患者隐私信息数据,必须保证网络运行安全,避免出现信息泄露事件。上海市级信息化共享建设项目为了保证医疗共享平台的网络运行安全,积极部署安全防护技术,实施安全防护策略,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医疗信息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1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项目及网络安全建设要求

1.1上海市级信息化共享建设项目

上海市级信息化共享建设项目是国内覆盖范围较大、涵盖大型医疗机构较多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项目。该项目工程覆盖30多个网络医疗节点,其中包含23家市三级医院和6家市三级医院分院,连接长宁、闵行和卢湾等众多区县级卫生数据中心。如此规模的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对网络数据安全有极高要求,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都会威胁到整个系统的网络数据安全。所有联网医疗机构都需要在信息化共享平台中交换信息数据,其中包括患者个人信息、既往病史、医疗检查报告等,涉及到大量个人隐私数据。各个节点或医疗数据中心在进行数据交互过程中,既要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又要保证各医院网络的相对独立性,避免互相产生干扰。

1.2网络安全建设要求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对系统平台的网络安全有极高要求,网络安全框架的构建涉及到医院行政管理、业务操作、技术部署等各个方面,要从整体上确保网络运行安全,准确识别各种潜在安全风险,建立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体系,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安全管理对策,适应网络安全防护需要。此外,还要建立统一的安全管理规范,在系统内部的各网络节点进行有效落实,加强网络安全控制力度。总体来看,医疗信息共享系统的网络安全建设要符合可靠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和易于管理等基本要求。

2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2.1安全技术部署

在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应用是网络信息数据安全的基本保障。针对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复杂性,应综合运用多种安全防护技术,建立立体化网络安全框架。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安全技术主要包括:2.1.1防火墙技术在上述上海市级医疗信息共享系统中,分别在数据中心和外网接入口配置两台千兆防火墙,互为热备,将数据中心的应用处理与外部网络隔离开来,实现对内部信息数据的保护。在整个信息平台中,对防火墙进行路由限制,使数据中心只接受系统内医院网络的访问,医院端则只接受数据中心的访问,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医院节点的防火墙部署则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医院内网、联网接入区和DMZ区。其中,内网可以访问数据中心,但数据中心禁止访问内网,最大程度保证各医院信息系统的独立运行和网络安全。2.1.2入侵检测技术在上海市级医疗信息共享平台中,配置有一套完整的入侵检测系统,采用两台千兆探测引擎布置在内网核心处,并在Web服务区配置两台百兆探测引擎,对所有探测引擎进行统一监管。在信息共享平台中,内网核心区一级Web区的交换机是入侵检测技术的主要应用部分,要将其网络流量通过镜像方式映射到入侵检测系统中,实现对关键部分的网络风险检测,及时识别网络攻击行为。2.1.3漏洞扫描技术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技术均属于被动防护手段,漏洞扫描技术则是一种主动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根据医院信息共享系统的网络安全要求,定期、不定期的对系统进行安全扫描,并作出安全等级评估,为系统安全提供保障。一旦在扫描过程中发现系统漏洞和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补,确保系统更新维护的及时性。

2.2安全防护对策

在综合应用各种安全防护技术的基础上,还要建立周全的安全防护对策,针对医疗信息共享系统的主要风险问题进行有效防范。医疗信息共享系统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问题包括身份窃取、数据窃取、假冒、路由错误、拒绝服务和非授权存取等。上海市级医疗信息化共享系统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安全防护措施:2.2.1逻辑建网措施医疗信息共享网络采用政务外网线路,将用户接入到托管机房,与公务网进行物理隔离,与互联网进行逻辑隔离,保持系统网络的独立性,禁止未授权单位访问。2.2.2网段隔离措施整个平台系统可以分为数据中心及网络节点两部分,网络节点即各个医院的端节点,数据中心又可以分为内网应用处理区与Web服务区。应用处理区负责数据采集、分析、汇总等工作,并与卫生局等关联单位进行数据交换。Web服务区是医院的对外门户网站,用于重要信息,并根据功能进行子网划分,加强子网之间的信息访问控制。2.2.3网络设备配置措施对医疗信息共享系统的网络设备进行合理配置,布置好安全防护设备,为安全技术的应用提供设备保障。增加访问控制列表,建立内部访问控制措施,关闭一些不必要的服务功能,避免出现资源掠夺。强化过滤功能,防止非法访问接入。采取权限管理措施,为内部人员设置不同级别的账户权限,避免越级操作。此外,还要确保设备配置文件的安全,避免安全防护方案泄露,对系统网络安全造成威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安全建设是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问题,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技术和措施,可以为医疗信息系统安全提供保障,从而最大化的发挥医疗信息共享系统的积极作用。通过综合应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安全防护技术,可以建立立体化安全防护框架,为医疗信息系统提供全方位保护。在此基础上,根据系统安全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卫生医疗平台信息化

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大幅度提升。区域卫生医疗平台的建设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的有效手段,能够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缓解国内相对紧张的医疗卫生状况。区域卫生医疗平台的设计与建设将居民的健康管理作为工作的核心任务,通过建设完善的区域卫生医疗规划项目,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实现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的区域性共享,提高卫生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区域卫生医疗平台的信息化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无线通信技术的完善,给区域卫生医疗平台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具体来说,区域卫生医疗平台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技术,将一定区域内的相关卫生医疗信息和数据进行共享,实现卫生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加完善、高质量的服务。

一、区域卫生医疗平台信息化的重要性分析

区域卫生医疗平台设计和建设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卫生医疗环境的需求。信息化的区域卫生医疗平台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有限的卫生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为民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我国国内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地区已经开始了信息化改造区域卫生医疗平台的试验,将公共卫生服务系统、数字化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卫生决策信息系统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共同完善区域卫生医疗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信息化的区域卫生医疗平台建立之后,可以为医生提供患者过去的病诊记录,居民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预约专家、自我保健管理等。同时相关的政府部门和医疗科研部门也可以对其中的数据进行调用分析,为行政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二、完善区域卫生医疗平台信息化设计与建设的策略

1、加强对区域卫生医疗平台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信息化在提高区域卫生医疗平台服务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是以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必须要正确认识信息化在区域卫生医疗平台中的战略位置。信息化的区域卫生医疗平台设计与建设还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服务部门具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能够协调整个体系中相关者的利益。具体来说,完善区域卫生医疗平台信息化建设需要从最基本的社区卫生信息化入手,对区域覆盖下的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进行信息化设计与建设理念普及。借助于数字化的操作与信息整理软件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综合信息查询平台,提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

2、完善卫生医疗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卫生医疗资源的共享是完善信息化区域卫生医疗平台的基础和前提,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的缓解现阶段我国出现的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机构通过资源共享机制将卫生医疗信息和数据共享到区域平台之中,相关的医疗卫生服务部门可以按照各自的操作需求进行查阅和下载。具体来说,通过对一定区域内部各个医疗卫生服务部门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管理,经过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整合,逐步实现区域卫生医疗信息的互通。政府部门也可以对各个医疗服务机构的运行状况进行适时的监控。另外一方面来来说,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强大的信息交流共享平台,需要政府医疗卫生管理保障部门以及各级卫生医疗机构的大力配合。

总体来说,区域卫生医疗平台的信息化设计与建设离不开当地政府医疗卫生管理部门的支持,也需要各级医疗卫生服务部门的通力配合,更需要广大人民的支持与自觉维护。

参考文献

[1]罗爱静.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1(32)

第6篇

建立区域医疗协同,实现不同规模的医疗机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合理地使用、调配有限的医疗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是新医改提出的要求,而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是实现区域医疗协同的重要支撑环境。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行政管理问题

“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终归是一种理想的、崭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它势必与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和就医习惯产生激烈的碰撞,并且这势必会触及一些集团的利益。

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的医疗模式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同时对生命和健康的追求又是无止境的,因此人们不管得了什么病,即使再拥挤,再难挂号也要去大医院找名专家,而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却门可罗雀。而且,这种现象与地域、经济水平和患者的贫富没有关系,即便大医院的医药费报销比例再低,很多人也不在乎。另一方面,新医改要求大型医院逐步过渡到疑难急重症的保障,但对于运营成本本来就非常高的大型医院来说,如果只靠住院而放弃门诊,是否能够支撑其长期平稳地运行,也是医院和管理者所要面临的问题。

医疗信息化是新医改的推动力之一,但医疗信息化不仅仅依赖于技术应用,也依赖于良好的制度设计。如果没有制度设计和安排,仅仅依靠信息技术推动新模式的建立显然是不够的。区域卫生信息化不单是技术应用问题,更是行政管理问题。因此,必须真正提高决策者的认识,必须要有政府和决策层强有力的介入和协调,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才有可能成功。

新医改催生区域医疗信息化

前几年,全国各地都建立了计划免疫、妇儿管理、传染病直报等很多系统,这些系统可以把基层信息直接报送到卫生部,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和决策。而新医改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区域医疗,并实现区域内的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调配和协同。这就要求医疗信息平台区域化,必须把区域内的医院、社区和公共卫生系统进行整合,避免烟囱,以支持地方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的决策。而区域信息平台的建设又催生了就医一卡通、双向转诊等新的应用,因此新医改是区域医疗信息化的驱动力。

据薛冠华介绍:2009年的珠海市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了实现全市“就医一卡通”的提案,被市政府确定为重点督办提案。后来由于提案涉及民生,又被确定为珠海市“十大民生工程”。非常巧合的是此后不久,卫生部就颁布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和《技术解决方案》。目前,珠海市就医一卡通和区域医疗信息平台项目,作为政府投资项目已经立项,并正在进行前期调研,规划设计和概算等工作。另据戴文灿主任介绍,尽管珠海市被确定为经济特区,但仍然是一个地级市。全市常住人口150余万,目前拥有60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其中医院、卫生院54家,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中心288家,其他医疗卫生机构342家。“珠海的人口规模和医疗资源特点,非常适合进行全市的区域医疗整合和协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珠海区域医疗卫生平台的总体目标

通过建立珠海市区域卫生信息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实现珠海市居民持卡(社保卡、身份证、诊疗卡)就医一卡通,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健康服务,共享居民健康档案,支撑新医改各项措施落实,支持卫生行政管理和科学决策,达到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

以珠海市区域内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采集、存储为基础,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整合异构异源数据,自动产生、分发、推送工作任务指令,实现珠海市居民统一身份认证,改造和完善现有业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性),在整合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支撑各种医疗卫生业务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活动提供技术支撑环境。平台建设要遵循标准,保护居民隐私,以居民健康服务为中心,同时提供卫生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支撑新医改各项措施的实施,为政府其他部门及医疗保险等第三方机构提供信息服务和接口,达到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支撑区域医疗协同和分级医疗、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开放性和标准化是关键

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而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又没有很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逐步探索创新。从厂商的角度来看,由于很多公司是从HIS转过来的,对于区域医疗也是新手,各家的解决方案也是良莠不齐,加之缺乏权威的第三方认证,很难对厂商的解决方案进行判别。戴主任说:“面对这样的情况,珠海的建设规划把重点放在了坚持标准化和开放性两个方面。把握住标准化和开放性这两点,不仅可以符合国家制定的‘3521’规划,实现国家、省、市的三级信息集成和共享,还可以实现老百姓迫切呼吁的社保结算跨区域之间交换和共享。”薛冠华也表示:“如果没有把握住标准化和开放性,那么这个系统就是非标准的、非主流的,就无法实现与其他城市共享。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的互联互通改造,增加了难度和成本。”

注重历史数据和信息的继承

在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的方法学方面,珠海市的规划强调“快速实现异构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地继承各医疗机构的历史数据,尽可能地减少对其前端应用的干预,避免推倒重来和重复投资。”这样既可以降低医院的改造成本,又可以不干预医院原有的管理模式,还可以使数据具有很好的继承性,为今后平台数据的进一步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以前没有实行实名制就医,各个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中的很多历史数据如何匹配整合,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医疗信息和数据关系到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很多地方在进行区域整合时宁可丢弃这些死数据,也不能因为数据整合而出现错误。而珠海的思路是:通过建立患者主索引(EMPI)和详细的居民身份匹配方案,明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不同系统中的信息整合到一个居民的身上。在不影响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行的前提下, 把同一居民在不同医疗机构信息系统里的数据进行匹配并抓取下来。这样任何一个珠海市民在任何一家医疗机构看过病或者做过卫生干预,只要有记录,就可以把他的个人信息全部继承下来,形成健康档案并实现共享。

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主要内容

从医疗卫生管理者和决策驱动者的角度来讲,珠海市将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建设的内容划分成:集成平台、医院端、社区端、以及基于整合数据的二次开放和利用四个部分。

集成平台就是建设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完成平台技术架构设计,建立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实现异构异源数据集成和共享,建设居民健康信息平台。同时,实现一卡通、一单通、一本通,以及双向转诊、预约挂号和区域影像共享。

医院端实现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改造。对医院原有的HIS、LIS、RIS进行改造,建设电子病历、临床路径、远程会诊系统,以及合理用药和医生知识管理系统。

社区端完成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完善和优化。包括建设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社区信息系统,优化和改造现有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对现有妇幼信息系统和计划免疫系统进行改造和集成,建设“六位一体”的全科医生工作站。

基于整合数据的二次开发利用,即开发院前急救、慢病管理、大病筛查、症状体征监测及疫情预警、应急救援调度、绩效考核、阳光用药、行风考评、费用控制与医疗质量监控、以及物流配送系统。

打好集成基础,实现二次开发

第7篇

关键词: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信息化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逐渐深入各个领域,当然,医院也不例外。信息化应用在区域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医疗服务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确保了医疗的安全性,逐渐成为医疗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从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概括着手,进而分析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阐述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可以为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借鉴经验,促进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

1区域医疗信息化

1.1概念 区域医疗信息化是一项比较复杂且系统的工程,是集信息网络、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和支付等为一体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突破了传统医疗模式的限制,并结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建立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可以对区域内的各种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和卫生信息进行集中的存储和管理,并能够达到共享的目的。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多个领域、多个部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需经过识别、规划、实施及试运行多个阶段。

1.2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包括管理机构、协同服务提供模式、商业模式、居民诊疗的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等内容。

2存在的问题

2.1认识不足,资金不足 现阶段,医院的部分领导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他们比较重视的是将资金投入到很快就见效益的医疗设备上,而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不能直接产生效益的信息系统建设上去,不重视对高质量软件的购买,只重视购买大量的硬件,使得医院的投入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不健全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及资金不足等都是限制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一个三级甲等的医院要想建设整个信息化系统,大概需要投资几千万资金,但这些资金又不可能仅仅依靠政府拨款,主要依靠医院自己的收入进行解决,但实际上,大部分的三甲医院都无法胜任这项工作,这也造成了信息化建设存在很大的阻碍,因为资金的问题,导致项目不能正常展开,甚至已经开始建设的项目也因此而停止建设。

2.2信息技术与医学结合具有困难性 由于医疗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增加了信息技术和医学相结合的难度,对医疗信息化建设难度估计不够,导致很多信息系统建设失败。医疗的复杂性非一般行业能够体会到的,加上业务流程的繁琐,专业度高,使得信息化建设更具困难,可以说全世界没有哪一家可以称得上切实实现信息化的医院。

2.3多方管理协调难 在我国,对于医疗卫生部门实行条块化管理,跨部门进行协调,难度增大,区域信息化涉及到多个系统部门,每个系统都具有自己集团的利益,所以,管理协调存在很大的困难;各个部门间对于书管理和信息系统的管理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存在很多异构的、来自多个开发商的数据库、信息系统等,成为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阻碍。

2.4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缺乏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具有灵活性和扩展性,对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很多平台和技术都来自国外,因此需要大量的管理和技术人人才,但实际上,我国的IT供应商不具备医疗的经验,对医疗行业的特性没有掌握,缺乏具有高技术的人才,对于掌握一定临床知识、又具备先进管理方法的管理人才也有待引进,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势必会给信息化建设造成极大的阻碍。

2.5信息标准体系有待健全 我国虽然加强了对医疗卫生信息建设的筹划,但是并没有建立和完善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对于国家层面的技术架构设计严重缺乏;区域医疗的信息共享是建设医疗信息化的核心,但是由于缺乏信息化建设标准,造成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对于架构设计的接口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规定,加上软件开发企业较多,对现行的国家性标准执行力不够,使得接口多且杂,数据类型复杂,造成集成难度大。

2.6基础薄弱 在我国,医疗机构信息化发展了几十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很多县级医院都建立了管理系统,但是只是停留在财务管理上面,临床信息系统真正实现计算机化医生医嘱录入系统和电子病历的三甲医院并不多,都只是集中在比较简单的层面,基层医疗信息化的建设时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化的重要条件,但是现阶段基层医疗信息化的基础薄弱是阻碍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医疗建档率不高,也是影响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的因素。

2.7平台建设问题 对于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而言,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至关重要,因为凭借信息系统平台才能实现数据的交换,它主要包括应用服务系统和数据库存储系统。平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这无形中增加了建设的难度。

3解决措施

3.1发挥政府的作用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资金问题成为各个医院面临的共同问题,成为阻碍信息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政府要重视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资助力度,政府要建立一个长期的、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并进行成本效益的合理分析;但信息化的建设单单依靠政府的力量不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不断拓宽筹资的渠道,因此,政府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并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积极参与投资,要发挥医院集团、医疗、商业保险机构、软件服务商及银行等的作用,例如:中国电信在乡镇卫生院信息化建设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规定要从医院年收入中占用多少比例用于信息化建设,按照收益份额的多少进行合理的投资,也可以尝试成本分摊的方法,以缓解信息化建设资金的紧张问题。

3.2统筹规划,协调部门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其过程复杂而艰巨,因此,整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立足区域医疗全局,要对医院的现状进行综合的评价,对于基础模式和协调架构要进行整体规划,分阶段进行;协调各个部门,要求部门之间步调一致,将总体规划工作贯穿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整合卫生资源,真正做到解决实际的问题,确保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政府要高度重视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委托专业咨询机构对系统建设进行可行性分析,并综合衡量区域经济水平、技术能力,技术和经济都是制约区域医疗建设的关键因素,进行科学的论证是必要的,可以避免盲目的建设。

3.3确立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 为了保证各个应用系统在数据交换和集成的过程中,遵循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就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相关的信息标准和规范,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部分,像《电子病历基本规范》等,但这些标准、规范的建设离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政府要加快这方面的标准的制定,进而为区域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

3.4加强人才的引进工作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此,必须建立技术过硬的专业化队伍和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管理人才。首先,要引进优秀的卫生信息专业的学生和优秀的人才,然后对他们加强培训,培养信息化人才,普及信息化的知识,促使他们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3.5探索一个可靠的医疗信息化运营模式 对于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和运营模式,国内外都展开了研究,虽然形成了几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商业模式,但还有待检测;政府应积极研究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可靠模式,并为开展此项研究的医院提供物质和政策上的支持,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各个区域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营模式,以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3.6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医疗信息化的开展必然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因此,国家的立法部门要发挥职能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支付制度和医疗政策,使得医疗信息化建设有法可依;同时还要建立规范、引导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法律,为患者的隐私安全及系统的网络安全提供保障。

3.7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的建,根据行政区域的划分来建立多个区域的医疗机构,每个区域医疗机构的下面都拥有很多个院级平台,各个医疗交换平台之间是平等的,院级要将每天的患者电子病历上传到区域平台上,建立与区域平台互通的统一接口标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对于实现居民电子病历为主体的信息采集、存储更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向其他医疗机构推送电子数据病历,为各类区域医疗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必要的支持,有利于实现区域医疗单位之间病例数据的交换,对居民电子档案的管理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3.8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区域医疗信息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建立医疗评价体系势在必行,要定期实施评估,通过科学的评估来表现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社会效益、医疗的质量和效率,分析项目的成本,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现阶段,我国还没建立成熟的评价指标,因此,要加大对评估方法的研究,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实时的评估,进而有利于促进区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4结论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对于医疗事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未来医疗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对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可以看出,只有在国家、政策、医院及社会资源等综合作用下,才能促进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华.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通信,2014(03).

[2]言卓.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的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1(10).

[3]王帅,苏维.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