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临床医学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19 18:29:43

序论:在您撰写临床医学培训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临床医学培训

第1篇

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来到,高考时与的擦肩而过也成为了心中的遗憾。这次有幸作为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一名实习生来到首都,来到海淀医院,迎来为期一年的本科实习阶段的学习,我感到非常荣幸!

虽说离开家上学也有3年多了,但初到,心情激动的同时还是有着些许忐忑与担忧,担心自己能否很好地融入新的环境,能否顺利度过自己的实习生活。但从下火车的那一刻起,海淀医院医教科马向涛主任和黄彦老师细致周到的安排与关怀让我很快打消了疑虑。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轻松愉快的工作心态,求真务实的工作理念,还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为初来乍到的我上了生动的第一课,也让我对自己在海淀医院未来一年的实习生活充满了信心。

岗前培训是一名临床医学实习生走上实习岗位的必经之路。在为期2天的岗前培训中,我们对海淀医院的历史沿革,组织结构,科室设置等相关信息进行了学习与了解,对常见的问题如相关医疗法规、规章制度、医疗质量、医患关系、安全保卫等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对进入临床实习前如病历书写、院内感染,传染病防治等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从海淀医院李院长,医务处李主任以及马主任、汪老师、董老师等几位领导、老师每一堂耐心的授课中,我们感受到医院从领导到各级科室老师对我们的重视,同时他们也对我们实习生提出了希望与要求,在今后的实习中,我一定会谨记各位老师的教导,努力争取在实习阶段取得优异成绩,顺利完成学业。

第2篇

两种教育模式共存的矛盾住院医师培训第一阶段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时间、目标、内容及考核与标准很大程度上吻合,但两者却不能互认而导致两个层次的学生必须接受重复教育,造成人力、物力、医学资源的浪费。

1.1医师培训结束后仍需进行研究生教育。

医学专业具有特殊性,随着社会及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在用人需求上要求高学历人才,并要求同时具备研究生学历、学位,这也意味着学生必须接受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而为选拔优秀一线临床医学人才,用人单位更愿意选择具备良好临床技能能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结束住院医师第一阶段培训的本科学历的培训医师90%以上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攻读专业学位还需花费2-3年时间进行与医师培训具有一致要求的临床能力训练。

1.2研究生毕业后必须进行规范化医师培训。

基于用人单位对医学生学历的要求,为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崭露头角,65%以上的本科毕业生毕业第一选择为考研。以广州市某医科大学附属教学医院为例,录取的本科学历培训医师从2005年的92.5%下降到2012年的38.9%,而2011年更是达到最低点25.5%(见表1)。然而,按照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办法》规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均需进行住院医师第一、第二阶段培训,国内二甲以上医疗单位招聘医学人才均要求具备住院医师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所以取得研究生学位、学历后必须再进行2年的住院医师第一阶段培训。

2住院医师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的实践

整合医学教育资源,提高医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积极探索建立住院医师培养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是医学毕业后教育改革的一项有力举措。国家教育部、卫生部2012年颁布《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2013年国家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批准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的通知》,正式确立住院医师培养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改革模式,这标志着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即将迈向一个崭新的台阶。

2.1学生的选拔

联合培养模式属于精英医学教育,生源质量要求较高,需在两种学生层次中选拔优秀毕业生,一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二是报考全国研究生统考生;所招学生须为参加统招高考并以一本线录取的生源。同时制定入围条件,其本科期间专业课程平均成绩年级排名、外语水平、特长及获奖情况均应作为入围选拔的评判依据。成立专家考核小组,进行基础知识、英语、面试、临床技能操作等考核,考核形式一般为笔试、口试、技能操作等多方面结合,以确保生源的优质度。确定录取的学生实施学校、医院两级管理,以医院管理为主,学生具有培训医师和硕士研究生双重身份。

2.2课程学分的互认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课、外语、基础理论及专业课。住院医师需完成医学伦理学、传染病防治、医学统计学等公共科目学习和各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实行联合培养模式需实现两类课程的相通及学分互认,可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公共科目相结合,专业课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规定的专业理论课相结合。另外结合所学专业及临床工作需要,再选修至少2门课程,达到课程的学分的并轨和互认。

2.3临床培训及考核的量化统一

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具有基本一致的临床能力训练。因而联合模式的学生在培训期间,将其临床培训工作量统一标准,轮转时间统一安排为30个月以上。培训实行导师团队指导制,由轮转科室推荐,按照二级学科组成导师团,各轮转科室设专职导师一名,负责该科室轮转期间医学人文教育、临床教学、临床研究指导、出科考核等。实施学生工作量登记制度,将临床轮转期间的工作进行量化统计,通过结构性指标、过程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形成一套合理的培训量化体系,以保障高质量完成临床培训。

2.4科研能力训练的并轨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侧重于从事实际工作能力,以培养高级临床医师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相比科学学位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为目标来说,其科研要求相应较低;而联合培养学生更需确保充足的时间进行临床轮转以达到医师培训要求,所以对其科研能力要求应酌情降低。将导师配备安排于入学第2-3年,科研训练不脱产,灵活安排于二级学科轮转期间,使其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阅读和分析专业性期刊的能力,学会文献检索、收集资料、数据处理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5学位授予标准的改革

许多专家惯用学术论文的评价标准去评价专业学位论文不能达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所以制定分类型的授位标准侧重临床实践训练是保障联合培养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适当降低对学位论文的要求,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献综述或病例报道,并组织专家组对其文献综述或病例报道进行述评,论文评价合格、顺利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书、通过课程考试、达到相应学分者,即可同时授予其临床专业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及普通专科医师培训证书。

3实施住院医师培训与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国家教育及医疗体制的改革,医学教育被纳入到教育部进行统一管理,住院医师管理则由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医师培训制度和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间衔接不够,人才培养内容、目标机制有所重叠,如此造成多重培养模式共存而导致临床教学管理混乱。

3.1政府长效机制的建立

规范的培养机制是中国临床医生培养的发展方向,其培训方案、培养目标、考核制度等均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两种身份在相互结合统一的过程中,在政策、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乃至不可预知的矛盾,联合培养的顺利实施,须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牵头指挥下,成立有效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构建有利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培训医师联合培养有机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认定学生的双重身份,规范和统一各试点单位的改革工作,对改革工作给予政策支持及宏观指导,对于提高改革的质量和效率尤为重要。

3.2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执业医师法》的衔接

卫生部出台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专科医师标准化培训等制度缺少对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通盘考虑,出现与专业学位制度间的不衔接。《执业医师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第九条规定“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才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卫生部关于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暂行规定》也规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和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已具有一年以上的临床实践训练或公共卫生实践的经历,可在毕业当年参加医师资格考试。”这就意味着,应届本科毕业生由于没有资格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在进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后不能从事临床工作,缺乏正规系统的临床技能培训,没有处方权,不能独立进行临床活动,毕业时临床能力较难达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要求相应的临床能力,即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水平。而国内多数培训医院则将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作为评价第一阶段第一年度考核合格与否的标准,在合同期第一年未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或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未通过,将终止其合同。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得职业医师资格证书是医师培训最基本的培训要求,是学员开展医疗活动,提升临床诊疗水平的基础和前提。

第3篇

1 临床医学技能培训中的问题分析

1.1忽视培训考核,训练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医院的临床科室都存在忽视临床技能考核的情况。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出现病史问询顺序不合理、思路不清晰的问题,使得入院记录无法全面有效的反映患者疾病的诊断。在进行病历记录时,对于有助于诊断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不能有效观察和分析,尤其是在临床诊断中过于依赖辅助器材,未能重视临床思维的培养,局限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发散,也限制了学生的学术视野[2]。另外,一些临床医学生在问诊、查体中,不太善于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比如:病史问询中,言语生硬,拘谨,在问诊中不及时告知患者病情,也未能给予患者安抚,未能感受患者的心情,缺乏人文精神。可以看出,临床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有待加强。

1.2缺乏考核约束,激励不力

当前,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约束机制来管理医学生临床实习技能水平、实习质量等,进而造成临床技能考核不到位,考的好和坏结果都一样。同时,带教老师间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存在吃大锅饭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带教老师的积极性[3]。另外,临床带教责任重大,耗时耗力,一旦不甚则易出现医疗纠纷,进而影响到带教老师的职称晋升,以致于临床医学技能教学中,带教老师会出现逃避、应付的情况。同时,带教老师的实习质量意识不高,未能看到临床带教的重要性,往往只是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不善于通过典型病例、教学查房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

1.3培训方法陈旧,医学生主动性不足

目前,医院的临床带教模式较为单一,培训方法缺乏创新,临床带教老师对实习医学生的要求不甚严格。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大多数是让医学生在旁观察,带教老师讲授,仅仅让学生参与一些较为简单的工作,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现代医疗检测和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减少了人工诊断和体格检查,让学生形成过分看重现代诊断技术,而忽视临床诊疗经验的积累,不利于医学生掌握临床技能。

2 提高临床医学技能培训水平的措施

2.1重视师资培训,强化理论知识教学

应充分重视体格检查技能的教学,强化专业理论教学。首先,应重视师资培训。临床带教师资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临床医学生的学习质量。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临床带教师资的水平。比如:青年医生在竞聘带教老师时,可进行“试讲”,由医院资深临床专家或教授评判,以找出青年带教教师存在的不足,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只有不断提升临床医生“带教”水平,才可真正提升临床实习医学生的临床技能、临床思维及临床意识等素质。其次,科学安排临床教学。应将临床实习作为从诊断学教学到毕业临床实习的一个完整、系统的工程。在此阶段,各学科的教学工作应积极配合和渗透。诊断学教学应摆脱以往一次性教学的影响,在后续各个临床学科培训中,均应给积极配合。

2.2创建培训基地,增强学生临床技能

临床医学技能是临床医学生最为基础的一项能力,也是必须具备的。而临床实践是获得临床医学技能最为主要的途径,所以在临床医学技能的培训过程中,应有效调整既有的课程体系,提高临床实践教学的课时数,使临床医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提供更多参与临床实践的机会。另外,要调创新和该机带教方法,在临床带教中带教医生不但要指导学生动手,更要采取科学适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到临床带教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比如:Iclass多媒体胸部检查教学系统的应用,可开展心、肺及腹听诊和触诊的临床技能训练。通过教学模型培训,强化模拟训练,有助于培养临床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且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良好地掌握临床医学操作技能。

2.3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临床带教质量

在临床医学技能培训中,带教老师还应合理利用好现代教学辅助技术,比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利用好和临床教材配套影像资料及和课堂教学相关的视频资料,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听、视等感官系统,让其多听多看多思。同时,让临床实习医学生观看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方法、临床操作等教学视频,让其更为直观、具体的学习,强化他们对各种临床医学技能的印象。另外,还需要为临床实习医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多样的临床专题讲座,由医院各科室资深的带教老师定期讲解病历书写、专科理论、临床护理基本技能等内容,促进临床带教质量的提升。

第4篇

对内蒙古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7级119毕业实习过程中临床技能培训进行改进,和毕业实习过程中临床技能培训没有改进的临床医学专业2006级119前技能两届学生通过实习期间转科前的出科技能考试成绩平均值进行对照分析。

2006级临床专业学生在进入毕业实习前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进入为期一个月的集中临床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四大穿刺、体格检查、临床病历分析、无菌技术操作、拆线、换药、缝合,四步触诊、心肺复苏以及洗胃、导尿、静脉穿刺、灌肠等护理操作技术,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试,然后再进入临床科室进行毕业实习。在为期一年的毕业实习过程中要进行四次转科考试。对2007级临床专业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形式和内容进行改进。划分培训模块,增加培训时间及力度,毕业实习进入临床前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为期一个月的集中临床技能培训考核的基础上,增加在每轮转科前一次为期一周的技能强化培训,一个年级分四个大组分别在内科(一组)、外科(二组)、妇科(三组)、儿科(三组)、皮肤(四组)、传染(四组)、神经病(四组)、影像(四组)、急救中心(四组)等进行轮转实习,每个大组在进入下一转实习前针对下一轮转实习科室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特点对学生进行强化培训。

在此基础上,围绕急救、重症监护、内科、妇产科、儿科综合技能,利用高级综合模拟人,将临床的常见病例开发成教学案例,进一步培训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急救处理能力、疾病综合诊治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并进行考核,这样每届学生在一年的实习过程中增加了四次有针对性临床技能培训,使他们在进入科室前基本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见习医生角色,适应实习环境。

2结果及分析

对临床技能培训改进前的临床医学专业2006级和改进后临床医学专业2007级学生转科技能考试成绩平均值进行比较表1,实验数据采用x珋±s表示,两组间数据采用独立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进行双侧检验。以P值表示统计学的差异,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见附表。

3讨论

通过对07级学生增加了实习中期转科前的有针对性的单科临床技能强化培训、考核,他们的出科技能考试平均成绩明显高于改进前的06级学生,尤其是技能操作性较强的外科、妇科、内科成绩差距更加显著,儿科差距比较小。

第5篇

研究生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及理论素养,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符合临床医师要求的临床实践能力及医学素养,即“理论、技能、人文”三大住院医师核心能力,两者的出发点有所不同[5]。不可避免的是部分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临床轮转期间还要根据各自导师安排兼顾临床研究甚至是基础研究,在时间上会发生较大冲突。再加上核医学知晓率有限,部分学生对核医学专业不了解,在规培期间部分担负科研任务的专科硕士研究生会直接将核医学科轮转的部分时间用在科研上,进而导致其核医学科轮转学习不认真甚至失去轮转学习的机会。两种身份间的定位比较模糊。因此,在实践操作中,带教老师们可将各专业内容与核医学内容相互融合,引导研究生们从核医学角度去发现新的问题,挖掘新的研究思路,为他们开辟一条新的科研之路。在保证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轮转计划的要求下,也保证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使其在有限的3年时间内,于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找准平衡点,全面提升临床实践能力与科研水平。如内分泌科学生可以将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的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作为研究思路;心内科学生可以试图从心肌血流灌注显像中去挖掘新的研究内容。

2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带教理念有待转变

上述内容中提及的“研究生”与“住院医师”双重身份的定位,与导师的带教理念有着紧密的关系。在过去十几年传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中,存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同质化”培养的问题。目前中国的医疗环境评价机制中,科研成果占了较大的权重,研究生水平的高低几乎以科研能力决定[6]。因此很多专业学位导师可能还沿用以往传统的带教方式,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对核医学的了解不够到位,认为其在医疗过程中的地位无足轻重,故在此期间占用部分时间来用于科研,忽视了从不同角度来培养专业型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导师在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在临床轮转期间多思考、多发现,激励学生多与自己交流及反馈意见,可以轮转期间任一科室中发现的与自身所学内容相融合的临床问题为研究方向,尽量做到从临床实践转化到临床研究,再将临床研究应用到临床实践,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转化。

3培训方案过于笼统,缺乏个体化体现

不论是属于何类二级学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核医学科的轮转时间均为1个月,特别是对于与核医学科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分泌科及普外科等科室而言,这样的安排略欠妥当。如对于内分泌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言,其需要了解涉及的内容包括门诊、住院病房、显像及功能检查等。主要包括:第一,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放射性核素131I治疗的原理、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辅助用药种类,以及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与放射性核素131I治疗各自的优缺点及相应的治疗前准备与后期随访问题。第二,甲状腺结节患者行甲状腺平面显像的原理、适应证、禁忌证及相应的注意事项。第三,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用药的异同。了解上述内容后对于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会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但若时间与仅要求对核医学内容略有知晓的神经内科专业硕士研究生一样的话,其能掌握的知识必定有限,了解的深度也仅限于表面,不够透彻。因此可制订个性化的轮转计划,避免“一刀切”的现象出现,适当延长与核医学科联系相对紧密的部分科室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轮转时间,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对核医学的理解度,于未来的医学实践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4学生学习积极性欠佳

核医学专业作为影像医学的一个分支,作为一个辅助科室,建科时间短,目前未引起充分的认识,而且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本科学习期间接触较少,了解知识甚少。但要在短短1个月内,不仅要了解课本知识,还需要学习影像图片的阅读,如此重的学习任务及略有无聊的学习内容都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整体学习积极性欠佳。面对此类问题,带教老师需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如采用基于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的三基培训﹙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联合应用;以循证为基础的教学法为中心的科研能力培养[7]。带教老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等网络电子平台,推送各类讲座通知及提醒、理论授课和疑难病例讨论会讲课课件,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提供大范围的互动式教学平台,以便于学生有选择性地对各自感兴趣的内容或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能[8]。另外科室可以制定一些日常管理考核制度及出科考核制度:如在岗情况督查、自我学习评价、相关专业常见疾病报告书写质量考核、所涉及相关专业核医学知识的理论考核等,来适当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6]。

5带教老师重视程度不足,未能做出因人而异的教学计划

在科室进行培训的医师包括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几类规培生,学历知识层次不齐,同时轮转时间长短不同,而带教老师日常医务工作繁忙,常身兼数职,在已有相对熟悉的学生或轮转时间较长的学生的情况下,对不熟悉或轮转时间短的学生的重视程度会有一定差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个月的轮转时间较影像学专业或核医学专业研究生的时间明显短,这可能是造成“放羊”教学状态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带教老师应尽可能地根据规培研究生所学专业的不同,因材施教,对其该轮转时间的安排进行个性化的制订。如内分泌科研究生多安排去门诊及病房;肿瘤科及骨科研究生多对其讲解骨扫描相关知识;泌尿外科及肾内科应多涉及肾动态显像;心血管内科多讲解心肌灌注及代谢显像内容;呼吸科多讲解肺通气/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图像解读内容。要尽量做到使学生们各自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核医学检查、治疗的原理、适应证、禁忌证、临床应用等,实现学有所用。与此同时在授予学生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重人文素质教育,以保证其心理健康,培养其具有良好医患沟通能力。这对学生们以后的临床工作的生活都可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第6篇

目前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现代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医学-心理模式”转变,但在很大程度上我国医学教育仍以专业训练为核心,忽视了全面技能的培养。随着学校的扩招,医学实习生成倍增加,但有规范化实习条件的医院较少,为了缓解此矛盾,各教学医院的实习生人数大量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带教老师的负荷,超负荷的教学量,势必影响教学质量。随着就业难度加大,大部分医学实习生选择考研,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考试复习方面,而淡化临床实习,自觉性、主动性差,不愿深入病房多接触病人。新的医疗法律法规的出台,使实习生失去很多动手机会,导致病史询问不熟练,体格检查手法不正确,遗漏检查内容,病历记录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进而导致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精细。医院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和减少医疗纠纷,带教老师为不惹上麻烦,多数情况下不让实习生动手,从而导致实习生本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不能实践,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青年教师临床教学经验不足,部分带教老师本身基础训练不过硬,查体操作不规范,加上繁重的医疗任务,导致医生对临床带教积极性低。

2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我们在前期的高等院校教学评价中,进行了相关的岗前培训,收到较好的效果。目前的医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都促使我们必须积极推行岗前培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

3岗前培训的方法和内容

3.1入院下科前培训

3.1.1爱院教育:首先由医教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医院和相关科室概况、医院特色项目、医疗设备、科研学术水平等情况,通过介绍使学生们明白他们已是一名真正的实习医生,让实习生热爱所在医院。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快地进入角色,融入到大集体生活中,并释放他们的热情,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1.2规章制度的宣教: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医院工作秩序、防止医疗差错或纠纷、提高医疗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法规[1]。将医院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具体详尽的介绍,让实习生明确各个环节人员的职责,并让学生起监督作用,促进教学工作的落实,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整个实习过程顺利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1.3医疗安全教育:近年来,随着人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对医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结合典型的临床案例进行分析,让实习生认识到医疗安全、医疗风险、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和防范、医患法律关系的重要性,明确在医疗过程中自己及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律、安全及风险意识,提高工作的责任感,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另外,在医疗过程中,医生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情况,会接触被污染的器械等,通过典型的例案,让学生在医疗过程中,学会自我保护。

3.1.4医德医风教育:要使医学实习生完成从一个医学生到实习医生的转变,必须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医德规范是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加强实习生的医德医风教育,使实习生深刻领悟到“救死扶伤”的内涵,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意识。在医德医风教育过程中,要提出明确的规范要求,让学生明确医德医风的基础、重点、方向和核心等内容[2]。同时组织实习生观看先进医务工作者生平事迹的电影或录像,讨论观后感,让学生感受到先进医务工作者的高尚情操,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3.1.5病历和处方书写规范:病历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对实习生进行病历书写的培训,可使实习生掌握病历书写的相关要求,明确正确书写病历的重要性,加强法律意识,增强责任感,重视及规范病历书写。另外通过优秀病史和差的病史的展示,让学生亲眼目睹病例的优劣,对其实习期间的病史书写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处方书写质量也具有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通过对处方书写规则及注意事项、及品管理条例等相关内容的讲解,可普及处方书写相关知识及管理规定,提高医疗质量。

3.1.6计算机操作培训:目前,大多数医院采用电子病例和电子处方。电子病例和电子处方同样具有法律效应。进行相关操作的培训,可以使实习生尽快进入到临床实习医生的角色,避免将大量的时间消耗在电脑操作上,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医疗诊治上,对提高医学生实习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3.1.7礼仪培训:礼仪是医患双方赢得尊重和爱戴,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最佳形式[3]。优美的仪态可以给病人以亲切的印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医疗工作质量[4]。通过对实习生的礼仪形象培训,可让实习生给患者以良好的印象,增强患者的信任感,给患者以值得信赖的印象,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对防止医疗事故或纠纷的发生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3.1.8基本技能的培训: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是每个医学实习生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医学实习生刚学完相关课程,马上就进入到临床实践工作,大量在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无法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另外,由于相关课程较多,大部分的课程在实习前已学完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内容已忘记,在实习前熟悉相关基本技能显得尤为重要。组织相关临床经验丰富,临床操作基本技能好的临床医生进行讲解和示范及学员之间的相互练习,可使其较快的将所学知识熟练并用在临床实践中。另外,通过组织实习生观看《临床操作基本技能》和《体格检查》等光盘,使实习生更加直观地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规范操作,保证医疗质量。再有,通过临床模拟训练中心,使实习生再次在模拟人身上进行相关操作和无菌观念的训练,为以后的临床实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7篇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针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大趋势,制定了具有权威性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GMER),以指导世界各国的医学教育。为此,我们制定了符合“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并适合我国客观实情的实习生临床技能复合式培训体系和多站式考核规定。具体内容是医学生在完成临床技能复合式培训项目后,参加多站式考核。包括:(1)在临床实习前,在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对实习生集中岗前培训培训并考核;(2)在临床实习出科前,对基本技能及专科技能进行集中考核;(3)在毕业前,根据“实习生临床技能培训项目”对综合技能集中多站考核。

1.1构建实习生临床技能复合式培训体系与传统的临床技能培训模式相比较,本中心构建的“实习生临床技能复合式培训体系”具有如下特色:(1)依托“临床技能模拟培训”平台,引入“临床医学学习环”机制。即在医学生的实习岗前培训阶段、实习阶段和和毕业考核阶段这三个不同的临床教学阶段,对考核目标、指标、模式进行了优化设计与重新构建。(2)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均以目标明确、指标量化为特点。(3)建立了以“临床病案、临床问题、临床教师”为核心内容的量化式等级仿真型临床技能多站考核模式。(4)为避免学员“考过即忘”、“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培训项目确保了临床技能培训贯穿于临床实习教学的始终。即培训合格方可进入各临床科室实习,而实习轮转期间相关科室基本技能考核合格方可出科。(5)加大了临床技能考核在毕业考试成绩中的比重。技能考核占40%、临床综合考试占60%。(6)对临床技能训练的各个环节做到了严格把关、考核,对考核未过关的项目给予了多次练习及补考机会。做到了“人人过关”,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2构建临床技能多站考核体系为与上述实习生临床技能复合式培训体系衔接和配套,我们构建和实施了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和临床技能多站考核体系[9]。该体系特色是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分别由临床技能多站考核完成,我们在临床技能多站考核中设置了8个站点。各站点考核内容设置如下:(1)体格检查站,负责除生殖器外的身体各部分的检查;(2)模拟诊疗站,负责模拟询问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信息,做鉴别诊断和诊断,开医嘱,回答教师相关提问;(3)外科操作站,负责洗手、穿衣、戴手套、消毒、铺巾、缝合结扎拆线、器械辨认与使用等;(4)内儿科操作站,负责胸腔、腹腔、骨髓及腰椎等四种穿刺术;(5)妇产科技能站,负责妇科和产科常规检查;(6)实验检查站,负责心电图、X平片、CT、常见实验室检查报告单;(7)医患沟通站,设计情景模拟演示医患沟通并回答相关问题[10];(8)急救技能站,负责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环甲膜穿刺等急救技能的考核。

1.3构建了临床技能多站考核试题库临床技能多站考核试题库的内容涵盖了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的所有内容。而且该题库系统能实施自主检测和阶段考核等功能,采用通用的试题库管理软件,适用于包含本科实习生的培训考试、三基考试(医师三基;护理三基)、职称考试等类别[11]。每项考试设计和建设了“在线练习”和“在线考试”两个功能模块。该题库的功能特点是:(1)系统运行稳定,功能强大,组卷灵活;(2)能提供强大的组卷功能,可在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的题型之间任意抽取指定题目进行组卷练习,组成的试卷及答题结果可以提供在线考试和word导出功能;(3)试题库不仅用于考试,也可大量用于教学、训练、复习,使试题库利用率大大提高,获得良好效果。

2科学实施并完成了实习生临床技能培训项目的实践研究

在上述培训体系和考核体系的指导下,对我校临床医学五年制共4届学员实施了科学的临床技能培训。培训阶段分为岗前培训、科室轮转培训和毕业前综合培训3个阶段。具体培训内容包括:

2.1职业素质培训包括医德医风、沟通能力、人文关怀等三个方面的训练。目前由于医学院校没有针对医学生关于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导致医学生缺乏文化素养,与患者相处时见病不见人。我们将职业素质培养与医患沟通技能贯穿整个医学教育及从医生涯的始终[12-13]。

2.2临床实践能力培训具体内容包括:(1)病史采集。培训中一是注重问诊内容的完整性、重点突出程度、安排合理性、语言应用技巧、仪表举止以及关心病员程度等。二是注重病历格式正确性、内容完整性、符合实际程度以及文字表达水平等[14]。(2)体格检查。培训中要求操作规范、内容完整、符合实际程度、时间合理、谋求病员配合程度以及体贴关心病员程度等。(3)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强调一是项目选择是否适合病情程度以及病员可接受程度。二是阅读和分析资料(报告)的熟悉程度等。(4)诊断能力。包括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病情推理、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5)处置能力。包括治疗计划的完整性和可行性以及治疗方案的合理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