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航天航空技术范文

时间:2023-09-19 18:29:40

序论:在您撰写航天航空技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航天航空技术

第1篇

关键词 无线电技术;导航定位;航天航空

中图分类号V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0-0189-02

0 引言

近时期,无线电技术在军事上和民用上和航天航空上的研究越来越多,无线电技术是一个黑匣子,看不见摸不着的一门无线通信技术,无线电技术是一种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识别定位性能的一种新型的技术,其应用很广泛。无线电技术的数据的发送和接受,主要体现在其传感器上,特别的是,现行的无线电通信系统集数据的采集、通信性能和数据的处理于一体,其在现有我国的汽车行业、航天航空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无线电技术的发展依赖于无线电系统的不断的更新和改进,无线电系统的性能,应该和无线电功能相适应,数据的实时传输型和实时显示,实时的保存记录和运行测试等数据的判断,均对无线电设备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无线电技术的广泛的应用,其功能的改进,技术的进步,收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将着重的论述无线电技术在航天航空上的的应用研究。

1 无线电技术的发展

19世纪中期,莫尔斯发明第一台电报机,标志着无线通信的发端;随后贝尔实现了有线电话的通讯,早期的无线电发射器过于笨重,由于使用的是功率很强的间歇放电发射器,因此不便于安装,携带等;到了20世纪30年代,阿姆斯特朗发命令FM方式无线电,是无线电技术应用的新的里程碑,采用FM调制解调技术,大大的提高了无线电设备工作灵敏度,能够有效的弥补传输过程中的快速衰落或波动性等缺陷,因此取代了先前的AM方式无线电,在无线通讯领域广泛应用。然而现在的无线电技术多使用卫星遥测定位技术,使得无线电通信更加迅速和便捷,无线电通讯误码率和误诊率大大的降低。20世纪中期,我国引进原苏联的遥测无线电系统,应用于军事上的导弹的测量和跟踪等方面,无线电技术能否实时快速跟踪目标并且锁定目标位置,使得军事防御与攻击显得更加可控,21世纪,我国投入基于GPS系统的无线通信手段于军用、明勇航天航空系统,汽车等领域,实现了实时跟踪航天航空分级位置,多点定位和对空定位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现行我国无线电通讯技术在不考虑我国的路由带宽的影响下,其效率相对比较低下,同世界其他各国的遥测系统而言,就水平比较较低下,我国无线电系统主要是数据速率低、最高码率才只是每秒2兆,而且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国外同类产品至少是每秒5兆;因此我国在无线电通讯领域仍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

2 无线电技术于航天航空应用分析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了确保广播电视的实时有效的播出,就是采用无线电技术实现信号的传输,无线电通讯系统设置站点的实时检测和远程控制等操作,在实况转播期间,采用无线电通讯技术,广播电视的播出能够实时有效的传输,全球覆盖,其盲区也很小。无线电通讯系统,实现了对网内各站点的实时检测,设备的远程操作,数据的实时传输等功能的实现,使得用户可以能够实时的发现问题,并及时的更正,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得无线电技术得到更多备受关注。

无线电技术,是采用无线电作为传输介质进行信息的发送和接受的,无线电通信,又叫移动通信,例如常见的手机、车载台、航天航空飞机等等,由于目标的移动,因此常导致移动通信中的动中通信问题,如发生多普勒现象,信号衰落等等。对于航天航空上的应用,假设当移动接受台由向(航天飞机)以的速度移动时,发生的多普勒频移可以表示为:

其中表示载波频率,表示光速,表示多普勒频移,表示最大多普勒频移,和入射角无关,它是为0时的最大值,表示移动台的相对运动速度。可以看到,多普勒频移与载波频率和移动台运动速度成正比。

特别对于航天航空系统而言,接受端常常是移动终端,因此很可能在移动接收台与发送台相对移动速度较快时产生多普勒效应使信号频率产生偏移,这种偏移被称为多普勒频移,由于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运动是随时间变化的,所以接受端信号的多普勒频移也是时变的。因此对于一般的移动通信网络技术较难以实现航天航空飞机上的无线电通讯,无线电通讯技术近十几年在航天航空上应用取得了不少的进步,具有较好的应用情景,其主要通过GPS卫星定位,实现相关的数据的传输,对行器的定位特性,对多点对一点,一点对一点等等通讯技术较成熟,应用较广泛,特别是民航。

针对航天航空上应用的无线电技术,信号的同步问题是解决信号失真的关键,现行的通用的,较系统的无线电技术要数单频网技术。单频网络的另一个重要的应用是蜂窝单频网,例如蜂窝技术常常应用在设备到设备(D2D)的传输系统中,较常见的是LTE系统(引入OFDM和多天线MIMO等关键传输技术)。单频网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采用大功率的发射机将所广播出去的信号,按照频率同步、时间上同步,发送码元同步等原则进行信号的传输。其中频率的同步则是要求每个单频网发射机的工作频率f相同,对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调制方式而言,信号的每个子载波的频率应该是相等的。频率同步是其信号接收的实时性和准确性的根本保证,频率不相同,易导致信号的失真,造成信号的误码率增大,因此一般单频网的是确保来自GPS信号的锁相环同步等功能。

目前,针对GPS定位性能,我国的遥测系统在频段方式上处于不断的完善中。遥测系统主要应用在军事上和民用上和医用上,例如1964年到1986年期间,我国先后研制的两弹一星,其中大容量的遥测系统提供了较大的技术支撑。遥测技术是一个集成性能好的,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遥控性能的一种新型的技术,其应用很广泛。遥测技术的集成性能,主要体现在其集传感器、数据的采集、通信性能和数据的处理于一体,其在现有我国的汽车行业、航天航空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遥测技术的发展依赖于遥测系统的不断的更新和改进,遥测系统的性能,应该和遥测功能相适应,数据的实时传输型和实时显示,实时的保存记录和运行测试等数据的判断,均对遥测设备有着重要的影响。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国外同类产品至少是每秒5兆;现行我国的遥测系统不具备适应CCSDS标准的测控能力,对于多个目标的跟踪的实时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而且遥测系统的体积也过于庞大,系统的可靠性不强,使用寿命也较低下,这是我国遥测系统下一阶段发展要改进的地方。

3 结论

我国无线电技术突飞猛进,技术在不断地革新,近十年的发展,我国无线电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给无线电技术带来了相关的更高的要求。无线电技术是一个集成性能好的,具有良好的发射、跟踪、遥控、接受的一种新型的技术,在现有我国的汽车行业、航天航空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白效贤.试飞测试技术现状与发展[J].测控技术,2004,23(10).

[2]陆同兴,路轶群.激光光谱技术原理及应用.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170-172.

[3]廖志英,董安邦.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模式[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38(2): 84-85.

第2篇

关键词:焊接技术;航空航天工业;应用

焊接技术是链接技术中的一部分,是航空航天工业紧密器件制造中补课或缺的技术。在现代生产中,各种新型焊接技术的广泛引用,极大地简化了航空航天中各类构件的加工,节省了生产材料,提升了生产效率。随着焊接技术的不断进步,航天飞机的重量得到了坚强,同时也为航天飞机及其器件的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带动了航天飞机整体性能的提升。文章将对焊接技术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的应用研究

1 航空航天工业常见焊接技术

1.1 电子束焊技术

在真空环境下,将高速电子流聚焦后对准工件进行缝接,而这时电子束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将金属工件熔合,这种焊接方法就称为电子束焊( EBW)。它也是一种高能束流加工技术,与其它焊接技术相比具有很多优点,例如:能量密度高、焊接深宽比大、变形小、精度高,还可以自动控制等。电子焊接技术这些优势,使得它在航空、航天、电子、核工业等产业方面应用广泛。将电子束焊接技术运用于航空制造业中,使得制造飞机发动机更加精密,质量更加先进,也使得很多零件的减重设计、异种材料或者难以整体加工的零件材料的焊接得以实现。在航空航天产业方面,最重要的技术就是焊接零件具备高强度、低重量和稳定性的特点,而电子束焊接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由此可见,在航天航空领域,电子束焊接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

1.2 激光焊技术

激光技术首先依靠偏光镜反射装置,将激光束聚焦在工件上,利用光束产生的巨大能量,瞬间就可以将工件熔化和蒸发,这种技术就是激光焊接。激光焊所需的装置较为简单,焊接时能量密度高、精确度高,工件变形小,而且可以焊接难熔零件等,这种技术在室温或特殊条件下都可以进行。在对飞机大蒙皮和附件进行拼接时,经常用到激光焊技术。早在1970年左右,美国就将激光焊技术运用于航空航天工业中。他们制造了一台15kW的CO2仿激光焊机弧光器,在生产飞机的各种零件和材料时运用了激光焊技术,对其进行焊接试验及提高工艺标准。空中客车公司生产的A340飞机,其零件中的全部铝合金内隔板都是利用激光焊接技术完成,使得机身重量有所,生产成本也得到降低。

1.3 搅拌摩擦焊技术

1991年,英国焊接研究所(英文简称为TWI),研发了一种新的固相连接技术,并将其命名为搅拌摩擦焊技术(英文简称为FSW)。该项技术是世界焊接技术发展史上研究历史最短但传播速度最快的焊接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种非耗损的搅拌头,使其高速旋转,然后压入待焊界面,经过高速摩擦加热被焊金属界面从而产生热塑性。最后,零件在压力、推力和挤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致密的金属间扩散连接。该项技术的特点是,焊接时无需材料、无飞溅、无需气体保护、零件损伤小等,由此也被称作当代最具革命性的焊接技术。例如,波音公司在生产C-17和C-130运输机时,也利用该技术焊接地板来代替紧固件连接,使得地板结构得到简化,生产成本得到降低。总而言之,搅拌摩擦焊技术将在未来的工业应用中发挥巨大的潜力。

1.4 扩散焊技术

扩散焊又称扩散连接,它是指在真空环境或者气体保护下,对母材加热至熔点以下,将两个或多个零件表面施加压力,使界面产生微观塑性变形形成紧密接触,保持某一温度使原子在界面扩散而,最终将零件连接到一起。使用该焊接方法,一次可焊接多个接头,零件的接头质量好、形变小,而且焊后无需机加工。由于这些优点,在直升飞机的钛合金旋翼桨毂、夹层风扇叶片、飞机大梁、发动机机匣、涡轮叶片等零件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扩散焊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航空航天领域,焊接技术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重要连接技术,该技术的运用使得飞行器重量有所减轻,发动机质量有所提高,所以大大推动了航天航空产业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提高。很显然,我国航天航空工业在将来的发展中,离不开焊接技术。与此同时,该技术的运用也会推动航天航空工业的飞速发展。

2 焊接技术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的应用―以电子束焊接技术为例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焊接技术被研发出来,不仅可以有效地减轻航天航天结构的重量,更可以通过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为航天航空飞机、发动机综合性能和整体性能的提升提供帮助。电子束焊接技术则是航空航天工业中普遍运用的一种焊接技术。

2.1 电子束焊接在发动机燃烧室中的应用

发动机燃烧室身部主要使用的是不锈钢焊接结构和铜胎上电铸金属。但是,在进行焊接时,由于受各自物理化学性能存在巨大差别,极大地增加了焊接难度,特别是在接头处记忆产生杂质。当存在较大的焊接应力时,接头处容易出现开裂。同时,在高温情况下,电铸层容易出现削弱,甚至剥离。此外,在采用电子束焊接时,也会受到来自电铸金属层的磁性的影响。因此,在采用电子束焊接技术进行焊接时,首先应对电铸金属层进行整体退磁,对电子束的路径进行磁场屏蔽处理。焊接时,主要采用高压型电子束焊机对燃烧室进行焊接。要尽量避免焊接时产生过多热量,避免变形,并尽可能的降低接头的应力,防止易熔夹层的形成,避免应高温而出现的结合力降低的情况,可以有效地避免开裂情况的出现。

2.2 电子束焊接在波纹管组合件中的应用

航空航天发动机产品中波纹管组合件是其重要组件之一。同时,也是需要利用电子束焊接技术进行焊接的重要部分。一般而言,多层金属波纹管是航天发动机的主要的动密封原件。多层金属波纹管作为动密封原件的主要优势在于不会出现卡滞现象,相对比较灵活。为此,保证运动灵活与良好气密性是波纹管组合件生产的关键所在,而这个环节需要通过焊接来实现。采用电子束焊接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强波纹管的接头强度,从而在尽可能避免变形的同时,保证焊接的美观和密封性。

2.3 电子束焊接在压力容器中的应用

在航空航天工业应用中,压力容器的主要用途在于对各种流体介质进行存储。压力容器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空间系统的稳定性。电子束焊接在制造高质量压力容器中具有主导作用。在推进系统中,燃料储箱与气瓶是关键部件。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结果显示,压力容器的多发故障主要集中在气瓶焊缝处。因此,在进行焊接时,气瓶处焊接要求极高。采用电子束焊接时,可以通过单面焊双面成形,从设备和工艺的角度控制焊缝内外表面的咬边缺陷的出现。此外,随着近年来复核材料气瓶逐渐增多,其由内外两层构成。其中,内层为金属衬层,而外层的复合材料层。前者的作用在于气密作用,而后者的复核材料则主要承担大部分内压载荷。通过电子束焊接技术主要针对气瓶中的内层,即金属内衬进行焊接,这部分的金属一般采用钛合金或铝合金制作,因而相对比较薄。通过真空电子束可以更加精确的进行焊接,避免气孔缺陷。

3 结束语

焊接技术是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连接技术,它在促进航空航天制造技术的发展、实现飞行器的减重、高效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预见,我国航空航天工业在突飞猛进的焊接技术的推动下定将取得快速发展。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焊接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航空航天工业水平也将得到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亚军,卢志军.焊接技术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的应用和发展建议[J].航空制造技术,2008,16:26-31.

[2]马卓.先进焊接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22.

第3篇

关键词:搅拌摩擦焊;航空;航天

中图分类号:TG45 文献标识码:A

焊接技术就是高温或高压条件下,使用焊接材料(焊条或焊丝)将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母材(待焊接的工件)连接成一个整体的操作方法。焊接技术存在着减轻结构重量、提高结构性能等优势,在航空航天制造中已经由辅助工艺转变为飞机制造的关键技术。在航空航天业领域里,特种焊接技术所占的比例和应用面正在逐渐扩大,其中又以高能束流焊接技术以及固态焊技术(摩擦焊、扩散焊等)电子束焊接、等离子束焊接和激光焊接为代表。先进焊接技术的发展为飞机、发动机的设计、构造提供了技术支持,大大促进了发动机性能的提高,对先进飞机制造与生产,航天航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 搅拌摩擦焊的原理

搅拌摩擦焊技术(Faction Stir Welding,简称FSW)是英国焊接研究所(简称TWI)在1991年发明的新型固相连接技术,具有无飞溅,无需焊接材料,不需要保护气体,被焊材料损伤小,焊缝热影响区小,焊缝强度高等特点,被誉为“当代最具革命性的焊接技术。是世界焊接技术发展史上自发明到工业应用时间跨度最短和发展最快的一项固相连接新技术。它是利用一种非耗损的搅拌头,高速旋转着压入待焊界面,摩擦加热被焊金属界面使其产生热塑性,在压力、推力和挤压力的综合作用下实现材料扩散连接,形成致密的金属间固相连接。搅拌摩擦焊与其它常规焊接方法一样都是利用摩擦热作为焊接热源。搅拌摩擦焊是由一个圆柱体形状的焊头伸入到工件的接缝处,由于焊头高速旋转与焊接工件材料之间发生摩擦,连接部位的材料由于温度升高而软化,同时通过对材料进行搅拌摩擦进而完成焊接。

2 搅拌摩擦焊的特点

2.1 先进的固相连接技术

搅拌摩擦焊相对于惯性摩擦焊与线性摩擦焊而言,是一种新型的固相连接技术,与传统的熔焊工艺比较,固态焊接是使母材保持在塑性状态下,保持在母材未融化的状态下进行的,其显微组织为细晶组织与母材的锻态组织非常接近。焊接后焊缝组织的力学性能与母材相当甚至要超过母材的原有力学性能。固态焊接的另一个优势在于焊接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不需要特殊的焊接技术人员,固态焊接包括摩擦焊和扩散焊,在民用航空发动机的结构整体化设计及制造中,固态焊接作为一种先进的焊接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搅拌摩擦焊主要是依靠旋转和工件的相对运动来完成,相对于惯性摩擦焊与线性摩擦焊高昂的设备来说,搅拌摩擦焊对设备的要求不高,只要具备以上两种运动即可,如一台铣床就可以完成简单的小型平板搅拌摩擦焊,专业的搅拌摩擦焊设备的可靠性更高,焊接过程的可重复性更好好。

2.2 广泛的应用范围

搅拌摩擦焊在焊接过程中,材料不会融化,因此接头不会产生粗大的柱状晶、偏析、夹杂、裂纹和气孔等与熔化和凝固冶金有关的焊接缺陷及焊接脆化等现象;轴向压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焊接材料会产生晶粒细化、组织致密等力学冶金效应,同时具备自清洁的功能,以上因素决定了搅拌摩擦焊工艺不但性能优异,而且应用广泛,,除传统的金属焊接外,还可进行粉未合金、复合材料、功能材料、难熔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焊接,尤其适用于铝—铜、铜—钢、高速钢—碳钢、高温合金—碳钢等异种材料的焊接,甚至如陶瓷—金属、硬质合金—碳钢、钨铜粉末合金—铜等性能差异非常大的异种材料也可连接。

同时,搅拌摩擦焊还具有广泛的结构尺寸以及接头形式适应性。可用于棒对棒、管对管、管对棒、管(棒)对板等的焊接,在任何位置几乎都可以实现准确的定位。

2.3 绿色、清洁的焊接工艺

搅拌摩擦焊在焊接过程中火花、无弧光、无飞溅、无辐射无烟雾、高频以及害气体等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污染源,是一种绿色、清洁的焊接工艺。

3 搅拌摩擦焊技术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的应用

在航空航天领域里,新材料、此工艺大量使用,世界范围内的相关公司都对搅拌摩擦焊做了大量的研究,如飞机机身的纵向、环向、预成形件的搅拌摩擦焊连接、飞机起落架传动支承门、飞机方向翼板、飞机中心翼盒盖板、飞机蒙皮制造、飞机机翼蒙皮结构的修理、飞机地板搅拌摩擦焊以及新型商业飞机的搅拌摩擦焊等。

美国 Eclipse公司在Eclipse N500型商务飞机制造中首次大规模成功运用了 FSW技术, 包括飞机蒙皮、翼肋、弦状支撑、飞机地板以及结构件的装配等基本上都采用搅拌摩擦焊技术制造,其中70%的铆接被焊缝替代,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连接质量,而且使生产效率提高了近10倍,可以比自动铆接快6倍,比手动铆接快60倍,共计节省成本约2/3。波音公司将搅拌摩擦焊技术用于C-17和C-130运输机地板的制造,利用搅拌摩擦焊代替紧固件连接,简化了地板结构设计并提高了构件的生产效率,生产成本降低了20%。总之,FSW技术正处于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阶段,存在着巨大的应用发展潜力。

总之,搅拌摩擦焊接是一种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的先进焊接制造工艺,在航空航天工业领域中具有巨大的技术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通过与计算机、信息处理、软件、自动控制、过程模拟、虚拟制造等高技术的紧密结合,搅拌摩擦焊接正在以高新技术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参考文献

[1]王亚军,卢志军. 焊接技术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的应用和发展建议[J].航空制造技术,2008(16):26-31.

第4篇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三丙火箭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嫦娥二号”原本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因为“嫦娥一号”出色完成了探月一期工程目标,没有必要再发射备份星。为最大限度节省国家的资金,科学家对这颗“嫦娥一号”的备份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进,把它改造成了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嫦娥二号”。从外观来看,“嫦娥二号”和“嫦娥一号”大小和形状几乎完全一样,可谓孪生姊妹。“嫦娥二号”环月后,进入了100千米×15千米的椭圆轨道飞行,这就是说,卫星距离月球最近时仅有15千米,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将是更为清晰的“月球的脸”。

旅行者二号到达太阳系边缘

1977年,美国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它们是对太阳系的外层行星进行探测的最早的太空探测器。“旅行者”1号在1980年完成土星观测后就结束了它的最初使命。从那以后,它就开始挺进外层空间。在1998年,它越过了“先锋者"10号探测器,成为距地球最远的人造物体。

2010年11月5日(北京时间11月6日),NASA宣布,“旅行者”1号太空探测器已经到达太阳系的边缘,并且正在飞入一个此前从没有探测过的太空区域。“旅行者”1号的旅程是一个科学上的里程碑。这是第一次,一个人造物体旅行了135亿千米(84亿英里),大约相当于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90倍。

相关学科

数学:“嫦娥”升空是中国航天科技的又一次进步,这一素材可在2011年中考数学里以题目背景的形式出现。

物理:在火箭点火、发射、变轨到着陆的整个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点有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力的相互作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新能源、物态变化、简单运动的计算、压强、声现象、月球表面引力大小等。

化学:航天事业也少不了化学,与其相关的化学知识有燃烧、氧气、二氧化碳、环境保护等。

原创试题

数学

1.在卫星发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节点就是星 箭分离,大家可能会问,这个分离以后火箭去 哪了?火箭分离以后,助推器和一级整流罩都 落在陆地上,二级是落在太平洋公海上,三级 是留在轨道上,卫星整流罩落在重庆綦江县境 内,这个事件是__________事件。

2.嫦娥二号卫星在100千米轨道飞行时将面临高 温,卫星上受到光线照射的部分温度高达 100℃,而没有光线照射的地方会在零下20%, 卫星的两面相差( )

A.80℃

B.120℃

C.100℃

D.20℃3.人民网科技频道转载了“嫦娥二号”卫星在100 千米轨道飞行时的图片,我们把月球看作一个 圆,卫星绕月飞行的100千米轨 道看作一个圆,如图1所示,那么 两圆的关系是(

)

A.相交 B.内含

C.内切 D.外切

4.“三号丙”火箭采用三级棒助推方式,通过 不断加力,达到将“嫦娥二号”送入月球轨道, 点火后,一级火箭用160秒将“嫦娥二号”送到 距地一定距离的高空后完成使命,二级火箭用 400秒将“嫦娥二号”送到距地一定距离的高空 后完成使命,一、二级火箭共将“嫦娥二号”送 到距地140千米的高空,如果在此过程中火箭 运行的速度不变,请问一级火箭和二级火箭各 运载“嫦娥二号”飞行了多少千米?

5.1766年德国人提丢斯发现,太阳系中的行星到 太阳的距离遵循一定的规律,如下表所示:

第7颗行星到太阳的距离是_____天文单位。

6.如图2,在某海域内有三艘军舰A、D、C、军舰C在 军舰A北偏东60°方向上,军舰D在军舰A北偏西 60°方向上,一艘宇宙飞船返回舱因故障降落 在军舰A北偏东30°的方向75海里B点位置处,此 时发现返回舱漏水,海水以每6分钟40千克的速 度渗入船内,当返回舱渗入的海水总量超过 750千克时,返回将沉入海中,同时在C处测得B 在军舰C的北偏西75°方向上,问哪艘军舰离B处 最近,且这艘军航至少应以怎样的航行速度驶 向B处才能完成救援(要求计算结果保留根号)?

7.旅行者1号上携带了一张圆形铜质磁盘唱片 (如图3所示),内容包括用55种人类语言录制 的问候语和各类音乐,旨在向“外星人”表达人 类的问候,请你用尺规作图确定它的圆心。

8.已知旅行者1号的某 一时间飞行轨道是双 曲线的一支,如图4所 示,一位天好者 在一张矩形纸上绘制 了该飞行器的运行轨 道的示意图,并将示 意图放人直角坐标系

中,如图5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m/x(x>0,m是常数)的图像经过点A(1,4)、点B (a,b),其中。>1,过点A作x中的垂线,垂足为C, 过点B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D,A C与BD相交于 点M,联结AD、DC、CB与AB,

(1)求m的值;

(2)求证:DC∥AB;

(3)当AD=BC时,求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

物理

9.美国“旅行者”1号探测器飞行33年后到达太阳 系边缘区域,正向更远的太空飞去。如果探测 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将( )

A.沿原来路径返回地球

B.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C.立刻静止

D.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

10.“旅行者”1号探测器从宇宙向地球不断的发射 信号。探测器发回的无线电波属于( )

A.电磁波 B.可见光

C.超声波 D.次声波

11.“旅行者”1号探测器上携带了一张镀金铜板 声像片和一枚金刚石唱针,之所以采用金刚 石材料作为唱针,是因为金刚石的_________大。

12.人造卫星或者空间探测器都是由火箭搭载升 空的,如图6所示,火箭发射时,在发射台下有一 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 ___________来吸收巨大的 热量,火箭升空瞬间, 看到的白色“气团”是 水蒸气________(填物 态变化名称)形成。

化学

13.我国使用“3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二 号”送上月球轨道,该运载火箭的动力是由高 氯酸铵(NH4C104)分解所提供的,反应方程式 为2NH4C1O4=N2+Cl2+4H20+202, 请判断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4.“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中国航天的 月球之路又跨了一大步。

(1)“嫦娥二号”使用的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 液氧。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 了______变化,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____。液态氢作燃料除燃烧时产 生较大的推动力外,另一个优点是________。 对于目前全世界出现能源危机,以及燃烧对 环境的影响,我们应该合理开发利用的新能 源有(至少填两种)__________。

(2)月球上的3me(3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蕴藏 量巨大,探月的目标之一是探测核聚变燃料 3He的分布。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4He形式 存在。从原子的构成来看,3He、4He两种原子 的_________数不同,化学性质__________。

(3)“嫦娥二号”的另一个目标是进一步探测下 列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K、Th(钍)、U (铀)、0、Si、Mg、Al、Ca、Fe、Ti(钛)、Na、Mn、Cr (铬)、Gd(钆)。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种。

(4)月球表面富含钛铁矿,钛因其硬度大、熔点 高、常温下耐酸碱、耐腐蚀等优良的性能。被 誉为“未来金属”。我国四川省有大型钒钛磁 铁矿,由钒钛磁铁矿提取金属钛的主要工艺 过程如下:

①钛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Ti03(钛酸亚铁), 其中钛的化合价为_________价。

第5篇

1发挥航空、航天、民航“三航”特色优势

立足江苏,积极实施民,整合资源,加速形成学校向产业技术转移的有效机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具有良好军工技术基础的综合性研究大学,研发了一大批运用于国防的高新技术和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果在民用市场同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发挥国防特色,积极推进军工技术向民用市场转移,势在必行。针对国民经济和江苏省发展,中心加强引导军用技术与民用市场的融合,使国防科技在服务军工科研和生产的同时,为地方经济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赋予学校科技工作新的增长点。有效形成了军民融合、军民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例如,在民用航空发展需求方面,中心重点在通用航空设计制造、航空规划与交通管理、民营运营与空港经济、飞机运行与安全保障、民航培训与先进训练等方面加快推进技术转移和辐射,先后为镇江新区、扬州新区、南京江宁区等地方政府开展航空产业和空港经济规划,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无锡苏南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上海机场集团公司等20余家省内外机场,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民用航空局华东管理局等航空公司和空管部门,江苏航空产业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中国商用飞机公司等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推动我校特色“三航”技术在相关领域迅速应用和转化。

2参与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的研究

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建合作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心以国家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为抓手,充分利用学校人才、特色优势学科和最新科技成果的优势,积极融入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加强与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构建合作平台,走政产学研合作之道路。同时,企业单纯依靠内部技术创新活动实现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越来越难,需要与外部知识源的合作,因此,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已成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心先后与南京六合区、张家港、连云港、萧山、武义等19个省内外城市共建南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同时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与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建立研究院、研发基地、工程中心、联合实验室等36个技术创新平台。这些平台的建立,大大加快了学校最新科技成果向地方转移,促进了当地经济及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心依托我校在航空航天民航等领域的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围绕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积极参与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研究,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显著提升相关行业的发展水平。例如,在江苏省重点发展的新能源产业领域中,中心以我校作为首席单位承担的三项国家“973”项目为基础,整合学校在力学、电子信息和机械自动化等学科方面的科研成果及人才团队,与无锡市展开了全面合作,将“973”项目、国防预研项目等研究的创新成果成功应用到无锡的风电产业,开发出了全球首创的MW级竹质复合材料风力机叶片,共建无锡市风电设计研究院、南航无锡研究院等创新平台16个,有效推动了无锡市在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优势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3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加速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建立,有效推进学校最新科技成果转化成社会生产力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为我校、地方企业、科技人员等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我校最新科技成果迅速向企业集聚,对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先进适用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我校技术转移中心的职责所在。一方面主动贴近企业,挖掘企业技术需求,积极构建企业、中心数据共享平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网站),主动联合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成果转化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积极推荐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直接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有效开展科技人员为企业服务。另一方面完善制度、规划激励措施,制定各类学科及技术团队的产学研合作策略,实现重点(特色)学科服务重点产业,不断提升中心综合服务能力。同时,中心着力建设打造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技术转移人才体系,多次组织涵盖科研老师、学院科研秘书、技术经纪人及中心管理团队等技术转移各个层面人员的技术转移业务培训,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视野开阔的创新型科技人员服务团队,为服务企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不断强化和提升中心服务人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综合服务能力。

二小结

第6篇

关键词:3D打印技g;航空航天材料;智能化设计;作用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1-0103-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航空航天领域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态势。航空航天材料的设计也在向多样化、智能化及信息化方向发展。但是在材料的设计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设计成本高、设计精确度要求高等问题,这就要求设计者们必须严密地设计出需要的航空材料,并且尽可能地减小误差,这也给设计者带来了很大的技术难题。3D打印技术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方案[1]。

1 3D打印技术的概念及发展特点

1.1 3D打印技术的概念

3D打印技术即一种快速打印样品成型技术。其原理是将金属粉末或塑料粉末等当做打印“墨”,根据数字模型要求,再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打印出成品,这种技术在国外也被称为“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的发展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其打破了传统打印的意义。此外,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成熟,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活、社会活动以及高科技等各个方面,诸如航天航空领域,对于我国高科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3D打印技术的发展特点

3D打印技术发展历程大致如下:1984年的基于数字资源的三维立体模型打印技术、1993年发明的3D印刷技术(3DP)、1996年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的“3D打印机”问世、2005年第一台彩色“3D打印机”――Spe问世、2010年可以打印整个身躯轿车的“3D打印机”出现、2011年能够打印飞机的“3D打印机”出现。3D打印技术在不断朝着复杂、多样化以及高科技等领域的方向发展。因为其不需要传统的机械加工或制造模具就能直接根据计算机图形数据生成任何形状的物体,极大地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这对航空航天材料的智能设计起着很大的作用[2]。

2 3D打印技术运用于航空航天材料设计上的优势

2.1 节省材料

一个飞机机身的模型需要许多零件和部分组成,而应用3D打印技术之后,不用剔除航空材料的边角料,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此外,3D打印技术取代了传统的大规模、占用空间以及耗人力等的生产线,从而最大化地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

2.2 制作材料精度高

材料的精确设计是确保航天航空领域安全发展以及快速发展的最基本要求。而传统的材料设计技术无法保证人为的错误以及将误差降到最低等,这就限制了航天航空的发展。因此,3D打印技术运用于航天航空领域时,给航空航天的智能化材料设计带来的将是质的飞跃与创新。

2.3 无需传统模具

3D打印技术在智能化材料设计过程中不用使用传统的刀具、机床以及其他磨具,通过将产品的外形等通过计算机技术如AUTO CAD技术设计出来,然后直接打印生成实物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传统磨具下的制造工艺。

2.4 缩短材料制作周期

3D打印技术可以自动、快速、直接和精准地将计算机中的三维设计转化为实物模型,甚至能够直接制造零件和模具,绕过了传统的制造工序,从而有效地缩短了材料设计的研发与制作周期。

3 3D打印技术对航空航天材料智能化设计的促进作用

3.1 促进了航空航天材料设计技术的革新

3D打印技术的运用加快了其材料智能化的设计进程,打破了传统的设计思维和方法,使得航天领域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完善,更是将高科技与制造业设计的结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加快了智能设计技术的发展与革新。

3.2 促进了航空航天材料设计成本的降低

在航空领域,不管是创新设计还是机械制造,都需要严密规整的模型。在造一架飞机时,要经过无数的模型模拟,而每一次模型的制造以及模拟都需要很大的财力支持。而应用3D打印技术,这种资金消耗将得到大幅度降低。3D打印技术依靠高精确度使得设计时模型能够精准使用物料,这使得设计材料时所使用的资金的到合理的运用。

3.3 促进了航空航天材料设计的创意性发展

在航空航天领域,其运用3D打印技术可以促进材料设计的智能创新,可以促进飞机机身的多形状化发展、零件的多颜色发展等。在使用3D打印技术之后,我们有理由期待一种更先进更具有创意性的航空航天产品。

3.4 促进航空航天材料设计的人性化发展

运用3D打印技术实现材料设计智能化之后,材料制作可以向着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例如:我们可以根据每家航空公司理念等的不同设计出富有个性化、突出其理念的产品,而不是趋同的制作,比如航天飞机上的座椅可以根据员工的操作习惯以及身体结构量身“3D”打造。这体现出材料制作的个性化,而这得益于3D打印技术的运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基于计算机技术的3D打印技术以其高精确度、高生产率等特点将快速融入航空航天领域材料的智能化设计。但是,目前该技术仍然存在着强度低、材料存在局限性等缺点,因而其应用范围还不是太广泛。不过我们相信,3D打印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会深刻的影响我们生活。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电子束焊;激光焊;搅拌摩擦焊;线性摩擦焊;扩散焊

中图分类号: V26 文献标识码:A

焊接是通过加热、加压,或两者并用,使同性或异性两工件产生原子间结合的加工工艺和联接方式。焊接既可用于金属,也可用于非金属。在航空航天装备和材料加工过程中,焊接技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电子束焊

电子束焊( EBW)是在真空环境下利用会聚的高速电子流轰击工件接缝,将电子动能转变为热能,使被焊金属熔合的一种焊接方法。作为高能束流加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束焊具有能量密度高、焊接深宽比大、焊接变形小、可控精度高、焊接质量稳定和易实现自动控制等突出优点,也正是山于这些特点,电子焊接技术在航空、航天、兵器、电子、核工业等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航空制造业中,电子束焊接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飞机发动机的制造水平,使发动机中的许多减重设计及异种材料的焊接成为现实,同时为许多整体加工难以实现的零件制造提供了一种加工途径;另外,电子束焊接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成功地解决了航空、航天业要求各种焊接结构具有高强度、低重量和极高可靠性的关键技术问题。所以在国内外的航空和航大工业中,电子束焊接已成为最可靠的连接方法之一。

2激光焊

激光技术采用偏光镜反射激光产生的光束使其集中在聚焦装置中产生巨大能量的光束,如果焦点靠近工件,工件就会在几毫秒内熔化和蒸发,这一效应可用于焊接工艺。激光焊具有焊接设备装置简单、能量密度高、变形小、精度高、焊缝深宽比大、能在室温或特殊条件下进行焊接、可焊接难熔材料等优点。激光焊接主要用机大蒙皮的拼接和机身附件的装配。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航空航天工业中,已利用15kW的CO2仿激光焊机弧光器针对飞机制造业中的各种材料、零部件进行了激光焊接试验、评估及工艺的标准化。空中客车公司A340飞机的全部铝合金内隔板均采用激光焊接,减轻了机身重量,降低了制造成本。

3搅拌摩擦焊

搅拌摩擦焊技术是英国焊接研究所(简称TWI)在1991年发明的新型固相连接技术,是世界焊接技术发展史上自发明到工业应用时间跨度最短和发展最快的一项固相连接新技术。它是利用一种非耗损的搅拌头,高速旋转着压入待焊界面,摩擦加热被焊金属界面使其产生热塑性,在压力、推力和挤压力的综合作用下实现材料扩散连接,形成致密的金属间固相连接。它具有无飞溅,无需焊接材料,不需要保护气体,被焊材料损伤小,焊缝热影响区小,焊缝强度高等特点,被誉为“当代最具革命性的焊接技术。美国 Eclipse公司在Eclipse N500型商务飞机制造中首次大规模成功运用了FSW技术, 包括飞机蒙皮、翼肋、弦状支撑、飞机地板以及结构件的装配等基本上全部利用搅拌摩擦焊技术制造,70%的铆接被焊缝替代,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连接质量,而且使生产效率提高了近10倍,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波音公司将搅拌摩擦焊技术用于C-17和C-130运输机地板的制造,利用搅拌摩擦焊代替紧固件连接,简化了地板结构设计并提高了构件的生产效率,生产成本降低了20%。总之,FSW技术正处于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阶段,存在着巨大的应用发展潜力。

4线性摩擦焊

线性摩擦焊是一种在焊接压力作用下,利用被焊工件相对做线性往复摩擦运动产生热量,从而实现焊接的固态连接方法。它具有优质、高效、节能、环保的优点。20世纪80年代后期,MTU公司与罗罗公司合作,成功的将线性摩擦焊用于发动机整体钛合金叶盘的制造。目前,线性摩擦焊已经广泛应用于塑料工程和航空发动机叶盘式转子的制造。

5扩散焊

扩散焊又称扩散连接,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固相材料紧压在一起,置于真空或保护气氛中加热至母材熔点以下温度,对其施加压力使连接界面微观塑性变形达到紧密接触,再经保温、原子相互扩散而形成牢固结合的一种连接方法。它具有接头质量好,焊后无需机加工,焊件变形量小,一次可焊多个接头等优点。扩散焊已在直升飞机上钛合金旋翼桨毂、飞机大梁、发动机机匣以及整体涡轮等方面试用,涡轮叶片、钛合金宽叶弦蜂窝夹层风扇叶片等的扩散焊已应用于生产。

焊接技术是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连接技术,它在促进航空航天制造技术的发展、实现飞行器的减重、高效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预见,我国航空航天工业在突飞猛进的焊接技术的推动下定将取得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刚.电子束焊接技术在航空产品中的应用[J]. 四川兵工学报,2010,31(5):73-76.

[2]毛智勇.电子束焊接技术在大飞机中的应用分析[J].航空制造技术,2009,(2):92-94.

[3]张益坤,成志富.电子束焊接技术在航天产品中的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2008,(21):52-53.

[4]康文军,梁养民.电子束焊接在航空发动机制造中的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2008,(21):54-56.

[5]王亚军,卢志军. 焊接技术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的应用和发展建议[J].航空制造技术,2008,(16):26-31.

[6]沈以赴,顾冬冬,陈文华.航空航天焊接及成形典型技术[J]. 航空制造技术,2008,(21):40-44.

[7]丁丽丽,何旭斌,胡进.搅拌摩擦焊技术在军用飞机航空修理中的应用[J].电焊机,2004, 130-134.

[8]岩石. 航空航天先进特种焊接技术应用调查报告[J]. 航空制造技术,2010,(9):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