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4 03:16:34
序论:在您撰写研究生水利水电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实践
作者简介:赵道利(1973-),男,湖北洪湖人,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郭鹏程(1975-),男,陕西府谷人,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陕西 西安 71004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185-02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开展创新学习、创新研讨和创新实践等活动。但长期以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学生参与率低、科技创新活动长效机制缺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在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改进,逐步探索出了一套组织与管理方法,促进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良性循环。
一、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改革与实践
1.制定了一套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的规章制度
西安理工大学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学理论为基础,制订了《西安理工大学科技竞赛活动的管理办法》、《西安理工大学关于加强学生创新教育的规定》、《西安理工大学关于对“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竞赛活动指导教师的奖励办法》、《西安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管理办法》等二十余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的规章制度,就学生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的组织机构、职责、竞赛等级及分类、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的奖励办法等都做了具体而详尽的规定。其中,对按期完成科研立项项目的学生和获得各级竞赛奖项的学生给予创新学分及奖金奖励,在推荐免试研究生、选调生、双优生、学年综合测评、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营造了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2.发挥学生科技协会和科技小组的组织、引领作用
为了更好地组织广大同学参加科技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科技知识和科技创造能力,促进学院学生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于2005年4月成立了学生科技协会,该协会由科普部、竞赛部和调研部等部门组成,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发展各类与科技制作相关的学术研究及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科技知识及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学生科协的主要工作有:
第一,“大禹讲坛”。定期聘请学科相关专家、学者或优秀学生进行报告或学术讲座,以此作为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活动品味,开阔科技视野,不断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新平台。
第二,形成相对固定的科技活动小组,定期开展小组活动。水利水电学院学生科协经过改组,首次以学生姓名命名科技小组,引领和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例如:赵明仓制图小组以CAD、3DMAX等为辅助工具,培养成员对工程图纸的理解,该小组组长赵明仓同学在2012年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获得了水利尺规和水利全能两个二等奖;杨博航模小组对有航模兴趣的学生进行航模知识培训,组织他们进行航模模型制作和调试,组织参加各项航模比赛,该小组组长杨博同学在2012年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中获得了全国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3.以科技竞赛为契机,培养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实践的能力素质,是将知识用于实践的过程,而参加科技竞赛能有力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参加科技竞赛,尤其是“挑战杯”等综合性较强的竞赛,都要求参赛者的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因此在准备过程中要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一些相关的先进技术和知识,同时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种培训以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参加的科技竞赛主要有:“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学校、学院举办、组织的其他学术科技竞赛,等等。
4.加大对学生科技活动的资助和奖励力度,推进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第一,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挑战杯”和其他各类竞赛为契机,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选题与立项申报,学校进行统一评审,从中择优资助,并加强阶段性考核。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每年资助20项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每项资助0.5万~1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必要的实验耗材、元器件、图书资料以及相关调研、学术交流等。学生按计划完成项目并经验收合格后,可获得2~4个创新学分。
学校要对参加“挑战杯”、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和节能减排大赛等的申报作品提前在校内进行多次评审和改进,对创意较好并能按期完成各阶段任务的作品按其等级高低进行分级资助。对前期立项资助但未按期完成作品的资助经费予以收回;对前期自筹经费项目,只要最后能达到最终资助要求,也按相应资助额度补差。这种资助方式可以确保有限经费的合理使用,而且通过多次校内公开评审和答辩,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便于学生发现作品缺陷并及时改进,提高科技作品的质量;同时,这种公开的评审和答辩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来。
第二,科技作品完成后,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对获得较好成绩的项目进行奖励,促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为进一步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和联系,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鼓励在校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2012年起,西安理工大学与江苏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协议,由该单位向西安理工大学捐赠50万元,设立“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奖学金”,创新奖学金重点资助学生开展的科技发明、制作、设计及分析等相关科技活动。该奖学金将连续5年,每年以10万元奖励20名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在校本科生,每人奖励5000元人民币。
5.以校内开放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为基地,支持学生制作样机并进行调试
全校各实验室均向学生免费开放,提供所需要的实验设备,做到保证使用,悉心指导。
第一,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实验教学中心主要有水力学、水利水电工程、水资源与农业水土工程、动力工程和水利电力自动化等实验室,学生只要提前预约,均可在实验室开展相应的试验或研究工作。
第二,学校的“机械工程实验中心”、“精密仪器实验中心”、“‘三电’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和“现代分析测试中心”等实验室均可面向学生开放,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
第三,学校的工程训练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备有各种原动机、传动机构、执行机构、部分小型先进加工设备和常用工具等,学生在该中心可根据作品的设计方案,亲手制作样机,并完成测试、试验和改进等工作;对于无法做出样机的作品,也可以用计算机软件等手段实现动态演示,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6.针对水利水电类专业的特点,积极开展以社会调查为主的科技创新活动
在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类专业中,电气、热动专业(水动方向)的学生依托其专业,可以开展机械、电子、控制和信息技术类的科技活动,而水利水电工程和水文及水资源、农业水利工程等专业的学生由于缺乏机械、电子和控制方面的基础,制作科技作品不是其强项,针对这种情况,学院要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针对当前水利水电行业的一些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确定调研工作的总体方向,选准调查实践活动的突破口,组织学生提前准备好调查提纲,明确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和调查的重点,并设计统计表格或调查问卷等,学生经过充分的准备,带着问题深入实践,获得相应的调查结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建言,最终形成社会调查报告或学术论文,也可作为作品参加“挑战杯”等竞赛。
例如:近年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完成的社会调查报告类作品主要有:“西部大开发中水资源利用极限及临界调控模型”、“长安八水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调查报告”、“面向生态的黄河流域二次配水仿真模型研究”、“城市水问题现状分析与节水方案研究——以西安市为例”、“渭河径流过程变化对泾渭湿地水文的影响”和“西安市高校节水调查及对策研究”等,这些作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结语
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缩小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的距离。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类专业通过多年的实践,已有70%的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全部学生参与了各类实践与创新活动,超过50%的学生参加了“挑战杯”、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等科技活动,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现了良性循环。通过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明显增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总体评价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创新素质高”。
参考文献:
[1]周培松,孟三爱.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调查与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6,(12).
[2]全洪兵,张绍荣,李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与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蔡安江,郭师虹,阮晓光.浅谈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4]田野,钱桦,陈劭,等.以科技竞赛为龙头,构建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2).
实践教学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教学环节。本文介绍了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概况,进行了实践教学效果问卷调查,从实践教学的总体认识与评价、实践教学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实践教学效果总体较好,满意度较高,但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为此,提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
实践教学;效果调查;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校企合作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也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方式[2],通过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与拓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本研究以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为例,通过对近几年毕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调查分析,准确把握实践教学效果,明确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实践教学开展概况
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创办于2001年,是重庆市唯一培养水利水电类高级人才的本科专业,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重庆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专业定位紧密围绕国家建设重大需求,瞄准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科研一流大学的发展水平,强化教学科研特色,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教学、科研及总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的水利水电工程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专业特色是注重水利和水运有机结合,把握国家大力发展水利、水运行业的契机,培养水利行业的复合型人才;紧密联系水利行业建设的第一线,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水利工程领域及其相关工程领域的专业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毕业学生能够胜任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和应用研究工作[3]。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类型包括通识教育课、学科专业类基础课和专业课,并安排了相关实践教学。研究认为,实践教学体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狭义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建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或设计、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4-5]。从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情况及学分组成来看,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4个部分,实践环节总学分为32.25分(必修课程),占培养计划总学分的18.4%,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依次为4.75分、7.5分、8分和12分,占实践环节总学分的比例依次为14.7%、23.3%、24.8%和37.2%,相对较为均衡。
二、调查对象与问卷设计
(一)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2010~2015届本科生毕业生,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31份,回收率为为83%。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男生253人,比例为76.4%,女生78人,比例为23.6%;在校期间总评成绩前20%、中60%和后20%的分别为122人、178人和31人,各占36.9%、53.8%和9.3%;目前工作单位性质为管理、设计、施工、读研和其它(如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的分别为23人、65人、160人、58人和25人,各占6.9%、19.6%、48.4%、17.5%和7.6%。同时,问卷调查表还要求被调查人结合近几年的学习工作经历,给出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建议和意见。
(二)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内容分为实践教学硬件条件、软件条件、效果评价及后期改进四个部分,其中实践教学硬件条件包括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和师资力量等,软件条件包括教学方法、实践方式和管理考核等。围绕上述内容,共设计了三类题型,第一类为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4个备选项;第二类为不定项选择题,可单选也可多选,共10小题,每题4~6个备选项;第三类为简答题,共1小题,主要征求对实践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对实践教学的总体认识与评价
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环节组成的认知方面,表示了解和熟悉的毕业生分别占96.1%和61.9%,说明学生对于实践教学体系构成总体上有较好的认知。对实践教学质量水平及满意度方面,75.2%的毕业生认为我校本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水平较高,有84.9%的毕业生对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总体效果感到满意,但也有15.1%的毕业生认为有必要通过进一步的改革来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大多数毕业生认为,目前在专业上较缺乏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在校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非常必要。
(二)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
实践教学内容设置方面,83.3%的毕业生认为现有实践教学体系内容与其工作需求是相适应的,但由于学生毕业后有跨专业甚至跨学科就业现象,仍有16.7%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内容不太适应目前的工作需求,有必要丰富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学时方面,除少数毕业生认为偏多外,75.7%的毕业生认为本专业实践教学学时适宜,有13.6%的毕业生认为课时不足,占总课时的比例应从目前的18.4%提高到25%或以上。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大部分毕业生认为印象最深刻、总体效果最好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毕业设计(论文),其次为实习实践、课程设计和实验。创新实践方面,有52.9%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参加过创新竞赛活动,主要参加的竞赛类型包括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28.4%)、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3.6%)、挑战杯中国创业计划竞赛(23%)和学校举办的各类专业知识竞赛(29%),说明学生在校期间可参加的创新实践活动较多,但引导力度有待加强,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科研训练方面,60.7%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参加过科研训练,主要参加的训练有学生自主实验(35.6%)、专业教师主持或主研的科研项目(34.7%)、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9.6%)和开放基金资助项目(18.4%);今后仍有必要加强科研引导和训练,提升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校内实训平台(如实验室、模型试验中心和校办企业等)是学生实践的良好场所,少数毕业生认为平台开放时间不够灵活、对学生的限制较多、实验条件有待更加完善;实验过程中应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绝大多数毕业生对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同时建议某些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内容可聘请校外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讲授。
(三)实践教学的软件条件
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影响因素方面,73.4%的毕业生认为影响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教学方法,54.1%的毕业生认为是实践方式,34.7%的毕业生认为是管理水平。可见,教学方法和实践方式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质量有重要影响。实践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做法是教师教授如何开展某个具体实践环节,学生按照规定的步骤复演,直至达到预期的实验结果;72.5%的毕业生认为这种方法很难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较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方式方面,70.7%的毕业生认为现有实践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建立更多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善校企联合培养制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企业生产实习,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实践教学管理考核方面,64.7%的毕业生认为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最规范的环节是毕业设计(论文),87%的毕业生认为今后应重点加强实习实践和课程设计管理。
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健全实践教学体系
优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受“大土木”传统思想[6]的影响,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包含了较多的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然而,这些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的结合不够紧密,各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够明确,尚未形成多层次递进式的实践训练体系。因此,建议进一步理顺实践教学的逻辑主线,优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开展多层次递进式的立体实践教学训练。适当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目前,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时间大约为27.5周,约占教学总周数的18%。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虽有75.7%的毕业生认为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课时适宜,但也有13.6%的毕业生希望能适当增加本专业实践教学学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因此,在培养计划制定与完善过程中,可适当考虑这一需求。加强创新实践和科研训练。调查显示,在校期间未参加过创新竞赛活动和科研训练的人数比例分别为47.1%和39.3%,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科研兴趣的培养,对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学生也缺少必要的科研引导与训练。因此,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应有针对性地强调创新实践和科研训练,使更多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实践平台建设与开放
实践是工程的本质特征[7],增加实践教学机会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实践平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和基础保障,加强实习平台基地建设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8]。从问卷调查结果看,今后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平台的建设与开放,建立实验室、实验中心、校办企业和校外实习基地等多种实践平台,增加平台的开放时间,提高开放的灵活度,完善实验设施和条件。同时,要调动学生利用实践平台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现有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许多实验教学往往是严格遵照实验大纲去做,甚至连具体的实验步骤和目标结果都固定了,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很难真正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达不到实践教学的预期目标。因此,应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问题思考能力和解决能力。此外,结合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今后大多进入施工单位的特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强调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应用,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
(四)完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通常指校企双方以各自的发展和需要为导向,借助对方的条件与资源优势,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开展的合作[9]。校企合作是培养工程应用人才的有效模式,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校企合作开展得还不够深入,导致学生校外实习机会不够多,难以真正深入企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联系也不够紧密。为此,今后应进一步寻求校企合作机会,完善校企合作模式,达到学校和企业双赢。例如,对实践性很强的“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施工”等课程,学校可尝试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来讲授,避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学生也可借此获得深入企业进行相关课程内容实践锻炼的更多机会。
(五)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和考评制度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估、考核机制以及管理规章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10]。要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除要重视实践教学体系、平台、方法和模式外,实践教学管理与考评制度的规范与健全至关重要。今后应建立更为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到全程跟踪与考评,确保相关规定的严格执行,从制度上保障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
作者:钟亮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阳.我国高校本科实践教学及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12
[2]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7):61-64.
[3]重庆交通大学招生信息网.水利类本科专业介绍[EB/OL].[2015-09-03].
[4]李树林.技术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5.
[5]郑艳娟,张宇敬,赵秀明.高等专科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1):54-55.
[6]张弘.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5):63-66.
[7]李培根,许晓东,陈国松.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6.
[8]余明东,钱波,郑发平.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研究与思考[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127-129.
关键词:实践教学;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农业水利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是学生深入领会理论知识和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对高等院校工科专业高级工程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支撑作用[1];它将课程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等融为一体,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平台[2]。然而长期以来,受教育观念和资源投入等因素的限制,我国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在目标制定、教学体系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3]。目前,许多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目标仍以验证理论知识、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缺乏设计性、开发性等综合实验环节,再加上针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空间有限[4]、科研能力和科研方法的训练欠缺[5][6],导致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近年来,随着招聘单位对本科毕业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将工程实践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科学构建现代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平台的实战化建设水平,成为了我国工科类本科专业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本研究以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构建了“四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并结合该体系的实践教学模块和各环节特征,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分类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一“四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科学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整体教学框架体系,是有序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教学活动的总的指导文件,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后续工作潜力至关重要[7]。本研究以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在深刻把握培养该专业人才所需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了“四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1“四层次”的教学阶段
按照实践能力培养的客观规律,本研究将“四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目标设置为基础夯实、专业强化、综合集成和创新培育等四个方面,据此,可从纵向上将教学分解为基础实践教学层、专业实践教学层、综合性实践教学层和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层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知识结构分别覆盖了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学科门类教育、综合技能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由此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环环相扣、相互促进,进而形成了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完整教学计划体系,贯穿于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及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全过程。
2“七模块”所属的实践教学层
(1)基础实践教学层基础实践教学层的目标是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包括——①基础实验实践模块:在保留“普通化学”、“大学物理”等课程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实现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培养;同时,适当尝试开设创新性实验,以期尽早启迪学生创新思维。②社会实践环节:积极建立具有专业特点的基层水务部门社会实践合作平台,以促进学生初步获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后能尽快将理论联系实际。依托该平台和自主组建的节水者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分组集中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了解所修专业相关行业的基本情况,并提升其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能力。
(2)专业实践教学层专业实践教学层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领会专业基本知识,强化专业基本技能,包括——①专业实验实践模块:针对专业课程实验仍简单依附于理论课程的“一对一”封闭式模式问题,突破课程之间的壁垒,建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之间的系统联系,统筹课程内部及课程之间的实验内容,使涉及基础理论的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现合理配置。本研究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土壤学与农作学”、“土壤物理学”、“地下水利用”等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内实验予以优化整合,单独开设了“专业综合实验Ⅰ”课程;同时,将“灌溉排水工程学”、“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微灌工程设计”等专业课程的课内实验予以优化整合,单独开设了“专业综合实验Ⅱ”课程。在避免部分课程实验重复设置的同时,这两套课程为学生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提供了更充裕的时间和更专业的平台。②课程设计模块:是工科类专业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设计能力的总要求,科学安排课程设计环节,并与相应的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统筹协调,既要避免与理论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等相冲突,又要注重设计环节的相对独立性(如单独设置、独立考核);应理顺不同课程设计之间的衔接关系,注重设计环节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本研究探索并安排了“工程水文学—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水工建筑物”联合课程设计环节(即从“工程水文学”课程的产流汇流、暴雨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推求开始,经过“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的兴利调节、防洪调节及水库特征水位计算,完成“水工建筑物”课程的大坝等建筑物设计),使学生通过参与一个完整的水利工程设计过程,达到实战化课程设计训练的效果。
(3)综合性实践教学层综合性实践教学层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深刻领悟及综合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包括——①专业综合性实践模块:包括大二认识实习、大三生产实习、大四毕业实习等综合实习环节和毕业设计环节。其中,综合实习环节旨在充分发挥校内外两种不同类型的实习资源,将认识实习以校内模型和校外实际工程相结合,实现较低成本培养学生总体工程认知意识的效果;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则突出工程性和综合性,应将学生集中或分组安排在校外实践基地。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探索形成了“校内水利模型与校外多类工程感性认知系里集中与导师分组指导生产实训定点与兼顾就业的工程实践”等专业综合实践分类实习模式。而在毕业设计环节,应强化对学生选题的要求和指导,突出设计题目的实战性和工程性,尽可能地进行设计题目与校外设计单位工程设计的结合、与指导教师科研项目的结合、与SRTP(StudentResearchTrainingProgram,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结合、与学科专业竞赛活动的结合,并主动与校外实践基地共建单位(如相关设计院)合作。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探索形成了三种合作模式:第一种,“请进来”——针对工程设计任务集中、学生需求多的工程项目,应采取“请进来”模式,即学校邀请合作单位工程师和其所负责的工程项目双双进校,校方根据项目需求配备相应数量的学生,让学生在工程师和校内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同步完成项目设计和毕业设计(即“毕业设计双导师制”);第二种,“派出去”——针对设计战线长、学生需求分散的设计项目,宜采取“派出去”模式,即学校分阶段、分批次适时将学生派往设计单位,依托设计单位提供的场所和设备条件,在工程师的独立指导下开展设计工作(即“校外导师制”);第三种,“接进来”——在校企双方已进行大量工程设计项目合作的基础上,学校积极争取承接部分测绘、描图、数据整理等基础任务重、学生需求多的工程项目或部分设计任务,对此宜采取“接进来”模式,即由校内拥有丰富工程设计经验的教师直接负责设计工作和学生指导工作,原设计单位适时派工程师进行审核督导。②自主研究性实践模块:主要目标是在学生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积累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支撑该模块内容的开展,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所有专业基础及专业实验室都面向学生开放,并专门设置了实验室管理勤工助学岗位,招聘学生(以研究生为主)直接负责实验室开放工作的管理,切实将开放工作(负责场所保证、开放时间保证)落到实处。同时,结合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由导师针对学生在自主研究领域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必要指导,并及时掌握进展情况,进一步引导、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
(4)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层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层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更综合、更专业的实战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平台,涉及科技创新模块,该模块由以下环节组成——①科研训练:以学生为创新研究主体,构建了以“国家级为引领、校级为主体、导师资助为补充”的三级SRTP体系。鼓励学生根据在已有创新实践中发现的科学问题,自主组织团队(一般包括3~5名学生和1名指导教师)选题,并申报国家和学校SRTP项目;也可直接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由导师指导并直接提供经费开展创新研究。②认证培训:针对行业的特点和能力要求,将教学、培训、认证相结合,与相关企业联合开展CAD资格和工程测量资格的认证培训项目,并通过最新前沿培训、赴企业学习先进设备操作和感受创新研发氛围等,提升学生实际操作的技能和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③学科竞赛:构建了由数学建模、力学结构设计、挑战杯、水利创新设计等组成的分阶段的竞赛活动体系,力求实现“以赛促能、以赛创新”的目的。④科研助手:设立科研助手与勤工助学相结合的本科生助研岗位,由学校勤工助学办和科研项目主持老师共同协调招聘学生并定期发放助研补贴,在导师、研究生等的指导下开展项目研究工作,达到勤工助学与专业对口、科研能力迅速提升的效果。
二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分类建设
优良的教学硬件条件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本研究针对“四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教学模块和各环节特征,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分类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硬件实践教学平台资源,如图2所示。
1优化校内资源,加强基础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近年来,甘肃农业大学(下文简称“学校”)采取“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方针,逐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基础实验教学条件。以新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为契机,学校成立了校级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对分散于各学院的公共基础实验室统一集中管理,并面向全校各相关专业有序开放,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保证了学生基础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2多措并举,提高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服务能力
(1)整合院内实践教学资源,成立院级工程基础教学中心和水利土木实验教学中心学校将分散于学院各专业的测绘、制图、CAD、力学等实验室进行整合,设立了院级工程基础教学中心;同时,将水力学、土工、建材、水工、结构、灌排、节水灌溉等实验室进行优化整合,建立了水利土木实验教学中心。两大中心的成立,实现了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室的统筹管理、统一调配,为校内专业实践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转变思路,大力推进实验室与校企的联合共建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拥有各自的资源优势,如何将学校充裕的场地、雄厚的师资力量与企业先进的设备、市场化的产品研发环境相结合,构建集“研发—生产—检测—学生实习实践”于一体的校企共建实验室,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极为重要。基于上述认识,学校积极与新三思公司、甘肃大禹节水集团公司合作,先后共建了农大—新三思联合力学实验室和农大—大禹灌溉排水实验室,实现了公司产品研发、检测与学生创新研究的有机结合。
3分环节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提升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的服务水平
针对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学校分环节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甘肃景电管理局等单位合作建立了刘家峡水电站、景泰电力提灌工程等建筑形象具体、典型的实践基地,用于认识实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利枢纽组成、各种枢纽建筑物形态及功能的感性认识;同时,与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甘肃农业工程咨询设计所、甘肃华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了多个专业特征明显且生产氛围浓厚的实践基地,用于学生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此外,学校还与张掖水务局国家重点试验站等单位合作,共建了实践教学科研创新基地,用以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4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协同构建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1)参与建立节水灌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节水灌溉院士专家工作站2013年,由甘肃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统筹,有甘肃农业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23家单位参与,成立了节水灌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节水灌溉院士专家工作站。依托此联盟和工作站,学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教师与甘肃大禹节水集团公司的科研人员联合申报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自然基金5项、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1项,并指导40余名本科生结合上述项目完成了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研究工作。(2)集聚社会众创资源,成立学校创新创业中心①优化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依托“慕课”等网络课程平台,在丰富“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通识类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学校采用创新创业讲座沙龙、KAB(KnowAboutBusiness)、SYB(StartYourBusiness)、GYB(GenerateYourBusinessIdea)等形式,开发了个性化创新创业课程,构建了通识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②稳步推进创客空间和创业苗圃。按照构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的理念,学校致力于打造具有配套支持全程化、创新服务个性化、创业辅导专业化等特点且具有鲜明农业特色的众创空间。目前,学校已成功申请到甘肃省教育厅大学生就业创业专项项目2项和企业投资创客空间项目3项。③试点建设创新创业实验班。学校进行了创业实验班(宣人班)和创新实验班(彤笙班)的试点建设——前者针对有强烈创业愿望的学生而开设,通过创业培训,组建创业团队,参加创业大赛,开展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后者则针对有浓厚科技创新兴趣的学生而开设,通过选派指导教师,依托校企各类科研平台及科研项目,以立项资助的方式开展创新实践活动。④拓展校外创新创业服务资源。与“船说创业咖啡”等省级众创空间建立合作关系,对接社会专业化、服务化的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资源,联合开展专业孵化服务;与KAB、北森、智慧树等网络课程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对接企业线上课程资源,联合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服务;依托校企合作资源,与相关农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3)探索形成“本科3+1”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强化学生节水灌溉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我国水资源紧缺及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等瓶颈问题,学校在农业水利工程本科专业办学的基础上,又增设了节水灌溉培养方向,并和甘肃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大禹节水班,实行“本科3+1”办学模式(即3个学年在校内学习,1个学年到公司实践)。该模式强化了学生在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方面的能力培养,为行业和企业培养社会急需的、从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节水灌溉”方向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做出了贡献。
三应用效果
经过“四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实践教学平台分类建设,学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稳步增长——这三类实验的总比例由2011年的50%增长到2015年的85%,学生毕业设计结合工程实际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的比例由49%增长到95%以上。与此同时,“四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平台的建设,也推动了专业和学科的快速发展——2013年,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成为学校首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4年,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得到学校重点立项培育,同年,该专业获批为甘肃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四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平台通过5年多的实践,在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①2011~2016年,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累计申报立项SRTP项目105项、研发的作品申报专利8项、发表科技论文9篇。②相关学生先后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全国第九届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获得甘肃赛区省级一等奖3项,在甘肃省大学生“创新杯”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中获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CAD设计本科及以上组竞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③2015年,该专业学生研发设计的“温室灌溉增温设备”、“基于屋面优化设计的全自动雨水初期弃流装置”作品代表学校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并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优胜奖;同年,该专业学生研制的“地下滴灌增温加气设备”作品获得甘肃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一等奖。④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且连续5年的就业率、考研率均超过94%。
参考文献:
[1]何小溪,仲伟峰,周威.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75-76.
[2]邓婉玲,马晓玉,黄伟英,等.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性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和探索[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2):41-46.
[3]李培根,许晓东,陈国松.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6.
[4]温武,,郭四稳,等.基于人才联盟的“实验室+企业”网络工程实践教学基地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55-60.
[5]李书国,陈辉,李雪梅,等.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4,(3):69-71.
[6]王亚军,刘佳佳,,等.工科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地质工程(煤及煤层气)实践教学改革为例[J].经济师,2015,(6):246-247.
[关键词] 水利;大学生;创新;形式;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 G5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6?0105?03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基本内容,创新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力保证。当前,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生自信,开拓学生思维已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的主流,创新活动是一种以学习为主、开发思维为辅的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本文以黑龙江大学水利类相关活动为基础,拟对实验的相关方法和实验取得的实践效果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讨。同时也为今后的相关科技活动更顺利地开展,提供参考。[1-2]
一、活动的主要形式
1. 实验类创新活动
实验类创新活动是一种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形式。黑龙江大学学生利用科研教育平台,共完成校级学生科研项目共15项,如表1所示。(注:下表中的编号分别与表5相对应)
实验类创新活动不仅保证了实验室的开放效果,而且通过实验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 模型类创新活动
模型活动是根据物质守恒原理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描述参加水循环的过程或是探究水体中水质组分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等诸方面的变化、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的模型实践活动。[3]我校以模型构建为主要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激发学生创新热情为目的组织学生参加校级、国家级创新实践类模型比赛共6项,具体如表2所示。
模型类比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也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客观问题以模型的方式加以模拟,提高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性认识,在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生自信的同时也促进了相应的教学工作。
3. 综合类创新活动
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拓学生创新思路,鼓励学生自由选题,设计实验,完成综合类实验共41项,如表3所示。
黑龙江大学组织学生进行的综合类创新活动是由学生主导,独立选题,构思实验,教师做辅助指导而进行的创新项目,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联系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其他创新活动
除水利专业知识相关创新项目与比赛外,还号召学生参见了哈尔滨市创新项目1项,绿色家园杯节水项目7项,如表4所示。
两项大赛扩展了学生对除专业知识相关方向以外的其他领域的知识,旨在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多元化。
5. 创新科技活动分类举例
针对以上所提及创新项目与各级比赛,择各自具有代表性作品,如表5所示。
[收稿日期] 2013-10-29;[修回日期] 2013-11-24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厅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黑龙江大学寒区特色水文与水资源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11551330)
[作者简介] 戴长雷(1978-),男,山东郓城人,黑龙江大学副教授,黑龙江省创新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寒区地下水及国际河流.
表1 实验类科技活动统计表
编号 名称 组织方 相关要求 实立个数 级别 备注
a1 黑龙江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黑龙江大学教务处 参研对象为一、二、三年级本科生,项目内容不得与学生创新实验室项目内容相近或重复 9 校级 已结题
a2 黑龙江大学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之学生创新实验室项目 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学院 参研对象为在校本科生,研究选题要求以专业知识为背景和基础,并具有自主性、创新性 6 校级 已结题
表2 模型比赛统计表
编号 名称 组织方 相关要求 实立个数 级别 备注
b1 黑龙江大学“金穗杯”学生创新项目研究成果大赛 创业教育学院、创业教育中心、教务处、科学技术处、校团委 面向对象为全体在校生 4 校级 二等奖、三等奖不等
b2 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 中国水利教育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面向对象水利类本科在校生 2 国家级 二等奖
表3 综合类创新活动统计表
编号 名称 组织方 相关要求 实立个数 级别 备注
c1 黑龙江大学学生学术科技创新项目 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学院 一、二、三年级本科生 24 校级 已结题
c2 黑龙江大学暑期学生创新性实践项目 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学院 一、二、三年级本科生 7 校级 已结题
c3 黑龙江大学学术科技创新课题(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学院 项目负责人为一、二、三年级本科生、大四学生、研究生可参与 10 校级 已结题
表4 其他创新活动统计表
编号 名称 组织方 相关要求 实立个数 级别 备注
d1 哈尔滨市青年创新创意大赛 团市委、市青联 面向对象为全市青年 1 市级 获优秀作品
d2 黑龙江大学“绿色家园杯”低碳环保创意大赛 黑龙江大学 面向对象为全体在校生 7 校级 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表5 创新科技活动举例统计表
类型 项目实例 年度 负责人专业 负责人年级 参与人数(人)
a1 寒区冬季傍河条件下浅薄含水层渗渠集渗能力试验 2009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大二本科生 5
a2 实用地下水位测量计改进与制作 2011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大二本科生 5
b1 集水廊道模型设计与制作 2009 农业水利工程 大三本科生 4
b2 某典型流域产汇流模拟模型 2009 水利水电工程 研一硕士生 3
c1 冻层融冻条件下地下水位变化特征监测与分析 2011 水利水电工程 大三本科生 5
c2 佳木斯市城区水功能区划图件绘制 2010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大二本科生 4
c3 宝清县水资源公报年报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2011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大三本科生 5
d1 寒区城市雨雪资源综合利用系统 2011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大三本科生 4
d2 节水工艺宣传 2011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大三本科生 4
二、活动的效果评价
第一,实验类创新活动。结合15项实验类创新活动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做以下简要评价,实验类创新活动的主要承办单位有教务处,创业教育学院。二者利用其各自不同的方式方法,都达到了扎实学生专业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务处要求以一、二、三年级本科生为主体并担任主持人,且推举老师为项目责任人指导实验,使项目高效率地执行和完成。[4]在此背景下,学生利用提供的教学实验室及千元基金完成实验,保障了实验的进行,实现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的操作性成功。创业学院要求以在校生为主体,担任项目主持人,老师只进行指导,这样虽减弱了项目的执行与完成率,却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协作能力。[5]此外,创业学院与其他学院共同设立的创新实验室及其独立提供500元到1500元不等的实验基金对项目的完成提供了实验平台和条件支撑,从基金不等与实践结果中可以看出创业学院不只为锻炼学生,更着重培养创新型人才。
第二,模型类创新活动。我校所指导的6项模型均已成功参赛并获奖。两类活动都是以比赛的方式,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金穗杯”大赛是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学院承办的校级比赛,参赛作品可以是学术论文、实验室研究成果、发明制作等。创业教育学院是专门设置这类活动的单位,旨在调动黑龙江大学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思维发散的能力。全国水利大赛是由中国水利教育协会组织的国家级比赛,参赛作品固定为水利类模型,专业性要求严格。参赛对象为水利类专业在校大学生,针对性强,比赛的难度大,所需费用较高,从制作模型到比赛结束,需经过报名、布展、答辩、评审的过程。这项比赛有较高的严谨性和专业性,旨在提炼出较高专业水平的模型,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加强各高校水利学生之间的交流。两类比赛,前者重在服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后者重在服务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由此,取得其各自不同的实际效果。[6]
第三,综合类创新活动。综合类创新活动涉及领域广阔,从各个角度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兴趣,并从中不断积累、学习。所以此类活动中,从学生参与者的情况分析,实际立项的个数最多且均已成功结题,并取得良好的成绩。其中,创新项目所占个数最多,达到24个,造成此结果的原因主要在于创新项目的选题不限,类别广泛且开展时限长。综合类创新活动主要是创业教育学院除创新实验室以外的项目,承办方是创业教育学院,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负责指导的训练项目。不同的是,其中创新课题学生立项的平台不受限制,可以是大四学生及研究生,使其在学术上有一定的创新价值。[7]
第四,其他创新活动。在表4中,笔者系统地概括了其他一些学院学生曾经参加过的科技活动,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像绿色家园杯节水创意大赛中,学生做的节水创意方案,节水工艺宣传,发明制造等,都是保护资源,有利于社会的活动。在这类科技活动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互相合作的集体责任感和对水资源保护的紧迫感。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旨在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对未来的社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奠定作用。因此,这类具有深远意义的比赛是很必要的,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其个人能力和修养的同时,为我们的生活、社会做相应的贡献。[8]
三、结语
水利类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无论从学生自身的角度还是导师的角度亦或是组织者的角度看,这样的科技活动都具有深远且不可替代的意义。
从学生角度看,科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活动开展的核心。首先,学生具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一定的能力实施项目,大多数项目主持人都是大三以上学生,项目的实施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锻炼了其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提升了自身的发展空间,培养了创新思维。但存在的弊端是与其他学院以及上下届没有形成较好的协作关系,每一届只是锻炼自身的能力,并未使实验在一定基础上得以加强,以此作为经验,学生现在已逐渐地与上下届及其他学生合作。从导师角度出发,导师的一系列指导对项目的成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师着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和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磨砺学生的精神意志。从组织方教育机构的角度,各组织方及学校会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学生,提供现有的实验室做支撑。首先,我校创业学院是专门设置开展学生搞业余创业活动的机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其次,创业教育学院积极组织各类的创业科技活动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状态,以致学生能自主自愿的加入进来;再者,创业教育学院的师资力量齐全,足以确保学生创新科技活动的实施和发展,这也是学生搞业余科研的有力保证。[9]
参考文献:
[1] 高永新.浅谈工科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0(4):13.
[2] 戴长雷,孙思淼.大学生导师导学方法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0(4):74-76.
[3] 杨邦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讨[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4(2):255-258.
[4] 戴长雷,刘春艳,樊乔铭.组织指导大学生参与水利模型比赛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2(4):7-9.
[5] 戴长雷,吴敏,常龙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6):66-69.
[6] 黑志坚,等.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工作能力[J].中国冶金教育,2008(2):22-25.
[7] 孙豫峰,杨晓东.试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J].中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21(1):80-81.
第一,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师资培养方式,全面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及国际化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引导和监督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着大学教学的质量。(1)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倡导资深教师无私地指导、帮助中青年教师,使之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和教学核心力量。在学校及教学指导委员会带领下开展“老、青教师结对子活动”“青年教师再提高工程”“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等,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2)重视优秀人才引进工作,严把人才引进质量关。按照专业办学规模与教学需求,根据人才引进规划,加强优秀人才引进工作。对拟聘用人员,由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其教学、科研及其他方面的能力进行综合考核。考核主要由试讲和面试两部分组成,试讲需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考查其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对所学专业的熟悉程度;面试主要考查其专业知识面、外语能力以及性格等方面。(3)鼓励青年教师承担实践性教学任务,成为各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兼职教师。提高教师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并将这种意识和能力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层面,以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4)适应现代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国际竞争的新要求,加强学生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队伍。目前主要是利用国家各种出国政策提供的契机,建立多种国际合作模式,与国外高等院校密切合作。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引进高水平外籍教师来校等方式,为年轻教师创造条件,为学生创造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力争在学生交流和联合学位项目中取得新进展,在吸引留学生和建立联合研究项目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第二,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以核心课程为单元,组建农业水利工程国家特色专业主干专业课程群教学团队。组建以“农田水利学”“水土资源规划与管理”“水工建筑物”“水土保持工程学”“设施农业工程学”“水泵及水泵站”“小型水电站”“工程施工”等专业核心课程为单元的教学团队,设立课程负责人,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努力建设一个开放、和谐的教学工作环境,特别是为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人才在此教学团队的大环境中,在教学、科研上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教学团队共同成长,营造出既敢于争论,又善于合作的学术氛围。
二、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加强课程与教学资源条件建设
第一,以专业课程教材建设为重点,促进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瞄准专业发展前沿,响应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在原有教材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核心课程的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各章节教学内容,找出各章节专业技术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根据新制订的2012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有关课程内容的整合与重组,组织编写核心课程和有关选修课教材;并与成熟的教材相匹配,发挥团队的作用,制作图文并茂、反映教学要求与规范的多媒体课件。第二,建设一流的全方位、立体化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类教学资源库。整合课程建设成果,创建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1)按课程体系建立素材资源库,包括该课程的教材与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影视图片、教具、习题库、试题库等。每门课程资源库由专人负责,设定建设时间,划分建设经费,并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验收;(2)建设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网站,反映专业建设最为重要的、基础的以及动态的教学信息,包括学科介绍、精品课程、主讲教师简介、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实践环节、视频集锦、国际交流、创新平台、师生论坛等栏目,供教师与学生“享用”公共资源;(3)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教学实验设备,在确保现有实验设备满足教学需求的前提下,开发、研制和购买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实验设备,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
三、鼓励教学创新,加快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第一,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多方面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建立现代化教学方法体系。构建教与学的和谐关系,以学生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同时,调动以教师为主,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推进以新生研讨课、专业研讨课为核心的研究性教学体系建设,以探索和研究为指向,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围绕老师选定的专题,在老师—学生、学生—学生间进行平等的互动与交流,对学生在掌握知识、开阔视野、合作精神、批判思考、交流表达、写作技能等诸多方面进行整体上的培养与训练。学院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类教改项目及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并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1)从特色专业建设经费中拨出专款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发表教改论文、参加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2)加强课程建设,对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以适应大类招生和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3)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成果。第二,改革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启发式、研讨式、开放式等教学方法,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应从学生、教师、教材内容等多方位考虑,树立科学、先进的教学观,真正建立起启发式、研讨式的方法体系[4]。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根据新形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认真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5-6]。鼓励教师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实行“教学与科研、课程与学术、学科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团队综合教学水平,鼓励教师把科研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此外,还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的拓展在一定范围和深度上将外部相关的内容密切联系起来,挖掘资料,实现课内向课外拓展,本学科向其他学科拓展,在深度和广度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使学生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提高。
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开展创新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如何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是需要进行探索的课题。农业水利工程系在实践中以完善“实习—设计—实验”体系为主,在专业建设中落实第一第二课堂贯通、校内校外结合,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协调与全面发展。第一,建立稳固的认识实习基地和灵活的生产实习基地,强化实习教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早期以培养单科工程技术人员为主,而现在则要求人才综合素质好、知识面宽、业务水平高,具有创新能力。为跟上农业水利工程事业不断发展的形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探索和更新实习教学思想,使专业教育逐步转变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全面素质教育。(1)强化与安徽淠史杭灌区(全国第二大灌区)等大中型灌区的合作,依托其下属大中型取水枢纽、灌溉渠系、闸门、渡槽、水泵站等类型全面、设备先进、技术力量强、管理规范的优势,共同建立大型实习教学基地。此外,广泛吸纳各方面的优质资源,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农业节水、农村环境整治等国家重大目标,使实践性教学更贴近实际。(2)调整实习教学知识结构,建立实践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促进实践性教学质量持续稳定提高。对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都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相应的管理文件,使实践性教学的全过程及各环节的主要质量监控点和质量标准有据可依。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适时调整和完善实践性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突出了创新实践的重点。第二,建立具有自主选题、题型多样、院内外、校内外对口单位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模式,优化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之后,进行适当课时的以培养动手能力为目标的课程设计极为必要。目前课程设计有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水土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设计、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水电站课程设计、工程施工课程设计等9门,另有毕业设计。(1)在课程结束之后,通过设置相应的课程设计指导讲座,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理论的学习转入应用知识和拓展概念的阶段,使学生能更主动地、目标明确地在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知识,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2)在毕业设计环节,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设计题目和方向,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毕业设计之后即走上工作岗位的特点,鼓励学生到生产单位结合生产任务进行毕业设计,使学生能更快地进入角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条件使部分具有科研潜质的学生到国内知名高校甚至境外高校参与具有一定科研色彩的毕业设计工作,使毕业设计在培养创新科研人才的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3)制订了《河海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若干规定》《河海大学本科生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暂行规定》《农业水利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期间纪律管理规定》《农业水利工程系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或毕业论文)格式要求》等文件,在各实践性环节中,要求指导教师严格按照管理规定,有效地组织学生实习,加强对学生的纪律、安全教育,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指导学生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做好实习报告的批改、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中期检查以及答辩、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等工作,保证各实践性环节的时间和质量。第三,开发设计性、综合性的创新性实验项目,打造综合性实验平台,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实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的能力[7-9]。实践教学的另两个环节是教学实验和学生创新活动,这部分活动以国家级和省级水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龙头,以农业水利实验室为依托,结合农业水土研究所、农业环境研究所以及水利部河海大学节水园区的实验场地进行。依托水利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可以更好地完善实验平台和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展实验中心的功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农业工程实验室是开放型实验室,不仅满足正常本科生的实验教学,还满足学生开展科研或创新活动的各种需求,学生不论是做实验还是创新活动,都可以随时来实验室,实验室都会为有需求的学生尽可能地提供条件和帮助。创新平台的建设主要着眼于在学生中开展创新活动和组织创新竞赛两部分,依托的平台包括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河海大学“农业节水创新大赛”、“水工创新杯”竞赛、校级和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专利申报等。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到创新活动积极性、扩展学生受益面,在国家级和校级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之外,设置院级学生科技基金,设立院级创新创业计划,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之中,将学生主动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融合在整个本科学习阶段,使得低年级学生主要在科技制作方面的技能得以提高,高年级的学生在科研和创业方面得到实践。
五、改革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第一,改革教学管理体系,实现基层教学管理由传统的“教学过程管理为主”向“专业建设管理与教学过程管理相结合”的转变。围绕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管理是关键”的意识,从教学管理机制、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管理措施等方面,推进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促进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持续提升。学院成立了专业建设办公室协助做好专业建设工作,专业建设办公室与系功能定位不同,相互补益。前者侧重于专业建设管理,主要在对专业发展趋势、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等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方案实施与教学管理的措施,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和专业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发挥智囊作用;后者为本专业教学组织实施机构,侧重于教学过程管理,主要在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实施与管理措施制订的同时,具体负责相关教学环节的落实,强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第二,建立激励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在学校对学籍管理、学分制管理、课程教学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实习管理、教风管理以及学风管理等方面,已有一整套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相关配套的教学管理文件、制度和评价考核办法,突出教学管理制度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质量保证体系,课程负责人制度,教学文件档案管理制度,新教师教学责任导师制度,课程试讲制度,教学督导制度,班导师工作制度,教学教育管理工作联席会制度,学生综合评价工作制度,优秀学生研究性学习业务导师制度,学生评教工作实施办法,院内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和“创业实践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以及毕业生质量跟踪与社会评价制度和实施办法等等。
六、结束语
关键词:淤泥土;固化剂;发展
1.淤泥土固化剂的概况
淤泥土属于特殊的土,具有较高的含水率和有机质。淤泥土固化剂能够改善物理力学性能,满足不同的工程需求,由于利用固化剂处理的工艺简单、效率高、价格合理,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淤泥土固化剂的分类
淤泥土固化剂的种类很多,按照主要成分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类、有机化合物类、生物酶类、复合型固化剂。
2.1 无机化合物类固化剂
无机化合物类固化剂一般为粉末状,采用石灰、水泥、粉煤灰、煤矸石和各种矿渣作为原料,在加固淤泥土时,固化剂颗粒表面的矿物与淤泥土中的水发生水化反应,生成Ca(OH)2、含水CaCO3以及水泥杆菌等混合物,其中部分产物为分散形态的胶体,能够把淤泥土中大量的自由水变成结晶水固定下来。
2.2 有机化合物类固化剂
有机化合物类固化剂多为液体状,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将淤泥土水分中的电荷与淤泥颗粒电荷充分交换,产生化学离子交换反应,减少土壤毛细管、土壤孔隙以及表面张力所引起的吸水作用,使经过处理的淤泥土由“亲水性”变成“憎水性”,经过振动、夯实等作用,提高淤泥土密实度,形成新的淤泥土结构。
2.3 生物酶类固化剂
生物酶类固化剂主要为液体状,通过有机物质发酵而成,属于蛋白质多酶基产品。将该种固化剂加入到淤泥土中,通过生物酶素的催化和外力挤压共同作用,淤泥土变得密实,能使粒子之间的粘合性增强,形成牢固的不渗透性结构。
2.4 复合类固化剂
复合类固化剂包括固体和液体两种形态,是由两种或以上的化学物质通过一定比例配合形成。复合型固化剂从化学组成可分为主固化剂和激发剂两个部分,能够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淤泥土制定不同的配合方法。
3.淤泥土固化剂的发展路线
3.1 全球淤泥土固化剂技术发展情况
淤泥土固化剂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那时人类利用石灰和火山灰来固化淤泥土。20世纪初期,美国工程师利用廉价泥土来制备筑路材料,该材料被命名为“水泥土”。40年代,美国材料试验协会将水泥土的试验标准归入了工程土壤规程中,提供了水泥土的统一测试方法。从50年代到80年代,淤泥固化土在印度以及非洲用于筑路、护坡、防渗、修楼。而我国的发展比较落后,70年代初期才开始研究,早期的固化剂单纯以水泥为主,无法满足建设发展的需要。因此,人们提出了添加其他外加剂来弥补水泥的不足,并形成了淤泥土固化剂的概念。在水泥中添加了特殊材料的淤泥土固化剂不仅能有效的固化粘土、细砂、淤泥等各种土质,还能够用于固化生活垃圾和工业粉尘等废弃物,广泛用于交通、环保、水利、市政等领域。图1显示了淤泥土固化剂的发展历程。
3.2 全球专利申请分析
图2反映了全球淤泥土固化剂的专利申请,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5年以前,全球范围内只有8篇专利申请,淤泥土固化剂尚处于摸索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四篇都来自于日本,最早的专利申请公开日为1974年,公开号为昭55-35200,该专利提到,利用了10-70份的生石灰、熟石灰或者煅烧白云土,和30-90份的红泥进行混合,得到抗压强度为0.2MP/O的固化产物。
第二阶段是从1975年至1994年,在这20年中,各国的技术日渐成熟,专利申请量也保持在稳定的水平,每五年都有50 件左右,各国对该技术持续关注,日本的专利申请量依旧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每年的申请量占到了全球的一半。
第三阶段是从1995至2014年,各国对环境污染的问题逐渐关注,纷纷加强针对淤泥土固化剂的研究,传统的技术强国日本保持了研发投入,其近邻美国和中国逐渐加入,出现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仅仅1995-2005年期间,专利的申请量就突破了之前的总和。日本在2000-2010年期间出现了关于淤泥土固化设备方面的专利申请。自从2005年开始,相关研究在中国走上了发展的高速路,科研院校、企业以及个人都纷纷针对该领域进行了研究,产生了大量的专利。2010年之后,中国成为了淤泥土固化剂的专利大国,各项技术也趋于成熟。
3.3 国内专利申请分析
图3反映了我国淤泥土固化剂的专利申请,中国从1985年开始出现关于固化淤泥的雏形专利申请, 如CN1030741公开了一种速成多功能“泥石木”建材。早期的专利数量不多,直到1996年,陈昌明、武汉工业大学分别申请了淤泥土固化稳定作用的材料,才正式标志我国进入了淤泥土固化剂的研究行业,之后每年都会出现几篇该方向的专利申请。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深入人心,该技术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以固化为目的,而是出现了将固化好的淤泥用作建筑材料,节约能源和成本,用作淤泥固化的原料也逐渐引入建筑或工业垃圾。我国从2000年开始,出现了以矿渣或钢渣为主体原料的固化剂,有的还加入了纤维材料,配合适当的碱性激发剂和表面活性剂。作为淤泥固化的另一个分支,建筑垃圾固化剂也于2004年出现,北京国叶奥特赛特固化剂研究开发中心申请的专利CN1513798A,公开了用于土壤和建筑垃圾的固化剂,能够解决城市中大量建筑垃圾堆放形成的污染以及实心粘土烧结生产带来的耕地破坏和能源消耗等问题。从2010至2014年,用于石粉、重金属污染淤泥、海洋滩涂淤泥、软弱土等固化剂的专利申请也相继出现,具有高抗压强度、高抗腐蚀性能和高抗渗水性能的固化产品逐渐用于了各行各业。
图4显示了我国淤泥土固化剂申请人的类型,其中,高校申请占据了一半,其次是企事业单位,个人的专利申请量仅占18%,这可能和淤泥土固化剂的发展并不广泛,个人技术积累并不完善以及实验条件有关。高校的申请大多集中在有机化合物类固化剂,而企业的申请则以无机化合物类固化剂居多。
图5显示了国内主流淤泥土固化剂专利申请的类型,结合之前图4的分析可知,传统的水泥固化剂占据专利申请量的半壁江山,并且大多数申请人均为企业和个人,这是因为该技术成熟、成本低廉、操作工艺简单,能够大量的使用固体废弃物作为原料,因此,水泥固化剂仍然有着较大的市场份额,应用面非常广泛。而石灰固化剂和硅粉固化剂的效果还无法达到水泥固化剂的水平,而且存在使用环境,淤泥成分等某些不确定的因素干扰,因此上述两种固化剂目前还在研究和发展的阶段。至于水玻璃固化剂、离子交换固化剂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只有部分高校对其进行研究,因此,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还很巨大,可能会成为将来淤泥土固化剂的一个发展方向。
4.结语
综上所述,淤泥土固化剂的种类多种多样,通过对全球范围内的专利申请态势、专利技术演进和发展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得知,淤泥土固化技术在我国、日本和美国的发展较为突出,目前仍然是以传统的水泥固化材料作为主流固化剂,而水玻璃、离子交换固化剂正处于研究之中。
淤泥土固化技术属于新兴的领域,随着经济、环境、材料等学科的发展,在未来的工程领域中,这门技术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文熙.土的工程性质[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8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土壤固化剂(CJ/T3073-199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
[3] 王月香.污泥的固化稳定化技术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