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19 18:29:34

序论:在您撰写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

第1篇

关键词:中专学生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中专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1.1中专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偏向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

由于培养的目标不同,其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特点。中专学生的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做事情缺乏一种韧性和毅力。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大部分是90后,从小到大没受过苦、没经历过挫折,所以不少人娇气十足。归结起来讲,从其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存在较大的偏颇、缺陷,需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培养和引导。

1.2 中专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目的不明确?

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刻苦精神可以说是现今中专学生的共性。由于其基础本身就较差,因此很难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又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进度,可以说中专学生在新的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比中学时的学习困难更大,而学生对此又往往缺乏艰苦学习、奋力拼搏的进取精神,上课不听讲,课堂上讲话、看小说、听MP3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得过且过,顺其自然”往往也成了绝大部分中专学生共同选择逃避的方法和被动应对的方法。

1.3 中专学生的专业素质——缺乏理论学习基础,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

进入中专学习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渴望通过中专三年的学习能够拥有一技之长,但是他们的学习毅力较为薄弱又往往成为阻碍他们前进的动力。

1.4 中专学生的心理素质——缺乏心理承受力,挫折教育还不够?

从中专学生日常心理表现症状看,他们存在许多负面心理,一些学生的自我定位出现偏差,导致对任何事情都是心灰意冷。许多中专学生刚进校时往往跳不出原来所在中学同学的圈子,觉得自己只考了中专院校,而同学都考入高中,嫌自己所在学校的档次低,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而不敢与老同学进行交往,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性格孤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1.5 中专学生自身的特殊性——依赖性强,自制力差,情绪波动大,信心不足?

缺乏自信,对于任何事情都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总感觉别人做的永远都比自己好,即使自己再努力、再用功也是没有用的。?

2、加强中专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

2.1加强素质教育的课程化建设

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依据中专院校的办学特点,适当调整学校现有的教学计划,加大素质教育的教学力度,使之真正成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可开设《护理礼仪》《德育》《书法》《摄影》等选修课程。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中专的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他们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素质教育的难中之难。针对中专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较差的现状,要充分利用“两课”和其他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平台,提高高职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2.3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加强学校的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不容忽视。正确引导学生自发成立各种有益于提高他们自身素质的学生社团,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比如,可建立乒乓球协会、书画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摄影协会、街舞协会、动漫协会、K歌协会等等。通过学生社团这一平台,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新颖、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书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乒乓球赛、羽毛球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等,为学生提供参与、创造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在美的创造与欣赏中陶冶情操,丰富和发展个性。

2.4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大力开展专业素质拓展活动

为进一步让中专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实际操作和各类的学科竞赛,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专业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都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延伸和实践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2.5大力挖掘先进典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对于在各方面涌出的先进典型,要进行系列报道、重点报道、深入报道和连续报道,比如充分利用学校表彰的“综合素质标兵”“优秀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以及各学部自行挖掘的在文体、学习、社会活动等方面涌现出的典型代表等,充分挖掘这些先进典型事迹的内涵,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这些感人的、典型的先进事迹能深入同学,以激发更多的同学勤奋学习,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报效社会、报效国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6加强对高职学生自身观念转变的教育

第2篇

一、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课堂模式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结构的基本模式是“组织教学―复习提问―传授知识―练习巩固”。它的致命弱点在于,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能主动获取知识。所以,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课堂结构。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素质教育取得成功的可靠保证。更新教育观念,就是要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片面教育观,彻底解放思想,敢于打破旧的教育框架,敢于改革,敢于探索。

改变课堂教学的旧有模式,就是要打破单纯由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多开展课堂活动。根据心理学家沃勒斯的“准备―孕育―明朗―证实”思维四阶段理论,可以把“组织教学―复习提问―传授知识―练习巩固”的模式改变成“预习指导―精读引路―自读揣摩―迁移训练”的过程。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系统地规划、调整、优化课堂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可以简略,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背、去写、去说。凡是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就不要包办代替。课堂活动可有五分钟讲演、十分钟欣赏、十五分钟练笔,也可有朗诵、讲故事、词语连珠等,这并不是说要取消教师的传道授业,该讲的还是要讲好、讲透。教师的系统讲述对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应有的知识是不可缺的。因此,接受性学习还是要有的。

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开展研究性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因为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现、自主学习的天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与人切磋交流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享受到探索、发现、创造成功的乐趣,非常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研究性学习是指那种围绕项目或课题组织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深入性、问题性、调查性、自主性、真实性”为五大标准。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不是要求他们都能成为学者,主要是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因此,研究性学习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融会在学生学习的任何方面。形式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教师组织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发的。内容可以大到一个专题研究,也可以小到一个字、词、句意的含义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对一个字、一道习题、某一问题的看法,某一思潮的评价,都要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课外教师可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发现书中的问题,谈学习体会;也可以让他们去了解长辈,为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写小传,还可以让他们对某一感兴趣的社会现象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三、加强语文能力训练,重视知识积累

知识能力的积累和培养,是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大量阅读和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的反复训练来实现的。博大才能精深,没有广博的知识、扎实的基础,创造必然会受到限制。所以,我们要加强语文能力的训练,重视知识的积累。

语文能力的训练活动,可在课内(每周抽一节课),也可在课外;整班集体进行,也可单个同学进行训练。只要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且符合中学生生理心理及认知水平的,都可以精心设计,组织活动。

语文活动的内容不仅要实在,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更要便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如:设计广告词、举行影视歌词、民歌民谣、神话传说、风土人情的收集活动;也可组织成语连珠、对楹联、诵读诗词、格言集锦、谜语竞猜等活动。形式要新颖,寓教于乐,启智于趣。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既可培养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语言的丰富和积累。比如阅读活动,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长期不懈地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就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丰富语言、深刻思想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阅读名著,首先要引导学生选择,确定阅读的书目,制订一个简单易行的读书计划。选择书目,要教师推荐和学生自荐相结合,既要有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瑰宝,又要有世界文学经典;既要有侠骨柔肠的武侠言情,又要有无拘无束的科学幻想。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书进行阅读。名著的阅读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一部分学生无法从容应对这一漫长的过程,因此要引导学生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学生可以利用课间、午间、自习课的空闲时间,根据能力每日读10页至20页。一个月下来400页至600页的名著,在不知不觉中就读完了。

第3篇

素质教育的要义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因此,当代武术教师不应仅仅单纯的把“武术知识”作为学生唯一的养分来源。因此,要想顺利贯彻素质教育,教师其本身就应意识到“何为优秀的武者”并且怎样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培养这样优秀的武者”。因此,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开设相关的进修课程,从上而下的将“德艺兼修”的理念贯彻到教师队伍中;另外对于武术事业教师队伍的考核也应该不断地严格,除了定期的进修,继续教育等还应通过说课、听课、评优、集体备课等形式,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广泛的教研活动,增强武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努力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并通过拜师、帮教结对等途径,以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的高尚师德和精湛的业务能力带动职校武术工作的全面提高。因此作为武术教育的领跑者,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对于促进武术教育全面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先导性的。所以国家应该重视在武术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不能让国术教育下的孩子落在人后。

2丰富武术课程安排,悉心选择授课内容

学校作为培育相关人才的基地,其本身的结构、机制对学生的培育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尤为重要的。学校要加强对武术教学课程的安排,如严格规定武术教学中文化课科目的教学比例以及考核基准,加大文化成绩在综合评分中的比例等;另外校方本身也应意识到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确确实实是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个必要趋势。因此,仅仅抓住这种趋势,主动迎合这种潮流,有先见的规划丰富学校的课程,开展更为丰富的文化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更好的理解武术的内涵,以培养出真正的武术人才,最终赢得家长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现在,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国内国际的热点教育问题,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更应为国家为孩子的人生肩负起这样的重任。这样的武术教学才会历经沧桑而不衰,其竞争力也是不言而喻的。

3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规范

素质教育不仅体现在平时的教学当时,更应该荣辱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规范,使素质教育贯彻到学生的生活当中,无伦是在学习武术教学时,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不断成长、进步,为日后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武术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因此,在武术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是符合时展需要的,是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需要的。

4小结

第4篇

论文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培养应用技能型高素质高职人才的必然要求。现从分析研究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入手,谈到了目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1.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偏向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

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相比,由于培养的目标不同,其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特点。高职学生的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做事情缺乏一种韧性和毅力。从我校高职学生来看,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生在改革时代,甚至有一部分是90后,从小到大没受过苦、没经历过挫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不少人娇气十足。归结起来讲,从其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存在较大的偏颇、缺陷,需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培养和引导。

2.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目的不明确

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刻苦精神可以说是现今高职学生的共性。从我校录取的高职学生的成绩看,有的学生高考总分360~370分,而英语成绩100多分,或者语文100多分,其余科目的成绩只有40~50分。进入高职院校后,面对新的学习课程,尤其是《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与中学基础密切相关的公共课程,由于其基础本身就较差,因此很难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又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进度,可以说高职学生在新的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比中学时的学习困难更大,而学生对此又往往缺乏艰苦学习、奋力拼搏的进取精神,上课不听讲,课堂上讲话、看小说、听MP3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得过且过,顺其自然”往往也成了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共同选择逃避的方法和被动应对的方法。

3.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缺乏理论学习基础,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

进入高职学习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渴望通过大学三年的学习能够拥有一技之长,但是他们的学习毅力较为薄弱又往往成为阻碍他们前进的动力。

4.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缺乏心理承受力,挫折教育还不够

从高职学生日常心理表现症状看,他们存在许多负面心理,一些学生的自我定位出现偏差,导致对任何事情都是心灰意冷。许多高职学生刚进校时往往跳不出原来所在中学同学的圈子,觉得自己只考了专科院校,而同学都考入本科院校,嫌自己所在学校的档次低,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而不敢与老同学进行交往,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性格孤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带着这种心态去想自己的未来,往往又表现出焦虑、急躁的情绪,遇到任何事情都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

5.高职学生自身的特殊性——依赖性强,自制力差,情绪波动大,信心不足

(1)文化基础薄弱,自我学习能力不强。薄弱的文化基础给他们大学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使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厌恶学习;(2)自我管理能力弱。高职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长期以来,习惯于在家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的操心,在学校听从老师,形成了一种较强的依赖性。他们一旦离开亲人进入大学,往往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3)情绪情感调节能力欠佳,自卑、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较浓;(4)缺乏自信,对于任何事情都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总感觉别人做的永远都比自己好,即使自己再努力、再用功也是没有用的。

二、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加强素质教育的课程化建设

根据学院的办学特色,依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适当调整学院现有的教学计划,加大素质教育的教学力度,使之真正成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可开设《演讲与口才》《礼仪》《书法》《摄影》等选修课程,并要求学生必须修满几个学分以上才能取得毕业资格。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行学分制的管理,增加选修课的分量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特有的一种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淡化专业,强调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一点恰好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而学分制、选课制、导师制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就是构成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一种基本框架,其中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

3.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他们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素质教育的难中之难。针对高职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较差的现状,要充分利用“两课”和其他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平台,提高高职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他们兢兢业业的献身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体来说,应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三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

4.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加强学校的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不容忽视。(1)正确引导学生自发成立各种有益于提高他们自身素质的学生社团,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比如,可建立乒乓球协会、书画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摄影协会、街舞协会、动漫协会、K歌协会等等。通过学生社团这一平台,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新颖、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书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一二·九诗歌朗诵赛、讲课大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形象设计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等,为学生提供参与、创造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在美的创造与欣赏中陶冶情操,丰富和发展个性。(2)加强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依托专业为背景,在各学部成立以专业为特色的学生社团。比如:英语剧团、营销协会、会计协会、健康协会、营销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等。通过这些协会,可以广泛地组织科技竞赛、科研知识报告会、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等形式的科技活动,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科学发明与科学实践,使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些一般学生社团和以专业知识为背景的学生社团,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和良好有序的校风、学风和考风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高职教育的主旋律。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一些教师一般都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照本宣科,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强化专科学生的动手和实践等教学环节,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相结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年轻人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去思考问题,从而加强自己思维的变通性、流通性和独特性;在加强对高职学生在校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多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学校书本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相结合。

6.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大力开展专业素质拓展活动

为进一步让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实际操作和各类的学科竞赛,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能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需要奠定扎实的基础。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可开展珠算和点钞大赛,也可参与全国会计技能大赛;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可举行翻译大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举行软件设计大赛;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学生,可举行制图大赛等等。这些专业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都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延伸和实践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7.大力挖掘先进典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对于在各方面涌出的先进典型,要进行系列报道、重点报道、深入报道和连续报道,比如充分利用学校表彰的“综合素质标兵”“优秀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以及各学部自行挖掘的在文体、学习、社会活动等方面涌现出的典型代表等,充分利用各种表彰的机会,充分挖掘这些先进典型事迹的内涵,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这些感人的、典型的先进事迹能深入同学,以激发更多的同学勤奋学习,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报效社会、报效国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8.加强对高职学生自身观念转变的教育

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定位不准这一普遍现象,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尽快走出“读高职无前途”的这种传统观念的误区。让高职学生能重新认识眼前,能重新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让学生能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摒弃那种消极的行为和思想状态。树立一种自信、积极进取的思想状况,尽自己所能,各尽其才,让每一位高职学生能有用武之地。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核心表现在两个方面:育人和育德。育人和育德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即育德强调道德素质的养成,是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素质教育体现在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属“成人”式教育,即属于一种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模式。从目前来看,基础教育中德育的时效性还比较低。因此,我们应该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工作中的重点,大力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依托学校、学部、任课教师、班级导师等有效管理部门和管理工作者,利用好学生社团这一载体,让同学们的素质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峰,边久民.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教育研究,2006(3).

[2]徐磊,钱伟.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第5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 综合素质 教育现状 有效途径

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1.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偏向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 

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相比,由于培养的目标不同,其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特点。高职学生的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做事情缺乏一种韧性和毅力。从我校高职学生来看,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生在改革时代,甚至有一部分是90后,从小到大没受过苦、没经历过挫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不少人娇气十足。归结起来讲,从其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存在较大的偏颇、缺陷,需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培养和引导。 

2.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目的不明确 

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刻苦精神可以说是现今高职学生的共性。从我校录取的高职学生的成绩看,有的学生高考总分360~370分,而英语成绩100多分,或者语文100多分,其余科目的成绩只有40~50分。进入高职院校后,面对新的学习课程,尤其是《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与中学基础密切相关的公共课程,由于其基础本身就较差,因此很难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又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进度,可以说高职学生在新的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比中学时的学习困难更大,而学生对此又往往缺乏艰苦学习、奋力拼搏的进取精神,上课不听讲,课堂上讲话、看小说、听mp3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得过且过,顺其自然”往往也成了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共同选择逃避的方法和被动应对的方法。 

3.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缺乏理论学习基础,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 

进入高职学习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渴望通过大学三年的学习能够拥有一技之长,但是他们的学习毅力较为薄弱又往往成为阻碍他们前进的动力。 

4.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缺乏心理承受力,挫折教育还不够 

从高职学生日常心理表现症状看,他们存在许多负面心理,一些学生的自我定位出现偏差,导致对任何事情都是心灰意冷。许多高职学生刚进校时往往跳不出原来所在中学同学的圈子,觉得自己只考了专科院校,而同学都考入本科院校,嫌自己所在学校的档次低,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而不敢与老同学进行交往,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性格孤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带着这种心态去想自己的未来,往往又表现出焦虑、急躁的情绪,遇到任何事情都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 

5.高职学生自身的特殊性——依赖性强,自制力差,情绪波动大,信心不足 

(1)文化基础薄弱,自我学习能力不强。薄弱的文化基础给他们大学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使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厌恶学习;(2)自我管理能力弱。高职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长期以来,习惯于在家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的操心,在学校听从老师,形成了一种较强的依赖性。他们一旦离开亲人进入大学,往往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3)情绪情感调节能力欠佳,自卑、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较浓;(4)缺乏自信,对于任何事情都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总感觉别人做的永远都比自己好,即使自己再努力、再用功也是没有用的。 

二、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加强素质教育的课程化建设 

根据学院的办学特色,依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适当调整学院现有的教学计划,加大素质教育的教学力度,使之真正成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可开设《演讲与口才》《礼仪》《书法》《摄影》等选修课程,并要求学生必须修满几个学分以上才能取得毕业资格。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行学分制的管理,增加选修课的分量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特有的一种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淡化专业,强调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一点恰好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而学分制、选课制、导师制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就是构成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一种基本框架,其中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 

3.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n

bsp;

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他们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素质教育的难中之难。针对高职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较差的现状,要充分利用“两课”和其他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平台,提高高职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他们兢兢业业的献身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体来说,应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三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

4.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加强学校的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不容忽视。(1)正确引导学生自发成立各种有益于提高他们自身素质的学生社团,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比如,可建立乒乓球协会、书画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摄影协会、街舞协会、动漫协会、k歌协会等等。通过学生社团这一平台,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新颖、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书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一二·九诗歌朗诵赛、讲课大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形象设计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等,为学生提供参与、创造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在美的创造与欣赏中陶冶情操,丰富和发展个性。(2)加强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依托专业为背景,在各学部成立以专业为特色的学生社团。比如:英语剧团、营销协会、会计协会、健康协会、营销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等。通过这些协会,可以广泛地组织科技竞赛、科研知识报告会、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等形式的科技活动,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科学发明与科学实践,使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些一般学生社团和以专业知识为背景的学生社团,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和良好有序的校风、学风和考风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高职教育的主旋律。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一些教师一般都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照本宣科,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强化专科学生的动手和实践等教学环节,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相结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年轻人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去思考问题,从而加强自己思维的变通性、流通性和独特性;在加强对高职学生在校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多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学校书本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相结合。 

6.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大力开展专业素质拓展活动 

为进一步让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实际操作和各类的学科竞赛,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能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需要奠定扎实的基础。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可开展珠算和点钞大赛,也可参与全国会计技能大赛;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可举行翻译大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举行软件设计大赛;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学生,可举行制图大赛等等。这些专业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都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延伸和实践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7.大力挖掘先进典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对于在各方面涌出的先进典型,要进行系列报道、重点报道、深入报道和连续报道,比如充分利用学校表彰的“综合素质标兵”“优秀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以及各学部自行挖掘的在文体、学习、社会活动等方面涌现出的典型代表等,充分利用各种表彰的机会,充分挖掘这些先进典型事迹的内涵,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这些感人的、典型的先进事迹能深入同学,以激发更多的同学勤奋学习,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报效社会、报效国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8.加强对高职学生自身观念转变的教育 

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定位不准这一普遍现象,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尽快走出“读高职无前途”的这种传统观念的误区。让高职学生能重新认识眼前,能重新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让学生能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摒弃那种消极的行为和思想状态。树立一种自信、积极进取的思想状况,尽自己所能,各尽其才,让每一位高职学生能有用武之地。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核心表现在两个方面:育人和育德。育人和育德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即育德强调道德素质的养成,是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素质教育体现在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属“成人”式教育,即属于一种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模式。从目前来看,基础教育中德育的时效性还比较低。因此,我们应该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工作中的重点,大力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依托学校、学部、任课教师、班级导师等有效管理部门和管理工作者,利用好学生社团这一载体,让同学们的素质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峰,边久民.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教育研究,2006(3). 

[2]徐磊,钱伟.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魏亚昉.浅议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教育对策.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第6篇

    论文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培养应用技能型高素质高职人才的必然要求。现从分析研究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入手,谈到了目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1.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偏向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 

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相比,由于培养的目标不同,其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特点。高职学生的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做事情缺乏一种韧性和毅力。从我校高职学生来看,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生在改革时代,甚至有一部分是90后,从小到大没受过苦、没经历过挫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不少人娇气十足。归结起来讲,从其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存在较大的偏颇、缺陷,需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培养和引导。 

2.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目的不明确 

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刻苦精神可以说是现今高职学生的共性。从我校录取的高职学生的成绩看,有的学生高考总分360~370分,而英语成绩100多分,或者语文100多分,其余科目的成绩只有40~50分。进入高职院校后,面对新的学习课程,尤其是《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与中学基础密切相关的公共课程,由于其基础本身就较差,因此很难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又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进度,可以说高职学生在新的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比中学时的学习困难更大,而学生对此又往往缺乏艰苦学习、奋力拼搏的进取精神,上课不听讲,课堂上讲话、看小说、听mp3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得过且过,顺其自然”往往也成了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共同选择逃避的方法和被动应对的方法。 

3.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缺乏理论学习基础,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 

进入高职学习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渴望通过大学三年的学习能够拥有一技之长,但是他们的学习毅力较为薄弱又往往成为阻碍他们前进的动力。 

4.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缺乏心理承受力,挫折教育还不够 

从高职学生日常心理表现症状看,他们存在许多负面心理,一些学生的自我定位出现偏差,导致对任何事情都是心灰意冷。许多高职学生刚进校时往往跳不出原来所在中学同学的圈子,觉得自己只考了专科院校,而同学都考入本科院校,嫌自己所在学校的档次低,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而不敢与老同学进行交往,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性格孤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带着这种心态去想自己的未来,往往又表现出焦虑、急躁的情绪,遇到任何事情都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 

5.高职学生自身的特殊性——依赖性强,自制力差,情绪波动大,信心不足 

(1)文化基础薄弱,自我学习能力不强。薄弱的文化基础给他们大学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使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厌恶学习;(2)自我管理能力弱。高职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长期以来,习惯于在家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的操心,在学校听从老师,形成了一种较强的依赖性。他们一旦离开亲人进入大学,往往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3)情绪情感调节能力欠佳,自卑、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较浓;(4)缺乏自信,对于任何事情都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总感觉别人做的永远都比自己好,即使自己再努力、再用功也是没有用的。 

二、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加强素质教育的课程化建设 

根据学院的办学特色,依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适当调整学院现有的教学计划,加大素质教育的教学力度,使之真正成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可开设《演讲与口才》《礼仪》《书法》《摄影》等选修课程,并要求学生必须修满几个学分以上才能取得毕业资格。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行学分制的管理,增加选修课的分量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特有的一种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淡化专业,强调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一点恰好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而学分制、选课制、导师制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就是构成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一种基本框架,其中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 

3.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他们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素质教育的难中之难。针对高职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较差的现状,要充分利用“两课”和其他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平台,提高高职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他们兢兢业业的献身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体来说,应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三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 

4.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加强学校的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不容忽视。(1)正确引导学生自发成立各种有益于提高他们自身素质的学生社团,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比如,可建立乒乓球协会、书画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摄影协会、街舞协会、动漫协会、k歌协会等等。通过学生社团这一平台,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新颖、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书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一二·九诗歌朗诵赛、讲课大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形象设计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等,为学生提供参与、创造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在美的创造与欣赏中陶冶情操,丰富和发展个性。(2)加强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依托专业为背景,在各学部成立以专业为特色的学生社团。比如:英语剧团、营销协会、会计协会、健康协会、营销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等。通过这些协会,可以广泛地组织科技竞赛、科研知识报告会、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等形式的科技活动,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科学发明与科学实践,使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些一般学生社团和以专业知识为背景的学生社团,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和良好有序的校风、学风和考风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高职教育的主旋律。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一些教师一般都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照本宣科,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强化专科学生的动手和实践等教学环节,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相结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年轻人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去思考问题,从而加强自己思维的变通性、流通性和独特性;在加强对高职学生在校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多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学校书本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相结合。 

6.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大力开展专业素质拓展活动 

为进一步让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实际操作和各类的学科竞赛,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能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需要奠定扎实的基础。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可开展珠算和点钞大赛,也可参与全国会计技能大赛;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可举行翻译大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举行软件设计大赛;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学生,可举行制图大赛等等。这些专业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都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延伸和实践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7.大力挖掘先进典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对于在各方面涌出的先进典型,要进行系列报道、重点报道、深入报道和连续报道,比如充分利用学校表彰的“综合素质标兵”“优秀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以及各学部自行挖掘的在文体、学习、社会活动等方面涌现出的典型代表等,充分利用各种表彰的机会,充分挖掘这些先进典型事迹的内涵,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这些感人的、典型的先进事迹能深入同学,以激发更多的同学勤奋学习,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报效社会、报效国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8.加强对高职学生自身观念转变的教育 

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定位不准这一普遍现象,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尽快走出“读高职无前途”的这种传统观念的误区。让高职学生能重新认识眼前,能重新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让学生能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摒弃那种消极的行为和思想状态。树立一种自信、积极进取的思想状况,尽自己所能,各尽其才,让每一位高职学生能有用武之地。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核心表现在两个方面:育人和育德。育人和育德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即育德强调道德素质的养成,是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素质教育体现在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属“成人”式教育,即属于一种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模式。从目前来看,基础教育中德育的时效性还比较低。因此,我们应该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工作中的重点,大力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依托学校、学部、任课教师、班级导师等有效管理部门和管理工作者,利用好学生社团这一载体,让同学们的素质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峰,边久民.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教育研究,2006(3). 

[2]徐磊,钱伟.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第7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初中化学 转变观念 提高教学质量 注重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03-01

初中化学既是启蒙教学,又为高一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初中化学的教学不容忽视,初中化学教学要不断贯彻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紧抓教材的基础上,让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体现着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人文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转变观念,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改大纲将素质教育作为中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化学教学应注重将化学知识与社会知识、生产实际、现代化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把握大纲要求,从以往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转化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师在备课时要钻研教材,寻找最佳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要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体。教师要找出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于学习成绩本来就优秀的学生,要保证他们正常发展的同时,尽量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发挥最大的潜力,千万不能“放任自由”;对于那些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一定要鼓励他们向优秀的学生看齐,让他们的争取再上一层楼;对于一些后进生,教师一定不能放弃,首先要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要知道一个学生的成绩不好,首先是学习的态度不好。作为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迎头赶上的学习动力,使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1】

二、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以生气唤醒生气,以激情感动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生命点燃生命。”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要以自身师德素质的提高带动自身教书育人素质的提高。

首先,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大纲,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核心教育,要以新教材“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精神指导,努力创造出适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新的教学方法。其次,在平时生活中,化学教师要加强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细心观察身边的化学现象,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例如,教师平时应该积极关注国家在化学领域的最新成果,以自身学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学生学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最后,就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保持着对化学强烈的热情。例如,教师要学会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用新奇有趣的化学实验带动学生的求知欲;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

总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精心组织教学,最终以提高教学质量和现代化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三、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不同于以往的应试教育,教师不能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抛弃一些落后的教育手段。教师应由勤奋型向科研型发展,要走:学习—思考—实践—总结的道路,用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将来能够终身不断继续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2】

四、注重实验教学,开展课外活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核心”,加强实验教学对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化学实验需要学生自己探索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想象的科学精神,从而大幅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其次,化学实验可以较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们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注重细节,处理问题面面俱到。最后,化学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实验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和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对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自己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综合检验,久而久之,学生的动手能力必然会有显著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化学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够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潜力的机会,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原则。

五、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许多方面。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从义务教育的本质出发,在教学中积极提高自身素养,转变观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实验与教学相结合,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最终在提高教学成果的同时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为祖国现代化科技事业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段拥军,浅谈初中化学的素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2,(02):39

【2】赵华志,如何有效落实初中化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J].群文天地,2012,(04):183

【3】杨秀军,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如何加强素质教育[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1,6,(14):104-105

【4】陈慧,素质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尝试[J].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2008,(02):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