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社会和经济效益范文

时间:2023-09-19 18:29:27

序论:在您撰写社会和经济效益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社会和经济效益

第1篇

关键词:艺术比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我国文化的发展存在着很多不足,为了解决这个为题,国家和政府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宏伟目标,艺术比赛作为构建和谐文化的一种形式,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显著的。

2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赛简介

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简称“青年歌手大奖赛”“青歌赛”等,自1984年举办第一节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在每次的比赛中,都涌现出了大量的艺术修养高,综合素质好的高水平歌唱家,并且很多已经成为了歌唱领域内的佼佼者。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殷秀梅、李琼、蔡国庆、毛阿敏、、宋祖英等,该项比赛,在比赛内容上基本唱法、曲艺表演、专业知识等方面的综合考察,选拔出了很多的优秀人才。

第一届的比赛没有专业与业余的区分,在唱法上也没有区分。随着每一届的经验积累,在第二届比赛上,为了体现公平竞赛的比赛特点,划分了专业与业余组,在唱法上划分了美声、名字、通俗等,并且将比赛的现场直接推到观众面前,以直播的方式,让观众能够原汁原味的领略到歌手们的艺术天赋和造诣。在第八届的“青歌赛”上,团体比赛首次被认可,并且增加了对歌手的专业素养的考核,并沿用至今,歌手的整体能力展现出来了。在第九届大赛上,加入了群众元素,增加了“监审组”,让歌手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并且带动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积极性。在2012年,本应该是第15届“青歌赛”的举办年份,但是,“青歌赛”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在2013年将会如期举办。

3艺术比赛的社会效益

不论是何种的艺术比赛,都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到第一位,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社会效益是显著的,其举办历史悠久,社会影响反围观,忠实观众数量庞大,伴随着“60后”“70后”的成长,时至今日,每年的“青歌赛”的社会影响力还是很高的。

3.1弘扬了一种精神

“青歌赛”举办历史悠久,与我国的改革开放的历史相近,“青歌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我们都能开到每一次的舞台和参赛选手的不同特色,不论是“西北风”还是“团体赛”都能够看出歌手们的一种精神面貌――团结奋进!通过对“60后”“70后”的座谈,他们都纷纷说道,“青歌赛”的选手们,本身在唱功方面十分过硬,在舞台表演上十分投入,舞台形象佳,而且这些出了名的歌手在今后的发展上十分抢眼,一种“团结奋进”的净胜面貌展现出来了,对将近一代人的思想方法和思想态度有着深刻的影响,并且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人身观,激励着人们为生活和理想而奋斗,弘扬了一种精神。

3.2展现了一种价值

就当前的我国艺术比赛的规模和形式来说,歌唱类的比赛数量明显较多,“青歌赛”所展现的是一种价值――为梦而生!所谓为梦而生,是“青歌赛”的参赛选手,本身十分热爱歌唱,并且具有一定的基础,将“青歌赛”作为一个平台,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明星梦”等等,展现除了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从个人层面上,在人们的生活中,就应当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标,并且可以为这个目标,能够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实现这个梦想;从社会整体层面上讲,能够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拼搏进取的气氛。“青歌赛”参赛人员的参赛过程,在舞台上尽情的挥洒个人的才能,展现了一种价值。

3.3体现了一种导向

“青歌赛”的多年成功巨变,并且能够延续下来成为一种常规比赛,说明了艺术比赛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青歌赛”体现了一种导向――文化建设!通过历年的“青歌赛”的比赛过程来看,全国很多观众都给予很高的关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青歌赛”的规格很高,说明了国家和政府对这种“公平、公正”比赛的重视程度,在选拔过程中,接受全国观众的监督,体现了对“诚信”的重视,从这些内容上,我们看出文化建设是“青歌赛”的一种内在导向,指导社会范围内形成了文化建设的氛围,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分,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其中类似“青歌赛”的节目,能够给文化建设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路。

4艺术比赛的经济效益

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赛的经济效益在短时间内不能够体现出来,因为“青歌赛”不同于一般的娱乐和商业的艺术比赛,而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的特点而呈现出来的。

4.1近期经济效益

“青歌赛”的举办期间,主要有以下集中方式来产生了经济效益,第一,观众通过短信来参与互动,选出自己喜爱的歌手,并发送祝福等内容,资费的产生就是一种经济效益;第二,“青歌赛”的赞助单位,产生的广告费用等;第三,“青歌赛”周边商城的建立和产品的生产。例如,歌手的画册、写真,专辑等的销售都产生了经济效益。

4.2长期经济效益

从长远来看,“青歌赛”在艺术比赛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凝聚成了一种符号,其文化价值和附带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是很难衡量的,但是,“青歌赛”的前提的宣传,对往届的回顾,都能够看到艺术比赛的魅力和它所带来的经济价值所在。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比赛的形式多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经济都有一定的贡献,而作为文化层面的建设,应当以社会效益为主,以经济效益为辅,时刻铭记作为艺术比赛的本质所在,是为了弘扬一种精神,展现一种价值和体现一种导向。

参考文献:

[1] 修海林.关于国家研制的思路与认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 李于昆.走向综合的艺术课程――发达国家艺术课程的特点与启示[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4.

[3] 张盈.浅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

第2篇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效益;途径

一、引言

“医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公立医院的最终财务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让病人享受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同时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新《医院财务制度》要求:“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即当医学人道主义与功利主义发生冲突时,公立医院要坚持医学人道主义第一的原则。

为更好地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目的,加强财务管理就成了公立医院财务工作的核心。由于政府对卫生资源的成本投入较少,医院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既要对社会的公共卫生服务承担责任,以追求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又不得不面临自负盈亏并实现价值补偿和价值增值,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最佳保障。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医院应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坚持公益与经营相结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服务模式。

二、途径

(一)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真实反映财务状况

医院预算是各科室各部门的奋斗目标、协调工具、控制标准、考核依据,对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编制预算的起点必须有各科室各部门的参与,否则会造成预算的随意性很大以致形同虚设、无法执行,降低了医院资金的运营效率。编制预算必须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根据单位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事业发展计划,科学合理地编制年度预算,真实地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

医院预算是控制日常业务、经济活动的依据。在规范的流程控制下,医院要严格执行批复的预算,并将预算逐级分解落实到科室以及责任人。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比分析,发现偏差要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及时调整,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使用。

全面科学的实行预算管理,利用预算对医院各科室和各部门的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分析、调整以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单位的经营活动,促进医院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落实,进而防范和监控医院财务风险,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医院的运行效益,完成既定的目标。

(二)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成本

由于医院承担着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责,影响着政府在公众中的社会公益形象,因此加强医院财务收支管理是保证公立医院履行社会公益职能和创造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

1.对医院收入的管理

强化刚性的收入预算管理,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医院预算要在强调综合绩效的前提下确定各部门的医疗收入预算,对一般临床科室要鼓励通过提高服务和技术质量扩大病源,提高收入;对特色科室要鼓励通过技术创新吸引病人,提高收入水平。同时逐渐降低药品、检查收入预算的比重,并明确降低的幅度标准,将其纳入综合绩效考核.。

加强对医院收入的控制,实现收入的全过程控制。对于大型设备检查和特殊用药,要求科室必须严格把控,并征得病人或家属同意,避免滥检查、滥用药。

寻找扩大业务收入的合理途径,提高医院综合效益。医院要增加业务收入,充分挖掘医院内部潜力,利用现有设备和技术条件,扩大医疗服务项目,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对医院支出的管理

实行支出预算管理,保证费用总量监控。支出预算的编制应本着既要保证医疗业务正常运行,又要合理节约的精神,合理确定资金比例。

加强成本控制,建设节约型医院。合理控制人力成本,减少冗员成本支出,并制定相应综合绩效指标考核。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建立优质、高效、低耗的后勤管理系统。

严格控制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医院应制定资金收支审批制度,并严格按审批程序办理审批手续。资金的使用要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讲究经济效益。

(三)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医院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堵塞管理漏洞,消除隐患,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健全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是保证医院实现经营目标,降低医疗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减少医院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预防经济犯罪,规范会计行为,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保证。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涉及到医院内部的各个部门,贯穿于各项经济工作的全过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依据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而制定的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的机制是依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施行财务管理而采用一定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对预算、收入、支出、货币资金、药品及库存物资、固定资产、工程项目、对外投资、债权债务、财务电子信息化等实施全程控制和监督检查。

财务部门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和实施部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涵盖了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因此要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加强制约和监督,并辅以信息技术为根本推动力的网络经济提升内部会计控制的技术手段,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实行,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加强经济管理,实行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实施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3篇

    2005年是“超级女声”取得空前成绩的一年。李宇春的异军突起让“超级女声”的影响力瞬间上升到国际地位。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平民偶像能像李宇春这样如此神速地蹿红国际舞台。2006年的“超级女声”在做强做大“超女”品牌的同时,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使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驾齐驱,步步为赢。特别是面对2006年中国泛滥的电视选秀市场,“超级女声”依然凭借其稳固的市场占有率,良好的品牌影响力,独到的市场化运作,以及千百电视工作者集体智慧的节目策划等等天时、地利、人和的多重因素,继续稳坐电视选秀节目和娱乐节目“龙头老大”的宝座。无论是“超级女声”品牌的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还没有哪一档选秀节目能够企及。 

    一、社会效益是前提 

    作为主办方的湖南卫视一直以来都是走在娱乐最前沿的省台,是娱乐界的领头羊,风向标。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能把一档娱乐选秀节日做到具有国际影响力,其商业操作、策划、包装等等,无疑都是成功的。但“超级女声”成功后所引发的严重跟风现象应当是湖南卫视最感头痛的事情。特别是“超级女声”的节目赛制被一大批选秀节目所克隆,很多类似电视选秀节目动不动就PK,A进B的晋级赛被广泛盗用。有些节目更加直接,连节目的程序都不去修改,而直接套用“超级女声”的操作模式。众多此类行为加剧了电视选秀节目的恶性竞争,同时也凸现了我国对于产权保护方面的不健全。而这也正从另一个方面凸现了“超级女声”的优势。尤其是纯女性比赛和整体的比赛赛制、规则等方面,都是咱们中国电视工作者智慧的结晶。否则,也不会出现异常重视品牌保护的国际大型传媒机构要购买“超级女声”的电视节目制作模式和纯节目带的情况。 

    这里所要阐叙的媒介的社会效益,依我看来就是“超级女声”这个品牌的社会影响力了。试问,在社会影响力已经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我们还用得着发愁经济效益这等问题了吗?大量涌入的广告赞助商,争相的为能得到栏目的黄金时间段而拼得你死我活。在招商会上,一千万一千万的叫价争夺,那更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当然这幕后笑的最开怀的没过于湖南卫视以及天娱传媒了。姑且先不谈这些,总之,能满足受众的节目就是好节目。正如吴海荣说道的“满足受众的需求并不必然导致损害传媒的社会效益;满足受众的要求既是传媒社会效益的要求的基础。也是传媒经济效益的要求和基础;满足受众的需求并不必然产生传媒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矛盾,相反,正是二者相互统一的要求和基础”。超级女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湖南卫视能把一档娱乐节目在短短三年的时间早做到国际影响,其商业操作、策划等等,无疑都是非常成功的。 

    而这一娱乐节目之所以风驰电掣般的风靡华夏大地,引得无数男女高声尖叫,其中最主要打动大家的原因,应该就是一“超女精神”了。而它最具特点的体现就是:在时下年轻一代缺少信仰的时候,“超女”给了她们激励,激励她们勇于拼搏、自强不息,让每一个有梦想的女孩有了一个施展拳脚的空间,并让她们在同一个竞争平台上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曾经有这样的说法;我想唱歌可是不敢唱,小声哼哼还得东张西望。如今,“超级女声”完全颠覆了那个时代的烙印,给“超女”足够的表现空问,让自由歌唱成为精神焕发、积极进取的奏鸣曲。而每一个到“超级女声”舞台的人都是需要勇气的。从18岁到80岁,无论年龄差异多大,地域差异有多大,她们都在“超女”的舞台上想唱就唱,唱得响亮。这应该也是21世纪的中国人精神面貌的一个缩影。就象每个人部在找寻属于自己的快乐。在“超级女声”舞台上,快乐是属于大家的,不管歌唱得怎么样,开心、快乐无疑是最重要的。可以说,“超级女声”是一场署名快乐的精神盛宴。当然,“超女”舞台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诚如今年年度总冠军“尚雯婕”的黑马传奇,所能映证的是:只有平凡的人才能创造奇迹,打拼出人生的精彩。 

    同样,站在“超女”舞台上的每一位超女都是坚强的。面临一场场残酷的PK,她们用她们的坚强感染并激励了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坚强。 

    超女感动天下。“快乐中国,感动中国”,是湖南卫视的品牌宗旨。在这个“娱乐并营销着”的时代,大众早已开始了他们的狂欢,这种狂欢是自发的,不由自主的。生活中充满意趣,生活中充满向往,生活中充满欢乐,生活中充满微笑的意味。参加这个狂欢的不仅是大众,同样还要有商家,他们的“上帝”需要他们同样提供感动与快乐。 

    人的一生是在故事中度过的。故事的本质是要通过情节感动人心。在媒介经营当中注入戏剧性,将使其在必要的时候像戏剧情节那样曲折、突如其来或激动人心!“超级女声”

    真正做到让粉丝们一次又次地在“PK故事”中被感动。每位超女都是粉丝们自己选出来的明星,都是一个一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生动、感动人心的励志故事,这应该就是“超级女声”成功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当“超女”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等一起为“超女”呐喊助威的时候;当“超女”们走进聋哑学校,和聋哑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在湘南出现灾情的时候,“超女”们站在了公益舞台上,为灾区群众募捐的时候……太多的公益之举,让“超级女声”的意义又更加的深远了。 

    总之,能够让中国人感动并快乐的品牌,很有可能成为中国驰名品牌:能够让全世界感动并快乐的品牌,很有可能成为国际着名品牌。品牌的影响力越大,社会效益也就越大,同时创收也就越来越可观了。由此,社会效益作为成功的前提是非常重要的。

    二、经济效益是基础 

第4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221-01

群众文化工作的普遍性和广泛性的体现群众文化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早在建国初期就已经成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群众的文化工作逐渐呈现普遍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其主要的表现在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公益性上。

一、群众文化的重要意义

群众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群众文化作为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二、群众文化的社会效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群众文化的重要社会价值和作用也越来越凸现出来。

群众文化工作要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所以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时代主旋律,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倡导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和路线;把握先进的文化前进方向,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鼓舞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斗志,就能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高尚有趣的群众文化活动能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丢弃假丑恶,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了健康积极的心态,人们就会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把高尚的先进的文化思想融于头脑中,变成自觉的行动意识,就会自觉抵制社会上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再者,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文化氛围,人们增强了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群众文化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

三、群众文化的经济效益

在当前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不断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群众文化具有开放性、普及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它在不断的发展和整合过程中,结构也呈现出很大变化,其活动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教育、科学等领域。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的同时,由于人们对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就迫

使文化活动来积极推动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艺术、科学发展等领域的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产品创新,积极发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产业,对于扩大内需,拉动人们消费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群众文化活动激化了人们的生产、工作热情,人们就会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积极投入到各自的行业,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四、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发展方向

要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群众文化,除了公益性项目以外,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观念,不能为了追求短期片面的经济效益,而盲目扩展许多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当今市场经济形势下,公益性产业和经营性产业要适应群众需求,适应市场规律,使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都迈上新台阶。

五、结语

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相互依存群众文化的发展要以社会效益为前提,来推动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提高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反过来就能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两者的结合才能使群众文化更好更快的发展。

群众文化只有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才能更好地焕发出青春活力,走向更加繁荣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徐宾.新时期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1(15).

[2]王楠.开放式公园管理的探索[J].陕西农业科学,2011(04).

第5篇

一、公用事业的地位和作用

1、公用事业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城市的交通、供水、供气等公用设施,每一项都是城市有机的组成部分,都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是城市生产和生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市政公用事业是联系城市各要素,发展横向经济联系的纽带,是城市适度集聚、日益社会化的必备条件。

2、公用事业是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公用事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多是介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准公共物品。作为生产要素投入,不仅关系到其他生产者成本状况,还关系到能否正常、稳定地组织生产活动。加强城市供水、供气、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生产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为经济主体提供方便的社会服务,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公用事业的发展对于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带动作用,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市政公用事业自身的发展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间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4、公用事业的发展能带来巨大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公用事业的经营目标是多元的。与一般行业主要是以经济效益来考核其经营业绩的优劣不同,市政公用事业以社会和环境效益为首要目标,在保证社会和环境效益下讲究经济效益。

二、公用事业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1、建设资金的筹措

市政、公用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建设周期长,建设资金的投入光靠政府一条腿是走不通的。这些建设费的开征,保证了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有了一块比较固定的建设资金,使得各类项目能够比较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在发展中得到了自己应得的经济利益。

2、公用基础设施有偿使用

根据“谁得益,谁负担”的原则,合理收取有限的有偿使用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基础设施本身就是特殊的商品,也应按经济规律办事。几年来,我们在环卫行业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逐步使环卫行业步入良性循环的道路,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第一,取消4项环境卫生有偿服务收费:代运垃圾费,自设垃圾桶代运费,代运医院、生物制品等特种垃圾费,公厕收费。第二,10项环境卫生有偿服务收费纳入市场调节价管理:路面清扫保洁费、冲洗路面(送水)服务费、袋装垃圾服务费、工业废渣倾倒费、粪管道疏浚费、窨井清掏费、房屋沉水湾疏通费、居民清洁费、建筑物外表清洗费、公共洗车场(站)机动车辆清洗费。第三,建筑垃圾污染整治费、储粪池(沼气池)清掏及粪便代运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具体收费标准见下表:

3、引进工艺技术和设备,联合开发

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在燃气企业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立SCADA管网压力遥测系统,实现企业各个调度部门对于管网压力的时刻掌握,为燃气的调度工作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提高办事效率,节约人工成本;使用深井阳极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方式,建设阴极保护站,可以有效降低燃气管道的泄露次数;对天然气的储存进行了有效的改造,将原有的球罐改造成储存高压天然气,加大了单罐的储气量;在管道上采用PE管、3层防腐钢管等,这一系列对于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采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燃气设备的维护成本,为燃气的查漏抢修、日常管理等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为燃气相关工作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又能降低处理费用,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4、完善各种经济责任制

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要有一支稳定的队伍。过去,由于统得过死,机制不活,使得市政公用行业人员难留,招工困难。在改革的大潮中,我们大胆探索,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推行了全员岗位技能工资制,全员劳动合同制,项目承包经营责任制,项目招投标制等多种形式,搞活分配,提高了经济收入,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第6篇

中国的村镇银行理论上参考了西方国家的社区银行,理论界也将村镇银行的属性规定为社区银行。按照国际惯例“社区银行”一般指在一定地区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是扎根县域、服务“三农”,是“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国家扶持村镇银行的原始目标是为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注入资本,满足农村和农业的融资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机构成立之初,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或出资人须承诺恪守服务三农的宗旨,严格执行有关的政策和法规。但商业性运作的实行,使得村镇银行在开拓市场与选择客户时首先考虑资金的盈利性。而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以及作为风险高但效率偏低的弱势农业经济,它的天然属性和发展模式严重受自然和市场条件的影响,这不断驱使村镇银行调整资产结构,将资金转移到盈利更多的标的上,致使满足农村中弱势群体资金需求的政策目标无法实现。这极易动摇村镇银行服务三农、支援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

有学者通过2013年对重庆、四川、湖北等地19家村镇银行的贷款对象的调查数据发现,多数村镇银行把贷款服务对象重心放在县域中小企业身上。从平均值来看,这些村镇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的贷款比例占贷款余额的将近一半,为46.1%,最高比例为87%,而对农户和涉农企业贷款的比例平均值则分别为31.8%和13.4%,有的村镇银行甚至还没有发放涉农企业贷款的记录。

而通过对天津市辖区内的5家村镇银行调查发现,这5家村镇银行涉农信贷业务占比虽然较大,达到了77.76%,但贷款脱农化、大额化、短期化现象突出,涉农贷款中的较大部分流向了制造、批发和零售等行业,农林牧渔行业仅占贷款余额的4.57%,涉农贷款没有充分起到支农作用。

二、我国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功能弱化的原因

造成我国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功能弱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村镇银行在设立制度上存在弊端

1.村镇银行商业性与政策宗旨的矛盾。政府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是使之服务“三农”,这就使得村镇银行担负一定的政策意图。但是,在对村镇银行的性质的规定上,银监会颁布的《暂行规定》则明确表示:村镇银行是商业性金融机构,与一般商业银行性质相同,要按照商业银行制度设计和框架运行,把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作为经营原则,追求利润最大化。村镇银行的趋利性就决定了要改变其偏好使之服务弱势“三农”,前提是使他们获得收益或者不减少他们的收益。村镇银行在制度设计上存在弊端,商业性定位与其履行服务“三农”的职责存在一定矛盾,结果,村镇银行在经营当中不知不觉地就发生了业务的偏离,不能完整地服务于“三农”。

坚持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社会效益的集中体现。但是,村镇银行的营运架构又是基于利润最大化的终极目标。村镇银行既然是“商业性金融机构”,就必须尊重基本的商业规律而不能不惜代价机械地承担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而政策扶持的缺位,村镇银行为盈利只能争取县域的中小企业,而非为贫困农户提供贷款服务。

2.村镇银行发起人制度与政策宗旨的矛盾。《暂行规定》第25条明确规定,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此项制度被称为“主发起银行制度”。

事物都存在两面性。“主发起银行制”虽提升了经营安全性,同时却也影响村镇银行服务于“三农”的宗旨。设立村镇银行的主发起银行一般都在村镇银行中处于绝对的控股地位,这样主发起银行很容易会把新设立的村镇银行视作附属或者分支机构,用自己追求高利润的经营模式或其他考虑左右村镇银行的网点分布和经营方针,而不是去考虑设立村镇银行的政策宗旨。例如,近年来外资银行汇丰积极设立村镇银行。截止到2013年8月服务网点达到22个,是在中国内地中拥有最大的村镇银行网络的外资银行。分析人士指出,汇丰银行是利用政策借助村镇银行的设立来达到布局中国大陆的战略考虑,而不是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

另一方面,发起人资格、持股比例等准入门槛也造成了大量渴望进入的非银行业资本、包括大量民间资本的进入障碍。而按目前的股权结构设置,发起人一股独大,其他资本即使进入也往往难以获得股东应有的法人治理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他资本参与的积极性。

(二)涉农贷款业务风险大,农村地区信用环境差

目前村镇银行营业利润所得大部分仍然靠贷款业务支撑,中间业务收入只占很小比例,所以村镇银行的维持和发展只能依赖于贷款业务的开展质量。

村镇银行无法兼顾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原因在于,农村信贷的环境不够好。农村金融存在高风险、低收益特征农民缺乏有效的担保抵押物品农民贷款小额、分散、还款能力差等特性导致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避而远之。如果一味服务于“三农”,把主要资本用于开展个体农户、农村小企业的贷款业务,则无法兼顾村镇银行经济效益。

涉农贷款的高风险是由农业和农村自身特点决定的:首先,农业属于弱势产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很大,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是农户小额信贷形成呆账坏账的最主要原因。其次,任何一种农产品的市场供需情况都是不断变化的,而农副产品的生产周期长,信息相对滞后,使得生产面临极高的市场性风险。在土地和林权未实现确权的当下,农户一般缺乏有效的抵押品,在没有抵押品或抵押品不充足的情况下,借款人违约的强制执行变得没有保障,客观上存在着极大的信用风险。

另外,村镇银行未被纳入央行征信系统的客观现实也加剧了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村镇银行未加入央行征信系统,首先,不能享受央行征信系统提供的各类产品服务,不能较好地控制信贷风险。其次,村镇银行不能进入央行征信数据库,其发放的各类贷款在央行征信系统体外循环,会影响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的真实性,不利于完整、全面地反映企业和个人征信现状,也不利于推动整个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融资渠道狭窄,无法满足贷款需求自村镇银行成立以来,相比于存款,其贷款需求曰益旺盛。有些村镇银行的存贷比已经超过《商业银行法》规定的75%的标准。但由于成立时问短,且与分支遍布全国“国”字号银行相比其经营范围局限在某一地区,网点少,影响力有限,当地居民普遍感到陌生,认可程度低,所以吸储能力很低。而且农村储蓄存款的外流(商业银行用村镇存款余额补充城市贷款业务的“抽血”行为)和农民的积蓄较少也使得村镇银行的存款来源少,制约了其进一步扩展市场、扩大业务范围。

截至2013年,全国金融机构本币存款余额为104.38万亿元,而同期村镇银行的存款余额为4631亿元,仅占0.4437%。鉴于目前村镇银行不能进入全国拆借市场,只能向当地金融机构拆借资金,这就导致贷款的效率低下、成本高。

三、融资难问题分为内部融资难和外部融资难两部分内部融资难是指对主发起人资格的限制和融资途径的单

一。目前上市融资和自有资金积累的内部融资的方式均不可行。外部融资难是指融资渠道单一,表现为仍以存贷款业务为主,中间业务较少,同业拆借有限,服务体系滞后。

第7篇

关键词:医药分开 社会效应 经济效益

在医药分开后,大多数医院作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其整体经济效益如何得到保证,同时如何持续有效增强医疗服务的社会效应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这一问题值得各方加以关注。只有实现医院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增长,才能在确保医疗服务公益性的前提下,实现医疗机构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医药分开背景分析

医疗改革的步伐逐步加快,医药分开成为了新一轮医改的重中之重。简单来讲医药分开就是将医疗服务和医疗用药分开,使医疗行为与药品提成之间脱钩,医就是医治,而药不随医,通过医药分开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提升医疗的整体普适性,强化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增强其社会效应。在医药分开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平衡性,在政策指导下,实现医药分开,完善创新医院收入分配制度,维持并逐步提升医疗工作者的合规收入。长时间以来,我国的公立医院围绕经济效益而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药养医的不良风气,药品加成收入已经成为医院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条件。想要实现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取得医疗改革的重大突破,我们需要从医药分开入手。医药分开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药品流通的竞争机制,切断医院、医务人员与药品营销商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长时间以来药品利润都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来源。在缺乏配套政策和机制制度保证的情况下,盲目实施简单化的“医药分开”,直接切断药品提成,则将使医疗机构承受很大的经济压力,同时影响医疗从业者的从业积极性,进而最终背离医疗机构改革的初衷,可见医药分开的有效实施是一个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

二、医药分开后医院社会效应分析

医药分开后,患者单次医疗成本普遍下降,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有所提高。北京市在2012年开始先后在全市范围内选定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北京市同仁医院、天坛医院、积水潭医院这五家公立医院进行医药改革试点。经过试点后,可以看出试点医院的普遍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提升,一方面,医院开始增收医事服务费,使医生在提供医疗服务时能够获取到更为合理的回报,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励和鼓励医生尽职履职的作用,进而使得患者能够获得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在医药分开后,患者的医疗成本下降,优质医疗资源难以满足与日俱增的社会需求,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等方式,实现了对三甲等综合医院的扶持力度,使医院能够实现自身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为更多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总体来看医药分开后,医院社会效应更加突出,医院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医生在开药时少了倾向性,更注重于理性医疗服务。没必要做的检查就不做、高价药变为低价药,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情况下,医院的公益性、公共性更多被呈现出来。

医院社会效应具体体现在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公众满意度上。医药分开本身是利好于广大患者的,同时也是促进医院收支改革的重要措施。医药分开医院社会效应将持续放大,医院的公益性具体体现在药品零加成上,过往医院类似于企业,将药品作为一种商品进行加成销售,进而使医疗服务行为本身的公益性和社会福利性淡化,在药品加成取消后,通过医保制度的构建和实施,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了创新转变,患者利益最大化。公众对于医院的认知和评价发生改变,过往存在的负面评价逐渐减少,公众关注点逐渐转移到医疗服务本身,进而从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医院社会效应的释放。

三、医药分开后医院经济效益分析

医药分开政策实施之前,一些人认为医药分开后,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必然要下降,进而导致医疗工作者的自身收入减少。通过试点后,可以看出如北京友谊医院,将所有的药品一律取消加成,给患者的药品价格即为成本价,同步该院还取消了挂号费、诊疗费,结合实际设置了医事服务费。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等级的医疗服务,这其中按照医生的职级不同,患者所要承担的医事服务费也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医事服务费为主治医生医事服务费为42元,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知名专家的医事服务费分别为60元、80元和100元。看似医事服务费相对较高,但北京市医保将为参保患者报销40元,总体来看接受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医师提供医疗服务的支出有所增加。在医药分开后,试点医院加强了内部管理,积极探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途径和方法,有效提升了医疗服务整体水平,虽然患者在医事服务费方面的成本较高,但相比较取消的挂号费等费用及药品加成,患者总体医疗支出是下降的。

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的改变并没有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出现大幅下降,反而有所增长。一方面因为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得到体现,更多患者乐于到试点医院就诊,就诊患者增多,医院的收入就得以增加,医生按劳取酬,通过多付出劳动获取更高的收入。另一方面是医保政策的完善实施。医保放宽了用药的标准,扩充了药品种类进而使医院能够为医保患者提供更多优质药品,同时增加自身收入。同时在财政保障方面,实施医药分开后,各级财政部门均加大了对医院的财政保障力度,通过调研和规划后,在医疗领域投入了更多财政资金,进而更好满足于医院的发展和建设需要。

在新的医疗改革下,医院实行零差价率,药品成本价销售,这部分收入通常能够占到医院业务收入的三成以上,为了能够顺利实施医药分开,减少实施过程中的阻力,医改前后医院合理收入的差额部分将由财政资金予以补贴。作为医院如何将财政资金用到实处,合理化收支,提升医院经济效益将成为一个现实课题。医院应坚持规范化管理和创新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不断完善制度和机制,在实施医事服务费的基础上,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强化医疗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同时适度调整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使绩效收入占比提升,将绩效工资倾向于业务精、服务好的人员,营造一个公开、公正的内部氛围,使职工能够将心思放在服务上、放在提高医疗技能水平上。财政资金加大了对医院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使医院能够加快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仪器,增强了诊疗水平,进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扩大了医疗业务总量,在为患者提供合理和必要的医疗服务后,实现了医院的规范化增收。总的来看医药分开后,医院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稳步增长,医院的收入来源发生了改变,内部分配方式产生了变化,这些改变和变化都是积极和向好的,有利于医疗服务的长期稳定推进。

参考文献:

[1]宋进民,张会锋.关于健全完善医改多渠道补偿机制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 2013

[2]赵丽影.从医疗谈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J].科技致富向导,2013

[3]孟向东.浅谈新医改形势下医院加强经济管理的方法[J].全国商情,2013

[4]刘建.北京友谊医院医药分开工作分析报告[J].医院院长论坛-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

[5]方洁,邓丽琼,林双宏.医药分开对公立医院职工收入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13

[6]娄懿,王淑翠.国外医药分业改革的背景与实践[J].健康研究,2013

[7]沈远.新形势下推进医药分开的思考[J].中国药业,2012

[8]朱琛娴,龚纯贵,李捷玮.制度变迁视角下医药分开问题的路径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