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类风湿的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19 18:29:26

序论:在您撰写类风湿的医疗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类风湿的医疗方法

第1篇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针灸 推拿 中草药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以滑膜细胞的大量增殖,炎性细胞的大量浸润,血管翳形成以及软骨和骨的进行性破坏为特征,属一难治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免疫系统疾病,属中医“痹病”中之“顽痹”、“痹”、“历节”范畴。究其发病,可概括为“正虚”、“邪侵”、“痰浊瘀血”三个方面。正虚,则主要体现为营卫不和,气血亏虚,脏腑虚弱,阴阳失调;邪侵,是痹病发生的重要外因,《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又曰:“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正虚邪侵,正邪交争,则会形成正虚邪实的病理状态。阴阳气血不足,筋脉骨节失养,则见肢体关节酸软无力,面色萎黄,身体消瘦,四肢不温等“不荣”之症;寒湿入侵,阻滞经脉,气血闭阻,运行不畅,瘀血阻络,故又见肢节疼痛、肿胀,甚至畸形等“不通”之症。而RA患者病程长者,多耗伤气血,加之来中医院就诊者,多是久服西药(多为停停服服,不规则服药)未见效者,更是虚实夹杂,病情复杂者。验之临床上多以正虚邪恋,血虚寒凝者多见。养血通痹汤正为此症而设。中医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将近几年来中医中药治疗RA的实验研究成果从抗炎镇痛、调节免疫、细胞因子、细胞凋亡、清除自由基和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影响作一综述。

(一) 针灸中药结合疗法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RA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和机体免疫调整作用。张氏[3]采用针灸配合中药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整体与局部,辨证与分期相结合的方法,配合温灸。取穴:风池、三阴交、大椎、膈俞、足三里。局部取穴:根据患者病变关节取穴。辨证分期配穴:早期可配脾俞、胃俞、膀胱俞;中晚期可配肝俞、肾俞、大杼、膏育俞、关元等穴;缓解期可配气海、关元、足三里、神阙等穴。上述穴位每次选用6~7穴,穴位皮肤常规消毒,主穴以平补平泻手法为主,足三里和三阴交针后留针期间加灸,留针20min,温炙10min,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每5min行针1次,连续8周。中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用乌头汤加减。湿热痹阻型用白虎桂枝汤加减。水煎取汁400mL,200mL/次,2次/天,口服。连续服8周后统计疗效。总有效率为86.1%。巩氏[4]采用寒痹康汤(狗脊、羊藿、秦艽、独活、防风、细辛、熟附子、麻黄、青风藤、乌梢蛇、白花蛇、千年健、千斤拔、黑蚂蚁)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服。结合温针灸(曲池、三阴交、腕骨、合谷、内关透外关、犊鼻、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用毫针快速进针得气后,平补平泻,2天1次,每15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89%,疗效优于对照组 (P

(二) 推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推拿治疗可消除气血阻滞从而获得人体的平衡状态。现代科学的观点认为,推拿可使循环和神经系统活化从而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尽管推拿疗法不能治愈或阻止RA的进展,但公认的是,它可以缓解炎症相关的症状,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某研究小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推拿与提高RA关节痛儿童的心理机能相关。研究发现推拿疗法有助于减缓焦虑,情绪和疼痛等症状。由于缺乏科学机制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权威医学机构难以批准其对于RA的治疗。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对推拿疗法治疗RA进行临床试验以及详细的机制研究。

(三) 中草药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目前研究人员分析了许多有效治疗RA的中草药,其相关的机制也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以下将以雷公藤为例介绍中草药抗风湿的效果。

雷公藤(TWHF)是在治疗RA中药方剂中一种常用的草药。方剂中通常使用水提取物,使用醋酸乙酯和氯仿-甲醇萃取更利于避免其副作用,减少毒性。研究显示,二萜类化合物、雷公藤内酯、雷公藤内酯二醇、雷公藤内酯酮和雷酚内酯等是抗类风湿主要的有效成分。在胶原蛋白诱导的鼠RA模型中,雷酚内酯可抑制炎症和软骨素损坏。雷酚内酯治疗后可见类风湿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凋亡。在雷公藤给药后,可观察到该有效成分可抑制炎症因子(或蛋白)如TNF-α,IL-1,IL-17等。除此之外,黏附分子的表达如E-选择素,ICAM-1和VCAM-1也可被下调。总之,TWHF和它的有效成分的多靶点效应可改善RA的病理进展。但是,TWHF在临床使用中也存在一些并发症,主要表现在皮疹、唇干、痢疾、闭经和骨髓抑制等方面。除TWHF之外,临床中也常常使用许多其他的中草药例如粉防己、猫爪藤等。中草药的新药开发可丰富DMARD家族。

第2篇

关键词:中医西结合;类风湿关节炎;思路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7-1341-03

累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中年女性,我国患病率约为0.32%-0.36%,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的多关节炎。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踺等,造成。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本病属于中医“痹症”、“湿病”、“历节”的范畴。由于病因不明,目前尚无根治之法。但“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仍然可以通过辨病和辨证相结合进行辨治,取得比单纯西医或单纯中医更高的疗效,使病情得到缓解,推延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的时间。

1 认识疾病和探求病因病机溯本求源

1.1 流源,痹症,首见于《素问・痹论》“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

风湿,首见《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并提出“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名湿痹”。

历节,首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以上条文的描述和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颇为相似。

1.2 病因病机,自《内经》以来,诸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探讨较为深刻。如《索问・痹论》开篇即日“痹之安生”,歧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又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金匮要略》“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凤,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人水中,如水伤心,历节痛,黄汗出:故日历节。”“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诸病源侯论》“历节风之状,短气,白汗出,历节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足也。此由饮酒后腠理开,汗出当风之所致也。亦有血气虚,受风邪而得之者,风历关节与血气相搏交击,故疼痛也。血气虚则汗出;风冷搏于筋,则不可屈伸。为历节风也。”《圣济总录・历节风》“历节风者,由血气衰弱,为风寒所侵,血气凝涩,不得流通关节,诸筋无以滋养,真邪相搏,所历之节,悉皆疼痛,故为历节风也。”《丹溪心法》“遍身骨节疼痛,昼静夜剧,如虎啮之状,名目白虎历节痛。肢节肿痛,脉湿数者,此时瘀血。”《临证指南医案》“久痛必入络,气血不行。”《类证治裁 痹证》称痹久“必有湿痰败血瘀滞经络。”

综上所述,本病的发生为本虚标实;而以邪实为主要矛盾。正虚以肝肾不足,气血亏损为主,邪实有两个方面,一是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病理产物,瘀血、痰湿。二是外感六之邪,风寒湿热。正气不足,外邪乘虚而人,内外合邪,搏于经络关节,气血痹阻不通,故关节递历疼痛。由于虚、邪、痰瘀互致,“不通”“不荣”并见,导致了痹证错综复杂的病机,因而本病缠绵难愈,日久筋伤骨损,终至残疾。

2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自身抗体及X线改变

2.1 主要临床表现关节炎常表现为多关节、对称性、持续性肿胀和压痛,晨僵达1h以上。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及足趾关节最为多见,最为常见的畸形是腕和肘关节强直,掌指关节半脱位。重症患者关节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并因关节周围的肌肉萎缩、痉挛失去关节功能,生活不能自理。其他还可以出现如类风湿结节,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等病变。

2.2 实验室检查活动期的患者,类风湿因子效价在180以上,阳性率达80%。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浓度增高,阳性率达70%-80%。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尤其是IgG升高明显,补体C3升商。多数活动期的患者有轻度或中度贫血。此外,抗环瓜胺酸肽抗体、抗角质蛋白抗体等有助于早期诊断。

2.3 X线检查 一般都查手部、腕关节及足部关节,有时足部关节临床表现不明显,但X射线B见骨破坏。早期患者,除软组织肿胀和关节渗液,很少见到其他异常。几个月后可见关节附近骨质疏松,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不规则。晚期骨质破坏增多,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半脱位改变。

2.4 诊断标准 (1)晨僵至少少1h,持续6周以上。(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持续至少六周以上。(3)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肿胀6周以上。(4)对称性关节肿胀。(5)皮下类风湿结节。(6)类风湿因子阳性,RF效。价180以上。(7)手指关节X射线变化证实。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3.1 辨证论治效法仲景功求运用经方风湿在表,阻滞经络,关节疼痛,头甚疼痛,伴恶寒发热,咳嗽舌淡,脉浮,依照“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辨治。肺脾气虚,卫外不固,风湿痹阻经络。关节疼痛,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肢体浮肿,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浮。依照“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辨证。寒湿痹阻阳郁不伸,关节剧痛,不可屈伸,甚至强直拘急,遇寒加重,阴雨天气加重,舌质黯,苔白,脉弦紧,依照“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辨治,或依照“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辨治。气血不足,营卫虚弱,风寒之邪乘虚入侵经络,肢节疼痛,肤肌麻木不仁或汗出恶风,舌淡苔白,脉微涩而紧,依照“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辨治。血虚脉道失充,寒凝血脉滞涩,诸关节疼痛,手足厥冷。舌淡苔自,脉沉细,依照“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辨治。肝肾不足,寒湿着于筋骨,关节冷痛,昼轻夜重,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足跟痛,自汗短气,小便不利,面色(白光)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依照“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辨治。脾阳不运,内湿自生,内外合邪,湿流关节,关节疼痛肿胀,小便不利,大便稀薄,食欲不佳,舌淡胖,脉细弱。依照“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辨治。用参苓白术散合五苓

散加减。虚实互见,寒热错杂,关节肿大,功能障碍,形体消瘦,头晕心悸,短气乏力,恶心呕吐,脉细弱。依照“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辨治。此外,风湿热痹,关节肿痛,局部灼热发红,或兼发热,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可用四妙丸或白虎加苍术汤加减,消热利湿,祛风通络。痰瘀互结,关节肿痛且变形,活动时痛,屈伸受限,肌肉剌痛,痛处不移,舌黯红,有瘀斑,脉弦涩。可用身痛逐瘀汤活血消瘀,祛痰除胀。痰麝互结,气血两亏,关节疼痛,肿胀变形,活动不利,面色咣白,心悸气短,神疲倦怠,舌淡红,苔白,脉沉细。可用当归拈痛汤益气带血,化瘀祛痰,通经活络。肝肾不足,气血两亏,风寒湿邪侵袭日久,稽留筋骨。形体消瘦,关节变形,肌肉萎缩,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悸气短,脉细弱,可用独活寄生汤益肝肾,补气血,强筋骨,祛风湿。

总之,根据本病本虚标实,虚实来杂的病机特点,早期、中期以祛邪实为主。分别运用疏散风寒,清热利湿,行气活血等治法。晚期,邪实正虚并见,治本和治标兼顾,扶正祛邪,分别选用调补肝肾,益气活血,健脾除痰等治法。扶正方面要顾护阳气,祛邪方面始终不忘祛湿。

3.2 西医药物治疗“治本”为主兼“治标”急则“标本兼治”治疗愿则(1)抗炎止痛,减轻症状。(2)控制和减轻病情活动,防止或减少骨关节破坏。(3)最大限度保持关节功能。(4)尽量维持病人正常生活和劳动能力。

一线药物即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此类药物对类风湿关节炎只能暂时缓解疼痛症状,并不能改变病情的进展。因此不长期服用。主张个体化治疗,常选用酉乐葆、尼美舒利、消炎痛。

二线药物包括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及免疫抑制剂。此类药物对关节疼痛及晨僵有明显改善,使血沉、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下降。美国风湿病学会2002新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指出任何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如果具有进行性关节疼痛,明显晨僵、疲劳、活动性滑膜炎,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持续升高,或影像学证实有骨关节破坏,不论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否能充分缓解症状,都应在3个月内应用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包括羟氯喹、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柳氮磺毗啶,及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中药制剂,火把花根片具有较好的抗风湿及免疫抑制作用。

三线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此类药能迅速消除关节肿张、疼痛,长期服用副作用多,需慎用。严重关节炎用其他药物治疗无效可选用,常用甲强龙。

第3篇

关键词:中风;方剂;配伍;数据挖掘;双向聚类;聚类分析;知识发现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11.007

中图分类号:R2-05;R277.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1-0016-04

医学信息量的不断增长催生了一项目前在医学信息学领域的活跃分支——医学数据挖掘/知识发现。在该领域中,聚类方法是一项核心技术,是探索性数据分析和模式发现的一种重要手段[1]。聚类分析是一个将数据集划分为若干类的过程,其结果是使得同一类内的对象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不同类中的对象是不相似的[2]。在统计分析和模式识别领域,聚类已被广泛研究,提出了大量的理论和方法,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3]。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研课题(L2012345)

双向聚类(biclustering)源于Hartigan[4]提出的同时聚类算法,是一种对数据矩阵中的实例和变量同时进行聚类的新型数据分析方法,可同时使用对象及其属性来提取它们的联合信息,对稀疏和高维矩阵尤其有效,在应用上具有很多优势[5]。该方法在生物医学领域的首次应用见于基因表达谱的分析,随后在微阵列和生物信息学中得到广泛应用[6-8]。而将双向聚类方法应用于中医信息分析则刚刚起步,相关研究较少,笔者以中风病中医治疗组方配伍规律知识发现为例,对该领域内方-药两方面数据进行双向聚类,在对复方聚类的同时反映其配伍信息,以揭示其组方配伍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源数据采自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开发的《中国方剂数据库》和《方剂现代应用数据库》。预处理采用BICOMB(http:///m/user_content.aspx? id=300020),双向聚类分析采用gCluto(http://glaros.dtc. umn.edu/gkhome/cluto/gcluto/overview)。

1.2 数据采集

登录中医药在线()多库融合平台,检索策略为“主治=中风”,年代不限,命中记录情况为《中国方剂数据库》中1758条、《方剂现代应用数据库》中91条。套录后转换为文本格式的待处理源数据。

1.3 数据预处理

纳入资料标准:主治病证中明确出现针对中风、半身不遂、偏枯、神识昏蒙、言语蹇涩、口眼歪斜及其同义词或近义词等主症,或与已知的中风病因病机符合的方剂。排除资料标准:所治症状可明确为其他因素所引起偏枯、偏瘫等,无主症或主症不符合,以及属于治疗外感表证和类中风的中风方剂。

经标准过滤及整理后,共得到有效记录648条。首先对文本进行处理得到方名和药物组成两项信息,再对部分药名后不相关信息进行清洗,最后对药名进行规范和统一。本文涉及的中药异名,主要参考《中药学》[9]及《中药大辞典》[10]进行规范处理。

1.4 信息抽取

使用BICOMB的提取功能[11]进行方名和药名的识别和抽取。通过频次分析,初步归纳出不同药物在诊疗中使用情况。为确定核心药频次阈值,使用Donohue[12]根据齐普夫定律推导出的高频低频词界分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I1为词频为1的词个数,T为高频词中的最低频次数。再使用BICOMB系统的进行药方和药名统计,构建“方-药”向量矩阵,矩阵的行为高频药名,列为相关方号。

1.5 双向聚类

采用gCluto对上述矩阵的行和列同时聚类。将之前导出的高频矩阵导入gCluto中,聚类算法采用重复二分法(repeated bisection),类数量设置先后测试了从10(默认)到2,本着ISim(表示类间的紧密程度)尽量高而Esim(表示类间的离散程度)尽量低的原则,经对比发现4类效能最佳。相似性函数(similarity function)采用相关系数。判别函数(criterion function)采用I2。

聚类结果的类内和类间特征以描述度和区分度属性表示。根据各类对象中描述度(descriptive)较高同时区分度(descriminating)较低的原则来筛选效能最佳的各类代表方,作为方证对应判别的主要依据。

2 结果

2.1 预处理结果

预处理后得到有效记录648条,如:NO.1[方名]化风丹。[药物组成]白附子,天麻,羌活,防风,抚芎,人参,陈皮,石菖蒲,荆芥,甘草。NO.2[方名]化风丹。[药物组成]白附子,天麻,防风,荆芥,羌活,独活,人参,细辛,川芎,木香。NO.3[方名]化滞丸。[药物组成]荆三棱,蓬莪术,桔梗,大黄,陈皮,半夏,白术,旋覆花,鳖甲,葶苈子,紫苏叶,木香,沉香,麦芽,槟榔,舶上茴香,硼砂。

2.2 统计结果

Cluster 0类:191号方-龙珠丹(描述度2.3%):[药物组成]川乌,虎骨,牛膝,败龟,全蝎,白芷,附子,枫香脂,踯躅花,独活,藿香叶,僵蚕,麻黄,当归,白花蛇,地龙,萆薢,金毛狗脊,天麻,川芎,凌霄花,犀角,没药,朱砂,牛黄,麝香,乳香,龙脑。

Cluster 1类:567号方-再造丸(描述度7.8%):[药物组成]蕲蛇肉,全蝎,地龙,僵蚕,穿山甲,豹骨,麝香,水牛角浓缩粉,牛黄,龟甲,朱砂,天麻,防风,羌活,白芷,川芎,葛根,麻黄,肉桂,细辛,附子,油松节,桑寄生,骨碎补,威灵仙,萆薢,当归,赤芍,片姜黄,血竭,三七,乳香,没药,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天竺黄,制何首乌,熟地黄,玄参,黄连,大黄,化橘红,青皮,沉香,檀香,广藿香,母丁香,冰片,乌药,豆蔻,草豆蔻,香附,两头尖,建曲,红曲。

Cluster 2类:341号方-独活汤(描述度5.8%):[药物组成]独活,芍药,远志,薏苡仁,甘草,麻黄,丹参,陈皮,熟地黄,桂枝,,人参,防风,茯神,山萸肉,天门冬,厚朴,牛膝,五加皮,羚羊角,麦冬,山芋,白术,秦艽,黄芪,川芎,附子,石膏,升麻,防己,地骨皮,石斛。

Cluster 3类:207号方-夺命还真丹(描述度3.0%):[药物组成]天麻,人参,木香,白术,菟丝子,藁本,独活,川芎,僵蚕,黄芩,全蝎,半夏,熟地黄,蔓荆子,甘草,桂枝,生地黄,地骨皮,薄荷,黄连,,防风,茴香,知母,杜仲,茯苓,柴胡,桔梗,陈皮,枳壳,石膏,当归,羌活,白芍,麻黄,细辛,蛤蚧,金箔。

gCluto生成的可视化矩阵中,水平方向为高频药物聚类,垂直方向为这些药物的方聚类。方药矩阵中的四类树结构对应生成的山峰图见图2。

3 讨论

3.1 方药对应判别

将高描述度代表方和该类结果中的高区分度方进行药物组配比对,并结合可视化矩阵的类内药物聚类树结构分布,挖掘该类方中的核心药/药组,最后查阅文献进行方解和功效分析,梳理出方药证治规律。

以Cluster 0为例,将191号方-龙珠丹与类内区分度最高的341号方-独活汤进行组配比对,得到独活、牛膝、麻黄等药物为非该类代表药,排除在外。方解如下。

191号方-龙珠丹出自《杨氏家藏方》卷一,316号方-金汞灵丹出自《续易简》卷四,此二方都有祛风化痰、活络通经、开窍止痉的功效,主治风中经络,口眼斜。主要成分有犀角、牛黄、麝香、朱砂等,该配伍应用的代表方为安宫牛黄丸。方中牛黄、麝香为主药。牛黄味苦甘,性凉,气味芳香,具有清心豁痰、开窍、凉肝、熄风解毒的功效;麝香辛散温通,为开窍之首药,与牛黄配合突出了清热解毒、芳香开窍的特点。药性上,牛黄与麝香一温一凉、相反相成。朱砂镇静安神通心窍,龙脑芳香开窍,能化痰堕痰,辅佐主药加强镇心、定惊、安神的作用。

同类内描述度次之的316号方由牵正散加味转化而来,其主要成分为白附子、僵蚕、全蝎等。主要针对风痰阻络、经隧不利之证,祛风化痰、通络止痉。方中白附子辛甘而热,功能祛风化痰,为君药;全蝎、僵蚕有祛风搜风、通络止痉之功,其中全蝎长于通络止痉,僵蚕优于化痰驱络中之风,共为臣药。三药合用,药少力专,使风除痰消,经络通畅,则病证可愈。

其余方也都侧重于祛风化痰通络,共同点为都重用牛黄、麝香、龙脑、白附子、僵蚕、全蝎等祛风化痰、开窍通络的药物。该类方药适用于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体现了清热化痰、熄风开窍、急下通腑的治法治则。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之证,虽有本虚之证,但以风、痰、火等标实之候为主。此时邪盛,证偏实,按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当治以熄风化痰通络、清热通腑之法,速去其邪。

其余类别均可按此法进行比对分析。

3.2 证治配伍规律

①外风初中经络证:治法治则为祛风扶正、活血通络,标本兼顾。组方以祛风通络、辛温发散药为主,配伍养血调血活血益气药。代表方为夺命还真丹、保命延寿烧酒方、大秦艽汤。常用药对为:半夏+陈皮、羌活+防风、苍术+白芷、当归+川芎等。②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治法治则为清热化痰、熄风开窍、急下通腑。组方以侧重祛风化痰通络。代表方为龙珠丹、金汞灵丹、安宫牛黄丸。核心药/药组为:朱砂+麝香+牛黄、僵蚕+全蝎+白附子等。③气虚血瘀证:治法治则为益气活血。组方侧重用补气药,并伍以活血化瘀药。代表方为再造丸、神效活络丸、大活络丹。核心药对为:大黄+黄连、熟地黄+肉桂等。④肝肾亏损,阴虚风动证:治法治则为滋补肝肾、熄风潜阳。组方重用牛膝、杜仲等补益肝肾药,辅以丹参等益气养血药,攻补兼施,标本同治。代表方为独活汤、茯苓浸酒。核心药对为:附子+干姜、远志+石菖蒲、牛膝+杜仲等。

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成功抽取中医方剂数据库中的方药信息、结合不同证型配伍用药特点探索方剂制方要素,梳理出中医中风病方药证治规律。

4 结语

目前,中医药信息处理与分析中的数据挖掘方法种类繁多,本研究试用双向聚类方法探索疾病最为广泛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组方用药规律,从多维角度分析了中风病中医方药间的聚类关系,总结出针对4类证型的中风证治规律,是中医药数据挖掘领域的一次新的尝试,希望对后续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预期为方剂配伍理论研究、药性理论研究、中医临床用药研究提供新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 刘春鹤,赵玉虹,张相苏.试以双向聚类法分析肩周炎治疗热点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19):107-108.

[2] 崔雷.医学数据挖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6-68.

[3] 赵恒.数据挖掘中聚类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

[4] Hartigan JA. Direct clustering of a data matrix[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1972,67(337):123-129.

[5] Banerjee A, Dhillon IS, Ghosh J, et al. A generalized maximum entropy approach to bregman co-clustering and matrix approximation[J].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2007,8:1919-1986.

[6] Kluger Y, Basil R, Chang JT, et al. Spectral biclustering of microarray data:Coclustering of genes and conditions[J]. Genome Research,2003,13(4):703-716.

[7] Cho H, Dhillon IS, Guan Y, et al. Minimum sum squared residue based coclustering of gene expression data[C]∥Proceedings of the 4th S/A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SDM’04).2004:114-125.

[8] Cho H, Dhillon IS. Co-clustering of human cancer microarrays using minimum sum-squared residue co-clustering[J].IEEE/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Bioinformatics,2008, 5(3):385-400.

[9]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10]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11] 崔雷,刘伟,闫雷.文献数据库中书目信息共现挖掘系统的开发[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8,24(8):70-75.

第4篇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基因治疗;,载体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RA); 基因治疗; 载体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 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全身免疫性炎症疾病, 其发病机制也不完全明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等均不十分理想, 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最近研究表明, 基因治疗显示出了较好的前景。基因治疗是将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而发挥治疗作用,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生物医学高技术。基因治疗中表达载体的构建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理想的载体应该是滴度高、 能转染大量的细胞, 制备方便且重复性好, 能定向进入目的细胞并整合到宿主染色体特异定位点, 能以附加体的形式稳定存在, 转录单元有可调控的操纵元件, 以及不含能激发免疫应答的组分。目前, 在RA的基因治疗中使用的载体系统主要有病毒载体系统和非病毒载体系统。

1 病毒载体系统

病毒载体是指以病毒为基础的基因载体, 是对病毒基因组进行操作和改造, 使之能携带外源基因和相关基因元件, 并被包装成病毒颗粒, 而构建的基因导入系统。目前在RA的治疗中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病毒载体:

1.1 反转录病毒载体 反转录病毒属于正链RNA病毒, 是最先被改造且应用最为广泛(>50%)的基因治疗载体。其基因组大约为10 kb, 含有3个最重要的基因: 即gag(编码核心蛋白)、 pol(编码反转录酶)和env(编码病毒外膜蛋白)。基因排列的顺序是5′gagpolenv3′, 两端存在长末端重复区(LTRS)用于介导病毒的整合, env基因中含有病毒包装所必需的序列。反转录病毒载体具有转染率高, 可稳定整合表达、 宿主范围广泛及对宿主的毒性小等优点, 在RA的基因治疗中, 以反转录病毒作为载体已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用编码MT1MMP反义RNA的重组反转录病毒转染RA患者的滑膜成纤维细胞60 d后进行定量PCR、 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得MT1MMP反义mRNA是对照组的15倍, 其蛋白的水平大大降低, 关节软骨的损伤和炎症也有很大的减轻[1]。用构建的能分解成纤维细胞中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 CL)mRNA的核酶RzCL533和RzCL790的重组反转录病毒载体转染RA患者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2], 与对照组相比较CL mRNA分别降低到44%和20%, CL蛋白的水平从16.0 μg/L分别降到4.1和8.2 μg/L, 并明显地减少了软骨的破坏, 关节的炎症反应受到很大抑制。其不足的是, 逆转录病毒只能转染处于分裂增殖期的细胞, 其与受染细胞的整合具有随机性, 有潜在的危险性, 因此, 若要将其安全应用于人体, 还需进一步改造。

1.2 慢病毒(Ientivirus)载体 慢病毒是一类免疫缺陷性病毒, 由于其可引起慢性转染而得名, 属于逆转录病毒家族的成员。慢病毒载体与逆转录病毒载体的主要区别在于,

前者既能转染分裂的细胞, 也能转染非分裂的细胞, 可用于神经细胞、 巨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肌肉细胞和肝细胞等[3]。但慢病毒不能转染G0 期细胞, 这是由于在G0 期细胞中慢病毒不能进行逆转录过程[4]。将能表达鼠血管他丁(angiostatin)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载体(HIVvector)注入RA鼠的右侧膝关节[5], 与对照组相比较该鼠此关节滑膜细胞的增生和血管翳的形成明显被抑制。经过改造的含有TNFα基因的有蹄类猫免疫缺陷病毒(FIV)载体也能高效转染SCID鼠膝关节原代滑膜细胞[6]。免疫缺陷病毒载体是基因治疗的一种有效载体, 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如需要获得产生高滴度和连续的载体细胞系, 制备重构高转化率和高整合率的载体等。

1.3 腺病毒载体 腺病毒是无包膜的线性双链DNA病毒, 其基因组长约36 kb, 含有早期转录区(E1、 E2、 E3、 E4)和晚期转录区(L1、 L2、 L3、 L4、 L5)。E1基因位于基因组的1.0~1.6基因图距单位(Mu), 为病毒复制的必须区, 缺失E1基因的腺病毒为复制缺陷的腺病毒载体。E3区位于基因组78~86 Mu, 是病毒复制的非必须区, 可作为外源基因的插入区。腺病毒载体通常缺失E1和E3区域。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 腺病毒载体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1)基因组大, 可插入大片段的外源基因(至多可达35 kb); (2)可高效地转染不同类型的人组织细胞(体外实验转染效率通常接近100%);(3)可转染非分裂的细胞; (4)在细胞培养物中有高滴度的重组病毒产量(>1014/L); (5)进入细胞后并不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 仅瞬间表达, 因而安全性较高, 由于腺病毒载体具有上述优点, 故在RA的基因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将能表达凝血酶敏感素1(TSP1)的腺病毒载体(AdTSP1)的鼠关节内注射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模型[7], 与对照组相比较, 其CIA的严重程度降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成量减少, TS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生成量增加, 滑膜肿胀得到抑制, CIA可得到很大的改善。用复制缺陷性编码ras显性负性突变体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xRasDN)转染RA患者的滑膜细胞和原代成纤维样细胞后, 检测结果表明AxRasDN可显著减少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在转录和蛋白水平均可抑制成纤维样细胞分泌的IL1诱导的IL6生成, 使关节炎症得到明显改善[8]。能表达IL13的腺病毒载体在RA模型中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 足肿胀体积减少, 骨损伤减弱,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和多形核细胞数量等关节炎症的指标明显下降, 炎症得到明显改善; 而腺病毒由于其基因组复杂, 难以构建包装细胞系因而使之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1.4 腺相关病毒载体 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是一种缺陷型非病原性人类细小病毒, 是目前发现的最小、 结构最简单的DNA病毒, 含有1条线状单链DNA, 其复制依赖于辅助病毒(腺病毒或单纯疱疹病毒), 可转染分裂期及静止期的细胞。AAV载体虽然存在着不能插入较大的外源基因(

1.5 疱疹病毒载体 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属于人嗜神经病毒, 可在神经元细胞内建立潜伏转染。HSV1可被改造成两类载体: 一是扩增子(amplicon)载体, 即仅把HSV1的复制起点和包装信号序列插入到细菌的质粒中。当其转染至包装细胞后, 用HSV1辅助病毒超转染, 便可获得含有扩增子的假病毒。另一类为重组的HSV1, 即删除了与复制相关的非必需基因, 以减少其对细胞的毒性, 可用于在宿主神经元细胞中长期表达外源性治疗基因。但如果宿主的神经元细胞中已潜伏了野生型HSV, 就很可能重新激活病毒而进入裂解期。松鼠猴疱疹病毒(squirrel herpes virus, SHV)是疱疹病毒家族中的一员, 为双连DNA分子结构, 比较容易转染哺乳动物的细胞。SHV 载体是第一个被应用的基因治疗载体。体内外的实验均证明SHV 载体携带的目的基因可在靶组织中长期持续表达。用编码可诱导抗炎性细胞因子生成基因的重组SHV 载体转染RA大鼠成纤维滑膜细胞, 可检测到IL10的生成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IL1β诱导的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生成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RA炎症得到明显改善[10]。

2 基因转移的方法

虽然病毒载体作为基因传递的工具已广泛采用, 但病毒性载体仍存在着不少的局限性: 如均可诱导机体产生某种程度的免疫反应, 具有插入突变致瘤、 致毒的风险, 载体的容量有限, 制备滴度不高等。而非病毒载体则具有无传染性、 不限制载体容量, 可大量制备等优点而受到亲睐。目前在RA的基因治疗中应用的非病毒载体主要是质粒DNA, 也可以是无载体的核酸, 如反义寡核苷酸、 核酶及siRNA等。而非病毒载体系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更多地放在了对其导入系统的组成和工艺方法的探索和发展上。质粒DNA进入靶组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电转移法 体内电转移是适用于向各种组织和器官转运基因的一种物理方法, 也是最常用的一种非病毒载体转移基因的方法。电转移的效率和细胞通透性高度相关。体内电转移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 不仅是因为其是最有效的非病毒基因转移技术, 而且成本低、 最易实现、 安全性高, 其效率还可通过改善靶组织的生物扰动性、 质粒DNA的结构和编码蛋白的设计来提高[11]。用这种方法把质粒编码的3种人TNFα的可溶性受体(单体hTNFRIs型、 嵌合体hTNFRIs/mIgG1和hTNFRIs二聚体型[12])转移进CIA鼠模型, 其蛋白表达可持续6个月, 炎症表现和组织学特征都得到明显改善, 表明电转移是一种有效的转运抑炎性细胞因子或抗炎性细胞因子基因的方法。

2.2 基因枪直接注射法 基因枪是一种专门用于基因转移的高压枪, 可以把平均直径约为4 μm的钨等金属粒子射入细胞中, 若将目的DNA附着在金属粒子表面, 就可以实现基因的直接转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用细胞或组织直接操作, 给基因转移提供了便利。据报道, 用基因枪向CIA鼠模型直接注射能表达IL4的质粒[13], 可使该鼠炎症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明显下降。

2.3 脂质体转染法 脂质体特别是阳离子脂质体作为一种基因转运介质已得到广泛应用, 与其他非病毒基因转运系统一样, 其具有生产简便、 毒性低及无转染危险等优点。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将外源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细胞的研究。能表达抗炎性细胞因子(如IL10)的重组质粒, 用脂质体转染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原代滑膜细胞, 表达的IL10 mRNA和蛋白水平都比对照组有很大提高。把构建的含有IL18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BL18PE38)用脂质体转染RA小鼠的原代软骨细胞后[14], 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鉴定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IL18在软骨细胞中可成功表达。但脂质体/DNA复合物与病毒载体相比较其在体内转基因的效率低, 因为脂质体介导的转基因有赖于受染细胞的分裂增殖活性, 而即是在生长旺盛的肺癌组织中处于分裂期的瘤细胞也少于20%。

2.4 人工酵母染色体法 人工酵母染色体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载体, 具有克隆百万碱基对级(Mb)的大片段外源DNA的能力, 可以保证巨大基因的完整性; 即保证所有顺式作用因子的完整并与结构基因的位置关系不变, 保证较长的外源基因片段在转基因动物的研究中整合率的提高。由于基因的完整性良好, 目的基因上下游的侧翼序列可消除或减弱基因整合的位置效率。人工染色体表达系统(artificial chromosome expression system, ACE system)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非整合、 非病毒的基因表达系统, 像体内天然染色体一样发挥作用, 较其他表达载体的优点在于可长期稳定地表达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把编码LacZ和红色荧光蛋白标记基因的鼠人工染色体移植入佐剂性关节炎鼠的滑膜成纤维细胞中, 24~48 h后检测被移植的人工染色体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提高。

3 结语

基因治疗目前还处于发展的早期, 其在体外或动物实验中所获的结果尚不能在人体中完全实现, 在临床中的应用还面临许多困难, 包括: 选择更有效的目的基因, 确保载体的安全性, 将带有治疗作用的载体高效率的转移到人体内, 保持这些重组载体在人体内能长期、 稳定地高效表达出预定的基因产物, 有效地将基因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 以及更有效地减轻人体对重组载体的免疫作用等。目前在各种研究中, 病毒载体以其高的转染率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 但因其容纳外源基因的量少、 稳定性差, 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反应等缺点在应用上又受到一定的限制。用非病毒载体来转运基因, 虽然转运基因表达的时间短,转染率低, 但非病毒载体安全可靠、 稳定、 对外源基因的容纳量不限, 不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反应和易于生产, 因此, 将是很有前景的基因治疗载体。

参考文献

[1] Rutkauskaite E, Volkmer D, Shigeyama Y, et al. Retroviral gene transfer of an antisense construct against membrane type 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reduces the invasivenes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synovial fibroblasts[J]. Arthritis Rheum, 2005, 52(7): 2010-2014.

[2] Schedel J, Seemayer CA, Pap T, et al. Targeting cathepsin L (CL) by specific ribozymes decreases CL protein synthesis and cartilage destruct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 Gene Ther, 2004, 11(13): 1040-1047.

[3] Bachrach E, Li S, Perez AL, et al. Systemic delivery of human microdystrophin to regenerating mouse dystrophic muscle by muscle progenitor cells[J]. PANS, 2004, 101(10): 3581-3586.

[4] Berns K, Hijmans EM, Mullenders J, et al. A largescale RNAi csreen in human cellsidentifies new components of p53 pathway[J]. Nature, 2004, 428(6981): 431-437.

[5] Kato K, Miyake K, Igarashi T, et al.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vectormediated intraarticular expression of angiostatin inhibits pro

gression of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in mice[J]. Rheumatol Int, 2005, 25(7): 522-529.

[6] Lin YL, Noel D, Mettling C, et al. Fel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 vectors for efficient transduction of primary human synoviocytes: application to an original model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 Hum Gen Ther, 2004, 15(6): 588-596.

[7] Jou IM, Shiau AL, Chen SY, et al. Thrombospondin 1 as an effective gene therapeutic strategy in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J]. Arthritis Rheum, 2005, 52(1): 339-344.

[8] Yamamoto A, Fukuda A, Seto H, et al. Suppression of arthritic bone destruction by adenovirusmediated dominantnegative Ras gene transfer to synoviocytes and osteoclasts[J]. Arthritis Rheum, 2003, 48(9): 2682-2692.

[9] Apparailly F, Millet V, Noel D, et al. Tetracyclineinducible interleukin10 gene transfer mediated by an adenoassociated virus: application to experimental arthritis[J]. Hum Gene Ther, 2002, 13(10): 1179-1188.

[10] Wieser C, Stumpf D, Grillhosl C, et al. Regulated and constitutive expression of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by nontransforming herpesvirus saimiri vectors[J]. Gene Ther, 2005, 12(5): 395-406.

[11] Bloquel C, Fabre E, Bureau MF, et al. Plasmid DNA electrotransfer for intracellular and secreted proteins expression: new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and applications[J]. J Gene Ther,2004,6(Suppl 1): S11-23.

[12] Bloquel C, Bessis N, Boissier MC, et al. Gene therapy of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by electrotransfer of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soluble receptor I variants[J]. Hum Gene Ther, 2004, 15(2): 189-201.

第5篇

关节疼痛自用药

王大妈近两年发现自己的手有点变形,不时感觉对称的手指小关节胀胀的。她想一定是退休前长期在纺织工厂里从事车间工作留下的后遗症,加上自己年纪大了,这种关节毛病总是在所难免。

因此王大妈就自己买了消炎止痛药,每到手关节肿胀时就服上几片,缓解疼痛感。可吃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的胃时常感觉不适,打嗝腹痛也是常有的事。王大妈的老伴提醒她:“肯定是你平时一直吃药,吃坏了胃啦。”听了老伴的话王大妈就停用了消炎药,关节痛也就这样一直时好时坏的。

服用中药见好转

一天王大妈想去超市,在门口遇到了隔壁抱着大包小包的孙阿姨。“孙阿姨,你买了什么好东西啊?”“我前段时间在报纸上看到治风湿的中药广告,治疗风湿骨痛‘两片止痛,一瓶痊愈’。我就买了一瓶试试,感觉效果真是不错。这不又邮购了一包吗?”

王大妈心想自己的关节一直很痛,不如先买一包来试试。于是她便向孙阿姨要了地址也邮购了一包。服用后她感觉效果还不错,就是胃口增大,脸也渐渐变圆了。

检查原是类风湿

那天周末,孩子们来看王大妈,她忙着煮饭却突然不慎摔倒。孩子们都惊坏了,立刻把她送到医院。

通过检查医生确诊王大妈是股骨颈骨折,望着满月脸的王大妈,医生追问发现她长期服用的中药含有大量激素,由此造成了骨质疏松。进一步检查又显示她的类风湿因子为阳性、血沉高,对称小关节肿胀变形。原来一直令王大妈困扰的关节痛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案例提示:

抗风湿不仅需要消炎止痛

治疗类风湿关键是防止关节破坏和畸形。除镇痛消炎药外,还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不可盲目自服“纯中药秘方”

很多小广告中宣传的效果极佳的中成药成分不明确,可能含有大量激素,大家万不能自行服用这些没有药品批号的药物。

正确认识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结缔组织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疾病。

类风湿的几大症状

晨僵――最重要的早期信号

早晨起床时会感觉关节发紧、僵硬或者活动不灵、行动受限,但并不感到剧烈疼痛。

小关节肿痛――多呈对称性

常侵及掌指关节、腕关节、肩关节、趾间关节、踝关节及膝关节。关节红、肿、热、痛、活动障碍。

小锦囊 发于指关节的类风湿如何辨别

怕冷:手指对寒冷特别敏感,一遇冷水很容易发白、发紫、麻木甚至疼痛。

近侧:最好发部位为近躯干侧指间关节。

尺偏:小指侧为尺侧,早期可见手指往尺侧偏斜。

肌萎:病人早期往往就有指骨肌肉萎缩。

色沉:在病变指间关节的背侧往往见有色素沉着而发暗褐色。

类风湿性关节炎日常生活须知

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时好时坏,目前并无根治方法,只能暂时控制病况。

日常注意保暖。清晨起床时可做些暖身运动,像伸展划水的动作。关节疼痛时可尝试热水浴,减轻疼痛。

切勿任意进行推拿、按摩、拔罐等传统关节疼痛的治疗方法,以免造成病情加重,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或延误治疗的黄金时机。

多食含维生素A、C、D、E或含钙、铁、铜的食物。

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可轻视

类风湿的关节病变可以致残,但不会致死,而关节外表现常是本病致死的原因。

类风湿性血管炎:这是本病的基本病变,除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外,全身其他处均可发生血管炎。

类风湿性心脏病:心脏受累,心肌、心内膜及瓣膜环纤维化或形成类风湿性肉芽肿。

类风湿性肺病:慢性纤维性肺炎较常见,肺小血管发生纤维蛋白样坏死及单核细胞浸润,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及胸痛。

其他:肾脏损害、角膜炎、干燥综合征、消化道损害。

专家提醒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结缔组织瘸

结缔组织病包括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及血管炎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有许多共同点,如皮肤,关节,肌肉、心、肾等可同时受累,病程长、变化多,可伴发热,关节痛,血沉增快等。结缔组织病病情常较严重,有的还会影响生命。

中老年女性更需警惕类风湿性关节炎

年龄与绝经均可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康复

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的关节破坏度、身体残疾更为严重。而且绝经后妇女比即将绝经和绝经前3年的妇女存在更为严重的残疾。

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预后效果不及男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为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虽然女性和男性通过治疗均能很快缓解,但女性类风湿患者的最终预后不如男性。

四大原则规范治疗类风湿

类风湿虽然不能根治,但却可以控制。经过规范的治疗,完全可以让疾病停留在初级阶段,不继续发展。

原则一:尽早诊断

类风湿病情在半年至一年内就可以发展为关节畸形,甚至还会造成内脏的损害,因此早期发现并确诊尤为关键。

特别提醒:

类风湿因子呈阳性尚不能确诊

其他疾病类风湿因子也会呈阳性,甚至也出现于大约5%的正常人群中。必须结合其他综合因素,才能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其他易混淆的疾病

增生性骨关节炎:受损关节以负重的膝、脊柱等较常见,无游走现象。

结核性关节炎:类风湿限于单关节或少数关节时可与本病鉴别。

其他结缔组织疾病

硬皮病:数周后肿胀会突然消失。

皮肌炎:肌肉疼痛和水肿并不限于关节附近,心、肾病变多见。

原则二:合理用药

类风湿治疗方法是联合用药治疗,治标的药物和治本的药物需要配合使用。长期坚持规范用药,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

缓解关节疼痛、肿胀和炎症药物――预防、延缓疾病的进展

抗炎止痛: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皮质类固醇:泼尼松、强的松

缓解病情抗风湿药――抑制免疫反应

免疫抑制剂:氨甲喋呤、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胞霉素

生物制剂:苄青霉素二苯甲胺、B细胞单克隆抗体

专家解答:什么时候需要手术治疗?

当关节功能严重损害,疼痛无法用药物控制时,手术是恢复关节功能的最好选择。

原则三:定期随访

类风湿不可根治,常伴随患者终生,随时可能发病。

罹患类风湿,定期检查是关键对症施治

医生通过全面检查后会为

病人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建立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坚持每两个月一次随访

医生会有针对地调整药物,减轻疼痛及炎症,保护关节功能。病情稳定后还会酌情减量,甚至考虑是否停药。

原则四:持之以恒

类风湿的治疗和控制是“终身制”的。既然这是一个长期工程,就需要患者有坚持下去的毅力,不能半途而废。

患者什么情况下应注意休息?

1 急性发作或反复发作并有发热、血沉明显增快和白细胞增高

2 受累关节显著肿胀,关节腔有积液

3 颈椎或下肢负重关节病变明显

4 并发血管炎或心肺病变

特别提醒 不可长期卧床,2~3周为宜

患者在急性症状或关节疼痛减轻时。即可下床活动。若长期卧床休息会招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萎缩和骨质脆性增加等危险。

小贴士:

多晒太阳有利病情缓解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应多晒太阳。宜采用局部照射,照射时间一般选择上午9~11时,下午3~5时。夏季以上午为宜,冬季以下午为佳。不宜在阳光下看书看报,以免对眼睛造成损伤。

锻炼、饮食两手抓,有效控制类风湿

晨练散步法

晨练和散步不仅可增强类风湿病人的体质、促进其康复,还可以增加关节的适当活动,从而减少关节僵直与畸形,减少残疾的形成。其主要方法有:

1 快速走路和倒走

2 太极拳、太极剑、五禽戏等中华传统武术

3 医疗保健气功

4 骑自行车、跳老年迪斯科、传统舞蹈、健美操、打羽毛球

5 也可以进行关节体操等简单的关节功能锻炼

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身体情况及爱好等自行选择。病情较轻的可选择动作复杂、活动量大的活动。病情较重的可选择动作简单、活动量少的活动。

类风湿性关节炎饮食YES&NO

×加重类风湿的食物

高脂肪类 脂肪在体内氧化过程中会产生酮体,过多的酮体对关节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患者不宜多吃牛奶、肥肉等,炒菜、烧汤也宜少放油。

海产类 病人不宜多吃海带、海参、海鱼、海虾,因其含有尿酸,被人体吸收后,能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盐结晶,使关节症状加重。

过酸、过成类 花生、白酒、白糖以及蛋等酸性食物,成菜、咸蛋、成鱼等过成食物食用过多都会加重病情。

咖啡 每天喝咖啡三杯以上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率比喝得少的人高出一倍。

√能缓解类风湿的食物

苦瓜、苦菜、马齿苋、丝瓜

清热解毒,可缓解关节局部发热、发痛。

薏仁、豆腐、芹菜、山药、扁豆

健脾利湿,可缓解肿胀症状。

青菜、水果

满足人体对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纤维素的需求,改善新陈代谢。

第6篇

蒙医把现代西医称的风湿性关节炎病为一“协日乌苏”病即黄水病,蒙医名著《四部医典》记载黄水病是六基因之病基,黄水流注于全身各个脏器间,具有供给营养体素、血液补充、兹生并调节体液、脑脊液、滋润肌肤脏腑,保持关节,有利于关节的伸展活动等诸多生理功能。如果受饮食多少,质量类别不协调,胃肠肝胆及心血管疾患,便引起免疫功能低下,可对黄水的正常生成和生理功能产生直接影响,或者长期受风寒潮湿气候等外界因素和“赫依”(风)相结合便发生寒变,产生寒性黄水病,关节发麻。遇寒则加重,遇热则舒,舌苔薄白,尿色泡沫多白,脉象沉而驰缓。

一般资料:全国第三次风湿会议纪要诊断的标准我们在2000-2004年共治疗住院和门诊病人共33例。在所治疗的33例病人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20-60岁为23例,18岁以下3例,61岁以上7例。

生理检验:类风湿因子(+)血沉加快≥25mm/h者26例,X线片显示,33例中关节骨质疏松,骨破坏9例。以膝关节为主,行走困难者为11例,同时有关节腔积液者7例。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抗“O”阳性,以上患者均有明显体征症状,关节疼痛,节段性呈游走性串痛,肢体沉重肌肤麻木,手足拘挛,遇寒则甚得热则减。

治疗方法: (1)关节腔有积液者先行抽取积液,然后再进行穴位注射。取穴:主要以膝关节一膝眼穴位配阳陵泉。肘关节一曲池加内关。肩关节一肩贞加三角肌。穴位注射方法:取施沛特一玻璃酸钠注射液(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公司生产)20ms/支,分4-6处穴位注射,应先回抽无血液后再注射,注射时应避开血管和神经。每间隔5天注射一次,2次为一个疗程。

施沛特一(玻璃酸钠)为关节滑液的主要成份。是软骨基质的成份之一。在关节腔内起作用。减少组织之间的摩擦。同时发挥弹性作用。缓冲应力对关节软骨的作用。发挥应有的生理功能。关节腔内注入高分子量、高浓度高粘弹性的玻璃酸钠。能明显改善滑液组织的炎症反应。提高滑液中玻璃酸钠含量。增强关节液的粘稠性和功能。保护关节软骨,促进软骨的愈合与再生,缓解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五色澄明的粘稠液体。用于改善膝关节、肩周炎等症的改善药物。

蒙药珍宝丸由:藏红花、牛黄、麝香、珍珠、沉香等29味药组成,具有清热、安神、舒筋活血,除“协日乌苏”功效,临床多用于风湿、类风湿,肌筋萎缩,神经麻痹、白脉病、瘟疫久治不愈等症。

用法:每日两次,一次13-17粒,温开水送服。

疗效标准:

痊愈:关节肿痛,晨僵全部消失,关节活动自如,血沉正常“抗O”类风湿因子转阴,原走路困难者能持续行走,各项指标1年内无复发者。显效:具备以上痊愈标准,各项指标基本正常在半年内无复发者。

有效:关节肿痛减轻,活动度增大。各项指标在1-6个月内有复发者。

无效:关节肿痛及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治疗结果:痊愈20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治愈率81.8%。总有效率93.9%。

第7篇

[关键词] 传统中医药;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草药;针灸;胆碱能抗炎通路;推拿

[中图分类号] R59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a)-0010-02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CAI Wenhong1 SUN Baodong1 ZHANG Baofeng2 CHENG Wenxiang3 HU Yiping3 YUE Ye3 ZHANG Peng3

1.Department of Rheumatology, Shenzhen People's Hospital in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020, China; 2.Department of Nutrition, Shenzhen People's Hospital in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039, China; 3.Center for Translational Medicine R&D,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055, China

[Abstract]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is difficult to cure. Many methods have been used for its treatment, among whic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strategy. All of the three parts of TCM: Chinese herbs,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have been reported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therapeutic effects on RA. Also the mechanism exploration is under process. Many effective ingredients of anti-rheumatic Chinese herbs have been found to inhibit RA development and some of the effective ingredients have been verified. Furthermore, greatly enhanced life quality of RA patients was obtained using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to relieve pain, expand joint motion and modulate emotion which mainly correlated with the possible modulation of immune system, nerve system, endocrine system, etc. Thus, a systemic review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CM on RA is necessary. Research shows that increase joint activies and to regulate mood way to inmune system, nervous system and endocrine system and related regulation. Therefore, systematic review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effect is necessary.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heumatoid arthritis; Chinese herbs; Acupuncture; Cholinerg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 Massage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炎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关于该疾病的治疗,常使用的药物为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1]。但是由于DMARDs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进展的自身局限性,以及其潜在的副作用,探索新的高效低毒的抗类风湿药物迫在眉睫。目前,药物治疗合并辅助疗法已成为RA治疗的主流方向。基于该观点,笔者认为传统中医包括中草药、针灸和推拿术是治疗RA的一条新的途径。因此,总结目前中医在治疗RA中的研究现状是十分有用的。笔者在Pubmed中搜索以下关键词“传统中医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草药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针灸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按摩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包含或者不包含“临床问题”的均被采用和分析,与主题相近的文献均被引用。

1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中医理论中的病因学

在现代医学的观点中,RA被认为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疾病,目前认为该疾病是由于免疫系统紊乱而触发,从而引发疾病的进展。在中医理论中,三个主要的因素可导致RA的发病,其分别是“风”,“湿”,“寒”[2]。“风”指疾病的骤起,其症状表现多样,易受环境影响而变化。风引起的风湿痛主要出现在疾病的早期。“湿”主要与天气相关,涉水或潮湿的地面可引起或加重症状。“寒”是指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导致症状加重,可通过保暖来改善。“寒”主要可引起四肢如手和脚的关节炎。在这些部位末梢循环较差,容易引起寒症。这三种与天气相关的因素与现代风湿病学中RA的起因也是一致的[3]。

2 中草药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目前研究人员分析了许多有效治疗RA的中草药,其相关的机制也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以下将以雷公藤为例介绍中草药抗风湿的效果。

雷公藤(TWHF)是在治疗RA中药方剂中一种常用的草药。方剂中通常使用水提取物,使用醋酸乙酯和氯仿-甲醇萃取更利于避免其副作用,减少毒性。研究显示,二萜类化合物、雷公藤内酯、雷公藤内酯二醇、雷公藤内酯酮和雷酚内酯等是抗类风湿主要的有效成分[4]。在胶原蛋白诱导的鼠RA模型中,雷酚内酯可抑制炎症和软骨素损坏[5]。雷酚内酯治疗后可见类风湿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凋亡[6]。在雷公藤给药后,可观察到该有效成分可抑制炎症因子(或蛋白)如TNF-α,IL-1,IL-17等[7]。除此之外,黏附分子的表达如E-选择素,ICAM-1和VCAM-1也可被下调[8]。总之,TWHF和它的有效成分的多靶点效应可改善RA的病理进展。但是,TWHF在临床使用中也存在一些并发症,主要表现在皮疹、唇干、痢疾、闭经和骨髓抑制等方面[9]。除TWHF之外,临床中也常常使用许多其他的中草药例如粉防己、猫爪藤等。中草药的新药开发可丰富DMARD家族。

3 针灸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针灸是指使用细针插入特异的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该方法基于中医的经络理论。临床治疗中包括针刺镇痛和针灸疗法,该方法可缓解疼痛,减轻炎症。中医针灸除用手操作之外,也常常使用电针疗法。

3.1 临床疗效研究

根据样本量大小和条件的不同,针灸的预后也不同。一组来自采用电耳针疗法的俄罗斯RA患者的双盲试验,结果表明所有的患者均感觉良好,血液学检测结果显示统计学意义上有显著性的提高[10]。日本的一组采用PET方法进行的随机试验,结果表明针灸可减轻RA患者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11]。但是,临床试验和样本量的不足要求该疗效的验证需要基于标准操作的大规模临床试验[12]。

3.2 可能存在的机制

研究指出以下通路可能导致针灸缓解疼痛的功能:刺激皮肤Aδ 和C传入纤维和肌肉Ⅱ和Ⅲ类传入纤维[13];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抗炎物质和其他神经递质参与了疼痛抑制[14]。除以上所述,在针灸治疗的RA患者血清中可观察到IFN-γ,IL-2,IL-4和IL-6水平提高,同时伴随TNF-α水平的下降[15]。而且,针灸可调节由Th1和Th2细胞衍生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平衡[16]。研究发现乙酰胆碱的抗炎效果是由乙酰胆碱和α7烟碱型受体以及随后NF-κB通路的下调和Jak2-STAT3通路的上调联合作用所引起[17]。

4 推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推拿治疗可消除气血阻滞从而获得人体的平衡状态。现代科学的观点认为,推拿可使循环和神经系统活化从而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尽管推拿疗法不能治愈或阻止RA的进展,但公认的是,它可以缓解炎症相关的症状,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某研究小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推拿与提高RA关节痛儿童的心理机能相关[18]。研究发现推拿疗法有助于减缓焦虑,情绪和疼痛等症状。由于缺乏科学机制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权威医学机构难以批准其对于RA的治疗[19]。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对推拿疗法治疗RA进行临床试验以及详细的机制研究。

5 结论与展望

基于以上分析,中医药对于RA具有较好的疗效。然而,我们仍需思考以下方面:(1)应当从抗风湿中草药中分离更多的活性成分应用于临床,这对于DMARDs家族是一种很好的补充。(2)进行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以验证针灸以及推拿的疗效。同时,对其相关机制需要进行更多的深入研究。我们期待中医在RA的治疗中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给RA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参考文献]

[1] Caporali R,Caprioli M,Bobbio-Pallavicini F,et al. DMARDS and infection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 Autoimmun Rev,2008,8(2):139-143.

[2] He W,Zhang J,Gu SZ.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needle-sticking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of wind-cold-damp retention type[J].Zhongguo Zhen Jiu,2006,26(5):331-334.

[3] Aikman H.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rthritis and the weather[J]. Int J Biometeorol,1997,40(4):192-199.

[4] Tao X,Lipsky PE. The Chinese anti-inflammatory and immune- suppressive herbal remedy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J]. Rheum Dis Clin North Am,2000,26(1):29-50.

[5] Vojdani A,Erde J. Regulatory T cells,a potent immunoregulatory target for CAM researchers: modulating tumor immunity, autoimmunity and alloreactive immunity (III)[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 Med,2006,3(3):309-316.

[6] Kusunoki N,Yamazaki R,Kitasato H,et al. Triptolide,an active compound identiWed in a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 induces apoptosis of rheumatoid synovial Wbroblasts[J]. BMC Pharmacol,2004,4:2.

[7] Liacini A,Sylvester J,Zafarullah M. Triptolide suppresses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induce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and aggrecanase-1 gene expression in chondrocytes[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5,327(1):320-327.

[8] Skok M,Grailhe R,Changeux JP. Nicotinic receptors regulate B lymphocyte activation and immune response[J]. Eur J Pharmacol,2005,517(3):246-251.

[9] Pyatt DW,Yang Y,Mehos B,et al. Hematotoxicity of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in CD34-positive human bone marrow cells[J]. Mol Pharmacol,2000,57(3):512-518.

[10] Wang R,Jiang C,Lei Z,et al. The role of different therapeutic courses in treating 47 cas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with acupuncture[J]. J Tradit Chin Med,2007,27(2):103-105.

[11] Sato M,Inubushi M,Shiga T,et al. Therapeutic effcts of acupuncture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a prospective study using(18)F-FDG-PET[J]. Ann Nucl Med,2009,23(3):311-316.

[12] Lee JD,Park HJ,Chae Y,et al. An overview of bee venom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arthritis[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 Med,2005,2(1):79-84.

[13] Wang KM,Yao SM,Xian YL,et al. A study on the receptive Weld of acupoi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istics of needling sensation and groups of a Verent Wbres[J]. Sci Sin,1985,28(9):963-971.

[14] Han JS. Acupuncture and endorphins[J]. Neurosci Lett,2004,361(1-3):258-261.

[15] Liu X,Sun L,Xiao J,et 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point injection treatment on immunologic funct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 J Tradit Chin Med,1993,13(3):174-178.

[16] Ulett GA,Han J,Han S. Traditional and evidence-based acupuncture: history,mechanisms,and present status[J]. South Med J,1998,91(12):1115-1120.

[17] Tracey KJ. The inflammatory reflex[J]. Nature,2002,420(6917):853-859.

[18] Zebracki K,Holzman K,Bitter KJ,et al. Brief report: use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and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in Latino children with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or arthralgia[J]. J Pediatr Psychol,2007,32(8):100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