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9-19 16:13:43

序论:在您撰写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高校辅导员

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对于新时期的高校辅导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需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对高校辅导员来说,对"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清晰的认识,了解它们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培养这种意识。

1.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先生于1997年在北大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开办的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首次提出,目的是为了应对全球一体化的势必发展,而提出了解决人与人关系的方法。也就是处理于异域文化相接处的人的态度,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明白它的来历,这样才能取长补短,促进世界和平,这是费先生身后的最大心愿。

2.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来源历史深处。泱泱大汉、煌煌盛唐,当这些盛世湮灭于历史的长河时,留给人们的是深深扎根在民族灵魂深处的文化。所以,当人们谈到兵马俑,谈到丝绸之路,甚至谈到不被人熟知的缶,都满怀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自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到如今仍闪烁着时代的光芒。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中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创造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神到抗震救灾精神,都是我们难能可贵的财富,这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再生再造,也让我们在新时期增强文化自信。

二、高校辅导员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提高自身素质,更加有效开展工作的需要。

1.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多紧迫。要迎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期待文化春天的到来,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必由之路。

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呈现出不同的样态。一个民族之所以异于别的民族,就在于文化的特殊性。著名哲学家罗素1922年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提出"不管中国还是世界,文化最重要"。①这一著名论断。在他看来,民族、国家、社会的生命力皆来自于文化。文化若不朽,民族便有希望。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也曾把文化看成是人类社会中最根本的东西,是在整个人类社会中起最后的决定作用的根本力量。著名的社会学家提出"社会问题起于文化失调"。无疑,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确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是我们应该引以为豪引以为荣的可贵财富。一个没有文化是没有根的民族,一个只发展经济忽略文化发展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历史上从"焚书坑儒"再到西方列强的入侵,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更让我们认识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觉的重要性。若是只注重经济的速度发展,忽略了文化的发展,那么这样的发展也是有缺陷的断层式的发展。高校辅导员也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重要一员,和谐的校园文化也是文化春天中的一部分。我们期待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以及文化春天的到来,我们就必须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每个人的高尚品格。

2.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提高的需求

近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尤其是思想观念深刻的变化,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与文化大交融。这些变革给大学生们带了巨大的改变,他们自强而创新,但是也带来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意识缺乏的现象。这些问题说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这也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

基于高校辅导员特殊的角色定位与岗位职责,辅导员素质要求在新时期也越来越全面。辅导员承担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担负着管理并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任。有句俗语是,什么样的辅导员教育什么样的学生,所以辅导员自身的素质对于学生工作的开展相当重要。

辅导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与其角色和岗位职责相适应。尼采说过: "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②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队伍需要相当程度的知识水平,更需要的是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这与学生的成才是戚戚相关的。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加速期,一些学生的思想困惑、精神焦虑有所增多,高校辅导员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任务更加繁重。所以必须在坚持"以文化人"的同时,提高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更好地用文化指引学生舒缓压力、涵养人生,更好地满足学生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三、高校辅导员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

高校辅导员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是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笔者认为结合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培养。

1.深入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的精髓。高校辅导员要深入解放思想,了解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内涵,进一步培养自己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意识。结合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等具体的工作中,都要有这种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不能只盯紧学生的学习与就业情况,而是要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文化方面的发展。树立文化自信,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大事,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员。高校辅导员要破除原有的陈旧思想,不光认识到文化的教育作用,还要看到文化巨大的能动作用。要不断破除小文化意识,要全局看待文化,要把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作为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新思维。

2.继承与创新的思想

高校辅导员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还必须有继承与创新的思想。继承与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高校辅导员主要负责的是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要运用好"继承与创新"这两个"重要的轮子"。既不能因为传统思想和惯性思维,限制了辅导员的开拓创新意识,又不能盲目求新求变,忘记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合理的做法是,在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的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同时吸收和借鉴世界文化优秀成果,再联系学校和学生自身的特色,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和发展,使校园文化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保持活力。例如,辅导员在开展学校歌咏比赛时,可以在固定的表现形式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汲取过去的比赛经验,时刻用创新的思维,去调动学生的热情与参与度,以期在比赛中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既有利于学生们集体荣誉感的培养,锻炼了辅导员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意识,也使校园文化不断葆有生机。

注释:

①罗素,《中国问题》,秦悦译,学林出版社1996年;

②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北京三联书店,1996;

③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2004年12月。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英语教学文化自信

1中国文化自信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价值

中国文化是劳动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不仅对人们的精神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也体现出了重要的价值:

1.1文化自信是促进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动力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培养技术能力扎实的人才,而且还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文化育人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重要动力:第一,树立文化自信能够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使得高职院校能够充分认识到文化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可以利用文化的感染力和渗透力,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第二,高职公共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与国外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自信能够更好地提高英语课程中文化教学内容的比重,使得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更好地将文化的相关知识纳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中,依靠文化的力量推动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

1.2文化自信能够应对文化交流中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世界交流的不断加快,国外很多文化开始对本土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而树立文化自信,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感和自豪感,能够应对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第一,避免产生盲目崇外西方文化的现象发生。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过分崇拜西方文化,例如:忽视本国传统的节日,但是对国外的圣诞节、感恩节等非常崇拜。由于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很多学生没有对自身进行合理评估,就去出国留学。第二,文化交流是世界发展的大方向,为了更好地发扬本国的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必须要树立文化自信,对国外文化采取包容的态度,学习优秀的部分,摒弃消极的部分,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第三,文化自信能够帮助学生积极与国外有人进行文化交流,拓宽英语学习的途径,不断提高公共英语的应用能力,发现英语学习中的不足,推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

2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

2.1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象非常严重

对于大学生来讲,树立文化自信对于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高职公共英语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本文对目前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情况调查发现,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现象非常严重:首先,很多大学生对本国文化不够自信,盲目崇拜国外的文化,没有考虑到自身能力和家庭实际情况等,毅然决然地选择出国留学。然而数据显示很多学生无法适应国外的生活环境,也无法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其次,很多大学生盲目崇拜国外的节日,对情人节、圣诞节和感恩节等节日的庆祝活动趋之若鹜,但是对于本国传统的中秋节和春节等节日不感兴趣,认为这些节日已经过时。

2.2大学生英语教材缺乏传统文化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中加入国外文化的相关内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材普遍缺乏对传统文化内容的描述:第一,在高职英语教材中缺少传统文化的内容,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英语表达也不是很清楚,过多地学习国外的文化,从而导致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忽视,不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第二,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时,往往是根据教材进行讲解的。如果选择的教材缺少传统文化,那么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也会缺乏传统文化内容。同时,大多数的英语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了解国外的文化,但是却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同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3高职院校没有重视文化自信的培养

文化自信表达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和自豪感,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并没有重视文化自信的培养:第一,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方面没有体现文化自信的相关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和宣传内容也比较少,没有利用校园文化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第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中,没有体现出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所以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培养内容,无法更好地利用传统文化的力量,帮助高职院校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第三,课程的设置方面缺乏传统文化课程。高职院校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培养,导致语文课程、文化课程等等沦为选修课内容,由于选修人数有限,使得传统文化无法发挥广泛的感召力。

3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策略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文化自信对于提高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缺失,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没有重视文化自信的培养。因此,本文总结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相关策略,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3.1充分认识到文化自信和语言学习的关系

文化自信和语言学习的关系,公共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无论是在形成和发展中还是后续的学习过程中,都离不开相关的文化。而文化自信和语言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第一,树立中国传统文化自信,才能够正确看待国外的文化。在进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国外文化能够促进语言学习能力的提升,将对语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转换为语言应用的学习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公共英语的学习效果。第二,当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自信对公共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够在国外文化与传统文化产生冲突时,更好地选择和保留文化中积极向上的部分,摒弃文化中消极的部分,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到文化的内涵。

3.2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中加入传统文化

课程内容中应该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可以将传统文化的内容用英语知识表达出来,让国外友人能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对于树立学生的传统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能够对传统文化起到继承和发扬的作用。教师应该积极学习传统文化,寻找英语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同时,教师应该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展示出对传统文化的强大自信,更好地感染和影响学生。大学生不仅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而且为了更好地提高英语成绩,需要不断学习国外文化。而当两种文化产生碰撞时,学生应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用包容的眼光看待其他国家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国外文化的先进之处,补充到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可以提高传统文化的时代性特征。

3.3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高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其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和自豪感。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发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责任,从而肩负起学习他国文化和学习本国文化的重任。大学生可以观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影片,通过视频和音频的方式可以更加全方位地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另外,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英语演讲比赛或者写作比赛等等,设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题目,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上面。

3.4高职院校应该重视文化自信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提升中国学生文化自信,高职院校需要重视文化自信的培养。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校园文化中突出中国文化的元素,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能够深刻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第二,高职院校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需要将文化自信的内容纳入其中,充分认识到文化育人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性,利用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和潜移默化的育人能力,更好地帮助高职院校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第三,选择合适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教材中应该突出国外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国外文化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然后,利用学习到的知识,更好地将民族文化进行推广和传播,完成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使命。

第3篇

一、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

当前,通过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心态不稳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各种功利主义思想不断滋生,处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学生的思想和心态难免会受到影响。另外,随着网络上各种西方思潮的泛滥,学生的文化思想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这些都造成了当前部分学生心态不稳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不能沉下心来进行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不仅课程教学效果不好,而且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古代文学课程的特殊性

古代文学课程作为一门介绍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课程,教材中有大量古文,这些古文在语法上与现代文学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这就导致,多数古代文学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将教学重点放到了各种文言词汇的讲解上,从而忽视了对文章内涵的讲解,这就使古代文学课程的趣味性大大降低,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也就很难在古代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另外,当前我国学校教育的过程中,部分学校或者专业,由于觉得古代文学与专业课程没有相关性,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并没有将古代文学课程设置到必修课程当中,这就导致古代文学课程在学校中的普及率偏低,部分学生无法通过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来建立文化自信。

(三)部分古代文学教师不重视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当前,部分古代文学教师对文化自信的认识不足,因此不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这样在其教学的过程中就不会通过特定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因此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效果自然不好。教师对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不重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就不会刻意引导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比较深入的了解,学生就很难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因此文化自信的培养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方法

(一)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态

面对当前社会环境以及网络环境对学生心态造成的影响,学校应当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态。而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对学生的思想状态进行及时的了解和监控,一旦发现其心态出现问题,就要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教育,从而保证其有一个正确且稳定的心态。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传统文化当中,从而削弱外部环境对其心态的影响,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心态。相信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沉下心来进行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从而保证课程教学效果,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改善教学方式

针对古代文学课程学习难度较大的情况,教师应当通过改善教学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进行一些文言词汇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将这些词汇的演变历史融合进去,详细解释同一词汇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蕴含的意义,通过这种对比式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该词汇。使用这种方式进行词汇的讲解还能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其对该词汇在我国各个时期的运用情况都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知,进而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一个粗略的印象,有利于激发其文化认同感,从而培养其文化自信。另外,我国所有学校都应当将古代文学课程设置到必修课程当中,这样才能提升古代文学课程在学校中的普及率,从而使学生通过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来建立文化自信。当然,可以根据学校类型以及学生专业课程的差别,对古代文学课程的教材难度进行区别设置,这样才能保证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且帮助学生在古代文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建立文化自信。

(三)教师应当增强对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视程度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一、奠定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凝聚,是中国人民内心正能量的表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精神基石,是中华儿女塑造优秀品格的精神动力,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如今,传统文化在复杂的社会发展形势下,面临的形势极其复杂,但是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是新时期我们每个人应该传承的文化的精髓,中华儿女应该把传统文化作为基因,一代一代地把优秀传统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底蕴,对中国人民内心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和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是中国人民心中重要的是非价值标准。所以,要想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必须奠定传统文化发扬的科学理论基础。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就是以为基础,奠定为基础是传统文化发展的根基。的理论基础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创新,这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以为基础还有利于正确的看待传统文化和国外文化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吸收借鉴国外文化的先进的东西,充实传统文化的新的形式和内容。作为科学的理论,这是我们在发扬传统文化中坚定地理论基础,是我们保持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理论来源。

二、要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

在奠定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的科学基础的同时,要践行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就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树立文化自信。把传统文化的弘扬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把树立文化自信进行全方位的实践,这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一步。

中国梦的内涵和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内在的一致性。中国梦的实现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也在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因此,这种内在的关联和一致性是他们能够统一的基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也是共同价值观的集中统一,所以,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也是树立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的过程,是中华传统文化走向繁荣发展的过程。

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的树立,首先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这样才能对于传统文化树立深厚的政治根基;其次,要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大力发扬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培养和实现要进行传统文化的大力宣传和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这是增强传统文化生命力和活力的重要步骤;最后,传统文化要作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推动力,成为实现百年目标的精神力量,这是增强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的关键,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力,也是提高文化自信,提升传统文化地位的重要方面。

三、要在文化交流中树立传统文化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

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外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中国在不断地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应该向世界不断地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中国优秀传统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凝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元素,是中国道德伦理的诠释,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人共同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其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优秀传统文化给予了我们历久弥新的力量。但是在现实的发展条件下,优秀传统文化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一部分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的缺失、对于传统文化践行的不足,对于国外文化盲目的崇拜,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的l扬和发展面临着困难,重视并且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提高综合国力的需要,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

指出:“加强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不仅‘各美其美’,而且‘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强调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加强文化交流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世界不断走向进步的需要,在文化交流中,文化逐渐地融合,在此过程中,可以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同时吸收国外文化中的有利因素,形成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新格局,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文化自信就是在交流和借鉴中实现的,这是由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过程。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传统文化在互鉴中实现兼收并蓄,这是文化自信的来源。在这一过程中,同时我们要树立文化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道路,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论根基,要保持自信,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引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保证。所谓道路自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把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结合起来,这是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关键;所谓理论自信就是对中华文化的理论进行系统地把握,对其内涵进行系统的认知,把理论的正确性和丰富性进行把握,这是要树立的理论自信。只有在文化交流中坚持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才能在文化交流中创新文化传播的方式,才能增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效果,才能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邹慧.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文化思想的逻辑思路[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7.

第5篇

[关键词]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文化自信

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古代文学课程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扬,而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还能帮助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其文学涵养,从而使自身获得提升。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前提条件。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髓所在,它浓缩了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成果,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和发展动力所在[1]。中华民族具有非常悠久的传统文化,它不仅包含了我国古代先贤的智慧精华,而且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了各种外来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合到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从而使中华民族文化具备了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特点。另外,随着各种外来文化对青少年的思想冲击越来越严重,通过古代文学课程教育重新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关注和喜爱,并以此来帮助他们建立文化自信,从而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这是当前我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是我国传统历史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是我国历经五千年历史发展的文化结晶,但是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堪忧。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全球文化交流的速度不断加快,部分国人对国外文化极力推崇,各种外国节日在中国兴盛起来,而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们忽视,这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缺失的一种表现。而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有助其建立文化自信,重新树立我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并且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有力传承和发展。古代文学课程教学通过传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可以使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一些尊老爱幼、爱国等传统美德在学生中发扬光大,从而有助于学生精神文明素质的提升。而且,教师通过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文化自信后,学生会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自豪感和认同感,而这些感情又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学生在进行古代文学课程学习时会更加积极主动,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会得到进一步提升[2]。由上可知,利用古代文学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非常重要的。

二、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

当前,通过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心态不稳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各种功利主义思想不断滋生,处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学生的思想和心态难免会受到影响。另外,随着网络上各种西方思潮的泛滥,学生的文化思想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这些都造成了当前部分学生心态不稳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不能沉下心来进行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不仅课程教学效果不好,而且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古代文学课程的特殊性

古代文学课程作为一门介绍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课程,教材中有大量古文,这些古文在语法上与现代文学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这就导致,多数古代文学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将教学重点放到了各种文言词汇的讲解上,从而忽视了对文章内涵的讲解,这就使古代文学课程的趣味性大大降低,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也就很难在古代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3]。另外,当前我国学校教育的过程中,部分学校或者专业,由于觉得古代文学与专业课程没有相关性,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并没有将古代文学课程设置到必修课程当中,这就导致古代文学课程在学校中的普及率偏低,部分学生无法通过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来建立文化自信。

(三)部分古代文学教师不重视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当前,部分古代文学教师对文化自信的认识不足,因此不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这样在其教学的过程中就不会通过特定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因此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效果自然不好。教师对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不重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就不会刻意引导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比较深入的了解,学生就很难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因此文化自信的培养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方法

(一)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态

面对当前社会环境以及网络环境对学生心态造成的影响,学校应当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态。而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对学生的思想状态进行及时的了解和监控,一旦发现其心态出现问题,就要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教育,从而保证其有一个正确且稳定的心态。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传统文化当中,从而削弱外部环境对其心态的影响,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心态。相信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沉下心来进行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从而保证课程教学效果,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改善教学方式

针对古代文学课程学习难度较大的情况,教师应当通过改善教学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进行一些文言词汇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将这些词汇的演变历史融合进去,详细解释同一词汇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蕴含的意义,通过这种对比式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该词汇。使用这种方式进行词汇的讲解还能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其对该词汇在我国各个时期的运用情况都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知,进而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一个粗略的印象,有利于激发其文化认同感,从而培养其文化自信。另外,我国所有学校都应当将古代文学课程设置到必修课程当中,这样才能提升古代文学课程在学校中的普及率,从而使学生通过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来建立文化自信。当然,可以根据学校类型以及学生专业课程的差别,对古代文学课程的教材难度进行区别设置,这样才能保证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且帮助学生在古代文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建立文化自信。

(三)教师应当增强对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视程度

第6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

本文系2015年度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教改项目:“培育大学生信息素养问题研究――以金融专业大学生为例”(2015JGYB1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1月18日

一、高等院校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一)高等院校是培养大学生的重要思想阵地。指出:“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高等院校是多种思想交集、多种意识形态交流汇合的场所,而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思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现代通讯技术的发达使大学生信息获得数量和途径空前增加。因此,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培育不仅包括知识的传播,对于其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培养也很重要,是塑造其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

(二)高等教育是实现文化传承并创新的源泉。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文化自信的提升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并且提供持续的创新动力。大学生承担着国家未来发展的重任,其文化自信的程度影响着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中华文化的传承需要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更需要文化自信。只有提升文化自信,大学生才能热爱传统文化,并在深刻认知的基础上传播中华文化,实现文化创新,才能担负起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重任。高等院校在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承担了文化传承并创新的新功能。

(三)通过文化自信的塑造引导大学生合理应对多元文化冲击。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和大众媒介高度发达,国际间交往不断深入,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本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汇集。而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环境中,强势经济的文化往往会强烈冲击弱势经济文化。中国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强,面临的世界文化冲击也越来越明显,大学生处于文化造就和创新的黄金时期,只有加强其文化自信的培养,才能帮助其辩证的对待多元文化,树立民族文化本位的观念,从而合理应对多元文化带来的冲击。

(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相继把文化产业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面对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不断增强的新环境,只有塑造并实现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才能传承、传播和创新中华文化,抵制西方文化冲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激烈的文化国际竞争市场立足。

二、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

(一)对本土传统文化认知缺乏。我国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传承至今,并在现代文明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但当代大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认知缺乏,认真研读传统国学的人只是少数。大学生普遍存在对诸如成语典故、历史事件、古典文学、传统礼仪、传统艺术等不感兴趣、不了解的状况,这样很难实现文化认同感的产生。具体表现在大学生受西方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影响严重,而中华传统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渐渐丧失。这种情况已经引发重视,媒体开始以各种新颖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一些家庭和学校教育中也开始刻意增加国学内容。

(二)对本土文化的现展不够关注。文化发展是个动态过程,文化的内部结构和内容是不断调整和创新的过程,以适应世界文化的潮流。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到现代也融入了科技、创新、国际化等新的因素。大学生承载着创造并引领我国先进文化方向的重要使命,关注我国先进文化发展的成果并深刻理解其内涵,才能树立文化自信,正确对待多元文化冲击。但是当代大学生对当代文化的热衷和了解程度也不高。

(三)对外来文化盲目跟从。全球化的深入给文化的国际传播带来了便利,西方国家也从未放弃通过文化渗透来实现其文化霸权。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处于经济弱势地位,人民的物质富足程度不及发达国家,发达国家通过文化产品的传播同时也达到传播其思想意识、价值观等文化内容的目的,其经济强势地位使得其文化更容易建立认同并实现跟从。大学生中日益流行观看外国电影、过西方节日、热衷西方饮食等,这些都是文化自信缺失的重要表现。

(四)容易形成文化迷茫。无聊、空虚、自责、迷茫等不良心态在大学生群体中不同程度存在,这也是文化自信缺失的重要表现。大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需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撑,文化自信度的提高有助于找到个人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尽管深处多元文化冲击的环境中,当代大学生基本对中华文化所倡导的思想和观念等有一定的认知,但同时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正是由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使得大学生很容易形成文化迷茫,无法做到辩证的对待多元文化并存的新形势,难以形成为自己发展道路上发挥支撑作用的观念和思想。

三、导致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

(一)高等院校设置的文化教育课程偏少。高校教育将会深刻的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观念和价值取向等文化素质。现在高等院校大都从学生就业角度出发,重视专业技能教育成为普遍共识,对文化教育方面开设的课程很少,尤其理工类专业文化教育课程更少。近年来一些高校也有开设文化教育选修课以求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的趋势,但多为选修课程,受到学生自我约束差的影响收效不大。这样的课程设置导致高校过分强化其人才技能培养功能,却没有很好实现其文化培养功能,不利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英语学习是大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学生在大学期间都面临着四六级考试的压力,英语口语水平也往往成为大学生就业时的考核因素之一。这里面固然有合理的社会需求,但客观上也造成了大学生不得不投放一部分时间到掌握英语的技能上面来。不可避免的要通过阅读外国文献、听外文歌曲、看外国电影等途径来实现,自然而然的了解并熟悉外国文化,甚至达到认同效果。

(三)本土文化的推广力度不及外国文化。中华文化虽然占有得天独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推广力度大大低于外国文化,使得大学生接触外国文化的机会和渠道反而越来越多。西方国家从未放弃过对我国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渗透,甚至在经济竞争领域形成并建立了争夺国际文化市场份额的格局。国际范围内推广文化不仅有助于实现文化霸权,而且成为发达国家认可的新经济增长途径。因此,无论是外国国家政策还是外国文化企业自身都注重自身文化的国际推广、成本投入、宣传方式等各方面都呈现了很大推广力度状态。当前的国际文化贸易市场,发达国家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在我国从事民族文化传承和推广的企业及其从业人数以及创造的经济价值都是远远不及发达国家的。

(四)社会的不良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尚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不断显现出来,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而中华传统的道德约束又深受冲击的阶段,即硬约束和软约束都不强的阶段。大学生的学习终究是要到社会中实现,他们看到了解到社会的文化状态,不诚信、利益至上、淡化精神追求等等,自然也会对其学习的取向产生重要影响,从而造成文化自信的缺失。

四、高等院校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途径

(一)建立文化教育课程培养体系。文化自信的建立和提升不是看一两本古典名著就能实现,需要相对系统的培养,因此需要高等院校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合理设置文化教育的相关课程,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如思想道德修养、资本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传统文化课程,如大学语文赏析、国学论、艺术赏析等;国外文化课程,如中外文化对比等,而且要保证其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文化教育课程系统。这样的课程体系能够使大学生对中外文化都接触并了解,改变当前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差和对西方文化认识不全面而导致的盲目崇拜情况,在此基础上帮助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这应该属于通识教育范畴,适用所有专业。

(二)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到教育的各个方面。文化自信不是仅仅开设几门思想和文化教育课程就能够塑造的,应该把文化自信教育贯穿到高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受到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短时间内让高等学校改变技能培育为主的教育思路是不现实的。教师的责任有教书和育人两方面,无论是文化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都能够通过课程展现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追求。因此,高校的专业技术课程也可以包含文化自信的信念教育内容,专业课教师也要加强自身文化自信的培养,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和讲授方法,通过课程实现文化自信的传播。同时,也包括辅导员和各岗位行政工作人员,通过自身的言行和对工作生活的态度,助力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

(三)加强校园民族文化氛围建设。文化自信的培养不单在课程上实现,生活尤其是校园生活中的潜移默化也至关重要。大学生群体在校园中的生活时间比例很高,校园文化氛围对其影响是很大的,这属于高校的隐形教育资源。在校园内建立充分展现民族文化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具体包括学校的各种建筑和道路等强化民族文化色彩、利用各种校园媒体传播民族文化、举办文化色彩浓厚的活动、注重正能量传播、利用传统节日和学校节日的契机传播传统文化,等等。一个学校整体形成了热爱民族文化、对民族文化高度自信、愿意传承传播并使之发扬光大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身在其中的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对于正处于价值观和思想观形成期的大学生来说影响更为重要。

(四)利用党团组织和社团组织强化大学生的主动性。大学生已经是自身主动性和目的性很强的群体,党团组织和社团组织作为因有共同目标和兴趣而凝聚起来部分大学生的团体,是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以外其他诸如思想、兴趣、娱乐等方面才能的交流和提高的重要形式,在大学生的成长道路上起到不同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在各种团体中,教师主要是指导角色,大学生自身主动性很强。文化自信的培养需要大学生主动性的调动和同龄人的带动,文化自觉的形成有助于文化自信的建立。相关团体的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团体活动中增强民族文化色彩,寻找适合的途径和内容来培养团体内成员的文化自觉。

(五)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当代大学生深处网络的世界,他们在生活、学习、娱乐各方面都高度依赖网络,是影响大学生的重要环境。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大学生脱离了学校教育体系和教育资源的限制,这一方面给大学生解决学校教育资源有限的约束,同时也可能给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不利导向的不良影响,尤其是文化方面的影响。网络信息的获得带有很强的随机性,对任何事物片面的了解都无助于正确结论的得出。高校要利用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帮助自身的发展。因此,高校要调查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利用网络的讨论功能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动向,并反馈到教学实践中;利用校园区域网管理过滤不良信息,注重学校网站建设,提高大学生对学校网站的关注度和利用度,从而引导大学生的网络使用途径和方向。

(六)把文化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实践环节中。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都属于实践环节范畴。大学生终是要走向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实践环节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前的尝试,社会的认可为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供巨大的动力支持。对社会陌生又充满期待的大学生很重视社会实践,乐于参加,其中获得的思想感悟对其学习的方向和主动性的调动意义重大,而且积极加以传播。如果能够把文化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实践环节中,对大学生及其身边群体的文化自信培育都很重要。具体包括:组织学生成立调研小组进行文化素质方面的社会调查并进行分析;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身体力行的做公益事情;鼓励发明和创新并加以宣传;各实践活动结束后集中讨论活动感受,总结其中蕴含的文化素质要求等。文化自信的培育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帮助其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而大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到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后,会增强其文化自觉的意识。

主要参考文献:

[1]雷彬.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养途径探索[J].中外企业文化,2014.2.

第7篇

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学英语教学;培养路径

1大学英语课程对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之余,应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教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活动日益频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语作为多数国家的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以其所携带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弱化了学生的母语文化能力和民族认同感。中华民族文化遭遇巨大冲击,母语文化的保持与发扬面临极大的挑战。[4]大学生是展现文化自信的主要群体,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延续中华文明的重大责任。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文化,对于大学生培养思辨能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培养民族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作用。

2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强调,大学英语课程要主动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要反映人类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成果,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进度安排等各方面内容,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遵照的总依据,也是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最终评定标准。但目前各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并非紧随《指南》。如果各院校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未做及时修订,没有根据新的文件提出明确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就会导致中国文化知识及其语言教学表现失语。大学英语作为重要的人文公共课,课时量有所缩减。原本开设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课,已经削减至三个甚至两个学期。教师要在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完成词汇、文章阅读、翻译及写作的讲解或练习等教学任务,而课时缩减就难以保障有充足的时间来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大学英语教材的选择未考虑到文化教学目标的相关要求,这会影响教学过程中文化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师生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比较模糊。教师受所学专业及个人爱好限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较少,视野受限。教师在各教学环节中,不能很好地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限于单词记忆、文章理解、阅读材料、课后作业等,缺乏对语篇内容的完整理解,这会影响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自信教育的实施,导致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欠缺。

3大学英语教学中增强文化自信的路径

只有将中国文化知识有效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才能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如何有效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教学,必须对整体和局部、多层面和各教学环节做出相应调整。

3.1修订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促进中国文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顺应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是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2022)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精神,对《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5版)进行的修订。院校在根据自身教学实际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时,应及时修订并且明确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中国文化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所应完成文化教学的任务和要求。

3.2调整教材内容,增加中国文化教学模块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材严重缺失中国文化方面的内容,强调学生要学习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与文化。传统教材处处彰显英美文化,所选用文章对于中国文化涉及得很少,严重阻碍了当代大学生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学习路径。大学英语教材应该融入中国文化,要更多地用英语承载中国文化,借助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掌握以标准英语表述中国文化的技能,更好地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3.3优化教学设计,有效渗透民族优秀文化

大学英语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率最高的地方就是课堂,课堂教学能否有效开发教材中的民族优秀文化元素,对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至关重要。教师应在课堂导入时引入中国文化,增加中国文化用英语表达的辅材料,同时要注意难度适中。可采用教师或学生讲解、集体或分组讨论、视频或音频学习、翻译练习等不同形式,激发学生参与中国文化的学习。同时,要引导学生避免盲目接受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广泛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第三版)第一课Sym⁃bolsofCulture的导入为例,教师可在文章导入中引导学生学习麦当劳及迪士尼西方文化时引入Sym⁃bolsofChineseCulture。教师可用象征中国文化元素的素材如饺子、茶、京剧、长城、兵马俑等来进行讲解。在讲解文章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单元主题进行中国文化的培养。《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的每个单元选取了单元主题类似的两篇文章,但学习的角度和深度有所区别。教师在讲解文章内容时,可利用当前的时事新闻、热点话题等进行中西文化比较。如在第一册第五单元ILoveThisGame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运动员精神时,可结合东京奥运会中苏炳添、巩立姣、全红婵等运动员的事迹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测试与评价是正确评估教学过程与效果的重要环节,能给予教学及时的反馈和引导。在处理课后习题时,教师可在翻译、写作等作业中融入中国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输出能力。如果在期末、A/B级及四六级测试中增加中国文化的考核部分,将能大幅度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唤醒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3.4加强中国文化教育,多元弘扬和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有效利用学校的校史馆、图书馆、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文化讲堂等有序展开中国文化的宣传和学习。教师可依托当地独具特色的博物馆、档案馆、爱国教育基地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效利用校园网、英语网站(如ChinaDaily)、“学习强国”平台等的文化专栏、文化录播课,向学生手机推送、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阅读材料。教师也可以开设线上或线下选修课,如中华传统经典诗文的英文翻译作品解析等。

3.5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强化教师的中国文化教学输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