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16:13:36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上市财务培训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拟上市企业 财务指标 挑战 措施
财务指标是指企业用于总结和评价自身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的标准。拟上市企业,是以上市为目标,并有可能成功上市的企业,为了规划好企业的财务管理,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和真实性,成功应对上市前期的各种风险,促使企业在上市之后成功健康发展,必须要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有效的管理。
一、拟上市企业财务指标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1.财务指标管理者的理念认识和财务人员业务质量不足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内外差异性文化严重撞击,引发社会混乱思潮,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转变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减缓了管理理念转变的效率,再加上拟上市企业对上市后的具体环境没有实际性的了解,转变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定的差距。
另外拟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管理,实际上涉及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三方面的管理,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很强,对管理人员的全面性要求较强。但是目前拟上市公司大部分财务人员参与收集分析信息极小,决策信息准确度较差,决策的可靠度低。大部分中小企业未配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或人员,部分公司财务人员未经正规的专业培训,缺乏财务管理的能力,难以为管理高层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
2.针对三大财务指标的风险机制不够完善
企业财务指标的管理过程中,涉及的三个方面,都存在不稳定性,这是源于市场经济本身的风云变化,企业的各类指标都伴随着社会的波动而波动,但是,拟上市企业着力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在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方面还缺乏投入。目前,我国拟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机制的运用仍处于初期阶段,机制本身的发展和创新方面较弱,这使得拟上市公司在建立和运用财务预警系统进行防范财务风险方面缺乏主动性。
3.财务指标的正确操作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保证
内部控制,是企业的所有指标管理措施能够获得切实实践的保障;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在我国的发展起步晚,拟上市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仍然以探索为主,内部员工分工专业化已经形成,但是对于权责的管理尚没有落实到位,造成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没有获得过程控制的目的。内控制度是企业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财产安全、确保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实施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程序,内控制度的完善对企业的健康运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拟上市企业财务指标管理的建议性措施
1.提高企业管理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企业管理者是企业的终极决策者,在拟上市企业中,要积极转变自身对于财务指标管理的理念认识。
企业管理者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通过参与各类培训班,参加专业学者讲座,学习更多时代性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加强对财务指标管理的学习和实践,不断自我探索自我实践自我突破。
在拟上市企业中,申报财务会计资料的制作从形式到内容都应当认真,信息披露必须全面、准确,审核人员可以从材料中看出工作质量。注意不要在细节上出错,如财务指标披露的数据前后不一致等,都可能使审核人员对整个申报材料的质量产生疑问。所以必须提高财务指标具体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要针对员工做好理论培训,鼓励员工参与企业财务指标管理工作。从员工思想入手,积极为员工树立财务指标管理方面的知识。其次,要做好员工的工作技能和处事能力的培训。要制定定期培训机制,从而提高企业财务指标管理的效率。
2.完善财务风险指标
完善财务风险指标,要以现金流量分析作为财务风险指标设计的基础。企业价值评价应当侧重于参考未来获取自由现金流量的规模和速度。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是价值评价的基础,也是财务风险评估的主要依据和核心。现金流量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同时还要关注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生产经营模式、产品或服务的结构是否发生了或将要发生变化;经营环境是否发生了或将要发生变化;对主要供应商以及客户是否存在重大依赖。更要关注盈利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另外财务指标异常是核点:如出口增长过快,会要求核查报关单;销售收入增长过快,会要求核要客户的销售;财务比率异常变动,会要求根据业务特点详细说明。
另外需要财务会计履行自身职责,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有效可信。财务会计履行自身职责,对于企业库存信息和负债信息,都必须真实记录,对于企业盈亏的数据管理必须高效快速,为企业财务指标管理者提供各类信息,并通过对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改策略。
3.提高内部控制效率
提高内部控制效率,需要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作用,做好企业战略目标的量化划分,做好过程跟踪,并根据目标达成的量化结果,进行数据汇总,作为对员工行为的考核,对员工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并将所有员工在自己岗位的行为量化结果与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汇总,从而形成与企业切实相关的财务报表,实现对员工监督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内部控制效率。
4.增强公司自愿披露非财务信息动机
非财务信息作为目前很难量化的信息,其产生和披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取向。然而根据一项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对除历史信息之外的其他信息的披露动机不足。这可能是由于非财务信息涉及商业秘密或者信息产生成本太高。但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现状,笔者认为披露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治理问题导致的公司透明度不够,研究表明增强公司透明度是让非财务信息发挥有效作用的必要前提。
总结:企业财务指标管理,是企业的一种行为因素,涉及整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财务指标的管理情况不容乐观,但是,只要能够从实际出发,认识到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带动企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顺利上市,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管理;风险预防与控制
引言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出现了内忧外患,据不完全统计:上市公司中存在财务管理漏洞的高达32%,年度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将近45%,每年因财务风险导致的额外支出额损失占净利润比例约为1.8%,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逐年呈2.3%上升趋势。因此,深入研究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风险预防与控制研究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一、简述财务管理的风险预防与控制研究的内涵
(一)财务管理的风险预防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作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财务风险管理直接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而财务管理的风险预防就是要对上述所提及的风险做好各类管控工作。
(二)财务管理的控制研究
这里所谓的财务管理的控制研究是指,企业管理者们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从制度建设、人员管理、体系打造等方面,对现存风险及潜在风险进行的相关研究,目的是为了切实降低财务运营中的风险,同时,切实提升管控质量。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常见风险分析
(一)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过程中最易发生的一类风险,很多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和经营状态不太好的公司都容易发生这类风险,它是指上市公司筹资过程中,出现不能按时足额的偿还借款的可能性以及股东权益的可变性。在部分上市公司中,由于借入的资金无法保证企业按时定额偿还利息,反而进一步加大了企业正常经营的难度,直接导致了企业的破产,除此之外,由于筹资风险的无形扩大化,也会造成潜在投资者对企业发展缺少信心,带动企业内部股东一起一并退出。
(二)投资风险
我国上市公司在财务管理中的投资风险是指,在上市公司在进行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出现的投资选择、投资项目、投资组合策略等方面出现问题而使得公司方卖弄无法取得期望的投资回报的风险。这类风险的产生主要是源于公司对外进行的投资活动,单就企业活动本身来说,如果控制得当,不会出现深层次问题,但是,如果在投资过程中缺少科学的规划,缺少管理策略的保护,就容易出现预期和现实之间巨大差异的产生,造成决策失误,从而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
(三)收益分配风险
我国上市公司在财务管理中的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使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在现实中,部分上市企业在处理收益分配问题上有不同的考虑,有的是从企业快速发展的角度考虑的,有的是从股东权益最大化方面考虑的,但是,无论是如何考虑,都要充分顾忌收益分配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性,尽量避免在收益分配环节上出现大的偏差和不良影响。
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风险控制与控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验决策现象仍很普及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经验决策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者们对财务管理的内部流程、风险管控制度、各项法律约束条件等不够了解,在涉及重大投资时,出现盲目情况而导致企业遭受重大财务风险和危机。举例来说,在上市公司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盲目相信自我主观判断,对相关项目信息掌握不充分,也没有经过严格的系统分析和风险评估,因此,容易导致出现投资决策失误,人为的扰乱了正常的经营管理过程,带来了较高的财务风险危机。
(二)制度方面存在诸多漏洞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制度漏洞还是客观存在的,表现在很多方面:一是制度的套搬套用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外来的制度体系并不能完全符合本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二是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的漏洞,加上原先企业内部就存在财务关系的混乱,两者相加容易出现更大的财务管理漏洞;三是上市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制度衔接普遍也都存在问题,在资金的使用和分配环节上容易出现权责不清、管理紊乱等现象,导致出现资金走向混乱、安全性能较低、资金使用和周转效率较差等情形;四是上市公司内部的某型专项制度缺乏创新。比如说: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系统没有根据企业业务转型而发生必要的调整,企业的市场监测机制没有根据外部空间环境的变化而进行革新,企业成本控制制度没有积极参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而及时做出调整等等。
(三)风险防控机制还不健全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防控机制从总体上来说还不够健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应对财务防线方面缺少必要的手段,一方面是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防范风险的意识不够,另一方面是由于应对风险的经验较为匮乏;第二,不能合理利用财务杠杆,要么就是片面的追求大规模融资导致财务结构不合理,要么就是轻视财务杠杆的作用,过渡追求低负债率;第三,财务预警机制不够健全,突出的特点是几乎所有的财务模型都集中在寻找最佳的公开财务指标来预测财务危机,但是这个模型存在诸多缺陷,即稳定性不够,采用不同的样本得到的预警模型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且同一模型的适用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
四、解决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风险预防与控制研究的几点举措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管理力度
这里所说的加强组织管理力度主要是指,财务管理部门并不是独立于其他部门之外运行的,在日常工作进程中,交织着很多业务往来,因此,作为上市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要做好相关工作,通过动员全员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组织横向和纵向的管理力度,形成管理的合力,从而真正提高管理的整体质量。实践中,大部分上市公司都非常重视定期培训机制的建立,通过培训,强化上下级的监管职能,磨合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工作,打造优质的财务人员队伍,树立牢固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二)完善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水平
上市公司通过完善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水平是可以切实提高防范财务管理风险的,笔者认为,公司高层管理者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落实推进:第一,建立健全较为完备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率,强化资金流动的过程管理,加强财产控制即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第二,建立健全相关的资本预算制度,实现对上市公司的现金进行预算控制管理。通过这项制度,可以有效的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的各类方案,定期总结预期先进的收支状况,进一步实现动态管理;第三,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建立,对风险等级可以进行定级,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可以保持弹性;第四,建立健全问责制。应当逐步加大对财务管理的人的约束,问责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在问责机制下,还可以进一步明确领导负责制,从而可以进一步明确责任区间和责任等级,能有效杜绝人为不利因素。
(三)适度负债,确定最佳资金结构
适度负债,确定最佳资金结构是应对财务管理风险的重要有效手段之一,在实际运营的上市公司中,只有权益资本而不承担负债运营的企业基本没有。实践证明:规避筹资风险管控得当,能够有效助推企业受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能保证企业长久可持续的发展,一般来说,总体资产负债规模不能超过70%。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如果上市公司负债资本的比例过大,一旦出现外部或者内部的突发事件,就会急剧扩大企业筹资风险,造成对企业发展的深层次伤害。因此,在负债比例和资金结构问题上,上市公司要有专业的技术团队进行认真的分析,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协调作用,同时,要根据外部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的方向,及时调整内部财务资本的结构比例,及时降低不可控制的潜在风险,实现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在通常定义中,所谓的最佳资金结构,是指在可以接受、可以控制的筹资风险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上市公司更要深入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资本结构的合理化,保证适度的负债,千万不能急功冒进。
(四)优化决策,切实保障财务安全
上市公司的投资决策需要从不同程度加以优化,坚决避免出现主观臆断的现象,这就要求管理者们,特别是高层的决策管理者们要加强项目投资的评估机制,也要充分吸纳外部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要结合不同时期的投资政策导向和瞬息万变的市场运营动态,建议可以成立专业队伍或专业技术小组,制定多种方案,经过预审、整理、评估、再调整、表决、实施等一系列流程后,决定采用何种最佳的投资方案。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企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可能出现偏差的概率,从而切实保障财务安全。
(五)加强培训,提升整体安全意识
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切实提高来不开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全员培训,离不开整体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虽然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但是,却来不得半点马虎。笔者结合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基础性规划建议:第一,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看,一定要对国家的政策有着清晰的研究,结合国家政策制定高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要能使财务管理制度有生命力,能够不断依据外部变化的环境而不断变化;第二,从上市公司内部来说,一定要在关键和重要的岗位上配备适当的人,确保能力和岗位职能相匹配,同时,要把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第三,培训方式是提高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方式,上市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者相关行政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定期或不定期培训,此外,上市公司其它岗位的相关人员也要落实培训计划,一般的,培训经费投入应不少于年度支出的5%,培训时长保证在人均每年60小时。
结束语
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涉及到其他方面还有很多,而其防范的方法也会因为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所以本文可能对一些企业财务防范的方法分析不够全面或不够深入,这有待将来进一步研究。(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仪明金.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及实证[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2]兰碧霜.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成因与控制研究[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王之君.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及风险防范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胥晓东.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短期预警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程守红.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6]江灏.融资环境对我国上市公司外部融资方式的影响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关键词】上市公司 企业管理 财务金融 改革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已日趋完善,众多企业纷纷参与到资本市场的竞争中来,企业的财务活动已开始全面融入到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而财务金融方面的管理对上市公司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如何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金融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为了当前一个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和意义的课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存在着种种不足
内因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变化的根本,因此,要想分析上市企业存在的不足,就必须从内部着手,分析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容易受到市场动荡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诞生并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商品种类与数量都越来越多,从前的卖方市场已经逐步转变成买方市场。在这样的前提下,许多从前高需求、低风险、高盈利的行业出现了企业过多、产能过剩的现象,一些只能生产一般商品,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逐渐丧失竞争力,由盈利转为亏损。
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家电、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缺乏核心竞争力,就难以形成自己的品牌,极易被模仿和超越,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不能参与到更高层次的竞争中。企业也就不断衰退乃至被淘汰。
(二)缺乏科学有效的投资计划,盲目相信多元化经营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是许多所谓经营管理专家最爱说的一句话。的确,多元化经营有利于减小风险,但是,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投资往往表现为冲动式的投资,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资源配置功能,企业可以轻易获取大量融资,使上市公司在投资方面不够重视;二是炒作成为吸引投资的手段,企业不是利用经营业绩,而是利用炒作来吸引投资者,这造成了大量不良投资的存在。
(三)上市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漏洞,导致大股东插手并最终掏空上市企业
由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时间尚短,所以我国上市企业起步晚,发展不够完善,未能形成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制度,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其中,大股东所起到的负面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大股东往往利用自己在资本上的优势地位,对公司的日常经营大肆插手,利用上市企业不断圈钱,又将上市企业作为资金来源,从上市企业不断地获取资本。这样,上市企业逐渐被大股东掏空,不仅使企业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及活力,也使资本市场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潭而无法自拔,最终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二、上市企业在财务金融方面的管理漏洞所造成的影响
上市公司如果在财务金融方面存在管理漏洞,就会在多个方面造成影响,并且引发连锁反应,在整个行业中造成恶劣的后果。
(一)对自身造成的恶劣影响
上市企业如果在财务金融方面缺乏有效的经营管理,首先会对自身造成严重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资金配置
对于上市企业来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吸引来的资金科学、有效地配置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使资金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最大的作用。如果上市企业不能将资金进行合理配置,就会使上市企业失去其意义,不仅不能获得上市应有的效益,反而对公司造成不良影响。
2.企业缺乏长期有效的竞争力
某些上市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长远眼光,只注重短期利益,这也是造成资金不能合理配置的原因之一。这样做的企业,也许在短期内会获得高额利益,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反而会使企业被不合理的资金配置拖累,从而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二)对市场造成的恶劣影响
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任何企业都作为市场的一份子而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因此,每一家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都会对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上市企业尤为如此。如果上市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就会对市场造成恶劣的影响。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存在制度性缺陷,市场本身对资源的配置作用难以发挥,大量没有发展前景的衰退产业类企业到股市上市融资;或者由于产业本身衰退而企业又没有能力克服产业生命周期的约束,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随产业衰退而衰退。这些企业不仅自身难以生存,更浪费了市场资源,使市场被这些衰退企业所拖累。
产业衰退是可以通过企业的经营状况体现出来的。通过分析上市企业经营状况的发展变化史,我们不难发现:一旦产业开始衰退,企业就必须开始考虑转型。资本支持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企业衰退的局面,资本是企业摆脱产业衰退困境的充分条件,不是充要条件。当产业衰退时,企业如果未能及时进行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即使有了资本也脱逃不了企业衰退的命运。这种因产业衰退而使企业衰退的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很普遍。
(三)对同行业其他企业造成的恶劣影响
企业从诞生的一刻起,就作为市场的主体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而上市企业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优胜劣汰,促使企业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增强竞争力。
但是,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完善,而且市场竞争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这就导致部分上市企业利用市场竞争中存在的漏洞进行不正当竞争。而上市企业在财务金融方面的不正当竞争可能会导致以下恶劣影响。
1.使同行业正当经营的其他企业受到排挤,在正当经营的前提下不能获得应有的回报,从而扰乱整个行业的竞争机制,对其他企业的正当利益造成损害。
2.影响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对投资者造成误导,使投资者的资金不能获得应有的回报,甚至血本无归。长期这样下去,会损害投资者对整个行业的信任,导致整个行业的萎缩。
(四)对投资者造成的恶劣影响
企业上市的目的就是吸收市场上的自由资金,通过这种手段来使企业获得发展。这就要求上市企业必须更为重视财务金融方面的管理。如果上市企业缺乏对资金的有效配置、盲目地进行多元化投资、不能有效避免大股东的不良干涉,就会使吸收来的资金得不到科学、有效的利用,不仅企业会因此受到不良影响,竞争力大大降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更会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使股市投资者的资金得不到预期的回报,甚至遭受严重的损失。这样,整个资本市场也会因此而动荡。
三、如何对上市公司在财务金融方面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上市公司对自身、同行业、投资者乃至整个市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财务金融方面的经营管理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从财务金融方面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上市公司和谐、稳定、长期地发展,就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增强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日常运营。所以,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1.在工作中提升管理者的能力
企业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有意识地、特意地为企业管理人员安排一些特殊的工作,以此来使企业的管理者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实现能力的提升。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1)通过岗位交换体验,了解财务金融方面的运作,熟悉操作流程;(2)较高的职务,增强对事务的处理能力;(3)安排特殊性的工作,考验和提高处理特殊事务的能力。
企业管理者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也更能体现出管理者的应变能力。
2.企业对管理者进行投资,增强管理者素质
企业可以将管理者送进相关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也可以聘请企业管理方面的专家到公司进行演讲,还可以在公司内部长期设立培训部门。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者的工作能力。
3.对企业的管理者进行专项培训
企业可以组织针对财务金融管理的专项培训,使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在财务金融方面形成科学的认识,充分了解财务金融的管理方法与运营机制,从而更好地应用到工作当中。
4.在学习之后进行巩固
任何理论的学习都是为了应用在实践当中,企业的理论培训更是如此。企业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日常经营。如果培训的内容与日常工作不符,或者不能有效地应用到日常工作当中,那么培训就不能发挥作用,白白浪费人力物力,耽误时间。所以,企业在选择培训内容时,一定要注意与日常工作相符,并且可以应用到今后的工作当中。而在培训之后,也应该注意安排相应的工作,对培训的内容进行巩固、吸收,真正达到提高业务水平的目的。
5.企业管理者应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及管理水平
决定事物本质的是内因,所以,企业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在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培训,而是要主动学习,增强自身素质,提高业务水平,例如积极学习财务金融方面的知识,更好地从财务金融方面对企业加强管理。
(二)提高企业管理者的道德修养
在当今社会中,道德问题是无处不在的,上市公司自然也不例外。如果缺失了道德,那么不诚信、不正当竞争等现象就会涌现出来,使上市公司失去信誉,走上一条不归路。所以,企业管理者的道德修养对于上市公司是极为重要的,关系到上市公司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上市公司要严格遵守财政财务方面的法律法规
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要以严格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前提。对上市公司来说,遵守财政财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尤为重要。在资本市场中,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很容易迷失自我,在经营过程中做出错误的选择,从而触犯法律,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也对金融市场造成损害。
1.上市公司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务制度、规定和财经纪律,对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全面反映金融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正确核算金融企业的收入和支出,按规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自觉接受财政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2.上市公司在竞争中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遇到不法行为的侵犯时,要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公司的正当权益,自觉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四)上市公司应制定严格有效的财务金融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的稳定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维护,同样,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使公司的经营有规可循。
1.建立健全日常财务金融管理的规范
日常的财务金融行为是最为琐碎的,也是最需要规范的。细节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企业最深层的内在。所以,建立健全日常财务金融管理的规范,使日常工作都有各自的运行轨道,可以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减少时间、物资的浪费,促进公司的发展。
2.以规章制度规范股东行为,将股东干涉与公司运营分开
前面已经说过,在上市公司的运营中,大股东往往利用自己在股份上的优势插手公司的运营,利用上市公司攫取大量资金,甚至将公司掏空。所以,上市公司必须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股东的行为,使股东无法通过插手公司日常运营来损害公司利益。还可以建立股东大会,使所有股东都可以对公司的运营提出意见,避免大股东一手遮天的行为。
3.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财务金融的监管制度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监管,同样的,一家上市公司若想在财务金融方面得到健康发展,也离不开有效的监管机制。可以使用的办法有很多:(1)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使公司的监管有据可依;(2)在公司内部成立监管部门,对公司的日常经营进行有效监管;(3)成立股东大会,邀请股东监督公司日常运营;(4)建立职工监管制度,使公司员工可以对公司的经营行为提出意见。
4.上市企业要规范在职工福利等方面的支出
上市公司财务金融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在职工福利等方面的支出。职工获得应有的利益,会促使他们更好地为公司服务,从而使公司更好地发展。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上市企业的职工福利基金必须按照规定支出,不能挪作他用;(2)对于职工福利支出结余,金融企业应当遵循职工福利费用于职工集体福利的基本规定,逐步消化;(3)上市公司要严格执行企业年金管理规定,并主动接受监管。
(五)上市公司要在日常经营中调整财务金融投入,形成核心竞争力
财务金融的投入对一家上市公司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反映出一家公司经营的重点以及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对上市公司来说,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1.树立科学的经营理念
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财务金融。而市场具有多变性,要想在财务金融方面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就必须树立科学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标尺不断调整经营战略,使金融资本得到有效的运用,促使企业和谐、健康地发展。
2.调整投入分配,形成属于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信奉多元化的经营,而多元化经营也的确为很多公司的经营打开了局面。但是,多元化经营未必就是企业唯一的选择,有时专业化的经营往往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专业化和多元化是企业发展战略上的两难选择。但多元化风险大,失败率较高。企业如果将资本过多地投入多元化经营,很容易因为失去重点而导致全面平庸,甚至全面崩溃。所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必须科学地调整投入分配。
3.上市公司应认真分析自身的客观条件,以确定应用哪一种经营方式
经营方式决定了企业的资金投入方式以及分配情况,一家上市公司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经营方式,才能使资金得到科学有效的分配,更好地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
4.上市公司应合理分配资金投入,形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一家公司的竞争力决定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而核心竞争力更是重中之重。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学技术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一家企业竞争实力的根本所在。公司在某一个领域得到发展,靠的就是科学技术所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公司资本投入的分配应侧重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方面,只有形成并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公司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一家上市公司财务金融的管理对公司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完善了财务金融的管理,才能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使公司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玮玮,马波.商业银行如何防范操作风险[J].现代金融,2012(09).
[2]周立.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操作风险控制[J].中国商界,2009(04).
新三板上市公司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三板上市公司代表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其财务制度的规范化和财务风险的防范状况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从而对国民经济造成影响,因此加强其财务制度的规范化和财务风险的防范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新三板上市公司的概念及特点、加强财务制度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财务制度建设的途径、财务风险防范重要性及防范财务风险的途径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够帮助新三板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制度规范和风险防范。
关键词:
新三板;财务制度;风险控制
一、新三板上市公司的概念及特点
“新三板”市场原指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因为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故形象地称为“新三板”。目前的新三板已经成为全国非上市公司进行股权交易的平台,更加侧重于中小企业。新三板有利于对中小企业进行园区和政府补贴,促进政府对中小企业进行资金扶持,为企业融资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有利于中小板企业进行股份转让,从而使得股权流动性增强,促进中小企业在新三板上进行财富的保值和增值,促进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新三板上市公司具有其与主板上市公司不同的特征,一方面,新三板重点将系统定位于创新成长和创业型的小型公司,主板上市公司相对来说竞争力较强,有稳定的盈利模式,而新三板上市公司准入条件相对较低,财务门槛不高,也需要更加健全的公司治理制度,需要更加重视财务制度的规范化,并加强风险控制的意识。另一方面,新三板面对的投资群体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和大户投资者,这就要求新三板上市公司能够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保障投资者利益。
二、加强财务制度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财务制度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监督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行为准则和规范,企业建立起适合自身状况且科学、合理、适用的财务制度十分重要。
1.对财务制度的规范有利于促进新三板上市公司健康发展。企业需要针对企业自身生产要素进行整合和合理配置,也需要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充分了解,把握全面动态的情况,完善的财务制度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管理进一步深化和细化,通过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和内容的丰富,有利于完善企业信息披露体制,促进财务流程的完善,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企业战略计划和方针的贯彻执行。
2.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加强监管,防止腐败,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使得新三板上市企业能够更加客观地对经营活动的数据进行分析,加强企业监管,促进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二)目前新三板上市公司在财务制度规范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1.财务制度设计仍需科学化
(1)由于很多新三板上市企业都处于创业阶段,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对于财务制度以及企业管理缺乏经验,因此在进行财务制度的制定方面缺乏科学性。企业将生产经营放在工作的首位固然无可厚非,但企业对于财务制度的监管功能以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重视,因此在进行财务制度的制定时忽略了这些内容。一个科学有效的财务制度需要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企业的规模、主营、盈利状况、企业上下游状况、企业行业的具体特点、组织形式等内容进行综合考虑,最终设计出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制度,而目前新三板上市企业在对财务的制度设计上没有进行上述全面的考核,设计出的财务制度缺乏良好的运行性和操作性,从而导致财务制度不够完整科学,难以施行财务内控制度,难以发挥财务制度监管和控制的作用。
(2)企业在进行财务制度设计时缺乏有效性。企业只有建立良好的绩效评价体系,才能够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组织各生产要素的能力和效率,而大部分新三板上市企业并没有建立起与财务制度执行力相关的绩效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岗位责任的财务制度执行状况也没有做相应规定。这就使得一旦出现财务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难以找到相关的责任人,也无法进行相关的奖惩。这样就使得企业的财务制度执行时缺乏相关的监控和责任制度,需要进一步改进。
(3)企业在进行财务制度设计时忽视了企业的无形资产,缺乏整体性和全面性。这样导致员工才能、管理者的才能、技术、团队协作等无形资产难以有效利用和控制,无法充分发挥财务制度的效果。
2.企业的财务核算有待进一步规范
(1)新三板上市企业缺乏明确的财务核算体系。由于对会计核算的重视度不足,绩效体系不够健全,相关的财务基础制度欠缺,导致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不高,缺乏准确性,信息的真实性有待核验,监督检查工作也有待加强。
(2)财务监管制度有待进一步推行,目前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监督系统没有建立起来,导致财务监督工作无法实现责任制,没有章法,需要进一步加强,促进企业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3.财务管理专业人员相对匮乏在新三板上市企业中,专门进行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相对较少,加之现有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缺乏全面性,很多并没有接受专业化系统培训,甚至还出现了兼职的情况,或者没有从业证书等,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新三板上市公司财务制度建设的途径
(一)建立科学高效的财务制度
新三板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科学的财务制度对于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性,要对财务制度的设计与制度提高重视,在进行制度制定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对企业自身的规模、主营业务、盈利状况、企业上下游状况、企业行业的具体特点、组织形式等内容进行调研,充分讨论并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制度的建设,使得财务制度的制定更加科学化。并且在财务制度制定好后要加强执行力,要求企业员工遵守企业的财务制度,建立起与财务制度执行力相关的绩效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岗位责任的财务制度执行状况做出相关规定,在财务制度的执行时要做到责任明确,这样就可以促进企业在财务制度运行当中做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管理,有了良好的绩效评价体系就减少了财务制度管理的滞后性,使得管理层能够提前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
(二)规范财务核算制度
企业首先应重视会计核算制度的建立,不断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加强财务基础的建设,提高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对财务信息的准确性要进行进一步检验,保证信息真实有效。此外,企业要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监督系统,明确责任,责任到人,使得财务制度的执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促进企业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1.要提高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提高财务人员的任命和准入门槛,要求具备相关的资质,优化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
2.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做好员工的培训计划、会计师考前辅导,并做好从业资格证和会计电算化的培训,使得在岗人员都具有相关资质,提升整体财务人员技术职称水平,注重对学历高人才的引入,同时对现有员工进行职业教育,提升整体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要对培训课程进行创新,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新兴模式,提升培训教育的效率。
四、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性及财务风险的特征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中所面临的由于不确定和难以预测等因素所造成的风险,财务风险导致企业的盈利目标低于预期。第一,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全面性,风险会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包括企业融资、投资、资金运用、资金的利润分配等多个方面,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关系到企业的整个生产活动。第二,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不可控性,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可控性,财务风险的爆发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可控性。第三,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由于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即高风险高收益,但如果企业能够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就能够更好地提升收益比例。第四,财务风险具有不可抗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企业管理者是否愿意承担,风险都依然存在,必须要接受并以相应的措施有效防范风险。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个阶段,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十分重要,如果新三板上市公司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导致企业经济利益难以符合预期,从而使得企业风险越来越大,甚至会有破产的风险,因此,新三板上市公司规范财务风险十分重要,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促进企业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完成企业经营利润目标。
五、新三板上市公司防范财务风险的途径
(一)提高财务决策的稳定性和科学性
新三板上市企业管理层对于财务的决策直接关系到整个公司资金的基本结构,财务决策失误会影响公司的经营状况,在进行财务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公司的状况,要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运用科学的手段制定出不同的预案,在发生不同情况时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尤其是企业在进行融资时,要通过科学手段对资金需求量进行计算和核对,并结合资金的成本以及资金的回报率进行对比,明确各种融资方式对企业财务风险高低的影响,从而选择适合公司的融资方式。既要保证资金的利用率相对较高,又要保证财务风险相对较低。
(二)加强对企业投资风险的控制
投资项目的目的是取得预期收益,但当投资不能达到预期收益时便会出现投资风险。企业投资主要包括生产项目投资、金融投资等,在进行投资时如果出现亏损就会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应对投资对象、相应风险以及投资回报率进行详细调研,看是否符合企业的盈利目标,在项目投资期间要做好监管工作,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充分考虑风险报酬比例,以最小的经济损失博取最大的利润收益,企业管理者要综合利润水平、风险程度,在风险收益中取一个平衡的组合进行投资,既能够使得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又能够降低风险、促进企业利益最大化。
(三)建立企业风险监控体系
1.要对企业的现金流进行监管,保证现金的流动性,要保证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有充足的现金流,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要建立相关短期资金的风险监控机制,通过对现金流分析,全面反映出现金流动情况,当企业生产活动的现金流量小于利润时,监控系统就应提醒企业进行风险监控,重点针对应收和应付款项以及存货进行监控。并通过监控体系对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进行预测。
2.企业要对长期财务指标进行监控,杠杆融资是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来源,对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进行监控,从而科学合理地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经济效益、盈利能力以及发展状况,当指标出现异常时,要利用监控体系向企业的管理者进行预警和提示,促进管理者进行及时监控和管理,做到对企业生产运营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面监管,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升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资产周转率、盈利能力,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总之,新三板上市企业能否做好财务制度规范化建设和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只有建立科学高效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核算制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才能有效加强财务制度建设,提高财务决策的稳定性和科学性、建立企业风险监控体系,这样才能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从而促进新三板上市公司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孟迎春.试论加强企业工会财务内部制度建设.中国工会财会,2008.
[2]宋建波.企业内部控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笔者研究了中国石油、中国中铁、长安汽车、南京银行等公司的上市过程,发现有的公司因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配合默契,准备工作做得好,顺利上市并发展良好;有的公司临时组织大量人力突击上市工作,发现事务千头万绪,效率低下。从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上市辅导、发行申报与审核、股票发行与挂牌上市过程看,企业若有计划地提前做好上市准备,依靠自身的财务人员就可以提供详实的财务数据供证监会审查和作为《招股说明书》素材,其工作成效对上市非常关键。
在我国现行公司上市相关法律法规框架下,总结以上案例,按照一般情况下工作要点先后,以财务部门为基础,绘制如下工作联系网络图,图中针对每项工作列举了主要工作内容。双向箭头流程表示部门间进行双向交流磋商,单向箭头表示按照箭头方向提供原始资料、信息或者成果,但是单项箭头也包含了部分协商交流工作内容,相关部门并不是教条办理。
1.企业核心管理层
企业改制上市的设想一般由企业管理层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一般都成立“改制办”,由“改制办”牵头,资产管理、财务等部门配合。管理层将意图与这些部门交流,共同初步拟定改制设立方案。企业充分研究业务方向、市场营销、技术、财务、募股资金投资方向及发展前景等方面的风险因素,初步确定承销商、推荐人、股票种类、发行数量、价格、方式、对象、佣金费率、募集资金计划、滚存利润分配方式。本阶段还未聘请专业中介机构,财务部门要担当金融咨询角色,提供初步意见。此外还要就此发表作为财务计划管理、金融分析、会计信息编制部门的专业意见,可能的话还要提供以上是否符合相关经济法规的意见和改进建议。
2.审计师事务所及中介机构
企业确定要改制上市后,拟定明确的进度目标,聘请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审计师事务所及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并出具审计和评估报告,作为验资依据。财务部门全力配合审计工作,提供历史财务报表、应收账款、债务、流动资金等情况。财务部门还要配合资产管理部门,提供资产清单,供资产评估使用。企业重新吸纳股份的,财务部门还要统计股份认购情况和办理缴纳股款登记、财产转移手续。
3.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和中介机构的资产评估报告完成后,交给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与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作,进行信息交换,完成股份公司验资报告。
4.证券辅导机构
企业验资完成后,需要接收证券辅导机构辅导。改制企业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必须清楚了解证监局对股份公司的要求以及相关证券、经济法规,因此财务部门需要派员参加辅导。具有证券资格的辅导机构对企业人员培训考试合格后,颁发合格证书。辅导期间,辅导机构针对股份公司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具体整改由财务部门完成。辅导机构除了对企业人员完成培训外,还要核查股份公司在设立、改制重组、股权设置和转让、增资扩股、资产评估、资本验证等方面是否合法、有效,产权关系是否明晰,股权结构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具有培训监督双重职能,财务部门需要紧密配合。
5.政府税务部门
为了避免《股票发行申请书》和《招股说明书》中出现不一致,财务部门内部提前整理公司最近3年的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对于不清楚或者不统一之处需要协调税务部门,进行整改。《股票发行申请书》等书面文件需要公司最近3年是否存在税收违规的证明文件,由财务部门向税务部门申请出具。
6.政府工商部门
至此,改制企业上市工作已经完成大半,可以着手企业工商注册资料变更,包括企业名称、注册资金、股东、法人代表等内容。一般情况由财务部门牵头办理这些工商注册变更。
7.股票发行申请
上级主管部门每年都要组织对改制企业的内、外部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财务部门需要查阅历史档案,调阅最近3年的内外部审计报告,并且编制本期财务报告,递交给改制办公室,作为《股票发行申请书》的组成内容。
重大关联交易的说明、原始财务报告、与申报财务报告的差异比较表、注册会计师对差异情况出具的意见、历次资产评估报告、历次验资报告、关于纳税情况的说明、注册会计师出具的鉴证意见等材料在财务部门都有备案,需要财务部门收集整理,递交给改制办公室,作为《股票发行申请书》的组成内容。
8.招股说明
《招股说明书》对于股票销售非常关键。财务部提供的报表中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股本)和净资产收益率三个指标一定要周密测算,经得起推敲,对于有别于常规之处的要有特别说明,比如是否存在关联交易、行业特殊情况、本企业特殊优势等。财务指标必须经历社会挑剔、审查,财务部门任务艰巨,决不能出现前后矛盾、弄虚作假的情况。财务部门还要在《招股说明书》中提供股民关心的股利分配政策。
9.证监局
《招股说明书》、《股票发行申请书》以及辅导机构出具的《股票发行上市辅导汇总报告》完成,报送到证监局,等待批准。证监局审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疑问,需要企业答复,而很多疑问与财务相关,需要财务部门答复。证监局审查通过后,即进入股票发行阶段,投资者认购新股。
10.会计师事务所
新股认购资金进入企业账户后,财务部门向会计师事务所提供财务报表,进行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
股票代码和股票简称确定后,证交所上市委员会批准《上市申请》上市通知书。签订上市协议、披露上市公告即可挂牌交易股票,至此上市工作完成。但是财务部门工作要点包含但不限于上述内容,本文所论述的工作程序针对不同的个案还会有更多个性化的需求,工作顺序也不尽相同,希望得到同行的补充更正。针对本网络图,在财务部门的协调下,还可多项工作并行处理,优化流程,缩短准备时间。
关键词:企业上市 财务准备 必要性
自1978年以来,独具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越来越健全,各类企业的经营也越来越发展进步。其中,许多企业都通过上市这一途径来增多自身的资金链,以此提高综合实力,便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是,企业上市需经过繁琐的程序,其肯定要有足够的实力和充分的准备工作,方可开展上市的通道。本文详细地剖析了企业上市前在财务准备工作方面的内容,以此推动企业的经营脚步。
一、改善企业财务明细情况
企业的财务明细情况是上市的重要内容,唯有具有了综合条件才能够申请上市。企业的财务部分如净利润、资产现状及负债等,都属企业最根本的经济情况。在企业上市前,须全方面改善经济情况,增高自身的利润,最大程度地减低企业的债务,如此以来,则为企业的上市奠定较好的财务基础。因而,企业要优先对自身的财务情况进行全方面地改善,减低债务。
二、社会审计
社会审计的内容是股份制企业在上市之前必不可少的部分。唯有在审计这一部分打下坚实的基础,企业才能开展接下来的上市工作。社会审计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前的材料集成
上市的企业须具有以下的条件,如经营时长达三年或三年以上,总资产不低于五千万,近三年企业处于盈利的情况等,只有具有这些较为理想的财务状况才可以批准其申请。因而,企业务必要充分备好资料用以表明企业自身良好的财务状况,如近三年企业的运营状况,企业的总资产评估,企业递交的资料务必要有相关机构核查规范的标注以及要有对应的检验材料说明才能作为符合条件的材料进行递交。如若仅仅是企业递交的财务资料,是不符合申请的条件的。企业在上市前,须将最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动表等都备好。
(二)审计之前的自查审核
企业将所需材料备好后,需要自查一次,务必要给会计事务所递交一份真实性高、错误少的材料,以便保证精准性。企业的自查审核目的是去除错账假账的现象,因为企业的财务情况较为繁杂,也许会由于其他公司赊欠的情况而使得企业陷入亏损的状况中,通过企业的自查核查企业能够追回这部分资金,以填上亏损,总而言之,企业在真实可靠不造假的前提之下,要尽可能去增加企业的盈利而减少负债情况。实行自查关键是要回收企业的资金,降低亏损。而且,从自查核查中,企业能够全面地看出近年的运营情况,快速的协调企业的发展战略。该部分内容是在社会审计前务必得做好的,明确财务情况,递交一份科学客观仔细的财务资料。
(三)询证函的收发
询证函是会计事务所依据一定的格式,基于企业财务报表的记录给相关的企业或是个人所发出的函证,待对方核实后返还给会计事务所,当做社会审计的材料。由于企业在运营中会出现较大资金量的投资现象,常常会有拖欠的情况,这时,企业需要递交相应的负债资料。会计事务所须去审查核实负债情况的真实性,且要有对应的材料去证实企业资金负债的情况。询证函主要有账款询证函和银行存款询证函两种。账款询证函是给有关的拖欠企业账款的企业或是个人发出的,审查核实企业的资金债务状况。而银行询证函是给企业发出的,是给企业开户的银行发出的,用以审查核实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开展询证函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会计事务所对企业所递交的财务材料做一个真实性的核查,有有效的材料去证实企业的财务情况。这也属于企业上市前不得不完成的内容,然而,因为企业的经济成长状况,牵涉的企业较多,因而,需与有关企业沟通,缩减询证函这一环节的时长,以增强企业的审计进度。
三、资产评估
股份制的企业一方面需要开展社会审计这一工作,另一方面还需要进行资产评估。在评估企业资产的增减的时候,评估的客体应该是企业固有的资产。想要上市的企业须有五千万以上的资产方能进行申请,因而,资产评估这一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如若企业长期在一个盈利或者是负债的状况的时候,财务部门也许会定期做财务报表,然而企业的固有资产是时间较长且有起初价值的记录,对该价值的更新速度非常慢或者说不会进行更新,以至于企业的固定资产的价值记录与当下的市场价值有所矛盾。企业的财务部门则需要构建固定资产的等级体制,以便资产评估的实施。开展资产的评估是上市的股份制企业不可或缺的申请材料内容,企业在申请上市前要汇总好固定资产的相关材料,以便开展评估的工作。
四、健全企业的财务报表
计划上市的企业一定要尽最大能力健全其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大致有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动等三大部分。财务报表能够清晰地看出企业的运营情况,企业的整体损益,企业的战略发展等等。企业需最大程度地综合出最近三年的企业经营财务报表,总结出企业的损益及企业现在的资金周转状况。这些都全方位的反射出企业整体的损益、资金方向及企业战略情况。财务报表也属于企业要递交的材料,企业要最大程度的使其健全完整,降低企业的负债,如此才可以增加企业上市的能力。
五、按照上市企业的标准培训财务会计人员
企业的健康成长需要员工的参与,需要优秀人才的投入。有上市计划的企业须参详已上市企业的内部管理方式,依据当下经济环境的变化来调控自身成长的道路。因而,企业不得不注重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利用资金来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一改之前的内部管理方式,提高人员素质的同时,还需广纳有用之人,如此则能更大程度地推动企业的成长。上市的公司在人员录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员工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财务会计知识技能,才可以较好的推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成长,有理想的财务经济运营状态,企业才可以科学客观地将企业资金用于投资,从而,才会有稳健的资金链。因而,申请上市的企业须注重财会部门人员的能力的培训与发展,如定期的培训活动,相应的绩效考核等方法来增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企业必须注重应用财会工作人员,注重其成长。
六、调整财务体系的结构
为协调上市的步伐,企业则须与此对应地调整原先的财务体系。企业开展社会审计或是资评估等项目,都属于企业申请上市的必备条件。但是,企业调控财务体系则是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使其更全面地适应上市的环境。企业上市后,需开展证券或股票方面的经济往来,企业的资金操作较为复杂,资金规模越变越大,之前的财务系统不是专门为上市而定的,不能满足企业上市后的经济成长要求。因而,企业需要在上市前做好全面的市场调查,依据企业自身的现有经济状况去协调财务管理系统,从而最大程度地推动企业的健康成长。
七、结束语
总的来说,企业的上市过程是一个繁琐的过程,进行上市申请之前,企业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满足上市所需要的要求,如在时间、总体资产方面的要求,唯有满足了这些方面的要求,企业才能顺利地通过上市的申请。上市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通过上市,企业能够收获更多,更有力地推动企业自身的成长。只是,企业务必要在上市之前做好所有的财务准备工作,如此方能减少企业在上市申请这一环节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李.企业改制上市财务工作要点初探[J].财会学习,2008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1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基本特点
1.1 公司规模与主板市场相比较小
创业板上市公司与主板上市公司相比,无论是营业收入、净利润率还是总资产规模差距甚远,这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快的中小企业,不符合主板上市的条件只能在创业板筹集资金,它们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股东的初始投入和向银行贷款。在遇到财务风险时抵抗力较差。
1.2 公司科技含量高
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制造行业和信息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以及现代农业等都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重要组成行业。由此可见创业板上市公司科技含量较高,研发产品所需资金量较大,而新产品上市后市场接受程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资金周转回笼的财务风险较大。
2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创业板上市公司在长期债务偿付上陷入困境
现金流量是企业偿还债务的重要保证,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但是,目前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随机调查发现,有许多公司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甚至这种现象占到被调查样本公司总数的43%。这说明,创业板中有较大一部分公司在面临着财务风险,如果不及时控制负现金流量企业很可能面临财务风险的发生。
2.2 创业板上市公司在投资决策上随意性较大
创业板上市公司多为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不像传统企业一样偏好固定资产投资,它们更愿意将大部分资金投放于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上。而在公司募集的资金用途方面,募集的资金要求专款专用,但是一些公司为了满足公司短期偿债的需要,使用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随意改变资金用途。这些都表明企业在投资决策上随意性较大,如果不积极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很可能由于投资选择失败而给企业带来风险。
2.3 创业板上市公司选择的经销商信用评级低
一方面,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数为高新技术行业,它们对自己的产品期望值较高,因而急于扩大企业规模。另一方面,认为自己的产品具有竞争实力,乐观估计销售和回款,从而降低了对经销商信用的考察力度,过快的确认收入,导致应收账款的回收需要较长的时间,甚至可能成为坏账无法收回。这将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的发展。
3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1 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财务运行管理机制执行不到位
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财务运行管理机制执行不到位,主要体现在投资活动和收益分配。
目前,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之中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普遍存在,企业投资决策依据的信息不全面,并且没有对投资项目进行周密分析,从而导致项目投资收益率不高,甚至投资失败,使企业的资金流循环受阻,资金周转缓慢停滞,引发企业财务风险。创业板公司为了加速发展壮大,盲目上马缺乏可行性依据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投资项目,无视公司扩张与其资金实力、公司规模等方面的配比性。过度的扩张必将导致上市公司资金需求量增加,一旦投资失败,公司则难以偿还巨额债务而面临财务危机。
分配过度和分配不足是引起收益分配活动失衡的主要原因。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大部分公司为了吸引投资者采用高股利政策,使公司内部留存收益降低,降低公司的偿债能力,一旦债务到期很可能因为无法偿还债务造成财务风险。而有些公司为了研发新产品,采用低股利政策留存大量收益,这将会导致投资者失去兴趣,股票下跌,再融资困难,频繁的股价变动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3.2 创业板上市公司部分经营者的财务风险意识不强
创业板上市公司同其他主板上市公司一样,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甚至比主板上市公司的风险更大。但是部分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人员认为创业板上市公司是高科技行业,投资相对于传统产业较小,适应和调整能力强,从而放松了对财务风险的警惕性。
3.3 创业板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
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抽样调查结果知其内源融资额占平均总融资额不到5%,而外源融资所占比值达到了95%以上,这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来自外源融资,而自身的盈利能力较差,很少通过自身的盈利来扩大公司规模。虽然降低了企业的债务压力,但是企业将大部分收益用来分配股东股利,自身留存收益较少,降低了企业自身的偿债能力和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
3.4 创业板上市公司过度融资现象严重
根据近三年创业板首批上市的28家企业公布的年报数据显示,自2009年9月起,原计划募资总计67.86亿元的28家公司,实际却超额募集,实际募资规模总计达到145.25亿元,是上市公司融资需求计划的2倍多,平均融资规模水平达到5亿多元。28家公司超额募集资金77.90亿元,平均超额募集率高达115%,平均每家公司超募2.78亿元,其中神州泰岳超额募集比例最高,达到264.7%。
4 加强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4.1 加强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财务活动的管理
4.1.1加强现金流管理
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大部分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处于成长期的公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要求加强对现金流管理。在现金的投资使用方面要先进行财务预算,使现金的使用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其次公司还要建立完善的预算机制,对现金的收支状况进行预测,掌握公司的营运状况,预测公司的现金流风险,及时进行控制。
4.1.2寻求最优资本结构,降低筹资风险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筹资方式主要有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为了能够降低筹资风险,企业要选择风险相对较小,利益相对较大的最优资本结构。如果企业息税前利润率高于预计负债利息率时,增加负债资本。
4.2 加强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分散化
分散化是管理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工具。财务风险的分散化对企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为了帮助企业发展,加强企业风险分散化是十分有利的。投资资产的分散化能够降低由于一个项目的选择失误而导致的投资损失。筹资方式的分散化可以避免由于暂时的经营失败而导致债务缠身,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财务风险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财务风险分散化可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4.3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由于财务人员是企业成员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人员也是最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为了帮助企业快速高效的发展,加强企业的财务人员的管理培训是十分重要的。企业需要有固定的财务人员财务风险意识培训基金,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此外,还要让财务人员意识到他们日常的行为活动的不规范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适时地对日常的风险控制管理进行经验总结。
4.4 建立财务风险基金
财务风险基金的建立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安全保证,创业板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的提取准备金,一旦损失发生,公司可以从基金中列支,或者进入经营成本,降低企业由于财务风险的发生对公司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要采用合理的基金使用制度,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分配基金的使用量,不能随意用基金弥补损失,保证基金的合理使用。
4.5 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
在收益分配之前,必须综合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筹资能力等因素,选取合理的股利发放率。一般情况下,在企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时,为了给企业发展需求提供充足的资金,应尽量减少发放现金红利而以股票股利为主,避免企业因资金紧张甚至短缺而发生财务风险;在企业进入平稳发展期时,由于企业的现金流较为平稳,为了保证企业资本结构和控制权的稳定,可以考虑现金红利为主。
参考文献:
[1]常海英.经济论坛[N],河北省科学院,2011,(8):1-5.
[2]管丽明.我国证券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1,(3):67-89.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176.
[4]张军华.资本结构,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1,(5):175-176.
[5]张庆利.研发投入影响企业绩效的传导路径分析--引入中介变量:技术效率[N].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