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医学基础知识大全范文

时间:2023-09-19 16:13:33

序论:在您撰写医学基础知识大全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医学基础知识大全

第1篇

级别

试  用  大  纲

试用修订版大纲

词量速度

 

100个/分钟

 

90~100个/分钟(100~110个/分钟)

120个/分钟

生词

 

读速度

40~50个/分钟

 

40~50个/分钟(50~60个/分钟)

50~70个/分

生词率

大于2%

大于2%

 

大于2%

大于3%

写(听写)速度

5~7个/分钟

6~8个/分钟

 

10个/分钟(12个/分钟)

10~12个/分钟

词汇掌握

 

 

 

生词

350个

450个

 

600个      (700个)

800个

习语

100条

100条

 

200条

200条

认读

180个别      (300个)

 

400个        (500个)

400~500个

第2篇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是一个国家财富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这一资源的丰富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而理工类大学生,是知识产权创造型人才和知识产权中介型人才的重要来源①。通过此次调研,对南京地区理工类高校理工科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我们期望能比较全面的了解当前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状况,以寻求高校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的新思路,发挥高校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增强理工科大学生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与水平。

一、南京市高校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现状

1.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

调查以问卷抽样调查为主,辅以数据搜集和一对一访谈,以南京市内七所理工科高校的理工类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前期实地调研,问卷发放具体情况最终确定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放500份,南京理工大学发放500份,东南大学400份、河海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各发放150份。共发放问卷2000 份,回收1923 份,回收率为96.15%,由于本次问卷调查样本数量相当大,因此本次调查的结果准确性应当较高。(见图1)

2.调查数据分析

综合对比分析反映出以下具体问题:(1)知识产权总体认知比较欠缺。大部分同学对知识产权的认知仅限于发明、商标、著作,而对商业秘密、厂商名称、原产地名称以及不正当竞争则较为陌生(见图2)。对于它面向的对象以及有何具体保护措施则不甚了解。同时,多数高年级学生认为现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令人堪忧,可是由于自身对这方面知识的欠缺,也就不能给出相应的一些合理化建议。在多数人的观念中,知识产权只是法学专业的课程名称,跟其他专业关系不大,其他专业的学生也不了解知识产权的知识,自己试验出来的产品也没有意识要保护专利权,到最后往往被别人申请了专利, 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既给自己也给他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2)知识产权教育亟待加强。大多数高等院校将知识产权课程作为法学专业的必修课,忽略了对非法学专业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在多数人的观念中,知识产权只是法学专业的课程名称,跟其他专业关系不大,其他专业的学生也不大了解知识产权的知识。自己试验出来的产品没有意识要保护专利权,到最后往往被别人申请了专利,这样的事情在高校屡见不鲜,既给自己也给他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多数高等院校知识产权法只作为全校选修课开设,大约只占全校学生的百分之一,这对于知识产权教育的普及是远远不够的。

调查反映出,互联网、报刊杂志、书籍材料、学校以及相关工作经历是大学生了解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学校并没有发挥主阵地作用(见图3)。学生在知识产权普及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现有的知识产权的普及宣传活动没有吸引广大学生的兴趣。学校知识产权保护教育严重缺失,学生对于知识产权实践课程的渴求度较高且不希望单一、理论性的教学模式。有学生表明,知识产权课的教材专业性、理论性都很强,而且大多以论文的形式结课,多数同学选这门课目的就是赚取学分,公选课程也就流于形式了,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也有学生说,开设知识产权实践课程与法制教育普及性讲座以及课外科技活动,将是普及知识产权知识的主要途径。

(3)维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淡薄。知识产权是人们依法对其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领域作出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经济权利和精神权利的总称。它具有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及时间性的特征。然而,调查却显示有很多大学生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见图4)。如今,国家、地方和高校对知识创新、培养人才都很重视,特别是对知识创新、科技和教育的投入。但是对于学生创新成果却忽视,没有进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使很多智力成果白白流失,这充分表现出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认识不足。理工科大学生作为未来知识创新的主要群体,他们毕业后将直接从事科技研究、发明创造、经济贸易等各方面的工作。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其智力成果将难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也就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但是有些大学生却认为:我学好自己的本专业就可以了, 不想涉猎其他专业,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对文科知识知之甚少,更没有想过运用法学知识保护自己的实验成果,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只知道自己经过努力把科研成果弄出来了,至于版权或专利问题并不重要,是不是申请专利,对于研究成果本人意义不大。

绝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同学都表示自己会在互联网上下载音乐、电影、电子书籍以及游戏。同时购买盗版的行为受他人影响较大,对此行为后果缺乏自身的理性认识,有着盲从的倾向。与此相对应的是,他们在购买了盗版产品之后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行为对他人合法权益的侵犯,相反地,认为这是很合理、很正常的现象,甚至有的同学将原因归于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不完善,从而忽略了自己在这一行为中所应付的主要责任。

(4)知识产权教师有关知识素养有待提高。据我们的调查资料显示,知识产权课程教师绝大多数系纯法律专业出身,缺乏多学科,特别是理学、工学学科知识,而知识产权多数科技创新成果以理学、工学学科为背景,因此,这些知识产权课程的教师很难在科技成果和法律保护中找到一个契合点,在进行讲授时往往就法律规定讲规定,如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很难举实例讲清楚。知识产权教育本身是跨学科的,特别是在理工科专业当中,具有专业背景知识的知识产权教师的信息接受和反馈能力强,对技术性问题认识深入,特别是对专利、软件和数据库等问题更具有优势。再者,知识产权内容从表面看属于法学学科,但它集理学、工学、文学等多学科背景,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授课和加强实践教学非常必要②。知识产权教育和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是跨学科培养的复杂过程,尤其是针对理工科专业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需要结合不同的专业背景知识,具有较高难度的跨学科特性,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教育资源,也是我国目前知识产权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二、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与能力的有效途径

1.普及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各理工科院校应针对全校法学和知识产权专业以外的本科生知识产权教育普及低的实际情况,在全校内开设知识产权通识课程。面向本科生在全校开设《知识产权法》必修课或选修课,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知识产权知识,了解知识产权的内容,增强知识产权对于理工科本科生的重要性。其次,理工科院校内的法学专业要开设知识产权方向,每年选拔一定比例的法学专业本科生专修知识产权方向,在法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列出知识产权方向的系统课程,供知识产权方向的学生从大三就开始专项学习,以期通过系统的知识产权教育,使本科学生成为学有所长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最后,在理工科院校应开设知识产权专业,因为知识产权是科技、法律和管理交叉的学科③,所以我们应向着这方面发展,提供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所需要的平台,我们应重点培养理工科背景的高素质的知识产权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创建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特色的高水平、国际化的知识产权学科。按照不同层次构建培养模式,形成开放式的知识产权教育体系。

高校是为社会打造和输送各类人才的基地,在大学阶段利用高校的正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知识传授,使之对知识产权制度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知识产权课程应被设置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让知识产权走进每个学生的课堂、深入每个学生的头脑,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的需求。具体采取的形式可以是“知识产权概论”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增加知识产权方面的内容。可喜的是,目前高校的知识产权教育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都曾发出通知,要求加强高校知识产权工作,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单独开设知识产权课程。在课堂教育之外,高校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如编印宣传资料、开辟专栏或板报、举办知识产权论坛和专题讲座、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小发明比赛、成立知识产权社团等,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尊重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知识产权素质。

2.开设必修与必选相结合的知识产权课程

首先,目前已经针对理工科大学生开设知识产权课程的高校往往采取的是选修课的开课方式,特别是在涉及专利申请文件撰写、工业版权保护的具体条文等学习内容繁杂、难度较大的课程时多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应当将知识产权课程确定为必修课或者必选课。其次,由于理工科学生专业背景不同,同专业的大学生在除了知识产权基本知识之外往往还需要了解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产权知识。因此,针对理工科大学生的知识产权课程应当采取必修与必选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不同专业背景开设不同的课程。开设的具体课程可以详细划分为:(1)面向所有理工科大学生选修的知识产权基础课程,该课程应当注意讲授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框架和知识产权策略等宏观性内容;(2)要求部分理工科专业学生必修专业课程,如《专利法基础理论》等,培养学生的专利创新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3) 需要专门专业背景知识必选课,是对知识产权问题的深入了解,实质上是一个知识面的扩展与提高问题。

3.深化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形式

当前,对知识产权意识教育的认识存在一种误区,认为这是法学院的专业教育。其实,在国外,知识产权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通识教育,知识产权意识教育也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民意识教育。所以,在高校中,对大学生进行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不是个别学院的工作,而是整个学校的重要工作。此外,高校也可以以第二课堂、模拟法庭、文化活动等形式拓展知识产权意识培养的教学途径(见图5)。通过各种手段,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知识产权教育是跨学科的教育,授课特点不同于一般专业课程。因此在加强知识产权教育课程的同时, 还应不断提高授课效果。应注意结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来加强和改善教学效果,此外,还应注意跨学科的知识学习,多举办综合性的知识产权讲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引导学生关注知识产权的最新动态。针对教师实务经验欠缺的问题,高校可以定期聘请实务界人士举办知识产权专题讲座。通过聘请有关实务专家做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讲座,进一步提高理工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技创新能力。

4.壮大知识产权师资力量

虽然有些高校针对理工类大学生开设了知识产权法课程,但承担教学任务的老师往往是法学专业的专职教师,这些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经验不足,所以高校应针对理工类大学生引进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注重提高授课教师的知识产权水平。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教师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知识产权教育的需要④,另外由于知识产权的跨学科性,引入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同时又有知识产权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进行知识产权教育,相信会对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形成良好的效果。

5.加强对大学生知识产权创新活动的鼓励措施与管理工作

学校可设立专项经费,用以支持大学生进行创新研究,对于优秀的创新成果,学校还应再给予明确的奖励。在知识产权的管理方面,一些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重成果,轻专利,忽视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发展,科研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相脱节。对此,高校应积极进行改革,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组织管理机构,制定符合高校自身情况的知识产权制度规范以及促进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的激励和配套机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对其所取得的科技成果申请专利,并对大学生申请专利予以专门的指导和帮助。

引文注释

①田文英.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知识产权教育[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2006.(9).

②易健雄.浅议大学生知识产权素质的提高[J].科教文汇,2010(3).

③孟彦娟,孟天财.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和认知状况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④陶丽琴,朱一飞,周泛海.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本科层次的定位与发展[J].行政与法,2010(11).

第3篇

庄文其著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7月

定价:35.00元

看点:只要有心,生活处处皆美景

这是一本介绍盆景及盆景艺术的图书,它不同于同类题材着重于介绍盆景的栽培和造型的知识,而是侧重于介绍盆景作品以及它们内在的涵义。书中分“树石缘”、“齐物篇”、“趣味篇”、“小型集锦”、“境界在绝壁榕根中岩石上”、“我与盆景艺术”等章节。该书作者庄文其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理事,从1985年迷上盆景艺术开始,发表了大量相关文章。

《食疗大全》

王维编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6月

定价:28.80元

看点:“大全”未必面面俱到,但常见疾病在书中均可找到食疗方

食疗是通过药物和食物的配伍、组合,经烹饪、调制等手段,制成既有色、香、味,又有保健益寿、防病治病的饮食方法。本书收集、整理古今关于食疗方面的经验,精心选取了食疗验方3000多条,力求集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

《最新怀孕分娩知识》

刘雁峰主编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6年6月

定价:15.00元

看点:随书赠送一张VCD光盘,内容不是这本书的电子版,而是怀孕分娩知识科教片

妻子怀孕了,丈夫应该做些什么?在电磁辐射的环境中,怎样保护怀孕的妻子?分娩能够无痛吗……本书多角度地涉及孕产生活的每个细节,对怀孕中的女性极有帮助,并能指导丈夫怎样关爱孕中的妻子,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丈夫,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糖尿病科患者的治疗与保健》

杨金奎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6年6月

定价:14.00元

看点:该书的宗旨是用最通俗的语言将深奥的糖尿病医学知识介绍给患者

本书从糖尿病患者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着手,以提问的方式将糖尿病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自我监测、自我控制的技巧与建议介绍给广大患者。本书共分8部分,分别介绍了糖尿病的医学基础知识,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疗法,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及其他疗法,糖尿病伴发病及慢性并发症的防治疗法,特殊糖尿病人群的护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等。

《威廉姆斯产科学手册》(第21版)

[美]Kenneth J.Leveno等著

张怡、吴新华主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5月

定价:50.00元

看点:书中大量的表格和摘要,将便于读者快速获得产科学的核心知识

本书是《威廉姆斯产科学》的浓缩版,全书分为126章,第1至第48章系统地阐述了孕前、分娩前几个月、分娩、新生儿及产后阶段等孕产全过程;第49至第76章讲述由于妊娠引发的并发症;第77至第126章分别阐述了妊娠过程中内、外科合并症的处理。

《青春期保健》

姚海英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年5月

定价:11.00元

第4篇

[关键词]中世纪大学 课程 职业性

[作者简介]刘河燕(1976- ),女,四川达县人,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史、课程论研究;黄健(1981- ),男,四川乐山人,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外国文化教育研究。(四川 乐山 614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乐山师范学院校级项目“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课程内容比较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1167)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135-02

中世纪大学是欧洲教育史上的一朵美丽的奇葩,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瑰宝,它是现代大学的起源。大学经历了近千年的发展,如今已是越来越强大,然而大学在我国的发展只有百年历史,发展过程中仍有不少困惑,这需要追本溯源。本文拟探讨中世纪大学课程职业性特点,期盼对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有所启迪,进而为当前我国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一、中世纪大学课程内容概述

欧洲中世纪早期的大学属于单科型学校,课程内容比较单一,如巴黎大学的课程主要是神学知识,博洛尼亚大学则是以法学知识为主,而萨莱诺大学以医学闻名于世。课程内容均是以七艺为基础,即文科。到了13世纪,有了正式大学资格的学校基本上都设有四科,即文、法、神、医四科或学院。文科则属于大学基础性阶段学习的课程内容,也就是要学习法、神、医等三门之中的一门基础知识。

1.文学院的课程内容。文学院的主要课程内容是七艺。而所谓七艺,它包括三艺(trivium)和四艺(quadrivium)。“三艺”包括语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四艺”则包含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学,两者合在一块就是人们常称的“七门自由艺术”,略称为“七艺”。它是欧洲中世纪大学里必修的课程内容。

随着大学课程内容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七艺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其内容不断丰富,包括文法、文学、历史、天文学、逻辑学、伦理学、几何学、地理学、植物学、动物学、物理学以及化学等。在1255年的法令中提及的亚里士多德关于新旧逻辑学、伦理学方面的著作都被列为教材,主要有《物理学》《形而上学》《论灵魂》《论感知与感知之物》《论动物》《论天象与宇宙》《气象论》以及《论生命与死亡》。①②文学院的七艺课程在整个欧洲中世纪大学课程内容的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法学院的课程内容。中世纪大学学习与研究法律的主要教材是《教会法大全》和《民法大全》。关于《教会法大全》,其内容相当丰富和全面,它包括了格拉蒂安的《教会法汇要》;格列高利九世的教令集或1234年的《附编》;教皇克雷芒教令集;教皇约翰二十二世在1317年认可通过的教会法汇编本;教皇博尼菲斯八世(1298年)颁布的《第六册》;《教皇圣言汇编》(1325年)。由此可见,这个《教会法大全》基本涵盖了教会法学家所关注的古老法规。《民法大全》中的内容也是极为丰富的,其主要内容是6世纪早期查士丁尼法律全集,由四大部分组成:《法典》《学说汇纂》《法学阶梯》以及《新律》等。

3.医学院的课程内容。医学院有希波克拉底与盖伦的著作集《医学论》作为教材,包含关于解剖、生理、诊断、病理、治疗、药物、外科、卫生和食物疗法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一些撒拉生、犹太和萨莱诺派医师的作品。还有阿维森那的《律例》、尤德所著的《热症编》和《饮食编》,以及萨莱诺的尼古老的《消毒述要》诸书。除此之外,还包括一部《医学理论》,以及一部名为《医学实习》的著作。此时的医学学习和研究是比较严谨和系统化的。③医学课程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医学实践课程,并且当时的大学医学学生都要进行实践锻炼。

4.神学院的课程内容。神学院的核心教材当然是《圣经》,但需要对它进行合理的阐述、论证。因此,应历史所需,从2世纪起,关于对《圣经》的阐述、注释就开始了,并且相关研究作品越来越多。这时,也有人开始对这些作品进行整理、汇编,最早的一部当属由安瑟姆(Anselm)在11世纪所编的《普通注释》。而彼得・伦巴德的《格言大全》则属于汇编中的集大成者,此书主要围绕重要的教义,以问题形式进行系统性的论述,主要内容包含三部分:上帝和三位一体(第一卷)、创世纪(第二卷)、美德与化身(第三卷)以及圣典和最后的大审判(第四卷)。④《格言大全》的问世引起神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很快成了大家的研究对象,而且在1215年的拉特兰会议上被确定为神学院的课程教材。这部汇编教材与《圣经》一起在神学院作为标准教材使用。《格言大全》是当时神学院里第一部系统化的神学教材。

二、中世纪大学课程内容的职业性特点

在欧洲中世纪城市兴起的背景下,在经济商贸较为繁荣发达的城市,行业分工越来越细,这就要求对应的操作者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欧洲中世纪大学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了。早期的中世纪大学就是一种特殊的行会,一群知识分子的行会。中世纪大学行会的特征直接指向它的课程内容具有职业性。正如科班说的那样:“早期的中世纪大学、教堂学校和其他形式城市学校的产生更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城市社会的职业需要。”⑤中世纪大学课程内容具有技术性和职业性,几乎都指向于某种特定的职业。如在基础学院的文学院里培养文职人员或是为进一步在高级学院深造的人员,在医学院培养的是医生,法学院培养的基本是律师,这一结论甚至适用于神职人员的教育,他既是学术的又是职业的。

具体而言,著名的巴黎大学以培养教士等神职人员为主,在当时可谓是神职人员的殿堂,其课程内容是神学方面的知识。萨莱诺大学则以培养医士而闻名于世,堪称是培养专业医学人才的鼻祖,其课程内容不言而喻是关于医学的典籍或是更为职业性的实践操作,诸如解剖之类。博洛尼亚大学以法学著称,是当时职业法学家的摇篮,它以培养世俗社会急需的律师等法律工作者为己任,其培养目的直接决定了其课程的职业性特点。

三、启示

我国现代大学的发展仅有百余年的历程,其发展速度和成就是世界瞩目的,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的一些普通高等院校往往只重视学生的通识性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较为盲目,致使专业课程与实际社会需求严重脱节。这样就导致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到社会中无法直接应用,在上岗时需要重新当“学徒”,这是当前我国普遍高等院校人才培养问题上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正在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这一转向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策略之一就是强调普通高等教育的职业性特点,满足广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从社会市场发展的职业需求来说,学术型人才占据较小的比重,而拥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占据了极大的比例,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传统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迫切需要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回首历史,历史虽然不能告诉我们应怎么做,但从其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到启迪。以史为鉴,从大学发展的源头上追溯大学课程的职业性特征,这样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大学的社会意义。美国教育家菲利普・G.阿特巴赫曾经指出:“世界上所有的大学都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大学模式。”⑥12、13世纪欧洲中世纪大学产生,它以行会的组织方式建立,培养了大批的教士、律师、医生等职业人员,满足了当时社会的急切需要,确立了中世纪大学的职业性地位。这对普通高等教育提出了要求和挑战,面对当前高等教育中忽视职业性的现状和学生的就业困境,借鉴中世纪大学开设的课程直接为社会需要服务这一应用性特点尤为必要。普通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在课程开设中将实践课程的比例提高,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体现出应用性,课程特点上体现出职业性。

1.优化课程结构,体现社会用人单位需求。应用型人才是社会急需的人才,而且是社会劳动创造的直接责任人,处于社会劳动的第一线,这就要求他们能够把所学知识和技能直接运用于社会劳动的实践中。根据这一要求,普通高等教育课程内容一定要突出职业性特点,注重培养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和掌握技能解决实际劳动生产中的问题的应用型人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原理、轻案例”“重设计、轻工艺”,这样易使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而不够重视实践操作和训练,实践课程往往流于形式。因此,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结构,加大应用课程的比例,对培养具有较强职业适应性与就业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尤为重要。让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真正地反映到普通高等教育中来,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设置课程和选择课程内容。从目前来看,我国普通高等院校课程的开发,尽管有用人单位的参与,但其力度远远不够,并且多数情况还是以学校为主,造成课程与工作岗位的客观联系被分割开来,课程内容跟不上用人单位的需要,不能满足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因此,还应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将用人单位元素吸取到课程设置中来,达到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结构的目的。

吸收用人单位需求元素、合理调整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方案、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要在夯实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加强实践课程,增加选修课程的比例,强化课程体系构建。第一,既要做好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也要在专业基础课程上加大改革力度。第二,调整专业课程板块内部结构,有针对性地增设一定数量的职业技能课程为必修课,同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实验、实训、实习课时比例数。第三,还应加强课程开发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力度。

2.突出实践课程,培养实践创新能力。高等教育在建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时,应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锻炼,突出其实践性、应用性、职业性。强调实践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应用能力。这样,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设备,让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校内理论学习应与校外实践锻炼相结合,将实践锻炼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在这个前提下,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使其掌握一定的过硬职业技能,并能取得相应的职业从业资格证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整体上提高教育质量。

[注释]

①③(英)拉斯达尔.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在上帝与尘世之间[M].崔延强,邓磊,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107,103.

②④(比)希尔德・德・里德-西蒙斯.欧洲大学史(第1卷):中世纪大学[M].张斌贤,孙益,张驰,等,译.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435,454.

第5篇

见习,是一种磨练,是对自己感受医院环境,了解医院事务的一种巩固理论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对自己医护梦想的期前准备。见习,让我明白了许多。

见习,是一种磨练,是对自己感受医院环境,了解医院事务的一种巩固理论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对自己医护梦想的期前准备。见习,让我明白了许多。

见习14天,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临床是理论基础知识的巩固基地,临床的实地见闻,实地操作,让我重现在校那些枯燥又顽固的知识时提出的种种问题。例如:每天面对着老师如鱼得水忙碌的身影,我心里只有怨叹,怨自己无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怨自己在见习前没有好好学习,加上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被动的接受知识害惨了学生,更可悲的是,我们只能获得短暂的记忆,不能成为此时对抗疾病的材料,只要不断翻书,真有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悔恨与喟叹啊。曾几何时闹出了这样的笑话:”一位实习医生在接受病人的询问时,因囫囵吞枣,对于该知识的不甚了解,就借口说要上厕所,而实际上却偷偷摸摸回到办公室翻书去饿。那么再遇到下一个问题,该以什么借口去逃避呢?”因此,学习科学知识,尤其是生命攸关的医护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一定要做到理论根基扎实,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以免误人误己,酿成大错啊。

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在那里,我也深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顺利实施护理是势在必行的。那么怎样才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呢?

众所周知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首先要做到将心比心,用一颗博爱之心,一种换位思考的思维去想象病人的疼与痛,矛盾与徘徊,将病人的疼痛看作自己的疼痛看作自己的疼痛,用心去体会病人的茫然与不知所措,只要你及时伸出一双温暖的手,病人就能感受来自你手心的力量,也许他们就会获取一份战胜病魔的决心与信心,疾病不攻自破,那该是医学界灿烂的风景。其次,擅于与病人沟通。其中,微笑是一把出奇制胜的尚方宝剑。在这里,我看到的是笑容可掬的脸孔,也都觉得特别地漂亮与可爱,让我有种轻松与温馨舒适的感觉,如果我是一位病人,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住在这里,因此,我也要求自己不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每天保持阳光灿烂的笑容,让病人每天都能感受温暖,无论是寒冬还是炎炎酷暑,微笑总是一道美不胜收的风景。”微笑服务”既有利于自身的愉悦,又能减轻病人的的恐惧与病痛,这等一箭双雕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再次,在病人面前要永葆一份不泯灭的自信。不善于与人接粗是我的一大弱点,那种胆怯与不自然会使我失去很多的学习机会,由于我的自卑,不主动而没有得到相应的操作训练,这样的现实冷不丁给我泼了一身冷水感觉我们实习了这么长时间,又是本科生,做起事来应该是得心应手才是,面队老师的无奈我真的无地自容。好在我有一名耐心十足的老师,做事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不敢大胆尝试才铸成我的不知进取,之后在她的知道下,我重拾操作,确实是另一翻感觉,假如病人看到你一张自信而稳重的脸庞,他们的恐惧也就减少了一半。因此,自信心是一颗无形的定心丸,无论是护士本身,抑或是病人,都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病人的肯定是护士最大的成就;病人的称赞是护士最大的光荣;病人的疼惜是护士最暖的宽慰;病人的微笑是护士最好的回馈……”护士职业是最高尚的!护士直接与病人接触,你看,旁边小孩刚入院时,病情危重,全身浮肿,西那在精神好了,症状也消失了。做护士真好!是你们让我们有了第二次生命的机会,是你们,用亲切的话语安慰我们,让我们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是你们细心的照顾,让我们迅速康复。”这是出自住院病人的心声,相信可爱的白衣天使们听到这些来自病人对她们工作的谅解该是何等的感动万分啊。我因此也备受激励,我立志要为我即将展开的救死扶伤的医护事业奋斗终生。

再次走进病房,少了一份陌生,多了一份亲切;少了一份负担,多了一份安慰;少了一份担心,多了一份真诚。在这里,我不仅真正学到了知识,还明白了一些道理,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提高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遵从导师的教诲,理论联系实际,立誓为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推荐:

小编推荐:标准实习报告格式

暑假实习报告

实习证明大全

第6篇

    【关键词】中医药 英语着作

    几千年来,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直到今天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日益受到世界的重视,对国际医药学产生越来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意到中医药的疗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任中医药。这为中医药的发展、增强其国际文化地位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从2001 年以来,在积极推动英语等外语对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进行教学的思想指导下,全国很多中医药院校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迎接现今时代所赋予的挑战,中医药专业的双语教学无疑势在必行。[1]但有研究显示由于中医药的特殊性,其双语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有待于思考的地方,其中教材和相关着作的缺乏不容忽视。[2]因此本文通过阐述国内相关着作发展情况,从而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纵观近20 年国内中医药英语翻译着作的发展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中医药相关英文着作

    1.丛书系列

    1990 年张恩勤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其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上、下册)、《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各科》(上、下册)、《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养生康复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国药膳》、《中国气功》、《中国名贵药材》、《中国名优中成药》,该套丛书在国内尚属首部。之后1991~1994 年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徐象才主编了一套《英汉实用中医药大全》,其中包括《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单验方》、《常用中成药》、《针灸治疗学》、《推拿治疗学》、《医学气功》、《自我保健》、《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骨伤科学》、《直肠病学》、《皮肤病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急症学》、《护理》、《临床会话》等。2002 年左言富任总主编、朱忠宝等总编译,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该套从书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医养生康复学》等14 个分册。2001~2006 年间刘公望主编,华夏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图书《针灸基础学》、《针灸临床学》、《方剂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发挥》等,同时刘公望于1994 年和2007 年主编了《针灸学基础篇》和《中医临床基础速览(伤寒、金匮、温病)》,均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

    2.教 材

    1998~2000 年间北京中医药大学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委托,编译了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教材,并由学苑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中医本科系列教材”《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等系列丛书。在2007 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汉英双语教材编审会指导下,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汉英双语教材,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养生学》、《医学基础知识导读》。

    3.单个着作

    (1)英文

    1)中医基础理论

    2003 年刘干中、徐秋萍、王台主编《中药基础知识》(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1998 年徐象才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诸病中医中药外治大全》。2007 年李经纬主编的《中国传统健身养生图说》(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3 年谢竹藩编着了《英文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3)针灸推拿

    1981 年Chen Chiu Hseuh 编着《Acupuncture: A ComprehensiveText》。1999 年程莘农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中国针灸学》。2002 年金义成、彭坚所着《中国推拿学概要》(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7 年李鼎原着,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编译《针灸学释难》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

    (2)汉英或英汉

    1)中医基础理论

    1990 年陈慰中着,俞昌正译《西方的中医五行学说(英汉对照)》由学苑出版社出版。2007 年马伟光、和丽生主编《英汉双解简明中医基础理论教程》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3)中药学

    2006 年苏子仁、赖小平主编《汉英·英汉中草药化学成分词汇》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4)针灸推拿

    4.工具书

    二、讨 论

    可以看出,在以上出版的中医药英文着作中,丛书系列大致可分为四套,主要为汉英或者英汉双解形式编写。教材主要有两部,基本包括中医药主要科目知识,一部全英文,一部汉英双解。而个人着作最多,全英文形式较少;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三部,针灸推拿五部,主要集中于汉英或者英汉形式出版;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各科及词汇十五部,主要集中于针灸推拿学的着作编写,共有二十八部,中药学仅一部。工具书包括有十六部,均为汉英形式。

    1.目前国内中医药英文着作以及普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英语教材:专门针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的中医药专业英文双语教材还呈现一个短缺状况,尚需进一步编辑完善。

    (2)专业英语人才培养:还缺乏一支数量充足,既掌握中医药专业技术,又精通中医专业英语的外向型中医药人才队伍在医疗实践中大力宣传中医药,使中医药难以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在国外医疗体系中不易取得合法地位和共际认同。

    (3)全英文着作:中医药英文着作目前主要还是针对国内相关从事中医药人士的学习,因此编写形式以汉英或英汉双解为主要形式。而以全英文形式编写的着作相对较少;中医药知识全面传播还尚存缺限。

    (4)中药学以及其他中医药经典医籍:由于国际社会对于针灸推拿已经比较认同,但对中药学和一些中医经典医籍,如《金匮要略》等的英文着作编写较少,相对限制了有关理论的交流和传播。

    2.解决之道

第7篇

从2001年以来,在积极推动英语等外语对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进行教学的思想指导下,全国很多中医药院校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迎接现今时代所赋予的挑战,中医药专业的双语教学无疑势在必行。[1]但有研究显示由于中医药的特殊性,其双语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有待于思考的地方,其中教材和相关著作的缺乏不容忽视。[2]因此本文通过阐述国内相关著作发展情况,从而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纵观近20年国内中医药英语翻译著作的发展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中医药相关英文著作

1.丛书系列

1990年张恩勤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其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上、下册)、《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各科》(上、下册)、《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养生康复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国药膳》、《中国气功》、《中国名贵药材》、《中国名优中成药》,该套丛书在国内尚属首部。之后1991~1994年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徐象才主编了一套《英汉实用中医药大全》,其中包括《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单验方》、《常用中成药》、《针灸治疗学》、《推拿治疗学》、《医学气功》、《自我保健》、《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骨伤科学》、《直肠病学》、《皮肤病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急症学》、《护理》、《临床会话》等。2002年左言富任总主编、朱忠宝等总编译,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该套从书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医养生康复学》等14个分册。2001~2006年间刘公望主编,华夏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图书《针灸基础学》、《针灸临床学》、《方剂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发挥》等,同时刘公望于1994年和2007年主编了《针灸学基础篇》和《中医临床基础速览(伤寒、金匮、温病)》,均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

2.教材

1998~2000年间北京中医药大学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委托,编译了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教材,并由学苑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中医本科系列教材”《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等系列丛书。在2007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汉英双语教材编审会指导下,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汉英双语教材,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养生学》、《医学基础知识导读》。

3.单个著作

(1)英文

1)中医基础理论

2003年刘干中、徐秋萍、王台主编《中药基础知识》(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1998年徐象才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诸病中医中药外治大全》。2007年李经纬主编的《中国传统健身养生图说》(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3年谢竹藩编著了《英文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3)针灸推拿

1981年ChenChiuHseuh编著《Acupuncture:AComprehensiveText》。1999年程莘农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中国针灸学》。2002年金义成、彭坚所著《中国推拿学概要》(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7年李鼎原著,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编译《针灸学释难》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2)汉英或英汉

1)中医基础理论

1990年陈慰中著,俞昌正译《西方的中医五行学说(英汉对照)》由学苑出版社出版。2007年马伟光、和丽生主编《英汉双解简明中医基础理论教程》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3)中药学

2006年苏子仁、赖小平主编《汉英·英汉中草药化学成分词汇》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4)针灸推拿

4.工具书

二、讨论

可以看出,在以上出版的中医药英文著作中,丛书系列大致可分为四套,主要为汉英或者英汉双解形式编写。教材主要有两部,基本包括中医药主要科目知识,一部全英文,一部汉英双解。而个人著作最多,全英文形式较少;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三部,针灸推拿五部,主要集中于汉英或者英汉形式出版;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各科及词汇十五部,主要集中于针灸推拿学的著作编写,共有二十八部,中药学仅一部。工具书包括有十六部,均为汉英形式。

1.目前国内中医药英文著作以及普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英语教材:专门针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的中医药专业英文双语教材还呈现一个短缺状况,尚需进一步编辑完善。

(2)专业英语人才培养:还缺乏一支数量充足,既掌握中医药专业技术,又精通中医专业英语的外向型中医药人才队伍在医疗实践中大力宣传中医药,使中医药难以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在国外医疗体系中不易取得合法地位和共际认同。

(3)全英文著作:中医药英文著作目前主要还是针对国内相关从事中医药人士的学习,因此编写形式以汉英或英汉双解为主要形式。而以全英文形式编写的著作相对较少;中医药知识全面传播还尚存缺限。

(4)中药学以及其他中医药经典医籍:由于国际社会对于针灸推拿已经比较认同,但对中药学和一些中医经典医籍,如《金匮要略》等的英文著作编写较少,相对限制了有关理论的交流和传播。

2.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