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16:13:26
序论:在您撰写智慧教学服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智慧教育;终身学习;云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2-0008-04
Research on Establishing of Lifelong Learning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under Framework of Smart City: based on City of Ningbo Practice//YIN Tiane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LEPSP’s design idea, con-
struction projects and future application prospect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Ningbo Smart Education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in Ningbo. It is expected to bring some enlightenme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mart education in other cities.
Key words smart education; lifelong learning; cloud platform
1 引言
智慧教育(smart education)的概念起源于IBM在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 planet)”,最初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分散的教育资源整合成一个平台,并以智慧化的手段来改变传统的学习和教育模式[1]。2009年,IBM全球教育产业副总裁Michael King进一步明确了智慧教育的五大路标,即:学生的技术沉浸,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路径,服务型经济的知识技能,系统、文化和资源的全球整合以及教育在21世纪经济中的关键作用[2]。
随着近些年来教育信息化的升级发展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兴起,智慧教育的内涵得到扩展和完善,并成为我国各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3]。我国学者祝智庭将智慧教育的内涵阐述为“通过利用智能化技术(灵巧技术)构建智能化环境,让师生施展灵巧的教与学方法,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价值取向,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施为能力的人才”[4]。文献[5]认为智慧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与学习方式,能够通过多元取向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无所不在地让学生接近学习入口,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技术支持以及教学和学习服务。文献[6]认为智慧教育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可见,无论智慧教育以何种方式定义,其施的目标只有一个,即通过信息技术的协助,使教与学的过程变得便利化和多元化。
围绕上述基本目标,国际上已有很多国家制定了智慧教育发展战略,如马来西亚的“智能学校”推进计划、韩国的《推进智慧教育战略实行计划》等[7]。在国内,有关智慧教育的研究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并涌现了大批以智慧校园、智慧教育装备、教育资源共享为代表的建设项目。但是由于这些项目大多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组织实施,因此存在建设标准不统一、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甚至低水平建设的现象。实际上,无论是智慧校园、教育装备,还是教育资源的共享,这些都应该是智慧教育服务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不应该彼此割裂。一个结构完善、功能完备、综合性和扩展性较强的智慧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应该站在智慧城市发展的宏观视角,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打通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壁垒,整合各类教育和学习资源,面向社会公众,形成覆盖多层次需求的终身学习综合服务平台。
在此背景下,宁波市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借助智慧教育体系发展框架,整合各类教育学习资源,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开展区域层面上的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建设。本文在分析宁波教育信息化现状基础上,结合宁波智慧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阐述宁波终身学习服务平台的设计思路、建设内容和应用展望,期望对国内其他城市的智慧教育建设带来一定启发。
2 宁波市的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
教育信息化推动情况 在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带动下,宁波全市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2010年,宁波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制定《数字化校园评估标准》;2012年,宁波又先一步开展城市层面的智慧教育课题研究;2014年,智慧教育项目被列为该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的重点工程,以3年1.4亿元的大投入进行建设。全市已经实现所有普通教室配备多媒体,所有学校均建有校园网,并架设一条带宽1 G、贯通全市教育系统的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市、县(区)、校三级网络的互联互通,有效消除了校园“信息孤岛”,为宁波市的各级各类学校搭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校际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硬件和网络设施条件。
社区教育建设状况 近年来,宁波市的社区教育紧紧围绕“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打造学习型城市,共建美丽和谐家园”这一中心目标,大力推进“服务型社区教育体系建设”。特别是2009年成立宁波社区大学,建立宁波市社区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之后,宁波社区教育实现“一年一进步、五年一跨越”。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完整的“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组织领导体系和“以市社区大学―县(市)区社区学院―街道(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市民(村民)学校为主轴,城乡市民家庭学习点为辅助的‘4+1’”社区教育办学网络,基本构建起市、县、镇、村4个层级和学校、行业、社区、网络四大系统组成的终身学习体系,形成“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这一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目前全市拥有海曙区、鄞州区、江东区3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北仑区、江北区、慈溪市、镇海区4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68个市级社区教育示范乡镇(街道)。社区教育的体制与机制建设初见成效,涌现出一大批特色鲜明的终身学习典型,初步形成“一区一品,一市一特”的良好局面,为终身学习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区域性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 宁波市于2010年建成宁波市数字图书馆,该图书馆由中心门户平台、特色数字文献资源库以及服务推广等三大项目构成,可为广大用户与读者提供各类型科技文献的免费查询服务,用户读者可通过即时下载或原文传递等方式,获取所需的文献全文,享用国内和国际重要的文献信息联盟的服务和全市主要图书馆联合目录查询服务等。
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已建有15个馆藏目录数据库、16个特色数字文献资源库,可供检索元数据达2.63亿条,文献种类包括中外文期刊、中外文标准、中外文专利、中外文博硕士论文、中外文会议论文、中外文图书、中文报纸以及词条、人物和信息咨询。同时引进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信息平台、谷歌(Google)学术搜索、国研网等国内外大型文献服务系统,购置GETD、TEPS、ART、PMTO等专业性质的资源库,新增新东方、考试资源库等教育学习类资源,能较好满足全市各类用户读者的需要。截至目前,共有注册用户80余万人,原文传递服务200余万篇,并在全市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建立了数字图书馆服务点。
存在问题分析 虽然宁波市的终身学平台构建工作在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和宁波综合教育实力的烘托与推动下形成一定氛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进行了一些探索,但与一个“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便捷、实效、全纳的终身学平台目标建设还有较大的差距。如对公共教育服务平台建设的价值、作用的认识还未完全到位,缺乏足够动力,实施进程缓慢;领导协调机构不够明确,体系运作不够顺畅;平台建设的目标规划和职责任务等还没有得到明确落实,建设方案不够翔实;各层级社区教育单位各自为政,终身学习平台低层次重复建设而导致的资源浪费严重;体制机制、法律保障、人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亟待加快推进。
3 智慧教育框架下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架构设计
平台目标 在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基础上,以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教育发展需求为导向,搭建“统一应用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标准”的开放式、面向学习服务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汇聚优质的教育与学习资源,通过同步直播、自主点播、个性化推送等方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支持与服务,为广大市民(教师、学生、社会大众)创造和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使所有人都能学习,终身都能学习的个人学习空间”。
平台的体系架构设计 智慧教育框架下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基于云计算技术,遵循先进、成熟、安全、可靠的原则,充分分析传统教育模式,创新设计各业务服务,形成宁波智慧教育服务云总体框架。平台采取自主选学的设计,充分考虑不同级别、不同专业领域培训的多层次需求。
如图1所示,终身学习公共服掌教架构可分为四层,由下至上依次为基础设施服务层、平台服务层、软件服务层、客户端服务层。
1)基础设施服务层(IAAS):建立包括网络基础设施、软硬件基础设备等组成的云基础架构及虚拟化、云存储系统等组成的云平台,实现资源的高效开放、按需分配、动态调整、灵活扩展。
2)平台服务层(PAAS):建立公共基础平台,包括统一的基础数据中心和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数据交换服务,通过数据整合与共享,实现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并实现与市平台其他产业云的数据交换。
3)软件服务层(SAAS):建立包括人人通网络空间及空中课堂、数字图书馆、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等一系列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系统。
4)客户端服务层:为各类用户提供教育教学、学习信息服务的统一门户入口。
平台建设基本内容
1)公共基础云平台。当前教育行业信息化存在非常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这进而导致系统资源浪费,管理困难,资源共享性弱,服务的对象狭窄,缺乏伸缩性、扩展性以及互动互通性等问题。通过技术手段,将这些系统统一部署、统一管理和统一提供服务,无疑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里面最为关键性的理念是“统一”,实现统一的前提是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云计算的服务模式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因此,宁波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应优先建设的是面向教育资源整合的公共基础云平台。
如图2所示,该平台应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服务(IAAS)和平台服务(PAAS)两大构件。其中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存储系统和网络系统等硬件部分,通过虚拟化技术提供基础硬件平台服务;平台服务包括认证、授权、数据管理等平台服务系统,主要由中间件、数据库以及开发平台等组成。
2)空中课堂。空中课堂是宁波智慧教育平台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通过“门户网站”“空中课堂直播平台”“人人通网络空间”“互动SNS社区”等模块的建设,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组织名师网络教学、名师工作室网络答疑教学,实现市民的学习资源管理、网校直播互动课堂和在线点播学习等功能,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教育均衡发展。
3)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是宁波智慧教育的重要组成模块,开通宁波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之相配套的网络运行环境与系统软硬件设施,并在内容、运营管理方面探索宁波终身学习服务的可持续运营机制。具体的建设内容包括:
①开展终身教育与学习资源建设专项活动,通过引进、自建和共建等多种方式,完善终身教育与学习资源,为市民提供广泛、有用的学习资源;
②完成宁波市终身学习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发放市民终身学习卡,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实现对全市各级终身教育服务机构的评估认证、注册与信息化管理;
③完成宁波市终身学习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研发与应用,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基本完善,促进“人人、处处、时时”的泛在化终身学习环境形成。
4)数字图书馆。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技术,整合全市各级图书馆藏资源,面向中小学、高校和社会公众,探索多样化服务的数字图书馆运营模式,连接前述各学习平台及教学管理系统,辅助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同时增强数字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功能。由于宁波市前期已有宁波市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基础,因此,此部分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充与整合。目前,宁波数字图书馆正加大力度开展手机图书馆和各高校的教育联盟平台建设,力争实现数字图书馆与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的无缝集成。
4 结论与展望
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育理念、生态环境和运作方式正在发生改变,智慧教育是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终趋势。宁波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框架下,大力l展智慧教育,将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作为智慧教育平台建设的重要目标,这是宁波市智慧城市落地民生服务的关键举措。随着全国各地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推进,宁波在智慧教育应用领域的率先实践可为其他城市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接下来,宁波可在教学资源、教育服务推广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加强积累,并逐步探索“政府引领、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建设机制,促进智慧教育平台的持续运营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小花.2013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4(Z1):92-98.
[2]Rudd J, Davia C, Sullivan P. Education for a Smarter Planet: The Future of Learning[EB/OL].[2009-09-30].http:///redpapers-/pdfs/redp4564.pdf.
[3]张进宝,黄荣怀,张连刚.智慧教育云服务:教育信息化服务新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 2012,18(3):20-26.
[4]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7-15.
[5]张奕华.智慧教育与智慧学校理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6):15-17.
[6]金江军.智慧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一、引言
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于20世纪90年代建立,设计职业教育更是一个年轻的事物,本着为社会服务为宗旨的高职高专工业设计职业教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未得到落实,工业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一直在虚拟与想象中游移,理论较多,动手较少,脱离实践与真实,这种状况一直是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急需工业设计人才的社会与企业,以及办学者关注且头痛的问题。
高职高专工业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服务社会与高职高专工业设计实践教学
高职高专工业设计实践教学一定要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因此,国内许多设计职业院校及工业设计教师和工业设计工作者开始着手进行这件工作,并取得不少成果。如建立设计工作室制度,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设备及场所;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提供社会实践基地,是学生即将步入社会的练兵场。但这些有的是蜻蜓点水式的浅尝辄止,有的做表面文章,不愿去下功夫进行深入挖掘,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有待于拓展。
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
任课教师对工业设计实践教学进行有机安排,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突出专业技能的实际训练,把课程学习环节与校外实践结合起来,加强课程中的实践性教学,增加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者的相互结合,既使学生在专业课堂中获取知识,又在动手实践训练中加强了所学的知识以及积累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性工业设计教学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发展与完善。
(二)引进高素质的“多元型”教师――企业代培
目前工业设计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是:1.许多工业设计专任教师大多没有企业实战经验,直接就是从学校到学校,所学知识与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严重脱节。2.工程知识不足,缺乏技术开发的拓展能力。
引进高素质的多元型教师是比较困难的,但学校和企业可以联合培养。一些高校已经尝试提出一种教学科研的新思路――企业代培。将企业预计开发领域结合院校研究的开放学术空间,共同承担未来设计发展课题,建立一种科研创新的“中间地带”,借力、互补、竞争、发展,我们相信,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高等学校工业设计教育与企业的“共生”、“整合”
工业设计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是形影不离的,它们具有共同的目标市场――消费百姓。二者的最大差距是工业设计的理论于企业的理解是一样,于院校的理解又是另一样,始终走不到一起。
工业设计教育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没能从根本上确立自己的社会价值地位,没有摆正设计专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合作关系。限于智慧,限于人才,企业最关心的产品功能的变革能力,产品结构与工艺技术的革新能力,产品设计市场定位能力,发掘潜在生活需求的能力,产品整体形态的创造能力等等只是停留在课堂里。直至所谓“艺术价值”、“高附加值”、“创新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概念的讨论与说教。
高等学校工业设计教育必须付出实际行动,与企业共存,从企业发展需要出发,认清工业设计与企业发展的依存关系。相反地,企业消除对院校师生能力的质疑,大胆接收,相互融入新的血液,共生共存共求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规范注册的青年志愿者超过3124万人。“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在2500多个县(市、区)开展,结对农民工子女较为集中的学校2万多所,覆盖农民工子女超过320万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8年来,累计选派10万多人奔赴西部基层;“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已组织近500名青年志愿者先后前往老挝、埃塞俄比亚、圭亚那等19个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开展教育、医疗、农业、管理、文体等方面服务;“研究生支教团”开展12年来,从国内近百所重点高校选派近5000名志愿者赴中西部贫困地区支教。由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35个省级协会、5000余个地市和区县协会、近2000个高校志愿者组织以及13万个志愿者服务站(服务中心、服务基地)组成的中国性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网络基本形成。这对于国家形象与社会风气的积极发展有正面影响。但是,这样的群体面对着以下问题:不同背景的成员如何整合;个人、群体、组织因人、事、物导致观念差异,冲突问题产生;今昔国际环境变迁,在这种环境下,群体、组织应运用何种方式或策略领导。早期较多志愿者是服从式的奉献观念,自愿参与但对机构的工作安置区域或服务内容,较少明确地表示出自己的好恶与主观的抉择;而目前的社会风气逐渐鼓励志愿者个人勇于认知:参与志愿服务为合同允诺行为,不但要对机构负责也要满足自己的需要,因为合适的发展才是个人可持续经营的根本。
综上所述,群体、组织间的成员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本研究据此考虑,就以社会学视角探讨志愿服务的价值及意义,又依本研究文献探讨发现,在国际间群体动力的研究和运作,正值受重视期间,以社会学视角探究社会服务公益组织以及其志愿服务的价值及意义,尚未多见。
二、志愿者组织的社会团体动力分析
当前,我国已涌现出594个社区志愿服务品牌。但是尽管如此,我国社区志愿服务总体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资金来源渠道少,法律制度建设落后,居民参与面不广,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和困难。本研究基于社会学视角并引用社会心理学中有关态度中价值与行为的见解,对志愿服务价值与意义进行分析。许多团体的组成有其特定的工作,或是任务,有所要达成的使命、宗旨的不同和成员组成规模差异。导致有大小团体分别及前述各种类型团体,而团体发展阶段衍生的问题,因人、事、物的影响,促使紧张、不安、冲突、价值观差异、人格特质有别等等,从团体动力的角度考虑,就特具意义。社会问题的探讨实不宜仅观其表征现象,而疏探其心理层面,应结合学理与实证研究效能,针对当前各种问题现象探求其潜源成因,并寻求比较周延性处理方案,社会问题虽少数社会精英份子所觉知并提出,但应引起社会共识,并形成社会共力,才能发生改善效果,因此问题改善的关键应涵盖理念、制度、行动的整个系统。个人应如何有效适应其所身处的周遭环境中的人、事、物以求得最大快乐和幸福遂为现代人亟需要思考的课题。
三、社会学视角下志愿服务的对策及其意义
经由研究发现,志愿者组织在不同发展阶段会产生不同问题。获得志愿者的协助,既是志愿者组织发展的重要任务,管理人员对能提供协助的人士,可以某些激励来引导、要求他们同意贡献时间与服务。虽然志愿者组织的地位越高形象愈好,对其寻求协助有正面的助益,但组织也必须提供其他的利益给与志愿者,这月上部份的原因:所有的志愿者组织,都会面临实质的竞争,是无可讳言的这由于参与的善心人士也会在其多余或规划的时间中,参与各种其他活动,为了要获得他们的协助,志愿者组织所提供的利益,应能超越志愿者所预期会产生的负担。志愿者组织必须了解其本身的使命与自身的优缺点。然后,应对团体内部条件、外部环境进行研究:社会趋势、竞争者、与目标群,基于策略规划还必须选择目标区隔,并且发展出具吸引力的志愿者计划。志愿者组织的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改变是组织历程中的宿命,问题的产生是团体发展阶段的必然,而不要太过于缅怀以往的成就,因为时间的推移,会造成管理人员的做事态度形于僵化,而使得行为难以改变。但可藉以对了解组织历史发展、目前情况与其本身改变中的角色,而向可能参与的潜在志愿者群和现职志愿者们实施团体动力的运作整合。因此,对于志愿者的参与、招募、培训、管理、评估要适应新的发展要求,避免行政人员与志愿者间的冲突,促使志愿者任务专业化,留住志愿者。
作者简介:陈安琪,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傅新文,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1-235-02
一、引言
高职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逐渐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不断创新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开发实践教学资源,选择最佳的载体来实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社会服务活动作为一种公益活动,是我国时展与进步的必然产物,能够充分调动高职学生的服务热情,彰显青少年风采,不仅能帮助老弱病残切实解决生活和工作问题,还能使高职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收获快乐,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培养相互爱护、相互尊重、互相帮扶的爱国情操与社会主义责任感。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服务活动中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功进行的体现,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分力量,对学生是一种成长的历练,更有助于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促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本文详细分析了社会服务活动作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载体的优势与必要性,并针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活动中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进行了研究。
二、社会服务活动作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载体的必要性
(一)社会服务活动是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对象是所有年级的高职学生,只有让其充分参加到社会活动中,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寻找道德标准,形成自我个性,从而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青少年只有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践行真知,学习做人,学习做事,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主要力量是高职学生,活动全程凸显助人为乐的精神,将我国传统高尚的道德精神与社会服务活动相互融合,激发青少年的纪律性和热身公益的奉献精神,由此可见,无论是从生活技能还是从社会道德标准的角度出发,社会服务活动都是高职学生进行思政课实践活动的最佳载体;此外,社会服务活动为高职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很多高职学生的家庭环境比较富裕,家长宠爱孩子导致学生的生活独立能力较差,社会服务活动为丰富学生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的独立能力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比如,在汶川地震中,大批的高职学生积极参与到救援活动中,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为汶川地震的营救活动贡献了很多,这不仅丰富了高职学生的生活经历,使其学到了很多生活的基本知识,还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弘扬了“一方有难,八方之难”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使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有效训练。
综上,社会服务活动是高职院校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纪律性,增强学生的正义感与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雷锋精神,乐于助人,关爱社会,提高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在社会这一个大染缸中能够坚持自我,出淤泥而不染。
(二)社会服务活动是高职思政课核心内容的体现
道德教育是高职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社会主义荣辱感,使学生明确“八荣八耻”的道德标准,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帮助,尊师重教。高职思政课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崇尚科学,封建迷信,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高职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结果。高职学生在社会服务活动中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找到自身性格与思想建设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正,共同营造团结友好、艰苦朴素、勤劳勇敢、洁身洗好、互帮互助、互相协作,充满正义感的社会氛围,凭借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服务活动中,使学生承担社会主义主人翁的荣誉与责任,在公益服务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三)社会服务活动符合高职学生的发展需求
学生在高职阶段正处于人生的迷茫阶段,即将迈出校门、步入社会的他们只有从丰富的实践经历中积累经验,找到自己的道德标准,从而开启社会之路。21世纪的高职学生热情奔放,敢于拼搏,面对失败从不言弃;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思想活跃,面对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能够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他们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敢于突破。
高职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要与高职学生的性格特征相结合,以独特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服务活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高职思政实践教学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服务活动符合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符合年轻人朝气蓬勃、乐观上进的特点。社会服务活动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生活技能和生活常识,在实践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符合高职学生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学生在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过程中,要想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与高质量完成,必须深入群众,了解活动所在单位文化习俗,切实帮助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与麻烦,甚至受到委屈,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其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收获快乐。
三、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活动中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
(一)积极利用社团活动开支思政课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工作内容之一,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学生在社团工作中得到锻炼。学生社团是由学校社团联合会直接管辖,社团的活动采取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模式,社团所收获的荣誉、所承担的批评都与学生日常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态度直接挂钩。
将学生社团活动与社会服务活动相结合。比如,高职院校家教团可以免费为学校职工的子女进行课程辅导,免去在校职工的生活负担,提高在校职工的整体素质;自强社的成立初衷是资助育人、自强自立、回报社会,由多个义工服务队组成,协助十一勤工俭学招聘会的举办,帮助更多家庭困难的学生走向自立自强;志愿者社团是由多名自愿参与志愿活动与社会服务活动的学生组成,西部支教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与艰辛,通过跟孩子的接触与交流,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为了丰富社团活动,新生入校时各学院要要求学生至少参加一项社团活动,利用学习之余,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帮助他人,回馈社会的同时,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积极组织重阳节感恩敬老活动
重阳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是对先人的纪念与感恩。高职学生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重阳节感恩敬老活动。学生应该主动与老人沟通,交流彼此对生活中一些问题的看法,但重点应该放对老人谈话的聆听,在聊天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帮助老人梳头、剪指甲等,使老人感受到温暖;学生可以帮助老人整理被褥,清扫宿舍,整理花草等,为老人营造一个温馨、洁净的生活环境。老人在重阳节这种特殊的日子里,最希望能与子女团聚,所以学生要尽量帮老人与子女取得联系,并真诚的邀请子女参与到重阳节感恩活动中;最后,学生要以文艺汇演的方式结束这场活动,使老人在欢乐生中度过这个特殊的节日。
高职学生通过参与敬老活动,切实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用智慧和鲜血换来的,我们树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的“爱老、敬老”的宝贵精神,给予家人和老年人更多的关怀与爱护,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与祖父祖母,报答他们的哺育之恩,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体会到什么是“孝”,强化学生的尊老爱幼意识与社会正义感。
(三)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西部支教活动
西部支教活动是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或者是毕业前的实习期间,或者是应届生毕业后直接参与国家的西部支教计划,到偏远、贫困的地区。大学生积极参与西部支教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城乡不同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锻炼学生吃苦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心。学生在参与西部支教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农村生活,使学生体会到劳作的辛苦,养杜绝浪费,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全面推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现状
为了积极响应民办教育改革,泉港区学前教育也积极参与其中。众所周知,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发展以及教育的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根据民办综合改革试点近些年的相关资料总结,政府扶持制度以及购买学位服务这一举措取得的成就是可喜的。在改革实施中,泉港区69所民办幼儿园入园率达到了95%以上,其中已经办证的幼儿园达到了42所。根据相关的数据分析,足以证明建立政府扶持制度和购买学位服务进一步规范了民办幼儿园的管理,也加大了无证民办幼儿园的整改力度,使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得到了提高,也使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变得更加规范。
除此之外,政府在实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资助工程”中,出台配套政策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每人每年配套补助50元。可见,为了落实改革,政府加大了经费的投入,旨在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办学以及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总的来说,在政府的督导与评估中,民办幼儿园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民办幼儿园办学质量也得到了提升,普惠性学前教育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为了能够有效地整合资源,减轻家长的负担,在扩大民办园普惠性的同时,也遭遇了一系列扩展瓶颈,阻碍了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全面推行。
二、全面推行普惠性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泉港区普惠性民办园有31所,共有6000名幼儿,占民办教育的55%,在政府扶持制度和购买学位服务中,明显扩大了民办幼儿园普惠性。但是在对民办园的管理进一步规范的同时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方面,在改革的同时,伴随着新的无证园现象,使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全面推行难度增加。同时,这些新增的幼儿园的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人员配置不全,难以满足教育改革的相关要求,使改革落实难度加大。
另一方面,民办幼儿园的安全意识不强,使普惠性学前教育推行质量受到影响。在办园经济效益与加大投入、确保安全方面,园所比较倾向降低办园成本,加大办园经济效益,所以致使幼儿安全存在隐患,尤其是校车方面,违规超载现象非常严重。此外,经济条件较差的地方,由于道路较为狭窄,不利于幼儿的接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惠性学前教育的质量。
其次,民办幼儿园的收费灵活性太高,不好把握收费标准,并且出现了行业间竞争激烈的现象。根据关于民办园收费的相关文件精神,民办园应依据办园成本折价收费,具体收费数目有关文件未做明确规定,因此,民办园收费灵活空间大,收费随意性大。部分民办园为扩大招生额,任意压价,行业内部出现无序竞争现象,不利于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推行。换言之,“入园贵”仍然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再者,普惠性幼儿园的管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政府购买学位服务的政策下,一部分民办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错误想法,在教学中采取一系列并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小学化教育倾向。
二、全面推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建议
(一)对普惠性民办园进行统筹布局与规划
在各区的教育改革中,泉港区的教育改革落实较好,但是为了提高学前教育的普惠性,仍然应该积极地开展调研路线,了解民众对于普惠性幼儿园办学的要求。普惠性幼儿园的招生是面向全社会,因此对于幼儿园层次的需求也会有所差异,大部分家长会选择价廉的学校就读,所以要求政府在购买学位服务之前,要对当地的经济状况进行整体调查与对比,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收费标准要配合园所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使不同园所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正常运营。除此之外,要对普惠性学前教育推行的速度进行合理的设计。推行普惠性学前教育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扶持力度控制不好,反而会影响办学的质量。所以要结合当地的幼儿园进行规模的对比,并制定出一套联动机制与示范性改革试点。
(二)加大力度提升普惠性民办园质量
强化普惠性民办园的质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提高业务指导。在普惠性学前教育中,很多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所以使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普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政府要加大力度建立学前教育研究组或者培训机构,对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进一步规范办学质量。其次,提高普惠性幼儿园的认定标准。对园所的规模、师资力量进行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并且在认定的园所中实行评估制度,对表现突出的普惠性幼儿园进行奖励,并且在当地或者全国进行推广与示范。同时在办园当中,不同的教学效率政府要给予不同的补贴,以此促进普惠性幼儿园在竞争中越办越好。
(三)落实动态监管机制
在全面推行普惠性学前教育中,其质量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所以要实行动态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对办学过程的监督管理。在这一制度的实施中,要重点抓好安全与卫生工作,确保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与此同时,政府应加大普惠性幼儿园设施费用的投入,保证幼儿在教学中使用的任何设施都是经过严格质检,符合安全标准的,对于经济较为贫困的地区,政府也应该加大扶持力度,配备好安全性能较高的接送车等。除此之外,加大对于园所的卫生管理,使幼儿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落实动态监督机制还可以建立社会监督体系,实现全民参与教育的监督工作,也更加有利于推行普惠性学前教育。
(四)保障普惠性民办园队伍的稳定
为了有效地实施政府购买学校的服务,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是普惠性教育得到全面实施的重要举措。以此,在这一制度的推行中,可以通过加强经费监管来保障教师的待遇。同时要加大对于普惠性民办园教师的扶持力度,发放一些学历津贴、岗位津贴、园龄津贴,以此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参与到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发展中。
(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近年来,政府实行购买学位服务以及对学前教育实行扶持制度,不仅出台了配套资金、派驻公办教师等各项文件和政策,同时要求教师园长跟班实践学习――每年到实幼跟班一个月,以此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教学观念;职业特点;服务功能
由于办学性质和指导方向不同,职业教育对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较普通中小学有着明显的区别。长期以来,受到一些社会因素和现实条件的影响,不少在职教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观念、授课内容及手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偏差,甚至出现了一些有背于职业教育发展的不良倾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唯我独尊、不甘其次的“主角”心态。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是中国人的母语。语文教学承载着继承和发展祖国母语、培养和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促进中外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重大任务。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体制一直认为,语文是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各级各类升学考试或晋升考评的必考科目之一。因此,在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舞台上,语文教师一直扮演着“主角”,稳做“老大”宝座,不愿服务于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
二是不思进取、脱离实际的“麻木”心态。
一些工作在职业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内心有牢固的“主角”观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不能根据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调整教学内容,锐意改进教学方法,仍然按照传统教学思维和授课方式,将偏难的或实际用处不大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做法,既没有顾及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是为职中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技术课程服务的特点,也没有结合职中学生基础水平普遍较低、学习能力不强、兴趣不浓的实际情况。
三是大掀“半桶水”足矣之风,尽现“满腹经纶”的自满之态。
职中学生思想素质普遍较低、语文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浓,造成他们对语文知识知之甚少、成绩欠佳。这使得部分语文教师自以为已是“满腹经纶”,认为自己大学时代学到的知识以及多年教学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足以满足教学需要。这种自满的心态和行为,既不能合乎职教事业发展之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知识成长、发展之需要,更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上种种不良倾向,影响极大,后果严重。顺应时展的趋势,根据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合乎中职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和实际要求,是每位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认识。中职语文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立足于职教和学生的实际,突出职业特点,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服务功能:
第一,明确目标,降低难度,实现语文教学对专业技术学习的辅功能。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制定和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明确教学方向、落实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有利于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有利于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过程,有效地保证教学效果。他还说:“有效的教育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中职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职中学生一般语文能力和从业实用语文能力的双重任务。制定职中语文教学目标,一方面要依据学生语文学习要求的阶段性特点,另一方面更要突出职中学生的职业特点和专业方向,从技术性和实用性出发,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同时,还要从职中学生的实际语文基础、语文能力出发,针对他们语文学习基础差、兴趣低的实情,降低学习难度,减轻学习负担,让学生“轻装上阵”,在学好基本实用的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钻研专业技术知识。这样,语文教学在学生专业技术科目学习中的辅作用才能够突显出来。
第二,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推广语文学习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科目提供借鉴。
教学方法虽然不是固定的,但却有规律可循。古今中外的语文教育学者研究、探讨、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自主与合作、讨论与探究等学习理念和方法,精读与略读、速读与慢读、朗读与默读等阅读技巧和方法等,已成为语文教学中实用而典范的方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中职语文教学应该积极运用这些方法,联系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色和学生的学习程度,研究、制定一套具有职教特色的语文教学方法。使之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引导性、启发性的作用,让学生从中汲取知识、获得技巧,有意识地在学习自己专业技术课程中加以借鉴和运用,从而使语文学习方法能够为专业课程学习所借鉴。
第三,开展以听说训练为手段、以专业知识为内容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语文教学集操作性、实践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工具性功能。
许多中职生初中阶段的语文基础不扎实,致使他们对语文学习缺少兴趣、听说能力普遍低下。如在公开场合不能也不敢大胆、有序、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不能认真、专注地倾听别人的讲话,不能准确领会说话人的主要目的;方言浓重、普通话水平较低等等。
面对这种状况,若只是简单介绍基本的听说知识,介绍交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几乎无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加强以专业知识为内容的听说能力训练:(1)全面推广普通话,要求学生说准、说好普通话,用普通话交流。(2)认真倾听是美德,培养学生认真、专注地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3)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内容,结合专业设置情境,进行一系列系统的听说训练。这些训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更能够使学生认真听讲,专心学习,全面提高学习成绩。此外,学生用熟悉的材料练习听说能力,会感到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心理优势增强,胆子增大,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可谓一举两得。由此,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第四,注重写字、写作练习,培养、提高书写能力和从业技能,为中职技术人才今后的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一手好字就是一个人的名片。广大中职生迈向社会的第一项考验就是他们的说话和书写能力。然而,大多数中职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低下,写出的汉字不规范,甚至令人无法辨识,写字速度很慢。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写字训练,如平时作业书写要求整洁、清晰;对书写能力进行考核分级,纳入学习成绩或技能考核标准;举行各种书法竞赛活动等等。这样,才能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准备一张有分量的名片,并为他们在工作中能够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中职教育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业,语文等文化课教学是副业,副业应该为主业服务。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时,不能简单照搬普通高中的作文教学要求和方法。应该弄清主业与副业的关系,明确自己的地位,确立适合职教特色的写作能力培养方法;从学生专业课程的角度,积极挖掘教材中应用文体写作的实用性内容,或者安排专门的课时,进行一些适合学生从业需要的写作训练(如公文写作、商务文书写作等等),以培养学生较高的综合技能。
第五,倡导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人文精神,为提高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文化素质提供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创新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是中国人的母语。语文教学承载着继承和发展祖国母语、培养和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促进中外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重大任务。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体制一直认为,语文是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各级各类升学考试必考科目之一。因此,在普通中小学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舞台上,语文教师一直扮演着“主角”,稳做“老大”宝座。但职业教育的办学性质和教学要求,决定了在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以专业学科教学为主,文化基础学科教学(包含语文学科)为辅。这就要求职业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立足于职教和学生的实际,突出职教特点,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服务功能:
第一,明确目标,降低难度,实现语文教学对专业技术学习的辅助。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制定和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明确教学方向、落实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有利于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有利于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过程,有效地保证教学效果。他还说:“有效的教育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中职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职中学生一般语文能力和从业实用语文能力的双重任务。制定职中语文教学目标,一方面要依据学生语文学习要求的阶段性特点,另一方面更要突出职中学生的职业特点和专业方向,从技术性和实用性出发,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同时,还要从职中学生的实际语文基础、语文能力出发,针对他们语文学习基础差、兴趣低的实情,降低学习难度,减轻学习负担,让学生“轻装上阵”,在学好基本实用的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钻研专业技术知识。这样,语文教学在学生专业技术科目学习中的辅作用才能够突显出来。
第二,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推广语文学习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科目提供借鉴。
教学方法虽然不是固定的,但却有规律可循。古今中外的语文教育学者研究、探讨、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自主与合作、讨论与探究等学习理念和方法,精读与略读、速读与慢读、朗读与默读等阅读技巧和方法等,已成为语文教学中实用而典范的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职语文教学应该积极运用这些方法,联系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色和学生的学习程度,研究、制定一套具有职教特色的语文教学方法,使之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引导性、启发性的作用,让学生从中汲取知识、获得技巧,有意识地在学习自己专业技术课程中加以借鉴和运用,从而使语文学习方法能够为专业课程学习所借鉴。
第三,开展以听说训练为手段、以专业知识为内容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语文教学集操作性、实践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工具。
许多中职生初中阶段的语文基础不扎实,致使他们对语文学习缺少兴趣、听说能力普遍低下。如在公开场合不能也不敢大胆、有序、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不能认真、专注地倾听别人的讲话,不能准确领会说话人的主要目的;方言浓重、普通话水平较低等等。
面对这种状况,若只是简单介绍基本的听说知识,介绍交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几乎无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加强以专业知识为内容的听说能力训练:(1)全面推广普通话,要求学生说准、说好普通话,用普通话交流。(2)认真倾听是美德,培养学生认真、专注地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3)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内容,结合专业设置情境,进行一系列系统的听说训练。这些训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更能够使学生认真听讲,专心学习,全面提高学习成绩。此外,学生用熟悉的材料练习听说能力,会感到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心理优势增强,胆子增大,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可谓一举两得。由此,语文教学的工具得以充分发挥。
第四,注重写字、写作练习,培养、提高书写能力和从业技能,为中职技术人才今后的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一手好字就是一个人的名片。广大中职生迈向社会的第一项考验就是他们的说话和书写能力。然而,大多数中职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低下,写出的汉字不规范,甚至令人无法辨识,写字速度很慢。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写字训练,如平时作业书写要求整洁、清晰;对书写能力进行考核分级,纳入学习成绩或技能考核标准;举行各种书法竞赛活动等等。这样,才能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准备一张有分量的名片,并为他们在工作中能够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中职教育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业,语文等文化课教学是副业,副业应该为主业服务。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时,不能简单照搬普通高中的作文教学要求和方法,应该弄清主业与副业的关系,明确自己的地位,确立适合职教特色的写作能力培养方法;从学生专业课程的角度,积极挖掘教材中应用文体写作的实用性内容,或者安排专门的课时,进行一些适合学生从业需要的写作训练(如公文写作、商务文书写作等等),以培养学生较高的综合技能。
第五,倡导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人文精神,为提高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文化素质提供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