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健康人格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3-09-19 16:13:17

序论:在您撰写健康人格的培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健康人格的培养

第1篇

关键词:人格;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人格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表现在知、情、意等心理活动和行为习惯各个方面的总体面貌,包括人的认知能力特征、行为动机特征、情绪反应特征、人际关系协调程度、态度信仰体系、道德价值特征等。这些内容既有观念、思想、品格等心理和精神特征,又有行为习惯、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生理、社会和物资特征。人格不仅控制着人的思想行为方式,而且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培养健康人格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准确把握健康人格的内涵

(一)人格的形成

人格特质的形成既有先天遗传的因素,更有后天环境的影响因素。在人的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方面,遗传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而人的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质的形成更多地受后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社会文化、家庭环境、童年经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由此可见,不同的人由于其后天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质。按照人的个性发展要求实施教育,培养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

(二)人格的内涵

由于每个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特征非常复杂,所以对人格内涵的研究形成了很多派别。①心理学派别认为,人格是由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等方面构成的,人格的自我调控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系统。②弗洛伊德派别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善。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状况;当三者互不相让,产生敌对关系时,就会产生心理障碍或疾病。③卡特尔派别认为,人格有16种特质,这些特质有积极与消极、健康与病态、成熟与幼稚之分,每种特质的构成与比例不一样,就使得每个人的人格存在着区别和差异,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人的积极、健康、成熟的人格。

(三)健康人格

从一般的意义看健康人格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能有意识地控制生活,控制自己的行为,把握自己的命运,而不被意外的力量所驱使;第二,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能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正确地对待;第三,能立足于现实,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能较快地摆脱其带来的阴影,在现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行动;第四,具有紧张而有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渴望挑战和刺激,渴望新的目标和新的经历;第五,能给予爱也能接受爱,热爱学习和工作,生活充满了活力;第六,有独立和自主的需要,不依赖于别人来求得安全感和满足,乐于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第七,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既承认自己,又尊重别人,具有同人类共祸福的意识。

二、充分认识健康人格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一)健康人格有利于认知活动的开展

认知过程是受人格控制和影响的。同时学习某个专业、某门课程,不同的学生由于其人格特征的不同,采取的态度和方法不同,学习的效果就不同。有着健康人格的学生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所学的专业和开设的课程,进行积极的记忆、想象和思维,刻苦学习和钻研,这样的学生必然学习成绩优秀。而那些人格不健康的学生,由于有着心理障碍,在认知的过程中,以消极的被动的态度对待所学专业和所开设的课程,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效果不会好。

同时,健康人格还可以促进人的思维和想象。学生解决每天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凭借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健康人格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促使认识的不断深化,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健康人格对学生的情绪或动机具有调节作用

情绪和动机是在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的态度,即引起的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健康人格可以使人产生积极的情感,使人锐意进取,胜不骄,败不馁,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消极情感会使人消沉、沮丧,窒息认识与创造的热情,使人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

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或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动机来源于人的各种需要。人有物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社会的需要、精神的需要、人际交往的需要等。正是在人各种需要的基础上形成了人的不同动机。健康人格可以产生正确的、合理的、可行的动机,反之亦然。

(三)健康人格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能力

每个人的能力和人格是不同的,正是由于人的能力和人格的差异,将人与人区别开来。例如,有人记得快,有人记得慢;有人长于想象,有人善于思考,这是能力的差异。有人比较温柔,有人比较粗暴;有人敏捷,有人迟钝;有人谦虚谨慎,有人骄傲自满;有人坚强,有人怯弱等,这是人格的差异。正是这些人格的差异,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使得不同人的能力大小和范围不同。健康人格可以增强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能力,如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等等。

三、切实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健康人格的培养是成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面对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需要人们有健康人格来应对时代的变化,适应现实生活的要求。因此教育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要把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就学校教育来说,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先强调的是人的个性化全面发展,即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帮助每个学生充分挖掘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努力实现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身心素质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同时强调人的社会化发展。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是人全面发展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健康人格的形成,特别是人的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依赖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它所创造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构成了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同时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则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正是基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状况和发展水平来展开的。

从现代社会发展的意义上来分析教育的功能,教育不仅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要求的科学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以及变革社会、改造社会的创新能力。知识必然是一种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也意味着人格的力量在支撑着,形成精神本身内在的动力源。健康人格不仅来源于社会环境的熏陶,更来源于知识积累、技能形成的过程,也就是教育的过程。因此,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形成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以及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并完善人格特质的。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中职生;教育;健康;人格

随着素质教育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接受,人格教育也日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并已逐步形成共识:社会需要人格教育,教育呼唤人格培养,培养的使命就是对人的整体发展的一种促进。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已成为当代学校面向未来社会所做出得必然选择。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由于她所肩负的任务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更应该把人格教育放在首位。但是,由于普通高中和大学的扩招,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生源情况愈来愈严峻,学生素质普遍低下,知识基础薄弱,思想意识差,行为习惯不良,缺乏自觉学习精神和自我约束能力。要把这些学生培养成符合企业要求和社会发展的人才,不重视健康人格的教育是不行的。所以,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就应该把培养中职生健康人格作为首要任务,积极探讨有效地培养途径。下面就中职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谈谈个人的几点做法。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和谐环境,完善学生人格

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仍有不少学校和家长片面追求“分数”,而进入中等职业类学校的这些学生学习成绩普遍不高,有的甚至很低。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习成绩不良,很多是在教师“骂”、家长“怨”、同学“笑”中走过初中三年的。他们自尊心常受伤害,自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他们在失去关爱的同时也失去了进取心,失去了正当的追求,总认为任何事情与自己无关,消极对待,自暴自弃,甘愿落后;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了很强的抵抗情绪,总是要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相违背,我行我素,不服管理。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既要接纳,又要理解宽容。

接纳不是纵容,接纳学生是真爱学生。比如小孩子学走路摔倒了,妈妈不是责备,而是心态平和地叫孩子起来。这时孩子感觉得到了鼓励,他会继续学走路,而且更有勇气,这就是妈妈对孩子的接纳。接纳学生就是爱学生,就是无条件地接受学生的现状;接纳学生不是用观念和价值,而是用心灵,用心灵爱学生,鼓励学生。在爱中,在接纳中就会萌生源于学生心灵深处的力量,使学生更好的完善自己的人格。

因此,对于中职生,我们应在接纳、理解宽容中构建和谐环境,教会学生做人,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并且具有更高的劳动质量、工作效率、法制观念、竞争意识、开拓进取和艰苦创业精神,有旺盛的求知欲望,对新事物有高度的敏感性、快速应变能力及灵活性等完善的人格。

二、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课堂教学在教育活动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中职生健康人格培养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渗透。任何一个学科的教育目的都具有三重性:第一层是掌握知识;第二层是发展能力;第三层是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其中第三层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只有上述三个层次都取得巨大效益时,才是全面的、科学的、卓有成效的学科教育。人格教育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更新观念,把培养全面的、和谐的人作为教育目标。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其人格塑造。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格要素,在常规教学活动中渗入人格辅导内容,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人格教育目标,使教育模式由智力本位、能力本位向人格本位转化。同时,注重教师自身的人格塑造,以自身人格魅力去影响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三、加强心理疏导,不断完善中职生健康人格

在中职学习的阶段,学生不仅是长知识、长身体的过程,也是人格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偏差,他们在心理上存在着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的状况。而心理健康乃是健全人格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状况出发,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学生的言行,用心理学的手段,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为他们提供心理帮助,排除心理障碍,使之尽快调整自己,以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自信的态度投入学习生活中。具体做法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心理咨询;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宣传;进行学科心理渗透,班主任个别心理疏导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克服由于未能顺利完成初中学业而进入中等职业类学校而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排除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孤独、自卑症状;消解来自各方面影响而导致的逆反甚至对抗心理。控制好动情绪,纠正不良习惯,以健康、乐观、自信、上进的心态,遵纪守法,刻苦学习,积极奋发,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逐渐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形成健康的个性,培养完善的人格

自我教育是自身成长和成才的强大动力,也是培养现代创造性人格的关键所在,现代人格的养成,最终还是要靠自我教育来实现。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自己对自己的教育,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对自己的教育和受教育者群体之间的相互教育。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主动的学习过程,是主动进取精神的体现,以自律为主要的约束力。人格品质的完善,尤其是现代创造性人格的塑造,就要靠自身在学校内外学习活动中主动自我体验(认知、实践、省悟),主动进行自我检查、评价、调控和自我修养。中职生的素质全面、个性健康,都具有自我教育能力。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健康的个性,培养自己的独立人格;教育学生在学校、班级、小组的学习活动中互相激发、互相讨论、互相促进、互相检查、互相学习,培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形成乐于向同伴们学习的作风,学会正确处理群体关系。自我教育能力是一个人形成完善人格终生受教育的基础,对于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绝定性意义。

鲁迅先生强调: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是“人”的萌芽时代,切不可掉以轻心。一旦形成人格,一个人的品质或格调也就稳固确定下来。特别在就业竞争中,中等职业学生在技能上没有很大的优势可言,但中等职业学生的谦虚、服从及良好的个人修养能成为其不可缺的最大资本。因此,我们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强化人格教育意识,肩负起教育者的使命,充分发挥人格教育功能,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中职生。

第3篇

关键词:幼儿;健康人格;培养

1 引言

在人们不断发展环节里面最为主要的便是具备比较健康的心理素质,幼儿时期是儿童所有素质不断发展打基础的阶段,是人格逐渐产生的重要时期。加强幼儿自身的素质能够为增强整个民族的素质奠定非常好的基础。

2 幼儿健康人格的含义

幼儿的健康人格所代表的是幼儿心理的各个层面与社会环境间处在一个相对统一、协调的状况。幼儿的健康人格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具备一定的发展、接纳自身与外界环境的能力;②可以非常好的与亲戚、父母、同年龄段的幼儿以及老师进行交流沟通;③对于所承受的学习与其它行为能够胜任,同时具有非常强的好奇心;④可以更加好的发挥出潜能;⑤对于父母、亲戚朋友有展示爱的能力。

3 埃里克森有关学前儿童的人格发展理论

3.1 信任对怀疑(0-1岁)

此时期所要处理的社会心理冲突便是信任对怀疑,大都出现在婴儿出生之后的一年时间之内,该时期婴儿的核心任务便是接受相应的照顾。其对与外部环境的可信任度实施自我摸索,同时做出比较简单的评判。婴儿经过自我摸索若得到了信任感,便会创建起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从而才能够用于希望、勇于期望,与之相反的是,便会形成不信任与怀疑。信任感的构建大都是在父母的照顾环节中所实现的。

3.2 自助对羞怯(1-3岁)

此时期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克服幼儿的羞愧感,取得自主的能力。若无法帮助幼儿妥善处理心理问题,比如:父母处罚又或是维护幼儿的形式不适,幼儿或许会感受到害羞同时形成怀疑。与之相反便能够得到更加好的自控力与较为坚定的意志。大量良好品质的创建同样是形成于和父母的日益相处环节之中。儿童在社会习性的获得以及优良行为方式获取层面,与父母的指引规范是无法分离的。

3.3 主动感对内疚(3-6岁)

主动感对内疚的矛盾。此时期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在家庭关系里面培育起幼儿自助摸索的精神。若幼儿的此种精神能够获得认可,便能够具备相应的责任心、自信心与创造力等,相反便会降低寻求有目标价值的勇气与动机。

4 幼儿健康人格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欺负行为

幼儿欺负同伴的行为主要有身体欺负、言语欺负以及财物欺负等其它形式。在幼儿的欺负行为里面所出现最多的便是身体欺负。

4.2 社会退缩行为

社会退缩行为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安静退s型,所指的是幼儿自己在实施摸索又或是构建性游戏,展示出了幼儿对于某个事物有着更加强的兴趣感;焦虑退缩型,所指的是幼儿无事可做以及观望的做法,展示出了幼儿本质层面的羞怯与抑制,不但期望而又胆怯靠近其它幼儿的动机矛盾,和内隐行为有着非常大的关联;活跃退缩型,所指的是幼儿单独一个人实施喧闹性身体游戏、扮演游戏,展示出了幼儿活跃、冲动的特点,与破坏、攻击等外显行为有着非常大的关联。

4.3 自私心理

自私行为大致有以下几点特征:占有欲强,自私自利,不但充分维护自身所具有的物品,还会出现争抢、拿走并不是自己的物品;具有非常严重的个人主义,缺少集体意识与同情心;心胸狭隘,较差的奉献精神;不愿意与别人交流,并不合群,多疑以及孤僻等。若具备如此的人格从小不进行改善,则便会对幼儿今后的发展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5 人格阶段论对幼儿健康人格培养的启示

5.1 构建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

父母教育对幼儿初期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孩子出生之后的几年时间内,最为主要的社会环境便是家庭,若幼儿可以由父母处取得关爱与温暖,便具备对此种行为足够的信任,埃里克森指出,幼儿所具备的基本信任感是产生健康人格重要基石,是今后所有时期人格培养的基石。此时期危机的妥善处理,便会使得幼儿产生一种非常好的品质,也就是希望品质。其便需要父母,特别是母亲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需要由物质方式使得孩子能够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及时性的哺育,细心照顾,符合孩子的基本需求,尽可能的使孩子处在一种平和、舒适的氛围中。并且还需要给予孩子高度的重视,对孩子所作出的行为进行及时性的回应。

5.2 培养儿童自信、独立的心理品质

第一,为孩子们提供单独完成一件事的机遇。大部分的父母均认为让孩子们自己去完成事情会耗费非常多的时间,还会将事情搞得非常复杂,所以在各式各样的活动里面,所有的事情都由父母代为办理,虽然孩子们能够自己所完成的事情也不会让他们自己去完成。其无形中增强了孩子们自身的依赖性,办事缺少自信心与自主性。部分心理学家指出自己动手是孩子们自身的本能与天性能,幼儿对于自己穿衣、吃饭等均有着非常大的积极性与兴趣,若父母不关注此点,什么事情都由父母代办,孩子们的兴趣与欲望便会在迅速的消失。

第二,全面激励孩子与他们进行交流。独立性通常是在和其他同龄人的沟通中所产生的。在和同龄人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参与,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真实感觉,感悟各式各样的“生活刺激”,实施各式各样社会行为的“演习”,单独处理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其在无形中帮助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5.3 鼓励孩子积极与外界交流

埃里克森认为幼儿在3-6岁时,因为第二信号系统的快速成长,儿童对于附近的所有事物均有着非常强的好奇心,其渴望摸索所有未知的内容,与周围的一切进行交流与互动。人们往往会观察到此年龄时期孩子们在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其是对于成人行为的效仿,孩子们渴求和外界实施交流,其均想自身能够装扮成人的角色,同时由于可以胜任上述活动而感受到欢乐。在此阶段,父母需要全面激励孩子充分的与外界进行交流,指引孩子们自由的摸索。

所以,在此阶段,父母需要充分维护孩子们所作出的主动行为,使得孩子们能够主动融入到现实生活里面。激励幼儿和其他人员交流,在此环节里面培育孩子们自身的思维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有更加清晰的语言表达,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增强幼儿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除此之外,父母需要仔细查看幼儿所作出的主动选择行为,以此挖据出儿童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天赋,有利于更加好的发挥出幼儿自身的潜能。在孩子们遭遇困难时,父母需要进行适宜的指引,使得孩子们能够感受到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便可以转变事情最终的结果又或是使得结果向着自身所预料的方向不断进步,进而使得孩子们能够领悟到自身的价值。孩子门在摸索外部世界的环节中,无可避免的遭遇一些问题,父母在回答孩子所提出问题时,避免敷衍了事,需要非常认真的进行解答。

6 结语

综上所述,埃里克森与个体最初人格不断发展的相关理论使得人们意识到,个体自身人格由刚出生开始变遭受环境与母婴之间互动所造成的影响,所以,人格的培育需要由婴幼儿阶段开始,由母婴之间的互动关系入手。现代化的人格培养的关键并非是在幼儿上学之后才去改善其有缺陷的人格,而是需要在出生那一刻进行培养,以建设的心态去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避免人格发生偏差。所以,幼儿早期的家庭教育无法忽视,与之相反的是,需要增强对于幼儿的早期教育。

参考文献

[1]郑晓芸,曾昭镇.组织材料活动 培育幼儿健康人格[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2]彭迎芳.试论幼儿健康人格的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4(02).

[3]郭春涵.从埃里克森的早期人格理论谈学前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家庭培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4]王家军.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与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11(06).

第4篇

《中国教师》:语文是一门文科,在大家的印象中,学好语文可能主要依靠多读、多背、多写。课标中提出语文教育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在语文课堂中,您是如何引导中小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杨特: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

第一,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自主即在教育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和自,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使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精神愉悦,并发展其坚毅、智慧、敏捷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抓重点教,抓重点学。学生已经懂的教师不讲,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思考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通过伙伴合作学习能解决的教师不讲,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搞清楚。语文教科书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习。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例如,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在山的那边》一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一次失败的经历,引导学生克服困难、不怕挫折,树立坚定信念。

第二,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阅读、探究阅读、大胆质疑,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设计一系列层次性、趣味性、阶梯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找难点,记疑点;做笔记,重分析,引发思考。让学生去体验学习过程、学习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启迪思维,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三,开展课堂检测评价。课堂检测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小组检测、全班交流,又可以是小组互测,也可以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利用教学活动提出的问题进行课堂检测评价。提高学生对课堂评价的认同感,使其进一步产生集体荣誉感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四,综合性学习开辟语文学习新天地。综合性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的革命,它体现了学习的新理念,体现了教育与教学的时代特色。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观察现象、思考问题、推断结论,切身体会知识的价值与运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做法有:倡导“自主”,在教师指导下,完全由学生自行完成学习活动,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在运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遇到什么困难等方面给予指导;注重“实践”,搜集资料、观察、实验以及深入社会去调查、采访等;强调“合作”,包括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之间等所进行的合作;突出“整合”,即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及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等;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运用语文知识,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合作与探究中产生乐趣,迸发智慧的火花,如学习《爱莲说》一课,收集整理有关“莲”的诗文,进行“莲文化”的专题探究。

当然随着对“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研究的深入,我们还进一步体会到:在接受、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时,传统的、好的教学经验不能丢,双基训练不能弱,语文学科的特色不能淡,教师的作用不能忘。要以辨证的方法,发展的观点实践、落实新的教学理念。

《中国教师》;现在中小学生的写字能力出现了普遍下降的状况。针对这一状况您所在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

杨特:课标明确提出:“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可见国家对汉字书写的重视。其实,写字这一项基本功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小学。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可近几年来,由于电脑的普及,有些人以为用电脑就能写文章,无须用手写字,写字不再是语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认为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练字的过程就是修身养性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过程。深圳很多小学为了营造良好的练字氛围,每天下午两点钟上课后,安排十分钟写字时间,学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兴趣盎然地开始写字练习。初中每周开设一节书法课,有专职书法教师指导书写。写字教学同时也对学校的校园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课堂上教师能展示写得非常精彩的字的话,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引领、引导和影响。

识字、写字教学作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直接作用,对于学生意志的磨炼、情操的陶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扎扎实实抓好识字、写字教学,让孩子们无比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中国教师》:有人反映,中小学生看书、读书太少,尤其不太阅读名著。您所在学校学生的阅读情况是怎样的?您是如何帮助学生热爱阅读、热爱名著的?

杨特:记得巴丹说过,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不论出身境地优裕或是贫寒,阅读可以改变人生的坐标和轨迹,奏响人生的乐章。文学是终生对自己许的诺言,我们自己不过是一粒沙子,在不断积累中成为小石子和大石块,让自己的世界放大。文学是一个对自己、对别人、对世界永远的修行。

我们倡导绿色阅读,培养健康人生。书是孩子的另外一个世界。书中丰富、生动的内容可以让孩子了解人性的美丑善恶,可以让孩子学会思考、辨别和分析,培养孩子的品行和修养。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许多商人唯利是图,大量引进一些卡通图、游戏之类的图书,甚至一些不健康的读物刺激着学生的头脑。而基础教育领域内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追求学科自身知识体系的科学化和系统化,而忽视了中学生作为一个“人”在心灵、人格等方面健康发展的需要,忽视了他们价值观、情感和态度的养成。在外部环境与内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很多青少年的审美价值观发生了偏离。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中学生在读些什么书?我曾经在所教班级对学生的读书范围、读书习惯做过一项调查。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的阅读范围十分广泛,科普类、历史故事类、科幻类、侦探小说、漫画书甚至哲学类书籍都在学生群中拥有数量不等的“粉丝”,但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精华的名著在学生所读书目中所占比例不高。四成学生表示很少翻看各类名著。卡通漫画“打赢”中外名著。面对“你是否喜欢名著”的问题时,三成学生选择了“偶尔看看”,五成学生表示对名著“不喜欢”。很多中小学生对于“名著”的概念还仅仅局限于“四大名著”,对很多列入必读书目的中外名著知之甚少。数据分析发现,孩子的读书兴趣与习惯,与家庭读书氛围、父母的读书习惯都有很大关系。选择读书时间“一小时以上”的学生,大多数是因为父母爱好读书,自己也耳濡目染,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父母“榜样”的作用很大。读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懂的词语、字句或是无法理解的内容,对此,中小学生是如何处理的?八成学生选择“查工具书或向父母、老师请教”,只有一成学生选择“完全放弃,不看了”。其中,六成学生表示读书遇到难题时,他们喜欢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故事背景或进行延伸阅读。学生不仅喜欢从网上解疑释惑,还习惯在网络上延伸阅读很多知识。

调查显示:20%的学生,阅读名著是为了写好作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少数学生阅读的功利化倾向,初一学生在这一问题上比初二、初三学生要平和得多。有15%的初二学生和8%的初三学生选择了“完成任务”。可见学生课外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最重要的动力,是功利。而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还是发现“困难重重”,“面对厚厚的经典,我总是想退缩”。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大人们精心挑选出的那些“具有跨越时空的永久魅力”的优秀作品,中学生读者居然“跳”着读,理由是经典“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产生不了共鸣”;大人们斥责网络快餐文化“耽误青少年”,可这些文字正占据着学生们本已狭小的阅读空间。中学生渴望阅读适合自己的好书。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如何帮助学生们去热爱阅读,热爱名著呢?建议学校适时搭建一些学生阅读名著的交流平台,举行读书交流会,畅谈读书经验与体会。如小小辩论会,或文艺活动,让学生走进名著,融入名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与人文素养,形成大家都来阅读名著、欣赏名著的好风尚和好习惯。

名著需要平静的心境和深入的思考。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全社会应该共同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赏心悦目的经典阅读平台,使他们在有限的阅读时间中,对经典名著产生更大兴趣,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其实读书的最根本作用是造就学生健康的人格。培养一种有德行的人,一种懂得自我反省的人,这才是读书最基本的道理。期望阅读成为我们生活中最亲密的朋友,成为我们全社会的一种文明习惯。

《中国教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您所追求的语文课堂境界是怎样的?

杨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追求激情与诗意共精彩的课堂,让学生触摸语文的心跳,感受语文的生命。诗意语文、诗意教育、诗意人生便是我全部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当我们不是定义而是描述诗意语文时,她应该是这样一种教学现象:她在教学中追求思想的力量,她拒绝冷漠和麻木,她的展开充满感情,她的呈现方式以具象为旨趣,她复活言语的内在之气,她是文化的。而语文课堂要学习传统文化,回归人本,弘扬民族精神。要从语言文字入手,品味文章,理解文化,追求优质、高效、魅力和智慧的课堂教学境界。同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的整合,体现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整体关怀。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关注对自然的探究、对生命的感悟,培养其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课堂教学中努力寻找适合自己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共鸣之处,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达到鼓舞人心的课堂境界,使课堂充满诗情与智慧。

“以社会当课堂而不是以课堂当社会。”学好语言不仅在课堂,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因此,我将语文引向自然,引进社会,引进生活,着眼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

第5篇

摘 要:随着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健康概念的定义有了更新的感悟与认识。特别是在针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也更加明白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新课程改革后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儿童成长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情绪;人格

以往体育教育只注重儿童身体健康而忽视儿童心理健康。教师在课堂编排及设计上也很少考虑到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学生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学生的内心感受如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他们学习的动机是什么,很少有人去关注,而是主观地认为只要是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达到了学生健康的目的。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但是现实并非如此。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寻找教学契机,创造教学环境,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发展的人。

一、融课堂活动与积极的情绪体验为一体

小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经常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等可使儿童增强自信心,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既能提高其完成学习任务、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长期体验消极情绪而引发的种种心理障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成为学生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小学的教学中,教材和教学方法都要适合小学生的特点。比如课堂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游戏,把教学内容融入这个游戏之中,并调动全员参加,这样就能把那些不合群的学生或者生性孤僻的学生融入到集体当中,让他们在集体中体会到温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开心,这样有助于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使其经常产生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对优等生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使其不断产生新的成就感;对差生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

二、培养小学生各种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教师要帮助小学生确定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奋斗目标,切忌期望过高;要引导他们实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苛求自己,尤其是优等生或争强好胜的小学生,不要为小事而过于自责,凡事要放宽心,想得开。教师要让小学生保持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对各种活动都倾注热情,积极参与,享受生活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品质,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绪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教会小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悦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可爱和可造就的一面,要经常肯定他们,鼓励他们。在教育中要培养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发展其道德感。通过唱歌、跳舞、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小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以发展他们的美感。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小学生的重要特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体育活动,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通过课堂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三、建立学校、家庭一体的培养体系

成L中的小学生随着知识积累的日益丰富,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情感体验逐渐丰富。但他们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矛盾交织,他们的情绪情感还不平衡,不稳定,往往滋生不良的情绪、情感。作为体育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经常和学生沟通,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予以关注。其次,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哪些情绪、情感是好的,易被人接受,哪些情绪、情感是不好的,要控制消除。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现象,学习调节控制自己的情感,努力培养高尚的情感。教师应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清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自尊与虚荣、自豪与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质的界限,让他们通过合理释放,调节升华自己的情感,减少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引导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胸襟宽广,能容人容事,情感丰富。

第6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健康人格;培养

健康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健康的人格实质上是和谐的人格,从伦理学角度讲即道德的人格。如何培养学员健康的人格,进而把学员培养成家长放心,企业欢迎,社会需求的合格技能人才是摆在职教教育者和管理者面前的头等大事,也是职教的核心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培养学员健康人格的重要性

尽管大多数职教学员都具有较高的人格素养,都能积极向上、与人为善,既具有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也具有追求卓越的崇高理想;既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也具有长期拼搏的干劲与动力。但是,由于一部分学员的成长环境、文化层次、心理素质、学习态度等导致这部分学员在心理上和人格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以致有一定数量的学员明显存在着不健康人格的种种心理和行为的迹象。针对这些情况,加强和塑造学员的健康人格也成为职业技术教育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培养健康人格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培养学员的健康人格也是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培养学员健康人格的方法

1.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员健康人格的培养,必须建立平等、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在学员面前具有较高的威信,使学员乐于听他的话、接受他的教育。而且必须注意师生平等,相互尊重,充分相信每个学员的发展潜能,教师要一切为了学员,为了学员的一切,为了一切学员,这样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和谐的班集体

学员健康人格的培养,必须有一个具有平等、和谐、自觉、自律的班集体,几乎随时都在熏陶感染集体中的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每个班级必须有严明的纪律,合理的规章制度,只有健全的班级管理体制,才能使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大家相互督促,取长补短,每个人的正能量就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3.优秀的教师人格

学员健康人格的培养,教师和班主任必须注重自身的人格素养,一位好的班主任、好的教师,他的言谈举止都会在学员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更重要的是教师和班主任的思想、品行、修养、风度,从而影响学员。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第7篇

关键词:健康人格培养;阅读疗法;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作用及途径研究

收录日期:2013年11月30日

大学生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后备人才,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拥有健康的人格。人格是个人在生活中以其生活方式和生活风格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自我意识,是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的,又充分展现主体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健康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特征应包括社会责任感、独立意识、坚强的意志力、和谐的人际关系及创新精神等。

一、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作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人格具有个性特征,它是个人的性格、气质、心理、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总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一方面受社会的、历史的、家庭的文化影响;另一方面有赖于自身的智慧力量、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逐渐培养的过程,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杰可逊认为,阅读疗法是把文献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由读书顾问精选后提供给读者,以帮助读者领悟人生,增强信念,完善人格。前苏联人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阅读疗法所依靠的心理机制主要是指导读者学习英雄,增强信心,磨炼意志,克服困难,战胜疾病。这是一种强调激励的阅读疗法,是一种如火冶炼般的刚性疗法。

阅读疗法是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创新形式,高校传统的德育工作不易取得理想效果,通过阅读疗法这一方式能够顺利推行,且效果很好。阅读疗法成为高校在德育教育、学生工作、图书馆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的创新品牌,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发挥了促进作用,阅读疗法也获得了良性发展环境。

二、阅读疗法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

1、创建阅读疗法网站,宣传正确的价值观。阅读咨询网站是推广、宣传、实施阅读疗法的网络服务平台,也是高校运用阅读疗法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网站设有阅读咨询室、工作团队、专家链接、动态信息、成功案例、阅读交流、书目信息、网站留言、阅读疗法协会等主要栏目。网站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价值导向,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且能够自觉抵制不良因素的影响,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健康人格。内容丰富多彩,贴近校园学习生活,能够提供方便快捷的阅读疗法服务,实现实时有效地交流与沟通。

2、悉心指导个案,加强自我教育。阅读指导与咨询是阅疗馆员通过与大学生面对面交谈,舒缓其学习、恋爱、交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使他们重建自信。阅疗馆员在与大学生接触、交流过程中,针对生活与学习中碰到的一些问题、遇到的挫折,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阅读指导。通过阅读,大学生学会不断地思考,不断进行自我体验、自我觉察,感悟成长。这个过程就是自我进步的过程。

阅疗馆员用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以阅读疗法为手段,帮助众多因孤独、自卑、学习压力、交际困难、精神抑郁的同学走出情绪低谷,摆脱心灵困境。阅读咨询的过程也是大学生通过阅读加强自我教育的过程。

3、推荐阅读疗法书目,提升品质修养。甄选阅读疗法书目、编制阅读疗法书方是阅读疗法服务的核心工作之一。阅读疗法书目就是在实施阅读疗法的过程中,针对读者的心理偏差和问题而开列的文献目录。通过研制发展性阅读治疗书目与临床性阅读治疗书目,能够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人格,提升品质修养。

4、创办阅读疗法刊物,宣传道德规范。《阅读疗法工作通讯》通过阅疗视窗、新闻快讯、新书推荐、悦读育心、成功案例、协会天地、知识讲堂等栏目的设置,成功开辟了我校普及阅读疗法知识、报道阅疗工作动态、推广阅读疗法服务及交流阅疗心得体会的又一有效渠道,对阅读疗法理念的推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阅疗馆员深入到大学生中去根据他们的现状,满足他们的正当合理需要,以调动其积极性。《阅读疗法工作通讯》大力弘扬主流道德价值,宣传道德规范,使校园道德风气得到净化。

5、开设阅读疗法课程,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开放、探究性的课程形式为大学生提供能够产生丰富感受和体验并具有多元解读方式的真实事件、活动和经验,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和态度。阅读疗法课程的实施过程是促进大学生主动建构心理、塑造健康人格的过程。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大学生原有经验发生转化并形成新的理解,引导大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体验知识获取的过程,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发展性问题,充分开发潜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可持续发展,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阅读疗法课程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推进高校素质教育。

6、成立阅读疗法协会,强化社会实践。大学生是阅读疗法的应用对象,也是参与者、实践者。建立大学生阅读疗法组织很有必要。阅读疗法协会是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下属学生社团组织,以促进大学生阅读与健康人格培养为目标,协会宗旨是“以人为本,团结互助,提升品位,增强素质”。阅读疗法协会成立后,陆续开展了会员纳新、读书交流、书方推荐、知识讲座、心理电影赏析等丰富多彩的阅读疗法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与人沟通交流,锻炼社交能力,培养爱心,提高团队配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增强了大学生的自立观念和自立能力,能够磨炼他们的意志品质,能够促使他们处理好奉献与获取的关系。

7、开展阅读疗法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应为大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校园开展阅读疗法活动,如阅读指导与培训、读书沙龙、书方推荐会、专题学术讲座、团体治疗活动、学习参观活动、阅读疗法研讨会、辩论赛、知识竞赛等,用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他们的集体观、荣辱观,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阅读疗法有力地促进了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并使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主要参考文献:

[1]郑伟芬.浅谈大学生健康人格特征及教育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