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历史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09-19 16:13:16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历史知识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中历史知识点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小组自主学习;竞赛活动;多媒体

初中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思想品质和人生观教育等多方面任务。我们要通过教学,使青少年具备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探究历史,但不要摒弃现代,要做到全面的发展,使学生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一、采用小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初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要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而且,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是素质教育下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例如:在学习《最可爱的人》时,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史实。旨在通过英雄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所以,在授课时,我选择了小组自主学习的方式,首先,我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出组长;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讨论:中国参战的原因是什么?战斗中涌现了哪些人民英雄?最后胜利的标志是什么?战争胜利的意义?最后,由小组长进行总结发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避免小组内受一个人的主导,其他人就像打酱油的,没有真正融入讨论当中。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也使学生在小组自由讨论中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点

二、开展历史竞赛活动,加强知识点记忆

所谓的竞赛活动就是类似于综艺节目“一站到底”的游戏模式,不过在历史课堂上,我们的题目只是有关历史知识点的试题。而且,这种教学模式最适合历史复习的过程,这样竞赛活动中的问题比较多,也比较综合,学生“玩”起来也感觉比较有意思。当然,对于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来说,他们不喜欢呆板的、单一的知识灌输,教师的照本宣科只会让学生感到没有兴趣,找不到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而适当地选择竞赛活动,既满足了该阶段学生好玩的特点,在帮助学生加深记忆的同时,也能为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打下基础。

例如:在复习的过程中,我将每两个学生分成一组,这两个学生实力相当,之后,让学生选择比赛序号。然后,比赛开始,每组有4道试题进行回答,如果其中一人不能正确回答,一轮比赛就结束。如果都能顺利回答,这轮比赛平局。下面以一组的比赛内容为例进行简单介绍:A:中英《》签订的时间?B:《》签订的时间?A:《》割让了哪些地方给日本,开放了哪些口岸?B:《》中清政府割让了哪些地方给英国,开放了哪些口岸?这组试题的设置,在考查的内容难度上是相当的,并不存在一方较难、一方较易的情况,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激励的竞赛活动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而且,在设计考题的过程中,我有意将历史的一些知识分成了板块,这样不仅帮助学生进行记忆,而且,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也让学生能够在快乐的游戏中掌握历史知识。

三、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历史内容来说,它讲述的都是发生在过去的人和事,作为当下的中学生来说,有些事情的发生、一些人物的存在是他们单靠想象无法真正了解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形象直观地将所要讲解的内容展示出来;教师要努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在丰富历史学习资源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如学习《贞观之治》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方法,了解他们对唐朝的贡献。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借助多媒体的视频功能,向学生放映了有关唐太宗和武则天的有关的历史故事、历史书报的活动,如:《秦王李世民》《大明宫词》《贞观之治》等片段,引导学生在观看这些片段中对唐太宗和武则天做出正确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因此,让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发挥其特有的效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观看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进而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知识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喜欢历史剧、不喜欢历史课的观念,使学生在轻松的历史课堂中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梅琳.初中历史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实施策略[J].东北师范大学,2003.

第2篇

1、易错知识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近代被迫开放和现代改革开放的区别、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近代化和近代史的区别、的评价。

2、基础知识点: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竹书、帛书、小篆、隶书,我国文字的演化过程:甲骨文(商)一金文(商、周)一大篆(西周晚期)小篆、隶书(秦)。

百家争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和见解,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主张有:(1)儒家:代表人物一孟子: 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2)墨家:创始人一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3)法家:代表人物一韩非, 他主张改革,反对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一、辨析概念,夯实基础

         任何知识的学习掌握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电学部分的基础知识多、散、要辨析清楚、固记脑中。

         (一)、关于电路

         1、串联、并联

         初中物理中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并联。能否正确分析辨别他们对后面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识别电路的类型,可以根据定义:“逐个顺次连接”为串联,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的两点间,(“首”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哪一端,“尾”指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此电路为并联电路。

         2、通路、开路、短路

         电路中出现的这三种状态,其中通路为处处相通的电路,开路为电路中有处断开的电路,这两种状态易于接受,便于分清。但是学生对于短路的分辨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何处短路,为什么短路。其实只要注意分析的要点即可辨出何处短路。电流具有走捷径的特点,捷径是指这条路径中电阻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为空导线,当一根空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电阻小到可以认为没有)与某个用电器并联时,电流只走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而不走用电器,使该用电器被短路,从而不能工作。

         (二)三个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

         1、概念辨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是电流的形成定义,简单便于理解;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阻碍作用越大,电流越小。

         2、表示符号

         电流、电压、电阻三物理量分别用i、u、r表示,而单位表示字母分别为a(安培)、v(伏特)、ω(欧姆)。

         3、工具的使用

         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工具;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工具;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可以使用滑动变阻器。

         (三)电功(w)、电功率(p)

         物理学中电功没有确切的定义,只是描述性的,当电能转为其它形式能时,就说做了电功。即电功就表示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如果知道了电功的多少,就知道了消耗多少电能。而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电功率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消耗电能的多少,也取决于所用的时间的长短。

         二、理解规律,把握关键

         (一)三个物理量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的电阻之和。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的电阻倒数之和。

         (二)欧姆定律

         一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定律非常重要,一定要加强理解,熟记其使用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三)电功定律

         某段电路上的电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以及通电的时间成正比。物理学中用电路两端的电压u,电路中的电流i,通过的时间t,三者的乘积来计算电功。

         (四)焦耳定律

         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就要发热,此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经过多年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实验,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电流流过某段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三、疏通关系,构建框架

         在掌握了上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想法疏通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熟悉各物理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快速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列式解答。

         (一)重要的计算公式

         1、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公式

         串联时:i=i1=i2;u=u1+u2;r=r1+r2(若有几个等阻值为r0的电阻串联则r=nr0)

         并联时:i=i1+i2;u=u1=u2;1/r=1/r1+1/r2(若有几个阻值为r0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r=ro/n)

         2、欧姆定律:i=u/r

         此公式中只有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但它的作用非常重要。在使用公式时要注意:①三个物理量都要针对同一段导体,或同一个电路而言;②三个物理量的单位都要使用国际单位,即分别为a、v、ω;③已知其中的任意两个量都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3、电功公式:w=uit;电功率公式:p=ui

         电功、电功率这两个物理量的计算由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影响,使计算电功率公式特别多,在选择使用时很难选择,所以要注意选取的技巧和方法,要求的问题所在电路为串联时:电功选用公式:w=i2 rt,电功率选用p=i2 r;而当要求所在的电路为并联时,则分别选用w=u2/r.t,p=u2/r,这样的选择都利用了所在电路的特点(电流相等或电压相等)加快解题。

         4、焦耳定律:q=i2 rt

         焦耳定律的公式与电功公式的形式基本一样,使用时同样要注意公式的选择问题,当所求问题的电路为纯电阻(除了电能转化为内能外,别无其他形式的能产生)电路时,几个公式可以任意选取;若不是纯电阻电路只可使用公式q=i2 rt不然的话计算有误。

         (二)单位的换算

         单位换算的前提条件有两个:一是记住每个物理量的单位及表示符号;二是要牢记各单位之间的换算进率。其中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较多,注意每个物理量的任何两个相邻的单位间的换算进率都为1000。还要注意一点,由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影响,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较多,产生的单位同样很多,使用时各物理量均使用国际单位。

         四、善于总结,归纳要领

         下面的这些要领非常重要。

         (一)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上面已经提到区别它们的方法,在做题中要选取适当的方法,迅速作出判断。

         (二)短路的辨别

         把握短路现象的真正含义——电流不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注意电流的特性——电流走捷径。当在电路中发现有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等元件与用电器并联时,相应的用电器被短路不工作。

         (三)串、并联电路中的三个物理量的关系

         两种电路中的三个物理量的大小关系,前面已说得较为详细,但这一点要特别重视,牢记串联时电流相等,并联时电压相等,这一点解题时作用特别大。

第4篇

同学们:

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三年匆匆而过.初中生活即将悄悄地走进了回忆,所有的往惜都可忆而不可重逢了。三年前,你们怀揣梦想,携带着美好的憧憬,迈着稚嫩的脚步来到了环境优美,窗明几净的乌江复旦学校。从那时起你们开始用生命和心灵演绎自己的精彩,洒落你们的汗水和泪滴....... 校园里曾回荡着你们的欢声笑语;有你们追逐嬉戏绽放出的一张张笑脸;运动场上有你们龙腾虎跃的英姿;教室里有你们发愤苦读的身影;课堂上,有你们争先恐后妙语连珠的发言;一张张试卷上,凝聚着你们智慧的结晶-----三年来,你们稚嫩的双手,纯真的眼神,灿烂的笑靥,娇小的身影,收获的喜乐,难忘的友情,为学校增添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这里的每一个角落,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见证了你们勤奋攻读的身影,都留下了你们美好的回忆。无论是掌声鲜花带来的微笑,还是困难挫折失败时留下的伤心泪水,都记录着你们成长的足迹,这些都将永存我们的记忆深处。三年中,我们曾风雨相携,同舟共济。面对困难和压力,也许你们都徘徊过,彷徨过,但却从未颓废过,停滞过,因为我们始终都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在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的成长,看到积极向上、奋斗不息的精神,看到了青春的活力,未来和希望。

三年中你们曾经聆听过老师的谆谆教导,感受过班主任真诚的祝愿和严肃的批评;你们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使我们老师高兴,你们的每一点失误也常常会使老师寝食难安。虽然老师有时会过于严格,会说一些令你们感觉不愉快的话,请你们原谅他们,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你们已经成为了他们自己的孩子,他们对你们的每一次责备,都源自于一种老师对你们的“爱”!

同学们,5天后你们就该整装奔赴中考战场了。不论结局是喜是悲,你都要学会承受,因为你已经长大!未来的日子不管是阳光灿烂还是风雨弥漫,你都要毅然前行。同学们,今天是你们人生的一个特别时刻,你们即将结束自己的初中生活,走入更广阔的天地。初中生活对你们来说仅仅是人生旅途的一个重要驿站,你们成才的道路,征程漫漫。你们饱含青春活力,青春是生活赋予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请带着青春的风采,带着拼搏的精神,带着美好的回忆,去开始新的征程吧!我会真诚为你们的前程祈祷;我会一直含笑送你们勇敢前行。

真诚希望你们在中考中,以理想的成绩来报答学校、老师、父母对你们的栽培和期望!祝愿同学们一帆风顺。

第5篇

知识的确是天空中伟大的太阳,它那万道光芒投下了生命,投下了力量。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地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知识1疆域和行政区划

1.位置

我国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0度多,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时差4小时多.

2.辽阔的疆域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oE多),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73oE),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端在曾母暗沙(4o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oN),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3.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疆界两万多千米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东邻朝鲜,北面是俄罗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界.南接越南、老挝、缅甸.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

4.行政区划

我国现在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自治州)和乡(镇、民族乡)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在历史上全国划分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6个大区.香港、澳门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年12月签署有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我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

我国同葡萄牙政府于1987年4月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重申,澳门是中国领上.我国政府已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我行使主权下的澳门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初中地理知识2人口和民族

1.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截止2006年12月31日,我国约有13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略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农村人口比重大,占57%,城镇人口比重小,只有43%.

2.华侨与华人

我国的有3000多万华侨和华人分布世界各地.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这两省许多地方一向以侨乡著称.

3.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因此,推行计划生育仍然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加速实现四化的当务之急.

4.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人口在400万以上的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族等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总之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初中地理知识3地形

1、:我国的地形特征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第一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云贵高原东一线以西与第一阶梯之间为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间,主要为高原和盆地.第二阶梯以东,海平回以上的陆面为第三级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为丘陵和平原.

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有利于湿润空气深人内陆,供给大量水汽;使大河滚滚乐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人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2.:主要山脉分布

东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为天山一阴山一燕山;昆仑山一秦岭;南岭.东北一西南走向的三列: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长白山一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2条:贺兰山;横断山.西北一东南走向的有2条:阿尔泰山、祁连山.在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一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最高峰.

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分布: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点是高峻多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水源充足.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宁、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其特点:地面开阔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黄土高原位于海拔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是世界上黄士布最阔、最深厚的地区;水上流失严重;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岩溶地形广布;山岭起伏;崎岖不平.

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点: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因广布紫色砂页岩,有‘红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称,是我国地势最低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呈环状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位于创省西北部,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

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东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周围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国第二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4.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区

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区:①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②华北太行沿线和京津唐地区;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人云南两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初中地理知识4气候

1.:气温和温度带

我国属季风性气候区,冬夏气温分布差异很大.气温分布特点为: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超过50℃.主要原因在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纬度影响:冬季盛行冬季风.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季最热地地方是吐鲁番,重庆、武汉、南京号称我国"三大火炉".

无霜期和生长期:我国各地的无霜期,一般来说,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逐渐缩短.

霜期长则作物的生长期也长.反之则短.

2.降水和干湿地区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特点.

成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使得我国的水分循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另一方面,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约,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降水的季节变化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

成因:我国降水量的这种时间变化特征,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概况如下表: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两大主要特征.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吹偏北风,寒冷于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季风和季风的形成: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海陆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习惯上把我国境内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把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非季风区.其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为季风区.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有位置、地形和季风.位置,指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地形,指地势高低和山脉走向的影响;季风,指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影响.

5.气候的优缺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6篇

这一大题需要注意的是:在掌握英语各个知识点的一般规律之外,还需要注意英语各个知识点的特殊规律。在英语中,有许多语法结构与词语搭配都是因人、因事、因地而各不相同的,因此,不能像数学公式那样去生搬硬套。对于某些有特殊规律的知识点,学生一定要在平时加强注意和不断积累,在这方面是没有捷径可寻的。此外,在学习时还要防止只重语感、不明其意的片面倾向。

一、冠词

冠词用在名词的前面,有定冠词the与不定冠词a和an之分。定冠词表示“确指”,译作“这(那)个”;

不定冠词表示“泛指”,译作“一个”。

例题解析:

1. _____ lady over there is _____ university teacher.

A) A, theB) The, an

C) The, aD) The, the

over there意为“那边的”,是后置定语,它表示前面名词lady(女士)是“确指”的说法,因此要加上定冠词the。后半句意为“一位大学教师”,是泛指的说法,因此要加上不定冠词a或an。由于university的读音起始于辅音/j/,因此要加冠词a。所以本题答案应该选C。

2. He prefers playing _____ piano to playing _____ hockey.

A) the, the B) the, / C) / , / D) / , the

piano意为“钢琴”,属于乐器,要求前面加定冠词the。后半句中hockey意为“曲棍球”,属于球类活动,要求不加任何冠词。所以本题答案应该选B。

3. Mr. Black was made _____ manager of our company.

A) /B) a C) an D) the

manager表示“被选的职位”,前面不应加任何冠词。所以本题答案应该选A。

此外,冠词还有许多特殊的用法:

1.由普通名词组成的专有名词前,要加定冠词,如:the Great Wall(长城)

2. 在拼音名词前,一般不加任何冠词,如:Thomas Green;Changfeng Park

3. 在江、河、湖、海前,即使是拼音名词,也要加定冠词,如:the Dongting Lake

4. 一般用“单数名词加a;复数名词不加the”来表示“泛指”的意思。

二、名词

名词表示人或物体的名称,有普通名词(park)、专有名词(Peter;Party)、集合名词(family, class, police)、缩写名词(SARS, CEO, WTO)等。总体上说,它们可以分成两大类,即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要注意它们在句中的不同要求和变化。

例题解析:

1. His grandfather is _____.

A) Robert BobB) Tom Black

C) Kate WhiteD) Black Green

英语中,人的姓名排列是倒过来的。先是名,即first name,后为姓,即family name或surname。做这类题目,必须先搞清楚哪个单词是表示名字,哪个单词是表示姓氏,名字还要分清男女性别。这道题中说的是爷爷,是男名,所以本题答案应该选B。

2._____ are playing tennis on the playground.

A) The Browns B) The Brown’s

C) BrownsD) Brown’s

英语中,姓氏前加定冠词the,后面加s,有“一家人”之意。所以本题答案应该选A。

3.Be careful. There is a _____ hole in the ground.

A) two-foot-deep B) two-feet-deep

C) two-foot deepD) two-feet deep

这道题目考的是复合形容词。在复合形容词中的名词应该用单数形式,在整个复合形容词中的各个单词都要用短横“-”来连接。由于它被看做为一个普通的形容词,因此,在可数名词前还要再加上冠词。此句中,“一个两英尺深的洞”应译为a two-foot-deep hole,所以本题答案应该选A。

4. He’s got bad toothache. He’d better go to _____.

A) dentist B) the dentist

C) the dentist’s D) see the dentists

“去看牙科医生”可译为go to see the dentist或go to the dentist’s。后一个词语中的the dentist’s表示the dentist’s clinic。所以本题答案应该选C。

5.The _____ teachers wondered if the _____ students were in trouble.

A) woman, boy B) woman, boys

C) women, boy D) women, boys

英语中,“女教师们”应该译为women teachers,而“男学生们” 应该译为boy students。 所以本题答案应该选C。

6._____ came that Houston Rocket won again and Yao Ming got the most scores.

A) A news B) Message C) Word D) Words

“据说”在英语中有多种说法:It was said that,Word came that,News came that,A message came that等。所以本题答案应该选C。

7.All of a sudden, something on the ground caught _____.

A) his eyeB) his eyes

C) his own eyes D) eyes of his own

catch one’s eye是固定词组,意为“引起某人注意”;即be noticed by sb.。此句中,eye是“视线”之意,由eyesight演变而来。随着语言的发展,一些词语会产生演变,大致上都是朝简单化方向发展,如:countrysidecountry,mankindman,campsitecamp,in the daytimein the day等。所以本题答案应该选A。

8.The lady with long _____ found her husband had already got three gray _____.

A) hair, hairB) hair, hairs

C) hairs, hair D) hairs, hair

要掌握英语中哪些是可数名词,哪些是不可数名词。但是有些名词具有可数和不可数两种性质,要靠具体说法来判别。如这道题中的“hair”(头发)就是这类词。前半句说的是“一头长发”,是不可数名词;后半句说的是“3根白发”,是可数名词。所以本题答案应该选B。

三、代词

代词是名词的代用词,有指示代词(this, those)、人称代词主宾格(I, me)、形容词性物主代词(my)、名词性物主代词(mine)、反身代词(myself)、不定代词(either, others, anything, nobody)。其中,不定代词的变化最复杂。在不同的句子中,它们的变化和要求都不一样,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能掉以轻心。

例题解析:

1.Would you please give _____?

A) him it B) it him C) to him it D) it to him

英语中,当直接宾语(人)与间接宾语(物)都用人称代词时,一定要先讲间接宾语(物)后讲直接宾语(人),而且要在直接宾语(人)前加上介词to。 所以本题答案应该选D。

2. She always thinks of _____ more than _____.

A) others, her B) the others, she

C) others, herselfD) the others, herself

在英语中,“别人”属于“泛指”,应译为others。后半句是介词of的宾语。由于这里的“她”与主语的“她”是属于同一个人,因此不能用人称代词宾格做宾语,要用反身代词做宾语才对。所以本题答案应该选C。

3.Some people like watching the sports news, _____ prefer TV series.

A) the others B) the other C) others D) another

在英语中,“一些……,另一些……”有两种译法Some..., the others...是属于“非此即彼”的两部分情况,而Some..., others...是指有第三部分的情况存在。本题意为“一部分人喜欢看体育消息,而另一部分人比较欣赏电视剧”,显然还有其他人喜欢其他的内容,所以本题答案应该选C。

4.The light in the room was too poor for _____ to see it clearly.

A) everyone B) someone C) anyone D) none

英语中,too...to意为“太……而不能”,具有否定的含义。因此,for sb.中应该选运用在否定句中的anyone才对。所以本题答案应该选C。

5. _____ the fuel here is from foreign countries, so we must make full use of it.

A) Some B) Much C) The most of D) Most of

带有定冠词the的名词前,应该用代词词组some of意为“其中一些”,much of意为“其中许多”,most of意为“其中大多数”……等。the most of意为“其中最多的”在本句中的译法欠妥,所以本题答案应该选D。

6.Can you call on my mother on Saturday or Sunday? I’m afraid _____ day is possible

A) either B) each C) both D) neither

在英语中,有“两者”和“3者以上”的不同词语说法。both意为“两者都”,all意为“3者以上都”,neither意为“两者都不”,none或no one意为“3者以上都不”,either意为“两者之一”,one意为“3者以上之一”,between意为“两者之间”,among意为“3者以上之间”。根据本题句意,答句应该是说“我恐怕没有一天能行”, 所以本题答案应该选D。

7.There are three bathrooms in the house. One is upstairs, _____ two are downstairs.

A) other B) the other C) others D) the others

在英语中,“另两个”的译法有多种the other two, the others, the rest。由于本句中讲到3间浴室,“另两间”的说法应该是确指的,因此,必须有定冠词the。又由于后句已经写了two,因此这里要选做形容词用的other。 所以本题答案应该选B。

8.The dishes on Table One are much fewer than _____ on Table Two.

A) that B) those C) dishes D) /

要注意所比较的两个对象具有对称性:这句是the dishes on Table One(一桌上的菜)和the dishes on Table Two(二桌上的菜)做比较,因此后半句中的“菜”字不能省略。that与those是比较级句中的专用代词。由于该句中所比较的对象是复数,因此,要用those来代替前面的名词。所以本题答案应该选B。

9.There are more people in this room than _____ in that one.

第7篇

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位移和路程

位移描述物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a=Δv/Δt;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4.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

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S=vt。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a=恒量;

3.公式:①速度公式:V=V0+at;②位移公式:s=v0t+?at?;③速度位移公式:vt?-v0?=2as;④平均速度V=(vt?+v0?)/2;

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重要结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ΔS=Sn+l–Sn=aT?=恒量;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v0+vt)/2。

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

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3.公式:①vt=gt;②s=(gt?)/2

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2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②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

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max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物体的受力分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3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

共力点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0,∑Fy=0;

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牛顿第一定律

1.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2.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4.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

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惯性

1.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

3.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牛顿第二定律

1.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合=ma;

2.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3.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合=ma,F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4.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5.牛顿第二定律F合=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合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合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4牛顿第三定律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叠加。

5.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的物体和在惯性系中。

超重和失重

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 =mg+ma;

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当a=g时FN=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3.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的问题:①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

②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都是失重;③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曲线运动

1.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质点所受的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

2.曲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质点的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曲线运动的轨迹: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轨迹向合外力所指一方弯曲,若已知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判断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致方向,如平抛运动的轨迹向下弯曲,圆周运动的轨迹总向圆心弯曲等。

平抛运动

1.特点:①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②只受重力作用,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2.运动规律: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①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O,以初速度vo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②由两个分运动规律来处理。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5圆周运动

1.描述圆周运动;

的物理量:①线速度:描述质点做圆周运动的快慢,大小v=s/t(s是t时间内通过弧长),方向为质点在圆弧某点的线速度方向沿圆弧该点的切线方向;②角速度: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大小ω=φ/t(单位rad/s),φ是连接质点和圆心的半径在t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其方向在中学阶段不研究;③周期T,频率f。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周期;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沿圆周绕圆心转过的圈数叫做频率;④v、w、T、f的关系:T=1/f,w=2x/tT=2xf,v=2xr/t=2xrf;⑤向心加速度:描述物体线速度方向改变快慢、大小,方向总指向圆心,时刻在变化;⑥向心力:总是指向圆心,产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在分析做圆周运动的质点受力情况时,千万不可在物体受力之外再添加一个向心力);

2.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大小恒定,角速度、周期和频率都是恒定不变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大小也都是恒定不变的,是速度大小不变而速度方向时刻在变的变速曲线运动;

3.变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方向都发生变化,不仅存在着向心加速度(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且还存在着切向加速度(方向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用来改变速度的大小).一般而言,合加速度方向不指向圆心,合力不一定等于向心力.合外力在指向圆心方向的分力充当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

合外力在切线方向的分力产生切向加速度。

万有引力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F=G(m1m2/r?);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的运动:①基本方法:把天体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公式进行分析或计算。

3.三种宇宙速度:①第一宇宙速度:v1=7.9km/s,它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②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11.2km/s,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③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16.7km/s,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4.地球同步卫星:所谓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这种卫星位于赤道上方某一高度的稳定轨道上,且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同步卫星的轨道一定在赤道平面内,并且只有一条。

所有同步卫星都在这条轨道上,以大小相同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运行着。

5.卫星的超重和失重:①“超重”是卫星进入轨道的加速上升过程和回收时的减速下降过程,此情景与“升降机”中物体超重相同;

②“失重”是卫星进入轨道后正常运转时,卫星上的物体完全“失重”(因为重力提供向心力),此时,在卫星上的仪器,凡是制造原理与重力有关的均不能正常使用。

动量和冲量

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即p=mv,是矢量,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两个动量相同必须是大小相等,方向一致。

2.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即I=Ft,冲量也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

动量定理

1.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表达式:Ft=p′-p或Ft=mv′-mv。

上述公式是一矢量式,运用它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冲量、动量及动量变化量的方向;

2.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