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09-19 16:13:14

序论:在您撰写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第1篇

具有较高的综合生产率,包括较高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农业成为有较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这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标志。

农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农业发展本身是可持续的,而且具有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广泛采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实现水资源、土地等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区域生态的良性循环,农业本身成为一个良好的可循环生态系统。

农业成为高度商业化的产业。农业主要为市场生产,具有很高的商品率,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商业化是以市场体系为基础的,现代农业要求建立非常完善的市场体系,包括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离开了发达的市场体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农产品商品率一般都在90%以上,有的产业商品率可达到100%。

实施农业生产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一是比较完善的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物质装备为基础,集约化、高效率地使用各种现代化生产投入要素,包括水、电力、农膜、肥料、农药、良种、农业机械等物质投入和农业劳动力投入,从而达到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目的。

实施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生物技术和生产模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以适应市场对农产品需求优质化、多样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

实现管理方式的现代化。广泛采用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形成比较完整的紧密联系、有机衔接的产业链条,具有很高的组织化程度。有相对稳定、高效的农产品销售和加工转化渠道,有高效率地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的组织体系,有高效率的现代农业管理体系。

实现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具有较高素质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劳动力,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提条件,也是现代农业的突出特征。

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通过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降低公共成本和外部成本,提高农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建立完善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包括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

总之,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和农户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从“平面化”向“立体化”发展。农业生产中巧用各种作物的“空间差”和“时间差”,进行错落组合、综合搭配,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多途径的高效生产系统,如华北平原“杨上粮下”的种植模式。

从“自然式”向“车间式”发展。现在多数农业依自然条件,“靠天吃饭”。经常遭受自然灾害袭击,受自然变化干扰。未来农业生产多在“车间”中进行,由现代化设施来武装,这些设施有玻璃温室和日光温室、植物工厂、气候与灌溉自动测量装备等。在这些设施中进行无土栽培、M织培养等。现在已经有相当部分的农作物由田间移到温室,再由温室转移到具有自控功能的环境室,这样农业就可全年播种、全年收获。

从“固定化”向“移动化”发展。在发达国家,有一种被称为移动农业的“手提箱和人行道农业”的农业经营方式,形成农民居住地与耕地相分离的格局。人分别在几个地方拥有土地,在耕地和收获季节往往都是一处干完活,提上手提箱再到另一处去干活,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农具使用率,并不耽误农时。“手提箱和人行道农业”基本上以栽培谷物类为主,谷类作物一般不需要经常性的管理,就能长得很好。再加上有便利的交通运输工具,优良的农业机械促成了移动农业的发展。

从“石油型”向“生态型”发展。根据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各能量转化规律建立起来的一个复合型生产结构。例如:匈牙利最大的“生态农业工厂”是一座玻璃屋顶的庞大建筑物,其地上的作物郁郁葱葱,收获的产品被送进车间加工,其废渣转入饲料车间加工后再送到周围的牛栏、羊舍、猪圈和鸡棚,牲畜粪便则进入沼气池。这家工厂的全部动力,都来自于沼气和太阳能。它可为城镇居民提供所需要的粮、禽、蛋、奶及蔬菜。

从“粗放式”向“精细化”发展。精细农业又叫数字农业或信息农业。就是指运用数字地球技术,包括各种分辨率的遥感、遥测技术、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地球信息技术等结合高新技术系统。近年来,精细农业的范围除了耕种,还包括精细园艺、精细养殖、精细加工、精细经营与管理,甚至涉及农、林、牧、养、加工、销售等全部领域。

从“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农业将由单一经营第一产业到兼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农业将变为可供观光的公园,呈现出一派优美的自然风光,农业种植布局美观合理并富有艺术观赏价值,有人漫步其间,品尝果品的美味,趣在其中,心旷神怡,如旅游农业等。

从“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农业机械给农业注入了极大活力,带来了巨大效益,大大节约了劳动力,推进了城市化进程,也促进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这些机械将要进一步发展为自动化。发达国家的农户中广泛拥有个人电脑,今后将会有更多智能化机器人参与农业管理。

从“陆路式”向“空运式”发展。所谓“空运农业”,就是利用飞机将各种蔬菜、水果、花卉等从原产地源源不断地空运到大工业城市,满足市民的需要。例如,日本各地新建新机场,在机场附近建起“空运农业”园地,集中栽培并将产品空运到大城市销售。目前,日本空运货物中有30%是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如小葱、芦笋、草莓、鲜蘑菇、番茄等。

第2篇

何为现代农业?至今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定义。现代农业有几个标准是大家比较认同的: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在80%以上农产品商品率平均95%以上;农业投入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至少在40%以上;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低于20%。另外,也有人认为“每个农业劳动力来自农业的收入至少能养活10人”也应划入标准之列。

可以说,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业基本上就是现代农业。几十年来,西方国家根据不同的国情,逐渐摸索出三种不同的现代农业类型。

――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型,典型的国家是荷兰。由于土地十分珍贵,荷兰人追求精耕细作,着力发展高附加值的温室作物和园艺作物。依靠精耕细作,这个60年前还为温饱问题发愁的小国,已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蔬菜、花卉的出口更是雄踞世界第一。从荷兰的经验看,这种现代农业的基本特点是:土地利用高效,生态环境良好,技术支撑有力,流通体系发达,组织体系健全,政策体系完善,主体素质较高,产品优势突出,经营收入丰厚,农产品高产、高质、高附加值,具有国际竞争力。

―― 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型。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以大量使用农业机械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总产量为主要特色,美国农业机械化程度世界第一,是全球最典型的现代化大农业。美国平均每个农场耕种的面积近4000英亩(1英亩相当于我国的6亩)。如果离开农业机械,美国农业简直寸步难行!在美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8%,约为350万人,但这350万人不仅养活了3亿美国人,而且还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土地、劳动力适中型。这种类型的国家一般都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传统,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多以进行农业制度变革为主要特色。比较典型的国家是法国。多年来,为发展现代农业,法国实行了“一加一减”的做法,“一加”指的是为防止土地分散,国家规定农场主的土地只允许让一个子女继承;“一减”指的是分流农民,规定年龄在55岁以上的农民,必须退休,由国家一次性发放“寓农终身补贴”,同时还辅以鼓励农村青年进厂做工的办法减少农民。除此之外,法国还实行“以工养农’政策。几十年来,法国持续发放农业贷款和补贴,还由国家出钱培训农民。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困扰法国上千年的小农经济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世界领先的现代化农业。目前法国农业产量、产值均居欧洲之首,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和世界第一大农产品加工品出口国。

突出科技本质

现代农业国值得一提的国家首推以色列,以色列地处中东,既缺水又少土,因此它比任何国家都注意土地和淡水的高效率使用,以色列节水农业世界第一,平均每立方水可产两三公斤粮食,是我国的两三倍,水肥利用率达80%―90%。现在以色列不仅改变了粮食、蔬菜、水果长期依靠进口的状况,而且还能大量出口。专家说,若按以色列的土地生产率,地球可以多养活100亿人, 而以色列现代农业的一大特征是科技含量高的压力灌溉技术。

以色列建国以来,农产品产量增长了12倍,但每亩土地耗水量仍保持原有水平,这与他们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息息相关。

澳大利亚的现代农业科技特征则主要体现在其高质量和先进实用的农业机械。这个畜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也依赖于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澳大利亚每个农民平均可管理100头奶牛或4000只绵羊。

“风车之国”荷兰的现代农业也是十分成功的。特别是该国集成化的工业技术在温室农业中被广泛应用。

事实上,荷兰的农业特别是温室农业是被当成工业来办的。温室产业中广泛采用现代工业技术,包括机械技术、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

成效十分显著

以色列国土面积为2.1万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仅为4370平方公里(约44万公顷,合60万亩),占总面积的20%,而且可耕地一半以上的土地还需提水浇灌,以色列的农业成为与军火工业、钻石加工业并列为国民经济与对外贸易的三大支柱产业,现在一个农业人口可养活90―100人。

温室产业是荷兰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荷兰温室建筑面积为11亿平方米,占全世界玻璃温室面积的1/4,主要种植鲜花和蔬菜。园艺作物产值2005年为232.3亿荷兰盾。其中,蔬菜为172.72亿,花卉为60.91亿。此外球根鲜花及耐寒种苗为20.6万亿。

荷兰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出口国,其良种输出占国际良种市场的60%以上,种用和商品马铃薯销往世界80多个国家。园艺生产在荷兰占相当份额,主要是蔬菜、水果、花卉、植物、鳞茎和苗木,蔬菜出口居世界第一,鲜花占全球市场的60%,大部分蔬菜鲜花在温室内生产。

第3篇

关键词:农药,减量控害,现代农业,趋势

农药减量控害,就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或者寻找农药替代品,来达到防控的目的。中央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具体到农业上就是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关键环节就是加大农药残留治理力度,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本文对近年来农药的负面效应问题进行了归纳,并就农业减量控害的措施进行了总结,以便为农药减量控害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1 农药负面效应日趋严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产农业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农药被应用到各种经济作物上,以便来达到及时防控病虫害的目的,来获得经济作物的高产和丰收。据2015年的一项数据统计,国内已开发登记的农药品种达到20000多种、300多万吨,国内农药使用量达到近100万吨,折量30万吨,并已成为国内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可以说,国内农作物增收的30%,是由农药来贡献的。但是过多的农药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⑴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农药的降解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农药在生产、使用过程中,最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果农药的使用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则就会通过溶解、挥发、附着、渗透等作用对大气、土壤、水体、环境生物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从而对生物和人类造成严重的危害。长期过量使用农药,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有益生物减少,生态环境失衡等。如农药进入水体,会对水中的生物,如鱼类的生长和繁殖造成负面影响;进入土壤,会造成土壤的农药含量升高,土壤的有益微生物数量减少等。过量农药的使用,还会造成一些有害生物产生严重的抗药性,一些病虫害越来越难以被农药防治,而人类为了追求好的防治效果,继续追加农药的使用量,造成恶性循环,严重妨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⑵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过量农药使用后,会进入植物和动物体内,造成农药的残留超标,并通过生物链和生物富集作用,进入到高等动物体内,严重影响生L、发育和繁殖。过量农药的使用,还导致越来越多的农产品不被市场认可,市场竞争力下降。⑶危害人类健康。过量农药的使用,会通过生物富集作用,进入人体体内,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2 现代农业防控的要求

现代农业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所谓绿色,就是在整个农业生产环节,注重保护自然、不使用或者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生产出无污染的安全、优质和营养的农产品或者食品。绿色农业最直接的体现是农产品产品认证上,根据生产的环境条件不同,分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其中有机食品代表着现代农业最高的追求目标。所谓生态,就是以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3 农药减量控害的措施

(1)坚持绿色防控,综合防治。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完全依赖化学农药进行田间经济作物防治病虫害和杂草的做法,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综合防控措施,降低田间病虫害和杂草的发生范围和数量,最大程度的减轻化学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长期以来,人类有这样的观念,认为化学农药使用量越多,对病虫害和杂草的防治效果就越好,就越能取得较高的农作物产量。因此,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必须改变这种错误观念,在能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前提下,不使用或者少使用毒性大、防效低的农药,用低毒、低残留、杀虫效果好的农药来代替。

(3)研究使用先进施药技术。通过改进和完善现在的一些农药施药技术和组织方式,推进病虫草害的科学用药防控策略。在积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的同时,在农药药剂中添加喷雾助效剂,这样能够使农药使用时产生更好的使用效果。要积极使用新型的农药喷药机械,减少农药浪费量,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成片作业,使用大型机械进行统一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频繁、防治效果差的问题。

(4)建立科学的植保技术推广体系队伍。要建立健全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体系,加强病虫害的预警,为及时、迅速的防治病虫害提供依据。要加大植保技术队伍的建设力度,指导农民、种植大户或者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提高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的意识和技术水平。要大宣传和培训力度,避免过量使用农药、用错药、错过最佳防治时期用药。

4结论

农药减量控害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农业技术,对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下一步,应该加大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的研发力度和技术的推广力度,真正实现农业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真正让过量使用的农药降下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国鸣, 张国娟, 石春华. 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J]. 中国植保导刊, 2007, 27(5)

[2]冯红艳, 张立烟, 李雪丽, 等. 麦田农药减量控害措施[J]. 现代农村科技, 2010 (19)

[3]张绍明, 田子华, 何东兵, 等. 江苏省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植保导刊, 2015 (7)

第4篇

新形势催生服务新方法

怎样引导、推动传统农业发挥更大的潜力,向更高层次发展,以适应加入WTO后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成为摆在农村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鹿河农业公司面对新的形势,从目前农业还是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实际出发,探索由单一的产中服务向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合作组织形态延伸。1997年挂靠运送蔬菜到日本、东南亚销售的台资企业――苏州祯祥食品有限公司,根据规格要求,组织农民试种了近100亩的荷兰豆、甜玉米,质量符合要求,得到了挂靠企业的认可,参种户也获得了高于常规种植二倍的收益。在上(挂靠企业)下(参种农户)两头要求扩种增产的情势下,鹿河农业公司根据自身的技术力量和实践经验,逐步发展参种农户,扩大种植面积,增加蔬菜品种,有效地引导农民进行组织化种植、规模化经营。

鹿河农业公司以全方位的服务功能和规模化的经营能力,取得挂靠企业的信任,赢得参种农户的支持,成为鹿河地区外销蔬菜生产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它们的服务创新主要反映在“六个统一”上:一是统一供应良种。二是统一发放农药。三是统一技术指导。四是统一保价收购。五是货款统一结算。六是统一免费项目。

新模式赢得经营新收益

鹿河农业公司在改革中创新的服务模式,使公司与农户在合作中实现各自的利益最大化,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土地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参加鹿河农业公司种植蔬菜的农户,在1998年前,几乎全部是秋种三麦、油菜,夏种棉花、水稻的常规种植,按播种面积计算,复种指数为1.93。目前,公司指导农民充分发挥土壤、气候、水利等资源优势,进行小松菜―甜玉米―大叶菠菜,大叶菠菜―西瓜―西兰花等一年三熟和荷兰豆―棉花等一年二熟的种植,复种指数提高到了2.59,土地利用率提高了34%。

二是农民收入得到了增加。以2004年比较正常的农业年景计算,农户稻麦二熟常规种植,亩均年纯收益为850.5元。在农业公司指导下一年三熟种植蔬菜,亩均年纯收益为3170元,增收2319.5元,增长272.7%。

三是公司经营得到了盈利。2004年鹿河农业公司除发给工作人员报酬和交纳社保基金30余万元外,还盈利48万元,为扩大服务积蓄了后劲。

四是绿色产品得到了论证。公司蔬菜基地的产品,坚持按无公害蔬菜标准进行作业、管理,批批产品的农药残留量都在规定指标以内,百分之百符合出口要求。目前已有4只品种被省认定为无公害蔬菜。“丰鹿来”商标也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准注册,为进一步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成就启示探讨新思路

启示之一:弱势的改变在于合作。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农民单挑独干的生产经营,难于应对变化莫测的大市场,许多农民不知所措。调查中不少农民反映:“过去我们也晓得只有调整种植结构,产品适应市场需求,才能卖到好价钱,增加经济收入,问题是一家一户搞,啥人有能力把产品运到上海、苏州、外国去?好东西也只能卖个低价钱,弄得不好血本无归,哪敢随便调啊!现在有农业公司带领我们种,良种包供、技术包传、产品包销、价格包底、收入包增,你不动员我我也要参加这个蔬菜行列”。一些镇村干部和参与调查的同志认为:从鹿河农业公司的实践看,弱势的改变在于合作。这家公司虽然不是合作社,但它在运作中让农民规避了市场风险,给农民带来了规模效应,帮农民改变了思想观念和生产经营方式,也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启示之二:新型合作,农民的必由之路。鹿河农业公司没有农民合作的章程、组织机构等形式,但它同国外的“农协”,“联合会”等一样发挥了合作组织的作用。农民参加公司的蔬菜生产,既不影响家庭生产自,也不变更财产关系,更不搞土地集中和集体劳动,公司只是通过服务为农民解决生产技术、产品销售等诸多环节的关键性问题,从而达到统一生产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公司实力的目的。这起到了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批农民的作用,解决了诸如社区集体经济统不起来、政府相关部门包揽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干不成功的一系列问题,是破解“三农”问题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

启示之三:推动合作,要因地制宜。鹿河农业公司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生产外销蔬菜并取得成就是有其特定条件的,推行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翻牌子弄虚作假。在目前农民兴办合作意向不足、干部领办合作情趣不高、合作知识和合作企业家短缺的情势下,应鼓励外部力量参与、领办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名称上可以是合作社,可以是公司,也可以是协会;在性质上,可以社区集体经济领办,可以城乡“能人”领办,还可农民投资合办;在利益上,可以是“紧密型”的按股分红,可以是“松散型”的保价补贴,还可以是“互助型”的各自核算;在方式上,可以建章立制成立“两会”,可以口头协议诚信运作,还可以挂靠参与自主经营。要发挥基层政府及涉农部门的积极性,多主体、多形式领办或者引导农民进行专业合作,在运作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逐步形成“企业+合作组织+农户”专业生产的产业化模式。

第5篇

关键词:现代农业;美国模式;日本模式;持续农业

中图分类号: F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5-0001-1

一、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基本模式

就目前来看,在世界范围内,按照现代农业的起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三种模式,即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和西欧模式。

1.美国模式。美国现代农业模式的典型特征是广泛运用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生产的高装备、高效率及土地的规模经营。由于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农业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业劳动力的不足,为整个国民经济系统节约了劳动,因此也有学者把这种模式称为“劳动节约型”的现代农业。

2.日本模式。日本资源禀赋特征与美国刚好相反,人多地少,劳动力相对不足,因此日本农业最终选择的是一条通过大量增加使用化肥,采用优良品种以及使用精耕细作方法来增加农业产出的生物技术进步路线,重点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生产率,也称“土地节约型”的现代农业。

3.西欧模式。西欧的一些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以及意大利,农业资源条件界于美国和日本之间,既缺乏足够的劳动力,人均耕地又不多,农户经营规模中等,因此现代农业的起步方式选择机械技术与生物技术并进的模式,把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和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产业化,既提高了土地生产率,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二、不同模式背后的共同经验和规律

纵观整个历史过程,虽然发达国家各自的国情不同,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也各具特色,但是其背后却有着共同的经验和规律可循。这些共同经验和规律可归纳为:

1.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有一定规律,但要因地制宜,不断实践、探索和创新,不能照搬外国模式。

2.资源不是制约现代农业的主要因素,在小农经济的基本框架下也能够实现现代农业。只要合理地利用资源丰富带来的优势,科学地克服资源贫乏带来的阻碍,走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特色化道路,最终也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3.现代农业离不开政府的政策保护和调控。农业保护和调控是目前世界各国在现代农业过程中和实现现代农业后普遍采取的一项经济政策。政府对农业的一般调控目标是稳定和保护农业,主要通过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4.现代农业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劳动者素质。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最终的落实主体都是广大的农民劳动者。农业的现代化,理应包括农民的现代化。

5.现代农业是农业产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和经营管理现代化的结合与均衡发展的结果。利用机械技术、生物技术以及新兴的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是农业生产力的现代化。要实现现代农业,必须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的现代化。

6.现代农业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工业化水平之上。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实现都有一个共同模式为:在农业的支撑下,工业化得以起步和加速发展,而在工业带动下的第三产业也随之服务农业,不仅给农业以新的技术装备、新的制度管理和新的市场运行机制,而且有效吸收机械化过程中产生的劳动力剩余,有力地促进土地的规模经营,实现现代农业。

7.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现代农业的根基和典型特征。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又一共同规律就是都建立了完善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它承担了农业的产业化、社会化,同时也是政府贯彻和推行决策的一个渠道。

三、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经济、社会、技术、生态等环境参数的变化,农业的现代化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前进要求。现代农业还存在着继续发展的问题。从以上对三种农业基本模式的介绍,及其模式之间的相同经验出发,结合以上环境参数的发展变化,我们可以将现代农业的基本趋势归纳为以下几点:

1.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基本上步入了 “石油农业”和“有机农业”的结合阶段,即“持续农业”。持续农业的主要特征是既能生产出足够的食物和纤维,又不破坏甚至能够保护和改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从而保护农业长期持续发展。

2.劳动最终将会成为稀缺品,劳动相对于土地的价格会逐渐提高。无论是以机械技术为起步方式的美国,还是以生物化学技术为起步方式的日本,最终都在朝着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同时并举,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的趋势迈进。这是由土地和劳动力的客观特性决定的。

3.在土地经营方式上,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有分离的趋势,这是土地规模经营的有利选择。从各国现代农业的实践可以看出,要有效地推广大型机械技术和其他科技成果,必然要求适度地扩大土地经营规模。

4.农业“旧四化”向“新四化”转变的趋势。“旧四化”即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农业水利化和农业化学化,而“新四化”则涉及到生技化、信息化、集约化和社会化发展,它涉及到信息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比如“智慧农业”、“精准农业”、“信息农业”等等。相对于“旧四化”而言,现代农业的内涵和外延也有了很大的扩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提高认识,加快发展具有现代农业特色农技协

农技协是以技术为纽带,提高农牧民群众组织化程度,提前、产中和产后综合服务,带领农牧民闯市场,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好形式,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最有效载体。目前自治区各类农技协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和运输等十几个行业领域,联系带动周边农户,但总体来讲发展不够大,科技含量不高,大多不具备现代农业的特色,所以其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因此,要增强发展农技协的紧迫感受,统一思想,提高对农技协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巨大作用的认识,强化各种措施,扶持和促进农技协加快发展,让各类农技协组织在全区广大农村牧区遍地开花,实现建一个协会,兴一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农民的目标,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自主创新,增强农技协的发展活力

农技协在发展之初是以技术为纽带把分散的农牧民联结起来,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和形成规模经济。随着生产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常规的技术逐步被群众掌握或技术已过时,有些产业的发展速度会出现趋缓停滞不前,有些农技协因产品过时或技术含量低而失去市场,出现萎缩不前,甚至无法继续经营而自生自灭。在这种情况下,农技协只有在自主创新上下功夫,不断开发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探索新的种养、加工模式,把握新的市场需求,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才能实现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永葆活力。为此,一是要结合当地农业、农村产业实际,积极开拓新领域,培育新兴产业,扩大现代农业的发展空间和渠道;二是要依托相关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不断吸收现代农业要素,加强产品的深加工和开发,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产品最大增值和产业不断扩张,增强产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三是要强化品牌意识,实行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生产,打造品牌产品,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在促进农技协向现代农业方面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四是要进一步规范内部运作,实施现代管理和创新,健全服务规范、合理调整利益分配,增强对农牧民的吸引力和带动力,发挥现代管理效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三、贯彻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法,增强农技协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技协的诞生和发展,家庭经济与市场的衔接问题,解决了政府“统”不了,部门“管”不了,单家独户“干”不了的产业发展难题,其本身就是对农村经营体制的丰富、发展、完善和创新。但是由于传统的观念和某些部门认识不足,农技协的市场主体地位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确认,阻碍了农技协充分地占有市场,阻碍了农技协与国际规则接轨,也阻碍了农技协的可持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法》(2007.7.1)的频布实施,确立了农技协在市场的主体地位,有力地促进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依法办会,依法经营和健康发展,增大了农技协的发展空间,为农技协向现代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许多先进地区、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看,“企业+合作社+农户(场)”、“合作社+企业+农户(场)”等经营模式,正成为农牧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农技协向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转化过渡,是今后农村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方向。所以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法》,积极引导农技协向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转化过渡,促进农村合作经济发展,促进农技协向现代化农业发展。

四、加强服务,积极营造农技协健康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党委、政府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把农技协的建设纳入当地农村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财政、农牧业、水利、科技、工商、税务、民政、金融等涉农部门应提供相关配套优惠政策,将乡镇机构改革转移出的科技培训、自律协调、市场拓展等职能通过有偿委托、项目资助、以奖等方式交由农技协承担,促进各类农技协快速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主管部门要在农技协向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设中突出抓好指导、组织、协调、服务四项工作。一是指导。为促进农技协健康发展,科协与相关涉农部门对农技协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结合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及时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对农技协发展运作模式进行深入的课题研究,对农技协的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指导意见。二是组织。农技协在党政各部门中到底由谁主管,没有明确的规定,到目前为止,插手和过问农技协工作的党政部门有:科协、科技局、农牧业局、民政局、供销社、工商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农业产业化办等十几个单位,当农技协发展顺利,略有成绩时,大家都说是自己部门抓的好,一旦出现问题,需协调解决困难时,十几个单位都踢皮球,使农技协成为“没娘的孩子”,无人管理。应尽快明确各级科协作为农技协的主管部门,负责协调农技协组织建设的相关程序。三是协调。农技协在发展过程中,会碰到多种问题与困难,主管部门应积极参与农技协的重大活动,及时帮助他们协调政策、技术、金融、工商、税务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与困难,增强农技协向现代农业发展的信心。四是服务。要加强对农技协理事长和主要业务骨干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业务水平、政策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技协骨干队伍。充分利用开展科技下乡、科技进村入户、科技培训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对全体会员进行认真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把为农技协服务体现在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上,促进农技协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

第7篇

    农业生物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增强农作物以及畜禽鱼的抗性、品质改良、提高产量和生产具有特殊用途的物质等。其中以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运用最为重要,发展最快。根据统计资料,到2000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推广面积达4420万公顷,比1996年增长了25倍;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从1996年的6个增加到2000年的13个。这其中美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广,达到了3030万公顷,占68%;其次为阿根廷,1000万公顷,占23%;加拿大300万公顷,占7%;我国为50万公顷,占1%。

    根据有关专家的看法,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表现为:

    ——研究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进程加速。目前,农业生物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产业在发达国家业已形成,并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有关专家预测,本世纪生物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将达到10%以上,而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又将占相当的比重。世界银行下属机构预测世界范围内转基因作物产业的交易额为2000年20亿美元,2005年60亿美元,2010年200亿美元;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机构(ISAAA)的预测则分别为30亿美元、80亿美元和280亿美元。

    ——研究方式集约化、规模化明显。在政府以及公共机构对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进行投资研究的同时,众多私有企业也开始注意到这一领域将是继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之后的又一个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点,私人公司已逐步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主体。以美国为例,民营机构1992年对这一领域的投资为5.95亿美元,而1999年则达到15亿美元。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生物技术企业领域的兼并和收购狂潮,并购金额从1997年的12.37亿美元陡然升至1999年的138亿美元。一些资产过百亿美元的巨型跨国公司由此形成,过去分散的研究基地也随之向集中化规模化发展。

    据业内人士分析,促成公司并购的原因,一方面是为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人员组合,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产业,小公司在资金、技术、以及抗风险能力上均难以独立对农业生物技术产品进行研发和推广。只有强强联手的大型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企业才能有效占领市场,与其它企业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