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范文

时间:2023-09-18 17:28:07

序论:在您撰写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第1篇

 

20世纪中后期,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进下,政府降低了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出,迫使大学不得不调整自身的角色职能,通过在周围环境中寻求其他的资源以降低对政府的依赖,帮助自身在新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下去。国外学者希拉·斯劳特,拉里·莱斯利将大学及其教师为确保外部资金而无可避免地参与市场活动或具有市场特点的活动称为“学术资本主义”[1]。在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探索大学呈现的新特点,深入了解这些特点,分析其为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的机遇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术资本主义——大学创业教育的孕育土壤

 

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知识突破了传统意义上仅在学科、专业和学术网络中流动的模式,成为了需要被转换成产品或服务的原材料。大学是知识生产和创造的“工厂”,拥有丰富的可转让知识,市场化的活动使得这些知识在校内外有了更广泛的流动,形成了新的知识流。大学将知识以专利的方式转让,或成立公司将研究成果转化成产品与服务,以此获得资本利益的过程,正是大学参与创业活动的过程。在学术资本主义浪潮中,大学不再是闭门造车的“象牙塔”,而是找到了自身的定位,将学术原则与学术资本主义精神相结合,更多的走进市场,参与市场活动,像企业一样运作,为大学师生营造创业氛围。大学教师也开始了由“学者”向“创业者”角色的转变,成为大学创业活动的先行者。笔者认为,在大学受学术资本主义影响的同时,创业教育已经出现并显示了学术资本主义渗透到高等教育的学习过程,学术资本主义为大学创业教育提供了组织源泉,是大学创业教育的孕育土壤。

 

二、学术资本主义环境下大学创业教育面临的机遇

 

1.学术资本——大学创业教育的优势资本。学术资本指个人所具备的学识、才干、技能和资历,是由教育、知识、能力和学术经验等积淀而成的典型的文化资本[2]。创业教育是在知识和知识创新成为资本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将高校知识,技术产品进行扩展以延伸大学服务功能,利用其学术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由此看来,学术资本主义浪潮中的“知识资本”为大学创业教育提供了“资本”基础。“知识资本化”的过程改变了大学的角色,使大学与市场的对话日趋频繁,知识不再是高居于象牙塔中的“纯知识”,知识资本通过在大学和市场间的流动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这种新的知识流推动了大学的创业活动,并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的教育。在新的知识流网络下,知识成为大学参与创业行为的最重要资本,很多高校开始把创业教育整合到大学课程体系,提供创业专业知识教育。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开始把自我获得的知识视为资本资源,并积极把握机会利用这些资源为自己的创业做准备。在学术资本化的过程中,大学应充分利用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的新知识流,敏锐地把握机会,在高新技术领域实现对知识经济价值的有效利用,开展技术含量高的创业活动和创业教育。

 

2.教师角色转变——大学创业教育的人力资源。学术资本主义不再以传统的学术逻辑为根基,而是以市场逻辑为依据全面衡量、要求和评价大学和大学教师。这就要求身处其中的大学教师开始由“学者”向“创业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学术成为了其创业资本,通过专利成果的转让和企业任职等方式参与创业活动。这一角色转变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大学创业教育,为大学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机会,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帮助学生参与其学术成果的创造和转让过程,使学生深入体会学术创业过程。(2)为创业教育提供外部信息网络支持。学术资本主义环境下的大学教师很多在企业担任顾问等职位,对于市场化的参与更丰富,对于市场导向的把握也更准确,这对于高校学术的创业指导更能提出实际的、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加强外部信息网络。(3)有利于增加校企合作机会,营造大学创业氛围。对教师而言,大学不止是单纯的学术组织,也是创业的营利性机构,高校可以通过校办企业聘请大学教师,为教师开展校企项目,为学生提供创业机会和环境。总而言之,对于大学教师的身份转换,高校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科研人员这一创业先行者身份及其所持有的学术资本,在继承大学学术自由与自治的传统上,致力于学术发展,为大学创业教育提供信息支持和师资力量。

 

3.组织多样化——大学创业教育的组织保障。组织的多样化主要是从大学内部组织和外部组织两个方面阐述。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大学与市场的界限日趋模糊,大学越来越像是一个混合的、复杂的经济组织。为协调大学与经济社会的关系,促进师生的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大学纷纷建立了相应的间隙组织,为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创业教育中心、知识产权办公室、技术转移中心、企业孵化器等组织机构在大学应运而生,对创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创业教育中心为学生创业活动的全过程提供咨询和服务;知识产权办公室负责高校师生的专利和许可方面的事务管理;技术转移中心帮助师生有效地把科技成果进行转化;企业孵化器为还是雏形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从而降低创业者的创业成本和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3]。另一方面,作为学术资本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外中介组织则通过协调大学、非营利部门和私有部门之间的关系,为大学创业教育构建了完善的社会网络,建立了政府、高校、企业三者的协作互动机制,促进了知识生产和应用,为创业教育提供资金支持和智力支持。例如基金会等机构为创业教育提供了大量的资金,资助大学创业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并提供资金帮助教师开发创业教育课程,推动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社会上一些中小企业也参与到大学创业教育,为有创业需要和准备创业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个人咨询,提高学生创业的可能性和成功率。

 

三、学术资本主义环境下大学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1.学术传统的坚守。创业的最终目的是创造出经济价值或社会价值,这与学术资本主义中追求学术资本化、利益化的目标是一致的,但这却对追求学术自由的大学传统提出了挑战。在学术资本主义浪潮中,大学不能一味以追求资本而进行创业教育,更要学术自守。大学的永恒使命是创造纯粹知识,追求公共性利益而非私人收益。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大学要认清自身定位,将有限的资源用在为核心使命服务的行动上,坚守高等教育的底线,遵循大学自身发展逻辑,超越公司文化中的大学,走进知识社会中的大学,而不要成为企业化的大学。在学术资本主义浪潮下,大学重要的是接纳学术资本化作为一种趋势的合理性,充分利用其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优势,确定“学术”与“资本”的界限,不能一味追求资本利益。要秉承“应用研究不能代替基础研究,职业训练不能代替通识教育,科学专利不能代替公共传播”[4]的信念,对学生进行超越经济价值的创业教育。

 

2.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大学要完成创业教育内容,实现创业教育目标,就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这也是保证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参与学术资本主义的教师是大学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并没有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团队。一方面,这些教师主要是通过市场化活动实践参与创业教育,缺乏充实完善的创业教育知识结构体系,在学校层面,创业教育课程还未纳入到全体教师的培养规划中,教师的创业教育意识和创业教育知识的培养是大学面临的一大挑战;另一方面,在学术资本主义浪潮下,应用学科比基础学科更多的参与到市场,为创业教育提供更多机会,大学教师如何打破学科壁垒,在创业教育中融合应用学科和基础学科,加强学科对话,交流创业教育经验,是大学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另一挑战。

 

3.校内外组织协调管理,避免“企业化”倾向。在学术资本主义过程中,为了适应复杂化的市场活动,大学内外部出现了协调各部门的间隙组织和中介组织,大学变成了日益复杂的经济体,其管理也开始呈现行政化和企业化特点。这要求参与市场管理的高校职能部门引进校外专业管理人才并提升其相应的管理能力,以期能促进各组织的合作与发展。同时,大学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其教育使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认清大学和企业界之间的界限,根据大学自身发展规律组织各部门关系,避免成为一味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化”大学,从而保证大学创业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

 

学术资本主义这一现象或浪潮已经不可避免的对高校,教师、学生,甚至整个学术界造成舆论影响,某种程度上,学术资本主义为大学创业教育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机会。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大学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学术资本主义为创业教育提供的学术资本、人力资本和环境支持。另一方面,大学如何在坚守传统大学理念的同时,适应自身在市场化过程中的角色转变,规避资本化的利益导向,提升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协调各组织部门关系,实现创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是大学面临的重要挑战。

第2篇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深远影响

数字化转型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改造过程。在生产、管理、运营、营销方面上应用数字化,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尽快实现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然而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也要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在给国有企业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国有企业经济也将面临较大的挑战,因此,国企管理者需要积极地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变化,提升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1.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1.1数字化转型给国有经济带来的机遇

激发国有经济增长的动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消费的效率和形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数字化转型从多方面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拉动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拥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很多国家都将数字经济提高到了较高的战略地位,政府部门也相继制定了相关数字化转型的激励政策,能够为国有企业开拓良好的市场环境,大大的拉动国有企业经济的发展。同时,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投资的活跃度,在建设数字经济的过程中,在研发前沿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于需要投入较大量的资金,数字经济的预期收益会增加投资的数额,提高资本的流通速度。为国企经济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在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升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数字化转型能够突破时空上的限制,使得国际经济交流变得更加密切,加快了经贸往来交易的速度,能有为国有企业经济的发展提供较大的空间。能够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效能:企业在保持持续的规划、运转和调整中实现既定的目标,获得收益和成长。数字经济的出现,为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通过现代技术的革新,能够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智能化、科学化、现代化。

1.2数字化转型给国有企业经济带来的挑战

跨行业、跨区域的发展:在数字化转型经济背景下,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化转型可以说是传统经济和现代经济的一个分水岭,一方面传统国有企业会面临被替代、被淘汰的经营风险,由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提供比传统国有企业更优的服务和商品,因此对于传统国有企业经济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例如现代市场经济中能够提供甚至优于传统经济中企业提供商品和服务,给传统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挑战。从现阶段市场经济形式来看,传统实体经济的消费额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信息服务业、咨询行业也处在被替代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中经济融合、跨界业也加快了竞争格局的变化,在传统经济市场背景下企业探索的相关领域也不同,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较大的发展机遇。例如谷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在无人驾驶、导航、地图开发等领域的研发,也提高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国有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信息传统的安全性和及时性: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国有企业只有通过准确的信息来对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对机遇和风险进行合理的把控。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也对国企辨别。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关国企的负面信息传播的速度会变快,因此国有企业就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护自身企业的形象。与传统渠道传递信息一点对多点的模式相比,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传播信息具备多维度、多点的特征,因此传播负面信息的速度也较快,因此国有企业必须有较大的应对能力。同时,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失真、虚假的信息,对判断和分析经济环境的能力起到了负面性的影响,开发互联网环境中涉及到大量复杂的信息,也存在着一些不真实的信息。信息失真、扭曲严重影响企业对经营环境的正确性分析,会导致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发生偏差。延缓了获取信息的及时性,不能紧紧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

2.数字化转型下国有企业经营的难题

缺乏对数字化转型的正确性认识:数字化转型既是对技术进行的更新,也是全方位对经营理念、战略、组织和营运进行的变革,主要是从全局的方面来谋划。现阶段很多国有企业有着比较强烈的数字化转型意愿,但是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和战略目标并不是很清晰,主要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在生产端引入相关信息系统,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来进行综合性的谋划,高层管理者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没能达成共识。同时,数字化转型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是一项系统复杂的任务,对国有企业提出了人才培养、业务能力建设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新的要求,一部分国有企业并没有重塑组织和完善相关制度,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没有明确部门之间的权利和职责,激励奖罚制度和考核制度也不够完善。数据资产应用范围不广泛:数字化转型从实际上来看是国有企业对数据资产不断积累、应用的过程,在数字化转型的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如何对数据价值的合理利用、加工。现阶段对数据应用方面,很多一部分国有企业还处在感知阶段,并没有进入到行动阶段,尚未形成一个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全流程的工业数据链;在内部各个业务系统中散落着分布不同数据资源,在过程控制层和底层设备层之间不能进行及时的沟通,引发了“数据孤岛”的问题出现;融合外部数据的能力不高,不能对数据的更新与分布进行全面、及时地感知。目前由于受到数据的质量、规模、种类方面的限制,一部分国有企业应用数据还处在起步阶段,在风险控制、精准营销方面还缺乏广泛的应用,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缺乏从决策性和预测性的分析,不能都会数据资产的潜在价值进行合理的挖掘。缺乏数字核心技术和第三方服务:传统产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也会面临供给数字核心技术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在战略架构设计、咨询和数据运营等任务方面缺乏应该有的承担能力。同时由于市场上的大数据、软件和云计算服务商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也就加大了国有企业选择的难度。明显的数字鸿沟:传统国有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存在比较突出的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很多国有企业并不具备较高的数字化水平,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基础相对薄弱,虽然对数字化转型有着比较强烈的意愿,但是有时会受到资金、人力方面的限制,这就会严重影响数字化转型的进度。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互联网的建设在功能完整性、行业覆盖面、模型组建系统性等方面还不够先进,在行业内还存在着较大的数字鸿沟。

3.国有企业应对数字化转型的对策

转变生产经营管理思维:一方面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要提高员工对数字化的认识,现阶段有一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认为通过数字技术就能够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对数字化转型的正确性认识,因此就需要对数字化转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下,技术与人才的合理搭配是比较重要的,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并不能盲目地追求先进技术,不能简单地认为数字转型就是机器代替人工,而是要综合考虑到人工和机器相互配合,调动起员工在更新产品、日常管理等方面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国企管理者也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产品服务,重视消费者体验,培养国企员工社会责任意识,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的国企社会形象,带动消费者消费。鼓励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提出大胆创新的改革理念,并积极吸取员工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在数字化转型中提升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国企的生产经营能力:一方面对风险和创新进行正确的衡量。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的交易结构、运作结构和成本结构带来的较大的创新和改变,使得传统国有企业从原来以服务和生产为核心体系向数据和信息为核心体系转变,因此,在转变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风险,国有企业要对这些风险进行正确的衡量。另一方面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国有企业决策者应该具备较强应用数字思维的能力,创新性数字化思维可以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够积极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建设高效的数字技术供给体系:国有企业在数值化转型的经济背景下,需要建设一个数字经济创新平台,提升自身技术创新水平,特别是提高基础理论研究创新水平和原创创新技术水平,加大对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研究力度。对全球平台和人才资源进行整合,加大与全球科研机构进行紧密合作,推进融合性创新和数字技术原创性研发。制定任务明确、目标清晰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国有企业设定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不能采用传统的方法,要组织企业员工、管理层和董事会召开座谈会,聘请新兴数字技术能力较强的人参与数字技术的研究工作。在选择数字转型路径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要选择自上而下的局部尝试和顶层规划并行的方法,在发生局部突出的时候,要坚持“客户优先”的基本原则,积极采纳客户提供的合理解决方案。国有企业可以应用联合项目组的方法,来制定出一个统一高效的数字化转型推进机制。强化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方面的支持:对政府服务进行优化,提升政策的精准度,对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进行统筹研究,对土地、人才、金融和财税方面的政策力量进行整合,全面推动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在取得财税支持上,需要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统筹,加大对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力度,这样可以为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国有企业需要探索成立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基金,推动各级政府产业基金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投资子基金;积极落实数字经济领域的相关惠企政策,确保落地见效。

4.结语

第3篇

一、面临的挑战

当前,县级广播电台既面临着外部环境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也面临着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同类媒体的竞争。当前,同类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县级广播电台除了面临县级的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竞争外,更大的压力来自于相邻市区县广播媒体,还有市级广播媒体、省级广播媒体和中央广播媒体。在新闻宣传上,中央及省市广播媒体“居高临下”,显现出强大的实力和对受众的号召力,县级广播媒体在经济实力、硬件设施上差别很大,处于劣势。而相邻市区县广播媒体市场资源的争夺又异常激烈,导致县级广播电台面临的压力剧增。

(二)其他媒体的挤压。一是传统媒体的挤压。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凭借其自身优势,把广播从主流媒体挤到边缘媒体的位置,广播业受到重大冲击。这个冲击甚至还来自音像、期刊等。不可否认的是,广播在传统媒体中的份额很小。二是新兴媒体的冲击。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运用使得新兴媒体异军突起,发展强劲。包括互联网、手机、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等在内的新兴媒体,以其传播技术、资本、渠道等优势迅速崛起,不断分流原来属于传统媒体的受众和广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表现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有调查发现,我国有三分之二的网民因为上网而减少了对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等)的关注。传统媒体尤其是已成弱势的广播媒体,受到新兴媒体的影响和冲击是不可小视的。

(三)自身存在的问题。县级广播电台除面临外部环境的挤压和冲击外,自身也普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不快。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县域经济的重视程度,县域经济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但从各地实际情况看,县级广播电台创收状况随着经济发展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普遍存在创收增幅落后于县域经济增幅的问题。这一方面表明了县级电台的市场空间的大小是受县域经济发展决定的,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县级电台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亟需发挥。二是创收手段单一。从目前看,县级电台创收的手段还是以广告创收为主,占到电台收入的80%以上。由于面临着其他媒体对广告空间的挤压,使得县级广播电台广告市场空间不大,在这样的情况下,靠广告“单打独斗”,力量显然不够。近些年,一些县级广播电台尝试了不少办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远远不够,创收手段单一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面临的机遇

在看到面临的挑战与困境的同时,我们更需要看到,县级广播电台的发展也有着难得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新技术发展给广播开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现代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广播的更新换代和技术转型,从而给广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比如数字多媒体广播,可以在地面高速移动的状态下高质量地接收声音、数据信息。因此,户外活动者,公交、火车、甚至飞机等交通工具使用者都可以使用数字多媒体广播;网上数字广播,可以实现全球覆盖,受众可以自由选择节目,并实现同步交流,这些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受众参与节目的需求,改变了以往听众只有通过热线电话与电系的方式。

(二)新兴媒体的出现使得广播产生了新的传输方式和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科技制造出的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既是广播的对手,又是广播的盟友,他们不像电视那样具有排他性,而是给广播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弥补了广播的不足。广播与新兴媒体实现“融合”,至少能体现三大优势:一是通信技术使广播彰显机动快捷的优势,随着卫星电话、手机等移动无线通讯工具的普及,一部手机电话就可以在无线信号覆盖的任何角落随时发回现场报道。二是手机短信使广播扩大了与听众的互动,听众参与机会的增加,互动性的提高,极大带动了收听率的提高。三是互联网使广播的功能得到延伸,广播与互联网联姻后,广播电台播出的声音版节目就有了文字版和图像版,主持人可以在网上节目预告、征求听众意见、讨论问题甚至聊天。

(三)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县级广播电台市场空间扩大。这里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的提高,为广播拓展了空间。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县域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服务业日益繁荣,文化交流频繁,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媒体的经营收入,“大河有水小河满”,县级广播电台近几年收入的提升是与县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二是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有车族”数量猛增。车辆的增加扩大了广播的收听群体,扩大了广播的影响力。有人说,现在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是广播电台发展的一个“黄金机遇期”。

三、应对机遇和挑战的对策建议

第4篇

一、面临的挑战

当前,县级广播电台既面临着外部环境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也面临着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同类媒体的竞争。当前,同类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县级广播电台除了面临县级的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竞争外,更大的压力来自于相邻市区县广播媒体,还有市级广播媒体、省级广播媒体和中央广播媒体。在新闻宣传上,中央及省市广播媒体“居高临下”,显现出强大的实力和对受众的号召力,县级广播媒体在经济实力、硬件设施上差别很大,处于劣势。而相邻市区县广播媒体市场资源的争夺又异常激烈,导致县级广播电台面临的压力剧增。

(二)其他媒体的挤压。一是传统媒体的挤压。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凭借其自身优势,把广播从主流媒体挤到边缘媒体的位置,广播业受到重大冲击。这个冲击甚至还来自音像、期刊等。不可否认的是,广播在传统媒体中的份额很小。二是新兴媒体的冲击。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运用使得新兴媒体异军突起,发展强劲。包括互联网、手机、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等在内的新兴媒体,以其传播技术、资本、渠道等优势迅速崛起,不断分流原来属于传统媒体的受众和广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表现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有调查发现,我国有三分之二的网民因为上网而减少了对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等)的关注。传统媒体尤其是已成弱势的广播媒体,受到新兴媒体的影响和冲击是不可小视的。

(三)自身存在的问题。县级广播电台除面临外部环境的挤压和冲击外,自身也普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不快。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县域经济的重视程度,县域经济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但从各地实际情况看,县级广播电台创收状况随着经济发展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普遍存在创收增幅落后于县域经济增幅的问题。这一方面表明了县级电台的市场空间的大小是受县域经济发展决定的,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县级电台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亟需发挥。二是创收手段单一。从目前看,县级电台创收的手段还是以广告创收为主,占到电台收入的80%以上。由于面临着其他媒体对广告空间的挤压,使得县级广播电台广告市场空间不大,在这样的情况下,靠广告“单打独斗”,力量显然不够。近些年,一些县级广播电台尝试了不少办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远远不够,创收手段单一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面临的机遇

在看到面临的挑战与困境的同时,我们更需要看到,县级广播电台的发展也有着难得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新技术发展给广播开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现代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广播的更新换代和技术转型,从而给广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比如数字多媒体广播,可以在地面高速移动的状态下高质量地接收声音、数据信息。因此,户外活动者,公交、火车、甚至飞机等交通工具使用者都可以使用数字多媒体广播;网上数字广播,可以实现全球覆盖,受众可以自由选择节目,并实现同步交流,这些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受众参与节目的需求,改变了以往听众只有通过热线电话与电系的方式。

(二)新兴媒体的出现使得广播产生了新的传输方式和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科技制造出的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既是广播的对手,又是广播的盟友,他们不像电视那样具有排他性,而是给广播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弥补了广播的不足。广播与新兴媒体实现“融合”,至少能体现三大优势:一是通信技术使广播彰显机动快捷的优势,随着卫星电话、手机等移动无线通讯工具的普及,一部手机电话就可以在无线信号覆盖的任何角落随时发回现场报道。二是手机短信使广播扩大了与听众的互动,听众参与机会的增加,互动性的提高,极大带动了收听率的提高。三是互联网使广播的功能得到延伸,广播与互联网联姻后,广播电台播出的声音版节目就有了文字版和图像版,主持人可以在网上节目预告、征求听众意见、讨论问题甚至聊天。

(三)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县级广播电台市场空间扩大。这里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的提高,为广播拓展了空间。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县域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服务业日益繁荣,文化交流频繁,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媒体的经营收入,“大河有水小河满”,县级广播电台近几年收入的提升是与县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二是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有车族”数量猛增。车辆的增加扩大了广播的收听群体,扩大了广播的影响力。有人说,现在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是广播电台发展的一个“黄金机遇期”。

三、应对机遇和挑战的对策建议

第5篇

关键词:数字经济市场变革企业发展

一、数字经济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趋势

(一)数字经济概念及特征概览

数字经济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1995年,加拿大的商业策略大师唐泰普斯科特出版题为《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间的希望和危险》的著作。在书中泰普斯科特详细论述了互联网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他也因此被认为是第一个提出“数字经济”概念的人。尽管人们逐步认识到数字经济对经济的意义,但长期以来对数字经济并没有给出统一的定义。2017年杭州G20峰会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对数字经济做出权威定义。该倡议提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ICT)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根据这一定义的界定,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是数字经济兴起的基础,同时也是数字经济良好运转的重要保障;其次,数字经济具有智慧性、创造性和高附加值的特征;再次,数字经济是新行业、新形式创新与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并举的经济形式。

(二)互联网应用普及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技术发明的动力与国际格局的变化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联网技术正是在国际格局的变化之下诞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为争夺世界霸主地位,展开军备竞赛。美国基于军事安全需要,提出建立分布联合的军事指挥方案:即为防止单个军事指挥点被破坏而导致军事指挥的中断,建立多个分散的军事指挥点,同时各个军事指挥点能够互相联通,以提高军事安全度,避免战略风险。于是,将这一构思交由ARPA(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展开研究。1968年,拉里罗伯茨(LarryRoberts)在其研究报告《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中提出张华博士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欧洲研究系北京102488)中图分类号:F015文献标识码:A了实现计算机互相联结的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各个分布的节点既可以独立运转,节点之间又能够信息交换。美国根据这份研究报告建立了应用于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网”。这就是著名的阿帕网。1969年,阿帕网正式投入应用。阿帕网的诞生被看作是互联网的起源。尽管阿帕网建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军事、国防的需要,但这是人类社会的巨大飞跃,使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互联网成为当今最有影响力的技术。以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为例,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8年的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7.72亿人,应用普及率达55.8%。这一普及率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技术能力和消费基础,为社会向数字经济转型创造可能性。

(三)数字经济影响经济社会的方式

作为以创新为驱动力,技术与各个部门相结合的经济形式,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挥着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影响。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数字经济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获取经济信息的渠道,促进提高经济效率。互联网连接与沟通特征,使人们能够更加便利的交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阻隔。通过使用互联网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开展社交、休闲娱乐,人们能够准确把握经济脉络,保持对实时资讯的敏感度。其次,数字经济能够实现交易模式多样化,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机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等应用得到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式不断涌现,为经济、生活带来便利,同时创造更多的商机。最后,数字经济通过激励探索,为实现技术的价值助力,带动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融合,如互联网+农业、物联网及智能制造等等融合方式的应用,开拓智慧型社会的发展方式,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谋福利。

二、数字经济是对传统经济的变革

(一)市场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在传统经济中,厂家作为商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居于主导地位。消费者从已有商品中进行选择,相对厂家来说,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在数字经济中,情况则有所不同。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消费者的作用和影响力变得重要,不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自身需要,更能参与到生产过程中。首先,消费者能够在消费之前,通过社交网络和网络评价等渠道充分了解商品的相关信息,选择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商品;其次,在消费中,消费者能够通过网络与生产者进行沟通与洽谈,使定制化、个性化成为潮流和趋势;最后,消费者能够将使用体验通过更多渠道反馈给生产者或分享给其他消费者,将商品信息、使用价值及效用进一步推广。在数字经济中,消费者是生产灵感的来源、生产设计的参与者和产品宣传的推广者。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消费者能够参与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主动性。

(二)市场格局发生改变

经济形势犹如为市场主体提供表演的舞台。市场主体融入其中,在经济浪潮的变迁中拼搏、壮大,同时促进经济格局的形成、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形式,带动市场主体调整、改进,推动市场格局的变化。一方面,互联网技术提供更加开放、自由的市场氛围,因此市场的进入壁垒在降低,中小企业能够获得更加均等的参与机会。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与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产业价值链,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数字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经济中流线型的产业价值链向矩阵型产业价值链升级,促进整个行业效率的提升。

(三)数字商品形成促进交易模式改变

信息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具有与土地、资源等传统生产要素同等意义的作用。在互联网中,信息以“0”和“1”形式的数字进行表达、存储和传输。基于信息技术使得如在线音乐、视频、体育节目、网络直播等数字表现形式的产品构成数字经济中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颖、时效和创新的数字商品对交易模式产生影响。不同于传统商品,数字商品具有可复制、可传递、可重复消费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得数字经济突破传统经济的购买-消费模式,即支付费用获得商品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模式成为可能。在数字经济中,体验-支付-消费三环节的体验式消费模式成为交易模式的主要形式,即厂商向消费者提供部分的数字产品免费试听、试用,消费者对满足自身需要的商品及周边产品支付以获取所有权或使用权模式。

(四)数字技能成为社会要求

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对人们进行生产与实践的技能提出新的要求。人们需要掌握更多满足现代科技要求的技能,才能适应各种变革所带来的挑战。一方面,数字经济既是创造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原有经济形态的革新。经济中交易规则和运转方式发生转变,职业类型也将随之发生更迭和转换。只有具备数字技能才能更好适应职业发展的变化。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已向经济、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推广、渗透,提升在庞杂的信息中获取、辨别和利用资讯的能力,避免形成与他人之间的数字鸿沟,是找到通往未来的钥匙,开启人们在数字经济中发展之路的有效途径。数字经济数字技能成为人们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具备更多的数字技能,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三、数字经济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数字经济给企业带来的机遇

1.激发经济增长动力,提供市场活力。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动荡波及全球,传统经济陷入长期的低迷状态。与传统经济不同,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实现快速的增长,呈现出繁荣景象。数字经济正在从政策、投资和需求等方面为经济转型提供动力,使企业获得宝贵的发展机遇期。首先,政策支持为企业的创新、创造提供宽松的环境。作为蓬勃兴起的经济形式,数字经济展现良好的发展前景,各国将数字经济提升到战略高度,制定政策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政府制定激励政策,构建鼓励创新开拓的市场环境,能够给企业更大的前行动力。其次,数字经济建设带动投资的活跃,增加市场活力。在数字经济的建设中,各项基础设施和前沿技术如宽带高速网络、5G技术等的研发与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数字经济的预期收益将带动投资的增加,促进资本流动,为市场的繁荣增加活力。最后,更优的消费条件促进消费增长。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更加碎片化,对消费的形式和效率提出新的要求。数字经济的快速、便捷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带动消费的增长。电子商务、电子竞技等新型的消费、娱乐、休闲模式的需求正在实现突破性的发展。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消费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待开拓领域。2.打破界限,提供更大的空间。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数字经济的发展打破时空的阻隔,使全球化进一步深化,世界联结成为更大的市场。经济交流更加密切,经贸往来更加易行,这将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互联网作为开放的平台,跨境贸易变得更加便利、企业面对更具有吸引力的发展前景。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消费者通过搜索、点击鼠标便可畅享全球市场的商品和服务。这种消费习惯的变化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不再囿于某地区,而是全球性的市场,这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商品,填补市场空白,开发新的市场。在传统经济中,企业往往从大众化的观点出发向市场提供商品,这导致个性化、小众化的需求难以满足。数字经济中,企业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满足消费者的喜好,获得宝贵的市场份额。3.技术应用提高企业的效能。企业在保持持续的规划、运转和调整中实现既定的目标,获得收益和成长。数字经济的出现,为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通过现代技术的革新,能够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智能化、科学化、现代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企业提高效率。首先,企业能够实现更加灵活多样的办公方式,移动办公、异地办公等方式可以使企业能够大力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其次,组织结构变化使企业信息的送达和回馈通路畅通。在数字经济下,企业的组织结构正在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化转变,这样能够避免层级繁复造成的信息失真和扭曲,使企业信息传递的清晰度有所提高。最后,各环节之间衔接流畅,能够使企业降低沟通与协调的管理成本。

(二)数字经济给企业带来的挑战

1.面临向数字经济转型的阵痛。得益于新技术的应用,数字经济能够更加精准地提供服务。这对企业提供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也使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变幻莫测。作为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分水岭,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破”与“立”更替和变换的推手。一方面,传统企业面临被淘汰、被替代的风险。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提供甚至优于传统经济中企业提供商品和服务,这使传统企业面临艰巨的挑战。从当前来看,传统实体商超正呈现出消费额大幅下降的态势,从长远来看咨询业、信息服务业等相关服务性企业也都存在被淘汰的风险。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跨界、融合的特点加剧竞争格局的变化,使之更加复杂化。与传统经济企业往往在相关领域探索拓展不同,数字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百度、谷歌等原互联网企业开发地图、导航、无人驾驶等新领域、新应用,使数字经济的竞争更加白热化。2.复杂的信息环境影响企业战略制定和信息反馈。市场发展瞬息万变,风险与机遇并存。企业唯有通过更好地了解信息、判断环境的变化,来规避风险把握机遇。数字经济中,信息传递速度加快,范围扩大使信息环境变得更加神秘,这对企业的反应能力、辨别能力和信息可获得能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负面信息传播速度更加快,对企业形象的树立与维护提出新的要求。不同于传统渠道的一点对多点式信息传播模式,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具有多点、多角度、多维度联结的特点,使负面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影响范围远超从前。这对企业的应对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其次,虚假、失真的信息干扰,降低经济环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在数字经济中,开放的互联网环境由多种信息构成,这其中也充斥着大量的失真、不实的信息。信息的扭曲与失真不仅不利于企业分析经营环境,更有甚者会导致企业制定错误的战略。最后,信息获取迟滞,导致错失发展机遇。企业进行前瞻性的战略规划与决策,是以全面搜索和判断信息为基础,立足于未来为发展制定的方向。只有充分了解经济社会信息,才能更加准确地制定战略。市场机遇稍纵即逝,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掌握信息,存在错失发展良机的风险。3.权力与义务调整与改变。数字经济中,企业角色变得更加多样化,从原来单纯的产品生产者和提供者向服务提供者、平台的搭建者和信息收集和保管的守护者转变。这不仅是对企业运营能力和关注焦点的考验,更是对企业承担责任和义务提出全新要求。一方面,商品和服务提供内容和类型的转变,需要企业担负起监管和维护的责任。在互联网中,网络平台需要对产品的合法化、健康化和符合公序良俗进行监督和管理。这在平台经济中具有最突出的表现。作为新型的交易形式,企业作为平台的搭建者和维护者,为交易双方提供经济交易的桥梁。尽管平台企业不是最终商品与服务的提供者,但是对商品及服务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监管和维护责任。这对企业任务和角色的调整和转换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企业需要肩负尽职保管信息、确保存储和使用安全的责任。在数字经济中,信息具有宝贵的价值,是人们能够享受便利的基础。与此同时,庞杂的信息中具有海量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的不当流出会给消费者带来风险,甚至造成损失。因此,信息的安全和隐私权的保护对企业提出新的要求。企业需要对信息进行妥善保管、保护和维护,确保企业所掌握信息不泄露、不滥用和被不当获取。

四、新环境下企业建设的应对之策

(一)提高技术应用的能力

首先,扩大技术应用,提高办公效率。通过新技术的使用帮助企业进行各业务单元的协调与管理,提高成本控制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其次,运用互联网手段,实现宣传推广手段的现代化。互联网提供了更好的交流媒介,拉近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企业应当更好地使用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应用,直接与消费者沟通和交流,更好地了解消费需求变化,建立良好的消费者关系。最后,增强企业的信息获取、分析与反应的速度与能力。市场竞争中,充分、完备的信息有利于企业科学地制定发展战略,确定发展方向。企业应当通过正式渠道获取官方信息,剔除杂音和干扰,为企业的战略制定提供准确、客观的依据。

(二)提高互联网应用的安全系数

首先,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管理与监督。一方面,企业可以将信息采取分级管理机制统一管理,既将企业的信息分为:宣传信息/公开信息、保密信息和机密信息三个等级。对企业人员与外界进行联系时可以了解、使用的信息等级和内容具有明确的界定和规范。另一方面,加强内部人员保密意识的教育和监督。通过提高人员网络风险识别与防范的意识与能力,从信息的源头进行安全性把控,避免在网络使用过程中信息的不当外泄。其次,企业应当加强网络接入设备安全性能的维护与监测。一方面,对需要接入互联网的设备安装杀毒软件、设置防火墙。通过对设备安全措施的管理、维护和监测,确保网络接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安全性能良好。另一方面,设置专门的设备维护、监测与保障人员,及时发现网络设备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异常情况进行修改与更正。从设备设置和应用维护两个方面入手识别和干预接入设备的非法入侵,增加网络使用安全性。最后,企业应当加强网络运营环境的净化。尽管互联网环境是复杂的,企业难以进行把握和控制,但是可以通过网络区分和访问控制,提高网络的安全程度。企业可以严格区分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建设、规划和使用权限。根据业务的需要和要求规范网络访问的范围,对于机密的、核心的部分划分为内部网络,对需要经常外界联系的部分划分为外部网络。通过技术手段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建立安全的隔离机制。同时,严格限制内部网络的访问权限,禁止移动存储介质在内部网络的读取功能。通过网络隔离和访问权限控制,打造更加安全干净的网络使用空间。

(三)竞争优势的重塑

在传统经济中企业在长期经营和发展中形成特色和优势,具有相对成熟的客户群体。这使得企业进入相对稳定的生存和成长时期。当今数字经济条件下,发展环境、消费习惯和产品需求都在发生变化,传统经济中企业的优势难以满足竞争的需要。裹足不前将使企业已有的优势消失殆尽,最终导致企业的失败,因此企业需要主动变革,塑造数字经济中新的竞争优势。善用技术手段,能够使企业适应数字经济的需要,为自身变革助力。一方面,企业应当调整组织架构,实现职能的优化和组合。在组织结构上应当基于互联网思维剔除陈旧的机构、组合重复机构,通过结构重组,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和运行效率。对传统生产部门进行机械化、智能化改造,使之更加符合数字经济的需要。另一方面,企业应当以网络化、智能化为基础,提品的功能。通过建立网络化产品生态系统,实现产品覆盖的集成化,提高消费忠诚度。

第6篇

关键词:数字经济市场变革企业发展

一、数字经济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趋势

(一)数字经济概念及特征概览

数字经济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1995年,加拿大的商业策略大师唐泰普斯科特出版题为《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间的希望和危险》的著作。在书中泰普斯科特详细论述了互联网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他也因此被认为是第一个提出“数字经济”概念的人。尽管人们逐步认识到数字经济对经济的意义,但长期以来对数字经济并没有给出统一的定义。2017年杭州G20峰会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对数字经济做出权威定义。该倡议提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ICT)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根据这一定义的界定,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是数字经济兴起的基础,同时也是数字经济良好运转的重要保障;其次,数字经济具有智慧性、创造性和高附加值的特征;再次,数字经济是新行业、新形式创新与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并举的经济形式。

(二)互联网应用普及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技术发明的动力与国际格局的变化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联网技术正是在国际格局的变化之下诞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为争夺世界霸主地位,展开军备竞赛。美国基于军事安全需要,提出建立分布联合的军事指挥方案:即为防止单个军事指挥点被破坏而导致军事指挥的中断,建立多个分散的军事指挥点,同时各个军事指挥点能够互相联通,以提高军事安全度,避免战略风险。于是,将这一构思交由ARPA(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展开研究。1968年,拉里罗伯茨(LarryRoberts)在其研究报告《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中提出张华博士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欧洲研究系北京102488)中图分类号:F015文献标识码:A了实现计算机互相联结的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各个分布的节点既可以独立运转,节点之间又能够信息交换。美国根据这份研究报告建立了应用于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网”。这就是著名的阿帕网。1969年,阿帕网正式投入应用。阿帕网的诞生被看作是互联网的起源。尽管阿帕网建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军事、国防的需要,但这是人类社会的巨大飞跃,使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互联网成为当今最有影响力的技术。以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为例,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8年的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7.72亿人,应用普及率达55.8%。这一普及率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技术能力和消费基础,为社会向数字经济转型创造可能性。

(三)数字经济影响经济社会的方式

作为以创新为驱动力,技术与各个部门相结合的经济形式,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挥着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影响。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数字经济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获取经济信息的渠道,促进提高经济效率。互联网连接与沟通特征,使人们能够更加便利的交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阻隔。通过使用互联网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开展社交、休闲娱乐,人们能够准确把握经济脉络,保持对实时资讯的敏感度。其次,数字经济能够实现交易模式多样化,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机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等应用得到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式不断涌现,为经济、生活带来便利,同时创造更多的商机。最后,数字经济通过激励探索,为实现技术的价值助力,带动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融合,如互联网+农业、物联网及智能制造等等融合方式的应用,开拓智慧型社会的发展方式,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谋福利。

二、数字经济是对传统经济的变革

(一)市场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在传统经济中,厂家作为商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居于主导地位。消费者从已有商品中进行选择,相对厂家来说,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在数字经济中,情况则有所不同。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消费者的作用和影响力变得重要,不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自身需要,更能参与到生产过程中。首先,消费者能够在消费之前,通过社交网络和网络评价等渠道充分了解商品的相关信息,选择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商品;其次,在消费中,消费者能够通过网络与生产者进行沟通与洽谈,使定制化、个性化成为潮流和趋势;最后,消费者能够将使用体验通过更多渠道反馈给生产者或分享给其他消费者,将商品信息、使用价值及效用进一步推广。在数字经济中,消费者是生产灵感的来源、生产设计的参与者和产品宣传的推广者。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消费者能够参与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主动性。

(二)市场格局发生改变

经济形势犹如为市场主体提供表演的舞台。市场主体融入其中,在经济浪潮的变迁中拼搏、壮大,同时促进经济格局的形成、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形式,带动市场主体调整、改进,推动市场格局的变化。一方面,互联网技术提供更加开放、自由的市场氛围,因此市场的进入壁垒在降低,中小企业能够获得更加均等的参与机会。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与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产业价值链,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数字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经济中流线型的产业价值链向矩阵型产业价值链升级,促进整个行业效率的提升。

(三)数字商品形成促进交易模式改变

信息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具有与土地、资源等传统生产要素同等意义的作用。在互联网中,信息以“0”和“1”形式的数字进行表达、存储和传输。基于信息技术使得如在线音乐、视频、体育节目、网络直播等数字表现形式的产品构成数字经济中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颖、时效和创新的数字商品对交易模式产生影响。不同于传统商品,数字商品具有可复制、可传递、可重复消费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得数字经济突破传统经济的购买-消费模式,即支付费用获得商品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模式成为可能。在数字经济中,体验-支付-消费三环节的体验式消费模式成为交易模式的主要形式,即厂商向消费者提供部分的数字产品免费试听、试用,消费者对满足自身需要的商品及周边产品支付以获取所有权或使用权模式。

(四)数字技能成为社会要求

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对人们进行生产与实践的技能提出新的要求。人们需要掌握更多满足现代科技要求的技能,才能适应各种变革所带来的挑战。一方面,数字经济既是创造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原有经济形态的革新。经济中交易规则和运转方式发生转变,职业类型也将随之发生更迭和转换。只有具备数字技能才能更好适应职业发展的变化。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已向经济、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推广、渗透,提升在庞杂的信息中获取、辨别和利用资讯的能力,避免形成与他人之间的数字鸿沟,是找到通往未来的钥匙,开启人们在数字经济中发展之路的有效途径。数字经济数字技能成为人们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具备更多的数字技能,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三、数字经济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数字经济给企业带来的机遇

1.激发经济增长动力,提供市场活力。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动荡波及全球,传统经济陷入长期的低迷状态。与传统经济不同,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实现快速的增长,呈现出繁荣景象。数字经济正在从政策、投资和需求等方面为经济转型提供动力,使企业获得宝贵的发展机遇期。首先,政策支持为企业的创新、创造提供宽松的环境。作为蓬勃兴起的经济形式,数字经济展现良好的发展前景,各国将数字经济提升到战略高度,制定政策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政府制定激励政策,构建鼓励创新开拓的市场环境,能够给企业更大的前行动力。其次,数字经济建设带动投资的活跃,增加市场活力。在数字经济的建设中,各项基础设施和前沿技术如宽带高速网络、5G技术等的研发与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数字经济的预期收益将带动投资的增加,促进资本流动,为市场的繁荣增加活力。最后,更优的消费条件促进消费增长。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更加碎片化,对消费的形式和效率提出新的要求。数字经济的快速、便捷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带动消费的增长。电子商务、电子竞技等新型的消费、娱乐、休闲模式的需求正在实现突破性的发展。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消费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待开拓领域。2.打破界限,提供更大的空间。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数字经济的发展打破时空的阻隔,使全球化进一步深化,世界联结成为更大的市场。经济交流更加密切,经贸往来更加易行,这将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互联网作为开放的平台,跨境贸易变得更加便利、企业面对更具有吸引力的发展前景。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消费者通过搜索、点击鼠标便可畅享全球市场的商品和服务。这种消费习惯的变化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不再囿于某地区,而是全球性的市场,这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商品,填补市场空白,开发新的市场。在传统经济中,企业往往从大众化的观点出发向市场提供商品,这导致个性化、小众化的需求难以满足。数字经济中,企业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满足消费者的喜好,获得宝贵的市场份额。3.技术应用提高企业的效能。企业在保持持续的规划、运转和调整中实现既定的目标,获得收益和成长。数字经济的出现,为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通过现代技术的革新,能够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智能化、科学化、现代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企业提高效率。首先,企业能够实现更加灵活多样的办公方式,移动办公、异地办公等方式可以使企业能够大力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其次,组织结构变化使企业信息的送达和回馈通路畅通。在数字经济下,企业的组织结构正在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化转变,这样能够避免层级繁复造成的信息失真和扭曲,使企业信息传递的清晰度有所提高。最后,各环节之间衔接流畅,能够使企业降低沟通与协调的管理成本。

(二)数字经济给企业带来的挑战

1.面临向数字经济转型的阵痛。得益于新技术的应用,数字经济能够更加精准地提供服务。这对企业提供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也使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变幻莫测。作为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分水岭,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破”与“立”更替和变换的推手。一方面,传统企业面临被淘汰、被替代的风险。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提供甚至优于传统经济中企业提供商品和服务,这使传统企业面临艰巨的挑战。从当前来看,传统实体商超正呈现出消费额大幅下降的态势,从长远来看咨询业、信息服务业等相关服务性企业也都存在被淘汰的风险。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跨界、融合的特点加剧竞争格局的变化,使之更加复杂化。与传统经济企业往往在相关领域探索拓展不同,数字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百度、谷歌等原互联网企业开发地图、导航、无人驾驶等新领域、新应用,使数字经济的竞争更加白热化。2.复杂的信息环境影响企业战略制定和信息反馈。市场发展瞬息万变,风险与机遇并存。企业唯有通过更好地了解信息、判断环境的变化,来规避风险把握机遇。数字经济中,信息传递速度加快,范围扩大使信息环境变得更加神秘,这对企业的反应能力、辨别能力和信息可获得能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负面信息传播速度更加快,对企业形象的树立与维护提出新的要求。不同于传统渠道的一点对多点式信息传播模式,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具有多点、多角度、多维度联结的特点,使负面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影响范围远超从前。这对企业的应对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其次,虚假、失真的信息干扰,降低经济环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在数字经济中,开放的互联网环境由多种信息构成,这其中也充斥着大量的失真、不实的信息。信息的扭曲与失真不仅不利于企业分析经营环境,更有甚者会导致企业制定错误的战略。最后,信息获取迟滞,导致错失发展机遇。企业进行前瞻性的战略规划与决策,是以全面搜索和判断信息为基础,立足于未来为发展制定的方向。只有充分了解经济社会信息,才能更加准确地制定战略。市场机遇稍纵即逝,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掌握信息,存在错失发展良机的风险。3.权力与义务调整与改变。数字经济中,企业角色变得更加多样化,从原来单纯的产品生产者和提供者向服务提供者、平台的搭建者和信息收集和保管的守护者转变。这不仅是对企业运营能力和关注焦点的考验,更是对企业承担责任和义务提出全新要求。一方面,商品和服务提供内容和类型的转变,需要企业担负起监管和维护的责任。在互联网中,网络平台需要对产品的合法化、健康化和符合公序良俗进行监督和管理。这在平台经济中具有最突出的表现。作为新型的交易形式,企业作为平台的搭建者和维护者,为交易双方提供经济交易的桥梁。尽管平台企业不是最终商品与服务的提供者,但是对商品及服务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监管和维护责任。这对企业任务和角色的调整和转换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企业需要肩负尽职保管信息、确保存储和使用安全的责任。在数字经济中,信息具有宝贵的价值,是人们能够享受便利的基础。与此同时,庞杂的信息中具有海量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的不当流出会给消费者带来风险,甚至造成损失。因此,信息的安全和隐私权的保护对企业提出新的要求。企业需要对信息进行妥善保管、保护和维护,确保企业所掌握信息不泄露、不滥用和被不当获取。

四、新环境下企业建设的应对之策

(一)提高技术应用的能力

首先,扩大技术应用,提高办公效率。通过新技术的使用帮助企业进行各业务单元的协调与管理,提高成本控制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其次,运用互联网手段,实现宣传推广手段的现代化。互联网提供了更好的交流媒介,拉近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企业应当更好地使用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应用,直接与消费者沟通和交流,更好地了解消费需求变化,建立良好的消费者关系。最后,增强企业的信息获取、分析与反应的速度与能力。市场竞争中,充分、完备的信息有利于企业科学地制定发展战略,确定发展方向。企业应当通过正式渠道获取官方信息,剔除杂音和干扰,为企业的战略制定提供准确、客观的依据。

(二)提高互联网应用的安全系数

首先,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管理与监督。一方面,企业可以将信息采取分级管理机制统一管理,既将企业的信息分为:宣传信息/公开信息、保密信息和机密信息三个等级。对企业人员与外界进行联系时可以了解、使用的信息等级和内容具有明确的界定和规范。另一方面,加强内部人员保密意识的教育和监督。通过提高人员网络风险识别与防范的意识与能力,从信息的源头进行安全性把控,避免在网络使用过程中信息的不当外泄。其次,企业应当加强网络接入设备安全性能的维护与监测。一方面,对需要接入互联网的设备安装杀毒软件、设置防火墙。通过对设备安全措施的管理、维护和监测,确保网络接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安全性能良好。另一方面,设置专门的设备维护、监测与保障人员,及时发现网络设备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异常情况进行修改与更正。从设备设置和应用维护两个方面入手识别和干预接入设备的非法入侵,增加网络使用安全性。最后,企业应当加强网络运营环境的净化。尽管互联网环境是复杂的,企业难以进行把握和控制,但是可以通过网络区分和访问控制,提高网络的安全程度。企业可以严格区分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建设、规划和使用权限。根据业务的需要和要求规范网络访问的范围,对于机密的、核心的部分划分为内部网络,对需要经常外界联系的部分划分为外部网络。通过技术手段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建立安全的隔离机制。同时,严格限制内部网络的访问权限,禁止移动存储介质在内部网络的读取功能。通过网络隔离和访问权限控制,打造更加安全干净的网络使用空间。

(三)竞争优势的重塑

在传统经济中企业在长期经营和发展中形成特色和优势,具有相对成熟的客户群体。这使得企业进入相对稳定的生存和成长时期。当今数字经济条件下,发展环境、消费习惯和产品需求都在发生变化,传统经济中企业的优势难以满足竞争的需要。裹足不前将使企业已有的优势消失殆尽,最终导致企业的失败,因此企业需要主动变革,塑造数字经济中新的竞争优势。善用技术手段,能够使企业适应数字经济的需要,为自身变革助力。一方面,企业应当调整组织架构,实现职能的优化和组合。在组织结构上应当基于互联网思维剔除陈旧的机构、组合重复机构,通过结构重组,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和运行效率。对传统生产部门进行机械化、智能化改造,使之更加符合数字经济的需要。另一方面,企业应当以网络化、智能化为基础,提品的功能。通过建立网络化产品生态系统,实现产品覆盖的集成化,提高消费忠诚度。

第7篇

科技情报机构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科技情报机构工作方式必将受到很大的冲击。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服务工作都在网上进行,特别是Internet产生了全新的服务方式、新的情报概念,因此,知识经济时代对科技情报机构的传统服务方式提出了挑战,并且随着因特网的广泛应用,已经改变了科技情报机构信息整理、加工和利用的方式。面对严峻的挑战,科技情报机构如果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文献信息整理、加工和利用水平上,不仅会失去事业发展的机会,而且终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退出历史舞台。计算机管理代替手工操作已经在科技情报机构成为现实,而对网上信息源、用户及信息加工手段的研究应成为情报学理论研究的主题。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科技情报机构现代化的步伐。作为知识宝库的科技情报机构,理应成为优秀人才的汇集之地,但由于外部的和内部的各种因素,科技情报机构人才普遍缺乏,人才流失严重,尤其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情报研究人才。在实践中,人们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不懂Internet的人就不是真正的科技情报工作者,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科技情报机构工作人员必须要走完从书本式服务到网络数字服务这个过程。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情报机构应当有所作为,把握知识经济时代的机会,实施吸引优秀人才战略,大力引进高素质复合型信息人才,不断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使科技情报事业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2、知识经济时代为科技情报机构带来了发展机遇

(1)知识经济时代的决策支持研究为科技情报机构带来了发展机会。决策支持就是帮助决策者利用知识进行辅助决策的过程,能够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科学决策的作用在知识经济中有日渐增强的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在决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科技情报机构既是知识汇集的宝库,又是决策支持研究机构,因此,科技情报机构应当把握住知识经济时代赋予的机遇,大力开展科技情报研究工作,特别是决策支持研究,开展国家级或地区级科技政策、科技发展战略和重大科技项目等决策支持研究,充分发挥科技情报机构的优势和作用,为国家或地区重大科技决策提供决策支持服务,使科技情报机构成为科技领域重大问题的研究中心或科技思想库,从而不断提高其应有的社会地位。

(2)知识经济时代为科技情报机构建设特色数字资源提供了发展机遇。知识管理的基础是各种数字资源库的建设,这就为科技情报机构带来了发展的机遇。知识经济的支柱是现代信息技术,因此,科技情报机构应当抓住知识经济时代这一重大机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展数字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尤其是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的建设,纵向与国家、省、市科技情报机构资源共享,横向与各兄弟科技情报机构资源共享,形成覆盖全国的独具特色的数字资源库群,使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最终形成整个科技情报机构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断提升科技情报机构系统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3)参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科技情报机构把握知识经济时代机遇的重要途径。知识经济是创新性知识在知识中占主导、创意产业在知识产业中占主导的经济形态。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逐步深入,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日益显著,科技基础条件日益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显示出其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科技基础条件已成为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科技界意见的基础上,启动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该平台的建设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科技情报机构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中大有可为,参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情报机构发展的重要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