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范文

时间:2023-09-18 17:28:04

序论:在您撰写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第1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财富的丰富,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人类的寿命正在不断的延长,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老年人的健康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全社会的重视,老年人由于器官、组织、细胞的生理性自然衰老,生理和心理功能都逐渐减退,躯体适应能力逐渐下降,慢性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恢复缓慢,病痛和衰老的心理压力,干扰着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年老体弱,力不从心,使他们丧失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负担。

心理特征

多数老年病人具有焦虑、自卑、孤独、失望、固执、自尊、好强、保守、接受新生事物差的特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更是兴情古怪、任性,多次患病且又害怕疾病再次发作,精神高度紧张,焦虑不安,心理压力较重,而且由于长期患病,对疾病的诊疗及转归基本了解,对治疗缺乏信心,自觉自己成了废物而自卑。精神不振,给诊疗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反复多次发病自我中心、依赖性大、过分要求得到别人的照顾,同情,家人难以坚持很好的护理,使病人灰心丧气,孤独失望。老年人特别害怕有病,喜欢别人说自己“身体健康,硬朗”等词句,不希望别人说自己老,一旦发病常受死亡的威胁,产生“恶兆感”,故易产生恐惧心理,多疑心理,自觉症状加重,精神高度紧张。因此,医护人员必须抓住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应多与病人语言交流和非语言行为方式教育和引导老年病患者,使他们克服心理上的这些弱点,不要悲观,战胜孤独感,让他们真正感到医护人员是可信赖的朋友,并能自觉地配合医务人员很好地完成治疗和护理工作。

心理护理

语言行为:语言交流是人与人之间必要的沟通途径,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应与病人主动进行非医疗活动接触,注重与病人感情上的沟通,要耐心倾听老年人的主诉,不可打断病人谈话,不可表现厌烦情绪。对老年人的健忘和唠叨要给予谅解,不要讥讽,使老年患者对医护人员有信任感,解除大多数老年患者心中的孤独感和自卑感。同时向他们宣讲老年病保健知识,提高他们的保健意识,利于老年病患者的恢复。

非语言行为: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几乎一切非语言行为的表情和动作都可以作为沟通的手段。体语是以身体动作表示意义的信息系统,包括身体各部分的无声动作,如常用的微笑、点头等,它能使老年病人从心理上得到安慰,对医护人员产生一种信任感。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有这样良好的身姿和体语,病人才能积极配合做好诊疗工作。在护理操作中,动作熟练的程度、程序安排,都影响着病人的整个情绪,如病人看到医护人员为其他病人做诊疗技术操作时,动作准确、迅速、熟练,那病人就会产生一种敬佩感、信赖感。反之则产生不良的感受和反应。

第2篇

[关键词]老年病人;心理护理

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是走向人生的完成阶段,也是实现作为人的生活价值的最后时期,这一时期随着生活适应能力的下降,身体状况的减退,如器管、组织、细胞的生理性自然衰老,生理和心理功能都逐渐减退,躯体的适应能力也逐渐下降,故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身体和心理的疾病接踵而来。因此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对帮助老年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年人本身适应环境的能力差,一旦生病住院,由于生活规律与环境的变化,加之与亲人分离而不能充分享受家庭的温暖,常会出现孤独、焦虑、恐慌的不良心态,容易产生被遗弃感、自卑感,严重影响治疗,甚至诱发加重病情,这更需要医务人员和家人的精心照料。但如何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进行科学护理,帮助他们排除心理负担,克服不良心态,增强自信心,这将是我们每一个护理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根据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现将60例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收集60例均为60岁以上的老年住院病人,其中男32例,女28例。各种疾病发病情况:心血管系统疾病25例,呼吸系统疾病13例,消化系统疾病14例,其他疾病8例。通过临床观察,老年病人的心理状况在心理护理前后有明显的变化。(见下表)

心理护理前 心理护理后

心理状况 例次 % 心理状况 例次 %

孤独感 28 46.6 孤独感 1 1.25

自卑感 26 43.3 自卑感 2 2.5

多疑多虑 23 38.3 多疑多虑 1 1.25

急躁不安、易冲动 36 60 急躁不安、易冲动 2 2.5

60例老年病人心理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对照表

2、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

从上表看出,由于老年人脑细胞萎缩,大脑皮质退化,形成整个心理活动的退化,加之生活习惯的改变,社会角色的转换,有些家庭经济状况的压力,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心态。

2.1孤独感、自卑感:由于老年人视力、听力、智力、记忆力减退,离休后缺乏人际关系,对新的生活模式短期内不适应,情绪起伏变化大,自叹今不如昔,做什么都会左右顾虑,缺乏热情,易产生孤独、忧郁和悲观失望心理。

2.2多疑多虑、烦躁不安、固执、易冲动。由于老年病人的耐性下降,常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甚至发脾气或因情感脆弱而伤心流泪。有时还无根据的怀疑医师的诊断、治疗和检查的准确性。

2.3焦虑、急躁心理。农村患者一般是小病不入院,一拖再拖,待病情严重后,又求治心切、急于求成,加之经济状况较差,农活(特别是季节性农活)的影响,使其表现出焦急的心态,情绪不稳定。

2.4缺乏自信。由于经济条件,封建迷信的影响,有些农村患者还相信“天命”,一旦患重症后,就产生“命已至此,死有所归,何必求医”的想法,这种悲观情绪,使他们表现出消极、忧愁、恐惧、甚至绝望的心态,这在农村老年病人的表现特别突出。

3、对老年人要进行特殊关照

由于老年人一系列心理活动的变化,当他们患病住院后会更加突出。为此,我们在对老年病人的护理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观察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争取家属、社会的关心,并注重对老年病人的尊重、体贴、安慰和开导,精心照料,合理安排其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调节不良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达到治心治病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老年病人不同的心理表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1对听力、视力、智力、记忆力下降,有孤独感、自卑感的老年病人,我们要以温和、礼貌的语言,热情关怀的态度进行护理,使他们感到被尊重、被理解,从而在心理上得到慰藉,在感情上得到满足。我们还要经常与病人谈心,谈他们的优点,谈他们可爱的子孙,谈他们光荣的历史和感兴趣的事,增强信赖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帮助他们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和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同时还要注意观察了解病人的个性、习惯及心理需求,施以不同的护理措施。如,对听力下降的病人,我们的语言要清楚,要有耐心,以防止因听力障碍而产生误解。对记忆力减退的患者,要耐心帮助他们回忆,切忌责怪;对影响病人康复的家庭因素进行对症处理,以取得他们的合作,使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3.2多疑多虑、烦躁不安、固执、易冲动的病人,要耐心解释、安慰,增强信任,尽力满足病人了解自身疾病及有关知识的需求,帮助他们排解心中的疑虑。如,对爱生气的病人,有时可以开门见山:“你今天又生气了吧!能告诉我原因吗?”,并耐心开导,这样他们会更能得到关心、亲切和安慰。对烦躁不安的病人,可以寻找一些他们关心的话题谈心或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转移注意力。曾有一脑血栓病人,因入院时,病情表现为右侧肢体活动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非常担心疾病的预后,害怕今后长期生活不能自理,加之,老伴年老体弱,子女又不能长期在身边照料,致使心理压力大,情绪不佳,疗效不良。针对这一思想顾虑,我们详细的向患者介绍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几例恢复较好的病人情况,从而消除了他的思想顾虑,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我们还及时告诉他治疗效果和身体恢复情况,使他看到了治愈的希望,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功能锻炼,肢体功能基本恢复。

3.3争对焦虑、急躁、缺乏自信的特别是农村老年病人。开展心理疏导,排解病人的心理障碍。主动与病人交流、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并根据病人的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寻找恰当的时机开展劝导、暗示、安慰工作,帮助病人排解心理压力,多向他们宣传国家政策,如: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已基本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困难等。让病人在亲切、温暖的气氛中明白道理,消除焦虑、恐惧的心理,树立信心。

3.4积极与病人谈心,主动走进病人的心理世界。作为护理人员,要经常与病人谈心,可以谈家常、谈农活、谈病人感兴趣的事,让他们感到亲切、温暖,以建立相互依赖的护患关系,使其在医护人员面前充分宣泄自己的情绪,从而引导病人克服不良情绪,消除心理障碍,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取得的效果

通过临床60例老年病人的心理状况的观察、了解,同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60例老年病人在心理护理前后的心理变化情况(见上表)说明,心理护理对调节老年病人的情绪、克服不良心态、治心治病起着重要的作用。使视力、听力、智力、记忆力减退的病人能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孤独、自卑的患者能体会到生活的充实和希望,增强了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

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已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而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是我们的天职,我们不仅要有精通的业务技术和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还要有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才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因为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护理工作已不是简单的打针、输液、发药等技能工作,而是包括了有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具有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活动。而且这些创造性活动耍要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来完成,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使老年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得到心理平衡,减轻心理压力,这对帮助病人特别是老年病人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治心治病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老年病人心里起伏变化大的特点,我们必须注意观察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精心照料,科学护理,以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战胜疾病的勇气,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文秀.护理心理学与心理护理,1988,2.

[2]凤平.36例临终清醒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3,28(2).

第3篇

【关键词】 老年病人 心理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64-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整体护理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心理护理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今天,如何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保障其安度晚年,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重视和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加强其心理护理,不仅能进一步密切护患关系,而且能够促进患者身心的早日康复。

1 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恐惧与害怕。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经济紧张怕连累家庭,怕给子女带来负担,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产生恐惧和害怕感。

1.2 孤独与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有的老年人从忙碌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一时失去生活目标,很少言语而产生老而无用的心理,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不善交往,子女不在身边,又抱病在身,就会感到孤独寂寞。

1.3 情绪不稳。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不能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及压力,病后前途渺茫,已频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认为是别人带来的,遇到同情语言则落泪,遇到相反意见则唠叨不休或勃然大怒,甚至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在医护人员身上。

1.4 依赖心理。老年病人依赖性极强,常担心亲人远离自己,怕病友、医护人员冷落自己,喜欢周围人时刻注意他,希望得到亲人和朋友以及医护人员的关心、问候。而且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去做,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

2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对策

2.1 创造温馨、舒适、安全的环境

为老年病人创造宽敞、明亮的病室环境,护理人员主动热情接待,保持床铺及被褥整洁、柔软、舒适,室内物品摆放整齐,避免障碍物绊倒患者。将患者常用的生活用品及药物放在易取的地方,减少引起老年患者不安全的因素。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满腔热情对待病人,要主动找病人交谈,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关心同情和体谅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病人悲观失望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病人,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与孤独猜疑的老年患者及自尊心极强的老年病人沟通时,要加倍关心体贴他们,多采用肯定、鼓励、赞扬的语言,提倡患者之间沟通与交流,相互交流治疗心得体会,这更有利于心情恢复正常心理。对于心情急迫的老年患者应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讲解老年病的原理特征。使其能正视自身的疾病,逐渐走向康复。

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和视力等功能减退,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在与病人交流时尽量避免用医学术语,尽可能用老年患者熟悉的语言讲解。在讲解常用病症等抽象医学理论时要结合实际病例加以说明。针对不同老年患者各个阶段的心理,用同情引导启发鼓励安慰等方法与患者交流。对老年患者要细心有耐心。

2.3 做好老年病人的健康宣教

护士要在现有护理知识、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多方面的科普知识和心理知识,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用良好的语言向老年病人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及注意事项。

在实施护理过程中要用心观察,最大限度了解病人的全面情况。掌握病人年龄、职业、工作经历及家庭成员家庭关系情况。弄清楚疾病的病因及家庭病史。入院前治疗情况、体质状况、心理状态,包括性格特点、爱好、饮食习惯规律,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确定确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并且要经常开导劝解病人,让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4 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

护士应该做到对老人称呼要恰当,言行要有礼貌,举止文雅,耐心向患者解答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患者消除一些内心的苦衷,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隔阂和误会。向患者告知收费情况,征求治疗意见,这样可以使患者积极配合接受医院的治疗。

对老年病人要细心、用心、精心。由于老人免疫力、视力、听力等功能减退,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特别是患者患病后,脾气会变坏、固执、猜疑、乱发脾气,此时需要我们给老年人多一份理解和关怀,对他们要和蔼、温柔,多与其聊天,多听他们倾诉。医护人员要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以及和蔼的言行去关怀体贴病人。

护理人员不能因工作量大而表现出不耐烦的工作情绪,应经常巡视病房,耐心疏导和安慰病人,向病人提供所需的信息,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结构,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细心照顾,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争取病情早日好转。

2.5 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

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细化工作要求。根据工作情况值班人员少时酌情安排能力较强的实习生上助班,以确保单独值班的护理质量和安全,避免各类潜在护理隐患。护士长应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描述病情注意客观、准确、连续性。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为防止护理风险提供信息。

2.6 强老年护理风险的控制

第4篇

【关键词】老年病人;心理护理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 老年病人也不断增加, 由于老年病人各脏器、组织生理功能、形态、解剖上发生退行性变, 表现为生理适应能力减弱, 抵抗力下降等衰老现象, 因而老年病人大多病程长、恢复慢、易反复、疗效差; 老年病人的发病率、住院治疗率比其他年龄组高, 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包括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以下是我在临床工作中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1心理护理对于老年病人的重要性

老年病人由于受疾病折磨, 怕失去独立生活能力, 怕孤独, 怕久病床前无亲人; 如退休病人感到自己不中用, 而自怜自弃, 丧偶或子女分居感到孤独悲伤, 常有性情固执, 怪癖任性, 一些琐事也大发脾气或抑郁落泪等, 除身体器官疾病外, 多伴心理障碍。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心态因素, 与老年疾病的发生和康复都有密切关系。由于老年病人的文化水平、个人性格、修养素质、经济条件、家庭环境、职业关系和人生经历都不一样, 导致老年病人的心态差异很大, 对待疾病的态度也不相同, 表现为对疾病恐惧和紧张、情绪低落、孤独、烦恼急燥、疑虑恐惧的心理, 拒绝服药的心理、悲观厌世的消极心理, 出现不配合治疗消极心理往往使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加重, 甚至不易康复[2]。以上各方面的因素都可以影响我们对于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而影响到病人对于自身治疗康复的信心。

2老年病人在心理上主要出现的问题及相关的措施

2.1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3]。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对待这种病人,首先要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然后找出病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制订切合实际的措施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通常情况下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并可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2.2孤独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对待这类病人,我们除做好基础护理外,尽可能多增加与患者接触机会,以和蔼礼貌的语言和患者交流,以热情、乐观的表情去感召患者,驱除其寂寞情绪,有针对性地将同病室的病人集中起来参加一些活动,并向病人讲解交往的好处和方法,鼓励他多和别人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病人和病友们建立了感情,就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了,最终达到心身护理最佳效果。

2.3悲观消极: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尽量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对他的关怀,并盼望他们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

2.4疑病:因为老年人身体状况的原因,患病后极易往坏处想,一旦遇到久治不愈、疗程长情况,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心理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状况,整日提心吊胆。对此我们应采用疏导的方法,耐心地向病人解释发病机理、短时间内查不出病变或不能治愈的原因,并佐以实例说明病人所患疾病为普通疾病,本院完全有能力、有保证治愈该病,使病人心情逐步舒畅起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2.5情绪不稳: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对此类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2.6过分依赖 老年住院病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一心理,但以依赖性较强和长期有人陪护的病人为明显[4]。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适应了在别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护理中要耐心向病人讲解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在家属陪护下鼓励病人做生活自理训练。

2.7其它:对绝望和恐惧心理的患者,应树立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不回避矛盾,积极主动的帮助、启发患者正视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如遇到患者入院后心理情绪极度不稳定,拒绝饮食,不配合治疗。我们应主动与其谈心,向其家人了解其患病历史情况和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地反复开导,劝其积极配合医护,服从治疗,敢于同命运抗争等。最终达到缓解患者绝望与恐惧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

3老年病人的护理体会

通过心理疏导, 进行心理护理, 绝大多数病人、家属能和医护人员愉快地合作, 对大手术、创伤的耐受基本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1)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我体会到护士接触病人的机会最多, 护士的言行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影响较大。能解除病人焦虑、孤独的心理是护士重要职责所在。

(2)帮助老年病人认识、处理好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关键。

(3)护士工作质量直接影响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因此, 护理人员不仅要熟悉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 还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才能获得病人信赖, 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愉快地接受治疗, 配合治疗, 使之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10(3):10-11

[2]邵永春.内科整体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1999,5:9

第5篇

[中图分类号] R39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03-01

衰老是生命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是必然出此案的生物学过程,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体个组织器官已经出现退行性变化,在心理上,性格上夜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常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加上疾病的困扰,死亡的威胁,更是增加心理上的负担。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在治疗老年病人过程中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心的要求,就是做好病人的身心护理。根据几年的临床观察与实践,先将我们对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的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解除孤独与寂寞感 对家庭老年人最怕孤独,冷漠,有着深切的依恋感,当其因病住院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孤独寂寞感随之产生,尤其无子女或者子女不能在身边的陪护者,孤独寂寞感尤其突出。久之,病人则出现案烦躁不安,易怒,善疑,甚至出出现自杀心理。孤独冷漠是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因素。因此,就需要护理人员的热情,耐心和同情,要深入了解病人的生活爱好,饮食习惯,向病人介绍环境及住院制度,是病人感到住院和在家一样温暖。

2 维护老年人的尊严 老年病人突出的心理要求是被尊重,特别喜欢周围的人尊敬,恭维,服从于他,尤其要求自己的子女们百依百顺,稍有半点不如意,便不高兴或者大发脾气。为保持老年病人稳定的情绪,保持其心理平衡护理人员要用和谐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称呼要恰当,举止要文雅,是老年病人感受到了尊敬,从而配合治疗护理。

第6篇

近年来,由于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安定,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国人的平均寿命逐年延长。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人们精神紧张和心理社会应激的增多,特别是老年人,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对重大的精神刺激心理承受能力较低。所以,老年人群是心身疾病的高发人群。为了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率,减少老年人的患病率,促进老年病人的康复,老年医疗已成为医疗界关注的问题。下面,就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问题作浅谈,以此作为一朵小花,融入老年医学的春色里。

一 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自然衰退,患病个机体对疫病的反应能力往往很迟钝。大部分老年人到医院就诊时病情很重,他们精神上承受很大痛苦,心理防线为较脆弱,他们一方面希望自己的病能尽快治好,一方面又担心治不好,他产孤僻、焦躁,有的表现为相当抑郁,有的表现为特别焦虑。这就需要我们在护理上为关心他们,给他们以耐心细致的开导,解释和劝慰,鼓励他们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尽量发挥精神年的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坚信医学科学,配合好我们的治疗。

二 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很不稳定,情感脆弱,对不良因素的刺激产生的反应较为强烈,所以在护理老年病人时要格外注意一切治疗护理操作的轻柔性,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要用和蔼亲切的语言和他们谈话。同时要与家属取得联系,让家属注意不要在老年病人面前谈论家庭的、社会的种种能够引起老年病人不良情绪反应的事情,使他们保持一种较佳的心理状态。

三 老年病人的睡眠状况不佳,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等都会影响他们的睡眠,所以在护理上要尽量把老年病人安排在同一病室,保持病室肃静,环境清洁,光线柔和,室温适宜,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尽量尊重他们的起居习惯,一切治疗护理工作尽量集中时间进行,减少对他们的打扰,保证他们的休息。

第7篇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相结合的医学新观念及“现代护理模式”的产生,整体护理取代了功能制护理,心理护理已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通过护士与患者的交流,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达到接受治疗和康复的最佳身心状态。现结合临床多例老年住院病人的心理问题谈几点体会。

1 老年病人的一般生理特征与心理状态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衰退,导致机体调节功能减退,慢性病多,危重病人多,抗病能力差,住院时间长,费用高[1]。在患病时,他们自尊心强,怕孤独,惧怕子女遗弃,病后希望尽快痊愈,不留后遗症,不给后辈增加负担,病重时恐惧焦虑,有些老年人在离休后,对失去原有的社会地位产生失落感。因此,患病后对治疗和护理不易合作。

2 老年病人的心理需要

老年病人需要人们尊重他,在平时交谈中和治疗操作前不能单号、姓名,对他们还要有恰当的称呼,使他们觉得处处受到别人尊敬,而不是老了无用。有的病人思维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对治疗用药要反复询问,我们就耐心解释,不因老年人的听力减退而高声讲话,也不因他们爱唠叨而感厌烦。在住院期间,要保证有直系亲属在身边,避免老年病人产生孤独感。孤独老人下丘脑活动增强,有害物质分泌增加,可影响血压、心跳和情绪,降低机体免疫力[2],影响疾病的康复。

3 老年病人异常心理的护理

3.1 轻生、不合作病人的护理 农村老年人由于文化程度偏低,受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的健康观念陈旧,期待一旦生病,医生或药物治疗就能解决问题[3],很多留守老人在子女外出后,不但失去了精神上的慰藉,经济上的困窘已成为他们的沉重负担,在重病住院后,担忧较贵医药费无人负担,并为自己今后不能参加劳动,生活无着落感到绝望,有的拒绝治疗及进食,甚至产生轻生念头。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在护理中用亲切的语言与病人攀谈,并和其子女进行沟通,唤起病人对生活的热爱,使病人及家属都感到医护人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让患者在病痛中得到家庭和社会所给的温暖,体会到自己对社会和家庭都非常重要,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情状态,积极配合药物治疗,早日康复出院。

3.2 恐惧、焦虑病人的护理 老年病人适应力差,一旦患病非常恐惧和焦虑,担心自己的病能否治好,预后如何。这些心理活动贯穿疾病的全过程,既为病情变化的反应,又是影响疾病转归因素,因此,必须将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放在同等地位。如一女性患者心绞痛发作时,面色苍白,四肢发凉,伴有濒死感,恐惧心理很强,至使反复发作,对此,我们首先避免过多的亲友探视和交谈,避免讲烦恼的事情,介绍治疗康复效果好的同类患者,用鼓励和保证的方法帮她树立信心,引导其克制异常情绪,保持平静的心理,配合药物治疗,在家属的协助下,使她很快转危为安。

3.3 期待心理的护理 期待心理对病人是一个渴望生存的精神支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4],老年病人对于早日恢复健康的期待,对解除自身疾病的要求,往往会产生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感,这种心理状态为我们实施暗示疗法提供了良好机会,积极的暗示,会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体内自我调解、自我改善的能动作用,使病人获得较好的心境和情绪,从而使治疗发挥最佳的心理和生理效应。在临床工作中,护士与病人的接触最多,往往一些交谈就能达到很好的暗示效果,如在做治疗时有意识地对病人说:“您今天气色好多了,您使用的药是对症的特效药,医生说您病情正在好转。”使患者感到精神愉快,改善他们的心理行为和机体的生理功能。但是一定要做到恰如其分,注意不了解病情自相矛盾的说法。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就是要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在信念上化悲观为希翼,在情绪上由悲伤变为喜悦,在治疗上变被动为主动,同时我们护理人员要加强护理心理学知识学习,以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措施、娴熟的业务技术,加强护理宣教,针对不同病人实施多种心理护理,为患者解除痛苦。

参考文献

1] 丘英琼,林冰,徐俏婷 .从老年人住院特点探讨医疗服务的改善[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 2008,12:447.

[2] 余桂珍,曾琨,陈慧 .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 2009,40(9):713.

[3] 李建平,周绍武 .健康教育农村老人健康支持体系的重要内容[J].中华护理杂志 , 2007,42(8):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