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27:53
序论:在您撰写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年,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旅游标准制定、贯彻、实施、评价和监管工作机制,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标准全覆盖的旅游标准化工作格局,建立较为完备的旅游标准化体系和旅游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培养和造就一支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规范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培育一批具有代表性、运作规范、管理先进、服务优质的旅游示范企业或名牌企业,引导旅游企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全面提升游客满意度,进一步增强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具体目标
年,启动区域内康辉旅行社、美露丽夫国际大酒店,荷园休闲山庄、七星湖国际生态园、百花苑度假山庄、布衣山房、建设镇固胜村等重点示范旅游企业和单位全面实施旅游标准化建设工作;年,扩大旅游标准化实施覆盖面,区域内80%以上的旅游企业全面实施旅游标准化建设;年,区域内其他旅游企业全面实施旅游标准化建设。
1.建立全区旅游标准化示范体系。培育市、区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区、镇各1个,市、区级旅游标准化示范企业5-10个;建成省级乡村旅游标准化示范点1个,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企业1个。
2.构建全区旅游标准化体系。编制全区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和旅游标准化体系表,制定完善适应本地旅游业发展的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3.培养旅游标准化人才队伍。开展试点培训5次,培训人员500人次。
4.完善旅游标准化产品体系。新增国家A级旅游景区1家,新增星级饭店1—2家、绿色饭店2家、等级旅行社1家、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10家、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个和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
二、工作步骤
(一)第一阶段:启动阶段
制定方案,成立机构,分解任务,召开启动大会,广泛宣传发动,引导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旅游标准化行动计划的实施。
1.成立区全面实施旅游标准化行动计划工作机构。
2.根据《区旅游标准化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分解落实任务,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3.确定旅游标准化行动计划示范乡镇和单位名单。
4.召开全区实施旅游标准化行动计划启动会,签订目标责任书。
5.营造浓厚的旅游标准化行动计划实施氛围。
6.各牵头部门、责任单位依据本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构建试点支撑体系、旅游标准化体系和实施体系,区级有关部门(单位)根据自身职责,积极开展同市级部门的工作对接,逐项落实。
1.制定《区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全面执行《市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配合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建立游客满意度评价体系和旅游标准化行动计划评估体系,为全面推进标准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2.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及功能配套,重点加强旅游标准化信息系统建设,完善旅游标准化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快速便捷的公共信息服务。加强城区导向及旅游标志系统建设,实现行政区域内主要旅游道路及重点乡村旅游示范点、主要星级农家乐的标准化导向信息系统全覆盖。
3.构建标准化人才队伍。在区级有关部门落实人员和邀请市内院校1—2名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组建区旅游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指导和参与全区实施旅游标准化行动计划。
4.开展标准化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对区级有关部门(单位)和旅游企业人员进行多层次、多类型和多岗位的分类专项培训,推进旅游标准化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5.健全旅游标准化政策保障机制。研究制定旅游标准,宣传、贯彻、实施旅游标准化激励政策。争取专项经费,加大对乡镇的支持力度。制定对实施旅游标准化行动计划成效突出,通过试点达标的单位或企业予以奖励的政策。
6.实施旅游标准化试点和推广。各示范单位和旅游企业对照旅游标准化体系查漏补缺,适时组织自查、自评、自改活动,及时报送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工作经验。
7.加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网站、公益广告和主题活动等方式,宣传推广实施旅游标准化行动计划情况,加大旅游标准化成果报道力度,增进社会对旅游标准化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三)第三阶段:自查评估阶段
在各示范单位和涉旅企业自查的基础上,区旅游标准化评定委员会对照标准开展分组检查和辅导,进行查漏补缺。
(四)第四阶段:迎检阶段
制定迎检方案,配合市外事侨务旅游局迎接省旅游标准化评定委员会的现场评估。总结成果,推广经验,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持续完善各项标准,不断改进旅游企业的管理和服务。
(五)第五阶段:推广提升阶段
到年,旅游企业实施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覆盖率达到80%;到年,基本实现旅游企业标准化行动计划全覆盖;到年,按照省旅游标准化工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深化推广,巩固成果,推广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现旅游企业标准化工作全面达标。
三、责任分工
区农工办、区外事侨务旅游局负责乡村旅游业态等标准化工作。
区政府民宗办负责督促指导区内宗教涉旅场所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工作。
区发展和改革局配合区外事侨务旅游局做好我区旅游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制定工作。
区财政局负责标准化工作专项经费预算、安排和监督管理工作。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旅游相关工种技能人才培养、旅游相关工种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指导旅游行业部门组织开展技能大赛,组织相关从业人员参加国家职业资格工种范围内的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
区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局负责督促指导城市旅游街区、城市道路、停车场和城市公园等执行国家和行业旅游标准的工作;负责督促指导相关单位及企业贯彻执行城市公共绿地建设与养护国家及行业标准,并在市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局指导下制定并完善相关地方标准。
区交通运输局负责督促指导旅游车站、公交车公司等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旅游标准,并在市交通运输局指导下负责规划实施公路旅游导向标志系统。
区农牧林业局负责制定农业旅游观光等地方标准工作;负责督促指导牛尾—莲花森林公园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并在市林业局指导下制定相关地方标准。
区商务局负责督促指导特色餐饮街区、旅游餐馆和旅馆等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相关服务标准,并在市商务局指导下制定相关地方标准。
区文体广电和新闻出版局负责督促指导文化、娱乐等涉旅服务行业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相关服务标准,并在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指导下制定相关地方标准。
区卫生局负责督促指导医疗救护场所、旅游等相关企业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医疗救护和公共场所卫生、食品卫生等相关标准。
区环境保护局负责城市环境质量监测和环境执法检查,指导涉旅单位开展环境保护等工作。
区统计局负责指导全市涉旅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的统计工作,并为标准化工作提供有关统计成果。
区外事侨务和旅游局负责督促指导国家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旅行社、旅游购物商店等旅游企业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相关旅游标准;开展旅游企业标准化实施工作,并参照市上标准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和相关地方标准。
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配合区外事侨务旅游局做好全区旅游行业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区城管执法分局负责旅游厕所的标准化工作,督促指导相关单位及企业贯彻执行环卫设施的国家及行业标准,并在城乡管理执法局指导下制定相关地方标准。
区公安分局负责督促指导旅游及相关服务行业贯彻执行治安、消防安全等国家及行业标准,并在市公安局指导下制定相关地方标准。
区国土资源局负责市旅游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及建设用地标准等相关工作。
区工商局负责旅游行业商标知识产权保护及旅游市场经营秩序的规范管理和监督等工作。
质监局负责旅游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培训指导工作,并监督各项标准的实施。
区邮政局负责全区涉旅行业单位邮政网点的标准化工作。
区旅游标准化行动计划协调小组其他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积极创新手段,相互配合实施旅游标准化行动计划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创建工作机构
区政府决定成立区旅游标准化行动计划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另行文),负责统筹、协调全区旅游标准化建设工作。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外事侨务和旅游局),具体负责全区旅游标准化工作的组织落实。各相关单位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组织实施本辖区内旅游标准化行动计划,确保旅游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各涉旅企业要确定具体责任人,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
(二)建立创建工作机制
建立典型带动机制。区、乡镇分别确定一批重点单位,树典型、带全面,整体推进全市旅游标准化建设。建立宣传报道机制,各乡镇于每月20日前向协调小组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小组办公室将通过工作简报、区外事侨务旅游政务网等媒体渠道及时反映我区旅游标准化工作动态。建立结果运用机制,将旅游标准化建设工作作为旅游企业评先、评优、评级的重要依据,对达标单位予以公示,对不达标单位通报批评,督促其限期整改。
(三)加强督查督办
区目督办、区监察局、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对旅游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专项督查,确保全面完成旅游标准化行动计划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精神和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各项要求,按照“完善制度、强化支撑、突出重点、形成亮点、纵向协调、横向联合”的总体思路,加大旅游服务标准制定、实施、推广、监督力度,推进我县旅游服务业与国家及国际标准接轨,促进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质量提升,为建设全省丘陵地区先进县作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加大现有旅游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推广实施力度,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规范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培养一批运作规范、管理先进、服务优质、具有高水平企业标准的旅游示范企业,引导旅游企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建立并形成符合旅游业发展特点,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共同组成的四级旅游标准项目框架体系,提升旅游整体发展水平。
到年,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多元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旅游标准化试点,培育旅游标准化示范镇2个,旅游标准化示范企业6家;全力构建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为补充的旅游标准体系;培训旅游标准化人才队伍,开展试点培训3次,培训1000人次;形成标准化旅游产品体系,提升和创建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2家,星级饭店2家,特色旅游商品购物点1家,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10家,最终达到对全县旅游企业示范和引领的工作目标。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旅游标准化体系。
以国家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体系与管理办法为依据,深入分析旅游标准化现状、特点与需求,围绕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构建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为补充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推动重点旅游乡镇以及所涉旅游行业经营单位建立健全本地、本单位的旅游标准化体系,形成覆盖“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及城市服务功能的地方标准和服务规范。
(二)开展旅游标准化宣传培训。
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举办培训班、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尤其是旅游行业广泛宣传旅游标准化建设的目的、意义和现行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指导旅游企业在企业内部开展标准化培训和学习,确保员工培训率达80%以上。
(三)组织贯彻实施旅游标准。
加大贯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力度,推动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相关涉旅单位强化标准化意识,规范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组织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创建活动,增强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四)开展旅游标准实施评价。
加强旅游标准实施的督导检查,开展标准化服务评比工作。完善旅游标准化管理体系,采取自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及时对各乡镇、相关部门及旅游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促进标准实施、服务质量提高和经济效益增长有机统一。
(五)创建旅游行业品牌。
鼓励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加强制度建设、诚信建设、文化建设、技能培训,培育产品品牌、企业品牌、行业品牌,着力培育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旅游企业,创建一批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品牌旅游企业,通过品牌建设促进全县旅游业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四、实施步骤
按照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的总体安排,我县创建工作分为七个阶段进行。
(一)启动阶段
拟定工作方案,组建工作机构,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分工。
(二)实施阶段
1.开展标准普查。对全县各级各类涉旅企业服务标准制定、实施及效果等情况进行普查,掌握第一手材料,为制定标准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立标准框架。根据标准普查情况,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等相关旅游要素,参照国家、省、市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和旅游业标准体系,制订符合我县实际的旅游企业服务质量标准。
3.制定政府对试点单位的奖励和扶持政策,鼓励重点旅游乡镇、旅游企(事)业认真贯彻旅游标准,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
4.开展标准化培训教育。采取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对有关部门、单位和涉旅企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不断提高标准化意识,增强执行标准的自觉性。
5.全面开展达标工作。对照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地区和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企业验收标准,全面开展创建达标工作。
6.加强创建宣传工作。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强标准化试点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同时,与主流媒体建立互动平台,及时报道试点工作情况,全力营造贯彻实施标准的良好氛围。
(三)中期评估阶段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对照考核标准,积极查漏补缺,配合市旅游局做好迎接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组织的旅游标准化专家组对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进行中期评估。
(四)整改提高阶段
按照中期评估中提出的整改意见,对照《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地区评估表》,进一步做好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
(五)自查完善阶段
对照《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地区评估表》进行自查,做好迎检准备。
(六)迎检阶段
配合市旅游局做好迎接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组织的旅游标准化专家组对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的评估验收。
(七)总结推广阶段
及时总结我县推进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取得的成果,推广成功经验,继续把试点工作推向深入,并对在试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
五、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我县推进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县推进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对试点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实施。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协作,共同推进试点工作。
(二)任务分工。
县旅游局:负责全县推进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牵头组织实施全县试点工作及旅游标准的宣传;及时向市旅游局汇报试点工作情况,做好与各成员单位的联络沟通工作;负责星级饭店、A级旅游景区、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等旅游企业,以及旅游安全方面的标准化建设;负责旅游景区导向标识、旅游相关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及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标准化建设。
县发改局:负责把推进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将相关项目纳入年度项目计划,协助做好对上争取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落实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专项经费。
县建设局:负责对城区公共旅游设施的改造升级,确保达到规定标准;负责城区及乡镇驻地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标准化建设。
县城管局:负责公共厕所及旅游厕所、旅游环境维护方面的标准化建设。
县交通局:负责出租车、旅游客运、城市公交、连接旅游景区(点)主要道路交通导识系统、城乡客运停车站点等业态的标准化建设,指导实施《旅游汽车公司资质等级划分》和《旅游客车设施与服务规范》。
县商务局:负责餐饮、购物场所等业态的标准化建设,指导餐馆、购物场所实施《旅游餐馆设施与服务等级划分》和《旅游购物场所服务质量要求》。
县文体广电局:负责文化旅游业态的标准化建设,指导旅游娱乐场所实施《旅游娱乐场所基础设施管理及服务规范》。
县安监局:负责指导、协调旅游安全方面的标准化建设。
县统计局:负责指导旅游行业做好统计工作,为标准化建设提供有关数据。
县工商局:负责指导旅游行业名优品牌创建工作;配合旅游局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净化旅游经营环境。
县质监局:负责配合做好旅游行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宣传贯彻与培训推广,牵头申报、颁布实施地方标准。
关键词:旅游标准化、乡村旅游、休闲旅游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046-2
1 国外发达国家乡村旅游状况、特征
西方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兴起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中期后,伴随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快速发展,富庶了的人们追求休闲度假生活方式,促使了现代乡村旅游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普及。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旅游业的重要部分,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也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主要有如下四个发展特征:
1.1 多样的参与体验式休闲项目为核心
从需求上满足都市人对参与体验式休闲项目的追求,对乡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渴求、探索、感受、挑战。在乡村可以感受与城市生活不一样的文化习俗、感受真山真水带来的惬意,可以实现休闲度假、健康锻炼、自然山水、文化体验等紧密结合。
1.2 丰富的休闲学习型活动内容为主流
去乡村旅游的都市人大都较富有且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对精神文化的学习有相当高的要求。这些旅游者内心渴望在旅游过程中学习到自然地理、传统文化、民俗历史、传统手工艺技术知识,加强相互交流和沟通等成为主流需求。
1.3 低碳的环保教育活动内容为趋势
西方乡村旅游多年来一直倡导环境保护,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低碳旅游深入人心。让旅游者在真山真水环境中感受到环境保护的意义,认知不同的环境特征,增强游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使游客对自身的人生价值和自然的生态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提升游客的心理满意度。
1.4 细分的中高端市场为方向
不能将乡村旅游主要方向仅仅放在发展“农家乐”,而应提供综合多元的乡村旅游服务品种,满足不同层次都市人的旅游需求。旅游者的需求层次表现出成熟多样化的特征,乡村旅游已经形成了旅游市场的中高端细分市场。
2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国家旅游局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将1998年旅游活动主题确定为“华夏城乡游”;2006年旅游活动主题定为“乡村旅游年”;2007年旅游活动主题是“中国和谐城乡游”。
近年来物质生活的极端化使缺少信仰的都市人感到生活的虚幻空洞,前工业化的城市发展带来的强大精神压力和环境污染,促使都市人寻找精神和感情的补偿方式,而乡村旅游可以暂时满足人们摆脱羁绊、寻求对休闲、轻松、满足、自然、等多方面的情感需求,在乡村优美的山水环境中满足都市人“返璞归真”的追求。现代都市庞大的城市中产阶级,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讲究理性消费,拥有较强的自我克制能力,定期去乡村进行短暂旅游,构成乡村旅游的主要消费群体。
3 苏州乡村旅游发展分析
3.1 苏州乡村旅游的发展背景
“十一五”期间,苏州市的商务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园林文化旅游、水乡古镇旅游等板块都取得快速增长,在苏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服务业在GDP中比重作出巨大贡献。这既是苏州不断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增强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具体实践的重要成果,也为苏州继续实行旅游标准化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苏州到2012年力争创建成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以低碳旅游经济为主导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直接关系到苏州“十二五”战略部署的实施效果。
3.2 苏州乡村旅游是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旅游发展包括乡村旅游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服务,是规范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产品质量,提高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创建旅游标准化城市可以巩固“天堂苏州、东方水城”旅游特色新优势,打造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培育更多旅游服务品牌、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苏州“三区三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从旅游标准化与规范管理的角度看,旅游行业良好的标准体系可以有效促进管理的效果,成为评价服务质量的依据;从发展模式上看,旅游业建立良好的标准体系,是加快旅游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3.3 苏州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苏州两千多年沉淀的吴文化,其历史传承性和文化独特性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要素。境内星罗棋布着密密麻麻的经过整治的湖泊和水道,鱼类物产和湿地资源非常丰富,可规模化发展美食品尝和体验式捕渔乡村旅游项目。遍布有深刻文化和历史内涵的灵岩山、天平、七子、穹窿山等丘陵山头,环如障列,是建设美丽、原生态乡村的重要支撑;依山广泛种植名茶碧螺春和亚热带水果枇杷等,可大力发展采摘旅游活动。
苏州境内山水相连、湿地与乡村一体。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和湿润,土壤肥沃。环湖、沿山的历史文化古镇、古村落,构筑以太湖为背景,山、水绿色环抱,具有山水、种植农业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集群。沿湖、环山资源的“自然、生态、野趣”是其最大卖点,吴文化长期发展中形成的自然山水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水融,可规划发展成现代水上田园的自然生态景观和湖滨、山间现代农业生产相依支撑的格局。形成以乡村自然生态景观、乡村田园风光、乡村遗产与建筑景观、乡村产品与工艺、乡村人文活动与民俗文化、乡村景观意境六大主类融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特色区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满足都市人的内心需求。
3.4 苏州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截至到2010年,苏州市已经拥有30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初步形成了生态休闲、参与体验、科技教育、民俗体验、文化休闲、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类型,形成越溪旺山、树山、金庭明月湾、东山三山岛等一批“农家乐”特色旅游村和太湖亚热带水果采摘活动、太湖淡水渔捕捞等体验旅游项目。“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一种模式,已成为深受游客青睐的特色旅游产品。
3.5 苏州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标准化、多元化仍不足。对于现存的乡村旅游经营方式简单粗放,内容单一,项目雷同,布局不合理,特色不鲜明等,是无法适应“大旅游”形势下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的需求,不能适应2012年要力争创建成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的要求。
其次,基础建设、服务设施较为滞后。大部分乡村旅游区在交通、餐饮服务、乡村住宿、民俗娱乐、绿色环保食品等方面不能真正适应都市旅游者的心理需求,缺少足够的体验和文化学习式旅游品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第三,从业人员素质、服务水平急需提高。目前的乡村旅游地点分散,经营实体规模普遍较小且多为市场主体经营,再加上多年来市场竞争无序导致信誉低下,低端恶性竞争导致服务质量低下,非常不利于苏州乡村旅游品牌的建设。
第四,对乡村原生态环境保护不足、产业政策支持不够完善。很多乡村旅游已经完全脱离了农、林、牧、副、渔业的基础,农业的原有生产形式受到破坏。对于原有古村落、古民居、古习俗的开发和保护仍缺乏科学论证和系统保护,产业扶持力度不够,过分追求短期利益。
4 对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旅游业的标准化建设是一个具有长期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应立足于未来行业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分析,关注后工业化时代都市人旅游消费兴趣,借鉴西方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深入分析并系统性整合苏州的旅游资源要素,遵循低碳时期旅游市场经济规律,高标准、高起点地规划和开展这项工作。要树立“标准就是市场、标准就是竞争力、标准就是效益”的意识,通过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全面提升城市旅游服务质量。以标准化推动文化旅游城市建设,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创建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实现苏州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4.1 保持并开发原有基础资源
乡村旅游应以苏州现有的优势农业资源为基础,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展现苏州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方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它和农村、农业、农民紧密相关。适度开发现有乡村资源的经济价值和增设必要的休闲娱乐设施。避免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强行推广乡村旅游标准化,破坏原有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失去其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
4.2 开展特色旅游项目
要实现乡村旅游服务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就必须立足于对优势资源禀赋进行细分,发展众多的特色旅游品种,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乡村旅游,满足都市消费者的体验和学习需要,以绿色和环保为主题开发更多的消费农产品,促进农、林、牧、副、渔产地吸引旅游者在此长住或增加回头率。
4.3 增强游客体验感受
都市旅游者来乡村旅游主要目的是利用闲暇时光来体验新的生活方式,如果不能突出分配体验式休闲功能,使游客的参与度不够,就无法吸引都市旅游者。目前全世界乡村旅游中体验式休闲旅游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苏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的旺山村和树山村,目前就是以观光旅游及农家乐为主发展起来,没有足够多的让旅游者参与和体验的项目,不符合乡村旅游发展的主流方向。
4.4 协调统筹,促进乡村旅游大发展
建立以旅游、农业部门为主,各部门共同参与的乡村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加大乡村旅游服务与规范指导力度;加强乡村旅游产业政策扶持,进一步细化任务和部署,推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加速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对乡村旅游安全、卫生、生态环境进行清理整治,提高游客接待能力和旅游服务质量;强化乡村旅游规范指导,推广更多乡村旅游典型区域或类型,营造苏州“大旅游”格局下乡村旅游的全面提升,把乡村旅游打造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的增长点。
4.5 紧扣山水湖泊和独特历史文化习俗两个主题
应从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和本质特征入手,发挥苏州优势旅游资源要素,将现有乡村资源细分为乡村古镇游、乡村太湖休闲游、乡村渔业捕捞游、农业采摘游、水产湖鲜品尝游、乡村古村落游、乡村明清民居游、乡村手工艺游等特色旅游,开展规模更大可参与体验式休闲项目。研究乡村旅游与各特色旅游之间的关联度,在“大旅游”的原则下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有强烈吸引力的品牌,实现“十二五”苏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4.6 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要求,加快完善政府、企业、协会等共同推进的旅游标准化工作机制,引导各类资金,加大乡村旅游投入;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旅游服务标准宣传培训、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等;推动建立一批具有浓厚苏州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规范其在运营、游客服务、接待设施、内外部环境、安全和卫生等方面的行为,保障了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通过政府专项预算扩大乡村旅游的对外宣传促销力度,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免费创业培训,规划各区域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为2012年创建成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 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2,28(5).
[2] 李伟,武友德.乡村旅游的文化特性与开发研究[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C].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3] 邢夫敏.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研究[J].唯实•现代管理,
2010.12.
[4] 王琼英,冯学钢.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关键词:旅游 旅游标准化 标准化体系 措施
中图分类号: F590.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
旅游标准化的实施,不仅能规范旅游行业的市场秩序,而且会提升每一位国内外游客的旅游出行品质,还有利于形成旅游业良好的制度环境,实现旅游业内涵式的发展。
一、我国旅游标准化建设的现状
1987年我国就制定和颁布了《旅游涉外饭店星级划分和评定标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旅游标准化专业机构也于1995年成立,该机构下设8个专业委员会,负责旅游业各个领域的标准化技术业务。国家旅游局于2009年4月颁布了《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09—2015)》,提出了规划期间中国旅游标准化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2010年旅游业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为国家服务业标准服务体系的重点领域。截止到2012年底,中国旅游业已经和待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达到40余项,涉及到了旅游业的各个要素。
随着国家推行旅游标准化的力度不断增强,地方各级政府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标准化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加。四川省、浙江省、上海市、青岛市等地区根据工作需要纷纷成立了相应的旅游标准化组织和研究部门,并形成了一系列标准化成果。
二、旅游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旅游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在旅游标准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1.旅游标准化工作体系尚未健全
目前很多城市旅游标准化体系尚不完善,标准覆盖面不全,无法科学指导旅游标准的制(修)订及实施。现在所遵守的旅游标准,绝大多数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比较缺乏。
2.旅游标准化体系结构有待优化
现有的旅游标准体系结构不够完善,多适用于常见的行业现象,而对于近些年来一些新兴旅游形式及企业并不适用。例如目前我国在住宿类标准主要集中在星级饭店类,缺乏社会旅馆和新型饭店的标准,如温泉酒店、度假酒店、会议酒店等。另外,旅游标准化体系中的部分标准内容陈旧,且大多针对建筑、设备等硬件设施,无法适应目前企业发展实际情况,造成企业不认可行业标准。
3.标准化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在我国的旅游教育中没有设置与旅游标准化相关的专业或者课程,旅游标准化人才缺乏是全国旅游标准化工作面临的共同问题。目前的旅游标准化工作主要是由兼职人员完成的。这些兼职人员来自政府或科研事业单位,其中大多数人员要么缺少旅游行业的实践经验,要么缺乏标准化的相关理论,不能准确领会标准化工作的指标思想、目标、任务等,也不能有效组织企业旅游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这种情况影响了旅游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工作的效率,不利于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推进和发展。
4.旅游标准的执行体系有待加强
旅游标准化是一个国家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反映,也是一个国家对旅游业管理政策的体现,标准化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否则将失去标准化的实质意义。目前大多数城市对旅游标准化的实施执行力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标准化管理水平,影响了旅游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贯彻实施旅游标准化,其重要性超过了标准的制定、修订,必须慎重对待。
5.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和监督机制
目前很多旅游城市处于标准化建设的起步阶段,缺乏有效的标准化评估体系和监督机制。对标准实施的监督力度差,对广大旅游企业实施各级标准的督查尚未制度化,这不利于旅游标准化的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完善。所以应当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以建立政府为主导、媒体辅助、舆论监测等多方面相结合的完善的监督制度和评价体系,协调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加大对试点单位的监督力度。
三、加快旅游标准化建设的措施
1.建立健全旅游标准化体系,规范行业发展
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旅游业发展现状,制定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和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构建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形成覆盖“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及城市服务功能的地方标准和服务规范。同时,加强对企业标准制定的工作指导,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开展企业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通过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促进企业标准体系的完善和企业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的提高,最终形成层次分明(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层次)、结构合理(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地方标准为补充,企业标准为自律)、覆盖广泛(覆盖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凸显特色(特色旅游项目制定标准)的旅游业标准化体系。
2.重点落实旅游标准实施,开拓创新标准运行机制
旅游标准的实施是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关键,在开展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中,遴选旅游标准化工作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市)区、旅游企业作为试点,通过宣传、培训、监督、指导等措施,加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实施力度,扩大标准化的实施范围和影响力。通过开展旅游标准化的试点示范工作,树立标杆,以点带面,带动旅游行业严格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规范服务行为。
3.培育旅游行业服务品牌,实施标准化示范工程
旅游标准化相关部门要坚持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抓手,以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旅游满意度为目的,创建一批运作规范、管理先进、服务优质的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将旅游标准化示范工程作为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的突破点,着力培育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名牌企业,促进旅游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4.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地方特色标准
依据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和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旅游标准化相关部门应及时完善现有的各类旅游标准,加快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标准,不断拓展旅游标准覆盖领域。重点加强休闲、度假、生态、乡村游等旅游产品以及特种旅游和旅游商品等标准的制定工作,对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各类标准等以及各类旅游业要素系统进行分类细化。
5.增强城市旅游服务功能,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旅游标准化相关部门要通过旅游标准化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投入,加快旅游服务设施的升级和完善。另外,要加强城市的旅游服务功能,从软件网络等方面加强建设,推动旅游信息化网络体系的建设,有效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旅游标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标准管理的科学性和动态性,标准推广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6.开展旅游标准实施评价,建立监管评估机制
[关键词] 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三江旅游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4-0065-03
Abstract: With the booming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ourism standards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a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tourism standardization in minority regions. The standardization contents cover tourist service facilities, service foundation, management, sanitary safet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egislation for strengthening tourism development in minority regions. Problems for implementing tourism standards in the Dong minority region in Sanjiang region, Guangxi province, include backward infrastructure, difficult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ization strategy, and insufficient talent. The tourism standardization in Sanjiang region could be enhanced by guiding the building of standard brands with characteristics in pilot areas, carrying out inside and outside synchronization strategy, and invest more in building a talent pool for tourism standardization.
Key words: minority region, tourism standardization, tourism in Sanjiang region
一、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的背景
旅游标准化是针对旅游行业的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活动过程中的重复性事物和一般性概念,通过制定规范和标准、贯彻实施规范和标准,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从而促进行业运行的有序性、旅游经营的规范性和服务质量的稳定性。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是针对民族地区特有的民族性和独特性制定的认证体系。旅游标准化是旅游行业各工作的重要部分。
自1987年我国首次出台星级饭店评估标准以来,我国已经颁布了近30项旅游标准,是世界上制定和颁布旅游标准较多的国家。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标准制定工作呈现加速趋势,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实施。旅游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技术性依据,对实施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提供参考价值。
随着我国旅游业快速蓬勃发展,民族地区旅游因其集民族性、异域性、神秘性、资源独特性、休闲性和文化体验性于一体,逐渐成为旅游新热点,一些民族旅游先发地区已经建立起完善的民族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具备了提供便利旅游服务的能力,向游客呈现独具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这些地区的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为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的内容
(一)民族地区旅游服务设施标准化
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的基本内容包括民族旅游住宿设施标准、旅游餐饮设施标准、交通设施标准和旅游社区服务设施标准。这些基本的旅游服务设施应该严格按照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执行,基础旅游服务设施是旅游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标准化工作是民族地区旅游得以跨越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加强民族地区旅游的立法工作
标准化的前提是要加强立法工作。我国旅游立法工作起步较晚,法律体系不健全,而民族地区旅游作为新兴旅游热点,其立法工作更是存在很大的空缺。民族旅游地区一般地处偏远,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给民族地区制定相应的法规带来了一些困难。针对民族地区的特性,可以先从民族旅游先发地区的立法工作入手,通过不断地制定和充实民族地区旅游法规的内容逐步形成国家民族地区旅游法规。
(三)民族旅游服务基础标准化
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应为民族旅游基础服务标准提供指导作用,民族旅游服务标准化的制定应为民族地区旅游者提供信息服务的指南和标准的内容及样式,规范民族旅游服务工作。民族地区旅游服务基础标准应通过制定民族地区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的方式为民族旅游标准化之路指明道路,工作指南应该明确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实施的方针和目的,具体提出的实施步骤和重点难点,还要注意在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工作步调一致地顺利开展。对民族地区旅游服务标准化进行分类,促进民族旅游有针对性、高效地开展。
(四)民族地^旅游管理标准化
民族地区旅游管理的标准化应该以民族旅游服务组织为基本单位进行。民族旅游管理标准化是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的重要内容,其实现对于提高民族地区旅游组织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地区旅游管理标准化的关键在于不断接受和创新现代管理思想,对民族地区旅游服务组织管理中的服务运营策略规划、服务流程管理和顾客信息管理等做出规定,提高民族地区对旅游的管理水平,保障民族地区旅游有序开展。
(五)民族地区服务卫生安全标准化
民族旅游以民族地区为主要活动场所,所处环境卫生条件相对较差,这对民族地区旅游卫生安全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民族地区旅游卫生安全标准化包含住宿卫生标准、餐饮卫生安全标准、饮用水安全卫生、环境卫生安全等。民族地区服务卫生安全标准化是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的重要内容,将极大提高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六)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标准化
开展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认证工作是发展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有效途径。民族旅游生态环境标准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通过制定民族地区生态旅游标准来确定生态旅游的政策框架、原则和行为准则。民族生态旅游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为首要前提,因此需要建立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实施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的意义
旅游标准化促使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稳定和高质量的旅游产品,为各类旅游企业提供了发展方向和竞争依据。随着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展开,极大地促进我国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旅游景区的开发,完善了旅游基础功能,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使旅游业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而民族地区一般处于我国较为偏僻落后的地区,旅游标准化发展时间短,建设程度不高,面临着设施设备不完善、管理和服务不到位、开发和保护不力等诸多问题,因此实施旅游标准化是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迫切要求。
民族地区旅游不同于城市旅游或者其他发展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大多数的民族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旅游管理混乱、服务水平低下,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质量难以保证。民族地区旅游交通、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发展程度低,从根本上制约了民族地区旅游质量的提高。随着民族地区旅游的不断发展,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资源都需要建立标准化认证制度去保护。长期以来。民族地区旅游经营者、旅游组织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市场秩序混乱,因此民族地区实施旅游标准化刻不容缓。
同我国其他旅游标准化实施过程一样,通过国家或行业组织制定相应的旅游标准体系,通过国家部门、行业监管、企业自律及社会监督多管齐下,严格执行,将有助于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提高旅游管理质量和旅游服务水平,保护民族地区的独特性。这将极大地提高民族地区的旅游素质,从根本上打破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瓶颈。与其他旅游标准化不同的是,因为民族地区的地域性和民族资源独特性,其旅游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大大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因此研究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三江地区旅游标准化研究现状
(一)三江基本概况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处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三省坡南麓,总面积为2454平方公里,境内有浔江、榕江和苗江三条大河,距柳州、桂林和怀化三市分别为203公里、167公里和230公里。这里是大桂林、黔东南和湘西三个旅游圈的重要节点,是湘、黔、桂三省(区)交通枢纽,是侗族地区的东南门户。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全国五个侗族自治县中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也是广西唯一的侗族县,县内居住着除侗族以外的汉、苗、瑶、壮等民族。三江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极富民族特色。其侗族大歌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和侗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江还被评为“世界桥楼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三江农民画、风雨桥、鼓楼颇受欢迎。
经过20年的发展,三江旅游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全县拥有程阳八寨、县城大侗寨与丹洲三个国家AAAA景区,丹洲石门冲、林溪冠洞为国家AAA景区。2008年,三江县被评为“广西优秀旅游县”。2011年起,三江将县城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三江创建成全国旅游标准化省级示范县、广西休闲旅游目的地,三江当前正致力打造桂湘黔民族旅游集散地、中国民族旅游目的地、中国旅游强县。
(二)三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三江县立足本土特色、脚踏实地,深入挖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抓住“入选广西首批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名单”的机遇,将本土旅游产业与特色文化、特色农业、特色建筑、特色生态发展相结合,从而推出了“多耶节”、“冠洞百家宴”、“坐妹”、“梅林大歌节”等具有民族风情特色的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据统计,三江县旅游总人数从2010年的112.3万人次升至2015年的505.28万人次,社会旅游总收入从2010年的4.09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30.07亿元,首次突破30亿元大关。其中,仅2015年1月-10月,三江侗族自治县共接待游客423.8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7%、65%。
随着三江旅游逐渐走上正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令人堪忧。三江县城基础设施不完善,县城景区规划不合理,杂乱无章,商贩摊贩随意停靠,影响景区视觉效果,景区周围房屋参差不齐,“脏、乱、差”现象严重。许多建筑年久失修,保护不到位,且有明显的人为破坏迹象。旅游产品商业化严重,缺乏独特的文化特色。
(三)三江旅游标准化研究现状
三江县自2011年12月启动“全国旅游标准化省级示范县”,并在2014年9月正式被国家旅游局确认为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县。三江县以“创旅游名县”为目标,按照“大融合、大提升、大推介”的思路,坚持“全县创标、景区创A、酒店创星、服务创优、管理创新、产业创效”的工作方针,严格按照旅游标准化要求落实各类标准,规范城区景区整改建设,完善旅游服务整改建设。并且,成立了“创标”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专职工作人员,全面负责“创标”工作,制定出台了《自治县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自治县旅游标准化管理办法》《自治县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工作任务表》等服务“创标”工作的系列文件,同时投入1200多万元完成了《自治县旅游业标准规划》《自治县旅游总体规划(修编)》《“百里侗乡”乡村休闲旅游带规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三江围绕“商、养、学、闲、情、奇”六大旅游发展要素,坚持项目驱动战略,将旅游项目与城市建设和生态农业发展融合推进,全力打造“特色旅游+生态农业+特色城建”融合发展的大旅游格局,策划建设了三江鼓楼、侗乡鸟巢、三江风雨桥、月亮街等极具侗族特色的地标建筑群;启动实施了程阳八寨景区5A提升、侗族文化提升、鸟巢“百千万”工程、县城游客集散中心、三江南站游客集散中心、三江湾休闲养生区、侗寨人家等项目;增设旅游交通指示牌25块,旅游标识标牌224块;新建旅游厕所5座,改造升级18座;成功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自治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1个。在品牌建设方面,立足民族资源优势,举全县之力,打造“千年侗寨梦萦三江”旅游品牌,以品牌创建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同时,三江还依托贵广铁路的路网布局,加强与“大桂林”“珠三角”大旅游圈的合作,积极做好宣传推介工作,助推产业发展,旅游业呈良好发展态势。
五、三江旅游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硬件设施滞后
三江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对于旅游可进入性来说,交通不便制约着广大游客前来参观游览的脚步。旅游发展,交通先行,旅游对于交通的依赖性可见一斑。然而通往三江的交通并不便利。三江县城距离桂林两江国际机场150km,枝柳铁路南北贯穿,209国道和321国道在境内交汇,水运由融江达柳州市,交通网络分布松散,并且路况差强人意,因而可进入性并不强。例如,从南宁市到三江侗族自治县,路程400公里左右,由高速公路途径柳州市需要3个多小时;柳州市至三江县距离200多公里,乘车却近4个小时,并且县城境内各旅游景区间的路况较差,降低了游客的旅游满意度,直接制约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标准化战略实施困难
我国民族地区旅游在上世纪80年代起步,因其民族性、异域性、资源独特性、神秘性和休闲性逐渐受到旅游者的推崇,但就目前看,民族旅游标准无论是在学术还是实践上都很难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民族旅游标准化最早在贵州实行,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试点,期间也制定了一系列标准文件,但内容笼统,可操作性不强。三江县民族旅游标准在2011年起步,相关指导文件不多,可参照对象也缺乏,短短几年在标准化道路上逐步探索,难以找到一条独特的创新之路。
(三)旅游标准化人才缺乏
旅游标准化的制订和执行需要人才的参与,从大的趋势看,我国专门从事旅游标准化的人才少之又少,旅游标准化工作主要由一批兼职队伍完成。他们主要来自政府和科研事业单位,缺少真正实地接触旅游产业的实践经验,对旅游标准化的核心和内容难以准确把握,这就直接导致了旅游标准化制订、实施和监督质量的低下。三江县情r也难以逃脱这个局面,旅游人才需求量大,但缺口也大,尤其缺乏中高层次的专业旅游人才,这使三江县丰富的民族旅游资源难以得到充分的挖掘,旅游标准化制订、执行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六、三江旅游标准化建设的途径
(一)指导试点,打造特色标准化品牌
三江县旅游标准化试点涵盖了旅游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娱乐场所、旅游餐馆、旅游交通等旅游单位,可从中选择民族旅游标准化基础较好的企业或旅游事业单位开展试点工作,期间辅以专业指导和适量投资,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旅游标准化培训,打造独具特色的标准化品牌,以点带面,扩大标准化对旅游各个层面的影响力,从而带动整个三江县的民族旅游标准化建设工作的进行。
(二)实施“内外同步”战略
实施“内外同步”战略,就是要结合国内外民族旅游标准化细则和研究成果,将眼光放远至国际平台,参照国际化旅游标准组织,制定出具有国际化水平、同时又具有三江本身特色的旅游标准。对内,组织标准化人才到四川、贵州、云南民族村等标准化试点参观,并与当地工作人员交流学习,体会心得;对外,学习借鉴国外民族旅游标准化的先进经验,邀请国外先进旅游企业、旅游管理机构和旅游标准化专家,共同交流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标准化理论,从而推动三江民族旅游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旅游标准化人才的培养
落实旅游标准化工作,需要大量的旅游人才。自三江县开展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及程阳景区创5A景区工作以来,三江县职校三江旅游培训的唯一单位。从长远发展看,这是远远不够的。三江县不仅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参与旅游标准化研究和建设人才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全面的培训,如成立专家小组,邀请国内外旅游标准化专业人才开展讲座、课程培训等,同时还应成立旅游标准化专家队伍。
[参 考 文 献]
[1]周永博,谢雨萍,李肇荣.乡村旅游标准化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5-10+16
[2]吴忠军,韦俊峰,王佳果.民族旅游标准化建设探讨[J].标准科学,2015(3):20-24
[3]李江虹,陈思嘉.广东省旅游标准化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标准导报,2012(9):21-22+26
[4]陈颖,张思寻.成都市旅游标准化现状及发展对策实证研究――以成都“国色天香”为例[J].城市旅游规划,2015(4):124-125
[5]林筱颖.广西民俗旅游资源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J].柳州师专学报,2013(12):1-4
[6]林筱颖.贵广高铁对广西三江县民族旅游发展的影响分析[J].柳州师专学报,2014(10):48-53
[7]肖丽娜.三江旅游状况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7(1):148-149,168
为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把旅游业
培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总体目标,以旅游标准体系建设和旅游标准推广为抓手,全面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培育更多旅游产业品牌,提升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和旅游产业素质,提高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我市旅游业发展转型升级,为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作出贡献。
二、总体目标
构建特色并与国际接轨的地方旅游标准体系,加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实施力度和实施范围,促进全市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和旅游市场秩序规范,引导全市旅游企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培育一批旅游品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增强城市旅游服务功能,优化旅游产业素质,提高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升游客满意度,成功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
三、主要任务
按照《河南省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办法》和《全省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安排》,结合我市实际,突出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健全旅游标准化体系。根据我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制定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和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构建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形成覆盖“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及城市服务功能的地方标准和服务规范。
(二)组织旅游标准实施。在全市大力开展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遴选旅游标准化工作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市)区、旅游企业作为试点,通过宣传、培训、监督、指导等措施,加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实施力度,扩大标准化的实施范围和影响力,通过开展旅游标准化的试点、示范工作,树立标杆,以点带面,带动全市旅游行业严格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规范服务行为。
(三)培育旅游行业服务品牌。坚持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抓手,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旅游满意度为目的,创建一批运作规范、管理先进、服务优质的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着力培育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名牌企业,进一步叫响“服务”品牌。
(四)完善旅游产品体系。突出“太极故里”、“山水”两大品牌,加快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月山寺)、太极拳、黄河(嘉应观)、妙乐寺、韩园、圆融寺、药王庙、影视城等十大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围绕打造南太行国家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推动文化旅游与工业、农业、体育、医疗保健、科技、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演艺节目、精品剧目、数字动漫、七贤茶酒、绞胎瓷等文化旅游商品,构建内容丰富、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加快观光游向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保健养生游转变,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五)增强城市旅游服务功能。通过旅游标准化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投入,加快旅游服务设施的升级和完善。重点加强旅游交通、导向标识等旅游交通路网建设、加强“智慧旅游城市”等旅游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构建完善我市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六)开展旅游标准实施评价。积极探索建立旅游标准化创建活动效果评价模式,将制定标准和效果评定结合起来,加强标准实施的督导检查,并实施奖惩机制,促进标准实施、服务质量提高和经济效益增长的有机统一。
四、责任分工
市委宣传部负责标准化创建工作的新闻宣传工作。
市民族宗教局负责全市被列入旅游景区(点)的宗教活动场所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结合标准化创建工作,负责全市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有关政策措施的协调推进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标准化创建工作的专项经费预算,保证创建工作的需要。
市商务局负责指导各县(市)区购物商场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做好移动互联网旅游服务工程建设工作,提升市旅游业的信息化程度。
市民政局负责城市道路标牌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旅游局负责全市旅游标准化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整体推进工作,指导各县(市)区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标准化创建工作中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宣贯培训推广,监督各项标准的实施,做好旅游名牌、质量奖的培育工作。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城市道路建设等旅游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出租车、旅游客运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农业局负责乡村旅游业态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林业局负责全市森林公园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文化新闻出版局负责全市文化娱乐业态和文物景点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体育局负责体育旅游业态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配合市相关部门做好旅游市场的规范检查工作。
市公安局负责城市交通标牌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统计局负责为标准化创建工作提供有关数据。
市园林绿化管理局负责公园、街区绿化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城市管理局负责城市公共厕所和环境卫生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火车站负责火车站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各县(市)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本辖区内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咨询中心、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餐馆、社会旅馆、快捷酒店、购物商场、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农家宾馆等单位的标准化推进工作。其他相关单位,按照各自职能积极配合创建工作。
五、工作步骤
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工作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一)启动阶段(2012年7月至8月)
根据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工作的要求,组织专题调研,提出工作方案,细化创建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分工,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引导全社会支持创建、参与创建。
1.研究制定《市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河南省旅游标准化试点地区评估表》任务分解和《市旅游标准化试点县(市)区评估表》、《市旅游标准化试点企业评估表》,进行责任分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收集、编印旅游标准化资料汇编;
3.与各县(市)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和各相关部门签订《市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目标责任承诺书》;
4.设立专门的办公场所,抽调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创建工作;
5.开展旅游标准化调研工作。进行旅游服务质量调查,全面了解旅游服务质量状况和旅游标准化工作情况,梳理旅游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的措施;
6.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抓好标准学习和宣传发动,确定试点单位;
7.各新闻媒体开辟“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专栏,营造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8.各县(市)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和各责任单位依据本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于8月30日前报市创建办建档。(电话:3569652)
(二)实施阶段(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
根据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责任分工的要求,各级各责任部门和单位,结合各自职责,逐项抓好落实,做到阶段性工作与整体创建活动有机结合,既分工又协作,增强创建实效。采取专项督查、群众评议、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办法,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做好整改。
1.研究制定《市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和《市旅游标准体系表》,并组织实施。
2.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抓好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加强“智慧旅游城市”旅游信息化系统建设,完善旅游标准化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快速便捷的公共信息服务;加强城区导向及旅游标志系统建设,完善旅游标志系统,实现行政区域内主要道路及重点景区的标准化导向信息系统全面覆盖。
3.开展旅游标准宣贯培训。旅游及相关行业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旅游标准宣贯培训,引导和督促旅游企业及相关单位严格执行已经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4.建立健全旅游标准化体系。围绕“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依据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总体安排和旅游新业态的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组织制订具有特色的旅游服务地方标准和服务规范,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标准体系框架。
5.制定完善旅游企业标准。各旅游企业要组建标准化技术队伍,研究制定符合本企业特点的标准体系。各主管部门指导鼓励旅游企业贯彻实施各项旅游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6.组织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和推广。按照创建工作任务,督导各试点单位制定试点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落实各项措施,对照试点评分标准开展创建、自检工作。并通过工作简报等形式,及时向市创建办报送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总结试点经验,并在全市进行推广。同时,强化试点进程跟踪督查,分阶段提出要求,及时通报试点情况,推动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7.进行旅游标准实施评价。在试点过程中加强对标准实施情况的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修订标准的建议,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在对标准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中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和服务质量。
8.加强旅游标准化工作宣传。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站等媒体全方位宣传报道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在城市主要街道、旅游景区和社区等场所设置公益宣传牌,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标准化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三)评估阶段(2013年9月至10月)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对照考核标准,积极查漏补缺,进一步提升软件水平和硬件质量,确保考核评估一次通过。
1.做好试点中期评估工作。依据《河南省旅游标准化试点地区评估表》,掌握评估内容,在旅游标准化试点中期,迎接省旅游主管部门组织旅游标准化专家对我市进行中期评估,接受上级对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指导。
2.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创建自查。按照《河南省旅游标准化试点地区评估表》内容进行自查,自查合格后,向省旅游局提出正式评估申请。
(四)迎检阶段(2013年10月至11月)
试点工作期满,制定迎检方案,在巩固发展试点创建工作成果的同时,做好迎接省旅游局对我市旅游标准化试点现场评估工作。
(五)总结阶段(2013年12月)
各县(市)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及时总结旅游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果,推广成功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持续完善各项标准,不断改进旅游企业的管理和服务。适时召开全市旅游标准化推进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对在标准化推进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实施表彰奖励。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全市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工作任务,把握工作标准,掌握工作进度,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将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定期督导检查,促进任务落实。各县(市)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和各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抽调精干人员成立相应创建工作机构,制定创建方案,明确创建任务,落实创建责任,确保工作完成。
(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旅游标准化建设和试点工作是一项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功能、环境提升、服务品质等领域。各县(市)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及各相关部门要按照“统一领导、部门负责、条块结合、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通力协作,上下联动,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强力推进全市旅游标准化建设,确保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为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总体目标,以旅游标准体系建设和旅游标准推广为抓手,全面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培育更多旅游产业品牌,提升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和旅游产业素质,提高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我市旅游业发展转型升级,为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作出贡献。
二、总体目标
构建______特色并与国际接轨的地方旅游标准体系,加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实施力度和实施范围,促进全市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和旅游市场秩序规范,引导全市旅游企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培育一批旅游品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增强城市旅游服务功能,优化旅游产业素质,提高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升游客满意度,成功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
三、主要任务
按照《河南省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办法》和《全省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安排》,结合我市实际,突出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健全旅游标准化体系。根据我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制定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和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构建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形成覆盖“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及城市服务功能的地方标准和服务规范。
(二)组织旅游标准实施。在全市大力开展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遴选旅游标准化工作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市)区、旅游企业作为试点,通过宣传、培训、监督、指导等措施,加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实施力度,扩大标准化的实施范围和影响力,通过开展旅游标准化的试点、示范工作,树立标杆,以点带面,带动全市旅游行业严格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规范服务行为。
(三)培育旅游行业服务品牌。坚持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抓手,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______旅游满意度为目的,创建一批运作规范、管理先进、服务优质的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着力培育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名牌企业,进一步叫响“______服务”品牌。
(四)完善旅游产品体系。突出“太极故里”、“山水______”两大品牌,加快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月山寺)、太极拳、黄河(嘉应观)、妙乐寺、韩园、圆融寺、药王庙、影视城等十大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围绕打造南太行国家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推动文化旅游与工业、农业、体育、医疗保健、科技、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演艺节目、精品剧目、数字动漫、七贤茶酒、绞胎瓷等文化旅游商品,构建内容丰富、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加快观光游向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保健养生游转变,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五)增强城市旅游服务功能。通过旅游标准化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投入,加快旅游服务设施的升级和完善。重点加强旅游交通、导向标识等旅游交通路网建设、加强“智慧旅游城市”等旅游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构建完善我市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六)开展旅游标准实施评价。积极探索建立旅游标准化创建活动效果评价模式,将制定标准和效果评定结合起来,加强标准实施的督导检查,并实施奖惩机制,促进标准实施、服务质量提高和经济效益增长的有机统一。
四、责任分工
市委宣传部负责标准化创建工作的新闻宣传工作。
市民族宗教局负责全市被列入旅游景区(点)的宗教活动场所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结合标准化创建工作,负责全市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有关政策措施的协调推进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标准化创建工作的专项经费预算,保证创建工作的需要。
市商务局负责指导各县(市)区购物商场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做好移动互联网旅游服务工程建设工作,提升______市旅游业的信息化程度。
市民政局负责城市道路标牌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旅游局负责全市旅游标准化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整体推进工作,指导各县(市)区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标准化创建工作中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宣贯培训推广,监督各项标准的实施,做好旅游名牌、质量奖的培育工作。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城市道路建设等旅游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 交通运输局负责出租车、旅游客运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农业局负责乡村旅游业态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林业局负责全市森林公园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文化新闻出版局负责全市文化娱乐业态和文物景点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体育局负责体育旅游业态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配合市相关部门做好旅游市场的规范检查工作。
市公安局负责城市交通标牌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统计局负责为标准化创建工作提供有关数据。
市园林绿化管理局负责公园、街区绿化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城市管理局负责城市公共厕所和环境卫生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______火车站负责火车站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各县(市)区政府、______新区管委会负责本辖区内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咨询中心、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餐馆、社会旅馆、快捷酒店、购物商场、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农家宾馆等单位的标准化推进工作。
其他相关单位,按照各自职能积极配合创建工作。
五、工作步骤
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工作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一)启动阶段(20__年7月至8月)
根据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工作的要求,组织专题调研,提出工作方案,细化创建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分工,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引导全社会支持创建、参与创建。
1. 研究制定《______市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河南省旅游标准化试点地区评估表》任务分解和《______市旅游标准化试点县(市)区评估表》、《______市旅游标准化试点企业评估表》,进行责任分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 收集、编印旅游标准化资料汇编;
3. 与各县(市)区政府、______新区管委会和各相关部门签订《______市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目标责任承诺书》;
4. 设立专门的办公场所,抽调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创建工作;
5. 开展旅游标准化调研工作。进行旅游服务质量调查,全面了解旅游服务质量状况和旅游标准化工作情况,梳理旅游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的措施;
6. 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抓好标准学习和宣传发动,确定试点单位;
7. 各新闻媒体开辟“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专栏,营造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8. 各县(市)区政府、______新区管委会和各责任单位依据本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于8月30日前报市创建办建档。(电话:3569652)
(二)实施阶段(20__年9月至2013年8月)
根据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责任分工的要求,各级各责任部门和单位,结合各自职责,逐项抓好落实,做到阶段性工作与整体创建活动有机结合,既分工又协作,增强创建实效。采取专项督查、群众评议、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办法,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做好整改。
1. 研究制定《______市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和《______市旅游标准体系表》,并组织实施。
2. 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抓好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加强“智慧旅游城市”旅游信息化系统建设,完善旅游标准化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快速便捷的公共信息服务;加强城区导向及旅游标志系统建设,完善旅游标志系统,实现行政区域内主要道路及重点景区的标准化导向信息系统全面覆盖。
3. 开展旅游标准宣贯培训。旅游及相关行业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旅游标准宣贯培训,引导和督促旅游企业及相关单位严格执行已经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4. 建立健全旅游标准化体系。围绕“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依据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总体安排和旅游新业态的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组织制订具有______特色的旅游服务地方标准和服务规范,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标准体系框架。
5. 制定完善旅游企业标准。各旅游企业要组建标准化技术队伍,研究制定符合本企业特点的标准体系。各主管部门指导鼓励旅游企业贯彻实施各项旅游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6. 组织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和推广。按照创建工作任务,督导各试点单位制定试点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落实各项措施,对照试点评分标准开展创建、自检工作。并通过工作简报等形式,及时向市创建办报送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总结试点经验,并在全市进行推广。同时,强化试点进程跟踪督查,分阶段提出要求,及时通报试点情况,推动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7. 进行旅游标准实施评价。在试点过程中加强对标准实施情况的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修订标准的建议,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在对标准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中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和服务质量。
8. 加强旅游标准化工作宣传。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站等媒体全方位宣传报道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在城市主要街道、旅游 景区和社区等场所设置公益宣传牌,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标准化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三)评估阶段(2013年9月至10月)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对照考核标准,积极查漏补缺,进一步提升软件水平和硬件质量,确保考核评估一次通过。
1. 做好试点中期评估工作。依据《河南省旅游标准化试点地区评估表》,掌握评估内容,在旅游标准化试点中期,迎接省旅游主管部门组织旅游标准化专家对我市进行中期评估,接受上级对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指导。
2. 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创建自查。按照《河南省旅游标准化试点地区评估表》内容进行自查,自查合格后,向省旅游局提出正式评估申请。
(四)迎检阶段(2013年10月至11月)
试点工作期满,制定迎检方案,在巩固发展试点创建工作成果的同时,做好迎接省旅游局对我市旅游标准化试点现场评估工作。
(五)总结阶段(2013年12月)
各县(市)区政府、______新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及时总结旅游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果,推广成功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持续完善各项标准,不断改进旅游企业的管理和服务。适时召开全市旅游标准化推进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对在标准化推进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实施表彰奖励。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全市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工作任务,把握工作标准,掌握工作进度,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将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定期督导检查,促进任务落实。各县(市)区政府、______新区管委会和各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抽调精干人员成立相应创建工作机构,制定创建方案,明确创建任务,落实创建责任,确保工作完成。
(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旅游标准化建设和试点工作是一项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功能、环境提升、服务品质等领域。各县(市)区政府、______新区管委会及各相关部门要按照“统一领导、部门负责、条块结合、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通力协作,上下联动,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强力推进全市旅游标准化建设,确保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