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生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范文

时间:2023-09-18 17:27:51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生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中生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第1篇

[关键词] 学生 心理特点 发现式教学法 教学模式 教师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从新课程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

我们的教学就是要使教学内容的输出与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达到最佳“匹配”,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教师的指导处于“共振”状态,这样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因此,有必要研究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年的初期,跟初中阶段比较在心理,生理上更趋成熟。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强烈、记忆清晰。其智力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观察水平不断提高。能够初步地独立发现事物的本质及各个主要细节,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但在观察时,往往存在程序不恰当,过早下结论的缺点。

2.注意力较稳定且持久,能把注意力集中并稳定在那些毫无直接兴趣而又具有直接意义的比较抽象的学习上。对难度不大的理论推理较感兴趣。适当难度的问题能激发他们向更深的知识探求。

3.对死记硬背的方法感到厌烦,会寻求良好的记忆方法。具有初步归纳重点知识,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对“保姆式”呆板的教学方法不感兴趣。

4.抽象逻辑水平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不轻信,不盲从,对各种问题能谈出自己经过思考后的见解。但往往存在主观性、片面性、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对经过自己思考后而得出的见解,往往固执己见,不易改变。

根据这些特点,有必要整理出一套在系统地传授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有利于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进行主动学习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体系。

二、着重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发现式教学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新课程的特点,我觉得发现式教学法较能适应高中生心理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使学生在未知的境界里,自己去求发现,从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

发现式教学从整个教学过程看可分为:(1)教师提出课题;(2)学生通过动脑来探讨解决的方式;(3)通过学生自己概括、推理而得出结论;(4)教师取得反馈来检查教学效果这四个主要环节。

在尝试发现式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教学模式:

1.实验式发现法。对于本源性知识或来源于实验的派生性知识,如物体的平衡条件,主电路欧姆定律,楞次定律等内容,较适用于实验式发现法。通过教师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有所根据的猜想和设计,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2.观察式发现法。对一些较复杂,在学生头脑中易受直观错觉干扰的概念和规律,如惯性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以及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内容,可采用观察式发现法。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通过认真、有系统地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经过自己的思考,讨论进而突出本质、摈弃非本质的东西,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

3.讨论式发现法。对于派生性知识或学习内容超过学生理解能力的知识,如电位等内容,可用讨论式发现法。让学生在教师周密设计的情景中,根据平时已学过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在教师适当指导下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得出结论。

4.自学式发现法。对课本内容意义丰富,语言生动,容易为学生掌握的知识可以由教师提出阅读提纲,学生在课堂中认真阅读课文,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自学的时间里,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地学习,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返回看,遇到旧知识不清楚,还可以翻到前面去复习。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听课中由于疏忽,疑问等原因造成学习的障碍。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困难之所在,教师再给予指导,从而获得实际的帮助。

发现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应该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该穿行,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正确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思维,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材。

三、发现式教学中教师指导的份量

让学生在自己发现中学习,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发现式教学以教师指导份量的多少可分教师高组织,学生低参加和教师低组织、学生高参加二种形式。究竟采用那种方法为好呢?

我在高一年级对不同气质的学生进行分组跟踪实验中发现:具有热情好动,动作敏捷,情感难于自我控制的属于胆汁质,多血质型的学生,他们思想活泼,善于探索,勇于追求。对于这种类型的学生,老师指导份量宜少,而由他们自己去在发现中获得知识,效果较好。而具有好静,动作迟缓,情感发生慢的粘液质,抑郁质型的学生,他们思想不够灵活,学习态度拘谨。对于这种类型学生,则以教师高组织,学生低参加为好,并且指导得越周密,成绩越优良。

四、检验教学效果的目标和方法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如何,主要是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取得。评定发现式教学效果的标准,我认为主要是看能否达到以下五个指标:(1)学习成绩的提高;(2)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3)自学能力的成长;(4)能力的迁移;(5)学科的全面发展。

取得反馈信息的方法,我们做了如下一些改革尝试:

1.课堂提问。如果在评定教学效果时,单靠提问个别学生来取得反馈信息,则测量可能受到偶然取样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影响测量的信度。为及时统计多数学生反馈信息,每学完一个课题后,给出一组有4个答案的选择题,根据学生举手的情况来统计反馈信息。

2.作业评定。由于高中生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强,具有一定分析和判断能力,因此,可以把作业评定权交给学生自己。每次课上让几个学生讲上次课作业思路、方法,让大家自己知道错误所在,并得以矫正。而教师的批改着重放在发现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

3.考试方法。传统的考试采用求同思维的方法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和保留,它是同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相适应,无法评价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在评价发现式教学效果的考试中,我们除保留部份传统的求同思维的方法外,增加了:(1)采用求异思维的小论文形式考题来评价学生是否善于运用自己的思考和思考能力所达到的程度。(2)采用学生未学过知识为内容的课本或科普小文章,通过学生认真阅读后回答问题,借以评价学生阅读、自学能力。(3)采用告诉学生题目的物理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组织实验能力、操作技能和得出结论的方法。

通过我们的摸索和尝试,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成绩普遍提高。特别值得庆幸的是,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能力等方面迈出可喜一步。

教学理论丰富多彩,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笔者认为,遵循教育规律、改革教学方法是做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三明市教师进修学院编.现代教育理论选介.1997,3.

[2]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0,10.

第2篇

关键词:班主任;角色扮演;高中阶段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128-01

一、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急速膨胀,开始树立个人价值观。随着生活经验和学习认知的共同提高,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开始摆脱幼嫩的少年阶段,向成熟的青年阶段转变。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学生学会主动地了解个体意识,培养强烈的自尊心,开始独立地归纳出比较客观的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探究和自我监督等评价成果,并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去丰富知识经验,从而构建出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情愫波动性强,理性与感性的不平衡。关注成绩、留意人际关系和处理师生问题等都是高中生不得不考虑的事情。虽然学生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学习和生活中的潜在压力经常会给学生带来很多身心上的负担。当学生面临情感问题时无法合理处理好理性和感性认识时,就容易出现缺乏理智、情绪波动等强烈的不平衡表现,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

3.反抗冲动因人而异,独立意识急速构建。高中生虽然开始学会真心尊重教师、父母等长辈,有意识地减少产生矛盾的次数,然而,由于学生的独立意识快速发展,往往都会尝试在学习和生活中锻炼自己的独立性,从而构建独特的“自我”核心。客观上,每个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会有所差别。因此,当学生无法衡量好理性与感性时,就容易做出不同程度的反抗行为。

二、高中班主任处理学生矛盾时面临的困境

1.班主任无法平衡好多种角色。在日常班级教学和管理中,班主任一方面要关注班级的整体班风、学习氛围和思想熏陶,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可能潜在的心理困惑和情绪起伏等。因此,班主任经常需要身兼数职:某一学习科目的日常教学者、主持班级氛围的辅导管理员和细心关注学生心理的咨询师等。在日常的管理和教学中,教师通常要承担来自学校和家长等多方面的潜在压力,因此,大部分担任班主任的高中教师就很容易形成“提高班级整体成绩”、“提升某班级在年级中的排名”或者“成绩是衡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根本依据”等错误想法。当教师在无意识中形成传统愚昧的观念时,在面对不同学生时就会有不同的教学热情和处理态度,从而使学生产生“教师有偏见”等不良想法。

2.学生维护独立性所产生的抵触心态。在高中教学阶段中,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发展水平的重要分水岭。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发展趋势,总体可以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自信型;困惑型;放弃型。(1)自信型。虽然自信型的学生一般自主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秀,但情愫敏感程度较强的学生如果无法把握好“自信”和“自负”两个定义,就容易在家长和教师的过分包容下做出不合理的情绪化行为,借此来表达精神上的反抗精神。(2)困惑型。困惑型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多处于中等水平,被动性强。在日常学习中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所以可能会出现沉默或不愿意负担责任等情况。当类似行为长时间持续时,就容易使学生产生精神上的恶性循环,形成“沉默”或“过于被动”的抵触行为。(3)放弃型。放弃型的学生学习分数过低,主动性严重缺乏。当学生无法合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时,外界的舆论和学生的自卑很大程度会使学生产生“没面子”等错误认知,从而报复性地对教师的日常教学产生厌倦感,有意或无意地进行自暴自弃。

三、班主任处理高中生心理素质的应对策略

1.以身作则熏陶良好班风,合理把握“刚”与“柔”的平衡。班主任是作为高中教师中的代表,如果在日常工作中忽视自己的职业素质,在学生面前出现一些不负责任或者过分偏心等不良表现,就可能会使学生形成不同程度的叛逆心态,造成学生与班主任抗衡的僵局。因此,班主任应该有意识地注意计划、调整和反思自己的日常工作,处理好自己在不同场合中配对的不同角色,及时调节教学目的和管理心态,在班级中发挥出表率作用。班主任要学会开拓视野,从全局去考虑问题。当班主任需要处理班级问题时,就要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等,灵活衡量事情的轻与重,合理把握好处理手段的韧性和柔性,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偏于一隅等狭隘行为的出现。

2.多视觉挖掘学生潜能,合理培养“双性”人才。班主任不仅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而且要在课内和课外中观察不同学生的优缺点,挖掘学生的潜在才能等,学会在不同角度中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潜能。班主任要时刻观察不同学生的背景、性格和特长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学生开展不同方向的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意识地结合自身特点去培养一些“双性化”的竞争优势,例如使男性在自信的基础中学习女生的细心,让女性在温柔的前提下建立男生大度的气质等,从而促进男女学生的身心发展。

3.合理建立班级监督,增强学生价值观的构建。在高中阶段中的,班级是一个大集体。如果班主任能够合理地设立“班级争取年级中‘优良班风’的荣誉称号”等类似的发展目的,就能在很大程度中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遵守班级的相关监督机制,促进学生从“自律”开始向“帮助他人”转变,提高班级的综合水平。当班级能够形成良好风气时,学生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心灵熏陶。班级的耳濡目染往往会通过不同途径促进学生学会认识自我,挖掘和构建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然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去作为实现目标的桥梁。

参考文献:

[1]罗小庆,国胜明,朱刚.高中班主任管理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2,(12).

第3篇

论文摘 要:由于年龄逐渐增长,高中女生的心理特点发生很大的变化。在高中综合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众多。权衡考虑来说,主要有主、客两方面因素。同时,主、客观因素相辅相成,集中在主观因素方面起重要作用,并最大限度地通过女生的心里活动特点表现出来。

一、体育活动中高中女生的心理特点

1.深刻而稳定的女生动机

针对高中所学的知识逐步增加,认识辨别能力的不断提高,女生对体育活动的意义、作用的认识渐趋于正确化,更为深层次的对社会性体育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对此,针对那些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彼此关联较为密切的间接动机,一定程度上激发女生对学习的直接动机。他们上体育课或参加体育活动具有多方面的动机,既是一种理想的追求,也是一种学习的理智态度,又渴望获得现实中种种满足与认可。

2.增加兴趣全方面的选择度

高中阶段,女生对体育的兴趣及其态度分化将更进一步加深。男生侧重于热爱竞赛性活动,与初中生相比,有过之而不及。女生则侧重于喜爱动作优美、运动力度与强度都相对适中的体育项目。与此同时,部分女生对体育欠缺正确性认识,或体育基础不牢的女生,则对开设的体育课及体育锻炼产生了厌倦消极的态度。特别是女生,因为自身性特征的明显变化,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对要求技巧性较强的活动产生顾虑,由此而产生的惰性在体育活动中也更加突出。

3.初步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

在教育的正确引导下,高中女生基本上明确自身毕业之后,不管是继续走求学之路还是走就业之路,都需要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强硬的能力,而且必须具有健康的身体才能适应学习或参加社会建设的需要。他们逐步地明确了身体的健康与个人生活、学习、工作及其未来事业发展的利害关系。由此,她们不仅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而且开始注重体育实用价值的讲究,侧重于探究体育与人生相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4.全面提高女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的提高,主要包括:知识的获得、技能的熟练程度、技巧的可能性。一般来说,主要通过女生完成某项活动的具体状况来评测能力的高低。比如体育老师的熟练讲解、示范以及组织教学技能,并结合女生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操作、理解能力等各方面。女生到底具备怎样的能力,对自身的认识度与实践所能达到的水平和完成某项活动的可能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各种兴趣和能力是在体育活动中通过老师有意识地培养而形成的。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对培养兴趣和能力,意义很大,但这种主导作用必须与女生的主动积极性相结合,只有当女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时,兴趣和能力才能最有效地形成。

二、强化女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的去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并不断地去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同时,气质是人的情感和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速度以及平衡性、灵活性等动态心理特征,它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外部表现。气质类型的不同特点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多血质的女生反应迅速、灵活、精力充沛、热情,但易见异思迁,坚持性不够。对这样的女生教学内容应多样化,练习中要有一定间歇。粘液质女生细心、沉着,但不够灵活,缺乏激情,反应慢,很能坚持学习,成绩和情绪也较稳定。抑郁质的女生缺乏战斗精神,技术差。所以任何一种气质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这要求老师采用适当的教育手段,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使各种气质的女生都能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运动过程中,为了实现预定目的,必须克服种种困难, 如练习时的肌肉疲劳感觉,中长距离跑时出现的极点现象;以及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练习。如天气变化、上坡跑等,可见克服困难是运动过程的客观要求。为了克服困难,必须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坚强的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勇敢精神、自制力、纪律性等。

体育教学中对女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是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通过体育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结合日常政治思想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的:

(1)需要强化课程的教学组织工作,协助女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教育女生严格遵守体育课堂纪律,遵守各项运动规则,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作风。(3)根据女生的具体状况,体育授课的特点,巧妙地使得具有计划性的教育与抓好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正确的结合起来。比如,对女生在运动时出现疲劳感时,要使用生动灵活的教法使女生的兴奋和抑制及时转稳;对个别女生欠缺自控力、好冒险时,老师需要耐心认真地做好思想工作,并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及时实施有效地安全措施,进行保护。(4)老师要善于根据不同女生的运动水平和项目特点,对教学难度、运动负荷量、女生心理品质等方面提出恰当的要求,使女生能顺利地掌握运动技术, 增强女生自身的信心度。

三、针对高中女生的心理特点,体育教学的关注点

1.适当地进行教材教法改革创新

在开展的体育教学全过程中,需要适当地对女生系统化的讲解一些体育卫生、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其明确掌握体育科学锻炼的理论与方法。另一个关注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详细讲解技术方面的问题,语言具有吸引力、形象力以及简洁化,并能准确地运用体育名词术语。在严格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深入实际生活中,因人而异,对女生讲解一些适合我国民族传统的、简洁易懂的,并能长久坚持锻炼的项目内容与锻炼技巧,使女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乃至工作中,处处收益。

2.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与女生之间的传教、女生与女生之间的交流,都是人际交往的特殊表现之一,它不仅对体育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对女生个性的丰富发展,起到不同程度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心理特点的角度来考虑,高中女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自尊性较强,渴望老师把自己看成大人,并在尊重、敬爱老师的基础上,同样得到老师的尊重。师生关系的良好建立,女生尊敬爱戴老师,同时,老师尊重女生、爱护女生,增强女生对教学内容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师生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到体育的教与学活动中。在此基础上,女生才能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带来的极大乐趣,并转变思想,真正懂得体育运动带来好处。

3.因势利导,发挥女生的个性优势

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教育,相对于其他教学比较容易些。一样的女生,个性却相差千里。不仅重视纪律方面的教学,还要注意技术技巧方面的个性教育,因势利导。由于性别、年龄、体育基础、健康状况、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甚至部分差别较大。老师在组织教学方面,既要保证全面地指导课程顺利进展,更需要针对每位女生的实际,着重于个别教育。在准备授课前,老师需要明确每位女生的实际情况,尽最大的可能性掌握每个女生的心理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因势利导,取得教学的预期效果,甚至做得更好。

与此同时,性格是一个人在对待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比较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当我们明确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之后,即可有效地预见他在某种情况下将会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培养他的性格。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对女生形成优良性格产生巨大的影响。如表现出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果断性、顽强性、勇敢、机智、灵活、自制力、必胜的信念、积极、乐观、团结、友爱等。

参考文献:

第4篇

论文摘 要:由于年龄逐渐增长,高中女生的心理特点发生很大的变化。在高中综合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众多。权衡考虑来说,主要有主、客两方面因素。同时,主、客观因素相辅相成,集中在主观因素方面起重要作用,并最大限度地通过女生的心里活动特点表现出来。

一、体育活动中高中女生的心理特点

1.深刻而稳定的女生动机

针对高中所学的知识逐步增加,认识辨别能力的不断提高,女生对体育活动的意义、作用的认识渐趋于正确化,更为深层次的对社会性体育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对此,针对那些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彼此关联较为密切的间接动机,一定程度上激发女生对学习的直接动机。他们上体育课或参加体育活动具有多方面的动机,既是一种理想的追求,也是一种学习的理智态度,又渴望获得现实中种种满足与认可。

2.增加兴趣全方面的选择度

高中阶段,女生对体育的兴趣及其态度分化将更进一步加深。男生侧重于热爱竞赛性活动,与初中生相比,有过之而不及。女生则侧重于喜爱动作优美、运动力度与强度都相对适中的体育项目。与此同时,部分女生对体育欠缺正确性认识,或体育基础不牢的女生,则对开设的体育课及体育锻炼产生了厌倦消极的态度。特别是女生,因为自身性特征的明显变化,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对要求技巧性较强的活动产生顾虑,由此而产生的惰性在体育活动中也更加突出。

3.初步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

在教育的正确引导下,高中女生基本上明确自身毕业之后,不管是继续走求学之路还是走就业之路,都需要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强硬的能力,而且必须具有健康的身体才能适应学习或参加社会建设的需要。他们逐步地明确了身体的健康与个人生活、学习、工作及其未来事业发展的利害关系。由此,她们不仅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而且开始注重体育实用价值的讲究,侧重于探究体育与人生相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4.全面提高女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的提高,主要包括:知识的获得、技能的熟练程度、技巧的可能性。一般来说,主要通过女生完成某项活动的具体状况来评测能力的高低。比如体育老师的熟练讲解、示范以及组织教学技能,并结合女生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操作、理解能力等各方面。女生到底具备怎样的能力,对自身的认识度与实践所能达到的水平和完成某项活动的可能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各种兴趣和能力是在体育活动中通过老师有意识地培养而形成的。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对培养兴趣和能力,意义很大,但这种主导作用必须与女生的主动积极性相结合,只有当女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时,兴趣和能力才能最有效地形成。

二、强化女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的去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并不断地去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同时,气质是人的情感和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速度以及平衡性、灵活性等动态心理特征,它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外部表现。气质类型的不同特点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多血质的女生反应迅速、灵活、精力充沛、热情,但易见异思迁,坚持性不够。对这样的女生教学内容应多样化,练习中要有一定间歇。粘液质女生细心、沉着,但不够灵活,缺乏激情,反应慢,很能坚持学习,成绩和情绪也较稳定。抑郁质的女生缺乏战斗精神,技术差。所以任何一种气质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这要求老师采用适当的教育手段,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使各种气质的女生都能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运动过程中,为了实现预定目的,必须克服种种困难, 如练习时的肌肉疲劳感觉,中长距离跑时出现的极点现象;以及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练习。如天气变化、上坡跑等,可见克服困难是运动过程的客观要求。为了克服困难,必须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坚强的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勇敢精神、自制力、纪律性等。

体育教学中对女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是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通过体育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结合日常政治思想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的:

(1)需要强化课程的教学组织工作,协助女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教育女生严格遵守体育课堂纪律,遵守各项运动规则,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作风。(3)根据女生的具体状况,体育授课的特点,巧妙地使得具有计划性的教育与抓好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正确的结合起来。比如,对女生在运动时出现疲劳感时,要使用生动灵活的教法使女生的兴奋和抑制及时转稳;对个别女生欠缺自控力、好冒险时,老师需要耐心认真地做好思想工作,并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及时实施有效地安全措施,进行保护。(4)老师要善于根据不同女生的运动水平和项目特点,对教学难度、运动负荷量、女生心理品质等方面提出恰当的要求,使女生能顺利地掌握运动技术, 增强女生自身的信心度。

三、针对高中女生的心理特点,体育教学的关注点

1.适当地进行教材教法改革创新

在开展的体育教学全过程中,需要适当地对女生系统化的讲解一些体育卫生、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其明确掌握体育科学锻炼的理论与方法。另一个关注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详细讲解技术方面的问题,语言具有吸引力、形象力以及简洁化,并能准确地运用体育名词术语。在严格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深入实际生活中,因人而异,对女生讲解一些适合我国民族传统的、简洁易懂的,并能长久坚持锻炼的项目内容与锻炼技巧,使女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乃至工作中,处处收益。

2.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与女生之间的传教、女生与女生之间的交流,都是人际交往的特殊表现之一,它不仅对体育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对女生个性的丰富发展,起到不同程度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心理特点的角度来考虑,高中女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自尊性较强,渴望老师把自己看成大人,并在尊重、敬爱老师的基础上,同样得到老师的尊重。师生关系的良好建立,女生尊敬爱戴老师,同时,老师尊重女生、爱护女生,增强女生对教学内容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师生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到体育的教与学活动中。在此基础上,女生才能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带来的极大乐趣,并转变思想,真正懂得体育运动带来好处。

3.因势利导,发挥女生的个性优势

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教育,相对于其他教学比较容易些。一样的女生,个性却相差千里。不仅重视纪律方面的教学,还要注意技术技巧方面的个性教育,因势利导。由于性别、年龄、体育基础、健康状况、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甚至部分差别较大。老师在组织教学方面,既要保证全面地指导课程顺利进展,更需要针对每位女生的实际,着重于个别教育。在准备授课前,老师需要明确每位女生的实际情况,尽最大的可能性掌握每个女生的心理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因势利导,取得教学的预期效果,甚至做得更好。

与此同时,性格是一个人在对待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比较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当我们明确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之后,即可有效地预见他在某种情况下将会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培养他的性格。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对女生形成优良性格产生巨大的影响。如表现出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果断性、顽强性、勇敢、机智、灵活、自制力、必胜的信念、积极、乐观、团结、友爱等。

参考文献

第5篇

论文摘 要:由于年龄逐渐增长,高中女生的心理特点发生很大的变化。在高中综合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众多。权衡考虑来说,主要有主、客两方面因素。同时,主、客观因素相辅相成,集中在主观因素方面起重要作用,并最大限度地通过女生的心里活动特点表现出来。

一、体育活动中高中女生的心理特点

1.深刻而稳定的女生动机

针对高中所学的知识逐步增加,认识辨别能力的不断提高,女生对体育活动的意义、作用的认识渐趋于正确化,更为深层次的对社会性体育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对此,针对那些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彼此关联较为密切的间接动机,一定程度上激发女生对学习的直接动机。他们上体育课或参加体育活动具有多方面的动机,既是一种理想的追求,也是一种学习的理智态度,又渴望获得现实中种种满足与认可。

2.增加兴趣全方面的选择度

高中阶段,女生对体育的兴趣及其态度分化将更进一步加深。男生侧重于热爱竞赛性活动,与初中生相比,有过之而不及。女生则侧重于喜爱动作优美、运动力度与强度都相对适中的体育项目。与此同时,部分女生对体育欠缺正确性认识,或体育基础不牢的女生,则对开设的体育课及体育锻炼产生了厌倦消极的态度。特别是女生,因为自身性特征的明显变化,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对要求技巧性较强的活动产生顾虑,由此而产生的惰性在体育活动中也更加突出。

3.初步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

在教育的正确引导下,高中女生基本上明确自身毕业之后,不管是继续走求学之路还是走就业之路,都需要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强硬的能力,而且必须具有健康的身体才能适应学习或参加社会建设的需要。他们逐步地明确了身体的健康与个人生活、学习、工作及其未来事业发展的利害关系。由此,她们不仅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而且开始注重体育实用价值的讲究,侧重于探究体育与人生相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4.全面提高女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的提高,主要包括:知识的获得、技能的熟练程度、技巧的可能性。一般来说,主要通过女生完成某项活动的具体状况来评测能力的高低。比如体育老师的熟练讲解、示范以及组织教学技能,并结合女生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操作、理解能力等各方面。女生到底具备怎样的能力,对自身的认识度与实践所能达到的水平和完成某项活动的可能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各种兴趣和能力是在体育活动中通过老师有意识地培养而形成的。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对培养兴趣和能力,意义很大,但这种主导作用必须与女生的主动积极性相结合,只有当女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时,兴趣和能力才能最有效地形成。

二、强化女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的去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并不断地去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同时,气质是人的情感和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速度以及平衡性、灵活性等动态心理特征,它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外部表现。气质类型的不同特点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多血质的女生反应迅速、灵活、精力充沛、热情,但易见异思迁,坚持性不够。对这样的女生教学内容应多样化,练习中要有一定间歇。粘液质女生细心、沉着,但不够灵活,缺乏激情,反应慢,很能坚持学习,成绩和情绪也较稳定。抑郁质的女生缺乏战斗精神,技术差。所以任何一种气质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这要求老师采用适当的教育手段,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使各种气质的女生都能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运动过程中,为了实现预定目的,必须克服种种困难, 如练习时的肌肉疲劳感觉,中长距离跑时出现的极点现象;以及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练习。如天气变化、上坡跑等,可见克服困难是运动过程的客观要求。为了克服困难,必须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坚强的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勇敢精神、自制力、纪律性等。

体育教学中对女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是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通过体育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结合日常政治思想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的:

(1)需要强化课程的教学组织工作,协助女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教育女生严格遵守体育课堂纪律,遵守各项运动规则,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作风。(3)根据女生的具体状况,体育授课的特点,巧妙地使得具有计划性的教育与抓好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正确的结合起来。比如,对女生在运动时出现疲劳感时,要使用生动灵活的教法使女生的兴奋和抑制及时转稳;对个别女生欠缺自控力、好冒险时,老师需要耐心认真地做好思想工作,并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及时实施有效地安全措施,进行保护。(4)老师要善于根据不同女生的运动水平和项目特点,对教学难度、运动负荷量、女生心理品质等方面提出恰当的要求,使女生能顺利地掌握运动技术, 增强女生自身的信心度。

三、针对高中女生的心理特点,体育教学的关注点

1.适当地进行教材教法改革创新

在开展的体育教学全过程中,需要适当地对女生系统化的讲解一些体育卫生、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其明确掌握体育科学锻炼的理论与方法。另一个关注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详细讲解技术方面的问题,语言具有吸引力、形象力以及简洁化,并能准确地运用体育名词术语。在严格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深入实际生活中,因人而异,对女生讲解一些适合我国民族传统的、简洁易懂的,并能长久坚持锻炼的项目内容与锻炼技巧,使女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乃至工作中,处处收益。

2.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与女生之间的传教、女生与女生之间的交流,都是人际交往的特殊表现之一,它不仅对体育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对女生个性的丰富发展,起到不同程度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心理特点的角度来考虑,高中女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自尊性较强,渴望老师把自己看成大人,并在尊重、敬爱老师的基础上,同样得到老师的尊重。师生关系的良好建立,女生尊敬爱戴老师,同时,老师尊重女生、爱护女生,增强女生对教学内容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师生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到体育的教与学活动中。在此基础上,女生才能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带来的极大乐趣,并转变思想,真正懂得体育运动带来好处。

3.因势利导,发挥女生的个性优势

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教育,相对于其他教学比较容易些。一样的女生,个性却相差千里。不仅重视纪律方面的教学,还要注意技术技巧方面的个性教育,因势利导。由于性别、年龄、体育基础、健康状况、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甚至部分差别较大。老师在组织教学方面,既要保证全面地指导课程顺利进展,更需要针对每位女生的实际,着重于个别教育。在准备授课前,老师需要明确每位女生的实际情况,尽最大的可能性掌握每个女生的心理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因势利导,取得教学的预期效果,甚至做得更好。

与此同时,性格是一个人在对待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比较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当我们明确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之后,即可有效地预见他在某种情况下将会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培养他的性格。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对女生形成优良性格产生巨大的影响。如表现出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果断性、顽强性、勇敢、机智、灵活、自制力、必胜的信念、积极、乐观、团结、友爱等。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初中数学;心理特点

随着学生数的减少,不少以前教高中数学的老师会教初中数学,能不能教好呢?有人不以为然,觉得高中数学教了那么多年,教初中数学不是小菜一碟吗?要是有这种想法,肯定会四处碰壁,自找苦吃,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教学的不同之处。

一、初中生与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不同

第一,高中生的思维主要是抽象的、理性的;初中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的、感性的。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中生感到不适应,因此成绩下降。高中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形成辩证型思维。而初中阶段很多数学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问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第二,高中是我要学,初中是要我学。高中生由于中考的打击,许多考生对自己的中考数学成绩不满意,高中会更加发奋,效果肯定要好于要我学,初中生由于年纪、经历等原因,绝大部分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够,因此,家长、学校有时就需要更多的管理和教育。第三,高中数学好的学习习惯较难培养,而初中数学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就简单得多。

学习高中数学,学生更多的受初中学习的影响,具有依赖性强、学法不科学、片面的经验误导等不利因素,如过分依赖老师把所有的考试题型都讲透彻。初中生学习数学好的习惯较易养成,一是年龄小,二是初中生还未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教材不同

第一,高中数学难度大、内容多。相反,初中数学难度偏小、内容少。如高中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等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有的学生高中毕业上大学后,仍然谈“函”色变。反之,初中数学内容相对要浅显得多、内容也少得多,最难的二次函数初中只要求了解,并且初中数学一本数学书的概念、定理、性质甚至还没有高中一章的多。第二,初中数学的知识点联系没有高中紧密,教师会发现一个现象:高中数学考试的成绩相对稳定,而初中数学考试的黑马就多了许多,原因之一就是初中数学的知识点联系没有高中那么紧密,如初中代数和几何之间的联系相对少得多,高中联系就要密切许多。第三,高中数学教材与高考的联系没有初中数学教材与中考联系那么密切。高中教材上的题目都会做,高考可能让你大失所望,反之,初中教材上的题目你都会做,中考你一定收获颇丰。原因很简单:中考数学大部分是知识型考试,高考数学是能力型考试。我曾经给学生举过这样一个例子:高考有的数学题目不会做就相当于一百米赛跑,知道跑九秒五七可破世界纪录,绝大部分人来说永远达不到,而中考数学就像一千米的中考测试,大部分中学生都能及格。

三、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不同

第一,学生成绩特点。我国目前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生直接上初中,初中升高中要淘汰一批学生,因此,高中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成绩大体上差不多,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而初中班级中学生数学高的能考一百五十分,低的只有几十分,甚至更少,对此,教师不能按照高中的方式教学,要进行分层教学。如中等生、优等生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对学有余力并且有兴趣的学生可让他课下再自己钻研,以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学困生应以书本上的基础知识为主,课下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帮助和鼓励,也可成立班级数学兴趣小组,实行一对一甚至多对一专人帮助数学学困生。第二,对教材关键部分的教学。高中数学学生要么不会做,要么错误情况就几种,而初中数学学生不管会不会都把试卷写满满的,错误可谓五花八门。怎么办?(1)这就要我们多钻研教材教法和本省中考数学的考纲,明确考什么、考多深等,例如,这几年,中考函数常考哪几个知识点,怎么考,都要了然于胸。(2)工夫在平时。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了目标,就要在平时教学中认认真真、踏踏实实,通过当堂小练习随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弥补。(3)教学要通俗易懂。有的人善于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相反有的人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我们教师要做后者。第三,高中数学的教学语速要快点、精炼一点,而初中数学教学的语速要慢的、“嗦”一点。高中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能力明显强于初中生,教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才可能把学生教好。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更多地注重数学能力的培养,而初中数学教学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授,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因材施教,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青少年价值观;媒介影响;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3-0050-02

当今中国处在社转型时期,多元文化和多种价值观并存。面对这种社大环境,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媒介影响也是其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伴随着电视、网络成长的一代,他们习惯性地接受着来自影视、网络递呈的海量信息,潜移默化中接受着媒介的观点。为掌握青少年不同阶段价值观形成的媒介因素,我们于2010年下半年在沈阳地区2所初中、3所高中和3所大学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共发出问卷1189份,回收有效问卷1099份,其中初中样本274名,占24.9%;高中样本258名,占23.5%;大学样本567名,占51.6%。

一、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媒介因素分析

(一)青少年最常接触的媒介是电视和网络,且随着学校层次的44-级其媒介依赖性增强

在回答“您经常收看的大众媒介”这一问题时,初中生的选择是电视(65.6%)、网络(17.6%)、报纸(5.0%);高中生的选择是电视(51.9%)、网络(28.0%)、杂志(5.8%);大学生的选择是电视和网络并列第一(42.8%)、广播和报纸并列第三(4.0%)。

(二)六成以上大学生每天收看媒介1小时以上,而四成中学生在周末才收看

初、高中与大学阶段的青少年收看大众媒介的时间有明显的不同(详见表1)。初、高中的青少年“只有周末才有机收看”的比例最高(分别是42.0%和39.3%)。而大学生由于应试压力的减轻,收看媒介的时间和长度更为自由,所以六成以上的大学生每天收看1小时以上。

同样,对大众媒介依赖性最强的是大学生,连续几天不接触大众媒介就很难受(包括非常难受)的比例69.4%,其次为初中生58.5%,高中生48%。

(三)高中生对媒介内容的喜爱度最高、大学生最低

高中生群体最易对媒介内容产生兴趣。在回答“是否有最喜欢的偶像剧”这一问题时,持肯定回答的高中生比例最高,为44.1%;其次是初中生(37.9%)、大学生(26.8%)。

在回答“是否有最喜欢的动漫”这一问题时,持肯定回答的高中生比例(74.1%)最高,其次是初中生(62.5%)、大学生(43.7%)。

同样,高中生有最喜欢的书(72.9%)、最喜欢的广播节目(44.7%)、最喜欢的电视节目(58.7%)和最喜欢的电影(63.8%)。详见表2。

(四)“书(包括杂志)”成为青少年最喜欢欢的媒介

由于不同阶段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学习规律,其对媒介内容或类型的偏好也各自有着各自的特点。正如表2中我们看到的那样,“书”和“动漫”成为中学生的最爱。而大学生最喜欢的是“书”(56.4%)和“电影”(54.1%)。

二、媒介因素影响F的青少年价值观分析

(一)大学生群体对大众媒介传播的主流价值观认同比例最高

调查显示,对大众媒介传播的主流价值观认同比例最高的是大学生69%,其次是初中生61.4%、高中生50.2%。

然而,不同青少年群体对大众媒介传播的主流价值观认同程度有一定差别(详见表3)。初中生“非常认同”的比例最高,为19.7%。分别比高中生和大学生的此项比例高10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大学生“一般认同”的比例(62.4%)最高,比初中生和高中生高出20多个百分点。高中生态度模糊的比例(36.2%)最高,大学生比例(23.9%)最低。

(二)初中生对媒介宣传的先进人物态度最为积极、高中生的怀疑性最强

初中生对媒介宣传的先进人物态度最为积极,近四成初中生“主动去看,深受教育”;其次为大学生(27.3%)。高中生的怀疑性最强,74.3%的高中生选择“有时看,半信半疑”;其次为大学生(65.9%)。大学生对媒介宣传的先进人物的否定比例最低,仅占6.8%。详见表4。

(三)六成以上青少年“相信或有些相信”真爱永恒,大学生比例最高

调查显示,有61.8%的青少年“相信或有些相信”真爱永恒。选择“相信或有些相信”的不同群体青少年比例相近,其中,大学生(65.4%)比例最高,其次为初中生(59%)、高中生(57.9%)。持“不清楚”比例最高的是初中生(25.1%)比大学生(14.4%)高10多个百分点。而高中生“非常不相信”的比例(14.2%)最高,比初中生(4.8%)高近10个百分点。

(四)大学生群体更易于相信“一夜成名”,初中生则更倾向“脚踏实地”

五成以上大学生“相信(或有些相信)一夜成名”,其比例为51.6%;其次为高中生48.2%,初中生38.1%。持“不清楚”态度的初中生为21.8%,大学生为17.1%、高中生为13.6%。初中生“不相信一夜成名”的比例最高,占40.2%,其次为高中生(38.2%)、大学生(31.2%)。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对“一夜成名”抱有更多的幻想,反而不及年纪最小的初中生清醒。

(五)七成以上青少年有着正确的“正邪观”,初中生的“正邪观”最鲜明和正确

调查显示,初中生“非常相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比例(52.7%)比高中生和大学生的此项比例高出16个百分点以上,“非常不相信”的比例最低2.1%;“不清楚”的比例也最低6.6%。高中生“不相信”比例最高,为24.5%。其次为大学生-(14%)、初中生(10.3%)。大学生“不清楚”的比例(15.1%)最高,其次为高中生(13.3%)。

(六)八成以上的青少年认同共建和谐社,初中生认同比例最高

调查显示,初中生“非常认同共建和谐社”比例(61.7%)最高,其次为大学生(51.9%)、高中生(40.4%)。“一般认同”的比例为大学生33.7%、高中生31.4%、初中生26.2%。高中生“不清楚”的比例(18.1%)最高,其次是大学生9.4%、初中生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