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27:48
序论:在您撰写心理疾病症自愈的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低分子肝素钠在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肌梗塞时使用比较广泛。2010.1~2011.8对30例心肌梗塞病人采用了低分子肝素钠配合治疗,为4000u皮下注射,其中有5例发生瘀斑,1例左臀部约10cm~50cm的瘀斑,4例注射部位硬结,针对以上并发症,均给予了相应的处理。
1资料与方法
本组30例病人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6岁,全部为心肌梗塞的病人,低分子肝素钠4000u/日/次,均为皮下注射,注射前所有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均正常。
2结果
5例发生局部瘀斑,其中1例左臀部约10cm~50cm的瘀斑;4例注射部位硬结直径约1cm,病人自诉局部有轻微的疼痛感,无其它不适。
3处理
遵医嘱先暂停注射药物,化验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均正常,使用25%硫酸镁纱布湿敷,配合理疗照射,3-4次/日,促进皮下瘀血和局部硬结的吸收,9例全部在3~7天恢复正常。
4预防
4.1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注射部位必须是肚脐向外1.5cm至10cm的环形范围,注射要上下左右交换部位,注射时要捏起皮肤,以增加药物吸收的面积,应避开硬结、瘢痕。由于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接近90%,而腹部皮下脂肪较厚,皮下疏松组织对药物的渗透性较好,毛细血管相对较少,所以首选腹部皮下注射[1]。但是脐周有丰富的静脉网,应避开外脐周1cm以免引起出血。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所致的局部出血与其抑制凝血因子和凝血酶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及皮下注射后局部浓度高有关[2]。
4.2严格掌握注射方法和给药时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选择部位多为脐周10cm,皮下注射所导致的皮下出血与其抑制凝血因子和凝血酶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及皮下注射后局部浓度高有关[3],要求严格掌握注射部位和方法,正确按压,各班严格巡视、交接班,多与病人沟通,并仔细倾听病人的诉说。注射过程及吸收过程,均可破坏局部毛细血管壁,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注射后局部淤血是否发生与注射间距、注射部位、压迫时间长短密切相关[4],在注射时嘱病人平卧、放松,同时请家人与其聊天,尽可能的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每次注射完后用棉签短时间按压后更换输液胶贴用指腹按压,不可用力过大,以下陷1cm左右即可,时间3~5分钟即可,如有凝血时间长者应延长按压时间,注射后平卧15~30分钟再起床。如发现有瘀斑仔细范围、颜色,判断程度,必要时间报告医生以便及时处理。给药时间严格按照医嘱要求做,提前不能超过30分钟,后推也不要超过30分钟。
4.3端正工作态度加强责任心:要求护士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部位、时间及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注意事项,必要给予警示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及健康宣教注射前应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及有无出血倾向,要认真与患者做好沟通,使患者明白各项要求的重要性,禁忌按揉、揉搓、热敷腹部。定期监测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
5总结
虽然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出现并发症是不可避免的,但护士在工作中更应仔细观察,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专业技巧,从而尽早发现其造成的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同时加强了护患关系,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这样才能更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伍翠云,曹玉鸿,茆荣华,等.低分子肝素注射引起皮下出血238例原因分析及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1):61.
[2]侯岩芳,赵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不同进针方法对出血的影响.实用护理杂志,2007,19(10):46.
[关键词]子痫前期;心力衰竭;预防及护理;证据医学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161-01
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剖宫产术后并发心衰是在重度子痫前期基础上发生的以心肌损害为心力衰竭的综合征,是孕产妇特有的心脏病,也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008年5月~2009年5月我院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将循证护理应用于49例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病人术后心衰的预防和护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8年5月~2009年5月我院孕产妇救治中心收治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患者49例,剖宫产术后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合并心力衰竭产妇8例,年龄(30.35±7.45)岁。
1.2 循证护理方法
1.2.1 循证问题:找出49例患者的循证问题,包括此类病人术后诱发心衰的因素,高危人群及最佳预防、护理方法。
1.2.2 循证支持:根据循证问题检索有关文献:首先确定关键词、循证护理、重度子痫前期、心衰、预防及干预护理,从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国医药卫生综合类学术期刊CNKI数字图书馆上检索出相关文章25篇、将收集到的有关文章应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评价,获取最佳研究实证,制订措施并应用于实践。
1.2.3 循证观察与应用
1.2.3.1 严密临床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若低于93%应高度重视,观察患者胸廓运动、有无咳嗽及精神状态。若患者精神烦躁呼吸兴奋,应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缺氧分为轻度和重度,当轻度缺氧时患者就会表现头痛、烦躁,呼吸表现兴奋等[2]。注意患者的钠尿钛(TypeBNatriureticPeptide,BNP)值,怀疑心衰者应快速抽血验BNP值。BNP水平升高≥100pg/ml可作为心衰早期诊断的指标[3]。
1.2.3.2 休息与保暖:保持环境安静、通风及调暗光线,保证术后患者的休息,若部分患者无法入睡精神活跃,需引起注意,及时与医生沟通,必要时应用镇静剂令患者休息。若患者因为疼痛无法休息,应向其解释疼痛原因,必要时应用或加用镇痛剂。注意观察患者四肢皮温,根据病人情况调节室温,患者四肢冰凉者特别注意保暖。
1.2.3.3 治疗观察:控制输液速度及入水量,一般每日不宜超过1000ml,速度20~40滴/分为宜,不宜超过1500ml,避免迅速增加血容量[4]。观察尿量或应用利尿剂后的效果,若应用扩血管药物应监测患者血压。记录24h出入量,监测肾功能,预防肾功能不全诱发心衰[5]。经过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可有效预防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术后发生心力衰竭。
1.2.3.4 用药观察:重度子痫前期孕妇术后常用硫酸镁,其主要用于解痉降压,预防和控制抽搐。在应用硫酸镁时应严格观察病人的呼吸、尿量及膝反射。因为心力衰竭则常伴有肾功能损害,当尿量
1.2.3.5 预防感染:术后保持会卫生,使用消毒会阴垫,按时清洁会。交待病人及家属腹部切口处注意事项,并按医嘱予抗感染药物。定时监测病人体温,血象,防止感染诱发心衰。
1.2.3.6 心理护理: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产妇术后因监护仪器、注射(输液)泵及较多医护人员诊看,心理疑虑及恐惧,无法安静入睡,护理人员要了解病人的各种思想顾虑,操作要镇静,快速而不忙乱,紧张而有序,告诉产妇可放心入睡,输液及监护仪有专人看守,让患者有一种安全感[7]。
2 结果
49例患者通过密切的临床与护理配合,术后并发心衰的占16.3%,未并发心衰的占83.7%,大大预防了术后并发心衰。
3 讨论
杨小姐的男友弃她而去。20多岁的她,在此前衣着华丽,浓妆艳抹,容光焕发。而如今,身材修长的她在盛夏中仍穿着灰色长衫。她面色苍白,不修边幅,不想活动,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时常想哭。尤其使她害怕的是,近一个月来胸部隐隐作痛,有时难以忍受。她想自己一定是患了“冠心病”。但医生详细检查后认为:她没患任何心脏病。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频繁出入医院各科室,认为自己患有冠心病而实际并没患任何心脏病的男男女女实在不少。他们实际上患的是心理疾病。经心理医生诊断,王女士所表现的是焦虑症的惊恐障碍,杨小姐所表现的则是抑郁症的躯体化障碍。还有不少疑病症的患者整日担心心脏出毛病,看到一本介绍冠心病的书,就会认为自己也有同样的症状。一旦生气和各种心理压力加大时,也常感到心脏不适。
心理障碍常导致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引起心脏反映。心脏又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容易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这些都是心理疾病患者出现心脏症状的原因。因此,请记住以下的忠告:在注重心脏健康的同时,也要注重心理健康。在你怀疑自己患有冠心病时,还要想到自己有无心理疾病。
仅仅知道以上这些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了解到。心理因素有时也是促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
40多岁的常先生经常焦虑。他想问题总是往不好的方向去想。工作中出现压力,他总是感到难以克服。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也总是感到担忧。这使得他较同龄人更显憔悴――头上已经谢顶,皱纹爬满了眼角和额头。他总是认为自己心脏不好而不敢运动,对爬山、散步从不感兴趣。以往并没有患冠心病,而长期的焦虑使他真的患了冠心病。
李先生是一位总工程师,几十年来很少休息,大部分节假日都被用来工作。他工作效率很高,仍感到时间紧迫,整日忙忙碌碌。他对属下要求很严格,同时也常常缺乏耐心,时常生气。这种典型的A型行为模式,最终导致他患了冠心病。
还有许多和李先生一样的高级管理人员、公司经理,都整日忙于工作和社会应酬,常常半夜1~2点钟才回家。他们很少与家人一起漫步在青山绿水之间,也难得有自己的轻松一刻。他们总认为自己做得很对,是珍惜时间、争分夺秒。但不久他们发现自己除患了冠心病外,还易怒,与他人关系紧张。此时他们最好应该去看心理医生。
知道了心理因素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就知道,在众多的冠心病预防措施中,保持心理健康是最为重要的措施。
下面,我们再介绍一下人们在患了冠心病之后常有的心理障碍和克服方法。
赵女士患冠心病10年,经常头晕,头痛,心烦意乱,有时感到要晕倒。这些都是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赵女士因此抑郁于心,认为自己心脏有病,可能会不久于人世。于是,她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常为小事与家人生气,并认为家人对她关心不够。她时常怀疑自己病情在加重,失去了治疗的信心,给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很大的难度。
从赵女士身上我们知道,心理障碍与躯体障碍一样,都是冠心病症状的组成部分。可现在不少患者,甚至医务人员,都只重视躯体症状而忽视心理症状。
孙先生是位冠心病患者,他以往只在内科开些治疗冠心病的药。而如今他开始进行心理调整,感到自己的疾病有了很大的好转。
那么,心理医生是怎样使孙先生的心理得到调整的呢?
心理医生首先对孙先生的心理症状进行了诊断。他们了解到孙先生对患病有着恐惧和抑郁心理,就指导他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人生中“日日是好日”,患病的日子仍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积极配合治疗、适当运动、合理膳食外,调正自己的情绪也很重要。通过努力,孙先生发现自己的冠心病得到了控制,生活质量和心态也都有很大的改善。
20多岁的李小姐,衣着华丽,容光焕发。而如今,身材修长的她面色苍白,不修边幅,不想活动,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时常想哭。尤其使她害怕的是近一个月来胸部隐隐作痛,有时难于忍受。她想自己定是患了“冠心病”。但医生详细检查后认为:她没患任何心脏病。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频繁出入医院各科室,认为自己患有冠心病而实际并没患任何心脏病的男男女女实在不少。他们实际上患的是心理疾病。经心理医生诊断,王女士所表现的是焦虑症的惊恐障碍,李小姐所表现的则是抑郁症的躯体化障碍。还有不少疑病症的患者整日担心心脏出毛病,看到一本介绍冠心病的书,就会认为自己也有同样的症状。一旦生气和各种心理压力加大时,也常感到心脏不适。
心理障碍常导致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引起心脏反映。心脏又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容易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这些都是心理疾病患者出现心脏症状的原因。因此,请记住以下的忠告:在注重心脏健康的同时,还要注重心理健康。在你怀疑自己患有冠心病时,还要想到自己有无心理疾病。
仅仅知道以上这些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了解到,心理因素有时也是促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
40多岁的常先生经常焦虑。他想问题总是往不好的方向去想。工作中出现压力,他总是感到难以克服。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也总是感到担忧。这使得他较同龄人更显憔悴――头上已经谢顶,皱纹爬满了眼角和额头。他总是认为自己心脏不好而不敢运动,对爬山、散步从不感兴趣。以往并没有患冠心病,而长期的焦虑使他真的患了冠心病。
李先生是一位总工程师,几十年来很少休息,大部分节假日都被用来工作,他工作效率很高。仍感到时间紧迫,整日忙忙碌碌。他对属下要求很严格,同时也常常缺乏耐心,时常生气。这种典型的A型行为模式,最终导致他患了冠心病。
还有许多和李先生一样的高级管理人员、公司经理,都整日忙于工作和社会应酬,常常半夜1~2点钟才回家。他们很少与家人一起漫步在青山绿水之间,也难得有自己的轻松一刻。他们总认为自己做得很对,是珍惜时间、争分夺秒。但不久他们发现自己除患了冠心病外,还易怒,与他人关系紧张。此时他们最好应该去看心理医生。
知道了心理因素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就知道,在众多的冠心病预防措施中,保持心理健康是最为重要的措施。
下面,我们再介绍一下人们在患了冠心病之后常有的心理障碍和克服方法。
赵女士患冠心病10年,经常头晕,头痛,心烦意乱,有时感到要晕倒。这些都是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赵女士因此抑郁于心,认为自己心脏有病,可能会不久于人世。于是,她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常为小事与家人生气,并认为家人对她关心不够。她时常怀疑自己病情在加重,失去了治疗的信心,给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很大的难度。
从赵女士身上我们知道,心理障碍与躯体障碍一样,都是冠心病症状的组成部分。可现在不少患者,甚至医务人员,都只重视躯体症状而忽视心理症状。
孙先生是位冠心病患者,他以往只在内科开些治疗冠心病的药。而如今他开始进行心理调整,感到自己的疾病有了很大的好转。
那么,心理医生是怎样使孙先生的心理得到调整的呢?
心理医生首先对孙先生的心理症状进行了诊断,他了解到孙先生对患病有着恐惧和抑郁心理。就指导他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人生中“日日是好日”,患病的日子仍是人生中的重要给成部分。除了积极配合治疗,适当运动、合理膳食外,调正自己的情绪也很重要。通过努力,孙先生发现自己的冠心病得到了控制,生活质量和心态也都有很大的改善。
“我们要健康快乐地活下去。”一位英国的乐活FANS这样大声呼吁,“如果你隶属于真正的乐活族,就必定知道,大自然才是有利于人类成长的温床。”在乐活理念遍行天下无敌手的时候,用自然疗法保持健康、美丽的概念也逐渐被更多人所接受。
何为自然疗法?
自然疗法是应用与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物质与方法,如食物、空气、水、阳光、体操、睡眠、休息以及有益于健康的精神因素,如希望、信仰等来保持和恢复健康的一种科学艺术。
春日清晨起来听鸟鸣,是一件最惬意的事,远胜过品茗或读诗。《诗林广记》载:“秦少游患疾而卧,有高符仲者携《辋川图》相赠,内尽王摩诘诗意,以为阅此可以医疾。少游于枕上阅之,数日而疾果愈。”所听鸟鸣亦可以治病养神,怡情养性。这可是最早的精神疗法形态,也可称为自然疗法。
返璞归真的乐趣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人类带来高度的物质文明,人们出门见到的是川流不息的汽车,林立密集的高楼,熙熙攘攘的人群,眼花潦乱的商品。进家看到的电视机、微波炉、VCD、电脑等现代化设备,似乎什么都不缺,但就是心里感到局促压抑,不舒畅,甚至烦躁,为什么呢?
寻求大自然的乐趣,可以摆脱上述种种不良刺激。还是美国首席预测专家波普科恩的预言说得好:“荒野要比文明更安全”。近来,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返璞归真的潮流,重返大自然,陶冶心灵,激发活力,治疗身心疾患,这也正是自然疗法的魅力所在。
为什么老外宁可打“飞的”来中国看中医,吃中药呢?就是因为中医体现的是自然疗法,中草药是天然药物,安全,无毒副作用。
自然疗法与西医疗法的区别
自然疗法起源于18和19世纪的西方替代医学。自然疗法这一术语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使用。但其哲学指导思想可追溯到公元前400年医学中的希波克拉底学派。
自然疗法是以人体健康为核心,重点强调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而西医是以疾病为核心,重点放在当机体出现了疾病时,如何诊断和治疗。因此两种体系在学术思想上和技术手段上迥然不同。自然疗法就是要教育患者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应用自然和无毒的疗法。
自然疗法的特点就是纯天然
自然疗法的出发点是用天然物品等来加强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它具有与现代西方医学治疗方法截然不同的两大特点:
完全摒弃化学合成药物,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各种因素、物质和信息防病治病,如森林、阳光、泥沙、空气、水、温泉,以及草木果蔬(包括中草药)的内服、外用(如药敷、熨敷、熏浴)和磁、蜡、热能等,都是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为主的疗法。
效法大自然的规律,以调理恢复人的自然之性、激发人体抗御疾病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如针灸、推拿、健身术、气功、心理、音乐与娱乐、足疗、有氧运动等。这些方法与以对抗治疗为主要模式的现代西方医学不同,它重在激发人体自身抗病能力,调整机体的失衡恢复,从而达到修复组织及功能伤损祛除疾病的目的。
自然疗法与美容
使用天然无害的材料制作化妆品和美容,一直是美容行业的发展趋势。另外,在我们已知的很多美容方法中,实际已经渗透了自然疗法的理念,有些甚至可以说是自然疗法的直接体现。
举例 刮痧
刮痧疗法具有简便、易学、疗效显著的特点,它更符合当今回归自然的潮流,该法通过刮痧自我的调理排毒、自我治疗来全面激发和调动人体自身的潜能,以达到人体自身的自然、和谐、平衡。
整体经络刮痧疗法,可以通过在人体经络的径路刮痧激发和调节、十二皮部与脏腑的功能,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使人身恢复健康,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刮痧疗法可扩张毛细血管 ,增加汗腺分泌、排泄、促进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的循环,增加组织细胞供氧、促进激肽、5-羟色胺、p物质等致痛的排泄和分解,促进了细胞再生和活化,加强了新陈代谢、同时也通过内脏――体表通路调节内脏功能,改善人体的呼吸、消化、循环、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的功能。
举例 芳香疗法
芳香疗法也是自然美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气味多种多样,然而,在许多的气味中,只有香味最受人欢迎,所以香味名片、香味图书、香味服装等均受到人们青睐。为什么人们喜欢香味呢?科学研究证明,香味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是因为香味对人的大脑有良好的刺激作用,人们闻到香味后,可使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减轻疲劳,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生产效率。英国、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工厂管理人员经常定时在车间、办公室喷洒香水,借以提高生产工作效率。同时,香味对病人来说是一剂安神镇定的良药。
现代医学表明,香味能杀灭某些病菌,并有良好的医疗作用。例如:白香味可以明目,清头风;丁香花香味能镇定安神,对牙痛病人有止痛作用;夜来香香味可清除不良气味;天竺花香味可促进睡眠,消除疲劳,对高血压病人还有降压作用。有的香味还有益于人的精神集中和起到放松的作用。在欧美许多医院、保健中心、美容院,香味已被列入治疗疾病及养颜护肤的“佳药”,香味以其独特的效应赢得人们的青睐。
这些都属于自然疗法:
1,营养疗法
营养疗法即让患者按一定的食谱进食或补充某些营养素,从而使饮食成为治疗的手段。营养疗法是自然疗法的基础,自然疗法医师在临床实践中首先采用这一疗法治疗患者。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粗制食品和补充营养素完全可以达到保健和治疗疾病的目的。采用营养疗法可以有效地治疗痤疮、关节炎、哮喘、动脉粥样硬化、抑郁症、Ⅱ型糖尿病、湿疹、痛风、高血压、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以及溃疡性结肠炎等病症。
2,植物药疗法
植物药疗法是应用植物做为药物防病治病,它也可以称为草药疗法。植物药疗法日趋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自然疗法医师在使用植物药治病时,不仅依据该植物在传统医学中的传统药性,而且还要掌握它的现代药理学作用及其作用机理。这样使得该疗法更加科学化、现代化。许多自然疗法医师所使用的已不是未加工的植物原生药材,而是使用的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
3,顺势疗法
顺势疗法是使用可以诱发健康人体产生某种疾病的药物来治疗患有该疾病的病人。这一疗法的基本原则是:大剂量的药物可以诱发疾病,但该药物在小剂量时,却可治疗该疾病。顺势疗法所使用的药物可以是植物药、矿物药和化学品。
4,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源于中医。它通过针刺、灸、按摩、激光、电刺激等方式刺激机体的穴位,从而促进机体的“气”在经络中循环、流动。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在诊治疾病中尚须在阴阳、五行、针灸经络、辨证论治等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
5,水疗法
水疗法应用热水、冷水、蒸汽等各种形式的水来保健或防治疾病。水疗法中的具体方法有坐浴、灌洗、温泉浴、旋流温水浴、桑那浴、淋浴、湿布、敷泥、足浴、热敷以及灌肠等。水疗法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上许多民族传统医学中的治疗方法之一。
6,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就是应用物理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它包括超声波疗法、透热法、其它电磁技术疗法、保健体操、按摩、关节活动法等。水疗法也属物理疗法范畴。
7,心理咨询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对患者的心理咨询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是自然疗法中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自然疗法必须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在问诊中能从患者语言、动作等表现中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其他方面的异常问题,然后采取诸如催眠、心理暗示、咨询指导、家庭治疗等治疗技术,针对患者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治疗。
8,其他
根据自然疗法的指导原则,近来国外又相继发展了色彩疗法、水果疗法、森林疗法、园艺疗法、音乐疗法、“五分钟笑”疗法等。这些疗法均是采用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但又能防病治病的非药物疗法。
风靡全球的自然疗法
水疗法
水疗法是利用各种不同成分、温度、压力的水,以不同的形式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机械及化学刺激作用来防治疾病的方法。根据水的作用方式不同,水疗法可分为:浸浴法、擦浴法、冲洗法、湿布包裹法、淋浴法、水下洗肠浴法、水下运动法、蒸气浴法等。
我们常见的各种Spa疗养项目,实际上就是从水疗法而来,加入了按摩、香薰、精油等其他因素,其功能也由治疗疾病转为预防疾病和保健,当然更多的还是被拿来用作保养皮肤和维持身材,成为时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灸疗法
根据中国传统医学,健康的身体取决于一种极其重要的能量循环,这就是身体中的“气”。这种能量存在于全身的脉络中,穴位便坐落在这些脉络之上。当一个器官过渡活跃或是机能减退的时候,能量的循环则变得不正常。经脉当中产生了一个堵塞的地方,必须将之打通。所以通过针刺则可以治疗病患,使脉络的循环恢复正常。
针灸治疗的第一步至少需要45分钟:深入的了解病情,观察舌苔,脸色,和触诊,还有就是中医特有的方式――诊脉,医生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了解病人的身体状态。针灸理疗师利用细针刺激能量通道,使得加强受损组织并重塑和谐。但是同一种病症,病人需要治疗的穴位并不一定是相同的,因人而异。
针灸治疗同样对心理疾病和情感的问题有治疗效果,东方的医学一直以来都把这些问题与身体疾病联系在了一起。因为无论是压力,悲伤或是动怒都会使得出现身体循环不平衡的萌芽。这种减缓痛苦的治疗已经得到了反复的验证。这是个非常不错的方法来治疗慢性传染病或是反复的结肠炎,失眠,抑郁症。它还可以改善高血压,过敏,头痛,疲劳以及激素的平衡失调。
顺势疗法
顺势疗法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西医的独立、良好的医疗体系,完全可以安全、快速、有效、永久性地治愈疾病。早在公元前400年,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提起,至1790年德国哈尼曼哈尼曼医生从古刊物中挖掘出来。哈尼曼医生领导的研究小组经过近60年的研究,将该理论逐步完善。
顺势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同样的制剂治疗同类疾病”,意思是为了治疗某种疾病,需要使用一种能够在健康人中产生相同症状的药剂。顺势疗法就是利用和激发人体固有的自愈能力根除疾病。
众所周知,人体具有天生的自愈功能,免疫力就是证明。通过激发自愈体系,来加强受损细胞基因的自我修复能力,使紊乱的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恢复平衡,从而从根本上治愈疾病。倍受英国皇室、欧美等发达国家高知识人士青睐的顺势疗法,正是通过增强人体自愈能力,达到快速、安全、有效、永久性地根治疾病,是21世纪最良好的医疗方式。
顺势疗法的医学美容使用范围:由于精神衰弱、失眠、更年期综合症、高胆固醇、肝炎、过敏等而造成衰老而出现的黑斑、皮肤粗糙、皮肤黝黑、面色无华、抵抗力及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均可适用。
灵气疗法
在西方世界中,有七个轮脉构成肉体能量中心的一种概说,这种学说源自于印度的瑜珈。在能量治疗的这个领域中,能量治疗师们认为人类除了肉体、灵魂、神性、之外,在肉体的外圈还包覆着一层层人类肉眼所难以看见的气场,而当人们的肉体开始生病之前,人体的气场会先出现病变;例如出现破洞、混浊颜色的斑点、形状的改变等等现象。而如果放任着气场的改变而不管的话,这些能量便开始影响肉体上的构造,进而形成物质世界的肉体产生病变。
而能量治疗师的工作,就是在疾病尚未影响肉体之前,就进行清除与疗愈的工作;或是在疾病已经发生的时候,直接将肉体气场上的印记、破洞、或是不规则的形状进行修补或处理,进而让已经过处理后的健康气场开始影响肉体,使其开始恢复正常状态。
然而能量治疗的方式有非常多种,可以用自身的能量进行气场修补或是清除的工作(如气功),也可利用工具进行(水晶、花精、彩油、矿石)、或是利用其它的能量来进行上述的动作,灵气疗法就是利用非自身的能量来进行治疗的一种技巧与方式。
森田疗法
森田心理疗法简称森田疗法,是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治疗方法,具有与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可相提并论的地位,主要的适应症是所谓“神经质”。大致包括当今分类中的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症性睡眠障碍等。
森田疗法的基本治疗原则就是“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就是接受和服从事物运行的客观法则,它能最终打破神经质病人的精神交互作用。而要做到顺其自然就要求病人在这一态度的指导下正视消极体验,接受各种症状的出现,把心思放在应该去做的事情上。这样,病人心里的动机冲突就排除了,他的痛苦就减轻了。
森田疗法出现本世纪早期,比当今流行的大多数欧美体系早很多年,它不仅在日本医学、心理学独树一帜,且影响远播,成为有世界影响的一个治疗体系。他的一些基本理念,特别是顺其自然的治疗原则,表现出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这是源于东方文化,比较适合于东方文化中的人。
圣宣五行疗法
源于中医理论的发展治疗学,是以本土文化为背景,在发展心理学、医学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基础上,研究人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偏移性异常发展与缺失性异常发展而导致疾病的心理活动规律,并用以指导临床实践的一门学科。在其指导下进行的临床心理治疗则为中医心理发展治疗,其基础理论、治疗技术均渗透着传统中医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的精髓。1中医心理发展治疗理论基础与传统中医心理基础理论 。
根据中医整体观、发展观理论,通过20余年的临床积累,我们提出异常发展心理理论,并作为发展治疗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人格的本质是个体在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过程中各心理要素发展的结果,人格的形成过程即是个体在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过程中各心理要素发展的过程。
1. 1异常发展心理理论与人格体质论
异常发展心理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分为正常与异常,异常人格是精神心理疾病的人格基础,当个体具有异常人格这一发病基础,此时一个负性事件作为扳机点对个体产生刺激,则可能发生精神心理疾病,而要治疗其精神心理疾病,不仅要改善其疾病症状,更要着眼于其人格,纠正其异常人格特征,从发病基础进行治疗,做到从根本论治。这符合传统中医心理理论中人格体质论思想,不同的人格与体质具有不同的患病倾向,在治疗中重视因人制宜、治病求本。
通过吸收西方心理学人格理论,异常发展心理理论对于传统的人格体质论有独特的创新与发展。传统人格体质论将不同的人格体质分为不同类型,如阴阳五态人、阴阳二十五人等,个体的人格根据其特征隶属于不同的人格类型。而异常发展心理理论是将人格分为各种人格要素,包括胆商、自我、意志力、思维方式、人际关系、性发展、世界观,每个个体的人格都具有以上所有要素,而个体人格的特征通过各个人格要素发展水平的不同体现出来。人格的异常同样体现在各个要素发展水平上,表现为人格要素发展的缺失和偏移,即某一人格要素发展的不足和过度。根据中医中庸思想,不足与有余都是不平和的状态,例如,意志力的缺失使得个体缺乏动力与坚持性,意志力的过强使得个体固执,不知变通。而要调整人格要素的虚实,则需要相应的技术进行人格要素的补泻,人格要素的缺失与偏移,以及对人格要素的补泻,则是对中医的虚实补泻概念的发展。
1. 2异常发展心理理论与三才整体论
三才,即天、地、人三才,三才整体论体现了个体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即人不能脱离生存环境独立存在,人与其所处的环境相互影响。在异常发展心理理论中个体的人格发展受到不良生活环境与经历的影响,其中以负性生活事件以及家长所采取的不良教养方式为主。根据中医心理情志所伤理论[00,这些负性经历对个体产生刺激,使个体处于应激状态,并产生不良情绪,负性经历逐渐积累,则对患者的人格发展产生影响,最终导致异常人格的形成。而在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中除了人格基础,通常还需要有刺激性事件作为扳机点,该刺激性事件也属于所处环境的一部分。
2中医心理发展治疗技术与传统中医心理治疗技术
发展治疗的主体方法主要是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源于中医气功等理论的TIP技术是通过中医气功入静与暗示诱导等方式,将患者诱导至低阻抗状态,在这一状态中,患者可以不加抵抗地接受信息,从而在潜意识层面进行意念导入治疗的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在异常发展心理理论的指导下,通过TIP技术可以深入患者潜意识,对异常人格发展过程进行修正,实现中医心理发展治疗。TIP技术中包括诱导放松、共情、病机分析、再成长、症状处理、行为疗法等技术,蕴含着传统中医心理治疗技术的精髓。
2. 1诱导放松与静心宁神法
TIP技术顾名思义是在低阻抗状态下进行的意念导入治疗,低阻抗状态的营造是通过诱导放松来达到的,将中国的导引气功疗法与西方的暗示催眠疗法进行结合,通过言语和行为的诱导,使患者进入从清醒到睡眠过程的中间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患者可以不加抵抗地接受导入内容,治疗内容可以深入患者的元神,从而达到深入治疗的目的。这种状态与中医心理治疗中静心宁神法所达到的神思处于安静宁谧的状态相类似,即排除外界思绪的干扰,正气存内,心身自愈能力增强。
2.2共情与疏神开心法
根据前文所述发展治疗理论中关于病因病机的分析,绝大部分的心身疾病患者在生活经历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教养方式和负性生活事件,然而因为国人普遍的低调内敛的少阴型性格,很多人在经历负性事件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宣泄。在收集病史时需要通过提纲式作业了解患者的经历,尤其是负性经历,嘱患者在保证隐私的情况下写下生活中伤心痛苦的、害怕的事,难以启齿的性方面经历,以及快乐的事和依赖的人与事物。在了解患者的病史后,需要在低阻抗的状态下对患者的负性经历共情,从而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宣泄,进一步降低阻抗,促进医患沟通等。中医自古在诊疗方面,尤其是进行中医心理治疗中十分重视共情然而在中医心理治疗传统技术中,并没有共情这一西方心理学传入的概念,与之类似的成为疏神开心法,即对患者以诚相待,对患者的不畅情志进行疏泄,并且在疏泄的同时注重给予同情与关怀。
2.3病机分析与说理开导法
《横帝内经》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与之以其善,……恶有不听者乎”,这段描述了中医心理传统疗法中的说理开导法,指通过医患沟通,使之明了与疾病相关的道理的治疗方法。开导的内容包括患者疾病的来由,并且告诉患者所能做的努力与不应做的事情,建立信心此技术在发展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了解患者生活经历、发病过程后,根据上述发展治疗基础理论进行病机分析,并且在低阻抗状态下将分析的内容导入给患者,使其了解是其成长过程中的负性经历逐渐导致人格要素方面的缺失或偏移,而这成为其精神心理疾病的人格易感性,在遇到某些刺激性事件后,最终发病。同时告知患者正视负性经历与人格方面的问题,经过正确的治疗与医患的共同努力,是可以完善人格,最终达到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树立信心。另外,病机分析也与狭义的“祝由”概念相似
2. 4再成长与暗示解惑法
再成长技术是针对异常人格发展中人格要素的缺失、偏移所进行的完善人格的治疗技术,是发展治疗的核心。在低阻抗的状态下,使患者回溯到成长过程的早期阶段,根据患者人格要素的缺失与偏移,导入可以促进该人格要素发展的小故事,通过生动鲜活的叙述,使患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由于在低阻抗的状态下,患者可不加抵抗的接受导入的内容,在潜意识层面对导入的故事内涵进行感受与领悟,从而修正患者人格要素的偏移与缺失,而不是直接告诉患者需要在某一人格要素方面需要加强或削弱。这种通过含蓄间接的方式进行心理治疗的技术与传统中医心理治疗中暗示解惑法相似,即通过采用暗示的方式剖析本质,使患者真情感触,以诱导患者在“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意见
2. 5躯体症状处理与移情易性法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合二为一的身心观,以及对心理问题的忌讳,国人的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躯体症状表现出来的l,这些患者往往十分关注躯体症状,甚至己经掩盖了心理问题本身。根据这一特点,TIP技术在低阻抗的状态下指导患者转移注意力,将注意力从关注自己以及自身症状向外转移,从而缓解症状。中医传统心理治疗中的移情易性法,同样是通过转移注意力,派遣情思,达到治疗目的
2. 6行为疗法与志意以绳法
在中医心理治疗的案例中,很多是通过指导患者行为改变而达到治疗目的,类似于现代心理学的行为疗法。传统中医理论中并无行为疗法这一名称,而志意以绳法可以认为是中医对行为疗法的称呼,指通过一定的方法行为,改变现有的意志,使之从意志到行为恢复常态。发展治疗对意志力的训练十分重视,在低阻抗的状态下,导入意志力训练信息,并且嘱患者在现实生活中保持精力,增加活动,改善社会功能,正是志意以绳法的体现。
此外,TIP技术中还有其他传统中医心理思想的体现,例如,TIP睡眠调控技术中睡眠环境适应技术与习以平惊法类似,再成长技术中的预成长使患者在低阻抗状态下模拟将会发生的一些经历,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的理念。
食补就是化解压力
中国人爱吃,这是常识。
且不论春节前那一日一日从不重叠的菜谱,也不论端午的粽子中秋的元宵,只看中国人把所有的洋节都挪来做食品节,也能发现“食补”在中国文化里所处的地位。
感恩节本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食物,可挪过来以后大多数人却是冲着能大吃一顿火鸡去的;情人节的浪漫,最终凝结为巧克力和烛光晚餐……更不用提那些本土的节日:立春的春卷春饼、入伏的饺子、立秋的“贴秋膘”……似乎大家借着种种借口大吃特吃。
中国人真的这么喜欢吃东西吗?一群研究临床医学的学者说:不。中国人只是习惯把心理问题“身体化”,所以才培养出了如此独特的饮食文化。
在中国社会里,人际关系的结构相当紧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位置,需要扮演一定的角色和行为。因此,当个人发生心理冲突、内在焦虑,以及人际适应症等各种心理问题时,都很容易威胁到强调“保持团体和谐”的文化法则。因此,公开表达或者讨论心理问题,在历史上就被视为破坏性、惩罚性的行为,可能为自己或家人带来耻辱。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总是抱有一种“多多少少有点儿病,只要这病不要命”想法的原因吧。既然心理疾病属于犯忌讳的事,那么除非它严重到精神崩溃(甚至有些地方对于精神崩溃也当做羞耻之事),否则人们宁可以“身体不适”的名义来代替轻微的心理失调。而这,就是“心理问题身体化”。
“身体化”的一般表现为失眠、没胃口、肌肉酸痛、视力或听力减退、月经不调、哮喘、易疲劳或偏头痛等等。这些算不上“大病”的小毛病,常常也没有什么具体的生理原因,但确实很困扰人。在中国文化里,它们常常被算为“虚”或“亏”,需要进补调养。而进补,最常见的自然就是食补,通过食物来补充元气,化解自身压力。
食补效果的内在心理原因
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人们自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什么稀罕吃什么也不足为奇。不过说来也奇怪,尽管并不对症,可“食补”却仍然有它的心理效果。很多人在这样“进补调养”之后,那些小毛病却全都不药而愈。越是补得好、补得稀奇的,病症的好转速度就越快,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食补”已经成为了一种民族性的文化烙印。经过几千年来的历史演变,它已经被赋予了“安慰剂”的意义。进补,变成了一种“个别的心理辅导”,透过令人信服的技巧与原料(体现为种种美食),来对心理问题进行疏导。那些将心理问题“身体化”的人,信服食补的效力,自然接受其中的暗示和开导,从而使心理问题得到化解。
“身体化”的现象,其实表明了中国人处理焦虑性心理困扰的方式。食补并非真的可以治病,也并没有确切的生理基础。当困扰人的情绪得到解决时,那些小毛病自然就不翼而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