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27:46
序论:在您撰写助推经济社会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三年来,在省地税局的坚强领导和六盘水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六盘水市地税局按照“审慎推进、优化服务、效能建设、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明确科学调整机构、合理设置岗责、分类管理税源、科学配比人力资源、建立运行机制、强化信息支撑、再造工作流程等主要改革内容,确定“以促进税法遵从为目标,以纳税人申报真实性、合法性核查为切入点,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纳税评估为重点,以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完善制度、机制为保障,努力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体系”的改革思路,通过改革初步达到“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降低税收流失率和征纳成本”的目标,为全市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理清改革思路
探索有效模式
为加快征管改革步伐,六盘水市地税部门进一步理清改革思路,探索有效改革模式。
建立有效税收风险指向分析监控机构。监控机构按照征管改革的要求理顺了职能、职责及其相互关系,从提高纳税人遵从度和满意度,降低税收流失和征纳成本的角度,建立了科学、有效、可行的工作机制。
实施机构改革和税收征管改革。通过改革,税源管理全面实现属地化基础上的专业化,通过税源分类分级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进一步优化、岗位职责调整基本完成。
实施办税服务外包。通过实施办税服务外包、所有涉税事项全部由前台受理,提高了纳税服务水平;通过推广网络申报、电子申报和网络发票开具等方式,有效解决集中申报拥堵难题;通过实施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提升了全市地税系统纳税服务规范化水平。
机关职能实体化转变和目标绩效管理。通过职能转变和绩效管理,六盘水市地税局干部职工已经适应风险事务应对。征收服务人员能够通过应对风险事务提高工作责任心,提高涉税事务办理准确性;评估人员能够按照风险识别、排序、推送及应对流程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做到了管大、控中、不放小;税收管理员能够按照风险提醒,及时完成一般税源管理事务。
大力深化信息管税。在信息采集、获取、标准和分析利用上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外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和运用,信息管税能力得到全面加强。
推进信息化建设
转变服务观念
为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的科技含量,六盘水市地税部门重点推进信息化建设。
全面提高税收征管信息的管理和应用水平,重点把握税源的信息监控。充分运用“税源专业化管理平台”、“税企信息互换平台”的优势,加强对经济税源的监控、预测,提升数据分析、处理和运用能力,提高信息数据和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益。
进一步强化风险指标模型构建和维护。实时跟踪、筛选、比对、分析纳税人涉税数据信息,科学评估涉税指标,防止偷、逃纳税行为的发生,形成信息化的防范机制。
利用信息系统加强信息交换,充分发挥信息共享的作用。逐步规范和完善“税企信息互换平台”和“第三方信息交换平台”,扩大信息数据采集来源,加强与国税、工商、银行、财政、国土等22家单位的信息交换,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税收征管各环节的质量和效率。
加强与协税护税网络的沟通。将计算机信息处理的优势与人工信息收集处理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使税收征管资料更准确,税收征管的基础更加坚实。
以计算机考核为主,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指标。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手段,进而实现由集中考核向日常考核的转变,由手工考核向计算机考核转变,由定性考核向定量考核转变。利用税源专业化管理平台进行工作“晾晒”,将全市地税系统可量化的事务办理情况在税源专业化管理平台中进行集中、广泛“晾晒”,内容包括前台开票数量、税源管理事务的办理数量、纳税评估应对处理数量和其他事务的处理情况。进一步细化税源专业化管理平台考核模块考核指标,对税收征管过程中的“征、评、管、查”四个环节进行执法责任制考核。在全省地税系统首次实现税收执法行为的计算机自动考核监督,完善了深化税收征管改革考核工作体系。
与此同时,六盘水市地税部门在构建税收服务体系中,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正确处理规范执法与优化服务的关系。切实转变观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增强服务意识。在具体的工作中,始终把尊重纳税人、理解纳税人、关心纳税人贯穿在税收征管中,积极、主动、及时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依托信息化技术,搭建服务新平台。在12366纳税服务热线、地税微博、地税子网站、QQ群的基础上,开通了六盘水地税微信和六盘水地税网上纳税人学校,为纳税人提供更新型、更多样的服务渠道,实现智能化、实时化、互动性的纳税咨询、宣传服务。
积极探索个性化服务,实现纳税服务形式的新突破。针对不同纳税人的特点和需求,主动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个性化服务,如预约服务、延时服务、提醒服务、错时服务、绿色通道、送政策上门等。
拓宽服务内涵。实现纳税服务内容的新突破,简化办税流程、办税环节、审批程序,深入推进“一站式”、“一次性告知”、“免填单”等服务,以网上申报和网络发票为重要节点,进一步完善同城通办和自助办税,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努力促发展
改革见成效
六盘水市地税局税收征管改革的成果得到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地税局及六盘水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认可。
2013年,国家税务总局征科司下发了关于六盘水地税局征管改革相关工作的情况反映,总局大企业管理司指定六盘水地税局汇报在征管改革过程中对大企业的服务与管理经验,中国税务报、《当代贵州》、六盘水日报等多家媒体刊发相关报道50余篇。
2013年11月6至7日,贵州省地税局组织全省各市、州、贵安新区地税局领导到六盘水召开对六盘水地税局深化税收征管改革试点工作的评估验收会。会上,与会领导高度评价该局的改革经验和做法,试点工作顺利通过专家组的评估验收。
信息消费的出现和发展是我国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结果,所涉及的产业具有产业链长、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等特点。通过产业链延伸与带动,信息消费将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
首先,信息消费的发展需要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宽带网络,宽带普及提速工程效应明显。2013年1~3月,我国接入网光缆线路长度同比增长28.5%;全国互联网接入端口数净增667.1万个,达到2.75亿个,同比增长13.4%;移动电话基站213.7万个,其中3G基站占40.6%,同比增长30.1%。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和光纤入户的发展,消费者对电信运营商网络带宽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
随着固网和移动网的流量快速增长,加大对宽带网络的投资建设已成为三大运营商提升基础网络服务的重要战略。围绕“宽带中国”战略,我国各级政府也将更多精力放在下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上。各类不断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将成为我国信息消费发展的重要基石。
其次,信息消费的拓展需要丰富的应用与服务创新。随着全球ICT产业融合不断深入,各类新兴信息服务业逐渐成熟,无论是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还是三网融合,规模化发展必须建立在高速、泛在的宽带信息网络基础之上。信息消费的发展离不开信息产品的丰富与应用的创新。
目前,在我国的信息消费领域,网络视频、手机游戏、移动电子商务、微媒体、移动视频等新兴业务正处于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已经对传统行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甚至产生颠覆性的影响,随着信息消费内涵的不断扩展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信息消费将更为广泛地渗透到各个传统行业中,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十大体系建设是个体制机制创新的系统工程,其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十大体系实施三年来,很多人认为,十大体系抓的都是各部门的日常工作,抓与不抓一个样。其实,十大体系离不开日常工作又高于日常工作。笔者根据自己对十大体系工作的了解,认为十大体系的精髓就是以无缝对接长珠闽为目标,通过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手段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抓好十大体系建设,需要找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节点难点来切入,它不仅能锻炼干部的改革创新能力,而且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人说,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现象不抓十大体系也照样会出现,只是迟早问题。但我想,因为抓了十大体系,提前破除了制约发展的障碍,加快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就体现了其体制机制创新的助力器作用。__通过对十大体系的大胆探索,有效破解了系列体制机制障碍,有力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着力破解四大难题,为产业发展扫除障碍
围绕稀土、钨和甜叶菊等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需求,该县通过创新机制,着力解决了钱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物流如何通达,质量如何提高等四大难题。
1、提高授信额度,增加信贷投放,解决好资金从哪里来问题。该县通过实施金融服务体系,出台了信贷投放激励机制,有效地调动了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今年以来,__金融机构千方百计优化金融服务,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努力向上级行社争取扩大授权授信额度,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资金支持。__菊隆高科技食品有限公司的授信额由1200万元提高到4200万元,利华兽药由500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止10月底,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37亿元,比年初增加4.69亿元,同比增长4.51%。其中工业园区贷款总额达到4.6亿元,信贷增量达2.2亿元,比年初增长30.52%。
2、外引内育并举,解决产业发展的人才与用工问题。该县通过实施人力资源体系,一是组建了“__工业园学士后流动中心”,搭建了人才引进平台。采取政府补助、企业使用、来去自由的方式,专门为企业引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现已为菊隆高科、世瑞矿产、红金稀土等企业引进了15名紧缺人才,为企业自主创新、攻克技术难题注入了新鲜血液。二是组建了“工业园劳动保障事务所”,搭建了劳动就业平台。专门规范劳动用工,帮助企业招工。通过举办就业再就业招聘大会及平时就业介绍,为92家企业招工6996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才62人,有效缓解了企业招工难问题。同时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城镇公民职业化”两大工程,20__年培训农民35000人、城镇公民10774人。
3、提高通关效率,发展物流产业,解决物流不畅问题。该县通过实施口岸物流体系建设,在有效促进物流通畅的同时,创造了物流产业迅猛发展的奇迹。一是完善了口岸通关服务机制。开通了__—厦门、__—深圳铁海联运通道,提高了通关效率,为企业降低运输成本5%左右;建设了口岸服务网,及时将最新的外贸政策和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申办等知识宣传到各进出口企业,适时组织外贸企业参加进出口通关知识业务培训,使32个企业报关员知识得到及时更新。二是加快物流产业发展。该县把汽车货运产业当成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来抓,创造了汽车货运产业发展的奇迹。在20__年底,__共拥有货运汽车401辆,20__年新增货运汽车326辆,20__年目前新增货运汽车818辆、1462吨,车辆增长数和吨位增长数均为全市第一。汽车货运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今年新增的816辆车辆今后每年可增加的直接税费达800多万元(其中县级直接税费460万元),加上间接收入每年可超1600万元。同时狠抓物流载体建设。投资1000万,占地30亩,建成标准仓库11栋、1.1万平方米的__天志仓储物流中心于8月建成投产,且其隔热、防潮效果达到了国家标准。洋塘汽车检测维修中心、红金汽车修配城、光彩物流中心、储潭货运码头等物流基础设施正在规范实施中。
4、采制推广标准,鼓励扶助创新,实施名牌兴县战略,解决质量不高问题。通过实施技术标准体系,该县出台了采用高新技术标准、鼓励技术创新、扶持名牌创建的系列政策,在工业、农业中大力开展了标准化生产和争创名牌活动。省级名牌产品由20__年实施技术标准体系前的无到目前的3个,分别是__菊隆高科技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菊隆牌”甜菊糖甙、__远驰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远驰牌”钨粉和__江钨钨合金有限公司生产的“虔锋牌”钨铁,其中__江钨钨合金有限公司生产的钨铁还获得了国家免检产品资格。为了指导和帮助企业进行科技创新,__还专门组建了“工业园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组织__鑫隆康稀土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申报了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组织科技成果鉴定2个,已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市民营科技企业20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5个,位于全市前列。技术标准的提高和名牌产品的效应开始在经济效益上显现。20__年1-10月,__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1.7亿元,上缴税收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5%、33.4%,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已达7家。
二、搭建三大平台,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
环境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__在实施十大体系过程中,始终围绕优化发展环境这一核心,创新了系列体制机制,加快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对接步伐。
1、简化程序,增加透明度,搭建行政服务综合平台。为了方便群众办事,__在建设政策法规体系中,组建了行政服务中心,有行政审批事项的30多个政府部门统一进驻中心集中办公。在行政服务中心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并联审批制和程序公示制,做到各项行 政审批一站式服务。为了增加政策法规透明度,__还编印了《涉企政策(收费)一本通》,规范整合了涉及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及行政许可和收费项目,企业房屋报建费用从58.2元下降到4.2元,真正实现部门规范收费,企业明白缴费。在十大体系进工业园服务站、进市场服务站、进乡村服务站设立了21个政策法规查询中心,为工业企业、市场业主、广大农民开展政策文件的查阅、咨询服务。行政服务正向政策透明、办事便捷方向迈进。
2、加快信息化步伐,建设高效便捷的现代信息平台。通过实施信息网络体系,城乡信息日益通畅。建成了县政府门户网站和11个乡镇门户网站,还有31个单位建立了自己的网站,60多个县政府组成部门接入了政务网。在重要核心部门推广应用了网上办公系统,电子政务正在逐步推广。开通了县档案网,设立了“现行文件”专页,县委、县政府、政府部门已公开的现行文件可以在网上查阅、下载,利用网站加强对外宣传,提供办事服务。建成了__工业园网站,为园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产品推介、招工用工信息服务,园区企业宽带安装率达95%,16个企业开通了网站,企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实施了乡村信息化工程,全县各乡镇建成了农民知识化网络培训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手段给农民留下了不散的课堂、不走的专家,建设了30多个“网络新村”,通过财政补助促成622户农民用上一宽带网,已有10%的果农收到了网上脐橙订单实现了网络销售,脐橙等农特产品销售半径由市内扩展到了省外;一批乡镇建成了惠民短信系统,利用这个平台与农民沟通互动。
3、创新产权交易机制,搭建产权规范流转的交易平台。在实施产权交易体系中,该县大胆创新机制,建设了产权交易中心、招投标中心、国有资产经营中心和国库集中收付核算中心,搭建了流转规范顺畅的产权交易平台。所有国有资产处置统一进入产权交易中心交易,实行阳光操作。今年1—10月共组织国有产权交易33宗,市场评估总价8967万元,总成交价达12554万元,增值3587万元,增值率40%。通过阳光交易国有资产增值,筹集了资金妥善安置了职工,促进了企业改制。通过国库集中收付核算中心,将对全县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核算统一在一个平台上操作,既节约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财政运行效率,又方便了群众办事,为部门和基层提供了一个快速便捷的服务平台。
三、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推进社会和谐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保是稳定之基。__通过大力实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等各项工作开创了新局面,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和谐。
1、健全网络,规范管理,把握就业这民生之本。通过实施社会保障体系,该县在各乡镇和工业园都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把劳动和就业服务网络向乡镇和园区延伸,搭建了劳动力资源有序流动的桥梁。同时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从源头上规范劳动关系。加强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和鉴证管理,妥善处理调整劳动关系矛盾,共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投诉案件41起,结案41起,结案率100%,涉及农民工252人,追讨工资45.4万元;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9850份,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双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正在逐步建立。
“从传统的角度看,中国人历来对自己的家乡,对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亲人,不管自己处在什么地方,都是时时刻刻地怀念。”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认为,“春晖行动”把统筹城乡这样一个工业社会的现念与报效家乡和父母的传统文化有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扶贫开发,创新“新模式”
在遵义市新浦新区新舟镇乐耕村,仅水果收入一项,去年就有十余户农户年收入超过5万元。
“要是在以前,这可是一个连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乐耕村原村主任石帮文告诉记者,现在乐耕村村民人均年收入5000多元,“‘春晖使者’骆刚帮助我们圆了几十年的小康梦”。
骆刚,贵州利美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多年来一直情系故土乐耕村的发展,不仅资助村里发展教育、修缮道路等基础性工程,而且还出资帮助村民们发展科技果树种植。近年来先后在全村发展了1700多亩科技果园,还专门从山东聘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果树种植专家到乐耕村“坐阵”进行技术指导。
如今,乐耕村的科技果园已有部分达到盛产期,每亩果园村民每年可收入15000元左右,这里一下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同时,乐耕村的发展还辐射带动了周边村寨,周边村民们纷纷到乐耕“取经”,新舟镇兴起了一股科技种植、产业富民的热潮。
乐耕村的发展,是“春晖行动”推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样本之一。
全国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认为,“春晖行动”的扶贫模式既不同于传统的政府主导型扶贫和完全市场取向扶贫,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捐赠行为,它是一种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念上的崭新扶贫开发模式,并开辟了政府和市场之间扶贫开发的第三空间,具有可持续性、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很容易被群众接受。
曹以杰是采取产业带动帮助乡亲致富的“春晖使者”之一。当年他创办的贵州青蓝紫富硒茶叶有限公司遇到巨大的资金困难,连仅有的4名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的时候,他几乎要放弃创业,但是乡亲们的支持和一种责任感让曹以杰坚持了下来。现在,这家公司已经成为一个年销售收入800多万元的公司,带并动了周边1600多户农民致富。
同时,“春晖行动”还激发了贫困地区群众摆脱贫困的斗志,实现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双向良性互动”。贵州省社科联学者丁凤鸣在《“春晖行动”对推进我省反贫困事业的现实意义》一文中说,“春晖使者”郑传楼带着争取到的12万元资金能够撬动全村无偿投入4.5万个劳动力,苦干三年,战胜“虎跳崖”,修成致富路,使天堑变通途;用争取到的20万元资金,能够使全村众志成城,奋战18个月,斗败“熊洞”,从悬崖上引甘泉,再造了当代“红旗渠”。
“五位一体”,助力新农村建设
“春晖家园计划”是“春晖行动”2008年11月启动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项目,旨在以实施项目撬动社会民间资源参与贵州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秉承“春晖行动”所倡导的文化理念,以家园建设为中心,以“春晖使者”为桥梁,以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为主要运作方式,以“春晖行动”发展基金会、“春晖使者”、社会各界人士、地方党政相关部门、受益群众形成“五位一体”联动实施项目的公益运作模式。
贵州财经学院学生康厚泽,这个来自黔东南州天柱县坪地镇八界村的侗家小伙,由于家庭贫困,在考入大学以前曾为筹集学费而外出打工。
由于地势偏远,土地贫瘠,八界村外出打工者占全村人口一半以上。在省城读大学的康厚泽,对城乡差距感触颇深。对家乡有着深厚感情的他,每次放寒暑假总想尽力为缩小这一差距做点什么。还在读大一时,他就和自己的兄弟在家乡带头修建猪圈,带领村民们通过发展养殖业致富。
2006年,康厚泽加入贵州财经学院春晖爱心社,在与“春晖行动”数次接触后,被“春晖行动”的理念深深打动,尤其是“春晖使者”郑传楼十余年如一日帮助家乡脱贫、发展的事迹深深地启发了他。他曾无数次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积极行动起来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
2008年寒假期间,康厚泽组织几位高中同学对家乡的发展状况做了一次深入调查,找到了为家乡出力的着力点。
2009年,康厚泽带着项目详细计划及规划图申请了“春晖家园”项目,得到“春晖行动”发展基金会提供的3万元专项资金。以此为基础,他先后整合30余万元资金为家乡挖井、修路、建村民活动中心,得到父老乡亲的赞许。
“春晖家园计划”自实施以来,以操作模式新颖、实施效果明显、示范带动作用、可操作性强等显著特点,备受各级党政重视、社会各界关注、广大群众青睐。
修文县久长镇党委书记田江涛说,在“五位一体”中,“春晖使者”本身属回报乡梓,特别容易调动乡亲们建设家乡的热情,也容易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不少地方在项目实施中,不管占用到哪一家的田土,人们都会积极配合。
大方县核桃乡福星村民组通组路建设工程,当地群众积极性高,集资做到倾其所有,投工投劳做到人尽其才。“春晖使者”赵玉娇前后三次组织捐款,福星组村民、外出工作和务工人员、亲友和各界爱心人士纷纷到场捐款,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为家乡建设献上一份自己的力量,项目最终筹得资金7万余元。同时,该村村支“两委”还专门成立了“春晖行动”理事会、工程建设筹备小组、工程建设监督小组,凡事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分工。
“这几年我们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是‘激情有余,能力不足’,主要就是资金不足。”三穗县长吉乡党委书记刘宗元说,“春晖家园计划”以社会化动员方式整合各类资源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侧面帮了地方党委、政府很大的忙。
据了解,仅2009年一年,贵州省就实施“春晖家园计划”项目64个,内容涉及村庄整治、道路交通建设、人畜饮水建设等,每个项目“春晖行动”发展基金出资3~5万元,包括“春晖使者”、社会各界人士、地方党政部门、受益群体形成“五位一体”联动的模式,2009年项目整合各方资金累计达1200万元,受惠群众23万余人。
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说:“‘春晖行动’抓住了共青团一种重要的创造力,就是社会化的动员方式。它把人类情感中对家乡、对亲人朴素的情感力量和社会化动员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由情感化、社会化向长期化、制度化、品牌化健康发展。”
爱心助学,用行动影响行动
在革命老区遵义县江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已到垂暮之年,却依然记挂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建设和教育事业四处奔走,他们汇聚众人的力量,帮助家乡一批又一批学子圆了求学梦。他们是宋华忠、王克诚、吴光富等老干部,他们也是传递爱和希望的“春晖使者”。
受“春晖行动”理念的感召,王克诚、吴光富率先捐款30万元用于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两位老人的带动,激发了众多江镇在外人士积极参与到助学行动中来。不到半年时间,捐款金额就达100万元。
2006年7月,江镇“富诚聚助学基金会”正式成立,对全镇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对家庭贫困的学生进行资助,为更多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这个协会的影响下,近几年来,江捐资助学蔚然成风,每年均有十万元左右的资金注入基金会。目前,一些家庭贫困但品学兼优的学生依靠基金会的资助继续着自己的求学之梦。
“春晖助学”,是“春晖行动”关注教育、助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又一重要内容。“春晖行动”自实施以来,充分运用情感杠杆,先后采取“春晖爱心助学子”、捐建“春晖学校”、设立“春晖助学金”、“春晖使者”回乡办学等形式多样的“春晖助学”活动,帮助、解决贫困学子上学难的问题。
2005年,著名作家叶辛带着“要修一所象样的学校,让孩子们在这里冬暖夏凉,安心学习”的想法,联络捐资35万元修建“春晖小学”,并担任名誉校长。
2007年11月,民革上海市委一行在余庆县“春晖使者”施武陪同下赴余庆县关兴镇开展捐资助学活动。
2008年9月23日,由安顺团市委和安顺联通公司共同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春晖・联通爱心助学”行动正式启动。联通公司承诺,两年时间内至少筹集36万元的助学金,用于首批100名高中学生,每月为每名学生提供100元生活费。
2009年5月,由“春晖使者”邓晓吟协调香港道德会捐资35万元修建的兴义市则戎乡中学学生宿舍楼竣工投入使用,这座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大楼,让360名住校学生告别了黑暗、潮湿的居住环境。
……
一所所“春晖教学楼”拔地而起,一次次“春晖爱心助学”活动成功开展,社会各界的点滴爱心正通过“春晖行动”迅速集结,传递着世间的美好,滋润着贫困学子的求学之路,同时也在贫困学子的心中种下了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的种子。
江镇中学初二(2)班学生钟彬,连续两年获得“富诚聚助学基金会”的奖学金,他说:“今后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学习,争取在中考时考上全县最好的高中,再考上重点大学,到时候也来帮助家乡的学生。”
“助学基金会就像我们的贴身父母一样关心我们,基金会对我的每一次资助我都铭记于心,并将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等日后自己有了出息,一定会回报家乡、回报亲人。”受助学生聂婷说。
江镇受助贫困学生家长张家婵说,助学基金会圆了很多困难家庭孩子的上学梦。助学基金会对成绩好的学生进行奖励,不仅减轻了家长负担,对孩子的鼓励大,而且促进了全镇良好的教育风气的形成。
构建和谐,
架设传承文明的桥梁
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新田村的豫章书院,是第一个“春晖行动”文化宣传基地。书院自2008年10月8日揭牌以来,以定期举办免费讲座的形式,宣传“饮水思源”、“回报桑梓”等传统美德,呼唤“孝”的回归。
随着“春晖行动”对新农村建设参与程度的不断提高,主动参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倡导乡风文明也被提上了日程。
“春晖行动”植根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把文明的种子播洒在青少年的心田。几年来,通过开展“春晖感恩教育”,以“感谢父母养育我、感谢老师教育我、感谢他人帮助我、感谢祖国培养我”为主要内容,在全省中小学推行“唱一首感恩歌,观一部感恩片,写一封感恩信,出一期感恩报,做一件感恩事,争一枚感恩章,开一次感恩会,征一次感恩文”,培养青少年的感恩意识,激发青少年的感恩之情,把对青少年的感恩教育渗透到不同的领域中。
在创办《春晖》杂志倡扬传统文化、激发赤子情怀、携手家园建设、交流慈善公益的同时,由团中央统战部、全国青联秘书处监制,共青团贵州省委出品,贵州省春晖行动发展中心、贵州省春晖行动发展基金会摄制了著名作曲家、“春晖使者”杜兴成专门为“春晖行动”创作的歌曲《游子吟》及“春晖行动”主题曲《忘不了你呀妈妈》两首音乐电视;全新摄制了“春晖行动”大型专题片《报得三春晖》;推出了“春晖行动”全新的VI标识。
“春晖使者”还通过建立农家书屋、文化长廊、乡村文化活动中心以及修复名人故居等形式,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并通过组织开展“春晖映晚晴”等活动,一方面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要,一方面也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社会和谐。
有关人士表示,“春晖行动”所体现的人与人相互关心,互相帮助的精神,对于克服社会上一些人情冷漠、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道德缺失现象;对于构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新型人际关系,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才 环境 鹰潭经济 柔性引进
近年来,鹰潭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鹰潭市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描绘了鹰潭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鹰潭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为把鹰潭建设成富裕、秀美、宜居、和谐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璀璨明珠,实现鹰潭的科学发展、进位赶超和绿色崛起,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俗话说,环境好则人才聚,人才聚方事业兴,为此,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对促进鹰潭经济社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鹰潭作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面临着绝好的发展机遇,为了更好地融入经济区建设,加速超常发展步伐,需要以强有力的人才做后盾。同时,金融危机带来了产业布局的重新“洗牌”。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迫于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纷纷把工业尤其是工业的加工环节向内地扩散,产业转移不仅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也转移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环节。鹰潭作为紧邻东部沿海地区的地级市,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有着较大的地域优势。为了能够更好的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需要充足的人才做保障。
1.2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鹰潭市把调优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核心战略。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由粗放式生产方式向集约式生产方式转变、由高能耗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依靠大规模资本投入、低成本劳动力、出口拉动经济的发展模式后继乏力,需要有创新的和科技的产业作为主导,而创新的和科技的产业发展主要依靠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引擎。为此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汇聚大批优秀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先决条件。如,鹰潭市要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大力发展大旅游和大物流等第三产业,离不开大量的高素质的服务型人才;鹰潭要大力发展铜的下游产业,促进铜的精深加工业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和高科技人才。
1.3 鹰潭目前人力资源现状与鹰潭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 近年来,我市加大了人才队伍建设,较以往人才总量有所增加,但人才增速不快,人才总量相对不足,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由于经济欠发达、又处中部地级城市,城市小,就业机会少,人才待遇不高,人才管理体制和人才市场体系不够完善,人才创业平台相对狭窄,人才外流现象较严重;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和高素质的管理类人才较为缺乏,人才引进难度较大。高校是优质人力资源的主要供应地,鹰潭市高等教育规模小的瓶颈也使当地高校提供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较弱。鹰潭人才队伍现状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推进鹰潭经济社会发展。
2 如何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鹰潭人才环境的优化,将汇聚大量鹰潭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为鹰潭市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1 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 一方面,要加大四高人才的引进力度。一是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抓住后危机时代海归人员回归的有利时机,大力引进掌握关键技术的领军人才;二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团队;三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四是高技能的实用人才,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推动校企的深度合作,打造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梯次合理、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的柔性引进。所谓柔性引进,是相对于刚性引进人才而言,是根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力资源共享理念,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在不改变国籍、户籍、身份、人事关系的前提下,突破工作地和工作方式的限制,以提供智力服务为核心,充分体现个人意愿和用人单位自的一种人才智力引进方式。尽管鹰潭市属地级小市,但紧邻江浙等发达地区,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发展态势都为柔性人才引进提供了便利条件。柔性引进可以使鹰潭能够在更广范围内选拔优秀人才,提升人才层次,提高人才使用的灵活性。当然,在柔性引进人才的同时,还要注重人才引进的实效,为此,要加强联系、构建平台、引进科技成果、建立保障机制,促使柔性引进人才取得实效。
2.2 高端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同时抓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充分发挥领军人才的引擎作用,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和人才工作奋力前行,推动鹰潭市特色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技术的应用、管理理念的有效推广离不开普通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作支撑。尤其是我市要大力发展物流、旅游等服务性行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尤为迫切。为此,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不能仅局限于重点人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使用,还要关注基层,关注一线,努力造就大批技术应用型人才,着眼于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一方面要加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高端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形成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办起一个企业,兴起一个产业的良性循环态势;另一方面,要重视高等教育发展和继续教育的投入,着力提高全市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使其符合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的要求,确保各项改革、创新和引进能够有效消化。
2.3 人才使用与培养同时抓 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要使人才始终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在充分使用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人才的继续培养,跟上时展要求,在促进人才为鹰潭做出更大贡献的同时,有效地留住人才。在人才使用上,营造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浓厚环境,建立人才工作机制,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促进公共部门、高校、企业人才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人才使用离不开人才培养,如果把人才的使用看作是一种输出,人才的培养则是一种能量输入。没有能量的输入就不可能有能量的输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各企业应将工资总额的1.5%的比例用于职工教育培训,并保证一定比例专项用于技术工人的业务培训。要克服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把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要针对发展实际需要,健全和完善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加大创新人才、高科技人才的交流学习和学术研讨,形成浓厚的创新科研氛围;另一方面,加强对职业经理人、高管等的培养力度;同时还要加强对中基层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力度,使培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努力提高培训效果。
2.4 企业主导与政府推动支持相结合 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过程中,企业占主导地位,但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2.4.1 加强政策创新,营造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的制度环境。将招才引智工作同步纳入招商引资考核和政府目标考核,切实动员社会各方共同招才引智,推进孵化园区的建设,对引进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提供创业资金和干事创业的舞台。为引进的急需高层次人才,在享受政策待遇和引进程序上实行特殊的“绿色通道”。
2.4.2 加强关爱服务,营造安居乐业、舒心舒适的生活环境。许多地市都将建人才公寓纳入招才引智的举措之一。鹰潭着力打造富裕秀美宜居和谐城市,也有必要建设一批人才公寓,优化人才生活基础环境,在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公共事业方面做好后勤保障,创造拴心留人的好环境,使人才在鹰潭干事创业放心、安心、开心。
2.4.3 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使各类人才在鹰潭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弱化官本位思想,提高人才的社会和政治地位,让人才有机会参与重大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的同时帮助实现人才的价值,使人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更好地留住人才。
2.4.4 完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信息管理平台,为求职者的就业提供指导,为企业的人事管理提供参考,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3 结语
人才资源在物力、财力、人力三大资源中是第一资源,是具有创造力的主宰性资源,其它一切物的因素只有通过人的作用,才能得到开发和利用。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合理选人、用人、育人、留人,鹰潭这个江西省的小巨人,将乘着人才托起的翅膀驶入发展快车道。
参考文献:
[1]李丽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推进人才兴业战略[J].新,2009/11.
[2]刘波.依托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J].人才资源开发,2010/03.
[3]邵玲.知人善用 建造聚人的强磁场[J].职业时空,2008/05.
一、改进学习方法,解决工学矛盾
一是滚动制定计划,确保学习的连续性。为了避免年初制定的学习计划在全年的落实中出现偏差,奈曼旗采取了滚动制定计划的办法,年度学习计划主要定原则、定方向、定要求,具体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则以季度为单位,按月份滚动制定,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同时,每月都安排两项以上学习内容,并提前一个月通知中心组成员;每次集中学习都提前一周通知,请相关人员预先做好准备,从而确保了每月都有一次以上集中学习。
二是统筹安排时间,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奈曼旗委坚持以自学为主、集中为辅,采取分散自学、集中研讨的办法,做到平时自学多一点、集中学习少一点,尽量避免工学矛盾。在平时自学中,要求中心组成员必须做到“四个学”,即白天上班,晚上学;出差在外,带书学;基层调研,抽空学;假日休息,坚持学,并按要求撰写好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集中学习,尽量避忙就闲,见缝插针,利用周六或周日的休息时间,或利用下午4点钟以后及下班后的1个小时时间组织学习。每人每年平均自学80个学时,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8万字。
三是科学选定内容,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在学习内容的选定上尽量贴近实际,要求每位中心组成员都要把理论学习和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结合起来,每年选定3-4个课题进行学习研究,每季度主讲1个课题,汇报交流理论学习成果。通过采取这种“自选动作多、规定动作少”的做法,促使每位中心组成员都自觉加压,沉下心来真学,静下心来深学,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四是改革创新方式,实现学习的多样性。奈曼旗委中心组积极改进传统学习方式,通过组织考察参观、观看专题录像、邀请专家讲座、进行经验交流等,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直观形象,中心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大大增强。特别是针对个别成员因故无法参加集中学习这一问题,采取了现场录制影像资料的办法,供其事后补课使用,受到了中心组成员的欢迎。
二、健全学习制度,狠抓计划落实
在抓制度完善和学习落实上狠下功夫,确保了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了旗委中心组的学习效果。
一是完善制度。建立健全了“八个有”制度,进一步提升了中心组学习的规范性。“八个有”包括有学习计划、有学习考勤、有学习记录、有专题研讨、有中心发言、有读书笔记、有体会文章、有总结交流。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学习计划、统一学习时间、统一学习笔记、统一学习考勤、统一学习档案。同时,要求中心组成员做到有听课记录本和自学记录本、有集中学习发言材料、有撰写学习体会或在报刊上发表的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增强了中心组成员学多一点、学深一点、学好一点的压力和动力,推动了中心组学习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确保了理论中心组学习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是狠抓落实。把平时“查学”和年终“述学、评学”作为落实中心组学习的一条重要措施,不断强化学习的约束性,使理论学习由 “软任务”向“硬任务”转变,确保了学习计划的落实。平时查学,就是针对中心组学习照抄照念多、谈体会谈认识少,专题发言跑题多、结合实际少,开会讲话多、做笔记少的“三多”、“三少”问题,开展 “三查”活动,即:查专题发言是否结合工作实际,有没有独到的见解;查参加学习成员是否按时到会,有没有迟到早退现象;查到会人员是否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通过“三查”,使理论学习在中心组成员中真正做到了“进心入脑”。年终述学,就是把参加学习情况纳入中心组成员的个人述职之中,要求述职的内容必须包括参加学习的成效;每年最后一次集中学习时,中心组成员必须述学,从而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效果。评学,就是每年中心组的最后一次学习,中心组组长要进行评学,总结一年来的理论学习情况,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请干部群众参加评学,评价每位中心组成员在履行领导职责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领导能力。通过查学、述学、评学,促进了中心组成员理论思维、工作思路的完善和决策水平、领导能力的提高。
三、内化学习成果,推动思想解放
奈曼旗委中心组以思想解放为核心,促进发展理念再更新、发展观念再转变,动员全旗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解放上要先行先试,切实做到“五个破除、五个强化”。
一是破除消极思想,强化发展意识。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人云亦云,切实做到多干少争论,快干少议论,实干不空论,带动各族干部群众统一对奈曼发展形势的认识,统一对奈曼发展战略的认同,统一对奈曼发展目标的认可,团结一致共谋发展。
二是破除安逸思想,强化攻坚意识。主动查找制约发展的症结,积极寻求迎接挑战的办法,变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凝心聚力,克难攻坚。
三是破除保守思想,强化敢闯意识。只要有利于奈曼旗发展,有利于富民强旗,就要大胆去闯,放手去拼,只为成功找出路,不为落后找理由。
四是破除利己思想,强化共赢意识。树立事业为重、团结协作的全局观念,少讲部门利益,少讲个人得失,在突破发展中携手并进,在合作共赢中开创美好未来。
【关键词】 加快 城乡一体化 助推 经济发展
1.吉林省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和问题分析
目前,吉林省统筹城乡发展的合力已经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速率不断提高,统筹城乡发展的成效初步显现。但由于历史基础、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与农村还处于相对薄弱环节,制约农村发展的二元结构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从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增长情况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农民纯收入;城乡基础设施与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小城镇与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制约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社会事业发展差距较大。尽管这些年在改善民生和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方面投入的资金、所办的实事前所未有,但与城市相比,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显得滞后;公民综合素质差距较大。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比重还比较低,在知识水平、基本技能和文化素质等方面,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非农产业的岗位要求。
2.吉林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应加强的重点领域
当前,吉林省经济形势是历史上最好时期,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机遇期,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是逐步消除城乡之间的壁垒,在政策与体制、产业发展、生产力布局、市场体系和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实现城乡一体化。
2.1深化改革,促进城乡政策和体制的一体化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入用于农村的比重,加快推进城乡公共财政和金融体系建设的一体化;完善户籍管理制度,为农民进城落户创造条件,统一义务教育制度和社会福利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劳动就业制度和发展条件的一体化;统一规划,着力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统筹城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与服务制度建设的一体化。
2.2以发展为动力,推进城乡产业发展的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建设关键在发展,根本在产业,要把加快城乡产业聚集作为工作重点,促进城乡产业合理分工、优势互补,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重要物质支撑。一方面要突出大城市的带动作用。根据实际,抓住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有利时机,把投资拉动作为城市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措施,加强项目谋划工作,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项目、重要民生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力求大城镇在产业集聚、人口集中、要素集约利用上有新突破;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信息化、标准化、设施化、集约化和市场化进程,努力打造由现代种养业、现代加工业和现代物流业构成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双向联动发展。通过推进农村新型工业来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别,实现城乡产业的互补、资源共享,以城带乡、以乡促城。
2.3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市场建设一体化 目前农村商业流通设施缺乏;农村资本市场建设严重滞后,金融服务严重缺失;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流转不规范、服务不到位;服务市场无序,服务质量比较低;农村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都存在交易成本高、效益低。要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构筑城乡一体化现代流通网络。在此基础上,应着力培育城乡统一要素市场。根据城乡居民具有平等的社会权利,在城乡之间采取统一的经济社会政策,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可以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引导城市要素资源“下乡”,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2.4统筹城乡资源,实现城乡生产力布局一体化 按照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念,突出空间资源一体化配置,加强行政区和经济区之间的衔接协调,形成城乡联动发展的生产力布局。依据经济和环境特征,应适度适时调整行政区划,整合密度过大、规模过小的小城镇空间,建立具有规模效应的小城镇群组空间结构,完善城镇体系结构。当前,尤其要抓好以中心镇、中心村为重点的区域城镇、集镇体系规划与建设。在农业产业布局上,全省各地应充分依据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确定主攻方向组织生产与加工,使优势资源不断向优势产业集中,优势产业不断向优势区域集聚,形成区域化与专业化的产业系列,从根本上转变散而杂、产业趋同造成的资源浪费局面。在工业产业布局上,应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先导,依据都市圈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老工业基地振兴改造,统筹考虑城乡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引导适宜的工业企业向县域经济开发区转移,实现各园区的错位发展,使区域性优势产业和资源向优势地区集聚;同时,有效引导乡镇企业集群发展,拉动农村的小城镇建设,由此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
2.5坚持创新,推进城乡文化建设的一体化 加大对村镇一级教育投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在此基础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积极实施“阳光工程”, 大力发展以“绿色证书”和“蓝色证书”为载体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观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农村党员、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用先进的精神文化产品来丰富和提升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城乡文化娱乐一体化。探索城区文化设施与农村连锁运行、管理、使用的新路子,把社区文化延伸至农村,多渠道、多形式拓展文化的广度、深度。文化宣传部门应当组织城市文化组织、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团体与村镇结对子,开展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实现城乡文化联动;推进城乡信息共享进程。目前,城乡信息共享程度低,城乡信息资源分配失衡,信息资源的不对称加大了城乡间的差距和对立。因此,必须把信息共享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事业,应得到制度保障。信息共享应首先保证渠道畅通,全时空多渠道传递信息。
3.加快吉林省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保障措施
搞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就是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有关政策,加快实施城乡良性互动的政策措施,在财政政策上、产业政策上和在体制改革上实现城乡统筹。根据吉林省实际情况,应强化和落实以下具体措施:
3.1全力推进体制创新 按照着眼长远、逐步完善、健全机制的原则,以强化农业基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体制与机制的保障、财政支持和发展动力。
3.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应紧紧抓住中央大幅增加投入的有利时机,以水利建设、农业机械化、耕地保护、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生态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3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紧紧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尽快形成龙头企业集群、生产基地配套、利益连接紧密、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化体系。
3.4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努力打破城乡壁垒,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拓展农民进城务工的渠道,建立健全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培训,保护进城务工经商农民的合法权益,逐步解决农民工进城居住、社会保障、子女上学等问题。
3.5加强农村公共服务 应突出重点,切实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加强农村文化基础建设,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切实抓好农民最急需的道路交通、安全饮水、电力供应、清洁能源和环境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3.6加强农村金融服务 应引导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把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允许农村小型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信用合作。同时,建立健全农村担保体系和农村信用体系,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