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克服猜疑心理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18 17:27:45

序论:在您撰写克服猜疑心理的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克服猜疑心理的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043-02

1 人际交往的概念

人际交往是指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意见沟通、信息交流、情感与心理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它反映着人们为了满足个人和团体的需要,所进行的心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情感联系。[1]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感,满足精神的需求,有益于心理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处于压抑和紧张的状态,精神方面相对孤寂,会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作为大学生群体的我们正处于渴求人际交往、渴求被理解和被认可的心理发展时期。

2 人际交往的心理发展阶段

根据欧文阿特曼和达尔马斯泰勒的社会渗透理论,从人际交往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来看,可以把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定向阶段。即交往双方由零接触过渡到单向注意或双向注意。在这个阶段中,由开始时的零接触状态,逐渐实现选择性注意。这种选择可以映射出交往者的兴趣特征、心理特点和某种需要倾向。

第二,情感探索阶段。即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沟通和探索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发展。在这个阶段中,交往双方开始角色性的接触,如打招呼、聊天、学习和生活上的互相帮助。

第三,情感交流阶段。即由角色性的接触,向建立在基本信任基础上的较深情感的卷入。在此阶段,双方会谈论一些私人性的问题,讨论各自家中的情况,诉说烦恼和分享快乐。

第四,稳定交往阶段。即交往双方由于逐渐接触,彼此的情感联系不断加强,心理卷入程度不断扩大,从而进入稳定交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交往双方的自我表露更深更广,心理距离不断缩小,情感愈发密切,在心理上逐渐形成一定程度的融合和依恋。这标志着人际关系已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表现为彼此关心增多,互相分享生活空间包括私人的情感和财物,并且两人一旦分离或发生冲突,交往者会出现牵挂、焦虑和烦躁的情绪。

3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困惑

3.1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3.1.1 自主性强范围广泛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随着身心的发育成熟,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人际交往中,不愿顺从别人,希望独立自主,喜欢展现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独特的性格。随着生活空间的扩大,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更加广泛的特点。

3.1.2 注重内容,注重形式

大学生校内外生活和实践丰富多彩,社团活动各具特色,人际交往的内容更加丰富。伴随新媒体的不断出现,人际交往的手段日渐多元化。电话,短信,QQ、微信,邮箱、交往的形式越来越多,具有更多的开放和互动。

3.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困惑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主要有羞怯心理、猜疑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和自傲心理等。

3.2.1 羞怯心理

羞怯心理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最常见的现象。大学生的羞怯心理包括两个方面:害羞和胆怯。具有羞怯心理的人在社交场合,尤其是在同陌生人或异性的交往中,常常表现为腼腆、动作不自然,严重者表现为脸色绯红、手足冒汗、语无伦次等。有严重羞怯心理的大学生常常怯于交往,经常宅在宿舍里,对交往采取回避态度。

3.2.2 猜疑心理

猜疑表现为总觉得周围的事情与自己有关,对他人言行过于敏感,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猜疑经常导致无中生有,甚至曲解他人善意的言行,从而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3.2.3 自卑心理

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往往情绪低落,学习效率较低,在困难面前畏葸不前,自我效能感较低,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看法。待人接物过于敏感。

3.2.4 嫉妒心理。

大学生产生嫉妒心理是因为将自己与其他同学比较后,发现自己在学习成绩、能力特长、社交活跃程度或者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愤怒、怨恨、羡慕、羞愧等组成的复杂情绪。[2]

3.2.5 自傲心理

喜欢过高地估计自己,说话不注意分寸和方式,只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容易引起他人的攻击和反感。

4 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惑的应对方法

人际交往是人类基本的心理需求,有助于塑造个体的人格,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化。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困惑的应对方法如下:

4.1 克服羞怯心理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要培养自信,清除消极的自我暗示,学会肯定自己。其次不要过于考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患得患失;最后要学习必要的交往技巧,进行心理训练和实践锻炼,提高自身能力。

4.2 克服猜疑心理

首先,要培养面对问题时理智处理的能力。其次,要学会客观全面地认知他人和客观事物,不要以短暂的交往经验就做出结论,避免以偏概全。再次,要拓宽胸怀,人际交往中产生误会和隔阂是正常现象,要学会主动与他人沟通。

4.3 克服自卑心理

首先,要自尊自爱,正确看待自己,评价自己,欣赏自己,不断完善自我,增强人际吸引力;二是寻求他人帮助,如向心理咨

询师倾诉求助,三是学会自我调控,积极参加活动和运动,逐步培养自信心。

4.4 克服嫉妒心理

一是正确认识嫉妒心理的普遍性,并相信这种情绪可以克服;二是改变认知,见贤思齐,让自己的心胸逐步变得开阔;三是转移注意力,化嫉妒为动力,努力提高自己;四是,学会自我宣泄,找他人开导。

4.5 克服自傲心理

首先,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尊重他人,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被尊重;其次,要有同理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地自我觉察,不断地自我反省;再次,去培养群体意识,在集体的活动中,在他人的交往中,不断融合,不断适应,克服自傲的心理。

总之,大学生想要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需要加强自我训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态度与他人交往,同时注意提高自身人际魅力。

参考文献:

[1] 沈德立主.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3.

[2] 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

第2篇

中职生心理弱点心理调适师生关系一、中职生主要存在的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弱点

1.情绪极不稳定易出现无助感

情绪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刚刚还是情绪高涨,夸夸其谈,可一转眼就心灰意冷,成了行动的矮子;一会儿还是十分的自信,可转眼却变得极度自卑,既容易急躁、焦虑,又容易抑郁、消沉和无助。

2.同学交往中的猜疑心理

猜疑心理作为学生的一种不良心理,在学生中广泛存在,通过和同学们的广泛接触和调查,我发现有猜疑心理的同学不能依据客观事实明辨真伪和是非,而是不着边际的瞎乱猜疑,很容易造成同学之间产生隔阂和冲突,严重破坏同学之间的感情。同时导致班内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同学之间因担心他人说自己的坏话而防着其他同学,不能坦诚对待同学。

3.逆反消极心理强烈

在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亲友的影响,过多或早目睹社会阴暗面,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对学习与班规校纪抱有严重的逆反消极心理,对教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生活上自暴自弃,得过且过。

二、中职生心理弱点成因分析

1.新生活、新交际环境易引起情绪极不稳定和猜疑心理

学生进入中职后,面对新的集体、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他们需要重新建构自己的人际关系,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出现两种心理。一是渴望交际,但学生在认识、情感和个性方面尚不成熟,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缺乏足够的交际技巧,常常导致渴望与人交往的开放性与自身内心的封闭性的矛盾,产生焦虑、烦躁不安、苦闷;二是猜疑心理,不少中职生都有主观性、片面性心理弱点,生活中的小摩擦不能依据客观事实明辨真伪和是非,而是不着边际的瞎乱猜疑,很容易造成同学之间产生隔阂和冲突。

2.教师因素加剧逆反消极心理

(1)教师观念滞后。师道尊严在中国根深蒂固。不少教师仍认为,教师之于学生,有无可辩驳的权威性,教师不可能与学生平等,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因而压抑了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2)教师教育方法不当。近年来,很多中等职业学校都在扩大办学规模,学生数量空前增加。但不少教师对学生的现状没有足够的认识,在工作中容易主观武断,不能公正、客观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甚至会有冤枉学生的情况发生。同时,部分老师对学生漠不关心,不尊重学生的人格,甚至把对学生的讽刺挖苦当作教育手段。到一定程度后,学生产生逆反对立情绪或心理负担增大,消极情绪与日俱增,师生关系紧张,甚至恶化。

3.青春期身心发育因素导致的情绪极不稳定

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身体上急剧变化,使他们非常敏感、不安、疑虑,遇到挫折和逆境时,他们的情绪显得十分不稳定,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三、中职师生关系现状

由于上述的学生心理弱点存在和教师现状,通过调查,我对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关系的现状深感忧虑:和谐、温馨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关系陌生、紧张,甚至扭曲。

1.师生关系陌生

一边是崇尚“师道尊严”的教师,另一边是思想活跃、价值取向多元化,处处讲求平等的学生;一边是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有较爱贪玩的行为、有社会上超前的意识等的学生,另一边是想方设法地想让学生听话的教师。师生之间好像有堵墙,缺乏有效沟通就不足为怪了。

2.师生关系紧张

师生间做着相反的运动,互不理解,互不信任,距离越拉越远,导致师生关系日趋紧张,甚至产生敌视情绪。

四、教师践行心理弱点调适促进中职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新做法

1.在各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

首先,组织老师观看心理调适视频资料,让教师学会及时、有效地调适学生的心理情绪,化解和消除自鄙、孤傲、落后、消极、自私等各种各样的心理弱点。其次,组织班主任考取心理咨询师,切实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很多教师都能把对学生的心理调适研究全面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到学生的课内课外活动中,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调适的方法,如语文课通过抒情散文、诗歌等课文的教学就可以让学生运用情感宣泄与转移法进行心理调适。

2.在班主任平时工作中重点要克服逆反心理

(1)教育学生学会去适应环境。人与环境存在着依赖的必要,又存在着矛盾的必然。对于环境的众多因素,只有学会去适应它,绝大多数不会因适应不了而消失或改变。尤其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还很可能受知识和能力的局限出现判断误差。所以,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学生才会用平和的心态、冷静的头脑对待学校的苛求、老师的严厉、同学的摩擦和家长的挑剔,而非一味逆反。

(2)教育学生寻求指点。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矛盾就恼火,见了困难就心烦,这是不行的。应寻找认识和见解高于自己的任课教师给你指点,这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如果我们讳疾忌医,怕批评、怕埋怨,瞒着关心自己的老师和同学,不但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害。因此,告诉学生如果有困难,就应主动去找自己信任的班主任老师,并开诚布公地说出心中的矛盾,从而寻求有效的指点,使自己尽早摆脱一味逆反的心理机制。

(3)指导学生练习冷态处理。冷态处理就是遇到矛盾时,学会控制情绪,从而主动调节自己的心态,避免产生情感冲动。中学生由于独立意识初步形成,大多容易把事物理想化,加上好胜心切,常常表现为过于自信,性情倔强固执,行动唐突冒进,同时又缺乏韧性和毅力。一旦遇到了解决不了的困难,又表现得畏缩不前,毫无斗志。因此,在出现逆反心理时,冷态处理很有必要。

五、结束语

在全体参与心往理弱点调适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下,初步形成“师生坦诚信任,民主理性,心理交融,交流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使教育过程成为师生交、互动合作、共同进步的过程。但创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只要重视中职生心理弱点调适,学生和教师心灵的距离必将进一步缩小,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一定会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人民出版社,2002.

第3篇

人际交往对于军校学员来说非常重要,但是有些学员存在或多或少的人际交往障碍,如自我中心、自卑心理、嫉妒心理、孤独心理、猜疑心理、羞怯心理。论文将探讨如何克服这些不良心理状态,使军校学员能够更好的开展人际交往活动。

关键词:人际交往障碍调试

目前,大多数军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家庭教育不同、个性有差异,每天都在一起难免出现交往问题。在相互交往中,心理状态不健康者,往往得不到和谐、友好和可信任的人际关系,在与人打交道时,不仅不能得到快乐和满足,也无法给予别人帮助,甚至在交往中陷入停滞,形成恶性循环。我们应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注意这一方面,尽可能地改善不良的习惯和心理。军校学员人际交往中有哪些常见障碍,它们的表现是什么?如何克服调试?让我们一一来看。

一、军校学员常见人际交往障碍

1、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具体表现在相处时,许多学员都感到自己是主人,不能,只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只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在与人交往时不想吃亏,做事首先想是否对自己有利;认为谁也不能侵犯我,不能忍受一点委屈和挫折;更有些学员眼睛只盯着别人的缺点,当发现一个学员有缺点时,不是诚意帮助对方解决问题,而是群起而攻之。

自我中心也反映在班级活动中,有学员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有冲突时,不愿意牺牲个人利益;不服从大多数人的集体意见,而要求从自己的意见出发;当他们的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时就不快乐;不爱参加集体活动,但要求集体照顾自己的兴趣;当集体有困难时,认为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总是想逃避。

2、自卑心理

自卑表现在交往活动中就是缺乏自信,轻视或看不起自己,过低地估计自己,内心想象失败的体验多。自卑是人际交往的绊脚石,它直接阻碍了一个人去与其他人交往。如自卑的学员在社交活动开始之前,就给自己一种“我很难成功”的消极自我暗示,结果抑制了自己能力的正常发挥,导致了社交的失败。过于自卑的人会害怕与别人打交道,别人同他打交道时也常常感到压抑、沉闷。再如有的自卑的学员性格内向、多愁善感、见人便害羞、语塞,看到别人善于交际,更是自惭形秽。学员的自卑心理―旦形成,不但会严重地阻碍他们的交往活动,使他们孤立、离群,还会抑制他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的发展,不利于他们能力的发挥和潜能的挖掘。

3、嫉妒心理

人总有―种想要成功的愿望,有一种比别人更强的冲动,这是社会所希望的。但是,有些人在无法成功或无法超过的时候,往往产生一种由愤怒、羞愧、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感,这就是嫉妒。按照许多心理学家的分析,嫉妒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你看待它、对待它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会不一样。轻微的嫉妒会让人感受到一种压力,产生一种向卓越者学习并赶上他的动力,促使人去奋进、拼搏。这时,嫉妒的消极心理被转化为竞争的积极心理,你会把不服气的心理升华为积极的竞争心理,可能会以自己的优势胜过对方的劣势。但是,如果嫉妒带来强烈的焦虑和敌意,你在行为上表现出从对立的立场上寻找对方的不足,那就是消极的心理了。如A生因成绩优秀获得奖学金,B生当面表示了祝贺,但内心挺不服气,认为自己成绩也很好,于是背地里四处散布:“c生没得奖学金太亏了?”“听说A生考试时带纸条“等。面对嫉妒心理,我们需要做的是调整自己,反省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奋起直追,否则,我们不但自己很难受,还与卓越者差距越来越大。

4、孤独心理

孤独心理在青年学员中比较常见,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有的学员觉得自己心中有许多不想轻易告诉别人的秘密,于是产生了一种闭锁的孤独。有的学员渴望别人能了解自己,能彼此推心置腹地交流思想,然而寻找不到这样的“知音”时,便会陷入苦恼和惆怅之中,产生孤独的心理。有的学员由于愤世嫉俗、自傲、追求理想,表现得在现实中不适应,于是产生孤独心理。还有些学员由于个性原因也会形成孤独,如因为自卑而把自己封闭起来;由于自怨自艾、多愁善感等使自己陷入孤独的心理。

5、猜疑心理

这是军校学员交往中的另一种消极心理,反映了学员不同程度的自私狭隘。如有的学员被队干部批评了,不是反省自己,而是怀疑谁向干部打了小报告,怀疑自己的竞争对手使绊子,怀疑是与自己有过节的人伺机报复等,甚至有人稍微对自己表现出一丝异常,就怀疑人家是对自己有成见,就像“邻人偷斧”一样。猜疑心理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大忌,也是人际关系中的蛀虫。一个人若是掉进了无端猜疑的漩涡,肯定是心生疑窦,事事捕风捉影,处处神经过敏,丧失对战友的信任,这样不但损害正常的人际交往,还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

6、羞怯心理

羞怯也是学员人际交往中较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尤其是在新生、女生、偏远山区农村来的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中表现较为突出。有羞怯心理的学员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紧张不自然,未说话就先脸红,心跳加快语音低,在训练学习中遇到问题,宁可自己心里憋着,也不好意思开口向教员或其他队友请教。羞怯常使学员在与人沟通中大大约束自己的言行,难以清楚地、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情,甚至造成自己的不被理解或误解,因此妨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二、常见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调试

在与其他学员相处过程中,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常见的心理障碍可以有以下的调试方法。

1、克服自我中心

关键是要改变自己的认识。首先,要直面社会现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需求,而且也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这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矛盾,不可能每个人都如愿。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面对现实,学会互惠,在必要时做出一些让步。当然应该尽量满足自己的权利和愿望,但也不能只顾自己,忽视别人的存在。如果每个人都只有自我的想法,那么,事实上每个人都不会有好日子过的。第二,跳出自己的圈子,多从别人的角度想想,以了解别人。并学会尊重、关心、帮助别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回报,从中也可以体验到快乐和幸福。不要贬低别人的人格,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喜欢你。你满足了别人的精神需求,别人才会满足你的精神需要。最后,加强自我修养,学会控制自我的言行和欲望。把自我利益的满足建立在合理、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上,做照顾别人的人,从而更好的照顾自己。

2、克服自卑心理

要克服自卑情结,首先要提高自我期望。自卑者首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就,并进一步放大优势。一个人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和他们进行正确的社会比较,才有助于肯定自己,才可以克服自卑感。第二,积极参与沟通活动,增加沟通的成功经验。主动和陌生人进行沟通,去提高成功的沟通的概率,去享受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的喜悦,这对从来没有赢得交往成功的自卑者来说,再小的成功也可以鼓舞人。随着成功经验的不断增加,自卑感会被削弱甚至消失。

3、克服嫉妒心理

嫉妒的危害是很大的,它会吞噬人的理性,影响正常的思维,导致人格的扭曲,也使人不敢与之交往。有嫉妒心的人,应该多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多注意自己的优点,积极升华自己的劣势为优势,采取合法、正当和理智的手段来消除这一心理。一是追求崇高的目标,丰富自己的生活,使原来不能满足的愿望获得补偿;第二是学习正确的比较方法,辩证看待自己和他人,以求心理平衡;三是克服封闭和狭隘的意识,以对抗自己的私心杂念。

4、克服孤独心理

摆脱孤独的基本途径是:第一,开放自己。人际交往不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互利的过程。要把真正的自我展现在朋友、学员面前,不要隐藏自己的弱点,缺点,别人也一定会了解你,接受你。因此,主动关心他人,帮助别人,亲近别人,一定能摆脱孤独的情绪干扰。第二,开阔生活空间。一个人在紧张而充实的生活中,是无暇顾及寂寞的,只有当无所事事时才能感到空虚和孤独。因此,积极从事各种有意义和有吸引力的活动,以丰富的生活内容来转移可能的孤独感。第三,多参与集体活动。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学员有很多和人亲近、谈心的机会,学员可热情帮助他人,尽情享受和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友谊,从而有效地消除情绪上的“隔膜”,消除内心的孤独。

5、克服猜疑心理

猜疑之心是种不信任别人的心理,对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都有着非常的破坏性。因此,克服猜疑之心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维护的重要内容。一是要注重理性意识的培养。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猜疑戳穿了是可笑的。但在戳穿之前,由于猜疑者消极的自我暗示心理作祟,会觉得事情合乎逻辑。“邻人偷斧”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所以,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找几个人谈,克服“当局者迷”的认知误区,是消除怀疑的重要途径。二是以信任作为交换的前提。同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可以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有效消除误解和疑虑。三是优化人格素质。狭隘和自私的坏性格会使个体将消极的态度投射到被观察的对象,从而产生违反实际的主观猜想和想象。因此,要加强个性品质的改造,消除不健康的人格品质可能带来的错误的投射倾向。

6、克服害羞心理

一是培养沟通的信心。自信表现在各个方面,如果总认为自己缺乏沟通能力,口才不如别人,气质风度比别人差,见世面比别人少,在集体活动中就会胆怯,言语行为优柔寡断,羞于开口研究和讨论,使自身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影响同志间正常的交往。发展自信,就是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不必为自己的一些弱点惭愧,相信自己身上总有吸引别人之处。二是丰富知识。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掌握了熟练的沟通技巧,在沟通时自然会应对自如。知识可以丰富人的底蕴,增加人的风度,提高人的气质,也能克服心理上的羞怯。所以要努力学习,努力拓宽知识,掌握一定的社会知识和技能。通过积累知识,增强沟通的勇气。三是加强沟通技能的培训。军人在军营中表现自己的机会不多,沟通的范围很小,沟通能力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因此,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积极锻炼自己,如在各种场合大胆的讲话,敢于发言。

[参考文献]

[1]乐乐.军人人际交往中不良心理的克服.人人健康,2014年14期.

[2]王华,吴含粉.人际关系的相关理论与调节技巧.科教文汇,2007年7期

[3]曾伟,李艳萍.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南昌高专学报,2005年2期.

[4]孔素然.浅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卷宗,2013年11期.

[5]卓娜.小议应用人际交往心理学知识培养主动真诚交往的态度.神州,2012年3期.

[6]孙琦,李庆华.试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自我调适.世纪桥,2012年5期.

第4篇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交往 心理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无论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和学习中,人际交往是不可或缺的。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就不可能脱离这个社会而独自存在。既然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就无法避免与这个社会的其他人之间产生竞争、合作等一系列的关系,每个人都会依据自己所需要的利益与不同的人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而且,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为了达到自己的需要,会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心理情绪。有些人产生的心理情绪是健康的,而有些人产生的心理情绪则是不健康的。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一个分支。在社会中,青年人处于一个相对尴尬而又特殊的地位,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方面,青年人已经不能够享受来自父母的保护,他们不能像儿童一样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因为社会赋予了青年人一份社会责任;然而,另一方面,这些青年人并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收入,他们的心理素质也与成年人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他们无法跟成年人一样能够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所以,这些只是身体上成熟而心理上还未完全成熟的青年人在面对人际关系的时候会表现出更多的不健康的心理情绪。大学生是青年人的一个特殊的分支,无论是他们的交往对象,还是他们的生活环境,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心理情绪的特殊性。我们分析研究他们的心理情绪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大学生的不健康的心理情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大学生交往中几种不健康的心理情绪及表现

1.1自卑心理

所谓的自卑感就是指大学生在和其他人比较之后会发现自己与别人差距甚远,时常会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比如,有些男孩子不敢与喜欢的女孩子表白自己的心意。还有一些人非常不合群,格外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也是一种自卑的表现。这样的局面会使大学生的自卑心理逐渐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就是造成学生产生羞怯心理;另一方面会导致学生产生虚荣心和嫉妒心理。

1.2羞怯心理

这里所说的羞怯心理并不是指的是我们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之后压抑自己的情绪,指的是我们处于一个熟悉的环境中,但是还是会抑制自己的表现欲。这种心理在大学生中也非常常见,很多大学生不敢在班会或者全班的学生面前表达自己的看法,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1.3虚荣

虚荣与骄傲是不一样的,骄傲指的是一个人过高地评价自己,但是虚荣指的是寻求别人的肯定。骄傲一般会与自信联系在一起,过度的自信导致骄傲,但是虚荣一般会与自卑结合在一起,由于内心深深地自卑感导致产生虚荣心。虚荣就是会极度掩饰自己的不足和劣势。举个例子,很多大学生爱慕虚荣,宁可吃得少,也要穿得好。这无疑就是大学生的虚荣心在作怪。

1.4猜疑

其实猜疑心理也是由于大学生的自卑心理演化而来,一般情况下,猜疑心理都会与虚荣心理紧密结合在一起。因为一个人要想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就渴望得到其他人的认同,他们格外在乎别人的看法,如果别人的看法与自己的看法不同,那么这些学生就会产生猜疑心理。要注意,猜疑不是怀疑,因为怀疑是一个理性的过程,而猜疑是一个非理性过程,大学生只会根据自己的感觉做出判断,一旦不信任就会产生嫉妒,那么这时候就产生了猜疑心理。

1.5嫉妒

嫉妒指的是对其他人在某个比自己强的方面产生的一种怨恨和不安的心理。嫉妒心理普遍存在在大学生的心理情绪中,这种嫉妒心理一般是由于大学生的虚荣心理或者他们的骄傲的情绪而产生的。因为大学生总是会把嫉妒心指向使自己的虚荣心不能满足的人。所以,嫉妒是伴随着比较产生的。例如,一般乞丐不会对皇帝产生嫉妒心理,但是阿Q就会嫉妒阿胡。通常情况下,嫉妒者会隐藏起自己的心理情绪。

2大学生中几种不健康心态的成因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多种多样的心理情绪,一个人不可能只有虚荣心,一个人也不可能只有嫉妒心,就算是表现出一定的外在行为,那么内在的驱动力也不会完全一样。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人的物质性中探讨心理的成因。

人的物质性指的是每个人都会追名逐利,每个人都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每个人都想要达到自己的需求,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私的,都想要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然而,我们是没有办法做到的,所以,人与人之间就产生了物质支配的差别,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就要与其他人进行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比较,比较一旦出现,就会出现得与失,有了得失,学生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情绪。

从高中生成为大学生,他们面临的环境和人际关系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很多学生在高中的时候成绩非常优异,成绩就是衡量他们的唯一标准,但是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的成绩再也不是衡量他们的唯一标准了,他们丧失了自己的优势,这种情况下这些学生就会有一种缺憾。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这个问题,从根本原因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季好.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6).

第5篇

为此,两年来,课题组就我校师生之间沟通存在的障碍进行调查了解,并研究相应的化解对策,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一、 师生产生隔阂的原因及沟通存在的心理障碍

1. 师生之间隔阂的主要原因

经过大量调查与访谈,我们发现引起我校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矛盾冲突的原因,主要有:① 教师不满意学生,造成隔阂;② 教师不尊重学生,造成隔阂;③ 教师未全面了解学生,造成隔阂;④ 学生对老师的失礼顶撞,造成隔阂;⑤ 家校配合不力,互不理解,造成隔阂。

2. 师生沟通中所表现出的心理障碍

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师生沟通中,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存在着某些心理或其它方面的障碍。针对这种现象,这个问题,课题组通过研究,分别从学生与教师层面,总结分析了我校师生沟通存在的主要障碍。

学生在沟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要障碍有:羞怯心理;失望心理;猜疑心理;叛逆心理;无所谓的心理。

教师在沟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要障碍有:跟学生接触少,对学生关心体贴不够;不善将心比心,不能对学生宽宏大量;做人不实在,讲话不注意;缺乏兴趣爱好,做事敷衍塞责;待生不公平,心有偏私。

二、 总结了师生沟通的有效策略,实现了“师生偕进”

1. 立足于学生层面,总结了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

要想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就要对学生非常了解,不能只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而应该立足于学生层面,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为此,课题组结合对我校学生与老师沟通现状的调查与了解,针对学生在与老师沟通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与人格障碍,总结出了以下一些沟通技巧:

策略一:交流方式多种多样,克服学生的羞怯心理

学生的羞怯心理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老师在与这类学生进行沟通时,不宜操之过急,可以多种方式走进这类学生的心灵。比如,在其作业本中寻找闪光点,在作业本上夸夸他(她),鼓励鼓励他(她);在课堂上叫他(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表扬一下,培养其自信;找一个开朗的学生帮助他(她),帮其克服羞怯心理;……。我们认为,只要老师真正愿意与学生沟通,总能找到一种方法帮学生克服羞怯心理,从而打开这一类学生的心扉。

策略二:及时充电提高自己,消除学生的失望心理

求学是没有止境的,作为老师,也不可能是全才,但对自己的专业要有一股“钻”的精神,对于自己的专业,我们可以暂时不懂,但不能总是无知。当学生是因自己的专业表现而产生失望心理时,教师就应及时地充电提高自己;当学生是因自己的其它负面行为而产生失望心理时,更应及时纠正。绝不能为了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而让学生的失望心理愈演愈烈。古人所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两句话,学生也是能够体会的,只要老师能正视,就能消除学生的失望心理,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策略三:及时有效地开导,消除学生的猜疑心理

人们之间一旦有了误会、猜疑,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了。学校总有一些内向的学生,因各种原因总会对学校的一些人和事产生猜疑的心理,这种心理加剧了他们的沉默与痛苦。作为老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这种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多种方式的尝试,找出他(她)最能接受的一种方式,与之谈心,帮其剖析他(她)猜疑的人和事,条件成熟时,把他(她)带到他(她)所猜疑的人和事面前,当面解开心结,消除他(她)的猜疑心理。如能做到这样,与这类学生的沟通就顺畅了。

策略四:借助学校心理咨询室,淡化学生的叛逆心理

很多人都觉得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这是因为随着孩子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对人生产生了懵懂的认识,因环境、个人心理因素等的影响,对周围的事情他们不能每次都做到完美无缺而因此感到无可奈何,有种挫折感,继而烦躁、多愁善感、情绪不稳定,甚至顶撞老师。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要以种种罪名对孩子横加指责,甚至对孩子做出一些过激行为,其实孩子的叛逆是青春期的一个阶段性特点,并不是孩子不懂事了、学坏了,只要我们正确的对待孩子特殊时期心理的变化,并多和孩子交流,用理智的心态去宽容孩子、容纳孩子,你就会发现他们只不过是个做错事情的孩子。

策略五:借助活动重树理想与信念,改变学生的无所谓心理

学生整天囿于学校,忙于课堂,生活比较单调乏味,学习就难免缺乏动力,学习起来多为应付老师、家长,挨批评多了也就变麻木了,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无所谓的心理。

作为教师,这时就应为学生着想,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结合实际创设外部条件,以多种活动来激发学生,重树学生的理想与信念,比如,班会课时结合“神七”载人飞天,“嫦娥探月”计划的实施,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远景性学习目的教育。

2. 立足于教师层面,总结了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

通过大量的调查与分析,在总结了我校师生沟通障碍的原因后,课题组进行了相关个案的研究,立足于教师这一层面,就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零距离”沟通,总结了如下几点做法:

策略一:提高教师素质,展现人格魅力

人格集中表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业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学生接纳、喜爱某个教师往往是从对这位教师的敬佩开始的。教师拥有高尚的道德,才能熏陶学生高尚;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才能教会学生聪明,教师应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去塑造学生心理的健康。

策略二:与学生心灵互动,做学生的知音

一个班的学生是复杂的,有的内向胆怯,有的猜疑叛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是多面手,善于打进学生内心,与学生心灵互动。当然,要与学生有效情感沟通,一要努力与学生寻找共同语言,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做学生的知情人;二要与学生共进退,学生喜欢的、爱好的,教师也尽可能地去接受,喜爱,做学生的知音。

策略三:学会宽容,懂得谅解

教育要不要惩罚?我们认为:惩罚是教育,宽容也是教育。但往往宽容比处罚更有效果。当学生犯了错误或做了错事,学生已够内疚了,这时,教师要体谅学生的心情,坐下来与学生交谈,而不要轻易地采取惩罚手段,无谓的惩罚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因为没有给他以期望。相反,内疚和不安使学生更容易清醒地看到自己的错误,并急于想改正错误,并多方求助,希望获得谅解。

策略四:学会坦诚相待,将心比心

我们知道:尊重和理解是双向的。教师要摆脱旧的观念,特别是“师道尊严”的思想,不要高高在上,要充分认识到,在课堂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不论是成绩好的,听话的还是调皮的,每个人都有可爱之处,要把学生当成是具有思想和感情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立的人格、需要和愿望,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特别是一些后进生,渴望受到公正的对待。对于教师来说,热爱学生是其天职,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而尊重学生,与学生坦诚相待是热爱学生的突出表现。俗话说:“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要知道,那些冷酷刻薄的话语常会摧毁学生的自尊心,受创伤的孩子会在满脑子报复思想中成长。

策略五:角色互换 多为学生着想

很多牢骚、抱怨、猜疑、误会的产生,都是因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倘若能换位思考,或许这些都将不复存在。作为教师,更应该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就会发现孩子眼里的世界原来与自己不一样,也就能更好地学会理解并宽容学生。而不能总是从成人的角度,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去看学生,总是对学生提出各种各样过分的要求,遇事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多为学生着想。

策略六:共同参与,共享成功

第6篇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单亲 教育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好多家庭随着人们的婚姻、社会等意识的变化或其他不可抗力(意外事故、疾病等)的原因而发生破裂。从教育的角度看,无一个完整稳固的家庭的学生,其心理的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上也就会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作为教育者应更多地去了解,去关爱这些单亲学生。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

一、单亲家庭学生学校生活基本心理特征

在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其心理发展有较明显的差异性:在学校生活中,在与老师同学的接触交往中,攻击性强,持久性差,消极情绪等特征表现明显。[1]职业学校时代是青春期的主要阶段,学生生的心理不稳定,容易产生烦恼,而单亲家庭学生比双亲家庭学生更容易迸发不良情绪,产生不良行为习惯。

1.攻击性强

这与其性格孤僻、心灵压抑所导致的逆反心理密切相关。由此而造成了听不进批评,本能地敌意,为一点小事而情不自禁发脾气,最后发展为冲突、顶撞甚至攻击的偏激行为。

2.持久性差

单亲家庭学生普遍不能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情。职校学习较为轻松,作业量较少,但单亲家庭学生却经常有作业不完成的情况。单亲家庭学生由于在家庭破损过程中受到过一定的心理伤害,又由于家庭教育的残缺,容易造成不良学习习惯。

3.消极情绪明显

青少年心理学指出:人一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便会增强。单亲家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已经对自我主体性产生了自觉意识,一方面他们试图采取自主独立的行动倾向,另一方面也会动辄就想到自己家庭的不健全,感到自卑苦恼。

二、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不适主要表现

1.自卑抑郁心理

有自卑感的学生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对未来缺乏信心,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整个生活似乎都弥漫着灰暗的色调。[2]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自卑抑郁情结”的形成,进而在自我评价中经常伴随着消极的情绪体验。

2.嫉妒猜疑心理

嫉妒猜疑心理则多半是单亲家庭学生在自己社会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而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单亲家庭学生就有可能嫉妒他人,常常会无端怀疑他人看不起自己甚至作弄自己,有时还会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在与人相处时就不会那么热情,严重妨碍他们与人交往。

3.孤独冷漠心理

消极的自我情绪体验使他们形成扭曲的自我形象,既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也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由于怀疑别人看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缺乏积极从事交往的勇气,不愿沟通与他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他们对人对事就会无动于衷,缺乏高涨的热情,有时甚至还会对人怀有敌意。

三、对单亲家庭学生尝试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心理社会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每个阶段都有一对由自我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构成的矛盾或危机。[3]心理的发展始终存在两种可能性,或者是解决矛盾,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或者是解决不了矛盾,形成消极的个性品质。作为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因家庭破碎而带来的不良影响,使他们拥有与其他同龄孩子相同的健康心理特征,顺利完成学业,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育。

1.引导学生正视人生的挫折和不幸,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的情绪的灵魂,情绪情感的变化受个人世界观的制约。单亲家庭职校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将直接影响他们情绪情感发展的方向和深度。只有帮助单亲家庭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使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不丧失信心,在困难的逆境里不绝望,才能使他们的心理获得健康的发展。[4]

因此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事实。人的生活道路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到坎坷,遭受挫折。生命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过程。家庭的变故只是人生挫折的一部分。用事实说明不幸是对人生的考验和磨砺,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就是他们在不幸和挫折面前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只有经受不幸的磨练,才能使人的意志更坚,在克服苦难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和自我价值。

2.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去关爱单亲家庭学生

学校是以师生关系为主轴而构成的社会群体。教师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智力、感情、意志品质的发展,也影响着他们的性格的形成。单亲家庭的学生最缺少的是父母之爱,教师的“爱”可以填补学生心理的“真空”,能够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的动作,一次诚恳的表扬,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在他们心里激起层层浪花。[5]同时要教育其他学生不要对他们歧视,不要嘲讽和挖苦,更不能对他们有成见,而应该主动接近他们,与他们交朋友,一起活动、一起学习,使他们忘记不幸的家庭背景,走出自我封闭的心态。

3.将对学生的关心和教育同对家长的劝说结合起来

单亲家庭中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发展特别受到严重的阻遏,其直接原因就是夫妻离异使得美满幸福和谐友爱的家庭解体。所以只对家庭离异学生进行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同时伴之以对家长的说服。家庭的不良影响对学校的教育具有抵制作用,会产生负效应。教师应多家访,和父母谈心,申明其利弊,使家长明白,作为父母,无论婚姻是否存在,都应该承担起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离婚绝不能以伤害和牺牲孩子为前提和结果,应尽量使孩子的生存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社会也要高度重视家庭业已破碎的单亲家庭子女问题,整个社会只有积极地协调把多方面的教育因素结合起来解决单亲家庭子女的有关心理问题,才能使单亲家庭学生摆脱阴影,走出心理的误区,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傅安球.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谢弗(Shaffer,D.R)著,邹泓等译,发展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陈琦. 刘儒德主编. 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第7篇

关键词:职校; 人际交往; 问题;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法: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142-001

人际交往是个体的基本需要,职校的学生要想适应现代社会而生存,在学校里就必须努力使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学习为自己创设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青少年感到心情舒畅,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如果人际交往不良,就有可能会引发各种问题。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际交往“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感情的过程。”[1]职校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指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往。

一、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职业学校里,有些班级的男女生数量比较悬殊,这对职校生的人际交往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职校学生的交往问题还表现在一些学生对老师的不信任,不愿意与老师交往。

职校的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交往问题主要表现为存在着较深的“代沟”。很少有学生把父母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很多学生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父母。

职校学生的交往问题还表现在结交网友上。网络聊天这种形式的出现,给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带来了一个能够找到自我的场所,在这个亦幻亦真的世界里,不少职校学生自认为找到了“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于是,职校的许多学生经常沉浸于这种虚幻的网络世界中。

二、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分析

职业学校的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是专业的设置能与社会需要较好地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然而,由于社会上很多人对职业的偏见(如:厨师比较适合由男性来担任,而从事财会工作的最好是女性等),这必然导致职业学校的不少班级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正是这个原因,在男生占绝大多数的班级里,同学之间的攻击行为就相对较多,而在女生占大多数的班级里,同学之间也出现了较多的交往问题。

心理学研究认为,在影响人的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会产生“投射作用”,所谓投射作用是指一个人由于自己的需要和情绪倾向,将自己的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的现象。投射作用使人们把自己具有的东西看成是别人也具有的,学生们在人际交往中的偏差,有一些也是受到了投射作用的影响,如对同学进行无端猜疑等情况。当然,产生猜疑心理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自信,学生在怀疑别人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怀疑,职业学校不少学生自信心较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去经常遭遇挫折与失败的经历引起的。

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往偏差主要是由于学生的认知错误造成的,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会产生许多认知错误,如晕轮效应,这是一种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如果一位学生认为老师的某些教育方法不对,由于晕轮效应的作用,很可能会对老师进行全盘否定,甚至不再愿意与老师交往。

应该说,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都有一点“叛逆”,这是由他们的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所决定的,但为什么“代沟”在职校生的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呢?这很可能与他们的成长经历有关,很多职校生成绩较差不是在一两个月内形成的,而是由于多年不努力学习造成的,在这么多年里,家长也采取过各种手段鼓励孩子学习,但孩子还是没能完全满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孩子的学习现状和父母的理想产生了距离,在父母和子女之间都产生了较强的不信任,“代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三、解决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对策

要解决职业学校的一些班级因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而引发的人际交往问题,比较现实的做法是职业学校在招生时对那些预测男生一定会占绝大多数的专业,对选择该专业的女生进行适当的政策倾斜,如减免学费,提供优厚奖助学金等,这种政策对于女生数量占统治地位的专业中的男生也同样适用。

按照弗洛伊德对侵犯的本能论的解释,侵犯冲动的能量必须得到表现,侵犯可以以某种社会许可的方式表现出来,如:体育运动就是很好的侵犯冲动的释放途径之一,所以,职业学校可以尝试着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以减少学生中攻击的发生。同时,也能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更为顺利地进行。

克服猜疑心理的一个有效方法是重建自信,要充分发挥职业高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解决学生和老师的人际交往问题,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可以进行很多方面的尝试:首先是赢得学生的信任,让每一位学生都相信,不管老师采取什么教育措施,对我都是公平的,老师的目的只是为了让我做得更好!克服人际交往中晕轮效应的最好方法是对交往对象有较全面的了解,为此,老师更需要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接触,这样,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也不会停留在表面上,这样就能比较有效地克服晕轮效应。

针对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代沟”问题,家长也应进行反思,孩子上职校并不是没有出息,只要努力,同样会有成就的,不要再对孩子进行一味的埋怨,数落。作为学生,也要对家长多一些理解,在职业高中里努力学习,不让家长们失望。

由于结交网友对职校生会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而且,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未满18周岁,按照国家的法律,平时是不允许进营业性网吧的,但许多时候与网友交流都是在网吧进行的,所以,职业学校应明令禁止学生进网吧、结交网友。

参考文献:

[1]时蓉华主编.现代社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