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数字化和数字经济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09-18 17:27:44

序论:在您撰写数字化和数字经济的区别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数字化和数字经济的区别

第1篇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化;测绘技术;联系;区别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测绘工作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期性和基础性工作,在矿山测量、湿地测量、水利工程和精准农业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地理信息,是国家经济信息和其他行业专业信息的三维空间信息载体。为了能够掌握更准确、更全面、更系统的地理信息,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经济,对我国测绘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我国测绘技术已经实现了由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转变,可是为了符合我国不断进步与发展的社会与经济,测绘技术由数字化向信息化转变已经成为必然。虽然,信息化测绘体系目前尚未成熟,但是已经显示出其强大的优越性和生命力。本文就依附于数字化诞生的信息化测绘技术,与数字化测绘技术之间联系做了详细的阐述,以证明信息化测绘技术并不是数字化测绘技术的重复,有特独特的优势。

一、我国测绘技术发展的历史

自测绘技术在我国诞生那日直至今天,以改革开放为分割点可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市场体制的指导下,我国独立创立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传统测绘体系。改革开放后,为符合我国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在全世界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测绘事业开始由传统体系向现代测绘体系转变阶段。其中,在这段转变阶段,我国的测绘技术发生了两次根本性的改革浪潮。一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完成了由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转变;二是,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开始向信息化测绘技术新阶段过渡。目前,我国正在积极促进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以形成比较成熟的信息化测绘体系为目标。从而,使测绘工作能够为国家各项经济建设活动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地理信息,做好各项建筑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信息化测绘技术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

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从数字化的定义可以看出,数字化测绘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测绘生产过程中结果数字化的过程,是针对传统非数字化测绘技术提出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信息化测绘技术发展的基础。

(二)信息化测绘技术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尽管目前我国对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定义没有明确的规定,可是依附于数字化测绘技术诞生的它,除了拥有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势外也具有其他特征优势。通过信息化的定义不难看出,信息化测绘体系,已经覆盖了地理空间信息获取、处理、管理、服务和应用的全过程,尤其注重对社会和经济的服务。

三、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关系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信息化测绘技术的联系

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化测绘技术。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出现,本是社会经济信息化的要求,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可是,要使生产力不断地发展,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数字化正是信息化发展的技术基础。因此,信息化测绘技术,才会依附于数字化测绘技术诞生和发展起来,数字化测绘技术则是它发展的基础。

从技术层面来讲,其实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信息化测绘体系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数字化技术,这与数字化测绘体系的技术基础是一样。只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实时有效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为了能够满足人们及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实现地理空间信息的社会化,才出现了信息化测绘技术。因此,两者在技术层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区别

1、目标区别——从“生产”到“服务”

数字化测绘体系注重以测绘生产产品为主,将生产结果数字化;信息化测绘体系更加注重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实现地理信息实时服务于社会与经济。要求测绘体系中的数据采集获取、数据处理生产和数据应用服务三个特征面向信息化,使地理信息更加具有社会化和网络化等特性,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经济。

2、信息“状态”区别——从“静态”到“动态”

数字化测绘体系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数据库的建设,只是数字化的过程,不具有实时更新等流动性变化;信息化测绘体系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数据库的建设,讲究的是实时监测动态变化,并进行不断的更新。因此,由此开始了测绘体系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并且,信息化测绘技术将地理信息的实时更新作为最基本的任务。

3、操作运行环境的区别——从“局域”到“广域”

操作运行环境,即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流的网络运行环境。

数字化测绘技术测绘生产的数据和信息的运行网络以局域网为主;信息化测绘技术,由于需要进行实时监测、实时更新地理信息,才能为社会和经济提供综合服务。因此其测绘生产的数据和信息,需要依靠国际互联网,从而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流网络化和社会化。

4、服务对象的区别——“专用”到“公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测绘生产的数据和信息所形成的数据库系统,在一般的情况,只服务于本行业;信息化测绘技术获取的地理三维空间信息和数据,通过广域的互联网渠道将信息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什么人,在什么地点,只要想知道就能够知道。既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又扩大了服务范围。

5、信息服务社会化——“封闭”到“开放”

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出现,使中国地理空间信息通过广域的网络环境,实现了实时监测、实时更新。改变了数字化测绘系统以测绘产品生产为主的体系,逐渐向以社会服务为主的信息化测绘系统转变。同时,实现了地理空间信息的网络化和社会化,也使得测绘系统由内部扩展到了其他领域,完成了信息服务于社会的宗旨。

四、测绘技术的发展方向

目前来看,积极发展信息化测绘技术以构建成熟的信息化测绘体系,是当前测绘事业最主要的发展目标。信息化测绘体系的构建,可依据其主要特征和信息化测绘技术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基本组成部分或系统分支,再通过真正的工程项目来进行不断地完善和优化。尽管看起来简单,但是这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可能需要一代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五、总结

通过本文对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信息化测绘技术之间关系的详细阐述,使人们了解到两者在技术层面上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信息化测绘技术在一些方面比数字化测绘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出现,既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高需求,也实现了地理空间信息的网络化、社会化。同时,积极构建成熟的信息化测绘体系,不仅能够促进测绘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利于测绘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保军. 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

第2篇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化;测绘技术;联系;区别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155-01

测绘工作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期性和基础性工作,在矿山测量、湿地测量、水利工程和精准农业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地理信息,是国家经济信息和其他行业专业信息的三维空间信息载体。为了能够掌握更准确、更全面、更系统的地理信息,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经济,对我国测绘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我国测绘技术已经实现了由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转变,可是为了符合我国不断进步与发展的社会与经济,测绘技术由数字化向信息化转变已经成为必然。虽然,信息化测绘体系目前尚未成熟,但是已经显示出其强大的优越性和生命力。本文就依附于数字化诞生的信息化测绘技术,与数字化测绘技术之间联系做了详细的阐述,以证明信息化测绘技术并不是数字化测绘技术的重复,有特独特的优势。

一、我国测绘技术发展的历史

自测绘技术在我国诞生那日直至今天,以改革开放为分割点可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市场体制的指导下,我国独立创立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传统测绘体系。改革开放后,为符合我国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在全世界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测绘事业开始由传统体系向现代测绘体系转变阶段。其中,在这段转变阶段,我国的测绘技术发生了两次根本性的改革浪潮。一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完成了由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转变;二是,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开始向信息化测绘技术新阶段过渡。目前,我国正在积极促进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以形成比较成熟的信息化测绘体系为目标。从而,使测绘工作能够为国家各项经济建设活动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地理信息,做好各项建筑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信息化测绘技术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

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从数字化的定义可以看出,数字化测绘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测绘生产过程中结果数字化的过程,是针对传统非数字化测绘技术提出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信息化测绘技术发展的基础。

(二)信息化测绘技术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尽管目前我国对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定义没有明确的规定,可是依附于数字化测绘技术诞生的它,除了拥有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势外也具有其他特征优势。通过信息化的定义不难看出,信息化测绘体系,已经覆盖了地理空间信息获取、处理、管理、服务和应用的全过程,尤其注重对社会和经济的服务。

三、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关系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信息化测绘技术的联系

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化测绘技术。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出现,本是社会经济信息化的要求,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可是,要使生产力不断地发展,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数字化正是信息化发展的技术基础。因此,信息化测绘技术,才会依附于数字化测绘技术诞生和发展起来,数字化测绘技术则是它发展的基础。

从技术层面来讲,其实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信息化测绘体系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数字化技术,这与数字化测绘体系的技术基础是一样。只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实时有效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为了能够满足人们及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实现地理空间信息的社会化,才出现了信息化测绘技术。因此,两者在技术层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区别

1、目标区别——从“生产”到“服务”

数字化测绘体系注重以测绘生产产品为主,将生产结果数字化;信息化测绘体系更加注重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实现地理信息实时服务于社会与经济。要求测绘体系中的数据采集获取、数据处理生产和数据应用服务三个特征面向信息化,使地理信息更加具有社会化和网络化等特性,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经济。

2、信息“状态”区别——从“静态”到“动态”

数字化测绘体系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数据库的建设,只是数字化的过程,不具有实时更新等流动性变化;信息化测绘体系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数据库的建设,讲究的是实时监测动态变化,并进行不断的更新。因此,由此开始了测绘体系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并且,信息化测绘技术将地理信息的实时更新作为最基本的任务。

3、操作运行环境的区别——从“局域”到“广域”

操作运行环境,即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流的网络运行环境。

数字化测绘技术测绘生产的数据和信息的运行网络以局域网为主;信息化测绘技术,由于需要进行实时监测、实时更新地理信息,才能为社会和经济提供综合服务。因此其测绘生产的数据和信息,需要依靠国际互联网,从而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流网络化和社会化。

4、服务对象的区别——“专用”到“公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测绘生产的数据和信息所形成的数据库系统,在一般的情况,只服务于本行业;信息化测绘技术获取的地理三维空间信息和数据,通过广域的互联网渠道将信息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什么人,在什么地点,只要想知道就能够知道。既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又扩大了服务范围。

5、信息服务社会化——“封闭”到“开放”

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出现,使中国地理空间信息通过广域的网络环境,实现了实时监测、实时更新。改变了数字化测绘系统以测绘产品生产为主的体系,逐渐向以社会服务为主的信息化测绘系统转变。同时,实现了地理空间信息的网络化和社会化,也使得测绘系统由内部扩展到了其他领域,完成了信息服务于社会的宗旨。

四、测绘技术的发展方向

目前来看,积极发展信息化测绘技术以构建成熟的信息化测绘体系,是当前测绘事业最主要的发展目标。信息化测绘体系的构建,可依据其主要特征和信息化测绘技术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基本组成部分或系统分支,再通过真正的工程项目来进行不断地完善和优化。尽管看起来简单,但是这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可能需要一代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五、总结

通过本文对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信息化测绘技术之间关系的详细阐述,使人们了解到两者在技术层面上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信息化测绘技术在一些方面比数字化测绘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出现,既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高需求,也实现了地理空间信息的网络化、社会化。同时,积极构建成熟的信息化测绘体系,不仅能够促进测绘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利于测绘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保军. 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

第3篇

在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图像、声音和视频为主的多媒体信息迅速成为交流与服务的主流,这就给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信息化时代的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因其特有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成为人们渴求索取的目标,信息资源共享的手段与方式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也使如何拓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空间,让数字图书馆更好更快地发展成为当前的重大研究课题。

以数字化为先导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令人目不暇接,数字化的生存正引领着人类有史以来一场最为广泛而深刻的技术革命。伴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大潮的推进,作为知识的殿堂――传统图书馆正面临着一次全方位的技术革新,一个集信息储藏、加工、交互与传播于一体的崭新载体――数字图书馆,正脱颖而出。

所谓数字图书馆,就是指图书馆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系统,对图书馆各种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存贮和传输。也就是说,数字图书馆运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各种载体文献的加工与服务,并通过现代化网络技术组织用户访问馆外数字化文献信息,如电子期刊、声像资料、多媒体资料等。

资源融合是方向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只是图书馆在发展阶段上的区别,并不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别 。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Internet的畅通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的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

人力资源是关键

人力资源,即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 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要通晓知识产权 (版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即是通才、复合型的人才。

数字化资源是前提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前提条件,不然,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就犹如无米之炊、 无本之木。数字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馆藏资源数字化。就是根据自身的特点、科技发展方向和日后的发展规模,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实现目录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同时,还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学术期刊作数字化技术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实现网上轻松阅读和下载。二是社会资源馆藏化。这是指对社会上已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和利用,大力拓展网上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搜索、跟踪和过滤,将有关资源分门别类地加以组织。

硬件建设是保障

第4篇

数据流下的全球贸易

为了衡量数字全球化的经济影响,我们利用全球97个国家的商品、服务、金融、人员和数据的流入和流出数据,构建了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发现,十多年来上述流动共拉动了全球约10%的GDP增长,仅2014年总价值便高达7.8万亿美元。其中数据流直接创造的价值为2.2万亿美元(占总值的近1/3),高于外商直接投资;此外,数据流还通过间接促进其他类型的跨境交流,为全球经济创造了2.8万亿美元。因此,综合考虑其直接和间接作用,数据流对GDP的贡献已超过全球商品贸易。在短短的15年间,跨境数据流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增长至此,实在令人惊叹。这十年来,宽带使用量暴增45倍,支撑起生机勃勃的商业活动,预计在未来五年还将增长9倍。

数据流不仅创造价值,还改变了传统商业。全球一半的服务贸易已经数字化,该比重还在不断增长。12%的全球商品贸易也是通过国际电子商务实现的。此外,Airbnb、TripAdvisor等网站还为人们提供便于出行的信息,说明数字化可促进人员流动。

另一方面,商品贸易的增长却渐趋平缓。主要原因为需求疲软和商品价格大幅下跌,此外金融危机也有影响,自危机后制成品和中间产品的贸易都陷入停滞。同时,众多公司正在重新评估长供应链带来的管理风险和复杂性,更加注重产品投入市场的速度和其他业务成本,对劳动力成本的关注相应减少,因此会在消费量大的国家增加生产。未来,3D打印技术将进一步颠覆国际贸易。

开放平台、虚拟商品和“数字化包装”

大企业纷纷搭建平台管理供应商、联系客户、方便内部交流和信息共享。一些为内部专用,但规模最大、最出名的仍是开放平台: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和数字化媒体平台不断扩展,联系着亿万名全球用户。

这些开放平台蕴含着可观的客户基础,使企业直接与客户互动,同时打造透明高效的全球市场:消费者只需轻点鼠标,便可获取产品、服务、价格和全球各地供应商的详细信息。减少了中间环节和中介,大幅提高了市场效率。

此外,得益于数字化平台,主营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无需实体网点,也能进军新的全球市场。数以百万中小型企业得到新的出口渠道。例如,eBay调查了18个国家后发现,88%~100%不等的中小企业依靠 eBay平台出口,而在传统企业中该比例不足25%。

电子书、应用程序、网络游戏及音乐下载等虚拟产品和流媒体、软件及云计算等虚拟服务的贸易也逐年扩大。3D打印技术的成本降低将带来贸易新领域――也许日后,企业只需发送电子文件,商品便可在当地打印生产。实际上,现在不少企业已经在边远地区3D打印零部件和替换件。

许多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包装”产品和服务,从而提升价值。以物流公司为例,可以利用传感器、数据和软件追踪运输过程。某项研究发现,射频识别技术(RFID)可节省高达七成的库存成本,大幅改善效率。在德国的案例研究(样本包括宝马和惠普)显示,该技术减少了11%~14%的运输损失。

开启数字化探讨

20世纪全球化的商业模型在数字时代或已不再适用。企业领导者在权衡得失利弊时,可从以下五个问题入手,开启数字化讨论。

1.我们是否清楚竞争现状?

数字化平台打破了规模和地域的限制,让更多企业可以迅速推出产品、扩展新市场,竞争因此日益激烈。亚马逊现有200万第三方商户,而阿里巴巴平台更是吸引了1000万商家。美国大型跨国企业占总出口的比重已由1977年的84%降至2013年的50%,体现了该国最为明显的趋势――“微型跨国公司”蓬勃发展。全球各地的新兴数字化公司参与到竞争中,带来了价格压力,使得产品周期缩短了。

2.我们是否有足够的竞争资本和能力?

建立数字化平台、线上客户关系和数据中心不再是互联网巨头的专利。例如,通用汽车正在改革其核心制造能力,希望借此引领物联网技术。各行业的企业都应当重新审视手中的资产(包括客户关系和市场数据),探寻获利新途径。为此,企业需要先进的数字化能力,才能占据主要的竞争优势。至于尖端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可以利用线上人才平台,从更广阔的全球化劳动力市场寻找千里之外的人才。

3.能否简化产品战略?

过去,企业针对不同地区市场提供定制产品、服务或区别定价时,常面临种种困难,而数字化大大便捷了这一流程,另外也简化了全球产品的种类。多家汽车制造商纷纷朝这个方向努力;苹果iPhone和iPad系列不论在哪里买,设计和品牌全球统一;Airbnb、Facebook和Uber也是一樱在开辟新市场时未做过多因地制宜的调整,而是复制原有的数字化平台模式。媒体和消费者技术产业能够全球同步发行产品,主要得益于社交平台和其他数字化平台让人们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即刻了解其他国家的更新内容。因此,这种同步发行机制可能使产品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迅速流行。一言以蔽之,审慎权衡产品定制化愈发成为高层领导考虑的重中之重。

4.企业组织和供应链是否有待改善?

借助远程协作和即时通信工具,企业可集中某些散布在全球的职能部门,跨越国界打造虚拟的全球团队,甚至完全抛弃只有一个全球总部的传统模式。例如,联合利华通过技术解决方案,精简了40条全球服务线,让身处世界各地的团队成员可以在视频会议上讨论交流。

同时,数字化技术正在重塑产业链。近期一份UPS调查显示,约1/3的高科技公司将生产或组装厂址迁至更靠近终端用户市场的地区。随着3D打印技术的普及,更多企业将重新考虑制造选址,最终或将重塑全球制造价值链。

5.有何新风险?

第5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整理方法;数字化

档案,作为电力企业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信息和资源,是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一笔宝贵的财富。电力企业管理工作在当下要紧跟时代和电力企业的发展步迈,要以管理创新、知识服务为主要工作目标,严格和规范档案整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益,并切实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不断拓展企业档案工作新领域,从而为电力企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促进电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电厂企业档案管理的整体原则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企业的档案工作也面临着复杂的局面。而由于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其档案管理就尤为显得重要而艰巨。电厂的档案管理工作,首先应从档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入手,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具备这些基本的理论素养。对归档的材料遵循最基本的整理原则,电厂档案材料整理的基本原则是:寻找材料之间的形成规律,探索和保持材料之间紧密而有机的联系,对文件材料做不同的价值区分,以便于保管和利用。同时,对声像档案进行严格管理。在时间上,应在摄录工作完成后的一个月内归档。在材质上,必须是原版、原件,照片和其相应的底片应一并归档,应没有污迹、水斑、磨损和未发生变质。

二、电厂企业对档案文件的整理方法

在多年的实践中,笔者所在企业摸索出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档案整理方法。即以“件”为单位的、分别进行分类、排列、编号、编目等过程,并使之形成有序的联系,以达到档案管理的要求。

分类是档案管理的基础和关键。笔者所在企业的对档案分类的主要要求是:对归档的材料根据年份、问题(主题、机构)、保存时间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类,一个全宗内(企业给立档单位编制的代号)应采用统一、稳定的分类方案。在这个总体分类要求下,具体再进行细分。比如,凡企业内比较齐全、职责固定的机构,均采用“年度―机构―保管期限”的分类方法;企业里,简单或职能交叉不便分类的机构,采用“年度―问题―保管期限”的分类方法;产生档案文件数量少的、内设机构规模较小的,可采用“年度―保管期限”分类法等。

此外,笔者所在企业对档案的保存期限做了划分。凡是反映企业历史面貌和重要职能活动的档案文件以及对企业和国家建设有影响和长久利用价值的档案材料,需要进行永久保存;记录企业一般的生产活动,在一定长度时间内有参考价值的档案文件,进行30年的定期保存和管理;在一定时间内对企业有一定参考和利用价值的档案文件,划为10年的定期保管。

从机构规模和时间性需求两个方面对档案文件进行厘定,解决文件的保存和主次等问题。一般来说,经过装订、分类等处理之后,归档章表现出一个规范、条理的面貌,其具体内容包括: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件号、类别、页数等。在此分类原则下,再对归档文件进行逐件编目。对归档的文件目录设置件号(填写归档文件的排列顺序号)、责任者(制发文件的组织或个人)、文号(文件的发文字号)、题名(文件标题)、日期、页数等项目。此外,归档文件目录要制作和编制目录索引,索引的主要内容包括:保管期限、所在页数、起止件号、备注等项目。最后,归档文件整理完毕,企业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按照年度分别填写年度归档文件的整理说明。在这些说明中,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要说明年度归档文件的总数量,注明该年度归档文件补充、修改、移出等情况。此外,档案管理人员还要注明归档材料的负责人。

需要注意的是,笔者所在企业对声像档案的分类基本按照“年度―问题”分类法,比如,“1行政管理”“2经营管理”“3生产业务”等。声像档案按载体形式分别分为:照片、影片胶片、录音磁带、录像磁带、计算机光盘等。其中后四种载体的声像材料的母胶片或原带、原盘与其拷贝片或复制带、拷贝盘不分别设类、以相同编号的正、副本方式区别之。同时要求在录音、录像带分类时要把永久性和周转性的分开,机密性的和一般性的分开,不同版本(原版、复制版、播出版)分开。

经过这样一个有序化的档案整理过程,档案呈现出有序、富有逻辑、可资利用的信息架构,从而让档案成为企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依据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电厂企业档案数字化处理

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档案数字化是企业档案管理和建设中的一个终极指向。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的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笔者所在企业在档案管理、整理方法上所做的大量工作均为档案的数字化做了富有“技术含量”和富有“逻辑成效”的工作。主要如下内容:印刷品档案的数字化、照片档案的数字化、音像档案的数字化、实物档案的数字化等。同时要求,如果对室藏档案无法一次性全面数字化,可以按照特殊载体优先、重要程度优先、共享性强优先等原则分步实施。

对档案数字化设计了一系列的环节,主要包括:数据转换、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挂接、数据验收、成果管理等。在档案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笔者所在企业对档案数字化做了进一步严谨的要求,以确保档案数字化质量。比如,强调和规范档案里面的相关目录内容;在不去除装订物情况下,影响扫描工作进行的档案,应拆除装订物等。

一个基于良好方法论和数字化逻辑的档案信息系统,是一个现代化的电力企业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电厂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追求目标之一。电厂企业对档案管理模式和数字化高度重视,并不断探索,以努力适应和满足企业制度和信息现代化的要求,助推电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雅琴.电力企业档案管理:问题、成因与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1(9)

[2]王向明.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复旦大学,2010

第6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 数字微波传输 网络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4-0212-01

在现代广播电视行业当中,广播数字微波传输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对于提高图像音频的清晰度和传输质量,增加广播电视节目的套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因此,明确广播电视数字传输的优点,探讨了模拟微波和数字微波的比较,分析广播电视模拟微波干线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的解决方案,以提高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

1 广播电视数字微波传输的优点

广播电视数字微波传输在在现代信息传播中有着很多的优势,其优点具体有:

1.1 数字微波传输频道的利用率高

相对于传统的信息传播技术,数字微波传输方式其对于频道的利用率会更高,经过数字压缩技术处理的是将电视信号经过抽样以及数字量化的一个过程,并将这些数字最终变成一定的数字信息,这样的压缩编码,可以有效的提高电视信号的冗余度,而对于信号频带进行一定程度的压窄,可以有效提高信号频谱的利用率。

1.2 数字微波传输距离也更远

模拟传输的系统在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方面多是采用五级的评分标准,其只需要达到四级以上就是良好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同样的发射功率、天馈以及同样的路由前提下采用数字微波传输很容易的就可以覆盖一百公里以上的距离,这样对于一般的区域行政单位覆盖距离已经非常的足够了。

1.3 数字微波传输在图像方面质量会更好

与传统的信号传播技术不同的是,数字微波传输技术其采用的一般是数字滤波、储存以及再生中继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有效的避免噪声以及失真积累等影响,极大的改善了图像的噪声比,消除了传输过程带来的亮度干扰,在远程传输的过程中几乎可以实现无损伤的还原,即使经过多级的中继或者是转发也不会降低图像的质量,所以数字传输所产生的电视图像质量比传统的模拟电视传输的图像质量可以说是高出很多[2]。

2 模拟微波和数字微波传输的比较

广播电视模拟微波传输和广播电视数字微波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很大共同性和区别,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具体是:首先,在工作原理方面,模拟微波和数字微波都是采用中频的调制器,并对上变频至微变频的微波变频率进行微波传输,但是其区别在于模拟微波传输器发射信号的中频调制后有一级的限幅中放,但是数字微波传输设备就没有这一级的限幅中放。另外,模拟微波和数字微波在传输带的宽度方面也是相同的,但是在模拟微波系统通道在部分的传输性能的指标方面,比如幅频群等延指标数方面均是要高于数字微波传输的,这对于模拟微波传输改造成数字微波传输减少了很多的麻烦,也减轻了改造的难度和压力。最后目前的模拟微波传输设备的器件都是全固化的形态,像采用FET场效应器件以及线性放大器等器件代替了过去的行波管和高压盘,这种代替旧为模拟微波传输方式改为数字微波传输方式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3]。

3 广播电视模拟微波干线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的解决方案

在广播模拟微波干线设备进行数字改造的过程中,就需要解决一些问题,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出的一些应对解决的方案,具体有以下几点:

3.1 解决数字传输过程中频率稳定性的问题

传统的模拟微波传输器采用的中频调频调制,而在传输过程中的本振一般是采用稳定性较好的微波介质稳频振荡器,这种振荡器虽然稳定性较好,但是其也只能使得频率稳定度保持在10-4的数量级之间。而数字微波传输系统采用中频数字调制,其对于微波发射信号机的线性指标较高,使得对于微波本振源的频率稳定度相对较高,可以有效的将频率稳定度达到10-6数量级之间,所以在介质稳频加锁相稳频双重技术方面进行稳频,以满足这一要求。

3.2 解决数字传输过程中相位噪声的问题

在模拟微波传输过程中,其采用调频方式传输,这就导致其对于相位噪声的要求没有太高。但是数字微波采用的调制和相干解调方式,可以有效的传输数字压缩过的电视信号,这就要求其系统的相位噪声低于一定的范围,然而在模拟微波系统的过程中,即便是各站本振源可以分别达到这一要求,但是各微波站的中频转接,其在经过多个中继后相位噪声叠加之后,也只有将相位噪声降到一定的范围之下,采用满足这以要求[4]。

3.3 解决数字传输过程中的线性功放的问题

传统的模拟微波其功效一般放在非线性区,这就要求在早期的变频器前段还要加一个限幅放大器,因此微波功效的线性度问题、微波频率的稳定度问题以及最后的系统相位噪声问题都需要一并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就可以说数字化改造就基本成功了。模拟微波传输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这不仅是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实践上也是可行的。比如上世纪末我国辽宁省葫芦岛市广电局等单位在国内率先进行了模拟微波改数字微波的尝试,开了一个好头。

4 结语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数字微波传输相对于传统的传输技术有着很大优势,我们需要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和推广,以促进广播电视微波传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润华,徐国庆,高峰,许可,汪家兵.安徽广播电视数字微波传输网的组网与系统设计[J].广播电视信息(上半月刊),2012(02).

[2]王小军.甘肃广播电视数字微波通信专网建设与管理简介[J].中国有线电视,2014(12).

第7篇

数字贸易作为以实现供求双方直接贸易为目标的新生产业,2006年3月最先发端于富有创新精神的南粤大地。数字贸易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以互联网云计算为基础,以数字交换技术为手段,为供求双方提供交互所需的数字化电子信息,实现以数字化信息为贸易标的的商业模式。

深圳大中华国际集团一直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并从事港口、媒体等多元投资,在中国地区拥有投资额过500亿元,有着雄厚的投资实力。近年来互联网的强势发展,引起大中华国际集团高度重视,大中华威斯达的成立是大中华国际集团瞄准网络商机,进军网络经济的一个重要举措。

2009年,深圳大中华国际集团决定和数字贸易产业的技术供应商威斯达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新公司大中华威斯达,作为数字贸易搜索技术gidsoo在中国区的独家专营商。大中华国际集团以此次合作吹响进军网络搜索引擎的号角,通过“触网”以寻求新的强势利润增长点,成就大中华国际集团的又一重大辉煌。